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2024-07-29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精选8篇)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第1篇

浅谈我国周边外交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是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和外交战略做一些简单分析。

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

(一)影响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稳定因素增多。近年来,部分地区热点问题呈现出缓和趋势,但局部问题凸显,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炸毁其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重新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宁边核设施开展核查工作。朝韩关系转冷,朝鲜半岛呈现紧张态势,双方经济合作受挫,军事形成对峙。伊朗核问题僵局难破,伊朗依然在从事铀浓缩活动,加快铀浓缩进度。美国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摩擦。双方还在同一天于海湾地区进行了互相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随着金融危机后续效应释放,亚洲国家经济风险突出,韩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已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泰国民主制弊端进一步暴露,政局稳后有乱,一年内两届政府下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曼谷国际机场被示威者占领,造成数千旅客滞留,泰经济受到重创。尼泊尔建立共和制后国内局势仍不太平,忠于国王的势力依然存在,联合政府困难重重。

(二)大国关系稳中有变,斗争因素不断增加。中国与大国关系继续保持稳定。中美之间沟通渠道畅通,双方元首已多次会晤,战略经济对话也是多次举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公开表示反对台湾当局的“入联公投”。中俄关系保持平稳高位发展,在汶川地震、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奥运等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事件中,俄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中俄在黑瞎子岛举行了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至此,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在能源合作方面,中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将在俄远东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和运营从斯科沃罗季诺经中国边境城市漠河到大庆的中俄原油管道。中澳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密切在气候变化方面合作的联合声明,双方将在政策对话、扩展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开发清洁能源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此同时,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加激烈。美国仍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防范两面下注,继续在台湾问题、涉藏问题和人权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指手画脚。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倚重增加,新加坡与美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韩新任总统李明博在战略上力争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俄美在反导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矛盾突出,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美国的挤压,被迫绝地反击。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斗争也会不断增加。

(三)军事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热点问题继续升温。近年来,中国周边军事竞争更加复杂尖锐,日趋激烈。美国加速了在东欧地区部署导弹拦截系统的工作,在捷克和波兰建立了反导基地。美国继续推动武器研究和更新,还计划组建“全球打击司令部”,专门负责对洲际导弹和核导弹部队的指挥和管理。为了应对美国部署全球反导系统,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取消裁撤驻科泽利斯克的导弹部队三个团的计划,在俄西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以应对美新的反导设施实施电子压制。俄海军也将参与有关计划,除了试射导弹以外,俄还在乌拉尔、太平洋、波罗的海、地中海等地相继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并在近15年来首次在大西洋举行军演,向西方展示自己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与此同时,大国在外空领域的争夺更加激烈,中国和俄罗斯再次在日内瓦共同向裁军谈判全体会议为防止外空军事化进行了努力,但美国仍是强烈反对。美国不顾其它国家的担忧和反对,发射导弹摧毁其一颗间谍卫星。各国担心美国此举是测试其新型外空武器。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允许将外空用于防卫目的的《宇宙基本法》,标志着日本对宇宙开发一直奉行的“非军事”原则已开始松动。同时日本内阁还成立了宇宙开发战略总部。

(四)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中国反恐怖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恐怖活动活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新疆云南等地多次出现暴恐事件

二、中国周边外交战略概述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设。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方针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周边各国的关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主张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对各种挑战,充分发挥中国的外交优势,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日益被公认为解决国际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稳定和发展了同各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协作,取得了全方位的外交成果。我国与世界各大国关系基本面保持稳定,各领域互利合作持续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发表了《中俄元首北京会晤联合公报》,中俄边界问题已全部解决。中印边界第13次谈判已经举行,中印边界谈判进入实质性前行阶段。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两国领导人以及各部门、各阶层会晤和磋商频繁,共同推动建设性合作关系取得了新的成果。中国继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扩大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渐入佳境”,中国与东盟现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新兴国家关系更加密切,协调合作不断深入和拓宽,协商机制日趋健全,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两千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我国在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亚欧峰会的卓越表现,受到了世界众口一致的积极评价和热烈赞赏。这些活动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最后,无论今后中国发展取得多大成绩,睦邻友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中国将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对待领土海洋争端,中国主张有关国家以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寻找妥善解决和管控争议的办法,避免局势恶化升级。在争议得到彻底解决前,各有关方应避免采取使争议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行动,以维护地区稳定。对于有关争议,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仍不失为破解难题的可行思路。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第2篇

13XXXxxx1班 xxx 20***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以下我将对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形势和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外交战略定位做一次简要分析。

一、中国周边形势

1、南海争端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 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 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是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朝鲜核武器

2016年1月6日上午,朝鲜第四次核爆举世震惊。其实,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所以,朝鲜说,它的威胁来自美国,所以它拥核是“迫于无奈”。其实,朝鲜的核遏制力只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并非什么保卫主权和生存权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正是如此,朝鲜在安全上所以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何况,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再看看第四次核爆后朝鲜发表的声明:自主权不受侵害下不会用核武器,自主权不受侵害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核武器,此次氢弹试验标志着“我们的核武器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实,朝鲜这份声明意义,因为,对 朝鲜来说,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是存在主动出击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对朝鲜拥核充满了担忧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朝鲜是否拥有核武 器,而是它的不可控性。一个退出了六方会谈、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两度撕毁朝鲜停战协定,且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世袭制国家,如何让人放得下心?因此,可以断言,朝鲜第四次核爆引发的危机是深层次的,它威胁最大的不是美国,也不是南韩,而是中国。就目前朝鲜核武的科技水平及级别,美国太远它够不着,南韩用不着,但对我们国家,却是真正的威胁。

3、钓鱼岛主权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钓鱼岛至今仍被日本占有。钓鱼岛主权之争始终是中日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日本却不顾历史钓鱼岛,断然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了此轮危机。通过钓鱼岛事件的产生及发展,对中日关系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首先,对于中方面来说,钓鱼岛事件日本的步步紧逼,导致了中国与日本矛盾加深,关系紧张。中国政府乃至中国人民都不能原谅这一行为.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平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双方在经济以及政治方面联系十分密切,但是此次钓鱼岛事件,激化了两国的矛盾,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给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蒙上了阴影,尤其是在经济上,使中国的出口贸易及旅游业都受到了一定波及,乃至中国的企业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

中国虽说经济以及军事实力都可以跟日本较量,但是目前开战的话,中国也将会付出惨痛代价,就两国而言,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海战上较中国占有一定优势。更 何况日本这个发达国家,他在军事上是有实力的,再加上美国等一些大国的幕后操控。一旦开战,美国与日本就将联合。在加上中国的南海问题,东南亚一些小国必 定会趁此机会攻击中国,那中国必将是腹背受敌。国际矛盾一旦产生,战争一旦开始,必定会影响到中国国内的安定与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将会全部落空,而党的一切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另外,日本的损失将会小于中国,美国则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其可以从中坐收渔利,最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4、俄罗斯是友也是敌

说起中俄关系,可以说错综复杂。直到新中国成立,中苏之间才真正建立起了平等的友好关系,但好景不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才又一次出现了和解。

此时世界局势也开始了新变化,冷战结束,苏联垮台。世界上突兀的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这种一超独大的局面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并且这个超级大国不断对中俄实行战略遏制与围堵。在这种态势下中俄不断被迫走近,结成了联手应对美国威胁的联合状态。然而就在中俄联手应对美国威胁的大背景下,却能不时感受到来自俄罗斯的不正常的战略行为:与越南保持高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还在不断加强这种关系;除越南之外俄罗斯还与印度保持着高度的军事合作关系,印度的航母、舰载机、导弹无一不和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关联。

众所周知印越一个是中国西南邻国,一个是中国南方邻国,且都与中国有着领土争端,这种争端也一直缠拌着三国,使三国关系始终起伏不定。而俄罗斯是中国北方的最大邻国,与中国有着几千公里的漫长边境线。这种地缘关系处使俄罗斯对中国有着战略图谋和战略防备之心。于是和印越这两个于中国有着领土 争端的国家,达成稳固的军事关系,就成了俄罗斯的战略设计,与印越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之势,战时既可以相互牵制中国,又可以共同合击中国。是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布局。

而且中俄关系发展到了今天,俄罗斯还以应对美国太平洋战略为借口继续加强与印越的战略关系,这点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俄罗斯与中国互为邻国,两国现已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从战略上也达成了联合应对美国威胁的战略合作。但中俄的贸易也始终处在低水平的阶段,虽然因为石油的原因,中俄贸易于2014年开始剧增,但也是一种局部的现象。之所以如此,不是俄罗斯人不会与中国人做买卖,而是俄罗斯人不敢大规模的向中国开放。他们担心的是一旦中国人大量涌入俄罗斯。就会造成中国人口以和平的方式迁入俄罗斯。最后占据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因此俄罗斯即使任凭经济低迷也不愿意向中国高度开放。我想这就是俄罗斯一面于中国谈联合,一面防备中国的战略。可以预见,未来一旦美国不再对中俄形成威胁,那时中俄必然会成为最大的战略对手。

二、中国未来数十年外交战略

随着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增强;同时也导致部分周边国家疑虑增加、不安心理增强以及个别外部势力不怀好意的“介入”加深。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坚持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友好合作,推动建设和谐的周边关系。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应该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外交方针。这就要求我们准确界定周边外交的战略地位,我们的周边外交也需要做出新的战略选择。

首要协调好与周边大国的关系。第一个要谈的就是俄罗斯,自从领土问题解决之后,中俄之间基本已经消除了结构上的矛盾,中俄之间的合作互惠利益远远大于矛盾冲突。尤其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因此应该不断加强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在关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中俄应该抱团取暖、相互支持。要充分认识到中俄只有联手,才能共同迎来美好的未来!但我们也不能不对俄罗斯的阴暗的战略图谋有所提防。而防患于未然的手段除需要对俄保持军事平衡和对印越保持强大战略优势之外。最重要的手段还是要真正构建一个现代的中美俄三国相互制衡的大的战略关系。

接着就是印度。不可否认,不远的将来,印度的崛起是无法阻挡的。现在中印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加强,这是十分令人可喜的。而面对中印的最大矛盾仍是领土争端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解决与印度的领土划界,要开展积极有建设性的谈判,双方互相让步,相互理解相互谅解,以实现在未来的世界中的双赢目的!

其次,就是在应对美国重返亚洲的挑战上,中国要继续实施制度均势战略。中国要现实地认识到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历史存在和实际利益,以不损害美国重大利益的方式实现自身战略目标,但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行径和无理挑衅要有坚决反制的措施和手段。

第三,要协调好与其他邻国的友好关系。继续巩固发展与巴基斯坦的传统睦邻友好往来,增进互信友谊。

加强与蒙古的经济联系,使其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尤其中国应该加强蒙古对中国出海口的依赖。充分利用好蒙古屏障的作用,设法抵抗别国对蒙古的渗透和利用。

大力巩固与朝鲜的传统兄弟友好关系,只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和行动,中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很稳定的。最后要说的国家是日本和菲律宾。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也是大国,尤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应加强同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这对我们都有利,同时中日之间的确矛盾有很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短时间之内双方很难解决的,要有诚意和耐心,可以心平气和地慢慢谈,也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眼下面临着日本极右势力不断抬头、军国主义逐渐复活的不利形势,对关涉我们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坚决不能向日让步和妥协半步,更要勇于应对、敢于斗争,有些时候采取果断措施和强硬手段也是很必要的。

菲律宾虽说是穷弱小国,却不顾我们之间的传统友好,在一些外部势力怂恿下,多次挑起事端,一再侵犯我们的领土主权,公然视我们的忍耐退让为可欺,我们在一如既往地友善菲律宾广大人民的同时,也一定要放下所谓的“倚强凌弱”的心里包袱,该坚决的时候一定不要手软,既要显示我们捍卫主权的决心,也要让那些顽固不化者明白一再无理取闹、得寸进尺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

至于其他的一些邻国,我们就要本着国不分大小、不管强弱的原则,一概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一同共创世界繁荣。

中国新航天时代的太空外交战略 第3篇

飞机使人类进入航空时代, 火箭使人类进入航天时代。1957年10月4日, 苏联科学家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到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2011年7月8日完成其整个航天飞机团队的最后一次飞行, 就某种程度而言,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 它意味着人类航天产业的竞争已逐渐摆脱冷战思维的主导, 转向和平与发展的轨道。同前一阶段相比, 新航天时代具有以下特点:航天产业呈现商业化发展趋势, 经济意义凸显;航天主题日益多元化, 社会效益及影响增加;航天活动的参与主体增多, 参与者身份日益丰富;航天活动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空前提升, 战略重要性达成全球共识;国际空间合作代替对抗与竞争, 日趋成为时代主流。

二、当前的太空格局

(一) 太空格局的定义

太空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或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又称外层空间或宇宙空间, 是继陆地、海洋、大气层后,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四环境。与前三个人类环境最大的不同是, 当前的太空是一个未划界区域, 具有超越主权边界、物理疆界的新特点, 因而成为当前大国力量延伸和利益获取的新取向, 各国竞相发展航天事业的同时, 既有形成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合作的机会, 也有引发太空竞争和国际冲突的可能, 各国及地区在这一动态联系和互动中形成的结构状态, 组成了太空国际格局。

(二) 太空格局现状

影响当前太空国际格局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各国的空间能力和其在地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前者决定了其在太空领域的活动范围和深度, 后者奠定了其在太空格局中的政治基础。正因如此, 凭借着先发优势和大国地位, 以美国和俄罗斯为首的航天技术强国在当前与太空相关的国际机构中占据支配地位, 位居太空格局独具优势的第一梯队;而随着中国、欧盟、日本航天大国的崛起, 及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对太空研究的积极参与, 太空主要战略力量第二梯队已基本成型;除上述国家外, 部分国家如以色列、伊朗、朝鲜、韩国等已经具备独立发射卫星进而参与太空俱乐部的能力;另有南非、巴基斯坦等国也在积极探索航天技术, 意欲参与太空竞争, 这些国家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起构成太空政治领域里数量庞大、势力相对较弱的第三梯队。

三、中国的太空外交战略

太空外交战略是外交战略在太空领域的具体化, 是主权国家在太空领域开发与利用太空资源、处理与其他国家太空国际行为关系时, 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手段来实现国家利益的筹划和指导, 其从属于外交战略, 由一国在太空领域中的外交利益、外交实力、外交战略目标和外交政策等要素构成。[1]

(一)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外交利益

1. 经济领域

航天产业作为新兴的高科技领域, 不仅需要高投入、具备高风险, 同时也会带来高效益。据不完全统计, 航天科技每1美元的投入即能换来7至12美元的回报, 预计“十二五”期间, 我国航天产业将以25%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充分利用航天尖端项目, 可在新兴的空间产业中捕捉收益,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另外, 航天产业的高覆盖性可以全面提升经济产能。航天经济的产业链是各经济类别中最长的一支, 从提供航天产业原材料的钢铁、能源、冶金行业, 到提供航天衣食的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行业, 再到为航天生产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信息、运输等现代服务业, 几乎涵盖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因而发展航天经济可以对诸多行业形成带动作用, 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 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统计, 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被移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投入产出比高达1:10。粗略估计, 受惠于我国航天技术辐射的产业链已经达到1200亿元的规模。因此, 航天科技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政治领域

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在探索与利用太空领域里不断发展与进步, 强大的空间能力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 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在美国最后一架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号退役后, 中国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同俄罗斯的“联盟TMA”载人飞船成为目前国际上仅存的两种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中国当仁不让地晋升为新航天时代重要的航天大国, 国际影响力剧增, 未来中国还需不断加强在太空领域的存在感, 以赢得更多的太空外交主动权。

3. 安全领域

随着国家在太空领域活动的增多以及地表活动对航天事业依赖性的加大, 国家安全已是一个陆、海、天、宇一体的全方位概念, 而太空更被认为是现代战争中的战略制高点, [2]因此航天武器装备 (导弹武器和军用卫星) 在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以太空为主要战场, 以天基兵器为主要力量的太空战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都不会发生, 但太空装备仍是我国寻求国家安全时不可忽视的国防力量。

4. 科研领域

首先, 航天技术能推动我国基础科学领域的进步。航天技术的兴起是以应用数学、微重力科学、微电子学等基础科学的研究为基础的, 航天活动的推进可促成这些基础科学的发展。太空平台的应用使人类可以直接获取太空环境的第一手资料, 对空间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伴随航天产业链的延伸, 相关高技术产业间的交叉、融合与集成会衍生出新型的技术与知识领域, 形成新的基础学科分支, 比如卫星气象学、卫星测绘学等。

其次, 外层空间能为我国基础学科及应用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无法复制的实验环境, 比如超低温、高真空、强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等, 这些条件在地球表面实现难度大、实现成本高, 而对生物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和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生物制品等新兴生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 发展领域

在人类两百多年掠夺式地开采后, 地球表面的不可再生资源已近枯竭, 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但随着对太空勘探的推进, 人类发现了比地球上丰富得多的可利用资源, 甚至可能会将太空发展为未来生存的拓展空间。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和新兴发展中的大国, 对太空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将是更好地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同时, 航天工业的发展对高端学术与人才有着巨大需求, 激励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加强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 航天产业对科教复兴的推动, 将有效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外交实力

1.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首超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年中国的外贸总额超越美国, 跃升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尽管近几年增速略有放缓, 但在全球经济暗淡的大背景下, 同仍未逃离预算窘境的其他经济大国相比, 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2.航天科技实力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 航天产品研发水平不断提升, 航天发射和测控能力显著增强, 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若干重要航天技术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跻身世界航天先进行列, 成为太空利益攸关方和空间大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BD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俄“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方面,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相继成功, 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3.航天发展实力

当前中国政府对开发太空资源、发展空间技术给予高度重视, 将其看作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2000年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和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 航空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2000年、2006年、2011年, 中国政府连续发布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充分体现出中国对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外交战略目标

1.提升国际地位, 扩大国际影响力

首先, 中国应把握住新航天时代起步阶段的先发优势, 积极参与太空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太空机制的构建, 保证相关操作有益于本国的国家利益, 巩固和强化已有太空优势, 更好地掌握太空外交主动权。

其次, 中国在与太空相关的国际事务中, 要注重审视本身在太空有限的发展水平和所能提供的资源, 采取有选择的参与策略, 优先选择有条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符合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关系准则, 并与自身利益比较相关或紧密相关的部分。

此外, 中国应继续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保持在重点空间项目上的科技优势和创新能力, 注重自身的太空反制能力建设, 以出色的空间科技水平和强大的空间活动能力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大国身份的肯定与尊重。

2.实现互利共赢, 促进包容性发展

首先, 作为航天大国, 中国对外空资产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太空领域的唯一性、不可分割性与共享性, 决定了中国拓展太空合作将有助于我国太空资产的持久运行, 而且中国周边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太空建设, 包括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韩国等, 中国要想为自身发展赢得良好的周边环境, 也需要接受对方在太空的合理利益, 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实现双方太空活动的互惠。另外, 在太空权力分配中, 中国可以积极为广大航天弱势国家谋取份额, 从而减轻太空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提升新兴航天国家的国际地位, 寻求太空战略新的均衡。

3.维护太空安全, 构建和谐太空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 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 包括太空环境, 是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一方面, 中国可以通过双边形式及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等多边论坛, 保持同其他航天国家的周期性安全对话, 在国际社会中进一步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空间力量发展的担忧, 避免所谓的中国太空威胁论。另一方面, 中国应凭借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 督促国际社会尽快完善导弹和火箭发射预先通报等制度, 以规范外空活动, 维护太空和平与安全。此外, 中国还需在国际社会加强宣传和谐太空理念, 推动太空大国抛弃冷战思维, 以“尊重多样性, 共谋发展”的原则处理太空国际关系。

(四) 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外交政策

中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太空外交领域。

1.外交宗旨:推进太空的和平开发与利用, 促进太空领域的包容性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作为地缘政治敏感地带的太空领域, 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能否保持在和平的范畴内, 更同人类整体利益休戚相关, 秉承这一外交宗旨将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各国发展, 同时也能有效维护我国的太空利益, 更好地推行我国的太空外交政策。

2.基本立场:保持我国在太空外交上的独立自主。

当前太空领域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因而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增强自身实力, 才能在太空外交领域站稳脚跟, 有效拓展太空外交的影响范围, 全面发挥太空外交的独特优势。

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权利, 实现太空格局的战略均衡。

对太空的开发利用, 不仅有利于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更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同时对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经济政治的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因而在太空外交运作中, 中国在履行作为航天大国应尽责任与义务的同时, 也要提醒国际社会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 坚定维护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太空领域应有的发展权利, 抵制太空霸权, 促进未来太空格局战略均衡的早日实现。

注释

1[1]《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研究综述及其研究意义》, 徐能武、黄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5期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第4篇

中国战略文化的第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人是非常和平的和具有包容性的,讲求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我们曾提出和谐世界、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理念,就是与这个自古以来的传统一脉相承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战略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应该说中国的国家战略,至少是从明朝以来,基本上是以防御性为主。第三个层次是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从历史上看是比较现实主义的。应该说,对态势的分析总是建立在现实实力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中国战略文化有这样一个欠缺,即这三个层次的脱节。但我们现在提出的新安全观和周边外交行动正在克服这种欠缺,使哲学、国家战略、外交战略三个层次至少开始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一,新理念挂帅前行,紧密指导现实外交。习近平在2014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到,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个提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是中国古代那种朝贡体系,不是西方过去那种殖民主义国际体系,不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国际体系,也不是现在美国在亚太地区所搞的那种联盟体系。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战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军事联盟导致战争。二战的爆发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对军事联盟。习近平在会议上讲到“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现在这已成为中央的战略方针。同时我们看到,这种新的理念正在贯彻到我们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国防战略中去,比如说我们强调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出和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所以我们现在不光是在哲学层次提出和平发展理念,而且已经是应用到各个层次中去了。

二,将“一带一路”提升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引领与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也是现在我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指导方针。而且,习近平告诉邻国不光可以搭便车,而且要搭快车。这也与西方的理论和实践完全不一样。奥巴马就批评中国搭美国的便车。但是他没有想到,即使中国曾经搭过美国的便车,美国从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当中是得到了非常多好处的。回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既停滞又通货膨胀。因为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阵营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值冷战结束、全球向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得益,而美国其实也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中得到了很大的利益。美国的GDP在冷战刚结束时是两万多亿美元,现在已经接近17万亿美元。因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我们向美国提供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能够保持较低水平。美国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出来,并且增长率较高而失业率较低,也与中美贸易有关。

三,将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相结合,主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我们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同时我们的思路就是通过提供国际和地区的公共财产,不仅发展我们自己,也使周边能够稳定繁荣。中国主动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金砖国家银行和丝绸之路建设基金等。同时我们强调互联互通,包括要高铁通、光缆通、港口通。我想将来“一带一路”要实现五个“流”——智慧流、金融流、贸易流、信息流、人文流。这种大互联互通的格局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向。总体上来讲,我们的外交是一种很积极、很有利的外交。

(作者为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第5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恪守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然而,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基本立足点没有变,中国外交“和”的理念没有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石。首先,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其次,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被定义为四大块: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和谐世界”,就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对话”。第一,经济领域的发展的危机

对外经济依赖越,经济的脆弱性就越大。海盗猖獗,没有国家敢于治理 ;原来所依赖的能源短缺,如我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科学发展观可以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能再靠现有的资源来维系经济的增长。过去中国经济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进口有保障,未来这个路是越来越窄了,越来越走不通了,只有靠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比如靠原子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甚至是潮汐能等

第二,在安全领域中的安全难题

我们必须要有新的国土概念和新的邻国数目概念,以更好地来捍卫我们的权益。现在,中国有12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960万平方公里为陆地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是海洋国土,我们的邻国数量也不一样了,过去由于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大国,中国邻国主要是指各个接壤的国家,比如俄罗斯、朝鲜、印度、越南等边界靠在一起的国家有14个。现在这个说法不全面了,因为有一个非接壤邻国的概念,韩国、日本就是例子。中国是全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面对的主权纠纷也格外错综复杂,是全世界最复杂的一个,所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对我们的最大挑战 第三,国际领域中的国际压力

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第6篇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中国外交在更为广阔的国际战略框架中谋划和布局。

从国际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世界依然很不安宁,国际环境依旧动荡不安。30年来,中国既高度珍惜并维护独立自主权利,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战略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外交战略。基于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的外交也应该在站在历史的新的起点上。

中国外交的新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把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又一个特点。

在国际和地区安全方面,当前安全形势总体上仍然保持缓和,虽然目前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核扩散、陆海边界、能源、粮食、互联网纠纷、气候灾害等所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加,成为考验中国外交应对能力的重大挑战。

在这些背景下,中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进一步上升。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舞台上也有不俗表现。但是,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的迅速增大,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中国威胁论”不断出现。一些大国对我国明显的战略敌意和恶意中伤,使我国面临更多的麻烦和事端。如近期南海主权争端表面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便是重要原因。中国的崛起也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使我国周边环境出现不稳定因素。象钓鱼岛等问题上,与日本等国的争端都呈现加剧之势。而且,随着国际对我国的期待大大上升,这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压力明显加大,我们必须学会平衡。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第7篇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一、二部分各错1题,94分

第1题、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4题、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合作空间。(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中美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仍然存在。(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我国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8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9题、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局部紧张、局部动荡,主要集中于东亚、欧洲。(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并未产生深刻影响。(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单选题)(分值:3)

A. 有效策略

B. 有力武器

C. 重要法宝

D. 以上均错误

第12题、习近平指出,()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单选题)(分值:3)

A. 政治和经济

B. 政策和策略

C. 文化和经济

D. 以上均错误

第13题、中美之间深层次的矛盾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严重的战略碰撞,特别是在()的对抗是可以避免的。(单选题)(分值:3)

A. 亚太地区

B. 北非

C. 大中东地区

D. 东亚

第14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新意在于打破了()的怪圈。(单选题)(分值:3)

A. 敌强我弱

B. 国强必霸

C. 国强必战

D. 以上均错误

第15题、()仍然是时代主题。(单选题)(分值:3)

A. 和平与发展

B. 共赢与发展

C. 和平与统一

D. 共赢与统一

第16题、()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单选题)(分值:3)

A. 改革开放

B. 群众路线

C. 和平发展

D. 和谐统一

第17题、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建设为中心。(单选题)(分值:3)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科技

第18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中开拓前进。(单选题)(分值:3)

A. 文化强国

B. 经济第一

C. 团结奋进

D. 互利共赢

第19题、中国的()将为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单选题)(分值:3)

A. 和平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政治进步

D. 文化繁荣

第20题、单签,美国在()还一时难以完全脱身,中美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战略竞争仍将考验中美关系。(单选题)(分值:3)

A. 亚太地区

B. 北非

C. 大中东地区

D. 东亚

第21题、今后美国在()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上仍有求于我国。(多选题)(分值:4)

A. 防止核扩散

B. 反恐

C. 文化传播

D. 应对金融危机

第22题、习近平同志在中美首脑“庄园会晤”中,阐述新型大国关系内涵:()。(多选题)(分值:4)

A. 不冲突

B. 不对抗

C. 相互尊重

D. 合作共赢

第23题、当前,中美之间小麻烦也会不断,双方在()、地区安全等问题上仍有分歧。(多选题)(分值:4)

A. 贸易摩擦

B. 涉台军售

C. 涉藏

D. 网络

第24题、刘云山同志在2013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倡导:要学习领会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的论述,坚持()的发展。(多选题)(分值:4)

A. 开放

B. 合作

C. 共赢

D. 团结

第25题、习近平指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多选题)(分值:4)

A. 应该共同享受文化成果

B. 应该共同享受尊严

C. 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D. 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

第26题、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外交工作(),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多选题)(分值:4)

A. 顶层设计

B. 策略运筹

C. 底线思维

D. 底层设计

第27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基本特征主要有()、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多选题)(分值:4)

A. 科学发展

B. 自主发展

C. 开放发展

D. 和平发展

第28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多选题)(分值:4)

A. 主权

B. 安全

C. 发展

D. 民族

第29题、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全面阐述了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各国人民一起应该()的思想。(多选题)(分值:4)

A.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B. 共建美好家园

C. 共同维护国家利益

D. 促进共同发展

第30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多选题)(分值:4)

A. 坚定信心

B. 凝聚共识

C. 统筹谋划

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第8篇

2016年中国周边形势发生复杂变化, 但从实际结果看, 其不仅没有冲击到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 相反周边“友华”力量却显著上升。其中, 周边外交的高潮是杜特尔特访华, 实现了中菲关系的大转圜。可以说, 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所确立的“经略周边”方略, 逐步开始取得成效。

2016年, 中国的多个周边国家换届选举或政权更迭, “友华”或“亲华”力量相继上台执政。

3月31日缅甸新政府宣誓就职, 由缅甸全国民主联盟 (民盟) 领导的新政府开始施政。实际“幕后掌权人”昂山素季8月中旬访问中国, 将中国作为首访的第一个大国, 表明缅甸新政府仍将对华外交放在首位。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也于10月底对中国进行成功访问。中缅关系由此实现平稳过渡, 西方国家的“老朋友”昂山素季优先选择了与中国交朋友。这与2015年6月中方“建设性”地邀请昂山素季以缅甸民盟主席身份访华, 先期进行坦诚交流和沟通是分不开的, 为民盟大选胜利后的中缅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越南也是如此。1月底举行的越共十二届一中全会, 选举产生越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成员, 阮富仲连任越共中央总书记, 原政府总理阮晋勇退出越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 这被普遍认为是越南政坛“稳健派”取得胜利。9月中旬, 越南新总理阮春福作为越南新一代领导集体成员首次访华。越共与政府最高领导层更迭, 形成了“知华派”掌权的格局, 顺利实现中越关系的平稳过渡。事实上, 早在2015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就邀请越共总书记阮富仲率领庞大代表团访华, 其中就包括越共政治局委员阮氏金银和陈大光。

更具戏剧性的是5月底的菲律宾大选, “反美”色彩浓厚的杜特尔特当选总统, 一改前任阿基诺三世的外交路线。10月, 杜特尔特对中国进行了成功访问, 迅速使中菲关系摆脱了所谓“南海仲裁案”导致的“冻结”状态。最重要的是, 使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失去最为重要的一枚棋子。因而, 观察家笑言, “杜特尔特凭借一己之力重塑了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

紧随杜特尔特, 11月初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也对中国进行超长时间的访问, 其深化与中国防务、经济合作之举更被视为“倒向中国”。加上2014年以来就逐步变冷的美泰关系, 随着泰国新国王的登基, 未来泰国的外交重点, 可能会更加多地转向中国。

是否一场席卷东南亚的“杜特尔特效应”正在发酵?目前虽然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但不可否认的是,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塑造能力正在持续上升。

周边外交中的“刚柔相济”

除了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外, 中国开展周边外交还需确立一套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基本规则。“刚柔相济”应该是这一基本规则的应有成分。

2016年, 南海问题实现“软着陆”, 这是对不断强大的中国如何与周边国家相处的一次重要考验。南海继续保持和平与稳定, 离不开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南海和平, 保持了战略克制与定力。面对南海仲裁案, 中国的坚定立场与始终坚持, 使争议各方认识到任何诉诸“仲裁”的单边做法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路径, 只有回到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提出的“双轨思路”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对于在南海问题上能够“不畏强权压力, 主持公道正义, 坚持对华友好”的柬埔寨等国, 中国对“这份沉甸甸的情谊”给予了真心感谢和高度评价。2016年10月, 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柬埔寨, 谱写了中柬友谊的历史新篇章。

另一方面, 对于不顾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做法与行为, 中国则坚决地给予了必要的警示和反制。例如, 11月蒙古国不顾中方多次严厉警告, 仍然允许达赖窜访。这一事件严重伤害到中国的核心利益。事件发生后, 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和经济反制行动, 中止了正在进行的政府间合作谈判。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领导力”

2016年, G20杭州峰会顺利召开,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正在日益浮现。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 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

杭州峰会提出, 短期内, 各国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和协调合作, 激发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力;中长期则要大力推动创新, 推进结构性改革。同时, 峰会将中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为推广, 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 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 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 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 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这些成绩及通过的29份文件, 集中反映了全球治理中的中国领导力, 体现了中国智慧、融汇了中国理念、推广了中国经验、形成了中国方案, 将为引领经济领域全球治理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 中国对于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新规则的塑造能力正在进一步提升。中国力推的亚太经贸整合倡议在2016年迈出重要步伐。11月19日的APEC峰会主旨演讲中, 习近平主席对中国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做出阐述:“我们将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结束谈判。”

由中国倡议并力推的亚太自贸区 (FTAAP) 建设成为了11月APEC利马峰会的核心议题之一。峰会批准了APEC部长会议提交的《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 要把亚太自贸区作为亚太地区未来一体化的主要平台。而由东盟国家主导的RCEP也有望取得积极进展, 使得此前并非RCEP成员的秘鲁也在APEC峰会前匆匆宣布开始展开加入RCEP的谈判。显然, 不论是FTAAP还是RCEP的进展, 都意味着中国将在地区经济整合中可能起到主导地位。

此外,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塑造周边及全球发展的核心倡议与方案, 在2016年获得了更多国家的认同。截止目前, 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支持和参与的态度, 我国已同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顺利启动。1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 这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塑造国际金融规则的重要举措。可以说, 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正在逐步转化为对全球与地区秩序的塑造能力。中国不仅扮演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也将成为塑造全球与地区的规则制定者。

上一篇:区长外经贸调度会讲话下一篇:初三语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