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结课总结

2024-09-06

机械制造基础结课总结(精选6篇)

机械制造基础结课总结 第1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汽车CAD结课总结

姓名:龙鸿 学号:200934120 班级:车辆092班

本学期学院开设了《汽车CAD》(即《2009 Solid works基础教程》)课程,绝大多数同学对solid works这款软件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与专业相关性强而且功能相当强大,我也毫不例外地喜欢这个软件。

Solid works软件所遵循的易用、稳定和创新三大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证明,使得Solid Works 成为领先的、主流的三维CAD解决方案。Solid Works 能够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Solid Works 不仅提供如此强大的功能,同时对每个工程师和设计者来说,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目前Solid Works三维机械设计软件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CAD产品之一,Solid Works也成为全球装机量最大、最好用的软件,它已经成为CAD行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据世界上著名的人才网站检索,与其它3D CAD系统相比,Solid Works相关的招聘广告比其它软件的总合还要多,这比较客观地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使用Solid Works,越来越多的企业雇佣Solid Works人才,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这门软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要求。国内的一些大学(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教育局等都在应用Solid Works进行教学。

我校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就业环境,关心我们的未来,在韩旭东老师的细心教学和耐心指导下完成了这门课的学习。韩老师和蔼可亲,授课别具一格,他把每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让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和演示,很多同学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习软件同时也锻炼自己。在作业方面,韩老师也是就地取材,依据上学年《机械设计基础》中每个小组设计的减速器二维图,用solid works画出三维图,这个过程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机械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严谨、细心和耐心。毫无疑问,韩老师的教学早已超出了课程本身,他真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长远计划。对我而言,由于时间不是很充足,这个软件的很多方面掌握的还不是很熟练,但要求自己在以后的使用和学习过程中慢慢巩固和提高。

机械制造基础结课总结 第2篇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机制063 姓名: 学号:

日期:2010年1月12日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结课报告

农业机械是实施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管理学》是在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自动化等已学课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如何管好用好农业机械装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的必要性

1.农业机械化管理学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理论指导方针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我所就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的体现出了它的特色,与其他的工科院校该专业截然不同,那就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学习研究方向是农业机械。从机械原理到机械设计,农业机械学到农业机械自动化,以及所有机械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我们被带入了农业机械领域。随着农业机械方面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甚至是机械化农业等一系列的相关内容进入了我们的思想,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认真学习与农业机械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农业机械特点及其应用,使自己能够为我们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宏伟目标做出一份贡献。但是仅有这些知识是不够全面的,比如:我们如何科学的使用现有的农业设备,如何合理的开发所需要的农业设备产品,如何完成农业机械化目标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农业机械化管理学》正是帮助我们如何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在农业机械等相关知识基础上充分运用管理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农业机械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通过引入管理学知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利用已有的农业装备,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实现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加的明确农业新装备和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方向,更好的服务于农业机械化,早日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因此,农业机械化管理学是我们从事农业机械人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2.农业机械化管理学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才的竞争向当地激烈,并且全国的大学生 1 在数量上也是持续快速增长,这就更使得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加剧,从大学生就业能明显的体现出竞争的激烈,同样的一个岗位会有成百上千个毕业生去竞争。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的热点,成为国家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有一些措施可以采取,比如本科生继续深造读研计生。目前来说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大学生自己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而农业机械化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于中国农业的的发展,其空间非常大,首先是实现机械化,然后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这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很多的努力,很多的投入,人力资源更是非常紧缺,所以大学生选择这方面的去发展,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3.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它能够决定这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显的很稚嫩,为人处事,解决问题还都很不成熟,其根本原因就是思维方式不正确,没有正确的分析问题,所以就不可能去解决好问题。就目前来看,我们大学生分析问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主观性强,片面性突出,全局意识差等等,这些都是制约我们正确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绊脚石。如何克服这些思维问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可以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借助农业机械等基础知识给我们讲解相关管理学内容,管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视思想的学科,其内涵深刻,很能够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通过农业机械知识来学习管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更加容易更加现实的掌握管理学中的各种思想,从而启发我们的思维,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二.所学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内容回顾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主要学习了农业机械化概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业机器的技术维护等内容。同时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中国目前的农业现状、中外农业的差距、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另外,学习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我们接受到了新的思考方法、思维方式,全面的教育培养了我们自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学习农业机械化概论,深刻学习和理解农业机械化中一些基本概念,其中包括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现代化等等。通过对上述等概念的重新科学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纠正了以前对此类概念模糊片面不科学的认识。以前我们很直观的以为农业机械就仅仅是从事农作物耕作和收获的机械装备,而经过农业机械化管理学中对此概念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以前的这种认识过于简单,不够全面,不够科学。农业机械实际上是包括与农业生产前期准备、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后期在加工等有关的所有机械设备,而不仅仅是指农业中的耕作和收获机械。对于农业机械化,我们开始的理解更是简单,以为只要将各种先进的农业装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就是农业的机械化,而通过农业机械化概论的学习,让我们明白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改变,农业机械化也包含了劳动者素质的改变和对农业生产工艺的改变。

农业机械化概论里面我们还了解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概念,学习了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国家需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先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现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区域性差异大,各类作物机械化水平也相差很大。比如小麦的耕收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0%以上,而玉米的耕收机械化水平却不足20%,还有就是同种作物在不同地区的农艺不同,这就要求农业机械具有多样性。所以我们国家要实现全面的农业机械化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学习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模式与特点,首先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及特点,使我们明白这些国家是如何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道路,通过对那些国家的分析进而给我们讲解了我们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我们明白我们国家发展农业机械化经历了行政推动阶段,机制转化阶段,市场导向阶段。

其次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里我们首先重点分析了管理的概念,进而将我们带入了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深刻体会了管理的内涵,认识到了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核心是决策和用人,主要包括5个方面:

管理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计划决策职能,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作出的决策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一个生产拖拉的生产企业为例,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需要根据以前的销售情况制定出一个基本的生产量,但是这个生产量需要有一定的浮动范围,在市场需求大的时候这个生产量需要变大,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这个生产量需要变小,如果计划决策一层不变,那么只会导致企业利润有限或者是亏本。所以计划决策功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管理的第二个基本的职能是组织功能,优秀的组织功能是完成计划的根本保障。管理的第三个职能是控制职能,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控制系统。管理的第四个职能是激励职能,管理中很大一部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励职能就是针对管理之中出现的人的问题,其目的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比如课堂实例,老板有两个得力的下属,为了进一步调动他们俩的积极性,决定给两个下属奖励10万元人民币,这10万元如何分配给两个人呢?我们先了解下这两个下属,一个很是富有,一个相对比较贫困,这是也许有的人会平均分配10万元给两个人,认为这样公平;也许有的人会给穷的人多分配点钱觉得这样可以调动他的积极性。其实最合理的分配方式是给富有的人多分配点,相对比较穷的少分配点,这样可以同时调动两个人的积极性,因为富人给的少是调动不起他的积极性的,所以给多一点,而穷人给的即便是少些,他也觉得挺多,同样能够调动他的积极性。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在实施激励职能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掌握激励对象的现实情况,针对其特点进行激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管理的最后一个职能就是领导职能,领导是一门艺术,成功的领导者是对组织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决策和分配以及协调。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研究管理的基本原理,这里老师重点给我们讲解了管理中的能级原理,稳定的管理能级应该是金字塔形,一般分为四个能级,主要是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另外老师还给我们重点分析了行为原理,行为原理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去了解他人的需求,用他人的需求来激励他人的积极性,以产生正确的行为,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顺利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三、我们学习了农业机器的技术维护。这里面老师重点给我们讲授了运动副零件的磨损规律还有机器的试运转,其中包括影响磨损速度的各种因素以及试运转的定义和目的。影响磨损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工作条件、材料质量、配合条件、4 接触特性、磨损产物的种类和性质、技术维护的及时性和质量、润滑油质量等。对于机器的试运转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概念,即新的、修理后的或更换运动副零件的机器,在正式作业之前都应在一定条件下空转、轻负荷磨合,同时进行检查、调整和保养。通过概念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白试运转的对象、条件等。然后我们重点学习跑合对于机器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车辆只有经过正确的跑合后其整车才能达到最佳状况,才能进行正常使用。否则会给新车辆带来严重的先天性问题,车辆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都会大打折扣。比如我们学院和杨凌农机站同期买的同样的拖拉机,我们学院的拖拉机经过了严格的跑合,而农机站的拖拉机没有,这两部拖拉机在后来使用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当我们学院的拖拉机能够带三铧犁耕地时,农机站的拖拉机只能勉强带两铧犁作业。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清楚了跑合的重要意义。下来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机器技术状态检测原理及方法,使我们懂得了一些简单的机器检测方法和机械故障排除方法。

老师通过多方面典型的实例,在传授我们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极大的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对其知识的接受变得容易直观。

三.学习收获

1.通过这门课使我对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有了更新更科学的认识。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导方面。农业机械化使土地产出率增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只有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使农业人口降下来,解放初更多的劳动力,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

2.通过农业机械化管理学使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堂上列举了很多实例,在老师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时,我能够清楚地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方法,正是这种方法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老师正确的思维方法带领下,我的思维也变得敏捷活跃了。比如老师在玉米的高茬深松免耕播种实例分析时,老师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首先这样的耕作方法可以是小麦收割时大大节省动力,只收获小麦的穗头,另外小麦的残茬和免耕能够最大化的保土保水报肥,此外通过深松,能够使的水分最大集中在作物生长区,5 促进增产增收。通过老师上述分析,我充分体会到了其中的科学性,同时我也想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面积的小麦残茬,若遇星星之火,岂不是大火燎原。还有就是这种耕作方法,有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能否广泛实施等等的问题,都引起了我的思考。思维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体现。

3.通过农业机械化管理学使我认识到决策方案的重要性

好的方案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比如现在有两台拖拉机,一台是铁牛55,另一台是上海50,还有配套的旋耕机一台铧式犁一台,如何配套这些动力机和农业设备呢,方案有很多种,但是最优的方案却只有一种,我们稍作分析便可得答案。铁牛55是55马力,驱动轮直径较大,附着性能好,但其动力输出轴转速较低;上海50是50马力,驱动轮直径比铁牛55小了不少,附着性相对较差,但其动力输出轴转速较高;铧式犁牵引阻力大,动力要求高;旋耕机牵引阻力很小,道理输出轴转速要求高,结合上述分析,最优方案就是铁牛55与铧式犁配套,上海50与旋耕机配套,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设备,使得其整体最优,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决策方案非常的重要,必须要有完善准确的分析过程,才能制定出最优秀的方案。

4.通过农业机械化管理学我认识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学科领域科学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单在这些流域内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了,这时候各种的交叉学科、边沿科学应允而生,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就是其中之一,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交叉科学、边沿科学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使我们多了一个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

四.意见和建议

1.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应该紧跟农业机械学和农业机械自动化等学科,并且应该加强管理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培养,这样可以更好的学习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这门课程。

2.课堂实例很重要,这样能够使我们接受知识更加直接,更加容易。也更能引起我们自己深入思考,启发我们的思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与创新思维 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本科教学,创新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讲授的内容偏重于从理论上分析常见毛坯零件的制备工艺 (铸造、焊接、锻压、塑料成型、粉末冶金等) , 涉及计算数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传热学、传质学和动量传输学等多种学科, 需要学习的概念及其衍生概念非常多, 引用的公式及其推导、演绎过程对学生而言比较难以掌握, 因此这门课程常常需要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和零件制造工艺来理解这些各种概念和材料的基本性质, 进而介绍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三传”原理或者塑性变形机理, 最后以缺陷为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预防缺陷的手段和措施。本课程理论性非常强, 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 还能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容丰富, 蕴含着大量创新性思维。

所谓创新, 是指以创造性和市场成功实现为基本特征的周期性技术、经济活动全过程。创新的类型包括如下几种:基础型创新 (原始创新) , 如自然现象规律的新认识、科学理论或学说上的创见、原理或机理的进一步阐明、研究方法或手段的创新、基础数据的科学积累总结出的规律认识等;复合 (集成) 型创新, 对已有科学技术的新组合、嫁接、移植、推广;改进型创新 (消化吸收改进) , 对已有科学技术的单一改进或者综合改进, 等等。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1) 新产品、新工艺或新的服务创立与改进; (2) 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 新技术 (包括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 的发明和应用。

作为时代精神的内涵,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正所谓‘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科技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 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过程中, 在原理讲解的同时介绍其相应的创新方法论属性, 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教学创新模式,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善教学质量。

一、激发创新性的方法及其分类

创新方法有上百种, 大致可分为五类。

1. 属性分析法:

在罗列已有产品 (工艺) 各方面的属性 (物理、功能、效能、使用方法、系统结构等) 分析这些属性的作用, 思考改变属性或改变属性实现方法的各种可能及其效果, 从而激发创新构思。

2. 需求评估:

对产品用户进行调查, 了解用户的构成及各类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研究不同用户的需求差异, 分析产品存在的问题, 进行市场细化, 从而激发创新构思。

3. 相关分析:

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 从而激发创新构思。

4. 趋势分析:

对未来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行预测, 通过分析可能出现的新需求和新情况, 从而激发创新构思。

5. 群体创造:

为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提供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机会和条件。通过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 从而激发创新构思。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 极端化思维。

研究对象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 可以为新的机械制造工艺打开思路。例如基于极限真空度的真空铸造工艺、极限压力的压铸工艺、在极限过冷度条件下的快速冷却工艺、微重力 (超重力) 铸造工艺、电子封装等, 在这些极端条件下的凝固组织非常特别, 性能优越, 可以满足大量特殊零件的制备。

2. 比拟化思维。

即利用已知自然规律对研究对象进行比拟, 用常见的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采用氯化铵过饱和溶液超声波振动下的结晶过程模拟半固态超声波振动凝固, 将一种在高温下很难观察的凝固行为转变为比较容易实现的实验, 再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差异。

3. 逆向思维。

逆习惯思维方向而思之, 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习惯于沿某方向思考问题, 如果研究者逆其方向而思之, 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误差补偿、逆向工程等, 特别是逆向工程, 它可以提高产品相互通用性, 弥补原有技术文件丢失, 提高正向开发效率, 用于学术研究和竞争对手产品分析等, 例如2005年Detail Technologies公司为福特汽车公司使用野马车型 (Mustang) 老模具逆向重建新模具可以说是逆向工程解决原有技术文件丢失问题的一次成功应用案例。

4. 标准化思维。

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需要标准化, 建立标准化率定数据可以把不同数学模型放在一个平台上加以比较。零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是一直以来所有机械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努力的方向, 很多工程师为之奋斗了一生。

5. 规模化思维。

量变产生质变, 许多事物规模化就是创新。例如自由锻做出的零件质量非常高, 但是单件成品较昂贵, 而采用了模锻工艺以后, 同一个模具能制备上万个甚至几十万个零件, 虽然模具较昂贵, 但是总体来看, 每个零件的成本却很低。

6. 形态学思维。

将事物构成元素按一定规律重组, 得到创新思路。例如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系统的元素重组过程, 将热处理在机加工前进行, 从而产生了预硬化工艺, 预硬化就是钢材在钢厂出厂前预先进行调质处理, 达到模具最终使用硬度要求, 模具加工成型后不用再进行热处理, 避免模具变形导致报废, 尤其制造大型模具时更是不能冒这个风险, 所以一般都购买预硬化状态的钢材。

7. 跨学科思维。

它涉及跨越学科界限,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跨学科的基本立场是, 世界及其所有问题既不是也不能根据历史演进的以及人类创造的学科结构来进行限定。它主张动态、灵活性, 推翻旧的假设和思想倾向新学科的创新和成长常常发生在学科交叉点上。例如将易于水华的硅藻群落用来生物再生富含水玻璃的水玻璃旧砂, 利用硅藻群落来“生物促溶、降解”附着在旧砂上的残留水玻璃粘结剂, 反应动力来源于太阳光, 反应快慢取决于硅藻的增值率, 无需耗能较大的擦洗等工艺即可获得高品位的再生硅砂, 其具有低能耗、无二次污染、原位再生、消耗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等优点。

8. 可持续性思维。

把事物放置在环境生态大系统中分析思考, 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例如生态型工业链的建立, 将机械制备工程置于生态系统中, 实现余热、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或者循环利用, 给后代人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9. 动力学思维。

动力学思维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将其应用于复杂对象的定量动力变化过程就能创造出新的研究成果, 比如金属的蠕变现象。对于一般金属, 蠕变现象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明显表现出来。但是, 某些金属, 如铅、锡及它们的合金, 在常温条件下, 也能表现出蠕变现象。

1 0. 平衡态思维。

长期存在的状态即平衡, 如果外因导致平衡破坏, 其动力学过程总是向着消除不平衡外因的方向发展。比如铸件中的气孔缺陷, 本来气体是比较稳定的存在液态金属中的, 由于冷却气体溶解度下降, 打破了溶解平衡, 析出的气体来不及溢出而产生了气孔, 从而形成了新的平衡相;在热处理条件下, 气孔又会处于非平衡态而破坏铸件。

1 1. 客服偏见原则。

大家公认的不能做的事情却做出来了, 就是创新。比如水玻璃铸造里面有这样一条原则, 水玻璃的掺量大于3%型砂的溃散性能就很差, 大家都在遵循这个原则。如果能开发出一种水玻璃产品, 其掺量大于3%而且具有很好的溃散性能, 则既能保证良好的铸型强度, 又能实现砂型在浇注完毕后的自行溃散, 能大大提高水玻璃砂型铸造工艺的应用范围。

三、结论

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课程。工科专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育模式侧重于传授课本知识, 学习解题、做题的方法, 很少有让学生去探索新的、未知的知识的。对于机械专业的同学而言, 在高中阶段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理论知识, 对常见物理、化学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若是能够在大学课堂中学会一些创新手段, 不但能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还能提高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对学习和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将创新法则教给学生,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逐步推进教学改革,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要之举。

参考文献

[1]胡哲一.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定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2, (05) :47-50.

[2]张小亮.论在机械课程设计中开展创新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76-78.

[3]柳丽.机械专业本科生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05) :102-104.

[4]林日杖.论学报编辑跨学科思维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5) :162-165.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观 第4篇

甚少。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涉及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艺(俗称热加工工艺)、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俗称冷加工工艺)、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和装配四部分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及其装配的基础知识,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增强工作适应性,利于在一专的基础上发展

多能。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机械制造工艺工程为主线,了解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各主要工种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的基础知识。

二是一般了解各工种的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

三是初步掌握选择毛坯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四是初步掌握确定常见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五是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作品方法。

本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感性知识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应配合一定的现场参观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总是问,这门课程的重点是什么。老师说绪论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重点。学生又问,我们学习到什么程度算是学好了这门课程。老师回答说,学了这门课程以后,你就能够在别人面前有说话的资本。例如车工师傅在那里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你就能够参与讨论,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铣工师傅在那里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你也能够参与讨论,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谈话资本,就是一门专业技能。

二、铸造工艺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第一章介绍的是铸造,学生对于砂型铸造中的主要造型材料型砂不理解,老师就在讲授型砂及其性能中介绍:型砂是砂型铸造的主要原料,通常是由沙子和粘结剂所组成。沙子是耐高温的材料,是型砂中的主体。粘接剂的作用是把沙粒粘接在一起。粘接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黏土。有时为了满足某些性能要求,型砂中还加入其他造型材料,如煤粉、木屑等。型砂性能对铸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很大。例如型砂的可塑性不好,就不易得到轮廓清晰的型腔;型砂的强度不高,则容易在起模和搬运的过程中发生损坏,在浇注过程中发生冲沙等;型砂的透气性差,就不能将浇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体及时排出,而这些气体进入金属熔液,就会使铸件产生气孔;型砂的耐火性不好,在浇入高温的金属熔液后,型砂就会粘接在铸件的表面上,形成粘砂;型砂的退让性不好,会对凝固后的铸件收缩产生较大的阻力,由此可能使铸件形成裂纹。

造型材料的质量,配沙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型砂的性能,进而影响铸件的质量。生产中对配制好的型砂,经常用仪器进行测定,以保证型砂的各项性能符合要求。较为简便的检验方法是用手抓起一把型砂,紧捏后放开,如沙团不松散而且不粘手,手纹清晰;把它折断时,断面平整而均匀,则表示型砂的强度、可塑性等性能较好,如果型砂的颗粒较粗则表明透气性能较好。这样即便是学生没有去过铸造车间,没有见过型砂,在铸工师傅检验型砂的性能时,学生也能参与其中。

三、刨削、插削及拉削加工工艺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本第六章介绍的是刨削、插削及拉削。课程内容首先介绍刨削的定义,然后介绍了刨床的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介绍刨床的结构需要讲一节课,但在问学生是否听懂时,一部分学生却说,大概、或许是听懂了。这实际上就是没有听懂,因此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带领学生到车间,在刨床前给学生介绍,哪一块是滑枕,如何调整滑枕的工作行程;哪一块是刀架,如何调整进刀量;哪是装刀架,如何安装刨刀;哪一块是抬刀板,为何要有抬刀板,抬刀板的作用是什么;哪一块是工作台,工作台的作用是什么;刨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是如何实现的等,然后再让学生看看弯头刨刀是什么样的,最后开动刨床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再问学生是否听懂时,学生都说听懂了,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高。

四、镗削加工工艺教学

在介绍镗削加工时,因学校没有镗床,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机床不了解,在教室里学习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现场的操作演示,若仅凭几张挂图很难把枯燥、抽象的内容讲“活’,这样就会使学生由听不懂而转为不愿听,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镗床的结构及其运动方式和加工工艺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亲自参与了操作。这就给教学增加了很多的趣味与生动,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充分应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也会由听得懂到愿意听,由愿意学到学得会,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的。

五、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教学

在介绍零件的工艺分析时,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再由老师介绍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车左边部分→粗车右边部分→精车右边部分→精车左边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 轴承座零件图

总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本课程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感性知识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应配合一定的现场参观和多媒体教学,要重视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就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工艺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创业基础结课论文 第5篇

《创业基础》结课论文

题 目 创业者的心里构建 系 部 城建学部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13土木5班

学 号 511323030385 学生姓名 巫日锋 指导教师 屈广伸

创业者的心里构建

摘要: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面对这种形势,且伴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与社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意识,就业方向也悄然发生转变,创业,相信不少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创业想法,心里有创业的构建。但是有创业想法是不够的,应该具备有洞察力,理智和勇气的创业的素质,还要知识面广。

关键词:洞察力,理智,勇气,知识面广 1.创业者需要创业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尽管我们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缺乏管理团队的经历,所以我们创业比起职场过来人有着更多的风险和盲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以前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注重洞察力,理智和勇气的素质的修养。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只是理论上的知识,缺乏动手能力,而现在企业需求的正是踏实肯干的人才,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相对来说不太受企业青睐。其次,近几年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又由于大学生本人往往不太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认同感下降了。

创业,其实也是一种事业,一种充满了挑战性的事业,创业,意味着我们要摒弃自己的恶习恶惯,以最良好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自己愿意为之奋斗是东西上面去。创业的最大好处是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见识,增加社会经验,更为诱人的是创业它是实现一个人梦想的最为直接最为便捷最有成就感的一条道路。诚然创业这条道路是具有大光明的,但同时道路也是最坎坷艰辛的,通向最光明灿烂的航向,总会有最跌宕起伏的波折。

2.创业者需要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从字面上看来洞察是指对于山洞的观察,山洞除了洞口的地方可以被阳光照射外其他地方越深入就越是黑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有观察能力了。洞察力是人们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其实洞察力其实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商业社会要想谋求发展,必须要有极强的发现新兴事物、发现现有事物发展方向的个人能力,否则只能跟在别人之后,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如果我们要在创业上有所作为,就得有洞察力,去洞察商机。

创业者必须具有一般的企业管理人所没有的洞察力。一般企业的市场状况比较明朗,其市场的容量和竞争,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一个定数。但是新的企业却不一样。因此创业者要对市场、各类企业和科技发展有一种独到的洞察力。由于未来收益高的高科技产业的高投入而形成的高风险,其未来收益一定要高的创业才能获得回收。因此这种洞察力包括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对企业产品所能占领的市场份额的特征的了解等等。那么大学生应该怎样培养洞察力?在大学里,我们要经常研究一个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经常反复的去研究,不久而之,我们的洞察力会有所提高。提高洞察力,我们要见多识广,见多识广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想学习课内的知识,更加补足课外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洞察力。

3.创业者需要理智

理智就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可能会面临进退唯谷的境地,比如说资金链中断、平台服务设施缺乏、管理方法与理念滞后、信息的闭塞以及市场需求偏差都可能给您的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障碍。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理智看待这些问题,去认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是哪里做错了,深思怎样补救发生了这些错误,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事,而不是遇到这些问题失去了方寸,不知道怎么办,这样只可能是失败的。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在缺乏良好心态的情况下,创业前景也会受到相应不利影响。

创业不是赌博,绝不能有“押宝”的想法,理智的掌握必要融资方法才能获得融资渠道,了解国家和所属行业既定的融资政策,可以避免盲目借贷,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每个人都有做梦和圆梦的权力,不过,提醒满脑子创业好主意的人理智看待自主创业,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只看到成功者的喜悦和风光,忽略了创业过程中的艰辛。

4.创业者需要勇气

勇气指的是勇往直前的气魄也指的是敢想敢干毫不畏惧的气概。很多大学生不敢创业,怕在创业过程中把资金得不到回报,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敢创业,害怕失败。机会可能就像流星,稍纵即逝,优柔寡断之人必难成事,所以在机会面前需要足够的勇气,不然所有的机会就都不是机会。有人会说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我没有做而已。但是差别恰恰就在于这一步,殊不知有多少人就是因为缺乏勇气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再不奋斗,我们就老了,而对于那些充满激情的敢于实现梦想的人来说,任何时候期间创业度不晚。

很多成功的人都认为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当他们经历风风雨雨,创造辉煌的成就后,却发现成功道路上遭遇的困难远不如超越自己困难。但他们突破瓶颈,超越自我后的腾飞,就如同矫健的雄鹰翱翔于蓝天一样。鹰是一种凶猛的动物,他们有着尖锐的喙,锋利的爪子,强壮的羽毛,但这一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痛苦换来的。它们将自己投入痛苦的深渊中,然后鼓起勇气承受痛苦,接受挑战,这种痛苦很可能是致命的,但却在痛苦的边缘获得新生。

勇气如同温暖的阳光,让因自私而日渐麻木的人心得到温暖。

勇气如同甘甜的河流,让因磨难而千沟万壑的心灵得到滋润。勇气如同清新的空气,让因瓶颈而心灰意冷的内心得到活力。

无论人还是动物,勇气在生命的旅途中都是不可获取的。人只有不断鼓足勇气去感受人性、正视困难、突破自我,将勇气与智慧并行,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市场不存在无风险之收益,宏观的,微观的,市场的,非市场的风险总在创业者周围弥漫。除此之外,创业者总要在各种诱惑、选择中做艰难决择。所以,一个创业者如果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没有敢决断的胆识与魄力是要错失发展机遇的。

5.创业者需要知识面广

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累积量成正比,就算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照样能够站在高处,立于不败之地。创业的关键在于方向、方式以及方法。与此同时,一个很好的创业机遇,也是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天”,或许指的便是这机会机遇。把握住了,就得成功,毕竟机遇这东西,转瞬即逝,难以捉摸。在学习工作的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社会价值。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充分认识自己后,还有什么能阻拦你前进的脚步?在创业之中,要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且要及时弥补,同时要懂得扬长避短。此外,多多参与一些创业活动,有助于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见识,更是能够展现自己才华,绽放自己的光芒。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让自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知识面广可以使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少犯一点错误,在创业的道路少走点弯路。因为知识面广在创业中可以正确认识和判断一个事物。见识能力的决断性可以帮助成才者在经过深入研究和深思之后,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或促使不利因素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变,从而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的潮流。我们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失败、挫折和挑战,见识短浅的人通常会被困难压倒,从此一蹶不振,甚至半途而废。但有见识的人通常了解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巨大意义,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面对挫折时既不气馁也不动摇,而是仔细地分析形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排除各种干扰,不畏艰险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6.创业者心里构建

创新创业基础结课论文 第6篇

创新创业基础结课论文

摘要: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个切入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加与专业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科研的带动作用;以赛促学;搭建实践平台”。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影响面宽,其教学质量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很大。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尽早启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启蒙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氛围不浓

部分高校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学工部、招生就业部的工作,是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而把教学工作排除在外,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多为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等赛事,或者创办创业园或创新工作室,来指导学生自主创办科技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成果转让等商务活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往往只有少数精英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都只是“作壁上观”的看客。这种少数人受益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方式并不能得到普及,抛开课程教学工作来谈创新创业,最终造成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浓厚。

(二)课程内容有待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核心基础知识和结构在不断更新,而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例如,办公软件office的新版本已经到了2013,而有的高校《计算机基础》中讲述的还是office2003。学生的个人电脑上安装的是新版本的软件,而实验室的电脑上还在运行旧版本,课程教学也是以旧版本为准,这种教学内容的滞后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着师资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引进困难等问题。年轻教师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急于搞科研、发文章、评职称,不愿意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更无暇顾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不高。外聘教师中不乏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其中还有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人才,但是外聘教师只会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对创新教学不感兴趣。

(四)教学方式有待优化

目前的教学方法多教师讲授演示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虽然这种方法有利于系统完整的传授知识,但是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让鲜活的课堂变得枯燥死板。实验课让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实验项目单调、没有挑战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论哪个专业都采用相同的实验指导书,相同的教学进度,这种安排与后续的专业课衔接不紧密,一方面内容的单调枯燥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得不到技能的实践与锻炼,容易滋生倦怠情绪,部分学生实验课上拷贝他人实验结果,实验课往往变成打游戏、上网聊天等的自由活动时间。

(五)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的考核方式多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而且期末成绩占有大部分的分值。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实验课上提交的作业,实验中验证性实验项目偏多,只需按照实验报告上的步骤操作就能得到实验结果,而且有些学生直接拷贝他人的实验结果,也能得到平时成绩。这样平时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情况。期末考试的方式在不断的改革,从最初的纸质版考试到现在的上机实验考试,但无论是哪一种期末考试方式,都是考查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并没有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实践探索

(一)加与专业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经途径。增加与专业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开放实验、项目开发训练、课外研讨等形式,增加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外投入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时间,这样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在项目开发训练中,由教师布置与专业相关的选题范畴,由学生自主选题,通过课程中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设计解决方法并实现。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选题、设计、实现、形成报告、答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大胆怀疑”和“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充分发挥教师科研的带动作用

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科研优势,结合“导师制”的科学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到项目任务的执行中,学生在实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为依托,将科研项目中涉及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学科前沿介绍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

(三)“以赛促学”的推动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倦怠情绪,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入,一知半解,多数认为不是专业课,对今后工作用处不大,从而放低要求。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兴趣不高,一直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源头。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级计算机类创新创业竞赛,以此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在竞赛中成长和历练,不仅可以增强竞争意识,还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竞赛不仅是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创新创造能力的考验,也是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有着推动作用。

(四)搭建实践平台

开放创新实验室,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和网络设备,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计算机大赛提供准备场所,并配备实验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服务。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组建大学生计算机服务公司,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将学校的部分与计算机相关的业务外包,如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计算机设备维护、校园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增加综合设计类的实验项目,由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来,让学生具备具体的工作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2]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158—160。

[3]段雪辉。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1):68—69。

上一篇:金穗白金贷记卡客户承诺书下一篇:我的教师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