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运行报告范文

2024-07-18

系统运行报告范文(精选8篇)

系统运行报告 第1篇

系统运行总结报告

我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KJ83N)于2007年11月2日完成安装调试,开始投入运行。该系统系统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系统运行稳定,各类监测监控设备工作正常,各项数据指标无误,较好地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系统实施整体情况

系统的实施和安装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覆盖采区所有的采、掘、开拓工作面,各主要的生产工业环节,各相关的生产配套设备,包括扇风机房、地面变电所、地面洗煤厂、副井绞车房、主井皮带机、中央变电所、绞车硐室、各采、掘、开拓工作面、各主要回风巷等,按标准化要求设置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压力、开停等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并根据矿井的基建进展不断的增设新的分站和传感器。截至目前,共布设了超过18千米的通讯线路,17台大小分站,20台甲烷传感器,4台一氧化碳传感器,34台开停传感器等。

系统采用主备双机全天候不间断运行,实现对所有掘进头、工作面的瓦斯自动实时监测及其超限断电控制,实现井下重要地点的风速、风向、温度、风门、风机等安全环境参数的自动实时监测,实现生产方面各类重要设备运行状况的自动实时监测,形成了全矿安全生产全方位、24小时实时动态的监测监控体系。

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开放、标准的技术将各传感器的监测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及存储,可靠性高,实现了收集、处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及时、可靠地发布安全生产信息。在调度中心就可以便捷的查询各种形象、直观、具体的动态图形以及统计报表,系统融入了十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监测监控领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二、系统的日常工作管理

安全管理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我矿以神华集团公司“两个安全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神新公司制定的“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通过建设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为基础,以“一通三防”为工作核心,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体系,出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瓦斯超限报警和超限断电应急措施》、《气体超限治理技术方案》、《瓦检员巡检管理制度》等多套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工作机构,细化实施步骤、完成时限及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责任落实到人,安全工作层层把关,做到居安思危,“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强化管理,密切配合。

由矿调度室组织,认真做好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一方面实时关注系统的运行状况,做好相关运行参数的统计记录;一方面严格 执行瓦斯巡检制度,根据系统设备巡检标准,加强系统仪器、仪表的维修、保养、校验工作,确保仪器仪表正常使用,所检测各项技术参数准确。

要求各相关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强化部门配合,形成一个由矿调度室牵头,多部门配合,有效互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核的良好机制。系统管理员充分发挥工作中的作用,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搜集监测监控各项数据信息,探究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派员处理,相关部门人员配合到位,按应急相关预案,及时采取各项措施,排除故障,消除隐患,保障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三、存在问题

系统运行的总体良好,仪器仪表的配置和监测监控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方案设计要求,但从近一年的使用情况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图像界面不够美观、显示内容不够丰富。

2、历史数据查询慢。当采用密集数据查询月份的实时历史数据时,数据库读取速度偏慢。

3、组态图绘制复杂。需要在系统图上添加新的设备动态图时,系统设置不够人性化,操作繁琐。

4、系统设计有高可靠性的保护电路和程序纠错功能,采用总分站式传输,井下监控分站在分站出现故障时,会影响其它分站正常工作,该分站故障排除后,数据传输才能正常。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为确保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稳定运行,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调度室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切实加强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管理员和技术员加强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处理,在排查问题,解决异常情况后,及时向各有关部门进行详细汇报,尤其对瓦斯闭锁事故组织进一步的分析,深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反事故措施,防患于未然。

2、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技术能力,打造过硬的专业队伍。同时,不定期地组织与其他兄弟矿井系统管理员的技术交流活动,交换经验,取长补短,提高系统管理水平。

3、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进一步核查系统的备品备件和易损件的库存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新疆神华天电矿业有限公司

二○○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系统运行报告 第2篇

国骅·世纪宜家花园住宅A地块智能化安装工程截止到2013年5月20日已全部建设调试完毕,自5月20日起开始试运行,至2013年6月20日止已运行1个月。根据一个月的系统试运行情况,我方认为:

一)系统功能完全符合下列要求: a)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b)入侵报警系统运行正常,非正常进入报幕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c)一卡通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d)楼宇对讲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e)背景音乐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f)楼控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g)电子巡更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h)UPS电源与接地防雷系统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 二)施工工艺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三)系统技术培训意见

根据合同有关条款对有关操作和管理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使有关人员对系统有了详细的了解,能够熟练操作本系统。可以根据《日常维护注意事项》简单维护本系统,并完全具备独立上岗操作的能力。四)系统故障及其处理情况

a)运行期间,共发生一次故障现象:为6月9日电视墙图像丢失,经检查双回路电源断电供电恢复后,工作正常。上述故障宁波华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都及时排除,排除时间自我方电话通知故障情况之时至故障排除时止,为1个小时。

b)除发生上述故障并得到及时排除外,整个监控系统符合设计方案要求,系统运行正常。五)试运行期间,宁波华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维修服务完全符合合同之规定。六)试运行结论

本系统施工和安装工艺符合有关规范和程序要求,试运行一个月来,系统运行正常,符合《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方案》的要求,系统工程达到了竣工验收条件,申请竣工验收。

宁波华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运行报告 第3篇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该研究的终极指向是学术运行系统的变革与创设, 最初的定位是以“创新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考虑到国内学者对“创新型大学”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并不一致, 使用这一指称容易产生困扰, 且不能清晰地传达研究的意图, 而从课题设计本意上, 课题组对创新型大学的理解切近于伯顿·克拉克所称的创业型大学。为此, 该研究最终选择了以“创业型大学”代替“创新型大学”。

建设创业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对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动回应。当大学组织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时, 组织的结构与运行必须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战略, 这一基本要求同样适用于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大学组织。创业型大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雄厚的学术资本, 学术资本由学术资源转化而来, 学术资源的丰富取决于大学学术系统的生产能力。因此, 大学学术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激活学术的心脏地带”, 建立高效的学术运行体系, 以促进知识资源转化为学术资本, 实现学术创业。这是该课题试图解释的主要任务。

该课题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背景, 结合创业型大学的定位目标, 针对当前中国大学学术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制度性缺陷, 吸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相关经验, 紧扣学科、任务、平台这三个大学内部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 探索与创业型大学的理念相适应的大学学术运行机制, 并完成基于学科、任务、平台的创新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的模型构建。

(二) 研究方法

该课题研究过程中, 主要涉及以下研究方法。

1. 案例研究法

该课题选择了若干所大学学术运行机制改革较为成功或较有特色的国外大学, 重点对沃里克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进行个案研究, 考察其学术运行系统的特色及其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作用。

2. 专家访谈法

该课题选择部分高等教育管理专家以及大学学科带头人进行访谈, 访谈内容围绕现行大学学术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途径。

3. 比较研究法

该课题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 对国内外大学学术运行机制进行比较, 分析我国现行大学学术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缺陷, 完善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的“综艺模式”。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 创业型大学的内涵与价值

1. 知识资本化是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

创业型大学以创业精神重构自身的组织结构与文化, 通过强调大学知识发现与知识传递活动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实现大学知识资源向知识资本的转化, 从而为大学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创业型大学从本质上可理解为大学通过知识资本化进行学术创业, 以实现大学的自身发展。学术发展并资本化是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关键, 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必须以学术能力的建设与学术资本的积累为基础。创业型大学的资源获取从对政府的依赖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 应高度关注市场对大学的需求。政府、市场、学术三者的关系将随之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2.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转型中的一种类型定位

创业型大学是类型概念, 而不是层次概念。创业型大学的定位与传统的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大学的分类并不冲突。创业型大学是以知识的探究、整合与应用为基础的, 是在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基础上实现的。创业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更强调解决现实问题, 强调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创业型大学建设既是大学发展的路径, 也是大学发展的目标;既可以是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 也可以是其他类型学校的追赶策略。只不过他们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原始学术资本积累数量、转型所需时间和策略存在差异。从国际高等教育范围来看, 各类大学都有向创业型大学成功转型的典范。

3. 创业型大学的价值取向反映其办学理念

创业型大学是一所大学的整体定位, 涵盖大学的理念、战略、制度、组织与文化等方方面面, 局部的创业不等同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创业型大学价值选择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第一, 在学校办学精神上, 注重经世致用的创新与创业文化的培育;第二, 在学校组织与管理上, 强调组织对外部关系的反应性、适应性, 注重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强调知识生产的效率, 注重办学资源配置的效益;第三, 在人才培养上, 强调构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第四, 在科学研究上, 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问题导向, 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第五, 在社会服务上, 强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注重以社会服务带动学术发展。

(二) 国内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制约因素与变革方向

1.“单位化”的组织制度环境抑制大学的创新活力

单位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使得大学的知识创新活动也存有“单位”的痕迹和烙印。单位制度抑制大学创新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大学组织职能泛化, 知识创新活动效率降低;第二, 纵向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削弱了大学组织的学术活力;第三, 组织依附性抑制了大学成员的创新活力;第四, 单位化的院系组织分割形成学科壁垒, 增加了协同创新的交易成本。

2.“个体化”的知识生产方式压缩大学的创新空间

知识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与纷繁性都表明了跨学校、跨学科的学者在知识创新活动中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建设创业型大学也表明了松散的学科成员在学科组织使命的感召下进行学科组织化的紧迫性。然而, 我国大学学者, 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学者的生产方式以满足自给自足为主, 对学科的集体生产表现出无意识状态;自然科学类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虽然存在, 但其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 也只能满足短时的市场要求。知识创新劳动需要学者们改变其知识生产方式, 进行学科组织化集约生产。

3. 变革的基本方向在于激活大学学术心脏地带

上述内部制约因素反映出我国大学学术运行机制不顺, 进而阻碍了大学学术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 建设创业型大学重在提升大学的学术创业能力, 而学术创业能力取决于大学学术资本积累的厚度与广度。一所大学积累、拓展学术资本的能力受制于其学术运行机制, 包括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制度、学术资源配置方式、学术生产的组织方式等, 正是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大学的“学术心脏地带”。创业型大学积累学术资本的关键在于激活“学术心脏”, 也就是要理顺学术运行机制, 激发学术创造的活力, 提升学术运行的效率。因此, 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关键在于变革大学学术运行机制, 以学术人员的组织方式、学术任务的产生方式、学术资源的配置方式为突破口, 重构大学学术运行系统。

(三) 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的要素重组

1. 学术任务选择的归因化

必须建立理性的学术任务选择机制, 围绕大学战略和学科组织使命, 通过学科、学院、学校的共同治理, 实现学术任务选择的归因化。实现大学学术任务选择的归因化, 首要的是针对学术任务选择过程中的各方冲突及其消极影响, 建立基于治理精神的现代大学学术任务选择机制, 这是重构现代大学学术运行系统的重要前提。对此, 首先, 大学学术任务的选择应当基于大学自身定位、使命与战略规划, 学校层面必须从学校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将其转化为学校意志的形式来影响学者们的选择。其次, 大学在选择自身的学术任务时会面临多种矛盾和诱惑, 这需要大学既保持学术第一的原则, 也要具备灵活性。最后, 学校层面主要通过利益牵引机制, 影响学术人员任务选择的偏好。学校可以在学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配套激励政策推出、学术梯队完善等方面, 找到着力点, 牵引学者在承接学术任务的决策过程中兼顾学校的整体战略规划。

2. 学科的组织化

学术任务的完成离不开一支精干有力的学术队伍, 而大学学科组织化则为学术任务的实现提供了组织保障。大学学科组织化是指在大学组织中按照知识分类的体系在二级学科上建立知识劳动组织——学科组织。它是以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为使命, 以学者为主体, 以知识信息和各类学术资源为支撑, 按照知识的具体分类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提高大学学科组织化程度就是指学科组织的使命与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明晰化, 学科组织在大学组织中的建制化、实体化, 学科建设参与者 (政府、学校、市场、学者) 关系的模式化、规范化。大学学科组织化是开展组织化知识劳动并提高其运行效率的有效制度。

3. 学术资源的集约化

大学学术运行系统的构建必须遵循效率最大化原则, 这就要求学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使学术资源的边际产出最大化, 而学术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 学术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学术任务的综合条件保障, 为承接跨学科复杂任务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降低了实现学术任务的成本。学术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基于学术任务的跨学科组织的生成与运转, 并推动基于学术任务的跨学科组织由个别、零散走向常态化。

(四) 创业型大学学术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1. 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的构成

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包括学术生产系统和学术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 这两个子系统围绕大学组织的使命, 分工协作。学术生产系统直接从事学术知识的生产, 并以学术知识生产的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学科组织是学术生产系统中的基层建制, 学术任务是联结不同学科的纽带, 面向任务的学科群团队则是学术运行系统中的基本生产单元。学术资源平台的使用取决于学术任务的需要, 任务完成即退出相应平台。学术管理系统包含学校、学院与学科多个层次, 面向大学中一切学术性事务和活动, 承担各项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职能, 它以实现学术管理效率最大化为自身目标。

2. 学术运行系统的整体运行方式

创业型大学的学术运行机制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构成。首先, 学校—学院—学科所构成的纵向层级安排应当成为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的基础架构, 创业型大学内部的行政流即依附于这一条主线, 并基于此落实战略管理、组织协调等一系列学术管理职能。其次, 创业型大学的知识生产主要在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三大平台上开展, 其中社会服务平台又依托于科研与教学平台。这里的平台主要体现为学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整合, 并以学科组织为基点, 以跨学科团队为载体, 这一横向结构涵盖了创业型大学知识发现、传播与应用的全过程, 体现了创业型大学内部的知识流。

上述二维架构中, 纵向架构与横向架构的关系表现为, 学校—学院—学科这一纵向架构为“体”, 它决定创业型大学的方向、目标与战术, 在组织结构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内部运行上带有科层化特征。由教学、研究平台所联结起来的横向架构为“用”, 它具体承担创业型大学的学术生产任务, 在组织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在内部运行上遵循学术的逻辑。“体”与“用”之间边界清晰, 定位明确, 两者以学科组织为交叉点, 行政流止于学科, 知识流汇于学科。

3. 教学活动的组织运行

创业型大学的教学运行以学校—学院—学科为主线, 进行分层管理。首先, 学校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进行专业设置, 并为各学院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以及必要的技术和生活后勤服务。其次, 学院承担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风和学风建设、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组织等具体工作, 按照专业设置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组合, 并将具体的课程安排落实到各个学科。学院是创业型大学教学管理的实体, 也是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支撑点, 承担着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职责。最后, 各个学科根据学院下达的指令, 负责提供一门门具体课程。由学科组织具体负责课程教学, 一方面有利于打通教学与科研, 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概括起来, 创业型大学的教学运行过程中, 学校、学院与学科各司其职, 学校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并提供教学公共服务, 学院负责整体专业建设并承担教学过程管理职责, 学科负责具体课程教学并保证课程质量。

4. 科研活动的组织运行

系统运行报告 第4篇

系统试运行报告 第5篇

长江航道局E-HR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试运行报告

2009-4-2

目录 系统试运行的平台及网络环境.........................3 1.1 硬件平台......................................3 1.2 软件平台......................................3 1.3 网络环境......................................3 2 系统试运行的工作时间安排...........................3 2.1 集中培训阶段..................................3 2.2 基本数据输入和分别培训阶段....................4 2.3 正式试运行阶段................................4 2.4 试运行工作总结会议............................4 3 系统试运行的用户规模...............................4 4 系统试运行的数据规模...............................5 5 系统试运行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分析.................5 6 系统试运行的经济效益分析...........................5 7 系统试运行中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5 7.1 已解决问题....................................5 7.2 系统安全问题..................................6 7.3 数据清理工作..................................6 7.4 系统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6

系统试运行的平台及网络环境 1.1 硬件平台

服务器端为至强8核3.0G CPU,内存为8G PC2100 DDR,320G硬盘。

客户端配备C4 2.4G CPU、512M内存、80G硬盘。远程客户端配备P4 3.0G CPU、1G内存、160G硬盘。

1.2 软件平台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采用Tomcat5.5作为Web发布平台,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SP4版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客户端采用IE6.0浏览器,建议设置为1024*768分辨率。

1.3 网络环境

服务器主板集成双10/100/1000M以太网卡,内网固定IP地址为172.18.101.20。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客户端要求能够接入航道局二期内网即可。系统试运行的工作时间安排 2.1 集中培训阶段 2008年10月26日——28日,举办了“长江航道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期培训班,航道全线14个二级局和航道局总部人事相关负责人员共32人参加了培训。

2.2 基本数据输入和分别培训阶段

2008年11月5日——2008年12月5日搭建系统运行平台,进行数据库挂接,创建基本组织框架,人员基本信息架构,分配各局人事负责人账号。下发数据采集表,并将上报来的采集数据导入人力资源系统数据库。

2.3 正式试运行阶段

2008年12月6日起系统在航道全线范围内进行了试运行。2008年12月10日,正式在系统上部署长江航道局2008年年报工作。

2009年1月15日,航道局全线14个二级局及航道局本部所有年报数据使用系统上报完成,并测试通过。阶段测试工作结束。

2.4 试运行工作总结会议

2009年6月5日召开了“系统试运行情况和系统后续工作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对系统的试运行工作进行总结。系统试运行的用户规模

目前系统已有测试机构15个,用户20个,并发在线用户数10左右。4 系统试运行的数据规模

截至2009年2月13日,已建成组织机关中有部门1000多个,有9038人的人事信息进入系统,人员子集27类共100多条,报表五套共70多张,各类登记表、花名册、人事异动、工资异动等模板40多套,以及常用查询、常用预警提示等信息若干。系统试运行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分析

通过对目前的系统试运行结果来看,此系统能很好的整合航道局人事工作中的各种业务功能,在规范人事业务流程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特别通过2008年的年报工作来看,通过系统上报年报数据比之前的手工上报不仅缩短了上报时间,也提高了上报数据的准确性,为进一步能顺利向上级管理部门上报扫清了障碍。系统试运行的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此系统设计为B/S大集中模式,所有客户端的本地化操作都最终体现在航道局本部的系统服务器上,所以对各种人事业务中的数据上报,报审都能直接在系统上远程实时实现,不需要传统的纸质文件传递,也减少了人员的差旅支出,从而在整体上节省办公开支。系统试运行中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7.1 已解决问题

系统在试运行之初,出现了一些问题。1.部分客户端用户进行B/S登陆后无法正常打开后台业务模块,后经核实排查后确认为客户端IE浏览器设置问题造成,修改IE安全设置后问题得到解决。

2.年报数据汇总后无法批量输出PDF或者EXCEL格式的文件,后由北京总部对程序进行及时的修正,目前已能很方便输出以上格式的文件。

7.2 系统安全问题

系统基于B/S架构进行部署,所有数据保存在航道局局机关信息中心机房服务器上,不存在分散管理数据的问题。同时由于此信息系统运行在航道局二期化内网上,而且有信息中心的专业维护人员进行服务器维护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基本上不存在人事信息外泄的可能性。

7.3 数据维护工作

在系统正式运行前,航道局局机关向下属二级局人事处发文,要求各二级局将本单位人员信息进一步完善,在进行信息维护时必须遵循《信息维护办法》要求规范操作,确保录入的信息准确及时。

7.4 系统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

系统正式运行前,应完成系统安全建设,做好数据维护工作,制订系统运行规章制度,向各二级局发文确定统一正式运行时间,系统在规定时间进入正式运行。8 结论

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报告 第6篇

我院在执行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险推行、医疗价格调整、院务公开及适应医疗市场竞争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医院业务流程,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了高竞争力,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减少人手、控制漏费和人情免账、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实现隐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护士工作站的设立减少了收费记帐工

作量,微机系统记帐减少人为差错,记账及时又减少病人漏费欠费;实行透明和可调整的收费策略,取得同行竞争优势;费用公开则有效地控制了医疗成本,减轻病人医疗负担,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经济核算提供明晰的收入支出数据,提供决策需要的数据;提高医院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核算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合理分配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改善医院组织结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目前我院计算机网络已经拥有7组服务器,110多台在网微机及90台各型号打印机,通过干线光纤,108兆无线路由,百兆双绞线连接桌面,网内一部3层交换机带3部主交换机连17部部门交换机分布于住院楼、门诊楼、综合楼、行政楼,制剂楼。总布线长度15千米。

系统建立以来,积累了大量数据,其中主服务器数据库已经达到22吉的数据量,对前台数据处理速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为节约使用成本,我院数据输出大多采用针式打印机,我们采用的是国内行业优选型号LQ300K+,存在使用成本低,噪音大,输出慢特性;考察国内几家三甲医院,门诊住院已经采用激光机输出票据,比针式打印机速度提高约30%,但纸张墨粉及硒鼓成本比针式打印机提高约3倍,目前我院平均每张门诊收据成本约0.2元,若使用激光机每张门诊收据成本需0.6元,考虑我院经济发展状况,激光机输出票据将是发展方向。

呼叫中心系统运行报告 第7篇

其中红色部分为我不清楚的地方!

XXXX技发展有限公司

XXXXX12345政府热线系统

运行报告

2011-07月至2011-09月

XXXXX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系统运行的平台及网络环境......................................................3 1.1 硬件平台........................................................................................3 1.2 软件平台........................................................................................3 1.3 OA系统对接...................................................................................3 1.4 网络环境........................................................................................3 2 系统运行的用户规模................................................................3 3 系统运行的数据规模................................................................4 4 系统运行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分析........................................4 5 系统运行中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4 5.1 已解决问题....................................................................................4 5.2 系统安全问题................................................................................4 5.3 数据维护工作................................................................................4 6 结论.........................................................................................5

XXXXX技发展有限公司 系统运行的平台及网络环境

1.1 硬件平台

服务器端为HP PorLiant DL3200 8核 1.6GHZ CPU,内存为 4G DDR?,368G硬盘。各台服务器详细的信息

客户端配备 2.66G CPU、1G内存、200G 硬盘。

1.2 软件平台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标准版、SUSELINUX 10标准版,采用IIS6 作为 Web 发布平台,采用 ORACLE 11G版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采用 IE7.0 浏览器,建议设置为 1024*768 分辨率。各个服务器的系统及主备区分 1.3 OA系统对接

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标准版、SUSELINUX 10标准版,采用IIS6 作为 Web 发布平台,采用 ORACLE 11G版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采用 IE7.0 浏览器,建议设置为 1024*768 分辨率。1.4 网络环境

服务器主板集成双 10/100/1000M 以太网卡,内网固定 IP 地址为 192.168.1.60。WEB 服务器IP地址为192.168.1.60,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192.168.1.10服务器上。客户端要求能够接入XXXXX电信内网即可。与OA对接信息 系统运行的用户规模

截至 2011年 9 月 27 日,目前系统已设用户 80 位,权限用户组 3

XXXXX技发展有限公司

个,配置管理员3 位,质检管理员5 位,普通话务员13 位,并发在线用户数 10左右。系统运行的数据规模

截至 2011年 9 月 27 日,已受理问题9071多条,热线为8860条,市长信箱(网站)为:211条。设基础信息6类,子集100多种,采集知识库1000余条,以及常用查询、常用预警提示等信息若干。系统运行对提高工作效率与作用分析

通过对目前的系统运行结果来看,此系统能很好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使政府与企业、群众,建立更方便、更透明的沟通渠道。使政府能快速、及时、准确的处置各种矛盾,解决民生问题,为建设和谐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部分可以删除 系统运行中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5.1 已解决问题

系统在试运行之初,出现了一些问题。1.????列举之前的一些小问题 2.报表数据无法批量输出 EXCEL 格式的文件,后由现场研发人员对程序进行及时的修正,目前已能很方便输出以上格式的文件。

5.2 系统安全问题

系统基于 B/S 架构进行部署,所有数据保存在XXXXX电信信息中心机房12345热线服务器上,不存在分散管理数据的问题。同时由于此信息系统运行在XXXXX电信内网上,而且有???防火墙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基本上不存在信息外泄的可能性。

5.3 数据维护工作

XXXXX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据维护工作 设置步骤。结论

系统运行报告 第8篇

一、调研目的

明确调研目的是做好调研的前提。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实现“三个转变”:

(一) 转变管理理念,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由于对各直接参与者内部情况的不了解, 我们通常采用的是相对粗放的“提要求、看结果”的管理方式, 出现问题后通报、批评、督促解决, 重“事后处理”, 是一种被动型的管理。希望通过调研, 深入细致地了解各直接参与者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找出存在问题及内在原因, 指导和帮助其完善内部管理, 实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逐步转变。

(二) 转变管理方式, 变“服务型管理”为“管理型服务”

通过调研可以换位思考, 站在各直接参与者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 看待存在问题, 有针对性地调整我们对参与者的管理方式, 努力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通过强化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由“服务型管理”到“管理型服务”的逐步转变。

(三) 转变管理策略, 变“自扫门前雪”为“全省一盘棋”

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涉及包括所有参与者在内的各个节点, 每个节点出现短板都会影响全局。因此, 希望通过调研, 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 完善工作机制, 明晰工作流程, 加强沟通交流, 构建起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坚固防线, 形成“全省一盘棋”的有利格局。

二、调研形式

选择合适的调研形式是做好调研的关键。本次调研采用现场与问卷同步开展, 现场与巡检相结合, 业务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确保了调研内容的完整和结果的有效。

(一) 现场调研与问卷调查同步开展, 确保调研“全覆盖”

对全省15个州市人民银行及7家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者采取现场调研的方式进行, 其他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者采用发放问卷材料的方式进行, 实现了对所有直接参与者的运行工作调查。

(二) 现场调研与巡检工作同步开始, 确保调研的“有效性”

所有现场调查与支付系统巡检工作同步进行, 一是节省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二是两项工作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保证了调研内容的完整和结果的真实有效。

(三) 业务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确保调研的“专业性”

昆明中支支付结算处、科技处、清算中心组成1个调研组对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者进行现场调研, 州市中支核算中心业务人员和昆明清算中心技术人员组成5个调研组对州市人行直接参与者进行现场调研, 确保调研的专业性。

三、调研方案

完善的调研方案是做好调研的保障。我们制定了内容完整、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 支付系统运行管理保障协调机制的情况

包括支付系统牵头管理、日常业务监控、技术维护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要求。

(二) 支付系统业务运行管理情况

包括支付清算业务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执行情况;业务操作管理、业务监控管理以及支付清算业务推广情况。

(三) 支付系统维护管理情况

包括支付清算系统维护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执行情况;系统日常操作维护管理、运行监控管理、专项维护和系统建设等工作情况;系统和机房基础设施的巡检情况;支付系统密押设备和密钥保管情况。

(四) 支付系统综合管理情况

包括支付系统的宣传组织;支付系统重大事项、业务运行工作情况以及支付清算信息等的报告机制;应急演练的管理和组织。

(五) 意见和建议

主动征求各直接参与者对支付系统运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 共组织20多名人员, 用时40多天, 行程长达几千公里, 形成调研材料39份。全省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基本情况:

(一) 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运行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目前, 昆明中支负责管理昆明CCPC和全省各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 各个直接参与者负责管理自身及辖内参与者。各个直接参与者支付系统运行管理职能通常包括业务牵头管理、日常业务运行监控管理、技术维护管理、资金调度管理。

在调查的云南省39家直接参与者中, 有4家由4个部门承担以上职能, 有30家由3个部门承担以上职能, 有5家由2个部门承担以上职能。各直接参与者都成立了支付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了工作职责, 建立了支付系统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并指定部门、专人进行报告, 初步形成会计、科技、运行中心等多部门共同参与运行管理的局面。

(二) 支付系统业务运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各直接参与者建立并完善了各项业务运行管理制度, 制定了业务运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同时逐步强化了业务处理, 指定专人负责支付系统业务往来账的实时监控、数据转发、业务处理, 实时监控支付系统运行情况, 并记录相关业务日志。部分商业银行参与者还开发专门的监控软件对支付系统业务实时进行监控。

调研中了解到商业银行参与者对资金流动性管理很重视, 能及时处理支付系统各类业务, 并设专人负责对清算账户头寸和预期头寸进行实时日常监测控和处理, 保证清算账户有足够的清算头寸。为了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各直接参与者能按昆明中心支行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了支付系统业务运行考核办法, 商业银行为推广相关业务, 把支付系统业务量与工资考核挂钩, 设置基数, 并加大比例, 有效促进了业务发展。

(三) 支付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能力明显提高

各直接参与者建立并完善了各项运行维护制度, 制定了系统维护操作、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重视系实时监控平台, 自动检测软硬件是否正常运行, 实时监控业务处理进程, 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

调研中了解到大多数直接参与者定期都对前置机系统进行检测、备份、数据清理, 定期组织系统巡检。部分商业银行开发专门的应用维护程序进行自动备份和系统清理。各直接参与者通过完善系统应急处理机制, 制定支付系统应急预案, 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对行内支付系统的应急演练工作, 不断强化支付系统应急管理工作。

(四) 支付系统综合管理工作水平逐渐提升

各直接参与者每年能按昆明中心支行要求成立支付系统宣传领导小组并按要求组织辖内参与者开展支付系统宣传活动。部分参与者重视支付系统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辖内参与者开展各类培训, 特别是部分商业银行, 一年内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使支付系统更好地为广大客户进行服务。

调研中了解到各直接参与者对支付系统信息工作的重视正逐渐在改进和加强, 能严格按照昆明中支的要求指定信息联络员, 负责对辖内的稿件进行审核、修改, 并统一上报。

五、发现问题

本次调研中也发现部分直接参与者存在一些问题, 经过分析, 这些问题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 运行维护操作不规范

一是缺乏规范的业务和技术维护操作制度和流程, 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二是未按制度要求规范实施相关业务和技术维护操作;三是相关操作不按规范进行记录, 或记录要素不全;四是缺乏内部检查和监督机制。运行维护工作的规范性亟待提高。

(二) 内部工作机制不完善

一是各直接参与者内部相关部门都通过制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但大部分未明确相互间如何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未明确具体的联系协调方式, 信息沟通交流不顺畅;二是部分直接参与者内部工作流程不清晰, 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三是对部门间相互沟通协调不重视, 很少主动召开联系协调会议, 即使开了也基本无记录。

(三) 外部沟通协调不畅通

无论是人民银行还是商业银行, 支付系统运行涉及的部门较多, 客观上形成了相互间“多个部门对多个部门”的工作格局, 相互间业务管理、运行、科技等部门因为支付系统业务的关联性而经常有联系, 有与对口部门的联系, 也有与非对口部门的联系, 容易造成沟通协调的不畅通和信息的不对称。比如在实际的运行工作中, 各直接参与者多重视与业务管理部门的请示和报告, 忽视与运行部门的沟通交流, 出现问题后才不得不找到运行部门、科技部门, 使运行部门、科技部门在人员安排、问题处理上陷于被动。因此, 人民银行与各参与者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急需畅通。

(四) 工作安排执行不到位

一是部分直接参与者对人民银行的相关制度要求不严格执行, 比如未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维护窗口制度等, 未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巡检方案组织巡检, 导致系统出现故障或问题, 或者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二是不按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具体业务运行的部门不负责行内业务管理、培训和考核, 负责行内业务管理、培训和考核的部门又不掌握系统业务运行情况, 导致一些工作无法落实, 影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 业务宣传推广不重视

一是不重视支付系统宣传工作, 认为是为人民银行宣传, 没有看到支付系统宣传对其自身业务的促进作用;二是不重视支付系统培训, 自发组织培训的主动性不高, 力度不够;三是不重视支付系统信息报送工作, 尤其是各商业银行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 有的全年未报送。支付系统的业务宣传推广工作需要加强。

六、意见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 完善支付系统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全省支付系统各直接参与者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支付系统牵头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业务运行部门、资金管理部门工作职责, 细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流程, 完善工作机制, 合理分工, 加强内控, 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施规范化管理, 按照IT系统运维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以行为控制、质量控制、时间控制为控制环节, 借助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对支付系统各项业务和技术维护工作实施“留痕式”管理, 变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发现和控制问题, 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 监督到位, 确实加强执行力建设, 确保全省支付系统运行风险最小化。

(二) 完善支付系统沟通协调机制

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 支付系统牵头管理部门要行使职责, 真抓实干, 加强与人民银行主管部门和行内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建立良好、顺畅的支付系统各相关部门间工作联系沟通协调渠道。目前, 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已建立与全省支付系统各直接参与者“云南省支付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云南省金融信息交互平台”, 分别与州、市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建立交流沟通的平台, 进一步拓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与全省支付系统各直接参与者联系通道。

(三) 完善支付系统宣传培训机制

全省支付系统各直接参与者应高度重视培训宣传培训和信息工作, 从人员、形式、内容、经费、检查、激励等全面综合考虑, 真正使宣传培训和信息工作做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确定实效。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也将进一步转变宣传思路, 转换宣传视角, 调整宣传内容, 创新宣传方式, 明确宣传主体, 每年指定3家商业银行、4家州市人行作为重点宣传单位, 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宣传主力军的主观能动性, 使支付系统宣传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四) 完善支付系统监督考核机制

上一篇:形容阳光温暖的句子下一篇:钢琴课教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