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发展大会讲话

2024-06-28

实体经济发展大会讲话(精选6篇)

实体经济发展大会讲话 第1篇

在全市推进金融综合改革发展实体经济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陈 德 荣(2012年4月28日)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使温州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地方,各界名流、各路领导纷纷来温考察指导,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联系来温发展。过去到外地考察,人家说得比较多的是温州过去的辉煌,但这次我市党政代表到北京、天津考察,人家说得比较多的是温州未来的发展,都非常羡慕温州有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金字招牌。所以,我们决不能轻易错失这次大好机遇。特别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就温州一家,很多试验项目要在温州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再推广,如果试验不成功,其他地方就不能搞。如果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搞得好,那温州就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功臣。因此,温州搞好金融综合改革没有退路。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发展实体经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启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再造体制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加快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之所以把两个会议合并召开,是因为金融综合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发展实体经济,是“引金融之水、浇灌实体经济之田”。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振兴实体经济是推进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核心命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经济现代化,是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第一要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老高”跑路为标志性现象,温州民营经济的孪生兄弟——民间金融出现局部**,实体经济也随之下滑。今年一季度温州GDP同比增长5%,列全省倒数第1位;规上工业产值负增长2.8%,列全省倒数第1位。在经济增长速度列全省倒数第1位的同时,温州的经济效益也是全省倒数第1位。从一季度的工业企业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看,最好的是产品销售率指标,列全省第3位,这与温州民营经济的特点是相符的,但其他指标都在全省第7位之后,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列全省倒数第1位,新产品产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工业产品质量指数列全省倒数第2位。这种情况与去年全年基本一致,去年温州的经济效益也是列全省倒数第1位,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新产品产值率都列全省倒数第1位。速度慢、效益差,实体经济发展进入到谷底。

从产业结构看,原来温州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还可以的,但服务业发展离不开二产的发展,没有二产作为基础,服务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温州服务业占比在全省相对较高,并不是因 为服务业发达,而是因为工业相对低迷。现在温州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6%,与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但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仅为杭州的41.1%、宁波的51.3%、苏州的37.2%、无锡的34.3%、常州的49.2%。这说明温州是由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才有了相对较高的服务业占比,当前温州实体经济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温州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即期指标差还不足以忧,忧的去年和今年投入不理想,特别是实体经济投入严重不足。去年全市投资有了恢复性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52亿元,增长89.2%,投资率达52.3%,但与全国64%的投资率相比仍低11.7个百分点,更不用说弥补以前累计的差距。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倒数第2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的投资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是土地购臵费用,并没有形成实物投资量。去年全市工业经济投资只有330.5亿元,仅增长19.8%,处于全省后列;今年一季度工业是负增长,工业投资列全省倒数第1位。没有投入,就没有即期增长,也就没有未来的发展。现在温州的平均发展水平只有全省的一半多,与杭州、宁波已经有了一半的差距,温州的人均水平已经是全省倒数第2位,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果再按这样的速度发展,温州就会成为全省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这与温州的形象是不相称的。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佳。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营 造环境的主体责任在政府。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问题:(1)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资金只有落地了,才能成为投资。温州有600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但受金融体制制约,导致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十一五”期间温州在外地的实业投资达3000多亿元,在本土却只有1300亿元,资金没有在本地形成有效投资。(2)发展空间不足。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空间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相对稀缺。(3)发展平台缺乏。在经济发展初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可以在违章搭建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但从紧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时期,原来低小散的格局没有竞争力,只能靠无证无照、不交税费、不治污等办法生存。长期以来,由于政府管理不到位和“无为而治”,使这样的低小散还能在温州大量生存,导致一些高端产业难以在温州立足,形成了逆向淘汰,温商在外地的投资规模和水平都远在本土投资之上。现在温州的劳动生产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0%,温州经济发展靠的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违章搭建,不仅政府没收到税,环境也被污染了。环境治理的责任在政府,政府没有为实体经济发展搭建大的好的平台。现在产业需要集群发展,需要公共服务的基础,需要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但温州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集聚平台,现在的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开发区和园区,中心镇和功能区的平台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原来的小乡小镇没有大的产业集聚平台,不可能有现代化的产业集群,所以去年我们通过乡镇区划调整,推进中心镇和功能区发展,推进农 房改造集聚和农民城市化,推进与之相配套的中心镇功能区建设,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加快温州的现代化步伐。但这项工作刚刚起步,比其他地方晚了整整10年,像绍兴市非常重视强镇发展,仅扬汛桥镇就有上市公司10多家,这样的中心镇在绍兴还有很多。(4)商务成本高。审批制度改革改了一年还是没有改到位,大量老百姓和温商还是反映事难办,许多审批跑了一个又一个环节还办不了。同时,房价太高、土地成本太高等,也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障碍。(5)亲商安商工作不到位。对温商的感情不深、关爱不够,尊商兴商的氛围不浓,对外地来温招商熟视无睹,对温商外流见怪不怪。

当然,这两年通过推进瓯飞工程、高速公路联网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六城联创”、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七大行动,环境条件有所改善。现在外地联系来温发展和温商回馈家乡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招商引资和发展实体经济的条件。特别是“两海两改”国家战略,为温州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契机。(1)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过去温州区位条件不好,但现在是海西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交汇城市,区位条件明显提升。而且从海西区来看,3月25日温州对台北直航开通,温州到台湾只要50多分钟,甚至比福州赴台都更方便。(2)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战略。现在瓯飞工程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下步就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一期就达到18万亩,相当于我们好几年的土地指标,同时也为温州的港口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3)全 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应该说,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最关键的是人力、资本、土地三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去年国务院批准温州作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温州的重点就是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必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之间以土地为主的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大大提高土地资源的配臵效率。过去土地资源只能在城市实现增值,今后农村土地也能进行规模化经营,必将带来工商资本对土地的投入。特别是宅基地的用益特权改革,虽然温州户均只有三分多宅基地,但106万户就是48万亩,如果通过“三分三改”和农房改造集聚,宅基地可以节约50%以上,按每年完成5%计算,每年就有1.4万亩土地可以用于城市建设。(4)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资本的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效益,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而且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的,这样的体制先发优势,对温州模式再创新具有巨大意义。改革开放初期,在其他地方计划经济控制比较严的情况下,温州充分发挥民间活力、发挥市场作用,率先进行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温州模式,引领了全国发展,为全国市场经济改革作出了贡献。但全国其他地方的商品市场领域改革到位以后,温州人多地少、资源禀赋不足、区位条件不好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导致大量温商到全国全世界去发展。这次以资本和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温州模式迎来了再创新、再提升的重大机遇,必将为温州新一轮发展提供更大的制度空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提升温 州模式,加快推进温州的转型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

机遇永远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今年二三季度会有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金融环境也会趋于宽松,同时省里已经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应该说,经过去年以来的一系列工作,温州项目建设各项准备工作相对比较充分,已经有了比较多的项目储备,像高速公路、围垦、轨道交通、机场和教卫文体公共服务业等领域都有不少项目,为我们下步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抓住关键,以金融综合改革为契机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制改革是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形成了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的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次温州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不仅为我市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而且对全省乃至全国的金融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1)解决“两多两难”问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次我们比较早地研究了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抓住了金融**的机会,获批为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可以在金融综合改革方面率先突破。通过金融综合改革,加快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发展,解决“两多两难”问题,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2)推进金融产业发展。美国的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25%,很多金融集聚的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达到40%以上。现在温州仅为9%多,金融业完全可能以这次改革为契机,成为温州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能一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光机电、光伏、新能源、新材料,那些都是制造业中的新兴产业,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没有比金融业更适合成为核心支柱产业的。(3)创新温州发展模式。国务院把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给温州,让温州先行先试,并明确指出只有温州试验成功了,才能推广到其他地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温州的关心和厚爱,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为温州创新发展模式、再创新的辉煌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我们必须立足温州,放眼全国,把金融综合改革作为解决“两多两难”问题的战略举措,作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投入、创新、财富驱动转变,实现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取得突破。

(一)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在发挥国有大银行主体作用的同时,要加快发展与地方民营小微企业相适应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互为补充、良性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在这次金融体制改革中,民间资本能不能发起设立银行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应该说,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还有一个过程,所以温州银行和11个合作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制可以 成为发展地方民营银行的快速有效的渠道。市委、市政府近期准备研究出台专门的合作制金融机构股份制改制指导意见,要求按照这个意见改制到位,真正形成温州民营银行板块,从而在温州金融市场份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二)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推进温州产权(资产)交易市场试点建设,推进企业股权、技术产权、文化产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农村土地承包权和林地流转等产权交易。建立股权投资发展体系,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组建若干支产业投资基金。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引导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

(三)创新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民间融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抓好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创新发展各类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发展科技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引导发展金融公司,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和再担保体系。

(四)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搞得好可以大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搞得不好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必须自始自终把加强金融监管放在首要位臵。建立健全与“一行三会”协调一致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制定对资本类运作机构进行监管的系列配套方案,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组建涉嫌金融犯罪侦查支队,探索建立金融仲裁院和金融法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 公平公正的经济金融秩序;建立健全金融综合改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使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金融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全面加强信用建设,构建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今天各大金融机构都在这里,希望你们能发挥主体作用。因为这次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不仅是地方的金融综合改革,而且是国家层面的金融综合改革,所以“一行三会”的领导和各大银行的上级行都非常重视。现在的银行体系更多的是从事传统业务,七八成的利润来自传统业务,存贷差仍然是各大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金融创新的空间还非常大。各大金融机构要向省行争取条线上的金融改革创新项目放到温州,让温州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试验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金融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领域。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温州的金字招牌,但这块金字招牌作用的发挥还需要我们在改革创新上去做文章,这就需要各大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改革就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就是做大家认为可以成功也可能会失败的事情。别的地方没有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牌子,我们有这块金字招牌,就是允许和鼓励你去做,你就应该大胆去做。同时,这次金融改革不仅仅是市里的事,县(市、区)也要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三、系统推进,全面落实振兴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温州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好 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系统推进、全面落实发展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着力加强产业平台建设。(1)建设大都市平台。没有大都市就没有大平台,就没有高端要素的集聚,也就没有大发展。“十二五”期间要把“1650”大都市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特别是今年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港口和机场建设,使“1650”成为一个功能互补、规模集成的现代化大都市。(2)拓展发展空间。沿海县(市、区)要加快围垦步伐,全面加快推进瓯飞、浅滩二期等重点围垦工程建设;西部山区要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参照广东做法,加快旧厂区、旧村、旧城区改造,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每个县(市、区)月底都要包装出2万亩的增减挂钩指标;推进10.7万亩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开发利用,这是今年项目能不能推进的关键。实际上,算算地还不少,主要是工作不到位,有些土地闲臵超过10年,最长的甚至达到18年。今年存量土地开发任务必须完成,如果是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了的就收回,如果是市直单位土地到期没开发的,也可以收回,要把土地开发作为七大行动中倒逼项目建设的措施和手段。(3)打造产业平台。全面对接台海,打造海洋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对台专属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一批现代物流园区、总部经济园、创意产业园、旅游文化发展区等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滨江商务区、空港经济区、金融集聚区和温州生态园等特色功能区建设,强化大都市产业支撑。(4)强化中心镇和功能区的产业功能。去年上半年通过撤扩并、“转并联”设立了中心镇和功能区,市委、市政府给大家一年时间进行谋划,现在范围大了、人员多了、力量足了,中心镇和功能区就应该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但一季度很多中心镇投资少得可怜,甚至有交白卷的。上次在三级干部大会上说过,中心镇和功能区也要实行末位淘汰,如果一年下来没有什么成果,要么是没有努力,工作没做到位,要么是中心镇设臵不合理,没有投资就说明没有必要设立这个中心镇,就应该并到其他中心镇里去。市委、市政府对中心镇和功能区寄予厚望,你们应该成为“1650”大都市的基础性平台和重要节点,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战场、主阵地,而具体就体现在投资上。今后市里主要是基础设施谋划和大的平台建设,县里主要是县城和开发区发展,中心镇和功能区应该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成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平台。(5)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各类孵化器、检测中心、信息服务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基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二)全面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招商引资,就是抓投资、抓增量、抓产业有机更新。现在温州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政策条件、环境条件和改革的制度条件都有了很大提升,招商引资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招商引资应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中心工作,通过招商引资来倒逼 环境建设。招商是投资的前提,环境是招商的基础,招商也是检验环境好坏的标志。从二季度开始,要一手抓环境,一手抓招商。(1)创新招商模式。树立“个个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员”的理念,实行全域全员招商,外资、民资、国资齐上,一产、二产、三产齐抓,三资齐上、三产齐抓。各县(市、区)、各功能区、各部门单位、各国资公司都是招商主体,都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2)突出招商重点。温州最大的商是温商,要深入实施温商回归工程,全力全面抓好首届世界温商大会124个签约项目的落实。当然不排斥其他性质的资金,对所有的国资、外资、民资都是开放,对温州来讲,国资和外资可以与民资形成杂交优势,从而有更强的生命力。(3)强化招商考核。对各县(市、区)、功能区和中心镇,要把招商引资纳入投资一并考核。对市级机关部门,今年的考核包括基础考核、投资考核和创新考核,原来的投资考核只有政府投资考核,很多部门就没有投资也就没有考核,最终的考核分数就会受影响。所以,我们考虑把招商也作为投资,但不包括实业项目,因为现在只要有地,实业项目是不愁的,这个招商项目必须是与部门职能相近的,比如卫生局可以是民办医院,民政局可以是养老院,教育局可以是民办大学,侨联侨办可以是华侨大学或者华侨养老院,农办可以是农业旅游项目,组织部可以是全国人才培训中心,党史办可以是红色旅游项目。服务业也是实体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旅游都是实体经济,所以任何部门都没有理由不能成为招商主 体,今年就要按此考核,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具体就是部门提出项目,发改委进行初审后立项,相应的土地指标和工商注册等都配套到位,然后从打桩到投产验收、竣工使用作为部门的投资考核。

(三)深入实施“亩产论英雄”。(1)落实企业用地产出综合评价办法。按年初定下来的标准,就是以企业平均亩产税费划两条线,把企业分为优秀类、提升类和帮扶类三类,针对性地采取扶优帮困汰劣措施。(2)加强土地利用绩效评估。通过土地利用效率评估,掌握供地对象以往的用地表现,并作为今后供地的参考依据,让有限而宝贵的土地资源真正供给那些办好企业、上好项目的能手。(3)放开工业容积率。对工业容积率原则上不设限,除机场限高、道路河道、公共空间退让外,鼓励企业“上天入地”发展。

(四)加大项目推进力度。(1)深化“拔钉清障”、“除恶治乱”行动。坚持征地拆迁由属地政府负责的原则,扫除影响项目建设的一切障碍。5月份开始,要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障活动,扫除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障碍,推进依法治理。(2)强化要素保障。今年一季度全市新供地仅315亩,离全年供地1万亩的要求差距极大。各县(市、区)、功能区、中心镇都要紧紧抓住这个问题,如果地供不出去,项目就落不了地。资金要素方面,现在的融资手段非常丰富,要加强学习,搞懂了搞好了可以大大增强政府的资金保障。像每年1亿元的科技三项经费,原来都是打水漂,如 果能建立一个基金并放大5倍,5年时间就是25亿元,所以在产业发展、外贸、旅游、农业等领域都要创新融资方式。(3)强化市级项目投资。建立定期分级协调分析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切实强化市级投资项目建设。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优化城乡环境,完善大都市功能,加快建立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休闲度假、健身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强化农业生产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结合,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等“六次产业”。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和时尚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四、加强领导,为金融综合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金融综合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凝聚各方合力,全面把改革发展任务落到实处。

(一)完善领导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组织构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领导小组,组建6个专项工作小组,抓好工作协调推进,组建3个重点项目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同时,实体经济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都有相应的组织体系,希望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功能区、中心镇要抓住投资这个关键,以金融改 革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市级机关部门在会后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完成自身职能之外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每个部门单位都要抓1-2个项目的招商和推进。

(二)落实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细化金融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抓紧方案报批的同时,要排出近期可实施推进的一批项目,明确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进度和责任主体,以落实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化推进改革创新。振兴实体经济“1+X”政策体系已经出台,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全面抓好落实。

(三)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优化信用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才环境,切实为金融综合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要发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招牌效应,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以金融机构带来高端人才。建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专家委员会,面向全国开展金融招才引智,争取国有金融机构派干部到温州挂职。抓紧筹办温州商学院,依托温州大学筹办金融学院,加快培养金融人才。搞好金融布局规划,加快金融集聚区、金融街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升档次和形象,以良好的平台承接经济金融发展。坚持重心下移,全面推进权力下放,凡是老百姓的事都在社区办,凡是企业的事都在功能区和中心镇办,凡是老百姓在社区办不了的、企业在功能区和中心镇办不了的都由社区和功能区、中心镇代办,凡是哪一级的投资就由哪一 级政府审批,凡是该下放的权力没有下放的部门单位领导就到下面去办。“五个凡是”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具体来说,老百姓的事由社工办牵头,企业的事由发改委和监察局、审管办牵头,政府审批由发改委牵头,今年上半年要基本完成审批制度改革。

(四)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国家新闻出版发展总署争取申办一家金融报刊,开办金融论坛和研讨会,使温州成为全国性金融论坛的基地,通过理论研究、学术观点传播和信息传递,形成推进金融综合改革的强大合力和声势。要强化考绩考核,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定期公布各地各部门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行动进展排名,形成破难攻坚的良好工作氛围。

推进金融综合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是温州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事关温州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确保全面完成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全面加快转型发展,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实体经济发展大会讲话 第2篇

基本要素向实体经济倾斜

必须看到,民企实体经济精神的衰落,与政府和政策大环境不无关系。我们注意到,从去年胡福林“跑路”**以来,省委书记赵洪祝针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接连发表过三次重要讲话,为实体经济正名、鼓劲。省长夏宝龙也不止一次地表示,未来政府将降低民营资本准入门槛,破除影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鼓励企业加大实体经济投入,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夯实立身之本。作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浙江也将健全民营企业服务机构和浙商联络组织体系,推动省外浙商回乡创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集聚。

浙江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赵洪祝代表参加省人代会杭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反复强调,要认真领会中央精神,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实体经济是强国之基,也是强省之基,也是企业家立足之本。现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实体经济上,而是出在虚拟经济上,离开了实体发展虚拟经济,就容易出现问题。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夯实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促进增收富民,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发展实体经济要系统的谋划,突破重点。要促进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培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中增强实体经济;扎实推进产业的协同发展,实体企业包括了一二三产业绝大部分的内容,三个产业要协同发展;同时要推进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实体经济。赵洪祝表示,浙江省作为制造业大省、中小企业大省,是实体经济有较好基础的大省,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资金要向实体经济投放,空间为实体经济预留,人才向实体经济集聚,领导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要把基本要素向实体经济倾斜。

赵洪祝还指出,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国内国外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这个基础不牢固、不扎实,经济就难以为继,百姓就难以增收致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问题。今后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浙江省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展现。要紧密结合“四大建设”,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要促进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形成实业兴省、实体兴企的导向。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切实推进中小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强合作、拓市场、助创业、促增收”,打造更多的“小型巨人”和“单项冠军”。要加强创新引领,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综合竞争力。要扎实推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使实体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和内涵。要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腾笼换鸟”。

赵洪祝强调,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呵护、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持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大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满怀真情地帮助企业协调问题、解决困难、化解风险。要创新体制机制,在政策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把广大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五个“着力”让民营经济找到“方向感”

为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2012年1月31日,农历初八,龙年上班的第二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规模空前的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众多的民企大腕们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走到了一起。在省人民大会堂里,2000多人共聚一堂,在浙江的每个县都有着一个分会场。这次万人大会,人们可以看到民企当家人的心情是急切的,也是火热的,大家关心的都是如何应对今年复杂的形势,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突出“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按照“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同时赵洪祝现场承诺,自愿充当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坚强后盾”。话音未落,与会的民营企业家随即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赵洪祝强调,要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着力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着力在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着力在“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着力在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着力在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

赵洪祝指出,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改进服务,狠抓落实。为此,浙江省将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系会议制度适时研究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浙江还将进一步清理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消除体制性障碍,做到“非禁即入”。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开创非公有制党建工作新局面。

事实上,早在8年前,当时的浙江民营经济就被寄予保持全国领先的厚望。时至今日,很多浙商都对2004年的首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记忆犹新。那次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就提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必须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全面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发展水平;从现有的块状经济、小规模经营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质量、生态和遵纪守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把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优化环境,完善管理,加强党建,努力开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之后,浙江的民营经济取得了大发展。时隔8年,在新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重新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政府部门也将全面总结民营经济发展成就和经验,掀起浙江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新热潮。而今年的万人大会以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在省人民大会堂设立主会场,在各市、县(市、区)设立分会场。而参会的有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四套班子成员,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省、市、县相关部门省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代表。这样的会议规模是空前的,而在会上省领导和民企负责人共同谋划新发展。

坚持创新做强实体经济

继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之后,4月2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全省发展实体经济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再次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该省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全省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坚定勤劳创业的决心、创新引领的雄心、脚踏实地的耐心和实业致富的决心,不断提升浙江实体经济的品质、档次和国际竞争力,巩固和发展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努力完成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赵洪祝指出,回顾历史,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经验。审视当前,许多企业偏离实体经济方向是浙江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平、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基础。

赵洪祝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坚持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实服务业这个大方向,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做优农业,就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工业,就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若干领域赢得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大型成套装备企业;适度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重化工业,积极探索重化工业的高精尖特之路;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做实服务业,就要防止服务业偏离实体经济方向,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带动全省金融改革和发展;认真贯彻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转变房地产业发展方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抓好流通领域各项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着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当前,重点要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改善民生、文化强省建设和推进新型城市化扩大有效投资。要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以抓实体、兴实体、强实体的实际成效,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区市第4位。根据评估,浙江GDP的含金量亦排名全国省区市第4位。

实体经济发展大会讲话 第3篇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武汉物流协会年会, 刚才我在下面听见企业对武汉物流协会的评价很好。在吴会长的领导下, 在去年一年, 在人手、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 解决企业很多实际问题, 对以吴会长为首的武汉物流协会表示敬意。同时我也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受会议主办单位的邀请, 我简要的介绍一下过去一年, 物流业发展的一些特点以及在购物危机时代物流发展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些具体的探讨。

在总体平稳推动下, 特别是在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鼓舞下, 我国物流业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运行速度直接回本,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据初步统计, 2009年, 我国物流社会总和预计完成97万亿元, 同比增长7.456%;物流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7.3%, 社会物流总费用以及利用的土地比去年略有下降。在2009年我国物流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各部门、各地区共同推进物流业调整和振兴, 2008年4季度以后, 全国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国物流业萎缩, 市场低靡, 困难加阻, 信息不足。2009年的3月份, 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把促进物流业发展列入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之中, 极大地鼓舞了全行业的信心, 提升了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地位, 物流业发展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围绕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由发改委牵头, 成立了物流规划小组, 在投资、政策的制定等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商务部、财政部也都列入了专项资金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交通运输部和指挥部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托运、甩挂运输的通知;我们提出了很多的政策建议, 相关部门都在落实。同时, 教育部、科技部、工业信息化部、铁道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国家民航局、民政局等等也都结合自身的特点,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物流行业的需求。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 全国已有超过半数的省份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一些实施细则, 提出了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二个特点:物流市场总体上企稳回暖, 结构性变化明显。2009年是我国物流业应对危机走向复苏的一年, 也是物流格局加快调整的一年, 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社会物流总额的增数呈前低后高, 1季度下降3.3%, 上半年下降0.8%, 到3季度的时候已经转负为正, 3季度增长2%, 4季度增长15%。在整个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中, 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了12.8%, 空运物流增长了9.4%。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 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的物流高速增长, 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出现大幅度增长, 农产品、食品和日用品、消费品等需求也稳定增长, 与此相关的城市配送、仓储分管、货运、快递等保持较快地发展势头。从去年来看, 中部沿海地区受外区影响较大, 中西部地区以内需为主, 加大产业发展, 依然保持较快地增长速度。

第三个特点是物流企业向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的模式发展, 物流企业真正的重组行使国家职责步伐加快。比如说中外运、长航的重组;中国邮政集团完成和促进物流业发展;通过整合, 福建、河南等地区的交通物流企业也加快了重组的步伐;辽宁、河北、山东和广州的港口资源整合;同时在我国江苏作为首批创业版公司上市。这些企业在探索新型的模式, 直接整合市场营销。在物流企业与大客户结成战略联盟, 在承包业务的同时参与销售活动。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与重点城市联盟, 参与当地物流规划、开发和运营, 通过物流资源要素的整合、物流业的集中部署进一步提高。2007年, 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同比增强14.7%, 物流企业走向专业化服务的道路。中远物流侧重于供应链的增值, 如海运和相关的跨国物流服务;中储以仓储资源为基础, 形成物流市场、动产监管、大宗贸易、加工配送、货运代理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马士基地产以及四大快递公司纷纷采取酝酿稳健务实的经营策略。许多物流企业都是创收性和增值性的物流服务, 如供应商库存的管理、供应链的经营、保税物流等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个特点是产业物流加快幅度,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增加了共识。国务院把物流业与其他九大产业一起列入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 表现出物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视。2009年10月, 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大会, 有关的政策措施也都在之中。从总体上看, 汽车、家电、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速度加快, 供应链一体化增强, 钢铁、建材等行业与物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两业联动, 服务全球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 供应、金融进入产业的物流服务。2009年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 我国社会消费总额和生产消费总额分别达到12万亿和27.7万亿, 因此带动了农业增长。传统的批发市场吸收改造功能, 连锁、销售、重组。新起的电子商务、网上购物越来越依赖第三方物流。2009年,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物流给予高度重视, 提出了具体措施, 有关部门也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意见, 把农村物流和邮政网点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

第五个特点是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突飞猛进。2009年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最快的一年, 全国铁路全年完成6千亿, 超过了“九五”和“十五”规划, 运营达到8.6万公里, 预计排名世界第二位。全年, 全社会公路、水路、银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1.13万亿元, 同比增长31%。新增公路里程达到9.8万公里。改善了内陆航道里程1172公里, 银行、机场航道建筑面积增长66万平方米。2009年, 我国新修的高速公路4719公里, 到年底, 高速通车里程将达到6.5万公里, 居世界第二位。在落实国务院物流规划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背景下, 物流园区获得新发展。据我们统计, 有十个省会城市, 三个直辖市的物流规划园区达132个。全国运行情况较好的物流园区, 比如有北京的通港、苏州物流园, 济南物流园。

第六个特点是物流行业的基础工作稳步推进。国家发改委编制的2009至2010年物流规划已经基本定稿, 一批新的物流行业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 评估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现在已达到743家, 被评为A级信用物流企业已达到92家。社会物流统计制度进行发布, 物流统计工作逐步扩大。采购经营指数PMY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现在开办物流院校已达到2000余所, 在校学生突破100万。超过10万人参加过职业资格物流师的培训, 近7万人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的资格。我们在回顾2009年物流工作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 比如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社会需求不足, 物流企业的散、小、差、弱、供应能力不强, 物流市场分割, 地方保护不规范特征, 物流业调整规划落实建立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 缺乏国家层面, 落实物流规划实施细则, 具体政策亟待落实, 扶持物流业发展规划资金总量不足, 而且分散启用, 重点不突出, 国家层面落实规划协调难度大, 需要加强和完善丰富协调机制等。

2010年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要继续推动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加快物流业调整和业务转型, 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 努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物流服务来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根据物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实际, 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 物流的总量将持续增长, 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要加快, 追踪世界经济缓慢复苏, 国家经济秩序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经济将会保持平稳加快发展。因为2010年我国物流业增幅将会超过2009年, 社会物流总额估计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 物流业的增长值将会达到10%上下。社会物流总费用、GDP的比例将持续下降。与此同时, 物流业的需求结构, 地区结构, 行业结构都会加快调整步伐, 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个关注的是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经济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速度加快, 物流服务需求多样化, 个别化的趋势明显。从过去的结构来看, 一般性的服务, 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服务, 难以满足专业化、资格化的需求。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严重不足。从发展趋势看, 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的物流服务, 适应经济化物流生产的经营服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 简单粗糙的物流企业生存的空间将得到进一步狭窄, 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产品配套, 物流业与制造业、金融业、流通业等多业融合, 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的需求将会得到较快增长。

第三个关注的是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 兼并重组加速。从当前的分析来看, 国际油价虽然暂时在下调, 但是进入上升通道已经非常明显, 通道运行在增强。土地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继续升高, 物流企业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价格都呈上涨趋势。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 服务市场的继续提高, 总成本价格、双重质量、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继续缩水。与此同时, 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 更多的向物流企业注资, 推动物流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兼并重组。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采取抱团取暖, 也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整合和重组。

第四个我们关注的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影响在加大。特别是2009年, 国务院立即出台推动区域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我国每年都将有1000万人由农村进入城镇, 对物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应该重视物流一体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适时地调整物流服务布局, 应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东西部地区、东部老工业基地、同城化发展地区以及城乡发达地区。

第五个关注的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的领域对物流业的影响。由于我们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 顺应了中国运输体系的加快形成, 一批客运专线建成投入使用, 铁路运能也将快速释放, 公路运输网络格局将会有所调整, 公路为铁路和水路的功能进一步显现, 各种方式闲置的联运、转运枢纽变成新的布局。各地贯彻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 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如何按照规范的要求, 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同时避免重复建设, 增加新的课题。

第六个方面是地域经济对物流业的影响加快。各地气候变暖, 拯救地球家园, 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中国政府作出了专门的筹措, 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指标。物流运作模式必须作重大改变。另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说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外贸结构工业化带来的物流结构格局的变化, 我国物流走出去, 以及国外物流的新动向等等, 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 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调结构、上水平方面多下功夫, 以适应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这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实体经济发展大会讲话 第4篇

张杰辉副省长同时指出,我省工业发展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工业效益增速大幅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关于下一步重点工作,他强调:

一要千方百计抓运行、保增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十百千”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好国企、民企、域外“三驾马车”的作用,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开展企业帮扶。各地各部门要以拓市场、解瓶颈、减负担为重点,组织开展企业帮扶。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积极组织与重点项目的产需衔接,努力扩大产品销售。进一步完善银企对接机制,采取个性化、一对一的方式,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严禁征收“过头税”。三是加强监测引导。要密切监测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加强关联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要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千方百计挖潜增效,特别要密切监控资金流变化,确保资金链安全。

二是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中心,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一要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十大工业基地,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以大企业、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制定优惠政策,优化软硬环境,努力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百家优势企业,要按照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要求,在项目建设、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争创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或唯一,加快打造一批“航空母舰”和“行业巨人”。千项名牌产品,要以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为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质量建设、品牌营销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对“十百千工程”重点基地、企业和产品,要制定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弹性、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考核排名,达不到标准的退出,达到标准的进来,形成有进有出的良性机制。二要持续加强技术改造。今年的技改投资目标是增长27%左右,达到75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5%以上,这是一项硬指标,必须确保完成。要坚持以增量调整为主,重点围绕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方面实施技术改造,突出抓好千项技改工程。三要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要围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着力在放宽市场准入、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加大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用地、用工难题,确保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要突出转型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开展“百强民营企业”、“千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帮扶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一要明确培育重点。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新建工业项目作为培育重点,从要素供给、专项资金、项目用地、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促成长型企业尽快做大规模,新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对符合入统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组织申报入统,做到依法入统、应统尽统。要积极推进“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法人)、“小转一”(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工作,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今年将在沧州、保定、衡水三市开展试点。二要加强政策引导。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列为各级减轻企业负担重点联系单位,对入统后三年内新增的税负,本着不让企业吃亏的原则,由各级政府通过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形式给予全额补贴,充分调动企业入统积极性。三要实施目标考核。最近,河北省工信厅将分解下达各设区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标任务,各设区市也要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相关企业,逐级采取过硬措施,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对各设区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将按季度定期通报,并在年底组织考核。

四是以产业集群为抓手,发展壮大县域工业。一要推进聚集发展。产业集群的载体是园区,内核是特色产业。要切实搞好园区规划,集中政府掌控的资源,支持每个县在县城周边和特色产业比较集中的乡镇重点建设1-2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增强服务功能,抓好项目聚集。要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根本,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通过项目入园、龙头带动、链式发展,着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要切实抓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二要加强政策扶持。省政府已经明确,在下达各设区市的土地指标中,按照每县(市)不少于150亩的标准用于县域工业聚集发展,各地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今后省里仍将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努力保障县域工业发展用地需求。要统筹使用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省级专项资金,加大产业集群和县域工业项目支持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财税、融资、政府采购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对产业集群和县域工业给予倾斜支持。三要实施分类指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对强县、弱县、中间县逐一明确工业经济总量超越、位次前移目标,指导各县(市)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具体推进措施,并抓好督促落实。从今年开始,省里将把各地县域工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并在全省予以通报。

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第5篇

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惠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要在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

一、对提高发展站位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镇江是苏南五市之一,但一直以来,无论我们的干部还是普通市民身上,还缺少一种“苏南人”应有的自豪和自信。惠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大力提振争先苏南精气神,并指出“以后不再提镇江是‘小城市’,镇江一点都不小,镇江很有前途”,令人倍增信心,也倍感责任。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我们绝不能因为地域小,格局就变小。不能局限于跟自己比、满足于跟苏中苏北比,必须放眼苏南,在和强手对阵中变强,在和高手过招中提高。特别是当前,宁镇扬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要素流动是市场法则,封闭不行,坐等也不行,排斥更不行。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区域一体化大格局,率先作为、组团发展、把握主动。我们绝不能因为基础弱,信心就变弱。应当看到,虽然目前镇江的发展在苏南相对滞后,但我们有着很好的自然禀赋,很好的区位条件,很好的资源优势,而且面临长江经济带、扬子江城市群等诸多战略机遇叠加,具备很强的后发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切实把握机遇,就完全可以实现赶超。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镇江能行!

- 1 -

二、对产业强市战略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惠书记指出,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强调要重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会上,还下发了产业强市“1+6”政策文件。这实际上就是向全市上下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产业兴、城市兴,产业强、城市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抓产业上来,坚定不移地走好产业强市之路。

下决心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突出优势产业,明确主攻方向,按照“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融合化”的要求,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加快打造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比如说航空航天产业,全市有11家企业为C919提供生产配套,但我们的产品主要是航空复合材料、内饰件和储备工具,属于高端产品的低端部分,要想提升在行业中的分量,必须往中高端发展。前两天,航发集团的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项目正式开工,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涡轮盘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材料要求高,制造难度大,这样的项目将大大提升我市航空航天产业总体竞争力。我们还与航发集团洽谈了发动机机匣项目,也准备落户镇江。如果“一盘一匣”全部落地,就奠定了镇江在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上的高端地位。年初,各辖市区和市级部门排定了重点招商活动125场,上报总投资1亿元以上内资项目和1000万美

- 2 -

元以上外资项目130个,但截至目前,只有不到30个项目签约。要按照“月月有招商”的要求,进一步浓厚招商氛围,力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镇江。对看准的、认准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要舍得给资源、给政策,舍得也是一种智慧。

下决心打造一批高端载体。针对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抓载体、建园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争先进位;20个产业“三集”示范园区、8家市级创建类特色小镇要完善功能,提升产业承载力;丹阳、句容要加快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扬中要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各辖市区都要按照“一区一定位、一园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主题园区。

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63”专项行动为契机,全年确保去除钢铁行业产能70万吨、压降水泥行业过剩产能70万吨,以落后产能、“僵尸企业”的“退”,为主导产业、优质企业的“进”腾出空间。一退一进,就是转型,就是升级。

三、对优化发展环境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惠书记指出,发展环境是城市竞争力所在。现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我们镇江的发展环境总体较好,但也有一些企业家反映,说我们一些干部“表态很爽气、落实很拖拉”,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

- 3 -

境的理念,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发展环境。对政府来讲,就是要当好“店小二”。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对市场来讲,就是要提升“开放度”。加快推动国有平台市场化运作,积极开放市场,为各类要素的集聚创造公平、开放的环境。比如说,市区一些地块长期闲置,多年都交不了,要抓紧盘活出清;对港口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也要深入研究,把有限的存量资源用好、用足。

四、对激发内生动力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发展活力不强,是当前镇江面临的突出短板。惠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创新决定发展活力”。我们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全面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发展的“热度”。八个辖市区是发展的主战场,惠书记来了以后,要求每个季度都要综合排名。希望八个板块相互之间飙着干、比着干,对标找差、比学赶超,真正成为八匹你追我赶的赛马、八头嗷嗷叫的小老虎、八个顶天立地的小巨人,以强大的县域经济支撑全市经济;同时,也要处理好“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推进、谋发展。企业是发展的主力军,应该说,我市不缺大企业、好企业,拥有61个“单打冠军”,99家企业列入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今天发言的大全集团、鱼跃医疗、仅一包装,都是各自领域的标杆。要大力引导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做大做

- 4 -

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人才是发展的主动力,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人才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往往能壮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但目前我市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各地、各部门和各类企业,都要把人才培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在镇高校,瞄准南京高教资源,为大学生在镇创业就业提供便利。要用好用足“金山英才”计划等政策,以国际化视野,努力引进更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

五、对转变工作作风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化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惠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干部立身之本和成事之要”,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实效导向,突出问题导向,提高专业水准”。对镇江的干部来说,必须坚持干字当头。不仅要有观点、有思路、有办法,还要有作为、有担当、有成效;不仅要做有识之士,还要做务实之才。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拿出拼劲韧劲,少讲问题多谈办法,少讲“不能办”,多讲“怎么办”,以担当的行动、发展的实绩来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必须坚持专字当头。坐在家里都是困难,走出去都是办法。我们要紧盯产业新动态、发展最前沿,向东学、向南学,解放思想、开阔眼界;

- 5 -

特别是从事招商、服务项目的同志,一定要有专业水准,不能做通才,但起码要做专才;不求样样精通,但起码管的那块要清楚。比如说招商,现在企业家都很谨慎,投资重大项目往往要求政府也投资,利益捆绑在一起,我们要加强对产业基金、引导基金的研究,这样才能和客商对上话。必须坚持严字当头。毛主席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对今天会议明确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各地要健全完善“干-查-督”的工作闭环,强化经常性督查,紧抓不放、一抓到底。要把问责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及时纠正解决工作推进不力、责任缺失、监管缺位等问题,以问责倒逼任务落实。

发展新党员大会讲话 第6篇

首先我代表党支部向x x x 同志表示祝贺,祝贺你在今天的支部大会上光荣的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待上级党委审核后你的入党时间就将从今天算起.同时,我也代表机关全体共产党员欢迎你,欢迎你从今天起成为我们的同志,一起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去工作、学习和生活.方才你的入党介绍人和同志们对你个人说了许多表扬的话,也说了许多希望的话,表扬的话是对你来人大机关后工作的肯定,希望的话,是希望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一些,更踏实一些,进步更快一些.总之都是为你好,为我们人大机关最年轻的一名优秀工作人员好,看到你成长了,大家都感到高兴.下面我代表党支部向x x x 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提政治素质,看似空泛,其实不然,成为预备党员了,首先要与党组织保持一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党员标准,党员标准党章规定得很清楚,我们也许不是太优秀,但一定要尽力作好.比如要热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要爱你身边的同志,爱你的家人.这次四川地震,80后表现得非常优秀,中国加油就是你们这代人喊出来的,非常真实.历练好自己的政治素质,主要是向身边的优秀同志学,咱们人大机关大领导多,学习他们的为人、为事、品德、作风,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应该说条件得天独厚.二是向书本学.人大机关工作不是太繁忙,多看点书,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哲学的、法律的甚至是地理的、宗教的.眼界宽了,知识厚重了,你的政治素质自然而然就增强了.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素质.你担负的工作很重要。文秘工作是人大办公室的核心工作,而文书工作是保障文秘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文书工作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按规章去做,工作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同时你还年轻,不可能长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这就要尽快提高你的综合工作能力,特别要提高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经手打印的每一篇调研文章,都是这方面能力的体现,我们各办的主任在这方面都很优秀,要多学、多看,以适应将来组织可能分配给你的其他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品德素质.在单位要讲进取、讲贡献,工作中遇到荣誉要讲风格、讲大局,遇到困难、挫折要讲担承.要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对于党员来说,特别是年轻党员,要争取政治上的进步。政治进步,无论对你本人还是你的家庭,都是真正的荣耀.因为那是对你人品和能力的证明.要讲单位的集体荣誉,讲同志间真诚的团结和友谊.讲胸怀、讲坦诚、讲清白、讲真挚.还是那句话,我们不一定都做得那麽优秀,但只要你努力了,朝着这个方向走,也许不经意间你就成熟了,成长了,就步入了你个人政治生命发展的快车道.我讲的都是我的真情实感、由衷的话.愿与你共勉.再一次祝愿x x x 同志能有一个优秀的仕途人生.

上一篇:2009-2010年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总结下一篇:朱王堡明德小学“六一”活动安保防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