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

2024-08-02

四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精选12篇)

四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1篇

学习规划是一个大体的方向,有了方向,学习起来得心应手,缓解焦虑和迷茫。那么四年级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四年级学习计划

1、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A、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让同学们仔细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是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还是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或是动作快但经常错;或是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要全面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

B、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2、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3、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 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等。

高效 --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制定学习计划内容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认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就问。

3、放学后,认真完成各科作业。

4、每天坚持读书30—60分钟,阅读有意义的课外书,以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自己的作文和成绩上一个写的台阶。

5、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任何时候都要乐于奉献,为学校和班级争荣誉。

6、把自己的坏习惯都改掉,如做事毛毛躁躁等毛病,都要改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2篇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根据学校读书计划,特制定班级阅读计划。

二、具体措施

(一)有效利用写阅课及晨读:

1、晨读课进行《千字文》及《语文》课本朗读;

2、写阅课每周至少一节进行阅读(指导)课;

(二)合理开展午读;

鼓励学生下午进校后即开展阅读,开学初老师先行监督,逐步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三)开展师生共读活动

1、根据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利用写阅课和午读课与学生共同读书,课间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阅读指导课可以进行针对性讲授;

2、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1)学生讲堂:开展学生读书演讲或者读书心得交流。

(2)家长讲堂:邀请家长进班进行好书推荐;

(3)老师讲堂:班主任与学生共读后,谈读书心得,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

(四)有计划开展班级特色读书活动:

1、在读书过程中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2、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演讲或者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

3、学生之间开展好书推荐;

4、学期末进行“读书之星”评比。

三、本学期必读书目:

3月份:学生自主读书

4月份:《三国演义》

5月份:《长袜子皮皮》

为什么写和怎么写“学习故事” 第3篇

“学习故事”怎么写?

写了那么多年的观察笔记,为什么又写“学习故事”?

知道“学习故事”有注意—识别—回应,但回应什么?

为什么写出的“学习故事”都看上去差不多?

……

这些问题看似纠结于怎么写“学习故事”,但背后的问题才是症结:为什么写“学习故事”?

让我们从“学习故事”里找答案吧。

一、看懂“学习故事”

(一)“学习故事”里的幼儿是什么样的?

用电锯做小椅子,给蜗牛找家,画连环画做成书,给妈妈做拖鞋……在新西兰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里,一个个好奇、主动、专注、勇敢、坚持、自信、敢表达的充满力量的学习者形象跃然纸上……总之很投入!

(二)“学习故事”里的“学习”是什么样的?

做吸尘器,改造花园,爬树,运沙子,用缝纫机做衣服……这些学习过程完全由幼儿自己做决定,勇敢操作,验证想法,再反思调整,完成目标后快乐地分享……总之很自主!

(三)“学习故事”里的“教师”是什么样的?

在新西兰幼儿的“学习故事”里几乎看不到教师,偶尔出现的教师大多说的是:“你要做什么?”“需要我帮忙吗?”但是,就是在这么简单的问话里,却让我们听出了理解、信任、等等、认可……总之很尊重!

(四)“学习故事”里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投入、自主、尊重,这样由师生构成的精神环境是和谐的,物质环境是有趣好玩、不断变化拓展的,能够随着幼儿的需要调整、改变,也可以让幼儿去支配和创造,更不局限在室内,户外、池塘、公园、树林、社区、博物馆、停车场……所有幼儿接触到的事物都成为提供感知、操作、创造的学习场所。所以,投入自主的学习需要尊重、有趣的环境。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写出一篇“学习故事”不仅需要文笔和道理,更要有积极的儿童观、正确的教育观、科学的课程观,还要有看懂幼儿、解读学习、促进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二、激发“学习”

论述至此,不难看出,我们已经把“学习故事”的重点从“故事”转移到“学习”了。为了看到有力量的“学习”,我们拓展空间、丰富环境、开放材料、打破规则、倾听记录、理解等待……所做种种都是为了把更多的权利归还给幼儿,这样才能看到投入、自主、有力量的“学习”!已经激发出“学习”的教师更要会激励“学习”向深度、广度拓展。每位教师从倾听者、记录者、观察者、陪伴者、游戏者,到支持者、激励者、计划者、斡旋者,发挥不同的角色作用。幼儿的学习逐渐以幼儿生成和发起为主,教师在判断其兴趣与发展点后给予支持,通过个体探究、小组学习、集体教学、家园共育、班级活动、园级课程等方式使幼儿的学习在交替式互动中不断螺旋上升,学习品质、知识、技能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我园在三年的实践与研究中,教师和幼儿同样以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着,教师从辛勤的园丁转变成智慧大玩伴并继续探索努力成为教育营养师,我们的专业性也表现在“后退—反思—观察—调整—研究”的有力行动中。

三、记录“学习故事”

我们借鉴新西兰的“学习故事”理念,发现幼儿、理解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宝贵的学习品质,激发幼儿的学习力量,同时唤醒教师的力量,带着情感和爱,记录专属于每位学习者的“学习故事”。然而,当我看到很多教师写的“学习故事”时,虽然被他们认真、热情、有趣的描述所吸引,但是重心失衡的写法让我叹息。

仔细分析,我发现教师们写的“学习故事”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注意”部分写得很多,“识别”部分写得少了,“回应”部分写得更少,像倒三角形。

第二种:“注意”部分写得挺多,“识别”部分也写这么多,“回应”部分与之对应,像长方形。

第三种:“注意”部分写得很少,“识别”部分写得较多,“回应”部分写得很多,像正三角形。

第四种:“注意”部分写得多,“识别”更多,“回应”写得很全面,像梯形。我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写法。

下面用一篇《初当研究者》来做分析:

注意:

小蜗牛成为中二班不可缺少的一员,有更多的小朋友关心它了。

你一个人坐在那里,一手扶着青菜盆,一手轻轻拿起装着小蜗牛的澡盆,仔细地看着,

看看青菜,再看看蜗牛,就像是一位科学家在研究着什么……

我上前询问:“你在看什么?”你小声地告诉我:“我在研究蜗牛是怎么把青菜咬了一个洞?”

第二天,你终于看到小蜗牛吃菜时的样子,你告诉我:“小蜗牛先把身体吸在菜叶上,然后它的嘴一张一张,把青菜吃掉。”

识别:

你是一个好奇宝宝,你是一个发现宝宝,你还是一个会找问题答案的“宝宝”。你能对小蜗牛的嘴产生好奇,说明你对它关注了。你发现了小蜗牛的嘴是怎样吃青菜的,你找到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

回应:

你对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做到研究研究,观察观察,试验试验,你会发现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

这篇故事的“注意”部分记录得很有层次,每段都有一个中心,有对学习背景的说明,有对学习者言语和行动的描述,有学习的连续性,有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理解的解读。但是“识别”部分就出现空洞下定义的情况。再到“回应”部分,就只剩下期待了。

这种“倒三角形”的写法在初学者身上表现得很普遍。他们在最缩水的“回应”部分都写了些什么?我收集了很多实例,发现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展望今后类:希望你继续研究、观察、实验,你会发现更多好玩的事……

2.精彩不断类:你今天的学习棒极了,期待你下次更精彩……

3.高大定义类:你是一个能坚持、有力量的学习者,我永远是你的粉丝……

4.复制粘贴类:希望你以后做事都像今天一样……

这些“回应”看起来离幼儿好远,跟当时当下的学习似乎没啥关系啊?

让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展望今后类”中的研究、观察、实验、发现,都指向能力。能否把这些能力说得更贴近幼儿呢?

“精彩不断类”里的“棒”能否再具体些吗?

“高大定义类”中的坚持、有力量可借助什么活动和互动延伸呢?

“复制粘贴类”里的“都像今天一样”是指什么?能具体说出像今天的哪一样吗?

教师带着美好祝愿,认真撰写的故事如果以这样大而空泛的“回应”结束,教师“智慧大玩伴”和计划者、斡旋者的作用体现在哪儿?幼儿和教师的发展在哪儿?

为什么“回应”与未来的“学习”脱钩?

2015年11月,我们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分享“故事”解读“学习”。

我们分析了一篇《我是魔尺大王》(见附后)。

在这篇故事里,我们试着用“提炼重点词”的方法找到“注意”中每句每段的重点词,然后一一列出,在“识别”中与其一一对应,分析出幼儿行为背后的思维。继续对应在“回应”部分给予支持和拓展:

一一解读并对应进行识别和回应后,我们看到,回应包括:发现并激励学习品质,给予时间、空间的足够保障,创建环境满足展示、交流的需要,提供辅助物和参考图等材料,拍照、记录使探究方法得以分享和传播,组织讨论让话题激发新的思想,布置在家长园地使一人兴趣影响多人和群体,激励先命名再塑型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总之,可以从时间、空间、活动、主题、家园、记录、分享、讨论、环境、材料、群体等方面更广泛地回应。

这样与《我是魔尺大王》故事最后的“回应”对照,我们看到,这些回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确实可行、能查易检的。所以,把文字里的“回应”变成行动中的支持和拓展就是教师做计划、实现以“学”定“教”的过程。

四、让“故事”长出“学习”

“故事”里的“回应”可以生长更多有力量的学习。那一篇《我是魔尺大王》就像一颗学习的种子,在专属于它的时间、空间、活动里成长着。随着更多的魔尺大王升入大班,新的“故事”被记录出来又继续影响更多教师和幼儿。到这里,无论是“故事”还是“学习”都以“梯形”不断持续和无限扩展。

“学习”之所以这么有生命力,是教师使用不同的回应方式在呼应幼儿的学习、生成新的学习。在《我是魔尺大王》中,起先教师使用的是即时回应来满足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然后以记录、展示、讨论、活动等方式更深入解读学习品质、知识、技能,这是延时回应。发现幼儿思维发展和认知规律,继续把兴趣向比较、排序、测量、体积、面积、组合以及搭建、数学、语言、交往、健康、艺术拓展,这就是短期回应,使兴趣点生发多领域学习并促进思维发展。当幼儿由兴趣产生的注意、记忆、分析、判断、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日渐强大时,幼儿与教师、环境、时间、空间、家长、同伴、玩具、活动种种关系继续互动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这就是长期回应在起作用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帮助学习者确定“我是会学习的人”。“故事”文本里的“回应”与现场“学习”里的“回应”相生相长,需要教师具备两个意识: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

向上追溯,让“回应”不缩水的关键在“识别”,在尊重、信任、倾听、理解前提下,学习品质成为教师普遍关注并能准确识别的焦点,但某种品质背后一定有知识、技能做支撑,这时就要借助《指南》《纲要》等帮助教师树立专业教育意识与能力,从而发现个体、群体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表现特征、方式方法。

继续追根溯源,在“注意”部分即体现教师看、看见、看懂、懂看的专业能力,逐渐从“看到幼儿在玩什么”到“看懂幼儿怎么玩,为什么这么玩”,然后继续注意“玩什么”背后的想法和意图是什么?“怎么玩”当中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通过倾听了解幼儿玩的过程中独特的想法、关心的话题和表达的方式。所以,带着情感和爱写“注意”,聚焦学习品质、知识、技能写“识别”,满足兴趣、需要促进长期发展写“回应”,这样写出“梯形”的“故事”便水到渠成。

“学习故事”不是一次学习的结束,而是一段“学习”一生“学习”的持续。在这条学习的路上,身心、情怀和能力一个都不能少。有情怀的教育是创造,没有情怀的教育是制造。让我们不断学习,共享学习之旅。

附:

我是魔尺大王

时间:2014年4月 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对象:晴 观察者:刘婷

老师的注意:

每天晚上的玩具时间里,屋里总能听见“咔咔”的声音,每当这时,我都喜欢对大家说:“努力啊!谁能给刘老师惊喜?”

你举着有变化的魔尺对我大声说:“老师,你看!这是个小椅子。”“啊?三角形的?这个能当椅子吗?”

你想了一下,“砰”地一声把它放在地上,盘起小腿挺直后背坐在上面!“哇!太可爱了!真是个小椅子啊!好神奇啊!晴啊,你看上去特别有功夫呢?”

从此,你好像进入了魔尺天地了,不断有新作品给我看!

接下来的几天里……

“老师,你看,本来我变一个大剪子……对着镜子!合成一个大正方形了!”

后来的每一天,早晨、晚上……只要你的手里拿着魔尺,就不停地给我看作品。每件作品都让我惊呼:“太神奇了!”“你都成魔尺大王了!”你看着我,很享受这个称号呢!

这些事情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刚开始的玩具时间里,孩子们都是坐在小椅子上、低着头、专注地“咔咔”转魔尺。你第一个站起来走向我展示作品时,不仅把我吸引了,也有小朋友悄悄过来看,我们都是佩服的眼神!逐渐地,每次你来展示,都有小朋友悄悄围过来看,还会陪你回去蹲在你身边看你变魔尺呢!你的创造、自信、乐观给了全班一个启发。

陆续有其他小朋友也向我来展示了,也自豪地说出:“老师你看!”我知道,我们心里都感谢我们的“魔尺大王”,是你带给全班小朋友信心和有趣

一根魔尺被你变化无穷,创造力也有规律吗?这个我很好奇:是你先根据物体的印象来塑型?还是随意塑型然后命名?

当你一次次创造、新作品不断出现时,给老师提出了“要求”——展示的舞台!我们不能总是变一个看一个,然后还原,又再变再看吧?我们需要一个天地,来让你和更多小朋友展示大作。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你为全班小朋友的动脑动手搞创造做出了贡献!老师会为你做一期专栏,让欣赏你、知道你创造的人更多些,向你学习的人也会更多吧!

我们需要有固定的魔尺时间,保证你们有专门的时间去为此动脑筋、多交流。

我想好了,既然是为你们创造天(时间)地(环境),干脆就建设一个“魔尺天地”吧!在墙上做个小展台,你们可以自豪地把作品展览在这里,同伴、老师、父母都可以欣赏。

出于好奇,我必须立刻采访你。(后来,我真的采访成功了!你告诉我,你是先变化出造型然后看它像什么就给它起名字的!)

如果我们的展台做好了,作品越来越多了,大家会有什么想法呢?会不会有先想好变什么再去动手玩魔尺的呢?哪一种是更有难度呢?我们还能用魔尺变出什么?做什么?老师想为你做的事情有好几件啊!

下面是老师为你做的,我兑现了我的承诺哟!

为什么写和怎么写“学习故事” 第4篇

“学习故事”怎么写?

写了那么多年的观察笔记,为什么又写“学习故事”?

知道“学习故事”有注意—识别—回应,但回应什么?

为什么写出的“学习故事”都看上去差不多?

……

这些问题看似纠结于怎么写“学习故事”,但背后的问题才是症结:为什么写“学习故事”?

让我们从“学习故事”里找答案吧。

一、看懂“学习故事”

(一)“学习故事”里的幼儿是什么样的?

用电锯做小椅子,给蜗牛找家,画连环画做成书,给妈妈做拖鞋……在新西兰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里,一个个好奇、主动、专注、勇敢、坚持、自信、敢表达的充满力量的学习者形象跃然纸上……总之很投入!

(二)“学习故事”里的“学习”是什么样的?

做吸尘器,改造花园,爬树,运沙子,用缝纫机做衣服……这些学习过程完全由幼儿自己做决定,勇敢操作,验证想法,再反思调整,完成目标后快乐地分享……总之很自主!

(三)“学习故事”里的“教师”是什么样的?

在新西兰幼儿的“学习故事”里几乎看不到教师,偶尔出现的教师大多说的是:“你要做什么?”“需要我帮忙吗?”但是,就是在这么简单的问话里,却让我们听出了理解、信任、等等、认可……总之很尊重!

(四)“学习故事”里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投入、自主、尊重,这样由师生构成的精神环境是和谐的,物质环境是有趣好玩、不断变化拓展的,能够随着幼儿的需要调整、改变,也可以让幼儿去支配和创造,更不局限在室内,户外、池塘、公园、树林、社区、博物馆、停车场……所有幼儿接触到的事物都成为提供感知、操作、创造的学习场所。所以,投入自主的学习需要尊重、有趣的环境。

看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写出一篇“学习故事”不仅需要文笔和道理,更要有积极的儿童观、正确的教育观、科学的课程观,还要有看懂幼儿、解读学习、促进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二、激发“学习”

论述至此,不难看出,我们已经把“学习故事”的重点从“故事”转移到“学习”了。为了看到有力量的“学习”,我们拓展空间、丰富环境、开放材料、打破规则、倾听记录、理解等待……所做种种都是为了把更多的权利归还给幼儿,这样才能看到投入、自主、有力量的“学习”!已经激发出“学习”的教师更要会激励“学习”向深度、广度拓展。每位教师从倾听者、记录者、观察者、陪伴者、游戏者,到支持者、激励者、计划者、斡旋者,发挥不同的角色作用。幼儿的学习逐渐以幼儿生成和发起为主,教师在判断其兴趣与发展点后给予支持,通过个体探究、小组学习、集体教学、家园共育、班级活动、园级课程等方式使幼儿的学习在交替式互动中不断螺旋上升,学习品质、知识、技能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我园在三年的实践与研究中,教师和幼儿同样以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着,教师从辛勤的园丁转变成智慧大玩伴并继续探索努力成为教育营养师,我们的专业性也表现在“后退—反思—观察—调整—研究”的有力行动中。

三、记录“学习故事”

我们借鉴新西兰的“学习故事”理念,发现幼儿、理解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宝贵的学习品质,激发幼儿的学习力量,同时唤醒教师的力量,带着情感和爱,记录专属于每位学习者的“学习故事”。然而,当我看到很多教师写的“学习故事”时,虽然被他们认真、热情、有趣的描述所吸引,但是重心失衡的写法让我叹息。

仔细分析,我发现教师们写的“学习故事”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注意”部分写得很多,“识别”部分写得少了,“回应”部分写得更少,像倒三角形。

第二种:“注意”部分写得挺多,“识别”部分也写这么多,“回应”部分与之对应,像长方形。

第三种:“注意”部分写得很少,“识别”部分写得较多,“回应”部分写得很多,像正三角形。

第四种:“注意”部分写得多,“识别”更多,“回应”写得很全面,像梯形。我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写法。

下面用一篇《初当研究者》来做分析:

注意:

小蜗牛成为中二班不可缺少的一员,有更多的小朋友关心它了。

你一个人坐在那里,一手扶着青菜盆,一手轻轻拿起装着小蜗牛的澡盆,仔细地看着,

看看青菜,再看看蜗牛,就像是一位科学家在研究着什么……

我上前询问:“你在看什么?”你小声地告诉我:“我在研究蜗牛是怎么把青菜咬了一个洞?”

第二天,你终于看到小蜗牛吃菜时的样子,你告诉我:“小蜗牛先把身体吸在菜叶上,然后它的嘴一张一张,把青菜吃掉。”

识别:

你是一个好奇宝宝,你是一个发现宝宝,你还是一个会找问题答案的“宝宝”。你能对小蜗牛的嘴产生好奇,说明你对它关注了。你发现了小蜗牛的嘴是怎样吃青菜的,你找到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

回应:

你对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做到研究研究,观察观察,试验试验,你会发现很多有趣、好玩的事情。

这篇故事的“注意”部分记录得很有层次,每段都有一个中心,有对学习背景的说明,有对学习者言语和行动的描述,有学习的连续性,有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理解的解读。但是“识别”部分就出现空洞下定义的情况。再到“回应”部分,就只剩下期待了。

这种“倒三角形”的写法在初学者身上表现得很普遍。他们在最缩水的“回应”部分都写了些什么?我收集了很多实例,发现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展望今后类:希望你继续研究、观察、实验,你会发现更多好玩的事……

2.精彩不断类:你今天的学习棒极了,期待你下次更精彩……

3.高大定义类:你是一个能坚持、有力量的学习者,我永远是你的粉丝……

4.复制粘贴类:希望你以后做事都像今天一样……

这些“回应”看起来离幼儿好远,跟当时当下的学习似乎没啥关系啊?

让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

“展望今后类”中的研究、观察、实验、发现,都指向能力。能否把这些能力说得更贴近幼儿呢?

“精彩不断类”里的“棒”能否再具体些吗?

“高大定义类”中的坚持、有力量可借助什么活动和互动延伸呢?

“复制粘贴类”里的“都像今天一样”是指什么?能具体说出像今天的哪一样吗?

教师带着美好祝愿,认真撰写的故事如果以这样大而空泛的“回应”结束,教师“智慧大玩伴”和计划者、斡旋者的作用体现在哪儿?幼儿和教师的发展在哪儿?

为什么“回应”与未来的“学习”脱钩?

2015年11月,我们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分享“故事”解读“学习”。

我们分析了一篇《我是魔尺大王》(见附后)。

在这篇故事里,我们试着用“提炼重点词”的方法找到“注意”中每句每段的重点词,然后一一列出,在“识别”中与其一一对应,分析出幼儿行为背后的思维。继续对应在“回应”部分给予支持和拓展:一一解读并对应进行识别和回应后,我们看到,回应包括:发现并激励学习品质,给予时间、空间的足够保障,创建环境满足展示、交流的需要,提供辅助物和参考图等材料,拍照、记录使探究方法得以分享和传播,组织讨论让话题激发新的思想,布置在家长园地使一人兴趣影响多人和群体,激励先命名再塑型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总之,可以从时间、空间、活动、主题、家园、记录、分享、讨论、环境、材料、群体等方面更广泛地回应。

这样与《我是魔尺大王》故事最后的“回应”对照,我们看到,这些回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确实可行、能查易检的。所以,把文字里的“回应”变成行动中的支持和拓展就是教师做计划、实现以“学”定“教”的过程。

四、让“故事”长出“学习”

“故事”里的“回应”可以生长更多有力量的学习。那一篇《我是魔尺大王》就像一颗学习的种子,在专属于它的时间、空间、活动里成长着。随着更多的魔尺大王升入大班,新的“故事”被记录出来又继续影响更多教师和幼儿。到这里,无论是“故事”还是“学习”都以“梯形”不断持续和无限扩展。

“学习”之所以这么有生命力,是教师使用不同的回应方式在呼应幼儿的学习、生成新的学习。在《我是魔尺大王》中,起先教师使用的是即时回应来满足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然后以记录、展示、讨论、活动等方式更深入解读学习品质、知识、技能,这是延时回应。发现幼儿思维发展和认知规律,继续把兴趣向比较、排序、测量、体积、面积、组合以及搭建、数学、语言、交往、健康、艺术拓展,这就是短期回应,使兴趣点生发多领域学习并促进思维发展。当幼儿由兴趣产生的注意、记忆、分析、判断、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日渐强大时,幼儿与教师、环境、时间、空间、家长、同伴、玩具、活动种种关系继续互动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这就是长期回应在起作用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帮助学习者确定“我是会学习的人”。“故事”文本里的“回应”与现场“学习”里的“回应”相生相长,需要教师具备两个意识:发展意识和课程意识。

向上追溯,让“回应”不缩水的关键在“识别”,在尊重、信任、倾听、理解前提下,学习品质成为教师普遍关注并能准确识别的焦点,但某种品质背后一定有知识、技能做支撑,这时就要借助《指南》《纲要》等帮助教师树立专业教育意识与能力,从而发现个体、群体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表现特征、方式方法。

继续追根溯源,在“注意”部分即体现教师看、看见、看懂、懂看的专业能力,逐渐从“看到幼儿在玩什么”到“看懂幼儿怎么玩,为什么这么玩”,然后继续注意“玩什么”背后的想法和意图是什么?“怎么玩”当中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通过倾听了解幼儿玩的过程中独特的想法、关心的话题和表达的方式。所以,带着情感和爱写“注意”,聚焦学习品质、知识、技能写“识别”,满足兴趣、需要促进长期发展写“回应”,这样写出“梯形”的“故事”便水到渠成。

“学习故事”不是一次学习的结束,而是一段“学习”一生“学习”的持续。在这条学习的路上,身心、情怀和能力一个都不能少。有情怀的教育是创造,没有情怀的教育是制造。让我们不断学习,共享学习之旅。

附:

我是魔尺大王

时间:2014年4月地点:中一班活动室

对象:晴观察者:刘婷

老师的注意:

每天晚上的玩具时间里,屋里总能听见“咔咔”的声音,每当这时,我都喜欢对大家说:“努力啊!谁能给刘老师惊喜?”

你举着有变化的魔尺对我大声说:“老师,你看!这是个小椅子。”“啊?三角形的?这个能当椅子吗?”

你想了一下,“砰”地一声把它放在地上,盘起小腿挺直后背坐在上面!“哇!太可爱了!真是个小椅子啊!好神奇啊!晴啊,你看上去特别有功夫呢?”

从此,你好像进入了魔尺天地了,不断有新作品给我看!

接下来的几天里……

“老师,你看,本来我变一个大剪子……对着镜子!合成一个大正方形了!”

后来的每一天,早晨、晚上……只要你的手里拿着魔尺,就不停地给我看作品。每件作品都让我惊呼:“太神奇了!”“你都成魔尺大王了!”你看着我,很享受这个称号呢!

这些事情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刚开始的玩具时间里,孩子们都是坐在小椅子上、低着头、专注地“咔咔”转魔尺。你第一个站起来走向我展示作品时,不仅把我吸引了,也有小朋友悄悄过来看,我们都是佩服的眼神!逐渐地,每次你来展示,都有小朋友悄悄围过来看,还会陪你回去蹲在你身边看你变魔尺呢!你的创造、自信、乐观给了全班一个启发。

陆续有其他小朋友也向我来展示了,也自豪地说出:“老师你看!”我知道,我们心里都感谢我们的“魔尺大王”,是你带给全班小朋友信心和有趣的学习。

一根魔尺被你变化无穷,创造力也有规律吗?这个我很好奇:是你先根据物体的印象来塑型?还是随意塑型然后命名?

当你一次次创造、新作品不断出现时,给老师提出了“要求”——展示的舞台!我们不能总是变一个看一个,然后还原,又再变再看吧?我们需要一个天地,来让你和更多小朋友展示大作。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你为全班小朋友的动脑动手搞创造做出了贡献!老师会为你做一期专栏,让欣赏你、知道你创造的人更多些,向你学习的人也会更多吧!

我们需要有固定的魔尺时间,保证你们有专门的时间去为此动脑筋、多交流。

我想好了,既然是为你们创造天(时间)地(环境),干脆就建设一个“魔尺天地”吧!在墙上做个小展台,你们可以自豪地把作品展览在这里,同伴、老师、父母都可以欣赏。

出于好奇,我必须立刻采访你。(后来,我真的采访成功了!你告诉我,你是先变化出造型然后看它像什么就给它起名字的!)

如果我们的展台做好了,作品越来越多了,大家会有什么想法呢?会不会有先想好变什么再去动手玩魔尺的呢?哪一种是更有难度呢?我们还能用魔尺变出什么?做什么?老师想为你做的事情有好几件啊!

小学四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怎么写 第5篇

2、通过复习,把好基础知识关、短文分析阅读关及写作关,努力做到在短期内砸牢语基、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怎么写 第6篇

建议家长坚持每天给孩子听写生字,并且出简单的看拼音写汉字的小卷子。

听写生字是有学问的——不能上来就听写,要给孩子一个“预热”的过程。比如今天准备听写十个词,就应该先让孩子看一遍,这样孩子就会特别注意去观察记忆字形字义,然后再听写他也会更有信心。

为什么要每天听写呢?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短时间内记忆的东西会有一个遗忘峰值,然后才会趋于平静。根据这个理论,如果第一天听写错误的生字词语在第二天第三天不断强化刺激就有可能记住;而第一天听写没有错的生字第二天有可能却错了,还需要不断强化修正,最后才会被牢记。

然后只听写词语生字也是不够的,因为试卷不会发音,“看拼音写汉字”还得先读准才能写对,所以家长最好每天中午给孩子出十到十五词语的拼音,让孩子先开卷完成看拼音写汉字,再纠正因读错而写错的字,接着再给孩子一下午的时间去记忆这些词语,晚上睡前听写。

我们按照遗忘周期来制定孩子每天的复习计划:

课本每一组课后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生字表和词语表按照每天一定量的去分解记忆。

例如:

Day1:课后第一组

生字表(一) 拼音+生字+组词 例如:年nián (年级)

生字表(二)拼音+生字 例如:学xué

Day2:回顾前一天所记忆的生字、词组及拼音;并复习第二组生字表及拼音+生字+组词

按照这样的规律,复习+回顾为期一周完成;第二周复习课本上所有古诗的背诵以及默写,将改错本上的错误纠正、记住并默写一次。最后复习课本辅助资料上的题

注:1.每天做一篇“举一反三”的阅读并阅读写作的范文;

2.每次复习开始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一遍知识,然后家长帮助学生听写,之后将错误改正在改错本上;

3.每次开始下一组前,先将前一组改错本上的错误进行订正。

晨读要大声

大声、有感情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沉浸在文章里体会情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正在用自己的语言向听众娓娓道来。

课文读到什么程度?读到听见上句就能接出下句,眼前仿佛就能看到课本的样子,从“形”到“义”都历历在目。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我们课本上的文章选择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就是俗称的“语感”。

审题很重要

读题首先读的是“题的数量”。例如,“看拼音写汉字,并画出整体认读音节”,这个题目后半句经常会被忽略,然后就白白错失了相应的分数。

再如,有的时候阅读题里会让“从文中画出”某些有特定要求的句子,题目要求仅占一行,又不需要抄写,夹在上下行里很不起眼,也会被遗漏。

读题其次读的是“题眼”。题眼指的是问题中的核心和关键要求。

例如有一次考试卷上习作题目是续编《田忌赛马》,要求“想象比赛之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展开想象写一写。”

四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7篇

通过总复习的教学,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能够系统的掌握。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争取大部分学生能够提高提高成绩。

二、复习内容: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等技能。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小数的意义及有关的基本性质,数的整除相关的一系列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进率。

2、运算:1)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

2)四则混合运算。

3)解方程。

4)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3、应用题:1)三步运算的整、小数应用题。

2)稍复杂应用题。

4、几何知识:1)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

2)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有关几何知识应用题。

四、复习时间:

6月8日-----6月21日

五、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订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好每一次练习。不打无准备之仗。

2、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提纲挈领式的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想、练、说”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

3、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加强课内的友情提示与课外的耐心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当天作业当天反馈在点点滴滴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解题策略。

5、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6、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四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8篇

2、复习时,对于每一个语法现象,教师不必给予太清楚的说明了,只要学生能够会运用,这就达到了目标。

3、课本中出现的动词的语法知识,一定要求学生记住并且会运用。

二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9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说,多找找易忘易错易混淆的字词,互相检查、背诵、听写。

2、识字巩固。

配合一定量的强化书写。

3、阅读写话复习。

A 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答题。 B 进行写话指导。

4、其他综合性复习思路:

A 针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注意学生接受能力的层次性。

B争取家长配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家校联手展开学习。

C 组织“一帮一”互助对子,让学生互相帮助,假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年级寒假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10篇

二年级寒假学习计划一

寒假就要到了,我在寒假期间制订了一个寒假计划。主要安排是这样的:

一、按时作息,早上8:30起床,晚上10:00左右上床;

二、每天用2小时认真完成语数外三科的作业;

三、每天阅读课外书1小时并做摘抄;

四、讲究文明卫生,注意文明言行;

五、生活要自理,积极做好人好事及力所能及的家务;

六、不挑吃穿,不乱花钱,学会节约用钱,用钱有计划;

七、学会如何招待客人;

八、为家人讲些笑话或故事,带给家人快乐;

九、了解世界各国历史,国旗的来历,了解世界地理以及气候的变化;

十、为下学期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准备好学习用具;

十一、坚持写日记

二年级寒假学习计划二

1、寒假家庭作业(每日至少6页);

2、读一至两本课外书;

3、每日巩固一遍加减法口决、乘法口决。

4、写10编日记,要求150字以上;

5、生字表(二)生字,加拼音写5遍;

6、古诗四首全字默写会;

7、口算练习(每日至少3页);

8、每日加强体育锻炼;(老师强调)

9、加强看图写话锻炼;

10、每日描红练习写字3页;

11、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

早8:00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餐

9:00——11:00写作业

12:00吃午饭

13:00午睡

15:00——17:00写作业

21:00开始洗脸、刷牙

21:30准时上床睡觉,最晚不能超过22:0012、做好二年级下册复习(借语文、数学,爸爸负责下载课件)

二年级寒假学习计划三

1.早晨7:50起床。

2.7:50---8:00刷牙洗脸。

3.8:10---8:30读读背背《论语》至少一面。

4.8:40---9:20做读书摘记至少两篇。

5.9:30---9:50完成数学报纸至少两面。

6.10:00---10:30复习下册教科书。

7.10:40---11:00默写上册英语书的单词表星号词和粗体词,至少两个单元。

8.11:00---11:25吃午饭。

9.11:30---12:20看课外书。

10.12:30---13:00读熟古诗。

11.13:20---13:50读读背背《弟子规》至少五面。

12.14:00---14:50读读背背《知识大全》至少一面。

13.15:00---15:50练毛笔字或钢笔字。

14.16:10---17:10骑自行车或打羽毛球。

15.17:20---17:50吃晚饭。

16.18:00---19:00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7.19:20---8:10刷牙洗脸。

18.8:10---10:00看电视。

19.10:00睡觉。

二年级寒假学习计划四

早上七点,吃早餐。

早上八点至十点,写语文、数学、英语寒假家庭作业。(寒假家庭作业每本做十页。英语单词默写五单元。字帖写一课。)

中午十一点至十二点,吃午饭。

下午一点至二点,习作、读书。(习作一篇博文,写读书笔记。读《夏洛的网》三篇,勾出书中的好词好句,对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旁批。)

下午三点至四点,读其他几本书。(做旁批,勾出好词好句。)

五点至六点,吃晚饭。

小学六年级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11篇

2.对孩子不要有太高的升初预期,预期越高压力越大,心理和行为就会失衡;

3.不要把升学的压力太多传导给孩子,给ta一个轻松的环境;

4.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做题,清楚孩子在学什么、升学考啥,才能更好辅导孩子,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也会更愿意学习;

5.对孩子一定要勤表扬,少批评,信心很重要,小学的幼崽还不需要挫折教育;

6.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和心理辅导师,孩子的个体意识越来越强,需要我们尊重ta,理解ta;

7.父母协同一致,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关于育儿、学习和升学的意见分歧,否则孩子可能无所适从;

8.三科中数学成绩是最重要的,数学好机会多;

9.有条件的可以上课外辅导班,但课后要检查帮助孩子真正掌握辅导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大都是靠不住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习计划怎么写 第12篇

语文基础知识存在问题不要通过课外补习或强化训练来解决。中考时,两个语文整体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异通常不会在试卷上体现出来。

有次,一位文汇中学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我的孩子这次考试考的特别次,我问哪部分?他把试卷一看,丢分的多是字词拼音还有组词解释,病句修改等基础知识。然后她告诉我,她打算用一学期的时间,好好的报一个课外班补习一下。

其实他要真去补习了,那就反而错了,知识的吸收分两类,一类是自然吸由的,就相当于主食里的营养一样,一种是补充得来的,相当于各种进补食品一样。如果你觉得孩子缺营养,我们能不能通知狂吃米饭馒头来补呢?不能!语文基础知识,就相当于饮食中的米饭馒头,不可或缺,但不能狂补,只是在平时吃菜时,自然补充。

所以,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如果存在问题,我们家长不能通过课外补习或强化训练来解决。因为基础知识随着还是上初一初二的增长,会有一个自然变化增长的趋势。我们曾经上小学时或许写很多错别字,有人会专门去改错别字,有的则只是顺便遇到了便更正过来。

但当高考的时候,很多人的错别字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多,因为你在这过程是逐步完善的,如果你专门拿出半年的时间去找自己的错别字,再加以修改,或许高考真的没错别字了,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写答案,该怎么写作文,该怎么完成阅读。丢掉的东西会比得到的多很多。我当时跟那个家长说,什么班都别报,你就正常学,让孩子认真听课就可以。

而且到中考的时候,那个基础知识已经变的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考基础知识,更多是希望孩子从一开始的时候学习的时候,认真一点、谨慎一点、扎实一点。

二、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考试特点,对语文丢分问题做到心里有数

1、不同学校在初中时的考核思路的不同

基础知识在中考和高考时虽然不易影响分数,但在初一阶段,却可能对孩子的语文成绩造成明显的影响。我们按初一考试时出题思路的不同,将学校分为两类。

第一类:初一时便按中考的题型出题,基础知识考核偏少,阅读题量偏大。

这一类学校从孩子刚上初一的期中考试,便参考中考的题型比例来出题,这一类学校希望孩子从上初一的时候,就能够对中考有所认知,从一开始就建立这样的一个思考和答题的适应性,很顺畅的往下走。

第二类: 初一时重视基础性内容和知识的考核,阅读所占比例偏少。他们认为初一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我课上讲的什么你要记的住,它初一第一学期出题的时候就考核前面几个单元的相关内容,看孩子课上学的怎么样。

这二者考试思路的差异会直接体现在考试分数上。比如说去年秋季的人大附中,当时语文阅读分是30分左右,结果班里面有只得7分的孩子,得15分左右的也特别多,这个分数是让很多的家长看到以后完全崩溃的结果,家长会想,我的孩子一直学习不错,小学的语文经常答100多分或者是90多分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结果上了中学却这么差,孩子在这儿丢分数了家长就特别的茫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刚上中学的家长和学生,有必要了解小学语文阅读考试与中学的差异

(1)、小学语文阅读成绩的好坏,在中学不具太大参考意义和价值

在这里要说一下,如果你在小学阅读丢分比较多的话,原因可能一个是你答题的时候不够认真,还有一个你不够听老师的话,或者老师个人的爱好跟你不一样。

我国小学语文的考试中,本身没有完善的阅读教学体课、课程实施细则与标准,如果要补上这一块,得从两个源头抓起,一是在师范类院校的中文专业下增设《阅读教学》课程,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二是完善小学到中学一体化的语文阅读课程实施标准与教学细则,目前也没有。正是因为这两样的缺失,小学阅读的教学乱象不一而足,正是因为缺少这两样标准,老师判分时往往偏向于两个极端:

一是死扣字眼,与参考答案稍有差异,便判错,没有遵守语言文字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是过于主观,学生只要按老师说的思路来做,即正确,没有按老师的思路来进行,便判定为错误。

这两种极端,都使得阅读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体现孩子阅读应试能力的基本水平,因此,其分数没有参考性。

(2)中学语文阅读考试,有章可循上初中以后,整个中学语文阅读只能考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知识点,小学基本上不涉及这个知识点,针对初中,我在《语文知识地图》中梳理出了完整的知识点考核体系。比如问:“文章第一段中运用了环境描写,它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考核知识点,按《语文地图》来分析,环境描写总共有四个作用,第一交代背景,第二渲染气氛,第三丰富情感,第四个推动情节发展。每一年考试不管是中考和高考,只要是考到环境描写说它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者是有什么好处,它只会考这四个作用中的一个。其余的你不管答多少,都不会得分。

第二方面是答题结构和答题模式,如果没有答题结构和答题模式,也是《语文地图》中的四种能力,即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赏析能力。小学考试基本不涉极判定分析和赏析能力,但在初中,这两样能力是必考。

3、明白孩子在哪部分丢的分数,比考了多少分更重要

明白孩子在哪部分丢的分数,比考了多少分更重要,因为你要决定我要用多长时间或者是要不要用时间解决那个问题,有的时候你需要了解孩子的学校考试试卷情况。比如说北大附中初一的孩子考完之后,有的孩子考的比较弱,但因为他们初一考试以课内和基础知识为主,如果考得差,可能只是说明这个孩子上课听课效率低,因为它初一期中考试阅读题占的比重较低。基础知识和课类单元考试的比重较高。

因此,在得到孩子的考试成绩后,最重要的不是看总成绩,而是要看在哪部分丢的分多。

上一篇:简短优秀员工获奖感言与简短升学宴主持词下一篇:2010上学期社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