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总结

2024-07-01

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总结(精选9篇)

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

临床医学生实践总结

作为一名医学生,临床实践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而且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阶段,因为这是我们从医学生过渡到医生的必经之路,对我们以后从事临床工作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

实践之前,学校的老师简单地给我们讲述了实践时的注意事项。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科室都要铭记以下几点:

1、用眼:在实践期间要想真正地学习到基础临床知识或经验,必须把自己的眼睛擦亮,认真观察指导老师的言行,举止,并与自己的对比后加以改正。

2、用手:主动帮助指导医师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务,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记录好一些好的经验笔记,以便以后的学习。

3、用心:把看到、听到及记录的临床经验铭记在心里,反复琢磨推敲,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4、用嘴: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勤问指导医师,及时化解,及时消化。另外,医学生实践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论结合实践。例如遇见一个病例不能单单满足于从其临床表现作出正确诊断,我们还应该结合理论知识,深层的考虑其例如在病理、生理等方面机体所出现的变化,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对以前的基础知识查缺补漏的作用。也可以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临床实践分不同的科室,所以不同科室实践前,我们应该对对应科室的常见疾病有一个大致了解。进入科室后,我们会面对不同的带教医师,不同的医师有不同的性格及工作习惯,我们要学会去适应,不要一味的抱怨,那是没有用的。有时会遇到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叫教的医师,这时就需要你主动出击了,请他讲,请他教,凡事主动点。不同的科室也有自己不同的规章制度,实践时要稍作了解并严格遵守。例如科室要求实践生不得对病人及其家属交代与病情相关的信息,这一点我们要格外注意。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另外,我们实践生也要学会如何书写病历。病历的书写要体现以下几个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职业,籍贯,住所等等。

2、主诉情况。即患者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的情况。

3、患者的现病史。患者提供的有关自己的现在患病情况。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有关患者以前患病的情况。

5、患者个人史。包含有顺产与否,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烟酒史,婚姻史,家族史等等。

6、生命体征测表,b超、x光检查报告、化验报告等等。病历可以反映医师确诊的主体思路,换句话说就是医师的思路落实到哪一步,才能给眼前的疾病定性的问题。以这样的思路书写病历,给人以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感觉,是值得患者信任的负责任态度。病历的严谨与否还能体现一个医院,一个医师医术水平的高低。也严重关系到确诊的准确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干系重大。

医学生实践期间还应学习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在医院实践期间,我了解到医患关系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原因。虽然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现阶段医学未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医学的特殊性与无奈,一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不考虑科学事实,就认为是医院及医生的问题。

2、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患者对于自己花很多钱但病未得到改善的情况无法接受。

3、医患双方缺乏沟通。

4、部分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过激报道。有些患者会因此对医生产生质疑心理,医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我觉得处理好医患关系不是一方的问题,而是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方应该做到的是信任医生,多与医生沟通。同时,医生也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相信医患之间可以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患者是可以交流、沟通的。

2、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评判患者,要尊重患者。

3、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和情绪反应。

4、多关心患者,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

5、理解医患关系的变化性,医生应根据情况调整。作为实践生,在医患关系上我们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

医德医风也是我们实践期间要学习的。它是指执业医师应具有的医学道德和风尚。属于医师执业道德的范畴。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在我实践期间的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另外,通过实践,我感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个人形象。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过,不过,大家印象中的医生都应该是玉树临风的——虽然,实际情况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跨进病房那一天起,你就应该以准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尽管医生在的地位并不高,但是,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给看扁了,更何况,没有病人会一开始就充分信任一个胡子拉碴、白大衣皱巴巴的医生吧。所以,请注意你的形象,从头到脚,从外到里,干净整齐,清爽精神。最最关键的,就是那一袭白衣。第二,不要迟到。没有时间观念会让人觉得你不靠谱。

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总结 第2篇

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问题;培养途径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

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医院内部各种体制的改革与变迁、大学扩招后的影响、新型医患关系的影响和考研、就业的压力等使临床实习面临种种新问题,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已成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医学生实习教学的临床实践 第3篇

1重视抓好学生的医德教育

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一切为了病人的医德医风, 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心;要教育学生从仪表、语言、举止、行为、临床检查、治疗操作、药物应用等各方面都能遵守道德规范, 做到诚实做人、勤奋好学、与人为善, 爱岗敬业, 做一个受到病人尊敬爱戴的白衣天使。

2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大学教育存在“过窄的专业教育, 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 过弱的人文素养”状况, 过分注重考试分数, 忽略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进行素质教育要解决上述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等。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医生同时是优秀的卫生工作管理人才, 病人和社区的代言人, 出色的外交家, 有创见的思想家, 信息专家, 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1]。

3认真做好临床带教工作

带教老师平时要多搜集教学素材, 如典型病历、腔镜图文报告、X光片、CT片等。通过这些实例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上级医师的教学查房是对实习医师实施临床教学的重要工作。从问诊到查体、从诊断到鉴别诊断、从治疗到预后、从康复到疾病健康教育, 在查房中带教老师可讲解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知识、治疗经验及最新动态, 通过学习对病例的处置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病历书写是医师的基本技能, 是考核医师基础理论水平、临床逻辑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指标。病历书写一定要规范化, 带教老师要认真批改病历, 让学生从医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病历书写习惯。

4举办专题讲座及开展病例讨论

采取多媒体教学和实际病例相结合的方式, 对呼吸及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专题讲座, 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知识及最新进展, 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水平。注意收集一些疑难、危重、死亡或误诊误治的病历, 经常召开疑难病历讨论会, 从实践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从不同角度讨论问题, 吸取教训, 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我们总结了几年来一些疾病的病历资料, 如肺内感染的痰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 探讨近年我院肺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对哪些抗菌药敏感, 哪些耐药等等, 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 学生亦可在讨论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在讲课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对于学习最好的学生, 在一次授课中也要有5 %的内容不易理解, 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有10 %的内容不易听懂, 需要他们在课后去思考或看参考资料。这样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授课内容能全部轻松地掌握, 课后便很少去复习巩固,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内容太深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酌情调适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当今世界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知识层出不穷, 只靠在校期间学习的基础知识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 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已成潮流。实习生必须牢固树立“只有终身学习, 才能终身就业”的观念, 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意识到, 作为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 永远都要爱学习、会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才不至于落伍。

6让实习生学习对患者的疾病教育

在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疾病教育应贯穿始终。实习生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等科普知识的宣讲, 告知病人各种注意事项, 这样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锻炼了口才, 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可使患者在全方位的诊疗活动中受益, 也可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实现以人为本为患者服务的目标。

7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 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目前医务人员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的情况。近年来医疗市场正逐渐走向规范化, 国家不断出台新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有必要加强学生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 以利于他们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 能够自觉地从法律角度理性地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8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医学发展需要科研和创新。我们以自己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选题、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科研设计、撰写科研论文等。现行的高等医学教学大纲没有把医学科技论文写作列为教学内容。国内的调查发现,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 只有5.6 %的学生发表过论文;国外对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比较重视, 全体学生的75 %都根据他们在医学院期间所做的科研工作, 发表1篇以上的合著文章, 有80 %的人至少准备了1篇论文[2]。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人写出的论文常因设计不合理被退稿或进行较大修改,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思想和能力。

实习教学要求教师不仅需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 还要懂得教育理论, 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需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带教老师必须下决心提高自身素质, 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使实习教学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 努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波, 罗亚桐.浅谈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1) :75-76.

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当前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已经浩如烟海,笔者认为,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领域中的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对于医学科学不可或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 《大医精诚》 指出其核心价值在于“精”与“诚”,这表明医学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更要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对生命的敬重的人文精神。医学教育不仅需要传授醫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是医生的职业价值观。

一、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生的价值

1.医学作为生命科学,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更是包括其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人格。在医学院校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促进医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培育关爱他人、敬畏生命、仁慈博爱和公平合理的医学人文精神。

2.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应有之义。医患关系恶化、医患矛盾突出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实践中发生的医患矛盾大多表现为患者抱怨医生对自己冷漠、不负责任、开“大处方”挣钱,而医生则抱怨患者不通情达理等,再加上不良媒体的不负责任的渲染,社会营出现了一边倒的“共识”,即医生如果能抱着“关爱病人、敬畏生命、仁慈博爱、公平合理”地对待病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不是很困难的事。医患关系,医生处于主动、优势和关键,处理好医患关系主要在于医生。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医生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回归,同时患者也需要为医生践行医学人文精神报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全社会更要形成医学人文培育的良好氛围,如此浩大系统的工程,非自上而下的合力不可为也。

二、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分析

在当前的形势下,社会对于医生的要求进一步凸显了人文素质,医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诸多方面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因此,作为临床和教学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扩充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

(一)人文关怀须从问诊、查体入手

问诊查体是医疗工作当中的基本环节,沟通能力是医生基本人文素质的表现之一。患者不仅仅想缓解身体上的病痛,更希望在心理上能得到医生的宽慰。如果医生询问病史简单粗糙、只注重辅助检查结果而不关心患者的陈述,查体简单,或者不理会患者的疑惑,对患者解释不耐烦等,都会使患者感到被怠慢、被轻视,得不到相应尊重的感觉。 如果因为不够耐心而未能了解患病的重要细节,则有可能影响了疾病的诊治。例如体检前,先将双手洗净、搓暖,为患者拉好帘子以保护患者隐私,查体完毕亲自为患者盖好被子等。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细节,恰恰是医生对患者真诚体贴的表现,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二) 换位思考,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

要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这是每个医生的共识。但在实际的诊疗工作中,“想维护”和“真维护”之间不一定划等号,这需要医生真正为患者着想,才能较好地应对各种情况,维护好患者的隐私。例如,医生正和艾滋患者的家属探讨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时,可能会有其他人过来“凑热闹”,这时医生应当果断或巧妙地制止,以免隐私暴露,给患者造成思想的负担,不利于治疗的开展。

(三)从病例书写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目前,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存在“见病不见人,懂病不懂人,治病不治人”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建议医学生不仅需要撰写临床常规病历,同时还要书写人文病历,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以达到了解患者的疾苦,走进患者心灵的目的。用心感受,感悟生命,感悟医道、医术,塑造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必须贯穿临床工作始终的。另外,在书写医学病历中,培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增强法律意识。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是涉及医疗纠纷和诉讼的重要依据。在书写中,应帮助医学生重视相关的法律问题,如反映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病历书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落实书写者的责任等等。如果面对病历没有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要想在更为复杂的操作和诊疗上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让医务工作者对待病历书写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体现。

三、制度的完善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有效支撑

(一)为医学科学与人文结合提供平台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有赖于医师对当代医学人文缺失弊端的深刻了解,有赖于他们对人性化医疗实践的探索, 有赖于他们对医疗技术及技术结构的不断改造与革新,实现医学人文与医疗实践结合。特别是实现人性化的医疗,最为关键是临床医师的参与,因为所有人性化的医疗是要经他们的手才能实现的,人文教师无法代替。

因此建立二者合作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探讨和研究的场域,将他们的积极性和智慧发动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实现二者的结合。

(二)完善医学人文教学制度

方案的执行需要在社会健全的制度体系下进行。医学人文的教学,应该是贯穿医学生学习阶段及以后职业生涯始终的,融入临床工作的点点滴滴。 从本科临床教学,到临床实习观摩; 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医师晋升职称; 从科室年度考核,到三甲医院、优质医院的复评,都需要制定完整的医学人文指导大纲,将切实有效的医学人文培训列入上述考评中。这不仅是临床工作的需要,也是医学人文进临床的有力支撑。作为临床医学重要载体和平台的医院,应切实把医学人文继续教育纳入职工素质培训计划之中。应把医务人员学习、掌握生命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技能训练和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渗透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中

管理的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临床实践的方式与方法。因此,将医学人文理念或精神渗透到管理中,可对临床实践的形式、方法、手段乃至模式产生直接影响,也是人文与临床实践共融互助的良好途径。 “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及措施办法中,在服务全科室的工作中处处注意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例如各种治疗重视机体原有功能的爱护; 对终末病人的宁养关怀; 重视心理干预与病人的心理关怀; 对病人尊严、隐私、知情权的有效关注等。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要求医务工作者运用知识、技能治疗疾病,而且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践行关爱、博爱、至善、至美、慎行的人文关怀。将医学人文关怀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乃至每一细节,这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医学人文进临床,不能仅靠专家的呼吁、学者的呐喊和普通百姓的呼唤,更不能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强制行政命令,只有在制定完善指导大纲、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才是医学人文走进临床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萍风. 医科学生徳性与智性的倚联[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 5) : 67 - 68.

[2 刘邦武. 医学伦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

[3] 柯建华. 新世纪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6( 2) :48 -50,86.

[4] 杜宏. 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教育之根本[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 6) : 561 - 563.

[5] 王卫平.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回归[N]. 文汇报,2010 - 12 - 04.

临床医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第5篇

作一名医生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这是做好医生的基础,作为进入临床社会实践的社会实践医生来说,首先应该搞好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今后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可以所本篇所涉及到的内容都与基本技能有关,如接触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申请单的书写、处方的书写、病史汇报、诊断分析、管理病人的方法等等。这些都是作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不是通过看书、或“见习”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同学们应该在练好这些技能上下功夫。

二、重视“方法”的学习

社会实践学什么?许多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学疾病,临床上许多同学对于遇见一个少见病,发现一个少见的临床体征而津津乐道,而很少思考这个少见病或体征是如何诊断或发现的,这实际上是同学们社会实践中常常出现的误区,关于社会实践学什么?教员的观点则认为:社会实践学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疾病。

理由很简单,熟悉和掌握了一个疾病,终究只是一个疾病,而掌握了认识疾病的方法,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疾病,从而认识和掌握更多的疾病。所以说学习和掌握认识疾病的方法比认识一个或几个疾病更为重要。因此,同学们在社会实践应该在学习或掌握“方法”上下功夫。

三、找共同点法

所谓找共同点,就是找具有共同性的规律。例如,对疾病的认识总是从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总结,而病历的内容,与门诊病历的内容、病史汇报的内容、以及特殊申请单的内容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如果掌握了病历书写,那么其它的内容写起来就显得相对容易了。总之,在临床社会实践中会有许多类似的共同点或者共同规律可循,因此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总结这些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将会使临床社会实践在有效的社会实践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找特点法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正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才使事物间彼此区别开来,这种特殊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特点,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就能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临床上同样如此,每一疾病有其特点,每一学科有其特点,每一病人有其特点。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些特点,这对于正确认识疾病,搞好社会实践,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时应该学会善于找特点。

㈠、找疾病的特点,认识疾病的本质

学医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医学上需要记忆和了解的内容实在太多,且不说基础医学的概念、名词解释、人体的生理生化以及病理、病生等内容,仅教材上众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就得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记忆和学习了。的确,医学上的许多知识需要记忆,但这并不等于医学知识都需要死记硬背,使用正确的方法将给学习带来极大的效益。

对疾病的学习和认识的较好方法就是把握疾病的特点。例如,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教材上介绍将肾病综合症描述为:肾病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浮肿、可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可有尿少、查体可见全身浮肿,可出现腹水、胸水、阴囊水肿,辅助检查,尿蛋白呈+++~++++,血浆总蛋白降低,胆固醇增高,可出现感染、电解质紊乱的并发症等等。事实上将该疾病的特点就是同学常说的“三高一低”,即高度水肿、高度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和低蛋白血症,而且这些特点中关键点在于“大量的蛋白从尿中丧失”。如果把握住了该疾病的“大量蛋白丢失”这一根本原因,再去理解该病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以及其它临床表现如浮肿、腹水、胸水等等都变得很容易理解了。由此可以看出,把握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的重要性。

因此同学们在认识疾病、学习疾病时,对每一疾病都要注意归纳、总结疾病的特点,找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或疾病的本质,这不仅能够较好地掌握和认识疾病,而且使学习认识疾病显得十分轻松和容易。

㈡找学科的特点,把握学习方向

在社会实践中,频繁地轮科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特点之一,由于每一学科所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社会实践同学来说,每一次轮科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科室社会实践时间较短,一些同学还没有或者刚刚适应科室的环境,转科的时间又到了,这种频繁的轮科,需要同学们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给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环境,学到更多的知识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可用“找特点法”。同学们每到一个新的科室社会实践,就应该注意寻找该学科的特点,这包括研究内容上的特点,工作方法以及临床思维方法上的特点。例如,在外科对需要手术病人的诊治过程一般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在术前,特别重视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重视医生的操作能力,而术后则强调观察和护理,而在内科,对病人的诊断方面注重逻辑推理,在神经内科的诊断则强调定位和定性诊断等等,这些都是各个学科的特点,如果同学们能够对社会实践的每一学科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能较好地把握这些特点,就能较快地适应环境,理解和了解学科研究的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把握社会实践的方向,在有限的社会实践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本书在指南篇里,帮助同学总结了临床各个科室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目的就是帮助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住学科的特点,学到更多的知识。

㈢、找病人的特点,确定诊治措施

在临床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用找特点法,找出病人的特点这有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遇到的每一病人都有其临床特点,在病历讨论及拟诊分析时都要先归纳病人的临床特点,这是因为,把握住了病人的临床特点,就能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较准确地分析,抓住病人所患疾病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因此,同学在管理病人时抓住病人的特点,围绕病人的特点采取相应诊断和治疗措施。

四、写好社会实践日记

写社会实践日记就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社会实践的经历。写社会实践日记的内容广泛,它可以记你每天的学习收获以及不足,也可记对某一病人的认识,对某一症状体征的理解,在临床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是发生在临床上的每一件事情,总之,社会实践的经历都可以成为社会实践日记的内容。

在临床社会实践中写社会实践日记的同学并不多,坚持写的同学就更少了,也许同学们还没有体会到写社会实践日记的好处。写社会实践日记至少有以下好处:第一,坚持写社会实践日记使得同学每天有时间思考自己的社会实践收获或不足,有利于自己不断地改进社会实践方法,搞好社会实践;其次,写社会实践日记是积累临床经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第三,经常写日记,有利于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事物观察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将是十分重要的;第四,通过社会实践日记,可以看出自己成长的过程;第五,日记中的某些内容,如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许将成为自己事业成功的突破口,许多科学家的手稿成为后来重大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之类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对于社会实践同学来说,应该养成写社会实践日记的好习惯,相信这将会使自己受益非浅。

五、写诊治总结

写诊治总结,就是对自己管理的每一病人,特别是典型的病例,都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病人的临床特点,诊治体会,经验教训等方面内容。详细的内容和方法见管理病人一章,通过这种总结,有利于加深对疾病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同学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有利于学习和掌握临床的思维方法,这些能力和方法都是社会实践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同学们应该做好这一工作。

六、写好科室社会实践小结

每一科室社会实践结束,学校都要求写社会实践小结,许多同学把这当成了一种应付差事,结果这种小结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其真正的作用,其实,总结阶段的社会实践收获,检查寻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对搞好社会实践有重要的意义。要写好科室阶段社会实践小结,应该重点放在通过学习,对那些疾病有了何种程度的了解,学到了那些知识,临床思维能力及基本技能有那写提高和进步,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七、专题学习法

所谓专题学习法就是针对某一类疾病或者某些症状进行集中进行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同学们应该结合临床,适时地进行专题学习,例如,遇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就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学习;遇到发热的病人,就进行发热待查这一专题学习;遇到贫血的病人,就进行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的学习。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教材上介绍的疾病内容,应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这些专题学习,能够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某类疾病的横向了解,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的提高。如果对某个专题感兴趣,查阅的资料较全面,则可撰写临床综述发表或为今后的临床科研作准备。

八、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法

临床医学离不开基础医学的指导,因此,同学们在临床社会实践时别忘了及时地将临床和基础结合起来学习,这种结合学习,不仅能够巩固以前学到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临床和基础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主要在以下方面:①用基础的理论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上,加深对疾病的本质的认识;②用基础理论分析解释临床症状、体征;③用基础理论解释辅助检查的结果。

总之,有关社会实践方法有许多,希望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搞好社会实践,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最新临床医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推荐:

1.2015最新大学生酒店社会实践报告

2.最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标准格式

3.15年最新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4.最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5.大学生医院实习社会实践报告

6.2015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

7.关于家教的社会实践报告

医学生临床总结生活随笔 第6篇

我想写一份真正的我的实习总结,无关任何人的情感束缚,我也不会写在实习报告上!

来到这里九个月,无论有多辛苦,在几个同学里我是最幸福的!没有说我遇到了一个多么好的带教老师,也没有说其他的老师是如何的对待我们。

我相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的我们在学习处事方式收获与付出也是相等的。每个人的付出与努力都在别人眼里,没有人会专门针对你而对你不好,除了和你走相同的路有相同的目的才会来排挤你,这也算是一种人生考验吧!

当遇到这样的人时,我们也会头痛,但我不会和他见面就像是仇人似的,不说一句话。我相信老师也不想看见自己的学生这样不睦,我们可以先化敌为友,互相学习,有动手机会时我们可以相互讨论所得经验,只有把自己与周边的关系处理好,才会无后顾之忧来学习。

不过实习所得重点应该是在学业上,多少还是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当动手机会不是很多的时候,我会选择动脑,和动眼,实在不懂的我会请教我的老师。老师与病人的交谈,询问病人的病史,和做详细的检查,与病人沟通,并告诉病人该如何解决病痛,采取了措施后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安慰病人不必担心。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和方法,老师会在边动手边细心的教导我们应注意的问题,任何疾病都治疗到最完美。

也许别人会问,哪有那么完美的看病的.医生,凡是做到病人不痛,就应该已经很不错了。

我想说并不是所有的医生只为赚钱,赚钱是小事,治病才是大事,而治好病更是最重要的事。能做到完美的事情,我老师一定会做到,也许有人会问哪有这么大的耐心。我可以告诉你我老师的格言:能尽量忍的事情我一定会忍。

对于我这种缺乏耐心的人,跟着老师我真的受益匪浅。有些事情越急反而越糟,对于急性子的人是不适合当医生的!

虽然我没有学到更深入骨髓的技术,但我为今后职业的未来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总结 第7篇

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经过为期两年半的学习,觉得有必要在实习之前提前去医院实践一段时间,一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增添动力。二来提前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培养对专业和工作的热爱。在经过深思熟屡过后,于是我选择了我们县的人民医院,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见习实践工作。实习期间,我主要是在一旁观看学习,感受医院的工作氛围,巩固自己的所学,纠正自身的不足。在为期两周的见习中,增加了我对未来工作环境的认识和专业的热爱,坚定了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态度。总的来说,收获颇丰。

我所实践的科室是心内科。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观察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帮助医务人员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以及同医生一起查房。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处处都蕴藏着学问。首先,感受最深的是严格的工作制度。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交接班并在8点正式上班前提前15分钟上岗。交班完毕,各负责人员即随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查房完毕,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的当天情况写病历和医治方案。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也由于制度严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如此么?

技术方面。在几天的观察中,对于医护方面的常识我了解了不少。掌握了测量血压的要领;输液换液的基本要领;抽血的要领;病历的写法等。下面简述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气囊绑在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塞进一指为宜,听诊器应放在肱动脉处,缓慢充气。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其他要领略。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好的品德。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

1、待人真诚,学会微笑;

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

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

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再过两年我将真正走进医院见习实习,这次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

作为一名在读的医学生,常常病人和在病人和医生的角色中转换,面对频发的医疗事故,思考着我们的未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而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既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良好配合,也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而关于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我借鉴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几点建议。

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相互信任。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情感人。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护人员真诚地付出爱心,具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以理服人。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医方,在诊疗的同时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求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三是以信做人。在医疗活动中,医

方需要把“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使医患和谐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中得到升华。

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医院的服务流程、环境、设施等都要体现人性化。医院要做到:整体布局要方便病人,环境要让人感到优美和谐;病房的设置尽量温馨化,让人有温暖舒适的感觉;取消暴露病情的床头卡,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简化工作流程,提供快捷优质的技术和心理服务;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和社会的负担。医护人员要做到:营造优质服务病人、树立美好形象的医疗氛围。从病人的身心状况出发,施以人性化服务,既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医德建设。规范医院管理。强化医德规范,培养医德操行,加强医德修养,弘扬“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的名医精神。既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又是调节疾患关系的源泉和天平,更是医院建设永恒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树立“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作为长期的作任务抓紧抓好。为达到此目的,医院应以质量、服务、安全、管理、绩效为重点,加强内涵建设,从整体上推进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以预防各种事故、差错、矛盾的发生。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体制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真正改变“以药养药”的补偿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使“患者有其医”,让老百姓都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其为百姓提供医疗保障的角色,从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另外,还需要改革现有医疗体制机制,从宏观层面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营造舆论氛围,完善法律支持。新闻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一方面,医疗机构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伞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以全面公正的立场,对医患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报道与评论,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医疗纠纷的处理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法律支持。有专家建议有必要建立医疗法,以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关系,对医患双方进行约束和调整。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将有利于解决医疗事故鉴定与法院审判结果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服务”。

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第8篇

近些年来, 随着国际化交流日益广泛, 我国也汲取了国外一些好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一些医学院校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 总体来看, 我国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不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底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 “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 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为了逐渐补足这一“短板”,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管理者, 现结合实际工作, 谈以下几点思考。

1 理顺四种关系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改革, 一批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医学学科建设水平、科研能力、师资水平、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明显增强。部分高校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教学质量是关键。因此, 在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 理顺机构、部门、人员的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是高等院校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对于医学教育而言, 理顺以下四种关系是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

一是理顺学校与医学院 (部、中心) 的关系。合并后, 我国部分综合性大学根据各自实际校情组建了医学院 (部、中心) , 医学院 (部、中心) 是大学之下的二级管理实体, 由大学统一管理, 对医学各二级学院及附属医院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要取得良好的成效, 理顺大学与医学院 (部、中心) 的关系至关重要, 明确各自职能和权限是关键, 制定详实的管理办法和运行办法, 处理好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1]。避免出现职权不清、扯皮推诿、医学院 (部、中心) 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只有理顺关系, 才能更有利于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有利于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有利于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产出, 较好的统筹医学教育资源。

二是理顺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关系。作为高校的附属医院, 始终要明确, 教学是其主要职责, 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是其重要使命, “医、教、研”三者并重, 附属医院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为重。学校要给予医院一定的教师岗位, 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要给予附属医院支持, 只有将学校与附属医院关系理顺了, 临床教学质量才能保证。

三是理顺各二级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关系。合并后, 有些高校实行二级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 是附属医院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科研、学科建设的直接组织管理单位;有些高校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无论实行哪种管理体制, 关键是要明确学院与医院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自职责, 避免产生矛盾, 而影响教学工作。

四是理顺医学各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医学各二级学院都有各自的学科、专业、方向, 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学院在加强发展各自学科的同时, 加强与其它医学学科、理科、文科、工科的交叉也很重要, 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在这里, 作者重点要说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基础和临床的关系, 基础和临床无论是学科体系、教学规律, 还是从学生培养方面, 应是一个整体, 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不应独立, 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学院, 更有利于学科发展、教学完整性及学生的培养。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讲, 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交叉、衔接、融合, 符合医学教育发展规律, 更符合临床医学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也有利于实践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学生管理方面讲,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组织管理。学生前两年半在基础医学院, 后两年半到临床医学院 (有的高校分为第一、第二、第n临床医学院) , 学生缺乏安定感和归属感。整合后, 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 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 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2 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医学课程尤其是临床医学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是基础课程+临床专业课程+临床实习, 从时间分配上即为2.5+1.5+1 (五年制) 。医学生在早期的基础课程学习中, 很少接触临床, 临床与基础课程相互脱节, 学生临床实践少, 专业意识淡薄。因此, 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首当其冲要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 要让学生早接触临床。从学生一入校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设置见习课, 可进行床边观摩教学, 并要求学生在前两学年, 每年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医院或乡、镇、县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两周的临床见习。学院可以组织临床教师、专家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讲座。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年利用节假日进行至少两周的临床实习。同时, 在一、二年级开设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人文社科、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选修课, 构架起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其次, 系统整合基础、临床课程。课程的设置要以人体系统为架构, 以“系统为中心”模式代替“学科为中心”模式, 对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理论课与实践课要合理结合, 基础课与专业课要相互交融渗透, 体现出基础教育中有临床, 临床阶段有基础教育, 要避免多学科重复并保证课程的系统化。

再次, 提高实践课程质量。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见习、实习。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要把这三种实践课程贯穿始终。要编写或完善实践教学大纲, 各研究所或教研室每学期前要系统培训实践课教师, 增强其实践课教学理念, 准确定位, 根据实际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软硬件方面教学管理部门要结合实践课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

据了解, 许多医学院校见习课质量普遍不高, 临床医院对见习课不重视, 没有明确的见习目标和内容, 场地和师资不足, 见习课只是在教室里简单地讲讲或重复课堂内容, 或带学生走马观花的看看, 达不到教学要求。见习课是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学生一般学习兴趣大, 积极性高, 印象深刻, 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 因势利导, 能够让学生走到病床边, 进行床边教学, 同时, 也可与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训练相结合,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另外, 由于见习课教师大多为临床医生, 为尽量避免教学与医疗工作相冲突, 集中教师教学注意力, 可以调整见习课时间, 将见习课调整到下午和晚上进行, 避开上午医疗工作高峰。要建立和培养一支优良的见习课教师队伍, 保证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能够做到小班教学, 保证见习课质量。

3 改革毕业考核方式

毕业考试是医学各专业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要环节, 是客观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 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核,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客观评价, 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将对综合理论知识的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 综合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采取闭卷笔试方式, 侧重点由传统的知识点的考核转变为对案例的诊断, 考查学生诊断分析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的模式, OSCE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 也是一种对临床知识、技能、态度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考生通过一系列预先设计好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 (SP) 、在医学模拟人身上进行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文献检索等。考站设置分长站、短站, 时间从5分钟到20分钟不等。由主考人或标准化病人对考生进行评价。考站最少设置10个, 学校可根据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需要增加站点, 10个考站内容包括: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医德医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包括无菌操作、吸氧、吸痰、插胃管、清创、换药、穿脱隔离衣等) 、穿刺技术 (包括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 、手术基本操作、急救技术、妇产科操作技能、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病例分析。相对于传统考核方式所存在的偶然性、变异性和主观性, OSCE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对于OSCE, 要注意题库内容的基础性和全面性, 标准化病人的选拔和培训, 考官对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的把握, 减少主观因素, 以及对考核结果的综合的合理评价。

4 提高实习质量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实习质量是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也是学生今后成为合格医生的基础。但近年来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实习情况并不容乐观, 有社会因素的影响, 也有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因此, 要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 必须抓实习质量。

一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实习前教育。医学生进点实习前, 学院均会进行实习前教育, 长则一个月, 短则一天、半天, 方式大多采取宣讲会、参观、交流座谈等形式, 开展好的实习前教育会对临床实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对临床实习有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认识, 能够正确定位自己,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实习医院基本情况、实习科室情况、实习内容、实习纪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让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能够尽快融入到实习环境中[2]。同时, 也会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在思想上提高警惕, 避免意外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医德医风的教育, 让学生牢固树立起救死扶伤、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感。

二要尽量缓解考研、就业对实习的影响。目前, 考研、就业是影响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 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较高, 考研、就业、实习时间又同时集中在最后一学年, 因此, 许多学生不能专心于实习,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实习医院要双管齐下, 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找准目标, 不要盲目行动。学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医院要保持各方信息畅通, 帮助学生了解清楚用人单位情况, 避免学生浪费宝贵的时间。高校推免工作在每年9、10月份进行, 学校应尽早开展相关工作, 学院在学生综合测评、课程纯成绩计算排名等方面尽早公布, 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尽早确定目标, 避免盲目行动, 保证实习质量。

三要制定完善的实习制度。严格带教教师和学生实习纪律, 奖惩到位, 将制度落到实处。既要有严明纪律, 比如科室轮转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请假制度等, 同时也要合情合理, 只要学生出示真实的凭据, 可准予学生一定时间的病事假、考研假等, 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四要改革带教方式。我国医学生临床实习普遍实行的带教方式是学生按照轮转实习安排在医院主要科室进行轮转实习,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 学科划分越来越细, 科室也日渐细化, 学生到各科室实习的时间相对较短, 教师和学生之间了解不深, 交流较少, 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 对学生的指导也只能限于皮毛, 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 管理部门对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习等情况不能很好掌握, 实习质量不能保证。目前, 在部分高校实行的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在提高实习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导师制起源于19世纪牛津大学, 最初被广泛运用于研究生教育, 20世纪90年代,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开始实施。我国并不是照搬国外的培养方法, 而是借鉴他们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3]。我国结合自身特点, 在许多学科专业实施导师制,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临床实习中实行导师制, 导师主要对所负责的1-2名学生在思想、学习、临床技能、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按照实习大纲中各项临床技能考核要求和实习出科临床技能考评标准严格培训实习生, 向实习生传授临床工作中的诊疗思路、技能和学习方法;培养实习生高尚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爱伤观念, 以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有计划地指导实习生阅读文献、撰写医学综述及适当地参加临床科研, 培养实习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导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在学生实习的一整学年中, 学生无论轮转到哪个科室, 导师定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查, 学生定期向教学管理部门递交由导师签署意见的带教指导记录表, 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导师座谈会, 对导师制实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保证实习质量。

五要建立相应的绩效机制和奖惩措施。要树立“医、教”并重的指导思想, 把教学工作作为附属医院中心工作之一, 将教学工作纳入到绩效机制中, 建立奖惩措施,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 严格监督评价体系, 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把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作为其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交流学习的重要条件, 培养和建立一支教学热情高、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临床教师队伍。

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都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要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及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结合所在医学院校或实习医院的实际情况, 深入调研, 找准问题, 分析问题, 针对问题努力改革创新, 通过不断实践, 着力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培养卓越的医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摘要: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及体会从理顺四种关系、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毕业考核方式、提高实习质量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启运.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初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15) :1852-1854.

[2]郭小华, 窦忠.浅谈医学生临床实习前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2) :41-42.

医学生临床社会实践总结 第9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医学生;就业能力

虽然我国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教育具有共性,同时又具有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毕竟 “医乃人学、医乃仁学”,医学的神圣性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大学扩招使得医学生供应大于需求,同时医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其就业能力。另外,社会医患矛盾加剧、医生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国家、地方有关政策的调整等,使即将就业的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和个人职业前景抱有悲观思想,缺乏职业竞争力,医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临床医学专业及其工作的特殊性

1.课业负担繁重,人才培养周期长

医学课程系统学习时间长,国内一般为五年制,某些高等医学院校学制为6-8年,2015年实施新规,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需要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为期3年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本科,这无疑是延长了人才培养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多、难度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庞大而复杂。

2.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工作性质的神圣性

医疗工作是门理性、成熟而又充满同情心的职业,其服务对象是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有机体;人有不同的需要,诸如生理的需要、健康的需要、情感精神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等。在临床工作中考虑问题完全个体化,从而才可能得到一个更合乎客观事实的结论。

3.毕业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招工难

大多数毕业生都向往医疗设备完善、等级较高的大中城市的医院,而不愿去一般的市县级医院、卫生所等,造成毕业生就业分布不平衡。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无业可就,而是有业不就。因此当前出现医学大学生找工作难,同时也伴随着用人单位招工难现象。

二、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特殊性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终将被推向市场,参与社会的公平竞争,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就是对其能力的“试金石”。因此,医学生了解新形势下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要求、新标准才能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精神境界高远,优秀的道德素质

从事一线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遵纪守法,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意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人文关怀充分

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寄予较高的期待和信任,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紧密围绕“人”这一主题,具有依法行医观念,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医者,父母也”,注重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充分考虑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时时处处关心体贴同情患者的思想感情。不但要学习研究人的生物学属性,还要学习研究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

3.卓越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医学人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的职场中取得领先优势,它主要指的是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探索、不断创新等多种智力因素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三、临床医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因分析

1.供求关系矛盾

首先,毕业生人数激增,加大了就业压力,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医疗机构医疗水平不平衡也导致了医学生严重的就业选择偏差,千方百计想挤入经济发达地区、大医院,而不愿到“缺医少药”的欠发达地区、中小医院就业。其次,许多毕业生好高骛远,手高眼低,对工作条件和薪酬水平有较高期望,造成就业视野不开阔,使之在面对机会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2.医学生少有职业理想,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展望与自信

不少医学生很少有职业理想,总觉得那是毕业前找工作才面对的事情。加之对就业形势缺乏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使得医学生们只是觉得就业越来越难,对前途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但如何明确目标,坚定职业理想,应对就业难的问题,没有长远的设想和打算,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信心和决心。

3.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较差,知识面狭窄

医学生课业繁重,平时只知道埋头读死书,死读书,而忽略了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不强,缺乏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医科院校的就业指导在形式与内容上比较单一,仅对于就业政策、就业形势、需求信息、择业技巧等方面泛泛而谈,缺乏对个体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医学生的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就业指导的全程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有待提高。

四、基于社会需求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把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许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倾向于去大城市、大医院,形成大城市多人竞争一个职位,而乡镇、农村医院无人问津的局面。当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时,会造成就业意向选择的困惑,影响自己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进一步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这种失衡的状态不仅给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医学生自身的发展,从而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得自己走向完善。因此,医学高校应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帮助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精神,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放眼西部、基层以及部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和成长。

2.加强责任意识培养,培养敬业爱业精神

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医生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敬畏这份事业,敬畏自己的岗位,这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因此,作为大学生,从心底里把服务基层民众的健康工作当作自己事业的核心部分而给予高度重视,培养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才能够把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认清方向。

3.提高工作能力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医学是以促进对人的身心健康为服务内容,医学的宗旨就是要培育医术精湛和医术高尚的医学生。所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人才,并且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临床技能操作。医学是一项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合格的医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较高的临床实践操作水平。临床技能是每一位医生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技能。因此医学生必须重视临床技能操作,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辛劳动,丰富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经验。

(3)开拓创新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医学理论、技术及新药物的发明,都需要医生不断创新,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也要求医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医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要用超前意识和战略发展眼光去观察、思索。

4.增强社会适应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其高低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人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临床医师的职业性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他也必须具备多种社会生存能力。

(1)虚心学习,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能够影响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状况、生活的愉悦度。因此,一个人只有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了解和熟悉工作特点和规律,主动关心和收集有关信息,恰当处理、以及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在与人交往中,心理相容,胸怀宽阔,做有远大理想、开朗、豁达,对人谦让的人,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2)沟通能力。语言交流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临床工作需要与护理人员及其他各科室人员发生联系,医生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使其主动配合完成诊疗活动。并且,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频繁,医患间的沟通对于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医疗知识、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家庭情况、提高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3)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每个临床医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首先要学会欣赏他人,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学习这些品质,充分认识到团队的效率在于每个成员配合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来自于团队成员的的互相欣赏和熟悉。其次要包容团队成员。对待团队中其他成员时一定要抱着宽容的心态,讨论问题的时候对事不对人。三要具备全局观念。个人要有整体、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5.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一方面从低年级开始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同学们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及早树立目标,合理规划职业蓝图,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对高年级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和法规;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应对就业阻碍。

总之,树立医疗为人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注重社会需求是与新的医学模式理论相吻合的,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医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条件。新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对自己的成才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具备社会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自强不息,努力拼博,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婷.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45-48.

[2] 朱慧,赵金秀,吴弘萍.医学生就业观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24.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研修心得体会下一篇:采购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