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社会安全范文

2024-09-03

危害社会安全范文(精选9篇)

危害社会安全 第1篇

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论社会诚信缺失的危害

[摘要]当前,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诚信缺失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蚕食着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损害着人际关系的和谐。鉴于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掀起诚信革命。首先在诚信教育中树立榜样,率先垂范;其次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再次完善和强化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力争在全社会共同打造一个诚信中国。

[关键词] 诚信 缺失 思考

诚信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也是近年来新闻媒体见报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当前我国正

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挑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它同环境问题、腐败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源。诚实的核心是信誉、信用。良好的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古人云:诚五行之本,百行之源。当前,诚信失范不仅在经济领域十分严重,而且已经蔓延到政治、文化等领域,也绝不是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局部企业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国性、全民性问题。尤其在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加入WTo的历史背景下,加强诚信教育和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诚信缺失的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

为方式、价值取向。然而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一切以“利”为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为谋取一己私利而放弃诚实的做人根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各个领域大量充斥着背信弃义的现实案例,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文化市场中的盗版侵权、伪科学、伪技术乘机泛滥;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不信任;更可怕的是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以权代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使得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不诚信现象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造成人际关系的危机、冷漠,以至于我们都感到“活得累”。曾几何时,诚信变得如此的陌生,这些都强烈的预示着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具体表现为:

1、经济领域中的不诚信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商业信用危机。在经济领域中,尤为使人痛恨的是制假贩假,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危

害。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前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1] 如今在一些地方,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逐步升级,从最初的造假,发展到前些年的走私,再发展到近几年的骗税,出现所谓的“骗税经济”。一位曾经声名显赫的“亿万富商”就这么赤裸裸的说过:“务农的不如做工的,做工的不如经商的,经商的不如借钱的,借钱的不如不还的。”

缺乏信用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专家估计,我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2]新加坡300万人口,每年去新加坡旅游的外国人口达600万。外国人在新加坡旅游的消费70%用于购物。新加坡的物价比香港一般贵5%~10%,为什么人们爱在新加坡买东西?重要的原因在于那里不准卖假货,没有伪劣商品。每一件金首饰都出具品质保证书。重要 的大件商品,有的商店甚至保证,如发现属于伪劣,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来退货,商场都可以负担来回机票。人们在新加坡买东西放心,即使物价贵一点也能卖的比别处多。新加坡的事例说明,在市场经济中,道德和诚信是真正值钱的。又如德国的庞巴迪公司为恪守合同不惜代价,将为广州制造的地铁车厢由水路改空运按时运抵目的地,这种“空运地铁车厢”是世界首创,使该公司支付了高于水运10倍的运费。[3]而且空运的那12节车厢,其价值本身能否抵300万美元运费还是一个问题。但这些似乎都不是人家首要考虑的,而是想到要“保证广州该线路地铁在2002年12月底开始试运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困扰我们的还有“三角债”,有的根本就不是无钱还债,而是谁遵行还债之天经地义的信条谁就吃亏。“毁约如废纸”,一本正经签订的合同、备忘录、协议书、什么时候觉得吃亏了,就什么时候把它撕个稀巴烂,好像从未有过这回事。

其次是金融信用危机。现在大量资金不能与产业迅速有效结合,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金融信用,使金融企业放贷投资如临大敌、寸步难行,使担保者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对企业没有信用纪录,对银行没有信用考评,对担保者没有信用评估系统,对政府没有失信惩罚措施,使得银企合作大都停留在空谈和良好的愿望上。

再次是产品信用危机。虚假的广告宣传,宣传人员的信口雌黄,产品的说明介绍,质量保证的承诺都让人眼花缭乱,屡屡上当。假货、劣货、水货很多,不法厂家、商家、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小伎俩,总是拿消费者、合作方当阿斗,自己是孔明,能骗则骗,能哄则哄,能宰则宰,或者来一个“解释权归本公司”,自家里永远供奉着“有理的菩萨”。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假冒产品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由于诚信缺失所

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4]

2、政治生活中的不诚信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我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一向说话算数,在国内各种重大问题上也是言必信,行必果。然而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却在有意无意的损害着政府的信用,侵蚀着政府的权威。主要表现为:政策反复、浮夸造假、官员违法、政令不行、政府不作为、与民争利等。[5]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社会生活中不讲信用行为的泛滥,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诚信失范、无所作为乃至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政府信誉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中。政府的每一项政策,官员的一言一行,都在展示着政府形象,关系着政府信用。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一些干部不讲诚信,讲排场,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对普通百姓的疾苦安危和呼声漠然处之,不闻不问,而热衷于自己“先富起来”,整天夹着公

文包赶会场,热心于庆典、表彰、剪彩等活动,沉浸于迎来送往、握手言欢的哈哈声中;喜欢搞“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花架子,追求轰轰烈烈、忙忙碌碌的表面文章。孜孜以求于“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名,电台上有声,”捞取政治资本,扩大个人影响。对人民群众的冷暖麻木不仁。四川某县的一个农民,他的正当要求多年无果,而得到地方官的批条却能让人背过气去,请看批条内容:“请找联合国解决。×年×月”;“1999年请到月球找太空人办理”等。[6]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急功近利,认为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失业贫困等问题属鸡毛蒜皮,力气下的再大也难彰显政绩,无关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升迁”。如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为使自己飞黄腾达,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使地方财政背上二十多亿元债务包袱。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可算是时下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严重的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最可怕的是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生

存环境,一些人不守诚信而不受任何惩罚,反而得到好处。当谎言和虚伪在一些时候总是被真实诚信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老实人就必然吃亏,这样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了不诚信。信用仿佛一条细丝线,一旦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

3、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孔子说:“民无信无以立”。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洁(关键)也。”可见诚和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其实也是整个人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客观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

素有社会精英荟萃之地的大学校园,同样可以看到那一处处虚伪失信的

“风景线”,考试作弊、抄袭论文、枪手替考、拖欠学费、欠贷不还、随意违约等严重缺乏诚信的现象大量存在。有一个日本教师到中国来,发现怎么有这么多学生作弊,引发了《南方周末》等报纸的讨论。作弊也是践踏、玩弄游戏规则,是一种考场上的腐败。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些作弊学生的未来,因为触犯游戏规则而遭到惩处的必然是少数,许多作弊高手到了社会上也还会作弊,不过这回可能是行贿,也可能是受贿,也可能是贪赃枉法,当然也还会有落的,有漏的。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助学贷款有贷不还的问题,造成银行发贷款顾虑重重,如履薄冰。除此,“偷盗、赌博、酗酒闹事,犯罪、破坏公物”等,都是大学生不讲诚信的基本表现。

从基金黑幕到考试作弊;从南京冠生园陈年陷月饼事件到金华敌敌畏火腿;从假烟假酒假名牌到毒米毒面毒瓜子;从普通人恶意透支到官员言行不一道德败坏;从股市造假见怪不怪,到会计事务所

等中介机构“猫鼠同道”;从企业“三角债”雪球般越滚越大,到地方政府对投资者“关门打狗”出尔反尔;从为人师表的大学教授剽窃他人论文到足球“黑哨”吹痛亿万球迷的心;从给杂种牛美容、隆胸伪装奶牛到老板恶意拖欠民工工资;从假新闻到假爱情……假到人的精神领域。普遍的失信现象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信心。古代的时候,一个村落是一个城堡。现代的时候,一个人就是一座城堡。丧失诚信使我们社会正在付出巨大的成本。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道德上、制度上确保诚信升值,消除欺诈、失信。诚信对于每个人来讲是衡量其品德的重要标尺;对企业来讲关系到它的兴衰成败;对国家来讲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基石。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受人们尊敬的,一个国民道德品格高尚的国家是强大的,有竞争力的。

马丁路德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到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世界银行前任行长克劳森认为,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即道德判断,它最终决定了经济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7]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所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在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猜忌。你打交道的每一个对手都是你的假想敌。真诚的赞美被怀疑成“蒙汗药”;无私的帮助被怀疑为陷阱;诚挚的忠告被怀疑为挑拨离间;甚至连有意无意的一瞥,都会被疑心为谋害的暗号。而你衷心相信的,没准恰恰是你的敌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道德滑坡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败血症。

二、诚信缺失的症结

今日世界,无论东方、西方,精神大厦都在倾斜,人们陷入难以自持的精神迷茫。心理疾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人与人相互为敌,冷漠残忍,宗教信仰萎靡,精神理想破灭,真理和信念被相对主义腐蚀,人生意义变得越来越虚无。《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讲到:文明改变了人类的住房,但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今天,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但道德水准确未见突飞猛进;我们的财富在成倍的增长,但自身的价值却越来越模糊;我们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判断力却越来越弱;我们已经征服了宇宙外层空间,但却好像遗忘了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人的精神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信誉和信用危机的产生,决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表现为:

一是理想和信念动摇。它既存在于一部分普通百姓(或青少年)之中,也存在

于一部分领导干部之中。对共产党人来说,对高级领导干部来说,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正是理想和信念出了问题,才会导致诚信缺失和腐败分子的滋生。列宁说:“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有些贪官们认为,共产主义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又何必为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呢?于是入党时的誓言统统都忘记了,想到的是一个赤裸裸的“我”字,坚信“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利是硬的,票子是实的;要去掉虚的,扔掉远的,抓住硬的,捞到实的”。[8]于是腐败分子就开展了一阵疯狂的“捞钱运动”,捞钱后再转移到国外。总之,理想和信念动摇、变异,造成社会诚信危机和官德失范。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仰是行为的源头,当一个领导干部在这两方面发生危机时,就会步入歧途,就会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道而驰。毛泽东“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这句话永远不过时,而教育 的重点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问题。人不该为活着而活着,应该为信仰和理想而活。当务之急是建立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信仰。

二是官德失范。尽管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一方面,长期的封建统治,形成了以本位利益为社会标准的社会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凡是符合本位利益的都是对的,为了一些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平等互利的原则始终没有成为国民的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千百年来长期的人治社会,官本位、长官意志、家长作风盛行,加之长期的农业经济,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没有形成按规则办事的执政意识。重说教,轻惩罚。诚信始终只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并没有成为现实的国民素质。

《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17日报道这样一个事件:10月31日,宁夏

吴忠市中宁县新堡中学初一女生王萍因避让领导车队,不幸落水而亡。以副市长王明忠为首的30多名干部无一人下水相救,当官员们悬赏500元请在出事现场的农民相救时,他们反诘官员“你们自己为啥不跳进水里救人?”这几位农民虽与女孩落水无关,但也不是局外人,他们的这一举动颇耐人寻味。不但在宁夏黄湾桥事件现场,在社会的许多场合,我们都能看到公众把对官德失范、不讲诚信的义愤当成自己有违公德、良知乃至违法行为的挡箭牌,而且做起来底气十足,似乎理所当然。“贪官干得,我也干得”,“不拿白不拿”,别人看不下去说他两句,他就拎出这块挡箭牌噎死你,也自然减轻了自己的负罪感。其实,在现代社会里,任何公民都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并不因他是官员还是一般百姓而有所消长。

不能否认的是,作为身负一方民望的官员,他们还有“开民智、启民德”的责任,职位越高,百姓期望越大,其垂

范之责也必然相应提高。治国必先治吏,自古及今,官员们的言行都对社会公众产生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官风正则民风正,官德毁则民德降,“上梁不正下梁歪”,长官之德也必然影响“下官”德行。中国人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很难想象当下一些“精英阶层”以权谋私,诚信缺失的道德示范作用,这种“双重人格”会给人们的品德走势带来正面导向意义。以至“讲话的领导是真的,领导的讲话是假的;领导有一颗跳动的心是真的,说领导有一颗红心百分之百是假的。”从这个角度上讲,端正民风有赖于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官风”支撑。基于社会上官德失范现象严重,江泽民明确指出了以德治国的基本途径,是既要加强各级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他们拒腐防变能力,同时又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即提高官德又要提高民德。其中官德的提高尤为重要,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民风,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们的道德行为理应成为群众诚信的楷模。可以说修好官德是消除内忧的关键。官德的失范会削弱执政党在群众中威信;会制约经济发展,会造成思想混乱,使社会失去精神动力;会引起整个道德的滑坡,使道德沦丧;会破坏法律的公正,使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会对社会心理稳定形成巨大的冲击波。腐败实质上是人的道德的堕落,是腐败主体没有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党风不正是导致社会风气不正,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官德是赢得民心的重要砝码。

共2页

危害社会安全 第2篇

全文读完,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上学期刚学过关于食物链中的知识让我明白塑料袋绝对不可能成为鲸鱼的食物,而是杀手,是它杀死了我们人类的朋友。

为此,我决定针对塑料袋对环境的.破坏展开调查,拟定的计划分为资料查阅和实地走访。

一、资料查阅:

塑料袋是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因为既轻便及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它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塑料袋不仅是中国及至全世界的消费量都很大,据统计,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其中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全世界每年大约废弃塑料1500万吨,我国大约年废弃量为300万吨。这些废塑料袋大多被丢弃在周围环境中,大部分塑料袋平均只被使用20分钟,然后就会被扔掉,最后进入土壤和河流中,而这些塑料大约需经过2才能分解,即使用焚烧处理,也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所以塑料袋被称为“白色垃圾”,污染土壤后影响农业发展,动物误食后威胁动物生存,在大兴南海子一个养鹿基地的一块牌子上这样写着“走出保护基地,您每捡回一件白色垃圾,就会使这些嗷嗷生灵免遭一次杀机。”

二、实地考察

为了清楚了解塑料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及管理,我对家附近的几处地方进行了走访,在菜场、在超市水果店、在运河边的草坪上,我都看见了大量使用或丢弃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的大量存在不可避免会危及我们的环境。

三、思考

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关注塑料袋的污染问题,我们应该:

1、尽量少用,能不用就不用,购物最好使用环保布袋,如果必须要使用塑料袋也要做到重复多次使用。

2、不乱扔弃塑料袋,一定做到垃圾的分类处理,以便于环保叔叔集中处理。

3、希望科学家们多研究出更多的环保型塑料,加快塑料的分解速度。

潜规则是危害社会毒瘤必须切除 第3篇

所谓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如今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并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潜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所共知但又不能公开的秘密。如今,市场有市场的潜规则,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演艺界有演艺界的潜规则,企业有企业的潜规则,医疗、教育、体育、工程招标等等都有自己的潜规则。但潜规则又各不相同。有的行业是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比如官场,比如消费市场。官员的级别和市场上的各类产品一样可以按斤论价,按级论价;而有的行业则有自己的特殊规则,比如,在演艺圈,流行的是“肉体红包”和性交易,女演员和导演“先上床、后上戏”。年轻的女演员想要早日成名,往往要付出其演技以外的代价。

潜规则绝不仅限于某些圈子和行业,即使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我们也经常被那些潜规则所侵害,比如饭店吃饭限定包间最低消费、收取开瓶费、消毒餐具收费、不开发票开小票;买房先交定金、买车被搭售保险、酒店12点前退房等诸多消费潜规则,在房地产、汽车、住宿餐饮等行业盛行;另外还有许多,比如单位在发年终奖时扣去几百元作为送领导的礼金,送孩子上学时先要和班主任沟通送点礼品,评职称时要给主管部门和办事员意思意思,等等。

潜规则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风气,是一种变相腐败的规则。

潜规则对社会的危害人所共知,人们对此恨之入骨,但又不得不在它面前低头。透过重庆打黑暴露出来的文强案我们可知,作为文强手底下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必须孝敬这位大人,或者送上几万元的现金,或者送上贵重礼品。一些生活窘迫的年轻人不得不去借债送上这笔不菲的厚礼,那些本来给人精神上带来快乐的节假日却成了这些年轻人的受难日。通过这种方式,文强和手底下的人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关系。而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划出圈子之外。事实上,这种现象不仅仅限于文强,而是官场普遍遵守的公开的规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屈从的规则,只不过不能在大会上公开宣布、不能通过文件公开发布而已。正如群众戏语所云:“谁给我送礼我不知道,但谁没给我送礼我知道。”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些领导干部大肆敛财,捞取好处,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潜规则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的巨大毒瘤。

要保持机体的健康,要保持生命的活力,要维护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切除这个毒瘤。

而要切除这个毒瘤,就必须从那些“潜规则利益的获得者”入手。虽然他们不是潜规则的制定者,但他们却是潜规则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是幕后的推手。他们把公权力变成了个人私情,并从中得到巨大的好处。所以在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时,如何从体制上约束公权力私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加强体制上的监督也迫在眉睫。虽然最近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干部廉洁自律的办法条例,但仍要强化监督机制和惩戒机制,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对搞潜规则的人实施严厉制裁。

俄罗斯“光头党”危害社会 第4篇

莫斯科的社会治安原本就不好,加上光头党这么一掺和,更是雪上加霜,使得俄罗斯的开放形象大打折扣。

俄罗斯《lzvestiya》日报记者剃成光头假扮光头党成员参加了隐蔽的丛林仪式。得益于此,该报率先报道了光头党的集会现场。

“希特勒万岁!”“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国家!”2002年5月,莫斯科郊外马利诺的丛林里,响起了这样的口号。经过打架选出的新成员,得到了装在纳粹头盔里的生肉和葡萄酒。极端右翼团体人民民族党领导人将酒肉放入他们的嘴里,呐喊道:“所有俄罗斯人的肉体应以德国人的精神武装起来。”他们还举行了战斗仪式,向与3人打斗中能坚持2分钟以上的人给予宪兵资格。

人民民族党领导人称:“在一个月前希特勒的诞辰,肮脏的警察拼命要抓我们。对光头党的抓捕至今仍在继续。我们不是街头的混混,而是纯净血统的种族主义者,也是主人。”

在俄罗斯,每年有大约50名外国人被光头党杀害。有统计显示,去年遇难者人数达到120人。与所有外国人为敌的光头党人数达到6万,仅在莫斯科就有20多个组织。每年4月30日希特勒诞辰到来之际,外国使馆就会接到电子邮件警告信,称“我们的战争即将开始。不离开的外国人就会死”。每到希特勒的生日,外国人就会尽量不外出或上学。留学生聚集的圣彼得堡地区学校,则干脆停课。

玷污了先人

记者在俄罗斯采访发现,光头党泛指一个数目庞大的青少年群体。他们年龄其实很小,大约都在十五六岁左右,他们纷纷依附于各个极右的或者偏激的民族主义党派周围,可以说是这些政党的青少年追随者,或者说是外围组织。这些孩子迷恋街头暴力,用拳头和匕首说话,他们大多数是由于各种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偏离了正常生活的轨道。而那些操纵他们的政党或者团体,都是一些以狂热爱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面目出现的组织,他们本身就具有草根性、暴力性的特点,政治主张很有“为民请命”的欺骗性和煽动性,而操纵青少年“造反”,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之一。

反外国人情绪和希特勒种族主义的复活,是由于前苏联衰落后国家地位下跌、经济恶化及大规模失业。这些组织会经常向俄罗斯青少年宣传:知道你们的父母为什么失业吗?工资为什么会降低吗?因为外国人抢去了你们父母的饭碗。你们要想过上好日子,要想让父母不失业,就必须勇敢地捍卫俄罗斯人的权利,跟外国移民战斗,把他们赶出俄罗斯!于是,很多来俄罗斯找工作的外国人,特别是来自相对贫穷国家的亚裔移民,便成了这些青少年的出气筒,遭受皮肉之苦甚至杀身之祸。这正是俄罗斯出现光头党的基本原因。

二战期间俄罗斯在东部战线牺牲2700万人,击退了纳粹。一些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崇拜纳粹,玷污了先人。

危害食品安全就是危害 第5篇

发布日期:2013-03-12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79 核心提示: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五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升级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更有力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 观察家·代表委员议政录

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五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升级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更有力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河南法院审理“瘦肉精”系列案件的成功实践,引起了我们进一步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立法的思考。为更加有力地震慑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保护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建议将《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五个罪名--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纳入《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当中,从刑事立法上旗帜鲜明地表明国家严厉打击这些犯罪的决心。理由如下:

其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破坏的是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侵犯的则是公共安全。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设定之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着眼于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列入该章无可厚非。但随着时代发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侵犯日益严重,尤其是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因此,应把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需要放在首位,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五个罪名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体系,从而更加有力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公私财产权。

其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包括实害和危险两类。危险是指即使没有造成客观实际的结果、但已形成了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危险”足以生成某种实害结果的发生,这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最本质特征。食品、药品等是公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毒、有害食品及假药、劣药等直接影响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危。《刑法修正案

(八)》之所以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由“结果犯”修改为“行为犯”,去掉了“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这一后果要件的表述,就是考虑到此类犯罪具有严重的危险性。换句话说,犯罪者一旦实施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行为,就足以造成对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的威胁或重大公私财产的损失。

其三,人是最宝贵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实际上是对人权的保护,是对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维护。现阶段,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如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不统一、检测检验技术落后、监管部分权限划分不清、管理混乱、对相关犯罪打击惩治不力等。因此,把对此类犯罪的惩治提高到危害公共安全的高度,不仅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切实体现。

危害社会安全 第6篇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了,走在大街上,不时还会闻到一股股恶臭味,不时还可以看到街旁、小巷里、市场里有一堆堆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垃圾的危害

。这些垃圾不但毁了市容,而且还污染了空气。为此我对垃圾到底有什么危害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关于人们生活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的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 实地调查访问,去另邻居访问一天大概有多少垃圾,如果处理这些垃圾。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中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

2.中国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

3.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4.垃圾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形成有机物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为一体的污染源,雨水淋入产生的渗滤液必然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5.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小区居民的有机垃圾二次污染后所产生的,也就是说,小区有机垃圾的不断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的源头。

四、结论

1.做好垃圾分类。

2.少制造不必要的垃圾。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参考:

危害社会安全 第7篇

浅析企业道德失范行为的社会危害与根源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企业存在许多道德失范行为,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社会效率、社会公平和社会道德.探讨企业道德失范行为的.经济体制原因和文化传统原因,有助于对企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必要的参考.

作 者:任晓娜 梁喜书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及社会科学部,北京,昌平,102249刊 名: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CHINA(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9(1)分类号:B822.98关键词:体制转轨 企业道德 失范

校历歧视不断蔓延社会危害大 第8篇

校历歧视日益“普遍化”

大学生就业中的校历歧视,在当前突出地表现为对非“211”“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歧视。某市发布信息定向选调全国“985”“211”高校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某市出台政策“对申请到该市落户的为‘211’高校毕业生给予15分的加分”;国内某知名企业在招聘前台服务员时也设定了“须为‘211’工程高校毕业生”的条件;某重点大学出台招聘教师规定:博士、硕士、学士都必须毕业于“211”工程以上大学,某非重点大学招聘教师也作如此规定,将到“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就读,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后回母校应聘工作的学生拒之门外。

时下这种校历歧视日益“显性化”和“普遍化”。这种以学校出身即“校历”为主要标准来衡量、招聘、选拔、任用人才的倾向、做法,已开始演化为一种“校历主义”。校历歧视已激起不少怨声,大量非“名校”毕业生甚至将自己的“第一学历”称为“惨痛的代价”“无法更改的痛”“难以抹去的污点”。时下校历歧视还在发展,如果其渐盛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批判和遏制,将对学生及其家庭、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校历歧视的五大危害

第一,校历歧视助推应试教育,强化择校行为。

事实证明,校历歧视的存在与发展,已引发人们对名牌学校的盲目追捧,人们开始变本加厉地追求在人生初期获得所谓的高“校历”。当下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困难,与此就有密切关系。校历歧视带来的恶果不仅加剧了对名校的择校行为,使社会上出现非北大、清华不读的极端行为,更重要的是加剧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这又使中小学偏重应试教育,偏重考试分数与排名,将高考升学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准。校历歧视已成为助推应试教育、扭曲教育行为、强化择校行为的重要外在推力。

第二,校历歧视复辟等级观念,扭曲选才用人制度。

校历歧视是在变相地复辟等级观念。虽说当下的学校出身论和“文革”时期甚嚣尘上的阶级出身论性质不同,但毕竟同属出身论、血统论。人们都对出身论、血统论深恶痛绝,因为出身论、血统论否定了人之平等权和发展权。

校历歧视不仅误导社会观念,还会误导用人单位,扰乱人才市场,伤害就业制度。根据“校历”甚至苛求“校历”,将非“名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弃之不用,就会把许多真正的人才拒之门外,进而扼杀人才。校历歧视反映在人才观上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它往往影响人之认知的准确性,使认知发生偏差。毕业于名校不等于都有高素质、高能力,重点院校的学生不一定都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只要努力奋斗,初始学历较低的人,同样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脱颖而出。

第三,校历歧视打击后天努力,违背成才规律。

校历歧视的另一危害就是打击个人的后天努力,违背成才规律,扼杀人的奋斗精神。我们知道,除非天生痴呆,人所具有的先天禀赋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人的发展和成才也具有阶段性特征,人之成才过程实际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校历歧视显然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人的发展与成才,它把考上大学的努力变成了以学校身份定终身,这无异于人们痛恨的高考一纸通知书定终身现象的复归和强化。校历歧视把人向上的追求与进取定格在求学的学校之身份上,无异于以人生的第一步且对未来无从知晓、无从把握的第一步来判定人的命运。时下,校历歧视正在把人向上奋斗、努力的热情慢慢地扼杀和冻结,许多毕业于非重点高校、非“211”“985”高校的学生无奈地哀叹:选择只有一次,努力也是白搭。

第四,校历歧视否定终身教育、阻碍学习型社会建设。

就现实看,校历歧视影响一个人第一次的职业选择,也影响其职业的升迁和以后的职业经历;校历歧视导致社会看重“在何时何地学”,忽视或不考虑一个人“学什么,学得怎样”。因而校历歧视的直接影响就是使人失去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而没有了继续学习的愿望、终身学习的动力,国家加快发展终身教育的政策就不可能落实,政府期待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美好愿望也不可能变成现实,这是从宏观上而言的。从微观上讲,校历歧视导致个体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被社会淘汰。众所周知,日新月异的社会和不断创新的科技已使人之第一次高等教育经历的价值大为缩水,要跟上时代步伐,个体必须不断回归高校接受第二次、第三次或更多次的再教育、再培训,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校历歧视显然逆潮流而行,对此,如果我们还不警醒、任其发展,不仅伤害国家的健康发展,更伤害个体的顺利发展。

第五,校历歧视损害高等教育的多元特色发展。

校历歧视注重的是高等教育的分层,赋予高校以等级身份,忽视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不认可非“985”高校、“211”高校也能在自己服务的领域争创一流,也能培养出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它不断助推着高校对层次跃升的追求,阻碍着高校办出特色。对于校历歧视造成的多方面危害,必须加以深刻地批判,同时应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如何遏制校历歧视的发展

校历歧视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高校差异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要想其完全禁绝是不可能的,但是采取措施对其加以遏制则是完全必要且紧迫的。这需要从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个体四个方面共同努力。

从政府方面讲,遏制校历歧视的发展,首先要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制止就业中的校历歧视。现有关于就业的有关法规,仅用列举的方式禁止民族、宗教、性别、户籍和身体健康状况五种就业歧视,而对日益严重的校历歧视问题没有关注。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但“通知”属部门规章,缺乏法律的强制效应。要消除校历歧视的弊端,需要完善有关法规,旗帜鲜明地反对校历歧视,追究校历歧视者的责任;同时明确相关受害人的救济途径,确立校历歧视的公益诉讼方式和程序,保障毕业生的平等择业。其次要取消对学校尤其是对高校的过度分层。校历歧视的出现和发生与我国对高校的过度分层有关。通常,根据大学培养人才的层次,大学被划分为博士授予大学、硕士授予大学、学士授予大学;以学校定位做依据又可将大学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按涵盖学科进行划分,还可以把大学划分为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这些划分基本上是依据高等教育规律做出的。但是,上述划分在当下的中国并不受重视,目前中国大学被人为地增加了许多因素后分成了多个层次,被赋予行政级别,其结果是导致高校间的不平等竞争,甚至导致教育权力的寻租。

因此,政府要淡化进而中止赋予学校尤其是高校以行政级别的做法,杜绝在高校中制造身份不平等。在实行重点支持的过程中争取做到一视同仁,给各类教育、各类学校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通过消除学校的等级身份,引导社会打破“校历情结”,为学校和学生发展、毕业生就业创设平等机会。

从高校的角度来讲,遏制校历歧视,要起带头示范作用,不能成为校历歧视的推手。其一,作为人才培养机构,高校要坚守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秉承有教无类的思想,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面向所有学生,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其二,作为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引进过程中,高校要唯才德是举,不要以“貌”取人,更不可搞校历歧视。高校搞校历歧视,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亟待纠正。

从社会用人单位的角度讲,要防止择人简单化,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唯德是用。简单的校历歧视,会导致高学历、名校历的学生进入只需要低学历就能做的工作岗位的现象。其实,以校历取人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社会用人单位要提高责任意识,走出以“校历”取人的误区,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自觉支持和拥护就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维护健康的人才市场秩序。

危害社会安全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推手 网络炒作 信任危机 舆论导向

近年来,网络推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草根阶层通过网络推手的炒作一夜之间可以成为明星,平民大众遇到的不公待遇也可借网络推手之力引起社会的关注。部分网络推手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触犯法律违背道德,误导社会舆论,被称为“网络黑社会”、“网络打手”。网络推手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就充满了争议。

一、网络推手及其运作方式

网络推手,又被称为网络推客、“网络炒手”、网络策划师。一般而言,“网络推手这个词通常是指这样一个人群,他们利用网络操作规则和互联网资源,迎合受众接受心理,以策划事件和引导舆论为手法,让受众知晓进而关注某些特定信息”。“天仙妹妹”、“芙蓉姐姐”、“流氓燕”、“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封杀王老吉”等,这一系列网络红人和网络事件背后都有网络推手的策划和推波助澜。这些隐身网络的“草根王者”,通过一次次的网络策划引爆网络而走红,渐渐进入网民的视野中。

网络推手的炒作有其基本的运作方式。首先,为了使炒作对象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他们利用受众的同情心,将选择的炒作对象进行精心的包装,使他们更贴近大众,缩短与大众的心理距离,或者为了制造网络舆论,他们利用网络世界自主性、个性化、互动性的特点以及大众追求新奇和刺激的心态,推出以炒作对象为主角的“恶搞”事件,在短时间内将网民的眼球牢牢吸引在这些事件上。在此基础上,为了选题策划的需要和提高事件的可信度,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加入进来,对这些事件和话题进行报道。借助传统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大量的报道给炒作对象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度,然后再由网络大量转载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达到夸大影响力和提高舆论声势的目的。

经过前期一系列的炒作,被策划和包装的人或事件已获得了足够的知名度,这时网络推手便推出某具体产品或企业品牌,向企业主和广告商出售受众的注意力,实现炒作事件的营销目的。这种网络媒体炒作造势,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最终炒作对象获得有形和无形的双重利益的网络推手的商业运作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条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①

二、网络推手的社会危害

在眼球经济时代,所有东西都可能成为炒作的对象,网络推手利用虚假、低级的信息制造噱头,来获得网民的关注。长此以往,网民对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信任度将大打折扣。还有部分网络推手唯利是图,渐渐沦为帮助他人打击竞争对手的“网络打手”,混淆舆论视听,甚至触及道德、法律的底线。

1、虚假信息泛滥,网络传播庸俗化

调查发现,目前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成为受众对互联网的最大担忧,虚假信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一些信息甚至不堪入目。网络推手的炒作通常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纯地编造故事,把炒作对象作为故事的主角;另一种则是为炒作对象量身策划事件,让炒作对象在特定的场合有意的做出一些能够刺激网民心理的行为,最终达到“搏出位”的目的。

2009年“女孩别针换别墅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当大家正在关注事态的发展时,却被网络推手证实是假的,玩弄了网民的感情。明星的绯闻炒作也是相似的套路。“被离婚”、“被包养”、感情分分合合等炒作新闻的出现大都是为了配合明星新片宣传或提高识别度。有时网络推手为了获得高关注度,迎合部分网民的低级趣味,把炒作的对象和情色挂钩。如流氓燕一脱成名,还有“兽兽门事件”等。这些不雅事件不仅污染大众传播空间,同时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2、出卖网络话语权,导致网络媒体信任危机

网络推手被公关公司或者企业雇用后,在网络上发表有利雇主的言论或者对雇主的竞争对手进行言语攻击。在网络推手与雇主的交易中,网络推手出卖的是自己的网络话语权。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推手发布的信息很难核实,因而他们通常利用网民的猎奇心理推出帖子,人为制造或夸张事实来吸引网民的眼球。

2009年“香水女生”在博客发帖《妈妈,我被北外强制退学了》,炮轰北外的教育制度,一时间网站上对北外和相关老师的批评、攻击如潮,该博客更新不到一天,点击数接近十万。有人认为北外在“制造一起骇人听闻的当代文字狱”。但不久,有网民发现此事的诸多疑点,并继而证明又是一次炒作。有网友在事后反思:“在这样一种语境之中,我们也许会怀疑‘香水女生’这个个体的真实,但对因她而起的公共议程,却深信不疑。但是‘狼来了’这种游戏,玩多了就不会有人再伸出援助之手了。”

2010年3月26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了一项专题调查:“你怎么看待网络炒作”,总共有2359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90.3%的网友担心越来越多的网络炒作会引发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危机。0.6%的人认为网络炒作是一种追逐名气或金钱的商业行为;37%的人认为这是有待通过法律予以规范的灰色行为。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网络推手进行的网络炒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可信。②过多的网络炒作,很可能使得网民对网络传播的信息产生抵制情绪,当人们得知很多热点新闻是一场炒作、一场骗局时,他们的热情将大大降低。

3、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网络传播中,利用网络平等性、快速性、交互性等特性,网民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上更加自主,并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进而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把关人”的角色功能被弱化并分散。③在网络传播“把关人”缺失的情况下,网络推手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他们通过设置私人议题,与网民进行互动,使网民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

网络推手一般拥有多个论坛或贴吧的高级账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发布一些信息,或对大众关注的话题发表看法,借此来影响网民的信息的获知和对话题的看法。网络推手在网络上扮演着网民的意见领袖这一角色,引领着网络信息传播的方向,然而网络炒作议题大多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因此信息的内容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容易混淆受众的视听,影响受众的判断力。

在凤姐事件中,网络推手结合当前“剩女”现象,以征婚作为噱头,为凤姐征婚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而这些条件与其自身的情况又极度不匹配。此外,罗玉凤的雷人语录层出不穷,激起了网民对这个人物和事件极大的好奇心,获得了相当大数量网民的关注。就像明星的绯闻炒作一样,罗玉凤征婚事件最终被证实为网络炒作。网民的注意力被虚构的事件、出位的言论、专业的策划牢牢吸引,并付出了与事件本身新闻价值不协调的关注度,就必然会忽略同一时期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其他对生活有意义的信息。

人们的注意力过多集中于网络炒作中的人物、事件上,被网络推手牵着鼻子走,会导致对人们的价值观的错误引导:美誉度是其次的,知名度才是最重要的;人气意味着金钱,臭名远扬也可身价百倍。车模“兽兽”的不雅视频在网上流传,虽然受到网民在道德上的批评,但此事件后其出场费却大幅度提升。

4、不正当竞争触犯法律及道德底线

网络推手利用网络传播的开放和虚拟等特性,在利益的推动之下,为雇主发布虚假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特别是编造对雇主的竞争对手不利的事件或者言论,往往会引起其经济上的巨大损失。④网络上的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企业或个人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导致虚假信息泛滥网络。

2010年7月一个关于伊利QQ星儿童牛奶会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帖子出现在网络上,引起了网民特别是年轻父母们的关注,随后内容相似的帖子层出不穷。这些帖子是由北京的一家网络推手公司发到网上的。而后网络上有人证实,这个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伊利最大的竞争对手。这种企业之间利用网络舆论进行的恶性竞争,让网络推手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利用各种方法,渐渐沦为“网络打手”。

结语

网络推手操纵网络舆论的同时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为网络营销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新生事物的成长总是利弊相依,他们在操纵、策划网络传播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正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网民应该更加理性,提高媒介素养。网民不应过于盲目,而是更加理性和冷静的思考各种话题和热点,并勇于质疑,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守道德,做文明网民。

其次,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应加强自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需要自律,应该有新闻专业精神,坚持道德底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道德水准。传统媒体更要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保证向受众传播的信息真实可靠。本着真实准确客观及时的报道原则,对于网络话题和热点认真辨别,不盲目转载和跟风。

最后,政府或主管单位加强监管。由于网络炒作的成本低,出现了许多不负责任的炒作行为,因此政府在网络监管上应该更加积极,努力培植主流网络媒体,占领舆论阵地。为此可以考虑制定适用的法律法规,施行强有力的监管,规范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①谢阗地,《网络推手的商业模式》[J].《互联网周刊》,2009(2):22-23

②祝兴平,《网络推手及网络信任危机》[J].《新闻实践》.2009(8):15-16

③陈莉、周党华,《网络推手社会影响之探讨》[J].《大江周刊论坛》,2010(9):30-32

④厉国刚,《网络炒作的成因与社会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3):21-23

(作者:河北经贸大学2011级新闻学研究生)

上一篇:打通镇全面部署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下一篇:中学“安全教育活动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