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

2024-05-27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精选8篇)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 第1篇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主要包括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弱电工程,空调通风工程,防火卷闸,建筑灭火器配置,气体灭火等系统的施工,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质量。

在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对安装工人、技术工人、管理人员以及工程师的数量要进行合理地安排,对他们进场的时间顺序进行合理地安排。尽量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提高劳动成本。

根据机电工程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使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高,促使机电设备的使用更加长久。

在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就要加强对弱电工程的管理,仔细检查弱电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做好安装设备和技术的检查工作,在确认这些都达到机电工程的施工标准以后,再进行机电工程的施工工作。与另外几项施工项目比较而言,弱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比较短,而电气设备的.成本费用非常高,在早期的工程进展中,就应该把所有的管线都铺设好,之后再开展安装工程。

在民用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对于施工进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进度不仅对组织施工者开展工作有重大影响,它还直接影响着施工设备的供应情况。另外,它对弱电工程、装修、土建工程这三者的配合时机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民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进度的检查和管理,往往都会采取制定工程进度表的方式。在制定弱电工程的进度表时,必须把施工工序作为制作工程进度表的基础。施工工序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管线的施工、施工安装图、安装设备、验收设备、调试、初开通、验收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进行相应地提高。机电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其质量安全。在满足建筑工程需要的基础上,加强对机电工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机电工程的整体质量。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 第2篇

课题名称:车床C6140数控改造

一.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1: 机床数控化的必然

我国目前机床数控化率并不高,我国数控化机床年产量约为0.6—0.8万台,年产值约为18亿元.机床的年产量数控化率为6%.可见我们的大多说制造行业和企业生产,加工装备绝大多数是传统的机床.用这种装备加工出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成本高,供货期长,从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

2:机床数控改造优势

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械制造种结构复杂,精密,批量小,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得加工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稳定性.所以很多企业纷纷将现有机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机床,这种做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事实证明:用较少的资金,经普通机床改造成数控机床,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总体方案应考虑车床数控系统的运行方式,进给伺服系统的类型,数控系统CPU的选择,以及进给传动方式和执行结构的选择等。采用的单片机对进给伺服步进电机及主轴电机进行开环控制。

根据技术指标中的最大加工尺寸,最高控制速度,以及数控系统的经济性要求,决定选用8位的单片机作为数控系统的CPU。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需要扩展功能存储器,数据存储器,键盘与显示电路,I/O接口电路,D/A转换电路,串接接口电路等,根据纵横向步进电机选择驱动电源种类。

设计硬件电路时CPU选用ATMEL公司的8位单片机AT89S52:扩展EPROM芯片W27C512用作程序存储器,存放系统底层程序,扩展一片SRAM芯片6264用作数据存储器,存放用户程序;一些进出的信号均做隔离放大;模拟电压的输出借助于DAC0832;与PC机的串行通信经过MAX233芯片。使用Protel画硬件电路图,使用汇编语言设计控系统的部分软件。

三: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将车床的纵横向进给系统改成用微机控制的,能独立运动的进给伺服系统;将手刀架换成自动换刀的电动刀架。这样,利用数控装置,车床就可以按预先输入的加工指令进行切削加工。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参数,切削次序和刀具都可按程序自动进行调节和更换,再加上纵横向的`联动进给功能,所以,改造后的车床,就可以加工出各种形状复杂的回转零件,并能实现多工序集中车削,从而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对车床C6140进行数控改造,主要包括主传动系统、进给系统设计及机床装配等。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Ø410mm,溜板上最大回转直径Ø250mm,主轴锥孔为莫氏6#,主轴转速范围75- rpm;主轴孔通孔直径Ø50mm;主轴电机功率<8kW。

4. 设计(或研究)方法

完成数控车床CK6140主传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主传动方式的选择,计算出主切削力,确定传动方案;带传动的设计与计算、变速齿轮的设计与计算,齿轮副校核和验算,设计支撑及夹紧部分;对重要零件进行了校核计算及精度计算;绘制总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同时完成进给系统部分的设计计算,内容包括确定系统的负载、脉冲当量,运动部件惯量计算,空载起动及切削力矩计算,确定伺服电机,传动及导向元件的设计、计算及选用,绘制机械部分装配图及零件工作图等。图纸量符合毕业设计要求;翻译相关外文资料。

5. 实施计划

5~6周, 查阅数控车床CK6140主传动系统设计相关资料,翻译外文资料;

7~14周, 数控车床CK6140主传动及进给系统方案设计,绘制总装配图;

对关键零件进行强度、刚度等的校核,绘制部分零件图;

15-16周,撰写毕业论文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 第3篇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 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 一个崭新的高等工程教育体制已经呈现在人们眼前[1,2]。作为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种多模式、开放性等教育体系正在形成。但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3,4]: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多样性和适用性欠缺、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等, 并且长期未得到解决, 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在全国首创实行“双证书”制, 即本科+技师, 形成一种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基于学校特殊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工科本科高等学校的培养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根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针对培养社会急需的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 需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 探索出了一条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2 当前机电一体化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模式单一, 实践比重较低

(1) 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追求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完整, 其主要原因是希望学生可以全方位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并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进行产品的研发。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由于多方面的限制, 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学生如果毕业以后被分配在生产一线, 就会导致实践能力的欠缺。

(2) 教学内容落后。由于机电一体化是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 相关技术的发展都在推动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因此其发展是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 这就必然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其发展不相适应。

2.2 教材建设较落后

教材建设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并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机电一体化的一些教材过于偏重理论, 脱离实际, 缺乏实用性, 部分教材内容陈旧、严重落后于现实, 各科教材之间存在衔接性差、内容重复或内容脱节等现象。这些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2.3 教学、实习设施不先进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缺乏且严重落后。只有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配备有为数不多的数控车床、铣床、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 学校在校生一学期只有三、四次操作设备的机会, 并且这些设备比较落后, 学生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技能。

3 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摒弃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利因素, 针对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结合学校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在面向实际教学的基础上, 遵循工程实践、机电系统集成与创新的特征, 按照系统科学与方法论的观点对传统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整合教学内容, 着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现有的社会与科技发展需求相匹配, 达到创新工程教育的目的。针对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进行了下述改革:

3.1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改善当前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 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提高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 对当前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其改革重点内容主要包括: (1) 应用系统科学与方法论, 研究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深入开展创新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 (2)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开发机器人实践平台, 以典型机器人工程对象的项目实践为主线, 开发了系列配套教材与创新实践指导书。 (3) 基于机器人系统的项目教学法研究, 以“任务驱动”模式开发机器人典型项目, 全面培养了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

3.2 开展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一体化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机器人作为一个平台能使学生全面综合地了解现代工业设计、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 在获得现代化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发明的潜能。开展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一体化创新教育, 其涵盖的内容同上。

3.3 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传统高校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人才培养的主体除了高校以外, 还有企业的参与。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依托行业发展, 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校企合作建设的内容有: (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科学构建了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实现校企创新融合、产学结合、人才共育。 (2) 制定了适用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全方位融合。 (3) 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线, 校企联合开发实践教材。

3.4 师资队伍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高水平“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及考核与评价机制, 为培养与造就一支工程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使师资队伍学历、学院结构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学术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生产力, 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1) 深入剖析制约教师工程素质培养的瓶颈问题与根源, 探索符合卓越工程师素质要求的培养机制, 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2) 创新工作机制与体制, 构建有利于高水平、“一体化”师资队伍聚集的制度环境, 改善教学与工作条件, 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教师创业平台。 (3)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改善教师学员结构,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师资来源格局。 (4) 完善管理机制, 构建团队文化。建立教师业绩与团队业绩并重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合作中实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3.5 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 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构建培养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以推动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信息化。主要内容包括: (1) 开展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分析比较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论和管理理念, 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构建校、院、教研室、企业和学生监督的“五维”监控和与管理保障体系, 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监测、反馈等动态管理。 (3) 设计“在线式”教学工作水平评价系统, 建立健全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体系, 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 结语

为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质量, 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为依托, 以培养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为目标, 以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创新平台为载体, 以校企联合为手段,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 以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为保障, 探索了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加强了社会实践能力, 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机电一体化教育存在的弊端, 结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 探索了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打造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一体化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建设一支高水平“一体化”师资队伍, 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机电一体化,创新平台,质量监控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光明, 李华, 龙明源, 李荣.基于“专业群”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0 (04) .

[2]周军.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其教学改革[J].科技向导.2013 (36) .

[3]张超, 刘爱云, 王娜, 叶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2) .

[4]李风海, 刘立新.改革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J].科教文汇 (下旬刊) .2010 (10) .

机电工程师在企业生产现场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 巡查表 作为 科学 管理 工具

正文:

1、企业机电工程师的作用和一般要求

一般而言,企业机电工程师应该是理工科专业,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悉本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情况、产品设计、产品标准和性能,了解同行业生产技术状况,有相应的生产实践经验,有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开拓精神、求实精神,了解有关法规、标准、经济政策。

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机电工程师要求、职责不尽相同。前文论述了在面对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设计不足时,企业机电工程师应有的作用、作为。当今大部分企业对机电工程师有着更为广泛的期待,机电工程师除了解决了机械设备的问题、消除机械设备风险外,还要协调企业经营与法规、标准的符合性、生产现场管理、生产效率、作业环节等的合理性。如果能针对企业依赖所在有所作为,机电工程师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2、企业生产现场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及对策

生产性企业的产品都要通过生产车间制造加工,企业通过人、设备、材料、工艺、管理等手段获得预期产品。这其中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安全、品质存在关联,机电工程师的作用与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现场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企业要求生产现场时刻保持良好状态是企业家最期待的。什么因素影响生产现场?如何做到时刻保持生产现场良好状态?作为具备专业知识的机电工程师应该有所作为。针对企业生产作业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者以多年实践经验设计了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归纳成《生产现场基本巡查表》(以下简称基本巡查表)。

3、《基本巡查表》的应用:

填写说明:《基本巡查表》适合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使用。

1)《基本巡查表》从左至右设定了九个项,通过对第①分类、②项目、③内容、④重要性这四个项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就可以判别生产现场状况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对于需要进行改善的补救措施,就填写在第⑤~⑨的双实线框内,包括第⑤关联管理规程(编号)、⑥判定(OK或NG)、NG对象、⑦具体位置、⑧存在问题/ 整改方向、⑨备注(展开时间、完成时间);最后完成右上角的作成、审核、确认、时间栏目填写后存档。

2)《基本巡查表》第④重要性分为A、B、C三类,其中A为与事故直接关联的重要类别;B为稳定生产现场关联的必要类别;C为细化管理关联,需要活用的类别。对A类各级管理者要高度关注,尽快制定相应措施(管理规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最终目标是把包括B、C类都进行规范化管理。

3)《基本巡查表》⑤的填写方法:(1)有规程写入编号;(2)没有管理规程填写“无”。

4)《基本巡查表》⑥的填写方法:(1)当判定为OK时填写“O",同时在对应的⑦⑧⑨填写斜杠“/”;(2)当判定为NG时填写“NG";并必须继续填写对应的⑦⑧⑨。

5)《基本巡查表》⑦的填写方法:以标志性物品做参照物,指出NG对象位置。

6)《基本巡查表》⑧的填写方法:(1)提出不符合项的整改措施、方法,包括整改的责任部门、责任人;(2)当不能确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方法,可提出临时对应措施,但必须同时提出彻底整改的方案(包括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

7)《基本巡查表》的分类栏从上至下设定了六个大项和32小项,六个大项分别为标准类、作业安全类、搬运作业类、④5S3定类、危险物管理类、防火防灾类;对其中的32小项对应的内容栏目进行细致的说明

4、《基本巡查表》的效果

《基本巡查表》的设计通俗易懂、易于把握生产场所各种影响状况,适合不同规模企业,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尤其是机电工程技术人员良好工具。通过对《基本巡查表》中设定的①分类、②项目、③内容、④重要性这四个项进行科学分析,就可以判别企业生产现场存在的不足之处;补救措施就在第⑤、⑥、⑦、⑧、⑨项,按照说明因势利导填写完毕后,管理者只需要定期跟进可以收到很好效果。

作者介绍:

姓名:李建明,1962年7月22日出生,性别:男,汉族,1983年本科毕业,是机械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30年来一直与各种不同体制工业企业管理打交道,从事工厂规划设计、机械设计、机电设备管理,现任职于一间跨国集团(三菱电机)在中国的最大企业。

机电工程物料管理及优化论文 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机电工程行业发展迅速,相关机电工程企业的管理者对机电工程物料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本文对BIM视角下的机工程物料的管理制度进行简单分析,对其管理制度的优化进行探究。

关键词:BIM技术;机电工程物料管理;优化研究

BIM技术是BuildingInformationManagemet的缩写,被称之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这项技术的使用领域在建筑学以及土木工程中居多。笔者在BIM技术的视角下,对机电工程物料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简单的探究,并对其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进行简略的分析。

1BIM概述

BIM是一种专业术语,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在许多的领域中都有应用,但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建筑业,通过这个软件所处理出来的图像拥有许多的特点,这是其他软件应用所不能比拟。BIM通过运用一种崭新的技术创造出的软件,它在建筑的设计等方面融合3D等尖端技术,将建筑的许多数据资料都能够通过其模型展示出来。这种崭新的模型展示方法在建筑业中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影响,它给许多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其相关的子软件的开发也提供了许多助益[1]。

2BIM作用于机电安装产生的影响

2.1管道之间的碰撞检验

管道之间的碰撞检验是指在大的工程在进行相应的工作前,找出其中的与事先商议不符的部分,以及一些不同的技术和行业之间产生的摩擦和对抗。因为这些影响看似很小,实则对实际的工程实施具有难以想象的影响,找出这些摩擦部分是保持正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所以往往在安装的过程中的碰撞检验主要是硬碰撞。在机电的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很多的碰撞都不是由专业不同以及技术的差异而产生,大部分的碰撞的产生都是由于管道间的构造和大小等许多因素导致。这种硬性的碰撞通过BIM的应用很容易被检测出来,通过检验的结果来了解机电安装过程中的结构设计,再对现有的结构状况进行相应的修正,使得其结构的状况可以达到最合适的状态。很多的实际状况中都能够体现出BIM应用带来的巨大效益,如果在通过BIM碰撞检测后发现一些管道的位置与消防管道等公共设施发生冲突,在施工中就可以针对避开消防管道进行相应的施工,防止在工程进行的中途更改施工流程,使得施工的效率极大地提升[2]。

2.2BIM应用于管线设计

若是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越庞大,其中所需安装的东西也就越多,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然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机电所有管线的构造进行重新的配置,通过合理的配置管线的位置,使得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更加容易,施工人员不必再为繁复的安装线路所苦恼。在施工开始之前,相关的深化设计人员对图纸的可行性适时进行研究时,可以运用BIM软件的应用实现相应的多维模型的建立;然后再按照各项指标和规划,并且结合之前的碰撞检验,将检验以及研究的成果记录下来形成报告;再根据报告的.记录对于机电安装的整体设计布局进行重新规划,产生一个BIM模型设计下的管线的合理布局;最后对具体的布局进行合适的步骤规划,使得新形成的机电安装步骤更符合施工的合理程度,让施工的进行更加顺利,不用面对由于设计方面产生的施工难题。

3BIM在实际机电安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BIM在具体建造相应的模型的过程中,很多构建模型的结构等都会被赋值,这些数值使得产生的模型具有很大的计算量。而在模型构建结束后,系统还会自动对模型中的许多参数进行相应的统计,使得工程前期的计算周期明显降低,使工程中的相关人员能够尽快得到预算的结果,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铺垫。同时BIM的数据模型还可以对一些参数的提取进行调用,以满足不同人对于数据结构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施工过程中,通过BIM的演算,可以了解到工程的每一个流程对哪一方面的资源有所需求,针对各个流程对资源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资源,使得资源的提供更具有灵活性,而且资源的购入和卖出也能提前掌握市场行情。以前机电设备的施工都是通过几代人的不断摸索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对具体的工程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不能够做到精确安装。但是BIM模型的具体应用解决了这方面的困扰,将各种数据经过严密的计算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者施工标准,使得机电的安装更加现代化和科技化,对施工管理也产生了极大的益处[3]。

4结束语

BIM模型是目前世界先进的模型处理手段,其所具备的功能对机电工程的管理优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通过目前的BIM模型的运用就能够完成机电安装、机电处理等过程的优化,但是BIM的发展潜力还是十分巨大,它是未来建筑模型产业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黄琛.基于BIM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物料管理探讨[J].工程经济,,27(11):17-21.

[2]周永杰,于津苹,高平.BIM视角下的机电工程物料管理优化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14(10):61-68.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6篇

题目:RPVC三通接头塑料模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一、题目背景及意义: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日本称模具工业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德国给模具工业冠以“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称号;欧盟一些国家称“模具就是黄金”;中国模具权威称“模具是印钞机”。可见模具工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挤出加工曾用于古塔波胶、橡胶、硝酸纤维素和酪蛋白的加工。大约在1925年,人们挤出了各种聚氯乙烯,这成为现代挤塑加工技术开始的标志。我国的聚合物挤出工业近几十年得到迅猛发展,油漆是改革开放以来,聚合物加工机械及模具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总的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以上。以来我国聚合物制品的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现代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产品是塑料制品,其产品形状结构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模具设计制造者必须充分掌握产品的各种资料,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原料的特性、精度要求、特殊表面效果等。

本课题的主要设计意义在于增强我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我们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完成模具方案的设计,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一套完整的注射模具,并能将其运动于实际生产。

二、国内外相关发展状况:

1、国内发展状况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也是一个国家加工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国内已经能生产精度达2微米的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使用寿命1-2亿次,大型模具、精密塑料模具和部分汽车覆盖模具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5]

现在,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3万多家,从业人数80多万人。“十五”期间,模具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模具销售额达650亿元,同比增长25%;模具出口7.4亿美元,比的4.9亿美元增长约50%,均居世界前列。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但是,由于创新能力弱,行业关键技术难以突破,使得我国模具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低端竞争、高端进口”的尴尬局面。

为了适应市场对模具制造的短交货期、高精度、低成本的迫切要求,模具越来越向着大型化、高精度化、多功能复合模具化等方向发展。热流道模具、气辅模具等先进的模具加工技术也将在塑料模具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标准件的广泛应用,将极大的影响模具制造周期,提高模具的质量,并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模具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将使中高档模具比例不断增大,产品的机构调整将引发模具市场走势不断变化。[5]

2、国外发展状况

高新技术在欧美模具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欧美许多模具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国际上是一流的。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已成为快速制造优质模具的有力保证。

(1) CAD/CAE/CAM的广泛应用,显示了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优越性。在欧美,CAD/CAE/CAM已成为模具企业普通应用的技术。

(2) 为了缩短制模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普遍采用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3) 快速成型技术与快速制模技术获得普遍应用。

目前,国外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迅速,精密注射成型、注射成型中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电动注射剂、两板式注射机、无拉杆注射机、电磁动态化注射机、低压注射成型、高速注射成型、复合注射成型、超级小精密注射成型等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都大大提高了国外模具的生产和制造水平。[7]

3、中国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中国模具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德、美、日、法、意等工业发达国家落后许多,也比英国、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韩国、新加坡等国落后、其差距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国内自配率不足80%,其中中低档模具供过于求,中高档模具自配率不足60%。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国虽然很早就开始制造模具和使用模具,但长期未形成产业。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都不够合理。中国模具生产厂中多数是自产自配的工模具车间(分厂),专业模具厂也大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国外模具企业大多是“小而专”、“小而精”。模具产品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总体上比国际先进水平低许多,而模具生产周期却要比国际先进水平长许多。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模具企业的管理落后更甚于技术。[6]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一、主要内容: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RPVC三通接头塑料模的模具,并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对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进行设计计算,运用Pro/E软件辅助设计完成模具整体结构;编制模具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艺规程卡片;绘制模具零件图及装配图;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剖析,输出模具开合结构图;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3D图插入说明书中恰当位置)等等相关内容。该产品的材料为聚碳酸酯 ( PC ),PC具高强度及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高度透明性及自由染色性、H.D.T.高、耐疲劳性佳、耐候性佳、电气特性优、无味无臭对人体无害符合卫生安全、成形收缩率低、尺寸安定性良好。本次设计塑件特点为:端盖外表面必须光滑,且无明显浇口痕迹;端盖内壁有呈圆周均布的三个凸台。在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型芯在三个凸台处的脱模,及模具总体结构的合理性。

二、研究方案:

方案一:采用强制脱模,其浇口套和浇口设在定模固定板上。

采用直接浇口,这种浇口流动阻力小,进料快。

方案二:采用弹簧抽芯,型芯将由大小不同的三对镶块组成,由镶块组成的型芯结构内部是空心的,空心部分加一顶杆。在锁模力解除后,顶杆抽出,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型芯镶块向里运动,从而实现脱模。

浇口采用点浇口,点浇口尺寸小,冷凝快,成型周期快,点浇口塑件一般不需要修正工序,因而省去了修正工序,生产率高。而且点浇口在塑件上留下的痕迹小,使塑件表面质量得到了提高。

方案三:采用一模四腔结构,其浇口设在定模板上,用推板推动型芯底座实现脱模。

采用点浇口,表面质量高,效率高。

方案一采用强制脱模,虽然模具设计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塑件容易产生变形或者破坏。同时采用直接浇口,需要专门去除浇注系统产生的凝料。方案二采用弹簧抽芯机构,由于弹簧存在一定的预紧力,使镶块中间的顶杆运动受阻。方案三采用一模四腔结构,效率高。采用点浇口,模具需设计成双分型面,以便取出浇注系统的凝料,这使得模具结构比单分型面要复杂。

经过以上三种方案综合比较,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其模具结构草图如图2所示。

三、研究方法、手段:

本设计题目是工程实际零件,通过运用《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等知识,利用Pro/E软件完成模具结构的设计,并进行相关的校核计算,完成包括注塑机的选择、选材热处理、制造工艺规程、可行性分析等工作。本设计旨在锻炼我们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料模具设计技术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并受到模具设计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3.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一、重点及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模具总体结构的设计优化选择,实现内侧抽芯动作及脱模过程,以及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剖析输出开合模具结构图。难点在于型芯机构的设计、脱模过程和总体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及模具三维结构剖析和开合模具图输出。

二、前期工作:

(1)搜集并查阅了相关专业资料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完成了塑料模具设计的文献综述;

(3)完成了塑件的二维、三维图的绘制;

(4)对塑件结构进行了分析及其工艺性分析;

(5)进行了模具结构的分析,拟订了三套备选结构方案,并绘制了方案草图。

4.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1~2周:熟悉课题,工厂参观注塑生产过程,绘制塑件3D图,翻译外文资料;

3~4周: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绘制模具结构草图,准备开题答辩;

5~10周:对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进行设计计算,并运用Pro/E辅助设计完成部分模具零件,准备中期答辩;

11~14周:运用Pro/E完成模具整体结构3D图,完成模具零件的选材、工艺规程的编制、装配图及零件图的 绘制等工作;

15~18周:对所有图纸进行校核,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资料提请指导教师检查,准备毕业答辩。

注:1、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2磅。

2、开题报告装订入毕业设计(论文)附件册。

参考文献

[1] 李秦蕊主编.塑料模具设计.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2] 葛正浩编著. Pro/ENGINEER Wildfire塑料模具设计入门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杨攀,常旭睿,吴光顺编著. Pro/ENGINEER Wildfire 2.0中文版模具设计经典作品解析.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4] 王永平编著. 注塑模具设计经验点评.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王守鹏. 简述模具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考试周刊,,36:175

[6] 郑涌. 模具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科技信息,,4:64~65

[7] 申长雨,李海梅,高峰.注射成型技术发展概况.工程塑料应用,2003,31(3):53~57

[8] 王文广,田宝善,田雁晨主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 李光耀. 浅谈现代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橡塑技术与装备,2005,32(3):24~28

[10] 高占华,曹巨江,张利平等. Pro/E在注射模设计中的应用. 模具制造,2007,7:4~6

[11] (德)E.林纳(Edmund Linder), (德)P.恩格编著(Peter Unger). 注射模具130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 任义磊. 具有复杂抽芯结构的注塑模设计.塑料科技,2009,37(8):69~71

[13] 烈任鸿. 国外注射成型技术发展新方向.轻工机械,1999,1:1~5

[14] 高济.塑料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15] 张孝民.塑料模具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6] 邹继强.塑料制品及其成型模具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7] 陆宁. 实用注塑模具设计.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18] S.H.Tang, Y.M.Kong,S.M.Sapuan,R.Samin and S.Sulaiman. Design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171(2):259~267

[19] C.G. Lia and C.L. Li.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cooling system design by the configuration space method. Computer-Aided Design,,40(3):334~349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 第7篇

施工人员机电设备安装的重要实施者,只有保障所有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施工水平,才能够为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推行提供足够的人力支撑。因此在进行施工人员的聘请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的`三证齐全,并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实际操作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考虑,以保障所有施工人员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需求。此外还需要做好对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实践操作以及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让所有安装人员都能够很好地掌握机械设备安装技术。最后还需要做好安装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来不断提升这些施工安装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安全意识,以提高房建工程的机电设备安装质量。

3.2做好机电设备的安装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做好机电设备的质量检查工作,在结合了施工图纸具体要求以及房建工程施工情况的基础上,对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运行质量进行严格的核查,质量不达标的机电设备严禁进入到施工场地中。此外需要进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计划的合理制定,这也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对机电设备的安装环境跟运行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进行安装方案的合理选择,并从多个方面来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该房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也就要求机电设备安装人员在具体施工前能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进行施工方案以及安装顺利的合理制定,给予后续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提供足够多的施工依据。

3.3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为了获得良好的机电设备安装效果,要求安装人员能够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对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对于安装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参数需要熟练掌握,并要做好各种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的核查工作,为后续的安装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操作流程进行明确,然后做好安装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制定好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文件进行作业,还需要进行“三检工作制度”的严格落实,以保障操作的规范化跟合理性。对于部分隐蔽工程还需要做好验收工作,这样才能够保障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对于后续房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4结语

机电工程师职称论文 第8篇

所谓专业培养方案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主要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两方面内容。

1 明确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培养类型主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三种。应用型工程师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 设计型工程师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 研究型工程师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考虑到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迫切程度, 学校试点工作为应用型和设计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待积累一定经验且国家需求向更高层次专业人才转向时再考虑进行研究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2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工程教育观念是创新工程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是高校构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的、科学的工程教育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才能实现工程教育的预期目标, 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首先,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创设创新性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机制;倡导勇于追求真理、敢于探索未知、充分发挥潜能、展现个性的价值观;建立具有鼓励创新的校风和学风。要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 确立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观念;要改变以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 树立以教师主导地位为基础, 着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新观念。

其次, 要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 改变以校内学习和理论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 树立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实践的教育观念, 使“产、学、研”相结合, 变“先学习后实践”为“边学习边实践”和“边实践边学习”, 变“静态学”为“动态学”, 变“死学死用”为“活学活用”。

第三,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 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 改变传统教育中直接或间接扼制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3 理论与实践并举

工程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实践教育, 为突出应用、加强学生工程意识、背景和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育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更为举足轻重。

面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建立科学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面向工程, 注重宽基础、重应用。实践环节设置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工程教育面向实践的思想。

作为一名卓越工程师, 学习是主要的任务, 所以, 具有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 也是个体获得自由发展的手段, 卓越工程师应重视奠定自身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及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适应自身特点的自学方法及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 要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并养成创新的习惯。在学校期间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一些对他们有用的非专业知识, 以获得丰富知识, 理论知识学得好、会少走弯路、开阔视野, 为将来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理论来自于实践, 同时, 又指导实践。大学里学到的理论可以通过实践的过程更进一步加深印象。因此, 对卓越工程师而言, 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而且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目前, 有些理工类本科院校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究其根源, 主要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欠佳, 与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的社会要求脱节。这将导致学生因为实践能力差而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或者即使勉强找到了工作, 也至少有半年的“试用期”, 达不到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动手能力强, 上岗快”的要求, 这样加剧了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贯彻始终的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企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严的特点, 调整教学计划, 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

当学生的理论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 强化实践教学, 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形成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才能保证所培养的卓越工程师的质量。

4 引入评价体系

评价是引导师生的指挥棒, 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总是在现行的评价体系引导下寻求“佳绩”。要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必须超越目前以掌握“知识点”为本的评价体系, 形成以素质提升为本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并使之渗入整个培养过程。对此, 我们还有许多困惑, 尚未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5 结束语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 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要求, 也是工科院校的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层次, 这对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培养进行了分析。所谓专业培养方案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主要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2) .47-49.

[2]宋佩维.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6) .4-8.

[3]张荣沂, 付彦虹, 须莹, 马慧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技能.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 (2) .126-128.

[4]崔媛.基于学科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煤炭高等教育, 2011 (1) .66-68.

上一篇: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制度下一篇:一斛珠,一斛珠李煜,一斛珠的意思,一斛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