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

2024-09-04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精选14篇)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 第1篇

1经济类

(1)科学发展观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调查研究

(2)"发展是硬道理"的时间表现

(3)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

(4)我过改革伟大时间的典型调查

(5)加入WTO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6)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研究

(7)开拓农村市场调研

(8)有关收入分配及家庭收支状况(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调研

(9)城乡就业形势可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

(10)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薪酬情况的调查研究

2.社会学类

(1)学习党的八荣八耻荣辱观

(2)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3)城乡居民的闲暇生活

(4)城市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及其社会意义

(5)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中的变化及其心态

(6)城市的资源及环境保护调查

(7)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9)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10)市场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

(11)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电子网络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1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15)对大学生现状的调查

(16)当地就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17)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18)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3.教育类

(1)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伟大实践

(2)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4)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途径和方法

(5)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6)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

(7)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8)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 第2篇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三年级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修建旱冰场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青春交际舞协会的可行性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校调研报告之外联篇

高校调研报告之人力资源部

赴北京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调研报告

甘肃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对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十点质疑”之回应

锣鼓书目前的传承机制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下乡期间调研报告

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车调研报告之调查方案

大学生食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劳尔的故事之劳尔的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

安阳师范美术学习实习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火眼晶睛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十岁之前废掉处男的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评介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少儿读经解经点评录》可行性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年的中国动画市场的调研报告

让学生学会讲题目 第3篇

一、令数学教师困惑的现象

一些现象常常让数学教师感到困惑不已。例如,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 基础知识掌握得也较扎实, 但是一到解题就觉得有劲使不上;通过大量的解题训练, 他们能较熟练地解答一些陈题, 但是一旦遇到较有新意的题目, 学生还是束手无策;一些习题, 老师一讲学生就懂, 但是, 学生独立解答却又困难重重;有些题型和方法, 通过多次练习和讲评, 学生当时记住了, 过不了多久又忘记, 等等。

二、学生解题的不良现象分析

以上令数学教师困惑的现象, 反映出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是: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不强, 缺乏应有的想象力, 缺乏应有的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

1. 审题不清。

审题时对问题缺乏整体思考, 不能全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片面、肤浅地理解题目的条件或结论, 不能透过现象深入问题内部, 掌握问题元素间的深层关系, 不能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 造成信息提取不全面或有误, 从而曲解题意, 导致错误的或不完整的解答。

2. 解题计划能力不强。

对问题的终极目标不能确定, 或者知道问题的终极目标, 但要分若干个子目标来完成, 对子目标不能正确把握;面对问题不知道该用哪些知识 (例如概念、定义、公式等) 来思考分析, 或者不经考虑地乱套公式、定理;不会用已经学过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找不到已知条件和问题目标之间的通道;思维呆板, 不善于根据当前问题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不会灵活选择方法等等。

3. 执行解题计划能力不强。

构造能力不强。在解题时, 不能构造一定的图形、式子等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条理性不强;不善于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思维, 遇到问题往往凭经验判断, 凭想当然推理, 面对问题, 思绪较多, 但难以形成明确的问题解决方案, 书写的解答过程没有条理性。

4. 监控评价能力不强, 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不能有

效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 从而对出现的各种偏差和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在数学问题解决后, 不能或不愿意进行检验、回顾和反思;对于解题方案是否正确, 是否最佳, 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 能否推广等等不加考虑。

三、学生解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学生解题能力低下固然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非智力因素有关, 但主要原因还是长期以来师生在解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的偏差。具体表现为:

1. 重数量而轻质量。

一定数量的解题是必要的, 但这并不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充分条件, 只有高质量的解题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2. 重思维而轻计算。

把解题的目标定为思维训练无可厚非, 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中心任务之一, 但是计算能力本身也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 应以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为前提, 以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为纽带, 最终形成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况且一些有价值的思维就隐藏在计算中, 若厚此薄彼, 就会出现“一看就对, 一做就错”的遗憾。

3. 重结果而轻过程。

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关心解题的结果, 而不太在意解题的过程。结果固然重要, 但是得出结果的过程更重要, 它更能体现解题者思维的逻辑性、层次性、条理性等, 而这才是数学解题的根本目的。

4. 重整体而轻细节。

解题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细节, 也会使解题的效率大打折扣。从辩证的观点来看, 没有细节就没有整体, 整体是细节的组合。

5. 重技巧而轻常规。

技巧性强的解题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信心, 提高解题的效率。但是一味地追求技巧, 而忽视了一些基本思想方法, 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 认为数学是一门变幻莫测、高不可攀的学科。同时, 片面追求解题技巧, 往往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6. 重解题而轻总结。

解题后的总结和反思, 实际上既是对解题学习的强化, 也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解题的效率, 同时还是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增添、改造和重构。数学能力就是在通过解题不断地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遗憾的是, 现在很少有学生能够自主的、有意识的这样做。

7. 重模仿而轻独创。

很多学生解题时, 往往把课本上的例题、公式、定理等作为模仿的对象, 依葫芦画瓢, 生搬硬套。模仿有助于知识的最初识记, 但是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没有理解的知识就不是属于学习者的知识, 要理解知识就必须在解题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四、改进数学习题教学的建议

在数学学科中, 能力指的是什么?波利亚说:“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才智——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 不仅仅是寻常的, 它还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北师大肖川教授指出:真正有效的学习应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 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占5%;学生阅读占10%;视听并用占20%;老师演示占30%;学生讨论占50%;学生实践占70%;学生教别人占95%。

有鉴于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教学方法——让学生讲题目, 具体做法如下:

1. 学生培训

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结在一起的,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 又是思维的动力, 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专注程度。为此, 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贯穿于解题的过程, 并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利用这些问题启发自己的思路, 在讲解习题时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其他同学进行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通常是:

审题阶段:题中有哪些关键词和符号?有哪些已知条件?题中的条件分别说明了什么?条件与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求解什么问题 (目标) ?

拟定解题计划阶段:解决本问题通常用什么方法?需要哪些条件?题中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所缺的条件能否从现有的条件中导推出来?本问题的终极目标可分解成哪些子目标?

执行解题计划阶段: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解决什么问题?在利用已有的条件时有没有做到“能明确尽可能明确”?得到的每一个阶段性结论又能说明什么?在发散已知条件时有没有始终紧扣解题目标?

反思阶段:解题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有依据吗?本题还有其他解法吗?此类问题的一般特征是什么?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一般可用什么方法解决?

2. 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 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把讲题目的要领教给了学生不等于学生学会了讲题目, 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帮助, 包括:

(1) 教师示范。教师平时要按照以上提问的要求讲解习题, 为学生做好示范, 让学生从模仿老师讲课开始。

(2) 提供习题。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选择习题, 所选习题要控制难度, 要具有典型性, 要舍弃偏、难、怪的习题。

(3) 组织学生备课。教师必须在上习题课前一天把所要讲的题目发给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备课时间, 使学生在解题各阶段所提出的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4) 组织学生讲题目。让学生讲题目必须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开始的时候, 可让学生先讲四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 然后尝试讲两个阶段、三个阶段, 直至能完整地讲解整个习题。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讲解不同的阶段, 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 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讲解不同的阶段, 尽可能多地让一些学生参与到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来, 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很有帮助。

(5) 充当课堂的“发动机”和“润滑剂”。学生讲题目时, 教师决不能袖手旁观, 当学生讲题目遇到困难时, 要鼓励其他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对学生讲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点滴成功之处, 要给予热情的肯定;对于学生讲题目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 应以婉转的语气指出来;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 教师应以裁判员的身份给出明确的答复。

让学生讲题目, 一开始会很困难, 但是, 长此以往, 学生的解题能力肯定会有明显提高。实践证明, 学生讲一道习题的效果远比以往解十道题的效果好, 让学生学会讲题目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云章, 赵云辉.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菱选讲[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1) .

[2].翟云霞.中学生解题低效率的成因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刘云章, 赵云辉.数学解题思维策略——波利亚菱选讲[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 .

[5].王富英, 王新民.数学学案及其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 2009 (2) .

[6].M·希尔曼著陆怡如译, 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 .

量刑时如何参考心理报告 第4篇

见母亲被人捅死,两个未成年少年和父亲追上行凶者,将其打死。父亲被判刑十年之余,两名少年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告上法庭。日前,深圳市龙岗法院在判决时,首次将法院社工帮教服务站心理咨询师作出的个性测试结果(俗称心理报告)作为重要判案依据之一,分别将两未成年被告人轻判缓刑。

心理报告作为量刑依据,以往既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案例,同样也没有看到法律和司法解释有相关规定,有些人恐怕会产生狐疑:这是不是违法裁判,会不会造成司法滥用权力、司法腐败呢?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心理报告。据称,龙岗法院社工帮教服务站心理咨询师多次到看守所与余氏兄弟沟通,在深入了解其内心想法后,对其进行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该测试原先是由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和麦金力于40年代制定的,问卷的制定方法是分别对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进行预测,以确定在哪些条目上不同人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模式,原本测验最常用于鉴别精神疾病,后来也用于司法审判、犯罪调查等。

经过测验后,得出的结论是两个少年对社会的仇视程度很低,没有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因此,这个心理报告所起到的作用的是,证实他们“对社会的仇视程度很低,没有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换一句话说,就是对他们轻判,实际上对社会不会产生多大的危害。

人身危险性低、再犯可能性小、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在量刑上从轻,是有理论依据的。对于一个被告人,法律之所以要判处他相应的刑罚,是基于两种考虑,一种是报应,一种是预防,也就是说,社会要对他所犯的罪进行惩罚,同时考虑到他人身具有危险,要预防他重新犯罪,危害社会。

如果一个被告人,他具有强烈的反社会倾向,是惯犯、累犯等,那么,他对社会再次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法律就要对他处更重的刑罚,以加强对社会的预防;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是偶犯、激情犯、过失犯等,他们反社会的倾向比较小,对社会再次产生危害也比较小,那么,法律可以对他处更轻的刑罚。

并且,尽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人身危险性小作为从轻、减轻的依据,但法律给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也常常运用“酌定量刑情节”对被告人从重、从轻裁判,而人身危险性就是法官经常考虑的“酌定量刑情节”之一。

从本案来看,两名未成年被告人虽然犯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但他们是从犯,且被害人具有重大过错,两人未成年,法官再综合对他们心理报告揭示出的他们人身危险性比较低等因素,判处他们缓刑,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反而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体现了司法“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种测试被告人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新形式——心理报告,其实不仅可以在这个案件中适用,在今后类似的案件中都可以推广,用以帮助法官更为准确地了解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题目 第5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选题

1、我国农村养老的道德缺失调查

2、孝道对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

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

4.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

5、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调查

6、西方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7、大学生诚信度现状调查

8、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

9、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0、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1、大学生爱情、亲情、友情观的调查与研究

12、大学生情商和挫折商的调查与思考

13、大学生思想意识与非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比较和研究

14、大学生学习目的、动力、兴趣、态度的研究与思考

二、调查报告的选题要求:

1、应按照社会实践教学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报告的选题。表明选题理由和意义,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可行性论证等。

2、选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塑造人、教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指导思想。

3、学生必须从以上十个选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研,具体题目可自行设计。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符。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调查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

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

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段落的条目观点);

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题目 第6篇

1、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与行为状况调查

2、大学生诚信度现状调查

3、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行为调查

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5、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

6、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

7、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8、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

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调查

10、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11、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

注: 以上选题仅供参考。同学们可结合自己调查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题目

调查报告写作格式与要求

一、概念与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四、实施:社会调查可以是个人项目,也可以是集体项目,集体项目不得超过5人。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五、字数要求:个人项目不少于3000字。集体项目部少于5000字。

六、稿件要求:下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项目登记表”,并逐项按要求填写,调查报告正文一般要求用打印稿。

湖南科技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教育教研室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 第7篇

一、关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计民生

1、社会各阶层(或某阶层或某类人群)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信心调查

2、经济“寒冬”中的中小型企业生存情况调查

3、大众对中小型企业主群体形象认知调查

4、企业倒闭潮中提前返乡农民工家庭生存状况调查

5、企业倒闭潮中已失业没返乡的农民工生存情况调查

6、“白领”与“蓝领”在企业裁员危机下的心态调查

7、经济不景气周期中的`市民消费变化调查

8、金融危机中的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制度改革的调查

9、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

10、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二、透视“社会细胞”、关注城乡民生

11、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的作用研究

12、民营企业工会维权与工人利益保障

13、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14、新劳动合同法:企业主的压力、策略与变化

15、新劳动合同法: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调查

16、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7、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18、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9、海口市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20、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21、从三亚、重庆等地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看中国客运制度的改革

22、海口市出租车“黑车”现象长久存在原因的调查

23、海口市民对新医改方案态度的调查

24、生猪补贴政策与价格再度暴跌对养殖户的影响调查

25、某省某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

26、海口市“小产权房”问题调查

27、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28、第一时间上报还是公告:民众对食品安全危机问题的态度调查

29、后“奶粉门”时代:民众对免检产品信心指数调查

30、从奶粉到鸡蛋:民众对政府监管部门信心指数调查

三、大学生、青年问题研究

31、从大学生挂科现象审视大学对学生的考评制度

32、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其态度调查

33、非营利组织在海南高校活动情况的调研

34、大学生救援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调查

35、大学生火灾逃生知识与技能情况调查

41、中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杀率及其原因的调查

42、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43、我国高校学风状况调查研究

44、我国高校住宿状况调查研究

45、大学生考试作弊状况调查和对策研究

四、小事件里的大道理、小人物中的大事件

46、网络“人肉搜索”泛滥与侵犯公民隐私权问题调查

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第8篇

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

2、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3、参观某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心得体会。

4、从家乡变化谈发展。

5、中国和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比较。

6、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调查。

7、改革开放摄影展。

8、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9、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10、“哈韩”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11、大学生低碳生活调查。

教育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第9篇

一,中、小学生调查研究

1,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小学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小学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小学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小学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小学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小学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小学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小学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小学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小学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小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研究工作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小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二,教师研究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5,中学/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7,中学/小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9,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3,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查

14,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家庭教育研究

1,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2,家庭环境对中/ 小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3,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5,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分析

四,实习体会与反思

1,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历届校友在实习中学任教情况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3,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教育调查参考题目 第10篇

实习上交资料:

1、教育调查报告一篇

2、实习个人总结一篇(2000字以上)

3、实习手册(教案必须至少填写4个)

4、实习鉴定表

一、中学生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

研究

1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工作研究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二、中学教师研究

1、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调查

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探讨

3、实习学校教师队伍的个案分析

4、教师的心理挫折问题研究

5、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6、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7、中学教师的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8、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思考

9、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0、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状况及需求研究

11、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2、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特点与难点

13、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查

14、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情况调

查与分析

三、新课改研究

1、新课改下家长的教育影响力

2、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3、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

4、新课改下教师观(学生观)的更新以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5、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6、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7、新课改中教师地位与作用

8、新课程环境下班级建设浅谈

9、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变革的原因分析

10、新课改与教师评价改革

11、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12、中学学科新课程的新理念研究

四、家庭教育研究

1、家庭教育与独生子女的成长

2、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3、家庭氛围对教育(中学、小学)的影响

4、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成因分析

5、独生子女人格特点分析

五、实习体会与反思

1、实习中学对高师教育实习的意见与建议调查

2、历届校友在实习中学任教情况及对母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3、从教育实习看,本专业中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应做哪些改革与改进

4、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5、双重角色的自我体会

6、师范生的智能结构与品格结构研究

7、五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教学素质区域调查

8、师范生的素质教育研究

9、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建设

六、综合研究

1、从教师现状看师范生的招生、就业

2、中学办学失范现象的成因

3、隐性课程的潜在价值研究

4、高等师范教育如何适应中等教育的发展

5、从中等教育的发展看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6、中学良好校风的形成及其物化形式的研究

7、中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研究

8、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研究

9、社会环境与中学生成长

10、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学校管理

11、浅议教育产业化问题

12、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13、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4、通过实习,谈谈你对师范大学有哪些建议

15、通过实习,谈谈你对教学改革利弊的认识与反思

16、通过实习,对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反思

实践报告的参考题目 第11篇

2007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考题

1.和谐社会建设主题: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开展“和谐都市(乡村、校园等)建设方略研究”、“社会基层人民生活状态调研”、“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变迁研究”、“居民居住情况调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研”、“家乡变迁”、“关心弱势群体”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

2.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农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状况、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农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等问题进行调研实践。

3.助推奥运建设主题:以“贡献一份力量,让北京奥运更美”为中心,参与奥运筹备工作、开展奥运知识宣讲、志愿服务宣传、文明礼仪宣讲、奥运筹备建设状况调研等方面的活动。

4.科学发展观主题: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开发、能源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践调研与研究。

5.志愿服务社会主题:以“志愿社会、泽被你我”为中心,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助残助困、支教支农、勇作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6.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主题:以“加强专业学习、增强就业能力”为中心,开展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等方面的活动,尝试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7.校友访谈和慰问主题:以“访问老校友、结识新朋友”为中心,根据就近原则,走访家乡所在地附近的印院校友,与其交流专业信息,描绘学校发展新貌,感受校友成长经历。

8.爱校荣校主题:以“校荣我荣,爱校奉献”为中心,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使我校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9.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主题:以“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民族遗产”为中心,对家乡及其他祖国各地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发掘,通过文字、影像等手段加以整理、记录。

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第12篇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调查

2、农民经济收入的情况调查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4、当前农村教育状况调查

5、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调查——以XX县(乡、村)为例

6、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以XX县(乡、村)为例

7、国家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以XX村为例

8、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现状调查——以XX市为例

9、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集约化经营问题调查——以XX村为例

10、“家电下乡”如何提振农村消费需求?——以XX县为例

11、农村土地闲置与流转情况调查——以XX村为例

12、关于科技兴农的社会调查

13、农村富裕户的致富经验调查

14、农村困难户的贫困原因调查

15、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再就业状况调查——以XX市为例

16、城市贫困居民社会保障状况调查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7、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状况调查——以XX村村委会选举为例

18、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状况调查——以XX社区为例

19、网络舆论监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调查——以XX案件为例

20、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调查——以XX村为例

21、城镇党的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调查——以XX社区为例

22、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发展完善的调查研究

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3、“农村的文化建设阵地谁唱主角?”——以XX乡为例的调查

24、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以XX(县)乡或村为例

25、农村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以XX乡(或村)为例

26、农村迷信与乡风文明建设调查——以XX乡(或村)为例

27、关于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社会调查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29、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

30、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调查

31、农村养老问题调查与研究

32、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与成长状况调查

33、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调查——以XX乡为例

34、当前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3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调查与研究

3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37、城镇个体户经营情况调查——以XX市为例

38、城镇化进程中征地农民的利益保护问题——以XX村为例

3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建设状况调查——以XX村为例

40、农村新合作医疗状况调查——以XX乡(或村)为例

41、农村低保实施状况调查——以XX乡(或村)为例

42、农村村民生育观调查——以XX乡(或村)为例

43、关于农民工社会地位的调查分析

44、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45、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研究

46、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7、建设和谐社区状况调查

48、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调查

49、农村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0、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1、劳动者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52、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社会调查

53、公民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调查

54、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调查

55、关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社会调查

56、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与分析

57、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调查

58、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与研究

59、居民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

60、当前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与研究

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61、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

6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63、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调查

64、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

65、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66、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67、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

68、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69、大学生欠交学费状况调查

70、大学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

71、关于当代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社会调查与分析

72、关于大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社会调查

73、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调查

74、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与分析——以大学生村官为例

75、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76、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责任意识调查

77、新时期大学师生关系调查

78、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调查与研究

教育实习调查参考题目 第13篇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3.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4.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5.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6.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7.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8.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9.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0.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1.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2.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3.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14.当前教师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

15.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6.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对策调查

17.新课改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18.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19.实习中学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

20.中等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21.中学教学改革现状及特点的调查研究。

22.结合教学工作实习进行中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23.近年来高考科目的变更对中学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

24.中学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调查研究。

25.当代中学生心目中的优秀班主任.26.中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及其原因.27.中学生课外学习的安排及效果.28.中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其原因.29.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30.中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与研究.31.中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

3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及要求.33.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苦恼.34.各类中学生心理特征调查与研究(如独生子女.个体户子女.留级生.优生.差生.班干部等.)

35.如何培养学生班级工作能力.36.中学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

37.中学领导、教师、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的调查研究。

38.优秀教师或教研室的先进事迹.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改革试验的调查.39.从教育实习看高师应如何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第14篇

1、现今大学生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查报告

2、关于校风学风的调查报告

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4、我校大一新生适应状况的调查报告

10、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状况的调研

11、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研。

12、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调研。

13、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状况的调研。

16、大学生打工情况调查

18、大学生法律诉求状况调查(最想学习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

19、关于乡村老人的赡养问题调查 20、现代家庭婆媳关系现状调查

21、高楼内邻里关系现状调查

22、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关注程度调查与分析

23、大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关注程度调查

24、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的认同度调查

25、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状况的调查

26、大学生财富观调查

27、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状况的评价调查

28、手机短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调查

29、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调查 30、大学生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31、大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32、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上一篇:毕业告别赠言(80条)下一篇:环保空调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