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2024-05-30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精选10篇)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1篇

新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第二中学 袁俊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初中生真是越来越难教。我们面前的学生好像在逐渐变得陌生,与以往教过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一茬一茬都有新特点,一茬一茬都有新变化。在我们面前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成熟与纯真并存,也不仅只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时期,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体现。

关键词:初中学生 时代背景 心理特点

音乐教学

“垮掉的一代”

在最应该高高兴兴兴致勃勃的音乐课堂上,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异常兴奋;有时又精神不振;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这些状况基本源自于他们的心理。由于他们正处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又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那么一个阶段,身心急剧地发生着变化,情感上波动较大,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常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而只有掌握初中生的心理,我们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的组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初中生真是越来越难教。我们面前的学生好像在逐渐变得陌生,与以往教过的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一茬一茬都有新特点,一茬一茬都有新变化。在我们面前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成熟与纯真并存,也不仅只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时期,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体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尊重了学生在这一个特殊时候的需要,在教材、教法、以及学法上都有了科学的改革,就音乐学科而言,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让这一时期的学生得以施展个人的才华,我们必须在掌握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从教的过程中不光要施展自己的技艺,还得从人格、学识等魅力上去锻造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凸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艺特长,增进更多的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

社会的发展给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像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孩子的成长更具不确定性。当今中国快速的发展时代背景,与60、70年代美国的的时代背景很相似。

此外,现在的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使得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广,也更容易。相对于僵化滞后课堂教学,自然就显得枯燥无味陈旧落后。音乐课现如今成了学生期待最多,而又失望最多的课程。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给音乐课注入新的活力,我有以下思考。

一:乐趣是音乐课的魂,教学要引导学生的兴趣

如果一个初中生没有理想,缺乏学习的动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那么,即使他的智力再好,任何成功也将和他无缘。所以在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因素正趋发展的初中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导向,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是我们音乐课程教学中不容推卸的责任。

“兴趣”是每一个人从事各类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我们的音乐教学本来就充满了各种的乐趣,因此要做到让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这一点并不是很难,我们只要有个认真的设计,充分利用这一个有利的因素,使学生建立起浓厚的音乐认知兴趣。例如:在学习歌曲彝族民歌《阿西里西》之前,教师首先声情并茂示范演唱《赶圩回来阿哩哩》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主题音乐部分,让学生猜想她们可能属于哪一个民族的民歌,并给学生一定的提示,采用排除法,去掉以往所学的新疆民歌和藏族民歌的可能后(其实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再让学生判断。那么学生就猜想出了很多个答案,期待着老师的肯定。然而,在他们的每一次回答中尽量提出三个字----“为什么?”,于是,学生会从音乐旋律的节奏、情绪、及民歌中衬词的特点上一一作了他们的个性理解和回答,每一个学生都期望自己的答案是准确的,于是就会出现抢答的现象,此时,学生的求知氛围特别浓郁。其实在这一环节中,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出了彝族民歌的特点。当对他们其中的几个答案作了肯定及赞赏时,学生的兴奋状态肯定会溢于言表,更增加了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但此时,并不要急着开始进入歌曲的学习,最好是借助课题的彝语“阿西里西”做点文章,提问学生:“我们是不是好朋友?”,学生会整齐回答“是”!于是请学生以整齐的声音分别用中文、英文表达“我们是好朋友”,学生会以非常自豪的齐声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再卖一个关子:“今天,老师将以另一种语言表达这句话的意思-----阿西里西”,同时告诉学生这是彝语的说法,于是以充满了神秘的神情介绍了彝族的民俗特点,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敬及当地火把节的具体时间,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顿时兴致昂然,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了解的渴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音乐,追赶学生的兴趣。

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似乎更迷恋于流行歌曲,在他们的世界里,周杰伦、超级女声等往往占据了他们的全部艺术细胞,不光是酷爱学唱这些偶像的作品,有时竟连这些明星们的装束、说话口吻都作神似的模仿。这就体现了青春期学生的盲目崇拜和缺乏理性的追捧。如何巧妙地引导他们进一步理性地认知这一现状,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认真去考虑且实施的。

新课程,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让世界充满爱》、《走进西藏》,一些好听的、感人的通俗音乐正一步步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爱好,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音乐,和他们去分析流行音乐,甚至可以和他们一起学唱。我曾和学生们平静地谈论过周杰伦,通过对他的几首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判断他的优点和不足,其实老师不必用过多贬低的言辞,学生基本能肯定周的创作才华,但同时也能指出他在演唱中的咬字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借鉴他的优势,来拓展自己的才华,再者在演唱风格上则不能盲目地仿从,这样一来,不光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的非理性崇拜,又在歌唱咬字上达到了纠正的效果。其实这样一来,让学生了解,老师并不是绝对地封杀流行音乐,而是采取择优而赏的态度,使他们能理性地面对明星效应。

三:对比与交流,倾听和赞美是最好的引导方法。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其实交流和互动是日常教学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只有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相互沟通、交流、学习,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在音乐教学中,信息、情感的交流,就是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传授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感受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更轻松、更快乐地学习,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现今的社会里,有很多家里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的溺爱及独生子女封闭式的教育给予了孩子很多负面的影响,在小学时还不能很多地反应出来,但是,一旦进入初中,他们的意志性、情感性的脆弱一下子就有了明显的呈现。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并让他们能确立一定的成就感。在每一节的音乐课中,学会对每一班级的同学说:“你们的表现、演唱是最棒的!”而且一定要学会经常地用些赞美的词汇送给他们,不要吝啬。曾经有一件事让人感触颇深,在我们学校,活跃着一支成绩显赫的校合唱队,每一年在老队员毕业的时候都会往里充入新的人才,那么这就涉及到了每年的队员选拔问题,备选人员中当然有些是品尝兼优的学生,但也难免有些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学生,由于每次选拔的人员是有限的,那么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来说就会有些压力和自卑。但我每次都会对他们说,你们在我的课堂上,都是最优秀的,你们的才艺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非常肯定的。所以不管是否能被选上,你们都是最棒的!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这些不经意的鼓励的赞扬,却真真切切地给了他们无极限的自信。作为一名教师,鼓励和赞扬学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廉价的东西,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廉价的东西,却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肯定和自信,众多的学生在老师的赞美词中频显完美。因为学生的进步,往往源自于老师的赞美。

四:音乐课是为人而设的,用音乐塑造健全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表明过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他指出:普通音乐教育不只是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不是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音乐能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在我们的教学进程中,应该多注重教学指导思想从重技能形式向重作品内涵的理解转变,鼓励学生在对作品内容进行挖掘的基础上,更敢于有创意地运用技巧。老师在对学生的演奏演唱及欣赏教学中,应更多地融入相应文化知识的讲解,对作品作出全方位的诠释,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知识,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多种文化的关联,在这些联系中感受和表现,突出美感的体验,增加理解和感受力,从而培养他们和谐的人格。例如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精美的文字是帮助展开音乐联想的载体,也是音乐情感的另一种有力表现形式;音乐与美术的结合,形成视觉和听觉的共同效果,创设更具体、更可感知的审美意境主,增加学生对美的全方面感受和捕捉的能力;音乐与思想政治学科的结合,通过音乐锻造的艺术形象,展开的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及情感的体验,并将这一类体验跟国情乃至全球性的现状相结合,上升为理想的道德判断。我们如果能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以外的“弦外之音”,那才是我们的成功教育。

有魅力的教师也应该应具备人格上的魅力,其次是要具备学识上的魅力,这样的教师,才会是充满幸福感的魅力教师。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的人格潜在作用,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独具风采的魅力。一位快乐健康的教师,能够使一节课充满阳光和生气;相反,一位终日郁郁寡欢的教师,他的学生就永远看不到事物美好的一面;而如果是一位脾气特别急躁的教师,那么他的学生就会终日处于一种恐慌中,没有心思用在学习中。像这样正处于青春期思想变化极其复杂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们,去亲近他们,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他们。尤其是面对那些有过过错的学生,或是有着严重缺点的学生,更应该得用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征服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喜欢学习。教师还应让睿智与学识并存。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是一门情感性的艺术,它对人的影响是受时代制约的,只有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才能扣响学生的心扉,兴趣的大门才能被打开。我们的音乐课才真正成为受欢迎的课

参考文献:

[1] 杨相勇

《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中国音乐教育

[2] 周世斌

《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上海音乐出版社

[3] 邵祖亮

《中学音乐教学法》

上海音乐出版社

[4] 曹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2篇

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高中音乐课程新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养成,提升音乐文化素养。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音乐课程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培养,教学设计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同时,要把学生个性教学内容融入到里边,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尊重多元化,开阔视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知识、培养对音乐的感情,实施美育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音乐的美的价值。因此,现阶段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多以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参与性为主,强调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体验性,注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学要创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既要学生普遍参与,又要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在综合艺术教学中体会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探讨

(一)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设计的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利用学校教学设施、音像资料、多媒体设施、各类乐器,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辅助设施。组织同学到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查询资料,自主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组织课外教学活动,通过课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使学生能够有兴趣主动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讨论设计课外活动,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出可行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方案。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形成发散思维,锻炼审美意识与综合学习素养。

(二)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行为

教师自身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用于音乐知识的讲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可用多媒体播放跟当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或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音乐知识,进行小演讲,提高学生参与度。还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音乐知识的作业,例如学唱一首喜欢的歌曲、分析歌词内容、介绍音乐故事背景、介绍音乐名人生平事迹等。通过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乐理教学,强化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新课标规定高中音乐教学应以乐理知识为核心。让学生学习识谱。掌握乐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但乐理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的简化讲解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乐理知识编成顺口溜或小故事,便于记忆和学习。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业务学习,经常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增强专业能力,从而推进科学教学方法的发展。

(四)开展审美教育,丰富学生审美素养

高中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就是体会美、认知美的过程,审美教学也就是美感培养。教师应全面注重多层面的感知能力锻炼培养,令学生真正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提升实践感悟技能,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在学习感受中提高对美的欣赏水平,增强创造力。

(五)组织创建校园音乐社团,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积极组织创建校园音乐社团,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水平的平台,让更多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在这里得到更专业、更具体的锻炼。学校应为校园音乐社团开绿灯,支持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为社团购置钢琴、吉他、鼓、管弦乐器等各类型的乐器,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各类艺考生也可在社团获得更加专业的训练,以便将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院校。此外,高中音乐教师还应该开阔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充学生的发展成才之路。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进步。

(六)因材施教,有效科学训练

高中音乐教师应把因材施教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课间与学生聊天等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并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遵循先相才,而后施教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随着课程的开展,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结语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3篇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特征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给高校音乐教学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音乐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

在新媒体背景下,音乐教师能够运用的音乐资源丰富多彩,有效改善了以往以音乐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限制。在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实际需求来设置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展开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学习音乐也成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音乐学习,扩大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更加标准的示范,有效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导致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缺乏资金投入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经完全离不开对新媒体的使用。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新媒体利用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能够满足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更多的要求,不断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然而,由于高校对新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不清楚新媒体的基本性质,不能正确评估新媒体对高校音乐教学的影响力。导致高校对音乐教学方面的建设资金投入过少,也没有建立正规的新媒体音乐课堂,缺乏完善的新媒体音乐教育体制。另外,高校尚未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忽视了利用新媒体带动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全面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作为主要的指导者,在音乐教学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对新媒体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实用价值,结合高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融合,推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并不认同新媒体对音乐教学改革能够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在他们的观念下,新媒体是由互联网延伸出来的产物,对音乐教学改革的影响不大。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完全不熟悉新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重视高校音乐教育、加大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

只有加强高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将音乐教学改革措施具体落实到位。因此,首先应该让高校管理层人员清楚意识到新媒体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对音乐教学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不忘给学生营造浓郁的音乐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校园广播台、社团等途径扩大音乐教学的影响力,促使学生和教师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其次,高校应该适当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资力度,扩大资金投入。为了确保高校音乐教学质量,高校应该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为每位音乐教师配备完善的新媒体教学工具,在音乐教室中安装新媒体设施,不断引进先进的国外音乐教学软件。最后,不断升级音乐设备,使用最先进的职能设备,显著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媒介素养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人物,其自身的媒介素养直接决定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成与败。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灵活运用新闻传媒。例如,音乐教师应该多多观看音乐新闻节目,与时俱进地了解当下音乐流行趋势,不断丰富平时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另外,音乐教师可以经常收看《星光大道》,学习里面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不仅能够增加教师的唱法,而且能够提高教师各种乐器的演奏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音乐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音乐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优化音乐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互动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应该不断优化当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教师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化地重复教师教授的内容,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多多利用新媒体,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实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高校应该将其与音乐教学积极融合,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与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实现我国高校音乐教学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宋艳琼.有关新媒体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戏剧之家,2015,06.

[2]陈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J].新闻战线,2015,01.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4篇

关键词:新时代 中专幼教 音乐教育 教学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能力及鉴赏能力,而作为一名中专幼教学生就要具备足够的音乐素养,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较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所以中专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主要场所,有义务,也有责任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进行中专幼教的音乐教学,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中专院校的特点分析

(一)中专院校的教学特点

中职学校就是为学生提供技术学习的地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教学主要以知识传授和学生技能学习为主,重点学习方向还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音乐的教学并未真正体现出有效性。

(二)中专院校学生的特点

在我国的中专院校中,学生的年龄基本都在15至18岁之间,一般选择中专院校就两种情况。第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好,考重点高中无望,但父母就希望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或者是学生自己想要学习一门技术,因此,选择就读中专院校;第二,就是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如果读高中、大学等,父母担心没有足够的钱来为孩子支付学费,因此想让孩子学习一门手艺,能够早日出身社会,为家庭分担压力。所以,大部分的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能力都不高。

(三)中专院校教师的特点

在中专院校中,大部分的教师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他们认为学生来到学校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学到一门技术,所以就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中专幼教专业来说,就只是教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教育幼儿,如何开展教育工作,不太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

二、中专幼教音乐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对于中专幼教学生而言,通过音乐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艺术素质提高,并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有正确艺术审美观与创新精神的及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且音乐教学的实施,能够将中专幼教学生对音乐艺术热爱的感情充分地激发出来,并有效培养幼教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与重要意义,并有效具备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能力;对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与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学生有效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培养;音乐教学规律遵循美育的基本原理,将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让幼教学生良好的师德与高尚的思想品德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得以培养。

三、新时代背景下中专幼教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

正确的课程评价不仅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手段,且评价改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个人的性格、思维等都不同,而且现如今中专幼教大部分都是女性,自信又自我、独立又任性及张扬又脆弱是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拒绝否定,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将表演与学习的气氛营造出来,当学生进行表演时,无论是哪个学生上台表演,都一定要给予学生掌声与微笑的鼓励。在学生完成表演之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表演,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强调提高自身的能力与发展,让学生能够明确知道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将自身的潜力不断地挖掘出来。

(二)运用多样化的培养方式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脑、电视及网络等多种方式欣赏和了解音乐,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已不再只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所以,中专院校的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将这种教学环境的变化,对自己传统的教学思维及时进行更新,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使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中专幼教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将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将其合理地与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兴趣与现代音乐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机结合,把其中的平衡点找出来,有效减少或避免学生过分重视感官上的享受问题,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进行引导。

(三)注重生活中音乐的学习

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音乐又在表现生活。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有各种形式的音乐存在,而且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感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的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将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学采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平等互动,将音乐问题变得生活化,生活经验变得音乐化,学生的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和能力得以培养,并有效实现中专幼教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及高尚审美情趣的培养,最终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让中专幼教学生能够做好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准备,并做好随时迎接社会的挑战与检验的准备。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中专幼教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品德高尚的幼儿教师,而幼教的专业发展中音乐教学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中专院校教师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提高中专幼教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栾利涛.分析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音乐大观,2014(2):182.

[2]廖容.中职幼教音乐教学中渗透幼儿音乐活动元素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李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韩笑.谈幼师音乐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1(31):17.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5篇

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方向确定,主要依据包括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这些信息精确化创新途径。高中音乐教学逐渐往专业化、理论化方向发展,逐渐将高中音乐课程视为重点课程,这既影响其它课程的教学进展,同时改变高中音乐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的目标,学生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兴趣降低,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处于逐步下滑状态,对于高中整体教学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高中教学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为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6篇

根据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教学形式化问题,提出的创新途径手段为丰富教学内容,具体操作为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全部内容进行剖析,划分重点,确定教学进程、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安排,在此基础上,增加额外的音乐知识,包括音乐故事,音乐,与经典音乐相关的流行乐曲,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听取弹奏,分辨节奏以及分辨旋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教师需要把握专业性知识与娱乐性教学的比例,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既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具体操作就是在专业知识大致讲解之后,添加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及趣味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巩固学生的基础性音乐知识,之后在采取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乐感,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全程参与,实际的促进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在该环境下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新时代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学要求相符合。

3.2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二教学方式丰富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二就是教学方式丰富,主要针对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存在问题,具体操作为基于实际基础,即教师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音乐学习状况以及音乐学习方式,同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掌控,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进行分析,确定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提出的方向以及提出的重点,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联系化,即教师在教授新音乐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联系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实现音乐知识基础巩固,音乐知识体系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轻松化音乐学习,学生在具备坚实音乐基础的前提下,能够更为深入以及更为透彻的欣赏感受乐曲,学生的音乐整体素养得到逐步的提升;教学趣味化,即教师引入音乐游戏,引入音乐课外知识以及引入音乐传说,音乐背景,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再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性的引入新知识,新旋律,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自我搜索资料,来完善音乐学习。

3.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三教学互动化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三就是教学互动化,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占据辅助地位以及辅助作用,这与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相符合,具体操作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以及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参与钢琴弹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体会和掌握节奏以及掌握曲谱,随机挑选学生,让其自我练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该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弹奏领唱,另外挑选学生,让学生搜寻该音乐曲谱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剖析整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进行点评,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进行引导、指导,最后进行评分,在全部学生讲解弹奏完成之后,进行分数排名,以此作为高中音乐成绩的重点判断依据之一,学生在该过程中,能够向教师询问,能够与同学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能够实际的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对于音乐知识的深入掌握,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质量能够在该环境下得到发展。

3.4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创新途径之四师资力量培养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改变这一局面的主要创新途径就是对教师进行培养,培养的主要内容就是音乐的背景知识,音乐的深入知识,以及音乐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音乐教学的方式,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学的前景,同时增加实践的培训,进行教师的教学实践培训,进行教师的教学听讲,教学评分以及教师的教学点评,这直接影响教师是否直接进入教学阶段,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推动教师与W生之间的交流,在确定高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达到预期水平之后,高中音乐教学的程度以及高中音乐教学的进展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达到较高的水平,高中音乐教学能够实际的发挥相应的作用,高中音乐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4结束语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7篇

【论文摘要】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促使教研员真正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教研员不仅仅是新课改的“研究者”和“促进者”,更应该是新课改的“实践者”和“带头人”。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和课堂教学实际探索音乐教学教研的新路子,构建音乐教学教研的新模式。在课堂改革、教研创新中,实现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进步,教学教研质量的共同提高。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研;改革创新;同步成长

在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音乐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课改的新形势、新任务,音乐教研员要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切实做到转变观念,调整角色,研教结合,完善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切实提高自我教研水平,推动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明确职能,转变角色

随着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教研员应当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

1.教研员要由国家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研究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课程改革、教师成长等等。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五勤:①腿勤。这就要求教研员沉在基层,不能浮在上面。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产生教研的灵感。②耳勤。这就要求教研员多深入基层听课评课,多同一线教师交往座谈,多收集教育信息。③脑勤。教研要有问题意识,教研员在同教师的交往中要善于捕捉问题,及时解决问题。④口勤。一方面要善问,另一方面要能讲,要讲出导向,讲出水平。⑤手勤。教研员要多记,多总结,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

2.教研员要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转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将教研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的鉴定方式转变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更新教学评价的操作要领,变简单化的课程约束为促进教师特长和教学特色的发展,不以教学方案的详尽、课堂结构的完整、教学容量的饱满、板书设计的精致等传统观念,限制教师教学个性的充分展示,使形式化的检查、观摩朝有内涵、有品位的制度化方向完善;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鼓励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

教研员是新课程的“研究者”,是贯彻新课程的“促进者”,更应该是新课程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与一线教师形成一种平等共建的关系,共同切磋,共同进步,互动发展。彻底摒弃“居高临下”的、“唯我”的管理和指导方式,切切实实地实现教研工作行为的转变,以“研究”的成果提高“指导”的水平,以“促改”的.策略提高“管理”的成效,使教研工作“研之有效、行之高效”。课堂实践是我们获取课改经验的坚实土壤。教研员到学校蹲点,定期上课,不仅避免造成指导和实践之间的脱节,而且能获取课改的亲自体验与一线教师形成平等共建的关系,共同进步。实践证明,“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3.教研员要从繁琐的事务者、一般教研活动的主持者转变为教研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帮助者。教研员与教师应成为合作伙伴,一起进行研讨,共同促成专业发展。毫无疑问,教研员仍具有教学管理的职能,只是管理方式和方法有了变化,交流、沟通、评价本身既是一种服务、指导,也是一种管理。如何正确处理研究、服务、指导、管理之间的关系,将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学习研究,提升水平

教研员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师。教研员比起教师来,其优势不过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机遇多一些,学习的时间宽裕一些。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只靠吃老本过日子,其优势很快就会荡然无存。对于教研员,教育理论是非常上位的,是影响我们一系列教育行为的重大问题。如果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育理论不放,以一种被动应付的心态对待课改,即使是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材,实施起来也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南辕北辙。因此,转变观念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首先,教研员必须熟悉通识性培训内容,逐步加深对课改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抓紧对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最后,教研员还要加强对其它学科的知识学习,纠正学科本位的教研倾向。教研员要在教师教学行为和专家理论之间架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帮助教师尽快地、较好地把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构建起新的课程观。

同时我们要加强反思,提升自我教研水平。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理,教研工作的反思,是教研员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能使教研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能梳理教研工作的思路,反思能发现教研工作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完善教研工作。

三、多元互动,改革完善常规教研工作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研模式,音乐教研员要用开放的思想、开放的氛围、开放的方法开展好教研常规工作。

1.开展校本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音乐教研员应从调研入手,深入学校,有针对性的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通过随堂听课,与教师一起研究、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定点联系不同层次的学校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要参与校本教研的开展,发挥专业引领,服务的作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指导校本教研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骨干教师。

2.创新教研培训。更新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要依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确定不同的教研内容与培训活动,这样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成长。如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的需求是音乐课堂的常规组织、教学基本技能和管理等,而有经验的教师是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学习,专家型教师则是教学的创造性、艺术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等,要区别对待。

新课程催生新问题,针对音乐课改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培训。如中小学音乐课参与式学习的培训;中小学音乐课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培训;音乐课中体验性学习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培训;高中音乐鉴赏课曲目的取舍及课程顺序如何编排培训;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培训。

3.发挥音乐中心教研组作用。由于学校音乐教师人少力单,教研难度大,效果差。我们建立市、区两级中心教研组,给音乐教师搭建大的交流、合作、研讨平台。

音乐中心教研组是在教研员的指导下,以音乐教研为核心,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学科评估开展研究、指导与服务的交流展示平台。中心教研组成员是各县市区骨干教师的优秀代表、是音乐学科的智囊团、是课改理念的先行者、是音乐教研的研究者、是课改经验成果的辐射者。

4.构建区域性教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必须将传统教研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努力创设数字化的教研环境,实施全天候教研引领。如开设博客,促进一线教师广开言路,积极参与教研研讨,教研员要能主动写博客和教育叙事。要积极关注教师的博客,适当适时跟贴,加强互动。另外,要充分利用“音乐资源网”做好日常音乐教研管理与资源管理。

四、抓好区域课改,坚持教研创新

教研工作不能安于现状,裹足不前,需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究。抓常规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抓改革寻求音乐教学的突破创新和打造本地区的品牌和特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们以教研室制定课改操作模式“整体规划――启迪思维――放手操作――反思重建”为指导,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和我市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学科特色的工作设计。

1.专项视导,以“导”推“行”。我们把视导的重点落在学生音乐兴趣培养、课堂教学状态和年级备课组教研上。调研情况和促改意见的反馈是推进全市课改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文件通报、开会等形式及时通报课改动态,推广成功经验和个案,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后续阶段工作的设想和建议等,力求各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更有效地推进和发展。

2.课题驱动,以“研”促“行”。搞好课改的根本出路在于“研究”和“尝试”,课改实验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同步进行。课改实验之初,我们就推出了音乐新课程实验的科研课题“质疑探究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和尝试”,学校参照课题指引,做好选题、申报、立项。为不断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我们还针对课改过程中发现的影响或制约课改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3.试点牵动,以“点”带“面”。我们从全市小学、初中、高中10个课改实验点中各选出一个作为试点检测校。这三个试点检测校中挑出一批教师担任学区教研组成员。从而组织和培养了一支开展和推进课改实验的骨干教师队伍。作为试点检测校,要为全市提供课改实验研讨和观摩现场,展示新课程下的课堂新貌与变化,为各点提供启迪思维的条件,搭建交流研讨的平台,并要定期组织开放日,充分发挥课改实验校和中心校教研组,学区教研组的示范辐射作用。

4.重视经验总结,推广课改成果。我们要求各点在实验的过程中多认真开展阶段性总结。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交流、推广经验;通过编写《音乐乡土资源》、《实践音乐新课程》等活页书,展示我市课改实验的成果。并要求各点积累校本经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成果。

音乐课程改革实验给广大音乐教师的成长带来了机遇,也为音乐教研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研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熟悉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擅长教改实践研究的优势,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与引领,研究带有规律性影响区域性课程改革实施的问题,形成有效的策略,教研员要与课改同行,与教师共同成长!让教研托起区域性课改的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世贵.教研员工作方法与技能[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8篇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的机遇和挑战

(一)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机遇

1. 教学形式的转变。

这可以有效转变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形式由单一、教师做主的形式转变为学生完全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另外, 教师可引进新的音乐形式, 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实现新时代对音乐的需求。

2. 高中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时代背景下,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不能只是培养有音乐天赋的学生, 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教育, 不仅仅是向音乐高校、音乐机构提供优秀的学生, 而是向社会培养音乐人才。高中音乐教学亟需改革, 这对于整个高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有着重大作用。音乐教师要抓住新时代背景提供的机遇, 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挑战

1. 教学观念的落后, 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需求。

在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错误引导下, 高中音乐教学大多是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 而不注重学生的领悟能力培养, 导致了学生理解不到音乐的内涵, 对音乐风格认识模糊、缺乏感情。另外, 面对繁杂的教学内容, 音乐与实际生活联系甚少,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 缺少与学生的互动, 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2. 对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高考质量对音乐教育不重视, 有的学校还将音乐课程改变为其他主要课程的学习。莘莘学子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 对音乐课置之不理。学生家长对音乐课程也持不支持的态度。这无疑加大了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难度。

二、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的途径探析

(一) 选取具有趣味性的音乐素材

音乐素材的选取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质量水平。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选取适宜的、富有趣味性的音乐素材, 只有当有趣的音乐素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音乐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 音乐教师要积极创设音乐情境, 将其深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例如, 在欣赏肖邦钢琴教学时, 教师可以将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中“夜曲”作为教学切入点。教师在引导学生静心聆听时, 向学生介绍周杰伦的创造思维, 其创造思路来源于肖邦, 并结合肖邦创造乐曲时的励志事件讲授给学生听, 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引发大家对肖邦的认同感, 从而提升了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领悟。其次, 为了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还要注意将音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为音乐教学题材。另外, 教师也不要一味地选择流行音乐, 也要在音乐教学中介绍和学习一些民族音乐, 从而使学生音乐学习领域拓宽, 认识和学习到更多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地域风光等,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新时代背景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高中音乐教学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大量信息技术运用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同时, 学生认识了更多的课外音乐, 这无疑对高中音乐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作为高中教师, 应该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高中音乐教学途径, 那如何才能创新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以新时代为背景, 利用多媒体为手段, 探讨出了如何创新高中音乐途径:首先, 当代的高中生大多数都是90后, 对其不能采取以往85后甚至之前的教学途径教学;其次, 转变传统高中音乐教学的单一模式为多元模式, 即教师将教学主体地位转化为引导地位, 将学生一贯吸收知识转为教学课堂的主体, 以服务学生为中心, 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再次, 采取多媒体技术完善、美化、升华音乐艺术课堂, 改变以前教学的沉闷气氛, 以新颖、特色、奇特为闪亮点, 以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为平台,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际, 以《少女的祈祷》《瑶族舞曲》教学为题材, 浅谈如何进行创新教学途径。

以前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在课前主要将教案、钢琴独奏曲《少女的祈祷》、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一些相关的教学器材准备好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把简谱抄写在教室黑板上, 然后向学生讲述《少女的祈祷》《瑶族舞曲》的创作背景, 教导学生唱谱达到熟悉的程度, 大约十几分钟后, 用录音机将两首乐曲再放一遍, 给与合适的评价之后, 这一堂课就差不多快结束了, 最后向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就结束了课程。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弊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这主要是对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看惯不怪了, 毫无任何吸引点;二是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很少, 只是一味地接收知识, 这也是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三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很少, 教师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教学上, 而不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鉴于此, 在我校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后, 笔者对《少女的祈祷》《瑶族舞曲》的教学做了创新。教师课前依然还是将教案、器材等准备工作做好, 另外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例如, 《少女的祈祷》《瑶族舞曲》的背景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等。然后教师对多媒体教室做一些改善, 墙面贴一些音乐家的肖像画和音乐家名言警句, 使其不是空洞无趣的课堂, 利用多媒体播放《少女的祈祷》《瑶族舞曲》音乐, 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感受乐曲的魅力。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动态的音乐画面和动听的旋律, 也将简谱以文本的形态显示在大屏幕上, 利用多媒体与教师教授课程相结合, 进一步提升了课堂趣味性, 课堂氛围活跃。鼓励每一位学生上台表演, 让自己体验乐曲、融入乐曲描绘的意境和情景当中, 对参与体验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音乐教学, 体验教学过程,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提升了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高中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 勇于接受新时代的挑战, 善于利用新时代带来的机遇, 创新音乐教学途径, 使得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 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林山新, 《关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探析》[J], 《科技风》, 2010.5

流行音乐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 课堂活动 兴趣开发

音乐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艺术性与审美性。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个人性格与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流行音乐作品的盛行,给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提出了教学难题。将广为传唱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活跃音乐课堂,需要开发全新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流行音乐,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内容有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探索,自主地去学习。流行音乐在小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小学生有自己喜欢的歌星,对于自己喜欢哪一类流行歌曲有着明确的标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多给小学生留出表现自己的机会,利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让流行音乐融入到课堂活动中。

比如,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北京的桥”时,教师可以留出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想一想与“北京”相关的流行歌曲,并鼓励学生到台前来演唱。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其知道的流行歌曲并不少。一些学生会想到汪峰的“北京北京”,有的学生会想到“唱脸谱”,具有京剧特长的学生还会说出京剧选段的名称。教师鼓励学生到台前表演,让学生成为流行音乐作品的引入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表演中,学生能找到音乐学习的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将转化成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利用流行音乐,加强德育教育落实

每一个学科都具有思想教育性质,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教育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音乐教师想不起来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引导,也忽视了课堂互动在思想教育上的作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个性品质形成的影响,将音乐教学视为育人的重要手段。流行音乐作品的类型众多,小学生喜爱流行音乐作品,但其甄别能力较差。许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过于消极,还有一些音乐作品不尽健康。利用流行音乐实施创新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把好关,引导小学生多欣赏那些具有积极意义与励志意义的流行歌曲。净化小学生的心灵,是音乐学科的特色作用,也是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职责。

有效的教育活动,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实践。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让学生快速内化。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一些流行音乐作品,让小学生在听音乐时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力量,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最近几年,拐卖儿童的案例逐渐得到社会的关系,教师可以将“亲爱的小孩”与“回家”引入到课堂中,配合真实的社会问题,调动小学生的情感,促进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当小学生看到被拐儿童的悲惨生活与其家庭的期望时,歌声响起,会触动小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拐卖人口者的行径的恶劣,使小学生更加感恩。

三、利用流行音乐,开拓学生音乐视野

拓展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让小学生欣赏更多类型的音乐,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在小学音乐的新课程标准中,音乐欣赏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点。让学生去感受、去鉴赏,才能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小学生情感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让小学生去收集一些有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使音乐教学不再单一地依赖于课本。

比如,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课本中所学音乐作品的主题进行总结,像“家长”“新年”“母爱”等。让小学生结成小组,针对每一个主题找到三首流行歌曲,并学会其中的一首,以合作的形式让小学生将音乐学习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有利于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文明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流行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教育功能。高雅音乐不是小学音乐内容的唯一构成要素,重视流行音乐对当代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利用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改革音乐教学,有利于弥补传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将流行与传统结合起来,有利于音乐课堂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颖,孔群,周岳燕.流行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5):55-57.

[2]孙翠霞.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2):23.

音乐论文 时代背景下的音乐课教学探讨 第10篇

1 大数据的基本阐述

对于大数据而言,在社会数据信息增多、数据类型增长中产生的技术,其中含有庞大的数据,且数据信息的类型很多,处理速度较快,在各个行业中,工作人员可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并打破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确保工作效果。当前,我国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可根据大数据技术形式与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协调技术之间的关系与内容,并形成先进的数据体制。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应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创建多元化的发展机制。

2 大数据技术引入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实现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期间,融入云计算技术、云处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打破传统技术的局限性。在使用大数据技术实施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与数据化的发展,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共享管理工作效果,并转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科学使用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技术针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管理,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优化当前的工作内容。具体重要性表现为:

2.1 有利于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国家提倡节约能源、减少信息灾害的原则,多使用有利于群众发展的信息,并结合当前的工作情况,创建现代化信息类型的机制。而档案中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信息,是凸显城市形象与发展的良好依托,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针对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整合,提升信息流的整合管理效果,科学实施决策工作,并在档案中挖掘宝贵的知识财富,创建现代化的技术体系,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方式,创新档案数据信息的处理模式,依据当前的发展情况,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的储存效果,总结丰富的经验,挖掘档案数据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实施。

2.2 有利于实现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文件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能够为电子文件的管理提供机遇,但是,在实际管理期间,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虽然在电子文件中蕴含很多有价值的数据,但是,在寻找有价值数据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难点与困境,不能确保电子文件数据信息管理工作效果,甚至出现鉴定方面的问题。如果文件鉴定工作人员使用阅读方式鉴定,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果。然而,在应用大数据技术之后,可利用宏观鉴定方式针对电子文件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析,更好地判斷电子文件价值,并合理处理数据信息,形成现代化的数据管理机制。

在非结构化电子文件处理工作中,需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这是因为大数据的种类很多,主要为:半结构化、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中,非结构化数据数量有所增加,而人们在数据管理期间,通常会使用关系型的数据库系统,与传统技术相较,无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不适合应用在海量数据处理工作中。然而,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可拓宽数据规模,并容纳庞大的文件,可提升非结构化电子文件的处理效果,保证扩展性能,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机制。

2.3 有利于满足档案数据储存与备份工作需求

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中,可以利用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与处理系统,拓宽档案存储空间,针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建立档案数据库,以此提升信息的利用率,确保工作效果。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档案中的数据信息量逐渐增加,经常会出现档案数据饱和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良好实施,不能促进档案信息的更新。然而,在使用大数据技术之后,可创建海量的数据库系统,增加数据的存储空间,并解决当前的档案数据信息处理问题,创新技术形式,优化数据库结构,节约档案管理成本,并提升工作效率。

2.4 能够满足档案馆的发展需求

在传统档案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工作,不能改革具体的工作事项与内容,难以创建沟通与协调机制,甚至出现档案数据信息分割与封闭的现象,无法创建开放式与协同性的架构机制,难以提升管理效果,导致档案馆的工作受到严重制约性影响。然而,在使用大数据技术之后,可以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档案管理机制,提升档案馆的服务水平,优化具体的工作内容与模式,在先进管理方式的`支持下,维护档案馆的良好发展与进步,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果,并针对服务内容进行全面的创新与协调,在不同档案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形成不同的管理机制,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2.5 能够协调知识与实体管理关系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协调知识与实体管理之间的关系,转变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提升数据与文件的利用效果,并挖掘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在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可将知识服务作为核心内容,创建新型的知识服务引擎,主要为:学术类型、资源类型与服务类型的引擎系统,可针对知识服务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整合,提升档案数据信息管理与协调水平,在多维度获取档案资源的情况下,增强组织引擎的应用力度,充分使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上一篇:服务接待方案下一篇:蒙氏教育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