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总结

2024-07-29

一年级语文上总结(精选9篇)

一年级语文上总结 第1篇

一年级上语文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不知不觉半年的教学工作已离我远去。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但从中的体会与启发让我受益非浅。通过一学期的不懈努力,学生适应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长进,学生创新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在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自己的教学。

一、教育工作方面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内容,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在自习课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加大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的愉快。进步越快。

4、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我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的完成作业。

二、教学不足

1、对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的秩序和节奏把握不到位,课堂语言不够精练,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这也是一年的教学中比较遗憾的事。

2、平时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3、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及应用题的出错率高,出现丢题、漏题。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等现象。

4、知识的融会贯通及运用不是很灵活。

三、今后的主要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善于合作,善于探索,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2、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加大检查力度及改错意识。

3、及时做好优生的培养及转化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务实地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级语文上总结 第2篇

教师:刘芳

班级:一年级

科目:语文

时间:2010年12月28日

本学期,因工作需要我负责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一年级的学生汉语水平已有一定进步。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校一年级学生为农牧民子女,上学之前基本从未接触过汉语,在汉语教学中,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而我作为一名汉族教师,对藏语也一窍不通。这样一来,课堂中常常出现“鸡同鸭讲”的状况。为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我积极利用课余向我校的藏族教师学习藏语,了解课堂日常用语的藏语表达方式,尽量减少与学生的交流障碍。至学期末,我基本能听懂学生的藏语,在教学中也偶尔试着用藏语解释一些常用名词。通过不断的教与学,我发现了学生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进步。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够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作业中对学生的要求都很严格。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及时表扬书写姿势好、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刚入学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通过口头表扬,班级中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进步也越来越明显。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官印象,从而减少作业中的失误。学生在写作业时,不断在教室内走动,监督他们认真完成作业的

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笔画笔顺,同时结合课后练习、同步练习不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另外,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说汉语的习惯,我结合教科书中提供的儿歌、童谣,要求学生自己拼读、背诵。至学期末,我班有近10名学生基本完成了本册书中所有儿歌的背诵。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通过长时间的背诵,学生的汉语水平一定会有进步的,对学生今后的汉语学习也将有不小的帮助。

通过以上方法,本学期取得的成绩如下:

1、学生基本养成了正确的书写姿势,能按拼音格式规范书写;

2、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所学汉字的笔画笔顺,正确说出笔画名称;

3、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理解本学期所学汉字,并能理解汉字的意义;

4、学生能用汉语说出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完成简单的汉语表达;

本学期工作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1、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调。因交流存在一定障碍,课堂中基本是我一人在讲,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又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常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引进教学用具,帮助提升课堂吸引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2、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多坐在教室的后面,平时很安静,也按时完成作业。只是作业质量很差,书写很不规范。教学中并没有给这部分学生一定的倾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他们,对他们的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制定“一帮一”计划,以优带差,推动班级是整体进步。

一年级语文上总结 第3篇

1.通过动作、图片自主认识“垂、压”, 认真学写“垂”字。正确认读“越来越……”的词语, 并学会在文中自然地积累。

2.通过朗读课文, 自主发现雷雨前后的各种变化, 巧妙地运用“……越来越……”的句子, 自然地梳理文章脉络。

3.通过观察想象, 品读雷雨中描写“……越来越……”的相关句子, 自然地迁移, 自由地表达, 初步感受散文描写的生动和优美。

二、教学过程

预热:播放《春雨沙沙》, 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舞蹈。

随机交流下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 并板书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感受了春雨的特点, 现在让我们走进夏季, 一起去感受那场雷雨吧!

(一) 比较解题, 趣读课题

1.辨别“雨”字与“雨字头”。

板书“雨字头”, 边板书边说:横、点、横钩, 小雨点均匀分布……

当“雨”字变成“雨字头”时, 你可要注意了, (引导学生说) “雨”字长长的一竖变成了短短的一点, 横折钩变成了横钩。雨字头就像一顶大帽子, 戴在“田”字的上面。

2.引导感受“雷雨”的初步特点。

雷雨啊,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雷阵雨, 它往往发生在什么季节呢?它呀, 来得快, 去得快。

3.趣读课题。

把“雷雨”读大, 把“雷雨”读小。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雷雨”这两个字的特点, 用有趣的话语引导学生辨别“雨”字和“雨字头”, 相信这个语言现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 采用“朗读引趣法”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采用示范朗读、手势辅助等方法趣读课题, 引导学生把“雷雨”读大, 再把“雷雨”读小, 初步感受雷雨“来得快、去得快”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朗读的趣味, 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欲望。】

(二) 通读课文, 趣理变化

1.动画范读, 传递美感。

想不想看看这场雷雨?好, 请你竖起你的耳朵, 睁大你的眼睛,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雷雨中。

【设计意图:相比较而言, 二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形象思维, 他们对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动画引趣法”让他们初步感受这场雷雨。伴着朗读, 随着动画再现雷雨的整个变化过程。相信他们一定会被这样的动画所吸引, 在充满趣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了这场雷雨。】

2.自由读文, 读通课文。

我们也来读读《雷雨》吧, 先给每一个自然段编上序号。让我们轻轻地、自由地读课文, 争取读准生字, 读通课文, 读不通的地方反复读几遍。相信你一定行!

3.读好词句, 感受变化。

真的读通了吗?我想考考你。

出示: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指导朗读句子:

雨越下越大。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引导学生展开第一句:开始的时候……渐渐地, 渐渐地

……

用手势辅助朗读, 读出趣味。

【设计意图:“越……越……”是这篇课文中特有的语言现象, 而且反复使用。先集中呈现课文中的这类词语让学生朗读, 让他们初步感受词语的特点。再让这些词回到句子里, 通过朗读, 通过手势辅助, 引导学生自然地了解这类词的意思。这是为挖掘更多的、潜在的“越来越……”所做的铺垫。】

4.再读课文, 发现变化。

简简单单的几个“越来越……”把雷雨变化的情景描写得如此生动, 其实课文中还藏着很多很多这样的变化,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边读边发现, 试着用上“越来越”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一节:你发现了吗?越来越。这里还有一个生字“压”, 读一读, 谁会给它找找朋友?压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 谁来做一做?现在是什么压下来?带点儿力量读读“压”。

指名读第二节:你发现了吗?越来越。这里也有一个生字“垂”, 读一读, 什么叫做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看动画蜘蛛垂下来逃走的有趣过程, 再看杨柳垂下来的画面, 再看重物演示“垂”, 引导学生说:东西这样直直地挂下来就叫做“垂”。谁会给“垂”找找朋友?这个字比较难写,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演示写的过程。谁来说一说, 写这个字的时候, 特别要注意什么?好, 让我们拿起笔, 也来写一个。 (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引趣法”来学习生字“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知道“压”是个怎么样的动作。采用“动画引趣法”“演示引趣法”来学习生字“垂”, 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然地理解了“垂”的意思。通过动画演示,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了“垂”的书写过程,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写好这个字。】

男生读第三节, 女生读第四节, 大家一起读第五节。在这里, 我们已经发现闪电……雷声……雨……, 你还有另外的发现吗?

指名读第六节, 你发现了吗?越来越。

第1、2小组读第七节, 你发现了吗?越来越。

第3、4小组读第八节, 你发现了吗?越来越。

当学生有发现时, 均奖励学生上来板书展示。

5.分组归类, 梳理脉络。

现在请你们看看黑板, 我已经把这些变化分成三组。你们看看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 哪几小节在写雷雨前, 哪几小节在写雷雨中, 哪几小节在写雷雨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 引着他们边读边发现, 挖掘课文中更多的潜信息“越来越”。学生一有发现, 就奖励他们上来板书, 他们一定会兴致勃勃地做这一切。在板书的过程中, 教师有意把这些变化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分成了三组, 降低了学生梳理课文的难度。】

(三) 品读重点, 趣味表达

1.图文对照, 示范朗读。

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师示范朗读“雷雨中”这一部分。

2.品读“雨越下越大”的句子。

让我们自己也来大声地朗读“雷雨中”这一部分, 边读边把写雷雨越下越大的句子找出来, 想一想从哪里看出雷雨越下越大了。

句子1:哗, 哗, 哗, 雨下起来了。

你能把雨读得大一些吗?雨越下越大, 看着我的手势读。

句子2:往窗外望去, 树哇, 房子啊, 都看不清了。

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觉到雨确实越下越大了?

指导读好“树哇、房子啊”, 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手势读。

迁移练笔:雨越下越大,

先引导学生说, 雨越下越大, 我们还会看到怎样的情景?你可以仔细观察插图, 你也可以想一想自己以前看到过的雷雨情景。 (可以引导:粗大的雨点打在房顶上, 打在窗户上, 打在大树上, 打在地上……)

让我们拿起笔, 来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雨越下越大”的句子, 并巧妙地通过手势辅助读出“雨越下越大”的感觉。在这样的基础上, 让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 也来试着写一句“雨越下越大”的句子。这样的迁移自然而真实, 学生一定会感兴趣。】

3.品读“雨越来越小”的句子。

雷雨啊, 来得快也去得快, 出示“雨小”的句子, 指导有感情朗读。

句子:渐渐地, 渐渐地, 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

让我们用声音来表示雷声小了, 谁会? (结合课前预热描写声音的词语)

让我们用声音来表示雨声小了, 谁先来? (结合课前预热描写声音的词语)

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句子, 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知道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

引导口头表达:渐渐地, 渐渐地。 (结合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声音辅助品读“雨越来越小”的句子, 这样的品读过程充满了趣味。采用“渐渐地, 渐渐地……”引导学生展开口头表达, 进一步感受雷雨的变化。在结合板书表达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 “渐渐地”和“越来越……”是好朋友, 它们都描写了雷雨的变化。】

4.师生合作读这一部分。

(四) 小结延伸, 引发兴趣

语文第一课时怎么上 第4篇

一、以情趣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兴趣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揭题时若能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就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三借芭蕉扇》

课前播放歌曲《白龙马》

师:同学们会唱吗?会的跟着一齐唱。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是什么故事中的主题曲?

生:《西游记》

师:喜欢故事中的主人公吗?能把歌中唱到的师徒四人的名字写下来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写,自己商量一下,一人写一个,其余同学在自备本上写,比比谁写的字漂亮。

生:(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师:同学们的字写得真漂亮,在师徒四人中,你们最喜欢谁?

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中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三借芭蕉扇》。

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听歌、唱歌,写故事中师徒四人的名字,初步评价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人物,接着导入课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进入课文的冲动。

以“趣”揭题,没有一定的模式,它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文眼的理解以及对“揭题”趣味的知识储备。无论是何“趣”揭题,都讲究“合适”,浅尝辄止和哗众取宠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以字词为重点,抓准学习的“基础点”

字词教学是语文第一课时的“魂”。《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足以说明,不管是哪一学段的教学,字词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教师应摒弃传统、死板的字词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扎实、灵活、有效地掌握、运用、积累所学的词语,让字词教学的目标能在第一课时得到落实。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理解“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用词的准确性。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花丛、树林、小溪”,要求学生把“飞过、越过、穿过”几个动词贴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学生通过图画的张贴就明白了:因为花丛不高,所以蝴蝶可以飛过花丛。树林比花丛高,蝴蝶只能穿过它。蝴蝶飞过小溪时不能停留,所以只能用越过。形象直观的简笔画和词语有机结合,不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让学生领悟到了用词的准确。看似随意,其实是老师巧妙的预设,不露痕迹地进行了词义的教学。

三、以词串为抓手,给出训练的“提升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学生不同的要求,巧用教材中的词串作为把手,帮助学生疏通课文,概括节意、段意乃至全文的主要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概括能力上都是一次提升。以词为把手,以词作为导向的设计可以成为第一课时的一大亮点,它能引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

例如,《掌声》一课教学中可以以词语串起,进行主要内容的教学。教师分别出示经过巧妙组合的三组词串:(1)落下残疾、不愿意、默默地;(2)经久不息、掌声;(3)交谈、游戏、不再忧郁、永远感谢。学生在带着感情朗读词语后,尝试着把这三组词串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有了这些词语的提示之后,在说主要内容时就化难为易了。一学生这样说:“小英因为腿落下了残疾,总是默默地坐在班级的角落里,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在一次演讲课上,同学们把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了小英,让她鼓足了勇气完成了演讲。从那以后,小英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她永远感谢这掌声。”

四、以体验为基调,启动学生的“情感点”

第一课时除了要达到准字通文以外,还应让学生与教材、作者初步交流,进行体验,使学生在情感上进入氛围,让情感有一个良好的启动,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基础。

例一:苏教版语文第五册《掌声》(疏通课文后进行)

师:获得掌声前的小英在你脑海里是个怎样的女孩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谈一谈。

师:因为病魔带走了小英的健康,带走了她与人交流的勇气,所以她很忧郁。

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英当时的处境——(出示填空)

她是个忧郁的女孩,同学们找她聊天,她却( );

同学们找她游戏,她却( );

同学们找她( ),她却( )……

引读第五小节

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小英? (活泼、不再忧郁)是什么让小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师:掌声给小英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改变了小英的一生。那么,这掌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第一课时在很多老师心目中都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即疏通课文,扫除障碍,把书读通顺课文,从而为第二课时“充满感情”地讲解、学习、交流作铺垫,这是教师“一相情愿”的想法。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割裂。孩子的情感一定是伴随文字的学习而来。无论是初步接触课文还是深入解读感悟,都应带着情感。因此,在第一课时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环节很有必要,不必有“抢第二课时饭吃”的担心,相反,情感启动得好,有利于学生饱含感情和阅读期待地进入后续的学习。

第一课时有40分钟,它跟第二课时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历程中的40分钟,分分秒秒都应珍惜。只要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真正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堂中相互渗透,就能提高第一课时的效率。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总结 上 第5篇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转眼间,本学期教学工作又进入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以远程研修学习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依托远程研修平台,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本学期,我们全镇一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远程培训,在远程培训过程中,我们收获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了解到语文教学必须要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重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构建动态生成的教学形态。一年级是起始年段,担任着重要任务,识字教学成为本学期的一个教研重点。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以理论为先导,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了本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尤其在远程研修过程中,我们结合研修的主题,认真钻研教材,在拼音、识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组织了切实有效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平时,我们有较强的资源共享意识,通过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支撑和深化教学改革,转变了教育教学思想,使大

家对新课改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依托研课活动,扎实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研课活动,采用了一课多研,听课异构,探究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在研课过程中,我们依托效率课堂评价标准,以具体问题解决为推进模式,采取案例式研究方式,围绕一节课例,通过“递进式”研课——三人同上一节课,每次上课进行不同的修改,通过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系列活动,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得以飞跃,促进了教研和科研的结合,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三、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也逐渐扩大。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在本学期中,我们以教师大比武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诊断等多项活动。其中公开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途径。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狠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总结 第6篇

2012年8月,我很幸运地通过了奎文区的教师招考,分到奎文区德信现代学校,负责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经过一学期的锻炼,我深感做好一年级语文教师不简单。一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还要有如针般细心才能创造出让孩子茁壮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一个学期以来,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和总结:

一、用爱心和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但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小动作多,这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天性。如何让这些孩子们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懂事”、知道学习的小学生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请教了有经验的同事,和班主任老师及其他科任老师从小事抓起,从培养孩子端正的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入手,训练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其从幼儿园的角色向小学生转变。此外,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就立刻激励,把这种做法树立为榜样,强化孩子的积极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关爱、赏识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一年级的孩子很难明白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的“谆谆教诲”,他们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因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奖励对于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

趣。但是,孩子的发育和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性的,不可能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都那么符合老师的心意,此时如何奖励学生呢?我们就要发觉孩子的个性特点,表扬甚至夸大他的优点,使其得到鼓励和自信,在一次次潜移默化的表扬声中,孩子很多方面的缺点就不知不觉地改掉了。

三、关注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热情和爱心。

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小动作多、不听课,课下不完成作业,还惹出这样那样的麻烦。对于这种同学相信每位老师都很头疼,这种同学也肯定受到不少批评。但是,实际情况是,讲道理、批评这些方法并不能改掉他们的这些毛病,甚至有事还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他们,老师要有包容的心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思想上不歧视他们,感情上不厌倦他们,他们就是教师手中那些有瑕疵的工艺品,需要的是我们更多地付出和肯定。课余时间一定多帮助、多辅导他们,用潜移默化的关心转化他,绝对不能放弃他们。对于教师来说,他放弃的仅仅是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但对孩子来说,教师可能放弃的是他们的一生。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要肩负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四、把握教育尺度,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对于班级里那些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特别好,但是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决不能姑息纵容,听之任之。班里有几个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很积极,学习能力也很强,成绩很优秀,但是,做事爱出风头,常常搞些恶作剧,或者接话把儿,往往把老师对他优点的表扬当成老

师对他行为的纵容。对于这样的同学,在课上我提出了严肃批评,让他感到丢面子,课下又找到他跟他讲明道理,让他明白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之后,这些同学逐步养成了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一如既往,表现更加优秀了。

语文s版一年级上总结 第7篇

黑暗—光明 休息—工作 许多—很少 丰收—歉收 聪明—愚蠢 共同—单独 喜欢—讨厌 厚—薄 现在—以后 举起—放下 举头—低头 雪白—乌黑 高兴—伤心 快乐—忧伤

二、数量词:

一棵树 一根竹 一片树叶 一片草地 一个问题 一丛树木 一个日子 一个西瓜 一个红果 一个早晨 一个午觉 一句话 一处风景 一场球赛 一个秘密 一张画 一张床 一张被子 一双鞋 一个天 一个松果 几场细雨 一片松树林 一条小路 一条河 一只船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一把雨伞 一辆小车 一把扫帚 一双眼睛 一双小手 一张小嘴 一个袋子 一朵朵水花 一根水草 一阵雷声 一阵风 一阵雨 一个太阳 一个瓶子 一颗小石子 一颗珠宝 一颗牙 一口水缸 一块石头 一堵墙 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 一艘大船 一条线 一片沙滩 一块稻田 一座果园 一道小溪 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 一把号 一片欢笑 一个小村子 一口井 一块石碑 一片菜地 一幢楼房 一座桥 一座公园 一座花坛 一座假山 一车白菜 一包菜子 一串小雨点 几个桃子 一只灯笼 一列火车 一节车厢 一名司机 一辆汽车 一个字 一个人 一朵花 一根竹子 一件宝 一件衣服 一本书 一桶水 一句话 一盏灯 一颗星 一枝笔 一碗饭 一朵云 一个家 一条鱼 一个天 一座学校 一道门 一件事 一束阳光 一座城市 一个风车 一场游戏 一间教室 一朵蘑菇 一面红旗 一堂课 一台电视 一轮明月 一个夜晚 一束月光 一片白霜 一头牛(猪)一匹马 一条狗 一条蛇 一条尾巴 一头大象 一只海鸥 两个鸟蛋 一只黄鹂 一只春燕 一只贝壳 一只风筝 一只虫 一只蚂蚁 一只乌鸦 一只狮子 一群蚂蚁 一群小鸟 两条腿 一位工人(诗人 叔叔)几位同学一群小朋友 一首歌 一支舞 一枝梅 一块冰 一滴眼泪 一只篮子 一袋米

三、的字短语:

闪闪的星星(火苗)蓝蓝的天 明亮的眼睛 火红的太阳 绿绿的草 绿油油的树 绿油油的荷叶 漂亮的衣服 可爱的孩子 圆圆的月亮 圆圆的红日 高高的个子 青青的小虾 青青的小草 清清的河水 轻轻的步子 满意的笑容 美丽的风景 胖乎乎的小手 红润润的小手 蓝蓝的天空 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路 亮晶晶的眼睛 雪白的贝壳 又香又甜的水果 红红的太阳 美丽的家乡 金黄的稻子 高高的楼房 美丽的衣裳 美丽的鲜花 大大小小的鱼 大大的脑袋 绿色的小伞 漂亮的衣服 雪白的云朵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红红的花 彩色的图画 美丽的鲜花 高大的松树 明亮的灯光(月光)绿色的金鱼 淘气的娃娃 厚厚的书 大大的书 明亮的教室 美丽的花朵 富饶的祖国

四、地字短语:

认真地看书 轻轻地走路(穿衣、开门、说话)悄悄地流泪 快乐地游戏 轻轻地笑了 悄悄地挠着 很轻很轻地走来 高高兴兴看节目 欢欢喜喜过新年 快快乐乐做游戏

五、特殊词语:

1、AABB式 : 许许多多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大大小小 漂漂亮亮 仔仔细细 日日夜夜 来来往往 红红火火 明明白白 多多少少 左左右右 来来回回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安安静静平平淡淡 亲亲热热

2、ABAB式: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 很绿很绿的树 很红很红的太阳 很长很长的路 很大很大的西瓜 很美很美的白云 雪白雪白的贝壳 光亮光亮的羽毛 很低很低的地方 碧绿碧绿的菜地 花花绿绿的书 粉红粉红的花 乌黑乌黑的头发 明亮明亮的教室

飞来飞去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走来走去

3、又高又大 又绿又密 又大又红 又平又稳 又大又多 又大又圆 又唱又跳 又细又长 又说又笑 又香又甜 又白又胖 又青又小 又小又苦 又大又红 又黄又矮

4、圆溜溜 绿油油 红彤彤 红润润 黄澄澄 胖乎乎 黑洞洞 湿淋淋 甜丝丝 灰溜溜 亮晶晶

5、一个个 一束束 一只只 一棵棵 一条条 一群群 一颗颗 一件件 一枝枝 一朵朵

6、交通工具:自行车 小汽车 公共汽车 马车 卡车 火车 摩托车 轮船 飞机

7、动物:小鸟 鱼儿 虫儿 马儿 金鱼 乌鸦 小白兔 小灰兔 蝴蝶 青蛙 蜜蜂

8、水果:香蕉 鸭梨 西瓜 葡萄 椰子 苹果 柿子

9、植物:青草 绿叶 红花 竹子 树子

10、蔬菜:大白菜 青菜 萝卜 绿丝瓜 空心菜 胡萝卜

11、红色:粉红 浅红 深红 枣红 红彤彤 红艳艳

12、天气:晴天 阴天 雨天 大雪 浓雾 台风

六、多音字:34个

长 cháng(长江)乐 lè(快乐)分 fēn(分开)干 gān(干枯)着 zhe(看着)zhǎng(长大)yuè(音乐)fèn(水分)gàn(干活)zhao(着火)

种zhǒng(种子)发 fā(沙发)好 hǎo(好人)地de(高兴地)长zhang(长大)zhòng(种田)fà(头发)hào(好学)dì(土地)chang(长江)

只zhi(一只)处 chu(到处)当 dang(当然)兴xing(高兴)了le(好了)zhi(只有)chu(处理)dang(上当)xing(兴奋)liao(了解)没 mei(没有)华 hua(中华)行 xing(行走)要yao(需要)大da(大人)mo(淹没)hua(华山)hang(银行)yao(要求)dai(大夫

看 kān(看门)还hái(还有)得de(得到)正zheng(正在)空kong(天空)kàn(看书)huán(还书)de(睡得香)zheng(正月)kong(空地)少 shao(多少)数shu(数数)中zhong(中间)重chong(重阳)还hai(还有)shao(少年)shu(数字)zhong(中计)zhong(重量)huan(还书)都dou(都是)假jia(假山)藏cang(收藏)发fa(发现)Du(首都)jia(放假)zang(宝藏)fa(理发)

七、同音字: 1、组词

香(香气)(香味)右(右手)(右边)完(完成)(完了)名(姓名)(名字)坐(坐下)乡(乡村)(故乡)又(又来)(又有)玩(玩耍)(好玩)明(明天)(明白)座(座位)

和(和气)(和好)对(对手)(对了)象(大象)下(下面)各(各个)新(新书)(新年)河(小河)(河流)队(团队)(班队)像(好像)吓(吓倒)个(一个)心(心中)(心里)

气(天气)马(白马)有(只有)同(同时)时(时间)(小时)青(青山)(青草)汽(汽车)蚂(蚂蚁)友(朋友)童(儿童)石(石头)(沙石)清(清水)(清明)

火(火苗)牙(牙齿)(门牙)有(没有)(有人)(有用)做(做事)(做作业)(做工)伙(伙伴)芽(豆芽)(嫩芽)又(又来了)(又走了)作(作业)(工作)工(工人)(手工)(工作)(木工)声(声音)(笑声)(大声)(哭声)公(公园)(公正)(公 开)(公鸡)升(上升)(升旗)(升起)(红日东升)百(百分)

木(木头)(木工)(树木)(木耳)字(写字)(人字)(汉字)目(目光)(目前)(目的)(耳目)子(孩子)(儿子)(猴子)自(自己)(自从)

在(现在)(在这)(在家)(在吗)再(再见)(再来)(再次)(再说)(再去)坐(坐下)(坐立)(坐汽车)座(让座)(座位)(一座桥)鱼(鱼儿)(小鱼)(金鱼)(鱼苗)雨(雨点)(雨衣)(雨伞)(下雨)习(学习)(习字)(自习)(学习)西(西方)(东西)(西北)(西南)明(明天)(明白)(明日)(说明)民(人民)(民心)(民主)(良民)冬(冬天)(冬至)(冬月)(冬季)东(东方)(东边)(东西)(东南)儿(儿子)(少儿)(小儿)(儿童)耳(木耳)(耳目)(耳子)(耳朵)是(不是)(是的)(正是)石(石头)(玉石)(宝石)(沙石)丰(丰收)(丰产)(丰年)(丰富)风(大风)(风雨)(风口)(风中)弟(兄弟)(弟弟)(小弟)地(土地)(地下)(地面)(地球)土(土地)(田土)(泥土)(沙土)兔(兔子)(白兔)(灰兔)(大兔)白(白天)(白色)(白衣)(白发)百(百分)(百万)(一百)(三百)2、选一选

象 像(1)曹冲称出了一头大()的重量。(2)美丽的桃花()绽开的笑脸。在 再(1)小鸟()天上飞。(2)我()次来到公园里。完 玩 我做()作业再去()。有 友 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做 作 每天的()业,我都认真()。到 倒 我一回()家就()了一杯开水。

坐 座(1)这是我的()位。(2)我()着看电视。那 哪(1)你要到(哪)儿去?(2)(那)是我的家。工,公

(公)园(工)人(公)正(公)开

(1)我家有只大(公)鸡。(2)小明的爸爸是木(工)。升,生,声

(生)日(升)旗 上(升)花(生)笑(声)大(声)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声)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做,坐,座,作

(工作)(作 业)(坐下)(座位)(做事)(做工)(让座)1 我家门前有一(座)桥。2我在家里写(作)业。3 我(坐)汽车时给老爷爷让(座)位。

木,目

(耳目)(目光)(木头)(木耳)(树木)1 妈妈让我吃(木)耳。2 老师的(目)光很慈祥(cí xiánɡ)。耳,儿,二

(花儿)(二只)(耳朵)(儿子)(耳光)(二个)(女儿)(木耳)1 王爷爷有(二)个女。2 我在听(耳)机。字,子,自

(写 字)(自 己)(孩子)(汉字)(猴子)爸爸说:“儿(子),你要学会(自已)写。” 金,今,巾,进,近

(毛巾)(今天)(远近)(进 入)(黄金)(纸 巾)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黄色的头巾。

2.(今)年我在离(lí)家很(近)的学校上学。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指瑕 第8篇

1、课文《老山界》第一段“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地图上叫做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30里高”?一公里等于一千米, 30里就是15公里, 15公里就是15千米, 即15000米。世界第一高峰、有“世界第三极”之誉的珠穆朗玛峰多高?8848.13米。老山界比珠穆朗玛峰还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陆定一表述有误。那么, 老山界到底有多高呢?《辞海》 (1999年版, 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介绍如下:

越城岭, “五岭” (即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的总称) 之一。亦称始安岭、全义岭、越岭。在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东北—西南走向。长200公里。为花岗岩断块山。海拔1500米以上。主峰真宝顶 (2123米) 在资源东北, 最高点苗儿山 (2142米) 在资源西南, 为广西最高峰。山势雄伟, 有原始森林, 并有珍贵树种铁衫。

老山界最高点2142米, 何来30里?研读课文, 以下几段文字值得注意:

打听前面的路程, 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 很陡, 上山30里, 下山15里, 再前面才是塘坊边。

这很短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 同他谈谈, 知道还差得远, 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下山15里, 也是很倾斜的。

原来, 作者陆定一要表达的是:从老山界山脚下爬上山顶一共有30里的路程。并非是说老山界的海拔高度是“30里”。

那么, 《老山界》第一段可以这样修改: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上山有30里路程的瑶山, 地图上叫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如果要突出其高, 则可改为:我们决定要爬一座海拔2142米高的瑶山, 地图上叫做越城岭, 土名叫老山界。揣摩作者意图, 第二种改法好些。

如此明显的一处失误, 编者偏偏要为尊者讳, 不但不改过来, 竟还在文后设计了“探究·练习”, 煞有介事、故作高深地说什么“有些看似普通的词语, 仅仅从字面上理解, 常会出错。阅读时除了要查字典、词典外, 还要仔细推敲上下文的意思。”然后叫学生“根据语境”推导出“30里高”的“准确意思”。这简直是荒唐。

2、《<长征>节选》这篇课文中的问题更多。

第23页第4行的“特写”: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都成“烈士”了, 还能“拼命挣扎前进”?红军烈士还有“各种”?如果要凸显红军战士的“活”, 可以改为“草地上有许多倒在地上、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的红军战士”;如果要突出红军战士的壮烈牺牲, 则可这样改:草地上倒着牺牲前还保持着各种头向着北、拼命挣扎前进姿态的红军烈士。

这篇课文篇幅不太长, 2827个字。但文中4次出现“猝然”一词:

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 猝然眼花, 栽倒在草地上。

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 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这不是“反复”的修辞, 而是惊人的重复。暴露了作者语言的贫乏。而且这个词在这些语境中用得是否妥当, 值得商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编者竟在“探究·练习”中将“猝然”的意思理解为“表示事情虽说出乎意料, 但又在情理之中”, 这完全歪曲了“猝然”的含义, “猝然”意为“突然;出乎意外”, 哪有“在情理之中”的意思?编者还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猝然”这个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这就更不应该了。编者用错误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作者使用得并不高明的词句进行分析, 其结果只能是坑害学生。

第30页, 有两段文字:

男女红军相继起舞, 草地篝火变成天然的舞台。

毛泽东、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等年长的老红军也结伴起舞, 气氛相当热烈。

第一段文字有语病, “篝火”不可能是“舞台”, 只有“草地”才是“天然的舞台”。这句话可改为:男女红军相继起舞, 燃烧着篝火的草地变成天然的舞台。

第二段文字中的第一个顿号应改为“和”。毛泽东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过草地的时间大约在1935年的6-8月, 毛泽东 (1893.12.26-1976.9.9) 时年42岁, 董必武 (1886-1975) 49岁, 徐特立 (1877-1968) 58岁, 谢觉哉 (1884-1971) 51岁。与董老、徐老、谢老比, 毛泽东相对“年少”, 不应在“年长”的“老红军”之列。

3、课本第35页倒数第五行“题目的重点在‘新鲜’, 要写出事情的不一般化的地方”。这儿的“化”是后缀, 作为后缀的“化”的用法是: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 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显然, 此处“化”字冗余, 应去掉。

4、课文《最后一课》48页“个个人那么专心, 教室里那么安静。”中的“个个人”别扭, 可把“人”字去掉, 也可改为“每个人”或“人人”。

5、第十四课《我的母亲》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 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句话中的“流”用得不当, “汗珠”怎会“流”呢?应改为“滴”或“滚”。

还有,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 轻轻把被窝盖上, 向我额上吻了几吻。”这里, “被窝”应为“被卧”。被窝:为睡觉叠成的长筒形的被子。被卧:被子。“向”应改为“在”。

像以上的错误在教材中还有不少, 在此仅举以上几例, 旨在抛砖引玉, 务请专家学者多多指教。

语文第一课时该怎么上 第9篇

一、存在的不良现象分析

1.跨越前进,害生累师。教师有的简单导入课文,便直奔重点或难点句段,研读重点句段,深究文本主体,理解课文;或者先泛读,学习课文,逐段分析讲解或学生自读感悟,相当于梳理教材。

问题所在:学生不能充分读书,有时只读一两遍课文,甚至一遍不读即去理解、感悟文本,探究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学习遣词造句。结果学生书读不正确、读不流畅,也就无法深入文本,理解课文,更无法品评文字,体会情感。第一课时包办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却收效甚微。

2.课程错位,语文无语。(1)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学生登台演示,或说或画或唱……资料大量的呈现,变成了视图欣赏。(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从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逐一指导,学生逐字描红临写,写字教学挤占了太多的教学时间。(3)教师引导自读课文时要求读通、读顺,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反复诵读,读得摇头晃脑,而教师置身事外,不作指点引导。

问题所在: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资料展示课、书法指导课、朗读课……第一课时让学生远离文本,游离于文本之外,失去了语文课堂的本真、产生了错位;第一课时教学没有了重点,失去了重心,随意性很强。语文不再是语文的,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

3.模式僵化,千篇一律。每节课,教师都是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接着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分析理解课文。

问题所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展开教学。特别是文体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一定要有所改变,写景的、写人的、说明的,各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有特殊的规律,如果只是坚持一种形式,学生的学语文的兴趣荡然无存。

认真审视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1.统筹考虑,定位目标。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是目标的定位。首先要看文章的体裁、内容。学生如果对课文比较熟悉,目标的定位可以在学习文本、理解课文上;而如果内容较多、文字较深,离学生生活较远,则目标定位在确立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词的任务。需要从课文外围入手,做一些铺垫、介绍,要有一个生动的感知。比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江南的孩子对此没有多少感知,所以要配以相关的影像视频;此外,课文的文字也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学习生字新词上要下一些工夫。如果草率地走进文本,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2.熟读课文,方能感悟。“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读通”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应放手让学生试读。试读可高声朗读,可静静默读,但在试读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通过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试读中要让学生读重点、读难点,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难读处回读、反复读,要指导读、示范读,以期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

3.整体入手,加强双基。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在有效认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但是在进行识字写字训练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生字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和引领,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写好字、识好词。同时,可以选择某个教学内容,加以分析解读。这既是分解教学任务,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设置疑问,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从而达到课虽终、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4.加强练习,及时反馈。现在的语文课,教师一般喜欢讲读,忽视听写。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铃一响便烟消云散。所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是巩固又是提升;既能够冷静地梳理,又能够清晰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升下一课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八年级中秋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我心中的英雄贝尔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