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2024-07-2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1篇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二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旗峰小学 朱明伟

一、【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特别是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教学方式主要是阅读、交流和讲解、模拟实验。学生所认识的地貌现象是本课教学的起点,仅仅依靠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种类、特征认识还是不够的,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对本课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定明确的要搜集的资料任务,使得学生有的放矢。建立在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基础上,寻求现象形成的原因,利用火山和地震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的探讨。最后利用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地壳板块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会形成新的地形地貌。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2、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四、【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五、【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板块平移学具等。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些地形的图片。(播放地形地貌的图片),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那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地形的变化呢?(板书:引起地形的变化)

(意图:通过复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设计地形地貌会不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为下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做了一个铺垫。)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视频播放火山爆发视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自然现象是什么吗?(火山爆发)这是一种带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带来的危害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火山的爆发,你打算用哪个词?(猛烈),而且相当的?(迅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火山爆发改变地形是迅猛激烈的,那地震是不是也是如此呢?让我们再来看地震事例。课件出示所罗门地震和宁夏地震资料。地震使拉农加岛出现了什么地形?宁夏大地震使这个城市出现了一种什么新地形?湖泊。是的,我们发现地震和火山爆发一样,都会迅速而猛烈的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

二、分析火山爆发和地震会引起地形改变

1、提问:我们国家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一次很大的自然灾害,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讲给大家听一听。(让学生说说汶川大地震的情况)

2、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播放视频)

3、学生阅读和观察文字资料及图片,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情景。4.你们还知道哪些因为火山爆发或地震而形成的地形地貌吗?(补充课件:富士山、西樵山、火山锥)

三、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一)地球内部结构

1、过渡: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火山和地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板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2、师提问: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的变化,那究竟地球内部是怎样的结构呢?它由哪几部分构成呢?(课件演示)

3、生交流回答 : 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课件演示)

4、师谈话: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课件模拟地球内部物质演示)

(意图: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来引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为解释下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球表层的板块运动做了一个铺垫。)

(二)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

师谈话: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它们是····(课件板块图片)(引读)

2、生跟读。

3、师提问:我们刚刚知道地球深部物质是不断运动的,那它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呢?

4、生讨论,交流回答

5、师谈话:大家都认为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一定的影响,那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个演示实验,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得运动。观看模拟实验录像。

6、师提问:观察两个板块由于内部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7、生回答(分离)

师提问:板块分离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生答:(板块分离会形成海洋)

8、师谈话:前面的实验说明板块分离会形成海洋。那如果板块碰撞呢?(出示实验要求并讲解),请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动手做做!并完成实验报告﹤一﹥。(讲解实验报告﹤一﹥)

9、学生交流试验现象,并展示实验报告。模拟大陆板块的撞击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大陆板块的撞击会形成什么地形?(预设:互相靠近后,连接处会隆起来,高高的,最高处会形成山或山脉。)

(意图:学生看完模拟实验对板块运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板块碰撞而引发地球表面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10、师提问:说说板块碰撞会使地形有什么变化?拉伸呢?请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动手做做!并完成实验报告﹤二﹥)。(讲解实验报告﹤二﹥)

11、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展示实验报告。模拟大陆板块的平移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大陆板块的平移会形成什么地形?(中间先慢慢变薄,拉开后原本陆地上相连的河流、山脉都塌了„„河流消失,平原也变了。)

12、师谈话:这个就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红色的箭头是板块运动的方向,(图片)师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吗?生答:(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互相碰撞、挤压而成的)

师提问:这个是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中找到的海洋生物,(出示海洋中的化石,)你们想想原来喜马拉雅山是怎样的地形?生答:(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

13、师提问:这个是东非大裂谷(图片展示东非大裂谷),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东非大裂谷是两个板块拉伸而成的)

(意图:在交流汇报的时候,结合喜马拉雅山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为了能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更形象的了解,教师播放喜马拉雅山与东非大裂谷的地形图,直观感受它们的形成,使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14、过渡: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那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是不是永远就不变了呢?学生思考回答。

15、谈话:(课件演示)介绍科学家的猜测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怎样变化。(喜马拉雅山的隆起经历了大约6500万年的时间,喜马拉雅山每年以0.33厘米——1.27厘米的速度上升,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仍以1.82厘米的速度上升,珠穆朗玛峰会越来越高。科学家预言:将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大陆分离出去,从而产生新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

(意图:这样一系列的设计,使课堂的气氛变的愉快,使学生充满着对知识求知的欲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学习,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课堂充满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回答)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做一做课堂小测,看看同学们对这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怎样。(全班同学做课堂小测,然后展示评讲)

2.避震知识介绍。(播放课件:如何避震)

3.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地形地貌都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而形成的吗?有没有其他作用力也会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搜集其他原因对地球表面影响作用的资料。

(意图:这样的设计,是对地形内部运动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使整合的学习不仅在课上,更延伸到课下,不仅培养学生避震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地球内部的运动(意图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清晰,使学生一目了然。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火山与地震会使地形发生改变,而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这就总结了地球内部运动会使地形发生了变化,在板书中很好的体现了,并且突出了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内容时更直观形象。)

课堂小测: 姓名 班别 评价

一、选择题(把合适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2、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内。A、地核 B、地幔 C、地壳

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形成的。

A、一次的火山喷发 B、一次大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二、判 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3、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4、地震会产生湖泊。()

5、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会带来好处。()

6、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变化。()

三、填空题。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压力越。

3、地球表面在、、、等自然力的作用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活动一:模拟岩层碰撞的实验

第()组

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

2.模拟实验中,碰撞使毛巾,从实验可知板块的碰撞

会形成。

活动二:模拟岩层分离的实验

第()组

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

2.模拟实验中,双手从两端往外慢慢拉,橡皮泥中间慢

慢,最后断裂,从实验可知板块的分离会形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2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貌。

2.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

沟等地形地貌。

3.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推测地形变化的原因(学习解暗箱问题)。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推理、判断能力。

2.学习用模拟实验,更好地理解(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对地形

地貌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2.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有时变化是剧烈的,有时变化

又是非常缓慢的。

3.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遇到灾害时 沉着冷静的态度,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热情和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它们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第三单元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2)上网搜集有关地球内部变化引起的地形变化(3)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教师准备: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播放录象看完录象后你有什么样的问题和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并有意识的将问题分类书写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知识梳理做好铺垫。

2、问题归类

师生共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地球是怎样构成的?

 地形地貌会不会发生变化?

 什么因素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  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 板块将会做什么运动?

 地壳的运动对地表的地形地貌会不会有影响呢?

师: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从中来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这节课最适合的方法是查资料,课下同学们都积极准备,搜索了大量的资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学习的资料,在每组电脑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走进科学的图标,点击它就可以进入到学习网站,帮助大家学习。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看看你们利用搜索的资料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交流前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1):将搜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标明所解决的问题。(2):各小组选派一名同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汇报。师:好,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开始吧!

(一)、分析资料,内化开享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课前搜索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总结升华,教师精讲点拨 【问题一】:了解地球内部是怎样构成的

同学们交流的很认真,下面就将你们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1)同学以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展示

(2)教师提供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师:过度语:而地球的表层(地壳)主要为岩层,是厚薄不均匀,由于地球内部运动使原本为一个整体的岩石圈分裂成好几个板块

介绍地球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板块。

问题二板块将会做什么运动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描述】这六大板块就象浮在沸腾的粥上(地球内部物质)一样。我们拿白纸模拟地壳岩层,以水模拟地球内部物质。

【教师提示】思考:地壳会受到怎么样影响?(分离)【师】:地球六大板块原本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当其中两块板块分离后,与其他板块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可能会碰撞。)有没可能在哪个地方会(教师模拟)平移呢?

 分离:两块板块分离

 碰撞挤压:两块板块之间互相靠近造成碰撞或挤压 平移:两个板块之间距离不变情况下进行左右移动。

【问题三】: 地壳的运动对地表的地形地貌会不会有影响呢?

【师】过度:一直以来,地壳运动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只是它每年只运动几厘米,而有些地方甚至只运动几毫米。地壳地壳在这些运动中会影响地形地貌吗?(学生推测: 日积月累产生影响。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变化)到底如何?我们不可能跑到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后看地形发生什么变化?该怎么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的资料吧

【百度搜索】http://video.sina.com.cn/v/b/17145714-1552140664.html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资料,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1)汇报现象:

互相靠近后:连接处会隆起来。高高的。(大陆上特别高的地方我们会称它为山或者山脉。这些山脉有什么特点?)山脉是排列在两个板块边缘。越用力拥挤,山越高。

相互分离:中间先慢慢变薄,拉开后原本陆地上相连的河流、山脉都塌了河流消失,平原也变了。

(2)结论:可见板块的各种运动都会造成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变化。

【问题四】你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百度搜索http://video.sina.com.cn/v/b/17267037-1043961532.html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整个地球中只有薄薄的一层,厚度各地差异很大,大陆地区较厚,海洋地区较薄,整个地壳的体积仅占总体积的0.3%;地幔一层有炽热的会流动的岩浆;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师】:演示模拟实验(火山喷发)过程:

1.出示一瓶塑料瓶装的口乐。提问:如果把这瓶可乐看作假想的地球,那么可乐瓶壁和里面的可乐就好像地球的哪一部分呢?(可乐瓶壁---地壳的岩层;可乐---内部的岩浆)2.不断摇动使可乐比较激烈的运动。地球内部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着的。3.提问。假如这是个地球,由于内部岩浆的剧烈运动,地球内部的压力很大,如果碰上不太牢比较薄的地壳时,猜想一下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会喷出来)。教师用针刺破可乐瓶,观察发生的现象。

【讨论交流小结】: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是非常剧烈的,地球内部蕴含着非常巨大的的能量,这种剧烈的运动有时候表现得很猛烈的,使地球局部发生了变化,形成火山,有时还会形成地震,从而使地形发生了变化。而一旦地球内部的能量得到了释放,火山喷发或地震就会慢慢平息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的资料吧

【百度搜索】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E1MTUwMDA=.html 【百度搜索】http://v.ku6.com/show/phngvU8A58mXtNwV.html 【百度搜索】http://

谈话:汶川地震发生是和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臵有关。如果发生了地震,大家有没有比较好的紧急避险的方法呢?(学生畅谈)【师】:教师总结地震与我们的生活 避震知识教育

<三>巩固检测:品味收获 再生疑问

师:愉快的40分钟就要过去了,给你们30秒的时间闭上眼睛想想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通过学习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或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师(小结):同学们有这么多奇妙的想法和问题,课下请带着你们的奇思妙想和问题继续研究,相信你们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的发现。

<四>课后拓展提升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而更多时候它的运动是缓慢的。

(一)提问:学了本节课的知识,你能解释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呢?

(汶川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此次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

六、教后反思

1、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从问题进到问题出”的科学教育理念,从开课的问题到时课堂结束的问题,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结构完整的问题链,凸显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课前的资料搜集到课堂上的资料整理归类,再到课后的拓展延伸,展示了一条接受式探究剂型对资料的获取与使用的教学思路,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资料探究的科学指导,使学生掌握了进行这类探究活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图片和视频资料,在需要补充和深化处展示,这个时机选择是关键,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一领域滞后展示,过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3篇

地球和宇宙相关的理论探究课比较难教学, 她不像生命世界课那样丰富多彩, 可直接观察和养殖;不像物质世界可以实验探究, 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它的抽象思维很强, 靠假说和验证形成理论。因此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并融入“发展与创新”课题的理念, 设计教学过程时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 寻求创设多元开放课堂的切入点, 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和改变地形地貌的这些知识欠缺, 这时请学生将课前参与的作业拿出来交流, 以图片、音频、文字材料以及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 让学生看到从未见过的事物, 看到一些平时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展。

在教学设计时考虑,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直观地感受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因为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上, 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资料分析、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以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切入点, 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 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 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 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节课上在利用泡沫板块平移学具模拟两大板块的水平、上下移动时,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老师, 那板块会不会翻个跟头, 上下面颠倒呢?”我解释道:“手中的学具只是模拟实验用具, 真正的地球板块是非常大的, 地球内部的力量不足以使其上下颠倒, 不可能像泡沫学具一样轻松地翻转。”孩子们稀奇的想法要求我广泛地阅读, 开阔自己的视野, 必须随时给自己加油, 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指导。

在讲解地壳的板块运动时, 让学生分组做一些模拟实验, 理解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的运动方式, 以及怎样导致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如可以用报纸裁成长条形摞成一叠, 或用几块毛巾叠在一起, 然后用手从两端向中间挤压, 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还可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 学生从两端往外拉, 橡皮泥断裂, 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或用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 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 在上面画出一条河, 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 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 看看会形成什么地形。

通过这些模拟的实验, 让学生课后思考长白山天池、日本富士山形成的原因, 收集资料验证, 在下节课时, 大家进行交流, 作为本节课的课后延伸作业。

在本课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练, 虽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 教学语言一改再改, 但是课堂实施过程中, 还是出现啰唆重复的现象, 所以, 思路清晰是基础, 还要学会运用科学的语言, 顺畅地衔接各个知识点, 上下联系, 令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在做模拟实验时, 各组的音量控制不好, 显得很乱,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各组的音量控制的评比。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4篇

一、教学过程

(一)小组互学(检查自学导航)

师:通过课前我们的自学导航的学习,同学们对地震、火山爆发有了深刻的了解。请打开自学导航,根据自学导航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前四道题。1.请列举火山、地震事例。 2.你了解地球吗?地球内部构造是怎样的?3.你了解地壳吗?火山爆发与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地球的什么地方?4.火山爆发、地震运行的速度和强度如何?好,现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开始!(师到小组中进行考察)

(二)小组汇报(自学导航学习汇报,转变成全班共学)

师:刚才在小组探究时我检查了同学们的自学导航,完成的非常好,写的很丰富,下面哪位同学带领大家继续学习?好!请王佳慧同学。

生1:(王佳慧)。

同学们,你们了解地球吗?(了解)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请大家打开书第49页请看第二段和第三段,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这是一个知识点请大家画下来,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同学们请看,这是地球构造模型仪,中间红色部分这就是地幔,它是流体;再看中间黄色部分它是地核,大约有2900至5000公里厚。大家对这部分知识有什么疑问吗?那同学们对于这部分学习还有什么补充吗?张宫辅。

生2:我想问王佳慧同学:这个地球模型的白色部分是什么?

生1:你是指外面还是里面?

生2:里面。

生1:里面白色部分也是属于地核。哪位同学还有疑问?刘家郡。

生3:我想问王佳慧同学:最外面的绿色部分是什么呢?

生1:是最外面的一层吗?地球分为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最外面的一层是地壳。

师:好。老师发现了一个疑问,看来同学们没有发现,刚才王佳慧同学说地核的厚度是2900至5000“公里”,厚度的单位应该是“公里”还是“千米”?(千米)看来同学们课前知识储备还不够,同意我的意见吗?(同意)。

生1: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吗?没有!哪位同学继续带领大家学习?谭鑫宇。

生4:下面由我和大家继续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49页的灰色框,我想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这一部分了,这个部分是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地球内部力量作用下分裂成几块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块叫大陆板块,火山和地震就是因为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引发的,我们国家就地处亚欧板块上。关于地壳的知识哪位同学来为我补充?安芙瑶。

生5:通过课前学习,我还知道火山爆发会融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的融化还需要大部分的空间,这样火山爆发的同时伴有大量的岩浆流出,这些都是发生在地壳内部。

生4:还有哪位同学补充?刘艺玟

生6:谭鑫宇同学我为你补充一下,书上举了两个例子请大家看一下:书上例举了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这两个地区就是地球内部运动所导致的变化。

生4:刘艺玟同学课前预习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掌声)

师:刘艺玟同学说喜马拉雅山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通过课前的自学我们知道地球内部运动会反映在地球的什么部分上?

生:地球表面上(地壳上)。

师:所以,我们在回答问题或补充时还应该把问题说回原题上来。

生4:我已经领同学们学完地壳这一部分知识,哪位同学继续带领大家学习?张晋嘉。

生7:我带领大家学习第四道题。火山爆发、地震运行的速度和强度如何?我能够准确用词语概括出这道题的答案,那就是迅速、迅猛、威力无比、势不可挡、刹那间,当然有些地震和火山爆发极为缓慢,就像我们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那样,每年以1.5厘米的速度向上增长,我们人类是根本感觉不到的。谁来为我补充?任嘉鑫同学。

生8:我认为地震的时候在刹那间就可以毁坏一座城市。

生7: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了。孙鑫鹏同学。

生9:据地质学家观测,每年地震会发生500万次只是有的时候人是感觉不到罢了,每年都有500万次一级地震发生,所以地震是非常频繁的。

生7:孙鑫鹏同学回家预习的非常充分,我们给他一些掌声好不好?(掌声)

师:我有不同意见。我查的资料是每年地球地震是100万次,并且地震多数发生在海洋里,造成重大灾害的不超过10次,我建议咱们课后再继续查找相关资料行吗?(生:行!)

(三)小组探究(模拟实验)

1慢慢操作,仔细观察地形有没有发生变化;

2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情况;

3记录员要认真快速的填写实验报告。

(四)小组汇报模拟实验

师:看到同学们实验材料准备的充分,并且能在小组内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模拟实验,想不想把你们小组的实验展示给大家看?(想)好。可以,但是咱们同学上来展示时不要紧张,表达要完整,好吗?哪组先来汇报?请第五组汇报,牟金龙。汇报也可以是多人的。

(五)小结

师:这个小组为大家展示的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地貌,请同学们看黑板,是不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是)时间的关系还有的小组没有汇报上,我们课后再进行交流。请看黑板(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

威力无比

迅猛激烈 (缓慢)

火山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地震

高温、高压

(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在地球表面会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运行速度是迅猛、激烈有时缓慢,产生了威力无比的力量,从而引起了地形的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5篇

一、导入

出示地球模型,教师介绍: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是非常平坦的吗?当我们行走在地球的表面,你可以看到哪些地形地貌?

这些地形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变化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二、认识火山和地震。

1、教师引导:地球内部运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火山和地震。同学们从电视上或电脑上看到过火山或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吗?对于火山和地震,你有哪些了解?我们来看看书中的事例。找出地形发生变化的句子或词语。

2、学生自由读教科书中的三个事例。

3、汇报结果。

4、教师提问:对于火山和地震,你有什么疑问?

5、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6、师:为了解开这些疑团,我们来看两段视频,亲眼看看火山和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7、播放视频。

三、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师:很明显,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一层坚硬的外壳,下面是一个软流层,里面有炽热的岩浆。那里的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停的翻滚着。地壳的岩石层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在不断地运动着。

许多科学家认为地壳原来是一个整体,在地球内部运动力量的驱动下,地壳被分裂成了几块,也就是我们说的大陆板块。这些大陆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哪些变化呢?

2、学生阅读书中的资料。

3.用课件展示地表的六大板块以及运动方式,比如碰撞、拉伸、平移等。

4.出示板块模型,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5.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1)折叠的不同颜色的毛巾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上讲台用手从两端向中间挤压,可看见形成凹凸不平的“地层”。教师展示图片——山脉剖面上弯曲的褶皱和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指导学生认识这是大陆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山脉。

模拟实验(2)一块长条形泡沫塑料块,侧面染出不同的层次表示地层,学生从两端往中间用力挤压,泡沫断裂。教师展示断层和地震照片,指导学生认识这是大陆板块褶皱严重产生了地壳断裂和错位,形成了断层。

模拟实验(3)用一叠染成不同颜色的馄饨皮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向外用力拉,可看见中间的地层形成裂缝,裂缝越来越深,最后完全分离。教师展示东非大裂谷图片或录像,指导学生认识板块相互分离而形成的断裂谷。科学家预言:未来的某一天,东非大裂谷终会将它东面的陆地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从而产生一片新的海洋以及众多的岛屿。

分组模拟实验(4)用一块事先染出不同层次的长条形泡沫塑料块表示地层,在上面画出一条河,然后从中间斜着切开。学生模拟两块岩层的上下错动、水平错动等不同的错位方式。讨论交流:看看会发生什么地形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地球上海洋、陆地,大规模的山脉、平原、高原的形成和变化都是什么引起的吗?我们今天通过“地形不断变化”这一现象,提出了要研究的,再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实验、观看视频等形式,进行了大量的验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是啊!地球内部运动不断的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它有时表现得非常迅猛激烈,如火山和地震的爆发;有时又表现得非常温柔、缓慢、让人难以察觉,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升高和北移,东非大裂谷的逐年拉张和扩大等。

五、认识外力对地形的改变

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力量的因素也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本49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阅读)

指名说说(板书:风、水、冰川活动……)

除了同学们所说的:风、水、冰川活动等因素之外,还有人类的活动如:开山挖渠、修路等活动也在改变着地形。科学家认为:引起地形变化的力量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即:地球的内部运动力量;另一种是外力,即:风、水、人类活动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大家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认识地球的内部运动是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的,更要认识和了解由于地球内部运动所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如:火山和地震,不断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播放儿歌)

震前预兆儿歌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6篇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姓名:

冯伟

工作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吝店镇中心小学

学科年级:

五年级科学

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通过平时上课过程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增强学生的观察、调查等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情感的能力,课堂中采用观察、实验、分组讨论等探究活动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些地形的图片。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那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地形的变化呢?

通过复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设计地形地貌会不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为下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做了一个铺垫。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火山改变地形

地球内部的运动我们见过吗? 师,是的,我们谁都没有看见过。那我们又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着的呢?请看大屏幕:1963年一艘渔船漂泊在漫无边际的大西洋中,忽然间有渔民看到远处海水汹涌翻滚,转眼间升腾起数十丈烟柱,弥漫了整个上空。结果一昼夜之间在海面升起了一座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谁来说说大西洋海域里发生了什么? 从哪里看出来?

火山爆发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火山,你决定用哪个词? 如此可见,火山带给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是多么猛烈啊!

2、地震改变地形 a、提问:我们国家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一次很大的自然灾害,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讲给大家听一听。

b、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c、学生阅读和观察文字资料及图片,了解地震的情景。

3、小结

由此可见,每次强震过后,都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你们还知道哪些因为火山爆发或地震而形成的地形地貌吗?

火山

海水汹涌,有浓烟产生 产生了小岛 猛烈

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自己所了解的说说地震造成的危害(如河流堵塞;山体滑坡;村庄掩埋了,公路塌陷了)

(富士山、火山堆、堰塞湖等)

三、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一)地球内部结构

1、过渡: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火山和地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2、师: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的变化,那究竟地球内部是怎样的结构呢?它由哪几部分构成呢?

4、师: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二)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师: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它们是····(课件板块图片)

2、师:我们刚刚知道地球深部物质是不断运动的,那它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呢?

3、师:大家都认为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一定的影响,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个演示实验,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得运动。

4、师:观察两个板块由于内部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板块分离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

5、师:前面的实验说明板块分离会形成海洋或裂谷。那如果板块碰撞呢?(出示实验要求并讲解),请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己动手做做!

学生生交流回答 : 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学生讨论交流(板块会移动)生答:分离

生答:板块分离会形成海洋或裂谷

学生交流试验现象,互相靠近后,连接处会隆起来,高高的,最高处会形成山或山脉。

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来引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为解释下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球表层的板块运动做了一个铺垫。

学生看完模拟实验对板块运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地球内部运动引起板块碰撞而引发地球表面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课程总结,并为下节课做好铺设。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前准备

材料准备

课前预习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归纳分析

科学与生活

知识整理

汇报交流

实际应用

拓展提高

组长评价

评语

老师评价

评语

八、板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猛烈:火山 地震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7篇

创新教学设计

一、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火山和地震的概念,以及地球内部的运动。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还有地球内部是如何运动的,学生可能不很清楚。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二、学情分析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2008年我国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里氏9.0级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此外,对2010年的冰岛火山喷发学生也可能有较多的了解。但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等知识学生有所欠缺。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五、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或资料;土豆泥、果酱、酒精灯、三角架、火柴、烧杯、手套、勺子;毛巾、彩笔、橡皮泥等。教师演示:地震、火山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动画(地震产生的原因及震级划分)、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动画(由于板块构造运动形成火山岛或火山锥)。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推测哪些地形的形成是与地球的内部运动有关的 出示课件: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富士山……

【设计意图】:资料收集活动既是上一节课的课后延伸,更是本节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有目的地收集本课相关的资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认识本课的难点活动中,能先接触大量的事实,使得学生能将模拟实验和地貌改变的事实有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探究其产生原因的热情。

你能推测这些世界著名的风景区独特的地形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让学生明确影响山脉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使以下实验方案的确定更有针对性。但学生的猜想是有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猜想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或提示,学生的猜想是一个发散与集中的过程。让学生将自己的假设与其他同学交流,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设。

激发学生探究其产生原因的热情

(二)认识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

1、火山喷发与地形的关系

(1)出示课件:认识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学生阅读资料

(2)出示课件:火山喷发形成的地形

(3)分析火山喷发的条件

(4)模拟火山喷发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表形态的。

用什么材料模拟火山喷发时的什么?

火山喷发后,地表有哪些变化?

推测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2、地震与地形的关系

(1)分析地震形成的条件。

(2)模拟地震,分析地震会形成那些地形?推测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第二次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表形态的。

3、出示资料:认识板块运动对地形形成的影响。

出示图片:这附图给大家哪些启示?地表的改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阅读资料: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的运动形成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在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介绍过),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和地壳及地幔的岩浆活动有关系。地质学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这些大陆板块漂浮在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上,由于地幔物质对流循环作用,使得大陆板块不断缓慢移动,每个板块的运动都同时影响着周围的板块,它们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方,一块板块插入另一个板块的下面地壳褶皱隆起形成山脉,比如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两大板块相互分离会形成断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

还有哪些地形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资料这样直观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上课未猜想到的因素和未能亲自验证的猜想进行补充,也是对学生课堂探索的一个总结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七、教学评价设计

亲历火山和地震的同学应该为数不多,若只凭借教材上的几个实例和图片还不能使学生对二者有较深的印象,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大型地震的相关图片,增加形象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汶川地震前后图片对比和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山峰及湖泊让学生直接感受地震、火山所带来的地形上的巨大变化。然后通过问题“到底是什么巨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导致了导致和火山的爆发呢?”引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逐渐引出地球内部运动这一本质原因,展开本课重点环节的教学。

八、设计特色简述

九、板书设计

(一)推测哪些地形的形成是与地球的内部运动有关的

(二)认识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

1、火山喷发与地形的关系

2、地震与地形的关系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8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思维能力,衔接性,还原课堂

一、教学片段

(1)创设问题情境,拉近课堂主题。教师在谈话中提问:平常爱旅游吗?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旅游?能说出那里都有什么样的地形吗?

师出示一组地形图片,并追问:这些地形地貌都是永远不变的吗?学生反应很快,立即想到了地震等的自然灾害现象,还有不少学生讲到火山爆发、洪水、台风、龙卷风等。

师再问:地震能引起什么样的地形变化?不少学生描述了自己印象中的地震。之后,教师以图片加文字呈现地震的一些现象。

问:同学们,在地球上,什么原因能引起火山、地震呢?学生一时想不到该如何回答,但有少数学生讲到可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师稍加提醒:其实就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

学生阅读科学小资料或者书本,并回答问题:地球内部分为哪几部分?地震与火山大多发生在哪部分?能描述一下地球内部的状态吗?

片段分析:

看这一问: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地震呢?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学生无法很快地说出正确的答案,就算有部分学生讲对,也可能是这一部分学生课外知识丰富。面对这一问,学生会思考,是什么原因呢?会不会和地球的什么有关?但又没有把握。

这一类问题笔者认为可能是属于简单的,无法有效深层次地挖掘学生思维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提问还要有深度,当然要适度, 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是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灵感,还可以是把学生的课堂思维引到教学下一个环节,起到衔接作用,以便辅以这一环节的有关教学设计。

(2)灵活运用巧问,激发发散思维。师用图片展示地球表层六大板块并讲述:地球外壳岩石圈实际上分为很多板块,它们在地球内部物质的作用下会不断移动,碰撞或分离。(同时借助动画直观演示板块会移动)

问:板块和板块之间会相互发生移动,那里会发生什么?这里学生的回答很多样,有碰撞、裂开、摩擦等,根据回答先后出示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2或教学环节3。

教学环节1:如果碰撞,那会形成什么?

模拟实验:将两只手放于两本书两边,向中间挤压,观察两本书发生了什么变化。(隆起、平移)(播放板块运动形成山脉视频)

师出示一张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并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教学环节2:若是两个板块分开,中间会出现什么?(断裂)

师播放板块分离视频,出示东非大裂谷图片,并解释分裂速度极慢。

“老师,可能还会形成第三种地形!”一个清脆的声音响彻整个课堂,该生上台演示将书本向中间挤压,但是发生的不是隆起, 是两本书错开平移。

教学环节3:师简要出示一张地壳岩层平移的图片,“这种因地壳岩层平移而形成的地形我们称之为断层。”

片段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表的板块发生移动,进而会发生碰撞、分裂等的情况。这一句话变成问题:板块和板块之间会相互发生移动,那里会发生什么?这一问能有效地将教师想阐述但又很抽象的话变成一个学生能接受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把教师想说的话零零散散地说出来了,达到了教学效果。

追问:如果碰撞(分离),那会形成什么?简简单单的一个提问,更进一步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播放板块分离视频)。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根据书本挤压模拟实验,还发现了第三种地形(断层),这实在是课堂意料中的意外,学生所想到的、所发现的已经超乎了课堂、教材。

科学教材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抽象、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概念,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改成问题,抛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多位学生来讲老师想讲的话。这样,在学生之间思维冲突的过程中,也许会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反思

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提问能做到有效衔接。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可以是一句教师陈述的话、一句总结性的话,能不能也是一个提问?有时候一个问题看似很难,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多是发呆,课堂看似一片安静,但深入地想想这个问题的背后学生在经历怎样的思维碰撞。这种问题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环节引领到下一个环节,甚至从一个领域引领到另一个领域。假如做到了,提问的衔接性、课堂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就体现了,下一步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加以追问,把原问题的高度降低到让学生能够到,以便辅以这一环节相关的教学。

第二,课堂有效的教学提问能做到“巧”。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针对这节课设计好了其中的某些理论性的话并努力去讲述,但自己讲的累,学生又不知所以。但往往一个简单有效的提问能解决这一切,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的话变成几个合适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一个学生、几个学生用他们的话去讲述,能使课堂生机有趣,这不得不说好的提问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课堂有效的教学提问能实现课堂之外的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火花一旦被点燃,其展现出来的能量可能会在教师预料之外,这时孩子们的想象、预测、新发现都能超乎课堂、超乎教师,实现课堂的主体地位。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橡皮泥等。

教师演示:地球仪,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在讲台前摆放一只地球仪)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各种各样的。反映在这地球仪上,我们通常说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绿色代表(平原)。像这些高高隆起的地方往往就是一座一座的(高山)。那么,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大海永远是大海,陆地永远是陆地呢?

(的确如此地球并不是一个平静的世界,内部外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变化着。)揭题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火山改变地形

地球内部的运动我们见过吗?

师,是的,我们谁都没有看见过。那我们又如何知道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着的呢?请看大屏幕:1963年一艘渔船漂泊在漫无边际的大西洋中,忽然间有渔民看到远处海水汹涌翻滚,转眼间升腾起数十丈烟柱,弥漫了整个上空。结果一昼夜之间在海面升起了一座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谁来说说大西洋海域里发生了什么?(火山)(板书:火山)从哪里看出来?(海水汹涌,有浓烟产生)火山爆发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了小岛)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火山,你决定用哪个词?(猛烈)(板书:猛烈)为什么?

小结:如此可见,火山带给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是多么猛烈啊!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震撼的火山爆发。

2、地震改变地形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组卫星拍摄的照片。这是同一个区域不同时期拍摄的两张照片。可能不是很清楚,老师做一些大概的描述:这是蜿蜒曲折的河流,两边是高山,在高山的峡谷间是城镇与村庄。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两张照片上地形地貌有什么不同。

(河流堵塞;山体滑坡;村庄掩埋了,公路塌陷了。)小结:一句话,这里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是哪儿呢?(屏幕出示:四川省青川县)同学们应该明白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形变化如此猛烈吧?(板书:地震)(课件:细节)

这次地震不但伤亡惨重,而且使当地的地形地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如:(课件出示)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到影响露出水面。

这次地震又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老师再来介绍一次地震:1920年,在宁夏的一个地方也发生了剧烈地震,地面出现了许多长达几米到几十米的裂缝(课件出示:裂缝),从山上崩塌下来 的泥土、石块把长约2500米的河流堵塞,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湖泊(课件出示:湖泊),这就是由于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3、小结。

由此可见,每次强震过后,都会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你们还知道哪些因为火山爆发或地震而形成的地形地貌吗?(补充课件:富士山、唐家山堰塞湖、火山锥、断层)

三、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每年全球有震感的地震不少于上百次、火山不少于50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呢?

教师解释:科学家们对地震和火山都进行了跟踪调查。慢慢的他们发现这与地球内部运动有关。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课件出示)。地壳是有岩石组成。它包括岩层上面所有的陆地和海洋。我们人类及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生活在地壳上。往下是地幔。地幔主要有流动的物质岩浆组成,我们看到的火山爆发时的岩浆就是从地幔喷射而来。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课件出示: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及我们国家所在的亚欧板块。)这些板块就如同漂浮在湖泊上的树叶也在运动着,唯一不同的是运动很慢,我们不易察觉。这一学说称之为大陆漂移说。开始很多人质疑不相信。可慢慢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证据证明这一学说。(板书:大陆漂移说)

1、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现在我们来仰望一座高山。它是(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的山。瞧,科学家们在这作座高山上发现了什么?(出示:喜马拉雅上上发现的各种海洋生物化石。)的确,许多证据表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你们推测推测:喜马拉雅山是如何产生的?

科学家们认为它是怎样产生的呢?请让我们关注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图上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他处在哪儿?(出示:地形图)

它正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师:注意这交界处。我们刚才知这两个板块是运动着,它们之间会发生(碰撞)碰撞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用挤压两本书做实验,发现两本书中间隆起了。)联系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两个板块碰撞,交界处就会抬升,隆起。(板书:碰撞 高山)其实这个抬升过程是很缓慢的。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壳运动才造就了今天如此伟岸的高山。同学们相对于地震、火山改变地形的猛烈,这样的板块碰撞改变地形要来得(缓慢)。(在碰撞前加上缓慢一词)

根据科学家测定伟岸的喜马拉雅山现在每年还在以0.33——1.27厘米上升的速度上升。这说明什么?(印度洋板块还在撞击亚欧板块。)

2、预测非洲大陆的未来

了解了高山的崛起。我们一起到非洲大陆随同科学家预测这块神奇大陆的未来。

科学家们在卫星传来的非洲大陆照片惊讶的发现了一条大裂缝。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读图及相关文字)在非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上,科学家惊讶的发现有一条大裂缝。纵穿非洲东部。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一般。总长超过8000公里。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

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地球的大伤疤。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裂谷呢?(原来大陆板块除了相互的碰撞,自身也会在岩石圈脆弱的地方产生分离。东非大裂谷就是一个典型。)也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学生从两端往外拉,橡皮泥断裂,模拟岩层断裂和错位。)那么预测一下,几百万年之后,非洲大陆会出怎样的情境?

(裂谷会更大。非洲大陆分成两块。)

师;老师告诉你们,你们很很能干,你们的预测和科学家预测几乎相同。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预测。(屏幕出示)

小结:大陆板块分离产生裂谷。那么在海洋深处板块分离会产生?(海沟)

(板书:分离 裂谷、海沟)。这样的地形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是很(缓慢)的。

四、总结延伸

1、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2、地壳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3、地球内部的运动能引起地形地貌发生改变,但还有另外一种缓慢的,在短期内难以察觉的力,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那就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它们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完成课堂作业本P22.板书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猛烈:火山

地震

大陆漂移说 缓慢:碰撞 高山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设计 第10篇

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中心小学 冯伟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火山和地震,进而引发地形地貌的改变。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以此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内部的情景还是比较陌生,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给学生播放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进而逐步贴近生活。

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2、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过多地以教师讲述为主。课件本身只该是教师的一个辅助工具,但现在它却成了完全的主导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按照我预设的教学流程在学习,没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2、师生互动不够默契,许多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茫然不知所措,多部分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而学生却扮演了观众的角色。

3、教学环节的链接不够流畅自然。而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又很多:了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模拟地壳运动、解析地形案例。尤其是当认识了火山爆发,转而进入讲解地壳运动时,我只是以介绍的形式向学生阐述六大板块及漂移运动。对于我来说,当然明白这是教学的需要,接下来就是讲解板块各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形运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能觉得莫名其妙,前后的教学内容根本没有联系性。小学科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带领他们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阐述观念。在处理各环节知识时,需铺垫设疑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进而共同探索去解决这一问题,层层递进式进行。

上一篇:第十单元第六课时教学反思下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