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一块土地的诗歌

2024-07-23

开垦一块土地的诗歌(精选7篇)

开垦一块土地的诗歌 第1篇

开垦一块土地的诗歌

一个斜坡

风,只会迎坡而上

不可能顺坡而下

雨水不会逆坡而爬

只能顺坡而淌

风、雨水都很少的时候

还有阳光总在流

干枯的草还在撩拨着土脸部

疼痛的`神经

我知道草还会撑开一片绿色

是土又一茬绿色的美髯

但我必须把它清除

让它在火中走完自己的行程

我用锨把土翻开

祛除腹腔内砖瓦石块胀痛的结石

渴望一场雨雪,添加几次冰冻

然后静静地等待清明的到来

种瓜种豆

其实,我更想种下父母枯干的皮肤上

掉下的一块皮屑

渴望从土中长出温润的新肤

再实施美肤的手术

哪怕能长出一片苔藓

我的一滴泪一滴汗

也能让它长青不枯

其实,我还想种下父母头上

掉落的一根白发

渴望从土中长出柔滑的青丝

再实施美发的手术……

开垦一块土地的诗歌 第2篇

【发布文号】青政[2001]69号 【发布日期】2001-07-25 【生效日期】2001-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严禁违法开垦土地的通告

(青政〔2001〕69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促进青海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须严禁任何违法开垦土地的行为。为此,特通告如下:

一、一、凡本省境内的一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一切违法开垦土地的活动。

二、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省政府批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外,各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停止批准一切开垦土地的项目。

三、三、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耕作条件差的山旱地、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保护范围内的耕地以及高海拔地区的耕地,应当退耕还林还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规划。

四、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草原、土地、水利等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政,按照各自的职责,严格查处各种违法开垦土地的行为。对违法开垦土地的行为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原有植被破坏或水土流失的,应当限期恢复植被或进行治理。

五、五、对一切违法开垦土地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和揭发。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各级土地、草原、水利、林业等行政机关均应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

六、六、各级监察机关应认真查处一切违法批准开垦土地的行为。对违法批准开垦土地的领导和有关责任人要依法给予处理。

青海省人民政府

二00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开垦一块土地的诗歌 第3篇

吴桥县民间音乐的范围也十分广泛, 有杂技音乐、佛教音乐、婚丧嫁娶的音乐, 劳动号子及民间小调等。

吴桥的打夯歌, 是村民盖房打夯用的劳动号子, 打夯歌是以三首为一套的无伴奏的声乐套曲。三首打夯歌用途不同, 演唱时的风格及速度也不相同。三首打夯歌连续演唱, 贯穿于整个打夯劳动的始终。

第一首打夯歌, 是在劳动开始前唱的准备性打夯歌。夯, 是铁铸的圆形器物, 较厚很重, 夯的中间按有一根约多半人高, 较粗的柄, 柄上按有把手, 夯的外围铸有很多栓绳子用的鼻眼。打夯开始前, 打夯者就各就各位。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双手握住夯柄上的把手, 打夯者每人拽一根绳子, 打夯歌的领唱者也拽有一根绳子, 大家围成一个圆形, 做好准备之后, 领唱者开始领唱第一首打夯歌。

第一手打夯歌是4/4拍子, 速度缓慢, 音调高亢、嘹亮, 旋律优美动听, 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 是一首典型的无词歌。歌声使人精神振奋, 情绪热烈, 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凝聚力和穿透力。歌声划破宁静的农村夜空, 传到村子里每个村民的家里, 还传到了十里、八里外的邻村。男青年们听到打夯的歌声, 都会不约而同的踏着歌声前来参加打夯劳动。但他们并不一定和盖房的主人认识, 这就是吴桥人的一种纯朴民风,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个个乐于助人。这开始的打夯歌, 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 上句是领唱, 下句是打夯者的男生齐唱, 上下句都是徵调式。第一首打夯歌唱完两遍之后, 打夯劳动就开始了。

第二首打夯歌是叫做“大号”, 是在打夯劳动过程中唱的打夯歌。领唱的歌声掌握着打夯的速度, 握夯柄把手的小伙子掌握着夯的方向。大家齐心合力, 一边打夯一边唱打夯歌。

第二首打夯歌的演唱形式也是一领众和, 2/4拍子, 中速。领唱的部分是实词。和的部分是虚词, 而且每段都一样, 便于打夯者的记忆与演唱。即使你是第一次参加打夯劳动, 听几遍也就学会了, 没有学会了唱打夯歌再去参加劳动的, 也没唱跑调的, 领唱的部分, 内容是数家雀儿, 歌中唱道:“一个家雀来打食, 一个尾巴一张嘴, 两个眼睛两根腿。”接下来男生齐唱“了我们咳咳得儿咳, 三月里桃花开我们咳。”“和”的虚词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实际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领”的部分与“和”的部分, 歌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压的韵也不一样, 领唱部分压的韵是ui, 齐唱部分压的韵是ai, 二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领唱者数完一只家雀儿之后, 接着再往下数两个家雀儿、三个家雀儿、四个家雀儿……一直往下数, 十分生动有趣。类似于现在书上所说的“分节歌”的形式。

数家雀儿是汉族民歌中常见的内容, 但是他的曲调确实绝无仅有的, 它除了具有河北民歌的共同特征之外, 更具有鲜明的地方音乐特征。例如, 它的调式变化丰富, 开始为徵调式, 中间为角调式, 最后是商调式。虽然调式色彩变化丰富, 但听起来十分和谐统一。再加上落在强拍上的夯声和人们的笑语声, 构成了一部劳动的交响乐。

第三首打夯歌叫做“小号”, 是在结束打夯劳动前唱的打夯歌。因此它也是结束打夯劳动的信号。旁边的男青年听到“小号”的歌声, 便主动来换班, 由他们继续打夯劳动。

“小号”比“大号”短小, 唱的速度比“大号”快, 因此打夯的速度也比较快起来, 像是赛跑最后的冲刺一样。“小号”分上、下两句。上句“一领众和”, 尾音均为徵音;下句也是“一领众和”, 尾音为商音, 整首“小号”可以看做徵、商交替调试。

开垦情感的土地,播种知识的种子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加强;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8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里。“因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点燃情感火花。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作品凝聚着作者的浓烈感情或托物言情,或叙事表情,或借景抒情,或以理达情,或直抒感情。诸如《一株紫丁香》中浓郁的师生情,《母亲的恩情》中永恒的母子情,“大自然绿色课本“的淡雅芬芳。”“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游子情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情感等,课文中这些感情因素只要教者准确地把握它,并给学生以点拨启迪,学生就可以认识并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准确深入地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心灵,传递情感。教师要把这种情感泉流倾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选择好让学生容易感觉的触发点,如几个重点词语,一句话,一段文字或一个细节,一处景物,一个标点符号等让学生因事激情,知理明情,触景生情,睹物成情,见人涌情,从而心生真情,融入文本。

例如教学《爱之链》时,教师应明确这篇课文蕴含的三种情感。1.下岗的乔依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体现无私的关爱之情。2老妇人受到爱的感染,悄然帮助女店主,渗透人间互爱之情。3女店主对乔依的关爱,似“润物细无声”般朴实无华,赞扬了人间真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选择有关词语、句子作为触发点,给学生以适当点拨,如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词句的品味,体味人物的情感,如“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他的手蹭破了 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从这些句子足以体会在这个寒冷的下雪天修车非常艰难。借机教师提出疑问:乔依家境贫穷,更需要的就是钱,而乔依帮老妇人修了车却不要一分钱,这该怎么理解?在讨论交流后,学生进一步体会极度贫困的乔依不怕脏,不怕累,为老妇人修车那份真情是何等诚恳。学生被这份情愫深深牵引,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这样学生既能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又能点燃情感火花,延续爱的传递。

二、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感气氛,产生情感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说)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感气氛,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领悟课文的情感意义。

如教学《二泉映月》一课第二课时,开头设计深情地导语:同学们,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五十多年过去了,音乐家阿炳早已长眠于无锡惠山的净土之中,然而,他钟爱一生的音乐依然存在,让我们再次感受“二泉映月”那美妙的旋律吧!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旋律中,学生深受感染,仿佛来到民国时期,看到那大雪纷飞的早晨,操着二胡,沿街卖艺的阿炳,想到那个风雪交加的黄昏,拖着沉重步伐走向破草屋的阿炳------此时,教师深情地描述阿炳的生活遭遇,坎坷的经历,会让学生热泪盈眶。仿佛乐声、心声、心心相映;泉水、泪水、水水相连。学生的情感跟随阿炳,如同音乐进入了高潮。

有些课文人物形象鲜明,可以通过表演、创设情感气氛,学生既能熟悉角色和课文内容,又在展示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入境而入情,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体验。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促进情感交流。

要想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教师必须付出真诚的爱。常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我们教师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怀着一颗爱心的教师走进课堂,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老师的微笑恰似夏日微风般清新,老师的眼神仿佛冬日阳光般温暖,师生间没有距离。此时,教师再用亲切的语言娓娓道来,用教师的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与教师交流,与作者交流,与情感交流。

如《最后的姿势》一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在课堂上,我先播放了一段5.12地震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接着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用关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位学生,深情地说:“在老师眼里,学生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都不希望灾难发生,但我敢保证,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就是我的榜样,我爱你们。”话刚说完,我的泪落了,学生的泪落了,爱的暖流让我们心心交融。学生受到感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交流中,去抓最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去读自己眼中谭老师的形象,去交流充满无私大爱的情感。最后,我眼含热泪对全文作了总结: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谭老师的故事让我们震撼,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的瞬间。

四、激发学生想象欲望,加强情感互动。

有人说,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确实,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孩子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太多美好的幻想。而语文课堂似乎天生就是放飞孩子梦想的乐园。激发学生想象欲望,可以再现和补充课文中的形象,可以扩展课文中情感的广阔天地,学生也容易与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加强情感互动。

开垦一块土地的诗歌 第5篇

现在有很多母亲因为对过去的传统教育存在太大的抵触心理,从而忽视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对孩子的管制近乎保守。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朋友交往、学习态度等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他们这么做正是为了给孩子打好学习的基础。

美国教育具有两面性,美国人尊重能体现孩子个人能力的自由和创造力,但同时也为孩子们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他们的教育哲学。

我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先理清做事的顺序,按照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顺序将应该处理的事情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去处理。这样一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处理。我之所以能够在母亲、学者、主妇等不同的身份变换中游刃有余,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个要领。

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母亲的责任就是要分清对孩子来说什么事情是既重要又紧急的。虽然帮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教他们各种本领(当然也包括创造力和EQ)是相当重要的事情,但这并不是最紧急的事。对孩子来说,最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是学习好基础知识,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其他教育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其实,这和种地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种子茁壮成长,选择优良的品种及使用优质的肥料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不先把土地开垦好,那恐怕再好的种子、再优质的化肥也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吧。总之,不管做什么事情,最关键的就是打好基础。

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之所以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因为我帮他们开垦出了一块可以施展才华的土地。

我的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个别教育,他们只是坐在椅子上认真地学习,自己去完成功课,遇到问题时,也会绞尽脑汁去寻找答案。我想,正是这些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在日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块土地引发的纠纷 第6篇

赵健勇是浙江金华科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金华做房地产生意风生水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千里之外的西安有一个商机,便决定去试一试,但没有想到,很快就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我成了意外的受害者”。

官司一拖至今6年有余,其间惊动超过20名全国人大代表,三度联名上书直陈案中诸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也两次致函陕西省高院要求纠正彻查,并作为案例分析写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编撰的《执行工作指导》。

今年2月,北京大学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邀请了江平、潘剑锋、崔健远等国内顶尖的法律专家对此案论证,专家也一致认为,此案的审理过程中,有诸多问题需要反复核实。

不论各方如何指出问题,此案依旧尚未结局,作为一个生意人,赵健勇说,不知道还要等待多久?

纠纷乍起

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现代农业)以及其担保企业多年来欠下巨额债务,作为债权人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公司)迟迟无法收回资金,于是将现代农业诉上法庭。

那是2007年。当时在西安中院调解下,双方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现代农业偿付东方公司2亿多元人民币,其中本金一亿两千多万。这一年的7月11日,西安中院保全查封了现代农业名下、位于西安市雁塔区西万路高家堡的约93亩土地使用权,以及其地面附着物。

但现代农业仅支付了3000万元,便不再支付余款,东方公司于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西安中院于2009年1月14日向现代农业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3日内付款。这年的7月3日,西安中院执行续封。但就在西安中院打算强制执行时,2009年11月15日,西安市雁塔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发区分社(以下简称开发区分社)突然杀出,提出:现代农业曾经向其借款1.132亿元并以该地块抵押,据此主张对那块93亩土地的权利。

赵健勇便是在这一时期通过招投标公告,于2010年从东方公司购买了包括这块地在内的价值1亿元债权转让。他原本以为这个官司简单清晰,很快就可结案,但没想到,事情比他想象得复杂。

“法院只有在认为那块地是‘干净地时才会查封,我不明白,法院难道那时没有调查清楚吗?”赵健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法院此时承认查明:早在2002年12月,现代农业已将这块93亩土地及房产抵押给开发区分社,及至2005年11月30日,因现代农业无力偿还欠款,经雁塔区法院民事裁定,将那块土地以及地面附着物全部抵偿给开发区分社。

于是,西安中院撤销了对土地的查封。金华商人赵健勇也随即不安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吊诡的是,律师通过查阅卷宗和公开资料发现,开发区分社向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分局注册登记并成立的时间是:2003年7月31日。也就是说,在开发区分社成立前8个月,现代农业便已将93亩土地及附着物抵押给了它;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向开发区分社的借款合同中并没有借据。

东方公司不服,提出复议。律师庄骏说,在调阅卷宗时他发现了很多疑点,比如雁塔区法院只能管辖标的为2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民事案件,而开发区分社与现代农业的案件标的为1亿多元,雁塔区法院无权受理此案,由此而做出的裁定也应无效并被撤销;此外,就算当初裁定有效,但从2005年裁定之日起到2007年西安中院打算就现代农业与东方公司的债务纠纷强制执行时,那块土地至今没有完成过户,从法律上讲,土地的法定持有人依旧是现代农业。

尽管东方公司提出诸多疑问,但受理复议的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还是认为开发区分社享有这93亩块土地的权利。

封存僵持

无奈之下,东方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2010年6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向陕西高院发执监字第88号函,要求此案发回西安中院重审,重新查封那块土地,并根据最终重审结果,确定最终是否解封。

无论对于东方公司还是金华商人赵健勇,看到最高院此函都感到欣慰,“似乎有了希望”,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被他们视为“捅上了天”的案子,开始进入新一轮漫长的拉锯和僵持。

第88号函中,明确要求陕西高院“遵照执行”,但该函下发后,陕西高院没有任何举动。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东方公司和赵健勇开始寻求人大代表的支持,了解了案情后,鲁冠球、周晓光等全国人大代表联署《关于提请最高法院立即直接纠正陕西高院有法不依行为的建议》,在此情况下,西安中院终于在2011年的3月19日作出裁定,重新查封那块土地。

但事情并未就此了结。一年后的2012年,现代农业居然办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证书,开始在那块土地上开发商品房,并已于2012年12月31日取得了预售许可证。

律师庄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样存有争议的土地,纠纷尚未解决,一旦小区建成并出售,会造成巨大的潜在社会不稳定因素。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有21名全国人大代表二度联名要求最高院督办该案。这份联名信说:“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西安办事处在申请执行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一案中,案外人以雁塔区人民法院的‘以物抵债裁定为依据对执行提出了异议,我们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该裁定是枉法裁判的结果,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违背最高人民法院的指令继续枉法裁判,造成了当事人的巨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二款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已经达到立案标准。”

今年1月,西安中院重审后再次裁定,认为虽然现代农业与开发区分社的《借款合同》项下没有相应的借款借据,但并不能否定借款和新增贷款的事实,同时以物抵债成立,故维持原来裁定,支持开发区分社对于该地块的权利。

也就是说,在开发区分社成立前8 个月,现代农业便已将93 亩土地及附着物抵押给了它

东方公司不服,继续向陕西高院提起复议。

不了局

在等待结果的时间里,东方公司又寻求法学专家的帮助。

2月3日,江平、潘剑锋、崔建远等一批国内顶尖的法律专家,齐聚北京大学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就此案做了专门研讨。

作为主持人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甘培忠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期望专家们的研讨,能对陕西高院提供某种参考。江平等专家认为,本案中,现代农业与开发区分社签订的《以物抵贷协议》因违法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而无效,而涉及到的借款事实存在真实性的疑问,“无法准确证实以现代农业为借款人以开发区分社为出借人之间形成的贷款数额和批次事实,贷款关系的实际形成缺乏有效证据”。

此外,专家们还指出,雁塔分院违反了级别管辖的强制规定,最高法院一直强调违法级别管辖要作为纠错事项来进行审查,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其实类似的疑问在最高院发给陕西方面的第88号函中也有提及:“雁塔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行使管辖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而当纠纷僵持时,西安中院和陕西高院的异议裁定适用法律错误。”甘培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专家们一致支持最高院第88号函中的处理意见。

3月8日,《中国新闻周刊》来到西安中院联系采访,被拒绝,截至发稿时间,陕西高院也没有给予任何答复;陕西省高级人民检察院具体负责此案的反渎职侵权局检察官杨占起则表示:现在不方便谈论此案。

对一块土地的忏悔 第7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那块土地,心里怀有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意。

那是一块以黄土为本质为丘岭为外形的土地,它有一个直截了当、名副其实的名字,叫做黄土岭。这样的村庄,天底下实在是太多了,它的平凡使得它没有什么值得张扬,可是,它在我心里的位置,却是独一无二的,并且越来越强大了。它对我的吸引,还不仅仅是目光,更主要的是来自我的心,让我的心对它形成一种牵挂。

我和那块土地之间渊源久远。五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母亲把我生在了那块土地上。我是幸运的,我躲过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年苦难时期,我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面对着一个草木复苏的春天。睁开眼睛,站在春天的土地上,我就感觉到了,我和那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是兄弟姐妹了。它们正在春天里无忧无虑、愣头愣脑地生长,让一个季节充满生机,尽显繁荣。我也曾暗下决心,向我的那些兄弟姐妹们学习,让自己的生命迸发出生机,为脚下的那块土地,添上自己的一抹绿色。或许,母亲的本意就在这里,她想让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那块土地的儿子,成为那块土地上的一株水稻、一株小麦。或者,哪怕只是人们视而不见忽略不计的一草一木。

可是,年少的我,怎么能够理解母亲的那一片苦心。这也不单单是我,我的同辈人都是这样。甚至,我的前辈人也是这样,包括我曾经追逐过的那个离我很远,朦朦胧胧的背影。那个人早于我将近七十年,从那块土地上走了出去,他叫张恨水。后来,那块土地上的人们,都称他为先生。他曾经在《写作生涯回忆录》里说过,年少的人,总是醉心于物质文明的。当年,让他住在黄土岭,那个依山靠水的乡下祖居老宅里,整日与农夫为伍,他十分的牢骚。于是,他从那块土地上十分果敢地离开了。我很早就理解了张恨水这位乡贤的选择,虽然我跟他不可同日而语,但一提起从那块土地上走出,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老先生。

那些年,我曾经把母亲的话,当成了耳旁风,入耳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擦着耳廓而过。年少的我,无知也无畏,心比天高,常常目空一切,自然有过一个叛逆的季节。当时,我还以为,叛逆就是个性,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说明我有自己的思想,表示我要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我对母亲的话,听了一些,丢了的更多。说实话,出于一个少年短浅的目光,浅薄的心理,我曾经对那块土地大不以为然,甚至十分的嫌弃。我曾经做梦都想离开那块土地,似乎不离开那块土地,我就不是我了,我就对不起我的列祖列宗。

现在看来,当年的那种想法多么幼稚。于那块土地而言,我简直就是一个不孝的子孙了。那块土地,当年就像我的母亲一样,让我匍匐在她的贫瘠瘦弱的身体上,艰难地吮吸着一点稀少的乳汁。或者说,我的母亲就像那块土地一样,为了养育她的孩子,她曾经承受了许多难以承受也不该承受的苦难。这该是多么艰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母亲几乎熬干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尔后,那个少年忽然发现,自己的“翅膀”渐渐硬朗起来,身上的羽毛已经渐渐丰满,羽毛的颜色还日益亮丽。在很多场合,他曾经轻易地博得了别人的夸赞,甚至喝彩。他在那块土地上实在熬不住了,他一定要离开那块土地,去寻求一片属于他自己的广阔天地。

2

我不知道,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让那个少年那么武断地认定他的“翅膀”已硬,以至对于那块土地生出了二心。当初,我可是一心一意地打算和那块土地终生厮守,永不分离。我曾经在那块土地上学步、学语,学着大人般的模样说话和做事,心中急切地盼望在那块土地上早早的长大成人。而后,也同那块土地上所有的男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繁衍后代,终老一生。

至今,在我的身上还保留着那块土地的印记,依然散发着那块土地的丝丝缕缕、若隐若现的土腥气息。乡音,就是我生命的胎记,我走到哪里,都改不掉从那块土地上带出来的口音。

我和那块土地上别的大人或者孩子一样,有过顽劣的童年,从小穿过开裆裤,玩过撒尿和泥巴的游戏。及至稍长,我也和那块土地上其他半大的孩子一样,在炎热的夏天,把身上的衣服脱光,赤溜溜地钻进门前的池塘里扎猛子,一会将头露出水面,一会整个人沉下水底,顺便从池塘底的淤泥中摸出一个碗口大的河蚌来。

那时候,那块土地上的人们尚且不知道河蚌竟也是人间美味,人们对河蚌不屑一顾,觉得它根本不是人该吃的东西。我从水底摸来的河蚌,全用小铁锤砸碎了,喂给那些大摇大摆的鸭子吃了。鸭子们很贪嘴,只要给它,它都会吃,似乎总也吃不足。它们的胃囊里面填满了河蚌的鲜肉,一直堆积到嗓子眼里,让脖子粗鼓起来,显得很臃肿。鸭子们“嘎嘎嘎”地叫着,摇摇晃晃,走来走去,一副很痛快很过瘾的样子。它们走到母亲的跟前,绕在母亲的脚边打转,边转边叫,转了一圈又一圈,卖乖的意味就很明显了。母亲对那些馋嘴的鸭子,那种轻浮的表现并不买账,甚至,很明显的瞧不起这些贪嘴的畜生,不想把它们吃成这样。

母亲才不稀罕我从池塘里摸出这几只河蚌来呢,她只希望我离水远一点。母亲说过,人要活在地上,不要死在水里。她很清楚,在池塘里戏水,次数多了,时间久了,绝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哪一天,池塘里的“水鬼”动了念头,就会要了你这个不听话的细鬼的性命。

于是,我就乖乖地栽到了母亲手上。她气呼呼的一把摁住了我,二话不说,立刻把我本来就很柔软的身体,轻轻松松折成了一个九十度的角,如同折断她手里的一根柴火。接着,母亲抡起她的“铁砂掌”,在我的屁股蛋子上拍下了一块鲜红的五指印痕。

我知道,母亲这样做,自然是要倾泻出积聚在她心中的气愤,最主要的,她还是想借机给我长长记性,使得她手下的这块“贱肉”不要健忘,下次切不可继续光着身子往水里钻。我那时也才不过十来岁吧,第一次领教了母亲“铁砂掌”的厉害,屁股蛋子上的印痕里,隐隐地向外渗出了许多血丝和血点,让人疼痛难忍,好久不能消退。很长一段时日里,我简直是想坐不能坐、想卧也不能卧了。有了这样的一次教训,我还能不长记性吗?我当然记得牢了,见到水,就不再那么亲密无间了,我会与水保持着必要的距离。

nlc202309091423

那会子,村里的邻居们总在我的面前戏称母亲为“铁匠”。我现在似乎明白了,母亲当年的那个“铁匠”手艺,似乎专门为我以及我们兄弟几个练出来的,我该是她手上的第一块“铁”了。因为,我是她的长子,她自然要拿我来练手的。或许,当时的母亲作为一位“铁匠”,总想将她手里的这一块“铁”,通过千锤百炼,锻造成一块好“钢”呢。我现在猜想,当时我被母亲摁在膝上,屁股撅起,折成一个九十度角的时候,母亲的心里一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了。

那次,在“铁匠”出手之前,我曾经在池塘里打着水雷,震得山响,一会潜入水底,一会浮出水面,玩得十分疯狂,简直忘乎所以了。忽听池塘埂上有人大声叫喊:“还不快起来?赶快跑吧,你家的‘铁匠’来了!”我就像个失足的落水狗,急溜溜地逃命似的从池塘里挣扎着爬起来,衣服都来不及穿上,抱在怀里撒腿就跑,那情形,简直就是慌不择路,抱头鼠窜。在我的背后,远远地回荡着“铁匠”那种咬牙切齿、如同金属相碰撞的声音:“小短命死的!我看你作的,你就作死去吧!”

其实,跑是跑不脱的。正如吾乡人常说的那句话,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当天晚上,我还是低着头,乖乖地回到家里。“铁匠”的那只“铁砂掌”,不可避免地落在了少年的屁股蛋子上,一块硕大鲜红的五指印痕应声而生。

3

现在回头来看,母亲当年骂我的那个“作”字,我真的理解了。它读的是平声,而不是去声。若是读了去声,那就不是骂人的话了。劳作,或者工作,都读去声,都是些比较好听的话语,起码属于中性以上,甚至带有相当的肯定意味,绝没有骂人的意思。从前,孤陋寡闻的我曾以为那个读平声的“作”字,只有我们那块土地上的人才会那样说,是那块土地上的方言,就像母亲当年骂我的话语那样。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人类的语言通常是相通的,天底下还真的就有这个读平声的“作”字。不光我们那块土地上的人们这样说,别处的人也会常常这么说。

就在那块土地上,我已经学会了那个“作”字。学习那个字,我学的当然只是去声,我曾经暗下决心拒绝平声。一个“作”字,两种读法,会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这便是那块土地,还有我的母亲,最早对我做出的交代。

当年,我也曾和我的父辈们一样,还有那些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们,我们一起,在炎热的夏天,在白花花的日头里,光着膀子,只穿一条大裤衩,赤脚下到水田里,弯下腰去,一次次地同脚下的泥土,进行着长时间的亲密对话和交流。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稻田里插秧的时候,我把水稻的秧苗插得东倒西歪,乱七八糟,很不像个样子。旁边的大人们都有些看不过去了,有人甚至对我不无鄙夷了,说这熊孩子做鬼打不死人,根本不是那块料子。当然,看不过去也好,不无鄙夷也好,那都是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也很奇怪,脚下的泥土完全不像泥土上的那些大人,它并不嫌弃我的笨拙。是它用那双深藏不露的大手,在夜间帮助我将那些歪歪斜斜的秧苗一一扶正。后来,这些秧苗竟也同大人栽插的那些整整齐齐的秧苗一起生根拔节,一起灌浆抽穗,最后一起进入成熟期,被一起收割,颗粒归仓。那时,那些秧苗竟然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让我有信心做好那块土地的儿子。我曾经非常感激脚下的那块土地,是它宽宏大量,包容并且修正了我当年那种不上路子的劳作。后来,我才意识到,正是有了那样一段面朝泥土背朝天的生存经历,我对那个该读去声的“作”字,才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认识。我的后背上当年尚且白嫩的皮肤,曾经在日头里晒红,晒紫,晒黑,晒死,蜕掉了一层又一层皮。因此,对于那个与脚下的土地联系在一起的“作”字,对于它的去声,自然成为我最初的而且最深刻的人生体验了。

4

那些时候,我对脚下的土地,对于跟土地连在一起的那个读去声的“作”字,距离太近了,彼此间太过了解对方了。因而,双方都产生出越来越浓重的疲劳和厌倦。

疲劳和厌倦,看似寻常,不伤筋骨,无关痛痒,没有什么大碍。实际上,这东西的出现,真是太可怕了,它足以毁掉人世间的一切美好。谁都知道,恋爱中的俩人,如果彼此间出现了疲劳和厌倦,不能消隐,反而加剧,那样还能最终走到一起吗?十有八九,牵手将会成为放手,曾经的花前月下也只能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了!夫妻之间出现了疲劳和厌倦,也很多见,若是消除不了,长时间存在,相濡以沫就会沦为传说,婚姻就会死亡。要么解体,劳燕分飞;要么成为一枚好看的贝壳,名存而实亡。

后来,我才发现,正是这种疲劳和厌倦的悄悄出现,并且长时间地存在于我和脚下的土地之间,才导致我渐渐生出了去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个头越来越高,块头越来越大,嘴唇上下黑色的绒毛越来越粗壮。从外表看,我越来越像个大人了,因而,这种去意就越来越强烈了。最终,正是这种因疲劳和厌倦产生的去意迫使我痛下决心,让我从土地上直起腰来,从泥水里抽出了腿脚,借着稻田里并不清澈的水,勉强洗掉了腿杆子上的泥污。

于是,我赤脚走在南方的水田埂上,我终于走出了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村庄,似乎,就在离那块土地不远的地方,有一驾命运之神的马车,正在等候着我。于是,我脚步匆匆,行色匆忙,我必须搭上那驾马车,我不能与命运之神失之交臂。我已经懂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所以,我离开那块土地时,态度是干脆的,甚至十分的决绝。

我不知道,那块土地,对于我的决意离开,有没有过一些失望。我只感觉,它当时表现出了无比的宽容和大度。它对我没有丝毫的怪罪,更没有挽留或羁绊,它只是在鼓励,在催促。它真心实意地希望我离开,而且,走得越早越好,走得越远越好。那块土地,很像一位慈悲的母亲,但更多的还是像一位开明的父亲。在那块土地宽大的情怀当中,暗含着许许多多的果敢、刚毅和坚强,一些富有父性色彩的元素。

其实,产生去意的时候,我也曾考虑到了那块土地的感受。我曾想过,我又不是那块土地唯一的儿子,我在与不在,那块土地也许是不会在乎的。我想,这块土地,从来就不会差了我这么一个儿子!

谁知道呢?也许情况绝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那块土地上,曾经一批人接着一批人,陆陆续续地走了出去。他们各有各的理由,各走了各的路径,目的都很明确,那就是要走出去,要离开这块土地。有的人,也像我一样,走出去了,偶尔还会回来看看。有的人,走就走了,人一离开就没了踪影,这块土地已经记不住他的模样了。

nlc202309091423

5

当年,在那段由于疲劳和厌倦产生去意的时光里,我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该有多大,我只知道村子里的那块土地很小,想到外面的世界里去看看,这便成为那个少年当时最大的梦想了。

那些年,出生在那块土地上的人,若要真的离开那块土地,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几乎没有多少路径可走。要么,有幸穿上一身草绿色的新军装,到部队去;要么,去顶替,在远离泥土的地方,谋求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许,那张桌子上还会摆放一张报纸,一杯清茶呢。多么轻松,多么惬意,几乎快活似神仙了。可是,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你能去顶替谁呢?到后来,天边终于出现了一道强烈的亮光,差不多把所有人的眼睛都刺得生痛,让所有人同时看到了一种希望,已经中断了十年的考试,突然宣告恢复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代价,终归有了回报。也许,还是脚下的那块土地一直在疼爱着我,也许,是头顶的苍天也在默默地眷顾着我,终于遂了我的心愿。我最终成为一名幸运者。走出了那个承载了我十六年的村庄,离开了那块哺育了我十六年的土地。

我就是那株被移栽过的树苗,移栽之后,我对我的离开,确实有过短暂的庆幸,可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后悔,同时,还有对那块土地的无尽的牵挂。我对那块土地的牵挂,不仅一直没有间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加剧。我把这种牵挂,说成是魂牵梦绕,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我曾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我这人轻易不怎么做梦,但只要做梦,那梦必定会以那块土地为背景。梦境中出现的,都是我所熟悉的那块土地上的风物,是那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在我的梦境里,从来没有出现过那块土地之外的其他地方。

除了梦,在醒时,我也一样惦记着那块土地。一旦回到了那个地方,我总喜欢脱掉鞋袜,赤脚站在那块土地上。那时,便有一股暖流从地底下涌了上来,穿越了我的脚心,顺着我的腿杆爬了上来,直接注入了我的内心,把我的心田装得满满的。那种温暖,常常因为充盈而外溢。回到那块土地上,我便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安,我才真正明白过来,我可不是一泓无源之水,我也不是一株无本之木。原来,我是有根有源的,我的根源不在别处,就在这里。尽管,我和那块土地彼此间都有些陌生了,我不知道那块土地是否视我为来客,我只知道我从来没有认为此身是客。在外面浪迹天涯客居他乡时,我向来谨小慎微彬彬有礼,总会让人感觉到我是一个腼腆的客人。可到了那块土地上,我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不用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每一个笑容都如同篱笆上的扁豆花一样,开放得平和而自然。到了那里,就是回到了我的家,我从来不会把自己当作外人。

实际上,我已经完完全全实实在在就是个外人了。那块土地,在我离开不久,起源于淮河边的“大包干”的劲风,由北向南吹到了我的村庄,村里的田地再一次到家到户。完全按照人头平均瓜分,不曾留有丝毫余地。我当时心有不舍,心犹不甘,最终我还是接受了那样一个事实。我既然已经离开了那个地方,离开了那块土地,那块土地上,自然就没有了我名下的那一块“瓜”了。如此说来,你看,我还算不算个外人呢?算也好,不算也好,反正,我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外人。

6

矛盾,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一种顾此失彼两头难以兼顾的矛盾。就在这样一种矛盾中,当年,我曾经恋恋不舍,又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那块土地。一旦离开了那块土地,我和那块土地产生出了物理上的距离,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原来这一切全都是错,是一个天大的错。

错就错在那个少年的自命不凡,自以为是,不甘与泥土为伴,不甘与庄稼为伍,心中向往远方的未知世界,向往车水马龙的繁华市井。谁曾料到,真的离开了家乡,真的到了远方,家乡就会成为你梦中的远方。身在市井,红尘压顶,空间逼仄,呼吸沉闷。时日久了,就会思念远在家乡的那块土地,就会朝思暮想希望回到原先离开的那块土地。

我曾经把这种矛盾看成是一个“结”。我以为解开了这个“结”,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尝试着用了多种方式,试图解开这个“结”。终因我的智力不够,这个“结”没能在我的面前松散开来,让我释然。我也曾想到借助外力,企图来解开心中的这个“结”。我请教过一些跟我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士,问过他们是否也有同我一样的想法。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也是跟我一样,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结”。而且,他们也曾把这个“结”从心里拿出来,捧在手里,左瞅右瞅,却是无从下手,谁也无法解开。看来,这个“结”还真的不是个别性质的私人问题呢,这个“结”极有可能是个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大命题了。既然是大命题,那就不是我这个缺乏远见卓识的凡夫俗子所能解开的了。这个“结”,还是留给那些登高望远、见微知著的人士来解开吧。

想起了我的朋友徐迅,他也是从那块土地上走出来的。多年以前,他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这块土地上的一名叛徒,只是我背叛得并不彻底。近年来,随着年岁增长,我的记忆力开始减退,且愈演愈烈,阅读之后能够记住一点东西,实在太难了。但徐迅文章里的这句话,我可是牢牢记住了。最初,读到这句话,我曾经心头一震,感动万分。现在想起来,我仍然感受到了来自自己心灵的一股强烈的颤动。这哪里是写他呀?这分明就是在写我嘛。如此想来,我对于当初从那块土地上的离开,就应该重新定位,再做定性了。按照徐迅的说法,我当初从那块土地上的离开,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离开了,是对那一块土地最残忍的离弃,更是对那一块土地最无情的背叛。

如今,当我把自己和那块土地的关系,重新定位,定性之后,上升到了这种逃离和背叛的高度,我的心里立刻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愧疚。这种对于那块土地的愧疚,让我的灵魂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其实,心中的愧疚,就是一块致命的心病。这块心病重于磐石,死死地压迫着人的心灵,让人沉闷至极,累得人连一口气都很难喘出来。心病不除,人活着就不会轻松,甚至,人会在一种疲惫中慢慢地窒息死亡。可是,治疗这种心病,还真的没有找到什么特效良药,唯有一种东西可以对它稍微缓解,避免它的骤然发作,阻止它加深加重。这种药物不是别的,它就是一种忏悔!是我对那一块黄色的土地,无穷无尽的深深的忏悔!

nlc202309091423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桃花源成为城里人梦中共同的家园。大家都在悄悄地羡慕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武陵人,并且寻找武陵人当年的足迹。都想试一试自己的运气,希望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找到那一片临尽水源的桃花林。在那里,田畴平明如镜,屋舍俨然如画,鸡鸣犬吠可闻,人影难得一见。即便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哪怕找到一个土砖泥瓦的农家小院,也能心满意足。你看,院墙上开满了喇叭花,院墙内有一小块菜地,地里种满了蚕豆,在初夏的阳光里,开出了满地紫色的蚕豆花,这该是一种多么令人惬意的境界。它曾经装点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境,现如今,多少人正在梦寐以求呢!

7

也许因为出身低微,容易满足,我这人对生活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当城市里的噪音和浮尘,日复一日地淹没了我,迫使我的听力和视力,正在一天天地下降,这个人就早已没有了青春年少时期的敏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与年纪并不相符的迟钝。我知道了,这种迟钝是什么,它是从何而来的,它让我想起了早年在那块土地上,曾经产生过的那种疲劳和厌倦。我再一次想到了逃离,如同当年逃离那块土地。我想离开这个雾霾笼罩之下的城市,离开这个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噪音不绝天空低沉烟尘障目的市井,回到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寂然无声的乡村。

只是,这一次,想一想倒是可以的,做起来却比那一次更加困难了,几乎就是不可能了。因为,现在的你已经不是当年的鲁莽少年了。少年人血气方刚,往往说干就干,不计后果。如今的你,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你早已没有了当初那个少年的勇气和锐气,你遇事一定会思考再三,患得患失了。你果真能够舍弃,你置身其中的那个既妩媚妖艳又面目狰狞的城市吗?而且,你想过没有,这一次逃离,你能去到哪里?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我什么地方都不去,我就只要回到曾经生我养我的那个乡村、那块土地。你知道吗?那也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你曾经逃离的那个乡村,如今,早已物非人也非了,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乡村了,更不是属于你的那个乡村了。村子里,人也不是原来的人了,地就更加不是原来的那块地了。

那块曾经对你万般宽容却又被你无情背叛的土地,你以为它还会像从前那样包容你、宽恕你?它能接受一个莽撞的少年瞬间沦为迟暮的白发老者的残酷现实?你以为它能够接纳你如同一个流浪者,满身尘埃灰头土脸地归来吗?它还会在你原先离开的地方,给你辟出一小块立足之地吗?对于这一切,想都不要想了。当你从家乡的土地上离开,时间久了,你的家乡就会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的故乡,这该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在这个世界上,水,从来就是不能倒流的。同水一样不能倒流的,还有时间。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曾经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回到从前,的确是许多人的愿望,却从来没有见到有人真的做到。所以,你这个身陷市井的人,你千万别轻言离开。你要知道,你所想到的逃离,谈何容易!现在的你,想想当年,你早已经被你自己断了后路!

8

你呀,你这个曾经的乡村的逃兵、土地的叛徒,如今,你已经彻头彻尾地沦为了市井的俘虏!你先就这样吧,终日做着你忏悔的功课,你忏悔得越持久、越深刻,才能说明你越有诚意!

当年那个宽大为怀的乡村,当年那块母亲一般慈爱、父亲一般博大的土地,或许,它会再现母不嫌子丑、父不嫌子笨,那种大人有大量的宽广胸怀。或许,它会看在上苍的面子上,再一次宽恕你当年曾经犯下的那个天大的过错。或许,它会认为,你当年的执意离开,那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所犯下的低级的错误,在它的眼里,那根本就不算个错。或许,它还会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回到那块土地上来,它会给你那个疲惫不堪满目疮痍昏昏欲睡的老灵魂,提供一块休憩的福地呢!

现在,你就掐掉你心里面其他所有的念头吧,你的其他任何想法都是毫无意义,完全多余。你唯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近距离地面对着那一块土地,或者,在远方遥望着那一块土地,做出你诚心诚意持续不断坚持不懈的忏悔!

责任编辑 赵宏兴

上一篇: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暖人心的甜蜜表白句子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