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24-06-02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选8篇)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1篇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日,永固镇干部群众50多人,齐齐动手,在龙田豪播村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干部群众把村内的泥砖房、危房统一拆除,把猪舍统一规划建设,现场一片火热,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

据了解,永固镇龙田豪播村有146多户,1000多人口,集体经济相对较好,村民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对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分支持。为切实加快豪播村创建省卫生村工作步伐,确保按时完成创建工作任务,以此为示范,带动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永固镇委、镇政府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成立豪播示范村建设专责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圆满完成。(通讯员 黄锡河)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2篇

一、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是规划的思想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发展观不够明确,存在“以物为本”、“重物轻人”的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把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村居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二)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理念。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统筹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规划和建设,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正确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整体发展的格局。要以农村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推进城市化,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纠正“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三)树立统筹区域发展的理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全方位的、立体的系统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单纯就农村论农村建设,更不能就某一区域的农村论农村建设,需要放在更宽广的区域统筹考虑。事实上,区域的不协调发展,必然制约城乡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经济分布与人口分布失衡,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的空间分离,以及经济分布与资源分布的空间失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切实改变重产业、轻空间的倾向,树立以空间均衡统筹区域发展的规划理念。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分布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相对均衡发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做到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要素扩张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由资源扩张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分散经营型向产业化经营型转变。要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过分依赖工业带动向二、三产业共同带动转变。我国生态环境功能区绝大多数位于农村,要加大转移支付和专项扶持的力度,切实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明确规划的重点和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要求,应完善规划体系,明确规划的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三个规划层次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总体规划,明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各地在总体规划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两种选择:一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二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专门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专门编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体现战略性和政策性,突出发展方向、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突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要在城乡产业布局和村镇建设布局上要强化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确定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区、自然灾害频发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整合区等,明确各类区域的主体功能和发展原则,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规划新农村建设,真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专项规划,明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和可行措施

各地在专项规划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两种选择:一是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专项规划中,统筹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二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和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门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专项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领域。包括:农村水利(含农村饮水安全)、能源(含农村电网和农村沼气)、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和水等重要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农村科技、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将成为政府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镇村规划,明确镇村的功能分工和建设要点

小城镇是衔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枢纽,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小城镇的载体作用,认真编好小城镇发展规划。首先要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完善县域城镇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其次,要根据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的要求,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培育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最后要根据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好镇村建设规划。镇村建设规划首先要规划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镇村基础设施体系。要通过基础设施规划引导农村居民点和工商企业合理集中,促进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村庄规划既要注重历史、文化和风俗的传承,也要注重村容村貌的整治,避免违背农民意愿的大拆大建的形象工程和强迫命令的达标验收活动。村庄整治重点要抓好“五改”(改道、改水、改房、改厕、改灶)以及镇村垃圾处理、文化、卫生公共设施建设。

三、规范规划的编制程序

(一)做好规划前期工作

规划编制部门(包括发展改革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规划正式编制前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的论证等规划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中的重大课题研究可采用招标投标或者其他竞争性方式选择课题承担单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前期工作要重点研究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包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等)。

(二)实行规划立项制度

在做好规划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规划编制部门应向本级政府申请规划立项,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实行规划衔接制度

规划文本起草工作完成后,应首先与其它规划进行衔接。具体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总体规划要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相衔接;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规划(包括农村水利、饮水安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与省级以及当地城乡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规划相衔接,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专项规划要与省级以及当地的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衔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规划还要与当地城镇体系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相衔接。

(四)实行规划征询意见制度

规划衔接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本级有关部门、下一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再报规划批准部门批准。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可通过新闻媒体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

(五)实行规划审批和公布制度

规划编制部门要根据规划的类别和审批要求分别报政府或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的规划,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应按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布,以便广大群众了解规划的内容,监督规划的实施。

四、改进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一)改进规划的编制内容

要改变规划内容无所不包、涉及领域过宽的状况。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为指导,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政府的规划、管理和财政支出向农村延伸,整合城乡资源,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

(二)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体现战略性和政策性,突出发展方向、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体现本领域的特点,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可行。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地编制规划,力戒空话、套话。

(三)推进县镇规划体制改革

从我国的国情看,除沿海地区的城镇群外,县域是农村的基本区域,应积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使县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应该和城镇体系、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最贴近人民、有约束力、可操作的规划。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规划应更多地阐述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村镇建设等内容,成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

(四)提高规划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既要体现国家利益,也要反映公众利益;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实施规划不仅要靠政府组织协调,更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更要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尽量动员各方力量,多方面参与,让社会各界参与规划、认知规划,以协调利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规划目标转化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提高规划透明度和参与度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规划专家小组,参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通过媒体广泛征询对规划的建议,公开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要采取社

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精神。

五、健全规划的实施机制

实施规划是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要建立责任明确、行之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解决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重编制、轻实施的问题,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各类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充分发挥计划在规划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建立计划与规划的衔接制度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行业发展计划时,要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经同级人大批准并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形式组织实施,使规划实施建立在法制保障的基础点上。

(二)以规划为依据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和事业支出

要把规划体制改革与投资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先有规划、后定项目”的原则,逐步做到按规划安排财政投资项目计划和事业费支出预算。为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规划,做好有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取得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依靠法律和市场手段约束社会成员行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项规划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企业、农户等社会主体的内容,例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点任务,这些任务单靠政府是无法完成,必须依靠市场和法律的手段来约束社会成员行为。政府要通过创新机制和完善政策,建立合理的利益引导机制,促使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自觉使自己的行为与政府战略意图相一致。还需要以法律为准绳,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使规划中划定的一系列“不可为”的边界,真正成为约束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的“第二准则”,从而保障规划的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四)实行规划评估和监督检查制度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3篇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桦川县共9个乡镇105个村, 农业人口15.8万人、户数是4.2万户, 总土地面积是180万亩, 桦川县以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 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 通过领导包抓、部门包建、群众参与和项目资金倾斜扶持等有效措施, 使新农村建设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桦川县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 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 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培育了以特色种植型、特色养殖型、劳务带动型为主的专业村, 让农民鼓起“钱袋子”。四马架乡会龙村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粘玉米、黑豆、大葱、香瓜、白瓜等特色经济作物, 全村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已达1000余亩;悦来镇悦江村、悦强村、新城镇发展棚式蔬菜268亩;九阳村、桦树村、拉拉街村绿色水稻面积已达到16.5万亩;黎树村玉米面积扩大到2万亩, 高油大豆达到2.6万亩。创业乡丰年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猪”养殖项目, 不使用任何添加剂饲料, 利用残粮和米糠延长生长周期, 生产绿色无公害生猪。目前, 全村绿色生态猪养殖已发展到3500头。如今各具特色的蔬菜专业村、马铃薯专业村、绿色生态养猪村等专业村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桦川县把改善乡村环境、改变生活方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 统一开展了新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今年, 该县重点探索建立了农村卫生保洁机制, 制定完善的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 促使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有序运转,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创业乡丰年村自筹资金建立了村级环境卫生队, 购置了专用车辆, 做到垃圾随产随清, 辟建了柴草集中堆放点, 做到远离房屋、景点、公路, 摆放规范整齐。年初以来, 全县各乡镇、村屯共出动人力1.2万人次, 机动车3800台次, 清运垃圾8500多立方米, 清除村内柴草垛1200座, 完成“四旁”绿化6000亩, 投入资金60万元, 基本上达到了净化、绿化的标准。

在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 桦川县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2009年, 确定实施了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通村公路建设, 人畜饮水改造等8个项目, 总投资额预计9315.4万元, 到目前完成通村公路硬化70公里, 投入资金1190万元, 完成计划的70%, 试点村通村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化,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2万元, 试点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

在新农村建设中, 桦川县积极倡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文明生活, 大力开展文明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星文明户”“道德模范人物”“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 将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纳入其中, 在东河乡农民李茂文等一批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的带领下, 团结友爱、互谅互助、和谐融洽的乡风文明新景象正在形成。

二、建设新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桦川县新农村建设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真正达到省市的既定目标, 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桦川县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效益好、支撑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形成困难, 总体上看, 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种植结构, 农业效益仍然低下, 所以, 产业化结构调整非常必要而且紧迫。最近两年, 随着人工工资的提高, 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 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 使农业发展的空间更大, 政府应鼓励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的的生产,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等产业。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比种传统的玉米、大豆、水稻经济收入高得多。应引导农民发展蔬菜大棚, 在全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 不但满足本县城镇人口的蔬菜供给, 还可向临近县市提供蔬菜, 这样既有了较大的经济回报, 又降低市场了菜价, 还让人民群众吃到更新鲜的蔬菜。

2. 加快土地流转与集约化使用的问题

其具体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土地出租的办法, 农户将土地出租给经营者, 每年或一次性收取土地租金;二是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经营者, 让其规模化经营, 便于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 达到农户与承包者双赢的目的;三是农户以土地入股, 共同经营或不参与经营只分红利;四是将土地转让或互换, 使土地相对集中, 达到集约化使用的目的。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我们应做到明确目的, 理清思路, 坚持原则。土地流转的目的应是“集约, 增效, 益农”;思路是“集得拢, 转得出, 做得强”;应坚持的原则一是“稳制、分权、放活”, 即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动摇的前提下探索有效流转形式;二是“依法、自愿、有偿”, 即充分尊重农民自愿, 不搞强迫、命令, 但根据本地实际应做好宣传动员;三是“集中、规模、增效”, 即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增值增效;四是“指导、管理、规范”, 即在流转过程的前中后,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指导。

3.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的问题

交通、饮水、燃料是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所以, 应重视对农村道路的整修、自来水设施的安装, 引导、帮助农民修沼气池, 使用天然气, 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另外, 土地的综合治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要基本实现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 必须首先要根治土地。可以将高低接近的田、土合并在一起, 同时修好灌溉设施, 以便机械耕作和施肥浇水;对土壤的酸、碱性和肥质进行检测, 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理。为了稳妥起见每个乡镇可以选一两个村先行实施, 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4. 新型农民培养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没有新型的农民, 前面谈的几点也根本无法实施。所以, 通过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更新观念、移风易俗, 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这项任务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4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十分丰富,涵义十分深刻,任务十分艰巨。

意义重大 内涵深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要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农业和农村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采取综合措施,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支农政策落到实处。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支农具体政策措施。把中央确定的支农政策落到实处,就要着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重点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激发农村活力。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关键之举,必须全力以赴。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既要讲求科学谋长远,又要广大农民得实惠,抓好试点示范,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搞强迫命令,特别要防止那种好大喜功、形式主义的做法,坚决反对搞那些劳民伤财、干部务虚名而群众遭实祸的“政绩”工程,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坚实的基础上起步,在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中实现良好开局。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目前中国农业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民收入近年来持续增长缓慢,已经成为“三农”困境的关键问题。

尽管近两年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在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粮食生产等方面效果明显,但总的说来,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因此,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05年1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农业生产方面,今后国家将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等重点工程,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同时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认为,“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必须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

“转变”战略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要加快转型,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加快转移。

“拓展”战略要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产品市场,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

“提升”战略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农业政策支持保护水平。

为确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今年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迈出有力的一步,农业部近日已规划了今年要重点推进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构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十大行动”。

深化农村改革 新农村建设动力支撑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调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认为,第一次调整是指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分权是其核心。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为第二次调整,调整的核心是减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何才能具备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关键的前提是把深化农村改革和深化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结合,尤其是着力于中央和省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县级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国将全面彻底取消农业税,这对广大农民是一条重大利好消息,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改革并不会因“皇粮国税”的取消而结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改革所涉及的还不仅如此。今后的改革重点还包括,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让更多农民享有更多公共服务

河南省建设厅日前向省内外建筑设计单位和个人公开征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优秀设计方案”,中奖的设计方案将作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新住宅的样板进行推广。这个农业大省最近还决定“十一五”期间对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成为今后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2005年1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明确提出,国务院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目标虽已明确,但任务并不轻松。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尽管我国财政正在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财政投入已经涉及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各个领域,但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5篇

作者:admin文章来源:甘肃日报点击数:11更新时间:2010-8-10★★★【字体:小 大】

水电路气房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针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就农村安全饮水、乡村公路、节水灌溉、农村小水电、农村沼气、农村危旧房改造、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任务。这对全面推进我省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的实施,我省农村安全饮水、用电、通路、使用沼气和改善住房的步伐逐步加快,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掀起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潮。经过几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建设之路。主要体现在: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各试点市县围绕农民增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力培育提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据统计,3个试点市2009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4227元。11个试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3.1元,平均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二是切实改善民生。2009年,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共新建乡村道路220.78公里,建设村内道路471.96公里,衬砌水渠

6.13万公里,解决了29.93万人的安全饮水,发展农村沼气

6.13万户,实施危旧房改造701万户。有8个试点县实施了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三是深化新农村改革试点。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旅游产业示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农村改水改厕示范,以及牛羊产业大县、旱作农业项目县、中药材产业扶持县、梯田建设重点县等改革向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倾斜,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四是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做好省级试点的同时,按照分级负责、分层推进的要求,各市县共部署市县级试点乡镇34个、试点村1079个,试点工作在不同层面有序开展,呈现出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势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新农村建设离党和国家的要求、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面临的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

未来十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若干意见》适时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的战略性任务,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按照统筹兼顾、分布有序、重点突出的原则,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入手,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使规划和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土地、水资源等承载能力和永续利用相适应,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阶段性任务。力求在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同时,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增加对中西部农村投入的机遇,把改造建设农民住宅的任务,作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制定分步实施的计划,因地制宜,保证建设一批,成功一批。

二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三农”领域和城镇化方面的项目。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强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工程运行管理,到2013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集雨水窖、节水灌溉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和国有农场公路“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

公路。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城乡区域供水。适应农村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农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进电气化县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继续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排水、河道疏浚等试点,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抓住国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难得机遇,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抓紧规划建设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争取将甘肃的优势研发领域纳入国家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集聚、整合和有效利用。健全管理、保障、科研机制,完善科研教育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和支柱产业为依托、以“三农”为服务对象、以提高先进实用技术转化推广水平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逐步健全研究开发与普及推广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围绕信息向乡村农户延伸这个重点,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6篇

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太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与思考

陈华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如何结合太华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太华镇通过座谈、入户等形式,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基本思路。

一、成绩与经验:评价新农村建设 的运转情况

1、在生产发展方面,着重念好四篇文章。一是田里丰收篇。按照“1363”进行生产规划和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值从原来水稻、烟叶、木薯、蔬菜的60:25:10:5调整为40:30:22:8,农民从田里得到的人均收入达1150元。二是山里绿色篇。山地茶果得到长足发展,罗丰、万湖等村人均果树面积1亩以上,农户从中得到收入380元。三是家里庭院篇。通过建设四个生产基地,实现总收入4950万元以上,纯利2656万元,农民从中得到的人均收入932元。四是企业成效篇。重点抓好煤矿、铁矿、非矿三大支柱产业、万湖和仕坑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加强劳力转移工作,有序组织中青年人外出打工。上述四项合计人均纯收入4422元,比上年增长%,太华农民拥有的存款达到亿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在生活宽裕方面,优先解决交通不便问题。近年来,太华镇村筹措资

金850万元,铺设了群团至华溪、华溪至高星、汤泉至德安、汤泉至黄沙、太华至张地、温坑至魁城、菖坑至坑头等7条水泥路,万湖至大合的水泥路面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3、在乡风文明方面,努力创建省级文明乡镇。以“创十星、评十户”和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为载体,以太华、小华、汤泉安全文明共建片区为依托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四有”新型农民,办好村级文化图书室,利用文技校等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罗丰村还成立了“果树研究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太华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提高,农村文化长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新农村理事章程等独具特色,卫生初级保健得到加强。获省级文明乡镇。

4、在基础建设方面,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全镇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 进一步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宽带网络等通信设施齐全,实现村村通电话,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仕坑村“造福工程”取得实效,搬迁农户39户217人。镇村饮用水工程扎实推进,解决了13村约6000人的农民饮水难问题。完成了中心镇数字化地形图的测量工作,并动工实施省第八批村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项目“华麟小区”新村前期建设。完善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集镇道路硬化,街道电力、电讯杆线改造、路灯安装、集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和政府大院等公共场所美化建设。

5、在工作保障方面,实现每月考评制度。在组织保障上,拨出10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费,研究制定了农村工作月考评制度,取消原来发放给镇村干部的浮动工资和月考勤奖,重新制定月考核标准,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与当前计划生育、党建和发展农村经济等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每月考评制度。建立了万湖、温坑、小华、罗丰、高星等五个种烟示范片1500亩和万湖村无公害蔬菜基地600亩,发展华溪、黄沙村

食用菌种植45万袋;把仕坑村仙人谷工业项目区建设列入工业发展的重点。

结合太华镇实际,从发展经验看,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好“五个一”工程:

1、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魁城村、汤泉村等之所以每年经济不断提高,关键是有“村支书榜样”连生锻、蒋先杰这样的好带头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群团村、仕坑村,之所以迅速致富,也是有了陈首伟、唐丁同等好带头人。这些带头人,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在他们身上,不仅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而且体现了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

2、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这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还要有一个好的党支部、一个好的村委会,把那些具有改革开放头脑、市场经济意识、真抓实干精神的各种农村能人选拔配备到村级班子,形成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魁城村党支部名成员有的领办企业,有的是行业能手,全部达到“双强”标准,形成了一个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要搞好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关系,实行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是保证“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一种好形式,有利于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要积极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按程序召开不同范围会议,听取群众意见,让村民说话,让集体决策。

3、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太华镇各

村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 理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万湖村以反季节蔬菜等产业为重点的特色经济进一步凸现;黄沙村以矿业资源、矿业加工作为主导产业,走上工业兴村的道路;群团村、太华村等大力发展汽车运输业,活跃了乡村市场;还有的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不断提高各村劳务人员的劳务收入。

4、要有一个好的创业氛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首先,要营造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氛围。万湖村、魁城村等多年来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企业,农民就地转为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很快走上了富裕道路;黄沙村、汤泉村主动到外地招商引资,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其次,要营造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氛围。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再次,要营造风清气正、和

谐稳定的氛围。注重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形成文明向上、敬老爱幼、家庭和睦、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魁城村坚持开展理想信念和国情政策教育,开展遵守《村规民约》的评比活动,开展“十户五联”活动搞好社会治安,保证了全村稳定和谐。

5、要有一套好的扶持政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这些村之所以发展得又快又好,还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无论是魁城这样的老典型,还是万湖村、汤泉村等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典型,各级党委、政府都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就太华而言,只要着力推进“五个一”工程,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能够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德政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

二、障碍与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分析

太华镇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1、发展后劲不够有力。突出表现在产业优势不明显,综合竞争力不强。支柱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素质不高。村级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运行质量普遍不高。

2、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在思想观念方面,小农意识仍普遍存在,部分干部和群众存在排外思想,缺乏“敢拼、敢闯、敢干”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一些单位部门利益意识严重,“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在工业用地方面,受地形地貌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工业园区建设滞后。

3、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老化严重。太华镇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为7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抗旱、排涝、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已成为制约太华镇农村发展的“瓶颈”。

4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抵消了国家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据统计资料显示,太华镇农资价格在涨幅较高的基础上继续上扬,尤其是化肥价格普遍上涨,影响农资价格总水平上升14%以上。其中尿素上涨17%,碳铵上涨%,磷肥上涨%。其次是种子价格同比上涨%,地膜价格上涨了%;农用柴油上涨%,农药价格同比上涨%,农资价格上涨过高过快,加大了农民种田成本,农民对农资价格普遍上涨反映较烈。

5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文化素质偏低。太华现有农村人口3万多人,目前已转移在外从业人数在5000人左右,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以上,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外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然部分低文化的农民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

6村级组织管理协调偏弱,造成工作难落实。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上头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急事难事、窝囊事、事事缠身”,基层干部穷于应付。部分农村干部为政不廉,各种服务令人生怨。个别村干部以权谋私、搞宗族关系、裙带关系,在干部中造成不良影响。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太华镇有35%的村村财低于3万元。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认同感低,干群关系疏远,据调查,目前农村干群关系融洽的约占20%,紧张的占10%,70%处于中间或疏远状态。

三、探索与完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

太华镇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优势、乡土人才优势,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净化环境、固本强筋”四个方面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规划先行,建设美丽新农村。要建设美丽新农村,首先,要有一个科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7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重要使命。今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我县始终按照中央提出的五句话20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尚、建立新机制为主题,以2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30个整治村为重点,围绕“村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班子强”的要求,科学领导,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科学谋划,确立新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任何组织和群体要有效地进行活动,顺利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实施科学的领导。实施科学领导,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工作思路。针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农民文化技能素质较低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因地制宜与典型示范,富民惠民与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了《望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科学的建设思路。一是明确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2006年至2008年抓试点、闯路子,2009年至2010年建机制、促发展;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抓完善、上水平,到2015年把全县农村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明秀美、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到一年启动,三年突破,五年变样,十年巨变。二是确立“六新”的建设目标。即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塑造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村级班子焕发新活力,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同时,通过新农村建设,达到“六有”,即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科学规划、人人有创业技能、户户有致富门路、家家有文明公约、处处有和谐环境。三是开展两个不同层面的示范。第一个层面是今年启动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主要在交通干线、城镇周围、旅游景点周边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布点;第二个层面是搞好30个整治村,主要以偏远落后的村为重点。四是确定了示范村“三整三改一分离”(整修村组公路、整治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改电、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村“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清污水,改水、改厕、改灶、改猪圈)的建设内容。

二、突出重点,迈出新步伐

实施科学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新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既是一项利民富民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工程。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掌握科学工作方法,突出工作重点,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把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做大。每年力争引进过千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过亿元的2个,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10个。二是把优势产业做强。发展特种水产养殖15万亩,扩张板块规模,做活百里水产走廊文章;将分散的农家乐升级为具有水乡文化的观光旅游线路,实现营业收入过亿元,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品牌。三是把传统产业做亮。发展大户养殖,扩大生态养殖小区,年生猪出栏达120万头;发展生态优质稻种植20万亩,实现“国家级优质稻生产基础县”目标;发展千亩以上连片蔬菜种植基地10个,万亩蔬菜种植板块2个,打造无公害放心菜品牌。同时,财政投资100万元,重点扶持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具有山水特色,生态优美的山丘型自然村落;水乡文化,田园风光的平湖型农民新村;文明秀美、和谐发展的社区型居民小区。二是从基础入手,找准切入点。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花钱最少、见效最快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以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建设为突破口,政府每年每村安排20万元办点经费,采用村民理事会管理与农民自主建设的模式,用五年时间基本达标。

3、突出发展劳务经济。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今年除上级投入外,县政府投资300万元,对通过培训并已安置就业的农民工每人补助500元,属特困家庭的每人补助1000元,计划年内培训6000人,安置5000人。二是创新办学模式,畅通输出渠道。坚持农科教结合的培训模式,整合县农广校、县职业中专及社会办学机构教育资源,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委托培训的形式,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精心打造劳务品牌。形成农民培训、劳务输出、回乡创业、跟踪服务一条龙的长效机制。

4、突出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一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合理划分乡镇事业站所职能,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所改革试点工作,综合设置机构,精减人员编制。二是组建三大公司:即水利建设投资公司、公路建设投资公司、城镇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本运营,拓宽筹资渠道,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土地流转中心,继续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四是设立财政偿债基金,健全县乡偿债机制,落实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推进县、乡、村消赤减债工作。

5、突出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一是抓村干培训。一方面,组织示范村支部书记到市里培训,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拓视野、长见识,当好火车头;另一方面,组织第一书记、书记到县里培训,到兄弟县市参观学习,取人之长,学以致用。二是抓骨干培训,以村为单位,由县新农村办组织党员骨干在本村培训,到县内典型村参观学习,转变观念,激发热情。三是抓农民培训,由县新农村办牵头,县农科教办组织有关单位骨干下村,举行新农村知识讲座、法律知识宣讲、实用技术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6、突出推进和谐农村建设。一是解决“四难”问题。硬化所有的示范村通村公路,修好通组公路路基,解决“行路难”问题;鼓励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行大病救助,解决“就医难”问题;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助学工程,解决“上学难”问题;对受训农民实行直补,并安置就业,解决“就业难”问题;二是搞好扶贫帮困。“五保”老人集中供养,5%的农村人口进低保,“一对一帮扶”工程,确保农村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三是实行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三、强化措施,构建新机制

实施科学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是一个探索积累的过程。对此,我们只有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构,创新工作机制,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1、创新投入机制。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我们提出了“六个一点”:吃透文件精神、用足用活政策,上面争取一点;预算后再追加一点;部门参加示范村现场办公会支持一点;采用“双赢”式建设模式融资筹措一点;鼓励创业成功人士支持家乡建设捐一点;发动农民筹资筹劳出一点等多种方式,全县共筹措资金6.88亿元,实行项目运作,统筹安排,集约投放。

2、创新领导机制。采用“一线工作法”,创新领导机制。一是“书记工程”制度,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委领导、政府负责;二是“三级联点”制度,县级领导联点,县直单位办点,乡镇干部驻点;三是“第一书记”制度,从机关选派20个优秀青年干部到示范村任第一书记,增强班子战斗力;四是“一对一帮扶”制度,全县副科以上干部均联系一个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五是成立“新农村办”,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协调、业务指导、检查督促。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3、创新激励机制。为了有力、有效、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县委、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关于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办法》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奖励办法》,各乡(镇)、村相应制定了有关《实施办法》,特别是7个都市区乡镇和20个示范村力度更大。县委、政府明确规定:凡捐资万元以上,上光荣册;10万元以上的由县委政府授予“支持新农村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实现了政府主导,农民自主建设。

4、创新参与机制。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明确县直单位新农村建设目标责任的通知》,县直各单位下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通过“一对一帮扶”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纷纷上户,进行产业扶贫;通过“示范组”、“示范户”评比活动,党员骨干带头筹资筹劳,农民积极自主建设;通过“双赢式”建设模式,激活民间资本,创业成功人士纷纷投资兴业,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能人兴产业、农民建家园、干部搞服务的良好氛围。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8篇

会议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要按照适合国情、着眼长远、逐步增加、健全机制的原则, 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 特别要加大对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补贴力度。

2008年要抓住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机, 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要调整耕地占用税使用方向, 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使用范围, 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调整涉农项目配套政策, 国家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加固和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本建设项目, 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不放松粮食生产, 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努力提高单产, 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生产, 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价格稳定和市场稳定。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着力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搞好小微型水利工程, 推广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 明确工作责任, 抓紧组织实施, 保证工程质量。狠抓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及林地, 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 加强中低产田改造, 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狠抓农业机械化发展, 要以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为重点, 加快先进实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 扶持发展农机大户, 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狠抓生态保护和建设, 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建立健全森林、草原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

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流通主体, 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力度, 在普遍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 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覆盖面。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大幅度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加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 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国家扶贫开发力度, 适当提高农村扶贫标准, 集中力量解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 增加农村沼气投入, 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 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永固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文章:

固镇县城市建设宣传口号05-21

邱县香城固镇中心校10-10

西固镇工会调研报告05-23

固镇县高皇小学业务工作总结05-20

龙固镇中心校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06-12

留固镇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06-15

上一篇:江西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下一篇:浅谈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