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后进生转化

2024-06-27

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后进生转化(精选2篇)

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后进生转化 第1篇

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放寒假了,终于可以安下心来看一些自己想看的书,给自己充充电。打开《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我认真阅读了一篇题为《温暖的约定》的文章,这篇文章非常吸引人,我一口气读完了整篇文章,它给了我一个启发,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用真挚的师爱去感化自己的学生。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既关心“优生”,又关心“后进生”。一般不爱做作业的学生都是班级的“后进生”,他们平时在课堂上不积极,有时候甚至很消极,很少受到老师的重视,对自己的要求低下。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后进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不等于说,“后进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同样在这些“后进生”的心里也有自己想要成就的梦想,同样有着成才的愿望,他也想取得进步,也有做人的自尊。正所谓十年树人百年成才,所谓“后进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不要总以为“后进生”已是“朽木”不可雕,不要对“后进生”失去信心,不要总把“后进生”看成是块“坏材料”。只要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认识和看待“后进生”,要相信“后进生”身上蕴藏着可以成功发展的巨大潜能,他们是完全可以赶上先进的行列的。

作为老师对“后进生”,更应该多一份“厚爱”。因为,这些学生容易被人讨厌,容易被人看不起,周围同学也不愿意和他们接近,因而他们往往产生自卑、压抑和对教育的抵触心理。其实,这些学生缺乏爱抚,只要我们以诚挚的心,真诚的爱去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就能够感化他们,转化他们。我们应该更多的信任和尊重“后进生”,给“后进生”一点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后进生”因为屡教屡犯,常常导致老师的恼怒,父母的责怪,同学的嘲笑,可能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后进生转化)老师就要积极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美。不要用挖苦、讽刺、刻薄的语言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而应从内心里去尊重他们。关心就如一缕春风,吹开了“后进生”的心门,信任和尊重就像一阵细雨,慢慢的,悄悄的滋润着“后进生”的“心田”,让他们内心涌动起一股暖流,一股上进之流。

身为战斗在一线的人民教师的我,读此文章之后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书中这些平凡教师,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志的口号,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没有怨天尤人的抱怨。而是用他们教育的神圣——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惭愧的是我们都是人民教师,我们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我却还不能豁达的接收每个孩子的缺点,还不能娴熟的、智慧的去开启每个孩子的心智。书中介绍的一些教师的教育方法虽然很平凡,却小中见大,犹如心灵的一把钥匙,开启我的心智。这本书真是太美妙了,回味无穷,等我空闲下来,我一定要好好地再阅读一遍。

用信念和智慧演绎教育的真谛 第2篇

1.坚持“厚生”思想引领。在吴贻芳的教育字典里,有一核心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关键词就是“厚生”。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具体的教育思想。金陵女大校长吴贻芳是这样解读其“厚生”校训的:“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丰满”。“厚生”可以丰富思想和人生,坚定人生选择和航向,也能使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尽全力为该为之事。

2.注重“健全人格”教育关怀。在吴贻芳的教育历程中,有一重要的、流传久远的精神就是培养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吴贻芳认为,教育关系到人的生存状况与未来发展,关系到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教育应当注重人格塑造,培养人的精神。她要求同学“文理并重,既具有爱国思想,又得之科学方法”,应当在学问与人格方面协调发展。

3.突显个性化的实践取向。在吴贻芳的教育世界里,有一可贵的、值得景仰的品质就是在实践中形成有个性的教育。这一个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慎微的陶冶”,使之养成习惯,“使整个人生有良好的发展”。吴贻芳特别强调教育要从“实”处和“细”处做起。二是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吴贻芳坚持做到在教育实践中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其更好地发展。三是强调在实践中冶炼。金女大历经战争与炮火的特殊岁月,从创办到搬迁,从合并到建立,她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还带领广大教员和学生在富有特殊使命的教育实践平台上不断促进教者与学生共同提升与完善。四是教者在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吴贻芳本身是1919年金女大第一届毕业生。后来在美国读硕士、博士。作为金女大校长,她强调无论是幼教、小学、中学和大学都要注重教导人判断对与错,向善求善。五是践行大学精神。吴贻芳特别注意在教育实践中,传递大学精神。她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成立了最早的具有世界性的金陵女大校友会,这些遍布于美国、加拿大及我国香港、台湾、上海、北京、南京、四川、云南等地的校友们通过校友会活动,目睹世界著名校长吴贻芳的风采,重温和传承金女大的真精神,相互激励为祖国的繁荣作贡献,为人类的文明而努力。

钱焕琦教授的《厚生育英才—吴贻芳》著作,不仅使我们了解吴贻芳深刻的教育思想,还以时间为脉络,演绎了吴贻芳从出生直至走完人生之路的全部历程。吴贻芳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就、靓丽光采和人格魅力如此吸引我们,与吴贻芳本人的特殊经历和涵养气质有关,更与本书的鲜明特点有关。

1.史料丰富,视野开阔。著作图文并茂,以文为主,以图为辅,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显示了作者极强的搜集与驾驭资料的能力。

2.语言洗练,赏心悦目。该著作虽以史为主线,但并非史料的干枯堆砌。作者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叙述着自己所在学院的前辈校长吴贻芳的一生,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内心刻画着墨得当。

3.构思新颖,引人入胜。该著作将吴贻芳的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提炼出一个主题,并按这一主题在文中展开。每一个主题都是吴校长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的准确选择和回应。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吴贻芳先生对教育、对祖国、对人民有如此挚爱和强烈的使命感?为何把“厚生”定为金女大校训?吴校长在不同时期又是如何践行这个校训的?该著作行文清晰,逻辑谨严,对一位女教者如何修炼成世界著名的大家、成为完美的东方女性的历程交代得明明白白,让读者领略无穷无尽的“厚生务实”教育思想。

4.角色认同,使命所然。吴贻芳把自己的生命与大学校长的使命融为一体,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成长与发展融为一体。吴校长曾经为学生的营养、体检、奖学金尽心过;也曾为国家的强盛而倾情付出过。在人们心目中,她是一个懂得关爱的教育家,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校长,其实她更是一个有特殊人格影响的爱国女知识分子。她曾经两次拒绝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解放前夕多次拒绝搬迁台湾。为了新中国的事业,她义无反顾地奉献了后半辈子。在当今大学精神不断失落、大学的社会良知越来越被商品社会笼罩的时代,如何使知识和才能的训练建立在人格的完善上?犹如“厚生”校训要求的那样,在自己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作者正是带着这样一种使命通过吴贻芳的所思所想所行来启发人们思考大学应该担当的教育责任和社会责任。本书的面世无疑对吴贻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习型著作。

(作者系江苏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上一篇:每周工作小结表下一篇:中班美术(线描画)——花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