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2024-08-26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精选9篇)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第1篇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各位、同志们:

又过去了半个年头,科技局在新一届党政班子的正确下,工作环境更加优良,干事氛围更加浓厚,谋大局、想大事的思维层次,知人断事的公正令人振奋和鼓舞,全局干部职工在各自岗位上都在积极努力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对照年初的目标管理任务要求,回顾半年来我个人的工作、学习、个人心态品德、脾气个性修养、能力水平积累等各方面情况,现向各位领导、同事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项目申报情况

2、本级项目管理情况

已受理本级项目107个,走访了解乡镇和企业项目83个,第一批已拟定草案,提交局务会讨论。

3、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

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两家,一家是浏阳三力公司,一家是浏阳中铁基地设备有限公司。一到五月份,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9%。

4、科技大会筹备工作情况

草拟了《浏阳市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浏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文件;受理和初步审定科技进步奖17个,科技发明奖材料19个,提出了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授奖名单草案。

5、项目协调和接待工作情况

五一假期,分别接待了省厅李求长厅长一行和长沙市局宁枫局长一行;六月份,接待了长沙市局曾开明局长和农材处一行来浏考察农业项目。原创材料,尽在知音网络.com网。日常接待企业及乡镇项目申报、材料包装、高新认定咨询几乎天天都有几人次。

6、引导开发“五新”、扶持民办科研机构、创新企业、项目包装工作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市各企业、各乡镇街道、各科研单位已报送开发的“五新”项目107个,已超过全年任务,市里给我定的目标任务是100项。

民办科研机构除了继续扶持神力公司科研所、今年新增加庆泰烟花科研中心。

到目前为止,已包装国家级项目一个,帮助企业包装省厅项目27个,包装长沙市局项目29个,指导企业包装本级项目62个。到企业、乡镇街道种养基地考察32次。

7、其他工作

组织长沙市科技局农村科技工作会议在浏阳召开,重点推介了浏阳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试点情况;以陈局带队走访了第一批市人大代表9名;发展中共预备党员一名;开展了市政协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已向政协提交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依靠建立新的科技推广服务体制》的文章初稿。

二、学习情况

今年在学习形式上增加了局级集体组织的每周一例会学习,同时平时主要在网上多看理章,结合工作学习业务,巩固和提高了工作业务能力。今年特别是在申报省厅项目的过程中,应用新的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申报,更加科学,要求更加严格。自己熟悉该系统的使用后,指导20多个企业在系统中填报、打印和传报项目材料。一段时间,手机一天要充几次电,就是在手机里告诉企业一步一步在系统里填报材料,清明节在大瑶扫墓,浅船食品派专车从省厅赶回浏阳把我接去将项目录入。业务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

三、品德修养情况

1、守廉守节。由于从事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自知企业会经常找我,为了不影响项目申报的`公正性,本人没有一次单独到过企业,不向企业表态一分钱,一切交领导集体讨论,尽量做到不接受企业请吃请活动,不接受礼物礼金,个人不私自受理一份项目材料,也没有亲戚朋友找我帮忙,所有项目材料都是通过大家推荐介绍,公开渠道报送,尽量做到项目申报过程的公开透明。超然处事,悠哉游哉。常比乡下田里人,整天日晒雨露也挣不到几个钱,我们坐在办公室,遮风避雨的,一天能挣到百来块,知足了。钱多多用,钱少少用,不打牌,烟由老婆管,一天用不了几个钱。

2、守性守情

凡事做到不骄不躁,保持温和的性格,以诚待人,心怀坦荡,与人为善。不贪功不委过,不抱怨,不拖拉。

3、守平常心

到了四十多岁的人了,也没有少年时的那些人生构想和憧憬了,做好本职工作,处理好家庭事务,供好老养好小,保持一种简单而又积极的平常心态,及时排除私心杂念的烦恼,做一个单纯的人,这是我正在努力追求的。

四、出勤情况

今年申报省、市项目数量多些,帮助指导包装材料的任务重些,大部分时间用于包装项目材料,协调与上级的关系,一部分双休假都被企业找去讨论材料,特别是三、四月份,还连续开通晚班帮企业赶上报材料,有次在打字店帮标哥搞材料太累睡着了,晚上没回去,手机停电,老婆找不到人,差点引起误会,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那阵子,有好几天是连续昼夜关在办公室里没回家。五一长假,只休了两天,接待了两班领导。那次在华尔宫陪市局领导,晚上一点钟回家,也是手机没电,女儿上完晚自习,没带钥匙,进不了门,我回家没看见女儿,只好骑摩托到处找人。

五、存在的问题

1、工作上,与省厅项目协调上觉得力不存心,在活动安排及经费上,非我这个小小科长能够运作得了。

2、心境上,似乎没有一个能长久支撑的兴奋点。任务来了,加班加点,任务一完,人就找不到去向,心底空空,不知做什么好。

总之,半年来忙忙碌碌,算不上做了什么大事,作为一名和作为一个男人,在支撑着,至少是主观上想尽力把公事和家事都做完美。工作和为人却出了不少差错,恳请领导和同事们原谅,并提出批评。我的完了,谢谢大家!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第2篇

**镇:

2013年2月底,根据省、州、县统一部署,我被安排到**镇**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半年来在镇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我扎根农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并配合工作组组长积极到省高院、省民政厅、省水利厅和县相关帮扶单位寻求帮扶,力争为当地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促进小康建设步伐。现将半年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当好“政策宣传员”

驻村期间,我工作组以入户宣传、集中学习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突出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党的富民政策,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断增强党在群众心中的感召力、凝聚力。并协同村支两委定期入村入户开展保护森林植被、做好森林防火杜绝火种带入山林、搞好房前屋后院落村貌的环境卫生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

二、当好“致富信息员”

**村是**镇21个村(社区)中较为贫困的村寨,由于山高平地少,全村近半村民外流务工,而且在外务工人员都具备一定的技术及一定的创业资金。村民对于如何发展,如何致富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然而一是由于离水源地较远,**组、顶兴组村民无力购买水管、修建水池、购置抽水机等设施,只能采取开挖水槽取用自浸水的方式缓解饮水问题,逢枯水季或干旱季节,群众时常通宵达旦排队守候取水,饮水困难问题十分突出。所以要发展,就要解决用水问题。(这个水包含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水,发展项目等灌溉用水)针对此情况我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群众、进山寻找水源、研究解决方案,现已找到可靠水源,目前正在向水利部门争取,力求通过引水工程和修建小水窖的方法综合解决。二是播讲一、二组通组公路为始建于2010年的4米宽泥石毛坯通组公路,全长3.7公里,因年久失修加上多次暴雨侵袭,路基垮塌严重、山体多处塌方、涵洞跨沟桥损坏、道路泥泞沟壑纵横,对播讲一、二组近400名群众出行,村组学生上学和经济作物外销造成极大阻碍。目前,该通组公路问题经与村支书王昌良及村两委班子研讨后,已形成两套实施方案:一是雇请工程队进场施工修缮道路,预计资金15万元;二是购买维修所需物资,群众投工投劳修缮道路,预计资金5万元。下步我将积极向上申请,争取相关帮扶部门及业务部门的扶贫帮扶资金予以解决。

三、当好“党建指导员”

为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访问了本村老党员、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农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订房村全村178户,人口789人,在村老党员王昌良、卢胜强等人带头下想发展火龙果种植及规模为年出栏量1000头的生猪养殖。本工作组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查看,了解到他们具备一定的种养殖技术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创业资金及浓厚的创业热情。但是他们心里也有担忧--担忧国家政策上能否给予支持、补助。当收集到这些困难和忧虑时,我工作组到省林业厅科技推广总站,请求对**村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已得到省林业厅领导、殷建强站长和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目前,县林业局正在组织技术人员收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指导。

四、当好“民生服务员”

在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我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驻村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和驻村有关联各级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2013年3月23日18时,村内遭遇特大冰雹袭击,直径3-8厘米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密集下了半个小时,全村所有盖小青瓦和石棉瓦的农房顶面全部被冰雹砸穿,造成重大损失。冰雹灾情发生次日,我工作组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汇报灾情,统计损失,得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县、镇、相关领导的重视,省高院副院长亲自到**村了解灾情和村委办公现状,回院后努力协调解决,目前已配备到位办公桌椅6套,并协调省民政厅向罗甸县下拨救灾款20万元,其中10万元直接拨到**镇。

五、当好“矛盾调解员”

在驻村工作中,工作组定期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排查村民间存在的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工作体会

回顾半年的驻村工作,感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也得到了加强。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实事,是打开**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支持村级班子的各项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认真履行“五员”职责,践行“四访四问五落实”,纠正不足,把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为贯彻落实“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动**村的同步小康社会发展而做出更大的奉献。

**县委办:全 *

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工作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科技情报,学术报告,统计分析,实践

学术报告是报告人就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某一专业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通过演讲的形式传授给听众,具有传授知识、沟通信息、取长补短、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扩大合作等多种功能。它有利于增强科技情报机构创新意识、拓宽科研人员视野、提升科研水平、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学术报告不仅是学术交流管理的一部分,更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科研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学术报告业务,必须注重实效,真正做到推动和提升科技情报机构的学术水平,服务于学科发展。科技情报机构开展学术报告活动究竟如何,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7年-2011年学术报告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到更多启示。

1 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现状

1.1 学术报告品牌特征不明显

学术报告品牌的塑造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与不断创新才能形成。相对图书馆系统而言,我国科技情报机构还未形成自身的学术报告品牌。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图书馆系统就开始了讲座并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品牌,如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首都图书馆的“首图讲坛”;湖北省图书馆的“名家讲坛”;吉林省图书馆的“吉林社科讲坛”;安徽省图书馆的“新安百姓将讲堂”;江西省图书馆的“未名论坛”;四川省图书馆的“巴蜀讲坛”;山东图书馆的“大众讲坛”等等。在科技情报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利用科学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发布学术消息预告,形成了中关村创业讲坛、科学人论坛、科普论坛、中国传统文化及修养等系列讲座;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院士著作馆面向社会的“院士讲座”,这在科技情报机构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从整体看,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品牌特征仍不明显。

1.2 学术报告业务研究滞后

伴随着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的理念,国内图书馆讲座研究不断深化,在这一研究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文献,大体有以下几类:论述图书馆功能的有王世伟的《论图书馆讲座的功能与发展》、傅俊的《公益性讲座应当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论述图书馆讲座重要性及地位的有蔡萍《国家图书馆讲座及其作用》、陈斌的《试论讲座在公共图书馆业务的定位》、孟桂荣的《论学术讲座与公共图书馆的学术中心地位》;论述图书馆讲座品牌建设的有缪建新的《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品牌构筑》、易向军的《公益性讲座打造图书馆的服务品牌》;论述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讲座的有王世伟的《对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再认识—以上海图书馆讲座为例》及《图书馆讲座的策划》;讲座成功案例介绍的有吴建中的《城市教室:上海图书馆市民讲座—上海图书馆讲座活动二十五年回顾》。但是,科技情报机构对学术报告业务研究远远落后于图书馆界。笔者检索近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资助项目中,未涉及有关学术报告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情报科学》、《情报杂志》、《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图书与情报》七种核心期刊,未发表有关学术报告方面的论文。此外,也没有出版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工作研究方面的专著。学术报告业务研究的严重滞后,使得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

1.3 学术报告工作规范与标准尚未建立

统一的标准将有助于学术报告工作的开展。2006年,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图书馆讲座工作的意见》,明确图书馆讲座是图书馆核心业务之一。科技情报系统至今尚未发布与学术报告相关的规章制度。由此可见,科技情报系统学术报告工作标准与规范体系尚未建立。各科技情报机构内部根据自身情况虽制定了一些有关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但由于没有自上而下的行业规范,因此学术报告业务仍处于边缘地位。

目前绝大部分科技情报机构的学术报告业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开展学术报告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如何使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业务获得持续深入发展,已摆在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面前。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展学术报告工作的实践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着学术性和高水准的原则,围绕情报学、科学计量学、自然语言处理等学科精选主题,不仅邀请了院士、科学家、国内外知名专家、政府官员、驻华参赞,还邀请企业界高管来所作报告,共举办了近160场学术报告会,听众人数达万人次,在服务方式上,建立了学术报告演讲资料库。职工参加学术报告的积极性逐年提高,良好的学术氛围正在形成。由表一显示:2007年-2011年期间,参加学术报告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所内人员占55%,本所在读研究生占29%,所外人员占16%。所内人员参加人次还有潜力可挖。

实践证明,学术报告为拓宽科研人员视野,提高学术分析能力及科研能力,推动所的学科建设及科研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中信所举办学术报告业务的实践来看,主要呈以下特点:

2.1 学术报告促进学科发展

根据科技情报机构综合性的特点,中信所的学术报告定位在围绕学科建设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吗》GB/T13745-2009, 对2007年-2011年89个学术报告主题逐一分析,共概括整理出六大学科,他们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包括战略研究、情报学、文献计量学、竞争情报、图书馆与信息、图书馆与信息、信息管理与处理、博物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机器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管理学:科学与科技管理、企业管理、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经济学:包括金融学、能源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文学与写作:包括论文写作、科幻文学、文化学。新闻与传播学:视觉传播、中国新闻史、传播与社会发展。 由图一分析得出: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科为主体的报告会占总报告的58%,成为学术报告的主流。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占13%,再次是管理学占11%。另外还涉及经济学、新闻与传播学等社会学科,其中经济学、文学写作分别占总报告的6%、新闻与传播学占总报告数的4%和2%。

总体看学术报告主题符合我所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注重情报学作为交叉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比如《植基于诗词诗词文字特性的诗词语言处理及研究应用》报告是中国古代文学在自然语言上的应用,《认知科学:世界的与中国的》报告是关于语言逻辑、哲学逻辑的,《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对情报学的影响》报告探讨的是社会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对情报学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我所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级基金项目,我们还邀请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社科基金委的同行专家做报告,使我所科研人员对基金类项目申请的要求及技巧有了更深的了解,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申报基金项目的积极性,所的科研实力大大加强。2005年以来国家级基金项目申报数及立项数逐年提升,由表二可知,从2008年至今我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两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位于国内科技情报机构前列。多层次、多学科的学术报告活动对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起到了以点带面作用。

2.2 学术报告呈高端化

优秀的主讲人是学术报告取得成功的关键,高校具有多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企业是高技术的拥有及实现基地,因此我们侧重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邀请有社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韦钰院士、韩启德院士、张九林院士、梁思礼院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著名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科学家:获得英国顶级科学奖兰克奖的王国裕教授、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学进步奖的传感专家张开逊研究员,情报学领军人物马费城教授、政府官员、驻华科技参赞、以及上市公司总裁等等。由图二所示,学术报告主讲人主要来自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这两个群体占报告人总数的80%,其中来自大学的报告人占51%、研究所占29%;企业占8%,其他占6%,部委及编辑部各占4%及2%。这些学术交流促进了我所与国家创新主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联系。

由图三所示,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占报告主讲人总数的83%,其中47%的专家学者具有博士学位。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为科技人员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对提高我所的学术中心地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3 学术报告呈国际化

为开阔科研人员视野,加强我所与国际科技情报机构的合作,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的同时,结合我所学科建设及研究领域,还邀请国外专家来所作学术报告,对掌握国际科技发展动和趋势,促进我所与国外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们邀请到美国、英国、荷兰、瑞典等发达国家国际知名科学家作专题报告。由图四显示,国外专家占总报告的36%,其中美国占37.6%,其次为荷兰、中国台湾、日本,分别占9.4%,再次是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瑞典,分别占6.3%,丹麦、瑞士及西班牙分别占3%。

由图五所示,我们重点在情报学、文献计量学科领域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情报学占国外报告总数的44%,文献计量学占国外报告总数的16%。例如在情报学领域,邀请世界知名情报学家Peter Ingwersen博士、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Anlan Ponter教授《技术预测与评估中的文本挖掘研究》、《技术预见与评估》。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约翰马修斯教授《技术撬动战略:产业升级支路》、联合国大学美国理事会杰罗姆.格伦教授《全球未来学研究与国家发展战略》报告,以上从不同角度阐述在情报学领域的应用。在文献计量学领域,先后邀请世界著名科学计量学家和情报学家T. Braun布劳温,国际著名信息计量学专家鲁索博士、德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克里奇默博士、国际著名科学计量学家Loet Leydesdorff博士。其中鲁索博士4次来所分别作了《文献计量学和机构评估》、《科学研究的社会学侧面:量化研究进路》、《H指数研究进展》、《H指数和H指数型指数的最新进展》的报告。克里奇默博士2次来所做了《万维网上的性别研究及有关指标》报告、《网上合著网络之反思:网上超链接与网上显示度指标》,T. Braun布劳温的《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进行量化科技政策制定与管理》报告以及Loet Leydesdorff博士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秩序之基准线》的报告,他们带来了文献计量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国外学术报告还涉及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进一加强了我所与国外有关情报机构的合作,2011年我所与美国千年研究所成立了联合中心,Loet Leydesdorff博士还特邀成为我所客座教授。

2.4 学术报告问卷调查制度化

听众是学术报告工作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学术报告工作的生命所在,满意度是评估讲座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解听众对学术报告的评价,及时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从2007年开始,我们对每场学术报告都进行效果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听众群体的分布、学术报告组织及讲授情况、学术报告效果等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术报告会总体效果是较好的。100%的人认为效果较好的报告会有39场,占报告会总场数的44%。90%以上的听众认为效果较好的有28场,占报告会总场数的31%。80%以上的听众认为效果较好的有17场,占学术报告会总场数的19%。84场报告会有80%以上的听众认为效果比较好,占总场数的94%。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有53场报告会50%以上的人认为效果很好,占报告总场数的60%,这进一步说明报告会的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3 科技情报机构开展学术报告的思考

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学术报告实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术报告促进了学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2)高水平学术报告不仅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素质,而且还提高了院所科研。(3)学术报告促进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发展。报告会为中信所的学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术新思想新观点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与学者间密切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在品牌塑造、管理人员配备以及业务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建议如下。

3.1 打造学术报告品牌

名称是彰显个性的重要特征,新颖别致而富含寓意的名称给人以深刻印象。海尔作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在名牌战略的思想指引下,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企业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集团。上图讲座成为业界响当当的注册品牌,吸引了上海各界人士。无论是海尔还是上图,都体现了其内涵及个性特征。那么,科技情报机构学术报告应从定位、特色及质量三方面打造品牌。首先立足本机构重点学科,重点面向机构内部科研人员,就学科前沿、热点问题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以机构或重点学科命名。

3.2 建立独立的机构

上图讲座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只有半个专职人员、非专业部门到专业岗位、专门部门的历程。目前以每年100多场、多系列交替举办的规模。关键因素在于领导已经把讲座作为一项核心业务,建立了专门的讲座工作机构。借鉴上图经验。科技情报机构尽管有兼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但因人员流动以及附带从事这项工作,科技情报机构内部对学术报告业务未作明确的定位,使得学术报告深化开展面临困难。因此,应对学术报告业务科学定位,建立专门的学术讲座机构。

3.3 规范学术报告管理

目前的学术报告属于自发、随意的,其在业务工作中的地位,交流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讲人的身份要求以及经费等方面没有相应的规定。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学术报告管理规范性文件,创造良好的科研政策环境。良好的科研氛围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它不仅有助于科学研究新思想的形成,而且有助于调动学术报告主讲人的积极性。

3.4 加强学术报告理论研究

学术报告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注重在工作中对学术报告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还应在学术报告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听众需要兴趣,报告人讲授的内容是否系统、重点突出,是否切合实际等方面加强分析研究,这对指导深入开展学术报告工作将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图书馆讲座工作引论[J].图书馆学研究,2005(10):85-86

[2]王世伟.对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再认识———以上海图书馆讲座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6(6)):32-33

[3]任罡.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5):29-30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第4篇

7月29日,贵州省上半年工作情况老干部通报会在贵阳召开。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向部分省直单位离退休干部、贵阳市离退休干部代表,通报了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党的群众路線教育实践活动及全省组织工作和老干部工作情况。

孙永春说,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运行平稳、增速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排位仍然靠前。下半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有为的方针,把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确保增速、确保总量、确保位次,努力实现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省委常委会带头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边学边改,省直各单位迅速行动、扎实开展,“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等做法得到了中央督导组肯定,整个活动正在健康有序推进。全省组织系统紧跟省委中心任务、服务发展大局,圆满完成省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大力推动人才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同步小康驻村等工作。

孙永春还介绍了上半年全省老干部工作情况,要求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局等单位,一如既往地从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好老干部,让老干部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本刊见习记者 黄飞)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实现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5多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利税11多亿元,出口创汇6000多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

年企业进出口均有所下滑。2009年,基地特色企业增势较好,骨干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预计全年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20%以上。

二、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一)高度重视,抓新材料基地建设

我们将新材料产业列为**高新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把基地建设作为**高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抓手,放在第一位,扩大基地发展空间,在产业用地上向基地特色产业倾斜。在国家实施土地新政、产业用地减少的情况下,新增骨干企业产业用地2000多亩(其中博云新材料200亩、大陶科技500亩、晟通科技1000亩、科力丰500亩),扩大基地发展空间,企业总投资达50多亿,预计投产后可形成100多亿的产值。

同时,我们也启动了“**高新区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科技产业园”建设方案,拟拿出3000亩地建设新材料产业中小企业产业园。

(二)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水平

第一,坚持并强化产学研结合,整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优势,建立了新材料领域的校(大学)园(园区)合作长效机制。

如:中南大学黄伯云院士领衔的c/c航空复合材料项目已在基地落户总投资3亿元,现已建成年产1万盘c/c复合刹车片生产线,预计达产产值在10亿元以上;

博云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研究浸渍用专用树脂控制技术,树脂反复浸渍次数由三次提高到五次,树脂利用率由研制前的29%提高到4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了5%;

**杉杉与中南大学联合承担的微掺杂型钴酸锂、高振实密度高活性四氧化三钴、锰酸锂、三元系等项目先后投入产业化,各项目近三年累计新增利税5000万元以上,人均利税27.78万元;

五强集团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了研究院等。

第二,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对新设立的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和检测中心给予10-30万元的资金奖励。

如以科力丰、力元新材等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国家高技术(863)**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研究开发中心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使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的研发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博云公司联合中南大学与俄罗斯宇航总局复合材料研究院在耐烧蚀功能涂层炭/炭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应用技术上开展了合作研究。双方签订了“航空航天用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协议,该合作研究刚起步,正在实施中;

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隆平技术中心、李清海教授领衔的衫衫动力电池技术中心等十多个工程(技术)中心正在筹备或申报之中,可以预计随着这些工程(技术)中心的功能的完善,必将对基地的产业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完善产业政策机制。我们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完善并出台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八大系列优惠政策,预计今年高新区财政直接支持将达到4000多万元。

(三)完善产业联盟,突出重点,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一是由**高新区发起组建了以科力集团、力元新材、杉杉新材料、科力远、科力丰等三十家企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为载体的**先进电池材料产业联盟。

二是分别组建了电池材料、硬质材料和复合材料三个行业分会和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的聚集效应,整合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形成行业竞争合力。

三是巨星轻质建材股份公司在国内独创gbf系列高墙薄壁轻质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其无梁楼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几十栋高楼,是国内唯一的无梁楼盖技术拥有者和gbf系列高强复合薄壁管的生产企业,4480多项的专利产品年专利保护费达上千万。支持有“中国专利大王”之称的邱则有发起组建设了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空心楼盖专利联盟,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空心楼盖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遍布全国二十九个省(直辖市)。

(四)整合资源,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一是**留学生创业园作为**先进电池材料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已经通过科技部基金中心其对初创型中小企业服务资格认可,并获得了科技部部资金补贴。同时**高新区财政也对其进行了补贴。

二是先进电池材料产业联盟对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开放的第三方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表示了很大兴趣,拟以 “会员制”方式实现设备信息共享,建立重点(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相对集中、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仪器设备资源,整合提高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利用率,加大和提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数量和质量。现在整合力元新材、科力远、科力丰新材料、衫衫新材料等新材料企业现有仪器设备、整合省轻工研究所检测中心资质和新材料专刊杂志资源等工作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在**高新区**高新区投资60多万元建立了**高新区科技兴贸与产业发展网。一方面为基地企业及时发布国家、省、市有关科技计划申报信息,为企业积极争取各

类科技计划资金支持,2006年基地企业获得各类科技计划资金支持3000多万元;另一方面实现了与国家、省科技兴贸信息网和国家其它政策性网站互通交流信息,达到宣传基地出口企业和实现网上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基地企业快速实现市场化、国际化。同时随着基地的发展,拟对该网站进行升级改进。

四是组建了融资平台----**高新区产业促进公司,以此作为借款主体,并由高新区管委会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风险准备金,对融资平台经办的贷款企业按银行贷款利息额的40%进行补贴,根据银行贷款实际到位资金,按5‰比例奖励给借款主体。目前新材料出口创新基地内企业通过融资平台已获得贷款资金4000多万元,高新区管委会正在着手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授信额度预计可达10亿元。与其它国际性投资担保公司的合作也在进一步洽谈中。

五是支持博云公司与世界著名的汽车、飞机和工程机械等摩擦材料产品和制动系统检测检验提供商及测试设备制造商——美国link工程技术公司合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到目前为止国家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200万元引导资金、**市财政局100万元配套资金已到位,公司从美国link公司购置的检测设备大部分已购置完毕,三台主要设备正在进行安装和调试。同时,该项目还取得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行贷款2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五)建设标准厂房,启动电池材料专业孵化器工程

为解决配套企业落户问题,正着手建立标准厂房6万多平方米,吸引企业进入基地发展,有利于形成新材料中小企业群。同时,按照电池材料产业的特殊要求,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运行与发展模式,借助专业孵化机构推进电池材料中小企业的聚集发展。目前园区共有孵化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其中电池材料企业达到5万平方米。

(六)发挥技术优势,扩大国际合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出口模式,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出口、承包工程、合资公司出口加工、境外投资或设立厂房及研发中心、留学生企业出口加工、国际订单扩散出口加工模式等,并重点培育了10家新材料出口重点企业及企业集团,形成了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中坚力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建立基地企业联络员制,对基地情况定期汇总总结;

2、加强创新基地的项目评审,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3、积极配合部里做好与双边合作工作,将基地建设推向国际;

4、在高交会上做好创新基地的宣传专区,展现基地的成果;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第6篇

上半年总结报告

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做好干部教育工作半年小结和有关数据统计的要求,现将我街道2012年上半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把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事关街道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近年来,我街道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加强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实施“人才计划”战略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培养发展本领。年初,街道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对《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三个文件进行了专题学习和深入探讨,明确了我街道今年干部培训工作,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幅度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素质为目标,紧密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大局,紧密围绕街道发展规划,把干部培训工作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结合起来,与完成全年中心任务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大胆创新,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不断扩大培训规模、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整体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街道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的工作要求,责成党政办编制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

街道党政办牵头,组织街道各部门,围绕街道发展规划的工作目标,进行专题研究和任务分解,提出了坚持以服务惠济建设滨河田园新区发展大局为宗旨,以提高街道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根本,以加强教育培训和强化岗位锻炼为抓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努力形成一批专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相结合的人才梯队,打造出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的五年发展规划,并对2012年干部培训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了人员、资金、场地三落实,为街道稳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实施,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街道注重针对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一)区分层次,抓好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街道科级干部主要是抓好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培训;抓好形势任务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抓好破

解街道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学习培训,并将学习制度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参与上级组织举办的培训班选送工作,半年来,街道共组织各类学习培训10次,选送科级干部参加外出学习5人。科级干部通过举办培训班,强化政治理论教育,提高理论素养。二月份以来,更借助“三讲三提升”活动,举办“科级干部讲堂”,轮流让科级干部自选主题,带领全体机关干部学习,教学相长,不仅提升领导干部基本素质、更增进领导干部与普通职工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加强新一届村组干部的领导能力,街道组织全体村“三委”干部及村民组长外出集中学习,聘请其他地区有经验的村干部、大学教授等给村干部讲学。随后,积极响应市委、区委组织部号召,选送12人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村组干部培训,组织全体村“三委”干部参加区委组织部组织的新一届村组干部培训会。

(二)突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首先,重点抓好科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培训教育,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同时,我们还选派科级干部到各村去接受实践锻炼。此次共选派7名科级干部到辖区七个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抽调各部门中青年干部深入项目攻坚第一线参加各种专项工作,让他们在艰苦环境经受考验和磨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半年来,共培养选拔24名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深入街道重点工作第一线,经过锻炼,使他们的工作能力、与群众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其次,重点抓好政治理论的培训。坚持不懈地组织广大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联系实际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入浅出理解精神实质,教育广大干部“讲责任、将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观点,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干部学习法律、电子政务等各方面知识,通过举办讲座及发放学习资料等方式对干部进行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较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敬岗爱业精神。

(三)改进方法,注重培训效果。在教育培训中,我们注意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培训途径,不断改进培训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在注重培训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集中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灵活多样地进行教育培训。在抓好干部集中培训的同时,注意引导广大干部坚持在职自学各种理论业务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半年来,街道共发放学习资料400余册,上传电子档学习资料4份。二是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及时组织全体干部收看电视转播,学习报刊上发表的有关传达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重要文章,认清形势,鼓舞

斗志,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我们的全面工作在开展“三讲三提升”活动中,举办10次大讲堂,参加人数1500多人次。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始终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坚持学习理论与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街道响应上级号召,组织了开展“下基层大走访”活动,全体科级干部、部门负责人及三位成员均参加,截止目前,共提交走访记录200余份。同时要求科级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调研报告,每人一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街道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上级的要求和街道的人才发展规划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下半年,我们重点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结合起来,与“三讲三提升”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网站、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宣传学习实效,展示学习成果,实现干部教育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大力培养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主动学习、竞相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街道工作委员会

科技局干部上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第7篇

2010年,电气信息学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任务,以思想文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为必要支撑”的发展思路,发扬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基础性工作

不断加强学院的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活动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动员,对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限、负责人都做出了详细安排。在第一阶段,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党性教育,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在第二阶段,重点抓了“岗位奉献”活动,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班级、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教工党员担任了大学生成长导师,对党支部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进行亮牌示范。活动中,学院坚持把“加强学科建设,实现两个提升”的主题贯穿始终,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科建设和学院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举办了系主任书记论坛,组织骨干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到燕山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测控生医支部的向身边共产党员学习活动、自动化系党支部学科建设主题沙龙活动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改选了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进行了培训,举办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全年共发展学生党员267人。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特别是围绕落实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20)》开展讨论,以事业凝聚人。结合中心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弘扬“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注意总结身边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先后总结了梁国壮、宋慧勇、石秀杰等优秀党员的事迹,力争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在身边找到学习的对象,都能在学科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工作目标,都能成为学科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落实各种关怀激励机制,开

展了“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活动,学院全体教职工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共捐款8318元。积极帮扶困难师生,全年慰问困难教职工18人,慰问困难学生260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学校运动会上,学院认真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教工总分为例年最高,同时还获得了教工道德风

尚奖。在重大节日中,学院利用成教创收为教师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组

织联欢、联谊活动。完善“教工之家”建设,新购置了电冰箱、微波炉等设备,方便了教师。

继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以二级教代会为载体,积极推进学院的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2010年教代会上学院对议题、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教代会开得比较实,发挥了教师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作用。加强了制度

建设,注意关心教师的发展,学院重大事项和管理政策的制定能够尽可能

多地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提高教师在学院发展中的参与度和知情权。努

力建设团结务实的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认真执行民

主集中制,较好地坚持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职

称评定、教师考核、校内津贴发放等学院重要工作中都处理得比较好。认真落实稳定责任制,完善值班制度,设立安全员,及时处理和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维护了学院的稳定。

二、学科建设工作

学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按照学院制订的《学科建

设三年、五年发展规划》,将推动学科建设作为每一位教师的责任,集全院之力积极推进。召开了系主任、书记论坛,对两年来学院学科建设工作进

行了总结,通过与同类学校和我校学科建设工作走在前列的学院的对比,分析了学院在重点学科、师资队伍、梯队结构、高水平科研奖励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了要进一步找出差距,突出特点,真抓实干,争先创优的学院学科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模式,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将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具体指标进行了分解,采取立项资助的办法进行管理和奖励,此项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共有

50名教师申报了包括国家级课题、科研奖励、高水平学术论文、专利等项目,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每位教师都明确了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加强学位点的建设,获得了“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和

“电气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工程硕士招生专业将达到2个。与信息学院成功申报了河北省创新高地,自动化专业成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河北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很好地完成了上级领导

和专家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的任务。

积极谋划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与省内外多名“长江

学者”、“杰青”等专家学者进行了联系和沟通。邀请河北工业大学陆俭国、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朱全民、长江学者关新平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举办学术

报告18人次。邀请柴天佑、王子才、唐任远三名院士参加了河北省第六次院士联谊会,签订了院士合作项目,并为柴天佑等院士申报了省院士特殊

生活补贴。为了培养学科方向的带头人,学院资助了3项由博士牵头的院级创新团队项目,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按照学院《关于推进

博士化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作,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博士,引进了2名博士教师。

三、教学工作

注重教学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组织了学院教学改革研讨会,6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别介绍了教学科研团队

建设、精品课建设、示范课堂建设、实验班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双语教学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被新增为校级精品课程,《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被新增为校级示范课堂,《电机学》省级精品课顺利通过了评估,《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两门省级精品课也为2011年评估做了积极的准备,重点加强了《电气信息类综合性大实验》的课程建设。

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全院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并写出听课

体会,举办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郑毅琳获得了河北科技大学第七届青年

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积极争取国内外深造名额,两名教师赴英国进行了

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进修,召开了出国教师收获汇报会。

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的比例为90.7%。针对学生6周个性发展周,在现有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基础上,开设出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发展方向、能与社会需要对接的实训项目。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制定了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本

一专业实验班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新增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电气信息类的地方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项,承担校级教学研究课题三项。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奖励办法,自筹资金鼓励和扶持新项目,今年共有13项目获得学院扶持。在2010年河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循环系统解剖生理》课件获一等奖,《电力电子技术》课件获三等奖。

四、科研和研究生工作

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激励措施,积极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获得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筹经费项目,2项河北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7项校立基金项目,6项学校新能源与节能减排项目。编写教材1部。

全年共引进科研经费220.2万,其中纵向经费18.2万;横向经费202万;申报专利6项。共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3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50篇;核心期刊 8篇。

研究生工作得到了较大发展。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新招研究

生30人。认真落实督促、检查研究生工作机制,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制定了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报告

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07级17名研究生全部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其中卞建鹏、孟祥廷同学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李杨同学考取

了博士。

五、学生工作

一年来,学生工作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获得了学生工作先进集体。

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认真开展了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在大

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主题党

日活动,全面实施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通过定期深入宿舍、跟班听课、专题讲座、个别谈心等途径,及时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实效。

大力加强实践教育。学院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开辟校外创新基

地,给予学生创新一定的启动经费,2010届毕业设计中,天津诺尔集团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难题,设计了10个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邀请部分学生去企业设计,企业派技术人员来院指导,实现了良性互动。二是建立激

励机制,把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个人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与个人评奖评优

结合起来,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在年终考

核时给予一定的加分,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参加各类科技竞

赛,凡是有条件能参加的科技竞赛都参加,如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航

模锦标赛等,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2010 全国大学生航模锦标赛中,以我院学生为主的航模队获得1项国家级金牌,1项银牌。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学校仅有的国家二等奖2项,在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院获得小车组所有奖项。

积极探索实验班教学改革,实验班实施了双导师制、小班授课制,鼓

励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目前,实验班70名学生一次性通过四级69人,全部通过计算机考试。学院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2010年,我院主考年级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了92.67%,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00%,在学科竞赛中,高等数学获得全校第三名,英语获得第二名。

学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走访了天威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举办了招

重庆市第二届科技顾问团工作报告 第8篇

第二届科技顾问团成立于2005年5月, 先后聘任顾问120余人。三年来, 顾问团专家顾问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围绕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 组织实施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38项, 开展调研考察活动47次, 召开各种专题研讨会、咨询论证会200余次, 提交各类决策咨询, 报告132份, 取得了一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决策咨询成果, 为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发挥参谋智囊作用, 围绕我市重大战略问题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顾问团各专业组结合自身专业优势, 紧紧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圈两翼”协调发展等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开展了决策咨询课题研究、主题咨询活动、专题调研等形式多样的决策咨询活动, 充分展示了科技顾问团的综合智力优势。

一是为我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出谋划策。各专业组顾问集思广益, 主动参与我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以及各行业规划的编制和咨询工作。特别是在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和首批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实施过程中, 先后有90余名顾问, 近300余人次参与了有关的具体工作, 包括战略专题研究、重大主题凝炼、规划纲要起草以及重大科技专项的方案策划等。如:发展战略组参与了我市科技平台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咨询论证工作, 顾问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今后几年我市的研发平台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不少具体建议和意见被直接纳入到平台建设规划中或被市科委工作所采纳。在顾问的决策咨询帮助下, 我市科技平台建设模式和经验得到了原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充分肯定。汽车摩托车组、农业组顾问分别参与策划编制“轻轨交通设备”和“柑桔新品种选育与深加工”两个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 并积极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对接, 争取到国家科技经费投入近8000万元。

二是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各专业组围绕汽车摩托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等多个事关我市全局发展的重点产业, 开展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研究。汽车摩托车组开展的关于摩托车政策法规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为我市打造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决策咨询建议, 国家发改委在采纳我市摩托车行业准入制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 颁布了国家对摩托车行业准入的相关实施细则。新材料组的专家顾问先后赴秀山县和城口县, 针对当地锰产业粗放式发展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从发展规划、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市科委随后也安排重点攻关项目给与支持。生物医药组组织顾问到化医集团下属企业把脉问诊, 专家就我市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开展主题咨询活动, 从医药产业发展远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市场营销理念等多个方面, 为集团和企业提出了诸多科学务实的对策建议。

三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招献计。专家顾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一圈两翼”统筹协调发展、“三农”问题解决等方面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农业组组织由西南大学、市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 多次赴万州、开县、垫江、璧山、铜梁、潼南等区县, 开展“科技入户惠农兴村”活动, 指导和帮助当地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集中开展农机现场操作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农村建设宣讲活动。生态环保组组织专家赴四川调研农村乡镇水环境保护问题, 建议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可借鉴四川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确保我市农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四是参与社会公共安全重大问题研究。生态环保组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研究, 从重大工程治理、生物工程治理、预防预警监测系统、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电子信息组开展了我市煤矿安全生产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题研究, 从矿井灾害监控预警技术、高可靠性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煤矿安全专用信息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生物医药组开展了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规划方面的调查研究, 为下一步我市建立高效适用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农业组专家顾问积极参与科技抗旱工作, 第一时间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顾问团决策咨询活动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顾问团注重自身建设, 充分发挥顾问团刊物、顾问团网站, 以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积极作用, 扩大专家顾问研究成果的社会效应, 提高了顾问团决策咨询活动的影响力和显示度。

一是突出顾问团刊物的办刊特色。在《领导决策参考》上开辟了“专题研究”和“科技顾问团工作动态”两个专栏, “专题研究”栏目刊载顾问有关“三农”问题、重点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咨询研究报告, 《领导决策参考》已累计出刊158期, 刊载顾问意见和建议近200篇。主办的《科学咨询》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 现已累计发行147期。每期发行量3000余册。

二是建立了市科技顾问团网站。顾问团办公室建立了“重庆市科技顾问团”网站, 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宣传上的优势, 网站设置有顾问简介、咨询动态、顾问建议、咨询成果等多个栏目, 全面反映了科技顾问团的整体情况。该网站开通以来, 访问量逐步递增, 累计访问量已超过28万人次。

三是加强与其他省市决策咨询机构的交流。顾问团办公室与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在渝共同成功举办了全国部分省区市决策咨询工作研讨会。天津市、陕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还率队来渝就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平台建设、军民结合等专题开展调研活动, 促进了科技开放合作与交流。目前, 市科技顾问团已与全国45个省区市的决策咨询机构建立了决策咨询共建共享网络。

二、第三届科技顾问团工作思路

第三届科技顾问团正处在我市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 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顾问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 拓宽研究领域, 提升研究层次, 创新研究模式, 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咨询服务。我认为, 新一届顾问团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战略问题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最新战略思路和工作部署, 重点就创新型城市建设、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民生科技、科技对外开放合作、统筹城乡发展等科技重大战略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

二是搞好决策咨询专题调研活动。各专业组每年应组织1-2次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题调研活动, 积极为我市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5大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出高质量咨询报告, 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提高科技顾问团的决策咨询水平。调查研究是保证科学决策和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 也是决策咨询工作者唯真求是的基本功。各专业组工作重心要下沉, 掌握情况要真实, 预测分析要准确, 多用数据和图表说话。讲问题要有针对性, 提建议要有前瞻性, 对策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今年, 顾问团将结合全市“解放思想, 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专题调研工作。围绕我市自主创新战略需求,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科技平台建设等主题咨询调研, 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二是区县 (园区) 发展咨询服务工作。各专业组发挥自身智力优势, 选择1-2个区县或园区, 主动走出去, “一帮一”开展科技开放与招商引智、专利转化等专业咨询服务, 协助解决一批区县发展的现实问题。三是顾问团自身建设。要继续办好顾问团网站和两个刊物, 完善沟通汇报渠道, 使顾问的研究成果、良方妙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体现。

解读2005年北京科技工作报告 第9篇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五年来,北京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去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肯定和批准了“深化二四八,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实施三大行动”的科技工作思路。

为此,科技管理部门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按照“扶优扶强、因势利导、示范带动、项目引领”的原则,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科技工作;改变工作方式,实行政事分开,发挥中介机构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科学设计管理流程,用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科技项目,用招投标等方式选择项目承担者,加强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以大带小”、“以用带研”、“科技资源招商”等引导创新的模式。

“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得到了贯彻落实。一些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建立了产业孵化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区。通过科技计划的引导,一些企业增加了科技投入,创新实力得到增强,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意识有所提高。以软件产业为例,全市软件企业2004年的研发经费约为96亿元,同比增长72%。城区科技资源更多地涌入郊区,年内城八区流向郊区县的技术1576项,成交额9.09亿元,比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区县的科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各部门科技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得到强化,科技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与完善,网络化的科技工作体系开始形成。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

2004年,北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份量的科技成果。高温超导电缆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用国产超导线材制造的我国第一组超导电缆系统正式并网,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把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非晶、纳米晶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突破了国外有关专利的制约,在家电和通讯电源用高品质纳米晶铁芯产业领域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18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立了3个国家标准,使我国非晶、纳米晶在材料体系、工艺装备及产业化能力等方面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前三位。曙光计算机突破每秒11万亿次大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北京天元网络公司的两项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接纳,使我国在电信领域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科兴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获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占1/4强。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成果中,北京地区获得62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6.6%。其中,“‘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等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总数的6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的46%;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占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的30%。

专利申请量、技术交易额持续增长。200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8402项,比上年度增长8.2%,其中发明专利8608项,比上年增长9.9%。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共认定成果转化项目362项,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达到424.99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近1/3。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合同达15434项,比上年增长31.41%,成交额175.24亿元,增长39.9%。全市专利技术合同500项,比上年增长近1倍,成交额6.21亿元,增长1倍。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1788项,其中技术产权交易71项,比上年增长1倍,成交额93.66亿元,增长5倍多。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25.5亿元,同比增长24.5%;生产总值760.9亿元,同比增长22.4%,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8%。园区内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软件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35%,按可比口径计算,约占全国的33.8%。累计登记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突破6000个。

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日趋完善。国家软件出口(北京)基地正式获得批准。以“三库四平台”为主的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完成了主要建设内容,综合应用率达到80%,已为1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软件技术系列服务。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大科技项目“ASP企业E化平台”已发展了300多个用户,为一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抓存量、促增量、培育重磅产品”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成为全国医药工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生物医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0.8%。新材料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同比增长40.2%。

关键词:科技支撑

目前,科技对首都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奥运筹备、区县发展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奥运科技工作已经进入到以项目为核心的全面实施阶段。“奥运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作为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已开始运用在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建设项目中,成为北京市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的重要基础。“奥运改扩建、临建场馆及设施环保指南”、“奥运场馆瞬间热启动金卤灯照明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取得初步成果,并已开始在场馆建设中得到应用,“奥运会射击用运动枪、弹研究”、“数字化三维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 “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管理平台”、“奥运虚拟博物馆”、 “奥运场馆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实施将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一批项目应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东城区“依托数字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建立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器和数据处理平台,首次在国内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了众多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与应用创新,创造性地构建了万米单元格部件管理法,通过GIS、GPS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实时的可视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对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覆盖和管理。完成了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中的北京怀柔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示范项目。“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研究”、“洁净能源示范工程”、“北京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等一批项目已应用在城市建设中。

区县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了“中介机构培育型”、“示范基地带动型”、“企业自主创新型”、“院校领办型”、“生产力促进体系型”等5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农村科技服务港”一头连通了全市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一头连通了区县的科技信息网和各类农村服务组织,为城乡居民获取科技和市场信息创造了条件。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郊区提供咨询和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配合市农业“221”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了种养业一批优良品种的选育,为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做准备。开展了板栗、大桃加工等适用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拥有世界一流天文科普设备的北京天文馆新馆让人耳目一新,参观者络绎不绝。新北京天文馆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天文馆之一。此外,北京还启动了2004~2008北京区县科技活动中心(科技馆)振兴计划和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得到了落实。顺利完成了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北京市所承担的任务。成功举办了科技周等一批科普活动。

关键词:创新环境建设

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制订了《北京计算机软件保护办法》,修订了《软件双高人才的奖励办法》、《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开展了《技术创新条例》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落实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年内市财政专项资金分别对362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3亿元,为35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匹配资金1057万元。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成立5年来,累计向16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70亿元贷款担保支持,贷款额放大倍数超过18倍。园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总计投资2116万元,帮助13家园区企业引进创业投资1.1亿元。

各方面协同合作,扶持软件产业发展。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全年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14.8亿元,累计退税47亿元;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近400家软件企业的5000多名软件高级人才得到市政府专项奖励,奖励金额5000多万元;在市商务局和北京海关的支持下,160多家高新软件出口企业解决了通关归类问题,用友工程等多家通过CMMI三级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得到专项资助;在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和信息办等单位的支持下,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圆满完成,验证了电子政务系统嵌套本国办公套件的正版化新路子,并建立起我市的两级著作权行政监管和执法体系;在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县的支持下,年内政府投入软件领域的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

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市农科院畜牧所的改革和禽用疫苗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市环保研究院建立起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框架。北京一轻所凭借电脑绣花机技术,成功走向市场。人工晶体研究院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资产重组。

着眼资源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技术创新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型孵化器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促进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结合,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平台建设摸索出了大学资源开放、行业资源集聚共享、专业孵化器整合创新等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启动了“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北京软件园软件产业公共技术与科技服务平台”、“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设备共用服务平台”和“ 北京海银科医药技术孵化服务平台”等试点。除专业孵化器与科技条件平台的结合外,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农委、市科委等部门合作,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的“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开展了以“通过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为宗旨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探索,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推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市孵化器总数为61家,其中经市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有 39家。孵化基地总面积8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714家,累计毕业企业1128家。2004年,孵化基地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2亿元,缴纳税费7.7亿元,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

大力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首次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出由民营企业家领衔的新一届理事会,北京发明协会新一届领导都是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

主动、充分地利用北京人才、成果、信息等优势科技资源,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北京的科技研发活动,把科技资源对资本的隐性吸引力显性化,“科技资源招商”取得了实效。仅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生制药等一批大型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和跨国医药集团已在京投资超过20亿元。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性研究形成了连续性支持,2004年共资助了244个项目。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奖励。加强了软科学研究与专家顾问咨询工作。积极实施“科技新星”计划。

关键词:八大主题计划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启动“科技工作主题计划”,是贯彻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主题计划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的需求来配置政府资源和引导社会资源,统领科技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落实、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完善区县、委办局协调互动的网络型科技管理体系,集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开放条件下具有首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2005年开始,作为科技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措施,北京正式实施8个主题计划:“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现代服务业促进”、“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和“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

今年,实施“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北京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以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遵循“以大带小”的原则,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领域,以大型软件外包、芯片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起点高、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技项目,全面带动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遵循“以用定研”的原则,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基因工程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设立企业使用知识产权的专项资金,在软件、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支持企业获取、形成和应用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工作。

“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

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增强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相关计划与首都发展的关联性,从首都区域发展的高度,在城市管理(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旧城保护方面及功能基因、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等优势领域,开展面向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面向区域竞争力提升、面向公共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在未来几年力争解决若干满足北京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科技问题,促进若干具有战略性技术突破的形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撑,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

实施“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使北京更多地参与国际服务业的高端分工,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重点领域是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面向奥运的WLAN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面向奥运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国际化、开放式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以石景山数码娱乐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北京数字内容服务示范基地和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出口服务机构,大力支持软件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发展。高度重视北京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北京具有的研发、测试、检测等能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条件优势,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与科技中介、咨询行业的发展。要抓住继全球制造业转移之后研发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调动首都资源,加快发展北京研发产业。工业设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业态,要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设计创意产业,建立北京工业设计资源协作基地,创立工业设计奖,搭建设计条件平台,创办设计企业专业孵化器,整合产业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探索设计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为企业创新和设计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根据资源禀赋以及功能定位,通过“技术扩散”、“辐射效应”和“产业联动”,促进各区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新规划对区县功能的定位,利用有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为区县提供咨询服务,明确发展战略和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先产业。二是加强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围绕工业小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全市的工作网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促进郊区发展的政策研究与示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郊区产业结构,扩大郊区经济总量。三是围绕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改善、改造郊区生活、生态环境方面,抓好昌平卫星城东扩工程中的社会综合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制定门头沟生态修复总体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示范,推动密云生态县建设。四是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建设。大力发展资源集约型和技术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构筑生态农业基地。五是加强科技在城镇建设与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以科技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新城建设、旧城保护与改造等方面加强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科技成果、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高度结合,推动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

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探索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建设节约型宜居城市的发展道路,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消费等几个层面入手,开展煤、油、气、电等领域内的能源高效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启动企业绿色管理、生态园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生态治理集成技术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示范项目。根据奥运场馆建设的要求提供生态解决方案。应对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建立符合北京实际的供水关键技术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促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率的提高。在绿地植物选育、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绿化节水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绿色GDP体系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战略研究。提高居民节约意识。

“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在医疗卫生、智能交通、全民健身、人居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实现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撑体系,促使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和应用,同时,要组织实施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为手段,建立疾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点。针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精神、心理疾病和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医疗卫生突出问题开展疾病防治与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的流行、食物中毒等)应急救助技术体系。通过路网接泊、交通模拟、信息平台和信号控制等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加快北京交通信息化建设。围绕市政府提出的“食品放心工程”,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开展食品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

实施“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大力加强科普场馆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科普项目品牌,努力培育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切实加强全方位的科普合作,有效促进科普的国际间合作交流,整合区域场馆、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资源,构建能够不断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北京大科技文化传播体系,引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按照“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的思路,逐步加大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条件平台网络体系建设,制定平台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在重点专业领域内,注重与孵化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几个科技条件专业平台。

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创业孵化体系发展。通过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引导,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完善北京地区技术转移体系,逐步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技术合作,促进北京技术成果的辐射和扩散,把北京建成全国技术交易中心。适时推出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软件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探索院所改革的新途径。

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抓好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工作。继续实施“科技新星”计划。加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八个重要转变

上一篇:学生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下一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