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健美操的看法

2024-07-24

我对健美操的看法(精选10篇)

我对健美操的看法 第1篇

学习健美操的感想与体会

上大学之前,我对健美操这个词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对什么事情都是懵懵懂懂的,有学姐到我们宿舍推销健美裤,她们说你们就要学健美操了,这个是一定要买的,还说跳健美操有多么多么好,既可以减肥、又可以塑身,有非常多的好处。和其他女生一样,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外表上出众一点,既然长相无法选择,那我只有努力改变自己的身材。正是基于这一点,第一次体育课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健美操。

没想到,第一堂课那短短的几十分钟,简单的几个动作就让我内心“激动”不已。伴着那动感的节奏,自己的全身也随着老师的提示和动作融入了那种意境,顿感自己身心轻松愉快。从此,我对那“有氧健身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以为学习健美操应该不会太辛苦,可谁能想到健美操的运动量是如此的大,我经常没跳几分钟就累的满头大汗,一节课下来累的就不想动了。并且那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要使其连贯协调却是非常的难,如果再要求表现出弹性和力度,年上还要一直保持微笑,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谈。我每天重复着那几个动作,一遍又一遍,只到有一点感觉,才能停下来休息。有时闲的时候想起还能感觉到累。

现在,我已经学了两年的健美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一节节课的认真学习,我对健美操也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知一二。由简单的学习动作到自己编排队形再到自己学习新的动作,难度不断加深,动作复杂了,音乐节奏明显加快了。有时我也明显感觉自己上课开始有点吃力,不过,含蓄收敛的并步,婀娜多优雅的“V”字步,活力四射的小马跳,都让我有信心学好。

我深深的感到健美操是集音乐、舞蹈和体育于一身的一门艺术。它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任意找一块平整的场地,打开音乐,就可以舒展自己,不需要借助于任何辅助设施。而且它能轻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培养了我们的艺术感。总之,健美操作为一项艺术性体育。给我带来了不少乐趣。其一,学习健美操带给了我活力和激情,提高了我的身体素质。平时的我们因为没有时间、没有伙伴等等的原因,平时几乎都没有运动。每天坐在电脑桌前,由于缺少运动,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因此我挺期待每周那仅有的1个半小时的体育课的。在体育课上,大家一起学习着健美操,交流着学习心得体会,互相纠正动作,在阳光下任意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这种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其二,健美操不仅是个体力活,它同时也是个脑力活,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脑细胞来思考动作,并把动作记熟。因此学习健美操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体力,也让我们的脑细胞活跃了不少。我相信学习健美操对我们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在跳的过程中,我憧憬着美好的事物。健美操课的确对我的启发很大,很愿意上这门课,既锻炼了自己又丰富了自己。

其三,学习健美操除了锻炼了我的体力、脑力外,它也让我变得自信。我喜欢有音乐的感觉,更喜欢伴随音乐舞动的快感。动听的旋律也让我们对青春有了新的熟悉,张扬个性,展现最真的自我。当我在那宽敞的教学楼通道里蹦蹦跳跳地练习着健美操时,我总会不由得感觉到生活其实是那么简单、那么快乐。健美操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我们的自信和快乐、乐观和豁达、青春和活力,全都通过健美操展现了出来。

其四,健美操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精神。因为要分小组编排队形和创编动作,我们大家必须经常集合在一起讨论,同学之间的协调配合也非常的重要,尤其在开场和结尾的时候要费心的想出一些有创意的动作,做到一鸣惊人。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家都成长了不少,学会了不少,并且感情也在运动中不断加深。虽然直到现在为止,我的动作做的也不是很到位,但我是真心喜欢健美操的。这学期以后,我们就不用再上体育课了,但我想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继续学习健美操的。

其五,健美操能磨练人的意志力,起初接触它的人,会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在你手脚舞动时,一切都变得一团糟,谁都会有四肢不听使唤的感觉。而我一直坚持了下来,我走到了今天,并且能随着音乐的律动敬请的展示着她的美丽。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就把健美操的一些基本步伐和手势都教给我们了,这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式的。并且在教每一个八拍的时候,老师会先把手脚分开来教,然后再合并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解的更透彻了。

在大二的时候,老师很好的培养了我们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因为上课之前要先自己预习,在考试的时候还要以小组的形式编动作、排队形。老师在教学时只给出了一些考试的大致内容,具体的操练方法则由我们自己选择编排。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进行选择和练习,提高了我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由于我们的锻炼大都是在课后进行的,这就较好的弥补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运动较少的不足。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1、在成套动作练习的过程中,由于音乐的风格和个性对锻炼者起到带动作用,如果在这其中加入一些老师有感染力的口令,例如: “跟我做!”、“加油”等词语,会让我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2、我们一个学期才上一次理论课,是相对比较少的,我觉得有必要加强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多观赏视频,一些比较经典的表演。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高涨情绪。

3、把一些舞步融入健美操当中去,如“拉丁舞”、“恰恰”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

我对健美操的看法 第2篇

我对此深感震惊和悲伤,这个64岁的男子从酒店高层的阳台下举着枪如“屠杀”式的往下射击,最后自尽。但是令警方疑惑的是杀手的动机是什么,这极有可能成为十大未解之谜之 一。现在警方希望从凶手同居女友玛丽卢·丹利找出线索,但玛丽卢·丹利表示并不知道男友要这样。特朗普谴责此次事件,把它叫做“纯粹的邪恶行为”,并且将降半旗为遇难的同胞致哀。美国公民排队献血并且充当志愿者,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美国公民还是很有爱心的。

我认为美国人民买枪还是可以买的,因为这让人们有个安全感。但是美国应该像中国学习,公共场合或人多的地方实行安查,看有没有带危险物品。这样的话或许可以避免发生更多枪击事件。这样两全其美,不是很好吗,既可以让美国人持有枪,又可以减少更多的枪击事件发生。

我希望下次不会有如此惨烈的伤亡事件。

我对语文教学的看法 第3篇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但如果一个人在长期我律, 形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的教法通过不, 断的积累也是语文教, 学的资本掌握一定的。下规对一面就中学、现行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谈谈粗浅看法。语

1现、以练代讲行的语文教。有些课文浅显易懂学已形成几种教法:, 教师在学文导学生练习上生事先阅读的, 结合实际基础上, 把主, 注意点拨要精力和时, 调动学生间放在指教的尽积可极能性强, 的尽表可达能效高果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收到学2骨眼上、, 讲重点难精讲实练。精讲点疑点, ;实练即少, 就是而精, 有选择有目就是讲到节的的有3典、型读意写义结地合练。, 读即写能结举合一, 必反须三结。合学生和教看材如实讲际《, 孔用乙教己材》所可有学补肖学像生、所对缺话, 、不动要作硬描行写结, 合讲。法《藤野先生》可学环境和心理描写等。

二、语文教学的走向

为了适应四化的需要, 克服语文教学少慢差倒了。他站起来, 拍拍身上的灰, 然后面带微笑地向全班同学说:

费现象, 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1、知识系统化。语文知识, 概括为八个字: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前四个字为主, 后四个字为辅。

2、语文教法的科学化。一是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二是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三是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3、教学效果显著化。教学效果, 主要看语感强

◇不强, 智力发不发达, 能力高不高。

杨秀所谓智力, 是指学习的潜能, 是解决问题的能菲力, 是适应新情况的能力, 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所谓能力, 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三、语文教学的纵横面

1、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把语文知识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联系起来, 也就是学语文, 也在学其他学科, 学其他学科, 也在学语文。

2、与生活的联系:

陈君石:我对“垃圾食品”的看法 第4篇

大家之所以把汉堡包、薯条、炸鸡、可乐等食品列入“垃圾食品”名单,当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它们所含的能量高和(或)脂肪高,而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素却很少;如果多吃、常吃,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发胖。

不过,是不是只有上述食品才是高能量、高脂肪的呢?

我查阅了2002和2004年的中国食物成分表,以每100克(毫升)可食部计算,每100克北京烤鸭的能量含量差不多是同样重量的汉堡包的2倍,脂肪含量也是汉堡包的2倍多。烤羊肉串的能量和脂肪也不低,好在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照此看来,我们是不是要把北京烤鸭和烤羊肉串也纳入“垃圾食品”的名单呢?继而,红烧肉、狮子头、水煮鱼等传统中国菜肴也都要上榜?要这样,“垃圾食品”的名单是不是太长了,而且有违大家的“观感”?

我认为,应该深思一下,在中国照搬国外的名词到底是否合适。

作为营养学家,我们从不认为食品有好坏之分(即“垃圾食品”与非垃圾食品),因为一个人吃的是否营养、健康,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比如,如果我中午吃了汉堡包,那晚上就应该多吃一点蔬菜。同样的,中午吃了方便面,那晚上就补上一点肉食和蔬菜。红烧肉脂肪太多,但也不是不能吃,只要不多吃,不天天吃,完全可以作为平衡膳食的一部分。

当然,从正面来看,“垃圾食品”的说法笼统概括了某些食品能量高和脂肪高的特点,可以提醒人们要控制对它的“口腹之欲”,但并非完全不能碰。

总之,“垃圾食品”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食物本身并没有“垃圾”还是“健康”之分,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搭配。当然,消费者还是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特点,尽量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去吃,比如根据其中的“平衡膳食宝塔”做到食物多样化,每种食物都吃一些,每种食物都不多吃,成为真正的健康达人。

责任编辑/邹佳璇

我对音乐的看法 第5篇

音乐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人类本能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科学。

音乐是人类本能的一种体现。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动物吸引异性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就是特殊的叫声,我认为这就是音乐最原始的形态。我认为从原始人开始人类就会通过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吸引异性,这种声音渐渐演变成了音乐。需求异性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是生物为了繁衍下去的自然行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讲到,最早生物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变,其中有的可能突变成喜欢交配,有的则对交配不感兴趣,这样对交配不感兴趣的生物慢慢因为没有后代而灭绝了,而喜欢交配的生物存货了下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生物包括人类对异性感兴趣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在从事音乐活动——从事吸引异性的活动时会产生兴奋、愉悦的原因。所以音乐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带给人类快乐。

音乐是一种文化。众所周知,音乐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性。我们可以从音乐区分出民族的特点。例如黑人喜欢玩的音乐有非洲原生态音乐,布鲁斯、雷鬼、放克、嘻哈等等。这或许与他们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从广袤的非洲大地而来,形成了自由,开朗,活泼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在上述音乐风格中都可以得到完美的体现。除了和人音乐,还有很多民族的音乐可以体现自身的民族特点,例如中国的江南丝竹,体现了中国南方人民柔美,含蓄的性格特点,西方的交响乐体现了西方人民理性、高贵的气质。所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音乐是一种科学。世间万物离不开科学,所有的事情都能用物理公式表达,现在物理学正在把世界上所有的理论统一,他们的目标就是寻找可以解决万物之理的终极理论。音乐创作不单单是感性的,即使是感性的也离不开物理,人体的每个思维,每个细胞,每个原子,都离不开物理的控制,也就是说是物理学在操纵人类的思维,这些思维产生了音乐。有研究表明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都有意无意的遵循了黄金分割。好听的音乐都能从中找出物理规律。在音乐创作中,很多和弦的编配、走向,声部音阶的变化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会有很不和谐的效果,这也说明了音乐的理性、科学性。

我对两会的看法 第6篇

全国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中国今年的两会召开因为两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党和政府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可以说两会的召开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借此我们应该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奋发进取,为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的两会我认真看了,每看到一个精彩的两点我都很激动,特别是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不可多得指导方针,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我联系个人的实际和国家发展的实际,不断思考。希望能进一步领会政府报告的精髓。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的一篇成功的政府动员令,它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代表着代全国人民的利益;达到了高度和深度的完美统一。这次两会的很多亮点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下面就我个人谈谈我对今年两会的一些看法。

热点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大看点

看点一 物价调控 CPI目标4% 物价温和可控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今年4%的物价调控目标,与去年3%的调控目标相比提高了1个百

看点二 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增长目标16%

【政府工作报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设定广义货币(M2)增速16%的目标有诸多考量。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尤为重要,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应对物价压力的必然之举。

至于M2增速目标何以落定为16%,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本报记者表示,2009与2010两年M2增幅比名义GDP增幅累计超过30个百分点,累积

很大的货币存量,16%的广义货币增长目标是货币环境回归常态的表现,且16%的增速也符合未来经济增长的需求。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则认为,如果今年信贷能得到有效控制,16%的M2增长目标应该不难实现,不过左右M2增速的还有外汇占款,因此实现M2增速目标的主要难度将在于对外汇占款的控制。他建议,要更多地使用数量工具,而非价格工具控制外汇占款。

看点三 财政政策 赤字率降至2%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尽管今年货币政策已明确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仍将继续。财政政策虽然仍属积极,但总量投入规模则有所减少,在专家看来,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推动因素也有不同。如果说过去货币政策是积极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那么今年提出的积极地货币政策将会更加偏向改善民生。

看点四 扩大内需 提振消费市场步入快车道

【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

长久以来,我国面临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失衡的问题,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专家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未来消费市场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从增长率上来看,我国每年消费市场增量是美国的两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如何提高消费增长,全国政协委员李德水表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主攻方向是农村。

看点五 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有望出现“黑马”

【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抓紧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将进一步挑战投资者的想象力。根据九三学社中央的调查,目前我国的民营高技术企业异常活跃,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九三学社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成长起来,不仅取决于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取决于创新型新兴企业的发育和成长。对政府来说,产业组织的政策宗旨要着重鼓励中小型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它们的发育和成长创造条件。

为了鼓励中小型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信部中小企业司的主管领导已经明确,2011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在财税、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全面支持。

看点六 收入分配 加大调节力度 扭转差距扩大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重点措施包括: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工作报告以三大措施直面最直接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发改委主任张平认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研究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张平建议,可以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适当提高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完善对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或将带来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有基金公司认为,收入分配改革将做大消费蛋糕,利好民生和消费板块,从去年开始已经成为配置的重点方向之一。

看点九 文化产业 步入快车道 更多扶持政策有望出台

【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首次被提升为支柱性产业发展对象,意味着未来文化产业在GDP中占比将大幅提升。对此,专家表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在税收和金融资金方面,藉此文化产业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资料显示,占比达到5%以上可称为支柱产业。据了解,目前文化产业占我国GDP比重约为2.5%,因此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意味着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速将飞速提高。光大证券分析师称,如按2015年GDP 5%的增速计算,预计未来5年文化产业复合增速将达到37%,较其目前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日前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内,将全面完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指导意见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及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看点十 跨境资本 密切监控防范“热钱”流入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汇率、“热钱”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也要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尽管部分时段也存在“热钱”净流出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我国面临的多为“热钱”净流入问题,而今年“热钱”流入压力更大。

吸引“热钱”的因素很多,比如中国经济热度很高,再比如中国进入加息周期,导致中美利差逐步扩大等。与此同时,赵庆明认为,今年人民币升值将可能超过7%,这对热钱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对HR的看法 第7篇

自己是个很老很老的、不肯屈服的油条

70年代生人,是个不认真投入学习的反面典型,玩啊玩混啊混

90年代参工后又过分认真干活,没脑筋想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计划没动力地度岁月

两千年时才幡然醒悟,想这样的活法到离世时咋交代呢,不是白来一趟的吗!

开始奋起,哪怕年老智慢

接触HR先当被管理者,晓得摸准被动者的心态、想法和做法;人力资源理论学海太过广博深奥,知识永远在前方吸引着自己去领悟,现实更深刻地一次次教训逼迫自己快速成长

如一位卡友所言“孤独地挣扎”

多么多么幸运有你们、有

有那么多年少有为的同伴在路上,无私地分享他们的学知经验,热心地帮助泥泞中的战友,梦想着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准而孜孜不倦

高速路上大家奔跑着、追赶着,为自己为小家为大家…

让我们永远永远随一起茁壮成长向上向上…

我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看法 第8篇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历史新课改革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渗透和落实,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的能力, 必须采取问题驱动的授课方式, 这要求教师设计问题做到精益求精, 把握好“三性”。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能够“投石激浪”。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现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 愚者问的笨。”充分说明设问与启迪思维的重要性。只有问的好、问的巧, 有启发性, 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才能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一种欲罢不能和跃跃欲试的心态。这就要求在设计问题时不要问“是不是”、“对不对”、“是什么”等一类的简单的判断性的问题, 那样学生就会感到空洞、乏味。设问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量, 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世界史有关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时, 设计这样一道题:“1941年6月丘吉尔在对德国侵略苏联发表的声明中说‘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在另一次广播讲话中他又说‘我希望看到德军葬身于坟墓之中, 而且希望看到俄国躺在手术台上’。丘吉尔的上述言论是否矛盾?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理由是什么?”这样把丘吉尔看似矛盾的两段话放在一起设问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 急于想知道为什么, 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问题要遵循思维规律,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 逐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使其“渐入佳境”。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开始就遇上大难题, 学生经过思考后无法回答, 无异于对学生当头一棒, 势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还可能使一部分学生产生思维障碍, 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但并不是说要把问题提的过于简单, 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历史老师的提问, 主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精心设计, 环环相扣, 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发现历史的本质, 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例如:我在讲“洋务运动”一节课内容时, 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洋务运动? (2) 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何异同点? (3) 洋务派为什么会出现?它的目的是什么? (4)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 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 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 层层深入的剖析, 奖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甚至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 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 视野的开阔, 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 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教学中, 应该非常注意奖励学生标新立异, 打破砂锅问到底, 突破传统思维定势, 进行求异思维, 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在讲述“北洋军阀统治”一节课时, 我展示了当时人创作的“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一幅对联, 在略作赏析后, 学生即发现此联不符合对联创作规范, “千古”对“万岁”可以, 但是“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对不起来。之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归纳“袁世凯与中华民族对不起来的表现。”根据这幅对联, 一位同学提出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国人民”就可以把袁世凯一生倒行逆施的活动全部归纳出来这一独创性特点。这种启发式提问, 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如果一般人对某些问题没有任何兴趣, 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兴趣, 可以使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可以使舍勒去尝试氢氰酸;可以使蒙诺夫以白帮别人40天活的代价换取一本书。创新, 是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事情;创新, 写就了人类整个进步史;创新, 也给人类本身带来无与伦比的乐趣。希尔伯特数学家说:“只要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的缺乏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和中止。”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从形式上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形势下, 如何看待练习与考试呢?我认为培养在于如何运用, 只要设计的问题或测试题符合教学目的, 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有助于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行。

我对地理教学的看法 第9篇

关键词: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地理教师上好一节地理课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包含教师备课的基本功,讲课的基本功,驾驭学生的基本功,掌握地理知识多少的基本功等等。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集体。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我认为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固然正确,无可厚非,但是,一堂课学生不可能配合的那么紧密,学生也有厌烦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我讲“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的时候,课文讲解了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各少数民族的分布通过看图也能够看个大概。上课找学生看图说说少数民族的分布,可学生并非如老师所设想的那样,谈到少数民族分布时,他们就聊开了,一般的人说出几种后,还随便给瞎起名字,特殊的调皮学生把电影里看的外国的也加了进去。面对乱哄哄的课堂我不是用呵止的办法来解决,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观察地图,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我又问汉族是不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声回答:不是。通过这一课的事例证明,教师要有耐心,不急躁,善于引导最重要。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我现在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会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培养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地理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再有,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兴趣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地理兴趣的培养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对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诸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而不是包干替代。

在教学中,在不断地学习、实验及研究过程中,我们学校构建了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地理学科又有它不同的方面,地理课的内容很多都贴近生活实际,在“精选习题,课堂训练”这一环节,表现要突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指导、辅导等作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摸索中,我们地理课也总结出了自己子模式,即“自学——求学——活学”三个方面。

我对婚姻的看法 第10篇

有人说:女人最美的时候是穿上洁白的婚纱走入婚姻的殿堂,因为那时的她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有人说:男人最惨的时候就是走入婚姻的殿堂,因为那时的他走入婚姻也意味着同时进入了坟墓。这代表着两种对婚姻截然相反的看法和态度:女人渴望婚姻、男人恐惧婚姻,其实婚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入了婚姻却对婚姻的本质一无所知。婚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阶段,人类历史为什么得以延续到至今,那是因为婚姻的存在。

一方面是异常火爆的相亲节目以及数目庞大的观众群体,一方面是大量的剩男怨女在那儿唉声叹气、抱怨人生的无奈;一方面是同居现象的普及程度低龄化,一方面是离婚率的高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正常的现象,表面上说是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或者简单地说是供需矛盾上客观反映,可仔细层次分析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婚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是一个充满个体差异的话题。婚姻对一个人来说,简单地说有三个必经阶段:婚姻前(花前月下)、婚姻中(谈婚论嫁)、婚姻后(经营婚姻),但也有个体差异,比如中国古代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省略了前面两个阶段、直接步入了经营婚姻的阶段,但实质上是他们大多数人同样经历三个阶段,结婚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前置条件而已。

一、婚姻与恋爱的区别与联系

1、婚姻观与恋爱观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俗话说“饱暖思淫欲”,男女同居也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社会现象、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这在改革之前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的人恪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同时法律也对通奸有明文规定,这说明现在的恋爱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准确地说来同居也是婚姻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双方已经走入了事实婚姻,换言之就是已经结婚。那两方为什么不履行结婚的手续呢?可以从两方面分析:表面上说或许双方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借口,也就是所谓的结婚的障碍,实际上是双方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履行各自承担的义务。

那么婚姻观与恋爱观究竟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呢?顾名思义婚姻和恋爱代表 1

着两种典型的社会关系。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样的婚姻观及恋爱观,决定了这个人的婚姻及恋爱的成功与失败,树立了正确的婚姻观及恋爱观,对每个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婚姻观及恋爱观是对婚姻、恋爱的认识和看法,它们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恋爱观是婚姻观的基础,婚姻观则是恋爱观的延续。报纸、网络、电视上经常报道婚外恋、小

三、包二奶等,实际上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他们的婚姻观及恋爱观当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异化。

2、婚姻与恋爱的不对等性:

俗话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是结婚,的确一个人结婚以后会改变很多,变得收敛、成熟、稳重,会变得有责任感。在如今的社会,一个人谈一场恋爱就结婚的人很少,恐怕是凤毛麟角,相信大家都有着一次或数段的恋爱经历,当然也有少许人也有着次或数段的婚姻经历,但毕竟是少数,可见在大家心底恋爱和婚姻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婚姻毕竟大多数的时候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出现众多的剩男怨女的原因之一就是婚姻太重要以至于不敢去尝试,也就是患上了所谓的恐婚症。

步入了婚姻也就意味从此有了责任、有了束缚、有了牵挂,但在恋爱当中不会有这些感觉的,最多也就是少许牵挂,一天的恋爱有之、一个月的恋爱有之、一年的恋爱有之、几年的恋爱有之,但基本没有看见一辈子的恋爱,如果有也可能是在婚姻中继续恋爱、持续着恋爱的状态;一天的婚姻少有、一个月的婚姻少见、一年的婚姻偶见、几年的婚姻常见,但基本都是一辈子的婚姻,如果有短暂的婚姻并不能算作严格地婚姻、最多只能算作过家家的最高形式。

由此可见,婚姻与恋爱虽然代表着两种人生的必经阶段,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婚姻与恋爱有着明显的不对等性,婚姻高于恋爱,恋爱从属于婚姻、为步入婚姻而服务。

3、恋爱是走向婚姻的必经阶段,婚姻是恋爱的最终阶段:

闪婚是最近这些年兴起的一种婚姻形式,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其实这是一种最危险的婚姻,一时不慎轻则头破血流,重则毁掉一生,因为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就如同纸与火的关系,随时拎着定时炸弹在过活。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有过恋爱经历的与没有恋爱经历的人很不一样,经历过恋爱的人懂得宽容、大度、为他 2

人着想,而没有经历过恋爱的人稍逊许多,当然经历过婚姻的人则是另外一种风貌。

在恋爱的过程中,实际上某种程度在为婚姻打基础,两个人的相识、相知、相恋、相爱,一步步地递进,一步也不能被超越,在这些过程中随着两方的了解深入,各种各样的矛盾也在不断地暴发,在应付各种烦扰的时候也奠定了婚姻的基础,比如信任、谦让、分工。

如果问你为什么要恋爱?结婚无疑是大多数人的答案。的确,如果双方不结婚,那有什么实质意义,增加人生阅历、填补彼此的空虚抑是满足个人的欲望,显然正常人并不是这样想的。和一个异性天天黏在一起而又不准备和她(他)结婚,除了上述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你自己没有责任感,包括没有恋爱的准备和背景,人人喜欢艺术作品中浪子形象的洒脱,但不代表人人都愿意成为浪子,或许每个人只是有一个深藏的邪恶在作祟。

步入了婚姻,并不代表恋爱的结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又开始了另一种恋爱,但不可否认地说婚姻是恋爱的最终阶段,虽然大家有着荡气回肠地或平静如水地恋爱经历,但叩心自问每个人在连恋爱的时候都曾有过结婚的念头。

二、影响婚姻的外部环境:

经常有年轻人抱怨家人干涉自己的婚姻自由,非要让自己嫁或娶门当户对的人、非要自己找一个老家的人组成家庭,其实这在我国这样的人文环境很普通,因为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给每个中国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指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已经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影响婚姻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传统、社会与家庭。

传统:延续了数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力至今仍在继续,并融入了每个百姓的家庭、每个百姓的生活,“礼”不仅代表着我们日常尊崇的思维,也对婚姻作了相应界定,这想各地的婚迎嫁娶的风俗可见一斑。另外中国的门第、门阀之见一直存在,这就限制了现在人的婚姻,这主要体现在上述所谈的第二个阶段——婚姻中(谈婚论嫁);在第三个阶段——经营婚姻同样影响巨大,比如在封建延续下来的父权社会,妻子始终在传统家庭中的地位不高,从属于丈夫,虽然在市场经济下有所改观,但变化有限。

社会:在如今的社会,意识形态上马列主义有之、资本主义自由化有之、传 3

统伦理道德有之,这也造就了如今的个人的思想意识混乱,更注重利益与效益。曾有报道北方的一对“夫妇”,法定结婚手续早办了且儿女成群,却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因为当时的婚嫁风俗就要求硬件条件(轻则十几万,重则数十万)才能被社会承认,迫使他们在外地打工八年才履行了结婚的手续,众多的事例举不胜举,最普通的就是经济上的问题(比如彩礼),因此而棒打鸳鸯、被迫分开的太多。这说明社会对婚姻的影响巨大,可以说是继传统影响之后最重要的影响的因素。

家庭:家庭作为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组成单位,承载着维系人与社会的纽带,步入了婚姻就意味着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而离开了当初父母组成的家庭,但是离开当初的家庭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上述所谈的传统、社会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家庭来表现和执行的。传统、社会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家庭的影响是直接的、是最有效的。

三、婚姻与责任

经常和一些已婚男人聊天,他们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责任:对妻子的责任、对孩子的责任、对双方父母的责任、对双方亲戚朋友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面对众多的责任,常常显得自己力不从心,如同一副副重担压在肩上、喘不过来气。那婚姻与责任有联系吗?当然有,不仅有联系,而且责任是婚姻重要的组成部分,维系着婚姻的纽带,有人说孩子是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实质上孩子就是众多责任里其中的一种。

1、婚姻与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婚姻的内容包括很多,比如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你来织布我来耕地等等,简单地来说就是搭伙过日子,这日子怎么过则是每个家庭、每段婚姻、每对夫妇自己经营的事情,别人没有干涉也不干涉不了,而责任则是每对夫妻不可避免遇到的话题:谁承担辅导小孩功课的责任、谁承担接送小孩的责任、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谁承担赚钱养家的责任,这不断涌现的责任构成了婚姻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婚姻也不完全是责任,还有其他的东西,比如说爱。

2、责任是婚姻的现实基础: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责任感,那么他也就没有了生活的方向、勇气及动力,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在婚姻中没有了责任感,一味的索取、一味的要求、一味 4 的放纵,那么他的婚姻很快就会结束、失去他的婚姻。在婚姻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承担婚姻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苛求权利,这样维系婚姻的方法比如信任、谦让才有理论基础,这同样适用于婚姻的前奏(恋爱)。

四、婚姻与人性

那些剩男剩女在唉声叹气、怨老天不公的同时,除了上述所说的不愿意承担责任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性方面出了问题。幼儿启蒙课本《三字经》开篇言:人之初,性本善,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即人性从人出生就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每一天,当然包括婚姻。古代哲人主张人性本善有之、主张人性本恶有之,其实人性的本源无所谓恶与善,因为人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

1、难婚与人性的联系

为什么社会越来越进步,反而婚姻越来越走下坡路,大龄未婚青年越来越多,可离婚率却越来越高,是社会出问题了吗?显然不是,否则晚清时期社会环境那么差,为什么人口却有四万万,那是什么呢?究其根源是人性出了问题。

为什么难婚现象普通存在?因为人性中“恶”的那一面占了上风,也就是欲望、懒惰等占了上风。为什么小三、二奶如此普及化,因为她们想不劳而获、想一劳永逸、想贪图物质财富;为什么许多大龄未婚青年难婚?一种原因是她们想找一个只爱她又有钱人或者青年才俊,可那些她的中意人的择偶观念与之截然不同,由此引发矛盾,另一种原因是他(她)们设置着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好不容易遇到了中意的,可别人的条条框框却好像把他(她)剔除了,由此引发矛盾。

2、人性

人有美丑之分,人性有善恶之分,这并不矛盾,相反两者之间一直辩证统一着。佛曰:人要心存善念,以前听到的往往是热暴力(打架、摔杯子),可最近这些年在夫妻之间兴起一种冷暴力,十天半月不和对方说话,见面也只是横眉冷对,够酷的,但从某种角度也反应着人的本性,为恶的本性。人作为最高级的一种动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人性则通过思维关联着行为。

3、社会关联着人性的选择

有人说:中国人已经没有了信仰,这个社会也就成为了一个没有精神支持的社会,不择手段、有钱便是爹、利益至上等等观念已经深入每个人,这也造成了 5

这个社会的人的本性随之而改变,所以小三、二奶、择偶观念的改变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就每个人的人生来说:美满的婚姻持久只需要善的人性、善的人性是美满的婚姻原动力,而恶的人性可能会拥有短暂美满的婚姻,但一定不会长久。

4、维系婚姻的基础是人性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经常看见那些离婚的男人、女人一遍又一遍地对别人诉说着对方的如何如何野蛮、如何如何不顾家、如何如何不爱他(她),其实在他(她)们诉说的背后隐藏着他(她)们的丑陋、他(她)们的人性,正所谓“一只手掌拍不响”,造成现在的悲剧的原因恐怕是自己。因此,人性是维系婚姻的基础,美满的婚姻是善的人性在起作用,而短暂的、失败的婚姻则是恶的人性在发挥效力。

五、美满婚姻的前提与维系

上述已经谈到婚姻与责任的关系、婚姻与人性的关系、婚姻的外部影响,那究竟什么是美满婚姻的前提与维系呢?大致也就是两方面:承担责任是美满婚姻的前提,而维系美满婚姻的则是上述所说的善的人性,只有承担起责任,才能走向婚姻,也才成就婚姻,只有善用善性,你才能维系婚姻的常青,其次要用心去经营自己的感情、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婚姻、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家庭。

六、结语与忠告

1、走向婚姻前:感情一切随缘,但要自己创造机会;不要为自己人为地设计一道道城墙,如果大家都设置这样那样的城墙,最终的结果是自己为自己葬送了美好的婚姻、而望洋兴叹。

2、走向婚姻后:担负自己的责任、勇于为对方、为他人承担责任;运用人性善的一面,压制人性恶的一面,具体表现为善待婚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忠诚、谦让、信任等,这样的你们才能相待如宾、举案齐眉。

3、婚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婚姻一无所知。

上一篇:大学生珍惜健康优秀演讲稿下一篇:综合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