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者与需求分析

2024-08-27

餐饮消费者与需求分析(精选8篇)

餐饮消费者与需求分析 第1篇

餐饮企业市场营销——餐饮消费者需求分析 餐饮企业市场营销要盈利,关键点是要把握顾客的消费需求。“顾客就是上帝”,如果不清楚顾客的需求,是没办法让顾客满意的。对餐饮消费者需求分析的研究表明,只要增加5%忠诚的顾客,就能够增加25%-100%的利润。餐饮企业要了解顾客内在的需求,为顾客提供贴心的服务,使顾客成为餐厅的常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要深入研究顾客心理,与顾客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下面介绍了餐饮顾客的四大消费需求。

一、顾客的功能需求

顾客的功能需求是最起码的要求,需要充分利用餐厅的每一寸土地和空间以满足顾客的要求。目前餐厅有多少间景致典雅的包间、分别以何种主题布置、房内设施依据什么设计、能否做到充分融合美观与舒适,让宾客得到最大的功能享受,这些都是餐厅在设计过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高级宴请、婚宴和会餐也要考虑到,以满足不同顾客的各种需求。

二、顾客的价格需求

每一个顾客都在努力寻求物有所值,我们要让顾客感觉到“物超所值”。餐厅需要研究顾客愿意付出的成本,并以此为依据,推出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利用顾客愿意付出的最大成本来尽量地增加餐厅的收入。另外,发展一个新顾客比保留一个老顾客难度更大。从顾客的角度讲,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认为各地方都比较满意的餐厅去消费,因为这样能够避免他们重新选择时所面临的风险及精神压力,使其付出的精神成本相对比较低。因此,餐饮企业要特别留意培养更多的忠诚顾客,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首要方面。

三、顾客的方式需求

餐厅管理以质量需求为核心。服务也是产品,应给全体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氛围。要了解顾客的需求,餐厅可以站在“家人”的角度,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便赢得顾客的心,使之成为餐厅的忠实顾客。例如,点菜的时候服务人员可以主动提醒顾客不要点不利于自身健康的菜肴,并积极向他们推荐对他们身体有益的菜肴。这样,这些顾客就会觉得餐厅十分关心他们,就会成为酒店的常客。

四、顾客的外延需求

顾客外延需求的核心是心理需求,附加利益和服务,例如心理上的满足,文化上的满足,售后服务的满足等。随着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顾客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享受服务的进程中更希望获得心理上的尊重。这就需要餐饮企业推出个性化服务,针对性服务,感性化服务,超前服务等。围绕满足顾客心理需求,发掘顾客不自知的需求,让来此消费的客人感觉被吸引,认定是理想的消费之所。研究顾客的需求应贯穿于餐饮经营活动的始终,只有了解消费者的需要,餐饮企业才能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

餐饮消费者与需求分析 第2篇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断改变,消费需求也不断提高。作为餐饮行业,面对的竞争更是激烈。如何能在根据消费者多变的需求来做好应对的措施是许多餐饮人需要考虑的问题。餐饮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下面就和大家分析一下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法。

优质高效快餐化

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情调营造

很多消费者在消费时带有感性成分,他们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相当多的餐馆正是看到这一点,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大下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从美食环境到极富浪漫色彩的店名、菜名,有中式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璧的。

绿色生态宴

近来,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个性化定位

个性化,即餐饮企业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

“煽情”式营销

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赠送礼物服务。生日送礼、猜谜赠奖、赠送鲜花等,很多餐饮店均实施这种酬宾活动。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

本文由山西的新东方提供

娱乐与猎奇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要能够给人们某种新鲜感,就会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许多餐饮店都在极力营造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有的在餐厅里举办马戏表演,有的请相声演员说相声、讲笑话,有的在餐厅里办舞会,总之都在竭力让顾客吃得开心,吃得快乐,吃得满心欢喜。

诸如动物服务餐厅、机器人服务餐厅、矮人餐厅、海盗餐厅、绿林好汉餐厅、恐怖餐厅、倒立餐厅等种种形式的餐厅,所有这些,也都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来吸引客人。

信息服务

信息被看成是与物质、能量并列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也是搞好企业经营的宝贵财富。因此,国内外有些餐饮企业,适应这种社会需要,开发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餐厅,提供各具特色的信息服务,以此来招徕顾客,促进餐饮产品的销售。

突出文化感

人们强烈的求知欲,即使是在进餐时也不例外。世界上许多餐饮店,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作为招徕客人的重要手段。如卡拉OK、爵士音乐、轻音乐、电影、剧场、民歌等活动。还有的餐馆把环境布置成画廊,或者以漫画、古董来装饰餐厅环境,以提高餐厅的文化品位。有些餐馆备有报纸、杂志、书籍等供客人随意阅读。有的餐馆还举办各种讲座、学习班、文化沙龙等各种活动。有的餐馆定期刊出有关营养、保健、医疗知识等方面的板报和印刷品。还有些餐馆就像个小型的展览厅,各自以不同的主题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相关物品,顾客在这里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用的知识。东京惠比寿有一家休闲餐厅,店中有外国人专任教师教授英文会话。采用会员制,第一次试听顾客,1小时付费日币400元,第二次就需付年费4000元。这种附加咖啡或红茶的学习英文会话方式,颇受欢迎。该店为了促进顾客彼此友谊,每两个月举办一次郊游、露营、舞会等活动。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与政策建议 第3篇

1. 经济效应

我国大陆有13.39亿多人口,其中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大陆人口的50.32%。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内在、强劲的互动关系。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是买方经济条件下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首先,中国农村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消费群体。但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受到限制,占全国二分之一之多的农村人口仅拥有三分之一的购买力。因此,扩大消费最大的潜力在农村,要把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为现实的需求,从而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

其次,农村居民对工业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研究,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对工业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314%。也就是说,农民收入每增加一元,就会相应增加1.314元的消费需求。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差异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实现了身份转变的农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也会从生存型、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换。1990-200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由59.0%下降到41.0%。这将带动全国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整体水平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消费日益趋于多元化,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和日常用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下降,而花费在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 政治效应

胡锦涛同志指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保持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对于维护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于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目标,都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2010年,我国人均GDP近3万元人民币。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加速之势,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机遇期。此时的工作重点之一应是使大量农民工能够顺利转型为安居乐业的城镇居民,有效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否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无法实现,甚至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动荡不安。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 文化效应

居民收入水平与其消费需求状况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激发农民投资教育的欲望和能力,进而提高农村儿童入学率,并延长其受教育的年限。这将逐步减少农民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素质,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另一方面可以使之成为现代农民或市民,这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4. 生态效应

第一,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解决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使其收入和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能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地区特别是生态脆弱区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围湖造田的行为,真正实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既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利于农民接受和融入现代文明,改变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摒弃落后的人口意识和生育观念,实现少生优生,使人口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协调。第三,通过多方引导,推行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科学消费,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 落后的消费环境

农村消费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公共品(如农村用电、交通和通信等),供给缺乏,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制约作用十分突出。以家电产品为例,家电曾经是带动城镇消费的主要产品,但目前城市家电产品趋向饱和,而广大农村的需求水平却很低。目前,农村电视机普及率在80%左右,电冰箱、洗衣机普及率在35%左右,空调器和小家电产品普及率在20%以下。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如此之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些耐用消费品基本上都还有一个让广大农村居民难以承受的使用成本。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很多在城市司空见惯的公共品到了农村就会变得稀缺。如电网建设问题,由于实行的是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导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电网都是以高收费的形式来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相应利润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广大农村居民所承受的用电价格就远远高于城市。在这样一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广大农村居民可能买得起家电产品,却很少能用得起这些产品。此外,像洗衣机、热水器等电器产品,电力价格因素并不是限制农村居民使用的最主要因素,真正限制农村居民洗衣机和热水器消费的,是我国相当多的农村目前甚至还没有自来水供应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居民这一庞大群体所具有的非常巨大的消费也就因此被消蚀了。此外,农村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信贷开展极其有限。

2. 保守的消费观念

我国农村居民仍然沿袭着几千年来一直固有的生存和消费方式,虽然那种纯粹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但商品率偏低仍然是我国农村消费存在的一大问题。在这种带有浓重自然经济色彩的生活方式影响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保守。有些农民不是没有钱,也不是在消费硬件设施上有很大限制,但很多农民就是不敢消费,不肯消费。如重视建设房屋而忽视其他消费、“人情消费”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节日集中过度消费现象比比皆是。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的节俭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又制约了农村居民的科学消费、和谐消费。

3. 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在结构上差异较大,农村居民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达到城市居民某一收入水平之后,并不是简单重复城市居民的消费模式。我国绝大部分市场经营者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一直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很多产品从研究设计到开发生产以及营销宣传,生产者所关注的群体主要是城市的消费者,而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购买心理等缺乏专门的市场调查。实际上,在城市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过时的产品在档次、质量、价格、功能及结构等方面并不一定适合农村的消费环境、收入水平和消费特点。农村消费市场尽管从某种角度看是城市消费市场的一种滞后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农村消费市场就是几年前城市消费市场的翻版。我国部分商品如彩电、冰箱、服饰、正版光盘及其他名牌产品价位较高,这种超出一般农村居民家庭承受能力的高价位,一方面造成了部分产品“企业高积压、农村低普及”的情况,另一方面又给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了生存空间,给农村消费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

4. 生产消费支出挤占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活消费,还有一部分是生产消费。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在逐渐改变,各式农用机具开始慢慢为农民所接纳。由于这些农用机具的价格往往超出农村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农村信贷业务有限,很多农民手里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这些农用生产机具,结果导致农村居民生产消费支出不足并挤占生活消费支出,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难点

1. 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首先,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保障项目较少。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严重缺位。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步履维艰,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处于全面推广阶段;工伤、生育、失业三大社会保险制度至今尚未在农村建立。二是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主要局限于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制度基本没有建立,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不普遍。三是社会福利体系残缺不全。目前,只有部分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还依稀保留了一些敬老院和福利院,大部分地区该项制度体系已经瘫痪。其次,保障标准低,总体水平不高。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高,而且由于是保大病住院,使相当一部分参保居民因交不起首次入院费而不能住院,进而无法享受医疗保障,新型合作医疗能否真正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致穷问题不容乐观。

2.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信用的缺失、信用关系的扭曲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农村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和效率损失,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迟缓,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首先,农村社会信息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地方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阻碍了农村改革的进程。其次,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业的稳健运行。社会信用秩序混乱,阻碍了农村资本市场与资金市场的发展,使农村信用总量萎缩,各种金融创新业务难以正常开展。

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政策建议

1. 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民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当前要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优化农民消费结构,必须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继续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与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完善农村征地补偿机制。

2.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当前的消费信心

认真落实国家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法规政策,遏制农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现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此,要针对问题的根源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籍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已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要不断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加强农村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得到有效的医疗服务。

3. 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强化法制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保证契约双方权利不受侵害。因此,要加强立法,形成具有权威性、连续性、公正性的法律保障体系,从法律制度上不断完善并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行事主体。同时,要严格执法,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信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并强化对违约责任的追究。其次,提高市场透明度,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信用市场,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强并完善信息公开披露的法规制度。再次,建设农村信用体系。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农村信用社可以说是现阶段农村地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产权明晰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现阶段,就是要按照国务院出台的改革方案灵活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来改进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结构,同时还要有完善的产权保护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市场型的、真正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基层金融机构。

中职校园网络消费需求调查与分析 第4篇

一、中职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一)中职生网上购物市场已经形成且潜力巨大

中职学校通常采取半封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确保教学和日常管理秩序。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对网络十分依赖,在网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类、鞋包配饰类、日化类商品,占整个消费类型的48.8%,网购已成为消费趋势。73.2%的被调查者有过网上购物经历,100%的被调查者表示若网购安全愿意尝试网购。

(二)中职生的网络消费需引导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73.2%中职生有过网购行为,网购在中职生群体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中职生仍处在心理发展期,对社会现象的判别度不高,对于网购仅是一种求新或追随心态,存在盲目的现象。对此,应通过班会、讲座、教学内容渗透等形式进行消费引导。同时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教授中职生网购自我保护的措施,树立维权意识。

二、对构建中职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议

(一)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宣传力度

在学校进行宣传有着空间小、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对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张贴海报、校园广播站、赞助学生社团活动、公益讲座等途径直接面对学生顾客,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二)关注学生消费倾向,适当进行市场细分

中职生社会活动参与度较高,对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产生影响。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中职生在网络消费中关注的因素各不相同,可以利用这些因素的比例,对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行细分。

(三)注重质量监督,提高购物效率

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的服务团队,在为客户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监督、反馈机制,充分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体验和对店铺服务的意见。

根据调研结果,中职生选择网购的原因主要在于节约时间和价格低廉。在中职学校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在消费人群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基础上要加强提高订单处理效率、确保货物无损等售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在规范经营的同时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口碑营销增强客户忠诚度。

(四)多形式互动,注重个性化

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叛逆心重、表现欲强,受社会流行文化的影响,崇尚个性。所以在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商品种类细分、店铺装潢、商品陈列等因素,还要将各种文化元素融入营销过程。通过与学生消费者互动,如学生代言人选拔、商品包装设计、广告策划、网店或实体店装修创意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购物的同时寻找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交流自我的空间。

(五)建立企业文化,增强文化归属感

一个易于接受的企业文化,是促使消费者认同和反复购买的最有力的武器。中职生好奇心重、探索欲强,在人际交往中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园电子商务平台源于校园,在满足学生消费需求的同时应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专业实践及创业的平台。因此,提出激发学生奋进的文化可以得到学生消费者的认可。

(六)提供法制服务,辅助学校教育

有些中职生缺乏维权意识,对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通过平台的日常消费经营活动、校园宣传活动等途径宣传网络消费维权知识,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进行合法网站识别及网络欺诈防范。

餐饮消费者与需求分析 第5篇

收入是拉动消费需求增加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但在我国,由于地域差异大,经济一直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收入虽然也有所增加,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而使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不明显,消费的边际倾向和收入弹性相对东部地区的省份高,所以进一步增加西部农民的收入就很容易启动潜在消费,从而刺激全国的有效需求,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迷的状态.

作 者:车茹雅 蒋勇 CHE Ru-ya JIANG Yong  作者单位:车茹雅,CHE Ru-ya(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8)

蒋勇,JIANG Yong(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8)

餐饮消费者与需求分析 第6篇

(2018-2023年)

【报告目录】

第 一章 特许经营研究综述

1.1 特许经营的概念

1.1.1 特许经营概述

(1)特许经营的定义

(2)特许经营的发展历程

(3)特许经营的特征分析

(4)特许经营的优势分析

(5)特许经营中的特许者分析

1.1.2 特许经营的分类

(1)按特许权授予方式分类

(2)按特许人与受许人的身份分类

(3)按特许的内容分类

1.2 特许经营与其他经营方式的区别

1.2.1 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之间的区别

(1)特许经营与直营连锁之间的区别

(2)特许经营与自由连锁之间的区别

1.2.2 特许经营与代理及经销的区别

1.2.3 特许经营与直销之间的区别

1.2.4 特许经营与设立分公司之间的区别

第二章 中国特许经营发展分析

2.1 中国特许经营政策环境分析

2.1.1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2.1.2 《中国特许经营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cgcc/z0005-2007 2.1.3 《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

2.1.4 《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1.5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2.1.6 “十三五”规划与特许经营发展

2.2 中国特许经营经济环境分析

2.2.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2.2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2.3 经济环境对特许经营成本影响

2.2.4 经济环境对特许经营投资影响

2.3 中国特许经营发展分析

2.3.1 中国特许经营发展阶段

2.3.2 中国特许经营规模分析

2.3.3 中国特许经营业态分析

2.3.4 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的特点

2.3.5 中国特许经营费用情况

2.3.6 中国特许经营社会效益分析

2.3.7 特许经营加盟者调研分析

(1)加盟商考虑因素分析

(2)加盟商所需服务分析

(3)加盟商品牌忠诚度分析

2.4 品牌特许经营发展分析

2.4.1 品牌特许经营概念分析

2.4.2 品牌特许经营特点分析

2.4.3 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分析

2.4.4 品牌特许经营授权方式分析

2.4.5 品牌特许经营产业渗透力分析

2.4.6 品牌特许经营流程分析

第三章 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分析

3.1 我国餐饮业发展分析

3.1.1 我国餐饮业发展概况

3.1.2 我国餐饮业发展特征

3.1.3 我国餐饮百强企业发展情况

(1)餐饮百强企业市场规模

(2)餐饮百强企业不同业态发展分析

(3)餐饮百强企业不同地区发展分析

3.2 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分析

3.2.1 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综述

(1)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概况

(2)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发展特点

3.2.2 餐饮业细分子行业特许经营分析

(1)中式快餐业特许经营分析

(2)西式快餐业特许经营分析

(3)火锅餐饮业特许经营分析

(4)休闲餐饮业特许经营分析

3.3 我国餐饮业特许经营管理的spa分析

3.3.1 餐饮业特许经营管理的现实问题

3.3.2 餐饮业特许经营“spa疗法”(1)餐饮业特许经营典型案例分析

第四章 餐饮业特许经营企业经营分析

4.1 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1.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4.1.2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1.3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1.4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1.5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2 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2.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4.2.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2.3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2.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2.5 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3 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3.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4.3.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3.3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3.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4 重庆秦妈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4.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4.4.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4.3 企业门店分布情况

4.4.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4.5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5 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5.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5.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5.3 企业门店分布情况

4.5.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5.5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5.6 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4.5.7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6 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6.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4.6.2 企业配送模式分析 4.6.3 企业门店分布情况

4.6.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6.5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7 陕西一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7.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7.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7.3 公司门店分布情况

4.7.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7.5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8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8.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4.8.2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8.3 公司门店分布情况

4.8.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4.8.5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8.6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9 上海世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9.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9.2 公司门店分布情况

4.9.3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9.4 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10 马兰拉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10.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10.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10.3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10.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10.5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11 上海弘奇永和食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11.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11.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11.3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11.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11.5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12 广州市绿茵阁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12.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12.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12.3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13 德克士经营情况分析

4.13.1 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4.13.2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13.3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13.4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13.5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14 迪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14.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14.2 公司门店分布情况

4.14.3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4.14.4 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4.15 上海仙踪林餐饮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4.15.1 公司发展简况分析

4.15.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4.15.3 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4.15.4 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特许经营趋势分析

5.1 中国特许经营发展趋势分析

5.1.1 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的推动因素

5.1.2 中国特许经营的发展趋势

5.1.3 中国特许经营的发展方向

5.2 中国特许经营趋势预测分析

5.2.1 中国特许经营领域及业态发展

(1)传统领域特许经营趋势预测

(2)新兴领域特许经营趋势预测

5.2.2 中国特许经营竞争和管理发展

(1)中国特许经营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2)中国特许经营管理分析

5.2.3 2018-2025年中国特许经营发展预测

图表目录

图表 1:美国特许经营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单位:家,万美元)

图表 2:壳牌公司特许人和受许人权利与义务 图表 3:2013-2017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单位:百万元,%)

图表 4:2013-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情况(单位:%)

图表 5:2013-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单位:%)

图表 6: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单位:%)

图表 7:2013-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单位:%)

图表 8:2013-201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图表 9:2013-2017年中国广义货币(平方米)增长速度(单位:%)

图表 10:2013-2017年我国特许体系数量(单位:个)

图表 11:加盟商考虑因素

图表 12:加盟商所需服务

图表 13:加盟商是否考虑加盟其他品牌(单位:%)

图表 14:不同行业品牌经营渗透力

图表 15:品牌特许经营流程

图表 16:2013-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营收与净利润情况分析(单位:万元,%)

图表 17:2013-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利润情况分析(单位:%)

图表 18:2013-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三项费用率情况分析(单位:%)

图表 19:2013-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 20:2013-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单位:%)

图表 21:2013-2017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主要业态门店基准情况表(单位:平方米,人,万元,台,万元/平方米/年,万元/人/年,元/单,%,平方米/台,元/台/天)

图表 22:2013-2017年百货行业净利润率走势(单位:%)

图表 23:2013-2017年百货行业毛利率走势(单位:%)

图表 24:2017年中国前十连锁百货企业(单位:亿元,个)

图表 25:超市行业收入来源构成(单位:%)

图表 26:主要内资超市其他利润和税前利润对比(单位:亿元)

图表 27:超市通道费用明细(单位:元/次,元/个,元)

图表 28:2017年新华都销售收入的商品品类结构(单位:%)

图表 29:2017年人人乐销售收入的商品品类结构(单位:%)

图表 30:人人乐不同面积门店成本结构(单位:%)

图表 31:超市营运成本明细(单位:元/年/店,%,万元,元/月/平方米)

图表 32:规模以上超市、所有超市、规模以上零售商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单位:%)

图表 33:超市行业净利润总额及其增速(单位:百万元,%)

图表 34:超市行业店面总面积及其增速(单位:万平米,%)

图表 35:大中小超市平均店面面积(单位:平米)

图表 36:大中小超市平均单店净利润(单位:百万元)

图表 37:大中小超市平均净利率(单位:%)

图表 38:2017年连锁百强中主要超市企业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 39:不同层级城市平均单店面积(单位:平米)

图表 40:超市行业提高利润率逻辑树

图表 41:超市行业供应链流程

图表 42:超市采购模式

图表 43:部分超市采购模式

图表 44: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

图表 45:部分超市物流配送模式 图表 46: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图表 47:超市商品品类管理

图表 48:以客户为中心的超市经营能力体系

餐饮消费者行为分析[小编推荐] 第7篇

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只有通过系统的市场调查,分析研究目标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各项市场营销策略,使用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激发和诱导餐饮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购买。研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购买决策过程,对于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至关重要。

一、消费者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消费者是如何进行购买决策的?”假如餐饮企业能够掌握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就可以设法通过影响和控制这些因素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营销绩效的目的。

餐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指餐饮顾客购买所需餐饮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决策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餐饮营销人员研究餐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应考虑到以下问题,并设法解决。

(一)由谁购买(Who)

即确定购买者是谁,他是购买决策的执行者。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按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因素,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了解谁是企业某种餐饮产品的购买者,分析某种餐饮产品的购买者最可能是什么类型的消费者。

(二)购买什么(What)

购买什么即购买对象的问题。它是指消费者主要购买什么类型的餐饮产品,包括选择购买的餐饮产品的品牌、质量水准、服务形态、价格等。

(三)为何购买(Why)

为何购买是购买目的,即消费者购买某餐饮产品的真正目的和动机。这是由消费者的需要类型和消费者对需要的认识引起的,随着每次购买的具体需要不同和对需要的理解和认识不同而不同。

(四)谁参与购买(Who)

一项餐饮购买往往可能有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除了前面提到的购买执行者外还有与购买相关的其他参与者,他们都对一项餐饮产品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对于家庭购买来说,购买角色最为复杂.除执行者外还包括了购买的决策者、倡导者、影响者和使用者。由于消费者购买的餐饮产品不同.所需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参与购买的人也会各不相同。

(五)怎样购买(How)

怎样购买是指购买行动和购买方式,即餐饮顾客在购买行为中的具体购买方法和货币支付方式。比如,现场购买并消费、网上购买、电话购买、现金支付、支票结算、信用卡付款、延期支付、分期付款等。

(六)何时购买(When)

何时购买是消费者对某餐饮产品购买的时机或时间。了解消费者对某种餐饮产品的购买是否有季节性;季节性表现为什么特征;消费者喜欢或经常在什么时间购买该餐饮产品。

(七)何地购买(Where)

何地购买指餐饮消费者选择购买某餐饮产品的地点。餐饮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购买地点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体现出什么规律,是研究餐饮消费者行为时必须搞清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归纳为“6W1H”。一般来说,餐饮企业及其市场营销人员对目标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上述七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掌握市场需求、顾客偏好的变化规律,拟定出高效率的市场营销战略和市场营销组合。

二、影响餐饮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不可能在真空里做出自己的购买决策,其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一)文化因素

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等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量基本的决定因素,低级动物的行为主要受其本能的控制,而人类行为大部分是学习而来的,在社会中成长的儿童通过其家庭和其他机构的社会化过程学到了一系列基本的价值、知觉、偏好和行为的整体观念。每一种文化都包含着能为其成员提供更为具体的认同感和社会化的较小的亚文化群体,如民族群体、宗教群体、种族群体、地理区域群体等。在一切人类社会中,还都存在着社会层次。它有时以社会等级制形式出现,不同等级的成员都被培养成一定的角色,而且不能改变他们的等级成员资格。然而,更为常见的是,层次以社会阶层形式出现。所谓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社会文化对顾客餐饮消费的影响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餐饮经营在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时,应着重把握企业经营所在地人们共性的文化倾向,使自己的餐饮产品适应目标顾客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增加顾客接受的程度。

(二)社会因素

消费者行为也受到诸如参照群体、家庭、社会角色与地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社会群体是指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藕、相互影响的一群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常常受到社会群体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社会群体的类别很多,如同事组成的工作群体、亲朋好友构成的亲友群体、各种宗教团体以及专业协会等。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常常不止受一个群体的影响,凡是对消费者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群体,被称为参考群体。参考群体对餐饮消费者的影响有三种方式。一是参考群体使个体受到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是个体的态度受参考群体影响以便迎合该群体;三是参考群体使个体产生一种趋于一致的压力,它会影响个体的产品选择和品牌选择。餐饮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参考群体对目标消费者的影响,做好促销工作。如餐饮市场营销人员可以利用参考群体使个体产生的趋于一致的压力,通过对亲友、同事、群体意见领袖、知名人物的促销,产生消费示范效应,有效促进销售工作。

家庭巢一个最常见的社会团体,它既是基本的社会活动单位,又是基本的消费单位。从社会学观点来看.家庭有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两类。核心家庭是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家庭,而大家庭则由父母和子女共同构成,一个大家庭中至少三代同堂。核心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消费单位,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餐饮消费日趋增多,给餐饮市场营销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核心家庭消费的类型有丈夫支配型、妻子支配型和联合支配型三类。对外出就餐的消费来说,多以丈夫支配型或联合支配型为多。但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施行,子女在家庭消费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子女对外出就餐的消费影响力越来越大。家庭消费决策中有五种不同角色.其中的发起者经常是儿童。

大家庭中个体的消费行为明显地受父母的影响,其消费行为与其家庭背景有较大的关系。比如在父母是北方人家庭中长大的人,其口味特征常常表现为偏咸、不喜甜、怕麻,主食结构喜欢面食,等等。了解顾客的家庭背景对餐饮市场营销有积极的帮助。大家庭经常也是餐饮消费的单位,如团年饭、老人寿宴等。虽然消费的决策者不是老人,但他们是非常重要的影响者,他们的意见对顾客消费后的满意程度起重要的作用。

(三)个人因素

消费者购买决策也受其个人特性的影响,特别是受其年龄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以及自我观念的影响。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表现的有关其活动、兴趣和看法的生活模式。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一个人对其所处环境的相对一致和持续不断的反应。

不同个性的消费者在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餐饮消费者消费特点,可以将其归纳出几个类型。

1.理智型。购买过程冷静、理智,善于比较和选择,只有证实了自己选择的合理性后才会购买。

2.冲动型。购买过程易受宣传和产品外观所影响,兴趣对购买的影响很大,不太注重产品的功效。

3.想象型。消费行为表现出富有想象力,联想能力强,审美观浓厚,喜欢使用新产品。

4.习惯型。他们易形成购买习惯,对某品牌产生信赖,成为忠实顾客。

5.价格型。购买行为中对价格尤其敏感,善于发现价格差异,满足于廉价商品的消费。

6.不定型。没有固定偏爱,购买心理不稳定。

餐饮市场营销者在客户访问、现场推销、处理投诉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顾客的个性气质,从一般规律把握其可能的个性特征,尽量满足顾客的心理要求。这样有利于与顾客沟通,有利于成功推销,特别有利于平息顾客的不满与怨恨,很好地处理顾客投诉。

(四)心理因素

消费者购买行为要受动机、知觉、学习以及信念和态度等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动机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亚伯拉罕·马斯洛则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需要什么取决于已经有了什么.只是尚未被满足的需要才影响人的行为,亦即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一种动因;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程度的大小,由低层次需要逐级向上发展到高层次需要,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只有低层次需要被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一个被激励的人随时准备行动。然而,他如何行动则受其对情况的知觉程度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餐饮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求方便快捷的心理。由于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用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日常生活节奏变得日趋紧张。由此导致的对餐饮产品需要的变化,一方面对各式快餐的需求增长较快,快餐经营企业机会大增;另一方面对正餐的需求也同样增加,家庭更多地选择在外就餐,以减少家务劳动所占的时间,同时餐饮的社交平台功能越来越强,也为餐饮经营带来更多的需求。

2.求保健的心理。

随着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充分满足,人们更加重视预防疾病、增进营养、保证健康。绿色餐饮产品应运而生并大受欢迎。餐饮消费者更加愿意到绿色餐厅享受无污染的绿色消费。在餐饮服务方面,适应健康和疾病预防的新生活方式,分餐制也以开始流行起来。

3.求文化与品味的心理。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提升,餐饮消费者对就餐环境及服务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对餐饮设施和用具的舒适美观、不同风味美味佳肴、菜品精致程度、服务礼仪及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提出的更高要求。餐饮企业应针对这些要求,提升餐饮经营的文化内涵,改进自己的产品质量,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营造知名品牌。

三、餐饮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

每一个餐饮消费者有其独立的理性逻辑,表现在消费行为决策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决策过程,而且其决策行为模式经常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购买不同的餐饮产品时。面对不同的刺激,消费行为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把握餐饮消费行为本身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尽管如此,餐饮顾客消费行为仍然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对于一般的聚会就餐、家庭便宴、普通商务宴请,顾客只需凭自己的经验很快就做出决策。这种决策被称为简单购买决策。餐饮顾客对新出现的餐饮产品、价格较高的组合性产品、非常重要的商务宴请,往往在消费决策行为上表现得较为复杂,这种决策行为被称为复杂购买决策。复杂决策过程由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构成。

(一)引起需要

购买者的需要往往由两种刺激引起,即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内部刺激是指来自于顾客生理原因,如饥饿、对某种美食的心理渴望等。内部刺激对餐饮顾客的需要产生的影响相对简单。外部刺激则显得较为复杂。外部刺激包括家庭特征变化、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参照群体的变化、寻求新奇心理等。餐饮市场营销人员应注意识别引起餐饮消费者某种需要和兴趣的环境,并充分注意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了解那些与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或潜在有关联的驱使力;二是餐饮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并且被某种诱因所触发。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善于安排营销策略,促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并立即采取购买行动。

(二)收集信息

一般来讲,引起的需要不是马上就能满足的,餐饮消费者需要寻找某些信息。消费者信息来源主要有个人来源(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其他熟人等)、商业来源(餐饮广告、餐饮推销员、餐厅外观及设施、餐厅宣传印刷品、服务员等),公共来源(大众传播媒体、美食协会、餐饮评审组织等)、经验来源(亲身品尝、联想、推论等)。市场营销人员应对消费者使用的信息来源认真加以识别,并评价其各自的重要程度,安排适当的营销组合,千方百计地使本企业的品牌被消费者知晓,使消费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三)评价方案

餐饮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大都是建立在自觉和理性基础之上的。餐饮消费者的评价行为一般要涉及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属性权重(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品牌信念(即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的总的看法)、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数关系)和评价模型(即消费者对不同品脾进行评价和选择的程序和方法)等问题。例如,我国餐饮消费者在购买商务宴时,最看重的是餐饮企业的品牌;而在购买婚宴、情侣宴时,往往更看重环境与气氛是否跟自己的品味感觉相同。

(四)决定购买

评价行为会使餐饮消费者对可供选择的品牌形成某种偏好,从而形成购买意图,进而购买所偏好的品牌。但是,在购买意图和决定购买之间,有两种因素会起作用,一是他人态度,即其他人对餐饮消费者购买意象的看法。二是意外情况,即餐饮消费者在此之前未预料到的意外因素。如资金紧张、新的替代品出现、准备购买的产品出现恶性事故被曝光等。也就是说,偏好和购买意图并不总是导致实际购买,尽管二者对购买行为有直接影响。消费者修正、推迟或者回避做出某一购买决定,往往是受到了可觉察风险的影响。可觉察风险的大小随着冒这一风险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确定属性的比例以及消费者的自信程度而变化。市场销人员必须了解引起消费者有风险感的那些因素,进而采取措施来少消费者的可觉察风险。

(五)购后行为

餐饮消费者与需求分析 第8篇

(一) 消费信贷的供给与需求

消费信贷是指为了调剂资金的余缺解决资金拥有与消费需求实现的时间差, 由金融机构发放用于购买最终商品与服务的贷款, 充分弥补了资金与消费需求的矛盾。众多学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已经证实消费信贷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消费信贷需求属于引致需求, 消费者首先有对消费的需求, 当资金不足以付现, 又对未来有稳定现金流预期时, 就产生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为消费信贷的需求者设计和提供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

(二) 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的现状分析

当前, 城市的消费信贷市场已经蓬勃发展, 成为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而相对于城市而言, 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几乎处于“盲区”, 消费信贷始终未能成为广大农民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实现全面奔小康的“助推器”。

为了切实了解农村居民当前的消费和信贷情况, 我们分别选取东部沿海的浙江省杭州市和内陆中部地区的湖南省娄底市作为样本采集点。相对来说, 这两个采集点前者较为富足, 后者相对贫困, 对于我们的调查来说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有助于我们的调查结果的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 尽管大部分农民是有消费的需求和欲望的, 但是占三分之二比例的受访者对消费信贷持观望态度。而由于农业先天的弱智性, 农业经营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不约而同地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 逐步向城市收缩, 而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具有不确定性, 再加上农信社自身机制的不完善性和弱小性, 就造成了“一社”独立难支“三农”的困境。本文将从消费信贷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为后续研究解决农村消费信贷现状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需求方面制约因素

第一, 传统的消费观念。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攒钱消费、量入为出的排斥享乐主义;二是不愿借钱消费、无债一身轻的自足型消费。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 96.7%的农民不会在比较缺钱时进行消费。农民群众习惯于这样的传统消费观念, 对于超前消费、贷款消费还不能接受。

第二, 家庭承贷能力。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 居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即承贷能力 (主要是指家庭收入水平、户均金融资产数量) 的大小, 是决定其是否负债消费的根本性因素。一般而言, 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强, 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明显。需要指出的是, 实际上是居民家庭可预见的、未来的长期收入决定了消费信贷承受能力的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未来收入预期越好, 其消费信贷的承受能力就越强。而通过对我们选取的两个采集点得到的调查数据显示来看, 目前手头没钱, 预期收入不佳在导致农村居民不愿意添置新消费品的原因中占35.5%的比例。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普遍不高且不稳定, 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第三, 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农民收入风险性比较高, 同时为了满足子女教育、大病医疗、建房、婚丧嫁娶和养老等预期大额资金的支出需要, 农民强化了储蓄倾向, 弱化了即期消费, 更是很少主动到银行举债消费,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手头有钱, 但收入不稳定, 买了怕不能应急和手头有钱, 但预期有很多其他支出分别在导致农村居民不愿意添置新消费品的原因中占28.2%和36.3%, 一定程度在说明了由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较低经济承受能力也降低了其选择消费信贷的可能性。同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增强了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从而降低了农民的消费倾向。

第四, 农村的消费环境相对落后, 抑制了农村的消费需求。农村的交通、电信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造成农村消费环境相对落后, 甚至一些边远山区和牧区的居民仍然只能接受有限的电视通信信号, 降低了农民与电视、电话、电脑等商品的结合度, 从而使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面临着巨大的消费环境障碍。同时, 由于农村消费市场不够完善, 农民的消费选择不多, 消费者权益保障及售后服务机制的不完善, 也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二) 供给方面制约因素

对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问题, 国内学者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如下:

第一种观点 (谢平2001) 认为,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是供给型的, 导致的原因主要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有限。第二种观点 (高帆2002) 认为,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是供给型与需求型共存的。高帆认为, 我国农村当前所面临的一个特征性事实是, 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同时农户对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需求却相对有限。第三种观点 (何志雄2003) 认为,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 需求型金融抑制是从属现象。金融有效需求不足, 其实质却是金融供给的类型不对, 金融供给的总量不足。本文支持何志雄的观点。消费信贷供给方面的约束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政策、体制和制度存有缺陷。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呈现商业性金融“不为”, 政策性金融“难为”, 农信社“无力为”的现象, “一社”独立难支“三农”的困境凸显。2008年8月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更新后的《中国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分布图集》显示, 2007年底全国30136个乡镇中, 银行业网点平均不足3个, 有2868个乡镇无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 只设有一家银行网点的乡镇全国还有8901个, 当地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 乡镇的金融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竞争, 分布在非县城所在地乡镇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机构。此外, 农村金融网点设置不合理, 大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城、城郊和中心城镇, 而边远乡镇的农民却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第二, 消费信贷的风险大。一是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造成违约风险的加大, 调查研究显示声誉好、能够承担担保、家庭财产水平高的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二是抵押和担保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抵押担保具体操作中有障碍, 如担保人自身出现问题、抵押物价值评估及处置的困难;三是信贷员贷后监督乏力。由于现有信贷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很难保证贷后的跟踪监督, 到期贷款收不回的现象更款, 单笔金额较小, 手续繁琐, 在目前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等级制度的前提下, 每办一笔业务所付出的成本与所承担的风险都非常大, 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又十分有限, 因而金融机构办理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第四, 消费信贷产品的供给约束。福建省银监局2006年的问卷调查从细节上对农户信贷服务方面的要求作了描述。受调查农户认为办理贷款存在问题, 居于首位的是贷款期限太短, 占30.4%, 利率太高占29.7%, 贷款额度太小占26.7%, 手续繁琐占26.1%, 评估抵押费用太高占25.1%。繁琐的程序时出于对风险以及自身利益的考虑, 但是影响了信贷效率, 经过层层审查, 可能已经耽误了农户用款的最佳时期。

第五, 对消费信贷的宣传不到位。政府和金融机构对消费信贷的宣传方面投入不足, 农民缺乏对消费信贷政策、信贷产品和信贷业务流程的了解,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对于消费信贷的认知停留在听说过而已的程度, 比例达到所有人次的65%, 而完全不知道消费信贷是什么的达到所有人次的28%。

三、消除约束因素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明确提出要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路子,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目前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缓慢直接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并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政治问题, 在从消费信贷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约束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之后,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逐步消除这些约束因素。

第一, 转变农户的消费观念。政府应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确保惠农、扶农、护农政策贯彻落实, 保障农民多年收入增长及未来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期得以实现, 促进农民的消费观念进一步转变, 增强改善生活的信心。在消费目标上, 促使其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型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型转变, 由物质消费为主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 注重丰富精神生活, 使农民的消费结构在渐变中趋于优化, 进而增加消费信贷需求。

第二, 加大各种财政投入。一方面,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防灾抗旱能力;提高技术资金投入, 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对农机补贴力度, 改变农业耕作方式, 推进农业机械化, 提高生产率;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投入, 扭转日益恶劣的气候条件, 提高农民预期收入及其稳定性。另一方面, 政府应加快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的建设, 降低农户未来支出及其不确定性。二者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户的承贷能力。

第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各级政府应着力解决好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困扰他们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问题,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为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同时要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改变落后的商品流通模式, 在农村设置大型的超市、连锁店等, 为农民购买商品提供更多选择;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打消农民害怕买到假货的顾虑;提高服务水平, 在广大农村多设置一些售后网点, 促使农民放心消费。

第四, 完善涉农金融法规和政策, 加快构建农村金融体系。一是完善补充《物权法》中涉农贷款抵押物范畴, 规范抵押具体操作。二是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 以保护农村合作金融的合法权益, 明确对农村金融业务给予补贴或政策支持。同时, 要针对农村地区的汽车消费信贷和住房信贷等建立相配套的更细分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 提高金融机构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积极性。

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建议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降低服务门槛, 强化监管约束, 加大政策支持, 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考虑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 使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并适时开拓、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新领域, 创新农村担保模式, 消除供给型约束, 如此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抑制。

第四, 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的信用体系, 降低消费信贷风险。培育广大农民群众的诚信意识, 要结根本上降低消费信贷风险。

政府和银行之间要加强沟通与联系, 广泛向工商、税务、公安、房管、土地、车管、保险、商家等相关部门采集农户信用资料, 建立健全数据库, 降低消费信贷风险, 同时也可以降低消费信贷交易成本。

第五, 加快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政府要运用市场经济中“无形之手”的作用, 引导开发适合农村需要的住房、农用车、助学、医疗和电器等消费信贷品种, 引导农民消费升级,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实现全面奔小康, 需要金融机构在市场中准确定位, 还需要政府从法律、制度上予以支持, 还有赖于社会各界对农业和诚信问题的充分重视。

央行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 央行将加强对金融机构扩大消费信贷的政策引导, 鼓励金融机构研究开发满足农民不同特点、不同层次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 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为农民扩大消费提供便利。

第六, 加大农村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华南理工大学的张伟硕士等在对汝南县九个乡镇的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对农户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则农户有信贷需求的比例比不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时信贷需求的比例高出将近15个百分点。这说明可能有的农户对消费信贷不够了解。所以如果对农户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则有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念, 大大激发农户的信贷需求。

四、结论

上一篇:给汶川灾区同龄小朋友的信450字作文下一篇: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画森林》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