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方案与实施步骤

2024-06-18

运营方案与实施步骤(精选6篇)

运营方案与实施步骤 第1篇

电商运营方案实施步骤

目录

一. 项目简介

二. 市场目标概述

三. 项目优势及特点简介

四.项目运作的可行性

五. 网站建设宗旨及商业模式

六. 网站发展规划与建设进度

七 .市场与销售

前言

农业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充满生机

十年前,对大多数市民来说,网购还只是个新名词,在商家眼里,网上交易犹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农村电商运营方案。

有多少人能想到,名不见经传的淘宝网,仅仅用了4年,销售额就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且持续5年以高于100%速度增长,近十倍于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同期大型连锁零售企业40%的年增幅与淘宝网相比,只相当于尾数。

淘宝网销售额超越了沃尔玛,超越了家乐福,甚至超越了沃尔玛与家乐福之和,的年交易额超过亿元,有望超3000亿元。

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和网商来说,它简直就是个奇迹,是个神话。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民的更加成熟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

从我国正式开通intnet那天起,网络电子商务就开始萌芽发展,经过到的冰冻调整期、到20的复苏回暖期,20起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电子商务仍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市场潜力。

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6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3%;预计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达到4.2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3.8万亿元,网购交易额4300亿元(网购交易额、、

20连续3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

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预计这几年,人数还将上升。

在这个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在加速发育。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2000家,涉农网站超过6000家,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与一些优势行业比较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电子商务参与主体相对规模较小,导致经营成本过高;二是部分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要求比较高,操作的难度较大;三是农产品利润比较低,对风险投资和商业资本的吸引力不强。

但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作为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今年下半年,工信部、农业部等五部季联合发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文件除了提出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外,还专门制定了农业电子商务拓展计划,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

除此之外,农业标准化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物流体系的发展、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的日益

普及,也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外部环境日益成熟,农业电子商务的春天正扑面而来。

山西移动12582农信通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发展较早,通过和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农业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索普通信合作支持,已取得较好效益,初步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全国性市场和山西区域性市场互动,成为融合山西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普及和农业贸易对接的无线移动综合性服务平台。

指引移动互联发展方向 搭建山西农特无线商城

中央1号文件着重指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

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指出,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实施“大品牌”战略。

要注重山西“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和“原产地品牌”的建设和保护,要加大广告投入和宣传力度,扩大山西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要支持初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疏通销售渠道,鼓励优势品牌企业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常从这个意义上讲,山西农特产进军电子商务,并不算晚,而且恰是好时机。

但是这个好时机,山西传统品牌企业能否抓住,还取决于能否解决以下问题。

解决思路:

首先是要有“大品牌”战略。

运用通信信息新技术,树立“山西农特产”大品牌意识。

从格局上让山西农特产走出去,要实现“既叫好也叫座”的效果。

二是要建立系统运营体系。

从本地多产品加盟到地域性网上代理入驻,建立完整的ERP管理,从物流配送到支付结算,从降低成本到利益分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网上管理体系。

在解决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城市的代理,到面向消费者的网购,形成一体化管理的电子商务体系。

制定适合网络特征营销策略,建立符合网店运营的管理流程与制度等。

三是合理利用通信技术和现有的农业信息化资源,做好流程管理和控制,制定有效措施与实施计划。

四是一个字——快。

意识更新要快,思想认识要快,制定战略要快,执行计划要快。

只有“快”,才能借“机”而“乘”。

乘风破浪,大有作为。

另外,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导向、媒体的宣传、社会的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能在山西营造出一个浓烈的电子商务氛围,建立一个农特产网上营销中心,本地品牌聚集起来,外部营销加盟进来,召开山西农特产网上博览会,农特产电子商务的产业峰会,组织电子商务的研讨论坛,加强与国内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学习,带动起来后推广网购业务,实现山西农特产批发零售整体发展,规划方案《农村电商运营方案》。

政府牵头、农企参与,形成网络营销格局。

204月份,我们按照农业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山西农业厅牵头山西移动·山西索普通信联合筹建“山西省顶好优质农特产品网上商城”建设,分析研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经过详尽的调查与研究,决定组建“宜兴天绿优质农产品营销公司”。

期间委托山西索普通信公司开发B2C商城“顶好农产品商城”(农信通顶好农特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在山西移动12582农信通平台开设了山西顶好农产品商城。

拟在太原市市区开设了实体专营店。

实体店的设立,既作为网络销售仓储,又是对网络销售的一种补充,更是网络销售公司强有力的保障。

“顶好农产品商城”以实体店+网上商城相结合,营销采用市级专区+县级商铺+乡级特色产品架的网上店中店新营销模式,通过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最终在山西拟合全国打响了“顶好农产品商城”优质农特产品品牌。

一、项目介绍

从12582山西农信通实践发展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呈3个层次的特点:一是初级层次,主要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二是中级层次,一些网站不仅提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还提供网上竞标、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线交易形式,但尚未实现交易资金的网上支付,资金的支付还是依靠传统的邮局或银行来实现;三是高级层次,不仅实现农产品电子商情的网上发布和农产品在线交易,还实现了交易货款的网上支付,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这一个层次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据上海农产品电子商务专家占锦川介绍,近年来全国出现了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电 子商务交易平台。

年农业部在“一站通”和“网上展厅”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 源,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建设了“中国农产品促销平台”,尝试在原有信息流的基础上引入 资金流等电子商务服务方式,以“促进流通、稳定生产”为目标,

强化公益性农产品网络营 销促销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区域性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也在发挥作用,山东寿光开通 的中国蔬菜市场网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蔬菜生产、加工、储运、出口商提供蔬菜中远期交易、网上采购与拍卖、在线交流与洽谈等电子商务服务。

上海农信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的“菜管家” 优质农产品订购平台,供应水果、蔬菜、粮油、肉禽、海鲜等多种特色农产品,顾客只需登 录网站,通过平台即可完成订货,足不出户即可得到配送到家的服务。

政府牵头、农企参与,形成山西12582农信通由中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网络营销格局转变。

2012年4月份,我们按照农业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山西农业厅牵头山西移动·山西索普通信联合筹建“山西省顶好优质农特产品网上商城”建设,分析研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经过详尽的调查与研究,决定组建“宜兴天绿优质农产品营销公司”。

期间委托山西索普通信公司开发B2C商城“顶好农产品商城”(农信通顶好农特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在山西移动12582农信通平台开设了山西顶好农产品商

城。

拟在太原市市区开设了实体专营店。

实体店的设立,既作为网络销售仓储,又是对网络销售的一种补充,更是网络销售公司强有力的保障。

“顶好农产品商城”以实体店+无线移动网上商城相结合,营销采用市级专区+县级商铺+乡级特色产品架的网上店中店新营销模式,通过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最终在山西拟合全国打响了“顶好农产品商城”优质农特产品商城品牌。

原有山西农特产在线联盟:建立一体化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式。

前期是农特产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B2B模式,后期是联盟内所有山西农特产经销商与顾客之间的B2C模式。

在线联盟产生的一体化营销体系:

从大品牌、大合作、大跨步的模式来建立大合作的山西农特产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立山西农特产品牌在线联盟,招募全国代理商入驻,实现统一运营管理控制,是面向山西农特产品的供应、物流配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山西农特产品运营联盟成为整合的关键。

是延伸到供应商和代理商、代理商和顾客成为业务伙伴的商务生态体系。

信息分享产生相互的依赖,信息技术不断承担者营销过程的实时衡量,明晰和快速实现的优势合作使供应商把注意力集中在提供指定的服务。

因此,高度成功的服务农特产品供应商的营销战略是建立了一个协作的平台。

“移动网络作桥梁 农特产品进商城”这一口号就代表了山西农特产在线联盟的服务供应商的重要

承诺。

二、市场目标概述

总体目标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快速建立农特产品的新营销渠道。

1、大品牌:首先参加山西农特产博览会的供应商入驻山西农特产网上营销联盟,解决农特产品的可得性。

2、大合作:全国的代理商入驻,物流配送企业入驻,建立农特产品供应链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超越基本服务的、使顾客获得满意的、促进其长期成功需要的、承担信息协作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入驻企业内部和客户、产品、服务之间的重大承诺。

3、大宣传: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导向、媒体的宣传、社会的关注、通信运营商的支持。

4、大发展:信息传输、联盟成为整合的关键,延伸到顾客和供应商成为业务伙伴。

信息分享产生相互的依赖,B2B的运营体系,协作产生B2C在线网购平台。

三. 项目优势及特点简介

优势:

把山西省的名优特产放出去,让全国关注农特产的商家走进来。

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

生产的杂粮营养价值高、品质好,以其独有的保健功能享誉国内外。

小米、苦荞、红小豆、燕麦及其加工品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核桃、枣、黄花菜、枸杞、党参、黄芪等地域产品享誉全国。

农特产品已有全省著名商标达到了300多个,其中山西老陈醋、汾酒、六味斋、双合成、老香村、平遥牛肉、闻喜煮饼、沁州黄小米、东方亮小米等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吸引经销商入住进行网上销售,丰富自身产品线,实现双赢,建立一个快速推广的电子商务平台是势在必行。

特点:

1、模式转变:由生产商单一营销渠道转化为集中渠道销售模式。

购销一体化从一个松散地联接着的独立企业的经营,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能力的合作力量。

围绕农特产品的经营商形成一个相互依赖、专注与客户服务、强调合作的购销联盟。

2、市场创新:超越基本服务使合作者获得满意和促进其长期成功需要,且承担信息协作服务的平台,解决企业内部和客户、产品、服务之间的重大承诺。

3、综合效能:快速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质量、生命周期的支持。

4、增值服务:以客户为核心、以促销为核心、以生产为核心、以时间为核心的服务

运营方案与实施步骤 第2篇

一、集团公司实体化战略:将杭金衢等效益最好的路全资化,直接控制经营性现金流。盈利冲抵政府要求投资的效益差的路所造成的亏损,实现避税效应,同时积极争取并投资作为政府补偿的优惠项目。1、2、3、杭金衢参股舟山连岛工程。与小股东谈判,通过调整股利政策(不分股利)迫使售出股权 集团公司实现实体化,全资拥有效益较好的杭金衢,同时投资省政府要求完成的低效益项目,实现避税效应和完成省政府的投资要求。

4、集团公司孵化培育通过投资低效益项目所争取来的优惠项目,时机成熟时以较好的资本变现价格出售给集团下属上市公司。

二、将集团拥有的沪杭甬、甬台温、杭长、杭浦、申苏浙皖、申嘉湖杭等(分布在杭嘉湖和沿海地带)效益良好公司的部分股权发起成立“浙江交通高速公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浙江高速控股”),引进一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战略投资者应该具备资本实力雄厚、擅长资本运营和基础产业投融资、境外融资渠道广泛、形象良好等优点。

1、资产审计(可在明年初操作,直接利用2004财务审计报告)。

2、资产剥离(除沪杭甬外其它控股公路的服务区公司、广告公司、养护公司等非主业营运资产剥离到集团公司)。

3、营运资产估值,谈判入股价格,集团公司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比例为7:3。入股溢价根据双方公认的估值结果和资本市场情况而定。

4、战略投资者入股,集团公司发起成立浙江高速控股,配售股票采取售老股和发新股相结合的方式,集团公司出售部分老股获得资金用于收购杭金衢小股东股权和投资培育新项目,新公司取得战略投资者入股资金用于建设效益良好的新路或收购已控股参股老路的小股东股权,也可进一步收购集团公司培育成熟的其它运营资产。

5、远期方案:目的是在保持集团对资产控制权的基础上利用充分资本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和实现浙江高速控股价值最大化,通过整体上市或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段,塑造体现市场化定价效率的高速公路项目退出平台,下面是可选择的几种运作方案。

(1)通过沪杭甬增发A股和H股、发行可转债、发行长期企

业债券收购浙江高速控股的资产而实现整体上市(仿效

武钢和宝钢通过已上市子公司增发股票收购集团资产而

实现集团整体上市);

(2)浙江高速控股直接发行A股整体上市(仿效中石化模式,将下属上市子公司控股股权和其他营运资产打包上市);

(3)通过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沪杭甬实现上市(仿效TCL模

式,TCL集团利用子公司TCL通讯的上市公司壳资源通

过吸收合并实现整体上市)

(4)整体上市实现后,如果远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问题

解决,集团在保持对浙江高速控股控制权的前提下能够

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较高的资本市场变现价值。

(5)如果整体上市受挫,则通过浙江高速控股这个中外合资

性质的投融资操作平台在境内和境外同时操作资产证券

化,按照资产证券化模式变现价格和沪杭甬境外小股东

能接受的收购价格孰高的原则逐步将资产套现,集团和

境外股东通过减资逐步收回投资,最后留下沪杭甬一家

公司(营运资产都在其内),也达到回笼资金、整体上市的效果。

(6)集团公司培育新的高速公路项目,也可在浙江高速控股

成立之后按照其愿意的收购价格与沪杭甬境外小股东能

接受的收购价格孰高的原则选择出售对象,实现集团营

运资产变现的市场定价效率最大化。

三、浙江交通工程集团单独上市

1、不良资产、低效率资产、非营运资产的剥离;

2、内部设计组织职工持股会;

3、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股改、辅导期、上市;

5、内部职工股上市;

6、未来实现全流通。

四、以浙江海运集团为主体,合并浙江新干线、浙江远洋公司股权,发起成立浙江交通物流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1、内部重组,出售低效率资产;

2、内部组织职工持股会;

3、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国内国际著名的物流企业为主);

4、股改、辅导期、上市;

5、内部职工股上市;

6、未来实现全流通。

五、组建浙江交通高速公路服务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统一经营服务区业务、广告业务和养护业务以及营运业务

1、将相关资产和业务逐步从各控股的高速公路剥离出来组建新公司;

2、组建内部职工持股会;

3、引入战略投资者,也可由原高速公路以服务区资产入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股改、辅导期、上市;

5、远期将高速公路营运业务也剥离注入,统一管理,并逐渐收购其它公路下属的服务区、广告、养护和营运业务资产;

6、内部职工股上市;

7、未来实现全流通。

六、房地产业务的资本运营战略步骤

1、金基公司集团全资化,以集团的资本实力支持其发展,通过房

地产信托、境外房地产基金、项目公司股权融资等方式补充项目开发资金

2、集团争取境外投资额度,或者通过货币互换的形式取得离岸港币,在香港成立一家子公司,充分利用香港的融资优势和税收优惠政策

3、境外公司和金基公司成立项目公司,享受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七、远期资本运营战略:集团公司利用高速公路收费回流的资金和套现所培育优质项目收回的资金循环滚动实施新的战略性投资。培育资本密集型的其他优势行业(如金融行业和资源垄断性行业),不断进行产业组合结构的动态调整,集团公司成为战略性产业投资控股公司。实施步骤如下:

1、战略性投资介入并控制关键资源

2、组合关键生产要素培育优势潜力项目、创造高资本回报能力

3、在优势项目盈利预期最佳的时点将项目出售到各资本运作平台(上市公司)

持续审计:应用概况与实施步骤 第3篇

一、持续审计的理论基础与定义

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事项会计理论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持续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它们对审计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审计模式的变革。

由于社会需要的层次与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 委托代理的内容也呈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 这也是审计模式不断分化、发展创新的内在根源。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对会计信息的审计有利于缓解信息内外部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 提供审计的成本与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收益之间对比关系的变化, 推动了审计模式的演进, 促进了持续审计的出现。事项会计理论主张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 促进了网络实时财务报告模式的兴起, 对及时有效的审计模式产生了需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质是以顾客满意、附加价值和持续改善为核心的一种全面经营管理理念。审计要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 必须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改进, 全面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

持续审计的定义一直在不断地发展。1999年, CICA与AICPA联合发布了一份《持续审计》的研究报告, 由此提出了“持续审计”的思想, 并将持续审计定义为“一种由独立的审计人员使用的, 在一系列的审计报告的基础上, 为一个企业管理当局承担责任的项目提供书面保证的技术, 这些审计报告发布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是同步的或者紧随其后的”, 此定义体现了持续审计的及时性。2005年IIA发布的《全球技术审计指南》将持续审计定义为“一种利用技术自动执行控制和风险评估的方法, 是审计策略从传统的交易样本的周期性复核向对所有交易持续测试的转变”, 此定义体现了持续审计程序自动执行与全面测试的特点。

尽管各个定义对持续审计的内涵理解各不相同, 但是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 持续审计基于信息技术, 审计范围广泛、审计时间及审计报告具有及时性且强调程序自动执行等特点。

二、我国持续审计应用受到的阻碍

持续审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较早而且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 应用持续审计的企业涉及的行业包括共同基金、银行业、零售业、医疗保健与制造业等。虽然我国企业已经普遍采用ERP等信息系统, 证券公司还建立了实时交易监控系统为核心的中央监控系统, 工商银行开始尝试对信贷业务进行持续审计。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中, 持续审计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

1. 成本效益方面。

持续审计过程开发和实施成本较高, IT环境配置、相关软硬件购置, 程序的运行、更新与维护, 对原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这些都将产生高昂的费用。企业实施持续审计带来的收益主要包括能够有效地评估内部控制、紧跟关键控制、及时获取相关事件、减少审计资源耗费与提高审计效益等。显然, 这些投资回报很难量化。当投资成本巨大, 回报无法直接计量时, 投资者在制定决策时容易顾虑重重, 犹豫不决。

2. 持续审计技术应用方面。

审计人员实施的持续审计与管理员实施的持续监测等系统会对相同的指标进行监控, 这会引起信息超载和警报泛滥的问题, 同时也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持续审计技术功能仅限于数据的持续审计, 对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仍然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3. 审计人员的能力与心理方面。

持续审计带来的审计频率、审计报告等变化对审计人员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截至目前, 国内对持续审计的研究很少涉及持续审计具体应用, 这为审计人员提高自身技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连续审计要求运用自动化程序, 这会引起审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与工作地位的担忧, 阻碍审计人员接受持续审计。

三、实施持续审计的条件

根据2005年IIA发布的全球技术指南, 实施持续审计的条件主要有各参与方的网络服务器相互连接、可靠的系统、高度自动化的程序提供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能力等。

1. 持续审计要求参与方的网络服务器能实时、准确和安全地相互连接。

审计人员通过网络服务器连接企业的信息系统以获取所需数据, 连接管理层及其他部门, 将审计发现传送给管理层和相关部门, 连接信息使用者以满足他们对及时地发布审计报告的使用需求。

2. 实施持续审计需要可靠的系统。

系统可靠性的原则包括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以及可维护性。可靠的系统是完整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防止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非法入侵, 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审计报告以及在必要的情况下更改维护系统的前提。

3. 高度自动化的程序。

企业需要设置高度自动化的程序, 自动地提取数据并将数据与原先设置的标准进行比对以发现异常, 这是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4. 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能力。

持续审计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审计, 但是连续审计不可能完全自动化, 审计人员必须能够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交易以及分析其他数据, 发现问题。同时, 也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发布恰当及时的审计报告。

四、有效开展持续审计的步骤

基于持续审计程序与传统审计程序的共同点和差异, IIA研究报告对持续审计程序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论述, 关键的审计程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确定持续审计目标。

持续审计系统建设前期投入较大, 因而在实施之前, 明确持续审计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 有利于持续审计在企业的稳步开展。

第一, 应考虑实施持续审计的效果性。若选择长时间内才体现其效果, 则会降低对持续审计的支持。持续审计的目标应该具体明确, 如果试图对一个跨国公司的全部财务资料进行持续审计, 难度很大。相反, 仅对日常生产、运输、销售及其他容易计量和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事件进行持续审计, 则要容易得多。

第二, 应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内部审计人员从风险集中的领域去实施持续审计, 因为潜在的风险一旦发生将会使企业发生严重损失。例如在医疗保健行业, 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因而应当在电子医疗的记录上实施监控与审计。选择重点审计的组织领域应该被整合为内部审计年度计划与该公司的风险管理计划活动的一部分。如果公司已经制定了风险管理框架, 应参考风险管理框架, 同时也要关注以前年度对公司实施重点审计的领域。

第三, 应考虑公司管理层的支持力度。要将准备工作, 尤其是有关数据的存取需求, 以及何时、何种方式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审计结果。否则, 持续审计活动的合理性可能就会遭到质疑。

2. 进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 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在真正开展持续审计之前, 需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以便数据的传输与信息的发送。实施持续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有权直接访问企业信息系统, 然而对审计人员信任度的缺乏和对组织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考虑, 会阻止管理层接受持续审计。西门子公司在实施持续审计过程中, 全面检查ERP审计流程, 并尽可能提高自动化程度。公司选出一些耗时长、成本高的审计活动, 将其自动化, 比如与流程的控制人员访谈, 询问是否已经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等。同时, 西门子使用了电子软件检查采购付款循环交易和差旅费管理。

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应该明确分工, 减少重复任务安排。应正确的区别持续审计与持续监控, 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都是对内部控制中交易和系统活动进行自动化测试。将持续审计与持续监控各安其职, 在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基础上, 可以增加系统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减少内部控制上的重复与公司系统的负担, 相应地减少在人力财力上的不必要浪费。

3. 持续控制评估和持续风险评估。

持续控制评估通过预先设计的控制测试来对交易数据进行独立的分析, 不仅包括对例外情况的简单识别, 也包括更加复杂的内部控制评估。

对例外与异常的识别只是审计过程中的一步。审计人员还需要审查所拥有的资料来评估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审视结果以便发现异常中存在的错报, 同时根据特定的环境微调筛选的规则, 保留下值得注意的高风险问题。内部审计员的工作不是去盯住每一笔交易, 也不是盯住每一件异常的事件, 而是在这个流程中加入透明度指标, 并审视在整个时间段出现的控制问题是什么性质。在设定连续的审计程序时, 要设置合理数据的范围以及故障阈值, 范围的设定应该随着环境变化而相应的调整。例外事项可能是产生的假象, 显示的例外事项实际上是正常事项, 这就需要调整测试所用的判断标准。

持续风险评估是识别被评估的实体以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 分析潜在的风险领域, 了解企业的风险偏好, 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序。审计人员在持续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风险指标持续评估法, 风险指标是对与活动或流程相关的控制有效性或潜在威胁的量化, 持续风险评估可以对整个控制领域的风险状况进行定期的、结构化的评估。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控制环境。如果公司已经指定了风险管理框架, 审计人员应当检查控制框架与风险管理框架所涉及的范围。如果管理层建立并拥有运营良好的流程用以评估控制与风险, 审计人员可以更多地依赖公司提供的控制。但是, 如果公司流程不充分, 审计人员需要持续地实施更加详细的控制和风险评估。

4. 确定持续审计的频率和时间。

持续审计频率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企业的系统或程序的风险水平, 二是管理层实施监控的充分性, 三是实施持续审计的成本。当企业内部控制为低风险水平时, 可以减少持续审计的频率。缩短持续审计的时间, 反之, 则提高持续审计的频率, 增加持续审计的时间。同样, 管理层监控的充分性与持续审计的频率成反比。持续审计的成本增加, 会相应地减少实施持续审计的频率。

为了最小化持续审计的运营成本, Pathank et al (2005) 运用随机过程分析了一个大型数据库进行持续审计, 采用计次与计期的战略模型。计次审计是在n次商业交易之后才对数据库的错误和其他不合规的情况进行审计, 计期审计是审计人员在每一个较为固定的短时间p后对数据库进行审计。持续审计成本分析的关键就是对最佳次数n和最佳的时间间隔p的选择。如果n或者p过大, 就不能有效地查找数据, 但如果n或者p过小, 持续审计的成本就要增加。计次审计和计期审计都对错误有个可接受的水平, 而且审计及时性与准确性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对准确性的要求过高, 就会增加成本的需求, 如果对及时性的要求过大, 就会增加审计错误的数量。

在假设交易数据到达数据库是满足Poisson分布的前提下, 得出最佳次数n为:

最佳的时间间隔p为:

其中, r为单位时间内到达的交易次数, E (t) 为审计一项交易需要的时间, A为每次审计的固定成本, a是审计滞后的成本。

5. 出具审计报告及跟踪审计建议。

持续审计报告发布的形式和频率与传统的内部审计报告有所不同。在形式上, 持续审计的审计报告形式更加多样化, 比如通过网络发布。关于频率, 持续审计的审计报告相对于传统审计更加频繁, 更加及时。

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报告中的事项按重要性排序, 考虑进一步应对的程序, 并对其采取措施的同时根据重要程度考虑与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沟通。审计人员还要跟踪审计建议, 以确定管理层是否已经执行, 以及审计建议是否被采纳等。由于审计测试需要不断改进, 产生例外事项的报告及其后续行动突出哪些异常参数需要修正, 审计计划就变成了一个反复修订的过程。

五、实施持续审计的潜在风险及预防措施

企业实施持续审计却蕴含着潜在的风险, 主要有信息存储风险与数据传输风险等。主要是指从互联网对企业的数据库和服务器进行入侵, 破坏系统的数据文件, 干扰硬件的正常运行, 进而对持续审计造成影响。非授权访问和冒充合法用户都是这类风险的常见形式, 这类攻击可能来自企业内部, 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同时, 大量的企业信息在审计部门, 企业其他部门需要时, 在传递的过程中, 数据信息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影响, 可能会被非法截获与篡改。

因此, 应该制定全面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有针对性地抵御各种威胁。企业可以通过部署统一的网络防病毒系统、安全可靠的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系统等来维护信息的存储安全。同时, 可以通过应用数据加密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安全技术防范数据传输风险。

参考文献

[1] .毕秀玲.持续审计基本问题研究.审计研究, 2008;4

[2] .惠迎.持续审计及其审计程序设计——以应收账款审计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1

[3] .张文秀, 刘雷.持续审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4] .张栋.持续审计的若干问题探析.经济视角 (中旬) , 2011;11

[5] .谢筠.连续审计的开展及应用.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3

[6] .安宁.内部持续审计:可行性分析与应用框架.财会月刊, 2011;21

[7] .郝东洋.连续审计在我国的应用.企业家天地, 2008;10

运营方案与实施步骤 第4篇

關键词:移动通信基站 整治方案

0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普及,移动基站数量的不断增大,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移动基站每个县数量级达一百多个,甚至几百个,由于移动基站建站时间跨度较大,特别是初期建的机站,防雷措施不完善。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移动通信基站雷击事故进行的统计,各省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基站雷击事故,给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也给运营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1 整改依据

YD/T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标准《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下发版

YD/T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系统技术规定》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IEC6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2 整改方案

2.1 架空交流引入线增加避雷线 基站引入线是架空交流线时,应在架空电源线上方1m处同杆架设避雷线(即架空地线),避雷线使用直径8mm的钢绞线,避雷线与电源线成25°夹角,其垂度与电源线一致。避雷线(除终端杆处)应每杆做简易地网接地。

2.2 铠装电缆交流引入线的地埋接地 基站市电引入线进基站前应改造为铠装电缆地埋,直埋长度不小于30米,铠装电缆两端要接地。铠装皮与接地线采用铜铁连接件热熔焊接,接地线与环形接地带亦采用铜铁连接件热熔焊接在一起。焊接处涂抹沥青,然后用玻璃纤维布缠绕,再涂沥青处理。直埋电缆改造要求:电缆直埋长度不小于30米。要求地埋电缆离地面距离不小于0.7m,挖沟上部宽度不小于0.5m,下部宽度不小于0.4m,深度不小于0.9m。敷设电缆时,沟底铺垫细砂子,以保护电缆。回土时,不得将石块,砖头,垃圾等杂物填入沟内,回土过程中应将填入的土夯填严实,夯填次数不小于三次,土质干燥夯实时应浇水,钢管及铠皮要做好良好接地。

铠装缆两端套钢管出土,离地面1.7m以上。钢管上端先用热缩防水帽处理,然后用防水胶带缠绕进行密封。

2.3 馈线窗室外部分接地 在基站外面天馈线进入基站前,在基站外部增加黑色馈线接地箱(作用为防止馈线接地排被盗),在接地箱内安装馈线接地排(尺寸 400mm*100mm*5mm),将馈线接地线连接到馈线接地排上。天馈线接地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平方的多股铜线。馈线接地排与基站地网之间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平方的多股铜线。外套PVC管对接地线我们进行了保护和防盗处理。馈线长度大于60m的,我们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点,与铁塔可靠连接。

2.4 铁塔引下线方面 室外角铁塔的两条防雷引下线改到远离基站一侧的两个塔基上。我们选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在铁塔距离地面四米左右的横向角钢上面,沿角钢走向敷设。

整改原则为:使直击雷远离基站入地释放、泄流。

要求:施工时要求使用整根的热镀锌扁钢,避免多条短的扁钢焊接处出现问题,影响雷电的释放。

2.5 室内接地排改造 基站室内接地排安装位置在靠近馈线入口处的,更换位置,安装到靠近配电箱,尽可能远离馈线入口。

2.6 均压环改造 均压环(接地汇集线)宜采用条状或环形在机架上方沿走线架布设,材料选为了铜材,截面积大于40mm×4mm,并将设备保护地就近可靠连接到均压环上。整改图片:

2.7 光缆加强芯接地 在光数混合架后面的机柜上安装专用接地母排,用绝缘子将接地母排固定在机柜上,保证接地母排与机柜之间绝缘。光缆加强芯(或金属体)应单独与接地母排单独相连,不能复连。接地母排通过35平方多股铜线与室内接地汇流排连接。

2.8 室外走线架和空调室外机接地 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采用扁钢将走线架与机房地网连接。为保证良好的电气连通,扁钢与扁钢(包括角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焊接时要做到三面焊接,焊接要实,不得虚焊,焊接后要做防腐处理。

地网施工中焊接部位,以及从室外联合地网引入室内的接地扁钢应作三层防腐处理,具体操作方式为先涂沥青,然后绕一层麻布,再涂一层沥青。

在馈线入机房处增加馈线接地箱,馈线接地排应采用截面积大于40×4的铜排,并采用40×4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大于95mm2的多股铜导线就近与机房地网作可靠连接。

机房入口处的馈线接地线应接至馈线接地排,馈线接地线的走向应由天线朝机房方向。馈线接地箱里面罩住接地排,用专用工具固定,具有防盗、防雨的功能。接地箱盒盖上醒目的标识“高压危险”。

馈线接地排连同空调外机及外机防盗网用4*40热镀锌扁钢与地网连接,埋至水泥地基以下,上面用水泥抹平。

2.9 变压器地网和机房地网及铁塔地网 沿机房散水点以外,做环形地网,挖沟深度80cm,垂直接地极长度2.5m,用4*40热镀锌扁钢连接。在变压器旁边做环形地网。并将机房地网与铁塔地网、变压器地网连接(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小于30m时),形成联合接地。

具体作法:用热镀锌角钢50mm×50mm×5mm每根长2.5m,间隔5m,从地面挖下0.8m,把2.5m角钢用铁锤铡下地里,用4mmX40mm热镀锌扁钢把4个角的角钢进行焊接,用4mmX40mm热镀锌扁钢引入到基站电源防雷箱处。

2.10 电源防雷箱和直流防雷器选择 平原站在交流引入线一级处加装80KA防雷箱或防雷模块。高山站交流引入线一级处加装120KA防雷箱或防雷模块,注意事项:严禁将C级40KA的模块型防雷器进行并联组合作为80KA或120KA的SPD使用。

用大于16平方多股铜线就近与地网连接,防雷箱或防雷模块安装在了总接地母排旁边,采用的是凯文接线方式,这样地线引线最短,残压最低,雷电流入地通道最合理,保护效果最好。

在开关电源直流输出处未设置直流防雷模块的,安装通流能力应大于20KA的直流防雷器。

防雷模块引接线和接地线,必须通过接线端子或铜鼻连接牢固,防止雷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线芯收缩造成连接松动。铜鼻和缆芯连接时,应使用液压钳紧固或浸锡处理。使用模块式防雷模块时,引接线长度应小于0.5m,防雷模块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1m。使用箱式防雷模块时,引接线和接地线长度均应小于1m。

引接线和地线应布放整齐,在机架应绑扎固定,走线应短直,注意不盘绕。

3 结束语

笔者通过回顾几年移动基站防雷整改运营实践,从控制雷击点、安全引导雷电流入地网、进行等电位连接、避免地电位反击、防护电源浪涌冲击、防护通信线及信号线的浪涌冲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防护,可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通信基站,在河北省几个地市移动基站改造应用,并取得良好运营效果,对基站防雷工程防雷改造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兴.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J].价值工程,2010(35).

[2]颜松毅,马路金,刘祖建.防雷检测接地电阻分析[J].价值工程,2011(18).

方案的实施步骤 第5篇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

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

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

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

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

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

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

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

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

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

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

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

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

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

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

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3.1.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

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

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

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3.1.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

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

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

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3.2 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

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

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

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

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

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

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

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

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

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

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

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

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

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3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

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

(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

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

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

(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3.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

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

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

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

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

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

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

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3.5 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3.6 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3.7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

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

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

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3.8 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

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

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

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

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

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

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案例的结构 (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

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

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

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

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

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文章:《教育叙事:重建教师思维》。

《中国教育报》为这篇文章加了编者按:目前,写教育论文是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事情,也确实有许多教师在写论文的时候犯了难。

教师到底要不要写论文也引起过有褒有贬的争论。

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师做研究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是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观念性的论文。

这种方式与其说是教育论文,毋宁说是教育记叙文。

以此类推,可以提出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等,在这些叙述中寻找那些有意义的细节,然后进行反思与分析。

这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编者

同一天,《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广州市番禺中学星海中学叶少燕的文章《我的教育故事:情感还是方法》

3.9 实验法:

3.9.1 什么是“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

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3.9.2

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

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

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

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

3.9.3 什么叫“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

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

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

3.9.4 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

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

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

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

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

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

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②因变量。

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

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

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

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

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

3.9.5 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机房搬迁实施方案步骤 第6篇

随着企业、单位的不断深入发展,现有的涉及办公、生产场所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厂房及办公大楼逐渐筹建,那么机房搬迁或机房改建服务应运而生,而机房搬迁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许多设备、重要数据、核心资产等,对企业来说,机房搬迁可以说是一项细致而精密且头等重要的大事。

机房搬迁不仅仅是把机房的设备迁移到新机房那么简单,而是要求网络系统的迁移和集中存储系统的迁移必须安全平稳,不能过长时间影响生产应用。表面上就是几个IT 民工的搬运,但实际是一项目高度集中的体力与脑力的综合项目。现将一般机房搬迁步骤介绍如下:

一、机房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机房搬迁工作开始前,必须多方沟通,并成立专门项目组,总体负责机房搬迁工作,对整个机房设备与业务要求熟悉,还应该根据搬迁的业务制定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相关业务。为保证机房搬迁的平稳、可靠。召开相关的机房搬迁工作会议,落实和确定涉及生产环境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综合前置、通用网关、集中存储、数据库、业务软件等相关设备的搬迁要求和计划。确定搬迁方案细则。

二、机房搬迁步骤:

1、绘制图纸,详细对比搬迁前后的情况;提前规划各个机柜、各个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UPS设备等机房设备的摆放位置,还要事先量好机器的具体尺寸,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并填入登记表中之后到现场规划机器的具体摆放位置,力争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机房的有效空间,在空间适当情况下达到整个美观。提前将综合布线的数据信息点打在配线架上,这样,等把网络设备搬迁过来,安装好跳线,则网络就可以正常使用。

2、系统备份:

分系统的数据、业务数据、配置文件备份,可使用移动硬盘或其他存储进行备份;保证所有数据不外泄露且有效;备份同时可以进行按图纸编号。

3、对设备进行分类统计:

其中的设备包括UPS、配线架、核心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存储设备等,我们对于机房目前涉及的设备统计,给出进一步详细的设备统计信息,包括设备型号、配置、所在的网络等,在搬迁之前给出相应的表格记录文档,确定相关的辅助设备配件等,同样需要有详细的记录文档。并对设备、设备上的线缆进行统一标识。

4、关闭系统、断开系统电源、网络及安全设备停机和拆离:按搬迁方案的顺序将设备依次关闭,待系统完全停止后切断电源。将设备从机柜中拆离并整理线缆,注意记录各个设备在机架上的位置与线缆。

5、设备保洁处理、加固处理、外包装装箱处理。

6、提前做好设备的测试方法确保在搬迁完后,各类设备都有明确的测试方法。制定应急预案对于搬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多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如主机不能正常运转怎么办?责任到人,设备拆卸、除尘、搬运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搬迁阶段前新机房市电供应正常、UPS工作正常、精密空调工作正常,所有准备工作完全到位之后,才能开始具体的搬迁工作。

三、设备搬迁流程 正确关闭电源

对于一台已经配置好的服务器来说,它的关闭和打开操作很简单,但如果操作方法不当,有可能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因此,有必要对服务器的开机、关机做一详细介绍。

关机操作:1.关闭操作系统;2.关闭主机电源;3.关闭外设电源(如磁带库等);4.关闭其他设备电源和机柜电源。

开机操作:1.打开机柜电源;2.打开外部设备电源(如磁带库等);3.待外部设备自检完成后,最后打开服务器主机电源。

全面预防静电

计算机是靠电力工作的,但静电却会给计算机带来致命伤害,尤其是可能对主板芯片造成永久性损坏。静电产生的原因很多:各种电源设备可能产生静电,计算机CRT显示器可能产生静电,工作中的手机、对讲机也会在周围空间产生大量的静电,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小心静电的干扰,全面预防。1.尽量使服务器及其周边设备的接地良好。2.如果设备没有接地,当我们要接触里面的板卡时,应用接地导线或其他放电设施对其进行放电。3.对设备进行操作时,应配戴防静电手套或护腕,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用手触摸一下机箱外部的金属来放掉自身携带的静电。

电缆连接(插拔)

电缆在进行电缆连接(插拔)时,通过该电缆连接(或将要连接)的设备应当是没有加电的,即应当先将设备的电源关掉,然后再进行电缆连接(插拔)操作。否则,如果带电进行电缆连接,有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坏。

设备的拆卸

搬迁将按照项目进度表的时间来确定设备的拆卸时间,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保证设备没有物理性的损坏。在对设备进行统一的标记后,进行设备的拆除、电缆的拆除。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严格按照设备拆卸的操作步骤进行。

设备重新安装

设备搬运到新机房后,首先根据新机房设备定位图,确定设备的放置位置,检查电源等相关事宜是否做好,最后,进行物理连接。

设备重新安装注意事项有:

将服务器安装上机架。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把服务器安装到指定位置。测试

设备物理连接完成后,为设备加电,测试电源电压,进行加电后系统的软硬件检查,数据检查。要进行的工作大致包括如下的几项:

1.服务器状态的恢复,查看是否出现了数据的丢失或损坏。这里由于我们之前对系统数据作了备份,所以,一旦出现了这种数据的损坏等,我们应该把搬迁前的数据重新恢复过来。

2.进行设备网络连通性的测试。

3.进行应用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应急事项

1.搬迁过程中注意搬运安全,设备轻拿轻放,不要撞击和摔损。

2.出现重要故障,及时向各方分管领导报告,并按相关应急预案流程处 理。出现人身伤害时,及时呼叫120处理。

上一篇:艾宾自动化公司简介下一篇:学校助学金贫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