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与创新实验

2024-08-22

特色与创新实验(精选9篇)

特色与创新实验 第1篇

《创新实验、学校特色与课程建设》学习心得

暑假期间,州温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施雪云书记的《创新实验、学校特色与课程建设》专题报告,为我们解读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的重点内容: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自主权,推动我省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课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主观能动性,让课程建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赋予了学校课程领导的权利和责任,也考验了学校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学校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预先设定的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校本课程又是打造学校特色的重要抓手,没有特色校本课程,就谈不上特色学校。州温市教育局十大工程提出:要建设特色品牌学校,深入推进特色项目建设,引导学校实施特色品牌发展计划,使特色办学项目成为学校常规课程和活动,并逐步建设提升为学校特色品牌和文化。同时提出要培育精品校本课程100项,优化课程结构,突出课程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要。可见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完善课程结构,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关键提升点。

我校从新课程实行之初就开设了校本课程,虽然这么多年都在坚持,但是除了《感受瓯越文化》等个别课程成功编写校本教材外,其他课程都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次。如何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打造精品校本课程,有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直在我头脑中徘徊。

一、明确校本课程的定位

1、校本课程要服务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学生自愿参加的课程,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安排课程,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底蕴加入到校本课程中来,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二期课改要求各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功能性的课程结构,用灵活、有弹性、体现多元特点的课程设置,实现拓展性、研究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与落实。在此精神指导下,上海许多学校对新型课程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不少适合学生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比如上海开元学校以“国学教育”为特色,构建了一个统领学校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一套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完整的国学校本课程,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年级教育分层目标,在基础性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教育和引导学生进德修业,促进学生品行日臻完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同时在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积极开发实施“国学”范畴的校本课程,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国画、书法、茶文化探究等,丰富了学校国学课程特色。我们可以借鉴开元学校的做法,围绕我校“生命教育”特色,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和建设,要在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整体构建、分步开发具有我校特点的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与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提升,同时可以大大拓宽校本课程的选题范围。在学校特色的基础上融合、构建校本课程不仅是对校本课程的推动,更是对学校文化特色发展的积极促进。

2、校本课程要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必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学校每年要对学生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类别并及时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学生的校本课程设置要体现差异。自州温市教育局“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建设活动以来,我校初中已经连续两年招收了大批特长学生,今年高中又创办了科学创新实验班,针对初中特长学生和高中创新实验班学生的校本课程应该和普通学生的`校本课程有所区别。针对这些特长学生、特色班级的校本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课程的选择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保证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的支撑;二是要考虑课程培养目标的持续发展通道,确保有优秀的上一级学校招收相应特长的学生;三是要考虑与其他学校的错位发展,以形成良性竞争。上海开元学校的管乐、游泳、击剑特色校本课程,培养的对象主要是特长学生,学校选择的项目比较特殊,竞争学校不多,而且学校十分注重与街道社区及区体育局合作,在物力、人力方面确保了课程的实施开展,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校正在做的武术特色项目与开元中学的做法很相似,除了依靠学校自有师资之外,还聘请了州温市少体校资深武术教练邓晓峰教练为顾问,并定期借用少体校武术房开展专业训练。我们希望通过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武术能够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一张金名片。

二、把握课程开发的原则

1、加大课程开发力度,提供丰富选择机会

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好中学的芬兰罗素高中为例,它的选修课课程项目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罗素高中800学生,70名老师,学校开出的选修课程就达300种,光外语就有13种可供选择。然而校长却表示,学校课程的安排目标是800名学生有800种课程设计。为了开发更多的选修课程,罗素高中的一些做法力度非常大,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特色。如允许学生跨学校选修,花资金聘请校外专家,高校教师到学校教课,甚至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学生到大学听课拿学分……学校以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学校局部课程资源不足,课程开发难度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加强校际、包括与职高、高校,加强学校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手合作,将是推动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有益举措。

当然,选修课的丰富多彩及深层次的改变,得益于国外学校高考压力的消失。没有了应试教育制约的丰富的课程背后,才是回归教育原点的教育,而不是被考试和升学率异化了的教育。在目前的中国,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有顾虑、有压力,有难度的。我们的课程建设如何在学生个性、能力发展与应试之间寻求合理平衡,是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瓶颈。

2、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暑假里,读过一本《外国著名学校的管理特色》,书中所介绍的28个学校中,许多都创造了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并享誉世界,如培养世界精英的“摇篮”――英国伊顿公学,享誉世界的“教育圣地”――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联合国的“模范学校”――德国海伦娜中学,美国最好的中学――斯蒂文森高中,德国最著名、最严格的学校――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爱尔兰最好的高中――利默里克特涛瑞中学,法国名校的“精英教育”――大路易高中……虽然各国的文化差异很大,各校的办学基础和生源质量、办学目标都各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海伦娜中学的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一是把一个援助尼泊尔贫困山村的设想变成一项事业,甚至为此成立了一个完全由师生管理的贸易公司,使那个小山村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的学生上午学习知识,下午参加实践活动,如消防、艾滋病义工、图书馆服务等,其中消防队已经有60年的历史。无论参加什么服务,都要经过严格训练,比如消防员要经过4年专业训练,具备相关急救知识,拿到资格证书之后才可以加入。爱尔兰利默里克特涛瑞中学的木工工场摆满了各年级学生做的木工家具,小到椅子柜子,大到整套的卧室家具,全是实木制造。工场里有整套的机器设备,做出来的产品非常专业。加拿大森山高中,从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做起,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家政课是必修课,学校有专门的厨房、缝纫机、木工车间,老师还会带学生去幼儿园实践如何做父母及照顾孩子等等。学生参加实践类校本课程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会促进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责任心和乐观向上的人格,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学校和教师探索与创造的空间,给予学生张扬个性、多元发展的舞台,学校要不断加强课程领导,完善课程结构,提质量、出精品,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特色与创新实验 第2篇

××农村寄宿制小学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一直以来,我校在校的寄宿学生都是全镇最多的,留守儿童也是最多的最多的,他们也最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照顾,因为父母不在自己的身边,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在学校过独立地生活,这其中离不开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对他们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及到学校后,老师们帮助寄宿小学生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校在开展“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实验项目过程中涌现的特色工作中最能体现我校特色的一项工作汇报如下: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我校开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寄宿制小学,通过调查了解,留守孩子占了很大的部分,尤其是五年级班,有29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20人,他们的实际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数的孩子临时监护人是亲戚。隔代抚养或临时监护,能顺利地解决学生周末的生活,但少了一份必要的亲情、缺了一份无可替代的心灵抚慰,学习上没有及时的家庭辅导和监督,周一到周五他们只能在学校。每学期有大约四次的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家长会,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每次开家长会,到会率不足80%,来的不是上了年纪的留守老人,就是文盲家庭主妇。

由此,我校老师们深深地感到,留守子女的学习已成问题,孩子的父母因外出务工让他们的学业辅导出现新的、长期的危机,没有父母的关心和了解下的孩子们的学习总有一天会瘫痪的。老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孩子远远的,让孩子的心理留下这样的印象“反正我学好学坏他们都不关心”,多么可怕啊!孩子没有了最基本的奋斗目标和心灵安慰,因为他们不知到努力学习给谁看!

难道让学生“买单”?不,不行!他们是又一代新人,只有让老师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自觉学习、能自主学习——为个体的持续发展注入活水。这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更是我校教育教学能够长期健康发张的重大问

题,时不我待。

2、我校教师积极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迫在眉睫。

从我校的长期健康发展趋势来看,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各种各样的适合我校校情的学习策略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倡导提高我校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我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3、我校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工作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自主学习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重点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侧重于考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以及自主学习发生、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许多教育和心理学派都从自已的角度对自主学习问题作过深入的理论探讨,并开发了一些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新世纪的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中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育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方面国内外仁人志上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发表了若干争鸣,其中有影响的,可就系统地阐明,指导同行,特别是一线教师怎样恰到好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就如何在农村小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4、我校教师队伍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去“生产”知识,发展能力。重视“个体”的尝试学习过程,允许每个人按自己的认知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在个性化的活动中得到 2

发展。

(2)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探索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个体学习为自主发展学习,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5、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和将继续开展的工作。

(1)利用网络资源,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理论、新课改理念和机遇我校的校情甚至班级情况融入教学常规工作中,通过教师多项成功的教学经验信息交流开阔教师的眼界、借此之机培养出具有符合班级真实情况的学习能力提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的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地接受结论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地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学习的主人;

(3)构建新的、科学的、可推广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特色与创新实验 第3篇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背景

惠州学院电子系根据广东省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战略特点, 2010年起系统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以下简称实验区) , 以点带面,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惠州是全国著名的电子工业城, 为电气信息类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 也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大量契机。根据惠州地方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行业的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组建由6位教授8位博士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团队, 有8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部企业的科技特派员, 他们从事大量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 具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特色, 同时又将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基于“教学培养人才, 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 以人才市场调查为依据, 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新路子。服务惠州, 立足广东, 面向全国, 致力于培养具有产学研相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 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内容与成果

2011年, “具有产学研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为惠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2012年, “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成为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 2012年, “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研究”成为广东省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1.2012年“, 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签约。天宝电子 (惠州) 有限公司属于天宝国际兴业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惠州市东江工业园区, 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生产厂家, 总部在香港。“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签约, 依托2012年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平台和2011惠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经验, 双方共同建设产学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制定天宝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搭建天宝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平台。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组建校企双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授课技巧的范基地教师队伍, 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双方达成的合作意向包括: (1) 根据企业的研究课题、产品研发方向确定“天宝杯”LED电源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和毕业论文题目; (2) 安排企业技术骨干对我院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专业指导; (3) 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 (4) 企业在学校设立研发平台, 将企业的部分研发课题放在学校, 由我院师生共同参与研究。

3.大力推动产学合作, 启动“天宝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2012年12月21日, 惠州学院电子科学系与天宝电子 (惠州) 有限公司开展“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与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正式启动。

4.2013年, 成功举办第一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大赛成果展示和颁奖仪式。2013年6月14日, 天宝电子 (惠州) 有限公司冠名赞助的首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总决赛在旭日大楼学术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成功举办第一届“天宝杯”大学生LED驱动电源设计及节能减排科技大赛颁奖仪式和成果展示。

此次大赛作为电子科学系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双平台”工程项目的一部分, 也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成果之一,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作品主要围绕智能小汽车制作、节能LED产品设计开发等展开。建设“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产学研合作基地, 为推进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验区提出“教学培养人才, 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 致力于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结合人才, 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高惠州学院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

四、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创新。创新实验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确定了“教学培养人才, 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为先导,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 注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坚持改革效果与研究水平并重, 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创新。基于“教学培养人才, 科研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 具有产学研相结合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服务惠州, 立足广东, 面向全国, 致力于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人才, 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3.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创新。依托广东省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教学实验室和广东省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搭建“天宝集团、惠州学院电子系科技创新合作双平台”, 构建具有产学研地方特色的校内外研究基地, 将产学研等科研平台有效融入实验教学体系, 实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满足学生分流培养需要。

4.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6位教授8位博士, 有8位教师被聘为广东省部企业的科技特派员, 他们从事大量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 具有产学研相结合的地方特色, 同时又将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一方面, 高水平的教研、科研教师给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并将最新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又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装置, 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特色创新[4]。

参考文献

[1]陈贞丰.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7) :253-254.

[2]王平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01) :34-37.

[3]朱凤武, 胡俊海, 滕艳玲.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0) :89-90, 268.

足球特色校园实验与研究 第4篇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确保足球活动有效实施

1.创建足球特色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研讨足球发展方向。明确足球训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一起商讨出我校足球训练模式。

2.学校制定了足球活动相关制度?,全面保障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每学年初制定计划时,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在每学期期末全体教工大会上对校园足球工作做精心总结。学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校园足球发展,每月训练队开展一次汇报交流。

3.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能按照上级文件中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检查。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足球活动有充足的条件保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体育工作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既要求教师具有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更要求教师要有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拼搏精神。学校认真做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观看录像片,举办足球讲座等办法提高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素质。

2.落实体育教师待遇。定期为体育教师体检,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活动均计入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4.体育经费保障充足。为保证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学校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学校2015年投入近2万元用于体育特色教学及活动,保证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搞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1.加强教学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加强足球教学研究。把足球教学纳入平时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体育课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每节课前10分钟以足球专项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踢球的兴趣,根据学生掌握技、战术的情况,分层进行技、战术的传授。体育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按照要求认真备课,认真指导学生的活动。

2.“足球进校园”,普及校园足球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了解足球知识、参与足球运动、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我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分年级组织学生学习颠球、传球、运球、带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将足球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游戏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

3.保证体育时间。按照国家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我校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纳入学校课外活动。

4. 有效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例如: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制作了足球宣传黑板报,利用橱窗向家长展示各足球队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在每周一的学校广播中向全体学生普及足球知识,加强足球运动的宣传,让教师、家长、学生更多了解足球运动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楼内走廊、塑胶操场设置了有关足球宣传标牌,让每个学生时刻感受到足球的熏陶。

四、科学训练,开展丰富竞赛活动

1.学校有足球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达到全员参与足球。

2.开展科学训练。学校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常年利用体育课、校足球社团、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足球训练,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我校定期邀请白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专业足球教练提供技术指导。

3.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组织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定期开展“雷锋杯”学生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我校已经逐步形成了以足球为主线的特色体育模式,展望未来,我们愿意真抓实干,无私奉献,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发展、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发挥我们更多的光和热。

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第5篇

为了寻找北京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最优布局,针对游客和市民两种目标人群,从居民出行需求和交通设施供给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征与问题,建立由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方式分担交通分配组合反馈模型组成的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布局方案使得区域出行成本和公共自行车系统设施建设成本最小.

(1)将租赁点划分为公交点、公建点、居住点、游憩点和校园点五类,指出居住点规模应与公交点、公建点和校园点的规模相当。

(2)通过建立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马氏链模型求解各个站点所必需具备的服务能力。

(3)通过分区和测算各区日均出行次数,进而确定北京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数量及规模。

(4)以服务水平作为影响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的因素。

创新与特色工作汇报 第6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雷亚东,今天很荣幸在这里。细细回顾这一学期学生会的工作由一片空白到丰富多彩,无论是从我自身还是学生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本学期的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和基本经验,我感触良多。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窗口,是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流的纽带,走上这个位置我深知责任重大,深知自身不足,在收获喜悦的与此同时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展示总结我的工作。

首先在这里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院的传统活动.1.迎新

2013年9月,正逢金秋佳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华水新生正向着华水这个充满憧憬的美丽校园走来,怀揣着一颗激动心,热情的投入到华水的怀抱,而我们也没让他们感到失望,我院高年级成员在院老师的带领下,真诚而热情的付出,让新同学感到回家的亲切。

2.新生篮球赛

为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促进班与班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激烈淘汰赛,于11月1日在新篮球场迎来了新生杯篮球比赛决赛。通过此次比赛,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同时也为我院新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环工好声音

为提高我院学生的文艺水平,彰显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展现我院学生风采,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氛围,我院文艺部举办了环工好声音比赛。通过此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工作启示: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搞活动中,不拘泥于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多思考,多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学会安排工作、落实工作,把任务合理分配,人员安排到位各部门要落实分工,工作中要不断沟通协作。举办一个活动每个人都要明确且了解整个活动流程安排,注意做好每个细节工作。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行。把所要完成的工作安排好,并督促落实完成。这样既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又能取得良好效果。

4.消防演习

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灭火知识,在保卫处和学生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我院在文体中心承办了消防安全演练。通过这次演练增强了当代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这次消防演习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救灾知识课,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学习消防常识的重要性,懂得防患胜于救灾这一道理,同时,这次消防演习为我校加强安全管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5.青春季风之“青春,梦想,大学”演讲比赛

2013年11月9日晚七点,由环工学生会主办第十六届青春季风演讲比赛在龙子湖校区第二报告厅拉开帷幕,比赛共分为四个环节:自由演讲、即兴表演、绕口令、电影配音.在自由演讲环节中各位选手尽显才华,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青春的理解,用真挚的话语去解读青春,随后进行的是即兴表演环节,该环节考察的是选手们随机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毫不相关的四个词却要在30秒内组成一段话并以演讲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其中真是乐趣无穷.随后进行的绕口令环节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那些发音相似却又不相同的字看起来都令人眼花缭乱,但选手们依然清晰流畅的说了出来,令人佩服.最后是电影配音环节,此环节更是把活动推向高潮,选手们的模仿十分逼真.比赛中场时,特约嘉宾魔术协会

会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博得大家阵阵掌声我院党委副书记李志国为选手的表现做出了精彩点评。此次活动也与当代实事紧密相连,将每个人的小梦想汇聚成大梦想——中国梦。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院学生会已经如火如荼的举办了13项大大小小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已然成为我们学院的品牌,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院的特色与创新工作.一、塑造良好习惯,推进舍风建设

响应学校号召,建设文明校园,通过寝室文化节的举办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环境。让大家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规划。强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使室友更加团结。为了更好带动寝室的绿色文明,我院对同学正确使用电脑做出规范,并签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个人电脑使用承诺书》

二、积极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历来是学生会工作的重点,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全面提高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文化知识学习上,学院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讲座,请了许多学者,来为同学们解除就业、英语经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疑惑。同时在院领导的带领下组成学习建设小组。有院领导带头组成学习建设小组,以各班为小单位共同为我院学风建设奋斗。建立起独有的特色:

在院领导的带领下,院学生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得出——“3+1”方案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活环境,为未来打好基础,在大家的商议下,形成了以思想修养、学习、体育三方面为基础,特色活动为拓展的“3+1”方案。所谓“3+1”方案就是: “3”——“思想修养、学习、体育”

“1”——“特色活动”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院不但继承老牌特色活动,更推陈出新,响应学校号召,活跃校园气氛,在广大同学的鼎立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结合本专业特色,特首次举办环工学院“绿环杯”科技竞赛。

扬州数字城管创新与特色 第7篇

(一)、管理模式的创新

扬州市采用“一级监督、二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市区两级的积极性,责任清晰、权利明确,便于指挥调度,便于协调管理,便于人员配置,解决了人员归属问题,解决了事部件的归属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员调动权限问题。

(二)、平台建设的特色

借助此次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实现了市电子政务网的互联互通,促成市级电子政务网与四个区级电子政务网的互联互通,即达到了数字化城管组网的要求,又降低了组网成本,同时还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网络资源,节约了项目的总体投资。

在软件平台建设方面,系统充分考虑扬州市的管理模式,新增区级指挥调度功能和社区信息上报功能,以适合扬州市本地的管理模式;在手持终端方面,增加了领导督察功能的开发,以便于领导能够快速掌握当前的数字化城管状况;在精确定位方面,增加了GPS定位,解决了原有的机站定位的精度问题,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城管监督员进行管理;

(三)、服务方式方面

特色与创新实验 第8篇

关键词:专业实验室,工具软件,财金类数据库,实证教学

近年来,随着财政金融学科建设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金领域的研究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天地,我院实验室利用这一契机,根据学科建设的整体需要,系统地探讨了国内外财政金融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拓展研究视野,缩小与国际相关学科大学教学科研距离,通过改革与创新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去营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实证环境,并逐步改变以往那种传统的财金类专业教学科研思维模式,探索性地构建一个以实证教学科研为主的财金类软件、数据库资源平台,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使专业实验室建设更加明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合理,特色价值愈加明显、突出。

1 创建一个教学科研的实证环境

专业实验室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撑以及一个有效的团队,要构建一个有助于实证财金类的教学研究环境,需要人力、物力作保证。在国家“985”和“211”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围绕着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方向,分阶段、分步骤地设计了一个适用于财金专业的软件、数据库资源平台。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财金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是侧重于理论教学和研究,在授课方式上,基本是以定性、引经据典式为主,对实证研究方法问津较少,其结果是很难形成完整的财金类教学科研体系。因此,实证研究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有效地构建它,其设计的资源平台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便捷性,一直是我们在调整和探索的问题。

十几年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一位教授就曾经根据当时高校学科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了成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设想。随后,我院实验室一直尝试着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在财政金融领域的教学科研中应用这个方向去筹划和实践。从1997~2000年,我院实验室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紧密联系,并与银行、税务部门等单位共同合作开发了“模拟股票系统”和“模拟征税系统”,作为财金类经济实验室实证教学的模式和发展方向,编写了教材和上机指导手册,开设了证券技术分析等课程。这门课是学生在掌握证券理论基础后利用“股票模拟行情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的课程,经过2000~2005年的教学与跟踪,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学生运用这类模拟系统时,都是按照教师编写的大纲和上机步骤来操作,虽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它毕竟只停留在演示性和验证性的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上,与一所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科研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和国际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科研环节上,根本无法满足学院教师深层次的需求,必须换一种思路去调整和发展。

2005年后,我院大力开展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和人才引进,深切感到,学院虽然在国内财政金融教学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仍一直没能进入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需要拥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思想,还应掌握一定的国际通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中国的经济学者要想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首先要扩大自身的研究视野,既要对西方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非常熟悉,又要加强自身研究方法的创新。过去,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我们一直把我国的经济当做一个最纯粹的封闭型经济来看待,对于外金融这门学科,除了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少数人员外,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因而基础也显薄弱。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金融的概念应用逐渐广泛。我院的财政与金融学科要想走向世界,还需要加强微观财政金融管理的研究,把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有益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当前宏观财政金融政策与微观财政金融管理的研究渗透与兼容等一系列全球经济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2006年年底,我院对实验室教学、科研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为了突出财金类专业实验室的特色,我们着重于专业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加大工具软件的应用和经济金融数据库的投入比重,不断丰富信息资源库的内容,以满足学院教学、科研的需求。为了便于管理,我们购买了服务器,通过校园网进行远程控制。在软件和数据库的配备方面,我们购入了社会上通用的软件和国内外知名数据库,这也是财金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所在。

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对每一种专业类软件、数据库都进行投入,许多专业类软件和数据库的购入是按一个账户或一个IP段来计算价格的,因此在采购上,根据软件、数据库使用类型的不同,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通常有2种方式:一种是对于软件和数据库使用方向单一、用户范围小、价格贵,但教学和科研利用价值大,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库,由学院通过项目负责人的机制,先做一份详细的规划报告,向学校规划处做申请,经过学校审核批准后,由学院专门负责软件、数据库的教师,以政府采购的方式通过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和软件、数据库供应商谈判,签订合同采购,学院自行安装、验收、使用和维护;另一种是对于软件和数据库用户范围广、涉及专业多,由学校负责采购,具体分为两类:常用软件归网管中心负责和数据库归图书馆统一管理。

从我院现行的专业实验室建设来看,我们已有数据库:国泰安CSMAR系列数据库、WIND资讯数据库终端、CEIC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数据库、Datastream数据库、RESSET高频金融数据等。软件有:SAS,MATLAB,EVIEWS,STATISTICA和GAMS等。这些软件和数据库的投入,架构了一个学术资源平台(如图1所示):

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数据进行查找、搜集、筛选、分类,有目的、有选择地制造表格和图形,协助教师做课题、发文章,对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极大的推动帮助。

2 发展现状和问题

经过5年来的尝试和努力,我院专业实验室建设已初具规模,共有服务器7台,统计、经济类软件6套,数据库5套,模拟系统2套。我们主要采用了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相结合的应用系统架构模式搭建实验室资源管理平台。这不仅满足学生在实验室访问和操作同一个数据库,教师在自己办公室里调用和提取数据,而且还减小了客户端计算机的载荷,降低了系统维护的成本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管理员只需将平台和服务器管理好就可以了,有效地保护了数据库的稳定和管理访问的权限。

在软件、数据库资源配置方面,我院实验室根据现有教师队伍的学科研究和教学发展方向各不相同的特点,将逐步解决和协调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地选择与教学和科研相匹配的软件和数据库。由于软件产品范围广、门类多、更新速度快,而每个教师的科研、教学方向各不相同,在选购时,我们先与相关教师共同商量,进行产品的市场调查,再对所需软件和数据库做全面的评价、分析,同时筹建重要的数据库,组织学术带头人、专家共同论证,有选择、有目的地购入重要的模块和库,这样做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提高了可利用数据的效率。

(2)选取来源权威、可靠的数据库。数据在整个提取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使用是否方便、数据库中各类图表的界面是否一目了然、操作是否容易、数据更新是否及时,这些都是实证教学和研究必要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我们定期进行培训,及时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并对使用过的国产数据库界面,提出适应于我们的教学科研需求,对数据的精准度和检索方法提出合理建议,使教师们可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开设相应的软件课程和数据分析中,带领学生做好实证研究项目,提升我院整体科研教学水平。

(3)对实证研究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实证研究中所用的数据是对客观环境的抽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规范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因此,一是要避免误用、滥用分析结果,片面依赖数学手段,拘泥于统计检验,而忽视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二是要结合财金类的研究主题,选择学术界和业界较为常用的软件进行重点讲解,安排机时和课程,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证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证金融学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形成一批既有软件数据库使用功底,又能熟悉财金类理论和背景的教学师资队伍。

在实证教学和科研上,我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在处理使用数学工具分析金融现实问题方面的欠缺,已经为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计量金融学、计量财政学等课程,将统计和工具软件Eviews,Sas等应用到金融学和财政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中去,如:通过Eviews软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平稳时间序列与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动态矢量模型”完成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组织、处理和建库等操作;运用“平稳时序模型”分析中国利率与通胀率的动态走势等。我们还尝试开设了部分金融风险应用工具软件课,如:Risk simulator(风险模拟器)课,这门课是让学生去了解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方法以及风险模拟技术,对他们今后做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发展与挑战

今后几年,又是学院学科发展的一重要时期。我院专业实验室围绕着学院的“巩固宏观优势,发展微观应用理论研究”发展目标来建设,通过财金类软件、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和实证教学科研队伍的壮大及重大科研项目的展开,造就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世界前沿学科教学科研队伍。

同时,学院将建立一个有效稳定的运行机制。由于实证研究是依据实际数据来检验理论假设的一种研究方法。数据模型、假设检验又是实证研究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数据库、软件的购入和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持,需要人力去维护。因此,实证研究的成本相对要高。在软件数据库采购中,国产数据库价格便宜、后期服务好,国外数据库价格昂贵,数据质量高,为了节省资金,我们只购买数据库中的一个账户权限,教师和学生轮流使用。由于文化、法律方面的差异,在外国数据库购入过程中,从询价、购买到后期维护,实际操作程序要复杂得多。但这些外国数据库毕竟对国内一流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购入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我们今后如何把这些外国数据本土化,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和使用。此外,由于数据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证教学、研究的质量,是实证研究的关键一环,我们对数据的精准性和来源要求非常高,经常与国内数据库设计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今后,在保证高质量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将不仅选择国外数据模型来验证,而且还要根据我国的历史数据,建立适合我们自己的数据模型来验证,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苦之路,需要数代人锲而不舍地努力。

在这个领域里,我院的研究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何推进财金领域的实证研究,如何突破财金领域内规范性研究的局限性,都是重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特色与创新实验 第9篇

【摘要】论文针对电气工程特色专业“电机学”课程特点及我校该课程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形成了自身的实验教学特色和多样化风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机学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84-02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而“电机学”课程则是该专业高达5学分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难教、难学的“老虎”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电、磁、热、力学等综合知识[1],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学习中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2],而电机学实验则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电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形成特色专业特色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我校“电机学”课程目前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淡薄、能力差,实验存在“等、靠、混”现象;二是由于是课内实验,相对于理论教学课时较少,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三是实验时间有限、设备有限,学生动手机会少;四是实验设备少,重复实验次数多,实验指导教师少;五是实验数据抄袭风严重,另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低;六是缺乏一套严格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课程的实验目的都难以达到,更不用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亟待我们进行实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二、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们针对“电机学”课程特点将其规划为企业课程,结合学生特点,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手段实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项目紧紧围绕电机学课程的研究对象直流电机、变压器、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四类通用电机,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实验、企业课程设计、拆装实习和课外开放性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物实验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加深对电机学课程的理解,达到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培养的目的,如图1所示。企业课程设计是指将这门课程定为企业课程,课程在学习中边授课边去电机厂、变压器厂实习,做课程设计时也是在电机厂、变压器厂学习的同时完成“变压器铁心电磁优化设计”、“异步电动机电磁优化设计”等实训项目。

图1  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框图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尽管实践教学计划中有5个方面的内容,但真正学生能自己动手且记忆深刻的还是课程课内实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1.避免实验盲目性,带预习报告进实验室

实验前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需要哪些实验仪器及挂件?实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不这样做会怎样?要求学生实验前做充分的准备,带预习报告进实验室。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原动机电枢回路为什么要串电阻?电源电压为什么要降?若不降压、不串电阻会怎样?而在启动起来之后为什么又要将该电阻切除?如果不切除会怎样?原动机励磁回路串接电阻启动前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不放在相应位置会怎么样?为什么先开励磁电源、后开电枢电源?而在关的时候又是先关电枢电源、后关励磁电源?如果操作顺序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或发生什么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在发电机空载实验中励磁为什么要单方向调节?如果没有单方向调节会怎样?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边思考、边结合实际操作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3]。

2.培养学生实验助手

为解决实验重复次数多,实验指导教师少的矛盾,我们培养了一些实验助手。实验助手的选拔采用对电机学实验感兴趣的同学自愿报名方式,实验前,教师先指导这部分学生做一遍实验,由学生归纳、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由这些学生在实验中协助任课教师指导本班同学。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减少了实验设备的损耗,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同学为了能很好的指导同学做实验,同一个实验自己做了3遍)。

3.实验通电前自查线路

实验前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步骤、接线技巧及线路检查方法,实验线路接好后,不再是教师检查线路,而是引导由学生自己来检查。应该学生动手的实验,教师不做演示实验,避免学生盲目照搬。

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线路接好后,先打开励磁电源,确认原动机及发电机有没有励磁电流以检查励磁回路是否接通;再检查励磁电流大小确保励磁调节电阻放在合适的位置;将原动机起动电阻放在合适的位置,降低电枢电源电压,然后打开电枢电源开关让电动机起动等。这样就杜绝了实验中对老师的依赖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能减少设备损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4.科学分组,人人动手

实验之前先分组,每组2~3人,选出一名小组长,由组长分派各个同学的任务,如哪个同学接线、查线、调转速、调负载、读数据、记数据等要做到保证人人动手,每次实验,同学扮演不同角色[4]。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5.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引导

实验中教师强调实验操作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不是教师帮着解决,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直流发电机特性测试实验,若启动时一直报警,则让学生检查报警原因,是因为过流还是过压?若是过流,引起过流的原因有哪些?是电枢回路未串电阻还是电枢电源电压未降?这样引导学生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心去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验效果。

四、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

为避免“电机学”课程考试‘一卷定终身,引导学生平时学习,我们改革了电机学考试方案: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15%+平时成绩*35%+奖励分

规范实验考核制度,不再是以最后的实验报告给实验成绩,而是采用过程评价[5]。实验成绩依据学生预习情况(20%)、实验操作情况(20%)、实验数据(20%)、实验报告处理(40%)分项对每一次实验打分。每一次实验即为一次实验考核,最终实验得分为各次实验平均分。每次实验现场给出学生的预习成绩、操作成绩、实验数据合理性成绩(实验数据采取严格审核制度,保证能反映实验的真实性;实验数据有误差者要求现场解答可能的原因,而数据错误者则要求实验重做),之后等实验报告上交再给出实验报告处理能力、实验总结成绩。

实验中担当实验助手的同学,根据指导同学的情况,在总评成绩中加2-3分。

五、实验教学内容的完善

1.引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

在基础实验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实验台,开发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成立兴趣小组,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3],完成一些设计性、应用性的实验,从实验项目的拟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开阔了眼界和思路[6],又取得了创新实验学分。

2.开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

受实验室设备的限制,有些实验不能在课堂完成,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较强,我们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仿真实验。对于电机的起动、制动、调速的动态过程描述,利用仿真实验更为直观,这部分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开发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实验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通过近年对“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考核方法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形成了自身的实验教学特色和多样化风格[7]。在2011、2012、2013级自动化专业的实践表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75%的学生认为解决了实验“等、靠、混、抄”现象,78%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法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李辉,季海婷,韩力.基于工程问题学习的“电机学”教学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5(1),2013:23-24.

[2] 吴黎丽,姜卫东.“电机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65-67.

[3] 李朝生,李先允.应用型本科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05-107.

[4] 李辉,季海婷,韩力.基于工程问题学习的“电机学”教学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1):23-24.

[5] 肖金凤,朱荣辉,盛义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15(6):97-99.

[6] 张强,王微庆,江波等.基于ANSOFT软件建立电机学虚拟实验室[J].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71-174.

[7] 方瑞明,卢小芬,王加贤,郑力新.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哈尔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2009.8,779-781.

上一篇:文明单位申报审批表下一篇:财政工作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