英国史论文英文版

2024-07-29

英国史论文英文版(精选6篇)

英国史论文英文版 第1篇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一、托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

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托马斯•孟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这本书经过改写,在他死后即1664年由其儿子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书名出版,这是一部重商主义最著名的著作。托马斯孟出生于伦敦一个手工业兼商人家庭,自幼丧父,继父为一名富商,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孟年轻是即入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托马斯孟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从事与印度等地的掠夺性贸易,于1600年成立,也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最早争得国家商业特许的公司之一。国家允许该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这种特许与早期重商主义原则想抵触,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和攻击。托马斯孟的这本书是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谴责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输出的大量货币而写的,为了替他的公司辩护,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贸易差额论的原理。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二、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他把国内贸易看成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并不能使国家致富,而对外贸易才有助于财富的增加。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贸易顺差,使货币不断流入本国;如果相反,进口超过出口,出现了贸易逆差,货币财富就会外流。

第二,他反对早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货币输出的法令。他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他还举例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例子,说明在这些国家,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然流回了本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必须把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流通中去,使输出货币成为流入更多货币的手段,而不是把货币保存起来,这不仅会使货币增多,而且在国内保存大量的货币会引起物价的高涨。

第三,他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其中包括: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扩大对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实时保护关税的政策等等。托马斯孟认为增加本国商品的输出和减少外国商品的消费是保证国家增加财富的特殊手段。为了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而要多使用本国商品。她提出,出口的商品要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他主张要把英国变成准备向外国输出商品的货栈,然后再将这些货物运到需要的地方去,这样可以增加航运、贸易、现金和关税的收入。他还热衷于发展同遥远的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因为在同在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英国获得了特别大的好处,他公开承认,英国人是靠亚洲人

而发财致富的。他认为英国的制造业对亚洲原材料进行加工会给英国带来很大的利益,因此要大力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并提出了保护关税的主张。他说,如对输往外国的商品实行免税的话,这种制造业还会大大的发展,并且提出对输入的外国货物,凡是要再输出的话,应给予照顾,不要课以过重的关税,而对外来的货物要在本国消费,就要课以重税。托马斯孟认为,要增加输出就要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为此要鼓励人口增加,以增加劳动力。

三、托马斯•孟观点解读

1、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书中第2章“使英国变得更加富有和增加我们财富的手段”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怎样才能是英国变得更加富有呢?根据托马斯•孟的观点,问题不在于生产,也不在于资本品的积累,而是获得出口的盈余。当然,一国为了出口必须进行生产,但生产仅仅从属于黄金的积累这一最终目的。书中,他举了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假定一个国家有布匹、铅、锡、铁、鱼类和其他产品的充分供应,除此,每年还有价值二百二十万磅的剩余产品输往国外;靠着这笔出口,可从海外买到并输入二百万镑的外国货物,供使用和消费。如果这个国家遵循着这种惯例去从事对外贸易,就可以稳稳地保证这个国家每年增加二十万镑的财富,而且会大部分以现金的形态带回这个国家。他认为,交换有两种:国内交换即国内贸易,与外国人交换即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固然重要,但国家不能由此增加财富。对外贸易则与此不同,对外贸易中的顺差就会以现金方式流入英国,使国家财富得以增加。

实际上,用现代国际贸易的术语说来就是:“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即为贸易出口;“我们消费的外国产品”,即为进口。这样,出口大于进口,进出口为正,正是达到了贸易顺差的目的。在国际贸易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进口大于出口,如果一个国家在经过很大努力之后仍不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然日趋贫困,因为既然出超会使国家致富,入超就必然会使国家贫困和衰落。当然,这里的进口货物是指国内消费掉的货物,不是指经过海关入口的全部货物,后者包括一部分再出口货物,而这样的货物的进口不但无害,反而大有裨益。他断言,国际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多寡的唯一尺度。

2、托马斯•孟的基本思想是,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认为重要的不是在于把货币保藏起来,而在于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去,只要在对外贸易中争取出超,就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从而使英国致富。

托马斯•孟认为,国内贸易不能使一个国家致富或贫穷,因为贸易中双方买卖结果,不会使国家拥有的货币总量有所增加或减少。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已过所拥有的的货币量发生变动,从而成为一个国家贫与富的衡量标准。他认为,对外贸易要“量入为出”,“那些极力使出口超过进口,并尽量减少使用外国产品的王国”才能繁荣起来,“如果进口超过出口,既浪费了外国的物资又挥霍本国的财富,那么,货币必然外流,为这种无节制的行为付出代价”。根据贸易差额论的观点,他批驳了反对者的意见。他认为,造成英国货币短缺的,不是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而是其他一些因素。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虽然输出了货币,但这种贸易直接从印度等地购买商品(如生丝、香料、靛蓝等),而不是经土耳其人之手,减少了土耳其居间的盘剥,所需费用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在这种贸易中,东印度公司夺取了土耳其人的大部分生意,大大减少了西方世界的货币外流。他用具体

数据说明东印度公司航运业对国家的贡献,指出这种贸易及其航运业增加了英国的就业、利润和过节收入。托马斯•孟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就不能限制货币的输出,相反,输出货币借以换得商品,可以大大促进贸易的发展和航运业的扩大,是增加财富的有利手段。他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经验中看到,英国制造业从亚洲进口原材料,加工以后再销出去,会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他认为国家应大力发展工商业。托马斯.孟关于货币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解,比早期重商主义者前进了一步。

3、为了扩大贸易顺差应当采取的措施

(1)扩大商品生产,改善产品质量。托马斯·孟认为,英国应该在不妨碍已耕地现有收入的前提下,利用无边无际的荒地自己生产那些“现在还需要向别人去买的苎麻、亚麻、绳索和烟叶以及其它各种货物,同时进制这些货物入口,可以免得加重我们的损失。”应该象荷兰那样利用海洋大力发展渔业,利用本国的原料,想尽一切办法,用辛勤的劳动促进商品生产和技艺的发展。眼光不能仅仅盯着那些自己有剩余的物品,还必须注意邻国的需求情况,生产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货物,“在我们的出口的货物里边,我们一定不可以仅仅注意到我们所多余的东西,而且还必须考虑到邻友们的必需品”。即使不是本国的剩余产品也是如此。对于那些它们暂时不需要,亦或是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物品,也应当尽量的加以加工生产,从而从里边获取利益。

(2)努力提高本国生产商品的质量并尽量降低价格,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胜,以保证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畅销。托马斯·孟认为,要扩大国际贸易,必须尽量降低产品价格,这一做法虽然会使私人蒙受一些损失,但会使社会得到大得多的益处。例如,某些货物降价25%,可以使出口量增加 50%。此外,产品降价还可以把外国竞争对手拍击出世界市场,有利于形成垄断,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当然,要特别重视产品质量,“小心谨慎和孜孜不倦地将我们的努力放到时间上去,拒不偷工减料,做好我们的纺织品和其它工业品,使之获得更大的重视和使用。”

(3)扩大航运业和发展渔业。托马斯·孟认为,扩大重视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使出口商品能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从而大大提高货物的价值。“因为这样我们不但会得到货物在本国的售价,还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润,保险单费用以及将它们运往海外的运费。”他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渔业,要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以此维持海员和航运事业,扩大就业机会,并且扩大出口贸易。

(4)扩大和发展本国工业和手工业,减免关税。托马斯·孟认为英国的制造业对亚洲原料进行加工会给英国带来很大的利益,仅仅对外来生丝的加工就使英国工业中出现了专门的部门。按照他的划分,这已经可以说是人造财富了。托马斯·孟在提出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同时还提出保护关税的主张,认为对于输往外国的商品如果可以免税出口的话,这种制造业还会大大发展;并且提出政府应免除以国外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出口的关税,以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国家如果对于一切用外国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如天鹅绒和其他各种刺绣丝线、粗绒、捻丝等免去关税,乃是明智和有利的。那样,很多贫民便可以受雇就业,并且还可以大大增加我们每年输出到别的国家里去的货物价值,同时(为要达成此目的)就要输入更多的外国原料,结果是增进了皇上的关税”。

4、托马斯•孟在书中指出要“我们的出口货物,倘若使用我们的船自运过去,也

是可以大大提高价值的,因为这样我们不但会得到货物在本国的销售,还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润,保险单费用以及他们运往海外的运费。”这本身非常符合当代贸易术语中,我们所熟知的一个国际贸易条例:出口尽量的使用CIF(cost,insurance,freight),即成本+运费+保险费。这样就可以将所有的财富都聚敛在国内了,是国家的财富得到最大化。同时,他还指出对对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制成的工业品的关税应该减免,以发展生产,扩大就业。这里所说的用外国原材料制成的工业品,实际上即为我们书上所说的来料加工,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国内进行初加工,再运到国外销售。对于这种出口方式,正如托马斯孟说的那样,只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减免关税政策等。而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一部分是由这种产业所支撑的,可以说这种来料加工行业给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一大批的就业机会。因此,托马斯孟的贸易理论对我国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四、托马斯孟观点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的某些观点现在并没有完全消失,20世纪和21世纪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与二三百年前的重商主义的某些观点是相似的。例如: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萧条时期,许多国家采用提高进口关税、将本币贬值的措施来限制进口,刺激出口;20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国际收支出现严重的贸易赤字,许多学者提议,征收关税,强加进口配额,给予出口补贴等措施。重商主义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托马斯孟所倡导的晚期重商主义理论同样影响着我国当今经济。

首先,托马斯孟在《英国地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提出了十二点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天文、地理、人文以及其各方面。他认为作为从事贸易的商人,不仅仅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及价格,更重要的是,他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要懂得财务知识、国际金融、国家税收知识,了解市场供需状况、海关政策、国际贸易条例(包括航运知识和航运技巧),同时还要懂得多种语言,这样才能应付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结合当前实际,我国近几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商人,然而,通常昙花一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不知去向了。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家素质不够,自身修养不足,学习的面不全。所以,在今后的商业竞争中,不仅是靠胆量和运气,更是要依靠我们企业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他们坚实的专业素质,如此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其次,晚期重商主义不仅仅把目光局限在流通领域,他们注重生产,主张将商业流通和生产相结合,发展航运业、渔业等相关产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公司仅仅单纯从事外贸,与生产脱离,不依靠实体,这样做使我们的供货渠道不稳定,供货成本高。而国外的对外贸易大多是由制造企业来运作的,这样在企业公司内部进行交易与物品交换,避免了货物供应的局限。

最后,重商主义强调把眼光放往国际,要求重视国际需求,重视商业和对外贸易。而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们通常把农业放在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行转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并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国内很多学者重新对“重商主义”进行讨论研究,更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过分的重视工业,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重商主义”时代。然而,“重商”表明重视商业,它与重商主义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重商主义”是一个学说与政策体系,它包含了很多内容,不能仅仅因为我国当

前大力发展经济,重视商业,就表面我们处于“重商主义”时期,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观点和政策仅反映了重商主义学派所有观点中一些选择出来的方面。而且,如今各国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处于不同的原因以及不同于重商主义时代的社会政策背景中应用这些思想的。

参考文献

1、邓春玲主编,《经济学说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贺力平编,《财富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美)斯坦利L.布鲁著,焦国华、韩红 译,《经济思想史》(原书第6版)

4、托马斯•孟著,《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李琼 译

5、《试谈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思想》,王丽

6、《托马斯•孟贸易理论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启示》,曹华

7、《评价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姚莉

8、姚开建主编,《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英国史论文英文版 第2篇

题目: 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葩--邹韬奋

学院数计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学号2032姓名

2011年12月25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奇葩--邹韬奋

【摘要】

邹韬奋“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枝笔为革命利益奋斗一生,为新闻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宗旨明确,专注专一;身体力行,敢作敢当这些都是这位前辈教给咱们的。

“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这是邹韬奋的自我介绍。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邹韬奋“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枝笔为革命利益奋斗一生,为新闻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邹韬奋的新闻工作经历是非常的丰富的:1925年创办《生活》周刊,后担任该刊主编,开辟《小言论》专栏,将《生活》周刊由一份内部刊物发展为发行量最高达155000份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后因引起国民党当局不满被查封;邹韬奋流亡海外期间,考察了欧洲各国和美国,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发表在《生活》周刊及《新生》周刊上,后汇集成《萍踪寄语》;1935年11月16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支持学生运动,主张追求民族解放,发行量再创全国期刊发行的最高纪录,达20万份,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周刊遭国民党政府查封;1936年6月7日,邹韬奋在香港主办《生活日报》,这是他一生中主编的唯一一张日报,该报以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为目的,不久后自动停刊;1936年8月23日,创办《生活星期刊》,邹韬奋任主编兼发行人;“七君子”事件后,先后又创办《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等报刊;了解了他的工作经历后惭愧于自己的孤弱寡闻之余,亦被这位前辈的生平事迹所深深打动。

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从邹韬奋先生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一、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前辈的工作思想和经验

邹韬奋接办《生活》周刊的时候一无资金、二无人员,可谓是“白手起家”,但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周刊的销售量从刚接办时的两千分,递增至全国当时全国的最高纪录十五万五千分。我在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很不可思议。

对邹韬奋办报的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五点:一是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他在1941年时说过:“一个报纸对社会能起引导的作用,绝对不是由于它要怎样便怎样,必须由于它能够灵敏的意识到社会大众的真正的要求,代表着社会大众的真正的利益,在这个立场上,教育大众,指导大众”;二是办报刊要有个性,就是只要有创新,风格鲜明,独树一帜,趣味和价值并存;三是适合大众需要的文风,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事实、平凡的真理、活泼的形式、健康的趣味,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四是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五是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他曾对此总结为十六字箴言: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

我现在才刚刚接触和学习新闻事业,也许这些思想和经验对我来说还有些遥

远,但我会记住其中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对新闻事业的不断追求与创新,如果将来我有幸可以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我会以此鞭策自己,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宗旨明确,专注专一——前辈的工作态度

在面对周刊最为艰难的境况时,邹韬奋曾说:“宗旨不明则无从努力,责任不专一则亦无从努力”,于是他一切亲力亲为,对周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看似是面对工作时一句很平凡的话,但是在生活乃至人生上都给我带来了启发。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特别发达的多元化社会中,世界上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事物吸引着我们。通过各种高科技电子设备,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像是身上长着一百对触角的蜗牛,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无限的分散。随之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80后、90后甚至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这个时候再看看前辈的那句话,我们是不是在纷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的真我呢?没有“宗旨”而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法“专一”所以不足以成事。

可能有些人会说,现实是残酷的,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所谓梦想不过永远只是自己心中美好的幻想罢了。我觉得这是不对的。邹韬奋前辈从他中学的时候就对《新民丛报》和《北京通讯》着了迷,立志要做一名新闻记者,但他直到大学毕业后多年,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走“曲线”就业,一直寻求着机会。他觉得先入教育界再入新闻界也许是条出路,于是变投函自荐,辞去英文秘书的职务去了职教社,一直到后来参与《生活》周刊的编辑,再到接办《生活》周刊。中学时候怀揣的梦想,在大学毕业后五年终于得到了实现,这是怎样的执着和韧性啊!生活在他那个动荡的时代都可以做到如此,身处和平年代、条件和环境优越的我们如何能毫不羞愧的一边贪玩偷懒一边抱怨着“残酷”的现实阻碍了我们的梦想呢?

我会以此作为我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梦想指引,积极的活在当下,不逃避困难,不害怕挫折,在全心的投入中收获百分之百的快乐。

三、身体力行,敢作敢当——前辈的精神

邹韬奋出生于1895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列强横行,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人们的思想大多腐朽落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嫉恶如仇,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与恶势力作斗争。先是力求改善社会风气,“九一八”事件爆发之后,他致力于抗日救国。他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是超前的,值得赞扬和学习的。

韬奋精神就是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邹韬奋自身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他把报刊看做人民的耳目喉舌,办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民族和大众的解放,他把读者当作自己的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他强调报纸的文风要明显畅快,办报要有个性和特色,新闻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同时还要有真才实学,他重视报社的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懂得处理好新闻与广告的关系,所有这些与我们当前新闻事业中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

在这些办报经验中,一个高度集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人民的耳目喉舌,作人民的朋友,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方面,重视报社的经营管理、重视报纸的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重视新闻工作者的能力与品格,是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更深层次的体现。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要求,我们所办的报刊才能受读者的欢迎,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才能成为人民的好朋友,所有这些也正是

我们当前开展新闻工作,发展新闻事业所必须重视与遵循的原则,对我们当前的新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比起前辈生活的年代,我们现在的社会是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法。但相比起前辈,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还差得很远。上课时我们曾学到,现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三大“毒瘤”:黄、黑、灰色报道。大量的灰色收入正腐蚀着很多新闻业界人士。从主办方邀请记者时按照“老规矩”给的“辛苦费”,到新闻报道中的“看钱下笔”,再到网络上被聘请来大打口水仗的“水军”,无一不给新闻界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失实的新闻让人们失去了信任,继而就会失去关注,被社会所淘汰。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人从执笔为剑的斗士,变成了趋利附惠的“软骨头”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的。

当然,敢说真话的人并不是没有。现在网络上的舆论机制就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躲猫猫”、“楼倒倒”、“桥糊糊”、“日记局长”、“我爸是李刚”等等,在过去根本不会被大范围知晓的事情经过网络的热议被迅速的传播开来,从而有效的让社会上的很多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一件事。

电影世界里的英国皇室(英文) 第3篇

The Queen女王 (2006)

1997年, 戴安娜王妃车祸身亡, 举国悲痛欲绝, 但是英国王室人员却对此采取了逃避疏离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激怒了很多英国民众。

经典台词:

You know, when you get it wrong, you really get it wrong!That woman has given her whole life in service to her people.Fif-ty years doing a job she never wanted!A job she watched killsher father.She’s executed it with honor, dignity, and, as far as I blemish (污点;不足之处) , and now we’re all baying for her blood (群起而攻之) !All because she’s struggling to lead the world in mourning for someonewho, who threw everything she offered back in her faceAnd who, for the last few years, seemed committed 24/7to destroying everything she holds most dear!

The King’s Speech国王的演讲 (2010)

约克郡公爵艾伯特因患口吃, 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这令他接连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的妻子伊丽莎白为了帮助丈夫, 到处寻访名医。然而, 乔治五世驾崩, 爱德华八世为了迎娶辛普森夫人不惜放弃继承权。艾伯特成为了乔治六世, 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

经典台词:

The task will be hard.There may be dark days ahead, and war can no longer be confined to the battlefield, but we can on-ly do the right as we see the right, and reverentlycommit our cause to God.If one and all we keep reso-lutely faithful to it, ready for whatever service or sacri-fice it may demand, then with God’s help, we shallprevail (获胜) .

倾国之恋 (2011)

影片采取双线结构, 一条讲述英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 和美国女人沃丽丝·辛普森之间的传奇罗曼史;另一条讲述1998年, 感情不顺的纽约女子沃丽·维特若普着迷于沃丽丝和爱德华的爱情故事, 收集一切关于沃丽丝的资料, 一遍遍地参观沃丽丝遗物拍卖会的展览。而在多次参观展览馆后邂逅了那里的保安, 让她找到了许久不见的热情。

经典台词:

Wallis Simpson:You have no idea how hard it is to liveout the greatest love romance of the century.And now I willhave to be with him always and always and always.

Wallis Simpson:Attractive is just a polite way of saying you’ve done the best with what you’vegot.All I could hope to do was dress the best andif everyone turned to look at me when I walked in-to the room, well, I knew my husband would behappy.Wallis Simpson:Darling, they cant hurt you

Wallis Simpson:Darling, they can’t hurt you unless you let them.

The Lost Prince失落的王子 (2003)

二十世纪初叶, 乔治五世与玛丽皇后的儿子约翰王子出生了。约翰王子聪慧善良, 相貌圆满, 却因患有癫痫而被认为是低能儿。为避免蒙羞, 皇室将约翰和保姆拉拉送到乡下休养。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宫廷的繁文缛节, 约翰似乎找寻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他在此静静地渡过了最后的时光……

经典台词:

1.Care to join me, Goodfellow?

Oh, ice-boy.A moonlight stroll with you?Do you even have to ask?

《青铜葵花》英国英文版代理记忆 第4篇

如今我已经退休,就我的图书出版生涯而言,最令我感到骄傲的当属我做的如下一件工作,那就是将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畅销小说《青铜葵花》英国英文版成功推荐到英国。通过英国的一位叫彼得·布克曼的代理商,推荐给了英国沃克尔出版社等九家出版社。最终,这本书为英国沃克尔出版社接受。《青铜葵花》英国版在2015年4月由沃克尔出版社出版。据该书英国代理人转发沃克尔出版社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5年10月底,这本书在出版后的半年销售中已经达到1600多册。从我的版权销售经验来看,这个数字十分令人鼓舞。

《青铜葵花》英国英文版版权推广是从2011年9月开始的。那年在顺义举行的北京国际书展上,我去江苏少儿出版社的展台拜访朋友,看到了这本书。正好这家出版社的版权经理也向我推荐了曹文轩的这本畅销书,希望我能帮助将其英国英文版版权卖到英国。此前这本书的法文版、越南文版、韩文版的版权已经售出,唯独英国、美国英文版的推广工作不很顺利,困难重重。

接受委托后,我从头到尾阅读原文,感觉很好,这本书所讲的故事很有意思,不仅对读者有吸引力,而且还很感染人。然而,我读这本书并非是以普通读者身份,我还要看看这本书有无推荐给西方人的潜质与条件。经过仔细研究,我判断这本书基本上符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更无妨碍西方人顺利阅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障碍。不过,光我觉得够标准还不行,还要找别的人看,多一个人阅读,判断上会靠谱得多。

于是,我立刻将这本书推荐给妻子阅读。开始她并没有太大的热情,毕竟这是一本有关小孩子的书。我告诉她,这本书很有意思,你读了会爱不释手。在我的劝说下,妻子开始阅读。读了一会儿,我跟她说话,她不回答,似乎全然不知道我在跟她说话。一个晚上就在那里抱着读,我试图打断她一下,最终全是枉然。第二天晚上吃完晚饭,她也不收拾厨房,接着读这本书。没办法,只好我去代劳。大概是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发现她的眼圈红了,又了过一会儿,潸然泪下。妻子告诉我,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外国人一定会喜欢,一定会随着书中主人翁的命运起伏而心潮澎湃。我说,这本书是给十几岁小孩读的,不知西方国家的小读者能否接受这样的作品。妻子说,凭直觉应该可以,你应该将其版权推荐出去。

听了妻子的话,特别是在妻子的鼓励下,我决定代理这本书的英文版版权。我与江苏少儿出版社版权经理联系,索要与作者曹文轩以及《青铜葵花》的所有资料,特别是有关这本书的版权销售情况。我要做的不仅是了解数据和事实,还要收集相关的封面。信息收集完成后,我开始用英文撰写作者及其作品介绍,与此同时寻找合适的人翻译这本书中的精彩章节。北京有一家由美国人创办的公司,专门从事中国文学的翻译与推荐工作。我与这家公司联系,希望对方能承接这本书的章节翻译,结果被告知,江苏少儿出版社与他们联系过,他们没有时间接受委托。我只好发动朋友为我物色翻译。在杭州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认识了一位英国翻译协会的朋友。有了译者,还有费用问题。经与江苏少儿出版社接洽,他们同意支付章节翻译费,每千字好几百元——尽管如此,比美国人的那家公司要价还是低很多。

拿到译文之后,我与一家美国代理公司联系。据我了解,此前这家美国公司代理过若干本中国小说的版权,好像效果不错。这家公司还代理过多本韩国小说的版权,成效也很显著。我将《青铜葵花》及其作者曹文轩的详细资料发给这家美国代理公司的著名代理人芭芭拉·基特沃。基特沃很快给我回信,说我推荐给她的这本书听起来很棒,给她寄送的样章、作者介绍以及销售数字等都很有说服力。 她还说这本书的法文版出版商她认识,是非常好的一家出版社。她说她很愿意代理这本书。不过,她需要法文版,我说我能给她提供法文版的部分样章,她回答她需要法文版的完整译本。这令我犯了难——提供几页样章还可以,我们可以扫描,若是整本书,就没办法弄了,因为我手中没有这本书法文版的电子文档。几天以后,基特沃又给我来信,说我推荐的这本书看起来印象不错,不过却很难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书。她明确告诉我,她改变主意了,不准备代理这本书。

美国代理商最终拒绝代理这本书,我也不想在美国版上再让时间蹉跎下去。我决定集中精力推广英国英文版,可是我跟英国代理商并不熟悉,给几家代理商发了信件,都没有回复。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多月前,我通过法兰克福参展商名录查到了一家英国代理商,这家代理商的老板叫彼得·布克曼。我曾问他是否对儿童书感兴趣,他回答“当然”。我是不是可以问问彼得·布克曼呢?兴许他会喜欢《青铜葵花》的。

2011年10月17日,我将我发给美国人的英文样章发给布克曼,这标志着我向英国代理商推荐《青铜葵花》的攻势正式开始。一连好几天,英国人都没有回信,直到10月21日,布克曼才回信。他告诉我说,我提供的译文风格对英文读者来讲有点简约,不过题材、时代和人物很有趣。一颗心终于落下来了,对方感兴趣,事情就好说得多。我拿出了此前翻译好的样章仔细阅读,发现所选的章节并不是该书的精彩部分,于是与出版社联系,要求按照我选定的章节,请英国那位译者重新翻译。过了一段时间,译文搞完了,这回我可不敢怠慢,拿起来一看,发现还有问题。所选的章节的确是我指定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介绍,只看这个译文根本看不出什么名堂,更没办法了解这本书的过人之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好自己动手撰写相关背景,接着与此前翻译好的章节合在一起,发给了布克曼。那个时候,我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英国人说的“简约”。所以,等英国人看了新样章的英文译本,还是觉得不太满意。根据他的经验,用现在这个译文和相关资料去打动出版社会有很大的困难。他决定找一两个旅居英国的中国人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并提出相应的审读报告,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日子是2011年11月16日。结果,就在这时,这位英国代理商患上了严重的流感,病程持续了三个星期,不过事情却没有耽搁。当年12月15日,布克曼告诉我,旅居英国的一位中国作家看了这本书,很喜欢。他向一家出版商推荐这本书,出版商准备找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士审读,看看她有什么反映。

到了2012年1月26日,布克曼来信告诉我说,有一位正在学习中文的小女孩在读这本书,他认为这个女孩是这本书的最好读者,据他了解,这个女孩对这本书印象不错。一个多月后的3月10日,布克曼告诉我前一年的岁末年初的时候,他将《青铜葵花》交给了儿童及少年出版商弗朗西斯·林肯,后者的一位副总编辑认识一位正在学中文的年轻女士,请她从头到尾读一下这本书,很可惜,这位女士太忙,进展太慢。据说,就所读部分来说,她很是喜欢。布克曼告诉我,他又给企鹅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写信,问他们有没有懂中文的年轻人可以帮助审阅该书。此后便无消息。一直到当年的4月4日,布克曼先生才告诉我,他联系了一位在大学学习文学且精通中文的英国人来阅读。第二天,布克曼给我发来了审读报告,大概有A4纸的一页半左右。我看过这篇审读报告,总体来讲评价很积极。审读者对作者的评价也不错,认为作品很值得出版。不过,由于英国儿童书市场培育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时间较长,如果有人能给翻译提供一些资助,出版商的兴趣会更大一些。

于是,布克曼用这一页半的审读报告展开了推广攻势,前后联系了九家出版社。时间到了2012年4月。英国代理人利用伦敦书展进行了地毯式推广。到了这年4月下旬,英国人告诉我有出版社对该书有兴趣,版权推广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有一些出版商需要阅读一下这本书的法文版,他们大多都能阅读法文,阅读法文版对他们了解全书的精神以及作品风格会有很大帮助,我马上回信给对方,告诉他何处可以购买该书的法文版。看来,一部作品如果先将法文版版权卖掉并有法文版出版,那对英文版的推广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2012年8月14日,布克曼给我发来了邮件,高兴地通知我,他收到了沃克尔出版社的报价。不过,对方随信发来的合同草案中有一个条件,就是翻译费的一半要通过向中国对外推广办公室申请资助解决。布克曼先生说,他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他的努力很值得,即便算上所有预付款和代理费都无法使其收支平衡也在所不惜。由此可以看出,我的这位英国朋友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期望远比金钱大得多。

除了资助方面的条件,沃克尔出版社还希望尽可能将未曾授权出去的权利交给他们代理,通过江苏少儿出版社与作者协商,这一点可以接受。在讨论合同的过程中,中英出版有一些理念发生了碰撞,比如英国人喜欢比较长的授权期,尤其是中国儿童小说,英国读者不熟悉,需要较长时间来培育市场,可是中国的合同期一般是五年。于是双方又继续讨论,耐心说明,以便相互进一步理解彼此的观念与想法。2012年9月17日,双方的分歧全部解决并就合同文本达成一致意见。

就在即将签约之际,英国代理人提出一个问题,能否给他20%的代理费。他说这本书的推广费了他很多心血和金钱,10%的代理费让他入不敷出。我告诉对方,代理费标准此前双方已经议妥,中途修改比较困难,对方表示理解,同意按照此前的协议继续合作。与此同时,我还与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图书对外推广办公室”负责人接洽,看给予资助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便减轻英国出版商的负担。这二位负责人给我回复短信,告诉具体经办人是谁。我接着与这位经办人接洽,了解资助申请的详细程序。接下来我又就资助事项与江苏少儿出版社和英国代理磋商了好几轮,最后达成一致,由江苏少儿出版社负责资助申请和支付事项。

2012年9月28日,布克曼告诉我他收到了中方签署妥当的合同并转给了沃克尔出版社。这中间,我适时敦促对方加快签署过程,英国代理也很配合。10月19日,布克曼告诉我,沃克尔同签署完毕的合同到了他那里。我回信,请对方采用快递方式将沃克尔出版社签署的合同寄回来。英国人说,合同已经用挂号形式寄走了。末尾他还不忘说上一句:“快递合同会让他的开销超过所获得的代理费”, 不过这句话是放在了括号当中。这意味着,他的想法得到了充分表达,但是又不时失于含蓄。我于2012年10月29日收到英国人签署的合同,两天后转交给达江苏少儿出版社。就此,这本书的英国英文的推荐、签约过程宣告结束。

合同签署之后,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英方支付预付款,中方向中国图书对外推广办公室申请资助。经过相关的程序,资助申请成功。此后,我还与江苏少儿出版社协商支付方式问题,经过多轮磋商,这个问题顺利解决。2014年4月,我去伦敦书展,与英国代理人以及沃克尔出版社策划编辑共进午餐,进一步磋商相关细节。2015年4月,该书英国版问世。英国人把样书寄到我这里,我按照资助合同,将样书快递到推广办公室。代理工作就此告一段落,接下来都是常规事项的接洽与跟进。

兵团史论文 第5篇

[摘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自成立以来,大批吸纳各种各样从内地来的劳动人员移民,对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兵团移民对新疆民族关系的积极作用及主要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兵团;迁移人口;积极作用

兵团是一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解放中国大西北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军、第六军、原新疆三区革命的民族军和原陶峙岳将军率领的起义部队组成的,执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神圣使命,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可以说,没有流动人口就没有兵团。兵团从1954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到2000年底兵团共有人口248.05万人,下辖14个师(局)的173个农牧团场,分布在自治区的14个地州,土地面积6897.69 万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80.68 亿元① ,形成了农、工、商、文、教、卫、科研、金融、服务业等门类齐全、结构完整、实力雄厚的联合体。兵团在独立的垦区区域,有自成体系的公检法司监机构和武警部队;有独立的教育体系,办有各种类型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专、技校、中小学、幼儿园,还有社会功能较为齐全的城镇建设、科研、卫生机构等。在亘古荒原上兴建了五个新城镇(石河子、奎屯、五家渠、北屯、阿拉尔)、172个团场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唯一的一支屯垦戍边的半军事化力量,是新疆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对于新疆及其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当前民族分裂主义者内外勾结、活动猖獗、企图在新疆成立“东突厥斯坦”,分裂我们国家兵团的存在、稳定和发展,对分裂主义分子和国外敌对势力是强大的政治、军事威慑力量,这支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稳定不能动摇。

一、兵团在新疆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②

兵团现有土地面积近7 万平方公里,耕地95.8 万平方公顷,人口24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26万人。兵团下辖10个农业师,三个农场管理局,一个工程建筑师, 172个农牧团场, 907个独立核算企业,兵团已成为新疆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另两个是地方企业和中央直属企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巩固边防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兵团始终有“兵”的特点,寓兵于民,劳武结合。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迅速调集35个武装值班连队开赴边境地区,建立起了82个哨卡、检查站和巡逻点,同时调集三万职工在边境地区实行代耕、代收、代管的任务。随后又在长达2091公里、纵深10公里—30公里的边境线上建立了58个边境团场,采取民对军的斗争方式,年复一年的在争议地区我方控制区内生产放牧,即使颗粒无收,也坚持不懈,被称为种“军事田”,放“政治牧”,有效的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兵团针对边境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边境师(局)农牧团实行“团包面,连包片,民兵包点”的生产,护边双承包责任制,形成“军、警、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制,有效的加强了边境控制和管理。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兵团先后看押改造了内地遣送的12万名犯人。1983年“严打”后,又承担对18个省市重刑犯的看押改造任务。1983年以来,兵团共出动4万余人次,协助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分子500余人,追捕越狱犯70余人。1989年乌鲁木齐“5·19”事件发生后,兵团迅速组建民兵防爆分队511个,共13554人,出色完成了146个重要目标的警卫任务。

1990年初,为了维护新疆的稳定,在20多天内,就组建了24个团、7.4万余人的应急部队。在平息1990年4月5日巴仁乡反革命武装**中,兵团的农一师、农三师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7年伊犁“2.5”骚乱事件中农四师出动武装民兵500人(投入200人, 300人待命)。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地区反分裂斗争的实践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基本力量,从而也维护和巩固了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新型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能够不断加强联系和交往,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地方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战略地位。

二、兵团人口迁移提高了新疆地区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新疆人口的科技水平较低,文化素质整体偏低。20世纪50年代以后,数量较大且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的移民,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新疆人口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从新疆兵团移民构成分析,其中有一批文化程度很高的移民,如所谓的“右派”,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大批的支边青年,部队转业军人等,他们有知识、有技能、有管理经验,在生活和生产中帮助他人共同提高生产和文化水平,其结果是促进经济的开发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并大大提高了兵团及新疆人口的整体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根据调查资料,从20世纪50—80年代移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移民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提高了4.6倍,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提高了1.5倍,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提高了2倍,文盲人口比例下降了一半③。另外,由于兵团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移民较快地改变了原有的文化状况,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在迁移兵团后,提高了原有的文化知识水平。总的来说,兵团移民的平均文化知识水平远高于新疆当地人口,移民改善了新疆人口的知识结构。

在新疆,兵团人的生活和新疆地方有着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联系,兵团和地方拥有共同的土地、水源、社会经济环境,兵团各团场所开发建设的片片绿洲镶嵌在新疆各处。由于兵团移民大都来自国内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移民带来了各地不同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并将不同地区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民俗文化汇聚在一起,加之兵团农业以连队为基本生产单位、以团场为重要的管理机构的组织方式,极易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疆兵团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兵团移民的迁入并且频繁的往返于新疆与内地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如引进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和家畜,交流生产工艺,传播较为先进科技知识等。因此,兵团移民对新疆社会的现代文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兵团人口虽然以汉族移民为主,但包括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人口也占兵团人口的11.4%④。各民族在兵团建设事业中相互关心、帮助、提高,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创造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兵团移民为维护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三、兵团人口迁移对新疆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新疆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移民无疑提高了新疆的人口密度,增加了劳动力资源量。新疆的人口密度从1954年每平方公里3.12人提高到1998年10.92人,其中兵团地区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2.5人。历史上新疆的南疆人口较密集,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如1949年新疆有近80%的人口生活在南疆。50年代来新疆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人口迁移,改变了新疆人口的分布格局。1998年,新疆北疆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46.94% ,南疆占47.25% ,东疆占5.81%⑤。

兵团人开发了许多生存条件极差的地区,拓宽了新疆生存空间,提高了新疆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新疆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资源利用方面,兵团始终坚持“不与民争利”原则,在荒漠戈壁上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建设了如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名绿洲,截至1998年底,兵团拥有耕地面积达102.1万公顷,果园面积达3.2万公顷,耕地面积比1954年扩大了8.63倍兵团耕地面积占新疆的耕地面积,由1954年的7%提高到1998年的30.87%⑥。使新疆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

四、兵团人口迁移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兵团的移民数量大,职业种类齐全有力的推动了兵团的经济建设。20世纪90年代是兵团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工农业产值, 1998年比1990年增加了1.75倍,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163亿元)比1990年(19亿)翻四翻⑦。近年来,兵团深化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实施科教兴农。在工业发展上注重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大多数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达到全国同等企业中等以上的水平。兵团第三产业也发展很快,在繁荣商贸流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咨询、保险、房地产业等。兵团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兵团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兵团的开发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新疆的开发建设,兵团的开发建设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基础。兵团的经济发展在新疆举足轻重。50年来,兵团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了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1998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增加值分别占新疆的14.7%和12.3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增加值均居全国前列。兵团农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粮食、甜菜、水果等人均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和新疆。棉花、油料人均占有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棉花单产位居全国第一,为新疆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兵团的工业在新疆占有重要的位置,棉纱及布、糖、机制纸及纸板、水泥、原煤、发电量等在新疆占有较大比重(分别占42.1%、39.8%、31.6%、22.9%、10.9%、9.8%)。兵团充分利用自身地缘、资源、产品、集团、人才、政策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横向经济,先后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展了经济技术合作,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00多个,利用外资项目100多个,出口产品23类100多个品种⑧。总之,新建生产建设兵团迁移人口在维护新疆稳定发展,提高新疆地区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对新疆资源开发利用,及新疆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兵团这种既屯垦又戍边的特殊组织形式,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新疆实际,其作用是其它任何组织难以替代的,它的地位不能削弱。

参考文献

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息网: .②马大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③方英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史》,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

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年。

中外设计史论文 第6篇

关系简析

河北科技大学

文法学部 环艺

081班

贺伟强

学号

08L1204102

指导老师

郑以墨 课程

中外设计史

内容概要

一 中国悠久的玉器文化

二 先秦玉器

三 课堂演示文稿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 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悠久的玉器文化

中国玉文化是一首凝固的史诗,有着浓浓的历史沉淀感。

她以优美而精练的笔法、绚丽而朴实的语言记刻着我们民族古老、艰辛而灿烂的历程。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其萌生、发展的历史不下万年,这已逐渐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得到证实。若以起源之早、延续之久、用途之广、工艺之精、艺术之美等特点来衡量,则中国堪称世界玉器产地之巨孹。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原始先民在打制和使用玉工具过程中,发现了玉的质地细腻、色彩美丽,可使用于非生产性的装饰上,其时间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兴隆洼、查海文化时代(公元前6200年-前5400年)。相传至黄帝时代,人们便视玉为神物,或以玉为媒介去沟通神灵,听取他的旨意,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红山文化、大溪文化时期。

在古代,玉有很多别名。如“琬”,《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玦”,《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与 甯庄子 矢,使守。”还有瑰、瑜、璐、琪、瑶等。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

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无所不能,无处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延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二 先秦玉器 红山文化中的玉器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存在于我国辽西的辽西河、西拉木论河一带的一个文化类型,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我想可能是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当时,人们崇拜的对象就是能提供给自己衣食之源的东西。

现在众所周知的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就是红山文化的遗物,由于它已经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的实物,因此被喻为“中华第一龙”。

红山出土 的这件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表明史前中华民族就已经崇尚龙、信奉龙。考古界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条c形玉雕龙,是以蛇的身躯为主体的多种动物的复合体。但是在龙的头部,是什么有很多说法,较为常见的有动物说、自然物说、植物说。同类的动物造型玉器还有玉猪龙、玉猫头鹰等。

特点:玉器通体均素面,制作手法简练,但雕琢却出神入化,造型栩栩如生,非常传神是这一时期玉雕的特点。二里头文化(夏代)玉器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夏代是一个不断改写中国历史之最的朝代,用5个“中国之最”来形容:这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作坊,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夏代的礼仪玉器中,兵器形玉器占了重要地位。这种突出“玉兵”的现象,值得探讨。夏王朝经过血雨腥风的长期的战争才得以建国和巩固政权。它们所反映的是战争与战争特殊文化形态,是促使强化的主要天神力量,代表

是”七孔玉刀”。这标志曾经过激烈的武力争战后,夏王朝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后,对武力的重视。夏代玉器种类主要生产工具有玉斧、玉铲、玉城;装饰品有管、珠、锡形器、绿松石饰、嵌绿松石兽面纹钢饰牌;礼仪器有戈、铀、圭、刀、牙湾、柄形饰等。夏代玉器以几何型器物为主,以直方形为主(如斧、圭、刀),绝大多数为光素。

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制造业并不十分发达,表现在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用玉制度。三期的玉器数量和种类都达到高峰,这一现象与三期二里头遗址夏代王都文化繁荣的景象是密不可分的;四期的玉器出现明显衰落的趋势,数量和种类大大减少,体现了夏商政权交替对手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

夏代玉器历史意义:作为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朝代的玉代玉器、它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历史总结,它的成果为商代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我们所见的夏代玉器很少(可能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尚未发现),但其一些造型(如刀、圭、戈、钺、桐形饰)与纹饰(如兽面纹),均成为商玉制作的根据。据此,夏代玉器在历史交替时期的承上启下的价值是显见的。

商代玉器

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墓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 100米处,属殷墟第二期。

妇好墓玉器的艺术特点不仅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艺术传统,而且依据现实生活又有所创新,如玉龙继承了红山文化的玉龙,仍属蛇身龙系统而又有变化,头更大,角、目、口、齿更突出,身施菱形鳞纹,昂首张口,身躯卷曲,似欲腾空,形体趋于完善。玉凤是新创形式,高冠勾喙,短翅长尾,飘逸洒脱,与玉龙形成对照,《山海经》上说:“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足见凤在当时还是道德、仁义的象征,也许当年妇好佩此玉凤,除了表示高贵,还寓吉祥之意吧。

玉象、玉虎等动物玉雕来自生活,用夸张概括的象征性手法准确地体现了动物的个性。玉人是妇好墓玉器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如绝品跪形玉人,头戴圆箍形,前连结一筒饰,身穿交领长袍,下缘至足踝,双手抚膝跪坐,腰系宽带,腹前悬长条“蔽”,两肩饰臣字目的动物纹,右腿饰 S形蛇纹,面庞狭长,细眉大眼,宽鼻小口,表情肃穆。其身份是墓主人妇好还是贵妇,难以确辨。

商代已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玉工利用了白玉的褐色外皮,用来做鳖盖,身略扁圆,两眼圆凸,四足平

伸向前爬行,头部上翘向左,半龟缩状,呈欲行欲止状。最引人注目的是,玉料的黑色部分被巧妙地作成鳖的背部和双目,而灰白色部分作成鳖的头、颈、腹和足。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制俏色作品,在玉器制作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最令人叹服和最为成功的是,商代也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

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而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中间,无论是玉禽、玉兽还是玉人,均为正面或侧面的造型,这是妇好墓玉雕以至整个商代玉器的共同特点。西周玉器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王朝有严格的礼制和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以父系社会体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为基础,用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

西周玉器的最大变化,是表现在玉器品种上。新石器时期至商代盛行的实用或不实用的玉制工具,至此时已逐渐消失;仿实战武器而作的玉制仪仗器中,玉刀、玉戚等至少在中原地区已不能见到;玉戈、玉戚已步入衰亡期,具体表现是不仅数量不多,且器形也向小型化发展,其用途也变为象征性的;周代非常注重礼制的建立,从而促进礼仪玉器的发展,《周礼》中对礼仪用玉的形状、颜色都有严格的定制,“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总体来看西周玉器较商代种类减少,数量也减少,礼器中的玉琮,在西周王室所在地,特别是今陕西省周原一带,有大批发现,玉璧多已趋向小型化,玉璜、玉琥(即写实的玉虎型器)突然增多,玉圭首次在玉器群体中出现,玉璋则仍未见实物;此期的玉佩,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突破以往多为单个为佩的习惯,而向成组并有一定规格及组佩方向发展。其形式多由若干件玉璜和甚多不同质色的管珠等成组串缀而成,佩挂在胸前至腿足,给人一种光彩夺目和富丽堂皇的新鲜感。此外,以兽面为本摹作的嵌饰品和专供死者陪葬用的缀玉覆面(又名玉面罩)首次出现也给人深刻印象。

玉制写实性动物形器,虽数量极可观,但品种较殷商时期为少,即由殷商期的数十余种减至十余种,常见有牛、羊、猪、兔、鸟、虎、鹿、龟、蝉、蚕、鱼、螳螂等。龙之形亦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除一部分保留殷商间瓶形角和双足龙外,还新出现了两龙或多条龙相互交接盘结式和口吐长舌的无足龙。这些神鸟神兽的突然增多和更加变态神秘,说明当时的人们从早期崇奉自然和写实动物为主转向崇奉神灵为主。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春秋战国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社会动荡,各诸候都大力制造青铜器、玉器,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僭越活动作礼仪上的准备。现存世的此期玉器数量颇丰,除东周王室玉器之外,还有春秋的郑、晋、齐、吴等以及战国的韩、魏、赵、鲁、楚、秦等诸侯国玉器。这些玉器,或细密婉约,或粗犷豪放。物主生前所用及佩带玉器大多精致无比,令后人无法企及,这与使用铜铁砣及玉人操作更为熟练有关。由于统治

者对玉器标准甚高,故推动玉人碾琢玉器的技艺更加精进。当时的玉器已不仅是最高统治者的生活器皿和自身装饰品,它的使用范围在逐步扩大,如有的武器已用玉饰,甚至还出现了祭玉。(1)春秋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

春秋时期稍早的玉器,在器型、图案和做工上仍保留着西周玉器的遗风,比较之后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玉器已由西周时的平面化、简约化,向隐起化、繁复化方向演变,为战国玉器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春秋玉器特征主要为:出现大量和田玉质的玉器;礼器减少,佩饰增加,玉璜多为三分之一圆形片状,玉龙多似蛇形;纹饰玉器众多,从平面向浮雕、隐起发展,纹饰排列规整,镂空、透花技术十分娴熟。

(2)战国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战国早期的玉器具有由春秋玉向战国玉演进的过渡色彩,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青白色较多,偶见白玉。中小贵族均用地方玉材,是一些价格较低的本地或相距不远之地的美石。战国琢玉技艺精湛,战国玉器上的线条,包括造型的轮廓线和纹饰的阴阳线,均锋利挺劲,准确流畅。龙的形象占有突出地位,龙居战国玉器神瑞动物图案中的首位,其次是虎,再其次是凤。龙的形象有两种,一种是由虎豹等猛兽演化而来的,较多的保留了虎的形象与性格上的特征;另一种则头长、身细、尾尖、四足,是从蟒蛇变化而成的。

战国玉器特征主要有:新出现玉带钩、玉剑饰、玉印章;玉龙造型从“C”形龙变为“弓”形龙,身上多琢谷纹,龙角如耳成鸟冠,无足,长身,龙头上唇长大,下唇短小,饰马头;人物、动物玉器更趋于写实,造型极富动感,如翩翩起舞的玉人;兽面纹、蒲纹、乳丁纹、谷纹、龙纹、鸟纹大量出现,玉璧也多纹饰,分蒲纹璧、谷纹璧、龙纹

璧等等;玉器雕琢也表现高超技术,由于工艺和工具进步出现俗称“游丝描”的细线纹,刻划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些扁平玉器边缘常有刀刃感。镂空技术更加精湛。

课堂演示文稿提出的问题解答

问题:怎么证明二里头文化中的玉戈是龙山文化中玉戈的沿承?

分析:首先,这里所说的龙山文化是河南龙山文化,并不是海岱龙山文化,二者虽同属豫西地区,但后者发展为岳石文化,并且有,很大的倒退。

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是豫西地区前后相承的文化。

龙山文化消失和二里头文化消失时间非常吻合 二里头文化除了龙山文化,在中原地区在熬夜找不到渊源(从陶器的特点可以看出)

出现差异的原因 : 公元2000年左右,洪水迫使龙山文化迁徙,与当地文化融合及东方文化的渗入,这是二里头文化产生的原理。

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以玉比德,从春秋时期儒家兴起开始

《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里仅“山”、“静”、“寿”三个字就高度概括了中华精神的精髓,而“玉”恰能概括这三个字所意蕴的文化内涵。玉有山的坚硬、稳固和高大,屈原“登昆仑兮食玉

英,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玉的品质符合中华文化的道义、伦理的博深与崇高;它又是静的,饱满却不张扬,深邃而不外露,是中华精神含蓄、有内蕴的体现;它寿,因为能够长久保存,而不变纹理,不变质与量,正如中华文化超越所有乱象,依旧庄严、神圣。

玉是权力的象征

《周礼》中记录了六种被称为“瑞”的玉器——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玉琥,统治者用它们来祭拜四方天地。此时,玉是代表与天对话的法器,代表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对玉器的膜拜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定。中国古代社会是阶级意识很浓厚的社会,各阶级各守本分,而不僭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在玉文化上有很明显的体现。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至高无上的天子用权力获得最上层的宝玉,不同品级的官员也因为权力大小而获得不同品质的玉器,这一点在封建的法律文典上有明确的规定。

战国时代的和氏璧价值十五座城池,为了争夺它,秦国和赵国险些发生战争。君主拥有最宝贵的玉器,就代表着他拥有至高的权力,所以他们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玉器。玉是身份的标志

我们的民族历来有一种很坚固的文化信仰,叫“执身如玉”,人们以玉的品质作为自身德行的标准。玉,由于其自然属性,加之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历来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爱。他们常以玉喻身,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同身份的人,佩戴不同质地的玉来寻找同类;一个人的修养和身份,也通过他所佩戴的玉器来直观的表现。在举手投足间,让玉器相互碰撞出清脆而有节律的声音,这种声音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主旋律,能净化人的灵魂。

玉是财富的体现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玉与黄金连在一起,比如“玉堂金马”,“金枝玉叶”,“玉质金相”等等;黄金是极其珍贵的,但人们却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可见玉器的极高的价值。

在重视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古代社会,玉作为这些重要文化的载体,影响可见一斑。在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玉文化虽然有所淡化,但无疑它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因为它融入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民族性的元素。

结语:孔子提出的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之说,不仅是对玉的文化底蕴的高度概括,而且还精辟地阐述了玉文化的思想内涵,确是中国人审美观的理论基础。秦汉以后,由于文学、音乐、戏曲、建筑、绘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的高度发展,大大丰富了中国人民审美观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玉的色彩美、音律美被重新探讨、逐步深化,古玉的欣赏与收藏成为新的社会风尚,由此派生的沁色美、残缺美等新的审美视角被爱玉者察觉,但这仅仅是某些社会群体在特定文化领域的审美要求,对中国人的审美观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交流而已,不能与上古审美观相提并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英国史论文英文版】相关文章:

兵团史论文05-25

药学史论文提纲08-13

设计史论文提纲08-21

数学史论文提纲08-26

化学史论文提纲09-09

法律史论文提纲09-22

中国财税史论文05-30

教会史论文题目04-02

企业史论文题目04-04

民国史论文题目04-08

上一篇:移动补卡机主委托书下一篇:加油站隐患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