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2024-07-22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精选8篇)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第1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⑴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⑶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媒体】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教师过渡)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重要阶段。那么,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呢?我们先探究第一个问题。(板书第一标题)

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下列问题自主学习)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业革命何时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学生学习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形成如下要点)

1.兴起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需要。2.时间国家:18世纪60年代,英国。3.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二、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 1.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一系列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理解纺纱与织布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2.改良蒸汽机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师强调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是动力之源;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3.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指导学生看书,举出火车、轮船的发明者和第一辆火车(汽船)的名称,认识火车、轮船的发明重大意义)美国人,富尔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英国,史蒂芬孙,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完成

(引导学生知道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理解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三方面总结认识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3.工业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第2篇

秭归县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

《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五、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我找到了哪些历史知识点、提出了哪些历史问题)。

2、思考:动脑筋(第70页: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活动与探究(第73页)

六、班内小组交流

1、小组抢答: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出示“九一八事变”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对待日本的侵略是什么态度?(不抵抗)。我们可以从他发给张学良的密电可以看出:(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并分析)

2、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不抵抗政策”?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内战,蒋介石提出“先剿共、后抗日”的主张。)危害:只有四个多月,东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师:东北沦陷后,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同时日本在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下面看一组照片。(出示日军杀害中国东北人民的照片)。

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屠杀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根据P70-71页的内容回答)过渡: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不满足于在东北的既得利益,接着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下面先看一段视频,请结合教材的内容分析:

3、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的时间、地点?你如何看待?

学生看视频后回答、分析。

师:蒋介石被捉到了,究竟怎样处置蒋介石呢?请同学们分析。

4、西安事变发生后,全国各界有什么反应?

教师出示提示:从日本、美英、何应钦、宋美龄、中共等角度去考虑。师: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是得到和平解决。请同学们讨论:(活动与探究题)(出示题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那些历史知识?“两大事件——两个时间——两种政策—五个人物——一个开始——一个形成”这些你知道吗?

八、课堂作业:高效课堂作业的当堂演练。

附:板书设计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二、西安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背景:

经过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结果

发动者:张学良

杨虎城

局部抗战开始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

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第3篇

关键词:历史联系,历史教学,《“蒸汽时代”的到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学科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些教材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简化了许多内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深化历史教学。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围绕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介绍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等机器的诞生及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等内容,但教材的篇幅并不长,介绍的内容不多。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学除涉及前面的内容之外,还应涉及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等内容。若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教学,就是纯粹学习(或讲授)教材,势必单调、苍白,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无益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更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巧用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实教学内容,深化历史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笔者以《“蒸汽时代”的到来》为例,谈谈运用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深化历史教学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用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本课从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看,除了英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海外市场等有利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这与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学时可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入手,然后延伸到工业革命,从而探究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源, 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充实新课内容,从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分析理解问题。

二、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化历史教学

许多历史事件,表面上看似乎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本课而言,教材分为“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和“火车的诞生”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进行叙述。粗看好像这几个历史事件似乎没有关联,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之间有密切联系。首先,从整体看,他们围绕工业革命这一主题,分别从工业革命的起因及开始、发展及扩展、结果及影响等讲述。第二,从具体联系看,珍妮机的发明导致工业革命的开始,但由于珍妮机等前期发明的机器受各种条件(如动力条件、自然条件等)的制约,促使人们进一步发明并不断改进动力设备和机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利用蒸汽机改进和发明交通运输工具, 这样的背景下,火车诞生了,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部门和行业。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同国家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最终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这样分析,本课涉及的几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学生对教材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已能初步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用点面联系深化历史教学

本课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工业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这一内容。从这一内容出发,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点面联系,从纵向或横向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从而避免简单、粗浅或单纯的复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点面联系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本课中,可运用该方法的地方很多。从工业革命联系到人类历史上的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运用归纳对比等方式,从工业(科技)革命的开始、主要标志(或特征)、主要成果、影响(或意义)等角度分析比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大量相关知识,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分析、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上述联系, 一个个单纯的历史事件 (即“点”)被放在广阔的历史画面 (及“面”) 中 , 从而增长知识 , 开阔视野,学习内容不再单调而变得丰富。

四、从历史事件对现在或未来社会的影响深化历史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指出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把学生从“历史”的学习引向对“今天”或“未来”的关注,知古鉴今,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而且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本课学习中,可以让学生知道: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大机器的发明并被运用到工业生产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但是,煤炭等一系列不可再生资源被肆意开发、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带来的雾霾天气、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交通运输工具的广泛使用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堵塞,等等,给人类的今天或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类又将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 通过这些问题,将工业革命与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学习中转而关注现实,关注人类,获得启示,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第4篇

易混点一: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剖析]

鸦片战争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都是在中同近代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英国单独发动的,后者是英法联合发动的,美俄伙同侵略;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训练平台]

1.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鸦片战争都是西方列强主动发动的

B.两次鸦片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C.两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D.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这座世界著名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英法联军

C.德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队武器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清政府的军事指挥不当

[参考答案]

1.D2.A3.B4.B

易混百三: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

[知识剖析]

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性作用。戊戌政变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训练平台]

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人民群众未被充分发动

B.帝国主义的破坏

C.光绪帝被囚禁

D.封建顽固旧势力的强大

[参考答案]

1.C2.D3.B4.A5.D

易混点三: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知识剖析]

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政治纲领的制定、历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权,辛亥革命结束。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同时又把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广义上称为辛亥革命。

两者的联系: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促使了武昌起义的发生;武昌起义又使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达到高潮。两者的不同点:武昌起义成功了,它达到了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它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训练平台]

1.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能够迅速对全国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是()

A.革命党的长期准备

B.起义士兵英勇奋战,占领武汉三镇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支援

D.一些清朝官僚投机革命

2.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当是()

A.武昌、南京

B.天津、北京

C.延安、遵义

D.上海、广州

3.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依据是()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D.辛亥革命未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下列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B2.A3.B4.D

易混点四: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剖析]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领导阶级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②革命对象不同:前者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后者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为主要任务。③发生时间不同:前者发生在1840年至1919年,后者发生在1919年至1949年。

[训练平台]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D.五四运动的推动

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有新旧之分,其主要原因是()

A.革命任务不同

B.革命性质不同

C.革命主力军不同

D.领导阶级不同

4.五四爱国运动为什么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1.C2.C3.D4.B

易混点五: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知识剖析]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这一时期,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太完善的合作局面。

[训练平台]

1.2005年4月26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开始了中国建同后近60年来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历史上,同共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是()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广泛参加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

A.社会性质

B.社会主要矛盾

C.两党的阶级性质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参考答案]

1.B2.D3.B

易混点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知识剖析]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政治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经济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另外,它还具有两面性:有反对外同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依赖关系,这又决定了它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

[训练平台]

1.19世纪末,中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纪70年代,宁波某资本家创办工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赖日本人的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了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方式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

[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第5篇

1、某学校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撰写《文艺复兴简史》。为此,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历史人物资料。其中,对文艺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

A.伏尔泰 达·芬奇 哥白尼

B.莎士比亚 达·芬奇 但丁

C.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D.托尔斯泰 贝多芬 莎士比亚

2、近期,意大利政府展示了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1493年的一封信件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新大陆”指 ( )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3、5月,卡梅伦成功连任英国首相,并组建新内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是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说明英国的政治制度是 ( )

A.君主立宪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民主制

4、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5、对于如何读历史?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因为法国大革命( )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C.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

D.彻底摧毁封建制,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6、崛起于法国动荡之际的拿破仑果敢刚毅,一生传奇。其是非成败,众说纷纭;身前身后,褒贬不一。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遗产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 )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②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④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中学

D.提出相对论 创造了火车机车

8、一百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国际歌》,它的诞生与哪次运动有关 ( )

A.巴黎公社 B.宪章运动 C.十月革命 D.里昂工人起义

9、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的要求是 ( )①要求获得选举权 ②参与国家管理 ③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④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小明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时了解到以下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南北战争B.匈牙利改革

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11、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 ( )

A.大化改新 B.武装倒幕 C.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

12、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电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能源进人人类的生活。电的发明( )

A.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C.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促进火车的发明

1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

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

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

14、196月,一个偶发事件点燃了一场燃遍全球的战火,这个偶发事件是 (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国会纵火案 D.德国突袭波兰

15、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6、科学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明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列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

A.莱特兄弟——汽车 B.瓦特——飞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牛顿——进化论

17、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

18、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这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

A.工业品进出口问题 B.是否开放国内市场

C.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19、下列交通运输工具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创造的有( )

①火车 ②汽车 ③汽船 ④飞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倡导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40分)

21、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推动了近代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百年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二: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远远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德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870年至19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

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w W w . x K b 1 .c o M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变革”是指什么重大事件?(2分)请写出这场“变革”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末美国赶超欧洲德国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需知识,列举美国在这一时期交通运输业的新发明。(2分)

22、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先进的思想理念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力量】

材料一:“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1)材料一告诉我们:科学追求真理要锲而不舍、求真求实。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牛顿以勤奋、观察入微闻名于世,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分)

(4)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意义。(2分)

②在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你认为这个“世纪人物”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精神丰碑】

材料二: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请列举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及代表人物。(4分)

X k B 1 . c o m

材料三: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月23日中国广播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2分)

【沉淀认识】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自由而战】

材料一: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有哪些“有所为”?(2分)材料二中,

【为民主立法】

材料三:摘自《人权宣言》

第一条: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2)《人权宣言》是哪个国家的文献?(2分)哪些规定体现出它在为民主立法?(2分)

【为统治而变】

材料四: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

(3)材料四中的“危险”指的是什么?(2分)沙俄政府是怎样满足农民阶级利益的?(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ABADDBB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DCADBCACB

二、非选择题:

21、(1)科学技术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2分)

(2)蒸汽时代、(2分)电气时代 (2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轮船;(2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2分)

(4)都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分)也使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扩张。(2分)

22、(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分) 爱因斯坦(2分)

(2)启蒙运动(2分) 核心:理性主义(2分) 代表:伏尔泰或孟德斯鸠或卢梭 (2分)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分)

(4)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为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革命走向成功。或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2分)

23、(1)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2分)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1861年 (2分)

(3)明治维新 (2分)努力发展教育(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2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第6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学校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撰写《文艺复兴简史》。为此,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历史人物资料。其中,对文艺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伏尔泰 达·芬奇 哥白尼

B.莎士比亚 达·芬奇 但丁

C.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D.托尔斯泰 贝多芬 莎士比亚

2、近期,意大利政府展示了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1493年的一封信件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新大陆”指()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3、2015年5月,卡梅伦成功连任英国首相,并组建新内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是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说明英国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立宪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民主制

4、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5、对于如何读历史?认为:“西洋史应特别留心法国大革命”。这主要因为法国大革命()

A.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民主政治道路

C.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

D.彻底摧毁封建制,广泛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6、崛起于法国动荡之际的拿破仑果敢刚毅,一生传奇。其是非成败,众说纷纭;身前身后,褒贬不一。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遗产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②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④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中学

D.提出相对论 创造了火车机车

8、一百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国际歌》,它的诞生与哪次运动有关()

A.巴黎公社 B.宪章运动 C.十月革命 D.里昂工人起义

9、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提出的要求是()①要求获得选举权 ②参与国家管理 ③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④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小明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时了解到以下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南北战争B.匈牙利改革

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11、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

A.大化改新 B.武装倒幕 C.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12、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电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能源进人人类的生活。电的发明()

A.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C.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促进火车的发明

1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

A.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

B.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

C.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波及欧、亚、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14、1914年6月,一个偶发事件点燃了一场燃遍全球的战火,这个偶发事件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国会纵火案 D.德国突袭波兰15、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6、科学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明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列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A.莱特兄弟——汽车 B.瓦特——飞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牛顿——进化论17、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18、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这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A.工业品进出口问题 B.是否开放国内市场

C.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19、下列交通运输工具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创造的有()

①火车 ②汽车 ③汽船 ④飞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40分)

21、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推动了近代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百年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二: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远远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德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其对外商业扩张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

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在那一时代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受到削弱……在全球秩序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w Ww.x K b 1.c o M

——摘编自《“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变革”是指什么重大事件?(2分)请写出这场“变革”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末美国赶超欧洲德国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需知识,列举美国在这一时期交通运输业的新发明。(2分)

22、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先进的思想理念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力量】

材料一:“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1)材料一告诉我们:科学追求真理要锲而不舍、求真求实。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牛顿以勤奋、观察入微闻名于世,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分)

(4)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意义。(2分)

②在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你认为这个“世纪人物”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精神丰碑】

材料二: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请列举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及代表人物。(4分)

X k B 1.c o m

材料三: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城市里还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似乎回归德国人的生活了。

——2011年2月23日中国广播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回归”德国人生活的理由。(2分)

【沉淀认识】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自由而战】

材料一: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有哪些“有所为”?(2分)材料二中,【为民主立法】

材料三:摘自《人权宣言》

第一条: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2)《人权宣言》是哪个国家的文献?(2分)哪些规定体现出它在为民主立法?(2分)

【为统治而变】

材料四: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

(3)材料四中的“危险”指的是什么?(2分)沙俄政府是怎样满足农民阶级利益的?(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ABADDBBD

题号1112***81920

答案BDCADBCACB

二、非选择题:

21、(1)科学技术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2分)

(2)蒸汽时代、(2分)电气时代(2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轮船;(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2分)

(4)都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分)也使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扩张。(2分)

22、(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分)爱因斯坦(2分)

(2)启蒙运动(2分)核心:理性主义(2分)代表:伏尔泰或孟德斯鸠或卢梭(2分)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分)

(4)思想解放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为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革命走向成功。或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2分)

23、(1)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2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1861年(2分)

(3)明治维新(2分)努力发展教育(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2分)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第7篇

1.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下面货币属于埃及的是( )

2.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集中体现在( )

A.扩大公民权利 B.妇女可以参政 C.提升公民素质 D.鼓励学术研究

地中海见证了一个城市﹣﹣罗马的成长,它从七个山丘到庞大的帝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区变成了整个地中海的主人。据此回答第3﹣4题。

3.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A.A B.B C.C D.D

4.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这一崇高的称号,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他是( )

A.屋大维 B.亚历山大大帝 C.伯利克里 D.孝德天皇

5.“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种姓制度 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联邦制

6.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7.如图信息表明,当时英国棉花加工量、生铁产量快速增长是由于它进行了( )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7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18,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

回顾一战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深刻教训,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据此回答19﹣20题.

9.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因素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②同盟国和协约国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③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

④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1.(如图)《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最“震撼世界”的是(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12.如今我们纪念十月革命的理由有( )

①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②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④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材料中描述的这种状况,开始出现于( )

A.1929年 B.1931年 C.1933年 D.1935年

15.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的是( )

A.1861年改革 B.明治维新 C.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16.小明同学在历史小报的某一专栏介绍了“南京大屠杀”、“国会纵火案”和“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等相关知识,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

A.法西斯的暴行 B.殖民地的血泪 C.希特勒的阴谋 D.纳粹党的罪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据此回答17﹣19题。

17.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D.美国宣布对日本作战

18.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雅尔塔会议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进攻波兰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19.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史实有( )

①三国协约的形成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结成 ④联合国的成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某文件宣称“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创建一个经济共同的方式。”该文件最终促成了20世纪60年代( )

A.《九国公约》的 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21.是苏联解体20周年,俄罗斯总理普京曾经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对这段话和苏联历史理解正确的是( )

①苏联曾经一度强大,国际地位重要。

②苏联的政治、经济远比资本主义国家先进。

③普京很想恢复苏联,可惜做不到。

④独联体各国告别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22.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世界再次聚焦拉丁美洲。下列拉丁美洲国家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

A.古巴 B.巴西 C.阿根廷 D.巴拿马

23.乌克兰事态升级后,英国《卫报》指出: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冷战”。对20世纪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冷战与雅尔塔体系密切相关

B.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C.冷战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4.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了1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在他付给通用汽车公司的1万美元中,有近3000美元付给了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

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发动机、驱动桥和电子设备);250美元付给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服务的费用….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①生产国际化 ②贫富差距扩大 ③贸易全球化 ④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如图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3分,共35分.)

26.翻开世界历史浩荡的画卷,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人物,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填空。

27.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人教版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内容写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和性质。指出材料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条件的内容。

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2)大久保利通有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的称号。写出为开展明治维新运动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材料中“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说的是明治维新哪方面的内容?

材料三:19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3)写出材料三中“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的政策名称及作用。

材料四: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我认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

﹣﹣《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

(4)材料四提及的美国“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指的是什么事件?“建立计划经济”是指此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新局面?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8.18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次科技革命。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变。

材料一: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于是人们的节奏也就加快……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写出材料一中“火车”的发明人。根据材料一,指出火车改变人类生活的表现。

材料二:至19,汽车、出租车以及卡车塞满了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街道,造成了对石油、橡胶以及混凝土的新需求。正如这些新的交通工具把千万人在地理距离上连接起来一样,电报电话把他们联系在巨大的通讯网络中。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2)说出材料二中“汽车”发明的时间和动力机械。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计算机奇才常常在小小年纪就跟经纪人、金融机构执行官、各类企业家一样暴富……微软主席比尔?盖茨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其财富以数十亿计。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3)材料三中的“计算机”出现在哪一次科技革命中?列举计算机网络影响下形成的美国经济发展新模式及其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5BABACAAABCCABABADDCDCAD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3分,共35分.)

26.①亚历山大.②《荷马史诗》.③华盛顿,④孟德斯鸠,⑤三权分立.⑥高度集中,⑦1991年.⑧欧洲,⑨柏林战役.⑩《格尔尼卡》.

27.(1)俄国1861年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经济方面.

(3)新经济政策;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4)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

(5)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的成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28.(1)史蒂芬孙;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人的出行方式;加快了人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的思想认识.(任意两点即可)

(2)内燃机;加剧了交通拥堵;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言之有理,任意两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教学计划 第8篇

一、《五月花号公约》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

在九年级历史课本第12课《美国的诞生》导言框中有这样一段话:“1620年9月23日, 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船离开英国, 驶向茫茫的大西洋, 向北美开去……”书中没有提到: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 船上41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 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 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 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 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 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 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 这可能是第一次, 在没有任何监管之下,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 决定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性契约, 并用他们所认为的公平法律来实行自我管理。契约精神的通俗解释就是诚信, 它的承诺以法制为基础, 因而比道德约束更可靠。契约精神考验着置身于社会关系中的每位成员, 也包括政府。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 信仰, 自愿, 自治, 法律, 法规……这些关键词几乎涵盖了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 它是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思想基础。

二、《独立宣言》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

1776年7月4日, 13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 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 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 被确立为美国的独立日。《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包含多名开国元勋之基本理念, 其中若干条在日后被编入美国宪法中。《独立宣言》是美国的纲领性文件, 是理想化文件, 是美国的方向性文件, 是美国民众争取独立自由平等的理想文件。《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立国精神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未来的发展。自1776年以来, “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作为人们的信念和理想, 一直为后人所传颂。美国正义的社会改革者, 在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 不论是为了废除奴隶制、禁止种族隔离或是要提高妇女的地位, 都要提到这一理想。不论在什么地方, 当人民向不民主的统治作斗争时, 他们就要用《独立宣言》作为最有力的思想和武器, 这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民主化的进程, 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三、《1787年宪法》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

战争换来的独立, 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曾经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不得不向人们发出警告:“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 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永远互相争吵。”

于是, 在宣布独立11年后的1787年, 来自美国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齐聚。这间只有一百多平方米的独立厅, 曾经签署过著名的《独立宣言》, 如今, 代表们要在这里协商新国家的未来。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制宪会议开始了。在华盛顿的主持下, 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1787年9月17日, 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 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权力之间制约平衡, 防止专制独裁, 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行;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 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 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 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 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 美国宪法是一部罕见的“超稳定”宪法。200多年来, 这部简洁的美国宪法仅仅只是增补了一些修正案!

四、《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黑人奴隶源于西欧国家的奴隶贸易, 在南北战争时期, 美国南部的奴隶数量已经达到近380万。战争前期, 林肯政府既不肯解放黑奴以便推动他们参加反对奴隶主的战争, 又拒绝武装北方的黑人, 这就使得战争失去了占美国总人口约12%的黑人的支持。在马纳萨斯的战役中, 北方军队损失惨重, 再加上共和党内部的激进派提出解放和武装黑人奴隶的主张, 林肯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1862年, 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在1863年对其进行重申。这样一来, 合众国政府, 承认了奴隶的解放废除了奴隶制;与此同时, 南方各州成千上万的奴隶纷纷逃亡北方甚至发动起义, 从而大大削弱了南方的力量, 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黑人都积极投身于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战斗中, 不少黑人直接写信给联邦政府的陆军部长, 许多地方的黑人还举行游行, 发出呼吁和呈递请愿书。

除此之外, 据美国驻伦敦大使亚当斯的统计, 英国工人在1862年举行的5次同情北方的大会, 1863年举行了56次, 1864年又举行了10次。这些数字还不足以说明英国工人阶级的这些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都归功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粉碎了邦联政府获取他国官方承认的希望, 特别是与英国。如同亨利·亚当斯所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比我们之前的胜仗与外交策略做得更多。”这迫使英国政府放弃原来的许多计划。

早在南北战争之前, 关于如何处理西部广袤的公有土地的问题, 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奴隶主之间已经存在了尖锐的矛盾。资产阶级要求限制奴隶制度向西扩张, 希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而由于奴隶主可以从奴隶种植园里攫取丰厚的利润, 再加上西部有广袤的土地可以供奴隶主发展, 因此, 奴隶主都力图向西扩张奴隶制。但是, 广大普通民众, 尤其是工人、农民和黑人, 不仅反对奴隶制的扩张, 而且坚决要求取消奴隶制, 要求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分配给劳动人民。

南北战争初期, 由于南方奴隶主做了充分的准备, 北方军队节节失利, 战争形势不利于北方, 《宅地法》的颁布改变了这一状态。《宅地法》成了北方获得西部农民和广大工人支持的重要举措, 《宅地法》颁布实施后, 广大农民前往西部开垦土地, 《宅地法》满足了农民垦殖土地的要求, 鼓舞了西部农民对南方奴隶主的斗争。在战争中, 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和粮草, 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进运动鼓励了冒险的精神, 它为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 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 因为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顿下来, 这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 提供了安全保障。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 正是通过该运动, 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19世纪末, 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 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

五、罗斯福新政 (九年级历史课本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 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 5500家银行倒闭, 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 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 国民生产总值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 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 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 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 资本家将牛奶倒入大海, 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3月9日, 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 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之为“新政”。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 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 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 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 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 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通过新政,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大胆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长处, 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 避免了法西斯上台;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六、专利法 (九年级历史课本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在九年级历史课本第20课中有这样一段话:爱迪生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 正式注册发明的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 被誉为“发明大王”。

在美国出现那么多个人奋斗成功的企业家, 以及各个行业出类拔萃的人, 不是偶然现象。它有一系列的文化和制度的环境原因。

距离华盛顿纪念碑两百多米的美国商务部, 1802年, 美国就是在那里成立了国家专利局。如今在美国商务部的大门口上还刻有林肯总统的一句话:“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 制宪代表们对事关美国政府在未来的公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 然而, 在通过第一条第八款时, 代表们的意见却空前一致, 它的内容是:“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 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 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对于专利的保护, 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 但是, 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 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联邦政府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 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知识产权, 是大脑的产品, 是一份无尽的资源。美国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 与美国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 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 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关键原因。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 并由国家强制力 (主要是司法机关) 保证实施的, 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社会规范) 。这是法律的定义, 其中“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至关重要。还记得独立战争结束后, 华盛顿坚决地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位, 并拒绝了一些军官希望拥立他做国王的建议。其实在“五月花”号还没登上美洲大陆的时候, 人们就已经在法律的保障下遵守和服从, 崇尚民主。美国在2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 一直就是在法律的保障下运行的, 这也铸就了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

上一篇:18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下一篇:互动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