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个案介入计划

2024-06-11

社工个案介入计划(精选8篇)

社工个案介入计划 第1篇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赵晓菊,女,27岁,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有一儿一女,大的7岁,小的3岁。夫妻俩一块出来在山东济南打工,后来丈夫癫痫病发作,先是托人从老家买了两盒药,吃完之后,准备在当地买药。用一千八百元从别人手中买了两盒药,拆开却发现里面裹得是报纸。一千八百块钱就这样被别人骗走了。丈夫回老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她在内蒙古做了五个月的服务员,因天气转冷,辞掉工作准备回家。讨要工资时,老板只给了她几百块钱,她由内蒙古转到西安再到郑州,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的宾馆住了一晚上,当时将自己的手机抵押到柜台,后来手机和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均不见了,宾馆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只一味推卸责任,最后事情不了了之。赵晓菊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警察送来郑州市救助站。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赵晓菊,女,27岁,已婚,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有一儿一女,丈夫患有癫痫病,看病花很多钱。丈夫有两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虽然在治病时各家都有所帮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去年开始,夫妻俩一块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

2、个人经历:去年,曾出外打工三个月,没有挣到钱。今年五月份,和丈夫一块打工,因给丈夫治病被骗了一千八百元钱,后来丈夫回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先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如意,后来在内蒙古一家餐馆当服务员。直到前不久准备回家。工资没有讨到手,在郑州火车站又被偷,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送到了郑州救助管理站。

三、主要问题

1、案主文化程度不高,对人的戒备心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2、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丈夫有病,孩子年幼,开销较大。

3、案主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服务目标

1、提高案主的防范意识,保证其自身和财物的安全。

2、针对其家庭状况,为其争取各方面可利用的资源,改善家庭状况。

3、为案主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本个案主要采用任务中心模式。该模式相信当事人可自主(client’s autonomy),有自主的权利,肯定当事人有处理其问题的权利与义务,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任何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的欠缺所引起的。因此,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发挥案主自身的能动性。案主必须参与问题的界定和处理并对其负责,我们在界定问题时也要尊重案主的意愿,以案主的看法为依据;在执行任务时让案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案主的能力和潜能。

2、根据“人在情境中”理论来看,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案主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环境的压力,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特别是因丈夫治病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为案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务和乘车救助凭证,积极的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其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暂时缓和了其情绪和压力。同时,为案主争取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3、人本治疗模式。它强调以求助者或当事人为中心,重视发挥求助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张通过协助求助者重新整理自我概念来使之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潜能的人。罗杰斯认为人的自我概念决定了接受和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在本案例中,案主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有冲突,使其对于那些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加以曲解,使之与自我概念保持一致。案主独自一人在外打工,没有认清自我的能力导致被骗。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联系现实社会状况,使其认识到妇女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调整自我概念以适应社会;同时提高其防范意识,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4、鼓励案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培训班,学习一门技能,为以后找合适的工作打下基础。

六、服务评估

1、成效评估: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自身家庭状况和案主的心理需

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人本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介入个案,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个案访谈治疗外,还将案主的家庭资源等整合到案主的治疗中,从而为有助于案主自我能力的提升,并进一步改善家庭条件,使之积极乐观主动的面对生活。

2、自我评估:社工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平等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者的各项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合理运用针对成年女子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情景模拟、联结、打断、总结等沟通技巧,让案主重新调整自我概念,认清自我;并使案主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提高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1、在进行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初步接触案主时,从案主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取得案主信任。

2、要遵守个别化原则,对于不同情况的案主,要采用不同的服务模式。

3、要充分认清工作员的角色,在开展个案的过程中,要做到共情而不过分卷入。

4、充分和合理利用案主的自身可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案主服务,最终让他们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让案主能自己自立,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社工个案介入计划 第2篇

一、基本信息

1、日期时间:2015年9月22日

2、个案编号:0001

3、工作人员:陈小姐

二、案主详细信息

陈某,男、42岁,初中文化,多年在外打工未有积蓄,生育一儿一女。因儿子上高中而向人借款,至今未还。女儿16岁,在读初中。全家靠妻子代教月工资800维持生活。家庭压力大,陈某多次向亲戚朋友透露“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

三、设定目标

1、社工要清楚地了解案主陈某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在于案主接触交流中了解问题所在,与案主的需求。

2、对案主环境周围的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客观正确的制定解决方案。

3、社工要识别案主问题的主观因素,及了解案主个人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和真实想法。

4、通过对案主情况的核实,协助案主申请贫困辅助金,改善生活状况。

5、与案主接触聊天,让案主重拾自信,鼓励案主坚强面对生活,消除轻生念头。

四、制定计划

1、第一次访谈,接触案主。案主见面,自我介绍,简单讲诉一下机构情况。与案主聊天,认真听取案主的情况,并且简单重复叙述一下案主的情况,让他明白自己了解他的情况,明白他的想法。消除彼此间的距离,取得案主信任。

2、第二次访谈,社工全面收集案主的有关资料,直接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与案主谈话获得,间接资料是通过案主周围的人了解。在访谈中社工根据案主上一次的诉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开始开导案主。

3、第三次访谈,与案主的家人协商,与家人共同制定方案,带案主一起参加一些家庭的户外活动,例如野营,周边游等活动,以亲情打动案主,让他感觉自己依旧拥有很多,对生命重新有热情。

4、第四次访谈,等案主消除了轻生念头之后,与案主协商一起申请政府机构的辅助,帮助他获得社会和政府的帮助,改善生活的状况,减轻他的压力。

(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延长访谈的时间和次数,以实际状况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服务协议书 第一条 本协议当事人

甲方(委托方):陈xx

乙方(受托方):广东XX社工协会

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事项签订本协议。第二条 服务目标

1、帮助案主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让案主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消除轻生的念头。

2、减轻案主生活压力,改善案主生活条件和情况,提高案主家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条 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策略

1、对案主的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做基本的记录。

2、与案主的接触聊天,倾听案主的个人想法,社工给出建议和心理辅导。

3、社工与案主家人策划组织一些家庭聚会活动,鼓励案主参加。

4、社工对案主的心理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第五条 服务时间人数

1、服务期限2015年9月22日至2015年10月22日,具体访谈时间又双方协商决定。

2、服务人数两名社工,其中一名记录者。第六条 监控进展的方法 社工在合法的基础上,在案主允许下,对案主生活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追踪评估。

第六条 其他补充内容

社工工作者将遵循工作制度,在合法的前提下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保密,绝不对外泄露。

2、本协议签订之日生效,双方可以在本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补充,以书面的形式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社工个案介入计划 第3篇

关键词:医务社工,介入,个案,应用

一、嘉兴市中医院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情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1]是指政府将由自身承担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 并定期按照市场标准相互建立提供服务产品的合约, 由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 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履约情况来支付服务费用。其主要方式是“市场运作、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

个案社会工作[2]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 运用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 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了解个人内在的心理特性和问题, 以激发个人潜能, 协助其改变态度, 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 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生活功能, 以解决他们的问题, 增强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嘉兴市中医院杏林医务社工部, 作为嘉兴市卫生系统首批医务社工部于2011 年12 月6 日成立, “糖友乐”健康促进项目是杏林医务社工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之一。项目通过公开竞标、政府购买、第三方评估, 顺利取得市民政局彩票福利基金支持。项目主要以高血糖群体为服务对象, 利用我院糖尿病防治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工作平台, 以我院杏林社工部为主体, 联合市中医药学会志愿者团队, 为本市100 名糖尿病患者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本院门诊就诊的200余名糖尿病患者中的100 名, 根据调查对象入选与剔除标准, 将100 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每组分别50 人。干预组由本院杏林医务社工部社工利用专业医务社工实务方法进行干预, 为期一年, 每月电话或面对面干预, 主要方法归于三个方面: 连接医患、搭建桥梁; 医疗社会信息服务; 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对照组则不接受医务社工服务, 进行常规门诊治疗及服务。干预阶段结朿后, 对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糖尿病控制及家庭心理情绪问卷调查; 对社工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二、项目中个案服务的过程与方法

以“糖宝宝”边某某服务过程为例: 患儿, 女, 9 岁, 父母离异, 随母亲生活, 患有1 型糖尿病, 由于其户口问题, 现处于失学阶段。父亲已再组家庭, 平时并未资助她, 只是过年时探望她, 家里只能依靠母亲做外包工作获得生活来源, 家庭经济困难, 因此她的病未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由于生病, 同龄伙伴都排除她, 不愿意与她玩耍, 她变得不爱说话个性比较内向、自卑, 渐渐人也变得冷漠。她每天大部分时间与母亲一起, 而且还时常帮母亲干活。母亲希望改变女儿的现状, 来院就诊时医务社工介入。

通过医务社工观察和会谈, 我们了解到案主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行为问题, 因为糖尿病的关系, 饮食上有许多禁忌, 但案主年龄尚小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 时常偷吃东西, 导致血糖不稳定。失学问题, 因复杂的家庭关系, 案主没有户口, 使得上学成了问题。人际关系差, 没有同龄伙伴, 经常只与母亲一起。经济困难且支持网络缺乏, 由于案主看病, 花了很多钱, 家里只能依靠母亲做外包工作获得生活来源, 而且家里并未有其他关系好的亲戚, 父亲不愿资助, 爷爷奶奶只是偶尔来看望她。心理问题, 个性内向, 不爱说话, 感到自卑, 渐渐变得冷漠。社工运用行为修正模式[3], 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 从而修正其行为, 这就是强化理论, 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与案主母亲订立行为契约, 做好监督和评估, 以此来修正案主行为。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 核心概念“人在情境中“) 从三个层次进行治疗: 一、心理层次, 缓解案主情绪, 让她获得心里上的支持二、沟通层次, 加强案主与母亲, 还有同龄群体的沟通, 来改变案主的现状三、社会层次, 整合案主的社会资源, 对案主进行帮助 ( 政府方面、医院方面、学校方面) 。

通过个案服务现在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现情绪和心理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而且她也重新回到了学校, 回归社会。

三、讨论

医务社工介入糖尿病患儿服务个案获2012 星耀南湖社工专业服务金奖。接受过社工服务的90% 糖尿病患者通过专业社工服务解决和缓解了因病致贫、对疾病认知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问题; 社会工作影响力有所扩大, 已经让部分服务对象想到了有需求找社工, 服务对象及相关人员对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 。探索社工介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运用, 评价医务社会工作方法作用于病患健康管理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疾病控制及家庭心理情绪等的干预效果, 为建立合理有效的医务社会工作机制, 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实践依据, 已成为我院提升服务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8-19.

[2]翟进, 张曙.个案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15.

社工个案介入计划 第4篇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部分福利、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逐步分离并转交给社区,建设社区工作的发展日益重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社区开始成为人们所熟悉并依赖的生活环境,城市居民自治关系到居民自身的切实利益以及健康安定的生活,也关系到社区建设的稳定性与民主性以及国家的安定。但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服务人员专业化低,居民参与率不高等。

(二)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主要以社会互动理论、社会网络支持理论为切入视角和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无结构式访谈法进行案例研究。以C市N区H社区真实案例,将社区案主与社工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分子均纳入具体的情境之中,以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度提出城市社区与居民建立关系的实务方法,分析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分子在社区服务中的优势。从而探讨、分析具体社区案例中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积极分子他们在城市社区中的服务专业提升上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社工是如何整合资源介入社区居民的生活,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居民服务当中如何运用等。

二、概念与研究理论

(一)概念界定

1、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与互助为基础,面向生社区全体居民,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开展额各种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

2、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总称。

3、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指依靠城市社区居民自身力量,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遵循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统一协商,民主决策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解决社区事务的问题中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二)理论工具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互动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进行分析。互动论研究将社区案主面临的问题置于社区这个特定场域之中,集中在社区独居老人与社工以及社区居民自治在这种互动情境中进行研究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指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越能更好的应付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通过这些支持,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社会支持网络模式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领域,尤其是对农民工、下岗职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研究。

三、社区服务案例分析

本文从C重庆市市N区H社区的调查材料中选取两个长期案例加以分析,凸显社工如何整合有利资源介入社区居民的生活。

(一)案例一:

访谈案主是一位独居空巢老人,王婆婆。外地人氏。为躲避战乱与老伴来到重庆生活,现在老伴已逝,膝下无子,一人独守。

通过和案主的访谈,社会工作者通过案主的态度和言语仔细观察,社工决定每周定期并坚持去看望老人,运用个案开展工作。经过长时间的与老人接触,老人逐渐接受社工和邻。此次探访中,社工特意找到社区居民代表H女士,希望他可以带动小区居民主动去关心、帮助老人,从而减轻老人的孤独感。现在老人没有事就会主动走到小区院里和居民聊天,彼此作为各自的倾听者和诉说者。现在老人明显比以前更加开朗,也结交了小区其他老年朋友,个人的社交圈明显的拓宽了,也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

(二)案例二:

访谈案主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吴爷爷,重庆本地人氏。案主患有严重的眼疾,行动不便。老人退休金较为优渥,曾经入住过养老院,由于养老院服务质量差,原有的饮食、起居以及生活方式无法得到满足和支持,老人难以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最后决定选择回归家庭养老。虽然子孙会定期看望他,但老人因为自身健康原因,根本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被迫从社会生活中撤离,与之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单一,薄弱,稳定性较差。

通过之前几次与老人的交谈,可以发现案主具有一定文化,说话条理清楚。故社工采用缅怀疗法,通过带领案主进行往事回顾,从过往中的获取成就感,从而打开心,探访人员包括案主,社工,以及居民自治委员会社区积极分子何利君阿姨。在前后至少六次的访谈时间里,老人频频赞赏何阿姨平日对他的照顾,通过老人对社区阿姨的赞扬,透露出安慰。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到作为社区活动积极分子何阿姨的热心和不易。

四、社区工作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一)促进居民“四个自我”的形成

社会工作崇尚“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强调开展这次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就是为了实现以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为本,以预防、治疗和发展的服务模式唤起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参与性较低,但他们的社区生活确是单调乏味的。社工入驻到社区后,就将立足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能,为居民提供科学化与精细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培养自治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活动机制

一套完善的活动机制,比如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定期开展同时仍让居民对活动抱有新鲜感,尤其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应充分开展具有较强覆盖性的社区活动,这样能够扩大社区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社区居民融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活动有效实现其既定目标,提高活动连贯性。增强居民参与意识,为居民自治打下基础。(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魏成.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服务的路径——以B市Q区的个案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2

[4]赵静.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服务中的嵌入性发展.[D].西北大学.2015

[5]胡俊.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模式探索——以深圳市X社区为例.[D].郑州大学.2014

[6]闫丽.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的经验分析——基于深圳市C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的实践反思.[D].云南大学.2013

[7]何筠.关于发展社区服务的思考.[J].青年思想家.1997:18-20

[8]霍立珠.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排斥与社会工作介入—以S市D社区个案为例.[D].吉林大学.2013

[9]梁赋.试论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J].2010年3月第3期

[10]马贵侠.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工作职工的应用——以合肥市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为例[J].社会工作方法.2011

[11]李杰伟.社区工作方法在改进社区服务中的实践研究——以昆民是某“村改居”社区为例.[D].云南大学.2014.

[12]谭寿敢.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社区建设中的运用于整合—以东莞市塘厦镇四村社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第5篇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系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会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

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太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

社会工作者单独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由哪些? 上述案例中,小明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其个人、家庭和学校系统中反映出来:(1)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状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2)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3)如何改善小明与父母缺乏沟通的现状,避免母亲对他学业不好的过度责骂;(4)如何改善小明在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

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1)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2)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3)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自沟通技巧。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4)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组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5)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

案例四:

阿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在她6岁时被判刑,后死在狱中,剩下姐姐和她与母亲相依为命。1999年姐姐结婚出嫁,为筹办姐姐的婚事,母亲到处筹款借钱,给生活拮据的家庭添加了债务。2000年,阿芳从职校毕业后找了份宾馆服务员的工作。为还债务,她经常替小姐妹们加班,也不舍得为自己购置时髦的衣服。慢慢地,阿芳观察到经常出入于宾馆、打扮时髦的女性及其她们的生活方式,阿芳终于没能抵挡住诱惑,偷偷做起了卖淫女。母亲看到打扮得日渐妖艳、神情懒散的女儿,心里很着急。当母亲得知女儿已辞退工作偷偷卖淫时痛哭流涕,找到社工站请求社工救救女儿。问题:

1、阿芳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阿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生活现状与生活欲望之间的不协调;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生活观的问题。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第6篇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生活都没有足够的信心,消极的心态较为严重。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发掘其优势,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社工寻找服务对象周围的支持系统,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心态面学习和生活。

三、服务计划

(一)长期服务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理性信念,增强自信心,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促进自我完整发展。

(二)短期服务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看待平时学习中的考试测验,消除过度紧张焦虑情绪;

2.增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能力,消除家庭沟通障碍,从家庭获取更多支持; 3.增强服务对象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迎接中考;

4.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现状,为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三)服务计划

1.和服务对象探讨现状,了解考试失败的原因。服务对象平时学习较为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分析,寻找考试不理想的原因;

2.学习理性情绪治疗法,改变非理性信念。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让服务对象明白非理性信念对人的影响,并从自己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讨论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

3.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与服务对象讨论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增强沟通交流能力,消除沟通障碍;

4.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和现状。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其现状,为自己确立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迎接中考的到来;

5.鼓励和赞赏服务对象。社工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地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目标: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学习和家庭方面的

资料。

主要内容: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为了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接纳,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兴趣着手,从服务对象喜欢的网络游戏谈起,并运用同感、尊重和接纳等技巧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谈话中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如对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第一阶段的会谈,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很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和社工一起探讨制定了服务目标,并很高兴答应社工约定的下次见面的时间。

(二)第二阶段

目标:消除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减少对考试的焦虑;增强家庭沟通,获取家庭支持。

主要内容:和服务对象回顾分析考试的经历,分享考试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家庭成员的反应。服务对象从考试的失败讲述到生活中家庭的压力,情绪有点起伏,社工运用同感表达对其感受的理解,同时给予其发泄的机会,使其情绪得以疏导。另外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共同学习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寻找服务对象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并提出消除非理性信念的办法。社工和服务对象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更好的增强家庭沟通,从而从家庭系统中获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第二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在看待考试时存在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并主动的要求改正,树立理性信念。会谈后服务对象回家主动的和母亲沟通,告知自己真实的想法,使得母亲认识到家庭期望对他产生的压力,母亲表示尊重他的想法,这点让服务对象异常高兴。

(三)第三阶段

目标:协助服务对象认清自我和现状,订立适当的计划和目标;探讨改进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习成绩。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服务对象的考试历程,以及服务对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感受,同时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反思考试不理想的原因,并由服务对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工针对服务对象考试遇到的状况也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然后社工和服务对象讨论了服务对象的目标和现状,并看清楚两者之间的距离,让服务对象思考如何缩小差距,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第三阶段的会

谈,服务对象掌握的应对考试紧张的一些方法,会谈后的一次考试中,服务对象采用了会谈中的方法表示感觉没有之前那么紧张。通过采用社工分享的小技巧,在会谈后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进步。

(四)第四阶段

目标: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协助其树立自信心。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针对之前面谈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在实际学习中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工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优点,并重新树立自信心。通过第四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对自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考试的小进步让他看到了希望,自信心也逐渐的树立。

(五)第五阶段

目标:疏导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情绪;和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毕业规划;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中考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来自家庭和自己的压力让其感觉十分沉重,对未来充满担心,社工运用同感和疏导等技巧,疏导服务对象的消极情绪,让其勇敢面对现实。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讨论毕业规划问题,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讨论出两种方案,由服务对象自己决定将该如何选择。通过第五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的悲观失望情绪得以疏导,同时对自己的的毕业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否定了毕业必须上高中的认识,并对社工给与的建议认真考虑,并根据社工的建议选择了技校继续上学。

(六)第六阶段

目标: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增强其自信心;做好结案的准备,处理服务对象离别情绪;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辅导的整个过程,并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状况给与鼓励和赞赏,并鼓励其一直坚持下去并做的更好。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探讨结案事宜,因为服务对象状况已经改善并且稳定,社工告知服务对象将会结束辅导过程,但是以后还可以继续联系。通过第六阶段的会谈,社工发现服务对象的自信心逐渐的增强,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家庭沟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现状比较稳定。

五、过程评估

(一)服务对象方面

因为是服务对象主动的寻求社工的帮助,所以社工同服务对象的关系建立的比较顺利。在服务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的情绪很低落,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周围的系统不仅没有给他很大的支持,反而在责怪他,使得他的自信心在逐渐的降低,一味的压抑自己。后来通过社工的跟进,服务对象逐渐放开自己的心门,和社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主动的去思考如何去改变现状。在跟进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感谢社工一路的陪伴和鼓励,让他度过了中考前艰辛的日子。服务对象现在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并表示会积极的努力,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社工方面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社工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积极聆听、同感、尊重和接纳,和服务对象一起共同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一起制定改变的目标。同时社工不断的给与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逐渐的树立其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最终和服务对象一起达成服务目标。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现已从本校毕业,在另外一所技校上学。社工和服务对象制定的服务目标已经达成,所以经过与服务对象和督导商讨后,社工决定结案。

(二)服务对象现状

在新环境下,服务对象担任班干部的职责,取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对象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级里面占据第一名,总成绩在班级也名列前茅。在家和母亲的关系沟通交流增多,并表示自己现在长大,理解母亲的辛苦,没有再同母亲发生争吵。

(三)目标达成情况

中考前服务对象的考试焦虑情况得以缓解,并为自己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规划和目标,中考后纠正非理性信念,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新环境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家庭生活,并得到很好的改善。综上所述,该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

(四)反思与结论

1.社工应该让服务对象多思考,并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自决的 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

2.社工要灵活的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并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在个案的跟进中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

3.社工在面谈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能力引领案主的讲话,不能由服务对象盲目的引领谈话。

4.社工要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

社工个性化个案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对象徐某某,女,1956年2月25日出生,初中文化水平,已婚。2008年8月因诈骗罪被闸北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矫正期限为2008年9月2日至2011年3月1日。

二、确定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具体理由

1、家庭问题

徐某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徐某某未婚先孕被男友抛弃,后草率与邻居一离异男子成婚,生下一子,后未再生育。由于夫妻之间没有感情基础,造成之后的夫妻生活有诸多不如意,加之丈夫从未承担家庭责任,仅靠徐某某一人支撑。目前两人已分居多年,儿子跟随徐某某生活,正在读初中,仅靠徐某某退休工资过活,实属紧张。

2、案件回放

2007年6月起,徐某某向被害人何某谎称自己的丈夫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能为何某办理户口,徐某某骗取了何某信任后,以办户口需先买房等为借口先后骗取何某人民币71400元。2008年3月在何某多次催讨下,徐某某归还了人民币1万元。4月15日被害人何某向公安机关报案。24日徐某某向公安机关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于同年7月8日退赔人民币61400元。

3、心理问题

徐某某没有工作,仅靠退休工资维持自己和儿子的日常开销,使其心理压力很大,另外因被害人是其儿子同学的母亲,对她儿子的学习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徐某某对自身的再就业、婚姻、以及儿子

-1-的学习问题都有很大程度的焦虑。整日以泪洗面,逢人便哭诉自己的不幸。这一点比较顽固,表现症状十分突出。

三、个性化教育矫正目标的设定

1、近期、阶段性目标

稳定其情绪和心理状态,暂时帮助其渡过难关,帮助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稳定其儿子的情绪。

时间:4个月内(2009年4月之前)

2、终期目标

解决再就业问题,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心理状态有较大改观,重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消除重犯危险。

时间:今年之内(2009年12月底之前)

四、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实施计划

1、寻求社会各方支持和帮助,从生活和经济上予以帮助,解决眼前暂时的生活和家庭困难。

2、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评估,请心理志愿者专家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咨询,缓解对象的心理问题。

3、挖掘社会资源,尽快解决对象的再就业问题,使其有稳定的收入,从而缓解工作对象对生活的焦虑。

4、与其儿子学校老师沟通,尽力创造条件,保证其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具体实施过程

与徐某某的首次接触,是期初宣告那天,给人的印象是小心翼翼,言谈很谨慎,语速很慢,一说话眼圈就红了。随后我们了解到她的一些情况:56年出生,2008年8月19日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2-六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现在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仅靠退休工资维持两人日常开销,生活困难,说到这,徐某某神情相当激动,泪如雨下,社工在宽慰对象、稳定其情绪的情况下,适时地结束此次谈话。

随后在社工点社工对徐某某地进行了首次个别教育,随着了解的加深,徐某某的一些困难问题也随之显现。自己与丈夫虽未离婚,但长年分居,且对方即不愿意离婚也不肯承担经济责任,自己的身体不好,高血压严重,退休在家。儿子年幼正在初中阶段,本案被害人何某是儿子同学母亲,经常去学校骚扰儿子,使之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态度。现在觉得度日如年,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说着,又泪流满面,社工一边安慰他,一边向她表示会尽全力帮助她。在上报司法所和协调社区民警后,联系了年在居委会,希望居委的就业援助员能给予必要的帮助,望能解决其再就业的问题。

一连几天没有进展,徐某某明显有些情绪反常,心理波动极大,每天来社工点哭诉。社工为稳定其情绪,先从徐某某的家人着手,首先联系了与之最亲密的姐姐,得知徐某某父母均已过世,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且关系比较和睦,此次退赔的赃款也是姐姐垫付的。徐某儿子的学费其姐姐也会给予适当帮助。至此,社工也有些许安慰,至少亲情的力量也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有助于徐某某树立自信心,正确面对新的人生。

暂时的安顿和帮助只是权宜之计,要准确地把握徐某某的现实情况和心理状况,还必须从其自身的根源入手,即通过心理矫正来解决徐某某心理方面的缺陷。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与徐某某多次接触后,社工明显感受到其对司法所、社工的依赖性,并对同一问题会反复的重复和强调。这些

-3-都使社工产生了警觉。据此,社工对其进行了SCL-90量表的测试,测试报告显示徐某某在强迫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比较突出,这初步肯定了社工的判断,据此情况,社工联系了心理咨询师田老师,为徐某某作了进一步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由司法所、社工、田老师共同制定针对徐某某的矫正工作指导思想,并测重于心理矫正,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从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入手解决其实际困难,疏导其心理问题,缓解其心理危机症状,密切注意和掌握对象的细微变化,随时跟踪和良性干预,以重点个案进行。

我们了解到徐某某曾在外资公司做过保洁工作,并烧得一手好菜,于是通过各方的努力,联系到辖区内一家民营企业,推荐徐某某去烧午饭,顺带保洁工作,徐某某欣然前往,并在试用阶段有出色表现。解决了徐某某最关心的工作问题,也缓解了其抑郁的症状,对于其有强迫症的特点,我们既要与她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她的动态情况,我们还要与她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时一个很难控制的度的问题,对我们的工作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随后的日子中,社工基本上从侧面了解、观察、帮助徐某某,以做到和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工作问题的解决,缓解了基本的生计问题,但儿子一直受到被害人何某的骚扰,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她迫切需要寻找帮助,我们联系了青少年社工,一起走访了其儿子学校,与老师沟通了相关事宜,学校老师已知悉了相关情况,也已制定了预案来防止事态的进一点恶化。接下来社工与徐某某交谈中,希望她能勇敢面对现实,社工认为在这一点上并不希望直接插手干预。能给她的是信心上的支持。观念上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案主自诀的作用,使其正视眼前的挫折。

渐渐的,徐某某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随着心理的稳定,心态

-4-也开始转好,在一次学校的家长会上,面对被害人何某的冷嘲热讽,徐某某终于不再逃避,勇敢地站起来,面对面地真诚给予道歉,赢得了在座家长的支持和掌声,使得何某也答应既往不咎。当徐某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的时候,脸上分明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欣喜地感到她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感谢。对我们而言,我们做的只是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寻找问题的症结,一件件的去解决它,使这些困难人士重获新生,这才是我们最欣慰的。

六、个性化教育矫正的工作效果

因为得益于比较正确的工作措施,徐某某的情况有了相当好转,不仅解决了其本人的工作,也稳定了其儿子的情况,成绩又回到了年级前三。对徐某某的抑郁症有很大的帮助,而因为我们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减轻了其依赖性,从而其强迫症也有很大的改善,同时从精神层面得到积极的提高。

农村离婚问题及社工介入 第8篇

离婚当事人年龄趋低, 婚龄较短。

从统计的案件来看, 30~40岁的人群提起离婚的较多, 平均年龄为32.3岁。婚龄3年至5年的居多, 占44%;不足3年的占38%, 婚龄最短的不到1个月。

二、女性提起诉讼的比例高于男性

以北安市人民法院郊区法庭所受理的案件为例, 1128件离婚案件中, 女方提起诉讼的为926件, 占82.1%;男方起诉为202件, 占17.9%。

三、性格不合成为离婚的主要理由

在离婚的诸多理由中, 以性格不合者居多, 占35.5%;其次是婚外情, 占29.6%;因家庭暴力提出离婚的, 占22.4%。另外, 重男轻女和婆媳关系不和等, 也占一定的比例。

四、调解和好的难度增大

到法院起诉离婚的当事人, 由于年轻人居多, 个性较强, 往往互不相让, 调解和好的难度常大。据统计, 调解和好的比例只有11.2%, 而调解离婚的比例则高达44.6%。

造成目前农村离婚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

农村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婚姻缺乏认识, 感情基础差。

在现在的农村, 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婚姻是父母包办婚姻、换亲婚姻, 有的甚至是买卖婚姻, 缺乏感情基础。婚前缺乏了解, 双方相处时间短, 婚姻基础差, 视婚姻为儿戏, 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草率登记结婚。婚后不久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又无法培养起真正的夫妻感情, 所以在婚姻生活过程中, 由于缺乏了解, 就容易常为生活琐事发生纠纷, 导致夫妻劳燕分飞。

家庭暴力引发离婚。

五、动机不纯, 恶意离婚

在婚姻咨询方面, 社工的介入可分为三种:婚前的、婚姻的和家庭的。

第一种是婚前咨询。适当地选择配偶和充分的婚前准备, 是确保良好的婚姻关系的最佳的方式, 是婚姻美满、子女人格发展的基础。由于农村离婚率升高的原因之一是感情基础薄弱, 对婚姻缺乏认识, 因此在这一阶段, 社工的介入应以提供案主婚前辅导, 协助案主了解婚姻的意义, 帮助他们以成熟的方式、按照个人条件取向来选取婚姻对象为主。同时社工还应宣传《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使案主对相关法律也有清楚的认识。

第二种是婚姻咨询。夫妻双方因为互动关系、计划等问题寻求社会工作者协助, 或加强婚姻生活, 或离婚并发展新的关系。正如上文所述, 不少农村夫妻因外出打工造成长期分居两地, 感情淡薄, 此时社工应运用角色离婚、替换理论评估婚姻的质量, 给予其适当的建议, 为案主创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尽可能改善夫妻间对婚姻的适应不良。

第三种是家庭咨询。家庭内部有关夫妻、孩子及老人之间的关系, 有关孩子教育、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责任等问题, 都需要受过训练的咨询员来协助解决。通常农村夫妻的离婚所涉及和牵扯的范围往往不仅是夫妻两人, 由于农村家庭结构相对较大, 因此农村夫妇离婚的影响也较大。在家庭咨询这一方面, 社工首先可提供协助解决婆媳关系这一服务, 避免不必要的离婚;其次, 在离婚后关于孩子的教育, 老人的赡养等问题上, 社工也可给予适当的建议, 为老人和小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生活教育。

社会工作者为新婚夫妇和处于危机状态的家庭提供咨询和服务, 使家庭成员们懂得如何建立正确的家庭生活态度,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如何处理家庭人际关系, 如何合理控制家庭消费水平。

家事管理服务。

针对农村家庭暴力这一问题而言, 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目的就在于减少家庭冲突, 提高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说, 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男尊女卑以及大男子主义的思想仍然存在于一些农村地区, 因此社工要减少家庭冲突, 消除家庭暴力首先应当宣传相关法律, 使夫妻双方都知晓家庭暴力是侵犯人权的行为。其次, 社工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中处于弱势的案主进行“赋权”和“使能”, 即尝试去增加个人、人与人之间或政治权利, 促使个人有足够力量去参与、控制及影响自己生命的过程, 从案主本身出发, 改变案主的无能及无权感, 提升案主意识, 挖掘案主自身的潜力, 从而倡导案主改变及行使权利。

心理卫生服务。

现代家庭离婚率居高不下, 带来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 而离婚是家庭成员未能消解一系列的心理压力的结果。家庭社会工作者以专家的身份协助家庭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减少家庭的解体。社会工作者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改善婚姻质量, 避免不必要的离婚。但是,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味地反对离婚。社会工作者在离婚和再婚问题上也应提供必须的心理卫生服务。当社会工作者意识到, 争吵、仇恨和紧张的家庭气氛对夫妻及其子女的心理都是不利的时, 对于实际上已经破裂的家庭而言, 离婚恰恰可能消除当事人的文化障碍, 改善当事人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工作者还要为离婚家庭改善社会环境, 解除社会对离婚妇女和子女的偏见, 尽可能地减轻因离婚而导致的社会结果。由于离婚率的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 社会工作者与还要为越来越多的离婚者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并协助他们与能够调适的异性再婚, 尤其是为老年人再婚提供心理上的和社会上的支持。

婚姻是家庭产生、发展的基础, 在家庭关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加强对农村离婚问题的研究, 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离婚问题的新动向, 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婚恋观念的改革和开放, 家庭越来越不稳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 近年来, 农村家庭离婚率也不断上升。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个人, 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离婚,婚姻,家庭,家庭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维航:《中国现代婚姻暴力问题及对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3, (2) 。

[2]廖保平:《农村留守妇女:一群“体制性寡妇”》, 《成都商报》, 2008-04-28。

[3]关信平:《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年。

[4]卢国伟、江毅轩、王舒:《解读农村离婚案件高发现象, 《百姓生活》, 2007-12。

上一篇:2022年重庆中考数学考试技巧下一篇:小学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