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2024-09-17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精选8篇)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1篇

学校流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 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 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 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 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 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 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啮齿动物、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2).社会因素 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预防普及密切相关。生活水平低工作与卫生条件差,可致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无疑增加感染的机会,亦是构成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之一。我国解放以来消灭与杜绝了烈性传染病与在部分寄生虫病的流行,并使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降低,显然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息息相关。

3.流行特征

(1).强度特征 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可呈散发、暴发、流行及大流行。

(2).地区特征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只限于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发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此等传染病因有其地区特征,均称地方性传染病。

(3).季节特征 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升降,不同的传染病大致上有不同的季节性。季节性的发病率升高。与温度、湿度、传播媒介因素、人群流动有关。

(4).职业特征 某些传染病与所从事职业有关,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5).年龄特征 如某些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发生率高。

Xx学校 2010、9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教育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教学秩序和稳定。

二、预控原则

第一,以“xxxx”的重要思想为原则,充分认识到人是国家的最大资源,健康的体魄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兴衰、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极端重要性,把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并以此贯彻于教育活动的始终。

第二,要把预防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责任到人,抓好、抓细、抓紧。

第三,坚持预防为主。坚决果断地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切断传染病的中间环节,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及时准确掌握疫情,特别实行“日报表”和“零报告”制度。

四、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学校学生晨检工作。由卫生员、班主任、卫生保健教师共同负责,每天上午上课前对全校同学进行检查、询问、观察、了解学生中有无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必要时可测体温,做到层层把关,不遗漏一个同学,严重时可送医院进一步确诊。

2、学校要经常的、定期的组织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重点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查。凡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3、凡是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

4、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的发生,要让同学少去公共场所,学校减少或停止任何大型活动。

5、开展好春季、秋季灭蚊和“灭四害”活动,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不留卫生死角。

6、坚持室内通风换气制,教室每天坚持开窗通风,在传染病高发季节要用紫外线和84—消毒液对教室地面,空气进行消毒。

(二)监控措施

1、建立学生晨检制。年级主任每天要到各班了解学生身体情况,班主任在晨会上要询问学生身体情况,即发现一例立即报告、隔离,越早越好。

2、如在班级中发现学生不明原因病情异常增多,亦立即与年级主任联系,将异常情况在1小时内上报校长室、逐级上报。

3、在传染病多发季节尽量不组织大型的学生集体活动,减少人员流动。

4、学校应时时监控疫情动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

5、依法治校责无旁贷,严格实行饮用水安全制。

(三)应急处置措施:

1、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缓报,不漏报、不瞒报。

2、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现场的食物,患者排泄物等要留样送检,并封存好现场,待专业人员前来处理。

3、对传染病的班级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除班级之间亦隔离,并组织集体服用防治药物等。

五、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教务室、政教室、总务室三方联合利用健康教育课、校园网、广播、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结合季节性、流行性、宣传日等时机在学生中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保护意识。

六、建立学生、教师的健康状况报告制度

凡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任何人都应立即向政教室报告,政教室在接到报告后要即可向校主管领导报告,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七、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3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普洱市2006-2010年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确诊传染病监测信息,覆盖范围为普洱市9县1区的918所高中、初中、小学,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学生数来源于普洱市教育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006-2010年全市学校发生传染病21种共3 793例,死亡4例(结核2例,乙脑、狂犬病各1例),5 a平均发病率为221.64/10万。属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的病种有15种,发病1 247例,占32.88%,学校乙类传染病5 a平均发病率为72.87/10万,低于全市同期乙类传染病5 a平均发病率(138.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7,P<0.01);属国家丙类传染病的病种有6种,发病2 546例,占67.12%,学校丙类传染病5 a平均发病率为148.77/10万,显著高于全市同期丙类传染病5 a平均发病率(61.8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76.248,P<0.01)。其中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肺结核、乙肝,占报告发病数的74.48%。见表1。

注:()数字为构成比/%。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11,12,1,2月;消化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6-10月,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主要集中在6-8月;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集中发病现象。

2.2.2 地区分布

10县(区)均有病例报告,排前5位的依次是思茅区占21.43%(813/3 793),景东县占18.98%(720/3 793),澜沧县占8.99%(341/3 793),墨江县占6.54%(248/3 793),镇源县占6.22%(236/3 793),5县(区)发病数占总报告发病数的62.17%(2 358/3 793)。

2.2.3 人群分布

各学段学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53,P<0.01),小学学段学生发病2 606例,占学校学生发病人数的68.70%,发病率为15.21‰(2 602/171 309),初中和高中学生发病率分别为6.86‰(665/96 895)和7.05‰(522/74 068)。

2.2.4 传播途径

调查显示,普洱市学校学生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占69.26%(2 627/3 793),消化道传染病发病数占7.54%(286/3 793),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数占6.14%(233/3 79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病数占4.56%(173/3 793),其他发热性传染病发病数占12.50%(474/3 793),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途径传染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274.007,P<0.01)。

2.2.5 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

21种3 793例传染病中,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10种2 686例,占报告病例数的70.82%。其中属国家基础免疫的8种,报告病例2 513例,占报告病例数的66.25%;有价疫苗可预防疾病2种,报告病例173例,占报告病例数的4.56%。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普洱市学校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全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P<0.01),学校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市丙类传染病发病率(P<0.01)。说明普洱市学校在不断加强和巩固乙类传染病防控的同时,要重点加强丙类传染病的防控,降低学校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调查显示,普洱市学校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率的69.26%,高于其他途径传染病发病数,与相关研究调查结果一致[1,2]。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发病以小学组最高,说明当前普洱市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小学学生。尽管现在各学校对教室通风普遍重视,但学校教室微小气候状况仍不容乐观[3]。定时开窗通风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4]。

普洱市报告的21种3 793例病例中,有疫苗可预防疾病10种2 686例,占报告病例数的70.82%,低于文献报告(95.63%)[5],说明普洱市实施计划免疫工作后取得一定成绩,但防控疫苗针对相关疾病仍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普洱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贫困,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及移民区、流动人口儿童聚居地疫苗接种均存在冷链运转不规范,接种率低,尚未建立有效的查验接种证和开展漏种疫苗补种工作等问题。另外,普洱市2008年以后才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工作,此次调查对象在基础免疫阶段没有接种过腮腺炎疫苗。再者,现行的一针免疫策略仅能提高部分儿童的免疫水平,尚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6]。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7]。

学校是防控传染病流行的重点。笔者认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1)学校要认真落实“晨查、午检”制度,加强因病缺勤学生病因的追踪,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同时,严把复课关,处于恢复期的学生须由医疗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方可回校上学[8]。(2)医疗机构要将确诊的传染病疫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将患病学生隔离治疗。(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开展病员活动场所的终末消毒和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以形成免疫屏障。(4)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广播、宣传栏等在学生中普及卫生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落实农村学生营养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6)对学校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参考文献

[1]邓丽媛.北京市宣武区中小学生传染病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04,18(1):54-55.

[2]杨建文.江苏某地2003-2004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4-85.

[3]刘红娜.室内空气究竟有多脏[J].现代职业安全,2009,95(7):117.

[4]商慧,徐辉.2004年沈阳市大东区6所初中教室微小气候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3):321.

[5]扬贵芳,马永胜,郭卫萍,等.云南迪庆州2006-2009年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3):324-325.

[6]李波,郝凤,崔伟红,等.烟台市学校麻腮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63-65.

[7]刘宇珠,林灿松,张颖兰,等.云南省大理州2005-2008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1(9):1066-1067.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4篇

一、教师群体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在幼儿园,最直接也最容易做到普及的人群就是教师群体,因为这是幼儿园最容易集中、组织起来的队伍。所以,在教师中开展流行性传染病的普及与宣传活动是最可行、最有效的。首先,我园由卫生保健处的领导负责,对全体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把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及防范措施都进行了系统地讲述,尤其是对班内的保育员进行了更加系统地培训,让全体教职工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与防范措施有了较好的把握。另外,我园设立了安全卫生保健博客,由专人负责更新内容,及时上传各类安全防范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使得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到集中与自学的有效结合。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开展自学,博客上图文并茂地讲述更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同时便于大家领会,尤其是传染病发病的症状,在博客上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其次,利用常规检查与抽查的形式,对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促进班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提高。为了让全体教师都能主动地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我园加大了检查力度,以免学习流于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督导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学习效率。再次,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范畴,增强广大教职工主动学习与防范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防范能力。

二、幼儿群体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抵抗能力较差,是各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对幼儿做好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普及与宣传,是控制流行性传染病的重要环节。首先,我园利用主题环境创设,采用简笔画及儿歌的形式,向幼儿普及宣传各种防范知识。例如:在小班“我的小小手”主题环境布置中,老师们画了一张大大的手作为主体墙饰,上面标明拇指、食指等各个手指的名称,在主体墙饰的右侧,附上老师们自编的洗手儿歌,然后把幼儿洗手的方法和步骤拍着照片,贴在儿歌的下面。让每个幼儿都从老师所教唱的儿歌当中,对照着照片进行表演。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表演能力,而且提高了孩子们卫生防范的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班级,教师还从网上下载了动漫视频,在日常活动中播放给幼儿观看,孩子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积累了卫生保健的知识。其次,我园利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的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等,让每名幼儿都争当“安全卫生小卫士”。每个班级都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餐前准备、用餐习惯、餐后卫生、午睡等等,都一点一滴地将幼儿自理能力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来。在我园召开的亲子运动会上,教师们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开设了自理能力比赛,促进了全体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再次,开展好班级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向幼儿大力推广安全防范知识。我园要求每个班级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如:交通安全常识、卫生安全常识等,利用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为防传染病尽量不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不食用过期食品、瓜果蔬菜要清洗干净等等。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园果果四班的一段视频“细菌哪里来”,以动漫的形式重点讲述了幼儿的小脏手、洗不净的水果、蛀牙等所滋生的细菌,学习内容通俗易懂,使全体幼儿都能够对传染病与不良卫生习惯自主地说“不”,取得了良好的普及效果。

三、家长群体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家长是幼儿离园后的另一把“保护伞”,家长工作同样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度,是反映幼儿园各项工作成功的指标之一。所以,对家长群体开展流行性传染病的普及与宣传教育势在必行。首先,我园利用家长会,与全体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不仅让家长熟悉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或制度,同样对自己孩子近段时间的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既能够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同样也会为家长解除育儿方面的困惑。例如:有的幼儿家长在孩子出水痘后的第二周就带孩子来园,我园就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解水痘的安全防范,让家长明白水痘在结痂后同样具有传染性,让孩子在家休息半个月是对病儿及全班所有孩子负责,这样使得家长更加理解我们所开展的工作。其次,大力发挥卫生保健宣传栏的阵地作用,不断向家长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我园根据各种季节流行病与传染病的高发期,由保健医负责,定时向家长进行普及与宣传教育,让家长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进行各类疾病的防范。再次,发放明白纸,是向家长宣传普及的一种高效方法。有些重要防范措施,是用语言表述不准或不全面的,我园就以明白纸的形式让孩子直接将文字内容传到家长手中,这样,使得家长对重要的防范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另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园的工作实际及时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全体家长高效、合理的建议和要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出共同的努力。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5篇

学院各处室、分院(部):

近期,周边省份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别学校还发生了早期H1N1流感,肠道传染病等疫情。春季又是流行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及时对防控工作做出安排。院(部)领导要增强防控意识,把春季流行性传染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切实把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二、宣传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各院(部)要把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当前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讲座、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科学卫生知识,重点教育并督促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三、加强教室、寝室及环境卫生管理,保证个人饮食卫生安全。要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扫除,搞好卫生检查,消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寝室及环境干净整洁,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要求学生不到无证摊点、不规范餐饮店用餐,防止病从口入。

四、加强监测报告,强化早期处置。各院(部)要切实落实班级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每个班级要选定一名卫生监督检查人员,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及报告工作。一旦发现学生有流感样症状(如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头痛、呕吐、腹泻等),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及时向总务处或校医务室报告,确保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南昌理工学院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 第6篇

1、各学校要把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学校主要领导要统筹安排并明确一位主管校领导分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和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具体落实。

2、学校要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尤其是教学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要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应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各级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讲座、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中小学校还应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发生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等流行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并积极争取和配合当地疾病控制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与控制工作。

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第7篇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特别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5.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感染。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温馨提示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时,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应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这样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学校流行病、传染病宣传 第8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迪庆州所辖3个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学校传染病疫情报表,学生数来源于迪庆州教育局

1.2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处理,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迪庆州2006—2009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006—2009年全州学校发生传染病15种共7 612例(无死亡),年度发病率依次为8 457.08/10万(5 097/60 269)、502.66/10万(305/60 677)、1 887.08/10万(1 128/59 775)和1 802.04/10万(1 082/60 043),平均发病率3 161.60/10万(7 612/240 764)。香格里拉、德钦和维西县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 269.21/10万(1 379/108 650)、2 097.10/10万(698/33 284)、5 600.53/10万(5 535/98 830)。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各月均有发病,以4、5、9、10月份病例较多,合计占学校传染病病例数的66.63%(5 072/7 612);其他月份的病例数占0.58%~7.88%。其中:(1)呼吸道传染病各月均有发病,以4、5、9、10月份病例较多,合计占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数的68.94%(4 910/7 122);其他月份的病例数占0.37%~7.81%;(2)肠道传染病各月均有发病,以5~8月份病例较多,合计占学校肠道传染病病例数的50.77%(197/388);其他月份的病例数占2.58%~8.25%。(3)虫媒及血源传染病各月均有发病,以1、7、8、9月份病例较多,合计占学校虫媒及血源传染病病例数的49.43%(43/87);其他月份的病例数占4.60%~8.05%。(4)接触或不详的传染病无明显季节性。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血源传染病月发病趋势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各县均有发病,7 612例学校传染病病例中,维西报告病例数占72.71%(5 535/7 612),香格里拉占18.12%(1 379/7 612),德钦占9.17%(698/7 612)。

2.2.3 传播途径

7 612例学校传染病病例中,呼吸道7 122例,占93.56%;肠道388例,占5.10%;虫媒及血源87例,占1.14%;接触2例,占0.03%;不详13例,占0.17%;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合计7 510例,占98.66%。

2.2.4 病种构成

2006—2009年全州学校发生传染病15种共7612例,前10位的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2 639例(34.67%)、流感2420例(31.79%)、风疹1 758例(23.10%)、痢疾243例(3.19%)、病毒性肝炎201例(2.64%)、水痘108例(1.42%)、肺结核85例(1.12%)、麻疹76例(1.00%)、猩红热36例(0.47%)和手足口病32例(0.42%),前5位的7 261例(95.39%),各县学校传染病病种构成见表1。其中:(1)呼吸道传染病7种7 122例,依次为腮腺炎2639例(37.05%)、流感(含甲流126例)2 420例(33.98%)、风疹1758例(24.68%)、水痘108例(1.52%)、肺结核85例(1.19%)、麻疹76例(1.07%)、猩红热36例(0.51%);(2)肠道传染病5种388例,依次为痢疾243例(62.63%)、病毒性肝炎110例(28.35%)、手足口病32例(8.25%)、其他传染病(感染性腹泻)2例(0.52%)和伤寒1例(0.26%);(3)虫媒及血源传染病3种87例,依次为病毒性肝炎83例、疟疾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例;(4)接触性传染病淋病2例,不详的病毒性肝炎8例,其他传染病5例。见表1。

2.2.5 疫苗针对疾病

2006—2009年全州学校发生传染病15种共7 612例,按有疫苗预防和无疫苗预防(或效果不明确)来分,有疫苗可预防的7 279例(95.63%),无疫苗或效果不明确的333例(4.37%)。在有疫苗可预防的7 279例病例中,属国家免疫规划的有3种共243例(肺结核85例、乙型肝炎82例、麻疹76例)占3.34%,现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有4种共4 507例(流行性腮腺炎2 639例、风疹1 758例、甲型肝炎109例、乙脑1例),占61.92%;尚为二类疫苗的有3种共2 529例(流感2 420例、水痘108例、伤寒1例),占34.74%。

3 讨论

资料表明,我州学校传染病有一定季节性,高峰为4、5、9、10月份(68.94%),月发病曲线与呼吸道传染病相一致;发病有一定地区性,病例以维西最多(72.71%);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93.56%);重点疾病为流行性腮腺炎(34.67%)、流感(31.79%)、风疹(23.10%)、痢疾(3.19%)和病毒性肝炎(2.64%)。有疫苗可预防的病例占95.63%。在有疫苗可预防的病例中,属国家免疫规划[1]的占3.34%,现已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2]的占61.92%,尚为二类疫苗[3]的占34.74%。

我州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以及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等,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或已被消除,但麻疹等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存在有漏种或免疫失败等情况。同时本资料也暴露出了二类疫苗[3]仅在有条件或发生疫情的学校动员开展且接种率较低等问题。4年间,我州学校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3 161.60/10万,最高为8 457.08/10万,最低也为502.66/10万,表明我州学校传染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

回顾我州近2年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8年报告8起,均发生在学校且为二类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6起、水痘2起);2009年报告12起,均发生在学校也为二类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11起、水痘1起)。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依据传染病防治法[4]的相关规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支持,在抓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相关疫苗接种的同时,应结合我州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计划地开展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接种质量并达到群体免疫保护的接种率水平,有效地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迪庆州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迪庆州2006—2009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迪庆州2006—2009年学校发生传染病共15种,合计7 612例(无死亡),平均发病率为3 161.60/10万。4、5、9、10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6.63%,月发病曲线与呼吸道传染病相一致:发病有一定的重点地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93.56%);前5位的流行性腮腺炎(34.67%)、流行性感冒(31.79%)、风疹(23.10%)、痢疾(3.19%)和病毒性肝炎(2.64%)合计占95.39%。有疫苗可预防的病例占95.63%。结论 迪庆州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建议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支持,在抓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相关疫苗接种的同时,应结合该州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计划地开展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提高接种质量并达到群体免疫保护的接种率水平,有效地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流行特征,疫苗针对疾病,二类疫苗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齐小秋,于竞进,等.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49.

[2]陆林,丁峥嵘,罗梅,等.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云南省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教材[M].昆明:云南省卫生厅,2009:34-35.

[3]卫疾控发[2005]373号.预防接种工作规范[M].北京:卫生部,2006:10.

上一篇:大学生暑期饭店保安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同建项目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