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2024-07-18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精选9篇)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第1篇

LS62—《动输第六十二》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62—D0501→D0601‖→‖LS76—B0215‖→‖SW40‖迁移说明:

1、所论营卫之行,与原篇《动输》前后文意不属,凑篇之简,当迁出;

2、《灵枢悬解》置于卷五《营卫生会》,并云:“此段旧误在《动输》。”

3、所论营卫之行,与前文《营卫生会》LS18-Q0101“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终而复始”相互呼应,迁入本论本位,作为结语,义理相通。

Q0501大络:此“络”并非络脉,与后文径向之“四街”相对,宜解为横向联络。大络,即大的横络。

Q0501四街:《内经注评》注:“指头、胸、腹、胫四部的气街,是营卫之气循行的径路。《灵枢·卫气》:‘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

D0601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

1、《内经校释》注:“守山阁校本注云:“按如环无端三句,系八卷《脉度》篇文。”

2、本句引自《脉度》LS17—Q0301,亦与《营卫生会》LS18—Q0101“常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之义相通。全句为,这就是所谓的如圆环没有端口,不知其标志,周而复始。

LS32——《平人绝谷第三十二》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32—D0101→B0107‖→‖LS56—B0203‖→‖SW40‖迁移说明:

1、原篇《平人绝谷》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整体迁出;

2、《太素》置于身度卷第十三《肠度》,接于《灵枢.肠胃》之后,合而成篇;

3、《甲乙》置于卷二第七《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篇尾;

4、在伯高论述“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之后,随即阐述“谷不入”、“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作为解论,前后呼应,故此迁入,义理相通。

5、本篇实乃绝妙、精准的肠胃解剖学专论,上古之时,先哲们能有如此精准之论,令人不由大赞!

B0101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

1、胃之周长为一尺五寸(即34.7厘米),直径为五寸(即11.6厘米);

2、中国之圆周率,最早见于《周髀算经》(约公元前二世纪)“径一而周三”之记载,而本篇胃之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正合《周髀算经》“径一周三”之法。由此可见,《黄帝内经》明涉《周髀算经》之法,可为考证成书年代证据之一。

B0101横屈:横陈屈卧。

B0101上焦泄气,剽、悍、滑、疾,出其精微:

1、《内经注评》注:“泄,宣泄之意。张景岳云:‘精微剽悍滑疾,言水谷之精气也。’全句意为,进入胃中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上焦的宣泄发散作用,将剽悍滑疾的水谷输布于全身。”

2、剽、悍、滑、疾,独指该气(即真气、水汽)之四个特征:

A、剽,即慓,通漂。据《管子.地员》:“浮流五剽之状”、《史记》:“轻浮,轻薄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可知:剽即轻漂;

B、悍:《说文》:“悍,勇也。”即勇猛、激烈、活跃;

C、滑:本意指光溜、不粗涩,与“涩”互为反义词,滑即流畅;

D、疾:《根结》LS05作“慓悍滑利。”疾、利,即敏捷、快捷。

3、剽、悍、滑、疾,即该气(真气、水汽)具有轻漂、活跃、光滑、快捷四个特征。“剽、悍、滑、疾”四字,原位“出其精微”之后,然具此四个特征者,唯真气(含水汽)也。故“剽、悍、滑、疾”四字,当迁“上焦泄气”之后,以使义理俱通。

4、据《营卫生会》LS18—Q0601“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可知:“出其精微”之前,必有“中焦”二字之漏,故直译从此。

B0101下焦下溉诸肠:

1、《灵枢悬解》卷六《平人绝谷》注:“六腑皆曰肠,义见《难经》,肠胃得精气之养,所以不死。”

2、下焦者,胃之下焦物也。溉,据《广韵》:“溉,灌也”、《说文》:“溉,一曰灌注也。”取灌注意。诸肠,通指大小肠。

B0102小肠:即当今所称之十二指肠和空肠。

B0102少半:即1/3。

B0102长三丈二尺:该长与《肠胃》篇LS31—B0104“三丈三尺”有异,然统计总长,确为“三丈二尺”,即“三丈二尺”为正,“三丈三尺”为误。

B0102大半:即2/3。

B0103回肠:当今所称之回肠和结肠上段。

B0104广肠:当今所称之直肠和乙状结肠。

B0104八分合之一:即八分之一(1/8)合。

B0106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与《五脏别论》SW11—Q0104“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同义。

B0106神:指精神。依据如下:

1、《六节脏象论》SW09-Q1205“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2、《营卫生会》LS18-Q0102“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此神,即先天之精。

3、《平人绝谷》LS32—B0106“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此神,即后天之精。

B0107日再后:再,两次;后,后阴之排便。日再后,即每日两次大便。

公众号:其人颂经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第2篇

三焦,即水谷在胃中消化后,所形成的三种状态物质:

A、上焦(气态、水汽),指水汽和氧气,经胃上口而出,即走上隧(上焦道);《营卫生会》LS18—Q0501句,即指卫气之水汽态特征。

B、中焦(液态、乳清液),指水谷消化后的精气,形成乳清液,一部分经脾转化为血(营气),一部分经小肠吸收而成营养,中焦走中隧(中焦道)。

C、下焦(固态、浑浊液),指水谷消化后的残渣,进入小肠、大肠、膀胱,泌出水为卫气(尿、水),泌出残渣为糟粕,下焦走下隧(下焦之道)。

在胃脘中消化后,三焦物态之形成,譬犹石油焦炼炉三态之分离,即上焦出汽油,中焦出柴油,下焦出沥青。既明此理,三焦之惑,消矣!

LS76——《卫气行第七十六》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76—D0101→B0215‖→‖LS18─D1001‖→‖SW40‖迁移说明:

1、原篇《卫气行》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太素》置于卷第十二《卫五十周》,独立成篇;

3、《甲乙》置于卷一第九《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接于《五十营》LS15-D0101→Q0108及《根结》LS05-Q0126句后,合而成篇;

4、《类经》置于八卷二十五《卫气运行之次》,独立成篇;

5、所迁部份,具论卫气运行规律,迁入本论本位,与《腹中论》主题相符,义理相通。

Q0101经、纬:

1、《灵枢悬解》卷五《卫气行》注:“定而不移者为经,动而不居者为纬。”

2、经,纵向为经,通径,经线;纬,《说文》;“纬,织横丝也。”横向为纬,通横,纬线。

Q0102房至毕为阳,昂至心为阴:

1、房昂纬线以南的十四星宿:毕嘴参井鬼栁星、张翼轸角亢氐房;居南方,为阳;

2、房昂纬线以北的十四星宿:心尾萁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居北方,为阴。

Q0104平旦:平旦,十二时辰之一,即清晨、黎明。

Q0105目锐眦:眼外角。《癫狂》LS22-C0101“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即为本解。

Q0105间:

1、《内经注评》据《太素》卷十二《卫五十周》称:“改为‘端’字较恰当。”不从;

2、间,即左右、相邻、附近。《至真要大论》SW74—D0501→Q0501“帝曰:间气何谓?歧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即为本解。

Q0111人气:本节分明主论卫气之行,却以“人气”大行其论。何故?天气之精者,真气也;地气之精者,营气也;天地之气相交,是为气交,中运之人气也。而既能行于天,又能行于地,气交于中运者,唯水也。水之精亦为卫气,故此所论卫气,实言人气。

Q0111一周与十分身之八:即一周又十分之八周,古之分数表述方式。卫气运行全身共50周,经历28星宿(舍),那么每行一舍,经历全程之1╱28,即50周×1╱28=1.8周。余皆同理,可见圣帝与大臣们计算之精准。

Q0119人气流注次序:从文中可知,流注次序为足少阴肾经→肾→心→肺→肝→脾→肾,显见为五行脏相胜之传。

Q0121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十分脏之二:按十四舍行25.2周(实测值)计算,一个大循环28舍后,对于全身共有十分身之四(即0.4周)的误差;而对五脏而言,只有一半即十分身之二(即0.2周)的误差。

Q0122晏:迟,晚。

B0201分有多少:

1、《内经注评》注:“因为白天和晚上的长短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白天的阳和夜晚的阴不是平分的,经常是各有多少不同,故称分有多少。”

2、此分,实指春分、秋分。

B0201各有分理:《内经注评》注:“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昼夜阴阳之分,各有一定的规律。”

B0201后:

1、《黄帝内经》一字一义,除专用名词外,几乎不用词组,若将“然后”视同当今“然后”,不宜;

2、后,据前后文意,疑为同音“候”之录误。候者,观察也。

B0205刺实者……刺其去也:本句引自《灵枢.寒热》LS21-C0901“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虚实之论,其义甚明。

B0207→B0212水下一刻……人气在阴分:

1、《内经校释》引楼英云:“卫气之行,昼行阳则目张而寤,夜行阴则目瞑而寐。平旦阳气之出目,而下行于手足三阳,皆一时分道并注,非有先后次第。此言‘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者,则是先下太阳究竟,然后下少阳;候少阳究竟,然后下阳明;候阳明究竟,方上行阴分。大与上节矛盾,盖衍文也。”

2、本节六句,实乃伯答帝问之针刺候气方法,并非衍文,并且与前文B0202“半日度”之论相呼应,恰到好处,不可或缺。

3、本节所论“半日之度”,乃言人气在阴分、阳分之定位;而上节“日行十四舍”,实指人气在周身之进度,两者并无矛盾。

B0214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七分刻之四:

1、回,指一个回合,即每个回合行走二十八宿中一宿。

2、行走28宿(舍)所需时间为水滴下100刻,那么行于每舍所需时间为100÷28=3又4╱7刻。由此可见,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古人就已掌握了加法、乘法、除法等数学运算,并掌握了分数之运用。

B0215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常以太阳照射到星宿上为标志。或说,常以28星宿作为时间参照系。

B0215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

1、《全本黄帝内经》、姚春鹏注本、《内经注评》、《内经校释》均作“人气行三阳,行于阴分。”

2、《素问悬解》作“人气行三阳与阴分。”

3、本句乃前段LS76-B0207→B0212“行与”之归纳。指日从一舍开始,依次行于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均在阳分;到达阴分和阳分临界位后,又返回下一循环太阳→少阳→阳明。本节虽言阴分,却未进入阴分,仅至阴分与阳分之临界位,源于当时对起点、端点、原点之“零”认识不足。

B0215纷纷【白分】【白分】:

1、《内经校释》注:“纷,乱的意思;【白分】,ba1,整齐、有条理。”

2、《灵枢悬解》卷五《卫气行》注:“【白分】字诈,旧注音葩,古本原作芸。”

3、《内经注评》注:“即繁多而不杂乱。”

4、【白分】,pa1,整齐。纷纷【白分】【白分】,即零零整整。

黄帝内经腹中论篇第四十 第3篇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鰂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曰伏梁。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热气剽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第4篇

黄帝问:营卫二气运行时,上下相贯,如圆环没有端口。而今有人卒然遇到邪气,又逢大寒,手足松懈、笨重,其经脉的阴阳两道,传输之交会、运行失常,营卫之气从哪返回?

Q0501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

岐伯说:这四肢阴阳之交会,是阴阳气之大横络。头、胸、腹、胫四街,是营卫之气的直行路径。就是说四肢大横络堵塞,四街直行路径就须畅通;四肢大横络得通,营卫二气就能正常会合,相互传输如同圆环。

D0601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

黄帝说:太好了!这就是所谓的如同圆环没有端口,不知其标志,周而复始。就是这意思。

‖LS56─D0201→B0203‖→‖LS62—D0601‖→‖SW40‖LS56—D0201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

黄帝问:营气和卫气之运行,怎样?

B0201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 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伯高说:谷物初入胃中,其中的精微物质,先自胃之中焦、下焦流出,用于灌溉五脏,分成两道,即营气和卫气两道。

B0202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

其宗气中抟积而不下行之真气,聚积于胸内膻中,定义为气海。真气出自于肺,沿着咽喉,所以呼就气出,吸就气入。

B0203【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天地之三种精气(真气、营气、卫气),其统计数据,一般是排出物占三份、吸收物占一份。所以谷物不入胃,半日就会精气衰虚,一日就会精气偏少了。

‖LS32—D0101→B0107‖→‖LS56—B0203‖→‖SW40‖LS32—D0101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黄帝问伯高:我想听,人不进食时,七天即死。为什么?

B0101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剽、悍、滑、疾,出其精微】,【下焦下溉诸肠】。

伯高说:谨让为臣谈谈原因。胃之周长为一尺五寸(34.7厘米),直径为五寸(11.6厘米),延展长度为二尺六寸(60.1厘米),横陈屈卧,容纳水谷三斗五升(7.0升),胃内常盛谷物二斗(4.0升),盛水一斗五升(3.0升)就满了。上焦道泄出气体,轻漂、活跃、光滑、快疾,中焦道出其精微化物,(下焦物)下行灌溉大小肠道。

B0102【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小肠叠积部份宽二寸半(5.8厘米),直径八又三分之一分(1.9厘米),长三丈二尺(7.4米),受盛谷物二斗四升(4.8升),水六升三又三分之二合(1.4升)。

B0103【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回肠部位宽四寸(9.2厘米),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寸(3.1厘米),长二丈一尺(4.8米), 受盛谷物一斗(2.0升),水七升半(1.5升)。

B0104【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广肠叠积部位宽八寸(18.5厘米),直径二又三分之二寸(6.2厘米),长二尺八寸(65厘米),受盛谷物九升三又八分之一合(1.9升)。

B0105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

肠胃之长,共五丈八尺四寸(13.5米),受盛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又三分之二合(18.0升),这就是肠胃所受盛水谷之总量。

B0106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平人就不是这样,胃填满时就肠虚,肠填满时就胃虚,肠胃虚满交替,因此消化物得以自上传下,五脏安定,血液调和流畅,精神就能安居。所以精神,是水谷之精气。

B0107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因此肠胃之内,当留存谷物二斗(4.0升)、水一斗五升(3.0升)。所以平人每日两次大便,每次排二升半(500毫升),一日内五升(1.0升),七日排五七三斗五升(7.0升),留存之水谷即排尽了。所以平人不吃不喝,七日即死,是水谷中精气、津液全都耗尽之緣故。

SW40—D1701帝曰:善!

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内经第腹中论 第5篇

【本章要点】

一、对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腹中疾患的病因、症状、治法、禁忌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二、介绍了鸡矢醴和四乌鲗骨一茹丸两个方剂,是研究古代方剂学的很有价值的资料。

三、指出妊娠与腹中疾患的鉴别要点。

【原文】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①。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②,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也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鲗骨③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④,大小如豆,以五丸为后饭⑤,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⑥。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⑦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⑧,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帝曰:善。有病膺肿,头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⑨。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阴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⑩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帝曰:善。

【注释】

①鼓胀:是一种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萎黄,脉络显露为特征的疾病。现在把肝硬化腹水后期归为这类疾病。

②鸡矢醴:矢,即鸡屎白。鸡矢醴,古人用来治疗鼓胀的一种药酒名。

③乌鲗骨:即乌贼骨,又叫海螵蛸。

④雀卵:麻雀卵。

⑤后饭:即饭前服药的意思。

⑥伏梁:指脘腹痞满肿块的一类疾病。

⑦肓之原:原,即原穴;这里指任脉的气海穴。

⑧热中、消中:即后世所谓的三消病。

⑨厥逆:指阴气并于阳上逆的意思。

⑩三阳之动:三阳,即少阳、阳明、太阳,意思是三阳之脉盛大。

【译文】

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么病呢?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可用鸡矢醴来治疗,一剂就能见效,两剂病就好了。黄帝说: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食不注意,所以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因此鼓胀就会再发。

黄帝说:有一种胸胁胀满的病,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这种病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岐伯说:这种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肆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黄帝说:怎样治疗呢?要用什么方法使其恢复?岐伯说: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藘茹,二药混合,以雀卵为丸,制成如小豆大的丸药,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饮以鲍鱼汁。这个方法可以通利肠道,补益损伤的肝脏。

黄帝说:病有少腹坚硬盛满,上下左右都有根蒂,这是什么病呢?可以治疗吗?岐伯说:病名叫伏梁。黄帝说:伏梁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岐伯说:小腹部里藏着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可能治愈的.。在诊治时,不宜重按,每因重按而致死。黄帝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岐伯说:此下为小腹及二阴,按摩则使脓血下出;此上是胃脘部,按摩则上迫胃脘,能使横膈与胃脘之间发生内痈,此为根深蒂固的久病,故难治疗。一般地说,这种病生在脐上的为逆症,生在脐下的为顺症,切不可急切按摩,以使其下夺。关于本病的治法,在《刺法》中有所论述。黄帝说:有人身体髀、股、骨行等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病的名字叫伏梁,这是由于宿受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肓的根源在脐下气海,所以绕脐而痛。这种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的病。

黄帝说:先生屡次说患热中、消中病的,不能吃肥甘厚味,也不能吃芳香药草和金石药,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草药物能使人发狂。患热中、消中病的,都是富贵之人,现在如禁止他们吃肥甘厚味,则不适合他们的心理,不使用芳草石药,又治不好他们的病,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我愿意听听你的意见。岐伯说:芳草之气多香窜,石药之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黄帝说: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因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而生内热,热气本身是剽悍的,药物的性能也是这样,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土而恶木,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日和乙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黄帝说:好。有人患膺肿颈痛,胸满腹胀,这是什么病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岐伯说:病名叫厥逆。黄帝说:怎样治疗呢?岐伯说:这种病如果用灸法便会失音,用针刺就会发狂,必须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才能进行治疗。黄帝说:为什么呢?岐伯说:上本为阳,阳气又逆于上,重阳在上,则有余于上,若再用灸法,是以火济火,阳极乘阴,阴不能上承,故发生失音;若用砭石针刺,阳气随刺外泄则虚,神失其守,故发生神志失常的狂症;必须在阳气从上下降,阴气从下上升,阴阳二气交并以后再进行治疗,才可以获得痊愈。

黄帝说:好。妇女怀孕且要生产是如何知道的呢?岐伯说:其身体似有某些病的征候,但不见有病脉,就可以诊为妊娠。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第6篇

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与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共同提出人格由五个基本维度构成:

Ⅰ:外向型;Ⅱ:随和型;Ⅲ:尽责型;Ⅳ:情绪稳定型;Ⅴ:文化或智慧型。

麦克雷和考斯塔综合“大五”结构和有关理论,提出了五因素理论,即:

N神经质:焦虑、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E外向性:乐群、自信、活跃、兴奋追寻、积极情绪、热心;

O开放性:思想、幻想、审美、行动、情感、价值观;

A随和性:信任、坦率、利他、顺从、谦逊、温和;

C尽责性:能力、秩序、责任感、上进心、自律、深思熟虑。

摘录2:《心理学基础》第七章第二节一、遗传的作用如此论述“气质类型学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年→前377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不同的人体内占优势的体液不同。后来古罗马医生盖伦用这种体液学说来解释气质,认为某种占优势的体液决定一个人的气质,后人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气质类型学说,根据这一学说,人体内的四种体液每一种都具有寒—热、干—湿两种性质……因而有四种类型的人:

多血质的人,血液占优势;而血液具有热而湿的性质,所以这种人象春天一样热情;

胆汁质的人,黄胆汗占优势,而黄胆汗具有热而干的性质,所以这种人象夏天一般暴躁;

抑郁质的人,黑胆占优势,而黑胆汁具有寒而干的性质,所以这种人象秋天一样忧伤;

粘液质的人,粘液占优势,而粘液质具有寒而湿的性质,所以这种人象冬天一样冷漠。

多血质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

胆汗质的典型特点是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

粘液质的典型特点是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沉静、忍耐;

抑郁质的典型特点是敏感、孤僻、忧郁、常在内心经历暴风骤雨。”

示例:该理论描述了四种人因为迟到而被电影院门卫挡住时的不同反应,堪称绝妙!

1、胆 汁 型:行为带有攻击性,吵闹进场;

2、多血质型:灵活,不生气,想办法进场;

3、粘液质型:耐心等待,总有机会进场;

4、抑郁质型:刻板,认真,自认倒霉,乖乖离场。

感言:由以上对照可以发现:

1、《黄帝内经》“五态之人”,与希波克拉底“气质类型学说”、麦克雷—考斯塔“大五结构-人格五因素模型”,存在明显对应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道归一,此之谓也;

2、《黄帝内经》在心理学和先天遗传方面的论述,细致具体、丰富多彩,为我国心理学、遗传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伟哉!《黄帝内经》。圣哉!《黄帝内经》。

SW09—《六节脏象论》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09—Q0202‖≈→‖SW03—D0101→D0103‖迁移说明:

1、“夫自古通天者……此因时之序”三十一字,与原篇《六节脏象论》前后文意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

2、《内经校释》云:“此三十一字,又见于《生气通天论》。此与上下文义不贯,疑古文错简。”

3、迁入本论本位,作为通天之论,与《生气通天论》主题相符,义理相贯;其与迁入位部分重简且为解论,亦证此迁充分必要。

SW02——《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02—C0501→C1001‖→‖SW03—D0104‖迁移说明:

1、本段所论,与原篇《四气调神大论》前后文意不属,显见漏简,当迁出;

2、《内经校释》云:“本节文字‘天阴……生气不竭’,丹波元简认为与上下文字不属,疑属他篇错简。”

3、《素问悬解》将SW02—C0501→C0901部分置于卷一《生气通天论》,并云:“以上二段,旧误在《四气调神大论》中。”从之;

4、本段所论为天地之气交通不畅对生气之影响,前部与“苍天之气”相关,后部“圣人从之”与“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相贯,镶嵌于此,正当其位。

C0501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1、马莳、张景岳本、《素问悬解》卷一《生气通天论》“净”皆作“静”;

2、从原作。天之气,具有清澈、干净、光亮、透明四个属性。

C0501藏德不止:据《本神》LS08-Q0101“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可知:德,即属性。天之气,具有清、净、光、明四个属性,此即天气之德。藏得不止,即天气藏有清、净、光、明四个属性运行不止。

C0601阴:

1、《太素》卷二顺养作“上下”,其义不足取。

2、《素问悬解》卷一《生气通天论》注:“天明即不藏德。”

3、《素问集注》注:“天气至光明者也。明德藏隐,故昼明者日焉,夜明者月焉。若不藏而彰著于外以天明,而日月不明矣。”

4、原作“明”,其理不通,当作“阴”。疑二字形近或字体模糊而致误传;天阴者,天空阴暗也;天空阴暗,方有日月不明,此天地自然之理也。

C0601阳气者闭塞:

1、黄元御注:“地气迷漫而障天光。”

2、张志聪《素问集注》注:“则地气上乘之而昏冒其光明矣。”

3、地为阴,天为阳,阳气即天气。

C0601地气者冒明:冒(mao4),疑为“冇”(mao3)之“未”意。湘楚方言中,两者读音相同,均为mao3。地气者冒明,即地气浑沌未明。

C0701命:《论语》(孔子家语.卷第六.本命解第二十六):“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孔子对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圣人之语,令坤茅塞顿开。

C0701名木:《内经校释》注:“高大的树木。胡澍:‘名,大也。名木,木之大者。’”

C0801菀、蒿:菀,yun4,通蕴,蕴藏;藁,gao3,通槁,枯槁。

C0901未央:央,即中央、半途;未央,不到半途。未央绝灭,即半途而废。

C1001从之:《太素》顺养作“顺之”。从之,译作“顺其自然”。

SW43——《痹论篇第四十三》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43—Q0315‖→‖SW03—Q0103‖迁移说明:

1、“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句,原位《痹论》SW43-Q0314“上为清涕”句后,与前后文意不属,显见窜简,当迁出;

2、《素问悬解》置于卷五《痹论》“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句后,录以奉考;

3、《素问吴注》置于《生气通天论》SW03-Q0103“高骨乃坏”句后,吴崑曰:“此五句,旧在《痹论》‘上为清涕’之下,今次于此。”吴崑处置甚是,从之;

4、迁入本位,与前文“因而饱食”、“因而大饮”义理相接,作为归纳,正当其位。

Q0315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1、姚春鹏注:“此处指五脏精气。”

2、《素问直解》卷之四《痹论》注:“五脏为阴,以静为本,故阴气者,宁静则神气内藏;躁扰不宁,则神气消亡;神气亡,致有五脏之痹矣。”

3、《素问吴注》注:“阴气,脏气也;凡人之五脏阴气,静养之则神藏而内守,躁扰之则神耗而消亡。言养阴气者,宜静不宜躁也。至于饮食,所以养生,亦宜有节,若自倍之,则肠胃不能克化,适以伤阴耳。”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第7篇

1、黄元御注:“伯高答辞,在《通天》篇。”黄元御所断妙极;

2、本句引自《通天》LS72—S0101句,不同的是,本句为伯高之言,被引作少师之言。看似有所出入,实则表明:伯高与少师都对先天遗传有专门研究,堪为巅峰级大家。

3、天地之间,阴阳之事也,言空间也;六合之内,四时之事也,言时间也;不离于五,五行之事也,言物质也。《淮南子.时则》曰:“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即六合之正解。六合之内,即孟仲季月六合之内。

D0201遵循而却:

1、《内经校释》注:“遵循同‘逡巡’,逡巡,却退貌。此即却步而不敢向前,表示非常恭谨的样子。”

2、《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遵循,与逡巡同。”

3、据《说文》:“遵,循也。”遵即沿着;据《说文》:“循,行顺也。”循即顺行、转圈;据《说文》:“节欲也。”按“退也。”却即却步、驻足。遵循而却,指黄帝沿着座席转了几圈然后驻足。黄帝欣喜之态,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Q03011似于苍帝。其为人:

1、《内经校释》校注:“《甲乙》卷一第十六无此七字。”后文仿此。

2、不从《甲乙》去人事之删节,当从《灵枢》原文。参见《阴阳二十五人之五色帝探原》。

Q03011好有才:

1、《内经校释》译:“有才智。”

2、姚春鹏译:“有才干。”

3、爱好钻研学问。

Q03011能:即耐,承受之意。

Q03011感:据《周易.咸卦》:“《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可知:感,即感染、感应。

Q03011佗佗然:

1、《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佗佗,筋力松懈,足膝迟重之意。”

2、《内经注评》注:“描写其雍容自得之神态。”

Q03012遗遗然:

1、《内经注评》注:“形容消极退让,迟滞不前的样子。”

2、马莳注:“如有所遗失然,行之不骤而驯也。”

3、据《管子.枢言》:“纷纷乎乱若丝,遗遗乎若有从治。”可知:遗遗然,即从容不迫。

Q03013左角:《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右之下为左角。”

Q03013随随然:《内经注评》注:“随随然,即柔顺,随和的意思。”

Q03014推推然:

1、张志聪注:“推推然,上进之态,如枝叶边之上达也。”

2、《内经注评》注:“形容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

Q03015栝栝然:栝,gua1。

1、张志聪注:“栝栝,正直之态,如木体之挺直也。”

2、《内经注评》注:“炊灶木叫栝……栝栝然,说明其人行为方正、端直。”

Q03011→Q03015木形之人……栝栝然:《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上角,木形之全者,左之上为太角,右之下为左角,右之上为钛角,左之下这判角(判,半也。)于上角而分左右,于左右而分上下,是木形之五人也。比于足少阳者,少阳与厥阴为表里,皆属木也。遗遗、随随、推推、括括,形容其象也。下四段,皆仿此。”

Q03021【月引】:

1、《内经注评》注:“ 指脊部肌肉丰满宽广。”

2、张景岳注:“【月引】,当脊肉也。”

3、yin3,背脊部。

Q03021疾心:

1、《内经校释》注:“《千金》卷十一篇第一无‘心’字。按《千金》似是。如作‘疾心’与下‘急心’义重复。”

2、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可知:疾,通嫉,妒嫉。疾心,即有妒嫉心。

Q03021少信:

1、姚春鹏译:“缺少信心。”

2、《内经校释》译:“但少信用。”

3、据《道德经》四十九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通天》LS72—S0602“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窍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可知:解作少轻信,方合该类人特征。

Q03021核核然:《内经注评》注:“为人正直、朴实。”

Q03031小手足:《内经校释》注:“‘小’疑应作‘大’。上文曰:‘圆面、大头、大腹’而手足独小,何以上下相称?故应作‘大手足’上下文方合。”录以奉考,译从原文。

Q03022质徵:《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质徵亦作太徵。”

Q03022肌肌然:

1、张景岳注:“肌肌,肤浅貌。”

2、《内经注评》注:“行为浮躁,见识肤浅。”

Q03023慆慆然:

1、《内经注评》注:“乐观而喜悦的神态。”

2、张景岳注:“慆慆,不反貌,又多疑也。”

3、慆,tao1,古通韬。据《通天》LS72—S0302“少阴之人”相关论述可知:慆慆然,宜从张景岳解作“猜忌多疑。”

Q03024鲛鲛然:

1、马莳注:“鲛鲛者,踊跃之义也。”

2、《内经注评》注:“言性情活跃,爽快。”

3、鲛,jiao1,即鲨鱼。鲛鲛然,以鲨鱼之态,喻右徵之人性格活跃爽快。

Q03025质判:《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质判,太徵之半也。”

Q03025支支、颐颐然:《内经注评》注:“支支,排解分散的意思。颐然,指悠然自得的神色,总的说明这种人善于排解忧虑,表现得轻松愉快,怡然自得。”

Q03031小手足:小手小脚。

Q03031敦敦然:《内经注评》注:“形容待人诚恳、忠厚。”

Q03032婉婉然:《内经注评》注:“处事圆滑机变,性格温柔和顺。”

Q03033坎坎然:

1、《内经注评》注:“形容性情端庄持重。”

2、姚春鹏注:“喜悦貌。《尔雅.释训》:‘坎坎,喜也。’”

3、从《尔雅》,取心情愉悦意。

Q03034枢枢然:

1、《内经注评》注:“说明思想作风灵活,敏捷。”

2、张景岳注:“枢枢,圆转貌。”

3、枢枢然,喻少宫之人如圆滑之门枢,性格灵活圆滑。

Q03035 左宫:左手宫音。

Q03035兀兀然:

1、《内经校释》注:“独立不动的样子。”

2、《内经注评》注:“说明不畏困难,勤劳勤勉,独立自主的精神面貌。”

3、兀,wu4,高高突起,高而上平的秃山。兀兀然,从《内经注评》取勤勉独立意。

Q03041骨发踵外:

1、《内经校释》译:“足跟坚壮,其骨如生在足踵的外面一样。”

2、骨从脚跟外露。

Q03041急心、静悍:

1、《内经注评》注:“指性情爽快,精明,沉着,坚强。”

2、心情急躁,宁静时强悍。

Q03042廉廉然:

1、张志聪注:“廉廉,如金之洁而不污。”

2、《内经注评》注:“即洁身自好的意思。”

Q03043脱脱然:

1、马莳注:“脱脱然者,无累之义也。”

2、《内经注评》注:“指潇洒舒畅,无牵无挂的神态。”

Q03044监监然:

1、张志聪注:“监监,如金之鉴而明察也。”

2、《内经注评》注:“比喻善于考察和明辨是非。”

Q03045严严然:

1、《内经校释》注:“严肃庄重的意思。《荀子.儒效》:‘严严兮其能敬已也。’杨注:‘严严,有威重之貌。’”

2、《内经注评》注:“指严肃、庄重的神态。”

Q03051廉颐:

1、《内经校释》作“广颐”,并校曰:“原作‘廉’,据《甲乙》卷一第十六、《千金》卷十九第一改。”

2、姚春鹏注:“形容颐部如棱形。廉,棱形。颐,是口角后腮下部位。”

3、从原作“廉颐”。廉,瘦削;颐,腮部。廉颐,即瘦削的腮部。

Q03051延延然:《内经注评》注:“修长的意思。”

Q03051欺、绐:

1、《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众之所以相欺者,众人疑惑而不能辨也。”

2、《说文》:“欺,诈欺也。”绐,dai4,《说文》:“绐,缠也”、“丝绐则纾而紊绕。”欺、绐者,欺诈、纠缠也。

Q03051汙汙然:

1、姚春鹏注:“卑下貌。”

2、《内经校释》作“汙汙然”。并校注:“熊本、周本‘汗’并作‘汙’。《甲乙》卷一第十六、《千金》卷十九第一‘汗’并作‘污’……作‘汙’似是,‘汙’、‘污’古今字。‘汙汙’,卑下貌。”

3、汙,wu1,即污。据《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可知:汙汙然,即肮脏、下作。

Q03052颊颊然:

1、姚春鹏注:“快意,得意的样子。颊,与‘惬’谐音相通。《说文.心部》:‘【惬下心】字’,快心。张景岳:‘颊颊,得色貌。’”

2、《内经注评》注:“指面部常有得意的神色。”

Q03053纡纡然:

1、《内经注评》注:“yu1,指禀性纡曲而不直爽。”

2、姚春鹏译:“性情纡曲,不直爽。”

3、据《周礼.考工记.矢人》:“中弱则纡。”郑注:“纡,曲也。”可知:纡纡然,即性格纡曲不直。

Q03054众:《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众,众羽。”从之。

Q03054洁洁然:《内经注评》注:“性情坦白,洁身自好。”

Q03055桎:《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桎,桎羽。”

Q03055安安然:《内经注评》注:“指心地坦然,胸怀宽广。”

Q0401形胜色,色胜形:

1、《内经校释》注:“这是根据五行生克学说而言的。如木形之人色见黄,为木能胜土。火形之人色见白,为火能胜金等,为形胜色。若火形之人见黑色,为色胜形。马莳曰:‘人有形胜色者,如木形人而黄色现也;有色胜形者,如木形人而白色现也。’”

2、《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形胜色者,如木形而黄色。色胜形者,如白色而木形也。”

Q0601髯:

1、髯,ran2,《汉书.高祖记》颜注:“在颐曰须,在颊曰髯。”

2、《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足阳明之上者,挟口,环唇,而为髯(口旁须)。足阳明之下者,会于气街,而为下毛。”

Q0601两吻多画:姚春鹏注:“张景岳:‘吻,口角也;画,纹也。阳明血气不充两吻,故多纹画。吻,口角。画,口角的纹理。’”

Q0601瘃:zhu2。

1、《内经注评》注:“足部冻疮。”

2、《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瘃,足寒裂也。”

Q0602通:据《韩愈.师说》:“皆通习之。”通即整个、全部。

Q0602足少阳之上……无肉:《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足少阳之上者,下大迎,加颊本,而为须髯(在颐为须,在颊为髯)。足少阳之下者,出膝外,抵绝骨,而为胫毛。”

Q0602胻:heng2,小腿。

Q0603恶眉:

1、《内经校释》注:“眉毛焦枯稀疏。张志聪:‘恶眉者,无华彩而瘁也。’”

2、恶眉,难看的眉毛。

Q0603踵:zhong3,脚后跟。

Q0603足太阳之上……踵下痛:《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足太阳之上者,起目眦,上额颐,而为眉。足太阳之下者,贯腨肠,出外踝,而循踵。”

Q0604手阳明之上……则手瘦以寒:

1、《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手阳明之上者,挟口,而为髭(口上曰髭,口下曰须。)手阳明之下者,从臑外上肩,而为腋毛。”

2、髭,zi1,据《说文》:“髭,口上也。”可知:髭,即口上胡须。

Q0605手少阳之上……而循踵:《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手少阳之上者,交锐眦,而为眉。手少阳之下者,起名指,循手表,而走腕。”

Q0606须:《礼记.礼运》:“须,谓颐下之毛”、《说文》:“须,面毛也。”

Q0606手太阳之上……则掌瘦以寒:《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手太阳之上者,循颈,上颊,而为须。手太阳之下者,循外踝,而上臂。”

Q0701调:周密分析、综合分析。

D0801刺其诸阴阳:

1、《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作“刺阴阳逆顺。”

2、刺二十五人阴阳之病变。

Q0802导而下之:《内经校释》译:“应该采取上病下取的取穴方法是,以导引病气下行。”

Q0802推而休之:《内经校释》注:“《甲乙》卷一第十六‘休’作‘往’。周学海曰:‘休’字疑误。’《灵枢.官能》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似应据本书官能篇改‘休’为‘扬’。”译从“推而扬之”。

Q0802因而迎之:

1、马元台注:“针已稽留,而气尚未定,必因而迎之,随即有以推之耳。”

2、张介宾注:“稽留下至,言气至迟滞者,按之引之,而使其必来也。”

Q0802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

1、《灵枢悬解》卷七《阴阳二十五人》注:“明于经隧之滑涩行止,乃能维持之,而得其平也。”

2、必须明白脉中状况,才能持针行刺。

Q0802菀陈:据《小针解》LS03—Q3101“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可知:菀陈,即瘀滞之血。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第8篇

黄帝说:有人天生就宦,阴部未曾受伤,不曾失血,然而其胡须不生,什么缘故?

Q0301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岐伯说:这是天生的生理缺陷!这类人任脉、冲脉不旺盛,生殖之筋发育不全,有气无血,唇口不得滋养,因此不生胡须。

D0401黄帝曰:善乎哉!圣人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

黄帝说:太好了!圣人对万物的精通,就象日月的光芒和影子,鼓响闻声,听闻声响,便知其形。若非先生,谁能明白万物之精妙?!

D0402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

所以圣人,观察面色:黄赤色的,多热气;

D0403青白者,少热气;

青白色的,少热气;

D0404黑色者,多血少气;

黑色的,多血少气;

D0405美眉者,太阳多血;

眉毛秀美的,太阳经多血;

D0406【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

全部络腮胡长至胡须的,少阳经多血;

D0407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

胡须优美的,阳明经多血。这是出生的时机,太对了!

D0408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这人体气血之规律是: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阳经常多气少血,阳明经常多血多气,厥阴经常多气少血,少阴经常多血少气,太阴经常多血少气。这是天生之生理规律。

SW03—D0101【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黄帝说:这自古以来通晓天气者,懂得生命之根本,源于阴阳相合。

D0102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天地之间,孟仲季月六合之内,人气之九州、九窍、五脏、十二关节,都与天气相通。

D0103【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万物生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其生气有三阴三阳,屡屡触犯这些,就有邪气伤人,这就是寿命长短之根本。

‖SW09—Q0202‖≈→‖SW03—D0101→D0103‖SW09—Q0202夫自古通天者,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生之本,本于阴阳】,故其生五,其气三。

这自古以来通晓天气者,人气之九州、九窍,都与天气相通。生命之根本,源于阴阳相合,所以万物生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其生气有三阴三阳。

D0104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苍天之气,清澈、干净,就令人精神焕发,顺从它就会阳气固密,即使有歪风邪气,也不能伤害,这是顺从了四时之气候规律。

‖SW02—C0501→C1001‖→‖SW03—D0104‖SW02—C0501【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苍天之气,是清澈、干净、光亮、透明的,蕴藏四种属性运行不止,所以不会掉下来。

C0601天【阴】,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天空阴暗,就会日月不明,邪气侵害全身孔窍,天气通道闭塞,地气浑沌未明,云雾阴沉弥漫,天上就有白露悬浮不下。

C0701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天地之气交通不畅,万物之命因此不得施养。不得施养,就会高大名木多死。

C0801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槀】,不荣。

恶气不得散发,风雨肆虐无度,白露悬浮不下,就会万物蕴藏、枯槁,不得滋养。

C0901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狂风频吹,暴雨多下,天地间四时失常,与自然规律相失,就会万物生长半途而废。

C1001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唯有圣人顺其自然,所以身体没有怪病;万物不失自然规律,生气不会竭绝。

SW03-D0105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所以圣人聚精会神,服从天气,而通达神明境界。

D0106失之,则内闭九窍,外雍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违背它,就会内部闭塞九窍,外部壅堵肌肉,卫气散发,这叫自伤,是正气之削弱。

D0108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有寒气,纵欲频如运转之枢,起居如受惊扰,心神之气就会漂浮。

D0109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有暑气,出汗,烦躁就会喘声喝喝,喘止就会多言多语,体如炽热柴炭,汗出即可散热。

D0110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有湿气,头如被裹,湿热之气不得释放,大筋缩短,小筋伸长。缩短形成抽筋,伸长形成痿症。

D0111【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因有卫气,形成肿胀,四肢交替发病,阳气就会衰竭。

‖SW03—Q0106‖→‖SW03—D0111‖SW03-Q0106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溫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因有露水和风气,就会生出寒热。所以春天伤于风气,邪气留连不返,就会形成洞泻。夏天伤于暑气,秋天形成痎疟。秋天伤于湿气,呼吸异常且咳,发展成为痿厥。冬天伤于寒气,春天必生温病。四时之寒热燥湿风火六气,交替损伤五脏。

‖SW03—D0107‖→‖SW03—D0111‖SW03-D0107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人之阳气,就像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失其正位,就会折寿而不显明。所以天气运行当以太阳光照、显明,这就是阳气因此而上行护卫外表的原因。

D0112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人之阳气,烦躁劳作就会散发,精气衰绝,疾癖累积到夏天,使人产生煎厥,导致眼盲不可用来视物,耳聋不可用来听音,破破烂烂如溃漏之水都,汗津津流淌不止。

D0113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膏】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人之阳气,大怒就会形气隔绝,而血液郁积于头,使人产生薄厥。如有伤到筋膜,身体弛纵,就象身体不容。汗出半身受阻,使人半身不遂;汗出身见湿迹,就生痤疮、痱子。肥美厚味之病变,足以生出大疔,得病易如持空器以受物。劳作出汗恰遇风吹,寒气交迫形成粉刺,郁气化热就成疖子。

D0114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人之阳气,精微就能养神,柔和就能养筋。开合功能不畅,寒气乘虚而入,就生严重驼背。寒气陷脉形成疡瘘,留连于肌肉腠理。腧穴之气代谢薄弱,病传为易生畏惧,继而易受惊骇。营气不能顺行,不能滋养肌肉腠理,就会生出痈肿。体汗未能排尽,身形虚弱而炽热,腧穴、背俞已经闭塞,形成风疟。

D0115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所以风气是百病之起源。精神清净、宁静就会肌腠封闭,即使有狂风苛毒,不能形成伤害,这是顺应了四时之气候规律。

D0117【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所以阳气蓄积会病死,而阳气阻挡隔绝,阻隔当用泻法。如不尽快正确治疗,庸医就会败坏患者。

D0118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所以人之阳气,每天主管体表,清晨阳气初生,正午阳气旺盛,日落阳气已虚,毛孔就会关闭。所以日暮养生宜收敛、闭拒,不要扰动筋骨,不要遭遭雾露,违此三条时辰养身规律,身体就会困乏、薄弱。

Q0101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歧伯说:阴,是贮藏精气而起用频繁的;阳,是护卫体表而形成固密的。阴气不胜阳气,就会血液清薄、血流疾速,阳气相并就会发狂。阳气不胜阴气,就会五脏精气相争,九窍不通。

Q0102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所以圣人讲究阴阳平衡,筋、脉调和、均同,骨髓坚实、固密,气血都能顺畅。如此,就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加害,耳聪目明,机能稳定如常。

Q0103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风气客居过量,正气、精气就会逃亡,风气伤肝。加上进食过饱,筋膜、经脉联络松懈,痢疾形成痔疮。加上酗酒暴饮,就会肺气异常。加上强力劳形,肾气就会受伤,腰骨就会损坏。

‖SW43—Q0105‖→‖SW03-Q0103‖SW43-Q0315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五脏精气,宁静就能五神内藏,狂躁就会五神涣散。饮食过量,肠胃就会受伤。

Q0104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凡是阴阳之要领,阳气致密才有阴气固密。阴阳二气不调和,就象有春无秋,就象有冬无夏。据此调和阴阳,就叫圣人法度。

Q0105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所以阳气强而不能致密,阴气就会衰绝。阴气平和阳气致密,精神就会正常。阴阳二气分离,精气就会衰绝。

《黄帝内经素论》第:腹中论 第9篇

黄帝说:(好了!二十五人模型做好了!)希望详尽听听。

Q0301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岐伯说:(对照模型)谨慎!再谨慎!谨让为臣具体说明。

Q03011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

木模之人,好比木运之上角音,就象东方尚青之禹帝。这类人,青色的皮肤,小小的头部,长长的脸形,宽大的肩背,身躯挺直,小手小脚,爱好钻研学问,劳于心神,力气虚少,多忧劳于世事。能耐春夏之温暑,不耐秋冬之寒凉,感应寒凉就会生病。属于足厥阴类,性格是雍容自得。

Q03012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

大角之人,好比模型中左足少阳类人,足少阳处在左上时,性格是从容不迫。

Q03013【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

左角之人,好比模型中右足少阳类人,足少阳处在右下时,性格是温顺随和。

Q03014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

钛角之人,好比模型中右足少阳类人,足少阳处在右上时,性格是勇于进取。

Q03015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

判角之人,好比模型中左足少阳类人,足少阳处在左下时,性格是方正端直。

Q03021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

火模之人,好比火运之上徵音,就象南方尚赤之文王。这类人,赤色的皮肤,宽阔的脊背,尖锐的脸形,小小的头部,优美的肩部、背部、大腿、腹部,小手小脚,行步稳健,有妒忌心,行走摇晃,肩背肌肉饱满,有气魄,轻财物,少轻信,多思虑,观察事物明白,爱美,遇事心急,短寿易猝死。能耐春夏之温暑,不耐秋冬之寒凉,秋冬感应寒凉就会生病。属于手少阴类,性格正直朴实。

Q03022【质徴】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

质徵之人,好比模型中左手太阳类人,手太阳处在左上时,性格是肤浅浮躁。

Q03023少徴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慆慆然】。

少徵之人,好比模型中右手太阳类人,手太阳处在右下时,性格是猜忌多疑。

Q03024右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

右徵之人,好比模型中右手太阳类人,手太阳处在右上时,性格是活跃爽快。

Q03025【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

质判之人,好比模型中左手太阳类人,手太阳处在左下时,性格是轻松愉快,怡然自得。

Q03031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

土模之人,好比土运之上宫音,就象上古中原尚黄之黄帝。这类人,黄色的皮肤,圆圆的脸形,大大的头部,优美的肩背,大大的腹部,优美的大小腿,小手小脚,肌肉饱满,上下相称,行步稳健,举步轻盈,心神安定,乐于助人,不爱权势,善于附和人。能耐秋冬之寒凉,不耐春夏之温暑,春夏感应温暑就会生病。属于足太阴类,性格是诚恳忠厚。

Q03032【太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

太宫之人,好比模型中左足阳明类人,足阳明处在左上时,性格是温柔和顺。

Q03033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

加宫之人,好比模型中左足阳明类人,足阳明处在左下时,性格是心情愉悦。

Q03034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

少宫之人,好比模型中右足阳明类人,足阳明处在右上时,性格是灵活圆滑。

Q03035【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

左宫之人,好比模型中右足阳明类人,足阳明处在右下时,性格是勤勉独立。

Q03041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

金模之人,好比金运之上商音,就象西方尚白之汤帝。这类人,方形的脸形,白色的皮肤,小小的头部,小小的肩背,小小的腹部,小小的手脚,象骨从脚跟外露,骨架轻捷,身体清廉,心情急躁,宁静时强悍,善做小小官。耐秋冬之寒凉,不耐春夏之温暑,春夏感应温暑就会生病。属于手太阴类,性格是诚恳忠厚。

Q03042钛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

钛商之人,好比模型中左手阳明类人,手阳明处在左上时,性格是洁身自好。

Q03043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

右商之人,好比模型中左手阳明类人,手阳明处在左下时,性格是潇洒舒畅。

Q03044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

左商之人,好比模型中右手阳明类人,手阳明处在右上时,性格是明辨是非。

Q03045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少商之人,好比模型中右手阳明类人,手阳明处在右下时,性格是严肃庄重。

Q03051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汙汙然】。

水模之人,好比水运之上羽音,就象北方尚黑之秦帝。这类人,黑色的皮肤,不平的脸形,大大的头部,瘦削的腮部,窄小的肩膀,大大的腹部,手舞足蹈,头发飘动,身体招摇,下部臀长,背部修长。无敬畏之心,善欺诈、纠缠人,易被人戮死。能耐秋冬之寒凉,不耐春夏之温暑,春夏感应温暑就会生病。属于足少阴类人,性格是肮脏下作。

上一篇:鲜食小米辣丰产栽培技术下一篇:外墙乳胶漆供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