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

2024-05-30

全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精选8篇)

全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 第1篇

参加全科医师学习心得体会 曹守清

有幸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医患沟通技巧等八大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康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院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年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1977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关系到国策民生的大事。所以在未来全科医学将朝阳学科。篇二: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 受益匪浅。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更新观念,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更好的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健康服务篇三:全科医学心得体会

全科医学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直到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正因为全科医学是整却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全科医学经过历史的发展已经很达到了自己的新高度。而我的另一种误区也在这个定义中得意解释,所我想这种曲解应该源自全科医学所面向的群体——社会与家庭。要进入家庭,不走进基层又怎能做到呢?更何况全科医学的宗旨中第一条便强调了以人为本,而这其中的“人”必须靠着全科医生深入基层才能真正去关心与了解。

谈到这里,全科医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已然高大了起来。我意识到这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更多的是医务人员对几乎所有人群的关心,而不仅仅局限在患者身上。这门学科不是冷漠的对

科学技术推陈出新,而是以大爱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出发,推动全社会医疗卫生水平进步。“人人享有医疗保健!”这不仅是目标,也是这门学科成就大爱的最高境界。此等大义,怎能不使我为之叹服,而心向往之!

全科医学不是只有全科医生才需要学习的科目,只要是医者,要学习全科医学,它的诞生背景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的变化、医学模式转变、进程,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的全科医学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这一深入人心,下奋起直追,取得了长足、健康的发展,并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与我的理解相似,它们分管了健康与疾病的发展的不同 明确的分工可以使专科医生资源不必再被浪费在-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环境下没能顺应这一环境改变固化思维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以我对全科医学浅薄的理解,已经能看到这一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在我看来,将全科医学对待患者的态度融入专科医学的发展,不失为缓和当前医患矛盾的方法之一。这也提示我们,不论我们将来从事何种医疗工作,认真学习全科医学,都能得益于

它更人性化的思维方式。为患者考虑得更多,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谈到全科医学,衍生出来的自然是全科医生。按照定义来说,全科医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为社区家庭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其在我看来,这个定义给予了全科医生非常高的标准。医学知识储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过人的预判决策能力,星耀社区医院是昆明市最大规模的社区医院,它的基层医疗服务以及社区保健工作都是具有先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档案,这项工作200多个电话,还会被老人家误当体检真正开始,我们才意识到前期

补充新增档案„„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不只是时间与汗至此,我对全科医生的崇敬之情又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们为了辖区内人们的身体健康那种不遗余力的态度,只得我们永远铭记,不断学习。回归全科医学概论的学习,在这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章节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也是在医疗服务我中觉得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家庭是通过情感关系、法律关系和生物学关系和生物学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团体。也许家庭有许多不同的分类,但家庭存在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普通的医生所不可比拟的。

全科医学崇尚以人、以家庭为单位,正是因为家庭所具备的这些特点,生的健康照顾与管理。毕竟家庭成员的劝说与监督才是最贴近患者生活的部分,远不可能替代家人对患者进行随时照顾与管理。因此,的工作更多的落在了家庭评估上。这个工作是针对原因不明、家庭健康问对家庭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调适个体或家庭问题的途径。

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由家庭问题所导致的健康问题,只从症状上去诊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调适,才能从根本上庭评估,也是其他专科医生工作中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只能让我得以窥见其雏形。但我仍很感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点名了方向,让我们的医者之篇四:全科医学学习心得

全科医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在西安医学院学习的一段时间后,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全科医生(gp):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又称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或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不同的职责。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之后的诊治,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而全科医生则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关注的中心是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全科医疗的特点:

1、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

2、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3、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在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这就对全科医生提出新的要求,具体如下:1)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病历);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及适宜的会诊/转诊;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与转诊; 4)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筛查与咨询;5)社区慢性病人的系统管理;6)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务;7)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8)人群与个人健康教育;9)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10)开展医疗与伤残的社区康复;11)计划生育技术

指导;12)通过团队合作执行家庭护理、卫生防疫、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等。简而言之,就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但是全科医生和其他医生存在区别:

1、服务宗旨与责任不同

2、服务内容与方式不同。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呢?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

首先,当然是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全科医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好的对于疾病进行分类和初步诊断。尽管,这种培训模式在中国实施起来不太容易,但作为一名全科医生,要时刻注意医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技能。

其次,全科医生还要是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医生。

全科医生面对着的是一个区域长期固定的人群,全科医生的职责中不仅有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全科医生面对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这些都需要全科医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更好的融入社区人群中,只有得到所管理的病人的充分信任,才更有利与全科医生的工作开展,病人才更愿意配合全科医生的工作。第三,全科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高尚的品质和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医生面对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医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人命,不能有一丝的疏忽,不能有不良的心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品质。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后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希望经过不断地学习,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为居民做好健康“守门人”。篇五: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总结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总结

全科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科在陈启松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全科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我科在全科医师全面素质训练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4、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临床实践培训,全科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5、加强评估和考核: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全科医师轮转不能达到要求、指导老师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临床技能考核中普遍认为尽量利用真实病人或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或虚拟病人,尽量客观设计考核方案、内容,流程和时间,并应增加了人文、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全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 第2篇

蒋卫政

本人非常荣幸参加2017年浙江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在培训期间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善于思考、态度端正、积极认真、不怕苦不怕累,只为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用更规范更全面的临床知识和经验武装自己,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一、学习体会:

通过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一年的学习后,我对于全科医学这一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全科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全科医生(gp):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又称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或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着不同的职责。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之后的诊治,通过深入的研究来认识与对抗疾病。而全科医生则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关注的中心是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是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的。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但可以帮助专科医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而且还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全科医疗的特点:

1、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

2、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3、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在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这就对全科医生提出新的要求,具体如下:1)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病历);2)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及适宜的会诊/转诊;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与转诊; 4)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1

康管理,包括疾病预防筛查与咨询;5)社区慢性病人的系统管理;6)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务;7)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8)人群与个人健康教育;9)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10)开展医疗与伤残的社区康复;11)计划生育技术指导;12)通过团队合作执行家庭护理、卫生防疫、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等。简而言之,就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二、学习收获:

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加入各科室进行学习、实践,分别在全科医学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学习。为个人增加了许多“宝贵”的门诊、临床经验,在此培训之前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如此大量的住院病例诊断、常见急症的诊治。每次进入不同的科室主动协同老师分管病人,其中包括对病人疾病进行系统全面的诊断治疗,加强心理交流和安抚,指导病人日常合理营养搭配与膳食的调理与平衡,以助病人能尽快获得最佳恢复效果。通过这些学习让我获得了难能可贵的经验知识积累,为将来能更好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学习总结: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呢?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首先,当然是要具备综合性的医疗知识。全科医生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好的对于疾病进行分类和初步诊断。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就要时刻加强学习医疗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技能,再苦再累也要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去。其次,全科医生还要是一名生活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的医生。全科医生的职责中不仅有治疗疾病还有预防疾病和2

控制疾病的发展。全科医生面对的疾病多以慢性病为主,需要长期对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这些都需要全科医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必须更深入的了解病人,只有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才更有利全科医生的工作开展,病人才更愿意配合全科医生的工作。而后,全科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高尚的医德是每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医生面对的对象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事关人命,不能有一丝的疏忽,不能有不良的心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对医护人员日常医疗知识的培训与交流。

通过对所学临床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总结,灵活准确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这样才能让医生遇到危重症时保持沉着冷静、有序、准确、无误,从而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紧急救治病者的领导能力。临床上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和探究,多翻阅相关资料。加强对医护人员日常医疗知识的培训与交流,把近期内发生的、处理的紧急病例,进行分析与讲解,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接收外部最新医疗学术和指南,传授最新医疗知识,利用现有条件结合实际去解决所遇到和将有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到对病人的病情发展拥有前瞻性的临床思维,这样才能更有效、有力、迅速的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及工作准确性.(二)加强对病人管理

培训期间接受了三甲医院对住院病人管理要求的学习,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详细询问病史、系统完成体格检查、积极完善相关心电图、B超、三大常规等相关辅助检查,认真细致书写病历,定时对病人复查各项指标、按时发放治疗用药、书写病人病程记录,对病人定期进行心理交流与安抚,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奉献为3

宗旨”的培训理念,且对病者嘱咐日常膳食的合理搭配,调理身心,以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全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 第3篇

全力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医德高尚并且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优秀合格全科医生,是卫生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目的。通过培训,使大家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并且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合格全科医生。这样,居民就可以做到小病就近医治,大病早期预防,不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医疗水平,也为就医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各个乡镇,各个社区都迫切需要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因此,通过对全科医生转岗前的培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且提高为医疗事业奉献的精神,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作为牡丹江地区唯一一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基地,承担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任务,通过集中临床知识理论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使学员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目的:第一,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第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第三,培养一批符合城乡基层全科医疗服务岗位要求的全科医生队伍。

1 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社会背景

全科医学是二级学科,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并列。在国际上,发展全科医学和培养全科医生通常这样:医学生(即经过医学类院校教育含全科医学教育)毕业之后,经过三四年的毕业实践工作后,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成为全科医生,然后在经过注册方可从事全科医疗工作。我国目前的现有医生不低于200万,其中在基层工作有100多万,随着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他们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为以后转变的服务模式做出一定的贡献。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医生在基层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社区医疗服务全科医生资源极度匮乏,要解决这个难题,最主要的就是对现有在职的医生进行全科医学转型教育。由于这些医生长期在社区工作,有很多基层工作的经验,了解基层乡镇以及社区的卫生需要,专业技能却非常有限。正是由于他们对基层深入了解熟悉,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因此,我们只要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就能为基层医疗带来重大的改变。通过培训要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未来发展中的影响力,只要他们通过全科医学的培训,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他们将会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全科型人才,而且还能为促进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2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现状

通过对全国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发展,目前基层社区及乡镇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大多数是社区医生,这些社区医生主要是由专科医生转岗来的,并且现在仍有众多的基层在岗医疗卫生人员没有接受相应的培训,或者是接受了不正规不全面的培训,而且多数人在学校受教育阶段基本学的都是医疗和护理两大类专业,并且学历普遍不高即主要是中专和少量的大专,从职称方面看多数以初级职称为主,年龄方面多数是中年,青年人员却非常少。

从目前培训情况看,形式不容乐观。很多来自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学员,很少有机会参加增长新知识、提高新观念、培养新技术的培训,对于很多现代化的医疗理念都处于比较懵懂或者完全不知道的阶段。对于国家制定的新的基层医疗卫生的政策不够了解,对从事的行业的发展没有规划,看不清未来的路,因此都很迷茫,存在很多混日子的思想,为了应付考试上岗而学习,完全失去激情。还有一部分学员是被动的,经常是由单位选派来参加培训的,因此,对培训的目的、意义、目标完全扭曲,被动的接受培训,从而丧失积极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全科医生培训的质量,使其达不到目的,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增加了投入没有收到实际客观的效果。因此,要积极调动学员参加培训的热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机构以及培训人员耐心引导,只有学员积极主动参加培训,深刻认识培训的目的,才能更有效的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出素质和技能双优秀的全科医生。

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的体会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主要以岗位培养为主,不管是对从事还是即将从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工作的医生基本都采用脱产的方式进行培训,一般培训期为十个月,集中理论教学40学时,包括临床科室轮转两个部分。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健康问题的能力,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达到全科医师的岗位要求。

3.1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实践培训期共10个月,分为临床基础培训和临床科室培训两部分。临床基础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从理论上对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学员进行讲解。临床科室轮转部分采取按需分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大纲要求科室中至少4个科室进行轮转。其中内科4个月(必修);急诊急救3个月(必修);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共3个月(选修)。临床技能培训是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过程中,为了使学员很好的对所学知识有所掌握,也是为了激励和鞭策学员认真学习,因此,要对对学员进行阶段性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的效果不仅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正教学情况,对于普通存在的问题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大家都能很好的掌握。加强学员临床技能培养是为了使学员具备全科医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让学员根据自身层次的不同选择临床轮转的科室和实际,要以整体性临床思维模式来分析临床常见病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转诊等, 切实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医院的临床技能培训阶段,应引导学员主动加强与医院各科医生的交流与联系,这样不仅使自身的知识技能保持与现代医学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同步发展,而且为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转诊搭建起有效桥梁,为病人从社区-医院-社区的连续性服务提供有力保障[2]。

3.2 人性化的培训管理

参加培训的多数学员都是成年人,大多数都有多年的甚至数十年的社会工作经验,因此,对于这些学员的管理跟对在校大学生的管理是不一样的,这些都需要依靠他们的自觉性、能动性,这就需要注重培训人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由于大家都有社会经验,可以为培训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即便大家都是成年人主要依靠自觉,但是还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培训管理措施以保证培训的规范性,对学员全方面进行考核,不仅是对学员的监督和激励,也是对培训效果反馈。从这些反馈信息中,我们可以找到培训中存在的好的方法还有不足,好的方法我们要继续保持发扬,不足的地方一定要严肃对待,查漏补缺,找到合理的方式去解决,提高培训的效果。这样就可以不断调整培训的内容、计划、目标等,不断完善培训工作。对于培训管理人来讲,应该多组织学员参加实践活动或者学术活动,以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大家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习新的医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家理论结合实践,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增加了学员之间的了解以及老师与学员之间的感情,这样就可以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本领。

3.3 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保健、社区保健、行为科学、预防科学、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疗管理等,是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新的医疗卫生的服务模式。由于目前的全科医生是由专科医生逐渐转化过来的,而且大部分人员都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医学常识和医学技能,在日常疾病的诊治学习中,着重掌握哪些常见的疾病特征和治疗技巧。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家庭为单位熟悉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初级的卫生保健工作。

对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卫生服务的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的转型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向学员讲解和传授相关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疾病的诊治也是主要使学员掌握那些常见的疾病的发病现象、特征以及诊治的技巧,并不是让学员去掌握罕见的疾病或者是疑难重病。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就是让广大社区或是城镇居民有常见疾病的时候方便就医诊治,而一旦有了突发的疾病或重大疑难病症肯定要去大医院治疗确诊,因此,培训中只有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员的技能,使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顺利转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造福广大群众。

摘要: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工作体会, 针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培训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坚持学以致用和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原则, 加强规范管理, 正确处理若干关系, 为适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 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培训,体会

参考文献

[1]张庆芳, 方晓梅, 汤香莲.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有效途径.中外医疗, 2012, (17) .

全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 第4篇

搭建平台 转变服务模式

抓住卫生改革机遇,着力于推进卫生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和示范化建设,实施健康小屋、预防接种门诊、慢病管理建设等,为签约医生提供了技术和协作服务支持。特别是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使基层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了相对固定和谐的“亲情式服务关系”,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规范管理 着力内涵提升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和中长期规划,突出“两个强调”,做到“七个明确”,全力推动签约服务工作开展。“两个强调”即首先强调宣传引导。内容上,宣传签约服务的政策和具体的服务内容。形式上,开展市、县、街道、社区和村(居)委员会多层面的宣传工作。省、市各大媒体先后进行了多轮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宣传效果。其次是强调工作主动。以辖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主动为居民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服务等适宜医疗卫生服务并不断拓展上门服务内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责任、签约主体、签约对象、签约形式、签约内容及签约要求,力争两年内五成居民拥有“家庭医生”。

着眼长效 强化制度建设

结合实际,切实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确保签约服务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一是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坚持公共卫生以“拨”为主;基本医疗以“补”为主;人事管理以“聘”为主;分配制度以“绩”为主,探索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建立。二是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托管、组建纵向一体化医疗集团等多种合作形式,探索建立与大中型医院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如德阳市人民医院和新中镇卫生院开展了集团化医疗合作试点,罗江县人民医院托管略坪镇卫生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同泰山、旌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专家派驻和双向转诊制度。三是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到2015年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德阳市作为全省9个试点地区之一,率先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今年招聘30名全科医生。

先行先试 各地特色突显

德阳市各县区把推进签约服务工作作为新形势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创新举措,各具特色,成效显著。罗江县结合人口少、地域范围小的实际,推行以乡镇卫生院(社区)为实施主体,县级医疗机构分片指导,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联动模式。中江县实现了签约服务“量化管理”,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考核体系,并与项目资金分配奖励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旌阳区、什邡市利用乡村医生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贴近农村群众,熟悉村镇的现实情况,重点推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多方受益 实现“四个促进”

经过一年多努力,德阳已建立全科医师团队662个;签约家庭508076个,签约覆盖率40.39%;签约人数1420924人,签约覆盖率41.59%;签约重点人群人数378577人,先行试点的三个县(市、区)签约覆盖率均达50%以上。通过签约服务工作开展,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形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理念的转变,实现了卫生服务由单向的、被动的“服务提供者”向主动的、互动的“提供服务者”转变。二是促进了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建立。推行签约服务,使医疗服务方式从坐诊模式转向坐诊和走诊相结合的模式,服务内容由重医疗服务转向防治结合,为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打了良好基础。三是促进了居民服务满意度的提升。签约服务使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随访服务等更加深入,通过实施预约诊疗、上门访视等便民惠民措施,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健康意识,增进了签约双方的沟通,改善了服务关系,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四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使社区(乡镇)弱势群体、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优先得到以基本医疗和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卫计)

全科医生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第5篇

为了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医院成立了全科医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明确市场部、科教科为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管理部门,要求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切实搞好培训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各机构人员落实,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从而保证了全科医师实践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开展乡镇全科医师实践培训

临床实践科室分管主任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主任全面负责培训项目工作。全科医学科组织专家对培训要求和目标进行了讨论,同时征求了部分学员的意见,结合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性质,制定了全面的、具体的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学员实践轮转表,充分保证每位学员在各个科室的实践时间,并安排了有丰富临床与社区实践经验的医师进行实践带教。临床培训基地结合乡镇卫生院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每周利用晚上时间邀请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专业学科带头人组织学员进行业务学习,重点介绍各专业学科的新业务、新技术和新进展,并对乡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进行分析,同时加强病历书写质量、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外科无菌术等基本技能的操作培训。学员参加率极高,反映极好。

全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第6篇

1、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

1、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和任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接的基层卫生服务。服务效果要及时,方便,有效,优质,价廉。

2、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服务中的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第一线医疗照顾,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居民寻求卫生服务的门户,即可为居民提供首诊服务,他应能便捷,经济而有效地解决社区居民80-90%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需要帮助病人正确地选择利用其它级别或种类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健康为中心为病人个体和社区人群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公共服务,负责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管理等任务。而专科医疗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科医疗服务,主要负责组织少见病和疑难病的专家会诊,接纳转诊的住院患者,对基层医生的定期培训和职业素养指导等。

3、社区医疗服务团队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卫生服务团队可由以下人员构成:全科医师,社区专科医师,社区中医师,社区助理医师,社区公共卫生人员,社区护士,药剂师,检验师,心理医师,康复诊疗师,医疗服务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其中全科医生是团队的业务骨干和团队发展的管理者。所以我们向全科医生的转岗是严肃而又严谨的。

2、政府职能部门的培训

自20xx年我院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各临床医生每年都要轮流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为期一年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训内容包含了理论学习,临床培训,技能考核。学习完成后均需通过结业考试,合格后颁发全科医生证书。

1、理论学习

时间一个月,有资历高深的具有全科医生培训经验的讲师授课。内容有《社区预防医学》,《社区保健与康复》,《全科医学基础》,《全科医疗》,做到对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生的职责,社区保健内容及全科医疗基本知识有明确的认识。对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工作任务与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使命有清晰的认识。

2、临床培训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市卫生局安排学习人员进入市级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基地培训,时间10个月。到各科室脱产学习,参加大查房,科室讨论,教学研讨,技能培训,系统的学习各科的常见病,疑难病,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夯实基础。尽量对每一科室的病种都要有所掌握。之后去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时间一个月。以一名全科医生的身份与病人面对面交流,对健康档案的管理,慢性病人的系统管理,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进行实质性的操作,充分体验到全科医生职责的重要性,责任性。

3、技能考核

经过一年多脱产学习,技能培训,首先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为理论学习内容。考试合格者再统一参加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心肺复苏。还有抽考内容,如换药技术,胸部检查,五官颈部及神经检查,社区患者的健康教育,社区常见疾病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肺阻塞性疾病,恶性肿瘤)。合格者颁发全科医生证书。

3、个人角色的转换

1、外科医疗与全科医疗的区别

以前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科医疗服务,照顾范围较窄,仅局限与普外科和骨外科系统的疾病,服务内容是以医疗为主,服务单位是个人。而转换为全科医生后,他的照顾范围要宽,兼顾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是以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服务内容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服务的单位是个人,家庭,社区兼顾。

2、全科医生的角色

对于病人及家庭来说,全科医生是法定的首诊医生,负责病人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并及时对病人的健康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必要时能够帮助病人联系会诊和转诊。全科医生是病人进入医疗保险的“门户”,承担着医生的角色,咨询者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朋友的角色,有效管理者的角色,还有协调者的角色。为社区,家庭和个人承担着三级预防任务,成为预防措施的实际协调人。

全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第7篇

我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设全科医生岗位1826个,目前我市共有23名招聘的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正在参加为期3年的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134名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正在参加为期1年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虽然在20__年基本上能够实现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但与实际岗位需要相比缺口非常大,“岗多人少”的现象比较严重。从长远来看,《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__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据此测算,到20__年,潍坊至少需要20__名全科医生,20__-20__年每年需要再培养230名全科医生,任务非常艰巨。

二、制约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障碍

一是社会认可度低。在很多人眼里,全科医生是每个科都了解一点但却不精通的“万金油”医生,其业务水平在整体上不能获得居民的信任。

二是待遇差。受基层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全科医生的待遇比大城市的专科医生低很多。

三是职业前景不明朗。全科医生不想其他专科医生一样,目前没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晋升的路子比较窄。

三、 关于全科医师特设岗位的看法

全科医师特岗制度,是一种新的医疗人才教育模式,类似于特岗教师制度。特设岗位人员聘期内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鼓励特岗医师长期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空出岗位优先用于聘用安排特岗全科医生,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优先安排继续医学教育。同时,县级医疗机构、城市医院公开招聘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具有特岗全科医生工作经历的人员。

全科医生工作心得体会 第8篇

1.轮转目的:了解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常用筛检量表的使用。

2.基本要求。熟悉:焦虑症、抑郁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典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精神病人的社区和家庭康复原则与方法。了解:急性精神药物中毒的识别、初步处理和转诊原则;常用筛检量表如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的使用指征;酒精与药物依赖的识别、处理原则和转诊原则。

二、基层实践

基层实践分为三个部分: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8周;预防保健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践7周 (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践4周)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1周。

(一) 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8周)

1. 基层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

掌握:基层常见健康问题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常见危急重症院前急救及转运。 (1) 上呼吸道感染。掌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 (2) 支气管哮喘。掌握: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缓解期的社区防治。 (3)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病因、临床表现、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预防管理。 (4) 泌尿系统感染。掌握: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常规治疗及预防措施。 (5) 腹泻、胃炎、胃溃疡。掌握:腹泻、胃炎、胃溃疡的诊断与处理。 (6) 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病。熟悉: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一、二、三级预防措施。 (7) 常见肿瘤 (如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皮肤瘙痒症。熟悉:常见肿瘤、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皮肤瘙痒症等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社区管理。 (8) 外科常见疾病 (如疖肿、痔疮、阑尾炎等) 。掌握:常见外科疾病如疖肿、痔疮、阑尾炎等疾病的识别及创伤、犬咬伤的处理。 (9) 眼耳鼻喉科常见疾病 (结膜炎、角膜异物、鼻炎等) 。熟悉:结膜炎、角膜异物、鼻炎、鼻窦炎等常见病的一般处理。 (10) 社区常见精神疾病。掌握:焦虑症与抑郁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熟悉:常见身心疾病的识别与处理。了解:社区接诊精神疾病时的注意事项。 (11) 中毒。掌握: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 (12) 常见伤害。掌握:溺水、电击伤、切割伤、动物咬伤等常见伤害的院前处理原则与方法。 (13) 常见地方病。熟悉:当地常见地方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一、二、三级预防措施。

2. 常见慢性病的诊治与管理。

掌握:常见慢性病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一、二、三级预防措施、转诊指征;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

3. 全科医生接诊方式和医患沟通技巧。

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熟悉:基层医疗中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常见影响因素。

4.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

掌握:在培训期间, 每人至少完成2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档案并能实行动态管理;家庭健康档案2份并进行连续管理。

5. 家庭病床管理。

了解:家庭病床的建立与管理流程, 参与1例家庭病床的管理。

6. 社区康复。

掌握:脑血管疾病所致功能障碍康复的最佳时间、康复指征及转诊指征。熟悉:基层医疗中常用康复技术。

7. 基层医疗用药。

掌握: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熟悉:其他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全科医疗服务主要技能要求见表21。

(二) 预防保健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 (7周)

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 健康教育。

掌握: (1) 针对不良生活方式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2) 针对不同病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狂犬病、地方病、口腔疾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3) 针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4) 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结合以上内容要求, 在培训期间参与2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 独立完成1次健康教育活动, 包括设计计划方案、实施教育、咨询、评价等活动, 时间不少于1小时, 听众不少于15人。

2. 特殊人群保健:

(1) 儿童保健。掌握:1) 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 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 并能针对体检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和指导;2) 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3) 视力及听力筛查, 龋齿问题的健康教育;4) 免疫规划程序和预防接种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处理;5) 儿童系统管理方法。完成新生儿访视、儿童智力发育测查、跟随指导医师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熟悉:1) 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具体措施以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儿童青少年性教育内容;疫苗冷链管理。2) 儿童常见伤害 (烧烫伤、溺水、跌落、意外中毒、电击伤、锐器伤、动物咬伤) 及其预防策略;儿童龋齿及预防策略;家庭和学校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了解:学校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工作规范。 (2) 老年人保健。掌握: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熟悉:影响老年人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运动锻炼的积极作用与方式;老年家庭安全问题及常见家庭伤害预防;老年营养配餐原则。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评估;临终关怀的概念、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照顾原则。 (3) 妇女保健。掌握:经期卫生;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孕期 (早期、中期、晚期) 的健康管理;产褥期的产后访视、产褥期卫生、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产后抑郁症筛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妇科常见疾病 (宫颈癌、乳腺癌) 普查的意义和方法。 (4) 残疾人保健。熟悉:国家有关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特殊的心理需求。

3.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与评估。

了解:通过参与社区卫生诊断了解疾病谱及疾病顺位, 确定需优先解决的问题。

4. 传染病管理。

掌握:法定传染病处理方法、报告程序及报告卡填写;常见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的管理办法。

5.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熟悉: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要求。了解:三级防治网络,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流程。具体包括: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转诊原则及标准、社区家庭康复原则与方法、监护人看护要求。

6.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

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本知识、信息报告、处置原则、处置流程与规范;国家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信息报告程序。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理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

7. 卫生监督协管。

掌握:食品安全信息报告程序、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等流行病学调查程序与方法;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内容。了解: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巡访内容及报告程序;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技能要求见表22。

(三)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 (1周)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程序;本地区和本机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管理程序;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服务模式、意义;人际沟通技巧, 包括医患沟通、与社会工作者等沟通的技巧;国家和地方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制度及内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管理要求和医疗、药品、财务与信息等管理原则及程序;与基层卫生服务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

三、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共由17门课程、4个系列讲座组成, 总共357学时。理论课程按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相关课程 (81学时) ;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 (126学时)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 (105学时) ;综合系列讲座 (45学时) , 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 安排在培训开始的第1-2周, 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和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 安排在临床培训和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系列讲座亦根据具体内容安排在临床培训或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

注:理论课集中培训按8学时/天;临床和基层医疗实践阶段课程和讲座按4~8学时/周实施

理论课程的总体进度安排, 详见表23。

(一)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相关课程 (8 1学时)

1. 全科医学理念与基本理论 (27学时) 。

掌握:全科医学的核心理论、全科医生的角色与专业素质要求、全科医生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与以病人为中心的照顾原则、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与原则、全科医疗与其他专科医疗的区别与联系、临床预防的概念与方法。熟悉:循证医学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疗相关政策;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诊断的概念及其与全科医疗服务的关系。了解:全科医学与其他临床专业学科的区别与联系、全科医学与替代医学、全科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

2. 全科医疗中的常见行为与心理学问题 (18学时) 。

熟悉:行为医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行为障碍的分类与特征;常见心身疾病及其识别、应激、常用心理行为干预技术。了解:行为障碍的评估与诊断方法等。

3. 全科医疗中的医学伦理学、法律问题及医患沟通 (18学时) 。

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人际沟通和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熟悉:基层医疗中常见伦理问题及其应对原则;与全科医疗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生的权利与义务, 病人的基本权利;医患沟通。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常见医疗纠纷案件的原因和特点。

4. 卫生经济学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9学时) 。

熟悉: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的投入、产出、卫生总费用、疾病负担、成本效益、成本效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在卫生服务规划中的实际意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了解:卫生经济学的概念;卫生政策制定与卫生经济学研究关系。

5. 文献检索与阅读 (9学时) 。

掌握:全科医学主要期刊的特点及其检索途径。熟悉:文献阅读与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二) 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 (1 2 6学时)

1.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 (36学时) 。

掌握:门诊及住院病历的书写;规范的体格检查操作;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的判读;心电图机操作及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的鉴别;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的解读;轮转各科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临床综合课程 (45学时) 。

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疾病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慢性病的治疗与管理;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相关卫生政策法规;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27学时) 。

掌握:发热、胸痛、腹痛、头晕、意识障碍、呕吐、便血、贫血、搔痒等社区居民常见临床症状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4. 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 (18学时) 。

掌握:掌握昏迷患者的识别、处理 (现场和急诊) 与转运原则;呼吸困难的识别、处理与转运原则;心脏骤停的现场处理与心肺复苏的流程;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儿童急性中毒的识别与处理。熟悉:紧急分娩的处理;急性喉头水肿、眼内异物的紧急处理原则及其转运注意事项。

(三) 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 (1 0 5学时)

1. 临床预防与健康教育 (15学时) 。

掌握:疾病预防的三级策略;临床预防的概念、方法;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设计思路;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与实施注意事项等。熟悉: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儿童青少年常见伤害及其预防策略;食品安全;常见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策略;食物中毒的调查方法、内容与处理措施。了解: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健康促进的区别。

2. 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 (18学时) 。

掌握:社区常见慢性疾病 (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的管理规范、指南及其临床应用、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等。熟悉: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干预;多种慢性病共存时, 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其药物副作用的监测方法。了解:慢性病的流行概况。

3. 社区特殊人群保健 (18学时) 。

掌握:婴幼儿保健、儿童保健、青少年期保健、妇女保健、男性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保健的相关组织管理体系、保健内容与保健方法。

4. 突发事件卫生应急 (18学时) 。

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本知识、信息报告、处置原则、处置流程与规范;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国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基本知识。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理念。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

5.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9学时) 。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相关概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相关政策及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团队合作的原则、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医疗行为规范、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绩效考核设计与实施等内容。了解:我国卫生体系的组成和医疗保障制度, 重点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6. 预防接种 (9学时) 。

掌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预防接种禁忌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报告要求及处置原则, 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调查及采样等实践技能。了解:《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7.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9学时) 。

掌握: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规范和工作流程、患者分类干预要求、考核评估指标等。

8. 法定传染病报告与处理 (9学时) 。

掌握: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报告卡填写;法定传染病处理方法。

(四) 综合系列讲座 (4 5学时)

1. 现场急救与病人转运 (12学时) 。

掌握:农村常见创伤的现场急救与转运方法和注意事项;气道异物、儿童溺水、电击伤、犬咬伤、蛇咬伤等急症的处理与转运注意事项。熟悉:急救药物的保存、使用注意事项。

2. 常见病的规范诊治与管理 (9学时) 。

掌握:农村常见病规范诊治与科学管理的原则。熟悉:常见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3. 社区康复理论与技术 (9学时) 。

掌握:社区康复医学的概念、研究范畴。熟悉:适用于农村常用康复技术及应用原则。

4. 基层合理用药 (15学时) 。

上一篇:敬老院联谊活动策划下一篇:小学数学教研组公开课活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