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数据分析报告

2024-05-27

调研数据分析报告(精选6篇)

调研数据分析报告 第1篇

大数据技术市场调查报告:“BigData浪潮”迫使企业做出抉择

发表于2012-02-06 13:26| 2517次阅读| 来源CSDN| 0 条评论| 作者李智

数据中心浪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大数据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从IT角度来看,信息结构类型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必须注意这一点,新的浪潮并没取代旧浪潮,它们仍在不断发展,三种数据结构类型一直存在,只是其中一种结构类型往往主导于其他结构: 结构化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在关...根据IDC的调查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电子设备存储的数据将暴增30倍,达到35ZB(相当于10亿块1TB的硬盘的容量)。大数据浪潮的到来也为企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对于有准备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座信息金矿,能够合理的将大数据转换为有价值信息成为未来企业的必备技能。恰逢此时,CSDN专门针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研,并在数千份的调查报告中总结出现今企业大数据业务的现状。在此我们也将调研结果展示与此以供大家参考。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格式特性。从IT角度来看,信息结构类型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必须注意这一点,新的浪潮并没取代旧浪潮,它们仍在不断发展,三种数据结构类型一直存在,只是其中一种结构类型往往主导于其他结构:

结构化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在关系数据库中找到,多年来一直主导着IT应用。这是关键任务OLTP系统业务所依赖的信息,另外,还可对结构数据库信息进行排序和查询; 半结构化信息——这是IT的第二次浪潮,包括电子邮件,文字处理文件以及大量保存和发布在网络上的信息。半结构化信息是以内容为基础,可以用于搜索,这也是谷歌存在的理由; 非结构化信息——该信息在本质形式上可认为主要是位映射数据。数据必须处于一种可感知的形式中(诸如可在音频、视频和多媒体文件中被听或被看)。许多大数据都是非结构化的,其庞大规模和复杂性需要高级分析工具来创建或利用一种更易于人们感知和交互的结构。

企业内部大数据处理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接近50%的企业服务器数量在100台以内,而拥有100至500台占据了22%的比例。500至2000台服务器则占据剩下28.4%的比例。可以看出面对大数据现今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善其硬件基础架构设施。以现阶段企业内大数据处理基础设施的情况来看50%的企业面临大数据处理的问题(中小企业在面对大数据的解决之道应遵循采集、导入/处理、查询、挖掘的流程)。

但这只是暂时状况,“廉价”服务器设施会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逐渐被淘汰出历史的舞台,在未来企业基础架构体系的硬件选用上,多核多路处理器以及SSD等设备会成为企业的首选。Facebook的Open Compute Project就在业界树立了榜样,Open Compute Project利用开源社区的理念改善服务器硬件以及机架的设计。其数据中心PUE值也是领先与业内的其他对手。

而在具有大数据处理需求的企业中52.2%的日数据生成量在100GB以下,日数据生成量100GB到50TB占据了43.5%,而令人惊讶的是,日数据生成量50TB以上也有4.4%的份额。数据量持续的增长,公司将被迫增加基础设施的部署。专利费用将一直增加,而开源技术,则省了这笔一直持续的专利费。对于急需改变自己传统IT架构的企业而言,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融合,成了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企业面对大数据处理的挑战与问题

现今大数据呈现出“4V + 1C”的特点。既Variety:一般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多类数据,而且它们处理和分析方式有区别;Volume:通过各种设备产生了大量的数据,PB级别是常态;Velocity:要求快速处理,存在时效性;Vitality:分析和处理模型必须快速变化,因为需求在变;Complexity:处理和分析的难度非常大。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利用率低、扩展性差以及应用部署过于复杂是现今企业数据系统架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大数据的基础架构首要需要考虑就是前瞻性,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用户需要从硬体、软件层面思考需要怎样的架构去实现。而具备资源高利用率、高扩展性并对文件存储友好的文件系统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应用部署过于复杂也催生了大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员这一新兴职业,其主要负责日常Hadoop集群正常运行。例如直接或间接的管理硬件,当需要添加硬件时需保证集群仍能够稳定运行。同时还要负责系统监控和配置,保证Hadoop与其他系统的有机结合。

而多格式数据、读写速度(读写速度是指数据从端点移动到处理器和存储的速度)以及海量数据是企业面临大数据处理急需解决的技术挑战。众所周知随着大容量数据(TB级、PB级甚至EB级)的出现,业务数据对IT系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数据的存储和安全以及在未来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已成为难点。同时大数据不只是关于数据量而已。大数据包括了越来越多不同格式的数据,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也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有用的数据,废弃虚伪无用的数据,是数据挖掘技术的最重要的应用。

企业内部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应用现状

云时代企业数据挖掘面临如下三点挑战。挖掘效率:进入云计算时代后,BI的思路发生了转换。以前是基于封闭的企业数据进行挖掘,而面对引入互联网应用后海量的异构数据时,目前并行挖掘算法的效率很低;多源数据:引入云计算后,企业数据的位置有可能在提供公有云服务的平台上,也可能在企业自建的私有云上,如何面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挖掘也是一个挑战;异构数据:Web数据的最大特点就是半结构化,如文档、报表、网页、声音、图像、视频等,而云计算带来了大量的基于互联网模式提供的SaaS应用,如何梳理有效数据是一个挑战。抛去价格因素之外可以看出反应速度慢、操作不方便、数据不准确、分析不准确这四项是企业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面临的主要问题。商业化解决方案固然成熟,但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具备在开源平台之上处理分析大数据能力的数据科学家则成为另外的一种选择。数据科学家具备专业领域知识并具备研究利用相应算法分析对应问题的能力,可帮助创建推动业务发展的相应的大数据产品和大数据解决方案。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Hadoop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同为开源的HBase也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占有率。而商业化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平台(如Teradata、Netezza、Greenplum等)总共只有13.9%的份额。短期来讲,开源分析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且增长迅速。长期来看,混合技术的应用将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出现,两者将同样有巨大的需求。可以预见的是,Hadoop作为企业级数据仓库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10年中它将会保持增长。随着云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应用方式更加多元化,通过云的手段提供海量数据挖掘的方法,提高了挖掘的效率,增加了挖掘的精度,更利于挖掘应用的推广以及专业的行业知识库的构建。同时收集、存储庞大的新型数据充满了挑战,然而分析这些数据的新方法才是帮助最成功企业甩开竞争对手的利器。

调研数据分析报告 第2篇

一、数据类

数据类产品是基于太和顾问庞大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通过对已有数据库中100余个行业,超过100个主要城市和地区,7,000家以上超过一百万条薪酬、绩效、组织实践、财务指标、政策信息等数据进行多维度组合和分析,得出包括工资、短期和长期激励计划、福利和特殊待遇等方面可靠的数据。强针对性和高质量的数据可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各模块操作以及公司政策和方案方面作出更精准的决策。

行业分类

房地产 地产集团 商业地产 住宅地产 商业物业 物业管理 地产顾问 建筑设计 建筑材料 …… 金融 银行 证券 基金 保险 期货 ……地域分类

城市类别 区域划分 专属区域数据类产品 薪酬类 行业薪酬数据 城市薪酬数据

激励类

多地销售序列激励政策信息 研发人员激励政策信息

福利政策类 行业福利政策信息 区域福利政策信息

组织类

标准岗位信息 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信息

企业发展类 人力资源环境评估 人力资源信息透视

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沿海城市、西部城市…… 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中部……

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各地经济开发区……

高科技 品牌电脑 软件及系统集成 通讯产品 半导体 电信运营 互联网 网络游戏 软件外包 …… 医药 医药综合 医药研发 医药流通 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 ……

消费品 食品饮料 乳业 啤酒 日用化学品 家具 服装 家电 奢侈品 …… 能源化工 石油 电力 煤炭 新能源 精细化工 ……

制造 整车制造 汽车配件 摩托车制造 精密仪器 电线电缆 重型机械 机电设备 特种设备 …… 其他 传媒 物流 综合服务 教育 体育 ……

高管薪酬数据 职位簇薪酬数据 岗位薪酬数据 毕业生起薪

高管激励政策信息 绩效管理实践 年终奖实践 ……

异地派遣政策信息 城市薪酬差异 人力资源政策汇编

集团管控实践 组织设计实践 胜任力模型实践 …… …… ……

人员选聘实践 人力资源规划信息 …… …… …… ……

外籍员工薪酬及激励政策信息 普通工人薪酬福利及激励政策信息

二、工具类:

工具类产品是以太和顾问数据类产品为基础为企业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工具类产品不仅能够提供给企业专业数据,辅助企业决策,还能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工具化支持。例如薪酬建议、绩效指标、职责描述、人力资源诊断工具等。简单易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在参考市场化数据的同时,更有效的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输出支持。

● 薪酬建议书● 绩效指标库● 职责描述汇编●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工具● 行业人力资源深度报告● ……

三、服务类:

服务类产品是在太和顾问数据类、工具类产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为企业提供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服务类产品旨在为企业人力资源部提供权威、标准、规范化的工具以及外部市场实践,并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身份,通过专业的服务,协助企业完成外部市场实践与企业内部操作间的落地衔接,达到与外部环境顺利对标的目的。

● 薪酬审计服务● 职位价值评估服务● 员工敬业度调查服务● 职能审计服务● 数据信息高级应用培训● 高管汇报● 市场信息分享会● ……

四、自定义类:

调研数据分析报告 第3篇

一、现有研究文献及述评

在对大数据下个人隐私保护的研究中,杨渊 (2014)指出,目前国外普遍加强立法以规范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使用,同时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数据使用模式,在确保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理挖掘利用信息,创新数据增值业务。史卫民等(2013)从完善相关立法、健全行政监管、强化技术保护、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我保护等方面来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张紫(2014)认为,相关法律规制在信息保护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且立法不可急于求成。冯登国等(2014)从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信任、访问控制等角度出发,梳理了当前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关键技术,他们认为大数据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但其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技术手段与相关政策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解决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王忠和殷建立(2014)认为,大数据环境下的隐私保护不仅涉及道德、法律、行业、技术等领域,还涉及大量的个人、群体、企业和机构,并由此提出了构建以溯源技术标准体系、产品信息登记制度、溯源监管制度、溯源信息奖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数据隐私泄露溯源机制,吸引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为合理挖掘与利用个人数据资源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此外,刘珊(2014)认为,仅靠法律、技术手段是不够的,提出了要从伦理道德观的形成、行业自律制度的建立、全面数据素养教育的加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伦理建设。姚朝兵(2013)提出,我国的立法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并借鉴欧盟和美国的分散立法两种立法模式,确立统一立法与行业立法的折中模式。

上述的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对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了思路和可研究的方向,然而却缺少实证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在对杭州市的五个主要城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基于数据分析的情况下对于大数据目前在国内的现状及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态度进行分析,以求完善相关的保护措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了调研,调查的范围是杭州地区.考虑到萧山区、滨江区、余杭区、富阳区都为新城区,因此本次调查选取的子总体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和江干区。由于大数据的概念提出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为17—50岁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上网时间较长的人群。整个过程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杭州地区人口分布数据,我们确定了调查的问卷配比。本次调研实际发放问卷数量为800份,最终收回并经过筛选,获得有效问卷数量69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6.75%。在调查的694个样本中,男女生的人数分别为389人和305人,各占总人数的56%和44%,人数比基本接近1:1。本次所调查的对象中,人群的年龄分布主要在26—35岁及18—25岁这两个分段,分别占44.57%和33.43%,而17岁及以下 和35岁以上的 人群比例 仅占3.71% 和18.29%。在职业分布上,公司职员和学生各占45%和24%,而企业高管、公务员、专业人员、自由职业者、退休和其他人员,分别为4%、2%、5%、6%、1%和13%。根据之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网时间较长的假定,本次的主体主要集中在26—35岁的公司白领,及18—25岁的全日制在校生。之后的分析也将主要围绕这两类人群展开。

(一)大数据普及度分析

调研的结果显示,大数据作为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在国内的普及率还不够高。调查后的数据显示,67.51%的人表示没听过大数据或听说过但不关注,对于大数据的认识不够;仅有8.85%的人明确表示,十分关注大数据的新闻和消息;另外23.89%则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并表示会关注。而被问到是否有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感觉时,61.06%的人认为确实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4.78%的人完全感受不到大数据在身边的感觉,仅14.16%的人能明显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还未被大部分人所认识到。

(二)个人隐私关注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在谈到对“斯诺登”事件反映隐私保护方面问题的看法时,普遍表现出对其的重视。70.8%的人表示知道并关注“斯诺登”事件及其折射出的个人隐私问题,不知道的人数仅占29.2%。进一步的数据表明,61.95%的人表示在“斯诺登”事件之后会进一步地关注类似的隐私保护新闻,只有38.05%的人不再关注这类消息。大部分人对于个人隐私泄露的新闻持关心的态度,大家在针对个人信息的问题上态度积极。

在自我保护隐私的方面,70.8%的人会在使用计算机之后有意识地删除系统缓存,以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23.89%的人则没有这方面的自觉和意识,还有5.31%的人根本不知道系统缓存。由此可以得出,大部分对于个人隐私的态度比较慎重,会有意识地进行保护。在被问及是否会经常使用微云等云存储服务时,80.53%的人表示会因为担心隐私的泄露而不经常使用,仅有13.27%的人表示会经常使用。在针对网站注册的问题上,88.33%的人表示会担心注册使所填写的个人信息被他人窃取,仅11.67%的人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另有88.76%的人担心在上网的同时,自己的信息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十分在意对自己的个人隐私进行有意识的保护,隐私保护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三)现有隐私保护措施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变革的趋势。然而它所带来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被重视的方面。对于如何能在大数据时代下更好地保护好每个人的隐私、现有的制度或措施能否保障个人隐私的安全,我们进行了调查。从结果上看,61.06%的人认为企业不应该将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与第三方共享。当面对某些机构擅自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运用分析时,44.25%的人对此感到反感,并认为其侵犯了个人隐私,还有47.79%的用户则持有利也有弊的观点。当被问及政府目前实施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法律能否保护公民的隐私不被侵犯时,80.53%的人认为仅能做到部分保护,无法做到完全防范。企业现有的隐私保护策略还存在着问题,并不能完全应对大数据时代到来后,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需求的增长。政府在法律方面也有待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解决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中的相关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下保护个人隐私的对策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大军中,各种各样的注册网站也让人目不暇接。当我们沉浸在网络生活的便利时,我们的个人信息、偏好选择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记录下来。当众多数据汇集到一起时就会产生质变的结果。无论是2009年谷歌成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还是亚马逊商城的商品推荐都证明了这一观点。我们在利用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捷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隐私保护,棱镜门事件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隐私保护不仅需要政府方面的干预,也要求企业、个人增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大数据时代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

(一)政府部门加强立法,建设网络维护队伍

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是国家的立法速度跟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因此当网络问题浮出水面时,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恶果已经造成。为了尽量减少损害,相应的法律必须及时跟进。由于网络环境复杂,问题杂乱难以解决,这就要求政府方面及时关注网络动态,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组成专业的网络安全维护队伍,在问题出现苗头之前及时遏制。另外,需加强网络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力度。

(二)企业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信息安全关乎企业的生存,信息的泄露会对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近年来,黑客攻击企业门户网站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的行为对企业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网络时代信息安全关乎企业利益,维护信息安全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企业应该加强网络建设,增强内部网络的防御能力,增加对网络安全维护的投资,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团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下属的忠诚度,选用可靠人员维护内部信息安全,谨防由于内部员工泄密给公司造成损失。

(三)企业应注重自身信誉,增强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能走多远。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能让企业呈现旺盛的生命力。“棱镜门事件”是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操控下,众多运营商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发酵出来的。这一举措给民众的隐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众多民众的个人隐私被暴露无遗,企业信誉遭到质疑。针对这一情况,只能从企业自身来寻求解决方案。首先,作为企业应重视自身的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无论任何时候企业都应该把信誉放在首位,没有信誉的企业只能在市场的选择下逐渐被淘汰。其次,企业应完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道德建设,整顿企业队伍,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个人应加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

调研数据分析报告 第4篇

18-30岁年轻用户是手机网民的主流群体,手机网民构成趋向成熟化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从2009年中国手机网民年龄分布特征看:手机网民整体偏年轻化,18-24岁的消费者依然为第一大使用主体,其占比达50.7%。但同时25岁以上用户较去年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如30岁以上用户占到19.4%,较去年占比增长9.8%,25岁以上用户占到43.8%,较去年占比增长17.3%,由此可见手机网民的构成正趋向成熟化。

高中及以下学历仍占主体,但高学历人群日益增多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手机网民用户学历主要分布在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合计占比61.3%;与去年相比,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增长3.8%,高中及高中以下网民占比降低3.6%。移动互联网正越来越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关注和体验。

高收入群体较去年明显增加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手机网民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整体占比51.7%。另外,与去年相比,高收入群体明显增加:3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由08年的4.8%增长到今年的10.6%,占比增长5.8%。值得一提的是,虽然1000元以下低收入人群占到90.0%,但大多为学生群体,而目前中国的90后学生群体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虽然他们个人没有直接收入,但是通常是由六个直系亲属支撑其消费,已成为中国社会独有的无收入高消费群体,因此该群体同样值得关注。

广东用户比例大幅下降,其他地区用户有所增长;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主,分布正在趋向分散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从省市分布状况来看,广东依然是手机上网第一大省,占比24.8%,但是同比去年下降了11.9%。艾瑞分析,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对外贸型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外来务工等流动性人口数量发生变化,以及其他各省手机网民数量增长迅速,导致广东手机网民比例较大幅度降低。艾瑞同时发现,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省市用户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且其他省市用户数量从去年的12.0%增长到今年的24.9%。另外,手机网民集中在中国三大经济中心:华南、华北和华东,三个地区手机网民占比达到69.3%,各地区所占比例较为分散。

调研方法与样本来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手机网站联机调查方法进行,在新浪、搜狐、空中网、网易、动感网、凤凰网等15家主流手机网站投放调查问卷,于2009年6月至2009年7月期间通过在这些手机网站投放图形广告和文字链广告,由用户主动参与填写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本次调研回收调查问卷超过4万份,经处理排除无效问卷,并根据网民的性别和年龄进行配比加权,最终分析样本数为36286个。

税务数据质量调研报告 第5篇

一、数据管理的概念及当前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审核、调整、存储、传输、发布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时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一种职能活动。根据税务部门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管理的对象是税收业务数据及相关数据。数据管理工作与当前税务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的问题,强调对具体数据操作行为的规范。它是税收整体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它的工作目的是满足各类工作需要;而数据管理工作是对数据操作行为实施的管理,强调对数据操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它的工作目的是保证数据的质量的时效。以某税务分局为例,该局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以来,各项基础工作尚十分薄弱,特别是各级税务干部对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配套的数据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导致基础信息长期不准确、错误率较高。各科室的相关统计表长期以来严重不准确。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基础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税务系统没有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二),在数据采集、录入两个重要环节都存在昔影响数据质量的管理漏洞。

1、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不能较正确地填写,因此导致填写的纳税基础信息错误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负责初始申报与纳税核定工作部门的同志业务水平有高有低,掌握业务标准不一致,加之责任心的强弱不同,因此在给新纳税人办理初始

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企业所属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得税行业)、应纳税种、预算科目的核定随意性很大,造成其中一部分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税务部门计算机系统。

2、在数据录入环节存在着打字人员技能低、操作责任心不强、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在税务系统的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体现在每月征期所受理纳税申报环节,这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手工操作,它不仅要求录入人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录入者有较强的责任心。由于税务系统大多数前台受理申报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计算机打字技能培训,不懂计算机打字的指法,只能用一两个手指录人数字。在征期录入量大的时候,这种操作情况不仅录入速度慢,而且差错率高。另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录入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因为数据量大嫌麻烦而不录、少录入某些数据,使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

通过以上对造成税务系统基础信息不准的原因分析,以及这几年应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实践表明,税务部门原有的数据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探索新的数据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解决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在税务系统明确设立数据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在全局范围内建立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数据管理工作机制,以解决目前数据信息由各业务科分散管理、管理环节多,各部门都管却管不好、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成立的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协调、统一、维护全局性的数据口径。

2、负责建立全局性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培训各科数据管理员。

4、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数据信息。其中要负责编写涉

及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

5、负责对各科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在上述职责中笔者认为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基本信息,应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最主要的任务。

(二)在设立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同时,笔者建议尽快在税

务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数据管理员队伍。笔者个人认为,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胜任数据管理员岗位。

(三)在上述数据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定之后,应在全局范围内建立数据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一管理的含义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全局的部署进行组织协调,而所谓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的含义是各业务科室都有着各自的业务管理职能,因此各业务科也必须承担它所直接管理的业务数据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于计算机使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实际上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各业务科的使用者在操作数据的过程中也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数据管理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它必须由各业务科在日常工作中对所发生的数据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

关于如何处理统一管理与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关系,笔者认为日常工作中只涉及到的问题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该部门数据管理员、主管局长研究解决,对涉及全局大多数科的重大问题应召开数据管理的例会,由局领导统一研究后,交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查找解决。

(四)要根据数据采集、录入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数据管理办法,以堵塞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1、对数据采集环节加强辅导,强化管理,以解决源头数据错误率高的问题。把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作为一项长期的纳税服务工作来抓,除了对新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外,对老纳税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务报表的质量,这项工作要作为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分析 第6篇

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总之,统计数据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在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尽量达到用户的要求,才能发挥统计的功能。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及其成因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基层调研和组织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三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受基层客观环境、条件所限形成的客观因素;三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一)受利益驱动,行政干预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和小团体利益,对统计行政干预,凡是涉及本单位和本部门有利或与主要领导政绩有关的目标考核的主要统计指标必然受到“官顾”。指使他人或亲自出马从横向(兄弟单位)到纵向搜集相关信息,从中找准本单位有利“位子”,确定统计指标数额,授意统计单位或统计人员搞虚假统计。因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提拔重用、财权等受到绝对制约,对待领导的授意不得不俯首听命,否则将会面临批评、甚至免职的打击。因此,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在领导的授意下,不惜将统计数据当游戏,闭门造车、胡编乱造,有时甚至随心所欲,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致使基层统计数据严重失真,数据质量大打折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弄虚作假手法上较过去更有艺术性。不管是领导者或是被领导的统计人员都明白:在统计数字上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是《统计法》不允许的违法行为,为了“避嫌”,领导和统计人员从操作上都讲“策略”和“艺术”。领导要求统计人员弄虚作假,不会说要你改数字,也不会叫你报假数。而是强调数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要求你调查调查再调查,让你核实核实再核实,直到他们满意为止。统计人员同样清楚自身的处境,“两头”都得罪不起,只好“菜刀打豆腐”两面取光,在操作上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从数据源头做起,从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到统计报表都极为规范,一点也看不出是闭门造假,胡编乱造的虚假报表。最后还经领导签字,单位加盖公章后上报,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使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二)统计基础薄弱,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低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原因。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任何工作都是由人去做,所以人的素质是做好工作的最关键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企业民营化改制的不断深入,基层统计面临统计人员裁减,专职变兼职,内行变外行和人员不稳定的境况。从目前我市的基层统计情况来看,全市111个乡镇有统计机构(包含挂牌合署办公),28个乡镇无统计机构,共有乡镇统计从业人员324人,其中专职111人,占34.3%;全市事业单位中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531个,其中单设的137个,统计从业人员1068人,其中专职85人;企业单位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837个,其中单设的235个,统计从业人员1453人,其中专职104人。一方面,企业实行民营化改制后统计基础工作普遍弱化,改制后配有专职统计的企业几乎为零,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工作重心往往以财务管理为主,对统计工作多于应付,一旦报表任务来临,工作责任心强的尚能做好报表按时上报,工作责任心差的,再三催报也难按时完成任务,这些人大多数对统计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自行其是,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极不规范,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乡(镇)统计属地方性综合统计,是把握统计源头质量的重要环节。统计部门所承担的各种统计调查任务必须依靠乡(镇)统计才能圆满地完成,而乡镇政府

中心工作很多,乡镇统计员必须服从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些同志又身兼多职,任务重,大部分精力不在统计工作上,对于统计工作基本上忙于催收报表,汇总报表,上报报表。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基层单位核实、调查、了解其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基层统计单位的数据质量。再则,乡(镇)统计人员极不稳定,更换频繁,多则3-4年,少则1-2年就被更换,这种短期行为极大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再一方面,农村村级统计是保证统计数据的源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在农村经营体制变革后,村、组一级的统计工作完全由村委会的副主任或文书来承担,统计数据基本上依靠他们提供。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有一定统计素质的村干部尚能提供基本符合一个村实际的统计数据,反之,工作马虎,作风飘浮,应付报表的就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了。事实上,由于绝大多数村文书属兼职统计,既要完成自身的行政事务,又要从事家庭经营,既要干好份内工作,又要完成兼职任务,根本不可能拿出更多精力去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不少人就是靠应付差事,或干脆按年初计划填报数字,或坐在家里编数字,村、组一级统计数字不实、不准,直接影响到上一级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

(三)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统计经费不足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客观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面前的客观事实,除各项定期报表、年报外,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大型普查任务(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1%的人口抽样调查等等);除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外,还有地方性的其他专项调查任务,同时还有许多非法报表(未经统计部门批准和备案的报表)的存在,给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形成尖锐的矛盾。客观事实存在,村组一级无统计,村一级是代统计,乡(镇)一级只有兼职统计,这种现状也间接地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同时,由于财政状况不佳,经费投入不足,统计站办公室多数与其他站所挤在一起办公,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繁重的统计工作量与紧张的统计调查经费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必然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统计技术、方法、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对统计数据质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以及银行等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统计数据计算和传输手段落后等,都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等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并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二)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切实做到依法统计。要解决当前基层统计数据收集比较困难的状况,必须强化基层的统计法律意识,只有运用《统计法》来规范基层统计行为,才能够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顺利施行。一是统计机构必须是依照法律独立设置的,并且国家统计机构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对于重要统计数据要有一套严格的发布政策,要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各方的干扰,确保国家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保证为国家及社会提供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信息。二是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统计法制观念,真真实实地把基层的客观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

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任务及其必需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出版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或将数据分析工作交给社会研究机构,这些都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予以规定。其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并且在基层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基层在调查收集这些统计指标时能顺利进行,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使它能更好地反映现象发展的数量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此外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

(四)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最近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它对于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五)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的基础建设。

一是搞好宣传,争取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想搞好基层统计,就得必须提高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应广泛深入地重点对其加强统计宣传工作。同时还要通过集中学习等多种途径使其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这样他们才能重视统计工作,支持统计人员如实反映情况。

二是健全网络,确保基层统计网络的稳定性。每个村委会都应明确配备1—2名统计员,全权负责本行政村范围内的统计工作,村级统计人员一经确定,尽量不要随便抽作他用,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原始资料,开展统计工作,完成统计任务,经费按计生宣传员的模式发放。

三是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巩固统计队伍,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当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统计资料。

四是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基层统计历史台帐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而且要有质的突破,牢牢树立“精品”意识。

五是加大投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农村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实现乡镇统计信息自动化,全面提高农村统计整体效率和水平,是今后统计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因而,乡镇必须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基础投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作方式,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使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更积极的重要作用。

六是引导全社会关注重视,开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环境。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因统计数据质量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时有发生,虚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统计数据的失真有其社会根源,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对弄虚作假者以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遏制数据失真的蔓延,才能为统计基层建设和基础建设开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上一篇:有关夏的写景作文优秀下一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