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2024-09-20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精选6篇)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第1篇

一、水泥企业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1、在班前、班上喝酒。

2、带未成年人进入生产区。

3、上班时间,玩手机、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4、生产现场穿背心、短裤、裙裤、裙子、宽松衫、戴头巾、围巾或敞开衣襟、打赤膊、打赤脚等,以及其它不安全装束。

5、生产现场不戴安全帽、穿高跟鞋、凉鞋或拖鞋;高处作业穿硬底鞋,电气作业未穿绝缘鞋。

6、操作旋转机械未穿三紧工作服、长发未戴工作帽。

7、在有粉尘场所作业未按规定戴防尘口罩

8、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时,吸烟或明火作业。

9、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等作业场所穿化纤服装操作。

10、高处作业或在有坠落物体下方交叉作业时未戴硬质安全帽。

11、攀爬、登高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或上下台阶不扶扶手。

12、未办高处作业证,不系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进行登高作业。

13、高处作业时,往下或往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14、上下楼梯手未扶栏杆或扶手。

15、使用人字梯无限开互拉装置。

16、在安全出口通道内放置其他物品,造成通道不畅通。

17、作业现场不走安全通道。

18、岗位或临时作业现场追打、逗闹。

19、在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可能接触旋转部位的操作。20、检修或设备换油时不收集废油,使其随地乱流。换油后,不清理地面油污。

21、随意扔、倒或排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废弃物。

22、选用工具不当,随意放置和丢弃工具,忽视工具维护保养。

23、与移动、旋转设备接触或身体、肢体处于设备运行空间内。

24、未停机戴手套处理旋转设备。

25、坐、乘吊物升降装置。

26、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喷溅、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烫伤、强酸灼伤、触电、密闭空间)等。乘、坐、站输送带,跨越运转设备。

27、使用有安全隐患的各类设备和工具,如:未可靠接地(零)的电动工具、电焊机、破损的绝缘手套、雨鞋、工具等。

28、擅自摘取他人操作牌送电、开机。

29、开动非本岗位设备;私自授意他人操作本岗位设备。机器、设备使用中发生故障,不停电就检查处理。30、检修现场随意开动不明的电源、动力源、闸阀。

31、启动性能不明的设备,无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就开车作业。

34、进入易燃易爆环境未按规定做消除静电处理、携带火种或接打手机。

35、使用胶盖缺损的刀闸接线、越闸不过保护。

36、使用未经检验、检测合格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设施。

37、用铜(铁、铝)丝代替保险丝。

38、使用未经检测、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设施。

39、设备有故障或安全防护装置缺乏,继续使用。40、在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的地方使用常压电。

41、未进行通风和安排专人监护,进入油罐、水罐、磨机、预热器、篦冷机、回转窑等内部作业。

42、非重点要害岗位(如化验室、配电室、柴油库)等人员进入重点、要害岗位逗留。

43、处理故障、现场抢修不挂牌、不联系不确认。

44、使用汽、柴油等有机溶剂擦拭设备、场地或用湿布擦拭带电电气设备。

45、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和警示标志等。

46、擅自乱动阀门开关。

47、未停机戴手套处理旋转设备。

48、在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的地方使用常压电。

49、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就开始检修。50、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开机使用。

51、使用未经检验、检测合格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设施。

52、机动车辆混装乙炔、氧气或使用翻斗车装运气瓶。

53、违反焊接作业“十不焊”的行为。

54、气瓶在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坐在气瓶上吸烟。

55、电焊机一、二次接线端无防护罩或电源线未包扎。

56、焊接、切割作业未戴防护镜、焊工手套,电焊不穿绝缘鞋。

57、乙炔瓶在使用、储存时未保持直立位置等。乙炔和氧气瓶安全距离小于5米,气瓶距明火不得小于10米。

58、使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研磨

59、设备有故障或安全防护装置缺乏,继续使用。60、使用的电气设备缺少接地或接零装置。61、非专业人员操作电气设备、进行电工操作。62、电线线路接头裸露、不包扎;使用一闸多机的设备。63、多工种交叉检修作业、未指定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64、不按规定和要求进行巡视检查。65、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66、不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不真实反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67、上下班时间忙着交接班,提前离开岗位。68、发现危险预兆视而不见,不处理

69、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70、管理者本人在现场对违章行为不制止,对群体性违章问题

不采取措施。

71、管理者本人或指派人员随意拆除安全设施、信号、联锁装

置及警示标志。

72、管理者本人或指定非工种人员操作机器、设备、车辆 73、管理者本人或指定人员不按规定在现场对危险作业进行监护。74、机械设备启动臂在举升状态下,人员进入臂下作业。

75、未采取安全措施,用挖机、装载机的铲斗抬升人员进行高处作业。76、工具、用具、润滑油、棉纱、布头乱扔。

77、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对特种设备不按规定时间巡回检查.78、未穿戴防护用品操作使用清洗管道盐酸。

79、进入有限空间或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空间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检测。

80、使用有缺陷的大锤或戴手套使用大锤作业。

81、戴手套操作高速旋转设备。

89、凿击坚硬或脆性物体时,不戴防护眼镜。

90、在车辆下面或两节车箱的中间穿行。

91、厂内机动车和机械不遵守限速标志,高速行驶。

92、车未停稳便上、下车。

93、车辆行驶时,与驾驶员闲谈。

94、用水冲洗带电设备。

96、在高处作业下方或起重臂及吊物下方坠落范围内站立或行走。

97、进入狭小空间和潮湿的有限空间未按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的防爆灯照明。

98、从事危险作业未设置相应的警戒区域。

99、无防护措施安排人员在悬空管道上作业。

100、无防护措施跨越和攀爬高平台防护栏。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第2篇

一、透过安全教育,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教育使企业职工构成安全意识。经过一次、两次或者多次反复的“刺激”,使企业职工构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职工辨别是非、安危、祸福的潜力,从而采取正确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能够促使企业职工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安全熟练地完成规定生产任务。

1、班组长的安全教育

事故案例证明,许多电力生产人身伤害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是由班组长现场查活不清,安全措施制定不完善,现场管理混乱造成的。因此,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透过班组来落实,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抓好班组长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务必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知识;了解有关事故案例,透过分析事故案例,增加安全生产经验。②熟练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生产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仅自己操作可靠,同时还要帮忙和指导班组工作人员正确操作避免失误。透过安全教育使班组长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熟练的安全生产技能。

2、对一线班组工作人员的教育

发生的生产人身伤害事故近80%是由于职工自身的违章造成的,在构成事故的三要素即人、机、环境的关系中能够看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资料应包括:①加强他们对与本工作专业有关的安全和生产规章制度了解,使之用规章制度规范行为。②进行典型事故案例解析,以此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经验,同时透过事故案例的警示作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③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生产技术、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企业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透过安全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应开展以下工作:

1、规章制度的管理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务必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需要制定现场安全工作规程。用现场安全工作规程指导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并且规章制度应构成闭环管理,即制定-执行-发现问题和不足-修订使之完善-再执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务必使生产一线人员有章可循。因此规章制度的管理至关重要。

2、现场的安全监督

建立企业安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网的作用,随时检查现场的生产活动,发现并纠正违章行为。首先是班组安全员应发挥现场监督检查作用,班组安全员随班组一齐工作,及时掌握现场状况,纠正违章和不安全行为。安全员应具有高度的职责心,对班组成员人身安全负责,履行监督职责。其次安全监督机构应巡回检查各生产现场,纠正违章,不定期地向领导和管理人员通报状况,敦促班组及其上级部门加强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发挥安全奖惩制度的作用

在海因李希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3E”原则中,重要的一个对策就是“惩戒”。对个别采取不正确的态度、忽视安全、甚至故意采取不安全行为者,给予经济上的或其他必要的处罚,强制其树立正确的态度,采取安全的行为。

总之,要保证企业员工免遭人身伤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就务必下大力气消除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两个根本对策。

总结精选(6):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操作时的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机械和环境的信息不断地透过人的感官反馈到人的大脑,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就能化险为夷,避免事故和伤亡;反之,如果所面临的危险未能察觉、认识,未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响应时,就会发生事故和伤亡。人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不是完全受管理者控制的,往往人的行为也不是完全受自己的控制容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生理、心理状态不稳定,其安全可靠性比较差,再加之在生产过程中总有促使员工做出不安全行为的条件存在,往往会由于一些偶然因素而产生事先难以预料和防止的错误行为。根据行为主体人在行动之前是否意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自己行动的危险性,能够称之为非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因为人的潜力、生理心理因素而使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行为,如误操作等;另一类是行动之前行为主体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动的危险性,但仍然采取该行动,能够称之为故意违章行为,主要是由于人的心理缺陷造成的,是安全意识差而导致的行为,如“三违现象、习惯性违章”等。人的不安

全行为透过管理、监督、培训等的手段是能够有效的控制的。根据的实践我认为用下面的措施,能够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管理,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先进企业必然有先进的规章制度,培养优秀员工更需要先进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华北油田HSE手册规定三级单位作业管理手册资料应包括:三级单位各岗位HSE职责;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三级单位应急预案、操作规程等。队站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HSE检查表,其中作业指导书资料包括:队站概况、岗位设置、属地划分及HSE职责、操作规程(操作卡)、应急处置措施。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证管理者和操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行为规范,若使企业建立的规章制度贴合实际,被员工理解和严格实施,用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推荐做好如下几点:

1、做好辨识危害因素和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结合的根源或状态。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作为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方案、操作规程的依据。危害因素辨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他任务量大,难点多。辨识时要根据本单位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对全部生产岗位的全部生产操作的全过程,

主要应用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系统安全理论进行危险、危害辨识,找出潜在的错误释放的能量(危害因素)。翻阅一些单位组织的第三方HSE体系审核和合规性检查发现,危害因素辨识问题较多,表此刻条目过多,记录及描述不准确或与实际不符,员工参与度不够,认同度较低。为此,推荐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由领导、技师和班组优秀员工、技术专家、设备专家、安全专家组成的、熟知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的辨识小组。

(2)充分运用HSE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从作业层面、操作流程、关键部位、主要基层单位和重点专业等方面,全面梳理安全环保风险。采用工艺安全分析的方法,全方位、全流程、全过程开展危害辨识和评价。

(3)以员工的操作顺序或工作的时间顺序,适当划分作业单元和操作步骤,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和第一危险源(能量、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人、物、环)进行识别。

(4)对辨识的危害因素正确的评价后,按危害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管理记录并构成清单。针对每步操作中危害因素的要按必须的规律描述,让清单使用者看到规律,以便构成工作习惯。

(5)将识别的危害因素经过与此有关的全体员工的讨论后,做到全员参与,再构成清单,根据持续改善的原则,每年辨识一次,及时整改不贴合项。

2、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要在已确定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在进行了危险、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使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有安全性,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实施以后能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确保避免伤亡事故;确保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因设备损坏而导致伤亡事故。

要吸取事故(包括本单位曾发生的事故和尽可能搜集到的同行业、同类型单位曾发生的事故)教训,把处理事故时制定的防止重复性事故的措施中有关规范、约束操作者行为的措施写进安全操作规程。

不能以制定约束人的行为的安全操作规程代替按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操作规程不能只作原则性或抽象的规定,不能只明确“不准干什么、不准怎样干”而不明确“应怎样干”,不能留有让从业人员“想当然、自由发挥”的余地。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和规定不能突出了重点而放弃了次点,要具体详尽,宜细不宜粗,能细则细,应有可操作性,应明确操作中务必的操作、禁止的操作、务必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要求以及出现异常时的应急措施。涉及设备(设施)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如何正确操纵设备(设施),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设备设施)损坏事故的规定(《设备(设施)的技术操作规程》)。文字表述要直观、简明,便于操作者理解、掌握和记忆。

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企业及“两书一表”中安全制度确实不少,但有多少制度员工能认可和理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要对安全制度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不适,使员工能够认同,执行到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不

断地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要及时地修、补充直至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以持续其健全、完善、有效。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考核,透过先进制度的落实和刚性考核促进员工良好安全行为的养成,做到不违章、不蛮干。

3、强化监督和奖惩机制,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

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安监队伍建设,加大动态监察力度,消除各类“三违”现象;要充分发挥上岗干部、班组长、党员、团员、网员监督员的作用,强化安全监管;要强化全面班组全程管理、岗位就近式管理和安全程序化管理,从而扎实有效地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实现员工行为安全和作业安全。

从职工对安全管理的态度来分析,其过程为:服从→同化→内化3个阶段。服从,即指个人为避免惩罚而按照要求、规范采取的表面行为。这说明新工人对规程、管理制度刚开始的执行只是表面服从,然后才会受班组中其他人的思想行为的同化,最终从内心深处理解安全规章和制度。这说明严肃的奖罚会深刻影响一个人对安全的态度和意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机制,逐步变以罚为主为以奖为主,逐步加大员工安全工资占总工资的比例,如增设员工安全等级工资、安全行为工资、隐患排查工资、安全考试工资等。开展安全比武大赛、安全智力竟赛、评比“六员一防”安全光荣户等,完善现行的个人安全技能帐户和群众安全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真正使员工感到奖的动心、罚的痛心,使员工不敢违章,构成人人为安全工作出力、个个为安全工作争光的氛围。

二、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人要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务必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受人的安全意识所影响,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从国内外发生过的众多生产事故来看,部分企业的安全工作整体上并不是很差,安全投入也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规章制度健全,员工明白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个别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引发的不安全行为。一齐事故可能是因为某个员工的一根香烟,一个小失误,一次小违规,但引发的事故后果却十分严重,对员工们造成人身伤害,对企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和好处上讲,增强安全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1、做有感领导

领导的最低要求就是员工的最高行为标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领导是核心,在HSE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运行质量的好坏,领导起到关键作用。杜邦等国际知名企业安全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感领导做的好。

有感领导是指企业各级领导透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决心和示范性,感知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其含义有三,一是安全的影响力,有感是部属的感觉而不是领导者本人的感觉,是让员工和下属体会到领导对安全的重视;二是安全示范力,自上而下领导强有力的参与,各级管理者深入现场,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三是安全执行力,领导带给人力、财力和组织运作上的保障,让员工感受到各级管理者对安全职责作出的承诺。

中石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对落实有感领导的活动进行明示。实践证明,以下

几种做法也是对有感领导的诠释。

一是将领导的承诺、HSE意愿和企业的HSE方针、目标,带头贯彻、宣讲,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领导及企业的安全政策,在安全生产上有明确的方向,统一的行动目标,促进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的构成。

二是带头制定、审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深入生产一线,用安全观察与沟通等HSE管理工具,加强与操作员工的沟通,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事实证明领导因各种原因对违章的默许,就是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纵容,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2、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根据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的结果,针对可能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危害制定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的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这一规定要求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务必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中石油要求基层单位要建立现场处置预案,并规定“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监测、监控,以及事态控制、紧急疏散与警戒、人员防护与救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应急处置步骤”“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由各企业结合岗位操作规程自行规定”。由此能够看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也是员工自我教育的过程。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演练能形象地表现出危险源、安全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理过程,是与事故相关人员参与其中的全方位培训,能使员工深刻体会到事故对人、物、环境造成的损害。为使员工增强安全意识,基层单位要将建立的现场处置预案所涉及的事故进行全部、定期演练,要全员参加,在不出现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演练尽量真实。若有条件,设立由安全监督、工程技术专家构成的专职评价人员。演练结束,务必进行总结评价,找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善项。

3、进行企业法规和安全技能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

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是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中石油员工应充分掌握本企业的HSE手册及各种现场规程,不断地了解、熟悉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要求,地定期开展规程学习和考试,才能实现安全意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只有透过学习,积累、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活动的用心能动性才会被释放、激发。而且透过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使表象不断上升为概念、决定、推理,并运用逻辑的、理智化的思维活动,将安全意识构成系统化、体系化、高度自觉化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这就是安全的理性意识。安全理性意识的构成不仅仅能使职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还能反映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能超前反映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理性意识能用心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活动方向,为避免事故和差错奠定良好的心理预控思想。

“安全活动”是在安全生产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料,也是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为班组成员带给了安全思想、信息、技术、措施的交流场所。也就是说认真开展“安全活动”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活动的重要一点就是语言、思想的交流,所以要求参加者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认识、感知和印象是安全活动的重要资料。在安全活动中,透过大家的语言、思想交流、推理和决定把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最终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安全活动需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不能流于形式、降低质量。要定期开展,构成制度,使参加者的安全意识透过安全活动不断得到巩固、强化。安全活动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

如对事故的处理,应做到“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方法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开启每个人安全意识中的预见性和反思性,使安全意识的深度、广度得到发展,让安全意识的用心能动性得以发挥。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解决人意识和行为,人是一个有思想和行动目的明确的客观存在,人行为和动机是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复杂作用的影响。要控制直至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应当正确的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建立健全职责制和企业法规,领导带头,提高执行力,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培养安全意识强的团队,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总结精选(7):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关键词: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确保正常有序地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

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个性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已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我国GDP的6%。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第3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 为支援西部建设, 一大批内地的企业纷纷到西部投资兴业,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 储量高、煤炭质量好, 有“西部煤海之称”。贵州黔西石桥煤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石桥煤矿) 是2008年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河南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公司应贵州黔西县政府邀请入驻接管的矿井。该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新阳村, 井田面积1.7972km2, 储量1925Wt, 开采煤层为4#、9#和15#, 煤质低硫、低灰、高热值无烟煤。矿井三条井筒, 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 设计生产能力由3Wt/年技改为15Wt/年, 实际生产能力为30Wt/年, 目前属于矿井技改阶段。企业性质为股份制, 由上海正龙和黔西甘棠电厂合资, 2008年2月16日由永贵能源接管, 现有员工800余名。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 如何制止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 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在现今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石桥煤业在安全管理上采取的三项管理方针, 探讨如何制止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

二、三项管理方针, 规范职工安全行为

(一) 推行“012345”安全管理模式, 全方位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制止职工不安全行为

石桥煤业作为在贵州的河南煤化下属单位, 在安全管理上, 石桥矿结合贵州的实际, 因地制宜, 依靠“012345”安全管理模式 (即安全零理念、一号工程、双基建设、三项机制、四大体系、五自管理) ,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在6个方面杜绝了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

一是宣传“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安全理念, 营造出领导牵头、齐抓共建, 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保证了广大职工安全行为零缺陷, 安全操作零失误, 执行制度零距离, 生产组织零违章, 隐患排查零盲区, 隐患治理零搁置。

二是严格实施“一号工程”使广大职工在政治上、责任上、工作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地位抓好抓实, 杜绝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三是积极开展“双基”建设, 打牢基础、抓好基层, 提高了基层员工现场操作水平, 切实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实现一线生产的安全管理过程监控, 避免职工的不安全行为。

四是落实三项机制, 坚持以科学的用人机制为导, 把好用人关。对全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建立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考核”体系, 实行全员的安全结构工资, 正向激励调动广大职工主动落实安全生产, 避免不安全行为的积极性。

五是构建四大体系注重超前防范, 建立以科技投入为导向的安全保障体系。以素质提升为导向的职工培训体系, 以强化管理为导向的安全评价体系, 以防灾抗灾为导向的应急救援体系, 为广大职工的安生产行为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六是推行五自管理, 在各区队开展员工自律活动, 促进职工的安全行为自律, 劳动组织纪律性增强, 安全业务素质提高, 引导职工从思想上转变, 素质上提升, 行动上落实, 执行力提高, 鼓励全员主动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 形成全员争创“星级员工”、“岗位能手”的良性竞争氛围, 切实实现员工自律, 规范职工行为。

(二) 开展职工安全培训, 提高职工操作水平, 着力培养职工安全行为

在安全培训上, 石桥矿着力从规范职工操作, 促进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入手。创新职工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传授、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 开展多渠道、分层次、多形式的职工培训。邀请中国矿大、重庆大学、毕节工学院教授以及其他专业人士来我矿讲座, 并定期安排关键岗位员工参加专门的培训班。一是培训课时多, 覆盖面广, 涉及安全知识、技术操作以及企业文化等。二是培训方法新, 采用正向激励变罚为奖, 对员工进行培训。比如利用班前会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提问考核, 回答正确的奖励毛巾, 香皂, 洗发水等物品, 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着力培养职工的安全行为。三是培训效果好, 通过安全知识培训, 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操作规程的培训, 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系数;手指口述的培训, 强化职工的安全预判断能力;岗位责任制培训, 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职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切实形成。四是培训考核严, 做到有培训有考试有达标, 每项培训结束后都进行严格的结业考试或者进行随机考核, 直接检验培训效果。

(三) 健全隐患买卖制, 依托内部市场化平台, 保障职工安全行为形成

隐患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安全管理上必须重视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在隐患的排查治理上, 石桥煤矿根据实际情况, 创新地建立健全了隐患买卖的制度。将隐患明码标价, 以内部市场为平台, 采取经济手段实行奖罚联动“奖得心动, 罚得心痛”, 用严格的考核奖惩手段, 促使职工规范安全行为, 让员工有意识地主动抓住每个环节、每个细节, 不折不扣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提高职工隐患排查的主动性、自觉性, 促进全矿隐患管控水平整体提高, “三违”现象明显减少, 以前隐患有发现, 无整改的局面得到解决, 从源头上提高了职工的安全行为, 杜绝了事故发生。

如何制止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 是煤矿安全管理中重点研究的课题。石桥煤矿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但还要不断探索努力才能杜绝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 才能实现煤矿的持续、安全、高效、快速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石桥煤矿在安全管理上采取三大管理方针及具体做法, 探讨了如何制止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 提高矿井整体安全管控水平。

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探讨 第4篇

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曾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物的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从已发生过的众多事故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事故因果理论及亚当斯事故因果理论,可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事故致因模式。

从“物”的因素来看,即本质安全化,就现代科技水平而言,任何一个企业要做到绝对安全,完全清除“物”的不安全条件是很难的,也是办不到的。

另一方面,无论物的不安全条件怎样,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认真检查,不安全因素就可以消除,但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不易控制。从统计数字来看,目前发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人的差错造成。因此,要预防事故,更主要是要从避免人的差错开展工作。

个人因素在生产活动中对事故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同时,对于如何预防事故的现场安全对策措施的探讨和研究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影响人的差错的几个原因分析

通过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的统计分析,影响人体差错的几个主要原因归结如下:

2.1 操作者个人特性的影响

个人特性和知识或能力的不足;缺乏经验和训练;性格、习惯等。概括起来,人的特性中主要弱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有错误和错觉,这是人的差错的根源;

(2)疲劳(短时间内),这是体力的界限;

(3)缺乏机能的稳定性,有偏差,这是动作正确度的界限;

(4)人的反应速度有一定界限;

(5)对于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容许界限;

(6)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计划和知觉能力也有一定限度;

(7)具有较固定的生理节律;(8)易于受到情感的支配。

2.2受教育、训练和指导情况的影响

(1)操作训练、能力训练不足,安全演练不到位或没有演练;

(2)监督不及时或指导错误;

(3)安全操作说明书、手册、检查表等不完备;

(4)员工相互注意或信息交换发生偏差或误解;(5)教育、训练和指导的方法过时不适应新的生产要求。

2.3受内部管理氛围的影响

(1)作业时间不适应(无理或不自然的作业时间);(2)缺乏合理、稳定、均衡等作业计划;(3)作业标准和规程无效或难于执行;(4)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导致员工不重视、不关心差错问题等。

2.4受作业特性和作业环境条件的影响

(1)持续紧张或长久密切注意的作业;(2)配合协作关系不清的作业;(3)使操作者身体承受负荷的连续作业;(4)不适宜的作业环境(如噪声、异温、照明不良、粉尘、高空、恶臭等);(5)易出故障的系统等。

2.5受人机工程学设计的影响

(1)信号形式含义难以区分;(2)设备布置缺乏充裕的空间;(3)表示方法或安全的信息不充分等。

3.人体差错的发生过程

关于人的差错的发生过程曾有不少人研究过,其中以拉斯姆森等人在人的差错发生过程问题上提出的模型最具有代表性。

图2中虚线框内的部分为现场调查的问题。关于人的差错机理(S)部分,包括识别、输入信息的处理和记忆。

通常把产生人的差错的外部因素称之为背景因素。背景因素的分类如下:人(MAN)、设备(MACHINE)、环境(MEDIA)、管理(MANAGEMENT),简称“4M”理论。利用该理论可将图1所述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中的“深层原因”——“人、设备、环境及管理的不良因素”做进一步分解,包括以下四方面:

人是指工厂工人或技术人员上、下、左、右之间的人际关系。若人际关系良好,则可很好地传递信息、协同步骤、密切配合,故不容易出现人为差错。

设备是指在人机界面上,显示、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形状和配置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是否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是否有安全装置等。

环境主要指温度、照明、噪声、振动等环境条件,以及作业方法和作业顺序等软件系统,还应包括作业速度和休息的安排等。

管理主要是指国家及企业的安全法规、监督、检验、管理、教育与培训等措施。

人的差错机理与4M理论结合后应用到生产现场管理,通过有效地控制产生人的差错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尽可能纠正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有效降低和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数量,对事故预防具有现实意义。

4.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在有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人的差错出现导致事故可以建立如下模型图3。

根据图3,作业行为安全还是不安全取决于作业人员的个人因素,即个人潜在的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与工作行为(感觉、认识、决定、能力)四个阶段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联系。行为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之上的,经由思考、总结、判断、决定,而后产生行为,这一过程形成经验。究竟这种行为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且进行调整,最终目的是实现安全行为(如图4,行为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中,感知、行为、调整、经验四个因素影响着个人行为的安全性。

5.预防事故的现场安全对策措施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控制人的差错的出现,是在现实生产条件下防范事故的最主要手段。

结合人的差错机理与4M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制定预防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5.1加强对人的培训教育

这里的人,不仅指操作者本人,也包含生产现场的其他作业伙伴,同时也包含上下级等。员工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正确沟通十分重要。通过全员安全培训教育,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三违”或工作差错之类的事件绝不放过;通过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教育,从而使员工在思想上能够重视,在行为上能够谨慎,提高危险作业时的大脑意识水平和提高预知危险的能力,能够识别和正确处理危险情况,并能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应急培训和演练,使员工在危险时能达到条件反射的自然动作,能够紧急避险和正确逃生等。

5.2加强设备本质化安全的程度

对于重要的设备,必须确保联锁装置、故障安全装置等处于可靠有效的状态;合理的机械形状和配置,操作装置是适当的;合理的作业条件;为了易于识别而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对于紧急操作部件应涂上荧光或醒目色彩等。

5.3改善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采取有效方式降低作业现场的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因素的量值,使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减少对人的危害;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在使员工感到危险的地方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认真研究协作作业时通话的有效方式,勿出现听不懂作业用语或因不同人可以作出不同理解的模糊用语,保证现场信息沟通的可靠性;

对现场的物品进行科学管理,如将现场物品划分为“经常需要的”、“偶然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三大类等。

5.4强化安全管理

日常安全管理对于及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防范事故的发生是关键中的关键。非正常作业,应根据需要制定必要的作业指导书;对日常发生的不安全事项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构;配备齐全的安全技术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奖罚措施,落实班组评估结果,落实安技费用等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5篇

找和治理安全隐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人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侥幸心理。其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必须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潜力避免事故发生。

职工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经验上的错误。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职工们心理的危险意识就会减弱,从而就会导致错误的认识,认为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认为事故不是经常性发生的,发生了也不必须会造成伤害,

即便伤害了也不必须很重。因此容易容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的构成便成了职工的作业习惯,这样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务必从第一次违章抓起,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二、冒险心理。其特征是:一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二是私下与人打赌;三是有违章行为但没有造成事故的经历;四是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五是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

三、麻痹心理。其特征有:一是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二是此项工作已干过多次,因此满不在乎;三是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四是职责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沿用习惯性的方式进行作业,并凭借“老年感的经验”行事,从而放松了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最终酿成了事故。

四、贪便宜、走捷径心理。其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职工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域,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这种心理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

五、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的状况下,某些职工的言行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思想偏见、对抗情绪之类的意识作用下,产生一种与常态行为相反的对抗心理反映。主要表现为:不理解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例如,要求他按操作规程操作,结果是他自恃技术颇佳,偏不按规程操作;要他在不了解机器性能及注意事项的状况下不要动手,他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偏要去动去摸等。

六、凑兴心理。是指人们在社会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从凑兴中获得满足和温暖,从凑兴中给予同事友爱和力量,

透过凑兴行为发泄剩余精力,它有增进人们团结的用心作用,但也有导致一些无节制的不理智行为。

七、从众心理。主要是指职工们在适应大众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则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由于从众心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行动就会被他人效仿。如果有些职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未发生事故,那么同班组的其职工也就跟着不按规程操作。否则就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这种从众心理严重地威胁着安全生产。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扶植班组内遵章守纪的正气,在违章行为刚刚产生之时就予以纠正,以防止从众违章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6篇

1、用安全知识充实员工

我们要紧紧抓住提升员工安全素质这一“牛鼻子”工作,要改善安全培训方式,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精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激励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增本领,打造本质安全员工队伍,做到知行合一,人、机、物、环协调、和谐。

2、用安全理念引领员工

理念,即人的理想与信念。一个人生活在世,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活,同时也承担着十分艰巨的家庭职责和社会职责。家庭幸福首先是建立在亲人安康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安全观,使员工珍爱生命讲安全,真正做到为自己、为亲人、为企业、为社会而安全工作。

3、用安全文化浸润员工

我们要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制度,做到与时俱进,逐步构成与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文化,提高文化的执行力,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弘扬安全工作正气,发挥安全工作正能量,构成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蛮干可耻的良好风气,使员工置身于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慢慢浸润,以养成良好的安全工作作风,争做本质型安全员工。

4、用安全制度规范员工

不讲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大家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与此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考核,透过具体规范制度的落实和刚性考核,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做到不违章、不蛮干。

5、强化监管、约束员工

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确保各项安全制度措施执行到位,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动态巡查监察力度,消除各类“三违”现象,尤其是要对班组、岗位基层作业单元的重点监管,从而扎实有效地规范员工行为,实现员工行为安全和作业安全。

6、用安全绩效激励员工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机制,逐步变“以罚为主”向“罚奖并举”至“以奖为主”的格式,在员工工资中加大安全考核权重,加大安全工资比重,使员工感到奖的动心、罚的痛心,心服口服,构成人人为安全工作出力,个个为安全工作争光的氛围。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人的安全行为是生产安全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只要人的行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贴合规范、贴合要求,生产安全事故将会大大减少。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在乡镇安监部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指正!

总结精选(2):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上一篇:幼儿园爱国卫生月教案下一篇:右脑开发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