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审计信息化讲话

2024-05-26

全省审计信息化讲话(精选6篇)

全省审计信息化讲话 第1篇

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07-02 15:58:51来源:评论:0 点击:59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

同志们:

新年伊始,我们就召开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把我省审计工作推向更高水平。下面,我着重就做好我省的审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和整个“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顺利实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审计监督成效显著。各级审计机关紧紧围绕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廉政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预算执行、财政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在查处违规资金、纠正管理不规范资金和损失浪费资金、核减工程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二是服务政府决策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在认真开展全面审计的同时,注重及时反馈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从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审计制度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推进从关注资金向关注资金与关注政策和制度并重转变,从偏重个案向重视分析共性问题转变,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不仅有效发挥了预警、揭示、反馈和查错纠弊功能,而且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四是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的思想观念,不断加强审计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准则》等各项廉政规定,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省委省政府对审计工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审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审计监督制度是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勾画了未来五年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加强审计监督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加强对重点部门、关键领域的审计监督,准确掌握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保驾护航;充分认识加强审计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只有进一步加大对改善民生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揭示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突出问题,才能确保财政资金投向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充分认识加强审计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坚持依法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从体制机制上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思想观念,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更好地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审慎对待和正确运用权力,进一步提高行政行为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有效性。

二、突出重点,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强化审计措施,提高审计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撑。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突出对宏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紧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审计署《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审计事业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强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逐一研究资金的投向和产生的效益,关注和反映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里的决策部署,确保落实到位。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着眼于促进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加强对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等执行效果的审计与调查,尤其要对重大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规范投资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招投标、铺张浪费、挪用挤占甚至侵吞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等违法乱纪行为,促进项目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要围绕全面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加强对节能减排、流域治理、资源保护与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审计与调查,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突出对经济运行潜在风险的审计监督,着力维护经济安全。要坚持把经济安全问题的审计监督作为重要任务,高度重视防范财政和金融风险,关注各级政府的财力和债务负担情况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管情况,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投融资机构、地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审计力度,督促金融企业严格自律,加强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按照“揭露矛盾、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大格局下的预算审计,加强对预算执行、税收征管、财政收支、转移支付等情况的审计监督,科学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从源头上把好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关口,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欠拨财政专项资金以及违背产业政策盲目举债搞建设等严重问题,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确保财政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和资产管理使用绩效的检查,确保各类财政资金和公共资产健康、安全运行。要从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和财务监督入手,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和企业绩效审计力度,高度关注国有资本的投入和收益活动、资本存量的结构分布和质量情况,监督检查和评价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严肃查处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腐败问题,保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突出对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围绕促进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惠民工程”的落实,切实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阳光操作,严禁侵占挪用、暗箱操作。要加强对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资金分配、拨付和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把实事办好办实。要全面开展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决算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执行的审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对落实政策不到位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敢于碰硬,严肃查处。

第四,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依法规范权力运行。要严格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要求,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依法开展经

济责任审计,尤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遵守经济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履行经济责任、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以及渎职失职、违法违纪违规等情况的审计监督。要坚持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重点抓好任中审计。要加强对腐败问题多发、易发领域和环节的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对权力的控制预警和约束作用。要加强对审计决定和移交案件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积极推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机制,使审计工作在更高层次、更广层面上对权力起到监督制约作用。

第五,突出审计成果的推广运用,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的成效。要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基础性、建设性作用。要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审计整改报告、督查、联动、跟踪检查、问责、结果通报和公告等制度,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审计结果,研究解决审计整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落实审计整改责任。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带有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加强综合分析研究,找准原因和症结,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要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财政等部门联合督查,责成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对审而不改、整改不力和屡审屡犯,导致部门、单位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从严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纪律、法律责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审计结果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第六,突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审计法规,坚持依法、科学、文明、廉洁审计,以更高的质量要求、更具体的措施办法、更明晰的工作责任,强化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把审计事项审深、审透、查实,做到保质保量、不留空隙。要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善于从工作大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对重大审计项目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审计结果,要及时向党委、政府进行反馈,为加强宏观管理和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要从审计监督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形成审计监督的合力,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要加快审计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不断优化审计手段和技术方法,提高审计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领导,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审计机关作为依法行政监督部门,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努力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一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审计监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审计工作,把审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要配强审计部门领导班子,把业务能力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同志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把优秀的审计干部选调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充分调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重视解决审计机关在工作经费、工作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审计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二要努力形成审计工作合力。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都要自觉遵守《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支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人事、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要认真办理审计机关移送的事项,形成良好的协作办案机制。组织部门要及早提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建议,经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减少临时委托和追加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监督,正确对待审计结果,认真落实审计决定,切实搞好审计整改。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三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各级审计部门都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和廉洁型机关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审计业务、审计技能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着力提升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教育和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被审计对象服务的责任感。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审计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执法公正、清正廉洁的审计队伍,为审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全省审计信息化讲话 第2篇

在全省林业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把握形势,深化认识,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以来的5年,是我省林业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成就最为显著的5年,全省林业建设实现了阶段性的跨越.

作 者:马尚英  作者单位: 刊 名:甘肃林业 英文刊名:FORESTRY OF GANSU 年,卷(期): “”(3) 分类号:F326 关键词: 

全省审计信息化讲话 第3篇

同志们:

这次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信、发改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今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 分析面临的形势, 安排部署明年任务, 动员全省经信系统积极行动起来, 转方式、调结构, 打好工业调整振兴攻坚战, 为完成明年全省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做出更大贡献。下面,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 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 认清形势, 进一步增强做好2010年经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 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有效遏止了经济下滑态势, 回升向好势头稳步增强, 总体形势好于预期, 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可达3.4万亿元, 增长11%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

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与全省经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做出的贡献分不开的。一年来, 围绕应对危机保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团结拼搏、迎难而上,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发挥了全省经济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11月份,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220.8亿元, 同比增长14.4%, 全年预计增长14%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991.8亿元, 增长28.1%,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4.3%。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回暖, 1-11月利税增长9.9%, 利润增长11.1%,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56.5%。节能减排工作进展顺利, 前三季度, 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6.83%。

总结一年来我省经信战线应对危机保增长工作情况, 主要有六点经验和体会。

第一, 加强领导, 坚定信心, 反应迅速, 积极主动。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我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化压力为动力, 变挑战为机遇”和温家宝总理“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的指示, 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 省政府迅速成立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 建立起了指挥协调体系和监测分析调度机制, 及时分析、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坚定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必胜的信心, 没有出现企业成片倒闭、职工大批下岗的现象。

第二, 发动企业, 群策群力。省委、省政府及时召开全省工业调整振兴大会, 召开5次经济运行电视会议, 万户企业参加, 广泛动员企业多措并举应对危机。充分调动市、县和企业应对危机的积极性, 创造了“过桥资金”、“工业特派员”等新举措。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去年不仅没减少, 还增加4648户。

第三, 抓住开拓市场这个关键, 两个市场一块抓。面对需求下降的严峻形势, 坚持一手扩内需、一手稳外需, 制定出台了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指导意见, 实行政府牵线、工商联手、直供配送、融资租赁、展示展销、开拓新兴市场等多种方式扩大销售, 特别是抓住“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机遇,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针对美国轮胎特保案, 及时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 对实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 既抓当年保增长, 又抓长远调结构, 依靠现有企业, 通过技术改造, 促进工业调整振兴。坚持把抓好当前与谋划长远紧密结合起来, 着眼于保增长与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 着眼于培植山东发展新优势, 根据中央推进产业调整振兴的战略部署, 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了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和1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 凝炼提出7200多个工业投资技改项目, 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工作着力点。

第五, 充分用好宏观调控政策, 综合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1-10月份运用增值税转型94亿元资金支持9万家企业技术改造, 发挥了重要作用。纺织行业充分运用出口退税政策, 200万职工保持了稳定。结合山东实际, 从财税、金融、各要素保障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比如30亿元技改资金支持了一批项目, 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搞好电煤供求协调, 完善电力运行管理, 抓好成品油供应, 发挥好综合运输优势, 煤电油运供应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做到既尊重市场规律、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又注重政府调控、打破部门分割, 集中办公, 综合协调, 为企业搞好服务, 减轻企业负担, 创造良好环境, 形成了合力, 赢得了主动。

第六, 舆论宣传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即将到来的2010年, 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 准确把握形势对于做好明年经信工作至关重要。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 姜异康书记和姜大明省长深入分析了我省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我省明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安排。要求全省坚决贯彻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 力求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新突破, 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 在搞改革、促开放上有新举措, 在惠民生、保稳定上有新成效,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 要努力在新起点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明年经信工作, 既有有利条件, 也有不利因素。从有利方面看:一是世界经济逐步趋稳, 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迹象, 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 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会好于今年, 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二是中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继续扩大内需稳定外需, 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保持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三是经过一年多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锻炼, 我省各级政府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 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显著增强, 全省上下求发展、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从不利方面看:一是世界市场需求增长缓慢, 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明显增多, 使我省扩大出口难度加大。二是国内市场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 民间投资尚未有效启动, 城乡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依然不足。三是企业增收减支因素增多, 扭亏增盈、提高效益的任务艰巨。因此, 从总体上讲,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从根本上消除, 我省经济发展仍处于巩固回升向好势头的关键时期, 保增长的压力依然很大, 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认识, 切不可盲目乐观, 更不能把增速回升较快等同于工业经济运行的根本性改观。要把面临的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 把困难和风险考虑得更充分一些, 把各项对策措施研究得更周全一些, 再接再厉, 开拓进取, 努力在新起点上把经信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 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工业结构, 推进工业调整振兴作为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转方式、调结构是胡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更加注重”的重中之重。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一项关键措施, 也是解决我省工业深层次矛盾, 培植经济发展后劲和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尽管这些年我们持续不断地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但总体来说经济发展素质还不够高、竞争力还不够强, 特别是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等一些长期深层次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得更加清楚。因此, 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 推进工业调整振兴, 不仅关系到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也关系到我省能否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先机, 赢得主动, 必须痛下决心, 狠下功夫, 坚决打好这场硬仗。

第三, 要把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 作为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的根本措施来抓。推进“两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一项战略任务, 是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 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捷径。随着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日益显现。我们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 做强做大信息产业, 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新途径、新领域, 推动工业调整振兴和优化升级, 推进社会信息化稳步开展, 更加自觉地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后劲, 促进我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既为明年发展提供强有力推动, 也为长远发展和谋取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努力实现2010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新突破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 明年全省经信工作总的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放眼世界、瞄准前沿, 立足国情、发挥优势, 着眼长远、标本兼治, 综合施策、大力推进”四条原则和省委“一线三点”的发展思路与工作布局, 紧紧围绕“5个重点带动战略”的实施,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打好工业调整振兴攻坚战, 努力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企业管理、节能减排上取得新成效, 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上有新进展, 努力实现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新突破, 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贡献。2010年全省工业经济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 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8%左右;万元GDP能耗确保完成降低22%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上述目标要求, 要统筹兼顾,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深入研究市场需求, 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一是引导企业树立整体营销理念, 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顾客是企业收入的唯一来源, 其它活动全部是成本。要把市场营销渗透到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 形成调研、适应、开拓、创造市场的合力。进一步完善营销激励政策, 调动企业员工开拓市场的积极性;适应城乡市场消费升级需求, 生产适销对路、能引导消费的工业产品;创新营销模式,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现代营销方式, 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二是落实完善促进消费各项政策,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继续抓好中央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 对“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 确保政策效应不减弱、不走样;继续组织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物资直供配送和设备融资租赁工作, 组织工业与流通企业合作, 加大企业直销力度;继续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发挥好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青岛市已排出了明年参加各类展会的单子, 希望省经信委和各市政府都要抓紧拉出单子, 提前告知企业, 统筹做好安排。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和重点产品扩大出口。要鼓励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建立境外自主营销网络, 稳住传统市场, 深度开拓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到境外并购优质资产、品牌、技术和营销网络, 鼓励纺织服装、家电、汽车组装等优势产业有序向国外转移;针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的新形势, 支持企业积极应对, 运用法律和贸易规则捍卫自身利益;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和出口情况的调度监测分析, 引导企业利用倒逼机制, 加快技术进步, 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方式, 提高市场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 全面实施调整振兴规划, 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省里制定的“10+40+13”调整振兴规划和意见, 向上全面对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向下延伸连接到各市产业发展规划意见, 基本上形成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框架。对这个框架, 今后还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情况, 围绕推进“5个重点战略”实施, 及时补充完善。目前的工作重点, 就是狠抓调整振兴规划的组织实施。要以现有企业为依托, 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 以重点项目为载体, 以配套政策为保障, 把每个行业的结构调整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植和壮大。通过连续加大投入, 以增量带动和优化存量, 努力使新兴产业得到更快发展, 优势产业得到更快壮大, 传统产业得到更快提升, 为构筑我省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 加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 发挥现有85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的重要作用, 实施技术中心提升计划, 加大政府和企业投入, 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技术中心, 打造山东工业核心竞争力之源。明年, 省级技术中心总量要达到600个。二是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构建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联盟, 争取明年有100项重大科技成果通过产学研实现转化。抓好校企合作, 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 积极推进100个工科专业、1000个实训基地的建设。近期, 省政府将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 省经信委、职教办与省教育厅要密切合作, 加快推进。三是抓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要用好加快折旧、新产品税收返还、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转型、技术开发费进成本、首台首套重大装备等鼓励政策,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产业创新专项规划项目, 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多渠道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明年省级技术中心企业要争取达到4%以上, 重点技术中心企业达到6%以上。四是着力提高工业设计水平。要认真总结推广九阳电器等工业设计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 抓紧制定促进工业设计水平提高的意见, 积极引进工业设计人才, 推动省内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和国际大公司共建设计中心, 实现人才和设备等资源的共享。要设立工业设计奖, 组织各类设计比赛, 大力表彰优秀设计作品, 努力提高全省工业设计整体水平。五是开展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争创国家级示范基地。

(四)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大结构节能力度。严格“两高一资”项目审批, 把好源头关。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的、适合我省条件的项目, 要大胆的上, 快上。对于限制类的项目, 要从严控制新增产能, 抓好项目核准、审批、备案等各个关口。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 要坚决卡死, 决不开口子。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研究制定市、县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和促进高效照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确定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技术路线, 推进清洁生产和废旧物资综合利用, 努力实现绿色增长。二是加大技术节能力度。深入实施“三个节能100项”, 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完善节能标准体系, 加强节能产品认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避免形成新的“绿色鸿沟”。三是加大重点领域节能力度。继续抓好千户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抓好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三大领域节能, 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设, 推广使用节能、高效、环保车辆和高效节能灯。用三年左右时间, 使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普及率由目前城市占20%提高到40%以上, 农村由目前不到5%提高到10%以上。四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务院最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若干意见要求, 突出建材、钢铁、电力、有色、造纸、棉纺等重点领域, 继续抓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 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腾出市场空间。五是认真贯彻新修订实施的《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 完善节能配套法规政策体系, 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推行阶梯式水价政策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试点, 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 严格落实“四不一奖”措施, 确保完成节能进度目标。

(五) 坚持强优汰劣、抓大扶小,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要加强企业管理。推进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文化创新, 搞好企业战略管理, 实现四个方面的战略转型。即从“劳动力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转型, 注重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战略”转型,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从“资源能源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 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优化;从“以单一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战略”的转型, 实现一体化市场开拓战略。二要加快重点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在产业引领、辐射和集聚等方面的作用, 鼓励做到“5个带头”。即带头用信息化引领企业发展, 带头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 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带头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 资源型企业带头“走出去”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 减轻企业重组成本, 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推动企业由大变强, 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和位次提前。用好“三面镜子”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 , 以标杆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为切入点, 进一步明确企业战略定位, 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争取涌现出更多的管理创新成果。三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切实抓好科技创新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小企业培育四个计划的实施, 努力取得新成效。研究中小企业产业调整规划,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突出抓好10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和140个重点特色产业镇建设。加强管理知识培训和创业辅导, 指导中小企业从基础管理入手, 建立完善财务、质量、节能、安全、用工、营销管理等制度, 开展“十万中小企业信息化体验”活动, 学习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化营销方式开拓市场, 在节能减排、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上下功夫, 提升自身素质。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加强金融、信息、科技、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 进一步解决融资难、引进人才技术难、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 确保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六) 加强质量和标准化建设, 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一是抓紧研究制定新一轮名牌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围绕产业振兴, 深入开展名牌产品、知名商标和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活动, 加快企业品牌向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转变, 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产业集群集聚, 增强市场竞争力。认真发挥省长质量奖的作用, 增强全民的质量意识, 调动企业抓质量的积极性。近期省政府将召开大会, 隆重表彰获得首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二是抓好省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鲁政发[2009]84号) 的落实, 加强地方标准和产业联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积极参与、承担国家和国际标准制修订,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 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运用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明年工业领域力争新出台省级标准100项, 同时统筹做好一产和三产的标准制订实施工作, 逐步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三是发挥好质监系统2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53个省级中心的作用, 加强技术能力建设, 覆盖全省重点行业和产业集群, 为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七) 推进“两化”深入融合, 增强工业发展动力

一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为“两化”融合提供技术支撑。要瞄准世界创新前沿, 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关键应用软件、自主可控关键装备、新一代网络等核心关键领域, 实施重点创新100项计划, 培育30个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加强云计算、服务外包专用通信出口等创新载体建设, 加强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RFID、软件服务、4G、物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的孵化培育和发展布局, 努力抢占新时期产业发展制高点。明年, 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要力争增长15%、达到7700亿元, 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要争取达到650亿元, 增长25%。二是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在企业层面, 要选择10大行业的200家重点企业, 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 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带动企业信息化上水平, 深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在行业层面, 继续实施“四个一百”工程 (建立100家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100家装备制造加工中心、10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103家能源监测控制中心) , 切实抓好50家典型企业和示范工程的总结推广, 鼓励支持各行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加快工业应用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发展, 引导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夯实融合的技术基础。在区域层面, 要学习借鉴青岛市创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成功经验, 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为切入点, 选择济南、烟台、威海等具备条件的地区, 启动我省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同时, 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与服务业融合, 促进农民增收和服务业发展。启动建设公共物流信息省级平台、节点城市及园区子平台, 加快交通、港口、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共享共用, 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三是稳步提高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 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共参与等功能, 力争明年全省50%左右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继续加强文化、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信息化建设, 推进“无线数字城市”试点和“城市居民一卡通”试点工作, 推广100项无线技术和产品, 孵化50个示范项目、50个重点企业。四是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 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要围绕频率管理、台站管理、秩序管理等中心任务, 加强无线电监测国家级实验室、全省无线电管理信息网和监测网等技术设施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完善信息安全应急支援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协调机制, 推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 力争在3-5年内全面铺开。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网络的管理, 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加大监督、检查和惩治力度, 遏制各类有害不良信息传播, 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三、加强领导, 改进服务, 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做好明年经信工作, 推进工业调整振兴, 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句话”要求 (统一认识、顾全大局, 统筹兼顾、创新发展, 用好干部、提高素质, 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 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 加强学习研究, 提高素质能力

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 准确理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努力把握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 主动把工作放到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 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把握经济规律, 创新发展模式。要注重优化知识结构, 加强对关系我省经济长远发展重大问题的学习研究, 增强工作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要认真制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 积极参与工信部45项重点研究课题。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和产业发展态势, 加强和改进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更加关注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和先行指标的变化情况, 关注典型地区、敏感行业、骨干企业的变化情况, 及时提出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政策措施。要加强调查研究, 充分听取基层、企业等各方面的意见, 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注重总结基层经验, 着眼于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解决好制约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加强配合协调, 发挥整体合力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 加大对经信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规划、出台重大政策、推进重大改革时, 要发扬协作精神, 加强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财税部门要把政策向结构调整倾斜,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新特优产业加快发展;金融部门要围绕全省结构调整要求, 落实好已经衔接的963个项目1482亿元贷款, 不断提高结构调整信贷资金比重;劳动部门要做好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安置、再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国土部门要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节能、环保等部门要提高重点项目能评环评的效率;商务部门要搞好国内外市场开拓合作;交通运输部门要用好保税港区政策, 共同发展大物流。

(三) 转变工作作风, 狠抓工作落实

要以创新务实的作风抓落实, 坚决克服管理粗放、工作简单化的问题, 定下来的事情就要抓紧去办, 部署了的任务就要尽快落实。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于抓紧、抓早、抓实、抓好, 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确定目标, 制定措施, 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每项工作都要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 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把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工业调整振兴的任务纳入政绩考核评价机制, 加大政策推动、要素保障、考核约束和舆论引导力度, 形成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合力。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明年一季度困难依然很大, 而且会议多、假日多,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筹考虑, 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 明年的工作从第一天起就必须抓紧抓实, 为做好全年工作打牢基础。当前, 尤其要高度重视煤电油气运等重要生产要素的供应保障工作, 加强电煤应急协调和调运组织, 优化电网调度方式, 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做好困难企业帮扶工作, 妥善安排好困难职工的生活。加强廉政建设, 树立部门和领导干部良好形象。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 深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 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全省审计工作座谈会在鹰潭召开 第4篇

王厅长指出,要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审计机关要从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必要性,从事关审计人员职业资格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紧迫性,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王厅长强调,今后一段时间,要举全省之力,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和管理水平,为推动江西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一是坚持适用为先,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抓好“五大建设”:按照边建设、边推广、边应用、边完善的基本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审计交换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审计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对审计数据的统一规划、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利用,为审计数据分析及数字化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织对全省OA进行升级或改造,通过升级改造解决旧版OA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部署新版的功能,实现全省一盘棋,提升全省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和管理水平;全面完成审计会商系统建设,力争一两年内实现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100%全覆盖,进而实现上联审计署,下联省、市、县的全省会商系统互联互通;稳步推进安全系统建设,完善全省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审计专网的等级保护、网络边界防护、系统运行监测以及反病毒系统安装等保密措施,为全省审计机关的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坚持应用为本,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应用。主要是抓好“四大应用”:广泛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使AO成为每名审计人员的必备工具。同时积极做好AO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编写上报工作,上报及获奖情况列入各业务处及编写者个人的业绩考核内容;积极应用审计管理系统(OA)进行计划管理和项目审理,实现审计全过程计划管理和网上异地跟踪预审理,防范审计风险,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地税联网审计平台,探索组织开展全省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地税联网审计。同时,积极启动对财政、社保及一些重要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联网审计建设,着力构建一个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审计系统;结合各专业审计,积极探索开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系统功能有效性、建设项目经济性为重点的审计,同时探索信息系统审计。

王厅长要求,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强化组织领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化各项任务的深入落实。切实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审计机关信息化的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解决信息化存在的各种问题,力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促进审计信息化各项任务深入落实;着力强化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按需培养、逐步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分层次、多渠道、有重点地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审计信息化人才;建立“以奖代补”的制度,保证审计信息化协调有序推进,努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能力;进一步完善设区市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从审计专网联通、OA应用、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征集评选、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单位评先挂钩。对厅机关业务处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和成果开发等情况要纳入厅年终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并加大分值。并将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纳入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全省审计信息化讲话 第5篇

——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XXX同志在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审计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我省贯彻实施《审计法》进行动员部署。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蒋巨峰和省人大副主任马开明同志分别就学习贯彻《审计法》和进一步加强审计法制建设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按两位省领导所讲的要求,就贯彻落实《审计法》,加强对审计系统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审计法》对加强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和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意义

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1995年开始实施的《审计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审计法》第十五条在第三款规定:“审计机关负责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审计机关负责人没有违法失职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职条件的情况的,不得随意撤换”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款:“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与此同时,根据现行《审计法》施行以来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按照中办、国办颁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及后来中央五部委关于将经济责任审计扩大到地厅级的意见,所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实践、新成果,将党和政府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的意志,明确了审计机关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增加了一条规定(第二十五条):“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些条款的增加,明确了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双重管理体制,将经济责任审计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审计监督的独立性、真实性,进一步健全了审计监督机制,完善了审计监督职责,对于审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审计法》的学习宣传活动。

二、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切实将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双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特别是对审计领导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尤为重要。早在1991年5月,按照中组部、国家审计署的要求,省委组织部和省审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川组通[1991]39号),文件明确规定:“我省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管理实行双重领导,以各级党委为主的体制。各市、地、州委在任免、调动、奖惩审计机关领导干部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意见……”,1997年国务院令颁布施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和1998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审计工作的意见》(川委发[1998]40号)均对加强地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在各地党委领导下,全省各级组织部门与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各自职责,为配好配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作出了积极努力,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审计法》,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调研,进一步完善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双重管理体制。为更好地加强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省委组织部将会同审计厅按照国家《审计法》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以及中组部和国家审计署的要求,开展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双重管理的调研工作,调查了解这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利修订和完善我省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管理规定。希望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会同当地审计机关加强调研,反映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积极向当地党委以及上一级组织部门和审计机关提出工作建议,促进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

(二)严格按照《审计法》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选好配强审计机关负责人。各地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中组部组通字[1991]35号《关于干部双重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联系,共同做好双重管理工作。各级组织部门在办理当地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事项前,应当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送相关材料,书面征求意见后,再办理有关任免手续,并抄送上一级审计机关备案。审计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专业性很强。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一定要选择政治素质好、懂业务、作风上过硬的同志到审计机关任职。

(三)密切配合,做好审计机关领导干部协管基础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与审计机关的工作协调和联系,加强对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动态管理工作。一是要认真按照党委要求,加强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考察,及时向党委反映情况,提出任免、调动、奖惩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支持审计机关加强审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重管理干部的档案副本和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库。三是要建立与审计机关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联系制度,及时沟通、交流情况,做到早准备,早主动。四是建立和加强审计机关后备干部的管理制度。各市、州审计机关后备干部确定后,各地组织部门要按照中组部《关于干部双重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及时将后备干部情况包括调整变动情况,抄报上一级审计机关。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向规范化迈进

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赋予国家审计机关新的工作职责。自1999年5月中办、国办颁发两个《暂行规定》以来,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共审计各类领导干部11328名。各级组织部门按照中央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参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选拔任用领导干部6489人,撤、降职215人。同时,各级审计机关还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218人,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1人,移送处理其他涉案人员111人。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为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从制度层面预防、治理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由党和政府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的意志,既是审计机关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各成员单位的一件大事。从干部监督管理的角度看,组织部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员单位,既是审计项目的委托者,又是审计成果的运用者,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审计法》,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道,积极推进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迈进。

(一)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学习。各级组织部门要将学习领会《审计法》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起来,加强政策法规调研,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

(二)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配套规章制度。《审计法》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为我们加快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考核还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以致不同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业绩、经济决策水平、经济管理能力和廉洁自律情况的评价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既不统一又潜在极大风险。因此,省委组织部将会同各有关单位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行政事业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考核评价标准的工作,使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综合反映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准确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从审计环节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

(三)规范计划管理,科学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各级组织部门要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实际,会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合理确定审计对象。把任职时间比较长的党政“一把手”和计划、交通、国土、财政、教育、民政、社保、建设等管资金分配、管项目审批、管工程招投标的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作为重点对象逐步安排审计;把群众反映经济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导干部,及时安排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对干部考察对象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要及时委托审计,逐步实行先审计后提拔。鉴于当前审计任务较重,对离任审计应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

(四)认真抓好审计成果转化,切实为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服好务。审计成果是对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从事领导工作所必须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管理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纪的重要反映。只有充分运用好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运用于被审计干部的教育管理中,运用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运用于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中。

全省审计信息化讲话 第6篇

省交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洪涛

(2008年4月25日)

浙交阅〔2008〕9号

同志们:

首先感谢省财政厅、省审计厅领导百忙之中专程赶来参加这次会议,会上还将给我们专题举办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辅导讲座;下午,部审计办樊启华主任也将亲临大会,参加我们分组讨论。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财务工作会议、全国交通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全省交通工作会议提出交通“三大建设”战略目标后的第一次交通财务审计工作会议。我们原来的财务工作会议都是业务工作会议,从今年开始,把交通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作为工作例会固定下来,财务、审计会议一道开,而且要求各级各单位分管领导必须参加。因为,对交通而言,财务审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今天,很多市交通局分管领导都来了,一些厅管厅属单位特别是学校“一把手”也亲自来参加,我觉得这个很好。因为对交通来说,社会最关注的还是财务问题、资金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应该把这次会议包括今后工作中切实加强交通财务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对党委政府、对上级、对社会有一个好的交代,希望各位对财务审计工作务必引以高度重视。

我们今天的会议一方面是传达,另一方面重点是对近三年主要是2007年工作作一简单的总结回顾,并且对2008年和下一步的工作作出部署。因为是第一次会,既是工作会议,各单位分管领导也参加,也是以会代训,请有关专家和厅财务处同志讲解,共安排了三天时间。省厅去年制订出台了几个财务审计新制度,通过这次会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了解以便更好贯彻落实。昨天,汤飞帆同志传达了全国交通财务工作会议、全国交通审计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提出了今年交通财务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体现了厅党组对今年交通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我都同意。会上,省公路局等几家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介绍了他们财务审计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很有特点,具有典型意义,值得各单位学习和借鉴。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结合本单位交通工作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交通财务审计工作总结回顾

厅财务处成立三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省交通财务审计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夯实财会审计工作基础,完善财务审计监管制度

一是完善了交通资金监管制度。厅财务处成立三年以来,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积极推进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指导意见》、《关于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质量管理办法》、《浙江省公路养路费超收分成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浙江省交通财务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也从本单位工作实际出发,注重财会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财务审计监管体系。针对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审计机关近年来对交通系统审计发现的问题,省厅从资金监管入手,特别注重加强了对厅管厅属单位和省级交通专项资金的“预警”机制和监督手段;2007年,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相继制订出台了《浙江省交通厅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办法》、《浙江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交通审计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制度,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约束、评价机制,力求做到“关口前移”,从制度保障上加以完善财务监管体系。

二是实现和逐步改进了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厅财务处成立以来,率先在全国交通系统领先研究开发了“浙江省交通厅财务集中管理信息平台”,并通过了交通部、财政部有关专家组织的鉴定。没有监督的权利会造成失控,资金严管是一件好事,不是坏事,我始终这么认为。2007年,厅管厅属各单位逐步统一了认识,“省厅进一步完成了对厅财务集中管理信息平台的扩容升级工作,应进全进”,改进了部分单位和部分资金游离于集中管理平台之外的问题,将所有厅管厅属单位财务管理全部纳入平台管理,达到了对厅管厅属单位的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资金使用等情况实时有效的监管,实现了财务软件与门户资源的有效共享。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为规范公路系统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也加大了财会信息网络开发、推广应用工作,如省公路局研究开发了公路系统会计电算化软件,统一实行全省公路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有效强化了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监管和会计核算。

三是加强了交通财务审计队伍建设。为加大交通财务审计队伍建设,省厅制订出台了《浙江省交通财务“十一五”重点工作规划纲要》,明确“十一五”交通财务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围绕《规划纲要》的落实,省厅以及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加强财会审计人员培训,着力提高系统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组织参加财政部门规定的高级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做好会计证和内部审计证年检年审工作;组织参加部会计学会、审计学会主办的各类培训班;省厅直接组织培训,仅2006年省厅就组织6期培训班,参训人员408人。同时,积极参加部、省组织的财务审计理论研究。近年来,我省交通系统单位和个人多项研究成果被《中国公路》、《交通财会》录用、刊登;省公路局被省审计厅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杨长中等个人被省财政厅评为优秀会计人员;舟山市交通委年年被省内部审计协会评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受到表扬和嘉奖。

(二)拓宽交通筹资融新渠道,提升了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交通规费增长保持新态势。随着征管措施的完善和征管手段日益规范,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2007年,公路养路费增长幅度达22%,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增长率达9.5%,港航事业费增幅达5.6%,增长较快。二是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围绕上一届政府确定的交通“六大工程”建设目标,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实际达到了2500多亿元,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全省交通系统通过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调研,确立了“省级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改革新思路,拓宽了筹资融资渠道;地方各级政府充分发挥积极性,广泛利用社会资金办交通,发行企业债券,搭建融资平台。在当时情况下,确实促进了浙江交通的发展。同时,省厅会同省公路局、港航局,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杭州分行、浙江省工商银行举行了多次座谈会,加强银企合作,得到了两家银行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达成了银行贷款框架意向,工商银行批准对省公路局授信70亿元,对港航局授信25亿元的贷款额度,有效缓解了交通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多元投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有新的认识。交通基础设施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向金融机构扩大融资、向非金融机构加大融资力度包括发行企业债券,我觉得是有利于交通事业发展的,而交通基础设施完全市场化则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市场固有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特性,与交通基础设施追求公共服务最大化的公益性特点是相矛盾的;完全靠市场来解决本来应由政府解决的问题势必偏离了交通公共服务的属性和方向,也给我们目前乃至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收费公路的清理,问题很多、难度很大,群众和社会很有意见,矛盾突出,交通压力很大。随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应该妥善处理,扭转局面。

三是财政支持保障力度有了新提高。交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支持。厅财务处成立以后,省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省公路养路费收入实行超收分成办法的通知》,从2003年起全省公路养路费实行“确定基数、环比递增、超收分成、定向使用、一定三年”的办法。超收分成政策的实施,一方面通过激励机制调整了省、地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了地方征收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了稽征部门经费紧张的问题。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从政策优惠、扶持和资金保障等角度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地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近几年,义乌、余杭、萧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力加强了对地方交通建设的资金倾斜和政策支持力度;一些欠发达地区也克服地方财政困难,服从发展大局,加大了对乡村康庄工程等“惠民”交通项目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是公共事业,是民生事业,应该是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畴,我们必须要有充分认识,进一步争取加大各级地方政府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三)积极应对财政改革新政策,提高了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加强了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能力。部门预算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内容全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力以赴做好部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相关工作。针对国家审计机关对我省交通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有关问题,2007年,我们加强了审计整改,加强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一是明确了2008年预算编制的原则,即“综合平衡、突出重点、规范透明、节约效能”,加强了对预算编制的领导和监督;二是对重点单位预算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和沟通,提早准备,早编、细编部门预算;三是建立厅机关职能处室及厅信息中心参与审核、财务处会同规划处联审预算的工作机制,加强预算审查。同时,积极与省财政厅沟通,严格2007部门预算执行。应该说,2007年,我们在预算编制和监管上有了新的进展。

二是加强了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和资产清查工作。去年,按照交通部确定的课题试点项目,较好地完成了《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调查报告》和《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绩效评价总报告》,在全国交通财务工作会议上也得到了交通部的肯定。2007年,根据省财政厅和交通部的部署,省厅统一组织,认真完成了厅管厅属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和资产清查工作。

三是加强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有关制度;结合国务院《收费公路条例》的出台,组织收费公路监督管理专题培训;加强公路收费权转让项目审核把关。同时,根据交通部要求,认真做好《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和《收费公路权益转让清理整顿办法》等意见征求、反馈工作。

(四)改进财务审计工作,严格交通行业审计监督和审计整改

一是加强交通内部审计重点工作。近年来特别2007年,在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分别对我省交通系统审计(审计调查)基础上,我们一是加强了内部审计,改进了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计划的衔接、沟通;二是突出重点,狠抓交通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未经审计,不得付清工程尾款,不得报批竣工决算,不得办理竣工验收”等规定;三是深化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的考核、任免提供了依据;四是积极加强审计整改,主动加强与审计署上海特派办、省审计厅等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联系、沟通,应该说内部审计在这方面还是很有成效的。

二是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和委托审计路子。省厅会同省审计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我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联系制、资格招标制、委托审计报备制、审计统计报表制,以及审计情况定期公开通报和督查制度。截止目前,全省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均已开展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在节约投资、防范风险和利用审计合理化建议等诸方面初显成效。2007年,省厅还制订下发了《浙江省交通审计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委托审计管理新路子。

三是认真落实审计整改。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加大了交通系统审计监督的力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在积极做好审计沟通、配合、协调以及意见征求、反馈等各项工作的同时,以审计为契机,严肃、认真进行了整改,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审计整改,也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财务管理,提高了交通行业管理整体水平。交通部门涉及资金多,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不奇怪,关键在于问题出来后,能不能严肃对待、认真整改,能不能发现一些苗头性、规律性的问题,能不能通过整改避免类似

问题的重复发生。应该说,我们的审计整改工作还是认真、有成效的。去年我厅的审计整改报告得到了省审计厅谢利群厅长的高度评价,表扬我们的审计整改报告是他看到过的最认真、最细致的整改报告。上述成绩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省交通财务审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向广大交通财务审计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交通财务审计今后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清醒把握交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交通财务审计工作思路,是我们当前做好交通财务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交通财务审计的发展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交通“三大建设”一个中心,努力做到“三个把握”、“三个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促效益,不断提升交通资金保障和资金监管能力,建立健全交通财务审计监管体系,为促进浙江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服务。

(一)正确把握当前交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创新交通财务审计服务理念

围绕科学发展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提出要按照适度超前的要求,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并把港航强省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2008年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我厅确立了交通“三大建设”的战略目标,即:着眼于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浙江的国际竞争能力,建设大港口;着眼于融入长三角、辐射周边省,提高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浙江区域经济实力,建设大路网;着眼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浙江市场经济活力,建设大物流。同时,按照国家交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已经成为我们即将面临的任务。

新的形势给我们交通财务审计工作提出新的思考、新的要求,工作范围更宽了,工作要求更高了。交通财务审计工作如何适应交通改革发展大局和新形势的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行交通“三大建设”目标、促进浙江交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财务审计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的财务审计实际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与“三大建设”这一中心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交通财务审计工作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还很不够。一是财务管理方面,资金筹措和统筹能力仍显不足,投融资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调整;部门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科学合理化,计划与预算脱节问题仍然存在,预算项目结余过大,预算执行和调整缺乏严肃性;专项资金特别是涉及全省性资金拨付有待于进一步体现公开、公平原则,透明度不够,配套资金不到位。这里要强调一点,按照厅长办公会议通过的办法,今后凡涉及全省性的专项资金补助必须先有办法、标准,在交通内网上公开,否则,厅财务处一概不批;还有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滞后问题等等;二是内部审计方面,“三对矛盾”即: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机构、人员不相适应的矛盾,内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总体上对内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矛盾,多头分散审计、重复审计与整合协调困难的矛盾依然不同程度上存在,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管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当前突出的问题还是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内部审计监督和预防为主的职能有待加强。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工作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对策、新措施,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和主动性。

(二)正确把握当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变化、新要求,积极创新交通资金监管思路

近年来,财政部门在推进依法理财、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等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方面不断深入,给我们的交通资金管理和监督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也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逐步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变化,堵塞漏洞,增强交通资金监管的主动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效益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加强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交通财务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积极参与和配合财政体制改革,及时学习、了解财政改革动态,研究配套的改革措施,积极争取有利于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财税政策和资金支持;必须及时调整、改进资金监管方式和内容,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实现浙江交通“三大建设”目标任务提供安全有效的资金保障。

其次,要认真分析财政政策变革对交通部门产生的影响,研究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相应改革了省级交通规费拨付方式,对安排各市县交通部门的经常经费和有关项目经费,资金分配以交通部门为主,预算由省财政厅、交通厅联合下达,资金通过财政部门转移支付;交通部门分配资金不再搞二次分配。因此,一要细编、早编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二要强化预算约束力,减少预算调整因素;三要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和防止不按预算使用资金;四要跟踪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申请、拨付情况调查。二是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方式。目前财政同意暂时对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征收按原办法由我厅征收、解缴,其他交通规费按新办法征收、解缴。这增加了对帐工作量,影响了资金入库速度;对省与市、县分成的收费项目,全省各地代理银行管理、服务水平不一,导致财政专户入帐时有发生差错;票据领发、核销管理工作量增大。因此,一要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帮助稽征、财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二要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及时反映代理银行存在问题;三要督促规费收入对帐人员及时核对,及时纠正差错。

(三)正确把握国家审计全面加强交通资金监督的新趋势、新要求,积极创新交通内部审计观念

交通财务管理任务繁重,资金监管责任重大。交通部门不仅自身掌管着公路养路费等上百亿的专项规费资金,而且行业财务管理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同时公路、水路交通关系社会民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国家审计机关监督的重点,管好用好纳税人的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持续加大了对我省交通行业审计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从近几年国家审计机关对我省交通系统多次审计情况看,存在违反基建程序、违规转分包、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私设私分“小金库”、国有资产流失,以及预决算编制不规范、对外投资较混乱、超额发放奖金、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内部管理长效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省审计厅建议我厅“建立健全内部管理长效监督机制”,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尤其是对下属单位的监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我们特别需要重视、需要强调的问题。

首先,要真正转变观念,做到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内部审计监督,是交通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加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促进交通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提升交通行业内部综合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完善自我诊断、自我防范、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评价机制;有利于“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规范、整改存在的问题,改善薄弱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促进交通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只有各级、各单位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真正重视起来,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交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迎刃而解,交通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也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其次,要克服困难,加强审计力量。审计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机构、人员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仍是我省当前交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最主要矛盾。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今年全国交通审计工作会议以后,厅党组在考虑机关编制困难的实际情况下,下决心通过专业人员调配等方式,加强厅本级内部审计人员配置。所以,我希望这次会议以后,各级领导也能真正重视起来,加强审计力量调配,把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通过招投标等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合理利用审计中介机构力量,补充内部审计力量的不足,有效解决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中的突出矛盾。

最后,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理清审计工作思路,也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着眼三个安全”,“寓审计监督于服务”。具体而言,要紧紧围绕交通“三大建设”这一中心,突出加强交通建设资金和建设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这两个工作重点,着眼确保交通建设项目、交通资金和交通干部“三个安全”;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厅《浙江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交通审计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审计制度,“关口前移”,建立健全交通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从而,促进内部审计由“亡羊补牢”型审计向预防为主型审计转变。

三、抓落实、促成效,重点做好2008年交通财务审计工作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年的交通财务审计工作至关重要。2008年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今年交通财务审计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管,确保交通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把合法使用资金、有效控制支出、确保资金安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讲究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财务工作的重点,适应交通发展和财政改革需要,创新和完善财务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和内控机制。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不断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开展预算项目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面,就做好今年的交通财务审计工作强调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不断增强交通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交通规费征收管理。各级交通部门及其稽征机构要依法加强交通规费稽征,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严格执行征收标准。同时,争取修改《浙江省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统一征收标准,提高规费征收水平,明确规费使用范围,确保“应征不漏”。

二是抓好部门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和执行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要细编、早编部门预算,及早研究下一预算编制,重点做到与计划同步;强化预算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申请、拨付情况调查。同时,要重点抓好《浙江省交通厅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工作。

三是继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各级交通部门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等部门对交通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支持;要继续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金融信托工具和融资平台融资,拓宽资金渠道。同时,要重点加强债务管理,合理控制举债规模,制定举债管理制度,为“三大建设”提供优质安全的资金保障。

(二)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监管,不断适应财政改革和交通行业管理的需要

一是规范公路收费权益转让行业监管。《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今年有望出台,各级交通部门要认真做好办法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严格转让审核报批程序。同时,要根据交通部和省厅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加强协调,确保收费公路权益转让清理整顿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收费公路权益转让行业监督管理。

二是继续开展预算项目绩效考评试点工作。预算项目绩效考评是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省厅将根据部和省财政要求,选择一个项目开展试点,各市交通局(委)也要积极做好预算项目绩效考评试点工作。要通过试点,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改进问题的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机制。

三要继续加强企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要根据《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规定,加强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废和投资、担保等重大经济处置事项的审核、监管,规范政府采购和车辆专控审批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完整;要加强国有企业工效挂钩审核,加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要争取制订出台《浙江省交通厅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厅管厅属单位资产监管。

(三)坚持突出重点、依法监管,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着重抓好交通建设资金和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厅2008审计工作计划要求,从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出发,围绕交通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继续加大交通建设资金和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要依据《浙江省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确定的分工职责,依法行政、分级负责,确保交通建设资金的合法有效使用和交通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今年,要根据交通部和省厅统一部署,重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审计工作。

二是重点抓好审计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继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各单位今年要重点抓好《浙江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交通审计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审计制度的贯彻落实。一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实行审计项目招标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行为。省厅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由厅人事处牵头,厅监察室、办公室、财务处等部门参加;同时,按规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由厅人事处年初先提出计划,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厅人事处在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时提出委托建议书。二要选择1-2个社会关注、行业影响较大或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专项资金效开展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同时,要积极探索建设管理审计和企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新思路。为进一步总结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存在的经验和教训,省厅今年已将《公路路面整治工程绩效评估实践与思考》列入重点调研课题。

三是积极支持、配合国家审计,加强审计整改,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今年,审计署上海特派办、省审计厅将对省厅2007交通部门财政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2006省级交通系统财政收支审计整改情况实施后续审计,对台金等高速公路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请各级交通部门予以高度重视,主动配合,认真对待,积极整改。同时,要根据省厅去年《关于收费公路工程竣工决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做好国家审计署对我省收费公路审计调查整改,加强竣工决算审计、审批管理;要以国家审计为契机,采取整改措施,规范和加强厅管厅属单位和交通行业管理;要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类似问题发生,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交通行业资金监管。

(四)坚持以人为本、炼好内功,不断加强财务审计基础工作管理

一是加强财务审计队伍建设和业务指导。要重点加强内部审计专业人员调配,充实内部审计力量;要抓好业务培训,提高财务审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服务于交通发展大局;要加大财务审计行业指导和管理力度,完善财务审计管理制度。

二是加快推进交通财会审计信息化步伐。省厅今年将配合部财务司做好交通财会信息化实施方案实施工作,组织实施本级会计电算化,继续完善厅交通财务集中管理平台的信息更新和资源管理。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财会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上一篇:工厂计件管理方案下一篇:关于高中学校军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