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的过程

2024-07-12

毕业设计的过程(精选8篇)

毕业设计的过程 第1篇

《杯子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九册)

(一)感知认识 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多媒体课件)“收藏夹”第一页,让学生猜猜“收藏夹”里面是什么,请一位学生上来点击,显示各种杯子的图片。

2.各种各样的杯子都离不开设计师的设计,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当一回真正的设计师呢?我们从《杯子的设计》开始!

〖板书题目〗 杯子的设计

【设计意图:“以猜猜老师的‘收藏夹’中的物品会是什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欣赏探究 新授:

1.出示实物:杯子

(1)说说杯子由几部分组成(杯盖、杯身、把手、杯底)(2)教师通过课件总结杯子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身边物品“杯子”的观察,了解杯子的结构,为接下来的设计做铺垫。】

2.出示课件

(1)想知道最早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吗?打开“收藏夹”第二页。(2)最初的杯子是作为器物使用的,为生活需要而设计。彩陶杯(新石器时代)象牙雕杯(商代)

玉云形杯(唐代)

(3)看了不同时期的杯子,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欣赏、交流早期人们的设计、审美意识。

(4)老师小结:这些杯子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当时的实际生活需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设计、审美意识越来越强。

3.A:打开“收藏夹”第三页,观察分析一组杯子。(1)想想说说:什么样的杯子最受欢迎?说说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杯子的造型与功能进行交流。(3)归纳出实用、美观的杯子才受欢迎,生活中的其它物品也是如此。〖板书:功能实用、造型独特〗 B:出示“收藏夹”第四页。

(1)你挑我选:你最喜欢哪个杯子?想为谁选择一款什么样的杯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引导学生从材质、装饰(图案、色彩)等角度进行观察,为不同的人进行恰当的选择,感受设计的不同魅力。

(3)学生在选择中了解到陶瓷杯送给老人、长辈,适于泡茶;送给婴儿的是奶嘴杯、不怕摔的保温杯,色彩可爱;在让学生为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款时,更是激发了学生浓厚。

〖板书:材质合理、装饰美观〗

C:欣赏、总结上述杯子的不同设计风格、类型。(回顾第三、四页)小结: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杯子,需要选择不同的设计要素,如实用、美观等。设计就是要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与喜好,设计应以人为本。

〖板书:以人为本〗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选择,完成对设计实用、美观、材质、造型的欣赏与感知,进一步体会设计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4.打开“收藏夹”第五页的学生作品

(1)你能看出小设计师们的灵感是怎么来的吗?

(2)学生发现是生活中的食品(蛋筒、糖葫芦)、物品等,且是根据人的需要设计。

(3)学习设计稿的绘画方法(从学生作品中),标出相应的尺寸、材质、功能。

(4)激创:为今天的创作,留了一个收藏页面,期待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

(三)实践创作 1.设计的要求

(1)用线条设计一个新颖、独特的杯子,要求实用、美观。(2)标出相应的尺寸、材质、功能。2.学生作业

请学生大胆尝试设计,可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1)谈话交流: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杯子。

(2)教师作中肯地指导:造型简洁独特,注意实用与美观的结合。(3)学生尝试设计,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大胆形象。【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交流构思后,教师的指导是本节课难点的过渡。教师及时指导构思中的不妥,为学生更好地设计服务,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让他们体验到设计的喜悦与乐趣。】

(四)评价延伸

1.说说评评(以贴花的形式)(1)说说自己设计作品的成功之处。(2)评评别人的作品,为什么吸引你。(3)谈谈设计给你带来的感受。2.课件展示其它设计艺术

(1)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和设计有关。

(2)鼓励学生课后欣赏,发现古今更多设计艺术,做一名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寻找、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设计艺术。】

毕业设计的过程 第2篇

(1)初步设计,又称方案设计,它是决定设备概念质量的基础。初步设计的任务是:进行设备总体方案的构思;确定设备的原理、结构、总体布局和系统配置;提出设备性能、精度和寿命方面的总体质量指标以及设备外观及装饰要求等内容。

初步设计要编制技术任务书,它是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的依据。初步设计完成以后,要进行设计评审,其主要任务是评审初步设计满足用户或市场对设备适用性需要的程度。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设计评审。对于复杂设备,有时进行多次初步设计评审,

(2)技术设计,要完成设备原理、结构、系统、参数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比较、计算、验证、复核、优化工作。技术设计与工作图设计是把设备概念质量转化为设备规范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旦出了纰漏,就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设备开发设计的全面失败。技术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设计评审,认真地进行复核和评价工作。

(3)工作图设计,是将设备概念质量转化为设备规范质量的关键步骤。在这一程序中要完成设备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的设计,还要完成包装图、安装基础图的设计,同时也要完成外购配套件、标准件、材料等各种明细表编制。除此之外,要进行设备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总之,工作图设计要完成开发设备的全套图样和技术文件。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的探索 第3篇

一、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过程具体分为选题, 指导, 检查, 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 各个环节经过我们逐年探索, 过程管理呈良性发展。

1.选题。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 学院按毕业生人数和教师比例要求各系部需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提交论文题目, 每一题目要有100~200字的概要, 并说明是否结合生产、教学和科研, 选题最后由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进行审定, 避免了学生重题, 学生以教师授课课件为题等现象, 为拓宽学生就业门路, 体现学生专业兴趣, 学院允许学生自拟题目并到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学生申请校外做毕业设计需经由指导老师批准, 学生选定题目后即与指导老师联系并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 内容包括设计起始时间, 设计计划安排, 论文概要和参考文献等。

2.中期检查。

学生选定题目后, 开始为期2个月余时间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整个毕业设计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需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否到位, 是否按设计工作计划要求去做, 指导论文情况, 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毕业设计必备条件, 题目的创新点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避免了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不重视, 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的不良倾向, 同时也督促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指导教师增强责任意识, 专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者取消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指导教师不合格则取消下届指导资格, 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学院整体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3.论文答辩。

学院统一安排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各系部提前上报具体答辩小组程序到学院教务科, 各小组可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 及时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和评阅, 在校外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 实行“双导师制”, 答辩回校统一进行;正式答辩时, 为了论文的公平和客观, 各答辩小组均由教授级专家负责, 同时学校安排有教学督导员随组抽查, 学院也派有专家随小组进行听答抽查, 答辩专家组就学生的答辩条理清晰程度, 图表准确程度, 论文规范程度等情况给予公正评定, 当场公布通过成绩。

4.论文评优。

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专家领导成员按论文总数的50%评选优秀论文上报学校, 同时, 通知优秀论文学生提交论文全文的电子版和PDF形式, 学校将50%的优秀论文再抽出20%上报湖北省, 论文再由省学位办相关专家进行网上匿名评审并按等级评定, 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并发以证书, 这样既保证了质量, 又做到了公正。

5.工作总结。

整个答辩工作结束后, 由学院教务科对毕业生答辩情况进行统计, 包括论文题目、指导老师、评阅成绩、结合生产和科研数等进行统计, 并上报学校教务处, 同时将每个毕业生的论文资料整理成档, 最后写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经过学校下派专家督导进行整个过程材料的检查后, 存档备案。

二、管理规范, 质量提高

1.各个环节制度化。

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规范》的要求, 在毕业设计前一学期就统一安排并制定好毕业设计工作实施方案, 从选题开始有统一的《毕业论文选题审核表》, 学生申请校外毕业设计的《校外毕业设计申请表》, 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毕业论文计划任务书》, 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学生的《教师指导学生进程表》, 学院专家领导进行检查的《中期检查记录表》, 到最后对学生论文进行评语的《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评语表》, 《评阅教师毕业论文评语表》, 及各小组《答辩程序安排表》, 《学生答辩标准评分表》, 整个毕业设计过程都已形成制度化, 有效地提高了论文质量。

2.选题结合生产科研, 扩大学生就业门路, 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院在毕业论文选题上结合专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师科研课题来增强选题的应用价值, 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做科研, 同时, 强调教师必须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 以科研带动教学, 并将科学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直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中去。这样,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知识面, 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又使学生提前进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问题与思考

尽管整个毕业设计过程逐渐规范, 但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对学生而言, 目前, 还有个别学生存有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应与个人利益相联系, 由于有考研、找工作或忙于前期课程不及格的补考, 论文题目既已由老师指定, 与自己工作无关且无兴趣可言, 论文可网上下载或抄袭往届成果完成, “论文做好做坏都能通过”等轻视态度而减少了对毕业论文的精力投入;对指导教师而言, 部分教师忙于自己的科研, 长时间放任学生或安排自己的研究生指导, 评阅学生论文不认真, 不仔细, 依葫芦画瓢, 这种只求成果而忽视对学生培养的行为是必影响论文整体质量。我认为, 为了活跃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院可采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拟题目的措施, 并将选题从根本上由“要我学”、“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做”, 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自拟题经学院相关专家审查后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 通过查阅资料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自主设计实践,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 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达到自身综合能力的煅炼。

这样, 不仅能促进主动思维,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能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同时, 我们要严格要求教师, 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 不定期检查考核, 对不合格的指导老师拟取消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资格或扣除其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

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生四年理论知识学习的一个综合实践, 是走进社会大舞台的基本能力, 其质量的衡量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上,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上, 本文从多年的毕业设计工作过程的管理中逐步探索, 得出规范管理是质量保障的根本。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N].教育部通报, 2007, 3.

[2]由布西.“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4) :51-53.

[3]陈友华等.提高认识, 强化管理, 确保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 :42-4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就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学生是否达到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为评价标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原则

(一)工作过程整体性原则

首先,基于工作过程淡化现有的学科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与界限。

其次,注意工作过程系统是一个整体,不是各小工作过程的简单相加,应该进行归纳与整合,从整体上考虑能否实现岗位的培养目标,要源于工作而高于工作。

(二) 工作过程相关性原则

注意考虑各工作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避免课程间太多的重叠。各种技能可以在各工作过程中重复出现,但应该是递进、包含关系,而尽可能少出现同位关系。

(三)学生认知渐进原则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认知心理是由简单到复杂,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体现课程间的承继性和连贯性,而且一种技能要重复训练,循序渐进。

(四)学生全面发展原则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有复杂思想情感的人,人的存在不仅表现为能动手解决生产活动实际问题,同时也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为一定的社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不仅要围绕受教育者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五)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原则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应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应具有~定的拓展性,能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路径

职业学校学生的智力特点更侧重于形象思维,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能较快获取经验策略性知识。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应置于由实践环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中,强调情境性原则,以利于获取自我构建的、过程性知识经验为主要目标。这里所说的实践环境就是生活中的职业活动,所指的过程就是实际职业工作过程。因此采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更符合学生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制定教学过程的活动,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文化技能基础,心理特征和社会发展状况,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试在新的行动空间,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课程模式往往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组织形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划分学习领域的模块化课程组合模式。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转为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课程并选择教学内容。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2007.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2007.

[2]吴缨.借鉴国外课程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作者简介:白洪斌(1957-),男,本科,教授,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语文教学的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 第5篇

上海市建平中学

刊载于2008年12期《语文教学与研究》

一堂好课,绝对是事先精心设计的,且课堂上又经过教师创造性劳动,适度调控事先的教学预设与实际的课堂情境之间的差距,从而自然生成出的有活力、有灵动的智慧课堂。因此,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的质量,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与保障。下面以语文教学设计为例,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践案例,谈谈如何做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

完整的学科教学设计,应该包含三大部分:

①教什么——教学目标设计;②怎么教——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教学艺 术);③为什么这样教——基于什么样的教学价值观。

完整的“教学预设”总是包括以下基本环节环节:

课前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评价量规设计——过程设计(导引——观察、体验、解析示范——归纳——巩固迁移)——评价反馈

其中,“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是核心环节。对这些核心环节加以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但日常教案写作的实际问题是,“目标设计”常常形式化,笼统模糊,难以科学量化评估其教学的效度(即有效性程度);对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也常常是贴标签式的罗列,缺乏外显的形态设计。而“过程设计”又只是机械地预设课件程序,导致“课堂跟着课件走”,教师死守预设,逐一展开程式化教学。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重新审视学科教学中“目标设计”与“过程设计”的基本规范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教学目的”是指教学行为所追求达到的终极愿景,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而“教学目标”是指实施教学行为后,在学养、技能、情感、方法等方面预期实现的变化幅度或影响程度,是可以也必须衡量的学科教学效度的具体标杆(或指标)。“目标”的表述尽量不使用“理解、掌握、了解、培养、学会”等模糊用语;“目标”的内容尽量不使用愿景性的语言,而要用可量化评估的描述性语句。

课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若把“学习因果分析的说理方法”做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表述上,可以这样描述:

①能在课文中找出运用因果分析的句子。

②能以课文为例,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因果关系的基本要求(对应分析;互相推导。)

③、能写出用因果分析表达观点的句子。

2、衡量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六个维度

①范围:目标必须符合学科知识能力系列的规定以及单元目标意图 ②连续:结果必须互相关联,反映同样的价值倾向。③适合:目标必须适合该年级水平的学生。④有效:目标必须反映和说明我们对它们的定义。⑤弹性: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的。⑥具体:目标不能模棱两可,而要用词准确。

3、语文目标定位的“根据”

①学生需求(即学情分析)——关注目标的“适合”、“弹性”纬度,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层次学生,需求是不同的。

②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即知识系列与序列分析)——关注目标的“范围”、“连续”、“具体”纬度。

③课文的功能(即教材分析)——关注目标的“有效”纬度。语文课文的主要有德化、审美、益智、文化、研究、语言思维与训练等基本功能。例如,教学《合欢树》一课,就应该是以体悟“至真至诚至情”的德化为主,不应无动于衷的做支离破碎、寻章摘句的段落分析。

【目标设计课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课文《老王》。教学目标有三个: 第一,体悟不幸者的善良;以善良体察善良(道德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内化目标)。教材设计了两个外显行为的练习,来保障落实这一目标并能量化: ① 能概括出老王的善良及杨绛的善良之处。(基本目标要求)

② 能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较高目标要求。这一设计比前一个目标要求更高,且很高明,既在过程体验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教育,也落实了语文学科的读写能力目标)

第二、体会杨绛朴素中见深刻的语言(学科知识内化目标)。教材以“前任、强笑、镶嵌”为例设计了一个外显行为的三组比较练习让学生比较体验。

第三,字词积累的教学目标(学科知识内化目标)。教材设计了一个外显行为的练习:会读会写“愧怍(zuò)”等词语。

这样的目标设计具体、清晰、有效、适合、有弹性。

 上海实验版高一下学期教材也选了《老王》做课文,高一教学该如何确定《老王》目标设计?可以这样设计三维目标:(1)、思想内容(情感目标)的解读定位——

对《老王》文本内涵展开讨论,多元理解、把握深刻的意蕴(如:关爱生命,关注弱者;平等思想与人道精神;两个不幸者对不幸命运的抗争与互勉,等。)(2)、学科知识能力目标——

①语言风格的体验(平淡朴素,含而不露)

②选材立意的感悟(透过生活琐事写人情、人性,展示平凡人生及其生活况味)

③能以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一节为例,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3)、过程方法目标——研究性合作学习

① 学会结合背景资料,研究体悟文本中特定时代的行为心理。② 能用批注法精读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的语段。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

1、教学过程预设的关注点 ①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最优化 ②各环节的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③问题情景设计。“好钢用在刀刃上,课堂智慧用在问题上。”问题教学设计是预设教学过程的关键核心环节。④ 可能障碍的应变预案设计

2、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①导入课题 ②体验发现 ③迁移巩固 ④评价反馈

前两项属于“课堂教学任务”的范畴,后两项属于“课堂教学效果”的范畴。前者对后者有着决定作用,因此教学设计上尤其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着重谈谈导课设计与“体验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

3、导入课题的方式选择

导课的基本原则:创设适合本课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以求在最短时间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转移到课堂来,自然贴切引出后续新课题。下面列举几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课前导语设计:  解题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下)《夜走灵官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小说《夜走灵官峡》(板书),题目交代了故事的情节、时间、处所。作者特别用“走”,而不用“奔、闯、到、过”之类的动词,这涉及到灵官峡的地理特点。请浏览全篇,弄清楚灵官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

作者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枣核》

有一位老人,“在没有地图”的人生旅途执著地寻梦,84岁还写了《年轮》的生命宣言。他的名字叫萧乾,现代文学史上很有个性的作家、记者、翻译家。他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即使受到不公命运,也不改一个中国心。1957年错划右派,蒙冤22年才平反。1980年70岁时应邀访美,写下散文集《美国点滴》。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篇——《枣核》

故事导入式。课例:沪版高一(上)第二单元“家庭亲情”

当今世界首富的光环,已经从比尔·盖茨转移到墨西哥电讯大王埃卢身上了。世人更多关注到他财富人生的一面,羡慕每天220万美金流入他的腰包,却很少关注他注重亲情的一面。他常感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他妻子的病逝,更改变了只顾工作的习惯——每到周六,不论多忙,不论在世界哪个地方,他必定要赶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享受亲情。“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真的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下面,我们就走进表现“家庭亲情 ”的第二单元。

问题导入式。课例:《诗经•卫风•氓》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内涵丰富,不仅具有语言艺术价值、社 会德化功能,还因其现实主义传统而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请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用发现的眼光审视《诗经•卫风•氓》,你看到两三千年前中国黄河流域哪些历史风情?

情景导入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散步》

1994年9月3日,央视〈综艺大观〉节目为中年人开办了一台专题晚会,展现了中年人内心深处的真实世界。你们的爸爸妈妈此时正步入这个年龄层,你们是否走进过他们的心灵世界,感受过他们的艰辛、重负与情怀吗?今天我们借助莫怀成的散文《散步》所描写的生活细节,感受一家三代之间的理解、尊重与浓浓亲情。

 温故知新式。课例:人教版初一(上)《大自然的语言》

课前请大家背诵《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段。

不错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那是春的消息;知了鸣唱,荷花玉立,那是夏的歌舞;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那是秋的名片;雪花飞舞,银装素裹,那是冬的盛装。这些景物出现,传递了季节更替的消息,成了报告大自然变化的语言(板书)。他们的学名叫“物候现象”(板书: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 

开门见山式(最常见的导入课题方式。课例略。)

4、课题体验的展开方式

所谓“教无定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凡是合适的(适合课文类型、学生层次、教师特长的),就是最好的。大体来说有下列几种方式:

① 逐层推进式。这是教师常见的教学展开方式——题解、作者、背景、段落 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布置练习。

其优点是简约、流畅、自然,但易陷入按部就班程式化。

② 中心开花式。抓住文中堪称“文眼”的或对前后文起关联作用的关键词句,设计问题情景,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教学《三棵树》,可抓文中“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一句设问:“这意味着在获得两棵树前,‘我’与外部世界是有‘裂痕’的,那么文章哪些地方写了这些裂痕?两棵树用什么来‘弥合’这些裂痕的?”由此展开全文的研读)

③ 结尾反观式。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补充交代式的文章结尾处,往往可以关照全文的。如:《老王》结尾难点句“这是一个多吃多占者对不幸者的愧怍”就可作为全文突破口来展开全文研读;《陈焕生上城》的结尾写到:陈焕生上了一趟城,身份显著提高,他变得很神气,做事也更有劲了。据此设问:“陈焕生这趟进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于从城里回来后乡亲们对他的态度变化以及他自身的思想变化,你是喜还是忧?”由此而展开全文研读。

④ 沙龙式。即开放课堂,让学生自由讨论碰撞交流,不同的人不同角度解读 出不同内涵,感悟文本深厚意蕴,让每个学习个体都有收获。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多元化主题类型文本的研究性学习。

课例:对《项链》的主题立意做开放性的理解讨论,学生可能会得出三种解读:

毕业设计的过程 第6篇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贸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王群飞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国贸专业毕业设计在设计内容、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提出具体改革的内容及思路,并指出改革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作任务;过程管理

作者简介:王群飞(1978-),女,浙江海盐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02-0062-03

一直以来.毕业设计都是大学生毕业前的必经程序,学校、辅导教师、学生都投入大量的精力来共同完成学生毕业前的这一实践性环节。近几年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以下简称为国贸专业)毕业设计已逐渐摆脱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痕迹,不再重理论、轻实践,已考虑到了高职毕业设计的实用性。着重在毕业设计的岗位贴近度和训练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性管理.改革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实施,高职国贸专业在毕业设计的专业贴近度、过程规范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毕业设计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高职国贸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偏离

毕业设计作为专业培养的最后实践性环节,旨在检验专业培养的成效,是学生所学能力的综合展示。…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外贸行业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以笔者所在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国贸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型工贸企业为主体的涉外经营企业第一线,从事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后,通过毕业设计来检验是否具备从事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岗位的工作能力。

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背景下,这几年毕业设计的选题已避免了大而空的情况,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选题基本上以某企业、某产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如“义乌星光笔业有限公司出口问题分析”、“湖州丝绸产品出口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等,毕业设计形式以论文为方主,字数控制在4000-5000字。在这样的要求下.大部分同学根据选题方向从网上下载一些内容东拼西凑,乱扣帽子,论文内容以“现状、原因、对策”为主,提出一些公式化的对策与建议.就完成了三段式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上缺乏对外贸具体岗位的任务分析.缺乏对实际工作问题的探讨,没有体现出对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岗位能力的进一步训练.就无法检验出专业培养目标的成效。背离了毕业设计存在的初衷。且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习工作关联性不强.也减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学生实习就业相冲突

近几年高职院校加强了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性管理,如增加学生在毕业设计写作过程中的调研表、周报表、实践记录表等,来促使毕业设计工作落到实处。但是高职学生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一般都集中在第五学期最后几周,有些院校甚至更早,这个时期大部分学生还在学校,没有确定实习岗位。但在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中要求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完成毕业设计的开题.因而学生在“被开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网上和图书馆调研来完成毕业设计资料的搜集,被动地贴近行业、贴近企业。

开题后.毕业设计的主要撰写时间集中在第六学期.这时正是学生找工作和适应工作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学生忙于工作心无旁力,对毕业设计匆忙应付.周报表、实践记录表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都在外实习,辅导老师无法对学生面对面的一一指导,一般都是通过电话或QQ等聊天工具进行沟通,辅导效率大打折扣。多方原因造成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停留在“表格记录、表格管理”,有些学生甚至在答辩前匆匆返校,二三天内完成所有的过程性表格及论文.过程性管理依然停留在表面。

(三)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教师辅导质量不高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且学习时间较短,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有限.同时在三年的学习中学生也没有受到相关毕业设计写作方面的专业训练。目前的毕业设计在都是论文形式,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分析深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大都与课程相关性不大.因而学生在学了二年半的专业课程后发现毕业设计又是一门新的.课程.拿到选题后一片迷茫。由于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参考样文并到处引用,拼拼凑凑,写出来的文章多数雷同。比如学生选题方向为“信用证方式下单证不符的处理”.虽然在外贸单证课程中训练了学生审证、审单的能力,但目前的毕业论文并没有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这样的选题下从网上摘抄一些单证不符的理论知识就完成任务,并不能举一反三,深人分析。答辩时部分学生对自己毕业设计中的专业问题答非所问,原因就在于高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领悟和提升能力有限。

学生毕业设计辅导一般都由校内专业课老师担任.从学生毕业设计开题、课题调研到最终完稿全过程都由辅导老师一人指导。一方面学生数量多、专业课老师少,造成每位老师辅导的人数多、辅导工作量大.同时有些专业课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责任心不强,使得辅导老师投入精力有限;另一方面部分专业教师对公司实际业务不熟、辅导能力有限等,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辅导质量。

二、改革的内容及思路

高职国贸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颁布几项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就能解决的,必须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反思毕业设计工作,从源头上对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辅导模式等环节进行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不仅建构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也为高职国贸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I3l

(一)毕业设计的形式改革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毕业设计都是单一的论文形式,论文的框架要求及字数限制使得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停留在“现状、原因、对策”三段式的写作怪圈中,没有有效检验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注重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检验成果的毕业设计,其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国贸课程体系是以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三大岗位为主要培养目标,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设置了岗位基础课――岗位核心课――岗位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逐步推进,训练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毕业设计形式的改革思路:(1)以岗位基础课为依托.结合学生具体的实习单位或者所调研的企业.针对其外贸业务操作中的某个问题,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的案例报告;(2)以岗位核心课程为依托.结合毕业实习的具体岗位,完成外贸业务员或跟单员、单证员等岗位工作任务的成果展示,如国际市场开拓方案、具体业务的跟单处理、具体业务的单证处理等;(3)以岗位拓展课为依托,进行以实习单位为背景的某个工作环节的优化设计,如某笔业务托运流程优化设计、出口报关流程优化设计等:

(二)毕业设计的内容改革

目前国贸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过于形式化.虽然选题时要求学生结合某一企业或某一产品等来写.但最终学生只是把网上抄来的一些内容套上某个企业或产品的帽子,体现不出对专业课程所学知识的运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基于专业的岗位定位.并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毕业设计既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也是课程成果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来自手外贸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要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相融合。

毕业设计内容的改革思路:(1)通过岗位调研,分析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及工作能力要求,并归纳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2)根据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在课程中训练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3)根据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毕业设计选题;(4)学生根据自己实习或调研的岗位,确定选题及毕业设计内容,运用专业课程中的训练方法,完成毕业设计。

(三)毕业设计的辅导模式改革

目前大部分学院毕业设计都是从第五学期下开始.由校内辅导老师一个人全程辅导学生的选题、论文撰写、答辩准备等,这样辅导老师的水平高低、专业方向及指导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在探索毕业设计形式、内容改革的同时,更要注重毕业设计辅导模式的改革,把毕业设计的集中性辅导变为融入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辅导,把校内专任教师的一人辅导变为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辅导教师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通过改变辅导模式,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提升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毕业设计辅导模式的具体改革思路:(1)一、二学期在《商品学基础》、《进出口业务基础》等相关岗位基础课程完成后.假期安排外贸产品及企业调研.学生完成相关外贸产品的资料收集及与外贸企业的初步联络,形成外贸产品、外贸企业基本信息表;(2)三、四学期在完成《市场开拓》、《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等相关岗位核心课程的学习后.在原来调研的企业中挑选一个岗位,与企业的深入接触,完成外贸岗位相关工作任务的调研,搜集资料形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报告,并由相关任课老师进行指导;(3)学完相关的《报检实务》、《货代实务》、《报关实务》等岗位拓展课后,第五学期在《外贸综合实训》课程中,以原有的调研结果为基础,设计《外贸综合实训报告》,进一步进行各岗位工作任务的训练;(4)第六学期结合毕业实习或就业的具体情况.挑选其中一个工作任务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老师进行辅导,并根据工作任务方向挑选最后阶段的校内辅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加以理论的提升。

三、改革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最后一门实践性课程,是联系学生在校所学课程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因而在实施改革的时候也必须要全盘考虑.注重其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把它孤立于课程体系之外。

(一)避免毕业设计内容的雷同性

我们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来源于外贸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从这些工作任务中进行选题.虽然不同企业一些工作流程性的内容如跟单流程、报关流程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学生如果不深入具体业务而只限于工作流程的总结.流水帐中不但无法体现出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还会导致毕业设计内容大同小异,,为避免毕业设计内容的雷同性.学生必须以实际的业务操作或公司作为载体.对个案进行具体分析,允许带“真实业务”进入毕业设计.分析和解决“真实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外贸企业真实业务的商业机密问题,可以对企业“真实业务”进行仿真设计。

(二)过程管理要有一定的弹性

目前毕业设计辅导在过程性管理上已有所加强.通过周报表、教师辅导记录表等控制过程管理,但来自学生、辅导教师的客观原因又让过程管理流于“表格管理”。因此过程管理要重实效,要利用校外辅导教师的力量进行弹性管理。校内专任教师可以在学生确定相关的实习或就业岗位后,通过与学生校外指导教师沟通或实地调研来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来控制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要考虑到有些学生确定实习岗位晚、一开始适应工作压力大等情况,对学生课题调研、开题等环节进行灵活把握,时间管理上可以有一定的弹性,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要步调一致。

(三)控制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的质量

一般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成绩都是由辅导老师评分和答辩环节评分两部分构成.而答辩已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考虑到学生工作实际情况以及毕业证书的及时发放等因素.一般毕业设计答辩都是走走过场,能过就过,能放就放,使得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环节形同虚设。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岗位的贴近度更加紧密,答辩时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表现,可以在答辩组中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加入,校企专家共同评判学生在答辩环节的表现。答辩时间可以适当的往前移,这样如果学生在答辩环节出现问题.也会有宽裕的时间进行修改。

(四)要注意改革实施的稳步推进

虽然毕业设计已是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毕业设计改革不能光在毕业班实施,一蹴而就。应该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手,把毕业设计改革方案融入课程体系中。从大一新生开始在就进行毕业设计的融人教育,分阶段、分要求的给学生布置与课程相关的调研任务.进行毕业设计原始资料的搜集。毕业设计的改革实施方案要邀请企业一线专家进行论证.并根据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逐步推进改革,

目前国贸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专业匹配度在80%左右,部分学生毕业实习及就业岗位都与专业无关.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改革也要逐步推进,针对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l]丁邦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62-64.

[2]叶如意.论高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创新与优化[J].教育与职业.2008(9).

[3]商珍.关于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12).

[4]洪彤彤.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 第7篇

教学过程设计是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直到一节课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有时也对综合课程(或几门相关课程的组合)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设计。上节课给出的两个模式虽然包含了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可以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参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不大方便。为此,在这里给出更为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便于大家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实践。(一)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

在上一节课中,为了分析的方便给出了两个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自己讲授的课程从整体上有所把握,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才会去考虑各个章节教学的具体形式,是采用课堂教学还是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去进行基于“教”的教学过程设计或者基于“学”的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把上述基于“教”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基于“学”的教学过程设计结合起来,便得到了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如图3.3所示。图3.3 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分为三个部分: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它们是有一定的顺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学科教师接受的教学任务都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因此首先要熟悉课程标准,拟定课程总教学目标,在对教学内容、学习者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完整的目标体系(包括该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各知识点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各知识点所需教学资源列表,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等)。然后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决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给出各节(课)和知识点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资源),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和评价工具;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给出学习活动主题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资源,设计自主学习活动过程和评价工具(多学科综合学习可以按自主学习活动直接设计)。最后,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学习活动实践,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修正。

图3.3是教学过程设计理论的具体化,是指导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实践的依据。因此,大家应该能够熟记该操作程序,并在实践中熟练应用。2.教学过程设计操作程序的简化形式

为了便于初学者和普通学科教师初步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我们把图3.3简化,形成教学过程设计的简明操作程序,如图3.4所示。(a)适合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教学过程设计简明操作程序

(b)适合于自主学习活动形式的教学过程设计简明操作程序 图3.4 教学过程设计操作程序的简化形式

图3.4(a)适合于课堂教学形式。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课程都有课程标准。它既是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又是从事教学的依据。因此,作为教师进行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就可以从熟悉课程标准开始,而不必再进行社会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当进行适合于课堂形式的教学过程设计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总教学目标,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习者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学习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五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传递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策略;第六步,选择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环境。必要时,还可能需要对媒体、资源和环境进行设计和开发;第七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包括课型、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第八步,设计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包括检测题、评价量表,以及调查问卷、观测记录表等;最后,运用上述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并作出形成性评价。根据反馈意见,对教学和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当单元教学或整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进行总结性评价。图3.4(b)适合于自主学习活动形式。从学习需求分析出发,当有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需要时,首先要确定学习活动的主题;然后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有时是单学科、有时是多学科),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习者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拟定本次活动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习目标经常以期望完成的任务和学习成果来表述;第五步,根据学习活动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学习策略,包括情境创设、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第六步,选择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必要时,还可能需要对学习资源和环境进行设计和开发;第七步,设计自主学习活动过程;第八步,设计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包括范例、评价量规,以及调查问卷、活动记录表等;最后,由学习者按照上述设计方案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并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作出形成性评价。根据反馈意见,对学习活动和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必要时,可以进行总结性评价。

工科类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探索 第8篇

关键词:工科,毕业设计,过程控制,评价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在逐年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有不少学生为了找工作不惜牺牲毕业设计时间,致使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资料能力较弱,为了应付答辩而急急忙忙地完成论文。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光环渐渐退去的大环境下,应该提高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在这方面,尤其要强调工科类本科生的这种能力,这样才减小社会需求与学生实际能力的差距。

本研究探索旨在通过毕业设计的科学合理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工科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这个过程控制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2)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当然以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为主。

1 现状分析

每到大学四年二期,是既学生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又闲得无所事事的时候。一方面他们要忙于找工作,到处参加招聘会,或准备公务员考试等;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搞好毕业设计,所以时间非常紧,由于没有严密的过程控制,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也可能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生答辩前“赶论文”、“凑论文”,甚至抄袭别人的。且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指导老师疏于指导、管理和其它一些因素,就会有“放羊”现象发生,他们不会认真做毕业设计,显得无所事事,最后导致毕业设计应付了事。

在师生交互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对于认真负责的指导老师来说,也有可能找不到指导的学生,如见不到人,手机停机,EMAIL不回复等。当然,也有学生比较难见到指导老师的。根据实际情况,毕业设计期间不许学生离校不现实;指导教师每天面对面指导好几个小时也不现实,所以探索一种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案很有必要。

2 过程控制探索方案

2.1 内容、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内容:加强对所指导的学生的管理;加强对所指导学生的方法性、技术性的指导;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包括学生和教师指导两方面;加强毕业设计后,对教师的评价。

(2)目标:通过对工科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促使他们完成好毕业设计。充分利用毕业设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关键问题:根据工科类毕业设计的特点建立对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的管理机制;建立师生相互评价机制。

2.2 方案实施

在学生管理方面,根据工科类毕业设计的特点建立对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的管理机制,通过借鉴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建立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CMM是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受美国国防部委托制定的软件过程改良、评估模型,也称为SEI SW-CMM(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SoftWare-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该模型于1991年发布,目前修改至1.1版,并发展成为系列标准模型。全世界已经有1万多家软件企业经过CMM评估。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实现商业目标。在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中,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已成为一个衡量管理能力的国际标准,而工科类的毕业设计跟“软件开发”有许多相近之处,特别是计算机类的毕业设计,因此借鉴此方法能促使指导教师加强指导,也能促使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写好毕业论文。

对教师指导方面,也要加以监控、反馈。课堂教学测评体系已在我校运用多年效果良好,实际上指导毕业设计也是一种范围更广的教学,借鉴学校的课堂教学测评体系,建立师生相互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的评价要求写入毕业设计评语中,作为最后成绩评定的一个参考指标。另一方面,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作为评定“优秀指导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可作为评定年度先进工作者的一个参考指标。

3 结束语

为了对工科类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为了能使学生充分利用毕业设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论文提出了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并把软件机构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运用于工科类的毕业设计。

另外,为了能促使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和管理,避免“放羊”的现象发生,提出了毕业设计的师生相互评价。

这样通过对工科类毕业设计的指导者和被指导者过程控制和管理,能是毕业设计上升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1]美普塞.CMM实施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完形填空解题技巧教案下一篇:此地无银三百两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