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2024-05-27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精选9篇)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第1篇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教案

学习目的:

1、掌握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学会图像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2、了解声音和视频的处理

3、了解智能处理的相关知识

4、了解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 重点难点:

1、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2、图形和图像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

1、分辨率:图像的分辨率就是指单位长度(或面积)的像素数。

2、位图和矢量图:都是静态图像的表示方式。

位图:它是一种位映射图像,用若干位来定义图像中每个像素的颜色和亮度。附件里的“画图”软件和Photoshop软件都可以作为位图绘图软件。

矢量图:它是抽象的图形表示方法,它用矢量表示图的轮廓,用数学公式描述图中所包含每个直线段、曲线段、圆弧和折线等图形元素的形状和大小。著名的矢量图软件有CorelDRAV、Flash 和AutoCAD。

比较:(1)使用位图表示的图像比较细致、层次和色彩也比较丰富,位图文件所需要的磁盘空间比矢量图形大。

(2)矢量图与显示和打印的分辨率无关,对矢量图进行放大、缩小旋转、拉伸、并不会影响图形的清晰度和光滑度。

3、颜色:数字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值由二进制位(bit)表示。

黑白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1个数据存储,即表明图像只有

黑白两种颜色。

真彩模式下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值由24个位表示,它是以红

(R)、绿(G)、蓝(B)基本色。在这三种基本色中每一种都 有256级颜色分量,即每一种颜色分量取值范围为0-255。采用RGB模式的图像,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分 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有密切关系。

4、图形与图像:

图形:它是通过人工绘制或计算机运算生成的直线、曲线、平

面、曲面、立体以及相应的阴影等表示是对自然界中存

在事物的抽象描述,图形的灰度与色彩描述相对地说比 较简单。

图像:是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映像描述,通常具有丰富的灰度和色

彩层次。

5、文件格式:图像文件格式是图像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格式,不同的格式意味着图像数据的组织方式不相同。

了解图像文件是什么格式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文件扩展名。

BMP、TIF、GIF和JPG是最常用的几种文件格式。其中GIF和JPG格式的文件,使用了图像数据压缩技术,数据量较少,是网页上最常用的两图像格式。

二、图像处理:

如果想要用计算机以对图像进行处理,先要创建或获取原始图

像,方法主要有

(1)用绘图软件绘制

(2)用数码相机拍摄(3)用扫描仪扫描

(4)从屏幕上截取 对图像进行裁剪的操作见课本62页的实践体验

三、声音和视频处理(看课本63页)。

四、智能处理

较常用的智能型信息处理工具软件有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和机器翻译等。

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一下语音识别、字符识别、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

2、阅读课本73页的实践体验,了解一下OCR软件的使用。

五、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

1、文本文件

TXT:纯文本文件,可用“记事本”编辑。DOC:可用Microsoft word 处理的文档。WPS:可用金山WPS软件处理的文档。

HTML:可用字处理软件编辑的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

PDF:电子图书文档,需用Adobe Acrobat Reader软件来阅读。

2、图形文件

BMP:位图格式,是将图像以象素的颜色值进行存取的格式,“画图”工具使用的标准格式。

JPG:按JPEG标准进行静态图像数据压缩形成的格式。

GIF:图形交换文件格式,最多只能支持256种颜色,占用计算机存空间小,常被用于网页制作。

PSD: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专用格式,是以图层的形式生成图像。

3、声音文件

Wav:波形文件格式,实际声音的采样和编码,文件的容量很大,可用“录音机”工具进行声音的录制。

MID:是记录MIDI信息的标准格式,是一个由乐器数字接口指令序列组成的计算机乐谱。所占存储空间较小。

MP3:当前流行的音乐文件格式,音质可与CD媲美,占磁盘空间小。RM:流媒体文件

4、动画文件

FLC:用3DSMAX动画制作软件创建的三维动画文件格式。GIF:目前网页中普遍使用的二维动画文件格式。SWF:用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文件格式。

5、视频文件

AVI:是一种音频、视频信号交叉存储的格式,是Windows的标准视频格式。MPG:是按MPEG标准压缩的视频文件。和AVI格式相比所占磁盘空间小得多。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PowerPoint进行素材的加工

2、学会在PowerPoint中集成各种素材,添加各种自定义动画

3、学会使用超链接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多媒体作品,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升对多媒体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2、能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多媒体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的冲击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PPT中集成各种信息素材,添加自定义动画 教学难点:

理解超链接并灵活运用

三、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比较多、杂,需要学生本身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往往教师演示了,学生看懂了,但是仍存在不会做的情况,需要教师在讲解中选择容易的来进行讲解,在练习中,也需要小组互助来完成,这样也可以调动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采用观看作品、讲授、案例分析、探究、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

机房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观看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

2、讲解

封面上节课已经完成了,已学内容回顾:

(1)插入图片、图片工具栏(2)插入声音(3)插入、编辑文本框(4)添加自定义动画 待学新内容的特点:

(1)“人物”栏中 导航栏(超链接功能)(2)“怀念”栏中 电子相册(3)“传承”栏中 视频(4)每张幻灯片播放时都有动画

3、观看不完整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

探究不完美的地方:

(1)导航栏没有超链接功能(2)“人物”栏目中没有动画效果(3)“怀念”栏目中缺少一个电子相册

(4)“传承”栏目中缺少孙中山北伐试誓师的录像

4、教师演示操作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黑板投影幕上显示需要操作更改的地方)

七、课堂巩固—自主探究时间

作品《花的结构》

1、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本幅作品添加相应效果

2、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加以展示

3、以学生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保存作品并上交作业至教师端

八、课堂小结

超链接

自定义动画(之前、之后)插入视频、.gif图像 插入.swf影片

九、课后作业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第3篇

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意识到语文教学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冲击。在办公室, 教师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高手;在课堂上, 教师成为了多媒体幻灯片的操作工和配音员。在很多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甚至很多公开课上, 教师都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 似乎唯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现代化。殊不知, 大量视觉符号的运用恰恰否定了文本的价值, 偏离了文本阅读的初衷。

1. 信息技术作为多媒体演示工具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演示模式。

这种模式往往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辅之以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方式是集体听讲, 教师角色是知识传播者, 学生角色是知识接受者, 教学评价是纸笔测试、口头问答,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演示工具, 硬件要求是一台电脑、投影机、投影展台。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如Power Point、Flash、Authorware等多媒体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 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语文教学素材, 制作出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融视听为一体。以此来演示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辅助教师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 代替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 实现它们无法实现的一些教育功能。

2. 创设情境, 挖掘潜能。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替代的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 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 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 谋求形似和神似。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 但借助于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 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而这一切的完成都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在探究中挖掘潜能。

例如:在教授李白的美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时, 教师没有对这一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 只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然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 他已经深深陶醉在这篇文章描绘的人间仙境中了, 这是作者人生的向往和体悟, 但现实又是极其残酷的, 让他的人生梦想破灭。有的学生说, 作者的梦中仙境本不存在, 只是作者出于对它的别样期待, 在描述中加入了许多想象和夸张。这种体悟式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通过自己的想象塑造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呼之欲出的文学形象, 不但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而且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 感受作品情感的熏陶, 品尝创新的乐趣。

3.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克东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即把计算机及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 把它作为教学的媒体, 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从而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的能适应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建设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 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1 激情导入, 创设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 是教师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好导入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刺激学生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2 直观展示, 引发深思。

与学生共同探究课文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写作特色, 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3.3 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拓展延伸是一节课的深化环节。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其他的相关人物事件, 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读进去再走出来, 启迪学生。

4. 语文课件设计的原则。

4.1 课题选择的必要性

选择一个恰当的课题作为研究内容, 有利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意义的建构。

4.2 创设学习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 通过课件《沁园春·雪》的设计制作, 为学生学习提供协作学习环境, 使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内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师生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3 优化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教学软件必须具备信息量大的特点。由于网络资源极为庞杂, 教师必须认真筛选、组织学生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对资源的筛选, 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 并能减少使用网络的不良影响。

事实证明, 名著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了阅读内容, 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 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 效果是明显的, 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 为实现大纲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4.4 交互性原则

通过局域网建立课件网站, 有利于学生快速学习, 并在服务器的支持下实行在线交谈, 发挥交互作用。《沁园春·雪》课件中的“学生论坛”就具有这种交互功能。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观点;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还可利用数据库设置“学生自测”。教师通过在线交流和在线检测的监测, 加强教学调控。

4.5 易操作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 第4篇

那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真的难有大的作为吗?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若能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在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发挥独特功能,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助推器。

一、多功能的新型实验仪

说起实验,人们就会想到实验室里的各种传统实验仪器。其实,很多传统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让小学生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声、图、文并茂和模数转换技术等独特功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时反而会取得传统实验仪器无法达到的实验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就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实验仪。

例如,在探究蚯蚓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普通观察条件下,只聚焦于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的易见特征,而对身体上的环带和体节等细节的结构特征视而不见。但是,当教师建议学生把蚯蚓置于教室里的实物投影仪下,利用调焦放大功能,通过大屏幕呈现出来以后,学生立即惊讶于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并很快发现了蚯蚓的环带和体节,甚至有学生提出改变投影仪的光线,以便确定蚯蚓的活动是否会受光线的影响。这时,再次让学生在普通条件下观察蚯蚓,果然发现了刚才忽视的环带和体节等其它特征,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超现实的虚拟演示器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鼓励亲自动手,亲身经历。但是,某些如涉及自然现象等的探究活动,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因此从表象来推测,就会具有多种可能性;某些探究内容,本身具有多种实验方案,学生对每一种方案都要试一下是不切实际的;还有一些实验,要么复杂,要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要求严格的操作规范。因此,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之前,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方案进行反复的构想、推敲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预定的探究目的。

通常,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时,往往要求学生用口头或书面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进行描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固然方便,易于实施,但是,也容易出现不直观、不具体、不生动等局限性,为表达、理解与交流带来很多麻烦。如果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自己的方案,这些问题很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尽管这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准备便于学生互动操作的课件。例如,电路连接的实验材料比较多,有多种可能的连接实验方案,不同的连接方法,还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这时,学生的交流仅用口头或书面文字和画图的方法,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而教师如果事先用Authorware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学生通过点动鼠标在投影仪上演示电路连接方法,就会使学生的表达变得充分而直观,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探讨与交流。再如,日、地、月之间的位置与关系,火山及地震的类型与现象等,都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多种软件的帮助来实现形象化的虚拟演示。

三、远距离的互动交流机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两部分。相对而言,课外探究比课内探究更具有自主的空间,更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课外探究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比课内多得多,在遇到困难时又不能像课内一样及时与他人交流,获得教师和同学面对面的帮助。因此,很多学生的课外探究往往会半途而废或者不能取得实效。

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网络聊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探究时实现远程互动交流。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聊天平台上咨询相关问题,获得帮助,也可以把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经验教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第5篇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网络中的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应用。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搭建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则需要每位信息技术教师付出努力,经过实践的验证,方能在不断改进完善中结出硕果。

关键词:多媒体;迁移能力;文艺会演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是属于选修模块,但对于学生而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声音编辑软件的应用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多媒体软件的专业知识学习。高中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在开始学习时感兴趣,真要做,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不能一个操作一个操作去讲,还要学生学会,那怎么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在讲PhotoShop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运用美图秀秀将自己的照片美化了。这时在讲图像处理软件之前,让学生在课前拍一些生活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美图秀秀美化自己的照片,并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同学看到一幅幅美化后的照片,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引出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处理的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照片和处理前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放在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让学生边学边做。同时教师不时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预留出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到请每个组选出自己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展示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制作过程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相当重要,另外在每次每个组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充当小组成员的小老师,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本组的操作水平。

二、借用学生活动场景,提高学生对技术为生活服务的认识

每年的“十一”长假前,我校都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在每次开运动会时,每个班个别同学喜欢用手机或DV记录同班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并将拍下的这段视频放在班级博客里。通过学习学生运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了片头和片尾,将不需要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添加了运动会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每个画面的呈现添加不同的出场方式。学生再将编辑后的视频放在博客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三、观察对象,培养信息素养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

在我所代的班级中有艺术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是音乐班。她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我在上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她们没进机房,满楼道已是她们的歌声……

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会演,她们班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舞蹈、小品,一到信息技术课课间时间,就会在网上搜各种伴奏带,但每一次用的伴奏没有,不用的反而有很多。班长找到我,看能否帮助她们完成一个音乐伴奏,为了解燃眉之急,我将声音编辑软件课调整到前面来讲。经过学习后,她们运用声音编辑软件将歌手的歌声取掉,只留伴奏,通过降噪等处理后,制作出了不错的音乐伴奏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科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知识技能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第6篇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2-05-09 10:59:00 ]

作者:姜增涛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提到越来越高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现在,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且列入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科目。其课程体系已相当完善,纵观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 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5、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实现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与广播电视大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对面教学的效果,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交互式教学。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其发展趋势将会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现代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然而许多教师是面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却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其以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不可替代的直观作用,使其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相反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那么,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呢?笔者在这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传递的立体化,整合课程,快捷便利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下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1、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其他教学方法依旧。老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没有章法的机械式教学。

2、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它的作用是代替板书。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几乎无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存在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这些大量呈现的信息,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理解和消化,致使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3、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殊不知,“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信息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比如,网络教育可以跨越各个课堂教学点在时空上的界限,把许多不同地域风情地貌、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不受时空上的限制逼真的再现在课堂上,但这同时无形中也不可避免地减弱了面授教学所特有的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氛围佳的特性。

4、教师在常规教学环境下,一般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信息技术环境”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虽然通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也能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是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如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观看或操控用flash或3Dmax制作的实验动画完全替代了实物操作。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到抽象,而真实的实验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体验而直接播放录相或课件,教学效果可以肯定地说是一定会打折扣的。

二、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上的建议

基于多媒体教学显而易见的优点,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上述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这绝不是多媒体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我们老师自身理念上的偏差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引起的。要想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我们就必须立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从如下几点做起: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概念绝不只是机械地照搬式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那么简单,教师本身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的从属关系,以课程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的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为使用信息技术不惜牺牲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从而保证我们的多媒体技术始终以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根本出发点。

2、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各科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尤其是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独具魅力的特性,它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上的作用是过去任何传统手段所不能及的。同时,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而营造出的教学环境也是最为理想的,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课堂所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敏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2)不断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化作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3)不断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整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途径,把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的课件制作与应用转移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和指导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并重的轨道上来,从而把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的目标落实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第7篇

【摘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所面临的新发展趋势,根据大量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案例模式,来探讨如何将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优化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认知负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紧跟时代潮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及时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依靠模具示范、教学挂图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然而这些简单传统的教学工具并不能更好地反映地理现象以及与其相关的相关规律,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参透,而新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全面更透彻地为学生展示一个地理大世界,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也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这些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不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更高的教学境地。因此,如何合理化地应用好这项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成了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扩展地理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当高中地理课堂中被应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时,很多教学资源也随之而来,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信息被演变为形象生动、立体性强的地理图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更亲身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这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展现更加神秘多彩的地理奥妙,使学生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是拓宽到课本外。

(二)分解地理知识难点,教会学生掌握重点

高中地理学科不同学其他学科,它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要想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地理知识,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甚至还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中将抽象性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如果在课堂上,仅凭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很难充分地吸收消化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但如果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点与之相关的图片视频与课堂讲授想结合,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便于学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难点。

(三)直观解读地理规律,帮助学生构建体系

高中地理教学,不再单单是教授学生表面的地理现象,更重要是让学生参透其中的地理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地理思维,构建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认知体系。而这些,都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帮助教学活动达到这样的目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将地理规律以更加动态活泼的形态呈现,也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和其中内在的运作规律,这些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其中的地理规律。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的运用方法

(一)“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相关心理实验研究证实,人类对图像的记忆时长要比对声音的记忆时长要高三到十倍,故而人类在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存储时,视觉储存占了83%,听觉仅仅占了11%,余下的6%则分别是嗅觉触觉和味觉。“视”和“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将“视”“听”相结合开展教学,比传统的以“听”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效率,要高出十倍以上,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正是能为学生提供更强烈的“视”“听”效果的利器。当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反复通过耳朵和眼睛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使其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时,教师就可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自然灾害,像地震、洪涝、泥石流、火山爆发等的相关视频,结合图片给学生展示地势地形的相关构造,进一步引出自然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扩展知识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设平台,交流利用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渐攀升,更应该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个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比如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地理教学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链接更多外围设备,引进更多的教学资源。将这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优化配置,构建成一个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方便教师备课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和空间。

(三)终身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之伴随的必定是各方面的发展,为了跟上经济的步伐,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并实施新课改,在这样的心学期下,学校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为了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信息运用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模式。

如上,多媒体信息技术多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不容小觑,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扩宽地理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规律,还能让在高考体制下的高中学子更好地掌握地理学习的重难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合理地运用起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地理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旋晓伟,王林,王晓青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1):125-128.

[2]农海燕,罗智德.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1):73-74.

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 第8篇

本项目将互联网的多媒体信息 (图像, 视频, 声音, 语音等) 进行分析, 提取其中有意义的目标然后分类存储, 建立索引。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 用浏览器把他们希望搜索的多媒体内容, 比如图片, 发到该多媒体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自动对用户提交的多媒体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到索引数据库里查找相应的一致或相近信息, 然后把这些信息所代表的超链接内容返回到用户的浏览器。用户就可以进一步选择自己关心的内容了。

外方提议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生产。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迁移能力;文艺会演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是属于选修模块,但对于学生而言,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声音编辑软件的应用难度一点也不低于多媒体软件的专业知识学习。高中学生对于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在开始学习时感兴趣,真要做,必须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师不能一个操作一个操作去讲,还要学生学会,那怎么去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比迁移,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

在讲PhotoShop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运用美图秀秀将自己的照片美化了。这时在讲图像处理软件之前,让学生在课前拍一些生活照片。

上课后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美图秀秀美化自己的照片,并进行全班展示,全班同学看到一幅幅美化后的照片,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引出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处理的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照片和处理前的照片进行了对比。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放在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让学生边学边做。同时教师不时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还应预留出学生操作的时间,时间到请每个组选出自己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展示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制作过程中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助相当重要,另外在每次每个组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充当小组成员的小老师,帮助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本组的操作水平。

二、借用学生活动场景,提高学生对技术为生活服务的认识

每年的“十一”长假前,我校都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在每次开运动会时,每个班个别同学喜欢用手机或DV记录同班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出色表现,并将拍下的这段视频放在班级博客里。通过学习学生运用会声会影为视频添加了片头和片尾,将不需要的部分进行了裁剪,添加了运动会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每个画面的呈現添加不同的出场方式。学生再将编辑后的视频放在博客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三、观察对象,培养信息素养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

在我所代的班级中有艺术班的学生,其中有一个班是音乐班。她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我在上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她们没进机房,满楼道已是她们的歌声……

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会演,她们班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舞蹈、小品,一到信息技术课课间时间,就会在网上搜各种伴奏带,但每一次用的伴奏没有,不用的反而有很多。班长找到我,看能否帮助她们完成一个音乐伴奏,为了解燃眉之急,我将声音编辑软件课调整到前面来讲。经过学习后,她们运用声音编辑软件将歌手的歌声取掉,只留伴奏,通过降噪等处理后,制作出了不错的音乐伴奏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科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知识技能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周爱红.浅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

上一篇: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下一篇:调查问卷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