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

2024-07-22

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精选12篇)

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 第1篇

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

给青年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张万祥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在不舍。”他形象地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千里之行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浩瀚大海是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同样道理,班主任专业化也是点点滴滴做起的。青年班主任要想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不仅不能忽视微乎其微的小事;相反,还应该从小事做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宏图大愿雄心壮志固然重要,而对青年班主任来说,还是从小事小节入手为妙。须知教育无小事,小事蕴大理。我从教三十几年,担任班主任26年,主编了《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等书……而今我却要对青年班主任朋友提出十二个小建议。

第一个小建议:随身携带一支笔几张纸。担任了班主任,就获得了走进青少年心灵世界的机遇。青少年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班主任工作也是丰富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俱全。同时,它也是艰辛的劳动,苦辣酸甜咸,各种滋味尽有。而且,这也是一项充满创造色彩的工作。我们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我们每天的教育都是新的……这一切,都应该记下来。随身携带一支笔,有什么感悟,有什么想法,随时记下来。起步阶段,记下的是一鳞一爪,可这都是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天长日久,积累多了,就会培植出参天大树。现在,手机随身携带,各种各样卡随身携带,甚至化妆品随身携带……而越来越多的教师却往往忘记随身携带笔和纸。一支笔几张纸,不会占多大地方,不会增添多少负担。而一旦形成了这样习惯,你的创意会越来越丰富,你的精彩会越来越瑰丽,你前进的步伐会越来越稳健。

第二个小建议:在台历上写下明天必须办的事情。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很容易东一锤子,西一棒子;或者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每天忙忙碌碌,却忘记了必须做的事情。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果到头一看,两手空空。自己也想一个学期读几本教育书籍,也想写几篇教育随笔,可是在昏头昏脑中,一切付诸东流,只留下悔恨和遗憾。为克服这个弊端,建议一天结束的时候,用一二分钟,思考一下,然后在台历上记下明天必须办的事情,而且按轻重缓急排个次序。这里的事情一定是必须办的,是能够办的。可办可不办的不要写,想办却没有时间办的更不能写。否则,罗列的事情太多,自己完不成,欠下一笔债。心里不***。天天欠债,天天不***。天长日久,会影响情绪。这形成了习惯,可以推而广之,每周周末,定好下周计划。每月月末,定个下月计划。每个学期开始之际,定个学期计划。这样工作有条不紊,效率自然会提高。

第三个小建议:在节日时给自己的老师发短信或电子邮件致以问候。青年班主任往往有一些老师。或者是自己求学期间曾给自己额外帮助热情激励的学业老师,或者是自己工作后领导给自己聘请的指导老师,或者是自己在网上结交的德才兼备的知心老师……在节日时,一定要给他们发个手机短信或是电子邮件。这样的短信或电子邮件一定要情真意切,要真诚

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不要把网路上流行的问候信转发一下了事。有了真诚的感谢,才会赢得真诚的帮助。这也是获得专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有的班主任在请求帮助时,对老师十分热情;过后,却把老师忘在脑后,不理不睬。一旦又去求助时,老师的热情自然也会减半。受损失的还是自己。在节日时给自己的老师发短信或者发个电子邮件致以问候,这应该养成习惯。这样可以不断获得老师的帮助,可以加快前进的速度。

第四个小建议:从打一壶水沏一杯茶做起。有的青年班主任从当上教师的第一天开始,就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然后提起暖瓶到锅炉房打好开水,给老教师一个个沏好水。这样的小事,他们坚持了一个学期,坚持了一个学年,坚持了几年。小事促使他们培养了尊师爱生的好习惯。老教师乐于慷慨帮助他们,他们在老教师的鼎力扶持下,快速成长,很快就成为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学校全区的优秀班主任。这是值得借鉴的好经验。打一壶水沏一杯茶是个小事,可是这小事却能反映青年班主任尊敬老教师的优秀品质,能反映出青年班主任谦虚谨慎的良好思想。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培养了毅力,培养了良好的品德,这样小事铸成了思想的长城。

第五个小建议:把本届学生的特色留下来。每届都有特长生,或者是擅长学习,有独特的学习方法;或者是擅长文艺,在文艺方面有天分;或者是擅长科技小制作,心灵手巧……如果我们把这些特长生的特长作品保存下来,展示给下一届的学生。让他们观赏,引导他们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往届特长生的特长展示会给学生以震撼,以感染,以启迪,而往届学生就是他们的哥哥姐姐,有亲切感,其引导作用自然,说服性强。这样这届学生就会在一定的高度上进一步提高,这个班级前进的步伐会加快。这是省时省力的好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班主任要做有心人,我们保存一届特长生的特长作品,我们保存几届特长生的特长作品,这些作品就是我们教育一届届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最好教材。

第六个小建议:订一份班主任刊物,每学期做一份目录索引。订购报刊杂志应该成为习惯,而阅读教育报刊杂志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所必须的。有许多班主任订购了七八种十几种报刊,在先进教育思想的熏陶下,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快速提高。而不少青年班主任从来不订购教育报刊,于是不能接触最新的教育信息,不能借鉴最新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了自己的进步,致使自己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年订购一份教育报刊,如《班主任之友》、《班主任》、《德育报》。不但阅读,而且要在报刊的边边角角写一写心得。每学期结束的时候,给自己订购的教育报刊做一份目录索引。日后,思考什么问题,参考什么课题,可以利用目录索引寻找相关文章。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报刊的作用。当然,每年订购一份报刊是最低要求,是底线。这个底线是万万不可破的。每月少买一件衣服,或者少买一包烟一瓶酒,不应该是难事。那么,实现这个建议是轻而易举的。

第七个小建议:只选一个或二个网站,只到一个或二个论坛上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班主任认识到网络学习的重要性,他们经常上网闯荡,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知识储备,结交了不少朋友。这是与时俱进的举措。但是,有一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有

些人上网,东瞅瞅,西望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热闹就到哪里去。这样在热热闹闹之中,时间不知不觉溜走了。上网时间不短,收获甚微。建议只选一个或两个网站,集中精力浏览学习。这还不够,有的网站有几十个论坛,几十个栏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好选一二个论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发帖、跟帖。对班主任工作而言,“班主任之友论坛”,“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小学继续教育网……都是质量上乘的网站论坛。总之,各种网站林林总总,网上的知识琳琅满目,班主任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到网上学习,一定要有选择地去学习,而不是见网站就上,见论坛就进。

第八个小建议:每周写两千字班主任工作随笔。有不少青年班主任才俊崭露头角,其经验之一就是坚持写班主任工作随笔;许多在班主任工作上有所建树的教育家,其成*****的诀窍之一就是坚持笔耕。写作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人深刻地指出:当今教师的生存状况是艰难的,但不管多么艰难,也要认识到,要避免色泽黯淡的“人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这,就是读书、反思和写作。建议青年班主任解放思想,大胆写作。不为自己不写文章寻找借口。工作忙,没有时间动笔;自己不是学文的,不会写作;年纪大了,脑筋跟不上,不能写作……为了自身提高专业素质,什么可能都不在话下。只要增强了信心,什么借口都会土崩瓦解。初始阶段,可以不写为许多青年班主任视为畏途的论文,可以记述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故事,记叙班级成长的故事,记叙自己学生的发展变化……因为是自己亲历的熟悉的事情,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建议初始阶段最好订个目标,例如,每周不少于两千字。坚持一段时间后,你或许会感到写作其实也不是“难于上青天”的,或许每周两千字的目标就打破了。

第九个小建议:每周到教师阅览室坐半个小时,浏览报刊。报刊披露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学校设立的教师阅览室门可罗雀。有不少教师一个学期也不到教师阅览室去一趟。不少学校订购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教育报刊,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好举措之一。这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教师本应成为这里的常客,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如果教师不到教师阅览室去,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教师也失去了进修学习的好机会。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周挤出哪怕半小时的时间,到教师阅览室坐下来,浏览教育报刊。“开卷有益”,哪怕是走马观花,也会受到一点启迪。善于利用教师阅览室,是聪明的表现;而不进教师阅览室,是愚蠢的做法。

第十个小建议:一个月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教师要善于勤于学习,他说:“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把,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书籍就是“人类智慧的太阳”。读书是青年班主任快速成长的捷径。要走上这条捷径,必须解决一个误区――没有时间。许多青年班主任也知道读书的重要,但是一次次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心***理得地与书失之交臂。其实,这是惰性在作怪。请看下面的例子:奥斯勒是加拿大著名的医师、医学教育家,因为成*****地研究了血小板等医学而扬名四海。由于他对事业的热爱和兼任多种社会工作,因而时间非常紧张。

为了读书,他规定自己在睡觉前必须抽出至少十五分钟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十五分钟读书的效果。就一般的阅读速度而言,一分钟可以读300字,十五分钟可以读4500字,一星期可以读3·15万字左右,一个月可以读12·6万字。这样,一年就可以阅读20本书。奥斯勒坚持睡前读书十五分钟达半个多世纪,共读了8235万字,约1098本书。有人说:“成*****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按奥斯勒坚持的读书方法计算,实现一个月读一本书的建议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第十一小建议: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美国有位母亲,每天给女儿照一张相。坚持了二十年。后来这位母亲把二十年的照片展览出来,引起轰动。七千多张照片,真实地记载了女儿生命成长的日日夜夜,生动地记载了这位母亲对女儿深沉真挚持久的爱。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如果有了孩子,那么就每周给孩子照一张相;如果还没有孩子,就每周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照一张相。不是一年二年,而是坚持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对老人的爱;用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爱心;用这种方式,享受生活;用这种方式,记载我们教育生命的轨迹。若干年后,欣赏这些照片,该是多么惬意多么温馨的事情啊!教育事业是年轻的事业,我们必须保持一颗年轻之心,为事业,为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我们不能未老先衰,不能过于沉重,不能忧心忡忡,不能满怀牢骚,不能怨声载道……我们需要忙碌、紧张、竞争、奔波、辛苦,也需要轻松、休闲、逍遥、浪漫。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让我们的心情更恬适更美好。而每周给自己的家人照一张相是锤炼一颗年轻的心的举措。

第十二个小建议:每周记下一个德育故事。

我们要让青少年学会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仁慈与怜悯;学会聆听始终是人类前进动力的奉献、感恩、宽容、同情、自尊、自信……这些美好的品质;学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同情、爱情……这些美好的感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借助德育故事。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教导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德育故事。他明确指出:“在关于人的美的观念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人的精神美――思想性、忠于信念、不屈的意志、同情心、对恶的毫不妥协的精神。我们通过鲜明生动的、富有思想性的故事形式,讲述精神美的人物,让人类在过去和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一切道德财富进入学生的意识和心灵。这些故事使学生思想激动,迫使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他善于利用故事,故事是他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做人的故事》一书搜集了苏霍姆林斯基近600则生动的故事。

班主任应该牢记一百个――承载英才睿智启迪学子感悟盈溢世人情感饱含生活哲理揭示成*****真谛歌颂理想信念的德育故事。

为此,建议青年班主任每周记下一个德育故事。日后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做讲故事的高手,让故事做班主任的助手。

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 第2篇

一、子时

小朋友的书包

挂在月牙上

不小心

就溅出几颗星子

黑暗里一闪一闪的

是梦的眼睛

二、丑时

夜色枕着麦田

麦田枕着小村

小村轻轻翻一下身

偶尔呻吟一声

咯疼了沉睡中的人

三、寅时

爷爷老了,瞌睡少

鸡叫时醒了,出去散步

田间的路多少年了

还是那样,爷爷

从来也没想过走更远一点

一缕曙色,悄悄的

从背后爬上来了

四、卯时

几个孩子冒出村子

跌进寓言一样深的麦田里

孩子们显得那样渺小

乳白的薄雾渐渐散开

麦田里开满阳光

金色的花朵

五、辰时

农家小院

四四方方一张石桌

奶奶坐着

哄不安分的孙子吃饭

两边的座位空着,空的

座位前奶奶都摆上一副碗

碗里注满了

奶奶的目光

六、巳时

她习惯掐一穗麦子

又掐一穗麦子,闭眼

想象着那年的样子

他把干净的麦子一粒粒喂进嘴里

嚼啊嚼,可再也吃不出

那年的味道了

她忽然有些不好意思

四顾无人

那几年的事咋不会忘呢

七、午时

村头的大槐树成仙了

老母鸡一样张开翅膀

保护小村

树下,总会有几片燃尽的`香灰

村里的人们有了困惑

在这里总能找到

力量和自信

八、未时

母亲坐在房间里

绣十字绣

一天绣一朵莲花

两天绣两片荷叶

把日子连起来

生活就象是一副画

九、申时

河套里的一群羊像白云

慢慢漂移,羊咀嚼青草的声音

是一曲幸福的音乐

放羊的二叔坐在岸边

眯着眼一脸神秘,仿佛

这个世界都在他掌控之中

十、酉时

落日,让小山包上的坟头

再辉煌一次,灿烂的光芒

漫山遍野回流村里

蹲在暮霭里的爷爷

一声不吭,默默抽烟

像是在听

祖先们的家训

十一、戌时

母亲进家拍掉肩上的尘土

暮色就淹没村子了

几粒枣红的灯火

跳跃在夜的窗口

静寂里

王瞎子二胡的忧伤

月光一样四溢

十二、亥时

少女把山峰关在门外

一个秘密就藏在心里了

正房里的母亲说

今天回家太晚

少女轻轻的嗯

月牙躲进一朵云里

暗恋的十二个时刻 第3篇

当你在他的窗前忧郁地走来走去,当你穿上那条火红色的新裙子,只因为他曾经对你说过他最爱那抹红红的的感觉……

第二个时刻

我走失了爱猫“不点”,却在下一个转角路口遇见捡到“不点”的你,这一刻我爱上了你。

第三个时刻

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剛好从我的窗前走过。你狗狗身上的斑点和我的“不点”有着奇妙的缘分。

第四个时刻

每天清晨都会看到在公园遛狗的你,我多么希望我的“不点”也是一只可以遛的小狗。

第五个时刻

你终于注意到我了,我却好想立刻消失掉。

第六个时刻

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对自己说要忘记你……可是你对我微笑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不仅读同一所学校,而且都选了大胡子老师的课。

第七个时刻

知道你总是在7点45分出现在我寝室窗外,我会偷偷躲在窗帘后面,为了和你在衣着上保持一致。

第八个时刻

知道你喜欢吃西红柿炒蛋,我也渐渐把它当成习惯。

第九个时刻

知道你喜欢看恐怖小说,我在每本借书卡后面,都留下了我对你的思念……知道你每天清晨都会带着小狗经过我家窗外,我把树都修剪成爱的形状。

第十个时刻

我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第十一个时刻

我想我真的是愿为爱情变蠢的傻子,就这样在角落里暗恋你三个冬天,却没有勇气对你说出这个字。

第十二个时刻

有天夜里,天空是灰蒙蒙的蓝色,我想交汇的爱就好像两颗飘在夜空中的气球,只要继续放飞,总有一天会和你那颗遥远的心相遇。心忧无人知,月夜独自叹。但愿逢知己,解我忧与愁。

如何走出培训的十二个误区 第4篇

误区一:培训是花费,而不是投资

这种观点认为在技术上、设备上是投资,在员工的改变行为上,改变思想观念上不是投资,许多老板在购买机器设备方面很舍得花钱,一掷钱金,但是到了培训投资上则显得十分小气。挂在老板嘴边的话,常常是:“搞培训不如这些机器设备实在,一投进去就有回报了。”

误区二:只要一有培训就全员参加

好不容易花了个高价钱请了个老师过来讲课,如果听得人少了不是白浪费了那么多钱吗?干脆把全部员工都叫上,这样花的钱也值了,这是部分企业的一种思想。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要不得的,培训讲究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试想一个战略管理的课堂上,企业的高层领导,中层干部,乃至一线的操作工都在听,这会出现什么场面,必然是操作工听的昏昏欲睡,毫无效果。这样反而给企业浪费了不少的成本,为什么说浪费了成本呢?因为操作工把用在培训的这点时间去生产产品的话,还能产生不少的效益呢?跑到这来培训却是什么经济价值也没有产生。

误区三:培训是一种短期行为

这种观点没有把培训当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认为培训是为了满足短期的需求。这段时间执行力不强,就培训一下执行力,那段时间技术出问题了,就培训一下技术。这样的培训不是形成人力资本的过程,仅是把培训当作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战略。真正要让培训起到效果就把培训当作一个长期的活动来抓,作为企业的一种人才发展战略来对待。

误区四:为培训而培训

培训不单是人力资源的一个模块,它跟其他模块的相互关联程度非同一般。先说培训与绩效,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后,必然会发现员工的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其实是培训的一个来源,再说培训与晋升,如果一个员工要想晋升到主管的位置,那必然要经过主管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的培训,达到主管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才能将其晋升。当然培训还与其他一些人力资源活动相联系,总之我们做培训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要与其他的人力资源活动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误区五:强迫培训对象参加培训

很多企业由于培训没有进行系统的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没有把培训跟员工的实际相结合,导致很多员工不愿意参加培训,于是企业不得已采取强迫员工参加培训的方式,比如某公司就规定凡员工无故缺席培训一次罚款100元。这样的强制措施虽然表面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培训的效果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被强迫而来的学员的学习动机不是很明确,处于一种应付形式,这样的培训必然没有多少效果。要想解决问题的根本,一方面要引导学员转变思想,宣传培训对员工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上,另一方面要进行需求的调查分析,找出员工的培训需求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误区六:重知识,轻技能,重业务,轻管理

一些企业在培训方面侧重点一般集中在知识的训练上,如公司的企业文化,职业化礼仪等方面,而对一些技能性的培训则较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重视业务人员的培训,因为业务是公司的找米下锅的部门,能为公司带来现实的回报,因此对业务部门的培训就显得格外的重视,

而不重视或者忽略了对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结果就是员工的系统化训练不强,培训讲究的是一种系统化。

培训系统没有很好地设计,没有分析培训要求,没有对培训原因进行评估,没有方法、培训环节进行研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支持培训的环境准备过程,没有对培训结果的衡量,有的教材陈旧,有的方法呆板,仅从参加培训数量上考虑。

误区七:新员工培训不培训无所谓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新员工只要随着时间的推延,会逐渐适应环境而胜任工作。但这种做法恰恰为新员工的流失埋下了种子,新员工刚进公司,对企业的各种人文环境不熟悉,需要有人对他进行培训教育,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就象一片没有写字的白纸,他们的各种企业价值观,工作风格都还没有形成,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会不适应企业的各种文化理念,显得无所适从,或者向偏离企业价值的方向转变。所以我们不仅对新员工要培训,而且还要不时的与其交流谈心,了解其思想、工作状态,这就是一些大企业对新员工的“扶上马,送一程”的培训思维。

误区八:只培训中基层,不培训高层

这种观点认为培训只是针对中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而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其实这是不对的,高层管理人员一样也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只是他们的培训的侧重点不象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那样只针对一些知识技能,基本的管理能力,高层更加侧重于战略管理、经营过程控制、企业组织管理、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管理方式的改变、人才培养等方面。

误区九:重培训形式,轻培训效果

有一类企业虽然口里喊着如何重视培训,培训不惜重金,但培训过后就什么也不管了。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形容这种现象叫做:“台上激动、台下冲动、回去后不动”。想想我们很多企业不就是这个样子吗。要想让培训真正的转化为效果,那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转化机制,注重学习后的应用与实践,让培训真正的带来收益。

误区十:培训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种观点认为培训能解决一切的问题,企业的执行力不高,搞个执行力的培训就搞定了。总之培训了,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的想法其实还很有一定的市场,根据我的了解不少的企业老板甚至HR都很为培训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培训改变的只是员工的思维模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最终还是靠企业的机制去转化。没有可行的转化机制与行动的方案,培训最终也是无用的。再者说了,也不是任何问题都能通过培训解决的,有些问题,比如企业的执行力,除了相关的培训外还需要企业有健全的制度,流程等。

误区十一:出现问题才培训

今日个觉得员工士气不高,搞个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或者自动自发的培训,明日个产品质量出问题了,再整个生产质量培训。这是一种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方式。其结果只会造成拆了西墙补东墙。培训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要有预见性的进行培训的规划,把培训与企业的未来战略结合起来,使培训真正适应公司的战略发展。

误区十二:培训会造成人员流失

激励员工的十二个小故事 第5篇

1.马太效应

一个国王要到远方去,想征服一个国家。临行之前,他把十个仆人叫到面前,交给他们每个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然后就出发了。

后来,这位国王凯旋而归,他又把那十个仆人叫到跟前,要他们报告赚了多少钱。

头一个上来说:“陛下,你交给我一定银子,已经赚了十锭。”

国王赞赏地说:“好哇,你这么能干,我就给你权利,让你管理十座城池”。

第二个上来说:“陛下,你给我的一定银子,我已经赚了五锭”。

“也不错”国王说:“你可以管理五座城池”。

又有一个仆人来说:“陛下,你的一定银子在这儿,原封未动!我一直把它包在手巾里存着,没敢拿出来。我本来怕你,因为你是最厉害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国王听后,便沉下脸来呵责他说:“你这个恶仆,贪婪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是最历害的人,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钱庄,等我回来的时候连本带利地交还给我呢?”说着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1锭银子,交给那赚得10锭的人”。

“陛下”身边的人说:“他已经赚了10锭了”

“我告诉你们”国王说:“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回来。凡是多的,我还要加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2.成功在于一念之差

有两个人他们逃难来到东京。东京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商业都市,什么都要钱,他俩看到有钱人用钱买水喝,都很奇怪:“水还得用钱买吗?”其中一个人马上想到:“东京这个地方,连用点水都要花钱,生活费用太高,怕难以久住。”于是便离开了,继续去流浪。

而另外一个人却不怎么想,他想:“东京这个地方,居然连水也能赚钱,我一定可以在这里出人头地。”想到这他十分兴奋,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留在东京的那个人不久便开创了一片自己的事业。他就是日本水泥大王,汪野一郎。

3.守住你的金矿

美国田纳西洲有一位秘鲁移民,在这里他拥有六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九十公顷的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五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洲。

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儿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一座金矿。如今,这金矿依在被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天赋...天赋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有幸挖到这座金矿,关键看能不能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人生。

4.“1>51”的启示

法国银行大王贾库.拉非萨托年轻时一度失业,曾五十一次求职遭拒绝,当他第五十二次求职遭拒绝后走出去时,发现这家银行门前的台阶上有一枚打头针,就弯腰把它捡了起来。

第二天,他收到了这家银行的录用通知。

原来,他蹲下捡针的情景正好被银行的懂事长看见了。懂事长认为,从事银行工作的人,正需要有拉斐萨托的这种精神。

注:

或许他是万中无一的幸运儿,但你能保证这种幸运不会降临在你的身上吗?

我相信成功的他,包括:最后成为法国银行大王

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好运,更关键的是,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捡针不是他的一时之举,而应该是他能够很好跟进细节的一种态度。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发现细节、了解细节、执行细节的拉斐萨托精神,难道你不会成功吗?

5.你可以弯一下腰

耶酥带着他的门徒彼得(Peter)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酥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酥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了三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酥猜到彼得肯定渴的够呛,就把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酥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酥笑笑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面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就将在大事上操劳。”

注:

其实,不会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弯腰的确有点累,但如果农民不弯腰,他能开镰收割吗?

在这里,十分抱歉的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为能查出此寓言出至于新约里的那一篇。希望朋友们知道的请与我们分享(留言)

6.一碗汤的哲学 有一次,台湾诗人林先生到日本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用餐,要了一份他感兴趣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的面前。他一愣,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到:“你没说明是要一小碗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理觉得很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儿,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只付了一小碗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注:

那家中国人的餐馆,原想乘机很宰,却失去了更多赚钱的机会,而那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没有乘机多赚钱,而赚钱的机会如细水长流,源源不断。

7.站 起 来

在一个促销会上,美国某公司的经理请与会者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坐椅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坐椅上发现了钱,最少的捡到一枚硬币,最多的拿到一百美元。这位经理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了,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没有人能猜出这是为什么。

那你呢?知道吗?

(最好是带起大家的互动)经理一字一顿的说,我只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注:

我们往往埋怨机缘总是与自己擦肩而过。实际上,当你作者瞻前顾后,不知何去何从时,那些智者,此时已果断地站起来,抓住了机缘,只有这样,才会在机缘到来时,不至于束手无策,与之失之交臂。“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8.哪一块不是好肉呢

盘山宝积禅师有一天路过市场时,偶然听到顾客与屠夫的对话。

顾客对屠夫说:“给我割一斤好肉。”

屠夫听了,放下屠刀反问:“哪一块不是好肉呢?”

顾客当时怔住,而在一旁的盘山宝积禅师却领悟了。

注:

我们总是感到,现在的工作不够理想,有很多的抱怨,如:“工作的环境不够好、开的工薪比其它公司的员工要底、觉得自己的公司品牌比较小等等,有着很多的不如意。”

而实际上,“哪一块肉是不好的呢?”

不论在什么样的公司里,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你对这份工作投入了多少你就会收获多少。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9.自 信

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头头戈林曾问一名瑞士军官:“你们有多少人可以作战?”

“五十万”

“如果我派百万大军进入贵国,你们怎么办?”

答曰:“简单,我们就每人开两枪。”

注:

匆匆容容,坦坦荡荡,而且充满信心,这就是自信。

在现实工作中无论你在什么工作岗位,你所应当承受所有压力,多数的时候都是来源你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再加上你的行动你就是强者。“有自信的人永远是强者,决不会倒下。而我们常常欠缺的就是这点。”

10.巧妙的谎言

有一家宾馆欲招聘客房部经理,宾馆老板面试甲、乙、丙三个男性候选人时问:“假如你无意中推开房门,看见女客一丝不挂的淋浴,而她看见你了,这是你怎么办?”甲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出去。”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出去。”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出去。”结果丙被录用了。

试想一下,只有丙的故意装错的答案才能使春光外泄的女客真以为他没看见,因而减少惊吓和愤怒,所以相比之下,丙的回答更灵活,更聪明,丙被录取也就不足为怪了。

11.青蛙的故事

在一次生物实验中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里,青蛙马上跳了出来。但把这只青蛙放在另一个装有温水的杯子里,并慢慢加热只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服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等到它发现水已太热时,它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而等待它的,只有死亡。

注:

我还有四句话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心你的思想;

你的思想会影响你的行为。

小心你的行为;

你的行为会养成一种习惯。

小心你的习惯;

你的习惯会造成你的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

你的性格会决定你的命运。

12.不要害怕失败

有一天在一本书中读到关于一个人简历,这个人的简历是这样的:

22岁 生意失败 23岁 竞选洲议员失败 24岁 生意再次失败 25岁 当选洲议员 26岁 情人去世 27岁 精神崩溃 29岁 竞选洲议长失败 31岁 竞选选举人团失败 34岁 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37岁 当选国会议员 39岁 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46岁 竞选参议员失败 47岁 竞选副总统失败 49岁 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51岁 当选美国总统

古诗词里的十二个月 第6篇

汀洲雁下依残水,墟里人行破夕烟。

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

给孩子的十二个字 第7篇

我从来不会要求我的孩子考多少分,考第几名。每当孩子考到第三名时,我就要说:“要退后一点,成功才有希望。当你有这样的认识时,你的心就打开了,就有空间了。”我的小孩现在都长大了,最大的已经三十岁了。他们离开家乡时我跟我妈妈不一样,不是送他们瓶子,而是送他们十二个字——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大其愿,就是愿望要远大,即使这个愿望可能不会实现。我小时候有很多愿望,比如环游世界,我爸爸觉得一点儿都不可能。他说:“你连买车票到隔壁村庄去都不可能。”我长大以后,去环游世界时,就想到小时候我是怎样立下这个志愿的。

坚其志,就是志向要坚定。我七八岁时想,我爸爸是农夫,家里那么穷,我要当作家,一定得比别人更努力。所以,小学时我每天写五百字的文章,到初中时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到高中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进了大学每天写三千字的文章,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间断,所以我写了一百多本书。志向要坚定,一直努力,最后才会成功。

虚其心,就是要谦虚。人生实在太短暂,在这个世界上,要学习和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你要越来越谦虚,这样,你这一生才会过得非常精彩,有力量。如果骄傲,就容易满足,停下前进的脚步,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柔其气,就是脾气要温柔,你要越老越溫柔。因为我已经看遍了人生,我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来看人生,所以我不会与人吵架。

成功演讲的十二个得分点 第8篇

成功演讲的得分点2:选择优秀的演讲者

优秀的演讲者包括下述条件:

(1)足够的权威性;

(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音能力和技巧:

(3)演讲者的热情;

(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

(5)演讲者的仪表状态

成功演讲的得分点3: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成功演讲的十二个得分点 第9篇

成功演讲的得分点6: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成功人士的十二个共同特点 第10篇

对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要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努力,更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诚信——创业立足之本

市场经济已进入诚信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诚信日益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与发展之源。不守“诚信”或只“赢一时之利”,必然“失长久之利”。

勇气——视挫败为成功之基石

失败的结果或许令人难堪,却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成功需要经验积累,创业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摸爬滚打以积累经验、提升理念,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合作能力——趋利避害形成合力

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是关键。大家在一起创业,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避免了很多创业“雷区”。

创新精神——创业成功的维生素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创新的企业很难站稳脚跟,改革和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与竞争力的源泉。创业者要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必须敢于冒险,即使没有十足把握,也应果断地尝试。

领袖精神——创业的无形资本

激励员工的十二个小故事10 第11篇

巧妙的谎言

有一家宾馆欲招聘客房部经理,宾馆老板面试甲、乙、丙三个男性候选人时问:“假如你无意中推开房门,看见女客一丝不挂的淋浴,而她看见你了,这是你怎么办?”甲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出去。”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出去。”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 门出去。”结果丙被录用了。

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 第12篇

策略1 阳光心态:我复读,我快乐

案例:2002年高考山西省理科状元张晓阳是位复读生,在复读班开班仪式上他自我介绍说:“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高考并没有什么阴影,只要你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只要你能够承认自己,永远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有一天你会在一个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2002年高考湖南省文科状元李滨兵曾经说过:“我复读,我快乐,在复读班的每一天都能感到自己在进步,感到每天学了很多东西,真的有„我读书我快乐‟的感觉。”

解读:调整好心态是复读成功的一半。复读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心态调节,尽快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复读进程,特别是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态调节方法,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心态平和地复读一年。策略2 复读生活规律化,提高生活满意度

案例:有一位复读生在刚开始复读的时候,提不起学习兴趣,经常上网吧玩游戏,甚至彻夜不归,结果第一次期末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对他震动很大。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开始走向正常的复读生活。老师帮他制定了每天的生活学习流程,要求他严格地按程序来进行生活和学习。开始他有些不适应,但是在老师的监督下硬着头皮去做,一个月之后慢慢进入了学习状态,一到学习的时候就学习,由于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效率非常高,成绩提高很快,整个人的心理面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最终考上了“二本”。

解读:只要生活节律化,自己的心理活动就能节律化,就能很好的进入复读生活的状态中,按照自己的愿望明显提高复读质量,提高复读成绩。

策略3 小步子,大目标:每门课每月提高3分

案例:一位高考复读生,复读几个月后语文成绩还是在100分左右徘徊,我告诉他,不要要求成绩一下子提高多少,只要每月提高3分左右,坚持到高考时就能达到120分以上了。后来这位考生找到他的语文老师,把我的意见说了一遍,老师说这个好办,这下这个孩子学好语文的信心大增,在语文老师的具体指点下,他的语文成绩不断上升,高考时语文考了

129分,如愿以偿上了北大。

解读:坚持小步子、大目标的方法,复读一年提高100分其实并不困难,具体地说,复读生要做到:自学或找老师帮助明确每月重点突破哪些查漏补缺的地方;养成每次月考考完,对每门课查漏补缺的习惯;跟着老师的部署走,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策略4 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

案例:一位在清华读书的青海高考状元介绍,他高考成功并成为状元的基本原因是上课用心听讲。他说他在班里并不是最用功的,他的学习时间没有比别的同学多,做的作业也不是非常多,每天晚上十点钟准时睡觉,宿舍有些同学甚至嘀咕他睡得那么早看他高考怎么办。而他把精力用在了课堂上,上课盯着老师看,跟着老师思路走,下课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抓紧时间做好,其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解读:有不少“高四”同学忙得不亦乐乎,题海战术、挑灯夜战,自己做得累死,效率还上不去,学习没有进步。其实,高考考得好并不是完全拼时间,最关键的是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这一条做不到,你夜里再用功,效率也甚微。

策略5 偏科要不得

案例:2000年高考,甘肃省有个考生叫郭洋,她在高三念书的时候和数学老师有矛盾,上课就不好好听讲,结果高考时数学考了50多分,没考上理想大学。后来复读一年,下决心把数学的弱项加以改变,结果2001年高考数学考了100多分,总成绩607分,成为当年甘肃省的文科状元。

解读:对于“高四”的考生,要充分意识到高考是靠总分取胜的,不是凭单科分取胜的,所以高考四门课的成绩水平要大体差不多,因此“高四”这一年首先要考虑一下自己哪些是偏科,力求这一年把问题解决了。特别是文科生普遍数学较弱,理科生普遍都是英语较弱,因此才有“得数学者文科生得文科天下,得英语者理科生得理科天下”的说法。

策略6 强强补弱,重点补弱

案例: 2005年全国高考,黑龙江省理科状元曾经对我说,他每次考试,理科成绩在全年级都是第一名,但是加上了语文和英语,他的名次就一下降下来了,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在高

考前两个月的时候,他用相当多的时间来解决语文和英语的弱项问题,用较多的时间大量做语文和英语试卷,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得到了迅速提高,高考时以黑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还有一位复读生,他的强项是数学,第一年虽然落榜,但是数学成绩还是考了132分。在复读班里,同学都说他数学很牛,还学什么,他自己也这样认为,觉得数学不必再下工夫了。由于他盲目的自信,在一年复读的过程中很少做数学作业,导致第二次高考时数学只考了115分,一下子降了将近20分,总分一下被拖了下来,数学由强项变成了弱项,结果自然非常遗憾。

解读:通过高考时的成绩,一个复读生对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应该都心中有数了。在复读的一年里,一方面一定要把弱项补上去,确保高考时不被弱项拉分太多,使高考总分被拉低;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自己的强项进行适当的强化和提高,确保高考时成为强项,靠强项拿高分。策略7:时间与效率并重

案例:2004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状元杨森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抓紧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也就是你用了多少时间;另一方面是质,即你的效率怎么样。

解读:“高四”复读的同学既要刻苦学习,全力以赴,也要重视效率、劳逸结合。勤奋是成功的第一步,但仅有勤奋还不够,不能做书呆子,死读书、读死书,要善于调节,强调方法,科学地有节奏地学习。

策略8:抓好每天两个记忆最好的时间

理论: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一天的记忆时间中有两个时段效果最好:一个是晚上睡觉前半个小时,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半小时。

解读:“高四”的同学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时间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具体的说,晚上睡觉前最好把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再简要复习一下,强化一下;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利用洗漱的时间,在脑子里再过一下头一天的知识点,这样经过一天最好的两个时间段的强化记忆,基本上就能把知识记牢了。

策略9:文理科交叉复习

理论: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类材料挨着学习容易产生相互干扰,而不同类材料挨着学习受到的干扰就少。

解读:在复习功课时,很多人习惯总是先复习自己感兴趣的强项的课程,再复习那些弱项的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建议大家坚持文理科交叉复习的策略,这样肯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当然,理科课程中也有偏文科的内容,比如化学,就有不少是需要记忆的;文科中的地理有些内容也是偏理科的,在具体安排的过程中,考生可灵活掌握。

策略10:跟着老师走

案例:2008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胡梦萦说:“我之所以高考成功,就在于上课跟着老师走,把上课的效率提高了。我在课下用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而她所在学校的副校长沈献章谈到自己学校的高考成绩为什么在北京市一直名列前茅时也表示:“学校高考的成功就在于教学的过程,老师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都做好了,学生高考成绩的取得就水到渠成了。”

解读:有些考生特别是复读生,认为老师讲的是针对全班,并不适合自己,基础好点的甚至认为老师讲的速度太慢了,非要另起炉灶自己来一套复习计划和进程,这样做效果并不一定好。老师毕竟比学生更了解高考大纲的要求,更了解高考的策略和技巧,更了解学生该怎样备考和应考。脱离老师的部署和指导,就有可能背离了高考复习的方法,抓不住主要矛盾、主要知识点和主要学习环节,造成事倍功半。

策略11:学会放弃

案例:有的复读生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晚上安排7点到8点学数学,可是到了8点以后有两道数学难题还没做出来,这位同学不甘心,把别的课程干脆都放弃了,死心塌地非要把这两道题做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到了晚上11点还是不会做,又累情绪又不好,又烦又泄气,信心还备受打击。

解读:任何一个考生,哪怕是状元,在高考中都有不会的地方,都有攻不下的难题。复读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水平,了解各种试题的难度,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题型做,暂时放弃那些自己力所不及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简单题、中等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了,经验丰富了,再去冲击难题,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进步才会大些。

策略12:用好错误本

案例:很多考生在高考后反映,最伤心、最不能原谅自己的是一模考试的题做错了,高考时同类题还做错了。

上一篇:2022年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下一篇:妈妈再爱我一次观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