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

2024-08-15

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精选14篇)

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 第1篇

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范文

内容导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地看到“大约,至少”就是估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小明要上学了,妈妈给他买一个书包需要38元和一个文具盒需要49元,她给售货员100元,够吗?或者,小明想要一个38元的书包和一个49元的文具盒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呢?

这些理由不但与学生的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认为:21世纪是算法思维的时代,与此相对应,《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是“淡化笔算,强调估算,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而这种教学理念也已经成为各种课程标准教材的具体要求。笔者以事数学教学20多年,在以下几方面对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所做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的欲望

教师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而不是机械地看到“大约,至少”就是估算,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例如:小明要上学了,妈妈给他买一个书包需要38元和一个文具盒需要49元,她给售货员100元,够吗?或者,小明想要一个38元的书包和一个49元的文具盒至少要带多少钱才够呢?

这些理由不但与学生的理由密切相关,还为学生估算提供了可能。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用精算而用估算,又将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培养了学生估算的灵活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启发并鼓励估算策略教学论文多样化

估算的策略教学论文有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估算策略教学论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估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估算策略教学论文有凑整法和找规律法,凑整法就是把运算中的对象通过“四舍五入“的策略教学论文将其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利用口算算出理由大致的结果。如29、97、988就可以看成整

十、整百、整千去计算。找规律就是利用运算规律和性质。如,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或比较大小的规律来进行估算。如385×25,可将385看成400,利用25×4=100得到结果大约在10000左右。当然,呈现多种策略教学论文的目的在于比较和交流,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得到提升,解题策略教学论文也可以得到拓展,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合理性,还可以设计取近值的估算法、去尾法、位数法等,找出与真实数据之间的差距,加强估算的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意识并和教学内容进行估算能力训练,把估算教学始终贯彻在课堂教学当中,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估算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通过经历估算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理由的能力,才能提高估算能力,养成自我发现并运用多种策略教学论文进行估算的良好习惯,以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刘启明

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 第2篇

2 简单的会不会,有的学生会口算比较快,有的会比较慢

不能因为慢就是有问题的,有的人反应是比正常的人慢的

3 透过简单的小计算游戏来提高兴趣

4 课后布置10道左右的题让父母和小孩一起玩口算

其实,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

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据此可采用如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一、传授

传授,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横向思维、逆向思维进行思考,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懂理、会算。

并使学生在学习口算方法的同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都得到锻炼,促进智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例1“64+25”。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编排的思路,把第二个加数25分解成20和5,然后,用64加20得84,再用84加5得89。

使学生懂得这种方法的计算道理。

然后再提问学生:“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学生可能说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比如,有的会说:先用60加20得80,再用4加5得9,然后用80加9得89;还有的会说:先用64加5得69,再用69加20得89,等等。

在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后,教师应该先充分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

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少的比较简便。

接着,教师抓住时机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进行小结,并向学生说明,在以后计算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应该尽量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初练

初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之后进行的初步练习。

这时的练习,重点是要求计算正确,不强求计算的速度。

练习时应注意:1.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习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计算方法;2.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3.练习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时,可选用下面几种练习形式。

(1).看口算卡片算。

口算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反复使用。

(2).用口算簿进行口算。

使用时,教师翻动口算簿,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得数,最后让学生自己订正。

(3).用活动口算卡。

用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纤维板或胶合板等,中间用钉或螺丝固定,大小圆板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

中间写上运算符号。

使用时,教师可任意转动圆板,组成需要的题目。

(4)用口算板。

口算板上是0~99的100个数字。

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说出运算符号,让学生口算出得数。

(5)用口算表进行口算。

一张口算表可以组成各种类型的口算题,便于对学生进行口算基本训练。

三、活练

活练,是在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口算之后进行的经常性练习。

在每节课前,要根据新课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安排口算练习,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习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计算合理、灵活、迅速,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要紧紧依靠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教学。

讲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形成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2.练习中应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

在计算时,让学生先说出口算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记忆。

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 第3篇

一、什么时候进行估算

1. 已知条件是精确量 , 问题中问的是近似数时,需要进行估算。如,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 , 全乡有这 样的小学9所 , 全乡约有多少小学生? 这道题已知条件中的“612”和“9”都是精确量 ,而题目中的问题是“全乡约有多少小学生”说明最后的结果不要求准确数,只要求出它的近似数,所以只需将“612”和“9”分别取近似值进行估算即可。

2. 题目中已知条件的数量都是精确量 ,问题中也没有“约”或“大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进行估算。如,三年级学生去郊游,每套车票和门票2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去买票?引导学生懂得这个问题的含义,这道题是求我们应该准备多少钱,而不是说要付多少钱,那么我们就可以多带点钱, 万一到时有什么特殊情况需 要呢? 所以是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只需要求出一个近似值即可。

二、如何进行估算

1. 挖掘隐含的估算题材 , 积极搭建估算平台。低年级的估算能力主要围绕加减运算进行,学生学会这两种基本计算中的估算方法,是提高估算能力的基础。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教师的教学有密切 的关系,教师要结合估算的内容,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进行示范,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让数学走进生活。如,在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文具店里有几种文具,都标明价钱:文具盒12元,书包38元,橡皮2元,卷笔刀19元,买哪两种文具的钱最多?哪两种最少? 如果只有50元, 想买两种文具,怎么买呢?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及时练习。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估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从而形成估算能力。

2. 突出估算的方法策略 , 使学生学会估算。估算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把知识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并引导学生明白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 1)“四舍五入”型。 对于问题中没有特定要求,便可以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直接进行估算。这种方法通常运用在没有具体情境的 单纯估算 题 , 如估算“49 +14,49≈50,14≈10”, 那么“49+14”就是60多等 , 在生活情境中也有很多用“四舍五入”估计的问题。

( 2) 接近型。 如估算35 +32 ,32接近30,那么35+30就是60多。用同样的方法可以估算35+38。对于这种问题,只需找出接近数,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与之比较,学生一般能掌握得很好。另外如把数字估大型,把数字估小型,都可以作为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以便学生很好地掌握解题策略。

三、合理进行评价

估算在小学低年级是萌芽阶段,教师要提倡算法多样化, 课堂上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不要急于去评价,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理解学生的想法,并适时进行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评价计算的结果。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估算结果不是唯一的, 主要的是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 情合理,而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

2.重视评价估算的方法。估算时 , 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就是好方法。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灵活选择估算的方法。

总之,学生的估算意识的培养和估算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经过长期、有计划、有步骤的渗透与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估算内容,抓住各种时机,让学生进行估算,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估算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与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 第4篇

首先,培养估算意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缺乏估算意识,再加上在估算教学中,我们只是看学生的计算结果,并没有思考过学生得出答案是否真的是估算出来的,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欠缺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估算教学中,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呢?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比赛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估算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出示两组数据,如:53+49+32≈____;53+49+32=____选择两名实力相当的学生对同样的例题进行计算,比较两者计算的时间,正确率等,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计算的。这样的“比赛”过程就会让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存在意义,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重视估算,同时,也能为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模拟买卖场景。“买与卖”的活动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重要平台,因为买与卖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拿出一个本子,一支笔进行一点点计算,这时就需要估算。然后,通过真实的计算进行交易。所以,在教学估算的相关知识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模拟买卖场景”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收银员”,然后,通过对事先准备好的“卡片”进行买卖,并进行估算活动。比如,有学生买了48元的T恤,53元的鞋子,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48+53≈50+50=100,然后进行实算48+53=101。这样,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二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综上可以看出,估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学习价值的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一线数学教师要组织恰当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王国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3(28).

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思考 第5篇

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的特点,去多角度地挖掘和引申估算的内容和技巧,加强估算,培养小学估算能力.

作 者:沈海燕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三魁镇小学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7)分类号:G62关键词:

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论文 第6篇

新课标将估算作为――一种伴随精确计算而存在的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技巧性和生活性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倡导“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下,估算值得青睐。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运用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一、走近生活,亲身体验估算的便捷与价值

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发现。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用处不大。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弓1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2.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9.4x0.18=1.692的结果正确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o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的性质,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

3.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

4.据零求整法。例如:在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数出1o袋loo粒的黄豆放在一个合适透明杯中,不多不少正好装满,这就是lo00粒,然后用这个杯子装lo次大约就是loooo粒。这样的办法,很快大家就看到了大约10000粒黄豆……在这个实验中那些黄豆.并不是准确的10000粒,也是一种估计,根据单量估计出相应数量,“据零求整”整个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10000的大小,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一种量化估计的方法,便于他们以后进行较大数量的估测。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让学生参观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等。

四、感悟方法,鼓励策略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掌握预测策略。就是对问题结果的`取值范围进行合理的估计,计算结果如超出这一估计的取值范围,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对信息作出整体把握,并迅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达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让学生掌握调整策略。在估算中由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恰当运用调整策略,能保证估算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例如286+312,有的学生把286估成290,3l2估成310,290+310=600,结果约是600;有的学生则把286估成了整百数300,3l2估成3l0,300+310=6l0;估算策略不同结果也不相同。第三,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估算课有感重点 第7篇

表现之一:当吴老师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估算方法进行命名时,孩子们的“大估”、“小估”、“大小估”、“四舍五入”、“凑调估”等等都成了估算的名称,并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很奇怪,自己随口取得名称居然被这位北京来的老师肯定了。

表现之二:就在许多孩子纷纷进行估算时,有一位孩子就是在那儿苦苦精算,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请看吴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她先征求这位孩子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放弃,见孩子不肯时,就让这位同学继续演算,一边提出了让其余孩子思考的问题。知道这个孩子说我愿意放弃,因为太麻烦了。

表现之三:当孩子纷纷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时,出现了两个一样的结果。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学习各种估算方法,也为了节约地方,完善板书,需要擦去重复的答案之一。我想,要是换成我,一定是告诉孩子这个答案重复了,所以擦去。而吴老师却是先找到板书的孩子,认真地说:“孩子,让我们商量一下,这个答案已经有了,我们暂时擦掉,可以吗?”当吴老师得到孩子的许可后,先郑重地说了声“谢谢”,才将重复答案擦去。

表现之四:最后,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有孩子又一次提起了“估算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我知道,在座的没有一个人知道,包括吴老师。但是,吴老师并没有回避这一令她尴尬的问题,而是灵机一动,成就了不曾预约的精彩。“是你们。”吴老师大声地对孩子们说,“老师也不知道,估算到底是谁发明的。但是,因为实际的需要,在某年某月某日,它悄悄地来到了我们中间。”

吴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下面就这一课,我把自己所学到的与各位老师共享; 师:你们二年级经历过估算吗? 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估算知识。(板书:估算)师:在学习估算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师:你们遇到过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确计算?

课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在生活中很少甚至根本不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体验到估算的必要性,不能自主选择何时估算,何时精确计算。而吴老师设计的“青青购物“情境,让学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价值,体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刻道理。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播放录像:大家好!我是青青,我要和妈妈去超市了。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去。我们要买5种物品:纯牛奶48元,饼干18元,茶杯31元,汇源果汁23元,巧克力69元。师:青青提了个问题:带200元钱够不够?(学生思考,不一会儿举起了手)师:别急,我们再来看看。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A.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否够用时 B.当收银员将每种物品的价钱输入收银机时

c.当青青被告之应付多少钱时,精确计算的思维定势。然后吴老师又出示了一道题: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通过这个题目,学生自觉地意识到,在计算过程中,除了精确计算还有估算,碰到对计算要求不高的情况,可以灵活地运用估算去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渐感悟到估算的实用性和广泛性。吴老师还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对比,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经验,使学生渐渐形成估算的意识

一、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 生:选A。

课件:曹冲称象:六次称石头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次数1 2 3 4 5 6 质量328 346 307 377 398 352 师: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多重吗?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汇报并板书:

生1:300×6=1800

小估 生2:400×6=2400

大估 生3: 350×6=2100

中估 生4 :300×7=2100

大小估 生5: 300×6+300=2100

凑、调估 生6 :330+350+300+380+400+350=2130 四舍五入估 问: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这六个数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师: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小估。生哈哈乐。

师: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小估。问: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师:你是往大里估的,对不对,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生2:大估。

师:大估你请坐,同时在算式的后面板书:大估。问: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师:你也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生3:中估。

师:中估你请坐。同时板书:中估。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人们在现实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算方式和行为,相对机械的、繁杂的运算,更具有数学价值。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然而一线的有些老师却“害怕”估算教学。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和学生问:“老师,学估算有什么用,只是您让我们估,我们就估。”“那么多的估算的方法,到底哪个对呢,”说实话,这也是我的迷惑,因此我特意坐到会场的前面,仔细聆听吴老师整节课的教学,听后受益匪浅。

一、冲破“四舍五入”估算的束缚,追求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在吴老师的教学中,基到学生对“数”的感觉以及运算的理解,吴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小估、大估、大小估、中估、四舍五入估、凑调估,教师轻松、幽默、自然的语言,使学生冲破“四舍五入”估算的束缚,使学生对估算的多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体验了估算方法的多样法。

二、拓展估算教学内涵,注重培养学生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人对数值的实际内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注重数感的培养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单一知识与技能训练,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释问题,在吴老师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视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吴老师在进行四下五上估时指着330+350+300+380+400+350=2100时,问:“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是近估。把这些数全都看成离他们最近的一个整十数,然后再加起来。”师:可我有个问题要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把328看做330,而不看做320,把352看做350而不看成360,在这样吴老师反复追问下其实也渗透了老师对无时无刻的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综观整节课,吴老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灵感的闪现,我深入其中,品味着它的点点滴滴。……

师:到底怎么估?你们在计算的时候,电脑作出了精确值。出示 课件:2108和21080 问:你同意哪个?为什么?

生:2108千克,即使大估,最高位才是四位数,也不可能是五位数。师:此时此刻,根据你的估算,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在这时吴老师进行了二次反思,这是吴老师教学估算的一个重要特点。问:大估想说什么? 生:太大了。问:小估想说什么? 生:太小了。

问:哪种方法最接近准确值? 生:觉得中估和凑调估最接近。

师:看来我们对于选的方法,即要欣赏自己,又反思自己。

电脑:租车问题: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生1:7×56≈350(个)350=350 够

生2:7×56≈420(个)420>350 够

问:大估好,还是小估好?

小结:往小里估好,可以预防万一,保证保险。

电脑:有一桥限重3吨,一辆车装着6箱货物,每箱255千克,车重956千克,这辆车能安全通过吗?

生1:大估,285×6+986≈2800(千克)

300 1000 生2:小估,285×6+986≈2680(千克)

280 1000 师:到底大估好还是小估好呢,为什么? 生:大估。师:到底怎么估?

生:看情况来定大估还是小估。

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面对。到底学习估算有什么用?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有时大估比小估好,有时小估比大估好。生2:估算比较保险,预防万一。生3: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生4 :有的地方不必用精确计算,用估算比较方便。生5:估算,也有一定的范围。

生6: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大的用处呀!

精彩的40分钟换来了掌声一片,在接下来的1个半小时里,吴老师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老师在估算教学中的困惑谈起,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许多。原来估算评价有它“特有”的标准。现我把专家的观点做些整理,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一)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1.教师要注重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2.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3.要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

4.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经验。

(二)让学生在感受估算的价值中学会估算的策略和方法。1.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2.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反思与调整(吴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估算的策略,不断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估算作适度的评价。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方为正确;

2.脱离实际问题情境,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区间内,方为正确。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给予针对性的评价;例:如76×5≈?它最小可以看作 70 ×5=350,最大可以看作100×5=500;它的区间在于350~500之间。学生估算结果只要在这个区间内都为正确。

另外,在对实际问题估算或估测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面对同一问题所采取的策略不仅相同,因而估算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只要他选择了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方为正确。如 曹冲称象:六次称石头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次数1 2 3 4 5 6

质量328 346 307 377 398 352 你能估计出这头大象有多重吗?下列估算结果都是合理的。

1、往小估:300×6=1800(千克)

3、两头估:300×3+400×3=2100(千克)

2、往大估:400×6=2400(千克)

4、中间估:350×6=2100(千克)……

但不管是针对上述哪种情况,都要注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经验的不断积累,慢慢要让他学会比较分析,哪种估算策略最接近精确结果,让学生逐渐学会合理、灵活的估算。3.估算结果落在合适的数量级中,方为正确。例如: 2108和21080

(四)、由评价标准引发的思考:

1、估算习题的选择要有估算的必要性。

2、估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要把估算教学渗透早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累积估算的经验,体会估算的价值。利用估算来初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3、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让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方案,自觉接纳别人的方案,不断累积经验,实现最优化策略。我的体会:吴老师上课风范如行云流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对估算教学内容的把握,也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教师听吴老师的课,感觉就是一种享受,学生上吴老师的课,简直就是一种快乐。“有智慧的老师,才有生命的课堂”,这堂课真正让我亲眼看到了。吴正宪老师“估算”课堂教学实录,有以下的启发:

1、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对课本内容做一些调整。

估算,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 第8篇

一、促进计算结果的正确

在计算教学中, 可以应用估算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估计整数乘除法中积、商的位数。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数值范围, 可以初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3.16×7.8=2.468, 两个因数的整数部分相乘积是两位数, 便可断定积2.468是错误的;也可以这样估算:3.16接近3, 7.8接近8, 乘积应该在24左右, 很快就能发现这道题的错误所在。估算可以比较简便地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有利于及时修正错误,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促进计算方法的灵活

估算在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上, 有着特殊的作用。在解答应用题时, 也经常需要应用估算来加深对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与题意的理解。

例:修一条60千米的路, 甲队独修需20天, 乙队独修需30天, 两队合修需多少天?

很多学生开始都用60÷ (20+30) =1.2 (天) , 并且都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如果学生有一定的估算意识, 分析解题之前, 先估计一下两队合修所需的天数。两队合修的天数肯定少于20天 (实际天数为12天) 。那么显然自己的理解是错的, 从而对题目进行再次审题, 弄清工程问题数量关系, 不受无关条件的干扰。如果将这条路的长度改为120千米, 其他条件不变, 再让学生估计一下两队合修的天数,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路长是原来的2倍, 合修所需的天数也应该是原来天数的2倍, 因而估计两队合修需24天, 这显然是错误的。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这样分析:路的长度扩大了几倍, 两队的工作效率也随之扩大了相同的倍数, 所以, 两队合修的天数不应该改变, 仍然为12天。如果这条路的长度改为200千米、500千米、800千米、1000千米, 其他条件不变, 让学生再估计一下两队合修所需的天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12天。”其中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探讨 第9篇

一、生活中摄取,明确估算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必须让学生明确估算意义,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身为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需要,从而感受估算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发现估算的重要性,把估算融入生活,精心设计一些估算练习:

例如,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林带一百元钱到商店买两件玩具,一件48元,一件45元,他的钱够吗?”

生1:我列竖式算出48+45=93元,所以他带的钱够了。

生1:我估算了一下,先看商品价格的十位加起来是8,再看个位满十了要进1,8+1=9,要九十多元,所以带一百元够了。

生2:我把48估成50,45估成50,50+50=100,刚才多估了,其实不到一百元,所以带100元够了。

师:要判断小林的钱够不够,你们喜欢列竖式计算还是估算?

生:估算。

师:为什么喜欢估算?

生3:不用列竖式更方便。

生4:能很快知道结果大约是多少。

师:估算比计算灵活、简便,能帮我们快速知道结果的范围,迅速作出合理的判断,下面我们就用估算的方法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再出示一件64元,问:小林买这三件大约要带多少钱?

生5:先把商品价格的十位加起来4+4+6=14,再看个位满十了要进1,14+1=15,要一百五十多元,所以带一百六十元够了。

生6:把48估成50,45估成50,64估成60,50+50+60=160,因为48估成50,45估成50,一共多估了7,而64估成60又少估了4,所以还是估多了,大约带160元就够了。

之后再逐步拓展到四、五件商品。一部分学生很自然的就会利用估算的方法了,他们会逐渐感受到,在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也能解决问题时,用估算会更简单,这样就逐渐地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估算的种子,为后面的估算教学打好了基础。

同时,经常性地开展适合估算练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估算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预先估计、策划,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估算水平,可以设计如下活动:学校组织秋游,参与设计消费方案;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量;估计一本杂志的字数或一袋米的粒数……突出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估算形成一定的技能,从而精于估算,增强数感。

二、增强运用估算意识,提高精算质量

笔算、估算都是计算方法,如果在解决问题中能有机结合,无疑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及正确率。在计算中也可以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提高精算的正确率。教师在设计计算练习时,就要考虑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从“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老师要买32套舞蹈服装,每套售价91元。请你估算一下,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才能把32套舞蹈服装买回来?

生1:91×32≈90×30=2700(元)。

师:老师只带2700元真的可以买回来32套舞蹈服装吗?请你仔细思考一下,也可以动手笔算,你有什么想法?

生2:91×32=2912(元),估计的2700元比实际用钱少了212元。所以无法全部买回来。

师:那该怎么估才能比较合理呢?

生3:91×32≈91×30=2730(元),把32估成30,估小了2,还要再加上2个91大约是180,2730+180≈2900,需要2900多元,所以带3000元比较合适。

师:生3讲得有没有道理?(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小结:大家会解决书本上的练习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结合具体情况,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估算,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其优点是简捷、迅速、流畅。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活用估算策略,养成估算习惯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带着这个习惯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在数学学习中,估算的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计算前引导估算,可分析解出的得数取值大概在什么范围内,这样就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就是对照分析解出的得数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围内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判断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能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其次,还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估算,如:购物时,先估算购物款再付钱;对某长度的估计,重量的估计,估计某报纸版面的字数,估计自己月消费情况……等等,鼓励学生根据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还需要教师做个耐心人,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把估算和精确测算结合起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多制造一些机会,时时处处加以训练,使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运用习惯化,这样做能让学生利用掌握估算方法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估算教学反思重点 第10篇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学问力量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当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头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力量的培育与同学生活问题的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索问题,常常保持对四周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当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同学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同学把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同学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敏捷性,从而为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同学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同学的乐观参加。

同学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共性化的学习力量,课堂上有冲突的产生、与有同学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同学参加了,但缺少同伴间的沟通,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论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估算教学反思重点 第11篇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量与数的熟悉结合起来。

本课学习是同学对万以内数的熟悉的一个连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同学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熟悉的,本课所学的“估量“是进展同学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同学数一数,体验估量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估量较大物品的数量,关心同学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同学各种估量方法。

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供应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高校生的估量空间,引导同学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量的问题,同学沟通各自的估量方法,有的同学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量,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进展同学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3、鼓舞同学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年级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第12篇

四年级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魏敦祥

(福建省政和县南门小学)

摘 要: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要教师结合生活实践和教材内容,教他们估算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培养才能形成。

关键词:估算;意识;能力;培养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种近似的口算。估算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或工作效率的高低。随着计算工具飞速发展,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在数学教材中都得到删减,要求也不断降低,但对估算的要求却不断地提高。加强估算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第二学段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四年级学生已处在第二学段,老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呢?

一、结合生活情境,感受估算的实际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离不开估算。在估计日常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时,估算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许多老师和学生不重视估算,是因为他们不知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价值,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明白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师:下表是老师上星期早晨跑步的路程统计表(单位:米),请你算出老师这星期大约跑了多少米?

许多学生列出算式进行精确计算。

++1989++++=

(但是因为数字大、加数多,在计算过程中,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几乎都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老师利用这个生成资源,展开讨论,寻找更合理的解法。)

师:刚才许多同学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请你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这里的问题是老师一个星期大约跑多少米,所以不要精确的答案,我们可以这样算:

1997+2005+1989+2012+1998+2013+2001

=×7

=14000(米)

师:生活中其实有许多问题是不需要非常精确答案的,就如我们这个问题,老师一个星期的跑步路程,我只要知道自己大约的路程就够了,而老师每天跑的路程又都接近2000米,所以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节省了时间。

估算方法的学习如果脱离实际,忽视过程,为传授知识而讲解,就如同纸上谈兵,从而造成学生的不适应。所以本案例为学生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通过两种解题方法的对比,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联系,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从而将估算内化为自己的数学行为。

二、建立参照物,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天马行空乱估一通,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在授课时,经常把估算教学给简化了。如何能让学生的估算接近目标,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呢?我们在教学时可以为他们提供“参照物”,为他们指引方向,这样他们就不会跑题了。教学片断:出示三个角,估一估各是多少度?

学生一:图一是30度、图二是80度、图三是120度。

学生二:图一是50度、图二是85度、图三是160度。

师:你们心里可能有各种答案,现在大家来观察三角板这三个角,()它们分别是30度、60度、90度,现在你们对照一下,再估一次,这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有了参照物后,估计的答案就很接近实际角度了。所以要想学生能正确地进行估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照物是正确估算的前提,并让学生明白这些是我们身边的“尺子”,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尺子”来进行估算。

三、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学生怕估算,估算的结果和实际目标误差过大或用精确计算来代替估算,这都是学生没有掌握估算的方法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1)熟练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求近似值是估算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多设计类似于“这个数接近几”“这是一个多大的数”“看到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数”等问题,使学生看到一个数就能在头脑中反应出它的近似数。(2)学会调整策略,培养优化意识。估算是非常讲究策略性的一种计算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估算的方法多样化与优化的过程,给他们自己体验选择估算策略的过程。(3)运用策略灵活估。灵活利用数学规律、性质来估算。利用数学规律和性质来估算,可以省去求近似值的步骤,能使估算更简洁、更快速。熟练掌握数学规律与性质,可以使估算速度更快。常见的有:凑整估算、依据生活经验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根据位数估算,而凑整估算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在教学时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方法交流的机会,便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四、充分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估算已在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利用教材,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应用估算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第六单元“除法”例2,“每个书包20元,14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在计算之前,都有设置估一估这个环节,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先估后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而第六单元许多内容的设置,都要求先估算后计算,所以我们就要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资源,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需要估算,可以充分发挥估算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任何一种数学能力都不是一道例题或几道例题的讲解可以达成的,需要反复练,经常用。如果我们只在学习“估算”这一章节时用到估算,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结合平时的教学有机进行,让估算时刻“渗透”整个教学之中,使学生对估算“习惯成自然”,如这道题:“四(1)班有26名男生,平均身高132厘米,女生有24名,身高是138厘米,四(1)班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首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四(1)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通过估算,可以知道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比132厘米大,比138厘米小而且小于135厘米,因为女生人数少于男生人数,这样学生解答时就会避免发生下面的错误"(132+138)÷(26+24)=5.4厘米,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关键在我们教师的培养,在于我们的方法策略,在于我们持之以恒,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渗透估算,应用估算,确实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李先喜。小学四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08)。

提高估算能力实现数学生活化 第13篇

一、提高估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人们经常要用到估算. 商家根据当月的营业额, 估计出当月的毛利润, 再根据常规性的开支, 可估出大致的盈亏数目. 建筑师目测工地的长和宽, 可大致估计出占地面积、 所需材料及成本费用等. 家庭主妇买粮买菜时经常通过目测、手掂估计物品的重量、价钱……无数事例证明:一个人在一天活动中估计和差积商的次数, 远比进行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 所以, 估算能力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和学习、 工作的效率. 随着计算工具的飞速发展, 精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降低, 但估算的要求却提高了, 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行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

估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估算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对所求的数量做初步的估计, 然后在一定的数量关系里进行验证、调整, 逐步缩小取值范围, 最终求得结果或进行判断. 这些估计、调整、验证的策略在数学解题和生活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估算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 常常先依靠直觉思维、生活常识从整体上把握目标, 再依靠逻辑思维达到目标,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估算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 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是否具有灵敏的直觉, 是否能够作出迅速的判断, 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建立的. 估算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性, 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 而且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估算技巧的探索, 估算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估算能力的措施

(一) 体验估算价值, 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学生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准确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做准确的计算, 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 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 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 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 以往的数学教学包括现行的数学课堂, 多数教师和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估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导致课程标准中对估算的要求难以落实, 估算课堂形式化, 没有实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估算的习惯”. 因此要通过教师加强学生对估算的认识, 体会估算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 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 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 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 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教学中, 703 ÷ 70 的结果为10 余3, 但有一部分孩子在计算时会把商末尾的0 漏掉, 如果在计算之前就对结果进行估算, 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商是两位数, 或者在计算后的验算中估计商的位数, 都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错误, 认识到估算的价值.

(二) 掌握估算方法, 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 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但估算也并不是无章可循, 估算的基础是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第一是简化数据, 计算简便. 比如可以将62 × 19 简化为60 ×20 后再进行计算;第二是调整数据, 精确结果. 由于 “ 简化”过程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 因此要作出适当调整, 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凑整估算、位数估算、尾数估算 (如90 - 26 = 76, 从尾数上看, 差的尾数应该是4, 而不是6, 就可以判断错误) 、规律估算 (如732 ÷ 3 × 2, 除以的数比乘的数大, 所以所得的结果要比732 小) 、概念估算 (如对于面积、长度、体积的估算, 可以根据已经建立的计量单位大小的概念进行实际估算, 如根据面积单位的概念, 可以判断橡皮的面积要比1 平方分米小, 大概有4-5 个指甲盖的面积大小, 可以估计出橡皮的面积) . 在掌握了估算方法后,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设计有趣的估算题, 开展估算活动. 如估计教室里面铺了多少块地砖, 大礼堂里大约能坐多少人, 从学校走到桥头需要几分钟……在训练中积累经验, 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 鼓励算法多样, 合理评价结果

由于每名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 估算时, 必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 同时组织学生交流, 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解释估算的过程, 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学生估算之后, 教师的合理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重视估算, 而且有利于学生估算技能的不断提高. 评价时, 要注意估算结果不是唯一的, 主要关注估算过程的合理性.

增强估算意识 提高估算能力 第14篇

一次阅卷时的困惑

一次期末测试,教师进行统一阅卷,在批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大家出现了一点争议,即如460÷6≈有教师认为75也对。这个答案是否合理,也许很难单凭这个数据来下定论。

一次练习题的争论

“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32排,每排有28个座位。如果有750名教师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请用算式说明。”在解答这题时,学生只学过二位数乘二位数的口算与估算,但题目没有明确的表明要估算,所以有部分学生没有用到估算。

一次解题时的智慧

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某学校有男学生600人,女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0%,女学生有多少人?” (A、1000 B、750C、400,)有学生很快就选择了C,理由是:因为女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40%,男学生应占60%,也就是女生比男生要少。

二、思考

1.对估算教学的意义和功能认识不到位。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而估算教学则是实现上述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

2.缺乏估算教学的意识。学生虽然有了估算学习,但面对解决的具体问题时却想不到用估算去解决,他们从思想上并没有建立起估算的意识,学生缺乏估算意识,而且教师也同样缺乏估算意识。

3.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考核方法单一。现在的估算考核方法,常常以笔试为主,而估算能力从笔试中往往很难准确、有效地反映出来,有些学生甚至先用笔计算出相应的结果,再将计算结果略作改动以便应付,将估算与计算顺序倒置,这样与估算的意义和功能就相悖了。

三、策略

(一)让估算在情境中油然而生

1.根据问题情境,选择计算方法。

在教学估算时,要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估算也是一种计算方法,如果在解决问题中估算和精算能有机结合,无疑会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在问题的实际解决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2.紧密联系生活,激发估算兴趣。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生活周围的实例为材料,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估算兴趣。因为学生往往容易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产生共鸣,因而教师要注重实例与教学内容的相连,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

3.综合数学知识,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不仅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估算与其它数学知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培养学生进行估算时,将估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综合生活周围的实例,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

(二)让估算在过程中方法多样

1.注重学生估算过程。

教师要改变只重估算结果,不看过程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估算过程。在解题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讨论各自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2.提倡估算方法多样。

估算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指导,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在培养学生进行估算时,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掌握多种估算方法。

(三)让估算在评价中掌握策略

在估算教学中,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尤为重要。

1.估算目标评价。

估算目标的制定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不能过高,过高学生掌握不了,也不能太低,太低会影响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估算水平并结合教学教材合理制定估算教学的目标。

2.估算方法评价。

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计小也能解决问题,学生们估算的策略不同,只要是合理的,就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哦,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

3.估算结果评价。

在实际的估算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只要估算结果越接近精确值,那这个答案就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对的。从而导致了一些学生先算出其精确值,再根据精确值写出一个估算值的不良现象。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评价:联系实际情境的估算、纯算式的估算。根据实际问题进行估算而产生的结果合只要能够解决其问题,则这个估算结果就应该是合理的。纯算式的估算结果落在区间内就视为是合理的。

(四)让估算在实际中养成习惯

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而估算教学则是实现上述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非常重要,而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不仅依赖教材中编排的估算内容,还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挖掘估算教学素材,把握教学契机,让估算教学纵向贯彻每一个年段,横向蕴涵于数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等内容领域的具体教学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估算过程中,也同时亲身经历了问题情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习仲勋观后感下一篇:国庆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