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话题作文

2024-07-24

“起点”话题作文(精选8篇)

“起点”话题作文 第1篇

“再见了,亲爱的家!再见了,爸爸妈妈!”我默默拿起背包,走出家门。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有一层薄薄的雾。一阵风儿吹来,我不由得想起那件令我痛苦的事。昨天,试卷发下来了,我的成绩很不好,语文76分,英语65分,数学更是惨不忍睹,只有53分。我觉得,自己步入初三以来,已拿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旱冰不滑了,电子游戏也“戒掉”了,连电视节目也压缩到每周星期六、星期日两次……然而成绩还是一跌再跌,这次更是飞流直下。下午,老师把我“传”到办公室,虎着脸训我,我支支吾吾回答不出。老师生气地把我的试卷扔在地上。晚上回到家,父亲看了成绩单,甩手扇了我一巴掌,扔出一句话:“给我滚!”

我恨自己,又非常无奈,我要只身逃亡。

路上行人很少,我心里空荡荡的,老师的“高压”,父亲的打骂……一切似乎都远离了我。我想轻松地笑笑,但很不自然,与哭差不了多少。

离开家,到哪儿去呢?我也不知道。前几天听一个同学说,广州很好,找工作容易,工资也高,何不到广州去看看呢?路过报栏,我停了下来,报上正好有一则广州某公司的招工启事,待遇优厚。我打定主意,对,就到广州去!

来到十字路口。往左是通向学校的路,往右是通向火车站的路。我拐向右边,走了两步又忍不住停下来,回头看看,左边的路是那样熟悉。路面平展展的,我曾和同学一起抬土铺路;山上的溪水流下来,顺着路边的水沟流淌,那水沟是我和同学们一起挖的;路旁的白杨修直挺拔,那是我和同学们一起栽的,晨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刹那间,我觉得树上长满了眼睛,有老师的、班长的、团支书的、好朋友的……一双双直直的盯着自己,似乎还带着鄙夷的神色,好像在说,这么点挫折就受不了,算什么男子汉!再听听哗哗的流水,仿佛是爸妈焦急的呼唤……

“不!”我差点喊出声来,心中那道马奇诺防线崩溃了。

雾散了,太阳红红的,照在我身上一层金色。是啊,暂时的失败算得了什么?我就不信我比别人差。我站在十字路口,停了停,深深吸了一口气,快步向学校走去。我将以此为我人生的起点,快步向前走去。

“起点”话题作文 第2篇

抬手拾起一片,迎光仔细看,每一条纹络都清晰地印在叶片上,树叶枯黄,卷曲,像一只老人的手,沟壑纵横。轻轻一捏,便脆弱的碎了,任手一扬,满天飞舞,尽是尘埃。

但想当年呵!它还是一个小小的萌芽,如小虫将头探出洞,好奇地张望着。毛茸茸的,那种嫩嫩的绿色,汁水满盈着,似乎都要溢出来了。满满的一树,尽是新芽,生命的希望,蓬勃地发展着,舞动春天的旋律,别样盎然。

很快,它们长出了新叶。那叶片是那样的小啊!仿佛一个刚满周岁的婴儿,正踏着生命的起跑线,向我们蹒跚起来,摇摇晃晃,似乎宣告着生命的开始。

当春风拂过,春雨也下了起来。经过这样的洗礼,它们长得更大了,在风中摇曳着,舞蹈着,如少女一般,顾盼生辉,熠熠生姿。

等不及,夏天已经来了。当天上惊雷霹雳大雨顺势而下时,它们已不再青涩。在雨过天晴,彩虹映照下,它们长得像爸爸的手掌一样大,投下一片浓密的绿荫,给人们带去凉爽,带去惬意。

秋天到了,他们的生命终结了。它们变老,变枯,面对着自己不愿面对的命运,抗争不过自然,纷纷而落。它们的纹络啊!记录着岁月的沧桑,随着风起舞,舞动着一生,最后安静地落在树根旁。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腐烂了,融进了泥土,成为了明年大树的肥料,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起点”话题作文 第3篇

作文训练的起点是什么?很多教师把它归于技巧的层面:审题、立意、布局。我认为这只是治标之策, 绝非治本之法;作文训练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基础, 以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为起点。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训练学生写作,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如果要让积蓄充足, 那么就需要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因而, 如果想要将作文教学搞好, 让学生的笔下生花, 那么教师就有必要指导他们进行素材方面的积累。

众所周知, 作文教学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特别是传统的教法、封闭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埋没了学生的天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 往往更为注重对于文字的表达、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而却忽略了对于学生积累素材方面的训练, 以致于学生写出来的作文, 较为死板、空洞, 没有内涵;以致于作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学习和教学当中的难点, 让学生倍感艰难, 教师也不例外。

二、作文训练中素材积累的探索过程

(一) 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一位教育家曾经极为深刻地指出:“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和家庭里, 有丰富的学习和情感生活素材;在社会上, 正逢盛世, 气象万千, 繁荣的市场经济, 奇异的家乡变化等, 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但是因为学业紧张, 往往忽略了丰富的生活, 导致他们作文素材库的枯竭。学生要丰富写作材料, 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此时, 语文教师就应该借助语文课堂, 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注意, 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 多接触大自然, 运用身上的多种感官一同来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 用耳朵听, 用眼睛看等。比如在语文早读时, 可以专门留出十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说说前一日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隔一段时间, 全班交流自己搜集的作文素材, 互通有无;布置暑假实践活动;举办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语文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兴趣, 同时还能创造新的作文素材。

(二) 提供学生积累材料的场所

在这方面,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记来积累素材, 大量的阅读和有效的摘记, 可以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游刃有余, 有素材可以用。具体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阅览室的作用, 利用学生专业学习以外的课余时间, 为学生们每周开设一堂阅读课, 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 对于有用的知识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 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素材的积累, 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写作文的深度。充分提供机会, 每班必订报纸杂志, 让学生搜集时事资料, 深入了解国内外信息, 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加学生写作的广度。

此外, 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从网上查询信息资料, 从多层面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让学生尝试着用学校的网络教学, 将平常在教师当中进行的教学迁移到网络中来, 以此来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并且, 对于学生从网络当中学习, 要多鼓励。

(三) 以写作帮助学生积累

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才气, 才气必须经过磨炼。”积累素材是为了运用素材进行写作, 运用素材进行写作则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积累素材。高中学生积累素材的功利性很强, 就是为了写好作文。素材运用得好, 作文评价高, 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快感, 就会更加积极地去积累素材;反之, 积累素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可是, 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运用于写作实践的时候, 却常常出现语焉不详甚至张冠李戴的情况, 令人啼笑皆非。究其因, 不外乎他们在作文时缺乏选取和突出素材中有效信息的能力与机智, 对素材的处理能力不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只顾积累, 轻视运用, 不能把运用和积累有机结合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以写助积, 指导学生写周记, 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 并能做到专心致志, 开动脑筋, 选择有意义的, 感受深刻的记下来。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养成, 有助于丰富自身所具备的写作素材, 随之写作技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 再来些文章, 那么就会妙笔生花, 所写的文章都会有血有肉, 生动形象。并且,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也要做到长时间的积累, 这样学生的语言材料、以及写作思路也会得到扩展, 对于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也都会得到提高。此外, 班级里可以为学生开设专门用来发表文章的小园地,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总之, 就是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喜欢上写作, 并且写得越来越好。

新闻:初中作文训练的起点 第4篇

近年来,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作文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倡导真实地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作文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涵养的方式和途径;突破文体的限制,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自由表达。这些改革无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了写作教学对学生进行机械的技术化训练的僵硬模式,为写作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为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和作文个性的培养创设了多种可能性。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其一,初中作文教学没有逻辑起点,初中作文应从哪里起步?从什么文体起步?改革以来变得更加模糊不清。其二,作文教学缺乏知识指导。改革以来,“兴趣、感悟、体验、生活”几乎可以取代写作中必备的文体知识、篇章知识的指导,似乎学生感情、累积被调动起来了,作文就自然可以写好了。其三,作文的体系训练严重缺失。这一问题由前面两个问题派生而来,也是前两个问题的严重后果。

应知道:作文教学没有逻辑起点,教师的作文教学就不会明白该干什么,只能是“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这样的作文教学虽偶有所获得,但不能保证打好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基础”。作文教学没有知识指导,无异与让学生写作仍在黑暗中摸索,本质上失去了“作文教学的要义”。当下许多作文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实际在是没有什么实际成效的瞎扑腾。没有训练体系,必然导致学生作文的结构性缺损,最重要的、该训练的没有得到很好训练,而那些不重要的、甚至无需训练的却得到反复强化。这些问题正在成为作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瓶颈”。

二、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总体构想

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和思考,近年来笔者对初中作文教学作出如下安排和探索性实践。

初一阶段,侧重于学练“新闻体”。新闻体,这里指一种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将事实明白晓畅地告诉大家的文章体裁,它主要包括事件、人物新闻和通讯等,实质上是写实的记述性文体,是学写叙事文的较合适的体式。写人叙事的文章是初一学生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这是大家的共识。学生在写实的基础上,学习事情发展变化和人物行为的细节描述,学习对人物的外貌、言行、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件事的独特意义,或反映人物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写人叙事的能力就有了,其他文体的写作基础就打好了。

初二阶段,侧重于学练“笔记体”。主要指“阅读笔记”和“生活笔记”等。“阅读笔记”,包括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写提要、摘录、札记等。在具体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组织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片断仿写、选材模仿、组材模仿等训练。这样做既可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表达的形式、知识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生活笔记”,这里指读书以外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摘记和记述,典型的文体是游记。在具体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无论写自然景观(如山川草木),还是写人文景观(如亭台楼阁),既可以粗笔勾勒,也可以工笔细描;可以写实景,也可以写虚景;可以静态描写,也可以动态刻画;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寓情于景;观察点可以固定的,也可以移步换形。但都必须是透过作者独特的观察,发现其独特的美。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描写能力和综合处理写景抒情的能力。

初三阶段,侧重于学练“论述体”。这里是指观点鲜明,充分表达主观情感、态度与看法的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体裁,它包括书评、影评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小议论文等。初三学生对人对事一般都会有自己个人相对独立的观点和看法了,这时已比较适合指导他们先写书评、影评,写实验、调查报告等。先让学生占有详实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分析、鉴别,确立明确的主题,经过论证或阐述,得出结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整理材料、思考总结等能力。

三、初中作文的起点与路径

如何具体落实上述作文教学内容呢?下面是新闻教学实践的过程:

(一)目标建构:以学写“新闻”为例

新闻也称“消息”,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新闻的结构一般有以下五部分组合而成:灵活鲜明的标题,引人入胜的导语,结构规范的文体,拓展主题的背景,深化题旨的结尾。

新闻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快、实、新、短。“快”就是要迅速及时,讲究新闻的时效性,事实发生同见报之间的时间越短越好。“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要完全真实。“新”就是思想鲜明,有的放矢。具体表现为材料要新,要把新人物、新事迹、新经验、新创举等新鲜事物报道给人们,扩大人们的视野;认识要新,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说明问题,要富有新意。“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

感受新闻:在报纸上选择几则新闻,找一找新闻的导语、主体、电头和标题,想一想各有什么特点。

2.示例与练习:

“你行我也行” ——

特奥会主题词出自宁海女职员之手

浙江日报宁海10月3日电(记者 蒋勇 通讯员 郑张建) 昨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当晚,宁海居民娄如珍早早就等在电视机前,当特奥会开幕式上出现主题词“你行我也行”时,娄如珍激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原来娄如珍就是2007年特奥会主题词“你行我也行”的创意者,为此她还获得了组委会的奖金。

今年40岁的娄如珍在宁海一家银行从事信贷工作。工作之余,她喜欢广告词创作。近几年,经她创作的广告语在各类活动竞赛中多次获奖,她也曾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征集活动。

今晚,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4年,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面向全球征集主题词,我是本着重在参与的想法向组委会寄发作品的,没想到该作品却从全球2285件主题词设计稿中脱颖而出,2006年11月,获得主题词征集大奖,成为本届特奥会主题词……”

“激励智障者自信自强,这才是我创作的本意。”谈起创作意图时,娄如珍认为,当初她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他们(智障者)是弱势群体,需要人们的关注和关爱,另一方面,他们本身更需要自信。因此,“你行我也行”既是自信的表现,也是一种鼓励,更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选自《浙江日报》2007年10月5日第一版)

(1)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结构上看,它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第三段开头能否改成“今晚我去采访她时,她说……”?为什么?

(4)新闻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二)作文指导:突出过程

1.重点技巧

(1)拟标题要力求准确、新颖;

(2)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洁;

(3)结构要采取“倒金字塔”,要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前面;

(4)不在新闻中用第一人称;

2.写作任务:报道新闻事件

(1)列出你的家庭、学校或社区等近期发生的事,练习不同类型的标题与导语的写法;

(2)选出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报道的对象,注意核实细节;

(3)尝试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简洁、正确的语言,完成这篇新闻报道。

3.交流与提升

(1)生生交流习作,对照技巧,提出提升建议。如哪一条的标题拟得较好,怎么改;

(2)师生交流,对照技巧,确定提升内容。如文字能否再简洁,表达能否再浅显等;

(3)对照新闻的写作要求,整理成稿,再展示交流。

(三)成效展示:习作与讨论:

合格习作:“夕阳红”奖学金在西店中学颁发

2008年度9月份,西店镇退休干部仍关心下一代的教育,而且自发成立的 “夕阳红”奖学金在西店中学首次颁发。100多名学生获得奖学金。

在一声声雄壮的进行曲中,西店中学正在操场上举行开学典礼,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颁发了“夕阳红”奖学金。

“夕阳红”奖学金是由全镇退休干部集资而成的。在微薄的退休金中,他们每人拿出一些钱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也为所有的退休干部做了一个好榜样。虽然他们不在教育前线,但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做着最好的后勤工作,传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虽然奖金不多,但礼轻情意重,学生们也表示不会辜负老教师的期望的。

另外,据了解,这些退休干部还准备轮流在各个营业性网吧进行巡察,唤醒那些旷课上网的学生们,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业。这种早晚监察,对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他们没有放弃,因为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热心。一心想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好什么,每一位干部都热衷于这份特殊的工作一心为国家留下栋梁之材。

习作标题朴素,采用了“什么事情怎么样”的句式,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闻的中心事件;正文与标题内容相符合,进一步具体地介绍了“夕阳红”奖学金颁发的相关背景材料;本新闻在选材上符合新闻写作的“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立意上有明确、适当的报道主题,结构上能分清主次,详略得当,语言表达上交代清楚了事实。但第一段与第二段皆可当导语,只是第一段为叙事性,第二段为描述性而已;语言表达上缺少“推敲”精神,有个别语句不够简洁,还有病句,人称使用也有不对的地方等。

优秀习作:首届“夕阳红”奖学金在西店中学颁发

9月12日上午,在一声声雄壮的进行曲中,西店中学正在操场上举行开学典礼。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开学典礼上还举行了西店镇首届“夕阳红”奖学金颁发仪式,共发奖学金1.7万元,奖励品学兼优学生166名。

“夕阳红”奖学金是该镇全体退休教师在单个捐资结对帮扶困难学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自发捐款筹集资金,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弘扬新风尚、培育新公民而设立。这次在西店中学首次颁发。据调查,几乎每个退休教师都拿出了几百及上千元不等。

“夕阳红”奖学金的颁发,对鼓励学生的学习劲头,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无疑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拿到奖学金的学生们纷纷表示不会辜负老教师的期望,没拿到奖学金的部分学生对其羡慕不已,也纷纷表示下次一定要争取。与此同时,西店镇全体退休老教师自发成立的 “夕阳红”奖学金,退休之后仍然关心学校,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做着最好的后勤工作,传达自己的一份心意,这种做法也为所有的退休干部做了一个好榜样。

另外,据了解,这些退休老教师从去年暑假开始,还轮流在西店各个营业性网吧进行巡察,以督促那些旷课上网的学生,防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业。他们分组,定时定点地出现在不同的网吧里,遇到节假日还会增设人员安排加班。他们对教育事业始终保持着的这种热情,以及退休之后一心想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东南商报》2008年9月22日B10版)

习作相比前篇标题、导语,都能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了,标题中突出“首届”两字;语言表达上更准确,少了一些模棱两可的描述性的词句,较好地体现了新闻写作的“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正文不但介绍了“夕阳红”奖学金的颁发的相关背景材料,充实了新闻的内容,还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意义上的挖掘,突出了事件的社会意义,展现了新闻的价值。

(四)学写新闻的教学价值

第一,通过“新闻写作”的训练,学生学会了“留心身边、变换角度、挖掘题材的隐含意义”,懂得了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思考生活、理解生活。由学写新闻起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与积累的良好习惯,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学生掌握了篇章的基本结构和行文安排。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题各部分都较规范,可以相应进行“如何制作标题”“导语的多种写法”等专项写作训练,从而掌握篇章段落在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三,培养学生写真事、说真话的能力和负责地、有分寸地表达的能力。新闻讲究客观真实、明白晓畅地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写真事、说真话,针对某人某事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传达出人与事的真相和实质,这对学生思维能力、言说能力和责任心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不仅如此,学写新闻可以纠正学生作文中的虚假、矫情的文风。

当然,学写新闻只是写作教学的起点,在通过写新闻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基本能力基础上,进而学写“笔记体”,借此不仅可以扩增知识与文章模型的积累,而且可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浸润先哲者的思想与智慧。初三阶段学写“论述体”,重在培养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在具体的教学中,三者适度交错,逐层提升。在有限的作文教学时间里,只有准确定位作文教学的起点,强化学生写作的体式意识,形成训练体系,才能事半功倍。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 第5篇

夕阳安静地落下,让烦恼和忧伤跟着它一起沉下地平线,因为明天的黎明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跟着落日一起消失的还应该有那些喜人的成就和荣耀居里夫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尽管她已多次获得诺贝欠奖的至高荣誉,尽管她的价值已得到世界的肯定她安静地将身上的光环卸去,放下怀中的鲜花,稳步向前她明白,荣耀只属于昨天,新的一日又是新的一个起点。

放下肩上的包袱,悲伤痛苦,或是光辉荣耀,轻装上阵,开始新一日的旅程永远记住,新的一日是新的起点,不让昨天羁绊你追逐的脚步。

不要担心或是忧虑今日的无限好的夕阳已沉沉坠下,不要因美好的暂时褪去而恐惧,因为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正如“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正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只要有心,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进取,明天就又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起点。

不要埋怨今天的时光太匆匆,不要埋怨今天你还距你的梦想太远,明天便是新的起点,有着新的机会,有着新的奇遇在等待你。

海子沉重的悲伤让他在山海关的风中,将生命丢弃在了冰冷的铁轨上,方仲永的不思进取,让他过人的.禀赋天资被时间消磨殆尽朋友啊,不要羁绊,满怀憧憬地上路吧,每一日都是一个起点,也许明天,你会找到新的满足,也许明天,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讲评 第6篇

1.起点

喷薄的朝阳是明媚的起点,尖嫩的小草是丛绿的起点,潺潺的小溪是奔涌的起点,羞涩的小花是果实的起点。好的起点让我们插上翅膀,鼓起风帆;不好的起点让我们包袱沉重,步履维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箴言告诉我们,任何可观的成就,都是从细小的起点开始的,成功不会一下子就来到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起点影响着今后的发展。

人们常常说,学习过程中的技巧方法、耐心毅力很重要,我认为,有一个好的起点更重要。好的开始、最佳的起点是保证今后学习顺利有效的前提和基础。刘翔12年来一直习惯用8步上栏的方式起跑,而古巴的罗伯斯和美国的奥利弗的上栏方式却是7步, 起跑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双方的差距,于是刘翔准备改进自己的起跑方式,只有这样,才可能突破自己的瓶颈。可见,获得起点优势,用最好的方式开始是多么重要。

起点,影响着人的成长。人生道路、发展轨迹与起点密切相关。良好的人生起点会培养我们的兴趣,激发我们的潜能,照亮我们的人生。“茶圣”陆羽在寺庙长大,从小接受茶艺的熏陶,幼年时便研习茶艺,这一人生起点深刻地影响了他后来的生活道路,尽管他后来颠沛流离,可茶的情结已经深深地浸入他的血液,并让他最终成为“茶圣”,起点的意义不容小视,起点影响着今后的发展,好的起点才能有好的将来。

错误的起点可能让我们步履维艰。人生的路有千万条,但不是每条路都是坦途,有的路就荆棘丛生磕绊异常。瞿秋白文质彬彬才华横溢,他在绘画、治印、音乐等方面颇有造诣,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养,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我们不能说瞿秋白投身革命是错误的,但他走上领袖的路却是一个错误。他一生都在觅渡,但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

现实中有些年轻人,不注意品德的修养,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积累,这样就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起点的偏差,必定限制今后的发展,有的人苦苦寻觅腾飞的起点,殊不知,起点就在脚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你想开始,每一个时间都可以是起点。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青春是人生腾飞的起点,让我们勤奋学习,涵养自己,优化起点,为奋飞奠定基础。

2.起点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对这句话奉为真理,他们致力于为孩子打造闪光的童年,却忽视之后的教育,殊不知,人生并非几秒定胜负的短跑赛场,相反,人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比赛,它考验着人们的恒心与耐力,相比较而言,在起点的表现似乎不那么重要。

在起点处就落后于人,没关系。伟大的海伦·凯勒告诉我们,坚持到最后并非奢望。两岁时因发烧而失去听力和视力的海伦在他人看来似乎毫无希望,但这在起点的落后并不妨碍她奔跑的坚持。看不见前方的路标,她用真挚的心灵引导方向;听不见加油的呐喊,她用笔下的诗文汇聚成清泉;缓解身体的劳累,她用永不放弃的精神支撑起了千千万万残疾者的信念。倘若海伦·凯勒拥有优越的起点,那么也许她会平凡安稳地度过一生,但那样就不会有全世界的鼓舞声为她冲破终点而庆贺,人们又少了一个值得敬佩的榜样。

纵观历史长河,数风流人物,多少豪杰不曾在少年时出类拔萃。以闻鸡起舞的美谈闻名于世的东晋著名将领祖逖,十六岁才开始读书;一鸣惊人的齐威王成为霸主之前碌碌无为,治国无方;及锋而试的刘邦曾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若是依照他们在起点的表现,恐怕只能令人摇首叹息“朽木不可雕也”,然而脱离了平庸的起点,他们奔跑的姿态却愈发矫健,信念愈发坚定,当行至终点时,吴下阿蒙不复,他们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胜利者。也许正是由于对自己在起点的表现不满意,他们的进取心才被激发,原本不起眼的轨迹也变得伟大起来。

反观许多在起点处就熠熠闪光的人们,他们的人生结局又是怎样?天赋异禀的方仲永曾令乡里折服,却最终泯然众人矣;才华横溢的江郎华采不再,落得个才尽的下场;而好莱坞那些在电影电视剧中时常露脸,习惯在镁光灯下长大的小小童星们,常常卷入吸毒、绯闻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某位作家的话说得好:“早衰的代价是早亡”过早显露锋芒的人生往往会被人群的喝彩扰乱,最终偏离正确方向。

前不久,某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近三十年来各地诞生的几千名高考状元中,仅有极少数人在所在领域有所建树,剩下的状元们有的回母校做了教师,有的当起了普通公务员,无论个中缘由如何,总之,他们的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这些在起点跑得飞快的镀金状元,证明了起点也并非决定最终成绩的不二法门。

人生的起点上,领先抑或是落后都无法影响前方漫长赛道上的表现,只有不懈地付出,不断地加速,方能摘取最后的胜利。

就让起点只是起点吧,无论优劣,人生的终点永远不可能被这最初的开始所左右!

3.起点

每一天是一个起点,每一小时是一个起点,甚至每一秒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给自己设立一个新的起点,告别过去,拥抱未来。

设立一个新的起点,是放下过去的失败、挫折,重新振作,展翅未来。国际著名零售集团八百伴破产的那一天,总裁和田一夫一夜从云端落到了地上。日本的文化中,一个人失败一次,从此只能躲在角落,受人歧视,而和田一夫没有被失败的过去所羁绊,他设立了一个新起点,从零开始,重铸自己的商业帝国,不久后,他所创立的公司就在创业板上市,他重新获得成功,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陷入失败的泥淖之中,不敢设立一个起点,不敢从零开始。设立一个新的起点,对过去的失败挫折挥手再见,天空仍然辽阔,还可任你驰骋飞翔。

设立一个新的起点,是放下过去的荣耀、辉煌,赢得下一个成功。每当人们问起球王贝利:“你最精彩的进球是哪一个?”他总会说:“下一个。” 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欠奖后,谢绝记者采访,又埋头进行下一个研究,才有她第二次摘得科学的桂冠。正是这种设立一个新的起点,放下过去赞誉的精神,才使得人们不迷失在纷繁热闹的红尘之中,才使得人们甘愿放下已有的成绩,去赢得下一个成功。设立一个新起点,放下荣誉的包袱,未来的路还很长,前方还有更多的精彩等待你去演绎。

设立一个新的起点,是创造一条新的道路,我们需要勇气和坚持。大卫·芬奇在拍摄《七宗罪》等经典大作之后,开始自己一个新的起点《社交网络》,为了达到完美,镜头最多的一次拍摄了107次,正是这份坚持,让他克服在拍摄《社交网络》中的重重困难,获得金球奖。新的起点,我们需要坚持,扬起风帆,我们终将到达胜利的彼岸。设立一个新起点,我们会面临新挑战,我们需要勇气去战胜困难。

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沉浸在一次失败中,不能自拔;我们或许为一次小小的成功所障目,不知天高地厚,沾沾自喜。羁绊着我们步伐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设立一个新的起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关紧要,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现在和未来。

4.起点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起点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起点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起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起点,生命的活力便荡然无存;没有起点,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而去。

起点,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认识好起点,铭记起点,把握好起点,才能磨砺出一方云开日出的壮阔景观。

认识好起点,走好人生中第一步。象棋中有“一步不慎,满盘皆输”,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法西斯希特勒未认清起点,成了令人唾弃的二战主犯;秦桧未认清起点,成了遗臭万年的奸佞之臣。由此可见,认识好,树立好一个起点是何等的重要!它能让我们看清形势,认真分析,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若不是认清了起点又怎会有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卫青舞着旌旗挥向大漠的飞沙?又怎会有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建立?正是他们认清了起点,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才为他们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铭记起点,不要在路上迷失最初的方向。几千年前古埃及的挑夫,每走一段路,若赶路,便会驻足一会儿,他们说倘若赶路赶得太急,我们的灵魂便会跟不上脚步,迷失在黄尘滚滚的大漠之中。古埃及的挑夫尚知道等待自己的灵魂,我们是否能铭记着自己的起点呢?陶潜在宦海烟云中几经沉浮,打磨着心灵的明镜,内心的起点,始终保持着一颗善鉴万类的赤子之心,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流光溢彩。即使遭遇无数的恐吓,数不清的威胁,保护滇池的无畏勇者,张正祥始终铭记着内心最初的起点,成为雪山之巅的傲然青松。而如今,在这鱼龙混杂的时代,传媒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我们需要铭记起点,才能走好漫漫人生路。

把握起点,实现人生辉煌。起点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利用好了它,能让我们彰显惊世骇俗的豪壮。英国著名的选秀节目“英国达人”,捧红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平民天后苏珊大妈。她站在一个很低的起点,在一个很晚很晚的时刻出发,然而正是因为她利用好了这个起点,她成功了,她站在台上引吭高歌的时候,她心中定然有信念,有理想让她凭借这个起点,让她人生书写了一个新的篇章。我们也一定要利用好起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辉煌。

以起点为话题高中作文 第7篇

窗外的天空蓝蓝的,云朵洁白,暖暖的阳光照进房间,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那么安好,真是耳不听为净。一个电话进来了,是爸爸。肯定是妈妈告状到远在深圳的爸爸那儿去了。爸爸说:“娃,你妈是急性子,她说什么别往心里去。阶段考不好,没什么,好好找一下原因,查漏补缺,你是可以回到100分的,爸爸相信你。”爸爸的安慰使我更冷静了,我随口许诺:“会的,我会的,爸爸。”放下电话,我不断地问自己:“你上课认真听了吗?你作业按时交了吗?你不懂的有及时请教吗?”“没有,都没有,你就是从‘无理数’那一章开始落后的,你如果不赶上来,你真的会越来越差的。”我耸了耸肩膀,决心要改变自己的数学成绩,要回归起点,回到那个数学一直都很不错的起点。

我走出房间,主动要求母亲报个补习班,母亲喜出望外。参加了补习班后的我起早贪黑,痴迷于学习。我课堂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下不厌其烦的刷题,钻研题型,归纳解题思路与技巧。当我懈怠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再前进一下,也许,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有句话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终于,我的成绩又回到了原来的100分以上,又重新回到了最初优秀的模样。

“起点”话题作文 第8篇

其一, 心理的悦纳

“态度决定一切”, 具备健康的写作心理是学生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传统作文训练对于内容的过多限制、技巧的过分重视使学生在写作时小 心翼翼, 畏首畏尾, 久而久之, 产生冷漠、厌恶、抗拒的不良情绪。为了避免这一现象, 笔者努力引领学生在“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中, 体验到倾诉的快感、表达的自由、宣泄的畅快,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策略一:无痕诱导, 轻装上阵

从阅读他人的文章到表达自我, 需要迈过一道心理上的鸿沟。如何缩短此岸和彼岸的距离? 我的做法是“化有形为无痕”, 给心理减负 , 使学生轻装上阵, 主动自觉地习作。

毫无疑问, 第一节习作课至关重要! 于是, 开学当天, 穿上端庄的套裙, 化着素雅的淡妆, 扎起清爽的马尾, 我出现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中……“猜猜我是谁—我的重要标签—点击陈老师—我想认识你”四大环节按部就班。 互动中, 学生们初步认识了他们的“新语文老师”:善良, 幽默, 喜欢阅读、写作, 擅长唱歌、跳舞, 曾被他们的“师兄师姐”们戏称为“千面女郎”……学生们则现场展示了他们的特长:潘婷的演唱、顾语馨的拉丁、赵元晟的书法、杨子敬的绕口令、周凯的“动耳神功”……临下课前, 问学生:“这节课过得开心吗?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开———心!”“想让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们的开心吗?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先跟爸爸妈妈说说今天上课的情景, 再用一段短话把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来。好吗? ”

次日批阅习作, 篇幅或长或短, 内容或多或少, 总能从中感受到各自的个性和情趣。而后, 我启发学生: “好的作文一定要配上好的题目 , 这样别人才有兴趣去看。你准备给你的作文起个什么题目, 来吸引其他同学看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几番纠结后, 答案纷纷呈现:《今天真开心》《不一样的语文老师》《我认识了“千面女郎 ”》《原来周凯会动耳神 功》……就这样, 一篇篇完整而不算完美的习作新鲜出炉了!学生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原来, 这就是写作文啊”。

策略二:简化程序, 一气呵成

曾听一同事这样抱怨道:“最讨厌上作文课了! 先是指导得口干舌燥, 然后讨债似的逼着学生写写改改, 吭哧吭哧至少要花两节课的时间, 写完了, 带回家再请家长帮助修改, 然后誊上作文本。一来二去, 没个两三天别想交差。”———如此“应差”, 教师尚且嫌恶, 何况学生?事实上, 纵观史上名作,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梁园》、郭沫若的 《凤凰涅槃》, 几乎都是文脉贯通, 一气呵成的。写作过程包含着众多因素:灵感触发、构思成熟、注意力集中、表象活动活跃、情感丰富等等, 一鼓作气地起草会加强众因素间的运转和联系, 使作者思路更清晰流畅, 从而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整篇习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 这种“整体的成功”必然会增强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基于这样的观点, 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大胆的尝试:要求学生的每篇课堂习作都在课堂上即时完成, 想好了就动笔, 无须打草稿, 直接写进作文本中。一旦开始写作, 便要求学生鸦雀无声, 专心投入。基本上, 两节课结束了, 一篇习作也“竣工”了———较之“拉拉锯”多出的时间, 统统奉献给课外阅读和佳作评讲。如此这般训练了大半学期后, 学生大多拿到题目就构思、动笔, 快马加鞭, 水到渠成。在他们看来———“写作文, 没什么大不了嘛”。

策略三:卸除枷锁, 挥洒自如

传统习作教学中, 学生的习作往往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教师评判习作时惯于“找茬”“挑刺”, 不是“主题不够明确”, 就是“立意不够深刻”, 不是“结构不够严谨”, 就是“语言不够优美”……导致学生心灰意冷,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背负着这么多的枷锁, 不感到沉重、苦闷才怪!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我决定降低“优作指标”, 不求完美, 但求真实、真诚, 甚至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姑且“纵容”他们在写作中的率性而为。

从何入手? 日记。在各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中, 日记无疑是最为自由的。因此, 无论置身过去的高年段还是如今的中年段, 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 (质量标准因年段而异) , “日记指导课”“日记评讲课”“日记交流会”成为我们的班级特色课程。我们的日记本风格多样:从质地上看, 软面抄, 皮面抄, 烫金封面的, 蕾丝花边的, 夹带飘带的, 设置密码的……各买所爱; 从命名上看, “萤火虫”“小溪流”“秘密花园”“百宝箱”“我的独立王国”……全凭己定。我们的日记选材是五花八门的:班级琐事、流行游戏、学习生活、家庭矛盾、气象变化、内心独白……我们的创作形式是自由自在的: 今天写个“长篇”, 明天来个片段, 后天学创童谣……有道是“熟能生巧”, 学生平时写得多了, 自然就变得从容无畏。卸除了重重枷锁的他们, 在日记的王国里自由呼吸、尽情挥洒。日记敏锐了他们的眼力, 丰富了他们的题材, 磨炼了他们的笔力。回转身来, 面对所谓的课堂习作, 自然由衷感觉到———“写作文, 其实蛮轻松哦”。

其二, 言说的冲动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大凡创作, 总是由内而外的过程———因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了一种内在情态, 诉诸笔端, 便成了写作行为。这样一种内在情态, 笔者姑且称之为“言说的冲动”。这种冲动并非无缘无故产生的, 需要引擎助力。

实践一:激活“新鲜因子”

写作源自生活。日常生活中儿童容易对新鲜事物或事件产生好奇心, 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探索欲望。新鲜的生活赋予他们不同寻常的发现和感受, 继而产生言说冲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活新鲜因子”, 为学生积累有趣的素材。

这学期, 笔者曾于中途外出听课了一段时日, 闲时逛街, 买一平光眼镜戴着玩。归来, 迈进教室的那一刹那, 学生集体沸腾了———陈老师变了!“老师为什么戴眼镜了呢?”“老师是不是近视了?”“你喜欢陈老师戴眼镜还是不戴眼镜?”“哇, 你发现了吗? 陈老师戴 上眼镜好 像那个谁 谁谁呢! ”……一时间, 议论纷纷, 此起彼伏。瞧这阵势, 估计课文是上不下去了, 我干脆顺水推舟, 就眼镜一事“答学生问”。第一次有机会公然对老师评头论足, 学生兴奋得个个涨红着脸。第二天批改他们前晚的日记 (笔者一向要求学生给日记加题目) , 呵, 80%的同学都掰起这事儿了———什么《 陈老师变 身记》《 班有“千 面女郎”》《眼 镜的秘密 》《老师也扮 酷》……不约而同又各有侧重, 读来叫人忍俊不禁。

实践二:触摸“敏感部位”

儿童是天生敏感的。一只蝴蝶的飞过能吸引他驻足流连, 一片秋叶的飘落能引发他浮想联翩, 成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有可能触摸他的“敏感部位”, 在他的心海里激起不小的涟漪。这不———

圣旨难违

我们的班主任赵老师一会儿耍“太极拳”, 一会儿玩“粉笔枪”, 一会儿又练“金箍棒”, 搞得我们晕头转向。这不, 最近又下一道圣旨———不允许吃东东!

唉, 说来话长。上周的品德课, 老师迟迟没有现身, 小猴子逃离了紧箍咒, 便开始了拿手好戏:大闹天宫。有的在教室里晃来晃去, 晃得人眼花缭乱;有的在打打闹闹, 最后仍是勾肩搭背;有的则拿出了零食, 吃得“嘎吱嘎吱”响, 让人垂涎三尺。“轰隆! ”天啊!赵老师来了!班级瞬间乱成一团。

赵老师一进入教室就闻到了一股乱七八糟的香味, 她紧皱眉头:“以后不允许吃零食!”这下好了, 赵老师满载而归, 其他人愁眉苦脸。吃货们, 心疼了吧!幸灾乐祸中, 我猛地一低头, 看着空空荡荡的零食袋, 叹道:天啊, 我不也是其中一员吗?唉, 圣旨难违!只有跟心爱的零食说拜拜了!

类似这样因生活中的一点“鸡毛蒜皮”而产生的佳作还有不少, 如《“刷牙齿掉”》———刷牙时一颗蛀牙主动掉落下来;《老妹驾到》———表妹的突然造访使“我”的零食遭遇了劫难;《背上的疙瘩》———痒了几天的背在皮炎平的威力下恢复了平静;《我是不是得健忘症了》———数学作业忘在家里, 语文课上又找不着钢笔了……这些偶发事件挠动着学生的心理“敏感部位”, 化作了学生笔下“公开的秘密”。透过这些稚嫩的作 品 , 笔者由衷 感受到儿 童内心的 细腻。

实践三:构建“动感地带”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好的游戏能发展学生智力, 塑造优秀的品行, 培养良好的个性。不但如此, 游戏还是学生习作中最为寻常的一类题材, 虽有“不务正业”“难登大雅之堂”之嫌, 笔者却从不加以限制和禁止, 而是饶有兴趣地参与学生的游戏, 有意识地带领他们观摩游戏过程、挖掘游戏意义, 争取玩出灵感、玩出心得、玩出名堂———

【片段1】

陀螺千变万化:这儿, 陀螺旋转, 它是一个旋转的风暴;那儿, 陀螺倒下, 他是一位走累的老人。陀螺又似乎决定了人生:有人因它而惊喜, 有人因它而沮丧。有人为它抬头欢呼; 有人为它擦把冷汗;有人为它得意洋洋;有人为它低头哭泣……莫非, 它就是传说中的命运转盘?

【片段2】

大家应该都打过排球吧!可我们班迷上的排球不是用来打的, 而是踢!“战场”上, 两支球队都叱咤风云, 如同战国时期群雄纷争。嘿嘿, 号称“智多星”的我当然免不了会有一些计谋啦!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计谋一“瞒天过海”

计谋二“顺手牵羊”

计谋三“声东击西”

实践四:开辟“想象空间”

想象力是创造活动的萌芽和开端。儿童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往往是大人所不能及的。据调查, 想象类的文章是学生最喜欢阅读和创作的一种类型。教学时, 笔者常以只言片语轻松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 任由他们进入一个个缤纷奇幻的空间:课间发现一根粉笔被“无名氏”糟蹋了, 便让学生想象“假如我是一根粉笔……”;“神十”升天了, 便让学生想象“太空游记”;重温影片《长江七号》, 便让学生想象“我与机器人的故事”……学生出神入化的想象, 总能带给我新奇的体验和别样的惊喜!

“我会写! ”———扎实功底篇

据了解, 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怀有恐惧心理, 原因是不知道到底要“写什么”和“怎么写”。如前文所述, “写什么”已基本不成问题;那么,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 要怎样才能教会他们“怎么写”呢?与其苦口婆心地灌输枯燥的写作知识, 或手把手逐字逐句地规范习作语言, 不如以逸待劳, 事半功倍。

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但凡阅读作品较多、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 其写作水平往往也较高;同时, 游刃有余的表达能力又能反过来影响并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 写作与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写好作文, 广泛阅读是不二法门。学生所阅读的作品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模仿写作的范文, 它使学生对文章的大致要求和框架结构有直观而形象的认识, 启迪学生捕捉写作素材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降低写作难度, 消除恐惧心理, 使学生有章可循, 增强信心, 提高能力。

表现之一:题材源自范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题材至关重要。除生活这汪源头活水外, 阅读也在很大程度上带给学生灵感。别的不论, 仅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语文教材, 可供开发的题材便有若干———

(1) 续写。学完《小稻秧脱险记》后, 出示这样一段文字:“一天, 小稻秧觉得浑身疼痛难忍。低头一看, 哎呀, 只见几只虫子……”让学生接下去想象“小稻秧第二次脱险”的情景; 学完《花瓣飘香》后,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第二天早晨, 我送月季花给小女孩”的情景……

(2) 补写。学习《第八次》时, 让学生补充写一写布鲁斯王子是怎样“招集被打散的军队”的, 他会怎么说?会有哪些动作? 学习《卧薪尝胆》时, 围绕第3、4自然段合理想象、补充勾践在吴国还有哪些遭遇, 回国后还有哪些发愤图强的举动……

(3) 扩写。《菩萨兵》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关于“藏胞返回家园后的情 景”着墨不是很多, 让学生根据文意进行具体的想象并写下来。

(4) 仿写。让学生自带水果到课堂上, 仿照《石榴》最后一段的顺序和写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现场观察外形、嗅闻气味、剥开外皮、品尝果肉……即时完成一个写水果的片段。

(5) 改写。学完《雪儿》后, 让学生以雪儿的视角、雪儿的口吻改写全文, 作《受伤之后》……

可以说, 写作题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 做教学中的有心人, 让学生借着阅读的“余温”, 趁热打铁, 挥洒创意。

表现之二:构思沿自范文

笔者通过多次实践发现:关于写作的种种构思技巧, 若由教师直接讲授给学生,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往往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即便能大致解说这一概念,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 往往还是与之分离、割裂, 并未真正得到落实。相反, 教学中, 面对一些具有鲜明的表达特点的范文, 教师只需轻轻一点拨, 学生在习作中就会主动迁移、模仿。《荷花》一课叶圣陶将现实与想象结合一体“物我交融”“虚 实相间”的写法便影响了不少学生, 写出了诸如“看着看着, 我也成了一个雪精灵, 穿着白色的裙子, 在空中快乐地飘舞着……”之类的语句;学完《剪枝的学问》后, 布置学生写写“自己从生活其他现象中所收获的学问”, 不需提醒, 学生几乎都能循着课文的思路进行构思, 文中“以心理的变化为线索”“设置悬念”“画龙点睛”等写作技巧皆有所体现。

表现之三:语感浸自范文

所谓“语感”, 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的语感水平是写作能力强大的重要表征。然而语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不可捕捉虚无缥缈的, 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 语感也是靠反复实践形成的。长期接触语言材料, 潜移默化间, 自然会形成良好的语感。一学期以来, 笔者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儿童小说, 其中, 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看着看着上瘾了, 以至于读者可以从他们的习作中清晰地嗅到些许“杨红樱的味道”———

【片段1】

我认真地盯着潘婷的脸:“你, 是不是……零食专家? ”我怀疑潘婷是零食专家投胎的。

“嘿嘿……”潘婷谦虚地笑了笑。

我越看她越像零食专家了。

【片段2】

“你俩在干啥?”老师像没穿鞋子似的走过来。

“她……她……问……问……我……题……题……目!”可恶, 潘雨彤居然恶人先告状!

“真的?”老师像质问犯人似的瞪着我。

“我没!是她! ”我急得都快要哭了。

老师仔细看了看我俩的试卷, 作出了明智的判断。

收卷后, 潘雨彤被老师请去办公室“喝茶”了。

“我要写! ”———自觉意识篇

其一, 基于表达———本能的释放

余秋雨先生认为:写作是“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写作其实 是人的一 种本能的 释放———通过写作, 人们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 把自己的观点揭示出来, 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笔者一年以来的引领下, 一次次体验习作乐趣的学生们, 已经贪恋起写作的“甜头”, 达到“不吐不快”的境地了。透过他们的日记, 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将写作和学习、生活、玩乐等方方面面联系起来, 做到“处处有感受、时时想表达”。

表现之一:“无孔不入”的机会

在笔者的积极倡导和浓墨重彩的大肆渲染下, 班级已俨然形成一种“写文化”。“写”作为一种自觉行为贯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八妇女节, 他们在自制贺卡上写原创赠言; 运动会上, 他们写“信息通报稿”和“赛况解说词”;元旦联欢中 , 他们写“新年寄语”;出黑板报了 , 他们纷纷写小诗供稿;寒假里, 他们争着编发祝福短信;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 他们写导游词;学习《狼和鹿》, 他们写公益广告语;甚至———友情“破裂”了, 他们写“绝交信”;对老师有意见了, 他们在作业本中夹写小纸条……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表现之二:“无微不至”的内容

学生什么都想到写, 什么都敢写, 什么都能写, 笔下的内容每每令我大开眼界、欲罢不能———

内容一:“无聊”亦有趣

奇怪, 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我感到无 聊, 便趴在窗 台上看起 了雨……雨娃娃有的落在树叶上, 好像把树叶当作了自己的床, 准备在这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有的落在有许多雨娃娃聚集在一起的水塘里, 它肯定是要加入它们的聚会。我仰望天空, 突然有一滴小雨点落在我的脸上, 我想也许是它害怕落下来的疼, 所以把我的脸当成了垫子。

内容二:“美味”生美文

这些火烧饼有的黄有的白, 我想:白色的火烧饼是才放进去的;淡黄色的应该是放了一半的;深黄色的肯定是快要熟了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做火烧饼的人又放进去一个白色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做火烧饼的人, 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先扯出一团面粉, 把面粉揉成团, 用圆形的木头在上面滚来滚去, 滚成一个扁扁的圆形, 再放进大锅里, 等它变成淡黄色的时候, 放三四段火腿肠到里面, 继续烤。快要熟时再取出来放进烤炉里, 放了一会儿再拿出来, 便基本成型了。

内容三:“牢骚”不设防

当一个管理员很难!当一个出色的管理员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第三节课是数学课, 老师让同学们写作业。老师一走, 管理他们的任务自然就落到我头上。哎!休想写作业喽!这份“工作”可辛苦了我的大脑哦。指挥部———大脑必须指挥耳朵认真听说话声, 还要指挥眼睛一心一意地看, 否则我也不可能东南西北各长一只眼睛吧!

内容四:“生病”也精彩

当我起床后, 我鼻子里的“塞军队”开始了大集会,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说:“在这里建十座宝塔吧! ”我使劲吸了一口气, 可就是吸不进去, 我想了想, 只好使出“退兵法”了。我东看看, 西瞧瞧, 只找到了一张小纸片, 我把它卷成长条卷儿放进鼻子里。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咦!怎么没用!我火冒三丈, 把纸扔了。呵, 一扔“塞军队”就走了。

中午吃饭时, 眼睛里的“酸巫婆”又出现了, 她像在我眼睛里呼风唤雨, 为非作歹, 让我眼睛一直流泪, 看不清东西, 还害我吃饭时要闭上眼睛。妈妈见我这样, 决定吃完饭后去药店买药。

下午, 妈妈带我去了药店, 买了一盒药回来。才到家, “疼恶魔”又在我的头里使出了“头晕目眩”, 我的头都被疼爆了, 他们三兄弟联手, 真让我无可奈何呀!

其二, 基于交往———心理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其中,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 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 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要满足这一需要, 不得不涉及交往。

交往, 即互相来往, 它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 影响了他人, 同时又接受他人的应答性影响。交往的基本形式即听与说———倾听与应答。学生通过写 作, 表达了自我, 完成了“说”的环节, 自然希望有人分享、回应, 达到被人关怀、爱护、理解的目的。

基于平等互动的交往态度, 学生在习作中真诚地袒露自我, 希望阅读对象与自身共同体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心灵, 又由于各自生活环境、思想意识的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个性。这份真诚和个性化作了学生笔下极具感染力的文字———

·该上场了, 我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台上。呀, 好多人, 目光如炬!我的身子好似在燃烧, 脑子里顿时一片混乱:她们会笑我吗?我那台词是什么来着?我一下子竟不知所措, 那种感觉, 唉……

·唉, 等在南门开北门, 好一个声东击西!老天爷还真会玩我啊!

·当“老大”不容易, 各位“官迷”好自为之吧。

·男同胞们, 别说我没有提醒过你们, 最好别惹这些母tiger!

学生们在习作中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一个个真实的自我, 以开放性的姿态向无数潜在的读者发出邀请, 等待着对方的共鸣、呼应。这份期待是如此浓烈, 以至于课间学生问我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本周的日记评讲课什么时候上?”“这个月的《拂晓》 (我校的文学社社刊) 什么时候发给我们? ”他们是多么渴望通过习作展示自我, 多么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赏识!

看穿了学生的这点小心思, 笔者从不吝啬也毫不掩饰对于学生习作的喜爱和欣赏———批改习作, 我总是那么投入、用心, 拿着“放大镜”仔细搜寻每一处闪光点, 哪怕只言片语也不忍舍弃。在我们的佳作评讲课上, 有佳篇的学习, 有妙段的欣赏, 也有美句的扫描……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喜悦, 一点点“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使他们的潜能日渐迸发, 创造出更多的佳作。与此同时, 通过习作交往的平台, 他们的写作能力在灵感的碰撞、思想的交织、语感的习染中持续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佳作评讲课之外, 笔者还在班级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日记争星榜”一栏, 无论多忙, 总不忘及时更换名单, 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写上主角们的名字。一年以来, 那片“自留地”吸引着多少学生望眼欲穿的目光!作为学校文学社社刊的主编, 笔者还利用“职务之便”, 给本班及其他班级个别“高产”且已形成自身独特文风的“小作家”们开设专栏:文风质朴者命名为“山野雏菊”, 语言闲雅者称之为“清水百合”, 擅长搞笑的冠之以“幽默大师”……组合类则有“诗坛三剑客” “开心剧场”“校园小说汇”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如此礼遇, 内心的自豪是非同小可的,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整天地捧着书看, 乐不可支。社刊就像一个“造星工厂”, 学校大批“文学新星”从这里走出去, 为师生所熟知, 种种“追星”现象也随之应运而生:有在教室门口探头探脑地追问“那个某某某是哪一个”的, 有偶遇后激动得大呼小叫地“看呐, 这不是那个谁谁谁吗”, 更有大批“粉丝”仿创之举……至于对外发表习作, 收到远方寄来的贺信、稿酬、邀请函, 那种激动和满足更是无法形容了。

我爱写作!我要写作!我想获奖! 我想发表! ———交往给学生注入了无限动力, 刺激着我们的“习作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这时候的教师, 多半可以“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了。

起步作文一路走来, 笔者始终以“向导”“读者”的身份介入, 热情地为学生指点前路, 真诚地欣赏纯真无忌的童言, 使习作成为学生“生命的独白与心灵的对话”, 成为一个自由的梦想。

上一篇:电大工商管理本科论文下一篇:线性代数重要考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