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格式2及范例

2024-07-26

教案格式2及范例(精选5篇)

教案格式2及范例 第1篇

信息检索报告格式

检索课题题目

一、分析课题

分析课题,是实施检索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检索效率高低或成败的关键。课题分析中,要注意如下三点:a.弄清课题研究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所属的学科范围。b.掌握与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c.明确课题的检索范围和要求,检索范围包括学科范围和年代范围等;检索要求则指对文献水平、类型、语种等方面的要求。

二、选择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

选择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它们的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检索质量。应根据已确定的检索范围和要求来选择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一般来说,应从本单位、本地区现有的检索工具或系统的实际出发,选择专业对口、质量高的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而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的质量主要由以下指标来确定:文献的收录量,文献的摘录和标引质量,文献报道的时效,使用的难易程度等。在选择检索工具或系统时一般先选择综合性,然后选择专业性的加以补充。在语种方面应先考虑选用中文的检索工具或系统,然后再考虑英文语种,最后使用其他语种的。

三、构造检索策略

构造检索策略包含四个方面内容:选择检索方式: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词、利用检索技术。

选择检索方式:检索工具或系统的检索方式具体到不同的库就有不同的类型,一般有分类检索、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及其它形式的检索。分类检索也被称为浏览(Brows),初级检索也被称为传统检索、基本检索、一般检索(General Search)和快速检索(Quick Search)等,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也被称为专家检索(Expert Search)等,其它检索就包括一些辞典式检索、和专业结合紧密的检索等。如果检索目标不是很明确,或者只是通过对按学科进行分类的大量资料进行阅读,就可以选择分类检索。如果想对某一主题的资料进行快速的查找,就可以选择初级般检索。如果进行较深的专业性查找,就可以选择高级检索。

选择检索途径:在利用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信息时,要确定检索的入口,即通过哪种检索途径来查找文献的线索。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分类检索途径、主题检索途径、著者检索途径、序号检索途径及专科途径。分类途径是按照学科分类体系和事物性质作为检索标识来检索信息的一种途径。主题途径是以代表文献内容实质的,经过规范化的名词或词组作检索标识来检索信息的一种途径。通

常利用主题索引或者关键词索引进行的检索。关键是确定主题词或关键词。著者途径是根据已知著者姓名来查找该著者发表的信息的一种途径。号码检索途径是以文献信息特有编号特征,并按编号顺序编排和检索信息的途径。专科途径是根据学科特点特别设置的便于专科性检索的一种途径。一般说,如果对要检索文献信息的专业学科分类比较明确,常使用分类途径;若对所查专业学科分类不了解或多涉及多个学科,则多使用主题途径;在已知著者的名称的情况下,著者途径是最佳的选择;若已知文献信息的序号,包括专利号、ISBN号、ISSN号、登记号等,则选择序号途径。

确定检索词:检索词可以是一个单元词,表达一个单一概念;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词组,表达多个概念。检索词可以由检索用户提出,也可以在数据库中的受控词表(主题词表、分类表等)中选择,在人工检索语言和自然检索语言并用的数据库中,最好先浏览一下主题词表、叙词表和分类表,二者并用,以保证查全、查准。

利用检索技术:用布尔逻辑检索技术、位置逻辑检索技术、截词检索技术和限制检索技术来组配检索词,构造检索式。

四、获取信息

利用检索工具或系统查出了有关文献信息线索(通过检索系统进行全文检索可直接得到原文信息,则不用索取原始文献信息),进而了解到所需信息的题目、作者、类型等,由此可知出处及收藏地点,从而通过借阅或复印获得信息。

五、文献信息分析

文献信息分析是对获取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定向选择和科学抽象的一种研究活动。文献信息分析的目的是从繁杂的原始相关文献信息中提取共性的、方向性的或者特征性的内容,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佐证和依据。经过文献信息分析,由检索、搜集和整理而得的文献信息变成了某一个专题的信息精华,因此,文献信息的分析过程是一个由粗而精、由低级到高级的信息提炼过程。文献信息分析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方法,包括定性的比较、分类、类比、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定量研究是指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量的特征的方法,包括各种测量方法、定量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

海岛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

佚名

(信息1023,学号:***)

一、分析课题

随着陆地开发的逐步深入,人类把目光投向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海岛开发成为各国海洋战略关注的焦点。海岛开发主要集中在海岛旅游、海岛资源的开采等方面,这种无序的开发模式最终导致海岛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海岛及周边水域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的产生。尽管很多国家采取了海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的策略,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海岛,需要在研究海岛现有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海岛可持续开发的模式。

海岛可持续开发总体上属于经济与管理学科,其管理的对象是海岛,研究的重点是海岛的开发模式,与当前海洋综合管理研究的热点相适应。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主要有:海岛、岛屿、海洋开发、可持续开发、海洋综合管理等名词。其可以检索的检索工具范围主要有:中文数据库,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相关的涉海网站获得相关海洋信息,如国家海洋局网站、中国海洋信息网等;在外文文献中可以检索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

二、选择检索工具或者检索系统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三、构造检索策略

1、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方式一:分类检索

“总目录”→“经济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检索结果页面

“总目录”→“经济与管理” →“旅游”→“旅游资源”→“中国旅游资源”→检索结果页面

检索方式二:初级检索

检索项:关键词

检索词:海岛开发

点击“检索”按钮进入检索结果页面

检索方式三:高级检索

检索式为:题名=海岛 and题名=开发 and(关键词=可持续 or 关键词=环境保护)

点击“检索”按钮进入检索结果页面

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检索方式一:分类检索

“分类表”→“经济”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所选分类” 检索项:题名

检索词:海岛开发

点击“检索”按钮进入检索结果页面

检索方式二:初级检索

检索项:题名

检索词:海岛开发

点击“检索”按钮进入检索结果页面

检索方式三:高级检索

检索式为:题名=海岛开发 and(关键词=可持续 or 关键词=环境保护)

点击“检索”按钮进入检索结果页面

……

四、获取信息

[1]韩秋影.我国海岛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学

报,2005,(5)

[2]滕祖文.加强北海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管理.海洋开发与管

理,2005,(2)

[3]李常亮.广西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措施探讨.南方国土资

源,2009,(4)

[4]韩立民.保护海岛资源 科学开发和利用海岛.海洋开发与管

理,2004,(6)

[5]宁凌.海岛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兼论广东省海岛资源开发.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5)

[6]信忠保等.山东海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国土与自然资源研

究,2004,(2)

[7]王曙光.推动海岛开发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6)

[8]杨邦杰.中国海岛的保护开发与管理.中国发展,2009,(2)

五、文献信息分析

经过检索,获得相关文献200多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篇。纵观这些文献信息,海岛可持续开发的相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目前国内外有关海岛开发的理论研究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尚未展开,海岛开发的研究仅限于实证分析阶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1]从海岛开发的环境、管理和经济等方面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海岛资源。

文献[2]的研究表明,海岛的无序开发最终导致海岛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海岛及周边水域环境日益恶化等,提出适度发展生态休闲型的“海洋牧场”式渔业、合理发展风力发电和海水淡化等环保新兴产业。

2、海岛开发研究中,对于海岛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论述较多,最终得出海岛资源开发于环境保护并举的结论。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对海岛的调查研究时间较早、较系统,并进行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研究。

文献[3]对广西海岛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结表明,坚持海岛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大力扶持和发展具有海岛优势的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4]依据《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提出规范海岛开发秩序,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但这些研究运用到在我国海岛开发管理实践中,就暴露出相应的局限性,开发者往往重视海岛资源开发,却忽视生态资源的保护。

3、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海岛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运用可持续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解决。

一是,依据海岛资源属性进行分类开发。

文献[5研究表明海岛需依据其经济功能和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定位,分类构建其可持续开发模式。

文献[6]通过对山东海岛资源和开发现状进行评价,按海岛资源类型提出海岛可持续开发的方向,并从逻辑层面倡导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在发展海岛经济与海岛可持续发展之间需求平衡点。

文献[7]认为海岛是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海上明珠,在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开发试验的基础上促进海岛开发的可持续性。

文献[8]总结海岛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成就,分析问题,提出设想,就海岛的利用、保护与管理立法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案,推动海岛立法,通过海岛立法的方式推动海岛的可持续开发。

教案格式2及范例 第2篇

一封好的求职信可以向阅读着说明你的才干,才会对你简历上所写的经历与业绩感兴趣,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求职信的格式:

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附件等六大方面内容。

求职信的格式和内容见下表:

称呼:(尊敬的×××)

问候语:(您好!)

正文:

第一段:在此应写明此信的理由,应聘职位以及从何处得知招聘信息等。

第二段至第三段:叙述你的应聘动机和自己认为适合该职位的理由,如果有相关职位的技能,经历,应加以说明。不要详述一些经历,,只需提及详见简历即可。

结尾段落:感谢招聘者阅读此信,表示希望接受面试,并表明希望由对方安排面试,日期,地点等。

结尾:此致 敬礼

署名:泉州信息学院学生:×××

或(自荐人:×××)

x年×月×日

二.求职信的内容:

(1)说明本人基本情况和求职信息的来源。

(2)说明应聘岗位和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各种能力。

(3)介绍自己的潜力。

(4)表示希望得到面试的机会。

三.求职信的书写技巧:

1.态度真诚,摆正位置:

不应写自己需要什么,获得该职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而应该写自己能为公司做什么?但要诚恳礼貌,切忌自吹自擂、炫耀浮夸、虚弱怯懦、缺乏自信也是不可取。

2.整体美观言简意赅:

如果你书写较好,建议手写,能给人以亲切感,同时可以展示你的特长,严禁字迹潦草,龙飞凤舞,或者采取打印。用A4纸张一页为宜(不能太短,也不能宜太长)做到内容言简意赅,用词得当,内容简练完美。

3.富于个性,有的放矢:

求职信重要目的:是力求吸引到对方注意,引起对方兴趣,力求避免客套话,空话。求职信的核心是自己能胜任工作的条件。

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所以在动笔之前对用人单位要有所了解,以事实与成绩恰如其分,有针对性介绍和突出自己的特长。

4.以情动人,以诚感人:

如果求职单位在你的家乡,你可以表达为建设家乡而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志向。

如果求职单位在贫困地区,你就要充分表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的决心。

如果求职单位是教学单位,你就要充分表达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

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即要态度诚恳、诚实、言出肺腑、内容实事求是、言而可信、优点突出、缺点不隐瞒、恭敬而不拍马、自信而不自大。

切忌以下六点:

(1)错字连篇、主次不分,(2)长篇大论、无的放矢,(3)条理不清、逻辑混乱,(4)好度鹜远、炫耀浮夸,(5)过分谦虚、缺乏自信,(6)用词不当、礼仪欠缺,示范求职信

尊敬的×××处长:

您好!

我是一名×××××××专业大学生,将于x年x月毕业参加工作(详细资料和简介附后)我一直关注贵单位的信息,终于在学校招聘栏中得知贵单位今年的招聘计划。我很愿意到贵单位工作,为其兴盛繁荣尽微薄之力。

现附寄一份本人简历请审阅,恳切希望您能给予答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数年寒窗不敢说硕果累累,但我自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知识,并且主动与实践相结合,积累实际经验。我知道贵单位有团结一致的精神,有着朝气蓬勃的生机,我愿望化作一块闪亮的煤炭,投入这个蒸蒸日上的集体大熔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若贵单位愿接收,我将不求安逸的环境,继续发扬自己吃苦耐劳和勤奋踏实的优良作风,努力工作,也愿意服从您的安排和调动,以良好的团队精神在贵单位的大家庭中,实现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统一!我深切地感谢和珍惜您和您同志们给我的这个机会。

我期待着在寒假能有一次面谈机会,盼望能接到贵单位的复信,祝您工作顺利!

诚祝贵单位:一切如意 万事大吉

此致

敬礼

备案申请报告格式及范例 两篇 第3篇

备案申请报告格式

一、格式:

标准的红头文件(有正式文号)

二、题头:

关于×××项目的备案申请报告

三、企业简介:

企业基本情况、主要产品、产量、技术水平和能力

四、主要原因:

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

五、项目内容:

引进(国产)主要设备名称及数量(台/套)。

六、投资额度:

总投资×××万元,其中国产设备投资×××万元,引进设备投资×××万元(折合外汇×××美元),土建投资×××万元。

七、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万元,银行贷款×××万元,其它×××万元。xx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申请表

八、如引进设备,则须注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第几条第几款。

九、项目备案申请报告附件

单位备案申请报告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交材料目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交材料页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联系方式(如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研报告格式要求及写作范例 第4篇

根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学习指南》的有关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社会教育环节中的“社会调研”模块的学习。为便于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特对相关学习要求作如下说明:

一、任课教师指导任务的要求

1.指导学生组成社会调研小组。每组不得超过10人。

2.指导学生确定调研选题。要联系当学期理论教学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拟定若干调研选题,供学生选择确定调研项目。

3.指导或审查学生提交的调研选题申请书描述的具体思路、项目的可行性。4.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包括拟制调研提纲或调研问卷,开展问卷调研、实地考察、个别访谈,归纳整理分析调研材料,撰写格式规范的调研报告等。

5.在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成果展示区”中下载任课班级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后,在教师管理平台“成果展示区”中进行成绩评定(点击通过或不通过,对通过者进行分等认定)并推荐优秀调研作品。等级认定标准:选题内容全部原创、富有新意,各方面符合要求的为“优秀”;部分原创、有较大新意,大部分符合要求的为“良好”;有原创成分和一定新意,大部分符合要求的为“中等”;有原创成分,基本符合要求的为“及格”;无原创,完全抄袭的为“不通过”。

二、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模块学习的要求

1.学习领会《学生学习指南》中有关社会教育环节“社会调研”模块的相关规定,明确学习要求。

2.服从任课教师对社会调研模块学习的相关要求和指导,并按规范格式撰写不少于2500字的调研报告。

3.在当学期结束前两周要将调研报告电子版提交至网络平台“成果展示区”。

三、其他有关事项说明

调研报告封面格式、正文格式、参考范文分别见附件

1、附件

2、附件3,请在撰写时按格式要求完成。

附件1:调研报告封面格式

关于******的调查报告

(黑体,小二号,加粗)

二 级 院 系:(宋体,四号)专 业 班 级:(宋体,四号)学 号:(宋体,四号)姓 名:(宋体,四号)指 导 老 师:(宋体,四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

附件2:调研报告正文格式

调研报告标题(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加粗)

张三 李四(院系专业班级)

(空一行)

内容摘要:(正文,宋体,五号,20磅)关键词:(正文,宋体,五号,20磅)

(空一行)

一、引言(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研究背景(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正文,宋体,五号,20磅)

2、研究对象和方法。含研究对象、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研究方法等。

„„„„„„

二、关于**的概述(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20磅)

(二)(三)………………

三、关于**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20磅)

(二)(三)………………

四、相关成因的讨论或措施(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一)(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正文,宋体,五号,20磅)

(二)(三)………………(空一行)

参考文献:(黑体,四号)[1](内容,仿宋,五号,20磅)[2] [3] ………………

参考文献格式:

专著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如:卢琦等著.中国治沙启示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5-56.期刊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期):页码。如:张文明.以科学发展观

指导三北工程防沙治沙[J].防护林科技,2005(2):24-26.外文著录格式:序号 [国籍]作者.文章题名[M].译者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如:[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1998:269.学位论文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名[D]:授予单位,授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如:万孝星.团队学习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28.网络资料格式:序号 作者.文章题名[EB/OL].网页地址,登录时间.注:专著为[M],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附件:(附上调查问卷,宋体,五号)关于**的调查问卷(标题,宋体,小二,加粗)

正文内容(宋体,五号,行距20磅)版面格式:纸型:A4,纵向,页码居中。

附件3:调研报告参考范文

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报告

(注:本文为**大学本科学生实践教学成果)

内容摘要:不同的大学生对待就业意识是不同的,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环境职业评价、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识;影响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很快,基本上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估计到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350万人以上。可以预计,随着大学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日渐突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数字。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原来“计划分配”的分配模式逐渐被“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所取代。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重点。探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或就业观成为一大热点。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小组选择了进行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就业意识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问题,其结构要素包括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就业意愿、就业价值观等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重庆邮电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我们原本计划多调查一些学校,但鉴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未能成功。不过,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重点本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推论当代大学生总体的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至大四女大学生共300人。按重庆邮电大学的男女大致比例数量有所调整。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年级分性别由小组成员深入寝室或者由学长学

姐帮忙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82份,有效率达94%。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法为主,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大学生就业意识概述

(一)就业与就业观

就业,就是待就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在社会上许多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过程。任何已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要进入社会职业领域选择特定的职业。

就业意识是就业主体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它既是就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就业者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也可以称作就业观,以下简称为就业观。就业观属于就业过程的心理层面,社会的需要程度,职业的地位、经济收入、地理环境、单位性质、工作条件等都是就业者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因素。面临职业选择的人都有其特定的就业观。正如世界上没有叶片形状、色彩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社会中也不存在就业观完全相同的人。总之,就业观是人们在就业过程中最根本的观点。

(二)大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观)的含义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入职业社会选择今后从事的职业,以获取稳定的收入,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就是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

对大学生就业观这一概念的表述,应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大学生就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不包括成人、自考等社会大学生,也不包括硕士以上研究生。在校大学生,不仅指毕业班的学生,还包括所有非毕业班的大学生。

第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起来的。

第三,大学生就业观的内涵包括就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就业意义等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三)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及指标体系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构成因素,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同,概括来看主要包括就业理想目标、就业心理动机、就业认知状况、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实现途径五个因素。就业观是五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积极或消积的影响。本报告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1、就业理想目标:大学生就业理想目标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下,对自己

将来职业所做的想象和设计,它包括职业的地域、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稳定程度、工作环境、与自己特长的关系、接受教育的机会等。

2、就业心理动机:大学生选择职业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并表现着人的需要,大学生就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就业动机产生于职业需要,它包括生活福利动机、事业成就动机、社会地位动机、安全动机、贡献动机等。

3、就业认知状况:就业认知状况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它包括就业主体对自己的兴趣、气质、就业能力等的认识和评价;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评价:对就业形势、环境、政策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就业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就业观。

4、就业的价值取向:就业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大学生以什么态度对待就业的各种影响因素,是对就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它包括价值目标、地域、行业、工作条件、岗位性质、薪资福利、个人发展等的选择。

5、就业实现途径:就业实现途径是大学生为实现一定职业目标而对就业途径、方法、手段等的认识与选择,这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显性、最关心的问题。

(四)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

大学生的就业观实际上是大学生群体的地位、特点在其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意识上的折射。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就是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群体与其他就业群体有显著差别,而表现出与其他就业观的不同之处。大学生就业观有以下特点:

1、时代性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不同的就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学生开始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意识,但毕业时必须是服从国家分配。他们在就业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地位”,追求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就业的首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曾经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业选择”的模式己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说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2、主体性

从横向比较来看,大学生就业群体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具有“五高峰、四最、三敢、两缺乏、一个中心”的特点,即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最积极、最富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敢说、敢想、敢干;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常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大学生就业群体的这些主导特征,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群体像,并制约着他们的就业观。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

3、差异性

大学生就业观因大学生分布的地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所学专业不同、男女性别不同、需求重点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学生就业去向有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本地与外地等差异;从学科专业来看,大学生学习有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众多领域的差异;从学历层次来看,大学生就业存在有本科好于专科、专科好于高职的差异。

三、就业意识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就业理想目标

在我们的问卷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涉及到就业理想目标:“

1、你毕业后的选择” “

13、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 “

15、你理想的工作单位是” “

16、你希望的就业地区是” “

17、你工作后的月工资最低要求是”

其中第一个问题有64.3%的同学选择了A、就业,有32.5%的同学选择了B、考研,还有2.2%的同学选择了E、其他。可见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直接就业,也有不少同学会选择考研深造。对于问题十三,选择A、B、C、D、四个选项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4.6%,24.8%,25.4%,25.2%,可见大家对于这四个标准在大家眼里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对于问题十五,44.1%的同学选择C、国营企业,有43.9%的同学选择D、外资企业,这两个成为大家的主要选择对象。其实原因很好理解,这两中就业单位正好可以提供为题13中所提到的就业标准。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情况上,71.3%的同学选择大城市,27.6%的同学选择中等城市,表明大家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到发达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月工资的选择上80%以上选择1500—2500元,很少一部分同学选择800—1000和2500以上,在中间的占绝大多数,而比较地和比较高的薪资标准只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从上面几个问题可以看出,在现代大家的就业理想目标一般是到待遇和经济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去。

(二)就业心理动机

问题“

7、你就业的目的是”中71.6%的同学选择了“C、实现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另外有25.6%的同学选择了“B、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经济状况”剩下的同学选择了“A、养家糊口。”

(三)就业认知情况

问题

10、“你认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总体来说有65.4%的同学选择了B、真正的实力,但是在大一年级的问卷结果中有81.3%的同学选择的是A、高学历。可以反映出,高年级的同学普遍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实力,而大一的同学普遍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高学历。

这其中的差距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在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选择的很了解和一般了解的,从大一到大四分别为30.1%、43.2%、72.3%、92.6%,很明显年级越高了解程度越高。这也很容易理解,大一大二相对来说离就业还远一些,所以大部分同学还不太关注就业政策,但大三大四的同学临近毕业找工作,自然很关注就业政策。

(四)就业价值取向

对于这一点可以结合就业理想目标来看,大家都愿意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在这份问卷里我们还专门设置了两个问题是关于爱情的。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爱情已经很普遍,甚至已经成为某些同学心中的必修课。所以对于爱情的选择也体现着价值取向。当问到男(女)朋友对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的影响时只有2.4%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影响。可见在绝大多数同学心中恋人的选择还是有影响的。这也说明大家对大学里的恋情还是很看重的。问到“当爱情与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能兼得时,你会选择”有超过71%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可见大家还不知道爱情与事业如何抉择,可以推断大多数恋人会选择就业是选择相近的单位。在本次调查问卷中还有一个问题“你是否同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我们发现女生有83.6%选择“不同意”,男生有70.5%选择“不同意”,可见在大多数同学不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不过男生认同此观点的比例要比女生大。

(五)就业实现途径

问题6“你从下列那些方面为就业做准备”只有5.3%的同学选择A、努力学习,其他两个选项分别有43.6%和51.1%的同学选择。可见同学们普遍认为就业的标准不再是只要成绩好,还要有其他方面的努力。在问题18“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确定就业单位”中,43%的同学选择C、人才交流会,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每年都会有很多场人才交流会,也是最方便的一种。不过对于其他几个选项都有一定比例的同学选取,可见现在大家的就业方式途径很多,大家的选择余地也多了。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四、相关成因的讨论

大学生就业观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生观形成基础之上的、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离开大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双向相互作用及社会化,就业观无以形成与确立,大学生择业观的产生、形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大背景下,影响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职业评价、高教改革、毕业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发展潮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当代社会正处在知识经济大崛起、高新技术大开发、世界经济大开放、国际人才大竞争的巨大变革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就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高度的知识

化、信息化、网络化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造和运用新知识、新科技能力的人,而大学毕业生是最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群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发展对地区经济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各种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国际间流动,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忧化配置,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对各种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日趋“白热化”的争夺。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特别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掘人的潜能,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人才的综合能力全面化。从整体来看,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苦练基本功,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拓宽知识面,主动迎接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挑战,才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大潮中发挥作用,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他们认为自己最可能做到这一切。因此在择业时,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主动、自信,鱼跃鸟飞,灵活自如。

2、社会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是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容易错位的动因。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入,社会上各种思潮对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以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主的西方价值体系也随之而入。由于青年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深度的理性思考,加上我们教育的乏力和滞后性,使他们容易被目前的利益所迷惑,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更强化了他们的经济观念,激发了他们在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错位。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冲突、矛盾、不适应和负面影响是大学生择业观偏失方向的社会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和主导作用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过程的核心,市场主体利益逐步分化,利益集团重新组合,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迅速变迁,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其它多种经济成分及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现实,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包括择业观念的变化,使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多元化、务实化趋势,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成长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滋生庸俗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负面因素影响和侵蚀着相对单纯的青年大学生,具体表现在择业问题上过分讲实惠,崇尚个人发展,忽视社会发展,注重个人价值,淡漠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的行为选择取向。

3、人才市场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更为有序,各项制度的日趋严格,政府事务的公开化,社会的用人环境朝着公平和效率的方向迈进一步。但由于历史原因,在现实过程中,依靠关系实现就业、论资排辈等思想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惟才是用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环境急需得到综合治理。在调查中8%的同学希望用人单位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18%的毕业生认为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是社会关系的竞争,55.8%的同学认为求职成功率最高的资源是社会关系,这也说明了在现实过程中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还需进一步治理。

大学生就业政策尚不完善。因为政策上的某些原因,大学生无法实现充分自主就业。如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干部身份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资机制等在有些地方仍然是制约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势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支持创业的社会环境还需继续营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愿意创业,但6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的条件。他们认为问题主要在于教育的体制过于呆板,缺少对这个群体关注的优惠政策、社会福利保障体制以及对大学生的紧急经济支持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社会职业评价尺度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职业评价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在好坏、优劣和重要性方面的一种判断,一般包括社会意义轻重、社会地位高低、经济报酬多少、劳动强度大小和技术构成难易等几方面。一个人的职业评价能力与其对职业的认知有关。职业认知是个体对职业的性质和意义的探索和理解。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判断和评估社会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职业评价在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职业评价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流向,而且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态度。通过职业评价,可以发现不同的职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声望,看出大学生最注重的职业特性,了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

(三)高等学校改革的深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部分大学的部分专业结构设置与社会需求并不完全合拍,导致部分长线专业就业困难。部分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又存在着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现象,国家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一些学校在不具备师资、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就盲目招生,结果把一批含金量低的学生推向社会,造成适应工作岗位能力低,胜任岗位时间长,最终成为热门专业“冷就业”的局面。这一部分大学生自身文化知识就欠缺,更谈不上会有正确、科学的择业观来指导自己择业、就业。

有的学校对大学生择业教育和指导的功能没能有效发挥。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择业观教育滞后,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得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利益关系,存在着“只讲实惠,盲目择业”的态势。更有甚者,部分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择业观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他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引导教育过程中,虽然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但很容易出现偏差、误导。

(四)自身综合素质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决定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求大学生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很好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到实践的转化能力、创新能力、应变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建立新的择业观,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自身的完善,以适应职业变换、技术的更新。在现实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在适应社会、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在这一方面,大学生也逐渐有了共识,近八成的同学认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但恰恰也是在综合素质上,部分大学生离人才市场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他们有着过多的应试教育的痕迹而缺乏综合素质教育的应有的训

练。

参考文献:

[1]张义明,刘志侃.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高校就业指导的逻辑起点[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02). [3]沙绍轩.谈大学生就业的若干问题[J].江苏高教,2000(04).

[4]朱 跃.试论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0(12).

附件:

大学生就业意识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XXXXXXXXX大学XX学院的学生。值此我们国高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之际,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就业心理,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利于高校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就业发展,我们特组织本次调查,此调查不记姓名,麻烦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与信息。谢谢!!

您只需您要选择的选项上打“√”就可以了。

1、你的性别: A 男 B 女

3、你来自的地方是: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乡村

4、你现在是大学几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5、你毕业后的选择是:

A就业 B考研 C出国 D自主创业 E其他

6、你从以下那些方面为就业做准备:

A努力学习B考取各种证书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7、你的就业目的是:

A养家糊口 B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经济状况 C实现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

8、不要城市户口在城市打工,对此你的看法是: A赞成 B不赞成 C无所谓

9、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不工作也能安逸的生活,你还会工作吗? A肯定会工作 B不一定工作 C不会工作

10、你认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

A高学历 B真正的实力 C社会交际能力 D运气机遇 E家庭背景

11、你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信心吗?

A非常有信心 B有点信心 C没什么信心

12、在11题的选择中,你对找工作没有信心的原因是:

A性别歧视 B社会的不公平对待 C求职机会的不均等 D能力欠缺 E 自己不够主动

13、你选择职业的标准是:

A效益好、工资高 B竞争性强、富有挑战性 C稳定、有保障

D工作环境舒适

14、你选择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

A符合个人兴趣 B能否发挥个人特长 C待遇好 D就业地点在哪 E 专业是否对口 F 能否解决户口或住房问题

15、你理想的工作单位是:

A事业单位 C国营企业 D外资企业 E党政机关 F私营企业 H其他

16、你希望的就业地区是: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一般城镇 D沿海或经济特区 E西部地区 F边远地区及农村 G去哪里都可以

17、你工作后月工资最低要求是:

A 500-800 B 800-1500 C 1500-2500 D 2500以上

18、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确定就业单位:

A学校推荐 B直接到用人单位自荐 C人才交流会 D父母和亲友介绍 E 网络或其他传媒

19、你认为对就业起作用的因素是:

A学习成绩 B性格因素和交往能力 C所学专业 D毕业证等级 E学校或老师推荐 F毕业学校的知名度 H社会实践经历 I获奖情况 J托人情找关系 20、你对现在的就业政策了解多少:

A很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了解 D根本不了解

21、你觉得他(她)(男、女朋友)对你择业意向的影响: A很大 B比较大 C 没什么影响

22、当爱情与自己喜爱的工作不能兼得时,你会选择: A爱情 B自己喜欢的工作 C不知道

23、你认为你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吗? A具备 B不具备 C不知道

24、你是否同意“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观点: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确定

教学设计标准格式及优秀范例 第5篇

教学设计标准格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课时要求:

四、教学理念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

七、教学过程

八、学习评价

九、教学反思

范例: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

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就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端系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一类网络,它本身不必再有类型可分。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教学时应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认识,对网络进行分类的目的,应能体现出不同网络类型之间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对每一中网络的特性的叙述,都是从“网络作用(覆盖)范围”这一点上切入,然后在拓扑结构形式、传输介质与容量、通信资源利用方式、应用与服务等几个方面突出他们的特征。

4.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些了解和应用经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学生往往是对网络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但由于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六、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已有的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人为地将理论与现实剥离,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地考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作为参观活动课的形式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有助于交流的开展。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替代。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在参观过程

中建议可以安排机房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员充当一个介绍者的角色,介绍的内容与流程与教师事先商定好,教师在参观的过程中也作为一个观察者身份参与其中。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恰当的充当一个提问者的角色,集中学生观察的焦点,提高考察的效果。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知识要点和适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分组,由于是第一节网络课,可以从简单入手,按原始座位2人一分组,方便控制与管理。

七、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学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

八、教学过程

九、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参观学校校园网,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兴趣。通过分组动手设计校园网络拓扑图,促进学生对网络的体系结构有一个较深层次的思考。

评价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在对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结合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通过收集学生的网络拓扑图作品,以及让学生参与在线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调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本的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于网络基本感念的掌握情况。

十、教学反思

作为网络技术的第一节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课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要解开学生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需要通过一次实地的网络考察来了解具体的网络知识,而这需要老师与学校的网络中心联络好,提前做好安排,要求学校的网络管理员现身说法,而且应当协商好网络管理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网络建设情况不同,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本节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使实践与理论相匹配,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

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介绍的内容,使到学生能获得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相应信息,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在本课中又安排了一个任务给学生,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了解到的校园网相关信息,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网络拓扑图,这个任务对于上第一节网络课的学生是又新奇又有挑战性,而作品一般都不会很标准,很专业。其实设计这个任务,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网络结构的认识,在观念上更深入了解网络架构,作品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有了实际的考察也有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氛围,借助于对学生拓扑图的分析和评价,灌输入网络相关的功能,结构与应用等技术内涵,从而使学生对网络技术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

十一、专家点评

值得借鉴之处:

本设计作者在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以生动的教学过程落实并发展了教材的设计意图,通过《网上在线课堂》让学生解开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同时学生能了解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完成“校园网络拓扑图”任务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相互的时间差,完成校园网络的实际考察和校园网络简略拓扑图的设计,其教学设计思路新颖,既能

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面临挑战,这一点对优生培养尤其有利。结合作者的“教学反思”,可以认为这种设计是成功的。

尚需考虑的问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案格式2及范例】相关文章:

教案编写要求及格式06-05

介绍信格式及范例07-19

调查报告格式及范例08-26

感谢信格式及范例12-14

教案格式模板06-26

教案表格格式07-08

教案格式要求08-31

实习教案格式09-02

标准大学教案格式05-29

备课教案基本格式07-03

上一篇:离退休党总支2010总结下一篇:2018年广州一模标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