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2024-07-21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精选8篇)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1篇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一

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本人积极报名参加了陕西教育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并最终加入了学院赴咸阳市淳化县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本次团队以“科技下乡,教育下乡”为主题,切实感受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

(一)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版块:宣讲、支教、文艺、社会调查。

宣讲,定了三个主题:“关爱女孩”、“环境保护”、“甲型h1n*的预防”。

支教,有很多主题,比如有关于历史、语文、英语、音乐、生活等等。大家每个人都积极的准备好自己各自的教案,由组长给大家分配授课 时间,我自己也给学生们上了一堂题为《蜂》的语文课。支教组分为小学组和初中组。由于小学组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有众多老师准备的 课程,随时都可以给他们带去新鲜又新奇的信息。初中组主要有两名历史系的同学以讨论形式给他们讲授历史、政治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文艺,是我们事先排练好的一场演出。当然,在演出前一天,我们也邀请并彩排了方里镇小朋友所给我们表演的节目。文艺演出之前,学 院团委书记学校薛晓娟老师代表学院向方里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XX余元的学习用具和体育器材。

社会调查,分为四个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经济

活动前期的主要工作是文艺节目的编排、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宣传资料的准备。还好,宣传组组长很快就设计好了问卷调查表和社会调查的主题。而宣传资料和板报,我们宣传组的成员也很快做了出来。在文艺组组长的领导下,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全体成员积极排练、相互合作,使得演出的节目在出发前已经相当娴熟。所以,前期工作大家一起进行的非常顺利。

(二)志愿服务

207月29号,我们一行21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坐在大巴车里,带着兴奋,满怀激情的我便开始了三下乡之旅。“三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我是农村孩子,就算是离西安比较近的农村,但那里也并不是很富裕的地方。这样,一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个人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二来,也可以让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此次能够顺利出行,使我更加珍惜这宝贵的机会,希望在此次行程中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刚到淳化县城,就有相关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给我们点了一顿当地的特色小吃—荞麦餄絡。虽然我们不是很习惯这个玩意儿,但是大家都很愉快。饭毕,我们又跟着给我们带路的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方里镇。我们在那里的中心小学安顿了下来。学校没有宿舍,我需要将教室的桌子拼起来作床,同时县领导给我们租来了很多被褥床单。虽然大家一开始有点沮丧,但是,想到自己都是报名来吃苦的,不能想着有什么优厚的待遇,所以我们很快转变过来,很快收拾好了我们的床铺,还帮老师们也铺好了。

我们在当天下午就展开了此次活动的组建支教班级的项目。原本定为50人以内的名额,很快就满额。在家长强烈要求下,我们又将名额增加了几十名。在往后支教的几天里,还络绎不绝的有家长带孩子过来报名。可惜我们只能婉言谢绝。从报名的积极性来看,我们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对接受教育、对接受知识的渴望之深。

接下来几天的宣讲、支教等工作,我们进行得十分顺利。

当然,这些和这些孩子,和这里的人的淳朴,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发现的问题

1 14岁女孩上小学三年级。

2 淳化县最好的镇上最好的中心小学,教室中没有一套光滑整齐的桌凳,全都陈旧的不像样子,表面凹凸不平,钉子和斑驳的漆皮成为显而易见的欢迎者。

3 操场上的体育器材只有乒乓球案、坏了的篮球架,两个晃晃悠悠的单双杠,一对足球门,一只爬竿、一只吊环及都被铁丝仅仅环绕的的秋千。

4 大部分的学校部开设电子信息课,即使开设了也从来不上。

5 小学没有图书馆,初中即使有也不开放。

6 教师队伍中有假的文凭、以次充好现象。

7 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教师队伍素质能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及课外时间,同时课外活动希望可以更丰富。

8 体育器材、教学用品相对较少,而且单一。

9 多媒体教学根本在很多小学根本达不到,甚至有的中学也达不到。孩子们基本没见过。

10 教室里所摆放的.电视机柜,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电视。

11 普九教育中,有的学校竟用歧视、孤立等手段逼迫有些孩子退学。

12 家长由于赚钱没有时间,不管孩子,放任自流。

额外问题

13 单一经济收入,总体经济落后。

14农村竟然存在住房问题,很多人没有房基地盖房居住。(由于方里位于塬顶,必须有选择的建房。这也是不合理的分配房基地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

15 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困难。(方里村落遍地,星罗棋布,除了镇上,村子里的人们居住很分散)

好的现象:

1 合作医疗比较落实。

2 当地支持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落实很好。

3 “重男轻女”现象基本消除。

4 有的家庭有电脑,小孩子有的也会玩,而且有的还向我们请教关于计算机的问题。

在调查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很踊跃的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给我们说。很感谢大家的信任,他们真的很信任我们。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三下乡,本人始终保持了高度的热情,吃苦耐劳,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队友们圆满完成所有预定任务。通过实践,使我得到了真切的生活体验,受到了当地的淳朴村民们和孩子的感染,使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不小的触动。我们成长的路途多么平坦,而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和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小小的愿望,一本课外书、或者一条窄窄的可以通畅出行的马路。这些,深深的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了我到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支教,将所学知识受之与人,带领孩子们走出贫困山区的决心。

最后,本人简单地总结一下这次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体会:

l、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们对新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的思想。社会应该给予偏远地区以更多的关注,让雨露惠及农村。而我们大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偏远地区去,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增长了才干,发现了不足,激发了热情。社会实践活动给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知识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广大同学的才干。我们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做问卷调查,一起上街进行宣传,一起表演节目……在合作中锻炼了我们分工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在这次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一专多能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既为地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活力,又培养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消化,让大家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社会经验。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形式,又能够很顺利的让我们做到了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达到两方面平衡的发展的理想目标。

3、展示了形象,发扬了学远作风,体现大家一专多能的特色。通过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的风采。我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不计较、不争风。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参加了各个组的好几项活动,但大家都听从各个组长的安排调度,积极参加并顺利完成。

通过这5天的洗礼,从留守儿童到孤寡老人,我们接触了农村里所有不同的角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我的能力,了解了社会的现状,更多的是带给的我们不少思考的角度,看清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如火如荼的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当前体制下,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要做到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方政府还要下很大功夫。就我自己认为,教育是基础性的问题,而经济发展与教育应当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的解决当前存在在的问题。

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我们离开了那所校园,离开了那些淳朴的人们,看着那一双双依依不舍的哭红的双眼,我们又一次湿润了脸庞。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大家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努力下,也都一一得到解决。那里的人们很帮助我们,那里的孩子很爱我们,其中的感动,我想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希望,我还有幸能参加下次的下乡活动,再去见见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再去融入到那些淳朴的人们的行列中。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2篇

(一)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版块:宣讲、支教、文艺、社会调查。

宣讲,定了三个主题:“关爱女孩”、“环境保护”、“甲型h1n1的预防”。

支教,有很多主题,比如有关于历史、语文、英语、音乐、生活等等。大家每个人都积极的准备好自己各自的教案,由组长给大家分配授课 时间,我自己也给学生们上了一堂题为《蜂》的语文课。支教组分为小学组和初中组。由于小学组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有众多老师准备的 课程,随时都可以给他们带去新鲜又新奇的信息。初中组主要有两名历史系的同学以讨论形式给他们讲授历史、政治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文艺,是我们事先排练好的一场演出。当然,在演出前一天,我们也邀请并彩排了方里镇小朋友所给我们表演的节目。文艺演出之前,学 院团委书记学校薛晓娟老师代表学院向方里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XX余元的学习用具和体育器材。

社会调查,分为四个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经济

活动前期的主要工作是文艺节目的编排、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宣传资料的准备。还好,宣传组组长很快就设计好了问卷调查表和社会调查的主题。而宣传资料和板报,我们宣传组的成员也很快做了出来。在文艺组组长的领导下,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全体成员积极排练、相互合作,使得演出的节目在出发前已经相当娴熟。所以,前期工作大家一起进行的非常顺利。

(二)志愿服务ing

2010年7月29号,我们一行21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坐在大巴车里,带着兴奋,满怀激情的我便开始了三下乡之旅。“三下乡”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我是农村孩子,就算是离西安比较近的农村,但那里也并不是很富裕的地方。这样,一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个人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二来,也可以让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此次能够顺利出行,使我更加珍惜这宝贵的机会,希望在此次行程中有所贡献,有所收获。

刚到淳化县城,就有相关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给我们点了一顿当地的特色小吃—荞麦餄絡。虽然我们不是很习惯这个玩意儿,但是大家都很愉快。饭毕,我们又跟着给我们带路的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方里镇。我们在那里的中心小学安顿了下来。学校没有宿舍,我需要将教室的桌子拼起来作床,同时县领导给我们租来了很多被褥床单。虽然大家一开始有点沮丧,但是,想到自己都是报名来吃苦的,不能想着有什么优厚的待遇,所以我们很快转变过来,很快收拾好了我们的床铺,还帮老师们也铺好了。

我们在当天下午就展开了此次活动的组建支教班级的项目。原本定为50人以内的名额,很快就满额。在家长强烈要求下,我们又将名额增加了几十名。在往后支教的几天里,还络绎不绝的有家长带孩子过来报名。可惜我们只能婉言谢绝。从报名的积极性来看,我们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对接受教育、对接受知识的渴望之深。

接下来几天的宣讲、支教等工作,我们进行得十分顺利。

当然,这些和这些孩子,和这里的人的淳朴,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发现的问题 14岁女孩上小学三年级。淳化县最好的镇上最好的中心小学,教室中没有一套光滑整齐的桌凳,全都陈旧的不像样子,表面凹凸不平,钉子和斑驳的漆皮成为显而易见的欢迎者。操场上的体育器材只有乒乓球案、坏了的篮球架,两个晃晃悠悠的单双杠,一对足球门,一只爬竿、一只吊环及都被铁丝仅仅环绕的的秋千。大部分的学校部开设电子信息课,即使开设了也从来不上。小学没有图书馆,初中即使有也不开放。教师队伍中有假文凭、以次充好现象。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教师队伍素质能提高,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及课外时间,同时课外活动希望可以更丰富。体育器材、教学用品相对较少,而且单一。多媒体教学根本在很多小学根本达不到,甚至有的中学也达不到。孩子们基本没见过。教室里所摆放的电视机柜,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电视。普九教育中,有的学校竟用歧视、孤立等手段逼迫有些孩子退学。家长由于赚钱没有时间,不管孩子,放任自流。

额外问题 单一经济收入,总体经济落后。

14农村竟然存在住房问题,很多人没有房基地盖房居住。(由于方里位于塬顶,必须有选择的建房。这也是不合理的分配房基地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困难。(方里村落遍地,星罗棋布,除了镇上,村子里的人们居住很分散)

好的现象 合作医疗比较落实。当地支持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落实很好。“重男轻女”现象基本消除。有的家庭有电脑,小孩子有的也会玩,而且有的还向我们请教关于计算机的问题。

在调查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很踊跃的把自己所能想到的都给我们说。很感谢大家的信任,他们真的很信任我们。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三下乡,本人始终保持了高度的热情,吃苦耐劳,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队友们圆满完成所有预定任务。通过实践,使我得到了真切的生活体验,受到了当地的淳朴村民们和孩子的感染,使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不小的触动。我们成长的路途多么平坦,而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和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小小的愿望,一本课外书、或者一条窄窄的可以通畅出行的马路。这些,深深的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了我到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支教,将所学知识受之与人,带领孩子们走出贫困山区的决心。

最后,本人简单地总结一下这次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体会:

l、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们对新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的思想。社会应该给予偏远地区以更多的关注,让雨露惠及农村。而我们大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到祖国最需要的偏远地区去,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增长了才干,发现了不足,激发了热情。社会实践活动给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社会知识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广大同学的才干。我们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们一起做问卷调查,一起上街进行宣传,一起表演节目……在合作中锻炼了我们分工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等。在这次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一专多能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既为地方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活力,又培养了我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消化,让大家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社会经验。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形式,又能够很顺利的让我们做到了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达到两方面平衡的发展的理想目标。

3、展示了形象,发扬了学远作风,体现大家一专多能的特色。通过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学生的风采。我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不计较、不争风。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参加了各个组的好几项活动,但大家都听从各个组长的安排调度,积极参加并顺利完成。

通过这5天的洗礼,从留守儿童到孤寡老人,我们接触了农村里所有不同的角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我的能力,了解了社会的现状,更多的是带给的我们不少思考的角度,看清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如火如荼的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当前体制下,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要做到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方政府还要下很大功夫。就我自己认为,教育是基础性的问题,而经济发展与教育应当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的解决当前存在在的问题。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推进“四化同步”,实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这一将农业科技送至农村千家万户的重要组织形式必将长期存在,其通过广泛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为农民提供科技和信息服务,让农民了解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科技产品和科学技术,特别有助于农业发展、农民富裕”[1],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稳步增收。本文结合广东省农业展览馆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提出意见建议。

1广东省农业展览馆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概况

广东省农业展览馆是广东省农业厅直属省财政拨款公益一类正处级事业单位,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属其重要职能之一。1988年,省农业展览馆开始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巡展活动,首开全省全年全程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河。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共组织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技术学院等省内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教授)1 500多人(次)深入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所辖110个县(市、区)的600多个乡镇累计宣传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和农村适用技术近2 000项(次);举办巡展及现场技术咨询活动1180多场(次),参观及接受咨询的群众达325万多人(次);免费赠送农业科技丛书资料130多万册(份);举办专题技术讲座1 350场(次),培训农民25.8万多人(次)。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农村基层提供了“三农”政策咨询和大量的市场及农业科技信息,为农民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种养生产技术难题,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地方政府和普通民众的广泛欢迎与好评:一是地方政府满意。农业科技的普及,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当地政府发挥资源优势,带领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二是基层农技人员满意。一些农技人员离开学校数年甚至数十年,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和技术已越来越落伍,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以至于在日常工作中不敢担任“讲师”,通过举办技术讲座,使广大农技人员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三是农民群众满意。各地农民在接受农业科技下乡培训掌握相关种养技术后,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2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存在问题

2.1广东语系纷杂制约培训效果

广东是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语言复杂、方言品种繁多[2],最主要的三大方言———粤语(也叫白话、广州话、广府话)、客家话、潮州(或潮汕)话,无论发音还是词汇和语法都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差距甚大[3],使用范围覆盖了全省90%以上的地区[4],广东省农业一线生产劳动者主要为妇女、儿童、老人等所谓的“386199部队”[5],这些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较慢,只能用当地方言交流,对普通话的理解能力较差,而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新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多使用普通话,能听和讲本土方言的极少,能流畅的用方言授课的青年专家更是微乎其微,不利于专家和农民的互动交流。

2.2综合型青年专家数量有限

受近年来农业科研项目申报政策的导向影响,很多青年专家形成查阅文献申报课题开展研究的思维方式,忽略了基层实践经验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忽视了科研成果、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农村实际的有机结合,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多倾向于纵向切入,横向探索不足,以至于在省内青年专家中擅长单一产业单一品种技术的多,懂得多产业多品种技术的少;擅长产中服务的多,擅长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的少;具备多产业、多方位、多领域丰富实践经验的多是早期受过农业科技基点这种值得传承、发扬光大和推崇的传统范式[6]训练的老专家。

2.3后续跟踪力度不够

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总体计划虽由省统一制定,但需结合各地级市农业部门日常工作开展,时间紧凑,任务繁重,不少地市通常侧重于下乡活动实施的广度,以确保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覆盖本地市辖属各县(市、区)。客观上致使专家对农技员和农户的培训只能是即时型、基础型和应急性,较大规模的现场指导和模拟实训无法开展,培训适应性、连贯性和多元性不足,后续又缺乏有效跟进,培训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2.4覆盖范围有拓展空间

囿于资金投入、地域交通、人口密度等条件限制,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主要集中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县城、乡镇和行政村开展,不少偏远和山区的乡镇村落难以到达。进村入户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指导通常会结合国家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等项目实施,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或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田头开展,普通农户接受专家手把手、面对面、一对一技术指导的机会相对较少。

2.5服务模式尚待丰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旧媒体蓬勃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和知识老化程度日益加快,学科与学科间渗透趋于常规,对农技推广的要求愈来愈高[7],当前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仍停留在专家坐诊技术咨询、专题技术讲座、派发农业科技丛书、农业良种良法和农村适用技术图片巡展、现场观摩等传统服务模式,不利于农民的消化、吸收和利用[8]。

3提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服务效果的措施和建议

3.1加强专家“本土化”

依托部门职能和长期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经验等优势,在充分考虑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和本省语系分布等因素、确保本省籍贯专家较高比例配置基础上,增选一批专业技术精湛、实操经验丰富、熟悉和了解农村基层的专家纳入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专家组。鼓励参与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专家逐步甩掉“官腔”,多用体现乡情民俗、当地耳熟能详的“土话”与农民交流,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的好,使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土起来”,更接地气,增强活动效果。

3.2提升青年专家综合素养

严格执行2013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对科研单位和学校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的要求,将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以部省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实施为抓手,搭建产学研推平台,支持和鼓励青年专家深入农村基层和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在生产实践中,真正了解农业现实需求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不断提高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6]。

3.3统筹设定服务计划

树立长期服务意识,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和农民群众需要,结合地域产业布局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实施目标。抓好时令节点,在春耕备耕、育苗育秧、施肥播种、病虫高发等农民生产关键时期要多组织专家下乡,结合农情现场解决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好跟踪调查,与基层农业主管部门联合,建立对口技术帮扶机制,不定期组织专家下乡,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动态,解决农民面临的紧迫问题,通过专家“常下乡”和“长下乡”[9],长期开展广泛深入的技术指导、现场示范和宣传培训,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推进农民科技素质提升。

3.4发挥科研基地和示范户的科技传递作用

围绕各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组织精干专家下乡,依托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经合组织的农业科研基地有针对性的对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发展能力和辐射能力,有强烈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服务农民意愿的农业科技示范户作为“田头秀才”和“乡土专家”,使科研基地成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样板、传授农民农业科技的阵地[10],使示范户成为向农民零距离传播农业先进科技的“二传手”,继而扩大农业科技的覆盖面,加快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5创新服务手段

打造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农业科技下乡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上下连接、运转顺畅、功能丰富的农业科技下乡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农业科技下乡服务现代化。一是夯实广东农业信息网、广东农业推广网、广东现代农业网等农业类网站建设,及时传递政策法规、生产经验、品种技术等农业信息。二是加快广东省现已开发的农技宝、农博士、智农通等农业APP的推广应用,让更多农民可以实现农民、技术指导员、农业专家、农业管理人员的即时对接交流。三是发挥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广东工作站管理与运作等资源优势,与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合作,拍摄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业致富典型、优良品种展示等(音)视频,在广播电台、网站和公众号等媒介,增加覆盖范围,使农民能多次使用,掌握技术要点。

摘要:基于广东省农业展览馆近30年的农业科技下乡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广东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现状、成效及短板,并对未来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下乡,成效,建议

参考文献

[1]郭敦洲.科技下乡重在实效[J].福建农机,2002(3):6-7.

[2]甘于恩,简倩敏.广东方言的分布[J].学术研究,2010(9):140.

[3]钱伟.广东三大方言对比[J].语文学刊,2010(4):5.

[4]胡兆量,王恩涌,韩茂莉,等.广东方言特征及其成因[J].经济地理,1998(4):1.

[5]梁镜财,侯春生,徐志宏,等.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与成效践行研究——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用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1(5):63.

[6]杨曙辉,宋天庆,陈怀军,等.科技基点:一个“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的最佳范式[J].农业科技管理,2009(5):70.

[7]陆俊,刘石.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发展现状探析——以云浮市为例[J].河南农业,2016(1):60.

[8]何方应.科技下乡贵在实用[J].半月谈,2008(5):80.

[9]尹丽辉,夏胜平.关于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深度的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3):79-81.

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 第4篇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旅游经济;“三农”问题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会长期存在下去。“三农”问题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直是改革的中心问题。而乡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郑重宣布: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中国旅游经济在不断发展,而乡村旅游经济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多赢之举。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共中央的三农政策,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为此,在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的倡导下,我们学生群体组建小分队下乡调研,在实践中更好的了解如何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及建设美好乡村。

一、焦村镇调研概况

1.郭村美好乡村调研。7月13日,我们来到了郭村村(焦村镇省级美好乡村试点地区),在小组成员进行各家各户走访及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近几年郭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利民工程,修建排污系统,统一处理公共垃圾,安装路灯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对基层的重视。然而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医疗条件几基础设施配置条件低下;污水处理系统虽已修建但并不完善等。

2.奇瑞自驾游基地、双龙潭旅游经济调研。兴建中的奇瑞黄山营地作为焦村镇本年度吸收吸引旅游资源的重点组成部分之一,规划有近400个房车营位和帐篷露营地,建成以后在黄山算是有了真正的“驴友之家”。目前尚在处在建设开发之中,但初步规模已经形成,农家乐、房车、古民居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场所发展完善,奇瑞特色旅游前景可观。随后我们小组成员冒着炎阳与酷暑徒步前往旅游经济调研区―双龙潭。

3.陈村村香菇基地调研。7月15日,为了赶上菇农们采菇,实践小分队一行凌晨五点就赶往陈村村香菇基地进行实践体验。成员们在负责人带领下参观香菇采摘,向菇农询问了解香菇的生长过程、种植材料、采摘要点等等,深入蔬菜大棚体验农民的艰辛劳作。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有幸遇到了当地新闻工作者汤老,他对我们的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表示十分支持,并对我们进行了视频采访,希望可以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

4.总结座谈会。此次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得到了黄山区团委、焦村镇政府的大力支持,13日中午,黄山区团委俞晓学长、焦村镇政府孙光旭学长、焦村镇林业站陶涛学长同我们全组成员开展了一次“答疑解惑”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中,小组队员就这几天实践调研提出问题 ,学长们从焦村镇的实际出发一一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难。我们小组成员依次就焦村发展问题向学长们提出了建议。学长强调同学们要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表示希望同学们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鼓励同学们到基层锻炼学习,践行大别山道路精神、争做“四有”安农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焦村镇美好乡村建设及旅游经济发展意见整合

1.焦村镇郭村美好乡村建设意见整合

(1)农村医疗问题。郭村医疗水平低下,配套设施建设落后。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医疗问题亟需解决。

(2)信息宣传途径不够通畅。村中与村民有关的消息不能及时传达到各村民了解,没有专门的广播站,也没有负责联络村民的专门工作人员,村民对村子里发生的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大都不知情,宣传力度不足。

(3)村民基层自治制度不够完善。村民集中会议过少,不便于村民向政府民生部门反映自身诉求或建议,沟通渠道过少甚至不畅。村民表示希望各村民组组长发挥作用,能将他们面临的问题反映给政府部门。

(4)经济不发达。村民反映的宣传力度问题究其根源还是资金不足,无法聘请专门人员负责宣传。村里的寺庙没人看守也是由于资金缺乏。村民表示,虽然现在日子好过多了,然而农村经济还是不发达。郭村人民在家能从事的工作只是采茶,种芝麻之类的农活,然而这些农作物市价太低,所赚的钱无法支撑日常开支,这也导致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谋生。郭村目前正致力于打造“古村落”这一特色品牌,尽可能保护好其古建筑,发展旅游业不失为一个留住年轻劳动力,发展当地经济的良策,可适当借鉴宏村的经验。

(5)精神文明建设。村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在于民生工程,但对于文化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是在不断发展。村民们对于每晚的“广场舞”村民表示很有意义,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丰富了文化生活。不过通过调研了解,广场舞比较适合四五十岁中老年人,而郭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大多数,所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当有必要,可通过戏曲表演等方式来满足年老人需求。

2.焦村镇旅游经济发展意见整合。黄山西大门入口处黄山区焦村镇,自古就是进出黄山的主要通道,史称“太平西乡”和“龙源”,旅游开发潜力极大。但由于开发有限,游客大部分都是当地居民前去纳凉避暑,极少有外来游客。与此同时存在的劣势主要在于宣传力度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西大门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只有当地居民广泛熟知,外地游客知之甚少,且交通不发达,没有专门的班车到双龙潭及奇瑞自驾游基地,再之奇瑞基地的娱乐设施不完善,尚未竣工,并无太多游客前往。焦村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发网络平台,同时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并针对其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发自驾游和农家乐,建成交通、观光、娱乐、疗养等特色旅游服务基地,力争建成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在目睹了黄山区、焦村镇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所做出的努力: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尽职尽责为当地谋划与实际相结合的政策,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切切实实造福当地百姓,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扶持和当地居民的努力下,焦村镇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结语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5篇

秀丽乡村的淳朴民风

坐在前往目的地的大巴上,我不时地往窗外瞭望,一路上的风景是如此地美妙,到处都是高山围绕,九转十八弯。朦胧的朝雾还没有散去,让沿途这些山清水秀的乡镇更是夹杂着一丝柔和与神秘。车子几经辗转,带着我们嘹亮的歌声停在了下乡的第一站——伟人故里花明楼。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急促,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看着那漂浮的朵朵白云,闻着那清新的阵阵稻香,听着那悦耳的声声鸟鸣,仿佛也在欢迎我们“送科技下乡”队伍的到来。

在众多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我们高举着迎风招扬的队旗,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涌上我们的心头。每到一个农户家里,他们都会拿出自家收藏的花生或是酸枣片给我们吃,他们的淳朴与热情都深深的打动着整理我们。有个老爷爷看到汗流浃背的我们,更是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语来鼓励我们。而且从他口中我们听出,他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大的信心与希望。

依山伴水的养殖环境

随着我们拜访的村子和养殖户越来越多,渐渐的,我们对当地的养殖情况也越来越了解。他们养殖经验大都很丰富,在养殖上也有一些土方法,对于防治一些基本的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里依山伴水,养殖的自然环境很好。通常走访一家养殖户,别人给我们指路的时候都会说:要从这里左拐,那里右转,还要过了哪个山沟等。而且,走完一家去另一家的时候,又要沿原路退回才能有去其他养殖场的路。虽然这样交通并不便利,但确能够有效的控制流行疾病的传播。

在东湖塘镇一养殖场,我们远远的就看见高耸的樟树,绿绿葱葱;细小的小河,清澈见底。如果不是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猪舍,还真不会相信生活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生活的会是那些小白猪。有时候我也暗暗寻思,对于那种难于防治的传染病,像前年的高热病,用这种天然屏障来防止疾病的传播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引领航向的科学技术

在养殖场的走访中,我们刻意调查了这些年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效。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养殖公文有约整理的品种结构,养殖保健技术及防疫措施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特别是今年年初在宁乡举办的金猪运动会和养猪业发展高峰论坛,既提高了农户养猪的信心,更让大家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在养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第6篇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11年2月20日--3月1日

地点:山东省章丘市宁家埠镇向高村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花生和制种业。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二)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十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二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向高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果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经济发展方面,农业往立体结构方向发展。注意了抓好经济作物和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田的同时保持粮食产量。此举既保证了村民粮食自给,又增加了经济收入。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 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苹果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收入不高,集体基金有限,承当风险能力极小,在如此现状下,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经济作物和种高效田。高效田是给一些公司制种,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种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高效田,是向高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播学院

送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第7篇

——记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送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陶虚谷 责任编辑:王颖文编辑: 宋健元来源:--中青校园通讯社

“一个个秀丽的乡村,一张张淳朴的笑容,一滴滴辛劳的汗水”,现在回想起送科技下乡时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从中公文有约整理收获颇多。湖南宁乡,这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地方,记载着我们一路走过的身影,也记载了我们一路上的感动与自豪。

秀丽乡村的淳朴民风

坐在前往目的地的大巴上,我不时地往窗外瞭望,一路上的风景是如此地美妙,到处都是高山围绕,九转十八弯。朦胧的朝雾还没有散去,让沿途这些山清水秀的乡镇更是夹杂着一丝柔和与神秘。车子几经辗转,带着我们嘹亮的歌声停在了下乡的第一站——伟人故里花明楼。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急促,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看着那漂浮的朵朵白云,闻着那清新的阵阵稻香,听着那悦耳的声声鸟鸣,仿佛也在欢迎我们“送科技下乡”队伍的到来。

在众多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我们高举着迎风招扬的队旗,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涌上我们的心头。每到一个农户家里,他们都会拿出自家收藏的花生或是酸枣片给我们吃,他们的淳朴与热情都深深的打动着整理我们。有个老爷爷看到汗流浃背的我们,更是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语来鼓励我们。而且从他口中我们听出,他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大的信心与希望。

依山伴水的养殖环境

随着我们拜访的村子和养殖户越来越多,渐渐的,我们对当地的养殖情况也越来越了解。他们养殖经验大都很丰富,在养殖上也有一些土方法,对于防治一些基本的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里依山伴水,养殖的自然环境很好。通常走访一家养殖户,别人给我们指路的时候都会说:要从这里左拐,那里右转,还要过了哪个山沟等。而且,走完一家去另一家的时候,又要沿原路退回才能有去其他养殖场的路。虽然这样交通并不便利,但确能够有效的控制流行疾病的传播。

在东湖塘镇一养殖场,我们远远的就看见高耸的樟树,绿绿葱葱;细小的小河,清澈见底。如果不是看到一排排整齐的猪舍,还真不会相信生活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下生活的会是那些小白猪。有时候我也暗暗寻思,对于那种难于防治的传染病,像前年的高热病,用这种天然屏障来防止疾病的传播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引领航向的科学技术

在养殖场的走访中,我们刻意调查了这些年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效。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养殖公 文有约整理的品种结构,养殖保健技术及防疫措施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提高。特别是今年年初在宁乡举办的金猪运动会和养猪业发展高峰论坛,既提高了农户养猪的信心,更让大家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在养殖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科技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8篇

由中国科协、国家民委、农业部联合主办的“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进西藏科技下乡”活动11日启动。在5天的活动中, 来自全国近10个研究所、协会以及4个省市的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深入拉萨市和山南地区的5个乡 (镇) , 举办10余场科普专题报告、科技讲座和现场技术培训, 为当地农牧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听说有北京来的农业专家现场进行技术培训,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的60多位村民一大早就来到镇里的科普活动站, 他们都带着自己在生产过程中的疑问等待专家帮助解决。“怎样做好青稞中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现在青稞亩产最高能达到多少”……乃琼镇的群众纷纷举手提问, 科技专家一一给予详细解答。

在活动期间, 中国科协和农业部等有关单位向西藏自治区赠送2辆科普大篷车以及各类科普图书上万册。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群增说, 今后将组织更多科技专家下乡服务活动, 引进和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新品种及先进的产业理念, 促进农牧民依靠科技致富。同时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推动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牧业是西藏的主导产业, 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近年来, 西藏农牧区科技工作快速发展, 截至2010年底, 科技对西藏农牧业贡献率达到40%。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民生领域, 科技正成为助推西藏民生发展的新“引擎”。

上一篇:简单的励志的好句摘录下一篇:什么原因导致颈椎病有哪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