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24-06-16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精选7篇)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1篇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我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浩口镇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评价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2、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探求先进方法,按照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习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开展教学研究。

3、系统性原则。实施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

4、激励性原则。充分调动全镇中小学校长、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平竞争、公正评价、公开激励。

5、实践性原则。充分考虑我镇各中小学校教学水平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逐层定措施,逐项抓落实,保证方案的实施并取得实效。

三、任务目标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设好校长、班主任和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研讨、教学比武、教学考评等活动,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使我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1、实现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学段教育有效衔接,规范、优质、快速发展。

2、各学校、各年级考试学科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提升率、低控率)有显著提升;考核学科成绩全部合格,优秀率达70%。

3、抽考、调考、中考各项质量指标在乡镇场位居前列,“精品工程”和“重点工程”有新突破。

4、各级各类学生学科竞赛和师生的各项技能比武竞技,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的数量和等级逐年提升。

四、主要措施

(一)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学校要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加强师德档案建设。学区要利用暑期集训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市“十佳教师”及“十佳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读经典、学名家、写反思”活动,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著,学习借鉴教育家的思想主张,交流教学实践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学区要组织各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教师读书征文比赛,并将教师读书心得整理成册。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实行全面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完善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和校级骨干培养体系,用3—5年时间全力打造各校名师团队。

4、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功底。各校要制定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确保教师全员参与、全科参与、全程参与。一是督促各校校长带头上示范课;二是要落实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好观摩课;三是要组织好说课、讲课比赛,以赛促训,起到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达到多出优质课、创优课,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各校要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分学科、按学段成立集体备课组,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创新备课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实现备课组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教师要全员参与“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案生成、个性彰显、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全过程,确保“教案”生成的最优化。建立学校完善的备课组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备课组、十佳备课组长的评选和表彰工作,总结推广优秀学科备课组的工作经验,把备课组建立主动参与、密切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型组织,使之成为教师交流、互动、发展的平台。

2、探索不同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各校要推进实施“三段五环五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打造“民主、和谐、开放、活跃”的高效课堂,形成具有“轻负、高效、优质”共同特征的不同学科的授新课、评讲课、实验课、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各课型力争一年成形、二年完善推广,形成各自课堂教学特色。

3、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校要学习和推广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地方的教学改革精神、教学管理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有效嫁接外地成功课堂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地“学”,保证优秀生、激励临界生、优化特长生、带动后进生,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优化教学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各校要加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及电子备课室的投入与建设,加强功能室的使用与管理,做好教师相关培训工作,为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提供保障。

(三)以“有效教研”为抓手,着力提升教学研究工作。

1、完善教研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片区中心教研组,构建片区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定人定岗,定岗定责。有组织地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片区(学区)教研活动以及网络教研活动,有组织地开展区域教研合作与交流活动。每年10月各学段“教学质量月”,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讲座等活动,让教师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聚焦“课堂教学”。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教学的中心工作在课堂。通过开展“同课异构”、“名师讲堂”、“名师会诊”、“解剖课堂”、“循环跟进”等研究活动,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教研沙龙”、“教学论坛”、“教学基本功比武”、“教学技能比武”、“优秀备课作业展评”、“优秀成果(经验总结、论文、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日记)展示”、“读书交流”、“案例剖析”、“教学反思集”、“专家对话”、“专家讲座”、“联片教研”等活动,让教师从丰富的活动中受益。

3、创新教研方式方法。要建立教研平台,促进教学反思。各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研阵地,开创灵活、高效、务实的教研平台,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编印教研刊物、建设教研网站,开通个人博客等,使教师在学校、在家里都能将课堂教学反思予以充分表达和及时交流,实现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研讨和反思的内容、形式与评价上务实有效。在教学实验和课题研究上,要建立课题研究和学术支持制度,帮助教师发现教学实践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以“励志教育”为抓手,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与能力。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1、教育学生有理想志向和责任感。学校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建设学校文化,认真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德育主题教育和知识专题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奋斗方向,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尽责任、有贡献的人。

2、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与习惯。教师必须从小学抓起,从小事抓起,细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一是要专心致志,做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二是要踏实刻苦,做到不粗心大意,不惧怕困难。三是要惜时如金,做到严格守时,分秒必争。四是要勤学好问,做到虚心爱学,不懂就问。五是要独立思考,做到自主探究,敢于质疑。

3、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学校要制定兴趣特长培养计划,发挥教师特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特长教育活动,培养特长。特别是要积极抓好小学、初中、高中和学段的学科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发展、出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学生。要全天候开放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实现和谐育人。

4、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要高度关注并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要表彰奖励,推广经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积极鼓励,细心帮助。提倡用激励性、启发性语言予以学生更多关爱和鼓励。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提高学习要求,拓宽学习领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信心,注意个别辅导,帮助解决困难。

(五)以“岗位聘任”为抓手,强力提升教学责任管理水平。

1、强化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责任。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是具体责任人。要明确校长的任期目标责任,强化校长的教学管理责任,引导校长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各校应根据《潜江市学校常规管理三十条》、《潜江市德育常规管理三十条》和《潜江市教学常规管理三十条》的要求,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明确教学管理责任,细化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抓细、抓紧和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

2、强化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管理责任。学校要认真抓好班主任聘任工作,要建立班级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联系制度,要定期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和科任教师联席会,调查了解情况,沟通教学信息,分析教学质量,商定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家庭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教学智慧,形成教学合力,抓好时空调控,抓好培优治跛,抓好联合备考,努力提升班级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3、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教学管理责任。要建立学科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原则上要实现大循环教学制度。要将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对教学常规定期检查,量化通报。提倡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实行“问题跟踪督办和末位跟岗学习”制度,建立教学问题档案,确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六)以“教学视导”为抓手,强力提升教学过程管理水平。

1、加大教学检查力度。学区要按照教育局要求,按照《潜江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三十条》,增强检查督办力度,严格抓好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编班、教师配备、课程开设、作息时间、作业负担等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非考试学科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代远程教育、理化生实验等薄弱环节的教学管理,杜绝办重点班、分快慢班、违规招生、违规补课、歧视排挤差生等行为,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学校和校长在学年评估中实现一票否决制,强力推动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2、加强教学指导力度。学区配合教研室,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学视导工作。要把督办性视导、指导性视导、诊断性视导、巡查性视导和评价性视导结合起来。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指导和不同方式的评价通报,督促各校切实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质量。

(七)以“质量监测评价”为抓手,切实提升教学评价管理水平。

要构建“依进论出,依学评教,依教论功,公平竞争,公正评价,公开奖惩”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奖惩激励机制。

1、建立质量监测制度。学校要构建“课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学期检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建立教学质量数据档案,特别是加强对义务段六年级、九年级的随时监测,为反馈矫正、备考决策和质量问责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质量监测的常态化。

2、建立质量分析报告制度。义务段学科期末考试和中考成绩严格按照“一分四率”进行质量分析,学区要配合教研室及时作出质量分析报告,定期召开校长质量分析会,通报成绩,分析情况,在横向纵向比较中找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差距,知得失、明方向、拿措施。

3、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潜江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把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水平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内容上构建学校的“师资结构、环境条件、管理方式”、教师的“情感态度、水平能力、方法艺术”、学生的“态度习惯、过程方法、知识能力”等评价内容。通过教学质量的监测和分析,依据公正的质量评价来反映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

4、建立教学质量表彰激励制度。学校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先表模、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将教学质量作为考试学校工作和校长绩效的重要指标。

五、实施步骤

整个工程以三年为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10月)

1、学习宣传。各学校认真组织学习《潜江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背景、意义、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提高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认识,号召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中来。

2、制定方案。各学校根据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拟定符合本单位工作特点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2011年10月—2014年10月)

以学期、学为时间单位,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考核细致、奖惩分明,确保工作进展到位。

时 间 内 容

每年1月、6月

组织期末考试,学期质量分析报告

每年7月、8月

组织教师开展暑期备课、研修、培训、业务考试。

每年9月

组织参加市级教育教学总结表彰 每学年两次

中小学教育教学视导活动 一年四次

联片教研活动 一年四次

中心教研组活动

(三)总结深化(2014年9月—10月)

1、全面总结。对各校在“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中的做法经验体会进行全面总结,写出活动总结。

2、总结表彰。评选“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备课组,整理先进材料。

3、学区及学校收集整理“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活动资料,分类归档。

2011-10-14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潜江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评价制度,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2、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探求先进方法,按照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习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开展教学研究。

3、系统性原则。实施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全学段、全学科、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

4、激励性原则。充分调动全市中小学校长、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平竞争、公正评价、公开激励。

5、实践性原则。充分考虑我市各中小学校教学水平的差异,从实际出发,逐层定措施,逐项抓落实,保证方案的实施并取得实效。

三、任务目标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设好校长、班主任和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研讨、教学比武、教学考评等活动,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使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1、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各学段教育有效衔接,规范、优质、快速发展。

2、各地各学校、各年级考试学科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提升率、低控率)有显著提升;考核学科成绩全部合格,优秀率达70%。

3、中考各项质量指标在同类县市中位居前列,高考各项考核指标保持全省领先,而且“精品工程”和“重点工程”有新突破。

4、各级各类学生学科竞赛和师生的各项技能比武竞技,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的数量和等级逐年提升。

四、主要措施

(一)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各地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读经典、学名家、写反思”活动,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著,学习借鉴教育家的思想主张,交流教学实践反思,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研室和教育学会每年举行一次教师读书征文竞赛。引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的教学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一是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业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养目标,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明确不同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教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教研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指导教师看专业书籍,钻专业知识,研教材教法,学课程标准,考专业试卷,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等,要定期组织学科研究会、经验交流会,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4、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功底。一是通过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参与的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武和教师说课、讲课比赛等活动,以赛促训,提高教师课堂仪表形象、普通话表达、课堂教育技术应用等基本功底,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教学时空的把握能力和教学活动驾驭能力。二是充分发挥“骨干”、“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观摩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师徒帮带等形式,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优化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加大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确保集体备课质量。教师要全员参与“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案生成、个性彰显、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全过程,确保“教案”生成的最优化。学科组要发挥集体智慧,在理解课标、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设计要呈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对每科每次集体备课的情况要有记载,有检查,有评价,形成学科研究档案。

2、探索不同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兴趣,保护热情,指引内容,传授方法,解答疑难,培养习惯,落实基础,提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打造“民主、和谐、开放、活跃”的高效课堂,形成具有“轻负、高效、优质”共同特征的不同学科的授新课、评讲课、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3、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解决加班加点、课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学习和推广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地方的教学改革精神、教学管理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研究“教与学”,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保证优秀生、激励临界生、优化特长生、带动后进生。努力探索适合本地、本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优化教学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重要途径。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实验仪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教学之必须。教师应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做到人人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人人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把握好使用的时空,用得恰到好处。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作法。

(三)以“有效教研”为抓手,着力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1、完善教研组织建设。各地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市级、片区(镇、处)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定人定岗,定岗定责。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片区(学区)教研活动以及网络教研活动,有组织地开展区域教研合作与交流活动。每年10月全市各学段“教学质量月”,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讲座等活动,让教师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相互交流,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聚焦“课堂教学”。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教学的中心工作在课堂。通过开展“同课异构”、“名师讲堂”、“名师会诊”、“解剖课堂”、“循环跟进”等研究活动,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教研沙龙”、“教学论坛”、“教学基本功比武”、“教学技能比武”、“优秀备课作业展评”、“优秀成果(经验总结、论文、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日记)展示”、“读书交流”、“案例剖析”、“教学反思”、“专家对话”、“专家讲座”、“联片教研”等活动,让教师从丰富的活动中受益。

3、创新教研方式方法。要建立教研平台,促进教学反思。各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研阵地,开创灵活、高效、务实的教研平台,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编印教研刊物、建设教研网站,开通个人博客等,使教师在学校、在家里都能将课堂教学反思予以充分表达和及时交流,实现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研讨和反思的内容、形式与评价上务实有效。在教学实验和课题研究上,要建立课题研究和学术支持制度,帮助教师发现教学实践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以“励志教育”为抓手,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与能力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1、教育学生有理想志向和责任感。学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建设学校文化,认真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德育主题教育和知识专题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奋斗方向,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尽责任、有贡献的人。

2、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与习惯。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与志向和智力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与习惯。教师必须从小学抓起,从小事抓起,细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一是要专心致志,做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二是要踏实刻苦,做到不粗心大意,不惧怕困难。三是要惜时如金,做到严格守时,分秒必争。四是要勤学好问,做到虚心爱学,不懂就问。五是要独立思考,做到自主探究,敢于质疑。

3、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学校要制定兴趣特长教育培养计划,发挥教师特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特长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体育运动、艺术培训等兴趣小组活动,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特别是要积极抓好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学科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发展、出人才,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学生。要全天候开放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实现和谐育人。

4、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要高度关注并研究学生,关注并研究学法。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方法,传授读书自习、作业练习、考试测试的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要表彰奖励,树为榜样,推广经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积极鼓励,细心帮助。提倡用激励性、启发性语言予以学生更多关爱和鼓励。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提高学习要求,拓宽学习领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信心,注意个别辅导,帮助解决困难。

(五)以“岗位聘任”为抓手,强力提升教学责任管理水平

1、强化以校长为首的学校教学管理责任。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是具体责任人。要明确校长的任期目标责任,强化校长的教学管理责任考评,引导校长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各校应根据《潜江市学校常规管理三十条》、《潜江市德育常规管理三十条》和《潜江市教学常规管理三十条》的要求,完善教师岗位聘任,明确教学管理责任,细化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抓细、抓紧和抓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环节。

2、强化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管理责任。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班级各学科教师的核心,是提高班级教学质量的关键人物。学校要认真抓好班主任聘任工作,要建立班级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联系制度,要定期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和科任教师联席会,调查了解情况,沟通教学信息,分析教学质量,商定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家庭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教学智慧,形成教学合力,抓好时空调控,抓好培优治跛,抓好联合备考,努力提升班级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3、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教学管理责任。教学工作的主体责任人是教师,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荣辱观和责任感,要建立学科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原则上要实现大循环教学制度。要将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对教学常规(包括教学计划、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培优辅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成绩分析、教研活动、业务培训、课题研究等)定期检查,量化通报。提倡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实行“问题跟踪督办和末位跟岗学习”制度,建立教学问题档案,确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期限,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六)以“教学视导”为抓手,强力提升教学过程管理水平

1、加大教学检查力度。教育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全市开学工作检查、教学工作督查和学年工作评估工作,依据国家课程计划、课改理念以及《潜江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三十条》,增加检查密度、增强督办力度,增添评估权重。严格抓好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编班、教师配备、课程开设、作息时间、作业负担等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非考试学科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代远程教育、理化生实验等薄弱环节的教学管理,杜绝办重点班、分快慢班、违规招生、违规补课、歧视排挤差生等行为,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学校和校长在学年评估中实现一票否决制,强力推动教学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2、加强教学指导力度。教研室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学视导工作。要把督办性视导、指导性视导、诊断性视导、巡查性视导和评价性视导结合起来。在视导中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评价指导,注重数据监测,注重案例剖析,注重督办整改,既注重“视”更注重“导”,既要切合实际又要讲究实效,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发现典型又要推广经验,既要找出差距更要解决问题。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指导和不同方式的评价通报,督促各校切实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质量。

(七)以“质量监测评价”为抓手,切实提升教学评价管理水平要构建“依进论出,依学评教,依教论功,公平竞争、公正评价、公开奖惩”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奖惩激励机制。

1、建立质量监测制度。学校要构建“课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学期检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测;教研室要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指标体系,制定教学质量测试方案和预警通报制度,对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进行单元、章节过关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和考核,实行同进度、同试卷、同考试、同阅卷、同分析,建立教学质量数据档案,特别是加强对义务段六年级、九年级和高中三年级的随时监测,为反馈矫正、备考决策和质量问责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质量监测的常态化。

2、建立质量分析报告制度。义务段学科期末考试和中考成绩严格按照“一分四率”进行质量分析,高中学科考试成绩严格按照学期、检测、大型调考和高考成绩各批次上线比例进行质量分析,教研室要及时作出质量分析报告,定期召开校长质量分析会,通报成绩,分析情况,在横向纵向比较中找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差距、知得失、明方向、拿措施。

3、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潜江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把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与学生学业成绩水平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内容上构建学校的“师资结构、环境条件、管理方式”、教师的“情感态度、水平能力、方法艺术”、学生的“态度习惯、过程方法、知识能力”等评价内容。通过教学质量的监测和分析,每学年,教研员要作出学科质量评价报告,教研室要作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依据公正的质量评价来反映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

4、建立教学质量表彰激励制度。学校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先表模、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局将教学质量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校长绩效的重要指标,依据《潜江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立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学质量“先进学校”、”“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奖,根据教研室每年所进行的质量评价报告评出获奖学校、班级和教师。每学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大力表彰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实施步骤

整个工程以三年为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分析(2011年7月—8月)。以座谈交流、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等形式,从校长业务管理能力、学校目标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优方案,教师课堂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毕业班管理,教师激励等方面,剖析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并按市局、学校两个层面进行交流,提出整改的措施与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2011年9月—10月)。依据实际,制定市局、学校实施方案以及《潜江市中小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细则》。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各校按照方案展开工作,以学期、学为时间单位,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考核细致、奖惩分明,确保工作进展到位。

2012年1月,组织期末考试,学期质量分析报告;

2012年6月,组织高考、中考和学质量测试,7月质量分析报告,9月总结表彰先进;

2013年1月,组织期末考试,学期质量分析报告;

2013年6月,组织高考、中考和学质量测试,7月质量分析报告,9月总结表彰先进;

2014年1月,组织期末考试,学期质量分析报告;

2014年6月,组织高考、中考和学质量测试,7月质量分析报告,9月总结表彰先进;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2014年9月—10月)。各校要认真总结,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并做好相关资料文件的统计、归档工作。将阶段性总结和验收相结合,逐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六、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中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何 伟 副组长:王培训 刘时银 成员:庞大权 侯艳丽 伍孝江 杜道雯 樊孝云 黄其汉。指导小组组长:刘时银 副组长:黄其汉 吴希山 成员:邓绍雄、李正梁、程远茂

各校也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统一安排,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投入。教育局按先预算后支出的办法,由基教科预算,计财科审核,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划拨一定的经费到教研室,作为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中的工作经费和总结表彰先进的奖励经费,确保活动能顺利进行。学校要将教师绩效工资的20%用于教学质量奖惩。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3篇

瑞安市教育局塘下教育学区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关注学校领导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问题, 并着手开展研究和活动策划。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对塘下各初中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 学区于2010年12月份在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塘下学区初中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的意见, 并组织学校领导学习《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如何更专业地听课》等四篇文章。通过学习, 大家一致认为, 初中学校教学领导力的建设会影响和提高塘下初中教育的发展内涵和转型。由此, 这项工作迅速在学区层面和学校层面启动。

基于对国内外教学领导力相关问题的研究, 结合塘下学区各初中学校的实际, 我们提出了教学领导力建设的四大任务:一是提升对教学的理解力;二是提升自身教学示范力;三是提升对教学的指导、监控力;四是提升教学科研、创新力。同时, 我们还明确了教学领导力建设的对象不仅指学校的校长, 也包括学校的其他干部。

一、学校教学领导力建设的主要实践

在学区层面, 我们组织了五次比较大的活动来促进学校干部的教学领导力建设。 (1) 2011年5月, 我们组织初中学校校长对学区各科教师上公开课, 展示自身教学示范力。当时, 塘下二中的徐建春校长、鲍田中学的叶益耿校长、海安中学的杨秀清校长分别上了公开课。公开课由学区各科教研大组组长进行详细点评。同时, 我们组织了7所学校的有关教学领导学习了《学校教学领导如何观课、评课》《学校如何领导教师学习》等五篇文章。 (2) 2011年12月, 学区组织有关人员对7所初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摸底调查, 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调研, 并将结果进行了专题反馈。在此基础上, 学区还建立了学校教学领导干部与教师教学常规落实实行责任制, 做到分级管理, 责任到人。 (3) 2012年3月, 学区组织有关人员对7所初中的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进行了检查和调研, 专门对7所学校中层以上所有干部的上课、备课、改作业、教学质量、教学科研成果、工作量多少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并及时召开情况反馈和专题讨论会议。 (4) 2012年5月, 我们在罗凤中学举行了塘下学区初中学校干部的教学领导力现场展示活动, 学区初中学校中层以上干部70多人参加了会议。学区7所初中中层以上干部的备课本、听课本及各初中近两年来有关教学工作的亮点和特色都进行了现场展示, 同时组织了4位校级领导干部上公开课, 并由4位校长进行评课, 还邀请了4位初中教研员就如何有效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等专题作了讲座。 (5) 2012年6月, 学区组织初中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到杭州进行教学领导力建设的专题理论培训和名校考察活动, 讲座内容有《理想课堂》《学校管理感悟》《有效教学模式》《教师成长启示和感悟》等。通过学习和反思, 学校教学领导干部对教学领导力建设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学校教学领导力建设初见成效

学区自提出加强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的意见以来至今已有两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学区内各初中学校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对教学领导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已初步到位

自从学区提出在学校干部中加强教学领导力建设的要求后, 所有校长都很重视, 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学校其他干部在学区对学校的有关检查、调研工作中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配合;教师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二) 学校干部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力有所提高

随着学校教学领导力建设的实施, 学校干部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增强, 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逐步端正, 教育创新有所表现。近年来, 各校校长带头倡导学校干部、教师进行学习, 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有请专家来校讲座的;有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培训的;有组织外出参观优秀学校的。如罗凤中学举办“罗中教师讲坛”, 鲍田中学组织“凤凰教师论坛”等。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 各校的办学行为逐渐端正, 如近两年来7所初中学校纷纷推出许多学生社团活动。各校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行动, 如塘下二中的分层教学、罗凤中学的命题和作业研究、新华中学的“先学后教, 多导少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鲍田中学被列为“瑞安市减负提质试点学校”, 等等。

(三) 学校干部自身教学示范力不断显现

据调查, 学区95%以上的初中学校干部在学校都能以教学为主业, 带头落实教学常规, 努力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 在教师中有较高的威信。

(四) 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监控

7所学校都建立了学校干部与教师教学常规落实责任制, 所有干部都能深入课堂听课, 且都能达到一定的节数。大部分学校创新深入课堂的形式, 指导教师教学, 如场桥中学实行“问课制”、塘下一中实行“推门听课制”、海安中学实行“听课周制”、塘下二中实行“领导上课开放周制”、罗凤中学实行“领导教学调研制”、鲍田中学实行“各段备课组听课制”、新华中学实行“教学成绩跟踪制”等。所有学校都实行每月常规检查, 并将结果跟绩效挂钩。7所学校均已通过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常规四项达标验收, 并都被评上了瑞安市3A级学校。

(五)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塘下学区的初中教学成绩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辉煌过, 但随着直属、安阳学区的崛起, 塘下学区的生源和师资外流情况非常严重。近年来, 我们努力把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生的中考成绩得到了稳步提升, 列直属、安阳学区之后稳居第三。

三、教学领导力建设的反思

在回顾工作、总结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看到了在教学领导力建设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 展望未来, 我们认识到今后在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方面还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进一步倡导学习

学校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端正办学思想, 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区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面向各类干部的学习培训班, 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和先进经验学习;校长要带头指导读书等亲力亲为的系列行为, 带动学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学区要继续组织每两年一度的各科教师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学校要改革每周教师例会制度, 创设教师讲坛, 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深化教研活动, 提升教研层次, 学校在进行教研活动时, 应策划围绕一定主题的学习活动。

(二) 更加严格要求学校干部的自身教学示范力

学校干部不仅要上足课时, 而且对自己的教学常规要严格落实, 教学要常教常新, 教学质量要尽量保证在中上水平。学校干部要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给全校教师作出表率。学区每年要对各学校干部的教学示范力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

(三) 健全学校干部与教师教学常规落实责任制

学校不仅要保证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常规落实有专人负责, 而且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学区每年至少要对学校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检查一次。在听课方面, 要增加听课数量, 同时要求听不同的课, 特别是每学期要听一定数量的、有专家点评的课。

(四) 进一步加强学校干部和教师科研创新力度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4篇

一、顶层设计,整体布局,研制“沙盘”,

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

区教育局邀请国家级教育专家团队,聚焦碧江教育改革与发展,立足“让优质教育进入平常百姓家,努力为每个孩子的人生出彩奠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历史使命,深入研究碧江区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实际,进行“基线调研”,找准“现在在哪里”,确定“将要到达哪里”,构思“如何到达预定的位置”。经过长达5个月的反复研讨,最终以师训为引擎的区域教育整体改革“沙盘”出炉——碧江区中小学3361师训强教工程。

二、聚集能量,形成合力,实行“分步走”,

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沙盘”确定后,谁来总体指挥?谁来具体操作?怎样实现沙盘规划?针对这些问题,区教育局诚邀著名教育改革家、中国教育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之一的冯恩洪先生作为3361师训强教工程的首席导师,聚集了高金英、王文英、赵志祥、符永平、刘飞耀、赵刚、陆军、杜金山、杨振峰、贺永冬、田汝华、丁来明、闫秀梅、金锟、张士路、王海瑛、侯黎明等专家、名校长、名师、课改一线优秀教师,采取了从核心(课堂)向外围展开的策略,制定了项目推进流程图,实施“分步走”,扎实推进区域教育整体综合改革与发展。(见图1)

1.第一步(2013.4—2013.08) 项目启动,理论植入,开阔视野,奠定基础

2013年4月到8月,区教育局充分利用周末和假期,请进了专家组分别对全区中小学学校管理者、德育管理者及班主任、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英语教师等进行理论植入的培训,总计培训10期40场次,参训教师共计4365人次。培训过程中以实际的案例,采取讲析、课堂展示、主题对话、交流互动、情景体验等方式,通过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堂建设与管理、德育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教育改革领导力、执行力、操作力等的系统培训,让参训人员深受启发,迸发了变革学校教育的激情和热情,开阔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为后续的教育改革实战奠定了基础。

2.第二步(2013.09—2015.08)聚焦重点,模型建构,入校指导,形成规范

按照流程图,聚焦改革重点——课堂教学,迈出了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质性的一步,邀请专家组举行课堂改革建设培训,通过集中指导和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展示交流,分类入校,标准推进,交流答疑,实现了从会场走向课堂的革命。2014年3月,积极开展“3361”新课堂大比武活动,全区校校开展,人人参与,共评出特等奖30名,一等奖71名;4月份完成《3361师训强教通识读本》的编辑、印发与考试,全区共2800余名教师参加考试,合格率达95%;5月份组织开展中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教科)主任共145人“3361”专题培训,进一步规范导学案及新课堂建模工作;6月份组织全区“3361”师训强教骨干教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共93人赴上海、邯郸、包头等地蹲点学习培训;9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教育综合改革阶段性课改成果展示暨现场推进会,来自全市八县两区共730余名老师参加了会议,碧江课改成果得到与会领导与教师的高度评价;11月,组织了全区中小学导学案和课堂建模评比,643名教师分148个小组参加了导学案和集体设计评比活动,27所学校参加了课堂建模评比。

三、全面推进,多点开花,

“3361”师训强教工程成效明显

1.碧江教育思想被激活

“3361”实施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碧江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平静后突然被激活。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被激活,学校骨干教师的教育热情被激活,学校的课堂被激活,呈现一派生机与活力,为后续课改和教育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特别突出的是第二中学、清水小学、第二小学、川硐小学、第三小学、第五小学、第八小学、逸群小学、川硐中学、坝黄中学、漾头小学、铜仁五中、桐木坪学校等,呈现出勃勃生机。

2.碧江教育改革观念被激发

“3361”模式不仅仅在于注入新的适合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还在于找到了聚焦点——课堂变革,引发了碧江教育的能量。碧江教育人和碧江教育将因为能量的激发,奔向教育大变革,进入全新的历史征程。

3.教育改革大环境基本形成

在3361实施之前,碧江亦有部分学校在悄悄地进行教育改革,但由于没有大环境的支持,或成效不大,或不了了之,或“捆着手脚跳舞”,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及课改教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状态。3361启动后,在专家的引领下,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关心支持下,碧江课改大环境基本形成。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深感此次3361课改来得实在,来得及时,大家可以放手为碧江教育改革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共同促进碧江教育的大发展。

4.刺激了问题提出

按专家组的预期设想,只要实施课改,动起来,就会遇到问题,引导和帮助学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就是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潜能释放、学校教育质量开始提升的过程。3361推进后,按预期刺激了碧江教育,各学校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小组建设的内涵,小组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怎样在新课堂建设中得以有效落实,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大部分学校教师已经进入课改深水区,碧江教育人已经进入教育冷思考的轨道,后续只要实施科学的指导,势必加速碧江教育的发展。

5.实现了模型初建

碧江教育改革实质是归真、规范和提升的过程。通过项目的推进,经历归真的思考,经历了规范的建设,碧江区3361的项目学校从最初的模仿与阵痛,现在已经初步建立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课堂模型。这是一种划时代的跨越!

例如铜仁二中的3361语文生态课堂、活动化作文课堂,逸群小学5532逸课堂,铜仁十小“123实适课堂”,锦江小学“六环三查”式探究型课堂,第五小学“3541”活力课堂,铜仁五中“3456”高效课堂校本课堂模型等等已初步建立,并在结合实践不断优化完善,这对于碧江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碧江教育进入了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新“真”程。

6.成就教师,实惠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4年全区共增加省级特级教师6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市级教学名师10人、市级教师培训专家库13人,获得9个省级课题立项,获全省第一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各项指标均居全市之首。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1464人,比去年增加173人;二本上线1647人,比去年增加161人,其中二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居全市各县区同类学校第一;中考考入铜仁一中598人,比去年增加340人,中考平均分高出第二名的区县17分。

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碧江区 “3361”师训强教工程,积极探索了一条切近社会发展,适合区域实际,注重基础,突出内涵,高效可持续的跨越式均衡发展之路。我们坚守改革的信念,我们坚定改革的决心,以更为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改革不断形成碧江人的教育信仰:“让优质教育进入平常百姓家,努力为每个孩子的人生出彩奠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这种信仰成就更多的教师,成就更多的学子,成就更多的家庭!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5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立足学校工作实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整合学校各项活动,在全校开展“党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和完善学校校本教研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党的建设与党事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分析课堂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积极探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思想、新途径和新方法。

营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制度,落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取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实施对象

全校教师。其中在职在岗党员教师全员参加,非党员教师应积极主动参加。

四、领导小组

为了有效实施我校“党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李和平

副组长:段晓军

组员:胡志猛,李金星,李典

五、实施内容

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管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大力开展青年教师上好“亮相范课”骨干教师上好“骨干示范课”,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上好“引领示范课”,人人上好“达标课”活动;

围绕课程改革、开展教学改革上好“研究课”,教研活动上好“观摩课”,竞赛评比上好“评优课”活动。提倡全员参加,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率。领导小组成员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党员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

听课评课情况根据,在党支部或党小组会上围绕示范课,谈创新、谈成长、谈收获。同时鼓励非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同台竞技,共同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单头作用。党员示范课情况纳入党员考核内容,作为评优党员、优秀教师、各级模范的重要依据。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讲座、案例分析、学术研讨会、问题分析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提高教研水平。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制定校本教研和校本计划,定期检查考核,使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增强教科研工作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开展有实效、多形式的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全体教师逐步养成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的科研思维习惯和方法。引领教师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转化为课题研究,加强课题专项管理和过程管理,通过展示、评比等活动激发课题研究的热情,把课题研究作为对教师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

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做到党员教师人人参加、其他教师大范围或全员参加,形成党员教师带头示范、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的良好校本科研氛围和工作机制。学校大力宣传开展本项活动的意义、内容、步骤,广泛动员,统筹谋划,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激情。

学校围绕建立校本科研范式、促进课题教学质量提升主题,周密组织,创新方法,扎实开展。以校本科研为纽带,以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为主要抓手,分批次、分学段、分学科进行。

学校及时总结“党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工作经验,不断建立完善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形成学校开展本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机制。

学校通过微信群、展板等平台展示精品党员示范课、优秀案例、教学反思(感悟)、等。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6篇

关键词:低年级;兴趣教学;教学质量

一、采用编儿歌的方法,引发学生“识谱”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识谱知识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学音乐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把握好识谱知识,才能够准确地唱好歌曲,为学好音乐知识奠定良好的根基。为使学生对单调无味、难以学会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通常将部分识谱知识编写成儿歌来协助他们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给学生讲授“五线谱的线数及间数”时,我编了这样的儿歌,使学生边指边读:每只小手五条线,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一线do,二线lei,三线mi,四线fa,五线sol。编成这样的儿歌,学生不但可以动手,而且又可以动脑,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让学生对“五线谱”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成效。

二、引导学生展现美,引发学生唱歌的兴致

唱歌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及熏陶。老师不可以只教会学生唱歌,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思想主题及艺术灵感,从而让听者领会作品内涵,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再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及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进入展现音乐的最好状态,唱出的歌声真实动听,进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及生命力。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先要让学生清楚理解歌曲的内涵。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要是老师只用概括的语言指引学生来理解歌曲的内容就会相差甚远,老师需将音乐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讲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形象的比喻及讲解,将歌曲包含的情感及艺术美开发出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致,引领学生融入歌曲中,准确无误地唱出歌曲的情感及艺术美。例如,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这首歌时,我只带领学生按节拍唱了两遍歌词,学生就会唱了。然而因为学生领悟不到歌中小朋友搭乘火车时的兴奋心情,许多学生唱起来很死板,毫无感情。由此,我便采用活泼的语言来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你们有谁坐过火车吗?可以和大家说一下当时坐火车的心情吗?”这一提问,学生可有精神了,跃跃欲试,都争着举手回答。然后我又提问学生:“假如你们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你们十分向往的地方旅游。当火车开动时响起汽笛声‘咔嚓、咔嚓’的时候,你们是如何的心情?”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都纷纷举手抢答。接着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郊游,听,音乐火车开过来了,请小朋友们坐好了,一定要遵守我们团队的纪律,如果谁在火车上乱走乱跑,我们就不能评他为文明乘客,让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后面学生手搭前面学生肩,起立做开火车游戏。我做火车头,模仿汽笛声,学生模仿车轮转动的咔嚓声,小火车驾驶的非常有秩序(播放《火车开啦》伴奏音乐两遍),我再带领学生一起唱。这次学生都唱得很好,歌声中充满了快乐、真挚的情感,歌声中陶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表演是音乐教学中最让学生喜欢的内容之一。依据低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我每教一首歌曲,都要依据歌词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记住歌词。在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时,我是如此做的:其一,引导学生展开随性表演;其二,依据学生表演能力,设置一套符合学生性格的动作教给学生;其三,个体检查。在进行个体检查时,学生通常会被其他同学的一些美观动作及优雅造型吸引,

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让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台下的学生踊跃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日较胆小的学生也蠢蠢欲动,由此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更加卖力了,课堂气氛也跟着活跃起来。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内容,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最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四、使用自制的乐器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音乐的节奏难以招架,要是用打击乐器给学生练习和给歌曲伴奏,则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校的条件有限,没办法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打击乐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我让学生在家长协助下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如用废弃的钥匙串在一起做铃铛;用小米抑或是沙子放入易拉罐里抑或是塑料药瓶里做沙捶等。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一边唱一边奏,兴奋极了。在教学生唱《过新年》这首歌时,我是这样设置教学的,全班学生一共分为4个组,第一组摇铃铛,第二组摇沙捶,第三组打小鼓,第四组唱歌。如此反复练习,一边伴奏一边唱歌,让教室里弥漫着幸福、快乐的气氛。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又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五、采用图、讲、演结合,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功课,是音乐老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生活阅历浅,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标,则需要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有趣味性的故事、带有启发性的语言等形式来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接着再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歌曲中自由发挥想象力来体验,进而使他们依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记忆力,采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

六、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

表达感情是人的本能反应,而情感是音乐的生命魂魄,情感可以给予音乐生命与活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需注重对学生展开情感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领悟歌曲、乐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比如:在讲授《国歌》这一课时,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灵活的语言和提问来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引领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老师问:“你们知道国歌代表什么意义吗?为何每个人都要会唱国歌?每当国歌的乐曲响起时,你们站在国旗台下,心里有什么感想?”学生听到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国歌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有的学生说:“国歌是我们国家的歌曲,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唱国歌。”还有的学生说:“每当我唱国歌时心里暖暖的,感觉很神圣,有一种激动在心里荡漾。”我再进一步引导:“什么时候升国旗奏国歌最让人激动呢?”有的学生说:“是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员拿到金牌为国家争光的时候。”还有的学生说:“香港和澳门回归,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升起的时候。”等等。如此教学,学生会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挖掘音乐教材内容的审美因素,同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心营造优美舒适、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尽量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启发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快乐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进而实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玲,胡彬.关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2]费薇.对音乐教育专业中体态律动教学法课程的思考[J].黄河之声,2009(15).

[3]郎亚平.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对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艺海,2009(1).

[4]暴羽.“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9).

[5]黄小琼.当代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特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7).

浩口学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第7篇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特点 方法 意义

单元整体教学是由若干节具有相同关联的课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化学新课程通过落实三维目标来实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而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支撑。

下面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1.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

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单元整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时目标群落实的。

由于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决定了学科整体的教学目标必然由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群构成,这是教学目标间的纵向关系。也就是说,化学课程总体目标总是要细化为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或课堂目标后才得以落实。

3.只有在整体把握单元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合理设计课时目标。

一节一节地备课、上课,容易导致教学目标的孤立和分割,所以制定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一定要从整体着眼,在明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去把握设计课时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又能注意前后衔接,照顾到各个课时之间的影响和递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元教学中的课时教学与传统的单课时教学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前者是单元教学整体中的组成要素,课时与课时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一个课时的结果,能够在先前课时结果的基础上产生。通过计划好的许多课时的共同作用,知识、技能和理解得以逐渐发展,从而产生出越来越复杂的结果。

二、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1.进行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

首先,要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构建教学单元。化学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科书是确定单元的重要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钻研并开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单元,使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本单位过程。例如“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较为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来构建教学单元。依据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或学习规律,将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按照一定的目的,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进行调整、重组来构建教学单元,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条理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初三化学新教材中,有很多的化学实验是同气压变化相联系的,明确和把握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与气压变化”知识内容的前后关系,对于有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是有帮助的。因此,可以确立“化学实验与气压变化”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教学。

第三,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来构建教学单元。教师构建教学单元,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初三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为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化整为零”的单元教学策略,即从学生学习化学、接触物质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引领学生从形式上先对化学式有一个最初步的熟悉和了解,为后面正式学习化学式打下基础。

第四,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来构建教学单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并明确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单元的构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什么教学单元是受教学目标所制约的。教学单元的内容与组织,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处理和转化的质量。面对思想、感情、智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实际,对学生经验已有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以及化学教材中给出的所有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选择,合理构建教学单元,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进行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学生调研是进行单元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前提。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调研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学生调研是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诊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单元教学反思与再设计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学生调研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始终,可以有效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第二,单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和过程,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需要把握多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单元教学过程中。

第三,在一个单元教学中应该整体设计结构化的学习活动,这是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所谓单元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不同类型、水平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活动;(2)活动必须是有效的,内容选择从学生实际出发,活动内容真正触及学生认识中待发展的问题,活动过程和学生的认识真正发生作用;(3)活动与活动之间有明确的内在线索,即用知识结构统领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困惑来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4)活动与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从一个活动到下一个活动,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脉络是连续的、并且是上升爬坡、不断递进的过程。

单元结构化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是,需要思考如何将单元的知识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谐地结合起来,即用知识结构统领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困惑来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对化学教师而言,虽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但其优越性是特别彰显的。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中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弄清楚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就可以从化学教学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方面,来理解单元教学设计的教育意义:

1.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可测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有利于实现多维目标的融合,真正实现化学新课程提出的总目标。

2.单元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中知识点的孤立学习和机械练习,有利于化学 教学过程与结构的优化,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3.单元学习活动的结构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以上是从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方法3个方面说明了单元教学的意义,这些意义足以说明:单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载体和过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因为它不仅能体现科学的本质—探究,而且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又能兼收并蓄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点。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需要充裕的时间保障,但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单元整体教学是目标教学的基本教学结构,就教学内容来说,单元是科学课程中相对独立的部分;而从教学活动来说,它是一个从目标出发,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单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实践下去。

【参考文献】

[1]季苹.基础教育参考,2005,(4):14

[2]何彩霞.基础教育课程,2005,(12):21

[3]王凤余,咸蕊.化学教育,2007,28(7):36

上一篇:销售与服务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保护环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