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2024-05-23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精选8篇)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第1篇

海原回中进一步加强学校后期安全工作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各班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进行防踩踏、交通、消防、食物、用电、三操、体育课、各种活动等安全教育,确保安全工作。各部门、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部门

1、教务处要加强早晚自习及课堂任课教师的到岗检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

2、政教处要严格履行职责,按照对年级组、班主任的要求,及时检查、抽查,加大考核力度,保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督促宿舍管理员认真检查住宿学生,有病学生持班主任假条留在宿舍,晚上严格检查学生是否外出,跟踪追查,按值班时段落实到人,及时检查、排除宿舍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对不能及时解决的要按程序向上汇报。

3、总务处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下雪天铺地毯防滑;定时检查各照明灯是否完好,晚上保证照明灯亮;督促检查门卫要保证24小时巡逻值班,严格接交班手续,对来访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按时段责任到人,落实责任追究制。要严格检查食堂食品安全,按卫生部门要求采购食品、操作加工,并索要相关票据,从业人员必须按要求持证上岗。

4、值周领导、教师,要认真检查各班纪律、卫生及安全隐患,检查宿舍就寝、周末安全等。放学护送学生过马路。

(二)年级组、班主任

1、教育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严禁勾肩搭背、拥挤、推搡。尤其是下雪天,教育学生不得在地坪上推搡、打闹、打雪仗。

2、对管制刀具(钢管、刀具)及其他危险品(化学药品、汽油、炮竹)等进行定期排查、收缴。及时清理上交破旧课桌凳,消除安全隐患,并做好记录。

3、对本班校外租借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检查住处,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种事件发生(煤气中毒、用电事故、打架等)。

4、禁止学生在宿舍点蜡烛、私自接用电器。禁止在同一插板上给多个用电器充电。坚决杜绝学生带手机,班主任要检查没收,若再有发现,将加大对班级的考核扣分。

5、各班要要求值日生不得在楼道洒水或拖洗,消除安全隐患。

6、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和排查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学校),防止叫校外人员参与处理或打架等安全事故。

7、禁止体罚学生,学生违纪在处理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观察学生的动态,预防学生出走,必要时报告政教处,共同把学生亲自交给家长。教师要保护自己,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8、从今日起,年级组要安排(书面)专门人员(每两个班必须有一人值班)做好晚上值班工作,检查第三晚自习及晚上宿舍就寝的人数和秩序。

9、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寒假生活,注意安全(预防煤气中毒、注意防火、注意交通安全等),不得出入网吧、游戏厅、营业性酒吧等,不得参与赌博,不得干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海原县回民中学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第2篇

在继续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及危险行为因素监测工作,认真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卫生教育。

一、服务内容

1、每学期开学时和在校期间定期对辖区内所有学校传染病防控(预案、晨检午检实施及记录、因病缺课记录、学生健康档案)、饮用水卫生(自来水、饮用水索证及水质卫生现状)、托幼机构保健(一人巾一杯、洗手消毒设施、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幼师健康证明及幼儿健康档案)、教学设施(教室人均面积、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及学生生 活设施(寝室人均面积、水冲式厕所、洗手设施)以及学生食堂食品安全情况开展卫生监督检查,做好监督检查笔录及监督意见书,填写经常性监督报告卡,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区卫生监督部门。

2、指导学校定期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表、教材教案);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3、协助开展对学校学生食堂卫生状况进行不定期现场检查,如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应及时固定证据并报告卫生监督所立案查处。

二、目标

1、有效防范传染病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3、加强学校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学校

基本卫生标准或存在其它卫生安全隐患的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通报教育部门;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及时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向当地政府报告。

4、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督促排查,全力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第3篇

李斌在报告中指出,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卫生计生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卫生计生系统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抓改革、促发展, 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实现了良好开局。一是紧紧围绕三项重点改革任务, 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机构改革顺利推进, 深化医改成效明显, 计生改革实现突破。二是注重抓基层、打基础, 各项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工作持续加强, 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有序有力, 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食品安全标准框架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逐步完善,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挥, 依法行政和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三是坚持边学边查边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李斌在报告中强调了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 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 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 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更加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更加注重科学精准的治理能力建设, 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

李斌要求, 2014年要切实抓好10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 全面深化医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继续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 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完善基本药物政策, 提高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能力, 积极鼓励社会办医, 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二是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精心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 提升基层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管理水平,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三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质量管理, 推广便民惠民措施, 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继续加强援藏、援疆、援青、吕梁山片区扶贫开发与对口支援, 促进区域间卫生计生工作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公共卫生工作, 做好重大疾病防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 加强卫生应急工作,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管理, 扎实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五是加大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督力度, 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立法工作, 强化依法综合监督, 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六是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七是依法加强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 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效支撑。八是着力加强宣传倡导和健康促进工作, 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九是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新领域, 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十是加快保障机制建设, 增强事业发展后劲。

李斌要求, 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要进一步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 敢于担当, 扎实工作, 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要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工作合力。深入调查研究, 强化改革创新。改进工作作风, 狠抓任务落实。严明组织纪律, 推进反腐倡廉。

试论如何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第4篇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在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宣传日等进行宣传活动,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宣传教育。利用两种宣传阵地是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每月2次的卫生简报宣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板报的内容,图文并茂,真正起到宣传的目的,让学生在宣传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具有保护自己预防疾病的能力。在广播讲座中如春季预防肺结核、夏季预防痢疾肠炎,秋冬预防流感腮腺炎、水痘等疾病。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为了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根据保健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积极组织以“营养与健康”为主题的手抄报评选活动。

二、积极开展吸烟危害身体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向学生宣传吸烟的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吸烟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智力的发育,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同时,针对一些在校吸烟的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杜绝在学生面前吸烟,给了学生一个清新、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中,向学生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特别是缺碘对青少年的危害,缺碘不但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让学生学会防止碘的流失,有效地保护自己。

三、认真做好学生的体质监测及体质监测后的统计工作

每年的体质监测工作在上半年完成,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体质监测的重要意义,了解如何配合医生做好体质检测,圆满的完成检测任務。并做好检测后的统计工作,上报有关报表,整理有关资料。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患病问题,及时统计出来,及时与家长联系,防止有关学生的病情因此延误,使监测工作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预防龋齿、沙眼、视力不良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开展以 “关心学生的眼睛、保护学生的视力”为主题的防近宣传月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学校领导对本项工作给予重视,防近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召开防近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班主任会议,制订防近宣传月的工作方案,对防近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提出具体要求。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各班班主任、学生本人及家长也积极配合,为近视的预防工作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防近宣传活动,使学生对近视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防近意识,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强化防近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龋齿早治疗,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体质监测来看龋齿的患病率下降十多个百分点。在预防沙眼的工作中,教育了学生用流水洗脸,不用脏手揉眼睛,发现沙眼患者要积极的治疗,特别要发现一人患病要全家治疗,这让有效地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在预防贫血和肥胖中,我教育学生要合理营养配餐,多吃一些动物的血和动物的肝脏,因为这些食物含铁较高,再吃一些含v-c较高的水果,有利于铁的吸收。并积极的对学校的营养餐进行食谱的配置和监督,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加抗病的能力,还能减少肥胖的发生。近年来学生贫血的患病率有所下降。

五、积极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督

在这项工作中,我重点进行学生的个人卫生监督、眼保健操的监督等。学生个人卫生监督,每天晨检时,各班班主任、卫生员抽查学生的指甲、脸、脖子、头发、衣服、鞋帽等。眼保健操的监督,抽查各班学生的做操情况,穴位是否准确,力度是否适中,监督员是否到位等,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

六、积极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学校根据《学校传染病防治方案》明确职责,要把晨检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使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隔离制度、消杀制度得以深入落实。按照保健所的要求,继续做好晨检、因病缺课日登记、传染病报告、复课报告,传染病登记工作,做到有一例报一例,不迟报、漏报,坚决做到网上报告、电话报告与因病缺课月报表相符。一是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多发季节,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卫生简报积极宣传有关的防病知识,根据传染病防护体系中的具体措施,加强晨检(学校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因病缺课情况)工作,做好通风消毒记录,明确职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二是保健教师认真监督、检查,在第一时限掌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坚决地杜绝了瞒报、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学校对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了统一管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三是做好因病缺课月报表,按要求几十上传,并打印存档一份。四是坚持对学生进行晨检,认真及时填写好《保健教师手册》,保健教师及时检查各班级的《卫生员工作手册》,同时做好自身的消毒、通风登记工作。积极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强学生肌体的免疫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密切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要求班主任初查,校医复查的两级晨检把关制度、责任到人、记录详细、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教育学生加强个人卫生的清洗。建立小卫生员日检查,卫生室抽查的制度。加强教室及教学楼的通风,指定专人管理,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加强宣传,利用广播向学生进行宣传传染病的危害及预防。让每位学生知道、了解、掌握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学校食堂的卫生要求 第5篇

一、食堂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1、上岗培训

食堂工作人员(含食堂经营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厨师、厨工、采购员等)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2、个人卫生

“四勤”,既: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男同志不许留长发及胡子。女同志不允许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准戴戒指。

3、健康检查

食堂工作人员每年应检查身体一次,并取得健康合格证,未经体检以及体检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人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堂环境卫生要求

1、保持地面、台面及用具的清洁

每天工作结束应及时打扫地面、地沟、台面,不留死角。使用的各种工具、容器或机械用后要及时清洗摆放整齐,放于原位。在产生蒸气的房间内应有良好的排风装置。

2、垃圾处理

各加工间产生的废料、废弃物等应存放在带盖的垃圾桶内,并及时清理运走,清理后的垃圾桶应里外清洁不遗留食物残渣。

3、老鼠的控制

控制老鼠首先要防止老鼠的进入,房屋所有洞穴、排水管道等可能入口处都应封死或安装牢固的金属网,木门的下部应安装金属防护档板,关门后与地面不留缝隙。其次要切断老鼠的食物和饮水来源。(垃圾及时清除干净)如发现鼠迹应立即采取灭鼠措施,如投放鼠药、鼠盒、鼠夹等。

4、苍蝇、蟑螂等有害昆虫的控制 消除室内外的各种滋生条件,房屋的开口部位安装纱门、纱窗等防止昆虫进入,杀虫灭蝇(使用杀虫剂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污染食品)。

三、食堂在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食品原料采购→入库→粗加工→切配→烹调加工、主食面食加工→装盆销售→洗刷消毒

1、食品原料采购:(索证、感官检查、以销定购)

采购人员在采购食物原料时要必须到合法经营单位进行采购,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特别应确认经营者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不得向无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采购食品;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学校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单位,以保证其质量。

采购人员不得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感官性状异常、超过保质期等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在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应查看食品包装标识内容是否齐全,如是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

采购食品应遵循用多少定多少的原则,以保证食品新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食品库房的卫生要求

对入库的各种食品原料和成品要进行验收登记,建立台帐,登记的内容包括品名、供货单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日期等。要掌握食品进出动态情况,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贮存时间,发现腐烂变质,超过保质期的禁止加工 使用。原料必须分别储存在分类的库房内,分类上架,离地离墙,禁止乱堆乱放。库房内应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防止潮湿,避免食物变质及被污染。食品库房严禁存放任何有毒、有害物品以及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库房内要保证无鼠、无虫、无蝇、无尘及其他不清洁的物品。米、面应勤搬动、勤检查,粮食不得直接接触地面,避免受潮、发霉。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特别是外观与食品相似的有毒有害物品。

冰箱卫生要求:冰箱要保持清洁、定期除霜,注意不要将冰箱塞得太满,要留有空隙,否则会影响冷藏效果。成品与食品原料不能放于同一冰箱内。

3、粗加工的卫生要求

粗加工是指各种荤、素食品原料加工烹调成各种食品的第一道工序。食品粗加工应有固定的场所,与厨房、餐厅有一定间距。加工场所的地面、墙裙应采用不透水材料筑成,地面及排水沟有一定的坡度,下水道通畅,便于冲洗排水。食品粗加工应有足够供水,所供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粗加工场所应有三个以上水池,做到荤素食品分池清洗。洗涤拖布等清洁用品的水池要与清洗食品的分开。粗加工间内应设有带盖垃圾桶。垃圾及时清除。蔬菜应按照一拣、二洗、三切的顺序进行操作,拣去枯萎黄叶,去掉泥砂杂物和不可食部分,再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蔬菜不应放置过夜。

4、切配卫生 切配用的工具、容器要保持清洁干净,刀、案板用后洗刷干净揩干后竖立存放,防止发霉。抹布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清洗,用后洗净晾干。盛放菜的容器和盛放生、熟食品、荤、素食品的容器要分开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洗刷干净,用前消毒。在切配时要注意食品的质量,发现粗加工后放置时间过长的发生变质或放置过程中受到污染的食品要剔出。

5、烹调加工卫生要求 A、《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规定: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B、防止交叉污染:加工用的容器、工具应标上生熟标记,严防交叉使用 C、要烧熟煮透:饭菜烧煮要根据各种食品的具体情况,决定加工时间,要保证烧熟煮透。

D、注意加工方法:食品在烹调加工过程中如方法不当会产生有害物质,如食用油经多次反复加热,可产生致癌物质,另外,烘烤、烟熏食品易造成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烘烤时应避免明火直接与食品接触。

学校食堂在无冷藏设备的情况下不得出售剩余食品;剩余食品必须妥善保存,凉透后放入熟食专用冰箱冷藏保存,冷藏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4小时;冷藏食品(包括剩余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切不可暴露存放在常温下。

E、调料卫生:各种调味料、佐料要妥善存放,禁止使用发霉、生虫的调料和人工合成的色素及其他非食品用添加剂。

6、主食面点加工的卫生要求

面点加工常用的原料有面粉、糖、油、蛋、奶、馅类食品等,这些原料要求必须新鲜、无虫、无异物、无霉变、无变质。

7、配餐及销售卫生要求

配餐间应安有紫外线消毒灯,非工作期间对环境进行消毒。食堂工作人员在配餐及销售前要进行二次更衣,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口罩,洗手后戴一次性手套,方可进行配餐、销售工作。

8、洗刷消毒的卫生要求

洗刷消毒是食品加工过程防止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洗刷的目的是除去食品残渣、油污和其他污染物。消毒的目的是杀灭致病微生物。在食堂需要洗刷消毒的物品包括容器、工具、双手、蔬菜等。为保证洗刷效果应使用流动水。

消毒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A物理方法:

煮沸消毒:消毒时把物品全部浸泡在水里,煮沸后保持2分钟以上。蒸气消毒;把物品放入蒸箱内,使温度上升到100℃作用10分钟以上。干热消毒:通常用远红外或电烤消毒箱等,一般控制温度为120℃,作用15-20分钟。

紫外线消毒:主要用来进行空气和台面的消毒。紫外线灯安装方法要正确,灯管距台面1米以内,紫外线要达到一定强度,保持灯管清洁。消毒时,要在无人工作时,开灯30分钟即可。

B化学方法:

氯制剂:是最常用的化学消毒剂,酒精:75%的酒精用于双手和其他表面的擦拭消毒。95%的酒精用于刀、墩、板等用具的消毒。

C洗碗机:使用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应控制85%以上,冲洗消毒时间应在40秒以上。

要防止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应把餐具存放在专用的保洁柜中,未经消毒餐具和私人物品不得放入其中,保洁柜也要定期消毒。

四、保证学生餐卫生的几个基本原则 洗消、温度、时间、加工量、保卫

1、洗刷和消毒,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2、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么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要么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冷冻食品的贮存应把温度控制在-18℃。

3、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要求学生餐从加工完到学生食用时间不超过3小时。

4、食品的加工量与加工条件相吻合,当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交叉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学校食堂管理的卫生要求 第6篇

一、地理位置的选择:

食堂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应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工艺流程:

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成品通道、出口与原料通道、入口,成品通道、出口与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入口均宜分开设置。

三、各加工间的要求

学校食堂应设前处理间、主食加工制作间、副食加工制作间、售饭或配餐间、餐具洗消间、原料库、更衣室。

1、前处理间:

(1)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应设前处理间。前处理间食品原料清洗应分别设置肉类、水产品和果蔬原料的洗涤场所和洗涤池,并有明显标记。

(2)盛装肉类、水产品原料和果蔬原料的用具和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做到荤素分开。

(3)不得设置熟食冰箱。

(4)采墩及时清洗,背面通风,防止发霉。

(5)足够的食品存放架,食品及食品容器不得落地存放。(6)垃圾桶要够有盖、有标志,外观清洁、垃圾不外溢。

2、副食制作间

(1)使用隔墙烧火炉灶或油气炉。食品加热炉灶应使用燃气或燃油灶具,如果使用烧火炉灶必须使用外扒灰式的隔墙烧火炉灶。(2)设有配料操作台。

配料操作台的面积应与烹调场所相适应,且放置位置合理,符合烹调加工的需要。(3)排烟排气装置与灶台大小相适应,排烟通风状况良好。(4)设有食品工、用具存放柜,并保持柜内清洁、卫生。

3、洗消间(区域)使用公用餐具的食堂应有餐具消毒设施并设立洗消间。

(1)洗消间内应设有三联池,并有充足的自来水源,排水通畅;

(2)有充足、有效的消毒设施。餐(饮)具采用物理消毒方法为主,其它消毒方法为辅;能做到餐次消毒。

(3)有保洁柜,消毒后的餐具放在密闭、清洁的保洁柜中。保洁柜周围应保持环境整洁。(4)消毒方法: a物理消毒:

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度、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度、10分钟以上。洗碗机一般水温控制在85度、冲洗消毒40秒以上。b化学消毒:

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餐具全部浸泡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化学消毒后的餐具应用净水冲洗去表面的消毒剂残液。(5)保洁方法

消毒后的餐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消毒后的餐具应及时放人餐具保洁柜内。

4、餐厅

(1)应设置流水洗手设施,满足就餐者洗手的需要。

(2)自带餐具的食堂,应设有足够的、符合卫生要求的餐具保洁柜。

四、卫生设施

1、三防设施:(防尘、防蝇、防鼠)

(1)没有使用空调的加工与用餐场所,应配置有效的防蝇纱门、纱窗或塑料门帘。(2)库房及与外界相通的木制门,下端要装有金属防鼠板。(3)下水道出口处装有防止老鼠侵入的有金属隔珊或防鼠网。

(4)销售直接入口食品处,应设有待出售食品的防尘设施。防尘设施应易于洗刷,达到隔离、防护的效果。

2、更衣室:

(1)中小学食堂应更衣室或更衣场所,有专用的更衣柜。(2)设洗手消毒设施,更衣室内有专用的流水洗手设施。

3、卫生间:

(1)必须设于食品加工场所之外,为水冲式;(2)卫生间的门不得与食品加工场所直接相对应;(3)卫生间设前室,有流水的洗手设施。

4、废弃物:

(1)各生产、加工场所设置密闭的废弃物盛放容器。(2)按有关规定管理废弃油脂。

食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食用油脂必须集中存放并有明显的标志。按食品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进行处理。

五、生活饮用水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二次供水有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

(1)卫生许可证(每年进行一次审验)

(2)每年对水箱2次(新学期开始)清洗消毒(消毒后进行水质化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水箱管理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水箱房必须上锁、水箱清洗入口有锁)(4)桶装水要求:厂家卫生许可证、批次水质检验报告、饮水机定期清洗消毒

六、卫生与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是保证所加工的食品安全、卫生的基本前提。学校和幼儿园应建立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

(1)食品索证制度:采购的食品原料、定型包装食品应索取生产方、供货方卫生许可的复印件、同批产品的化验单或合格证、畜禽类的检疫合格证。应有相对固定的供货单位。散装食品应经过感官检查,感官检查应有记录。

(2)库房管理:应有专人管理,并建立入库检查、验收制度,出、入库登记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如化学物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管理)。

(3)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各操作间的管理制度:如前处理、主食制作加工、副食制作加工、凉菜制作、裱花点心制作、餐具消毒等各环节的卫生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4)餐厅卫生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卫生间卫生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患病调离制度,上岗前检查制度,洗手制度,个人卫生检查制度(如工作服、帽,卫生习惯等)。(6)食品卫生校长责任制度。(7)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报告制度。(8)卫生管理奖惩制度。(9)其它与卫生相关的管理制度。

七、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1、个人卫生要求

(1)从业人员操作时是否穿戴清洁工作衣帽,专间操作人员是否规范佩戴口罩

(2)从业人员操作前及接触不洁物品后是否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是否洗手、消毒(3)从业人员操作时是否有从事与食品加工无关的行为(4)从业人员是否留长指甲或涂指甲油、戴戒指(5)从业人员上厕所前是否在厨房内脱去工作服

2、健康要求:

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 第7篇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学校、机场、火车站等场所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及旅客的饮水安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条例》的要求,制订学校、机场、火车站饮用水卫生管理要求。

一、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要求

本市大、中、小学学生的饮用水目前主要有四种形式:(1)保暖桶或锅炉贮水;(2)桶装饮用水;(3)沙滤水;(4)集团型水质处理器净化水。

(一)保暖桶或锅炉贮水

学生饮用学校贮存在保暖桶或锅炉的开水是最常见的用水方式,应做到:

1、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

2、有定期清洗保暖桶或锅炉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3、有定期清洗的记录;

4、清洗人员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

5、清洗时,宜采用流动蒸汽等物理消毒方式。

(二)桶装饮用水

学生饮用桶装饮用水目前在学校中也占相当比例,一般都是将桶装饮用水和饮水机共同使用,但也有少部分学校在夏季直接将桶装饮用水供学生饮用。对此类用水方式,应做到:

1、生产桶装饮用水的企业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2、使用的饮水机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3、水质应符合桶装饮用水标识的标准;

4、对饮水机有定期清洗消毒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5、有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的记录;

6、饮水机清洗消毒宜请专业机构进行,若学校自行清洗消毒的,从事清洗消毒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并按清洗消毒规程操作;

7、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有有效的卫生许可批件;

8、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三)沙滤水

目前学生饮用沙滤水情况较少,部分学校在夏季有沙滤水供应,对此类用水方式,应做到:

1、使用的石英砂等水处理材料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2、使用的输配水管材、管件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3、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

4、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5、有定期更换水处理材料的制度并予以落实;

6、有定期更换的记录;

7、长期停用,恢复使用前有管道清洗消毒记录。

(四)集团型水质处理器净化水

目前本市有小部分学校采用集团型水质处理器制水,集团型水质即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经过进一步处理,去除水中有害物质为目的的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此类用水方式应做到:

1、集团型水质处理器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2、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规范;

3、定期对水质进行抽检;

4、有定期更换水处理材料的制度并落实;

5、有定期更换的记录;

6、水处理材料的更换宜请专业机构进行,若学校自行更换的,从事更换的人员应有有效健康体检证明。

为确保学生的饮水安全,学校应做到:

1、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校饮水安全;

2、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对学校使用的制水、供水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制订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第8篇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是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50年前,在经历时代风雨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为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1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早期发展

1. 1辛亥革命之前的学校卫生工作 ( 1862年6月至1912年)1862年6月11日成立京师同文馆,开创了新式学校教育模式[1]; 同年8月制定的学生管理方法《同文馆章程六条》,内容包括考勤和作息管理、食宿管理等,并对学生就医也进行了规定[2]。随着学堂增多,强体、“无病的身体”成为 教育的目 标之一[3]。1904年1月公布的《癸卯学制》将学生的体质要求列入到教育宗旨之中[3],如《奏定小学堂章程》第一节:“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4],包含了德、智、体等方面的要求[3]。1898年7月3日开办的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 设总监,下设监学官、斋务、庶务提调等职位,管理学生的疾病、生活、膳食、起居等事项[3]。此后,一些学堂设医官( 或称卫生官) ,负责学生诊病等,在中学堂一般同时负责管理学校各项卫生事项[3]。教会学校设校医或聘请校外西医到学堂兼职,如岭南大学1898年设校医,开启了我国校医历史[5]。《癸卯学制》也规定,中等及以上学校以及设寄宿的高等小学学堂都应有 食堂、盥所、浴所、养 病所、厕所等[3]。1901年《学校卫生学》翻译出版。1902年在培养中学师资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设博物,其内容除动、植、矿物外,也包括生理和卫生。1908年师范馆独立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并单开生理类课程[6]。

1904年拟定的《学务纲要》指出: “外省大小各学堂,建造屋宇,均宜求合规式,方能有益。查各国学堂,其布置之格局,讲堂斋舍,员役之室,化验之所,体操之院,实验之场,诵读之几凳,容积之尺寸,光线之明暗,坐次之远近,房舍联属之次序,皆有规制。一为益于卫生,二为便于讲习,三为便于稽查约束,皆系考验阅历多年而后审定者。凡游学外国者,固已亲见其规模式样。近来日本专绘印有学堂图,尤可取之模仿。若限于地势经费者,原可酌量变通。但其有关系处,万不可失其本意,虽不师其形,要求师其法”[6,7]。对学校选址、设计、教室布局、采光等提出要求或需要注意。

1. 2辛亥革命之后的学校卫生工作( 1912年至1949年9月)辛亥革命后,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本科博物部设生理及卫生学课程。1918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规定,体育专修科设生理卫生,教育专修科设学校卫生。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规定,体育专修科开卫生学,教育专修科开学校卫生与设备[6]。日本学者大西永次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英、美三国的学校卫生分别称之为医学的、社会的和教育的3种类型,唐锡麟教授建议分别称为医学服务型、社会福利型和健康教育型更为贴切[8]。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 师范学校 教授、美国教 育家杜威 在1919—1921年间,先后到11个省宣讲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是中心”“从做中学”等学说。这种学说曾是我国当时主要教育思想,也是当时学校健康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9]。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当时的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在东城合办卫生事务所,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包括在学校逐渐开展学生体检、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及预防接种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卫生工作[10]。1929年2月,当时国家政府的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学校卫生委员会,颁布《学校卫生实施方案》,要求在省、市、县卫生处局之下设学校卫生医员和学校护士; 同年11月以教育部、卫生部令颁布《学校学生健康检查规则》开展学生健康检查,规定每学年开学初“由地方卫生主管机关之学校卫生医员或校医行之”,或“由校长延聘其它医师行之”[6]。1935年又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卫生沙眼方案”,供推广实施。但由于当时的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军阀混战,学校卫生工作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设施,医学院校没有设立预防医学专业,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很少,学校卫生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2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卫生工作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校卫生工作主要围绕实行“健康第一”的方针而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在经历发展初期、停滞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医学服务型、社会福利型和健康教育型并存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

2. 1“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学校卫生工作( 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于1949年12月成立公共卫生局,公共卫生局下设保健处,保健处下设学校卫生科,任务是关于学校卫生之设计及改进事项[11]。1951年春,辽宁省沈阳市文教局成立了体育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教育部门较早建立的学校体育 卫生管理 机构[12]。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规定,各省、市、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教育工会、青年团、学生联合会及当地医疗机关的代表,组织学校保健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检查当地各级学校的保健工作。

1953年,经政务院第167次政务会审议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建立卫生防疫、监督监测、宣传培训、科研指导的中国卫生防疫防病体系,宗旨是预防为主、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省级及大、中城市卫生防疫站设学校卫生科,小城市、县级则设卫生科( 其中有学校卫生人员) ,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校卫生工作,主管当地学校的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防疫站代表卫生部门对校医、校护和保健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卫生防疫站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属于卫生系统。1954年6月11日,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发出《开展学校保健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主动会同卫生、体育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组织“学校保健指导委员会”,确定该地区学校保健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交由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执行,并定期检查[13]; 《开展学校保健工作的指示》还对学校医务人员职责及校医、校护的工作范围做了规定,并要求“一般小学设保健药箱,由不脱产但经过短期训练的教师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校长对负责保健工作教师的工作时间应予适当照顾,酌量减轻其教学或其他工作[13]。”校医、校护、保健教师是属于教育部门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队伍。1958年3月,教育部、卫生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保健工作领导的联合指示》明确指出,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保障学生健康是教育和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把学校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指定人员专管或兼管,督促检查; 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学校的卫生不良状况。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卫生工作机构被撤销,队伍被冲散,学校卫生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2.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学校卫生工作( 1976年10月至今)

2. 2. 1学校卫生工作全面恢复( 1976年10月至1990年6月)1978年4月14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恢复或重新制定学校卫生规章制度,恢复学校卫生工作。1979年5月15—22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江苏省扬州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不断完善规章制度,重视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1979年12月6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为全面恢复学校卫生工作提供政策法规依据。

1981年7月7日,卫生部工业卫生局改名为卫生监督局[11]41,1982年成立学校卫生处负责学校卫生的管理、制定卫生标准、组织卫生监测、实施卫生监督等学校卫生工作[11]9。1988年成立卫生监督司,下设学校卫生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学校卫生法规、标准的实施,参与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指导学校卫生保健工作[11]41。1987年教育部体育司更名为体育卫生司,增设卫生与健康教育处负责学校卫生管理[12]161。基本形成教育、卫生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指导框架。

学校卫生工作网络在学校卫生政策及管理体系建构下逐渐形成。辽宁省1978年在省卫生防疫站成立儿少卫生科,各地、市卫生防疫站相继成立儿少卫生科,县、区站成立组( 科) ; 1980年省卫生防疫站将科发展为儿少卫生监测所,设发育、疾病2个调研组,由7名主管医师、5名医师、6名医士共计18人组成,全省共有儿少卫生专业人员285人[14]。1979年11月,沈阳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以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卫生保健和常见病防治为主要职责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所,随后在辽宁省各市及所辖区县先后成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15]; 截至到1984年12月,辽宁省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所33个,专职人员271名,中小学校的校医( 护) 948名,保健教师1 103名; 有83% 的中学、43%的小学配备了校医和保健教师,67% 的城市中学、30%的小学还成立了卫生室[14]。北京市卫生防疫站1979年成立学校卫生科,有专业人员9名,区、县站专业人员有43名[16]; 1981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成立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很快覆盖19个区县[15]。全国各地在落实“扬州会议”精神和《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要求过程中,各级卫生防疫 站成立学校 卫生科[17],教育部门成立相应中小学卫生保健所[15],形成学校卫生工作网络。

1982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医学院成立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承担儿少卫生科学研究、技术指导、业务咨询和人员培训的任务,成为国家级儿少卫生专业研究咨询机构,搭建了学校卫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平台。1981年中华医学会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会议,1986年中华医学会儿少卫生专业委员会成立,1987年转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任务是组织学术交流、普及科学知识。1985年卫生部卫生防疫司( 85 ) 卫防食字21号函《关于落实学校卫生标准具体事项移交工作的通知》指出,部长办公会议已明确将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及组织制定管理学校卫生标准具体事项等交北京医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1985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了“学校卫生标准研讨会”,交流了“六·五”期间的工作经验,讨论了“七·五”研制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形成了以高等院校为主的儿童少年卫生研究团队,以卫生防疫站、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及校医为主的学校卫生工作网络,搭建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这一学术交流平台,组建了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这一标准制修订组织,基本恢复了学校卫生教学、科研、实践、交流,促进学校卫生工作发展。

2. 2. 2学校卫生工作法制化管理 ( 1990年6月至2007年5月)1990年6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施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第二十一条规定,经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成立区域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本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矫治,开展中小学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第二十八条规定,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职责是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 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卫生监督; 对学生使用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实行卫生监督。《条例》也对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指导的职责划分,学校卫生工作要求、管理、监督等做了明确规定。另外,教育部、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和学校卫生标准,包括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学校疾病防控、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建设、学生营养改善、学校卫生机构及人员管理等,使学校卫生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阶段[10]。

2002年各级卫生防疫站依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重新组建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儿少卫生/学校卫生分中心,部分省级及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学校卫生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测指导; 各级卫生监督所下设学校卫生监督科( 室) ,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督。同时,卫生部疾病控制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处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测指导管理,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处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18]。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和加强学校体 育卫生工作 的意见》[( 87) 教体字022号]精神,及时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2002年教育部建立了经常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在开展5年一次的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基础上,每2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主要健康问题的监测,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监测结果公告成为学校体育卫生的一项基本制度,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19]。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由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学校组成。监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地监测站的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与质量控制,对各监测站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拟订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公告,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拟定相应干预措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负责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汇总与上报工作,对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监测点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各项组织工作,配合当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完成对学生的测试工作[19]。

2. 2. 3学校卫生工作新的机遇( 2007年5月至今)

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但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必须把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促进他们的健康作为战略任务。《国 家中长期科 技发展规 划纲要( 2006—2020年) 》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将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作为发展的优先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另外,加强学前教育,需要关注幼儿园的卫生管理、教育过程和教学形式是否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农村地区教学网点布局调整,需要关注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常见病防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等; 西部农村贫困学生营养补贴,需要进行学生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营养补贴政策落实及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提出的“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 /6,控制儿童常见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 /3,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 / 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等”目标要求。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014版) 将学校卫生工作相关要求纳入到卫生城市评价标准之中。这些政策和要求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将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创新国画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一篇:电力建设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