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记忆的拆迁

2024-07-28

散文:记忆的拆迁(精选9篇)

散文:记忆的拆迁 第1篇

我不是个怀旧的人。

在我的性格里,未知和新奇是永恒的向往之处。就像如今在这个城市里横行肆虐的地产商业,但凡古旧的回忆在我的脑海里占有一席之地,我的生性便会发动一场惊天动地的拆迁,剔除任何可能与新格格不入,哪怕偏居一隅的旧。不过虽然我的生性持之以恒地施展着他无律可循又极端精明的无情和暴力,总还是会有幸存者。

历数这些幸存者,有奶奶为我种下的无花果树。不过这棵树,因为它的果实对生命的滋养,去年冬天被送给了罹患肠癌的一位姑姑。树从生长了十几年的花盆里被掘出,不知所踪。

接着便是剪头发。在我三岁时,祖母发觉她古旧的机械剃刀和自学成才的技艺再也没法满足步入幼儿园门槛的我对形象的需要,于是便发动祖父去寻找适合我的理发店。精明的祖父很快就在后院的一条街上找到了数家理发店,末了总算筛出一家中意的,在一个旧式小区里。

店主是有一双儿女的母亲,有着一般理发师难以企及的手艺和态度。她技艺精湛,却不炫技,会满足所有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在升入初二以前,每隔两周,我都会光顾那个理发店。十年以来,我都以这么一个固定的节拍来左右头发的生长。

刚开始,我需要被人抱上旋转的大躺椅并且在整个理发的`过程中牢牢摁住。在用剃刀刮后脑勺时,我还会因为浅淡的瘙痒而骚动不止。要是摁着我的人稍有疏忽而放松了气力,我就会猛地一挣,在齐整的头发上刻出一个突兀的大豁口,理发师也无可奈何,只得绞尽脑汁地修补。

后来我终于能自己文静地端坐在椅子上,耐心地等待自己因富于营养而过分生长的浓密黑发被剪成精神利索的短发了。

我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年,依旧按照坚持了十年的习惯来这里理发,享受着剪头发时的一切——温润的木质梳齿对发梢和头皮的摩擦、一如往常的谈天,还有那久违的放松和舒适。有时我会在宽大的椅子上睡去,直至末了被理发师用轻柔的声音唤醒,付了钱飞也似的回家。

到了初二,学校一周只放一天假,我再也没有闲暇的时间回祖父祖母家,更不要说去那里后院的小街上剪头发了。一直到中考完,我方能在祖父祖母家过一个没有作业的轻松的假期。

一天,祖父瞧见了我鸡窝似的头发,就建议我去理发。我遵循着记忆,想从一个旧式小区里抄近路,却不想只瞧见了一堆残垣断壁。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奶奶种的无花果树也是从这个院子里的一棵树上折的枝。老无花果树、裁缝、长满青苔的缓坡、枝繁叶茂的老杨树现在都成了记忆里的片断了。

因为拆迁,理发店搬到了对面的一家住宅里。顾客稀落了,店里的理发师也都走了,只余了店主一人,十分寡言,也更显苍老了。按照市政府的规划,小街整条都是要拆的。到时候又搬去哪里呢?

已经说过了,我不是念旧的人。现如今,我也无法庇佑自己的幸存者们,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拖拽进删除的序列。不是被我地产商业一般的性格,而是真真切切的地产商业,它用精明和计算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更新着这座城市,更新着每一个人珍贵的记忆。拆毁房子和街巷的同时,也拆迁着我们的记忆。

散文:记忆的拆迁 第2篇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强烈的阳光有所收敛,云朵厚起来了,我没有晨跑,取而代之的运动是把菜地的草丛除掉。干旱期间的菜地没有了先前童话般的热闹,唯有野草趁机用极短的时间霸占了整个菜畦,迅速生长开花结籽,到今天我去除去它们时,它们已经完成的上帝赐予它的生命过程,留下它无数的生命延续,它的孩子----草籽!在它们面前,人类只有感叹,生命真的有奇迹。

晚上继续饭后万米走,疾走中,反常的.气候让秋后的田野上的蚊子死灰复燃,正是它们上潮的时间,一团团的蚊子在身前身后簇拥,一呼一吸间,竟能把蚊子吸进鼻腔,眼睛里也能淹死几个迷了路的蚊子,只见水泥路上散步的人们优哉游哉,一点也不在乎那些蚊子的横冲直撞。树上的夜蝉凄惨地嘶叫着,蹲坐在夜幕拉拢时的阔叶杨上唱着今天的小夜曲,“嘻.......呀.....嘻.....呀.....”

脑海霎时有一幕过去的景象闪现,宁静的小山村,一幢幢木屋依山而建,我家老屋前的院子前的禾场上,几株枣树围拢四周,夜蝉嘻嘻,一堆瘪谷子烟火燃起白白的浓烟,随着微微夜风摇晃着烟头,我们一家大小躺在竹床上,凉凉的竹床并排放好,我们分成两头睡好。偶尔烟头顺风吹到我这,那个呛味不仅赶走了蚊子,也让我们鼻泪汹涌,这时我们兄妹几个挠嚷起来了,大声唱起来“烟儿烟,去那边,这边狗屎臭,那边桂花香!”不知是说话的口风大吹走了烟头,还是风本来就摇曳不定,居然一唱就真的飘走了。那头的小哥哥呛得不行了,也大唱起来,不一会儿,就发展到肢体赶烟了。这时候,大人么就摇几下老叶蒲扇:“莫吵莫吵....”话音落下,呼噜声就又响起了,也许大人白天太累了。我们就只好看着天,明亮的月亮,团团的星星,一条银河从北到南看不到边,找着北斗七星,说起七仙女,唱起流传了不知多少代的儿歌:“七妹子,七支花,七个妹妹嫁老家,老家有棵桂花树,桂花树上喷喷香,桂花树下好梳妆;老家月光圆又圆,做块镜子照眉面......”唱着唱着,调皮像随着梦飘向了天上......

论公益拆迁与私益拆迁的异同 第3篇

一、公益拆迁

(一) 公共利益

1.公共利益的界定

公共利益, 简称为“公益”, 从字面上理解即为公共的利益。英国的法理学家边沁将公益理解为个人利益的总和, 为共同体的利益;而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 认为不能简单地公共利益界定为个人利益之和, 而是“由私益组成的某种派生性的复合利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利益应是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横向比较世界各国法律规定中有关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来说有三种立法体例。一种是概括性规定, 只在原则上限定了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方可征收、征用土地或公民的私有财产, 但是对于具体的那些事项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没有做具体性的规定。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属于此类。第二种是列举式规定, 将那些事项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做了具体的限定。日本、韩国、印度、波兰等国这样规定。还有一种是混合式规定, 即概括性地规定了需为了公共利益, 但也列举出了那些事项属于公共利益的范畴。我国台湾地区就是此种立法模式。

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与公共利益有关的表述散见于法律法规中。如2004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3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并给予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4款规定, “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在这三部法律中都只强调征收及公益拆迁中要出于公共利益的的需要, 对于公共利益并没有做出明确界定。而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规定了适用于公益拆迁的各种事项。虽然列举了种种可以界定为是为了公共利益的对象, 但这样的规定无疑是没有正面解释公共利益, 而且, 在实践中充满了各种无法涵盖或被滥用的情况。

2.公共利益的基本标准

通常要界定公共利益, 应当遵循以下的四项基本标准:一是具有公共性。公共利益显然应在受益主体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这是其与私人利益进行区分的重要一点。二是具有合理性。这一标准表现在公共利益的行使应在充分考虑个人利益, 局部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安排。虽然一定程度上我们认可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公共的利益, 但没有私人利益作为支撑的公共利益又何来独立存在的价值呢?三是具有正当性。公共利益的确定显然应该建立在为正当目的的基础之上, 否则, 以公共利益为幌子的行为就会陷于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境遇。四是体现公平性。公共利益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私人利益为代价的, 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让受到损害的私人利益得到合理公平的安排, 才能体现出公平正义。

(二) 公益拆迁

1.公益拆迁的定义

公益拆迁是指拆迁人出于公共目的, 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 在政府许可后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强制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物, 并对该范围内的居民或者单位进行合理补偿或安置, 以取得该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

2.公益拆迁的特征

公共目的性。这是公益拆迁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 既是公益拆迁就必须在目的上指向为了公共利益, 这是毋庸置疑的。

强制性。公益性拆迁是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结合, 公益性拆迁必须在政府许可后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对将要拆除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强制性拆除, 任何违反公益拆迁的实体要求或程序要求的行为即是违法行为, 公权力的介入让公益拆迁有了强制效力。合理补偿性。公益拆迁应对该范围内的居民或者单位进行合理的补偿或者安置, 以体现拆迁过程的公平正义。

二、私益拆迁

(一) 私人利益

对于私人利益, 也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 有人将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等同起来, 但我认为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但从字面上看, 个人利益强调的是一个个体的利益, 而私人利益对此的强调性却不强, 私人利益还可以包括小团体的利益。特别是在拆迁中,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私人利益就等同于个人利益, 因为拆迁所涉及的往往并不是某个个人的利益, 而是在其中已结成某个小利益团体的利益。

(二) 私益拆迁

1.私益拆迁的界定

虽然私益拆迁并不能等同于商业拆迁, 但在我国的社会实践中私益拆迁即指商业拆迁。而商业性的拆迁是出于商业利益目的而为的拆迁行为, 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 应当遵循合同法有关平等自愿、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等原则, 不得“强买强卖”, 即只要财产所有人不同意转让其财产,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买”, 市场规律将起到自发调节的作用。

2.私益拆迁的特征

对于私益拆迁的特征, 我个人认为具有以下几点:

商业目的性。相对于公益拆迁的公益目的, 私益拆迁, 或者说是商业拆迁, 其商业目的性非常明显。在当代中国, 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 房地产开发的暴利使拆迁像一股浪潮席卷全国, 商业拆迁在中国的拆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合意性。私益拆迁是建立在平等自愿、意思自治的合同的基础上的, 被拆迁户与房地产开发商达成合意订立转让其财产的合同, 应遵照合同法的意思自治的一般原则进行, 任何人不得强买强卖, 不得强制拆迁。

拆迁补偿的不确定性。由于私益拆迁是基于合同关系而确定的, 拆迁补偿应由合同双方集体协商确定, 此时的拆迁补偿并没有法定要求的合理性, 而是基于双方合意, 正如北大教授钱明星所说“商业拆迁中漫天要价是被拆迁者的权利”!

三、公益拆迁与私益拆迁的异同

(一) 不同点

1.拆迁目的不同

在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 有下列情形之一, 确需要征收房屋的, 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 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 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 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 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 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可见拆迁是政府的公权利为了实现有利于社会的目的, 在暂时牺牲私人利益的情况下对公民的房产先予以征收, 在给付完补偿款后将拆迁范围内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及其附属物予以拆除。而私益拆迁则是房产开发企业为了追求房产开发的利益在与被拆迁户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在给付完补偿款后对房产予以拆除的行为, 其目的带有明显的营利性。

2.法律关系不同

公益拆迁是一种受公法调整的上对下的法律关系, 由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具体行政机关主导, 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而商业拆迁则是一种由私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是建立在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 与公权力无关, 行政机关不得对这类拆迁行为进行干预。

3.拆迁的主体不同

公益拆迁的拆迁人与私益拆迁的拆迁人不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规定,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某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 (以下称房屋征收部门) 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而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 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 也可以委托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实施拆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作为拆迁人, 不得接受拆迁委托。所以私益拆迁的拆迁人应是房产开发企业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为, 但不得为其监管部门。

4.拆迁补偿不同

正如前所述, 公益拆迁的拆迁补偿应当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拆迁人 (即市、县级的人民政府) 应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 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 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 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而由于私益拆迁是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制定的合同, 拆迁补偿需要房地产开发商与被拆迁户达成合意, 被拆迁户不必接受强制的拆迁补偿, “漫天要价”也是被拆迁户的权利。

5.救济方式不同

由于公益拆迁是有公权力介入的行政行为, 是一种行政法律关系, 如若有关于公益拆迁中征收时是抚慰公共利益, 征收程序是否合法以及补偿金过低的问题的争议都属于行政诉讼的范畴, 但是有关补偿协议违约方面的争议就由民事诉讼来解决。可是私益拆迁由于是一种完全的民事法律关系, 所以当双方出现争议时只能以民事诉讼维护其权益。

(二) 共同点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一起出现往往带有一种对抗的意味, 然而公益与私益并非天生即为一对对立的概念, 而且从本源上来讲, 公共利益有着与生俱来的统一性。无论是认为公益是私益简单地相加还是另一层次上的派生演绎都没有否认公益是由私益组成。私益在一般情况下是让位与公共利益的, 但是公共利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私人利益得到实现, 这样的循环让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有着一致性。

推广到拆迁领域, 公益拆迁与私益拆迁看似是一组矛盾的概念, 但实质上二者有其共通的一面。在我的理解中, 由于公益拆迁是政府主体的建设行为, 而政府主体理应是为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而努力的, 所以公益拆迁浅层次看是为了公众的利益, 实际上这些利益都会落实到个人身上,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私人利益的保护及提高。而私益拆迁看似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 但是正是由于其不断地投资开发建设才使得社会经济有了发展, 中国纳税的第一大行业房地产业也才会如此蓬勃发展。

由此看来, 虽然在大谈特谈公益与私益的分别, 但是深入来看, 公益与私益之间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只是在实践中, 我们做出一定的区分有利于确立法律关系, 合理解决争议。在我国现在具体国情下, 我国的公益拆迁与私益拆迁之间的界限有了越来越模糊化的趋势, 然而法律的缺位、为了经济发展速度而牺牲个人利益的思想都使中国的强制拆迁愈演愈烈。目之所及, 身边强拆的事例并不少见, 倘若都是政府的行政行为, 本无可厚非, 但是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到政府只是充当挡箭牌。对公益拆迁和私益拆迁做一个明确的界定是实践中最为需要的。倘若能够在时间中明确区分了公益拆迁与私益拆迁, 各方主体也能做到明确有关规定, 那么有关拆迁的纠纷将会少很多。太多因为强拆而发生的流血事件已经让我们目不忍视, 我们期望着拆迁能够做的更好。

摘要:近几年来, 拆迁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经常见诸报端, 而且经常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其实拆迁不是个新鲜的字眼, 然而在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代中国, 无论是以公共利益为由头的拆迁, 还是典型意义上的私益拆迁, 都在反映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然而一座座高楼的耸起仍旧不能掩藏其覆盖下的社会问题。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为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保障, 而2010年发生的宜黄拆迁案则是在强制拆迁愈演愈烈的时候将强拆所触发的社会问题推向了一个高潮。本文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区别与联系着手, 将公益拆迁与私益拆迁的异同做一番阐述, 以期能够正确区分公益拆迁和私益拆迁。当私益拆迁打着公益拆迁的旗号招摇撞骗时, 区分一下二者对实践也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拆迁,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异同

参考文献

[1]梁胜敏.从城市房屋征收角度看公益拆迁的法律规制之嬗变——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思考[J].邵阳学院报, 2011.2.

[2]陈凌.城市化进程中公益拆迁法律制度的理性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6.

[3]龚耘, 杜佳毅.《物权法》中的“公共利益”之痒——从征收和拆迁谈起[J].法学研究, 2008.5.

[4]李炼军.从城市房屋公益拆迁到商业拆迁:法律的缺位将机器完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6.3.

[5]赵云海.各国 (地区) 对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法律界定之比较[J].经济研究, 2010.

当记忆遭遇拆迁 第4篇

西安准备花费380亿人民币重建阿房宫,这消息真真假假、九曲回肠,直至被高层叫停,令我想起另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以及因此埋在川江之下的老家。

将近20年的青葱岁月,掩埋在冰冷的水里。这种切身的疼痛让我明白,作为记忆的载体,物质有多么重要。它的兴衰变动,必会导致记忆的更迭毁损。当一个人的记忆残缺不全,他的信念就不大可靠;当一群人的记忆都有偏差,他们就无法正确地行事。然而,这就是百年来“东亚病夫”的典型症,源于一种名叫“不破不立”的病毒。近些年来,病毒非但没有祛除,症状反而变本加厉,使得陷入虚无的人们急功近利,或者愤世嫉俗。

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聪明的掌权者十分擅长利用这种虚无感。他们巧妙地用一套辩证法的修辞,让中国式拆迁不仅在现实中发生,也同步在记忆里。一旦物质与记忆同归于尽,他们就可以抹黑历史,以此证明今天的合理;也可以允诺明天的美景,来索取眼下的顺从。

就拿阿房宫来说吧。其实早在10年前,考古挖掘就已经证明,阿房宫非但没有被项羽举火焚毁,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建成过。当年宫前殿的地基还没夯实,秦始皇就死了。数十万劳力抽调到秦陵去填土,其它工程一律停摆。待到复工之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阿房宫就此终止于土建,再无下文了。

《史记》成书距离秦朝灭亡不足百年,其中有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记载。近来在秦都咸阳一带的考古成果也证实,司马迁的记录确为信史。但是,太史公从未提及项羽焚阿房宫一事。后人误会阿房宫被毁,多源于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那已是1000年后的文学想象了。事实上,“阿房宫”的字面已经表明,它本来就是一个半拉子工程—“阿”是当地土话“那、那儿”的意思,“房”是渭河以南,都城咸阳郊外的一个地名,合在一起就是说,那个建在“房”地的宫殿。换句话讲,这个工程连正式的名称都没有。所以司马迁才写:“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那么,为什么有人比考古学家还更热衷于阿房宫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呢?如果人们对那套不破不立的辩证法把戏持有警惕,自会明白其中定然“另有所图”。

然而要保持这样的警惕其实很难。在漫长的时间中,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毁灭与重建,为了生存,似乎打一生下来就怀着一身健忘的本事。这让每一代人都得从头积攒经验和知识,也让每一个掌权者都敢于肆无忌惮地将历史当作社会生活的舞台布景,只要对他们扮演的角色有利,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想怎么换就怎么换。

改来换去,大家也就真糊涂了。比如像“炎黄子孙”之类的民族认同,本来是辛亥革命前后才兴盛的历史建构,到今天似乎就成了上下五千年的道统—真是如此,纪晓岚岂敢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写黄帝是一个“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的花花太岁呢?

与黄帝一样神奇的还有三国时期的蜀将关羽。他是如何成为土地爷、财神、武圣、佛寺的保护神、秘密帮派的守护者、深明《春秋》大义的儒士,乃至“三界伏魔大帝”的?其曲折的经历,足以写成一部魔幻巨著。

如何分辨真实与虚假?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的故事给了我不小的启示。当造梦师柯布第一次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阿里阿德涅带入梦中,他自问自答地说,何为真实,何为梦境,一个简单的法子可以分辨。坐在咖啡馆的窗外,柯布这样提醒阿里阿德涅:“你从来不会真正记得一个梦的开始吧?想想看,阿里阿德涅,你是怎么走到这里来的?”的确,不管多么真实的梦景,只要人们认真想一想,这个场景是如何开始的,答案就会立刻清晰。要辨别记忆的真伪,特别是像历史这类集体记忆的真实与虚假,“开端”的问题往往是一试就灵的试金石。

在这方面,西方的历史学家做得不错。譬如苏格兰男人把围在腰间的苏格兰裙(Kilt)当作民族精神的象征。偏偏有学者做过详尽的考证,苏格兰裙的历史跟它的裙摆一样短,并且还是英格兰人的发明。1727年,一名英格兰绅士设计了它,最初作为披肩,以供苏格兰伐木工扛运树木之用。总之,它不是北欧神话中勇士的战袍,也不是苏格兰人自古以来的装束。梅尔·吉普森在电影《勇敢的心》中的短裙扮相,至少穿越了400年。我相信在即将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中,了解这一历史开端的人们会正确地行事。因为他们懂得分辨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传说。

年味的记忆散文 第5篇

眼看正月就剩几天,这年就要真的过去了。时光都去哪了,一样的年,不一样的年味。那记忆中魂牵梦绕的年味,让我回味无穷。

一进腊月,年就来了。到了腊八那天,家家户户用红豆、黄豆、花生、红枣等食材,熬一锅美味的腊八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不用配备其他菜,一盘拌好的咸菜,就让人喝上两大碗。据说喝了腊八粥,冬天就不会冻掉下巴了。

腊月二十三粘饽饽沾。按我们当地风俗,这天既要吃糖瓜,还要扫住房,传说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他会去玉皇大帝那里禀告,每家每户的伙食和生活。为了“讨好”灶王爷,家家户户都做些好吃的,把屋子打扫得和新房一样干净。扫房前,买一把崭新的笤帚备用,选个双日子,想来那天必定是这一冬最好的天气,日头红彤彤的,天空蓝蓝的。全家人早早地起来了。虽然成年人是扫房的主力,但当时幼小的我,是很愿意参与其中的。不为别的,只因为能够发现一些本以为已经丢失,能勾起我快乐回忆的好玩意儿。家里的大件小件,都被搬到了院子里,我们姐弟三个像发现宝藏一样兴奋,东翻翻,西看看,如果有中意的,定会生发一番大呼小叫、惊动天地的争执。狗儿猫们面面相觑禁了声。扫房之后,窗明几净,屋里焕然一新。衣服、被褥都是暖暖的阳光的味道,闻起来倍感亲切。这时,妈妈拿出邻居婶子给的窗花、吊钱,开始贴窗花。我们怕把精致的窗花弄坏了,乖乖地站在一旁。不一会儿,窗户上的喜鹊报春、门上的肥猪拱门,屋里挂着的招财进宝,瞬间把家里装扮得年味十足了。

最最让我高兴的,还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县城赶年集。那是多么让人翘首而盼的事情啊!集市上,人头攒动,四六八庄的人都汇聚过来。琳琅满目的物品,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卖小吃和玩具的商贩摊点前,小孩子们总是挪不动步子,跟大人撒娇。妈妈给我买这个吧,爸爸那个我也想要……末了,还讨赏了一支糖葫芦才肯罢休。大人们那时候都比平时慷慨很多,心甘情愿地满足我。那大街上挂着的灯笼,摆着的`对联、福字,都装进了我们的小竹筐。归来,厢房魔幻般堆满了鸡鸭鱼肉,干果茶糖。那是满满的幸福啊!

腊月二十九之前,就要贴对联和福字。妈妈用面粉熬一锅浆糊,爸爸贴着对子,我和妹妹用小手使劲拍,生怕对联贴不实。贴完这屋贴那屋,忙活的小手脏兮兮。顾不上洗手,就跑出去看看左邻右舍,看哪家的对联写的好,谁家的福字贴的大。对门的二叔二婶为了春联的上下联,还要平平仄仄地理论一番,现在想想那也是甜蜜的斗嘴呢!

大年三十的凌晨,鞭炮声声脆脆,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一直不停歇。朦胧中看到爸爸起床了,弟弟也穿好了衣服,哦,是男孩们和父辈一起去请祖宗。中午我们帮着妈妈张罗菜,饭熟了,端上桌的美味,惹得弟弟用手去抓。妈妈用手一档,他立即缩了回来。鱼头对着爸爸,鱼尾对着我,整整16个菜。爸爸说,今天大家都能喝上两口,我们姐仨捂着嘴笑,喝上几口葡萄酒就醉了。下午的时候,大人们可以凑在一起唠唠家常,我们小孩子可就在家呆不住了。东家跑,西家串,到了晚饭的时候,听到妈妈传来的一声声呼唤,回家喽!我们撒鸭子似地往家跑。晚饭之后,妈妈合好了三鲜馅,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晚上12点之前,饺子要下锅,鞭炮声响起,就知道谁家的饺子熟了。吃着饺子看着春晚,其乐融融。熬夜守岁新年的钟声一响,我们就长大了一岁,妈妈让我们姐仨提着小红灯笼,去院子里转一圈,打灯笼,发财了,小马驹家来了,那儿时的童谣是多么动听啊!

初一早上一睁眼,枕边放着新衣服,姐弟三个迫不及待地爬起来,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哟,可比平日漂亮多了。吃罢早饭,就去给七大姑八大姨拜年了。一圈跑下来,口袋便满满了。雀跃回家,把收获的“战利品”上缴给家长,并汇报哪家给了多少红包。父母也会格外开恩,批一部分“经费”给我们自由开销。村里的广播响了,村民们,看秧歌来啊!我们像箭一样冲出家门,找一个便于观看的好位置,不一会儿,人群就里三层外三层了。这时,四六八庄的小商贩也来了,卖糖葫芦的,卖棉花糖的,吹糖人的,把小村庄弄得分外热闹。哪个嘎小子偷摸地在你身后,放了一个小鞭,就跑了。于是,追闹声、锣鼓声、喝彩声,声声如调,谱出了喜气洋洋的欢乐曲!

正月初二是姑爷节,吃罢早饭,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姥姥家拜年。坐在大洋车子后面,即使天气还有点冷,我们姐弟三个的小脸,却是红扑扑的。进了屋,妈妈把点心、酒等老四样放在柜子上,姥姥端来了瓜子、糖,姥爷则为爸爸倒了一杯茶。我们脱鞋上炕,晒太阳,小孩子这时候可劲地闹,大人们也不责怪,还冲着你笑。中午好酒好饭,盛情难却后,爸爸就被三个舅舅灌晕了,他会美美地睡个午觉。我们姐仨和妈妈,就会在姥姥家小住几天。初四下午,爸爸就来接我们回家了。破五的饺子捏小人嘴,开商户的老板,这天放上一挂红鞭,就接着营业了,过了正月初五这天,过年的老例儿,就一不忌百不忌了。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放烟花的好日子。夜晚降临,全区人民都涌到了县城观看花灯展,可谓是人如海,灯如海,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什么鲤鱼跃龙门、二龙戏珠、孔雀开屏等花灯,让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每个花灯造型前都有人留影。个子小的弟弟看不见,就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手里还拿着一支棒棒糖,羡煞旁人。光彩夺目的烟花,一朵一朵跃上天空,映红了我们的笑脸,映红了我们的生活……

故乡记忆的散文 第6篇

故乡记忆的散文

我的故乡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它位于渭北高原上,三面环沟,北边依山。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九年光阴,故乡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它没有别致的风景,也没有沃野良田,尽管黝黑瘦弱的村民最不吝啬苦力,却总无法感动上苍,靠天吃饭,十年九旱,主要农作物小麦,若遇风调雨顺,亩产三四百斤就是不错的收成,若遇旱年,收成锐减,村民们望着毒辣辣的太阳,饱受饥荒的老年人,就会大发又是一个民国十八年的感慨,几乎在每年的二三月间,总会有挨饿的人家。道路又不畅通,通往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过十里,却得走下东沟,沿沟底崎岖小道向南而行,再爬上一段长长的陡坡。晴好日子,人行尚且艰难,若遇雨雪天,道路泥泞,坡滑沟深,人们便几乎无法通行了。

改革初期,商海如潮,村中也仅有几户人家进城做了生意人,而对于绝大多数人家,终归故土难离,打发日常花销的,无外乎在农闲时节,出门给人下苦力,钻煤窟,再大的开支,便要粜粮食,拉饥荒。喂养的生猪,出产不多的农副产品柿饼,绿豆等,也因交通不便卖不了好价钱,我看惯了村民那荡除不尽愁云的脸,听够了村民那悲哀无奈的叹息,当我在北方那段艰苦的求学岁月里,身处繁华都市,常为自己的穷和家乡的穷而伤心落泪呢!

故乡难道没有解决灌溉的条件,没有求得道路畅通的办法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东边的沟底,有条河流,在大兴水利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村民受多方支持,终于将河水引到了源上,在距沟缘约一千米处,挖了一个大池子,抽上的水注入到池子里,便宣告一级站的峻工。二级站便以池子为源头开始筹建了,当二级站在紧锣密筹建时,农村发生了深刻变革,两任村长下来,二级站不仅没影,连一级站也没了踪影:变压器卖掉了,泵卖掉了,电源线卖掉了,电杆卖掉了,最后水管也被掘出卖掉了,这是怎样的短视和败家子行为!

也许领导有难处,但与家乡一沟之隔的沟东人,却在拦河筑坝,先后峻工了二座抽水站,几年下来,起点并不比我们高的沟东人,菜园遍布,果园林立,庭院宽敞,门楼林立,农业机械比比皆是,每逢天旱,抽水站日夜轰呜;而我们呢?菜园难觅,果园无踪,庄稼凄凉,徜徉村中,陈庄旧院,栅栏门户,残垣断壁满目皆是,少有的几户门楼,也因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绿苔纵横了,这就是我的故乡啊!我的心又怎能不变得愤懑和悲哀呢!

然而,故乡的人们是勤劳的,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流下了这块土地上人们十三年的血汗,而今,当旱象愈演愈烈。村民们望水若渴时,水早为上游所截流而没了踪迹,而当淫雨霏霏,村民们直咒老天爷有眼无珠时,水却从渠中汹涌而来,土地道路被冲的千疮百孔,甚或墙倒屋塌,我的故乡成了名副其实的泄洪场。

也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昔没有名门望族,今没有达人显贵,却遗有古朴善良的民风。每遇红白喜事,建庄修院,村民便会前来帮忙,否则会倍觉内疚而深感失礼。那家要有个三灾二难,婆媳妯娌们或拿几个白馍,几张白饼,几颗糖果,几斤水果,或高级些,买瓶罐头,买袋奶粉去探望,尽了人情送了温暖。八十年代初,我高考名落孙山,在悲苦的.日子里,得到了村民极大的安慰。我该是多么的感激啊!特别是张大伯,我家的邻居,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头,陪我至半夜时辰,叭嗒叭嗒的抽着旱烟,将体贴安慰送到了我的心坎上,他没有华丽的言辞,却给我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使我能一扫沮丧,精神抖擞地力求一博。我深深地爱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当我远离故乡,身感孤独和寂寞时,总会想到他们,进而增添奋斗的勇气。

然而,我终归无法忘记那种凄凉,当我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时,回乡的日子拉的越来越远,在乡的日子缩的越来越短了,特别是近几年,我几乎陌生了故乡,仅仅在忆及时才觉得揪心。故乡啊,您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雪的记忆散文 第7篇

孩子们三五成群背着书包,去村外的学校上学,不管是雪灌入鞋口还是泥水沾满裤脚,依然嬉戏打闹着向学校里跑去。雪花渐停那些闲不住的女人们一个个手拿鞋底或是鞋帮子,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杂话台”处,便纳底边沿线,说长道短直到该做饭时才会离开。

秋天的日子就这样熬着,入了冬又是大雪纷飞,村里的涝坝、小河中渐渐结成了厚厚的冰面,不下雪的时候,涝坝里、小河的冰面上成群的孩子们仡佬里夹上自制的冰车去那里滑冰,坐在冰车上面每只手中攥着一截钢筋,将尖尖的那头戳入冰面使劲地往返运动,既或是相互间撞了碰的仰面朝天,因为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摔不痛的!孩子们玩得大多都忘记回家的时间,该到吃饭啦家中的父母便站在山上或是村庄的高地,大声地喊着自家孩子的小名儿,什么“菊花子、狗剩子。吃饭了。”,此时村庄里此起彼伏到处能听到那些很多且有不重复的小名子。

大人们为了不去离村一里外的泉眼上挑水,拿着钢钎便在河中的冰面上凿开冰眼用来舀水,凿冰眼也得经验,不能在任何地方凿,必须要找到“冒鼓顶”,就是冰面山鼓起的冰疙瘩,只要在此处凿开才能有水。

记忆的乐园散文 第8篇

女孩子们在草地上选一块最平整最柔嫩的地方,有盘着腿坐的,有半蹲着的,有翘着二郎腿的,也有躺着的、趴着的,大家手上拿着各自钟意的野花,一边唱歌一边编着各自认为最好看的花环,编好以后还能彼此评点一翻,赢了的开怀大笑,输了的暗自懊恼。

而男孩子们则是满草坪的跑,大一点的还会爬到柳树上,取那最嫩最长的柳枝,剥了柳枝皮儿做成柳哨儿,含在嘴里,一个呼哨,声音或清亮或沉闷。小一点的则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满草地打着滚儿,追逐嬉戏,好不热闹,累了就地一眯眼,回家的时候自然会有旁人把他叫醒。

夏天,气温一天比一天高,水边更是成了小孩子们的天堂,每天傍晚,太阳西下,落日的余辉照在水面上,河水波光粼粼、蕴蓝清透。女孩们一个个的卷起裤脚,在河边的浅滩上追逐小跑着,任清凉的河水漫过脚踝,小脚丫浸在淤泥里,跑动时身后带起点点泥花。

男孩们则三三两两的泡在河水里洗澡,水性好的还会将头没到水下,一口气憋上好久,直到同伴们开始着急,才会笑哈哈的冒出头来。也有腼腆点的,不愿意在女孩儿面前脱衣服,就只能在一旁装模做样的钓鱼捞虾了。

那时的小龙虾还不是很多,鲜香热辣的口味虾远没有现在那么火爆,但虾肉的鲜美却足以让我们垂涎三尺,什么调味料都不用放,取了虾肉用清水一煮,稍稍放点盐,再放入一小把挂面,一碗香喷喷的虾肉面,就足以让我们回味一整个夏天。于是,一有空闲,大家伙儿都会一手拎个小桶,一手拿把火钳,沿着河边沟旁抓虾,淤泥里、卵石堆中,见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洞口,就把火钳伸进去,再拿出来时,保准能夹到虾,一个下午,运气好的时候,能抓一大桶,小龙虾耀武扬威的两把大钳子再利害,也敌不过我们童子军手中的长火钳。

秋天,天气开始转凉,大人们一般不允许我们下水,一大群大大小小的伙伴们就都只能窝在草地里打滚。女孩儿就在芦苇丛里爬进爬出,原本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的芦苇丛,硬生生的被钻出一个个的洞一条条的道,一人一间房,每间房之间再开出一条路来,累了就在各自的房间里打个小盹儿,精神了就从一条条的路上爬来爬去串个门,还可以采来各种花花草草装饰房间。

男孩儿们玩得比较有创意,他们会在原本平整的草地上挖上一个个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洞,然后在洞口支上细树枝,再铺上一层杂草加以伪装,就等着哪个倒霉蛋不小心踩上去,摔个狗啃泥,他们就躲在一旁偷着乐。当女孩们在芦苇丛里追逐的时候,他们也会偷偷的在芦苇丛外面做好几个陷阱,更有调皮的会在某一个小洞里拉上一泡屎,当女孩们踩到陷阱里一脸懊恼破口大骂的时候,他们则会在一旁没心没肺的肆意的笑。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到处一片萧条,河边柳树上的叶子早已落光,大片大片的草地也变得枯黄。天气晴朗的时候,这些枯枝败叶,就成了我们的最爱,从家里偷摸着割出来一块腊肉,拿小刀分成一小条一小条的,串到竹枝子上,就是一串串令人垂涎欲滴的烤肉串了。

那时候,只要有谁从家里割了腊肉出来,那肯定是一呼百应的,你只需要找个背风的树底下舒舒服服的坐着,自然有别的小朋友帮你张罗,捡树叶枯枝的、搭灶生火的、串肉串串的,甚至还有端茶递水乱献殷勤的。当用土块石头搭成的简易灶台堆好,早就有胆大的拿了火柴点着了枝叶,等火苗开始往上窜的时候,拿着竹串串往火上打几个转儿,干鱼腊肉,见火就熟,不一会儿,腊肉里面的油脂就刺啦刺啦的往外冒,香味被风一吹,老远都能闻到。早有猴急的,也顾不上烫嘴,直接就往嘴巴里送,一入口,焦香酥嫩,满嘴的油香,顿时觉得比世间所有的美味都要强上几分。

遥远的记忆散文 第9篇

1.

晓牧搬进这套三楼的新居,还没有正眼打量过住宅周边的环境。

这天早上,他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唤醒,伸手推开朝南的窗子,寻找那只有着动听歌喉的鸟儿。天已经亮了,旭日正冉冉地升起来。眼前开阔的郊野蒙着一层淡淡晨雾,在金色霞光的辉映下,宁静而平和。一带青山横亘在前方,环抱着绿色的菜畦和一口月牙形的清清池塘,在凸入池塘的那一小块“半岛”上,几株高大的垂柳轻轻遮掩着一幢白墙红顶的三层楼农舍,微风拂过池塘的水面,泛起一阵细密的波纹,鸡犬之声隐隐,如诗如画,宛若一个童话世界。

鸟儿的叫声又一次飘入晓牧的耳朵。这一次他听清楚了,鸟叫声不是来自远处的树林,也不是来自池塘那边的农舍,这悠扬婉转的啼叫是从他的脚下传来的。晓牧伏在窗台上,探出身子往下看,只见楼下那户人家的后院覆盖着一架茂盛的葡萄藤,透过青青葡萄叶子的间隙,他看到一个竹制的鸟笼子在藤架下晃动。竹笼里面关着一只黑色的鸟儿,是一只八哥,它在笼子里不安地跳动着,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好像在呼唤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晓牧心想,这家主人还真有闲情逸致,想必他们生活过得很惬意吧。他开始喜欢上这个地方了。不是吗?在现代都市里,像这样的环境越来越少了,更难得听见鸟类动听的歌唱,哪怕是关在笼子中的鸟的歌唱。

这以后的一段日子,晓牧每天早晨都是在楼下那只八哥的鸣叫声中醒来,每天睁开眼睛,总要躺在床上静静聆听一会那鸟儿的叫唤,他觉得这是难得的天籁之音。

好景不长,从夏日的某一天早上开始,那只八哥的鸣叫被一种命令的声音制止了。传入晓牧耳中来的,是一种鸟叫和人语混合的声音:

“多多,你好,发财!”一个男人的声音,起初,晓牧不知道这个男人在跟谁在说话。

“啊,啊!”这分明是鸟儿被修改了的嘶哑鸣叫,哦——,那只八哥原来有一个名字叫“多多”,它的舌头大概被修剪过了,已不能说出自己的语言,主人要教它说人话。

“不准叫,多多,跟我说你好,发财!你好,发财!”男人执拗而蛮横地纠正鸟的错误。

“啊,啊!”鸟儿偏着小脑袋望着它的主人,依旧茫然地叫着。

男人用一根什么东西在敲打着鸟笼,一边耐心地给那愚顽的飞禽作语言训练:“跟我说,你好,发财!你好,发财!恭喜发财!”……

男人一定是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所以他并不急燥,每天早晨准时地、一遍又一遍对“多多”进行语言训练。可是好长一段日子,八哥既不会发出悠扬动听的鸣叫,也不按照主人的意思说出人语,每天的晨曲就只有那个男人不厌其烦的训导声。

又过了一段时间,八哥还是不能如主人期望的那样说“你好,恭喜发财”。男人好像有些沉不住气了,在训导的声音里越来越多地夹带一些对那冥顽不化的小禽兽粗鲁的辱骂。完全听得出来,他有些恨铁不成钢了。

后来,与其说那个男人放弃了对八哥的语音训练,不如说是他改变了教学方式。是这么回事,男人因材施教,他避重就轻地教八哥唱一首流行的歌曲。

晓牧看到,那个用心良苦的男人每天早上蹲在鸟笼子旁边,开始一遍遍地声情并茂地甚至恩威兼予地教它唱《爱是个坏东西》。到底是音乐,那鸟儿也许容易接受一些,经过一段不算很长时间的反复调教,八哥终于开口唱歌了。当然,从八哥嘴里唱出来的那句歌曲,并不怎么成调,远不是主人要求的那么圆润,那么好听,不仔细听甚至不知道它在唱的什么,倒像发自苍老古井的呜咽之声,沙哑中带着浓重的哀怨。尽管这样,男人已经很满意了,他抓着八哥放在嘴唇边亲吻着,连声说:“多多,你真聪明!”满脸其乐融融的样子。

从此以后,每当晓牧面对窗外的景色时,耳畔总伴随着多多的呜咽……

2.

衡山之南的茫茫丘陵之间,有个小镇叫江口,镇旁有条小河叫耒河,小河中央有个小岛叫鸟岛,那是鸟的天堂。江口,是我的故乡。

假日里,我抛却烦人的琐事,一头扎进故乡的山水。

走下汽车,迳直来到镇外的小河边。啊,一阵清风迎面扑来!多么熟悉的风呵,还是那么温柔,那么舒爽,那么亲切,那么体贴,好像一位久违的情人,乍一见面,便在我的周身缱绻缠绵;又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牵扯着我的衣襟,亲昵地撒娇、低吟。我在河畔边的草地上躺下来,恣意伸展着四肢,仰望蓝天上悠悠的白云,深深呼吸着故乡的空气,一股浓郁宜人的稻谷和田土的清香直抵我的肺腑,这是大地母亲的体香啊!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连忙坐了起来,环顾着四周。刚才来时急于赶路,竟然没有留意身边的景色,现在抬头一瞧,突然发觉我已经是置身在金色的秋天的原野。

怎么这样快啊,一转眼又是秋天了吗?在城里生活久了,对季节的变化也开始麻木了。我真不知道,这一年的四季是怎么过来的呢,好像记忆里只有春节。是呵,就记住一个春天了,而那个夏,那个秋,那个冬呢,它们似乎没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多少印象;即使是春天,仿佛也只记得一个春节,似乎春节就是春天的代名词了,其余的关于她的回忆,一概为生活的烦琐取而代之。

眼下,我却是一下子跌入秋天的怀抱了:澄澈平静的河水辉映着瑰丽的阳光,缓缓地流向森林的背后;河心的鸟岛大木参天,茂密的枝叶丛中有数不清的白鹭在栖息、起落,发出阵阵清脆的啼叫;岛的上空,一大群鸟儿如彩云般地向林子飞来;河的对岸也是一眼望不尽的枫树林,此时,那些树林像是被谁家的顽童用绿黄混杂的颜料随便泼洒过似的,呈现出一片明亮而斑驳的色彩,层林尽染,缤纷耀眼。从那些翠绿与橙黄相间的树顶上望过去,是一脉幽幽郁郁的黛青色远山,巨蟒般地起伏着。而在我的左右及身后,则是一大片翻着金浪的稻田,谷子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穗子羞涩地低垂着头,一阵风过,发出窸窣的轻唱,扬起清淳诱人的气息,浩浩荡荡涌向天边,拥抱夕阳。

我被眼前美丽沉静的秋色所陶醉,并为人们对它的忽视而遗憾。

但转念一想,这遗憾只能是人类自身的遗憾啊!对于大自然来说,不管人们是否在意,她都尽心尽意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发芽的时候发芽,该收获的时候就无私地奉献出精美绝伦的壮硕的果实。正是这种无所企求的心态,正是这种朴素执着的品质,才使得世界如此美好,如此丰富多彩。大自然的四季并不是刻意求得的,它们循着生命本身的韵律,循着自然界内在的方向,呈现出婀娜多姿的旖旎景观。

由此我想到人生的四季。不是吗?人们总是对青春少年时期有着美好的记忆,那些被童心和幻想点燃的日子,是多么欢畅啊!伙伴之间没有猜忌,没有怨恨,大家单纯地相处,友好地游乐,即使有一些些的别扭或吵闹也是那么地天真可笑,一转眼就被玩兴冲洗得一干二净了。这个时期的人生,有如春节一样,是一个充满浓情的纯真的节日,给予人终生难忘的回忆。而到了成年,各自开始忙于生计前程,彼此急切地赶路,甚至为了一点小小的欲望你争我夺,哪里还有闲暇去关注生命的真意呢?人们在职场、商场、考场、情场、战场等等诸多的场面上拼杀着仇视着,却让生命在相互的诋毁中枉自消遁。偶尔回头,似乎还没有品尝到生命的甘甜,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才感到岁月匆匆,时光无情!

一面欣赏眼前的秋色,一面任由着思绪浮想翩跹,不知不觉已来到小河的码头上。

我蹲下身子,用双手掬一捧清冽的河水。蓦然间,我从映照在河水中的倒影里读到自己鬓发微霜的沧桑的面容,心头掠过一丝淡淡的忧郁:什么时候开始,我也进入了人生的秋天?我的秋天有着一些怎样的收成呢?

把握现在吧,尽心发挥生命的价值!原野以沉郁的缄默这样回答我。

风,依旧多情地缱绻着;河水载着秋天淳厚的芬芳,载着两岸迷人的景色,载着我炽热的情怀和梦想,平缓、自信地流向绚丽辽阔的远方……

3.

刚才还是红日高照的天空,转瞬间就布满了乌云。汽车行至白鹭坳时,老天爷竟铺天盖地的下起了倾盆大雨。

汽车把我扔在一个乡间小站,便消失在雨雾之中。我茫然若失,一阵狂跑地钻进路旁一个水果摊的雨棚下。

摆水果摊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子,她面容娇好,皮肤白皙,一条长发束于脑后。此刻,她正静静地在削着一只大苹果。在摊棚的另一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蹲在地上,他背对着这边,一声不响,一动不动,望着公路上溅起的水花出神。公路旁停着一辆机动三轮车,上面坐了几个赶圩回家的农民。

女子削好了苹果,对着那个男人的脊背轻声地“哎”了一声,将苹果递了过去,男人猛然扭过头来,接过苹果。

他漫不经心地啃着苹果,那边车上已经有人在不耐烦地叫喊:“司机,还等什么?快开车吧!”他又啃了一口苹果,站起身子,往三轮车走去。女子急忙从架子上取下一条毛巾,对着他瘦长的背影“哎,哎”连喊了两声,他像没有听见似的,看也没看这边一眼,开车走了。她拿毛巾的手缓缓放下来,用毛巾在自己那酡红的脸颊上摩挲着,一双清亮的眼睛久久凝视着车子开走的方向。

我贸然地问她:“那是你男朋友吗?”

她像突然从梦境中醒来,慌忙说:“哦,是,不是……”话还未说出来,脸上早已飞起了一抹羞红。

我不好意思再问什么,只默默地望着雨水中蒙蒙胧胧的柏油公路,希望这场雨快快儿停下来……

4.

春色正好的时节,我喜欢踏着黄昏的残阳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清新芳香的气息,这对消除一天的疲劳和精神的郁闷是有好处的。

夕阳已经钻到西天的云层里去了,然而天色尚好,你踏着潮润的泥土小路来到郊外的小桥边,凭栏远眺,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些留连忘归的鸟儿还在粉红色的天空嬉戏着。山坡上、田野里已披上一层茸茸的新绿,树枝上也爬满了鹅黄色的嫩芽。梧桐花开得正欢,这里那里的一片片、一簇簇,象云象雾,一个劲儿地往空气中播撒着淡淡的清香。小河的两岸镶嵌着两道看不到尽头的妍绿的芦苇,仿佛两页绿色的翅膀在微风中轻轻抖动,要将小河带上远方的天际上去。河水平静如镜,清晰地印照着岸上的房屋、树影和白色的护栏。偶尔一条鱼儿从水里跳出来,水面便泛起圈圈的波纹,渐渐扩散开去,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小路也似乎是绿色的,它沿着岸草丛生的河堤延伸下去,曲曲折折地绕向远方。远方,远方是什么呢?一只蝴蝶形的风筝在天幕上高高飘荡……

隐隐地听见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哦,右前方的不远处有一所中学,校园旁的操场被绿得发亮的嫩草覆盖了,一群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在那儿踢足球,欢声笑语从那儿随风传过来,把黄昏的郊野越发衬托得宁静而安详。

万物都在复苏,到处充满迷人的生气。

但是,你若稍加留意,在这片春意盎然的土地上,也会发现一些朽败枯萎的景象。时不时会有一两株经不住去冬的严寒而枯死的树木,突兀地站在那里,刺激你的`眼睛。它身上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个花蕾,树皮被害虫和寒风驳蚀,高举着光秃秃的枝叉,无声地呻吟,与四周的绿色形成一种强烈的比对。这种带着浓郁悲剧气息的景象,让人清楚地想到一些沉重的哲学或人生问题。你会想到:生命是多么地脆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意外打击或是一场任何级别的灾难,都可能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值于死地。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可宝贵的吗?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珍惜的吗?

鸟雀依然在天空中飞翔,操场那边笑声不断,小河静默地流向远方,天色温柔地亮着,春天的黄昏在绿意中沉醉。我默想着往前走,往前走……

5.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就拧亮窗前书桌上的日光台灯,面对着它。

我是想写点什么的,却整夜整夜地搜索枯肠而一字无成。我这样枯坐在灯前,仿佛听见了时光在铺着稿纸的玻璃台板上匆匆流淌的声响,时钟的“嘀嗒”声不正是时间的涛声吗?

儿子在隔壁房间里熟睡,妻睡在我身后的“席梦思”床上,模样那么恬静优雅,象秋天的云。

我看见玻璃板下洛夫先生在对我笑着,我不知如何表述心中的恐慌与孤寂。思绪是纷杂而空落的。在这与夜的对视中,我该说些什么?

头脑中浮现一幕幕逐渐清晰的景象来:夏夜,倚着石鼓公园的桥栏杆,默默眺望初恋情人窗口的灯光;在小城嘈杂的露天舞厅里,陌生的姑娘上前发出跳舞的邀请;雨中,街旁商店门口与女友的约会,共伞而行的温馨;病友临别时赠送的金色镂花钢笔;恋爱时妻子的兰花日记本以及我们两人一起缠毛线的默契;深圳的老阿婆站在巷口上等我回家时那眺望的目光……

布宁在他的《莉卡》里说过,把那些值得一写的东西组织起来进行写作,是一种幸福。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种简单而深刻的事物,只要你静下心来,用真诚的态度去寻找它们。

一旦真诚地面对自己,创作的思路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涌上来,你也会从中品味到生命的甘甜和快乐。

灵感的闸门打开了,我忽然感到手中的笔已经跟不上思维的速度。

6.

刚刚经历了一场罕见冰雪的打击,大地显得有些虚弱,树枝折断、竹林枯黄、道路泥泞,一片寂静。

小河泛着幽幽的暗绿,没有一丝波纹。堤岸背阴的一角,残雪,还在回忆昨日的辉煌。

屋前空旷的禾场上,老人正与和煦的阳光聊天,他们灰白的头顶演绎着岁月的辛酸和沉闷。

一个穿绿色毛衣的小女孩,蹦着跳着走过来,站在缓缓东去的小河边,悠然甩动刚才洗过的湿润的长发,口里吟出银铃的歌声,她的脸上荡漾着天真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澄澈的光彩,在她那纯稚的心中似乎没有烦恼和忧郁。

女孩站在河边,轻轻地歌唱着……

倏忽间,河面飘过一阵温暖的微风,岸边枯萎的柳枝随之轻柔地颤抖。

上一篇:第三季度党员思想报告下一篇:万科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