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创新

2024-08-27

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创新(精选12篇)

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创新 第1篇

中考材料作文的题目中考材料作文训练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材料作文的题目中考材料作文训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材料作文首先要对所给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先深入理解材料,再围绕材料中心,联系生活选材结构成文。材料大多展示一个生活哲理或人生认识,所表现的主旨不是多义性的。如同一篇文章,通过主要的形象、主体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角度,表达一个主要的中心意思,至多再有一个次要中心。如同一首乐曲,有自己的主旋律,顶多再有一个次旋律。通常有关键的词或句子显示中心,这些词或句子一般都放在句尾。有的材料需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可以有意义相似的不同说法,因我们思想认识程度、对材料中心理咨询解的深浅程度不同,选材构思成文,也会百花齐放。这是材料作文的优势,给我们发挥写作特色的空间,让我们用妙笔写出如花的文章。下面以一篇材料为例:

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出一篇文章。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你真是太伟大了!”太阳说:“呆会儿乌云姐姐出来,你就看不见我了。”一会儿,乌云出来了,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你真是太伟大了,连太阳都被你遮住了。”乌云却说:“风姑娘一来,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一阵狂风吹过,云消雾散,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我都吹不过呀!”

小老鼠爬到墙边,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呀,你看,我马上就要倒了,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啊!”

果真,墙摇摇欲坠,墙脚上跑出一只只的小老鼠。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准确地审材料,确定中心要注意将整体把握与细节关注相结合。整体把握是为了准确,细节关注是为了深入。上面材料中小老鼠是主体,整体把握发现核心事件为老鼠崇拜景仰太阳、乌云、风、墙的伟大,最后发现,自己也是伟大的。关注细节“你就看不见我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等等,可以发现:太阳、乌云、风、墙也都只发现了别人的伟大才失意。由此得出材料主旨:每个人都有伟大的一面,要自信。类似的说法还有:每个人都有优势,不必自卑;应该赞美自己等。依据这个中心,作文题目可命为:1.看我,我最棒。2.自己的光芒最灿烂。3.你也很棒。4.相信你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5.赞美自己。6.发现那阵属于自己的芬芳。7.你才是生活的主角。8.亮丽你的人生。9.扬起自信的.风帆。10.最棒就是你,等等。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从文史阅读中调动见闻认识的积累,调动相关人物、场景、事件、细节,作形象具体而有个性化的阐释。

一、写记叙文。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不到优势的伤悲,有所思悟,找回自信而勇敢行事的充实与快乐。示例文章如下:

最棒就是你

我是一朵雏菊,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被人栽种在这里。这里是花的天地。富贵的牡丹舞姿绰约动人,娇媚的玫瑰舞步优美清新。我低头看看自己,平凡的枝叶,矮小的身躯,自卑感涌上心际。一阵风雨过后,牡丹、玫瑰被掀倒在地,只有我傲然矗立。鸟儿飞过头顶,对我说:“最棒就是你。”

——题记

面对着初三那扇冰冷的门,我深呼一口气,怕在推门的一瞬,刺鼻的空气令我无法呼吸。待到心神安定,我推门走了进去,强烈的火药味令我窒息。我飘忽茫然地走向角落,坐下去。我听到周围的同学并没有唉声叹气,而是一句句的豪言壮语:“初三,我不怕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令自己自信的根基,因而无法坚信自己。我的心一下子便坠落到了谷底,挣扎着,下落着,我突然就丧失了度过难关的勇气。

我偎在书边,发现,书的力量能够暂时让我摆脱烦恼的缠绕,痛苦的折磨。我死死地抓住书本,再也不肯撒开,我害怕当我的手一松,最后的一点希冀也会消失殆尽。

我永远无法忘记课上与课下的那一幕幕。同学们在课上争先恐后,大胆发言,畅谈理想,深刻地阐述人生的哲理,精辟绝伦;同学们在课下生龙活虎,英姿飒爽,尽情跳跃,高兴地度过轻松的课间,心情美好。我似一根木头矗在角落,这不敢,那不做,度日如年。待到考试时,心中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那里存放着我最后一点希望和信心。我走进考场,慌张地答着卷子,结果一塌糊涂。我的包袱撒落,同那颗心一齐坠落谷底。我忧愁、叹息,认为再没有回天之力。

然而,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暖暖地照耀大地,我决定改变自己。背上满是信心与勇气的行囊,再次步入初三的教室。我感到空气异常清新,心情异常欢快,不能自已。课上那个笔挺地站立,自信回答的人是我;课下那个生龙活虎,大声欢笑的人也是我。我从一个不自信的轨道,转入另一片希望的新天地。

那日,老师将演讲的报名表拿在手里,问谁愿意去。我高高地举起手臂,勇敢、自信的我赢得了阵阵喝彩。演讲那天,流利的发言,自信的微笑,使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一刻,我完全肯定了自己。先前对他人的钦羡都是无用的。只要努力,自己肯定自己,那么最棒的就是你。

二、可以写成议论文。思路一:开头引材料概括出论点。引论点的方式方法:概述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的种种表现;引用相关联的小故事;比兴手法。后承接上文讲道理,紧接着联系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或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等,再从正反面举例论证。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归结升华。示例如下:

你才是生活中的主角

小老鼠不停地赞叹他人,最后才知道最伟大的正是自己。

你是否也在一味地追捧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如果是那样便停止吧,因为你便是最伟大的!因为只为别人而存在的人生是无所谓精彩与否的!因为你才是生活的主角!

李白是这样的人,他的心中始终在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始终相信自己是最伟大的,即使是遇到挫折苦难,他依旧在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什么李白会如此自信?因为他胸中是无穷的力量,是对自己的无限肯定,于是,李白折了一只小船,载着充盈的信心向着诗海的远处荡去,到达人们难以企及的远方。

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创新 第2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励志类中考材料作文800字:放弃包袱-中考材料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不免要做一些准备,准备的东西就像几个包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辨别出我们不需要的包袱,扔下包袱,轻装上阵。

我在最近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中失利了,这让我十分沮丧,它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难以专心学习。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十分着急,对我说:走,妈妈带你到外面去转一转。

我和妈妈一边聊一边走,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一个寄存物品的地方。妈妈对我说:孩子,这就是我要带你来的.地方。我大惑不解,问到: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存包处吗?这有什么好看的?妈妈对我说:你不要小看了这个存包处,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够让人们放下包袱,轻轻松松地开始他们的行程。在你的学习上也要像这样,放下你思想上的包袱,轻装上阵。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我明白了妈妈的用意,让我不要过分地在意在那次考试中的失利,而要认真地去思考自己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想办法解决,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果然,不仅我在思想上的压力减小了许多,而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向上抬头。这个现象令我感到十分地惊喜。于是我尝试着把自己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和事情从我的生活中完全抛出去,给自己的生活和大脑减轻了许多负担,这让我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又高效,让自己变得更加块乐起来。

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创新 第3篇

一、抓关键词, 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 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中。因此, 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 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下列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 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 他追逐命运, 但不强求;接受命运, 但不胆怯。走运时, 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 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 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 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 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 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 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 固然精神可嘉, 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 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 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 面对不幸命运, 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 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全面理解材料, 准确把握审题的整体性原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常常以对话或小故事的形式出现, 过程比较简单, 但蕴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因此全面理解材料的含义, 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如何全面理解材料?笔者认为, 把握审题的整体性原则是关键。所谓整体性原则, 就是将材料作为整体来对待, 既突出材料的重点语句, 又考虑材料前后的联系。换言之, 不要只抓只言片语, 以局部代替整体, 而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 审视材料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如一则由爷爷为果树整枝而引起小孩疑问的材料。材料主要是小孩与爷爷的对话。一种认为“剪掉多可惜”, 另一种认为“剪掉冗枝果树才能长得更好”。从整体来看, 小孩从“现象”出发, 爷爷从“本质”出发, 方法不同, 观点迥异。显然, 材料的含义是“剪枝为了树成材”, 或者说放弃多余的枝条, 为了来年结更好的果。学生掌握了这一重点信息, 如果作一点延伸, 那么自然会想到, 人要立志成才, 必须放弃诱惑, 放弃不良习惯。实践证明, 只有整体把握材料, 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含义。

三、把握材料主旨, 突出立意的主流性原则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 有的含义单一, 有的含义呈多向性。因此当材料中出现多个论述视角的时候, 应该进一步明确材料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从而去掌握材料的主流视角。所谓“主流视角”, 就是由“主要人物”或“主要形象”通过“主要事件”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或主要倾向。它是“材料作文”立意的根本所在。有些学生之所以在“材料作文”面前不知所措, 主要是因为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准, 对视角的主次分辨不清。因而, 立意发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 教学中, 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材料的思想内核, 把握材料的主流倾向, 突出立意的主流性原则。

请看以下材料:据报道, 某市小学生开始带着旅行包上学。年纪稍大的人都会清楚, 二十年前, 孩子上学用的是单肩书包;十年前, 孩子上学改用双肩背包。一日, 爷爷问孩子:“你书包里藏的是什么?”孩子说:“除了书, 还是书。”爷爷笑着说:“你快成为书的搬运工了!”孩子说:“我要把编书的叔叔阿姨也送到学校里去受教育。”这则材料反映的倾向是什么呢?从爷爷的角度看, 有对孩子的关爱, 也有对当前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讽刺;从孩子的角度看, 有对学习资料过多的反感, 也有对学习压力过大的愤懑;从观察者的角度看, 由单肩书包到双肩书包的演变, 再到“旅行包”的上市, 这种变化不能不说是当前教育的一种悲哀。这则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呢?显而易见, 随着书包的加重, 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加大, 这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就是立意的主流倾向。

四、选择好写作角度

对同一材料, 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 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 “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 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 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 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 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 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 让它长大, 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 自拟题目, 文体不限, 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寓意是:当你遭遇挫折时, 不要轻言放弃, 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 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 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 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 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浅谈如何应对中考材料作文 第4篇

材料作文又叫供料作文,它的特点是提供一则或者几则材料(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要求阅读材料后按照要求写作。材料作文考查读写结合能力,考生要阅读、分析、提炼、联想和表达才能完成考试任务。它的题型特点主要有:1.题中有文字或图表材料;2.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作文,或者改写材料,或者续写材料,或者扩写材料,或者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者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评论,考查形式和角度多种多样;3.文体比较单一,或是记叙文,或者议论文,或者说明文,文体不限的情况不多。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材料作文本身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比如,材料更具有客观现实性,材料作文的材料紧紧联系社会、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等,非常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这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材料类型更加丰富多样,有图表、文字,还有优美的诗歌、散文,还有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新闻消息等等;写作具有相对宽泛的自由空间,部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区别不太明显,还有的材料作文已经和命题、半命题或者话题作文相结合,呈现出新的综合性的特点。

针对以上材料作文出现的新特点,我在教学中适时采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授学生材料作文的“三步法”。第一,读懂材料。写作前要认真对材料进行筛选压缩,找出关键性句子和表现材料主旨的语句,体会其材料的倾向性和要表达的意思以及出题者的意图;第二,看清要求。材料作文往往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我告诫学生要逐条逐句看清楚要求,这样给学生写作文带来好的影响;第三,要选好角度。一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把文章顺利写好,二是注意求异创新,审题是要多从几个角度思考,然后选择一个别的考生不容易想到的角度去写文章。

如何处理好材料,我再简单地说一下,一是要深读,明确写作范围,了解写作要求;二是宽分析,材料信息量非常大,要多做分析;三是窄选,结合自己感悟最深的一个角度去发挥,而不必面面俱到,做到善于取舍。

总之,在备考中,作为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简易的材料进行联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学会立意,学会命题,真正做到在考试中有备无患。

中考材料作文:重庆中考 第5篇

带着倦意,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刚一进门,就闻到久违的粽香:糯米的浓香,粽叶的清香,弥散在空中。我深叹一口,放下书包。跑到厨房,妈妈正坐在椅子上专注的包着粽子,只见你把一片粽叶裹成一个漏斗的形状,把和着馅儿的糯米填在里面。你一折粽叶,用绳子一捆,一个饱满的粽子,从你手上变出

“回来了。”妈妈转头冲我一笑。“去歇会儿,有你爱吃的豆沙馅。”“妈妈你这几天单位不是很忙么?这么累怎样还包粽子呀?”妈妈温柔一笑“昨日看你吃饭时看电视里人家吃粽子,你那小馋猫样儿,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妈妈你一边说着,手却没停,你的手边又多了几个饱满的粽子。看着你穿越了千年温情似水的眸光,我读懂了你的爱。

“卷子要签字。”我把笔放在了你的手边,你站起身,洗掉了黏了一手的糯米。签上了字。“妈妈,我来帮你!”睡着就上前,你站了起来,说“先出去等等,粽子立刻就好”你把我推出厨房,清凉的小水珠从你手上跃上了我的皮肤,留下了凉爽的快感。不一会儿,粽子出锅了,鼓囊囊的粽子里飘出了粽叶的清香,豆沙的甜蜜,糯米的腻感,还有一股母爱的味道,闻起来,很美妙。

生病时,是你一向伴在我身边;迷失方向时,是你一向鼓励我;轻狂是,是你一向惊醒我。

看着你愈加苍老的面孔,我明白,我留不住你青春美丽的面容。我只能用稚气的文字记录下与你的一点一滴,妈妈,我要用我的爱,陪伴你,像小时候你照顾我一样,照顾你,爱你。

20重庆中考范文:牵挂我的你,感恩你的我牵挂我的你,感恩你的我

月色何其温柔,犹如你的眼中那份对我的关怀;路何其的漫长,却有你在身边,我又何惧?其实,我懂你,爸,懂你的一切。

——题记

是不是春花秋月太过无情,岁月的流逝已让你的爱无声,从此把世界给了我,从此心中不再明白苦与乐;是不是花开花落太过宿懵,时光的离去已让你的情浸透,从此把最好的给我,从此心中不再明白累与惫;是不是小桥流水太过无奈,年华的老去已让你的意潇洒,从此把自我的一切给我,从此不再明白忧与伤。爸,这么多年了,你对我的爱我一向能够看得透,就算是人们“枫叶将此染成故事,结局我依然能看透”。

满头的乌发在岁月中变成了“白絮”,宛如冬日之“白花”,满头的银丝,宣告着一切的始末,这就是岁月的见证,你对我的爱。原本刚毅的脸庞,如今已是布满了皱纹,慢慢枯槁的脸,是你的爱,这一生,难忘。

其实,我懂得你,并且在意你,我明白你期望我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可是,你同时又期望我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哪怕以后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万贯家财,只要能有自我的一口饭吃,足矣,只要我能养活好自我,那么就是你最大的心愿。爸,这一切,我都明白,我明白你的苦心,我明白你的期盼。每当看见你头上的白发,握住你粗糙的手,我心中其实是很痛的。这么多年了,你养育了我,14年的风风雨雨全是你在扛。我有时犯了错误,你舍不得打我,舍不得骂我,可是只要你打了我,我明白你是看在心里,痛在心里的,我明白你当时肯定是十分失望与悲哀的,因为我是你看着一步步成长的,你期望我能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育人先育德”你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我骗了你的时候,你心中肯定是十分不好受的,爸,对不起,我错了,我错了!请你相信我,今后,我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多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感谢一路上有你。

年重庆中考范文:爱我的你,懂你的我

爱我的你,懂你的我

亲情,像一叶小舟,承载着期望;亲情,像雨露,滋润着干涸的心;亲情,像太阳的温暖,遍及每个人心灵的最深处……

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却永远不会改变,岁月愈久,爱愈浓。

自从上了初中以来,我对我的母亲越来越反感,好像总觉得我们之间隔着什么,感情也渐渐疏远了,我甚至感觉幸福正离我而去,母亲不再爱我了。我们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那天,我们好不容易聚到了外婆家,母亲打破了这亲人团聚的气氛,又唠叨起我的生活,学习上的事,好像在她的眼里,我做的事都是不对的。我火冒三丈,气得直跺脚。母亲见状,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继续说了下去,在外婆面前数落了我一番。“够了吧。”我忍无可忍了。外婆立刻站了起来,示意母亲别说了。母亲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外婆见火药味越来越大,硬把我拉进了房间。“孩子,你还小,不明白。”“我长大了,不用她管。”“孩子,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呀。”我对于外婆的话根本不屑一顾。“孩子,听外婆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啦。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刚生下孩子,在家休养,她的丈夫出差在外。在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她突然发现自我的女儿额头很烫,她开始以为不会有多大的关系,可她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女儿的病丝毫不见好转,她害怕极了,可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孩子背上,穿了雨衣,冲进了雨中。那时,接连好几天的大雨,雨水漫过了膝盖,尽管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可她还是坚持着把女儿送进了医院,医生告诉她,如果晚来一步,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母亲微微露出了微笑,便晕倒了。母亲醒后,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儿,女儿渐渐好转了,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了笑容,但母亲却生了场大病,为此,她也落下了一身的病,每逢刮风下雨,她的腰,膝盖便隐隐作痛。”外婆长舒了一口气。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外婆问我感受如何,我倔强地说:“这位母亲很伟大,我妈妈跟她比简直望尘莫及。”外婆淡淡一笑:“可她就是你的母亲呀。”我的心猛地一颤,眼泪夺眶而出。从门缝中,我望见了母亲抽泣的背影,还有那缕缕银丝,才明白,自我真的错了。

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创新 第6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

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

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

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4、审关系

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

注意题干中“联系实际”、“运用比喻”、“展开想象”、“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改写”、“续写”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

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查原因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不正当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3、抓关键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4、辨是非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5、求异同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6、寻互补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约1000字议论文。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立意: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第7篇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尤其对青少年具有导向的功能性,对青少年的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有教育意义。

如:有个人曾对蚕蛹破茧时的痛苦挣扎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申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蚕蛹”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出,一个人要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受到法律的惩罚。

中考作文高分技巧之材料作文写作 第8篇

材料作文即供料作文,由命题人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提示和要求自己命题进行写作。它所提供的材料一般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或是警句箴言(2010年辽宁省沈阳市、湖南省益阳市,湖北省咸宁市、重庆綦江市题),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2010年吉林省、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题)、寓言童话(2010年湖北省武汉市题)、诗歌(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湖北省黄冈市题),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2009年云南省昆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浙江省宁波市题)等,形式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材料作文具有定向性、多元性、灵活性的特征,对学生既有限制,又在选材、立意和文体方面给了学生相对的自由,便于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让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学生套作。所以,一度成为中考中一种重要的作文命题形式。笔者对2010年105个考区的122道作文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标题作文96道,占78%(其中全命题作文57道,占46%,半命题作文39道,占32%);话题作文11道,占9%;材料作文10道,约占8.4%;其他如续写、读后感等5道,约占4.6%。由此可见,到了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良”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命题作文占据了主导地位,半命题作文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因而日受青睐,成为“唱主角”的命题作文形式的绝佳配角,共同占据了当前中考作文命题的精彩舞台。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则明显式微,处于零星点缀的地位。对于这样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材料作文对概括材料、提炼主旨有一定要求,在选题、立意上有—定的难度,学生出现偏题、离题、跑题机率较高,其更适合高中学生写作。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材料作文不太可能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虽然如此,因受高考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占据主流这一趋势的影响,这种点缀性材料作文题型也会长期存在,如辽宁省沈阳市、湖北省武汉市和咸宁市、江苏省淮安市、重庆市、吉林省等地并不是“一窝蜂”地跟风,而是对材料作文的命题理念和形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以辽宁省沈阳市为例,在近5年中考的二选一作文中,均出现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2010年天津市、武汉市、益阳市、玉溪市、昆明市等的中考作文都是材料作文,这些地方没有对材料作文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执着地进行探索创新,让命题形式经受实践的考验。因此,对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引导仍然显得很有必要。

二、材料作文的类型

材料作文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事例类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举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个事例,要求考生对这种现象或这个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评说。一般情况下,要求考生按照常规议论文的行文要求,提炼观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文章的论点要在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2.情境类材料作文。

材料一般提供一个情境,要求考生就此情境或展开想象,或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来完成作文。材料提供的情境一般是考生熟悉的、知道的,或经过想象可以和生活联系起来的,文体上多为记叙文。

三、材料作文高分解密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诙谐的漫画图片,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这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其实,写好材料作文赢得高分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应做到:

1.看清要求,读懂材料

材料作文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考生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所以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要抓住重点,明确内容,理清关系,把握中心,为立意定下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在考场中,审题易犯的毛病就是不能全面把握材料的内容实质,只是抓细枝末节,只言片语,导致写作偏离题意。再者,对于文字材料中那些含蓄性文字缺乏正确的解读,只注意表层意思,深层含义却没有体会,致使作文得分不高。那么,如何读懂所提供的材料呢?具体来说,对于故事性材料,不管是历史故事、现实新闻、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写作隐含的信息就在故事的题旨中,因此这类材料作文写作前必须读“懂”故事,理解故事主旨,然后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确立文章中心;对于图画型材料,要弄清画面的内容,如以人物为主体的画面,应该从观察人物的衣着、身份、年龄、动作、神态等入手,弄清人物以及人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将画面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从二者的关联点中把握画面的主旨。另外,图画中的零星文字也不可忽视,有时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对于一组材料,要在透彻分析每则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综合,融会贯通,然后考虑如何在材料的共性上做文章。

2.理清内容,提炼观点

读懂材料后,还应注意提炼观点,选好角度和恰当联系实际,抓住材料要点,把握材料主旨,正确确立文章的思想内容。准确地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对含有事实的材料,要通过事实关系的分析提炼观点;对展开论述、阐明道理的材料,要形成具体判断;对寓理于事的材料,要揭示其寓义;对多则组合的材料,要分析比较,把握它们内在的规律,做到“同中求异”或者“析异求同”,透过现象抓住材料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3.选好角度,取舍观点

材料作文中,同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考虑,就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内涵,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观点是统帅,是灵魂,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考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罢材料,考生对材料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能从中提炼出不同的观点,似乎对每个观点都有一些体会和了解。究竟选择哪个观点呢?有的考生有些举棋不定,难以下笔;有的考生在短暂的思考后便匆匆下笔,刚开头就觉得自己无法写深写透,于是又想重新搭建另一个观点的平台。但此时已经耗时过多,要么硬着头皮写下去,要么另起炉灶。更有甚者出现了多中心,多观点,且每个观点都泛泛而谈。凡此种种,均与高分失之交臂。

那么,如何取舍材料作文的观点呢?我们可用四句话概括:(1)观点正确者取,观点偏颇者舍。(2)观点集中者取,观点分散者舍。(3)观点深刻者取,观点肤浅者舍。(4)观点新颖者取,观点陈旧者舍。

4.拓展思维,立意求准求新

中考话题作文的创新 第9篇

一、把握材料。立意求新奇。

例:幸福是每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但因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于幸福,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呢?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针对此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化大为小。“幸福”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如果就此写开,文章一定会空而无物、苍白无力;而把它“化小”,则会使材料容易把握,立意明确。(1)限制法,即在话题词语前加上必要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变小。如“不可思议的幸福”、“老张的幸福”、“妈妈幸福的一生”、“一个平民心中的幸福”等,这样一限制,作文就容易多了。(2)置疑法,即用设疑的方式把话题变小。“他真的很幸福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幸福离我们有多远?”等。这样设疑后,话题的中心或主旨就已经呼之欲出了。(3)联想法,即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从而使话题变小。如“幸福从哪里来”、“幸福怎样去争取”等,这样,文章的中心就会浮出水面。

2、化虚为实。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往往是比较空泛的概念,在进行构思立意时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观点或主张之中。“幸福”这个话题,可以实化为“吃亏是福”、“有钱不一定是幸福”、“我感到很幸福”等实在的观点,实化后文章的主题或立意就凸显出来了。

3、化抽象为具体。有些隐性材料,难以发现其意旨,只有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明白材料的寓意所在,才可能把握其意蕴,从不同角度去立意。在宽泛的题材之下,不妨适当进行反向、多向思维,别人肯定我否定,别人写熟我写生。尽量做到“与众不同”,文章方才耐人寻味。

二、巧拟标题,文体出新。

如“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可拟下列标题来写作:“吃亏才是福”、“多子一定多福吗?”、“幸福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一切都靠自己来把握”、“珍惜拥有”、“拜金者的下场”等。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表达方式便是一针兴奋剂。一篇话题作文,可以通过不同的文体加以表现。记叙议论、书信日记、诗文小说等等,究竟采用何种文体,这就要据具体情况而定。看所选材料角度适合哪种文体就用哪种表现,再者看作者本人擅长哪种文体,熟悉哪方面的材料,在不脱离材料范围的前提下采用擅长的文体表现熟悉的材料,自然会得心应手,优秀之作便举手可得。

三、巧妙布局,文采飞扬。

在写家乡题材时,一位学生以《古树作证》为题,写了这棵古树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站立了一个半世纪,古柏树干疮百孔,却虬枝横生,在这棵古树下曾有部队安营扎寨,大炼钢铁时,在这棵树下支过锅炉,合作化时,古树更是集合点……全文以古树为线索,反映小村的历史变迁,而今,小村富起来了,古树旁茶园叠翠,小村茶厂星罗棋布,高速公路由古树前横穿而过……山村的巨变,古树可以作证。匠心到处,尺水兴波,小作者以一棵普普通通的树來反映小村的沧桑变化,以小见大,结构巧妙。作文结构安排不可忽视,语言技巧更应讲究,好的语言在文章中如行云流水,如空中蹁跹的蝶影,如地上缤纷的落叶,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无穷的魅力。文章千古事,语言是载体,语言优美,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语言精妙,才可把平常之事、平淡之事写得生气盎然,神采飞扬。在话题作文里,倘能巧妙地借助独特优美的语言表现文章深邃的思想内容,文章则定会妙笔生花,才情无限。

故此,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逐步具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灵活运用,把翔实的内容、隽永的语言和华美的结构完美结合,定能写出其个性和风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作文写得斑斓多彩,摇曳生姿,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走上创新之路。

学生作文道路漫长,需要学生日积月累,走逃生活,需要教师勤于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考材料作文指导 第10篇

骆驼身高,脖长。它的鼻孔很大,嗅觉灵敏,善于找水,还能紧闭以抵御风沙。骆驼可以六七天不吃不喝,坚持行走,这时驼峰里平常积蓄的脂肪就逐渐消耗,驼峰就越缩越小。骆驼的脚掌宽厚,便于在浮沙上行走。它腿上有大片的胼胝,趴在滚热的沙上不会烫伤。它不但耐热,而且耐寒,人们管它叫“沙漠之舟”。

5.说说如何就下面的材料与要求进行构思。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文。

在一个偏远山区,有一所村办小学和一个姓王的老师。每逢山溪涨水,王老师就守候在河边,把上学的孩子一个个背过河。溪水刺骨,乱石如刀,王老师在溪水里趟过了十几个春秋,被人们誉为大山里的“人桥”。在这个山区的另一所村小里,老师是一个姓李的娇小姑娘,在惊悸的浊浪里,她背不了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上学难,她却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造桥,她给领导写信,找有关部门据理力争,还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发动群众集资,不久,河上就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从此,孩子们可以安全顺畅地上学了。

王老师的“人桥”精神是可贵的,令人赞美;李老师造桥之举是可嘉的,值得学习。然而,这两位老师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这更值得我们思考。请你根据自己对上述两个例子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当前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形势,谈谈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

要求:有明确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有一点分析。题目目拟,字数300字以内。

(提示:1.这个文题中的材料属于“激发感情”这一类,因为如果没有它,“爱是无私的奉献”也是能够写下去的。当然,这首诗对作文内容和语言风格上也稍有一点儿提示

2.这段材料的中心就是:严格的家教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谈家教”是一个内容宽泛的文题,应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选取恰切的引发议论的点,运用恰当的结构方式进行议论。如:

①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傅雷教育孩子与当今某些家长娇惯“小皇帝”进行对照,议论家庭环境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②运用引申的方法,从傅雷教育孩子来逐层深入地论述家长应眼光长远,从小就要教抓好对孩子思想品质、生活习惯的培养。

③运用归纳的方法,从傅雷家教严谨谈起,继续引用其它名人家教的故事,论述良好的家教是下一代人成才的重要条件,人们都应创造、珍惜这种条件

3.这个材料极为简短而意蕴精深,材料的“眼”已由文题点明,即“一字最难写”。我们审题,就必须咀嚼出这“一字最难写”中所含有的意味。

从形象看,“一”字笔画最少,形体单纯;从书写看,任何人轻轻地一划,便是一个“一”字,可以说它的书写极为容易,于是我们有理由说:“一字最易写”。可李苦禅先生为什么说“一字最难写”呢?看来,李先生是用“一”字来比喻那些人们认为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不需要花费力气就可以做到的事,而“一字最难写”则包涵了李先生对人生对事业的深刻体味。李先生是在用“一字最难写”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世间最简单的事,往往是最难做好的。悟出了这一点,也就是悟出了我们要写的这篇“联想”的中心4.这是一材多作的题。

第一篇文章为片断作文,作文的内容与材料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是考察联想、构思能力和表达水平,因此要在象征联想上下功夫,语言力求精美,要表达出浓烈的情感。第二篇为扩写。作文时应注意:

①设计恰当的层次段落,

②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③穿插一些详细的说明,

潍坊中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第11篇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试题分析:这是篇材料作文。

要求“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这些词语是“梦想、友谊、亲情、个性”“孤独、迷惘、挫折、叛逆”等。此题看起来好像无从下手,实际上是给出了写作范围。可根据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从中选出三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最有话说的两三个词语,通过这两三个词语所代表的材料内容,来表达出“别样的青春风景”的意思即可。

写记叙文,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件。要注意有两点,一是围绕着所选词语的含义来选择具体事件;二是选题干的词语时,只选两三个,切忌贪多,否则就会出现多主题的现象。这是写作大忌。

点睛:材料作文怎样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第12篇

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唐惠忠

把一则简短的材料(含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提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发现论点,自己拟题,展开议论,这就是中考中常考的材料作文。

有时候,给材料的作文并不一定限于议论,也允许自选文体。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连续多年的中考作文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但材料作文仍不可忽视,仍然是中考作文的常用“体式”。

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一、材料作

(一)努力抓住“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考生应当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

具体的做法是:(1)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2)找出“关键词”后,先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里盘算”时丢三落四;审题结束后,再用橡皮把铅笔圈过的痕迹擦去。

(二)准确确定中心论点。材料作文的材料大多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相对少见。找出材料的多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直接、最佳的一条来,作为将写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记叙文的主旨)。试以下面一道模拟题为例:

据《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提供建造海珠桥的钢材的英国某企业向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历史,现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建议进行疲劳强度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又据介绍,海珠桥一直都是广州市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重点,已纳入广州市桥梁安全监测网,桥梁上都设有数据采集点,进行24小时监测。目前市政部门正加紧制订疲劳测试方案。

这则报道给了你什么联想?或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上面一段有关海珠桥的材料,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英国某企业提醒中国客户注意安全,二是广州市市政部门为确保安全,加强了对桥梁的监测。综合这两个方面,可以把作文主旨确立为要培养一种责任意识,时时处处注意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疏于研读材料,轻率地选取下面一些角度――“疲劳”“诚信”“敬业”“严谨”“反腐败”“中英文化交流”(把海珠桥作为这种文化交流的象征)等,就会导致行文偏离题意甚至完全脱题;而把立意定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

(三)发挥好课本的例证库作用。中学生写给材料的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这和同学们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不过,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更多的取决于眼力如何。如果勤于思考,发现的机会就多,即使阅读量有限,也不至于山穷水尽。不说其他,就说语文课本,从初一到初三,六册书就该是个宝库,关键在于你会不会运用,善不善发掘。

二、材料作文的三

一忌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进入写作程序;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以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作文的论点和论证都是由材料引发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评卷老师不明白你的观点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用好材料,女[果是议论文,除开头引述材料外,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此外,一般不要在开头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的形式出现,或另外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具体要求,严格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就匆匆下笔。

两人结伴横穿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同伴去找水,临走时把手枪塞给了那个人: “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小时后,每小时对空呜枪一声,枪声会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和你会合。”

两人分手,那人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候,他看表,按时鸣枪,但他很难相信那个同伴会听见枪声。他越来越恐惧,猜测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一会儿又推测同伴找到了水,却弃他而去。到应该击发第五枪的时候,这人悲愤地思量: “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了,同伴早已听不见我的枪声,等到这颗子弹用完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在一息尚存之际,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是多么痛苦,还不如……”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不久,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至,但他们所找到的仅是一具尸体。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提示】

材料中的自杀者由于缺少走出沙漠的信念,缺少对同伴的信任,缺少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把握了这一点,作文时就不会偏离题意了。本题思路参考:一、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信念”对人生的意义,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等等。参考拟题:信念坚定者得胜利。二、写一篇记叙文,叙述自己多年来对“信念”的追求与理解。写法上可借鉴贾平凹的《地平线》一文。要突出对话、心理描写,并适当地加以抒情与议论。参考拟题:都是信念带来好运气。三、注意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散文,可广泛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信念的名言警句、故事逸闻,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还应在语言表达上认真打磨,争取写出几组亮丽的句子来。参考拟题:1.咀嚼“信念”的橄榄;2.希望的种子,成功的根。

【学生例文】

点燃信念的明灯

陈瑜(江苏太仓)

一整片暗夜的漆黑,也不能掩盖一株灯火的明亮。

――泰戈尔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沙漠迷失方向的旅人,身边已没有一滴水、一粒粮食。他已经连续几天滴水未进,正当他精疲力竭,准备放弃时,他在背包底部意外地翻出了一个苹果。他不由得欢呼雀跃:“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苹果!”又过了几天,救援队终于找到了旅人。此时他已昏迷过去,手里却紧紧地攥着那个干瘪的苹果。

也许你会认为是那个苹果挽救了旅人的生命,但那被他紧握在手里的又何止是一个苹果呢?那是旅人铭记在心的信念――要活着走出沙漠的信念。正是这个信念,给了他一线生机,让他支撑到被营救的那一刻。

在无数诸如此类的险情里,信念宛若高悬于夜空的明灯,引领人们走出荒芜的绝境。

确立信念不容易,但更难做到的是拥有维持信念的勇气。 “戊戌政变”爆发后,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在谋救光绪帝失败后,仍有逃亡机会的谭嗣同,却弃个人安危于不顾,最终用自己的鲜血维护了坚持变法的信念。惜哉!壮哉!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坚持“救亡图存”的信念,需要何等勇气。在这样的信念下,最终成就了一曲“死得其所,死亦成仁”的历史壮歌。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书山题海的重压、挑灯夜战的疲惫、陷入迷茫的困苦……每一项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阻碍,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我们如何能越过这一道道艰难险阻?如果人生是一支杠杆,那么信念就是杠杆上的支点,只有找到支点,才能成就强有力的人生;如果人生是一条征途,那么信念就是征途上的明灯,只有点亮明灯,才能避免误入歧途。

请点亮信念的明灯,这样才会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才会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也才会有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题目“点燃信念的明灯”和引用泰戈尔名句作为题记,即昭示了文章的观点。全文按先分后总的结构组合成篇, “点亮信念的明灯,造就走出绝境、重获新生的奇迹”“点亮信念的明灯,奏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点亮信念的明灯,收获学习生活中累累果实的`回报”――层次相当清晰,例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

此外,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引用得当,体现出不俗的语言表达的功底。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大片山林。当美国掀起淘金热潮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地进行钻探,希望能在这里找到金沙。他一连干了多年,结果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甚至连家底都折腾光了,最后不得不又重返田纳西州。当他回到故地时,惊讶地发现那里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有一座金矿,其新主人正在挖山淘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请从上面这则材料中引出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应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和内涵,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和观点。上面这则材料,说明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的宝藏。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一个人是否能有幸控制这座金矿,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关键看他能不能尽早地发现它,有效地发掘它,充分地利用它。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对别人韵长处和成就赞不绝口,却没有发现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没有明白自己本来也可以像别人一样,拥有成功和荣誉。

题目二

上了出租车,咔嚓一声将安全带系上,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就能看出这人是刚从国外回来的。而我们在国内的人,才不把上车系安全带当一回事呢。在国内坐出租车,通常情况下是出租车到了快要过路口的时候,司机才提醒乘客,请系上你的安全带。有的乘客就要问: “怎么系安全带啊?” “不用真的系上,你就往身上那么一搭就可以了。”司机不紧不慢地对乘客说。这时车子很快就通过了红绿灯,乘客也就自然地把安全带从自己的肩头拿开。到了下一个路口,乘客不用司机再提醒,就主动将安全带又往自己的肩头那么一搭,等过了红绿灯再拿下来。这样几个来回,直到乘客下车,很少有真的将安全带系上的。时间久了,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谁也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系安全带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乘车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谁也不认真地系安全带。出租车座位旁边的安全带,就仿佛成了舞台上的一个道具一样的东西,只有过路口的时候,从座位底下拽出来用它摆摆样子。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上一篇:于旅游作文下一篇:大学生学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