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2024-08-03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精选8篇)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第1篇

前言:当前,我国农村消防工作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落后,消防安全布局相对混乱,重特大火灾事故不断,消防工作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督管理作用,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要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

隐患等方面加强和改善消防工作。

关键词:新农村 消防工作 城乡统筹

一、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消防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一是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消防工作”没有认识或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乃至纵火行为时有发生,且不能认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很多农民缺乏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的防灭火常识,火灾隐患随处可见。其中用火不慎占农村火灾原因70%以上。三是受财力制约,消防设施投入少,也极少购买财产保险,自我保护意识差。四是不知道或不会报警。五是弱势群体问题突出。据调查,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90%以上的青壮年均外出打工,守家的多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他们严重缺乏消防常识,逃生自救能力很差,是火灾主要受难者。统计,2006前5共有383名老人、儿童、残疾人、卧床病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在住宅火灾中死亡,占总数的63%。

(二)建筑物耐火等级低,防火性能低。受经济基础影响,农村的房屋耐火等级普遍低,多为3、4级,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房屋占80%以上。新建、改建、扩建住宅中的消防审核几乎空白。建筑布局混乱,无防火间距,家家相连现象多。装修材料耐燃性能低,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电线老化、裸露等火灾隐患普遍。

(三)缺乏科学的消防规划。我国农村地区聚居情况往往比较分散,没有完整统一的建设规划,导致农村消防规划难以制定。除少数发达地区农村有消防规划外,多数农村还没有消防规划或限于寥寥数字。乡镇在建设初期,大部分缺少城镇规划,消防规划无从谈起,即使有规划,也存在诸多操作性差的问题。

(四)消防监管面临新形势,监督体制不适应需要。随着城市大开发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消防工作的对象由原来的家庭防火、季节性防火,增加到对新兴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监督工作涉及许多新材料和新工艺,对消防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逐步很高。受警力不足的影响,目前消防警力主要保障对象仍在城区,很难将农村纳入有效监管范围。农村派出所担负起专业技术很强的消防工作还有较长的过程。消防监管工作城乡不平衡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

(五)消防队伍、道路、水源、通信条件限制消防扑救。尽管政策法律鼓励农村专职、义务消防队发展,却终究没有财力上的实质性支持,农村消防组织即使建立也将面临困窘的生存局面。农村纵深地区绝大部分交通设施差,路面窄,不适应消防车通行。山区农村生产生活仅靠天然水源,消防用水受到极大的季节性(来源:好范文 http:///)、气候性影响。有些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农村通信闭塞,电话等基本通讯设施都没有,无线信号也覆盖不到,发生火灾时求助无门。

(六)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效果不明显。消防宣传力量单一,仅靠消防部门的力量显得异常单薄,没有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推动的局面。消防部门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和农村地区覆盖面广等原因,开展“消防进农村”工作力不从心。近几年,基层派出所逐步接触农村消防工作,但就现状来说,工作才刚刚起步,民警消防业务还处在熟悉阶段,其公安工作非常繁重,抽出大量精力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并不现实。农民自身受接受能力的影响,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普通形式教育效果不明显。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刊播的消防知识因部分农村通讯设施差,传播媒介少等原因,居民无法获得。

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思路

(一)正确分析农村消防工作形势,把握农村消防工作脉搏。要认识到农村消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主动权。要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农民生活的习惯,采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措施,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环境,增强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杜绝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坚持城乡消防工作统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取长补短,互为借鉴,形成城市、农村消防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二)建立健全消防组织网络,细化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各村级组织共同参与的消防组织网络。村委会要成立村级防火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制度和工作规程,明确各组员的职责,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具体可划分为家庭防火工作、企业防火工作、收获季节的防火工作三个方面,形成系

统的工作模式。各级政府应制定农村消防工作计划,建立奖惩考评机制,将农村消防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全年工作挂钩,与领导工作成绩挂钩,实行消防工作一票否决制。

(三)做好农村消防规划。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的规范居住、集中劳作的建设方式,为农村消防规划提供了便利,也为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各级政府应将农村消防规划纳

入城镇整体规划,立足长远,在进行城镇规划前,应充分考虑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无论是产业园区、街道、住宅区的布局或是消防通道的设置均要从乡村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规划,防止短期、短视行为。要对农村消防规划进行综合论证,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前瞻性。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只能更加科学完善,不能打折扣,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四)充分发挥农村派出所民警对辖区情况熟悉、警力相对稳定等优势开展消防工作。探索消防工作与其它公安工作结合方式,纳入整体工作考核。要不断充实消防监督警力,在工作和待遇上加大对专、兼职消防民警的倾斜,充分调动其消防工作积极性。消防机构要定期对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进行系统的、针对农村特色的消防业务指导、培训,积极协助派出所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问题,科学下放权力,授权派出所适当的监管范围。派出所应加强消防岗位大练兵,铸造业务素质过硬的“监督和宣传”复合型消防警员,通过严格执行《派出所监督管理规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五)注重营造宣传教育氛围,提升宣传实效。一是农村党政机关领导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加大对消防宣传工作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切实发挥领军带头作用。二是宣传工作应采取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形式,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带动、消防助推、单位负责、群众参与”的大格局。消防部门应着重加强对农村党政机关和农村派出所的消防政策、法律法规及消防知识的宣传培训,做到消防工作思路入脑入心,再由他们推动对相关部门和村、组、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最后普及到企业员工、村民、“五小”单位业主的各个层面。农民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在农村实施依法治火是形势所需。通过普法教育,开展消防法律、科技下乡等活动,使村民了解消防法律法规基本精神,形成人人守法,抵制违法行为的氛围。四是丰富形式和内容。发扬好的传统做法,开创新的宣传模式,在“吸收”上多动脑筋,分析各地区、各民族农民心理需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基本理念,坚持直观易懂、生动活泼的原则,走农村特色之路。五是做好针对性宣传教育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消防宣传教育;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义务宣传消防知识,营造舆论氛围;公安消防机构、各基层派出所要加强对农村专职消防队伍或义务消防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农民开展灭火和逃生自救演习,提高农民的自防自救能力;村委会要搞好年老、年幼弱势群体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弱势群体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各乡镇应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时机,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乡镇”、“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家庭”、“安全文明企业”活动,树立典型,促进消防宣传工作开展。

(六)强化消防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将农村消防组织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提到各级政府议事日程,拓宽消防组织在抢险救灾、治安巡逻、公益宣传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给予扶持优惠政策、财政经费支持及适当的补助,解决农村消防组织生存问题。二是面向农村的消防站,要针对农村路窄、水源取用不便的实际情况,配备消防摩托车、三轮车等小型消防车,以便能到达农村各个村组。要针对消防车难以停靠农村小河、池塘取水这个实际情况,随车配备手抬、推车式消防泵,使农村的各种水源随时都能发挥消防水源的作用。三是各村民小组也要组建义务消防队,购置手抬泵、水枪、水带等基本灭火装备,定期开展灭火实战演习。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第2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消防工作,推动城乡公共消防事业协调发展,根据全省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暨农村消防工作会议精

神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切实把农村消防工作当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农村消防工作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明确要求把农村消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同步组织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也明确提出了“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原则。目前,我市的农村消防工作还比较薄弱,消防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农村火灾比例高居不下。各地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农村的高度,切实把农村消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消防工作,完善农村火灾事故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火灾事故。

二、认真编制和落实消防规划,推动新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16号令)、《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的有关规定。采取政策支持、政府规划、主动引导、财政扶助的办法,将村民住宅及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同步立项。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涵盖消防安全平面布局、农村建筑结构、消防车道、消防基础设施、消防队伍、消防宣传等内容,由建设、规划、水利、电力、道路、通讯、宣传等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具体实施。要结合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改造,改善消防安全平面布局;结合农民房舍改造,提高乡村建筑耐火等级;结合乡村道路改建,合理规划建设消防车道;结合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工程,加强消防水源、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着重在行政村建设“一室一队一车”(一个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供学习和培训的消防室,一个由村领导和基层民兵组成的义务消防队,一台配备手抬消防泵、灭火器、火钩、个人防护装备等灭火设备和消防宣传设施的简易消防车),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防火条件。

三、完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要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总体工作计划,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平安地区等工作一同部署,进一步健全农村消防工作绩效考评、行政问责、责任追究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广泛建立村级消防安全管理组织,逐步构建起“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共同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新格局。各县(市、区)、乡镇都要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负责,公安、综治、民政、建设(规划)、农业以及教育、文化、安监、消防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村民委员会和驻村企业及各种经济组织要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农村消防工作职责,将消防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要将《消防安全责任书》签至各村民委员会,直至每家每户,并通过制定农村防火公约或“乡规民约”,使每一个村民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消防责任。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要依法履行消防监督工作职责,指导乡镇政府、村委会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柴草垛等燃料的管理和炉灶、烟囱、天棚、电线等易致灾部位的治理,特别要重视对农村“三小,场所和城乡结合部出租屋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四、夯实农村消防工作基础,增强农村防控火灾能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人居工程。加快农村茅草房、木结构房的改造,推广应用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消费水平的阻燃、耐火建筑材料,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火灾高发的问题。对以易燃建筑材料为主体、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乡村,要结合“村村通”工程,加强消防通道建设,开辟防火隔离带,防止“火烧连营”。结合人畜饮水工程、解困工程,同步建设取水码头、水池、消火栓等供水设施,配备必要的消防泵、水带、水枪等灭火器具;结合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规范农村电气线路,防止电气火灾;指导农民加大农灶改造力度,推广使用清洁、安全能源,改变农村落后的柴薪用火方式。二是加强消防力量建设。根据农村经济条件和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逐步形成以政府专职消防队为骨干,民兵、保安、治安联防、志愿和义务消防队为基础的农村消防力量布局。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乡镇政府、村委会专职消防协管员制度,负责日常性的防火巡查、消防宣传

等工作。三是强化消防安全监管。要充分发挥乡镇公安派出所作用,强化乡镇安监机构消防安全检查职责,充分依托乡镇基层治安协勤员、巡防员、乡镇安监员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日常巡查,建立“机构完善、职责明确、监督有力、奖惩与责任落实”的乡村消防安全监管机制。

五、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消防安全素质。要把提高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作为

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努力培养一批消防管理能力强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有文化、懂消防知识的新型农民。在内容上,要坚持消防安全防范和火灾扑救相结合,重点突出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常识,常见火灾扑救及逃生自救方法,引导村民养成安全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用火用电习惯;在形式上,要充分发挥农村广播员、文化员、治保员的作用,结合农村普法教育、文化下乡、电影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广播消防安全知识,派发消防知识传单,张贴消防标语,安装防火标志,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在阵地上,要依托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政务公开栏等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消防橱窗、消防宣传栏、消防瓷砖壁画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构建农村消防文化服务体系;在对象上。要重点抓好老人、妇女、儿童和镇村中小学生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自防自救能力。要结合当地民间习俗、传统文化和重大节日以及季节性的火灾特点规律,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深化教育效果。

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第3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 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环境, 作为消防部门, 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到“四个到位”, 形成农村消防工作的有力保障

做好农村消防工作, 要始终把“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人员到位、经费保障”为落实工作的前提条件来抓。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 强化政府行为, 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级政府要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与防火安全委员会, 设办公室, 负责消防安全工作, 建立健全消防联席会议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工作的宏观指导, 从而使消防队伍建设、市政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一系列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二是责任落实到位。要逐级签订消防工作责任书, 层层落实责任, 并积极落实区 (县) 、乡 (镇) 领导和驻村干部分片包干、联合督办、派驻指导的责任制度, 逐步建立起工商、文化、城建、公安等相关单位齐抓共管, (区) 县、乡 (镇) 、村三级各负其责的农村消防安全网络建立健全与责任制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 从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定方面保障农村消防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派出所三级消防监督到位。为克服消防监督力量薄弱、警力不足的困难, 要建立和加强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 并以此为突破口, 将消防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 设立防火档案及各类防火台帐, 明确和规范农村防火工作程序。在此基础上, 在各公安派出所设立消防监督室, 确定派出所所长和民警为消防监督员, 建立群众消防组织, 成立义务消防队, 从而实现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由市延伸扩展到区 (县) 、乡 (镇) 、自然村的目标, 有效改变消防工作在基层失控漏管的状况。四是经费保障到位。财政部门应将农村消防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并按期拨付, 从而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好“四个环节”, 营造农村消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是召开会议全面宣传。除召开专门会议对农村防火工作专题进行部署外, 各区 (县) 、乡 (镇) 要充分结合粮食直补、税费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会议精神的落实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农村工作合并在一起, 逐区 (县) 、逐乡 (镇) 、逐村组织群众学习消防法规及火灾扑救知识, 增强农民群众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利用载体广泛宣传。可以采取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刷写防火标语、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消防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典型火灾案例的宣传教育, 从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消防、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抓住关键集中宣传。在重大节日和主要季节, 会同相关部门制作防火常识宣传单、张贴标语, 采取检查与宣传相结合的方式, 直接将消防宣传教育服务到农村。尤其是针对农村弱势群体, 要充分依靠教育学生来带动家庭, 以家庭带动社会的途径, 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 大力推行“送消防安全知识上门”, “送消防安全到家”活动, 有效增强弱势群体的防火意识。四是借助培训层层宣传。通过各区 (县) 、乡 (镇) 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员和重点村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安全常识培训, 举行实地灭火演练, 相互参观学习消防安全管理先进经验, 特别是结合农村火灾特点, 深入开展消防知识进家庭、进校园活动, 重点加强对妇女、儿童、老人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并将消防知识纳入了学校教学内容, 在社会面上起到教育一阵子、受益一辈子的长久效应和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连带效应。

三、突出“四个重点”, 夯实农村消防工作的坚实基础

为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 打牢农村消防设施基础。一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消防规划, 按照适度集中、方便生产生活的要求, 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积极德妥、循序渐进的原则, 制订并实施《农村消防规划》, 采取多种形式, 支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加快农宅改造步伐, 提高农房耐火等级。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管理工作网络, 努力构筑一个以派出所为依托、以农村宣传栏为载体、以农村消防联防队为纽带、以治安协调员为骨干、以村民家庭为单元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三是要加强农村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 满足消防用水需要。并依托水利项目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的实施, 统筹规划、配套建设以消防水池、消火栓为重点的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四是要加强消防装备建设, 增强防火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为乡镇、农村消防联防队购置水枪、水带、破拆工具、个人防护装备和摄像器材, 使装备建设达到更高的配备标准。

四、坚持“四个结合”, 增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是要把农村消防工作贯穿于整个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增强农村消防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把农村防火工作纳入“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体系建设范畴, 充分发挥综治网络的优势, 组建义务护庄队、巡查队, 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并实行防火工作一票否决制, 对消防安全工作不重视、火灾隐患整改不力、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居民或发生连片火灾的村社挂牌警告, 有力地促进农村消防工作地深入推进。二是要把农村消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把防火工作列为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 制作“村民防火公约”和“农村防火十不准”桌牌, 逐户进行发放, 并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先进村”、“消防安全文明户”和“消防安全家庭”创建活动, 特别是从清理农村柴草堆、垃圾堆入手, 努力营造出一个整洁、文明、干净的农村新形象。同时, 结合送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活动,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切实消除对火灾认识上的落后思想。三是要把农村消防工作与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坚持“高标准、高定位、高要求”的“三高”原则, 把消防专业规划与城镇建设消防设施审批的前置性规定, 做到消防工作与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四是要把农村消防工作与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相结合。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采取扩大范围、延伸到农村的办法, 对各区 (县) 、乡 (镇) 易焦易爆场所和农村麦场等及时进行专项治理, 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建立“四种机制”, 促进农村消防工作的长效监控

为防止农村消防工作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 一是要建立对称的火情传送机制。各区 (县) 、乡 (镇) 由一名分管领导负责, 确定专人负责火情信息报送, 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信息时刻畅通。二是要建立严格的火灾隐患排查机制。派出所每季度要对辖区内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彻底检查一次, 村委会每一个月对本村住户检查一次并记录在案, 在村务公开栏公布检查结果。特别是在春节、清明等节日期问, 坚持做到非常时期非常工作。同时, 为了防止检查走过场, 要不定期组织工作组或结合农村其它工作的督查, 对重点村镇随时进行抽查, 对抽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三是要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存在严重火灾隐患或发生火灾之后, 严格按照“火灾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查处。四是要建立有效的考评奖励机制。要积极开展消防工作评优活动, 对先进单位、先进区 (县) 、乡 (镇) 、先进村委会和先进个人都要拿出资金予以奖励, 有效促进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摘要: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农村的安全稳定,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的消防工作, 不断提高农民的消防意识, 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长期以来, 我们的消防教育专注于“消防安全进机关”, “消防安全进企业”, 由于多种原因, 农村消防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环节, 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村, 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文章针对现状提出了全面夯实农村消费安全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额巩固;辍学问题;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35-01

“所有的孩子应该都跟我们一样,有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机会!”——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这也许是影片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付出努力和爱心去做的事。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距市区有20多公里的偏远乡镇,青壮年长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多,因而学校存在较严重的学生辍学问题。最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巩固率逐年得到明显提高,控辍保学形势越来越好。尽管如此,我校控辍保学工作任重道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现将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农民工人口流动频繁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人数逐年上升,他们的子女就有了以下两种情况:有许多孩子没有跟随父母外出,而是留在家里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寄在亲戚家里就读,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孩”。由于隔代教育的局限性,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了好吃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随父母在外就学,家庭监管力不从心,而学校、社会又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措施,导致了贪玩和不爱学习,逐步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最后逃学、辍学。

2、校园管理的疏落

小学生步入初中后,课程门类增多,难度加大,一些学生感到不适应,于是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有的学校和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布置超量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部分孩子不堪重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信心,把上学视为“受罪”,于是干脆辍学。

3、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少数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负担不起生活费而被迫停学,尤其是有两个以上孩子读书的家庭负担更重。在农村,许多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跳农门,改变农民身份。现在,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农村出来的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上学不如早学手艺,早挣钱”。少数学生家长义务教育观念仍然淡薄,认为孩子上学读书能认识几个字即可,读书多少一个样。还有个别单亲离异家庭,这类学生大多数性格内向、孤僻、倔强,加之单亲家庭教育方法简单,容易导致学生厌学、辍学。

针对以上成因,结合我校几年来的实践成果,具体做法建议如下:

一、依靠上级领导,完善控辍机制,确保巩固率

近几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事业,把教育发展放在富民兴乡的优先发展地位,,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例如,引入奖励机制,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对于那些自觉履行义务,主动送子女入学,但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政府优先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而对那些不依法履行义务,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则给予相应的处罚,暂不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并把控辍保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村干部工作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极大地提高了家长的重教意识,为我校控辍保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自觉加强学校内部建设,明确各方责任

1、建立健全控辍巩生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班主任等为组员的控辍巩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班级的控辍巩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目标及职责。

2、建立完善控辍巩生工作网络。学校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教师、学生的家长等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扎扎实实地作好控辍巩生工作。

3、层层签订控辍巩生工作责任状。学校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责任状,实行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指标到人。并把控辍工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业绩的重要内容。

4、加强学籍管理,严把学生流动关。教务处建立科学、规范、详细的学生学籍、学生名册档案资料。对学生的正常流动和辍学实行动态管理。严把休、转、寄手续关,随时掌握学生辍学动态。

5、建立每日常规检查和报告制度。班主任每日向教务处报告学生在校情况,防止学生辍学。发现学生流失及时向学校汇报。

6、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家访。学校将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情况,安排行政领导、班主任或其他教师进行家访动员,对流失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的劝返工作,并及时汇报学生流失及家访动员情况。

三、及时更新办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按照国家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调动全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着力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或个性发展。

2、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树立教师眼中无差生的观念。通过政治业务学习等活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尊重、关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对学生的服务理念,教育教师带着感情做好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工作,不得对学生挖苦、讽刺,严禁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四、学校嚴格实行“零收费”制度。

我校一直以来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相关教育收费的政策法规,不强制学生订阅报刊杂志,不强迫学生购买校服。学生保险由学生、家长自愿购买,做到对学生的“零收费”,实现全面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的目标。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第5篇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全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多是农村人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近10年来农村的火灾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死伤和经济损失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奔小康,做好农村消防工作迫在眉睫。近年来,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加大,广大农民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农村消防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利益的大事,是保障村民财产、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近几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被党中央、国务院等各级党政领导所重视,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消防作为农村整体工作的重要保障,不但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火灾形势 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消防宣传

1、火灾形势

当前,乡村是火灾的高发区域。2002年全国农村火灾共发生44596起,造成1093人死亡,1438人受伤,27440户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据《中国火灾统计年鉴(2002)》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发生特大火灾35起,而发生在乡村的特大火灾占了10起。其中,贵州从江县拥里乡龙江村“1·19”火灾受灾195户,烧毁房屋154栋901间,直接财产损失147万元;广东湛江市臧家村“11·19”火灾烧毁房屋529间,受灾97户661人,直接财产损失150万元;广西三江县1年内就发生了3起特大火灾:梅林乡新民村平等屯“3·9”火灾,受灾165户736人,直接财产损失159.3万元;同一乡的石碑村“10·27”火灾,也造成了125户515人受灾,直接财产损失122.5万元;富禄乡高安村“9·11”火灾,受灾达341户1466人,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326.3万元。2000年1月7日4时10分,云南西双板纳州勐海县巴达乡曼皮村岩地坎家发生火灾致使村86户住宅被烧毁。2000年9月2日9时,福建福州市平安弄木屋毗连区发生火灾烧毁建筑面积4950平方米,受灾124户,直接财产损失159、7万元。2001年9月11日,广西江县富禄乡高安村发生火灾,烧毁房屋518间,受灾户341户,烧死1人,直接财产损失326、3万元。一般火灾更是频频发生。这些火灾事故往往造成农民倾家荡产,无家可归,对生活水平本来就低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脆弱的农村经济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也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消防安全状况

消防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民居住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建筑属于土墙、木结构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抗御火灾能力低,发生火灾后建筑容易倒塌和发生人员伤亡;消防安全管理不落实,没有开展各项消防安全工作;农村的消防安全缺乏合理的设计、规划,无防火间距、无消防通到,发生火灾后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政府对农村消防经费投入空白,无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因此农村是火灾高发地。2.2 存在的问题

2.2.1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

在农村调查了解中发现,农村普遍存在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调查中,当问及农村该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时竟有人回答,那是城里人的事;当问及他们发生火灾是否懂得扑救时,“不知道怎么救火”,“用水泼”,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回答。有人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至于火警电话“119”以及有关义务消防队及其性质、宗旨、业务等问题,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2.2.2 火灾隐患严重

在调查了解中还发现,农村严重火灾隐患比比偕是,用“触目惊心”形容不过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尽管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还相当多的村民特别是边远山区自然村的村民,仍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要建筑居住,而这一类房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的杉松木和毛草,且屋与屋之间的间距极小,历经数十年的风雨侵蚀,万一发生火灾,连片的土木屋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另外,房屋低矮、拥挤,且大多在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有的柴草间与住房相邻,更有甚者,有些村民连睡觉的房间里也堆满柴草。此外,有些村民的牛栏、猪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在调查了解还发现,现今农村村民大多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的问题,但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现象也十分严重。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如何预防液化气的安全根本不知道。大都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柴灶煮饭,气灶煮菜是大多数有液化气灶村民的习惯做法,往往在烧火煮饭时,熊熊的火光常将冰冷的液化气瓶“温暖”。电线交叉纵横,交织“缠绵”是农村另一大“风景线”。严重老化的电线,似蜘蛛网般交织在一起,随时都有可能“磨擦起火”,私接乱拉电线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农户的电线还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产品,电线老化、破裂现象随处可见。农村普遍存在的这些隐患,稍有不慎,均会酿成火灾。2.2.3 人员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农村常驻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人口都是老人和小孩子,这部分人员自救能力差,老人语言不通,受教育程度低,一旦发生火灾,不能组织自救,易形成大面积火灾,错过灭火的有利时机。

3、抓好消防宣传教育

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常识。少数村民因受条件所限,生火、做饭、取暖用火多为柴草,烘烤谷物和取暖保温多用明火,用火用电频繁、用火用电管理不善、小孩玩火等诱发火灾的因素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新兴的小商店、小加工、小化工、小作坊等场所,由于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想法,有的人知道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却舍不得投入经费整改火灾隐患,使得目前农村消防隐患重重。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是农村消防工作应当遵循的准则。只有农民群众的消防意识上去了,自防自救能力提高了,农村消防工作才能有根本性的转变。否则,再好的消防硬件设备也只是一个摆设。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必须进行深入调查,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灌输,使消防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3.1 在村镇设立消防安全宣传阵地,村庄内设消防宣传标语,开办消防专栏,设消防警示牌。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

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一个弱势群体,充分发挥学校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以学校、家庭消防安全为主体的防火宣传教育,并在学校开设消防常识课,采取一校带一乡、一班带一村、一生带一户的方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形成消防宣传教育的辐射链条,带动整个农村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

3.2 村镇内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活动,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村民广泛参与的消防宣传活动。

每年119宣传日组织一次大型的、广泛参与的消防灭火和逃生演习。依照农时和农业生产规律和特点,在冬春季节、清明扫墓祭祖期间、春耕垦荒烧荒期、森林火灾多发期、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期,采用发布通告、召开村民会议、宣传车走村串户巡回宣传等方式或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播放、刊登消防知识、消息等手段,有针对性的宣传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的方法,有效地抓好重点时期的消防安全工作。充分利用庙会、赶集等时机,定期组织群众学习家庭防火安全常识、家庭火灾扑救方法以及安全疏散、逃生自救等内容,使群众掌握最基本的灭火和逃生技能,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3.3 在冬春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定期对老弱、病、残人员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学生放假期间,对中小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利用村广播站定期播放有关消防安全知识,并发放消防宣传资料。

3.4 为村镇的文化图书馆配备相关消防教育知识书籍,依靠自我宣传、自我发动。

积极开展“消防安全进我家”活动,在农闲季节举办知识性、趣味性、联欢性有关消防知识的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其次要加大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同时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增加农村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级消防基础知识。作为消防部门要大力开展“送消防安全知识上门”,“送消防安全到家”活动,可利用农村传统的、民俗的节日、庙会和圩天的时机,采用农村村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形式,将防火知识、灭火常识、火场逃生自救技能等消防安全知识向村民进行广范宣传教育。也可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组织村民观看防火安全教育片,赠送安全防火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等。总之,要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形成农村人人“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知晓消防、服务消防”的良好氛围。

总之,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当前农村实际,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给广大农村群众实实在在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火灾统计年鉴(2002)》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第6篇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对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安消防部队所承担的任务由原来的防火灭火向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方向拓展,这给广大消防官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象的发展,任务的扩展,使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在急、难、险、重灾害事故中能否打得赢的严峻挑战。

一、目前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各级灭火指挥员是指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灭火指挥员,构成了公安消防部队自上而下的灭火指挥体系。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是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但从近几年灭火救援的实践来看,在支队、大队、中队三个灭火指挥层次上,因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有相当一部分指挥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灭火救援的需要。从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队伍的情况来看,目前基层指挥员主要是以消防学校中专毕业的干部为主,正规大专以上毕业的干部在消防部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从地方大学毕业的从事灭火指挥或相关理论研究的干部更少,因此干部的生长培养体系上有待于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和科学化。而一些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学历较高的干部和专业人才因受服役年限规定的限制又不得不退出现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基层消防部队目前是车多人少,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较重,又缺乏抢险救援的专业人才,而抢险救援范围广泛,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如医疗救护,消防部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承担。再如腐蚀性气体和剧毒气体的泄漏,目前凭消防官兵的知识结构和简单的设备来完成检测、处置也是有困难的。处置核泄漏事故,公安消防部队更是缺乏基础。如建筑物倒塌和生化等恶性灾害事故,一线基层指挥员也是缺乏化工、建筑学等方面知识,很难胜任。

二、兵员结构不合理,灭火救援一线士官缺乏

消防队员在执行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时不仅对体力有较强的依赖,而且对技术技能的依赖更是必需的。消防队员的综合素质与承担的急、难、险、重灭火救援任务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公安消防部队警力严重不足,消防人员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九,而像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政府消防人员的比例均在万分之十以上,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万分之三至五以上。以我省为例,全省人口约为7500万,而消防现役制人员编制为6216人,占全省总人口不到万分之零点八三,分布在全省13个支队机关、142个消防大队、157个消防中队、13个修理所、13个轮训队及13个卫生队等单位,除炊事员、通信员、门卫岗哨等外,有的执勤中队一线战斗员不足1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据统计,江苏省消防部队2002年一年扑救各类火灾14533起、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其它各类灾害事故6002起,抢救受灾群众320人,而实行两年义务兵役制后,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特别在补兵退伍期间执勤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从人员角度来讲,根本不能满足较大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需要。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目前各基层中队的执勤实力不但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所削弱。主要原因是兵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基层中队主要以两到五的兵为主体,作为基层作战的主要力量,业务技能相对较好,也积累了一定的扑救火灾经验,在处置各类突发事故中作用比较明显。虽然目前选配士官的比例加大,可以多服役几年,但士官中驾驶员、通信员、卫生员等占多数,担任灭火救援一线任务的士官由于种种原因占很少比例,只有班长由士官担任,战斗员几乎没有士官,难以胜任面广量大,而且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的灾害事故的需要。从江苏省消防部队来看,全省现有士官2300人,其中担任灭火救援参与直接战斗的仅800人左右,只占35%。有相当一部分士官在基层中队担任给养员、文书、炊事员。消防部队现行的两年义务兵役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利因素,当兵两年,在部队还没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就已经面临着退伍了。一般来说第一年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从入伍到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业务技能这就差不多花去了半年的时间,再从能熟练掌握消防业务技能到在实战中积累一定灾场经验,快者半年慢者一年,这样等到能真正发挥作用时已经面临退伍。所以说大多基层单位领导普遍感到现在救火越来越提心吊胆,往往在处置灾害事故时容易出现混乱的场面,从指挥效果与队伍配合上不能够得心应手。

三、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不适应灭大火、打恶仗需要

目前,江苏省消防部队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已基本满足常规灭火救援的需要。近几年建立特勤大(中)队进一步提高了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但是由于消防部队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形势越来越严峻,单从消防装备性能上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灭大火打恶仗的要求。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消防经费投入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各地消防装备发展不平衡、特种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配备种类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消防部队灭火作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是装备的配置水平不高。近几年,消防部队特勤队装备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实战需要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普通消防站器材装备条件虽有改善,但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不大,部分执勤车、个人防护装备和破拆救援工具仍停留在扑救一般火灾和对付一般灾害事故的水平上。甚至还有县(市)消防大队车辆器材装备存在欠帐现象,滞后于扑救急、难、险、重恶性火灾事故。二是现配备的一些特种器材装备尤其是进口的器材装备尚不能达到熟练操作。其原因是缺乏类似器材的替代训练产品,反复使用会导致这些器材损坏,这就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灭火救援的需要。战斗力的提高是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而现今的抢险救援工作以官兵发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为主,这非但不能成功处置灾害事故,反而会损兵折将,带来严重后果。车辆器材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重要武器,随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勤装备投入的加大,消防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变,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全国特勤装备的分布来看,还远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特勤装备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特勤大(中)队,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装备还没有达到标准消防站器材装备配备的标准,用于抢险救援方面的器材更是严重缺乏。三是装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少数基层中队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重训练轻管理,维护保养不到位,装备维修技术水平较低。存在一种依赖思想,装备坏了上报上级机关,由厂家负责维修,导致许多装备未能及时修复使用,降低了装备在实战中的使用效益。

四、消防训练分得太细过散,组织困难,效果欠佳 一是强调战术训练,技术训练有所弱化。目前部队大多数训练项目不再以秒数来评定成绩,这样使参训人员失去了以往争分夺秒的竞争意识,导致消防队员对技术动作标准下滑。二是消防队员少、人员结构层次多、分课目训练多、训练气氛差、训练效果低。有的项目训练只有1至2人,营造不出训练气氛,参训人员训练热情不高。三是机关训练仍未摆上重要位置。近年来,虽然已经注意到了机关的训练,规定了机关训练的课目和时间,但机关各级各类干部以种种工作忙为借口,使训练的内容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司令机关是组织训练的职能部门,但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协调措施,使机关训练考核不能正常开展。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担负着多种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部队,官兵需要训练和掌握的技术、战术和业务理论繁多。据初步统计,基层中队执勤器材装备有100余种,需要训练和掌握23类177个技术训练课目和80类160个战术训练课目等。繁多的训练课目与有限的训练时间矛盾突出,在开展训练中,如不能合理安排、科学施训,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不良现象。

五、没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抢险救援联动机制

近年来,消防指挥中心受理业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消防部队面向社会的应急求助、抢险救援的任务日趋繁重。而消防部队自身警力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装备数量少、技术含量低,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一种能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装备等资源为灭火、抢险救援服务的联动协调机制已成为拓展消防部队职能的客观需要。目前江苏省各市可利用的抢险救援力量不同,主要有供水、供电、供气、电信、医疗和建筑等部门。但由于各自的职能的不同、投入资金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兼容、配合、支持,导致现有的人力、信息、技术、装备等资源不能共享,从客观上造成了降低对抢险救援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战训干部队伍结构,促进灭火救援工作

针对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而战训干部紧缺的现状,应通过外引内调等方式,尽快配齐配强各级战训干部队伍。江苏省消防部队战训干部编制为60人,现只有40人,缺编20人,现在战训干部中有本科20人,占50%,大专15人,占38%,中专5人,占12%。可谓是人少质差,应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战训业务培训,优化战训干部结构,全面提高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一是选调地方大学生补充战训岗位,主要是招进化工、给水、建筑专业人才;二是委托地方院校代培,提高战训干部文化基础;三是举办培训班,重点提高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能力;四是合理调配,正确使用战训专业人员。对于长期从事战训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又能热心战训工作人员,要尽量安排在战训岗位工作,不要因提职、晋升等非工作需要因素调离战训部门或随意转业。近几年调入部队战训部门的院校毕业生严禁随意转岗,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战训干部可考虑提前晋职晋衔;五是改革战训人员技术职称评定有关规定,从优解决战训人员技术职务晋升,对担任参谋长、副参谋长职务及基层大、中队干部都应放宽政策给予评审技术职务,同时对因学历、外语影响技术职务晋升(初评)的战训干部,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获得文凭,提高外语水平,战训干部的初、中级技术职务规定比例可适当突破,有利于培养和保留灭火救援专业人才。

二、优化兵员结构,改革训练模式

消防部队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要让基层一线的执勤实力增强,士官除了从现役义务兵中挑选外,也可采用从地方院校应征入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和一些科技含量高的装备操作人员。细化对士官的考核制度,优化兵员结构,最大限度发挥士官队伍的专业作用和主体作用。一是增加一线战斗班士官的编制比例;二是增加编制,解决人员太少的问题;三是地方政府出资解决合同制民警。同时要改革训练模式,训练要创新,要采取综合训练模式,即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消防技术、灭火救援战术集于一体,开展综合性灭火救援训练,通过综合训练,把多项业务知识、技能、战术连接起来。同时,通过综合训练把各级指挥员和各类战斗员连接上。这种训练模式可以激发不同人员的学习、训练热情,可以解决灭火救援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可以真正做到有什么装备就练什么,可以节省时间、节约经费,可以提高综合实战水平。当然,实战这种模式要遵循循序渐进进行,也就是说,以班为基本单位,中队为主体单位,支队为综合单位,班要练熟练活,中队要练实练精,支队要练配合变化,做到练为战,提高训练效益。

三、不断加强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和增配抢险救援的专勤装备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要重视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工作,围绕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的任务需要,坚持“科技强消”和“向装备要战斗力”的指导思想,按照“精配置、严管理、重效益”的原则,加快装备现代化建设水平。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配置消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加比例,建立城市消防经费的保障机制。各级消防部队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拓宽消防经费的来源渠道,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消防事业的支持,加大消防经费的投入,扭转当前消防经费不足,消防装备落后的现状,不断提高城市消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二是配置现代化的精端装备。今后配置灭火救援装备,应立足于“高、精、尖”,要有超前领先意识。与时俱进,超前发展,提高装备质量,特别是特勤装备和关系到官兵生命安全的个人防护装备一定要可靠和齐全,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时没有。在质量保证上,应该是从优选择,宁缺毋滥,对每一件装备器材都不可掉以轻心。三是加强官兵对装备应用的技术培训。要强化官兵对装备新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建立官兵定期培训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官兵使用、保养、维修器材装备的能力,做到人人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特勤队员要实行岗位考核,注重提高特勤队员的待遇,保证技术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强装备管理。应建立和完善支队、大队、中队三级管理网络,尽快制订和完善《消防器材装备管理规定》和《消防器材装备操作规程》,加大器材装备的管理力度,规范器材装备的操作程序,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支队、大队、中队应建立详细的装备档案,对器材装备的型号、产地、性能、购置时间、使用情况、损坏情况等数据及时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快捷准确地调阅器材装备的使用、备份情况,切实掌握器材装备的情况,使管理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装备使用的综合效益。

四、加强培训工作,尽快提高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素质 强兵必先强将,灭火救援指挥员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领导者、决策者、指挥者。灭火救援工作能否取胜,指挥员的业务素质合乎指挥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对各级灭火救援指挥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指挥技巧,提高指挥水平。一是突出灭火救援工作在消防部队的中心地位。各级指挥员都要把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之一,结合今年公安部消防局的灭火资格考核,规定提拔到各级指挥员领导岗位的干部必须通过灭火资格考试。从而在部队内部形成学业务,钻指挥的良好氛围,促使各级灭火指挥员素质的提高。二是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并组织考核。新器材、新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应以支队为单位组织各级指挥员定期组织新装备、新技术的轮训,从理论上掌握其技术性能和运用。从实践中熟练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轮训结束组织考核,确保轮训的效果和质量。三是加强辖区情况的“六熟悉”。各级灭火指挥员都应对辖区情况做到“六熟悉”。四是强化战术、战法研究。要针对各类型灾害事故特点,组织各级指挥员学习国内外灭火抢险救援方面的新成果,从典型战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五是强化实战演练。磨练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进行实战灭火演练,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中队主要对辖区重点单位演练;大队主要组织所属中队开展联合灭火演练;支队、总队主要开展跨地区,多警种配合的大型灭火演练。通过灭火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各级指挥员的实战组织指挥水平。六是建立奖励考评机制。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福利待遇,特别是中队以及经常组织指挥灭火救援的指挥员,通过奖励考评机制来充分调动各级指挥员学理论、钻业务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各级指挥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五、建章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为灭火救援提供保障

灭火救援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政治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是尽快制定与灭火救援工作相关的法规。我国消防部队现已承担了大量抢险救援任务,取得了很大成绩,百姓受惠,政府默许。但这种局面下,掩盖了一些隐忧:在作为、不作为以及作为后果认定、善后处理上没有明确规定,到了真正需要说清楚时,拿不出站得住脚的法律法规依据,特别是抢险救援行为将会遇到尴尬和诘难。目前,仅凭《消防法》上“可以参加抢险救援”的一句话,将不能给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行为在面临这类纠纷时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持。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法律法规,解决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法律法规定位问题。明确规定哪些救援必须完成不得拒绝,哪些可以酌情完成,明确救援义务和权利,以便依法行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法律法规同时应明确建立抢险救援人员组织编制、执勤训练纲要以及可靠的政府投资机制,经常性、制度化地增置、更换救援器材装备等,确保社会应急救援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打破我国现行的救灾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社会抢险救援紧急联动体系,势在必行。公安消防部队相继配置了抢险救援车、举高车、破拆工具、救生器材、防毒防化、侦检器材等抢险救援装备,以及有、无线等现代通信设备,无疑为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消防部队在各地主动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其整体的素质、快速反应能力和装备明显优于其他救援队伍,其地位和作用已日趋显现出来。建议成立由政府领导担任总指挥,公安消防部队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公安有关警种、驻军、武警、民兵、医疗急救、交通运输、城建、卫生、环保、地震、水利、安全监察等部门,以及市政工程、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指挥,形成统一指挥的社会联动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能快速反应,迅速有效处置灾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专职消防队伍

关于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 第7篇

黄梦其

如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教育的辐射效果,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最近走访调研了桃江县的部分乡镇、村组和农户,并就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当前经济欠发达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探讨性思考。

一、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欠发达地区农村因其历史、区位、经济、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与城市相比,的确具有其特殊性,当前宣传思想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缺位。目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仍滞留在订规划、下文件、开会议的低层次上,形式呆板,方法简单,针对性极不强。主要体现在:理论学习不深入,形势教育不及时,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地方长期以来忽视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科学的实用技术的宣传教育,理论武装指导不了实践工作,以致不少农民朋友思想观念落后、政策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文明程度偏低、理想信念丧失、精神极度空虚,对错误的思想和落后的行为缺乏辨别力和抵制力。

(二)舆论引导乏力。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边远山区,宣传媒体网络不健全,宣传方式手段十分陈旧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舆论引导优势的充分发挥,很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舆论氛围。

(三)科技普及落后。农民文化层次的低下以及科技普及的不系统、不深入、不广泛,使不少群众不信科学信迷信、不信马列信鬼神,目前,看相、算命、占

卦、驱神、弄鬼等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日渐活跃,客观上削弱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教育功能。

(四)文化生活贫乏。近些年来,尽管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服务、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以致在一些村居,农民的文化生活仍停留在“打扑克、搓麻将、拉家常、扯冉谈、看电视”的低水平、单一的层次上,有的地方甚至有这样的戏语:“早上听鸡叫,白天听牛叫,晚上听狗叫”。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一些地方打牌赌博成风,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地方还出现了“黄赌毒邪”和地下“六合彩”、“白板刹”等现象。

二、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滞后的原因浅析

导致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功能作用发挥不够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高,工作力度不大。部分乡镇领导往往只重视经济业务指标和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工作,不少地方领导对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没有上升到服务于农村改革发展和群众根本利益的认识高度,工作中力度不大。一些乡村只是利用节假日象征性地举办了一些临时活动,被动应付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职责意识不够强,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甚至在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宣传思想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落后状况。

(二)体制机制不顺,经营管理不善。如今的乡镇文体卫广播站属于“四权”下放的部门,行政上隶属当地乡镇领导,业务上属县直职能部门指导,行政领导、管理职能交叉、混乱,实践操作层面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法监管职能,协调和管理职能难以发挥。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再加上农村地广人稀、点多线长、人才匮乏、资源分散、基础薄弱,统筹协调难度很大,管理服务明显跟不上现实需要。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目前发展宣传文化事业仍以政府投入为主,由于县、乡(镇)两级财力十分困难,尤其是欠发达县、乡(镇)目前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加之宣传文化项目资金争取及招商引资难度较大,以致农村宣传文化的投入整体偏少,不少农村文化设施、设备档次低,有的甚至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正常使用。虽然近几年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但因居住分散,也很难普及,图书馆、文化馆、文娱休闲场所也只在县城有,虽然乡镇都设有文体卫广播站,但却没有娱乐场所。曾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广播系统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绝大多数也已经土崩瓦解,个别村虽然现已重建,但也基本上成了“摆设”,正常发挥作用的不多。

(四)队伍建设乏力,人员素质偏低。个别乡镇的宣传委员水平低、素质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至于作为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文体卫广播站,由于缺乏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工资待遇和工作经费得不到妥善解决,个别文体卫广播站至今还没有正式专业干部,加之近年来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绝大多数宣传文化干部没有得到系统专业培训,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老、弱、病、残和专业技术水平极低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没有文化的人搞宣传文化工作,成为“养老院”。乡镇一级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大量工作要靠基层宣传文化干部去落实。而目前的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既不专业又不专职,在时间上、精力上、业务指导上都不能有效地投入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领导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因而如今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实起来的确非常困难,效果十分不佳。

三、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综合考虑目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加强和改进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点加强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县、乡(镇)、村三级党政组织,要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始终坚持把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力争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全面落实,层层明确责任,稳步推进实施。二是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思想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牢固树立“大宣传、大文化”的理念,积极引导教育、科技、卫生、广播、政法等各部门和工、青、妇群团各组织广泛参与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各组织服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意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变单位优势为群体优势,强化聚集效应,形成整体合力。三是要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革除制约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和调整乡镇宣传文化管理体制,不断扩大乡镇宣传文化机构职能,以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对农村宣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应将农村宣传文化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投资重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每年有计划地为当地农民办几件有关宣传文化方面的实事、好事。二是各级政府应切实转变观念,不断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组织兴办农村宣传

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宣传文化事业,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投融资的新体制。三是通过政策引导、规划引导、舆论宣传和典型示范来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自己参与农村宣传文化建设、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之,在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就“农村”抓“农村 ”、就“基层”抓“基层”的局限性,十分重视各种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之间“互补合作、多元共建”的良好格局,切实加大农村宣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作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调整理顺思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途径。一是要联系实际,找准结合点。为了切实增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密切联系当地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思路、目标和任务、措施,坚持做到“三个不脱离”,即目标上不脱离农村发展实际,内容上不脱离农村工作实际,形式上不脱离农民思想实际。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要克服单一化、集中化等传统做法,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有机融为一体,通过采取巡回宣讲、图片展览、法律咨询、辅导讲座、读书宣讲比赛、大型文艺调演、书画创作大赛、实用技术培训以及“五送”、“三下乡”等多种灵活多样、新颖有效的形式,把时事政策形势和信息科技普法宣传到农村,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思想道德教育辐射到家庭,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递到农民,努力扩大覆盖面和渗透力,深化拓展宣传思想工作领域,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以逐步解决宣传思想工作热在机关、冷在基层的问题。二是要突出主体,瞄准着力点。加强和改进农村宣传思想工作,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因此,要把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作为落实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重中之重来抓。想方设法创造条

件,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用科学理论构筑精神支柱,着力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使之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的创造主体。三是要围绕致富,选准切入点。加强和改进当前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农民素质、帮助农民致富为主题,正确回应农民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新要求,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帮助他们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过上健康向上、文明幸福生活创造条件,把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要求落实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上来。

(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配齐配强乡镇宣传委员和县直主管宣传文化业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始终做到政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学习上培训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二是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文体卫广播站、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帮助解决他们在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让其稳定思想,安心工作,尽心履责,积极参与到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激发和维护他们致力于基层宣传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动性。三是大力实施宣传文化人才战略,通过定期、专题、专项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会策划、懂经营、善管理的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重点造就一支懂市场、有特长、敢于干的农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鼓励培育农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文化活动,自娱自乐、自引自导、自教自化,充分挖掘农村自身的宣传文化潜质。

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 第8篇

1 消防行业职业鉴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消防安全资源, 对社会消防安全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是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中的客观产物, 也必将对消防社会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就是要加快提高消防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 促进企业消防安全生产, 提高消防安全效益,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确保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消防法》和公安部颁发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鉴定书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 消防从业人员取得了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就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 在消防从业人员中开展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既是加强消防工作, 推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也是各级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

1.3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对建 (构) 筑物消防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等消防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的火灾案例表明, 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严重滞后导致消防从业人员不具备消防职业技能, 就上岗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和技术操作工作来说, 这是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多数单位缺乏足够的认识, 导致消防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许多自动消防设施运行不良, 这已成为制约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发展的瓶颈。因此, 建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消防从业人员队伍, 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质量, 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

2 消防行业职业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5年开始, 我国正式启动建 (构) 筑物消防员的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践工作, 先后成立了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专家队伍, 其人数已初具规模。各级消防部门为提高社会消防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做了大量工作, 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齐抓共管力度不够

《消防法》第21条第2款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浙江省消防条例》第31条第2款规定“消防控制室实行24 h值班制度, 值班操作人员应当持消防职业资格证上岗”。《浙江省消防条例》第60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31条规定, 自动消防设施未定期检测、消防控制室未实行24 h值班制度的, 责令改正, 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罚款”。由于消防部门现有的监督警力非常有限, 加之受观念、制度、体制等因素的制约, 无论是直接监管, 还是自律性监管, 都存在监管不力或失控漏管的现象。同时, 由于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或者消防部门与劳动监察部门联系不紧密, 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有证无证一个样, 缺乏参加培训和申报职业资格证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 国家应明确要求对未经过培训学习或虽经培训学习但未取得相应证书的人员, 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就业, 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

2.2 体制、机制滞后于行业发展

目前, 全国各地培训鉴定工作的开展和日常管理指导主要依托省、市消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站。随着培训鉴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各地培训机构, 尤其是社会培训机构的建成使用, 容易出现标准不统一、质量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从内部管理方面看, 人员、经费、业务等各方面受人力社保、民政、公安消防等部门以及消防协会多重管理, 工作关系尚未理顺, 工作效率难以提升, 矛盾日益突出, 工作推进难度大。

2.3 基础条件滞后于规范化建设

2.3.1 培训机构形式单一

全国现有的消防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多为各地消防部门或消防协会主 (合) 办, 尚缺少社会力量办学, 单一形式的培训机构不利于培训面的拓展和培训量的提升。2009-06施行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已经明确规定“社会组织或个人经依法批准后可以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培训。

2.3.2 培训鉴定工作周期长、效率不高

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建 (构) 筑物消防员》规定初级培训课时不少于240个标准学时, 培训后的全国鉴定统考每年只有三四次, 技能操作考核集中度高, 鉴定发证各个环节都颇费时日, 从培训报名到持证上岗, 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周期比较长, 社会单位人员难以接受。因此, 应参照《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 (试行) 》中对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课时和基本内容, 结合各类学员的实际情况, 实行弹性学时制度, 因材施教;在鉴定站点布局上, 应根据各地的发展情况合理布局, 实现就近、就快考核鉴定, 提高效率。

2.3.3 硬件条件不足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培训考核, 必须具备与职业工作内容相对应的设施设备。目前, 多数鉴定站硬件设施仅能满足初级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培训、鉴定所需的模拟操作、消防产品等设施器材还需要添置和进一步优化, 各地公安消防部门建立的培训机构, 其硬件条件更有待提升。

2.4 社会认知度偏低, 积极性不高

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消防知识普及培训, 需要专门的培训机构在专用设施上执行。目前, 对这项工作的舆论引导较少, 培训配套措施不健全, 宣传力度小, 造成很多社会单位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 缺乏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训鉴定究竟有什么用?这是目前社会大多数单位的一个疑惑, 有关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需要对此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3 加强消防行业职业鉴定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管理

要确保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就必须把质量作为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 明确责任、强化制度的执行, 在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制订质量管理制度、做好检查指导三个方面履行职责; (2)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标准、严肃考场纪律、规范考评行为, 接受社会监督; (3) 加强制度规范、技术保证和人员管理, 建立质量督导制度, 以技术手段强化质量管理, 对考评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质量保证承诺和纪律制约。

3.2 建立完善管理体制

3.2.1 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按照公安部109号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和《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职业资格人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结合各省实际, 省级行政部门设立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机构, 主要负责各地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方针、政策的制订, 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总体部署, 对培训鉴定工作实施行政上的管理;消防部门会同人力社保部门、民政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3.2.2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各省消防协会参照中国消防协会模式设立“培训鉴定办公室”, 对消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实施行业自律管理, 对培训鉴定机构的日常业务进行指导;各地市消防协会增加相应的管理职能, 加强对当地培训机构建设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3.3 加快发展培训机构

推动全国各地建立社会消防培训机构, 以便于社会消防从业人员就近参加消防职业技能培训, 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统一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制订或细化培训机构场地库室、设施设备、师资力量配置及管理、考核等方面的标准, 明确培训鉴定工作流程, 推动培训鉴定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加强行业管理, 推动培训机构建立满足教学和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 设立教学管理、教务管理、招生和就业指导等部门, 实行定职定岗制度。 (2) 加快建设。消防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管理团体, 要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培训机构, 协调办理登记审批手续。

3.4 充分挖掘人才资源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鉴定专家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和水平。

3.4.1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

各培训机构应配齐、配强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教师队伍, 探索建立培训教师认证上岗制度。从公安消防部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地方院校选拔一批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充实消防安全培训师资力量。

3.4.2 建强鉴定考评员队伍

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管理, 建立以专职为主的鉴定考评队伍。组织具备消防 (防火) 专业或与消防专业相关的 (比如安全、建筑、电气、机械等)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消防部门内部或社会单位消防技术工作人员, 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评员资格培训考试, 壮大考评员队伍。

3.4.3 提高师资待遇

鉴于目前各地培训教员、鉴定考评员以消防现役干部和临时聘用人员为主的状况,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应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推动将培训鉴定机构骨干人员纳入事业编制, 其他合同用工人员纳入政府事业的计划管理, 提高培训教员、鉴定考评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3.4.4 建立考培工作模式

选拔组建人员相对稳定、专业的消防职业培训师和考评员队伍, 定期举办教学培训、研讨会,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各省消防职业技能培训根据需要实行地区交叉授课、交叉考评机制, 提高培训鉴定的质量和效率。

3.5 加快升级设施设备

根据培训鉴定工作发展的需要, 对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升级, 增配培训鉴定的设施、器材。研发应用“一体化”的培训鉴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建立“考培网上报名、信息网上录入、绩效网上考评、工作网上监督、档案网上管理、信息网上公开”的信息化工作模式, 避免出现乱培训、乱发证、出差错等现象。同时, 可将该平台推广至各培训学校、鉴定点 (分站) , 建立互联互通的工作网络。此外, 由于消防设施的特殊性, 不宜直接拿建筑内部既有设施来操作和练习, 应专门开发培训鉴定的专用设施, 要求既能够反复操作演示, 又能够根据不同工况及时、正确处理。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鉴定应突出操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消防设施的操作过程。

4 结束语

上一篇:2022那一刻我长大了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