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4-06-14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选5篇)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篇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

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

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篇

1.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

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3.2006年2月17日,新加坡卫生暑公布,新加坡近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激增。去年5月以来,当地主要医院收治的19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18名曾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的主要成分是双氧水(H2O2),下列有关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C.每个H2O2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每个H2O2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4.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不同,它是()

A、食物腐烂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C、干冰升华 D、农药中毒 5.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6.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7.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白色的硫酸硐粉末久置于空气中变成蓝色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③胶体的电泳

④十水合碳酸钠的风化

⑤氯化钠溶液通电后导电

⑥给装有氯化铵的试管加热,管口又有白色晶体产生

⑦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A.只有②③⑥

B.只有①③⑦ C.只有③⑦

D.只有③⑤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风化、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D.为除去蛋白质溶液中少量的NaCl,可以将其放入半透膜袋中并置于蒸馏水中浸泡的方法

9.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B.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是合成高分子

C.硫酸铜、醋酸、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 D.盐酸、漂白粉、铝热剂都是混合物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3篇

关键词:高考,考点分析,选修3

经统计, 2009年宁夏高考共有考生36 476人, 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有22 072人;选《有机化学基础》的有8 317人;选《化学与技术》的有2 523人。得分情况:《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得分率最高, 其次是《化学与技术》 (选修2) , 得分率最低的是《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5) 。从以上统计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 并且得分率也是最高的。经过这一年的实践发现虽然《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这一模块学习起来较难, 但是只要复习全面细致到位, 在考试中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对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复习的一点想法。

一、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的分析

下面就是对2007、2008、2009三年宁夏卷和海南卷考查的知识点统计分析。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 每年海南卷的考点总比宁夏卷要多, 而两套试卷的考查点也是在逐年增加的。

二、选修3高考常考点分析

1. 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成对未成对电子、全满半满

三年新课程高考卷共有15套, 也就有15道结构的题。除2008年广东卷没出现外, 其余14道都考查了这一知识点, 可见其重要性。在考电子排布式时, 大多考的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008、2009海南考的是离子的电子排布式;而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 增加了价电子的排布, 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熟练掌握1~36号元素原子、离子、和价电子排布。再有考试说明中新增加了“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 复习时要注意一下, 如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2. 分子立体构型

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共出现8次, 其中宁夏、海南卷中出现5次, 也是复习的重点内容。如果将它与考纲对应, 2009考纲中应是“了解共价键的形成, 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从这点来看, 考查记忆性的成分较多。它要求学生记住常见的分子构型。而2010年考试说明中增加了“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这一改变, 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 从单纯记忆性变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如:2007年宁夏卷中直接考查的是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2007年海南卷中是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预测H2S、BF3的构型;2009年宁夏卷中考的是学生不太熟悉的AsH3的立体构型。可以看出在高考命题中已经体现了用一定方法推测分子构型的思路。所以在复习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常见分子的构型, 还应让学生掌握判断分子构型的方法。考试说明上还包括离子的立体构型, 所以还应注意一下常见离子的空间构型如:NH 4+、H3O+、SO 42-、NO 3-等。

3. 氢键

共出现4次, 主要出现在2008、2009宁夏和海南卷中。分子间氢键的存在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学生应该比较熟悉, 但氢键的表示方法练习的不多;再有教材中还介绍了分子内氢键, 但从未考过, 可以做一下书后习题中与分子内氢键相关的题。

4. 晶体类型、特点、性质

在各省份高考题中共出现8次, 海南卷中每年都有, 而宁夏卷从未出现过。关于晶体类型与性质在考试说明中新增加了“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这一考点在其他省份的考试说明中也有, 但还从未出过题。例如:2009年江苏考试说明中这样叙述:“知道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方式, 了解常见金属晶体的晶胞结构特征 (晶体内部空隙的识别、与晶胞的边长等晶体结构参数相关的计算不作要求) 。”说得比较具体, 但江苏卷也没考查过。虽然宁夏卷没有具体描述, 但应与江苏卷要求相似。这部分内容复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从未出过题, 大家也不清楚这的题会从哪个角度出, 平时做练习也从没做过。但这又是今年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 还得重点复习。总结以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1) 金属键。

(2) 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

(3) 金属原子堆积的四种基本模式:

其中镁型和铜型是最密堆积, 空间利用率最大。

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编几道题让学生做, 避免学生感觉特别陌生, 无处下手。

5. 分子的极性

共出现4次, 宁夏、海南卷中出现3次。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让学生掌握常见分子的极性情况。教材上第45页思考与交流上的分子可以重点练习一下。

6. 熔沸点比较

共出现8次, 2009年宁夏卷考查的是氮族元素氢化物熔沸点比较, 其中要用到氢键的知识和范德华力大小比较。其他省份的题中, 出现过离子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尤其是今年考试说明上增加了“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所以要引起重视, 在模拟考试中也有所体现。应该让学生掌握判断晶格能大小的方法, 及晶格能越大, 离子晶体越稳定, 熔点越高, 硬度越大。

7. 稳定性比较

共出现3次, 2009年宁夏卷、2009年海南卷考过。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时可以与必修中的元素周期律联系在一起掌握。再有别忽视了可用晶格能比较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8. 溶解性比较

共出现2次, 2008年宁夏卷考查了SO2、CO2在水中溶解性比较。分子溶解性主要从这些角度考虑:分子极性的“相似相溶”、分子结构的“相似相溶”、氢键的影响、溶质与溶剂发生反应。

9. 电负性

共出现4次, 2008年宁夏、2008年海南、2009年海南都考查了电负性。对比一下, 海南的考试说明中去年就有电负性, 所以海南卷考电负性很正常。宁夏的考试说明中以前是没有电负性的, 而2008年宁夏卷却涉及了用电负性的大小来推断元素, 然后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增加了对电负性的要求。通过这点来看, 高考命题并不严格遵循考试说明, 教材中有的知识点平时复习时可以涉及一些。由于电负性是新增内容, 所以复习时需重视。

1 0. 电离能

共出现3次, 宁夏、海南卷只在2008年海南卷中出现在一个选择题的选项中。电离能的知识主要就是: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电离能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 1. 杂化

以前宁夏考试说明中没有, 宁夏卷也没考过。但今年新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所以杂化类型判断是今年复习的重点。

1 2. 晶胞

共出现7次, 海南卷三年都出现了晶胞, 2009年还有有关晶胞的密度计算。所以推测今年宁夏卷很可能也会有相关计算。而2010年考试说明出来之后发现新增加了“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更印证了人们的猜测, 使这部分内容显得更重要。通过实践发现, 确定晶体组成对学生来说很简单, 而密度与体积计算较有难度, 需要反复训练。

以上就是在分析了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12个常考知识点。通过研究发现, 高考知识点在逐年增加, 总有一些从没出现的知识点在新的高考题中出现。所以在复习时还是应全面一些。

三、近几年考试说明比较分析

1.2010年考试说明新增加内容如下: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价电子的排布。

(2) 了解电负性的概念, 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3)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4) 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 (sp, sp2, sp3) 。

(5) 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6) 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7) 了解晶格能的概念及其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2.2010 (其他省份考过) 包括: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了解其简单应用。 (2)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 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 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3. 宁夏考试说明中没有 (其他省份考试说明中有) 的知识点有:

(1) 配位键, 配合物; (2) 等电子体; (3) σ键和π键;认真比对了一下考试说明, 在广东、江苏、海南的考试说明中有这些内容, 在他们的高考题中也出过4次, 宁夏考试说明中没有, 也没出现过。

4. 教材中有, 但考试大纲上没有, 考试说明上也没有的知识点包括:

(1) 手性 (2008年海南考试说明中出现, 2009年又将其删掉了, 也没出过题) 。 (2)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3) 周期表的分区。

四、复习策略

(1) 有侧重复习, 引导学生在考场外就确定选择选修3作答, 提高复习有效性。

(2) 高考真题演练。高考题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在复习时, 可以给学生做2007—2009年高考题, 让学生感受到高考题的出题形式, 难度, 熟悉常考考点。

(3) 考点强化训练。现在已进入复习的最后阶段, 可以对选修3的考点进行强化训练。主要考点包括:电子排布、立体构型、晶胞、氢键、金属堆积、杂化、晶格能、分子极性、熔沸点比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范德华力、稳定性比较、溶解性比较、电负性、电离能、晶体类型与性质、电子跃迁、配位键, 配合物、等电子体、σ键和π键、周期表结构及分区、无机含氧酸酸性。

(4) 进行审题训练。主要包括区分原子、离子、价电子、名称、符号;区分电子排布式、结构示意图、轨道表达式;区分分子构型、vsepr模型;区分结构式、电子式。

(5) 回归教材。在高考前两周, 带领学生一起看书, 回顾知识的来龙去脉, 画出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4篇

一、选择题

1.【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2.【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 【答案】A 3.【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 【答案】D 【解析】A、车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纸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4.【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我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丁芝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 【答案】D 【解析】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5.【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答案】C 【解析】A、用盐酸除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6【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预报地震 【答案】A 7.【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 【答案】A 【解析】A、木柴燃烧是木柴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故是物理变化,错误;C、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故是物理变化,错误;D、胆矾研碎是胆矾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8.【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答案】C 【解析】A、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抱薪救火的过程中发生燃烧现象,是化学变化,故正确;D、聚沙成塔的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9.【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故B正确;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不可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D、熟石灰—价格便宜,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

10.【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干冰升华 D.金属氧化 【答案】D

11.【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熔化 【答案】C 12.【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答案】C 1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错误;B、冶炼生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错误;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错误;D、棉纱织布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

14.【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答案】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故错误;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液氧的助燃性,故是化学性质,正确;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故正确。故选B。15.【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 【答案】D 16.【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17.【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18.【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 【答案】A 【解析】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衣服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剪纸成花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19.【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答案】D 20.【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铜——做导线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电线,故A错误;B、小苏打能与胃酸反应,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B错误;C、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盐酸反应生可成可溶性的氯化钡,氯化钡有毒,不能将碳酸钡用

于钡餐透视,故C正确;D、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D错误。故选C。21.【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钢丝用于作导线 【答案】A 【解析】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 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电极 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水,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 D.聚四氟乙烯塑料密度小,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 【答案】A 【解析】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故A正确;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B错误;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汽油,具有可燃性,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故C错误;D、聚四氟乙烯塑料熔点高,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故D错误。23.【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酒精燃烧 C.胆矾破碎 D.干冰升华 【答案】B 【解析】A、汽油挥发,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胆矾破碎,物质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干冰升华,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24.【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 B.湿衣服晾干 C.自行车胎爆裂 D.食物腐烂

【答案】D 25.【2018年湖北黄冈市】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 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 ③自制汽水 ④品红在水中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③自制汽水,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④品红在水中扩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只有②③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6.【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答案】A 27.【2018年广州市】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粮食酿酒 D.水结成冰 【答案】D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铁锅生锈有新的物质(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生成,是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是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D。

28.【2018年安徽省】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 B.成型

C.【答案】D 晾干 D.烧结

【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29.【2018年广东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A 【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2018年湖北省随州市】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日光灯通电发光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粮食酿酒 D.干冰人工降雨 【答案】C 31.【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B.氮气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 【答案】A 【解析】A、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正确;B、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是沸点低,错误;C、碳酸氢铵可用作氮肥是由于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不是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错误;D、铝片可用作导电材料是由于铝有导电性,不是铝片有金属光泽,错误。故选A。

32.【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答案】B 33.【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大理石可以做建筑材料,正确;C、钢铁的熔点高与做导线无关,错误;D、过氧化氢易分解,可以制取氧气,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34.【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四种物质: ①活性炭 ②熟石灰 ③氮气④小苏打。请选择以上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3)常用于除去冰箱中异味的是______。(4)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答案】 N2; NaHCO3; C; Ca(OH)2

【解析】(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解答;(2)根据碳酸氢钠可做发酵粉解答;(3)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解答;(4)根据氢氧化钙显碱性,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式为N2;(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NaHCO3;(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化学式为C;(4)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Ca(OH)2。

35.【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模线上。

A.维生素

B.氧气(或空气)C.尿素[CO(NH2)2] D.一氧化碳(CO)E.氮气(N2)F.小苏打(NaHCO3)(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3)黄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4)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5)植物叶色发黄可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6)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是________。【答案】 E; B; A; D; C; F

36.【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现有下列物质:①石墨②熟石灰③稀有气体④氯化钠⑤纯碱,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常用于制作电极的是_____;(2)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的是_____;(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答案】 ①; ④; ②。

【解析】(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电极;(2)氯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3)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7.【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从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钙、③碳酸氢钠、④硝酸钾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2)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4)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② ④ ③ ①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1)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3)小苏打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可用作焙制糕点;(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38.【2018年甘肃省平凉市】(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较多的一种化石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目前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你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_: 【答案】 干冰 钛合金 熟石灰 CH4+2O2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5篇

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理解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什么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介绍]观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观察实验的步骤:

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

2、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

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

思考: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粉碎

[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

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

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

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

【讨论、归纳】1-

1、1-2中水和胆矾发生了状态和形态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

3、1-4中有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结论:

1、2是物理变化,3、4是化学变化

得到:

1、定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课堂练习]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熔点和沸点

熔化:固态变成液态

熔点:熔化的温度

沸点:液态变成气态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1-5]闻气味的方法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的放出气体的、生成沉淀、吸热和放热、发光等。

4、联系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文章: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06-07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分析01-01

中考化学考点练习08-15

中考化学考点配套练习06-07

中考第一轮复习06-29

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08-05

初三化学第一轮如何复习06-20

高考化学第一轮总复习01-25

化学中考与化学总复习06-05

中考化学复习攻略08-14

上一篇:滞销楼盘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思路附万科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