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2024-06-17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精选9篇)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1篇

引 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和选择信息、对于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衡量M IS 的优劣,主要通过以下标准:需求信息的确定性与有效性、信息的可采集性与可加工性、能否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能否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分析与判断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同时,必须考虑到随着信源、信宿、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的变化,评价MIS 的标准的具体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得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要求也随之改变,如何在发展中使得现有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变化,保持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一直是MIS 面临的挑战之一。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由于MIS 的基础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因此MIS 必然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为使用单位带来很多的优越性的同时,也面临了更多新的挑战。概括起来,目前,采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大都面临以下新的需求:

(1)随着M IS 的深入,各种信息数据共享的需求逐步提高,同时,M IS 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安全要求。

(2)管理对信息数据统一查询、提取、管理的需求,种类日益增加,数量日益庞大,要求的速度越来越高。

(3)对经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缺乏集成,难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内外用户提供全面、详细、快速、准确的信息。

(4)目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的功能还局限于事后追踪,还不能够支持如:辅助决策与机器学习等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效,就必须结合技术发展的成果对于信息系统来进行重新思考。现代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MIS,同时易于进行功能的扩充,需要利用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来进行MIS 架构的重新分析与设计。软件架构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代表的是面向系统的高层结构指导思想,是对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与分析,对于设计大型复杂的应用系统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软件体系结构的思想来设计架构,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应该如何设计模型,以及应该如何利用模型来表示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型的主要原则可以简单概括如下:

(1)模型要能够充分反映出软件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2)模型要能够形成一个总体框架,同时易于控制与扩展;

(3)模型应该能够反映出软件运行时候的动态关联;

(4)模型还必须能够反映出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功能演化总体过程;

(5)同时,模型还必须能够支撑软件功能的发展变化,并且保持其健壮性与稳定性。依据现在的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模型能够划分成为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等种类,其中:

a。结构模型偏重于系统内部各个构件的关系;

b。框架模型偏重于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布局;

c。动态模型偏重于软件系统内外的变动与演进;

d。过程模型偏重于搭建软件体系结构的总体流程与步骤;

e。功能模型偏重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功能构件化与功能模块化。

这里,根据需要,舍弃了比较抽象的框架模型、动态模型与过程模型,选择采用以功能模型为主的系统结构描述方式。分层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分析

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属于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们大都开发于不同的数库,使用了不同的软件结构,都来自于对管理实体内部的物质流、资金流、增值流等流程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后,实现的基于运行状态的数据管理。

总结起来,其一般性的结构都采用树型结构,在系统程序进行总的控制下,基于同步模式,有多级子系统实现其设计功能,基于树型结构的M IS 曾经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逐渐增加了对于MIS的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原有系统的缺陷,也更为敏感。在软件系统日益复杂和庞大的今天,面向专业领域的软件架构的成功设计能大大降低系统开发的时间和各方面的费用,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和易维护性,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对系统的成功实施具有决定性意义。而在面向专业领域的软件架构的实施原则中,三个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分层次、面向对象、模块化,这也是如何改进、弥补原有系统的缺陷的几个最主要方法。其中,模块化即按照功能或者应用的不同,将软件划分为若干部分,一个功能就是一个模块,这些功能的组合就是一个软件。比如一个营销网站:管理商品的就是商品模块,管理客户信息的就是客户模块,管理订单的就是订单模块,每个人完成自己担当的模块,以提高效率,开发完成之后这些功能的组合就是一个营销网站。当然,一个大的模块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的模块。

模块化的系统设计方法有许多的优点:

(1)模块化遵循传统SA/SD 方法遵循的软件设计原则(如:信息抽象、信息隐藏及模块独立性等),易于实现或修改。

(2)模块化实现的软件,能够很好地同分层次、面向对象等设计理念相结合。

(3)模块化实现的软件,其功能相对独立,因此在架构上可以分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易于进行软件复用。同时,请注意,面向对象技术的本质就是模块化的构件思想,通过对于对象的数据抽象与数据封装,形成具有模块化功能的构件,然后根据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模块功能层次性划分,从而在保证了各个模块的独立性的前提下,通过层次性功能模块,形成了

软件的总体运行框架,从而实现了安装不同层次、基于体系框架、进行软件功能的调整。

1)这就为软件功能的调整带来了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性。

2)软件设计者能够依靠框架、基于模块、针对不同层次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改进。通过将问题分解,既降低了问题的直接难度,又易于分层次进行实现。

3)由于对象及其操作都封装在一个抽象数据类型或对象中,因此,易于采用模块化的实现方法。而采用层次架构的含义,是指将软件的框架设计成为相互独立、彼此提供服务与接收服务的层次结构,其中,各个层次接收下一层次提供的服务,并且为上一层次的功能提供服务。为了实现易于维护、软件重用等特点,需要对于层次的功能进行明确划分,对于层次之间的接口进行精确定义,同时适当地进行数据、业务流程的抽象,可通过建立拓扑约束模型等方法,增加层

次设计的抽象性,同时明确层次接口的约束条件,如果软件的规模确实非常大,还可以考虑各个层次之间实现基于不同应用的数据交换协议。同样,层次架构的采用,能够对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实现,产生良好的作用:通过接口的约束,能够实现功能模块化;通过层次设计抽象,能够促进模块功能泛化;通过层次间功能划分,能够实现功能的标准化,同时保证稳定性、健壮性与灵活性;通过建立拓扑约束模型,能够实现系统功能设计的抽象性;通过采用数据交换协议,能够保证软件的拓展性与软件可支持系统的规模。

总的来讲采用分层次架构来实现,有许多优点:

(1)能够支持软件设计的抽象。可以从上而下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同时,能够在设计阶段将功能实现的具体细节与软件系统的框架的实现完全区分开来。

(2)实现了功能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通过保持各个层次功能的相对独立性,能够实现功能的可靠维护,同时,易于进行功能实现方法的调整,进行功能的拓展。

(3)提高了系统开发的可重用性。提高功能的模块化与实现的层次化,能够在模块与层次规模上进行软件的重用,从而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

(4)支持模块化。模块化遵循传统SA/ SD 方法遵循的软件设计原则(如:信息抽象、信息隐藏及模块独立性等),易于实现或修改,同时,基于模块化实现的软件,能够很好地同分层次、面向对象等设计理念相结合。

(5)能够结合面向对象技术,也是采用分层次架构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抽象数据类型概念对软件系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软件开发已经非常重视使用面

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数据抽象与数据封装,因为抽象,所以能够描述大多数实体及其关系;因为封装,所以就能够根据实体之间的关系变动进行数据抽象,通过数据抽象与数据封装,就能够比较好地为功能模块化、软件层次化、架构体系化提供支持。根据软件架构的分层次思想,针对MIS 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用户的需求,通过对于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与研究,发现该分层次架构。能够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MIS 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对信息流的掌控,提高信息反馈的速度和质量。而信息流则是对管理实体内部的物质流、资金流、增值流等流程的运行状态的表达,因此,MIS 基本上可以游离于物资流、资金流的日常运作之外,不应该过多地涉及或者绑定业务流程的变动。这样,可以在设计上按照逻辑而不

是依据流程来实现对于数据的控制,因此,能够采用同步模式与异步模式相结合的工作原理。其次,MIS 应该按照管理实体内部的层次来划分业务逻辑层次,可以按管理实体内的职能部门划分模块。在统一规划好数据关系、编码方式和共享的单一数据源后可以按职能模块分别开发,然后在不同的层次进行流动,某些条件不成熟的部门甚至可以暂时不参与MIS 系统的运行。这样,可以在设计上按照分层次的软件体系结构来实现系统。最后,M IS 的作用是向各类管理人员提供更快、更准、更有价值的经过提炼的信息,因此,除了减员增效以外,MIS 不应该因为物资流和增殖流的运行状态改变或优化而改变,其设计理念应该是确保管理者运用MIS 提供的信息来作出相应的更有利于管理实体效益的决策,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上。这样,可以在设计上利用专门的数据资源层来进行数据的相关处理,实现信息数据的集成管理。

为了保持MIS 的可扩展性,除了采用分层次架构进行系统的设计外,还需要确保系统能够随着高新科技与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扩展、充分利用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图形化技术、GPS/GIS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息交换技术、中间件技术、在业务应用这一层次上,由系统来提供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数据获取与数据输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主

要优点是:

(1)可以支持系统的层次化设计;

(2)可以支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3)易于进行功能的调整与实现;

(4)易于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5)能够很好地同面向对象等设计理念相结合;

(6)在架构上可以分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易于进行软件复用。最终,能够支持实现全面支持嵌入式终端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通过采用基于分层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就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能够利用高新科技与信息化技术进行可扩展性设计与模块化实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以下各点:

①能够确保将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信息集成处理,统一管理,充分利用;

②确保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其产品,整合现有的内部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和OA系统,重构起具有统一角色和权限、安全稳定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③确保能够为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提供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以期能够不断提升信息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M IS 应该是发展变化的,MIS 也有其生命周期,一个好的MIS 应该是基于软件结构的、可扩展性的、分层架构的、基于模块化的。结束语

一个MIS 的真正生命力应该位于其感知变化、跟踪变化与适应变化上,因此一个好的信息系统的架构应该是能够满足以下要求的:

(1)能够满足用户目前的需要;

(2)能够进行扩展,满足用户今后的需要;

(3)能够与不同的系统、平台进行数据的交互;

(4)能够支持随着应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改进,同时仍然能够正常运行的系统。可以预计,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MIS 的架构会不断进步,基于分层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也会面临更多的实践的考验。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2篇

1.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构件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使用Tomcat 7.0 的Java 服务器页面部署网络。通过调研网络用户的实际需求,信息管理系统应拥有信息资源监控、用户任务管理、信息超负荷管理、任务日志处理以及登录管理五大项主功能。任务日志处理和登录管理模块属于前台主功能模块,信息资源监控、用户任务管理和信息超负荷管理属于后台主功能模块。基于构件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上述五项功能划分成若干辅助功能模块.

(1)信息资源监控模块。负责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备和软件的资源管理与监控,由设备监控、软件划分和信息提取三个子模块组成。设备监控模块对设备的增减情况和资源分配情况进行监控,获取设备的规格、工作状态、安装方位和串口类型。软件划分模块在基于构件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软件资源进行整理,按照工作类型、内存、资源占用率等项目将软件分类,网络用户也可以直接指定分类类型,或以某一区域为约束对软件进行划分。信息提取模块负责将设备监控模块和软件划分模块的监控和分类结果提取出来,并传送给用户任务管理模块。

(2)用户任务管理模块。负责对设备监控结果和软件分类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给出用户任务合理分配结果,由虚拟专用网络管理、软件任务管理以及任务分配与管理三个子模块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虚拟专用网络进行信息通信,虚拟专用网络管理模块可对不同类型和状态下的虚拟专用网络信息通信进行定义,再通过分析设备监控结果,输出信息通信中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处于虚拟专用网络中的设备进行标记,防止设备被网络用户误删,造成计算机操作系统崩溃。软件任务管理在软件分类结果中挑选出存在重复信息管理工作的相似软件,将相似软件的同类型信息合并在同一条处理通道中,当通道内信息达到饱和状态时进行信息管理工作。任务分配与管理模块提取出虚拟专用网络管理模块中的数据,将虚拟专用网络分为局域网、租用网和桥接网三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中为网络用户信息的管理任务分配不同的构件资源。

(3)信息超负荷管理模块。监控网络信息通信通道,设置阈值,当信息超出阈值后进行报警。

(4)任务日志处理模块。对用户任务管理模块分配出的网络用户信息管理任务日志进行管理,包括对日志进行登记、删除和修正。

(5)登录管理模块。负责限制网络用户的功能使用权限、分配新用户IP地址、对系统构件进行导入和导出,由网络用户列表、用户信息修改和用户信息新建三个子模块组成。其中,网络用户列表模块和用户信息修改模块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使用,用户信息新建模块的使用权限无限制。

1.2 系统前台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构件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前台构件是一种典型的MVP结构,它对信息的管理方式共分为三个等级,三个等级提供的功能模块实现方式也不同,第1、2 等级前台构件的信息管理工作是自动进行的,网络用户无需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调用。而第3等级前台构件需要提供用户使用界面,因而必须进行调用功能的开发,构件技术为其提供了JSF框架实现调用功能。由于三个等级前台构件的功能实现方式存在差异,基于构件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前台构件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经由第3等级构件汇总所有前台构件的信息管理程序,程序以代码方式进行传送,基本的信息管理程序代码表示如下:

ManageMentauxiliaryWeightGrade2

{

PersonalCharacter?stringinvalidDesignation;}

ManagementCharacter?stringMeans2

{

//获取功能模块的信息管理对象

WeightGradeAmanagedInvalid=(WeightGrade2)

GainComponentManaged“(invalidDesignation);

//依次给出构件管理方式

feedbackmanagedInvalid.means2;

ManagemenTauxiliaryUserGradeBextexldsWeightGrade2

//反馈构件程序内容

ManagementCharacter?stringMeans2()

//复写网络中设备与软件程序

系统前台构件以第2等级构件为父节点,即信息管理程序代码使用的管理方式等同于第2等级构件管理方式,其能够利用子节点的软件分类结果采集信息管理对象,从而完成构件技术对网络中设备与软件的程序复写,实现不同管理程序之间的信息融合。

1.3 系统后台构件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构件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所有后台构件均能对前台构件的信息进行接收,并可根据前台构件给出的信息管理程序代码完成构件配置。但前台构件往往需要与多个网络用户进行沟通,信息结构极其不统一。为了确保网络用户信息管理任务的准确性,后台构件需要将信息结构定义成标准格式,图3给出的是后台构件信息结构标准格式。

,系统后台构件使用了一种名为JGroups的群组通信工具定义了信息结构的标准格式,给出的格式具有通信敏感度高、信息同步性强的优点,可进行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高可靠性的信息通信。标准格式的信息头中包含网络用户信息中的专属特征数据,优先级标记用于写入信息通信顺序,通信目标方位和初始方位可由后台构件自行填写。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确保本文设计的基于构件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现通过一次实验分析系统的资源分配效果和功能需求度。在某市的路政单位、教学单位和公安单位分别安装本文系统,实验中的系统管理对象为上述三个单位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产生的信息,将三者分别标记为路政信息、教学信息和公安信息。实验持续7 天,7 天内本文系统同时进行三种信息的管理工作。实验结束后,分析本文系统的资源分配效果和功能需求度并进行汇总。

3 结语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3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使用变得无处不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已成为各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伴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更加快速高效地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获取、组织、管理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系统,主要由计算机与其他外围设备组成,通过网络进行大量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存储、维护及使用。其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了解整合,使用正确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其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 系统概述

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方面。其中基本的硬件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设备和存储备份系统设备。软件系统包括应用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基础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防病毒软件、网管软件、备份软件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其他软件。应用软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成若干功能模块。

3 本系统硬件说明

本系统中的网络基础设备包括核心交换机若干台,按现场分布点确定的二级交换机若干台。系统中的网络安全设备主要由横向隔离网关、硬件防火墙、VPN等组成。服务器设备包括MIS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MIS系统应用及备份服务器、OA及档案服务器、MIS系统实时数据服务器(后3种均为PC服务器)。

另外,系统中的存储备份系统由自动加载磁带机实现。

4 本系统软件说明

本设计中软件部分除应用基础软件外,还包括基于企业现实的应用软件,限于篇幅及保密性,本文仅就应用软件的功能模块加以简要说明,见表1。

5 本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考虑到一般大型厂级企业的建设工程都是分期次进行,本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与先期工程的对接,系统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给出目前企业网络结构拓扑详图,含企业内局域网连接,服务器系统连接,与企业、互联网及其他系统的接口情况等)。

另外,DCS/SIS与MIS之间的接口情况如下:

机组DCS(包括远动)—实时接口网关机—物理防火墙—单向物理隔离网关—二级交换机—主交换机—实时数据库服务器—MIS客户端。

围系统(化学、换热站、脱硫及数据采集站)—实时接口网关机—二级交换机—主交换机—实时数据库服务器—MIS客户端。

MIS提供与各网络接点实现1 000M网络接口的数据通讯。另外分期次工程中的主交换机各配置1块Cisco WS-G5484多模光纤模块,实现两期网络之间的光纤连接,并通过数据库权限设置实现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6 结束语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4篇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5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互联网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企事业单位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对单位内部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单位内部公务用车需求,各企事业单位基本都拥有不同规模的公务车队。随着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务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各部门用车次数日趋频繁,无形中对单位行政部门公务用车的审批和调度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以某单位公务车辆使用管理为例,目前该单位公务车辆管理从车辆购置、用车审批、车辆调度、驾驶员管理到用车统计等都以传统的人工管理为主,信息管理繁琐,信息查询、修改十分不便,管理效率相对较低[2]。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公务车辆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手段,提升公车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1 系统需求分析

为满足学校对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使系统具有安全性、灵活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同时根据现行公务车辆管理相关制度,结合单位公务车辆目前的实际审批调度流程,对管理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调研,并形成具体需求分析。

1.1 系统功能分析

公务车辆审批调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如下功能:①根据单位职员人事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完成系统登录权限控制;②根据车辆实际情况,实现现有公务车辆基础数据管理;③根据用车人公务用车需求,实现用车申请信息管理,查询审核及派车结果;④部门领导审核管理本部门用车申请,查询部门用车记录;⑤单位领导审核管理各下属部门已审核通过的用车申请,可查询车辆信息、人员信息和各部门用车申请及车辆使用情况等信息;⑥公车管理部门根据已审核通过的用车申请,派发公务车辆,通过短信方式通知用车联系人和驾驶员,查询管理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以及用车申请和派车信息;⑦驾驶员根据实际用车情况,完成回车登记,并登记过路费、油费等相关费用;⑧根据系统角色实现按时间、部门、人员、目的地等分类数据统计汇总查询。

1.2 用车流程分析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分析,系统使用权限仅限于单位内部用户,而且需要使用目前单位现有的组织架构及人员基础数据,因此需要采用人事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系统用户登录需要调用人事管理系统登录验证接口,用车申请人提交用车计划申请,经部门领导审核通过后,用车计划申请单需提交上级领导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公车管理部门需根据实际车辆在库状态情况派遣公务车辆,派车完毕后系统需同时发送短消息至用车联系人和驾驶员,驾驶员与用车人沟通用车具体时间地点。车辆使用完毕,驾驶员需要进行回车登记,填写相关用车信息(如公里数、燃油费、过路费等),结束车辆使用流程。具体用车流程如图1所示。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架构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和审批调度流程分析,考虑到用户软件平台的多样性,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设计,方便不同用户在不同系统平台环境下使用该系统;同时考虑到系统“高内聚低耦合”原则和系统可扩展性以及代码可复用等问题,系统采用了分层设计理念,采用了三层体系架构设计[3],即用户接口层(User Interface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如图2所示。其中,用户接口层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客户端实现与系统的交互;业务逻辑层主要为用户接口层提供业务逻辑支持,该层包括所有业务逻辑和数据校验规则,并且当系统业务逻辑改变时,变化将仅仅局限在业务逻辑层,不会影响用户接口层的使用;数据访问层主要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支持,用来实现对不同数据库管理平台的数据访问,该层通过调用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的存储过程,或者执行SQL语句来获取、增加、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

2.2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上述功能性需求分析,设计了七大功能模块: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人员角色及权限管理模块、车辆信息管理模块、车辆申请管理模块、车辆审批管理模块、车辆派遣管理模块、车辆使用管理分析模块,如图3所示。

其中,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单位职工相关信息等基础信息的增删改查,人员角色及权限管理模块主要针对该系统的管理员、审核部门人员、车辆调度人员、驾驶员以及用车申请人员等5种不同系统角色设置,分别赋予其不同的系统使用权限。

2.3 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模块设计,系统选取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系统分析,系统主要有用户、部门、角色、车辆、用车申请等实体。这实体之间可以用如图4所示的实体关系(E-R)图来表示,由于实体和关系的属性比较复杂,图中省略了实体和关系的属性信息。根据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原则,将这6个实体转换为关系模型,设计了用户信息表、权限分配表、车辆信息表、车辆状态表、车辆调度表等10个数据及其关系表,并设计了相应的视图和存储过程,以便对系统数据进行查询与维护。其中,车辆申请信息如表1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开发环境选择

根据上述分析和系统设计,在系统实现过程中,选择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作为开发工具,选择该平台上创建动态Web页的强大服务器端技术———ASP.NET技术进行服务器端的应用开发,选择C#语言作为该系统的开发语言。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则同样选取了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作为数据保存平台。在系统发布方面,选择Windows Server 2008R2Standard服务器操作系统,并在该系统自带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7.5上进行系统网站发布。

3.2 系统核心技术实现

3.2.1 系统登录认证

系统采用人事管理系统中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通过人事管理系统发布的Web服务,完成本系统的用户认证。人事管理系统发布网络访问方法描述如下:

Bool IsValidUser(string userName,string userPassword);

其中,输入参数为字符串形式的用户名和密码,返回参数为人事管理系统的验证结果。

3.2.2 车辆及驾驶员自动调度算法

车辆及驾驶员调度算法实现步骤如下:

Step1:对通过审核的申请用车信息按申请时间进行升序排列,并对申请用车记录按Step2-Step6进行车辆分配。

Step2:根据申请用车信息中乘车人数及用车时间,筛选用车时间内车辆状态为闲置且满足乘车人数的车辆。

Step3:对车辆信息按承载人数和行驶里程进行升序排列。

Step4:对承载人数相同的车辆,优先选择行驶里程少的车辆进行分配。

Step5:根据驾驶员状态,筛选用车时间状态为空闲的驾驶员,并根据当月驾驶历程进行升序排列。

Step6:设置车辆和驾驶员信息为预分配状态。

3.2.3 车辆调度完成后短信通知功能实现

对已经调度完成的车辆派遣记录,查询乘车联系人手机号码及驾驶员手机号码,分别向其发送短信通知。系统选取了Wavecom的GSM短信猫进行通知发送,并设计了专门的类库完成对短信猫的控制。其中短信发送模块核心代码如下:

4 结语

该系统目前已在常州某高职院校测试运行,运行情况稳定,用户使用效果良好。系统采用的分层架构设计,为移动终端APP的开发预留了访问接口,为系统的延伸提供了良好基础,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用车需求。使用车方、审批方、调度方和管理方都能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用车申请、审批或管理,极大地节约了单位办公成本,有效提高了部门间的办事效率,既提高了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其它业务审批系统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公务用车频率大幅度攀升,为提高公务车辆管理效率,在对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模式三层架构的车辆审批调度管理系统,重点对系统需求、设计思想、详细设计及核心模块实现进行了阐述,为实现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分层架构,车辆审批调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公务用车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禹.高职院校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0-54.

[2]童建飞.基于.NET平台的电信企业车辆调度管理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413-2415.

[3]赵兴涛.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9-82.

[4]张屹峰.用设计模式和三层架构思想部署基于PHP项目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1(2):67-70.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系统?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031-0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本科生四年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考察和检验,同样也是对专业知识的一个提炼与升华,对于学生毕业而言论文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论文的选题,提交审批与答辩等都发生在大四,大四阶段毕业生需要忙于诸如实训,找工作,考研与写论文(做设计)等诸多事项,尤其是对在外地实训的学生而言,毕业论文与设计与院校和导师的交互很容易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冲突,因此容易出现学生不明白论文提交步骤或辅导老师查收遗漏等严重问题。

目前,高校院校普遍采用的是纸质提交与审批方式管理论文。这是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为减少学生与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更方便的交互,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来实现论文管理的无纸化与自动化。

1 基于SSH框架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基于成员来管理相应成员信息,简化论文处理过程中学生与导师还有教务管理员的工作。论文管理系统设计目标如下:

教务管理员更简易地通知毕业论文相关信息:年年毕业论文与设计的要求都略有不同,本系统可以让教务管理员通过公告、信息的方式通知导师论文相关内容,并上传各类文档的模板,无需再通过开会等方式发布信息。

导师更简易地管理学生:论文的题目可通过文件形式上传,通过本系统指导教师可以直接在线阅读学生提交的文档并进行评阅,师生之间的留言板实现师生之间简单的信息交互。

学生完成论文过程更加简易:学生登录系统后可通过公告与私信直接看到论文与设计编写与提交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选题与文档的编写和提交都能通过系统在线完成。

2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与环境选择

2.1 三层MVC结构

MVC框架是建站最常使用的结构之一,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于组织代码用一种业务逻辑和数据显示分离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假设前提是如果业务逻辑被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而且界面和用户围绕数据的交互能被改进和个性化定制而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在一个逻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这种结构具有耦合性低,重用性高,部署快,可维护性强,生命周期成本低,有利于软件工程化管理等特点。

2.2 Internet终端

本系统采用的是B/S构架,因此访问方式是基于internet终端的访问,用户只需要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使用本系统服务器资源,因此系统让用户的操作变得简单与透明,系统的维护成本与工作量也得到减少。B/S构架使本系统有易安装,易升级,成本低,可扩充等优势。

2.3 JAVA开发环境

以java为基础的JSP网页技术提供了世界领先技术的通讯、协作和WEB应用平台,支持B/S体系结构,而以JSP为基础的轻量级WEB框架SSH是典型的MVC结构的体现,框架对数据库操作进行了封装并将各模块间进行了解耦,拥有良好地可扩展与可维护性。因此根据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JAVA的优势,系统使用JAVA平台开发,用java编程语言和SSH框架技术,采用mysql数据库,选择apache的tomcat作为服务器。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块。

对于任何一个系统,在实施前都应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也是如此,根据功能将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共有六个模块——用户管理、文件管理、文档管理、消息管理、开题管理以及角色管理。

3 系统的实现

3.1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1)用户管理包括学生与教师信息的批量导入与修改。

(2)文件管理包括学生设计的提交与下载。

(3)文档管理包括模版的上传下载以及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文档的提交与审批。

(4)消息管理包括公告和私信的收发。

(5)开题管理包括论文题目的导入、审批与选择。

(6)角色管理则是系统对不同角色对应操作的隔离。

3.2 系统安全性

除了对数据库实施安全保护外,系统自身也通过一些保护手段实施了安全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1)用户角色管理:系统通过用户角色辨认的方式对用户的操作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不同角色将对应不同的操作页面,并在主要操作页面设置身份验证,保证了越权操作不会发生。

(2)密码管理: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只有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成功的用户才能登入系统进行操作。登录系统时用户密码都进行了加密操作,不会被外界所看到。同时数据库也采用了加密算法,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特殊方法打开了数据库文件也无法获知密码原文,从而无法登录系统。

此外,系统还将非正常登录的IP地址进行记录与过滤,从而避免恶意攻击服务器得发生。综上所述,论文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是通过多方面考虑的,用多种渠道给予了系统安全保证。

5 结语

本文地研究与论文管理工作紧密相连,经过合理的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平台选择,编写完成后在本院校进行实验并通过院校的使用反馈进行了合理改进,进而构造出通用的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完成了了毕业生、教师以及教务管理员之间工作与交互的简化,实现了毕业论文地无纸化网络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论文编写质量,促进学生更顺利地毕业。

参考文献

[1] 李刚.轻量级java EE企业应用实战[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Daniel J.Barrett,Richard E.Silverman.SSH,The Secure Shell:The Definitive Guide[M].北京:中國电力出版社,2003.

[3] 李刚.疯狂Java讲义[M].北京:电子工业,2008.

[4] 孙卫琴.Tomcat与Java Web开发技术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7篇

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建设的目标表现四个方面:一是建设具有海量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动态维护功能的空间数据库, 供各系统用户将所属空间数据信息存储, 实现基础地理数据信息的分布式维护和集中式存储目的;二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平台, 供各系统用户进行地理信息交换共享, 消除各用户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 避免相同地理信息的重复采集, 实现共享目的;三是动态适应性、开放互连性。系统应该随技术的进步而动态更新, 并对部分其他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连通性;四是性能安全可靠、管理模式先进。交换共享的地理信息只能够供部分用户使用, 其性能肯定要安全可靠, 并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地理信息的真正交换共享, 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系统需要设计和建立五个功能模块:一是地图注册服务:将元数据信息注册到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包括元数据注册、元数据维护和元数据字段维护三个小模块;二是地图上传服务:将地图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端指定文件夹中保存;三是地图入库服务:将已上传地图数据导入到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包括部门远程入库和平台管理入库两个小模块;四是地图发布服务:系统管理员将已入库的地图数据及相关元数据信息进行网络发布, 包括图层管理和服务管理两个小模块;五是订阅下载服务:系统用户浏览所需数据并在拥有的权限范围内进行地图数据及相关元数据信息下载, 包括图层浏览、图层下载和元数据下载三个小模块。

系统流程具体表现为:系统用户将本部门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元数据信息进行网络注册, 并将与注册的元数据信息相关的地图数据文件通过网络上传到服务器端临时文件夹中保存;系统管理员定期将用户已上传的地图数据文件导入到服务器端数据库中, 各用户也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此操作;系统管理员对已导入的地图数据进行网络发布;各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己发布的地图数据信息及相关元数据信息可在权限范围内有选择的进行所需数据信息的下载。

二、基于J2EE结构的系统架构设计

J2EE是SUN公司提出的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基于Java的分布式应用的标准平台, J2EE平台提供了基于组件的方法, 用来设计、开发、装配及部署企业应用程序。J2EE平台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的应用模型、组件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及灵活的事务控制, 使软件开发适应企业不停变化的要求。J2EE规范定义了以下种类的组件:应用的客户组件;企业Java Bena组件;Web组件和Gul组件Applets。

J2EE是建立在J2SE上的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 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其优点在于跨平台性、安全性、可扩展性, 可以作为构建分布式的多层应用的核心平台。基于ZJEE结构的系统体系架构分为三层, 即:客户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 实现了信息交互、业务逻辑和数据相互分离, 每一部分单独部署、管理。

1 客户层

客户层的功能是和用户直接联系, 实现交互操作。客户层支持基于B/S模式的一般Gsl应用和基于C/S模式的专业GIS应用两种。其中B/S应用不需要客户端进行运行环境配置和安装插件, 只需要采用通用的Web浏览器即可;C/S应用主要针对服务器端传送的数据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统计分析应用, 所以应根据用户业务需要进行定制设计开发。客户层的作用是系统接受用户发送的请求并将系统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用户。该层包括应用程序交互界面和Intemet浏览器, 应用程序交互界面应根据用户业务需要进行定制设计开发, Internet浏览器可以采用通用的EI或NETSCAPE。

客户层提供完整的人机应用界面, 实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人机交互操作。该层全面解决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实现数据显示、打印和采集、命令输入等功能。

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包括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两个部分。WEB服务器是在网络中实现信息发布、资料查询、数据处理等诸多应用搭建基本平台的服务器, 主要是用于接受用户的请求, 将该请求传递给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 同时接受处理后的结果并传递给用户, 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web浏览器向一个特定的服务器发送Web页面请求;Web服务器接收到Web页面请求后, 寻找所请求的Web页面发送给Web浏览器;Web浏览器接收到所请求的Web页面并显示出来。应用服务Web器是指通过各种协议, 包括HTTP协议, 把商业逻辑暴露给客户端应用程序, 提供访问商业逻辑的途径以供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 主要是用于处理WEB服务器传递来的用户的各种请求, 该请求包括Gsl请求和信息请求。GIS请求通过Acr IMS处理, 而信息请求通过采用EJB封装的Bena处理。

Ard MS是用于处理GSI请求的Web GIS平台。用户的GSI请求通过Web服务器连接到应用服务器连接器, 并通过该连接器与应用服务器连接, 应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负载平衡并将请求传递给空间服务器, 空间服务器进行所有GIS请求的处理。

EJB组件是一种服务器端组件, 它使得应用Jvaa语言可以开发分布的、面向对象的企业级应用, 并简化了整个过程。EJB总共有两大类:会话和实体。会话代表商务过程对象, 执行商务逻辑、算法、规则和工作流程, 是具有商务过程逻辑的可重用组件。根据方法请求时是否维护客户状态, 会话又分为状态会话和无状态会话。业务逻辑层采用EJB容器中状态会话实现状态控制, 无状态会话实现逻辑控制。实体Bena代表数据库或另外一个企业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对象, 不包含商务逻辑, 只是数据模型, 其意义在于它将底层数据以对象的形式映射到内存中, 供其他组件使用。业务逻辑层通过实体Bena来实现数据访问。业务逻辑层由封装具体的业务逻辑组件构成, 能够处理各种业务请求, 并通过数据库层完成数据的永久保存。

业务逻辑层由中间件和基于J2EE规范的EJB组件所封装的一些业务逻辑和业务模型组成, 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于分布式环境的支持、业务逻辑的封装性和事务处理性。该层主要实现访问权限控制、对外服务接口和封装企业业务规则等核心应用。在该业务逻辑层中还包括空间数据引擎和属性数据引擎的数据访问控制。

3 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主要存放地理数据、业务数据和应用模型, 其中地理数据和业务数据之间通过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管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对数据文件的操作, 实现业务逻辑层的操作命令和检索命令, 通过数据库自定义过程、函数和触发器, 实现数据库层的业务规则, 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 实现数据库层级的业务规则。

摘要: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建设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系统平台, 供各系统用户进行地理信息交换共享。J2EE是SUN公司提出的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基于Jvaa的分布式应用的标准平台, 其系统架构设计具有跨平台性、安全性、可扩展性, 可以作为构建分布式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的多层应用的核心平台。

关键词:地理信息交换,共享系统,架构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健挺《: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1998, (04) [1]张健挺《: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1998, (04)

[2]龚健雅:《当代地理信息系统进展综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4, (01) [2]龚健雅:《当代地理信息系统进展综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4, (01)

[3]龚小勇、罗军:《Web Service技术在开发多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 (08) [3]龚小勇、罗军:《Web Service技术在开发多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 (08)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8篇

本文结合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对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体系结构、工作流程、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程序设计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进一步对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SQL语言原理、ASP.NET应用程序设计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和应用。

关键词:图书信息管理系统;B/S架构;读者管理;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Design&Development Based on B / S Architectur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Jia Jun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300222,China)

Abstract: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a typ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IS),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ackground database and front-e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The former required strong data consistency and integrity, data security and good database;while the latter requires perfect application functions,easy to us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nd given specific descriptions on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system architecture, work processs,function model,databas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design,etc.Further more depth study and application on the SQL Server 2000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QL language theory,ASP.NET application design

Keywords: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B / S structure;Reader management;Library management

一、前言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对于大多数人已不再陌生,并且其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商务、电子政务、通信及科学研究等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日益强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软件工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教育在人们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得到普及,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一)项目背景

现阶段,基于B/S架构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主流开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且很好地适应了动态站点设计和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的要求,是当前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的主流技术之一。在对大量关于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资料的研究和学习后,根据工作的需要,针对本院实际情况特别是师生的需求,利用学院校园网已有的基础条件,研究开发适合本校使用的基于Web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二)项目任务目标

我院图书馆办馆的要求就是藏书全部开放,师生共享、开架借阅。它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服务,这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都逐步提出学院要采用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人工管理做不到的一些功能并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益。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院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也对其他兄弟学校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我院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总的实现目标是:建立以馆藏目录为基础的机读书目数据库;实现馆内采购、编目、流通、文献检索等信息化管理;建立图书馆动态网站;接入校园网为广大师生及时提供馆内的最新信息。长期的目标还要实现直接浏览电子图书以及各馆间的图书互借等。

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许多图书馆纷纷采用计算机对图书进行管理。采用ASP.NET技术构建了B/S架构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各阅览室实时的、动态的借阅状态,使读者不仅能查阅到自己所要的图书,而且可以了解所需图书目前的借阅情况,并提供模糊查询,切实解决读者盲目查找的状况。另外,通过对各阅览室的入库人数、阅览册次、借出的图书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类型读者使用图书的频率,以便有针对性地采购典藏图书,调整阅览室的藏书结构,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览图书的需求。

(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下面介绍通用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所必备的功能,如图2.1所示,其中每个功能都由若干相关联的子功能模块组成。除此之外系统还应包括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通用功能,如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基础信息维护”用于对图书信息等常用词库项目进行初始化设置,这些设置一般不轻易改动,包含图书信息、系统参数设置、书架设置、管理员设置、图书期刊词库设置等功能。

“读者管理”用于管理与读者相关的信息,包含读者类型设置、读者档案管理、借书证挂失与恢复、过期续证管理和读者档案词库设置等功能。

“图书管理”用于管理图书相关的信息,包含图书类型设置、出版社设置、图书档案管理、图书注销、图书征订、图书验收和图书盘点等功能。

“期刊管理”用于管理期刊相关的信息,“期刊管理”和“图书管理”的功能是一致的,只是期刊的档案内容和流通管理方式和图书有所区别。

“统计分析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分析决策提供依据,包含图书借阅查询、图书归还查询、图书超期查询、图书注销查询、图书定购查询、图书借阅排行、读者档案查询等功能。

三、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一)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B/S架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B/S架构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由需求推动了AJAX技术的发展,它的程序也能在客户端电脑上进行部分处理,从而大大的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并增加了交互性,能进行局部实时刷新。B/S架构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

(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系统的对象确定之后,应该对系统进行定性的分析,分析是为了了解系统应达到的目标和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系统分为用户登录和管理员权限管理,管理员负责读者管理和图书业务管理,以及流通管理等,如图3.1所示。

(三)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1.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是进行系统功能划分和系统设计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系统预期的设计,可以得到六个数据库表:管理员表、图书借阅信息表、通知信息表、图书预约借阅表、读者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其中“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和“管理员”是系统关键的表,分别存放图书馆读者的信息和文献的信息,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就是对读者和文献的管理。其他涉及读者信息和文献信息的数据表,都只记录相应的编号,和作为外键的“编号”字段相对应。因此,“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管理员”和其他数据表间通过“编号”字段形成1:N的关系,如下表3-1、表3-2和表3-3所示。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E-R图

E-R(Entity-Relation即实体——联系)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E-R图就是进行这种抽象的工具,是当前常用的系统分析与建模的科学方法,简称E-R方法。本系统的E-R图如图3.2所示。

四、系统的实施、测试和运行

(一)系统实施概述

1.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ASP.NET技术,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开发软件,具有可视化图形界面的交互式开发工具,在数据库系统开发领域中具有很强的优势。

2.系统后台数据库的选择

Microsoft SQL Server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个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高性能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3作为本系统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

3.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基于对图书馆的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以及本系统将来的性能要求,本系统的开发、调试和运行选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

4.系统实现界面

(1)系统输入设计

输入设计包括向系统内输入内容,如向系统中输入图书借阅登记记录等,输入设计界面采用统一的格式,如图4.1所示。

(2)系统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为系统向外输出内容,如输出图书外借或历史信息等,输出设计界面采用统一的格式,如图4.2所示。

(二)系统的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对整个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施阶段实现质量的最后审查,发现问题在系统测试阶段及时解决和修正,尽量避免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出现严重的问题。

在开发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在系统编码基本完成之后,为了使系统运行良好且稳定,对该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

1.可移植性测试: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安装该系统,测试在安装的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出现,是否出现死机,程序报错等异常情况,安装之后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2.菜单项测试:为了保证该套系统的每一项下拉菜单和子菜单项都能够正确实现其功能,单击菜单打开其功能窗口,对其实现的功能反复进行操作,包括正常情况的操作,以及某些异常情况的处理,从而保证了各个菜单项功能的正确实现。

3.综合测试:在以上测试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整体测试,依次来检验系统功能是否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增敏.ASP.NET程序设计教程[J].机械工业出版社

[2]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J].吉林电子出版社

[3]美Ryan K.Stephens著,郑利强,张立红等译.轻松掌握SQL[J].电子工业出版社

[4]叶汶华,程永灵.ASP.NET网页制作教程[J].冶金工业出版社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论文 第9篇

1 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分析, 综合考虑软件性能和开发成本, 本系统采用C/S (客户端/服务器) 的三层体系结构。

1.1 数据层

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数据的管理。系统数据库在逻辑上分成两部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前者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实现不同行政区域数据的无缝拼接, 由中间层的空间数据引擎协同管理;后者存储属性和管理数据。二者之间通过地理定位编码相互关联。

1.2 中间层

采用空间数据引擎协同管理空间数据库。

1.3 应用层

用户直接接触的部分, 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 将应用层分成两个部分:系统用户端和部门用户端。

2 系统功能

系统按模块化结构设计, 划分为基础数据处理模块、规划辅助编制模块、规划成果管理模块、规划实施管理模块、专题分析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等6个功能模块。一方面各模块在功能上相互独立;另一方面, 各模块又通过数据共享、功能调用、界面集成而紧密相联, 如图1所示。

2.1 基础数据处理模块

基础数据处理模块实现最基本的GIS功能:包括数据录入与编辑、数据浏览、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交换。

数据处理的前提是让用户能够快速的定位、查看所需要的数据。由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很大, 如果用户的每一次屏幕操作都涉及覆盖整个数据库范围的一个层或几个层势必造成浏览处理速度下降, 屏幕刷新缓慢甚至死机。针对这种情况在用户操作前首先提供一套调图机制, 使得用户可以根据灵活的条件把要浏览的数据先装载到系统中, 再对其进行操作。

调图功能具体分成自定义调图和传统调图两种。

(1) 自定义调图方式。

是指用户定义调图的范围和调图的内容 (图层) ,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图幅号、单位名称、道路名称、地名确定浏览数据的范围。用户可以根据图层的名称, 大类和实体的类型 (点、线、面和注记) 来确定要打开的图层。

(2) 传统调图方式。

是指制作索引图, 让用户可以根据索引图漫游数据, 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选择浏览的范围。这种调图的方式需要先从某个比例尺的数据中默认指定某个索引图层, 作为系统缺省要加载的图层。

2.2 规划辅助编制模块

规划辅助编制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专项规划, 以及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 按照法律程序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和修改。规划辅助编制包括规划的方案拟定、方案比较、成果输出等;规划局部调整和修改包括对规划指标、用地布局等的调整。具体功能包括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统计和规划指标调整等基本功能, 规划地块拟定, 规划方案分析, 规划地块调整, 规划地块注记, 规划用地类型汇总统计、规划成果输出。

规划地块调整具体可以划分为图形变更和属性变更, 通常图形变更伴随着属性变更。其中, 图形变更主要可以归结为地块合并、地块分割和边界变更。提交变更后即时刷新现有规划图层, 同时在数据库中保留原有地块信息以备历史回溯。

2.3 规划成果管理模块

规划成果管理是指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及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规划成果的管理, 包括图件成果和文档成果的调阅、查询、统计和输出等。

2.4 规划实施管理模块

规划实施管理模块对具体规划实施业务进行管理, 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规划审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规划审查、未报已批土地利用项目登记。

2.5 专题分析模块

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对规划信息, 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面积、占用耕地面积;土地开发补充耕地面积;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面积、计划指标统计专题图、业务统计报表制作等。

2.6 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设置、数据维护、日志管理等功能。

3 系统实现

为使本系统与其它相关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与功能互补、互用, 给使用者提供完整统一的土地资源信息与土地资源管理工具, 本系统的GIS平台采用Arc GIS、空间数据引擎采用Arc SDE。

由于Arc GIS是一个通用的GIS平台, 且在实际工作中只应用Arc GIS的部分功能, 但却要通过庞大的GIS平台来支持, 占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 成本也很高。所以需要针对行业特点进行二次开发。目前基于Arc GIS的二次开发有三种选择, 使用Arc Objects (AO) 、Map Object (MO) 或Arc Engine (AE) 。简单的说, AO功能强大, 但是用AO开发的应用程序不能脱离Arc GIS的桌面产品独立运行, 这就导致了开发运行成本高;MO成本低但功能简单, 高级的功能 (如空间分析、三维分析等) 必须完全由开发者自己去实现, 所以介于两者之间的AE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及独立性使它成为许多GIS开发人员首选的二次开发组件。

根据功能需求, 本系统选择Arc Engine作为GIS开发组件, 采用简单易用的Visual Basic 6.0开发语言进行开发。用Arc Engine开发要做的工作首先就是在VB6.0集成环境中引入Arc Engine对象库, 剩下的工作就是在程序中利用Arc Engine对象库提供的接口实现系统功能。

利用A r c E n g i n e提供的可视化控件TOCControl、Map Control、Page Layout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图层管理和布局输出, 使得开发人员更专注于专业功能的开发。

在数据访问时, 针对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与地理位置有关的空间数据采用Arc Engine提供的接口通过Arc SDE引擎访问数据库, 对与地理位置无关的数据例如业务数据、管理数据, 系统通过ADO控件读取 (见图2) 。

4 系统特点

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 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代替常规的手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将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实施管理中用到的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地组织起来, 方便用户使用, 并通过一套调图机制, 使得用户可以根据灵活的条件把要浏览的数据先装载到系统中, 再对其进行操作。系统具有方便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现状统计功能以及多种分析报表, 功能强大的图层叠加分析功能, 为规划辅助编制及红线预审管理提供重要的统计数据支持。可以自动进行红线坐标标注, 并提供完备的布局输出功能, 自动生成图签、图例和红线坐标列表, 方便用户红线预审出图。

5 结语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 我们意识到建立一个完善、先进、实用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软件系统工程, 单靠一方面的力量难以完满地完成, 必须由软件开发单位与软件使用部门密切配合, 共同完成。另外, 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通盘考虑、由点到面”的原则进行开发。任何系统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本系统也不例外, 随着业务的发展, 系统也将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背景, 以贺州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为研究对象, 深度探讨了应用ArcEngine的系统的构建思路和流程, 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功能模块和具体构建思路,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ArcGIS,Arcengine

参考文献

[1]张新长, 马林兵, 张青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M].科学出版社, 2005.

[2]吴玮, 李小帅, 张斌.基于Ar cGIS Engine的GIS开发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6 (2) :176-178.

[3]操震洲, 李清泉.基于ArcSDE和ArcGIS Engine的版本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6, 29 (1) :76-78.

上一篇:水浒传高中生笔记下一篇:16年9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