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2024-09-17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精选10篇)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第1篇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是得到的一个精品课程,作者是跨界学习高手许岑。

作者提出了一个高效学习的策略: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难题为目标。你需要勤加练习,并且可能需要请教名师。

针对这个策略的七个关键词: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短时间、注意力、设定目标、练习、名师,作者分七节课来进行讨论。

第一节 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有:避免无效学习,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

自然主义简单的来说就是模仿,如学习语言、书法等。结构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创造,需要注重学科的结构和内在的互动关系。第一阶段中分得清需要用自然主义还是结构主义的方法,就可以避免无效学习了。

第二阶段中所谓的更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那些能够把目标打散解析,针对细节不断练习的方法。

第二节 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

学习的动力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种,内在的动力有兴趣、虚荣心等等,外在的动力主要来自任务驱动。内在的动力一般都不是长久的,而学习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所以作者希望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

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都可以当作是学习任务的来由,事实上这两方面的任务更容易完成,因为我们必须做出交代。

如果你没有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你就试着用聘请自己的心态,给自己制造任务,去分享或者以教为学,有了外界的反馈,反而让你更有动力,学习也更高效。

第三节 拖延症的确证与治疗

拖延症的本质就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拖延症不是个别人的现象,每个人都有拖延症。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不可能都顺遂人意,不喜欢做但又必须得做,所以会拖延。理解了这个难题,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我们要给自己设置目标的严峻性,可以先从完成小目标做起,逐渐养成克服拖延症的惯性。

第四节 在衣食住行上训练专注力

专注力对我们进行高效学习至关重要,平常生活本身不能提高我们的专注力,但是在平常生活中培养一种仪式感,却对我们训练专注力大有帮助。比如买东西买最好的,吃饭吃好的,不随意打发自己,拥有高质量的睡眠等等。

第五节 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

对于成年人来说,能有心学习一件事已经难能可贵了,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直奔你的目标,像你崇拜的大师学习,你想到达哪里就从哪里开始,不必从基础学起。这样有一个好处,可以让你省很多精力和时间,同时兼顾兴趣和目标。

第六节 给自己制造反馈

要想学习高效起来,就需要有及时的反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学到的东西写下来,或者录音、录像,总之就是要有输出,而且是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照抄不误,只有穿透了自己身体的知识才属于自己的。

第七节 怎样突破学习瓶颈

瓶颈不是极限,只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暂时卡在那里了。要突破瓶颈,你需要从学习方法对不对、信心充不充足、涉猎范围是否足够、专注度是否够高等方面考虑。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第2篇

说到学习,我曾经在许多班级作过调查,奇怪的是很少有同学认为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其实,想学习好并不难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变得轻松,而且妙趣横生。

关键是要好学、勤学、巧学、乐学!

以下摘录的是关于成为学习高手的一些“秘诀”,同学们不妨学着去做,也真的成为学习的高手!

校长赖建华

成为学习高手的“秘诀”

1、每天说三次“我一定行!”

不仅学习,无论做什么事情,自信都是最重要的。每个人最初都是一张白纸,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坚定这样的信念:“我什么都可以做!”

当然,光有自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实际的努力!自信与努力是不可分割的!

2、哪怕只有几个字,也要坚持睡前写日记。

从小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今后将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以后,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而且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快乐。

3、把学校当作游乐场。

讨厌上学的人,学习肯定好不了。连学校都不喜欢,怎么会有兴趣好好学习?会享受校园生活,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4、把试卷收集起来。

5、跟老师交朋友。

6、读一些比电视更有意思的书。

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青少年机构对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的跟踪调查发现,10岁左右的孩子,如果每天看书的时间比看电视的时间多,那么其智力会得到良好的发展,道德品质会得到良好的熏陶,反之,会受到严重影响。

7、培养毅力,永不放弃。

有毅力的人,不会轻易动摇,会坚持把事情做到底。

任何坚韧的努力都将获得报酬。

8、把上课时有意思的事情记下来。

9、制定新的学习计划。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就一定会比漫无目的做事情有更高的效率。没有目标和计划,如同航海没有罗盘一样,找不到方向,四处乱撞。

把目标用大字写好,贴在书桌或房间醒目的地方,早晚看到,提醒自己。

10、和其他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和其他同学一起做作业,要比自己单独做完得快。

11、每个月去两次书店。

从书籍中,可以得到有关人生的许多知识。书可以让我们体验到那些无法直接去经历的东西。

书里不只有现在,更有过去和未来,蕴涵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12、错题都要重做三遍。

13、做操可以解除疲劳。

如果觉得脑袋发昏,可以找个开阔的地方跑跑步,伸展一下四肢;不能集中注意力时,可以做做手臂的伸展运动,出汗后再坐下来,脑子里的杂念就消失了。

14、短时间的学习,也可以获得百分百的效果。

集中精神学习,除了可以节省时间,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记忆学习内容。

15、看侦探故事,培养推理能力。

16、读几遍之后,在下面划横线。

画线做标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醒哪里是学习重点,应该多花时间,特别关注,最好画线后加上自己的批注,三言两语都行。

毛主席说:不动笔墨不看书。

17、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

注重培养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在别人面前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习也有很多积极的作用。上课时再也不怕老师提问,而是充满自信,大大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

18、学过的知识要经常用。

如新词,学过之后经常使用,就一定会记得更牢。日积月累,知识就多起来。

19、突击复习也有效果。

20、和好朋友交换笔记。

好朋友互相帮助,一起提高学习成绩。

21、学会使用参考书。

但过分依赖参考书,遇到问题不动脑筋,就会成为学习障碍。

22、当个“问题”大王。

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爱问“为什么”,脑袋不停地在想。

2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24、和朋友电话交流写作业情况。

有学者研究过,两个人一起学习,要比单独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两个人通过讨论,相互讲解,可以加深理解,互相促进。

25、多请教老师。

26、培养特长。

27、预习、上课、复习三步走。

28、看漫画也可以帮我们学语文。

29、上好体育课。

30、在郊游中学习自然知识。

31、听故事、学历史。

32、多背书。

在学习过程中,“背”是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有很多东西,是必须背下来。其实,几乎所有的科目,包括语、数、英、自然美术、音乐等,都需要“背”这个学习技能。

33、和电脑成为好朋友。

通过电脑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玩游戏。

34、成为数学王。

学好数学,有一条千万不能忘——预习!特别是数学还不太好的同学,预习更是必不可少。

35、多吃一些可以让脑子更聪明的食物。

如:

①豆类食物,像豆浆、豆腐

②牛奶

③水果、新鲜蔬菜

④鸡蛋

36、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越到高年级,越需要逻辑思考。思考时多用“因为”

37、告别瞌睡虫。

早睡早起,头脑清醒,效果不错。

早睡早起,是成为天才的捷径。那些老被瞌睡虫纠缠,经常迟到的孩子,是改变习惯的时候了!

38、别让脑子生锈。

尽可能多思考,阅读各类书籍,尽可能多用脑,人就会变得更聪明。因为,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大脑活动最旺盛的时期。

39、每次音乐课大声歌唱。

40、每天早上大声朗读散文、诗歌及英文。

未来的日子,会公平地展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但是,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不一样的,你的努力将决定你的未来!

看过马拉松比赛吗?只有那些耐力惊人、能够坚持到底的选手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就算刚开始跑在前列,也不一定能笑到最后。如果中途放弃比赛,就没有任何成绩。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第3篇

一、交流沟通,了解待优生的生活

待优生学习成绩欠佳,在校表现不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首先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待优生的心理,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普遍的教学经验来看,待优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心理原因不尽相同,但大致表现为叛逆心较强、浮躁且缺乏恒心,并对教师和语文课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面对这种状况,教师绝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主动与待优生沟通,先和他们做朋友,再和他们谈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其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语文时,班上有个学生小明(化名),他常常不服从教师和学生组长的安排,作业拖欠,即便是按时交了作业,也往往是敷衍了事。每次面对他的语文作业和测验试卷,我都感到非常头痛。但作为老师,我当然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于是我便在课下主动约他谈心。我们的谈话较少涉及学习问题,而是围绕他的兴趣爱好、校园生活和家庭活动展开。慢慢地,小明和我熟起来了,我们的谈话也变得更加随意自然。在一次谈话中,我得知小明曾和父母一起去庐山游玩,而正好这学期要学习《庐山的云雾》,于是我准备让他在班上作一次游记报告。起初小明不愿意,他说自己向来害怕课堂发言,更别说是上讲台作报告了。 但在我的不断鼓励之下,他还是接受并完成了任务。后来,他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在课堂上得到同学们的掌声,他感到很自豪。在这种自豪感的鼓励下,小明开始尝试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而我则对他的每一次尝试都给予肯定,看得出他对语文的兴趣在逐渐增强。

二、引导启发,适应待优生的个性

针对待优生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关注他们的个性特点,尤其是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以及语文学习中的存在感,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在观察待优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迎合其兴趣爱好,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逐步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分层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引导办法。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语文教学时,我首先根据成绩和课堂表现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待优生即是第三层次的主要成员。然后我确立了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待优生的目标主要是形成语文学习兴趣,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在此目标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授课、课后作业以及测验评价等环节中都对待优生施行了特殊照顾。比如在学习《秋天》时,我为待优生安排的预习作业就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任意收集和秋天有关的材料,可以是关于秋天的图片、诗歌、音乐等,甚至可以是秋天里收集到的植物标本。虽然这种预习并没有带给学生实质性的语文知识积累,但却起到了较好地激发其兴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他们才更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包容鼓励,保护待优生的自尊

对待优生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笔者认为,小学生尚处于认识的形成阶段,对于是非对错还缺乏较为健全的判断,所以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教师也就不应该对犯错学生过分苛责,而是应该给予充分的宽容和鼓励,以积极阳光的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对于待优生的错误,则更是应该如此,因为他们更加叛逆,更加固执,如果采用严厉的批评方式,则很有可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减。在这个层面上说,保护待优生的自尊心,也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 《二泉映月》的教学时,我问学生们:“你们听说过阿炳吗?”话音刚落,班上的“捣乱大王” 小亮(化名)就大声说:“听说过,他就是个瞎子。”学生们听了小亮的回答后,哄堂大笑,而小亮自己也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既是对艺术大师的不尊重,也是在扰乱课堂秩序。见此状况,我很生气,但迅速冷静之后,我还是微笑着对小亮说:“对,阿炳确实是个盲人,但他却能演奏出闻名世界的二胡曲,这是不是更值得你敬佩呢?”听了这话,小亮稍稍收敛了他的得意。然后我为学生们播放了《二泉映月》的片段,学生们沉浸在优美乐曲中,小亮也不例外。我又问小亮:“听了曲子,你还觉得阿炳就只是个瞎子吗?”小亮红着脸,摇摇头。通过这次经验,小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课堂表现有了一定的改善,他不但不再在课堂上捣乱,而且还对某些课文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兴趣。

学习成为理财高手 第4篇

观念决定财富

本次主讲嘉宾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林浩教授认为,对于财商的测试,更多的是反应个人对金钱的态度和日常的消费习惯。由于我国的财商教育长期缺失,导致老一辈“有钱也不花”和新一代“没钱也要花”的两极消费现象。林浩强调,正确的理财观是,既要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拓宽挣钱渠道,又要精打细算压缩不必要的开支。

理财要做好加减乘除

林浩认为,对于“账号”空空的人来说,首先是做好加法,通过增加储蓄为自己修建一个财富的蓄水池;其次是做减法,尽力节省日常开支,把一分钱掰成八瓣花;然后是做乘法,用“时间 ×耐心 ×策略”,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累财富;最后才是做好除法,按照“三三三原则”,将消费剩余的 1/3用于存款,1/3用于购买保险、国债等,1/3用于投资股票以及房地产等。

林浩强调,理财贵在采取最佳的投资工具组合。一味将大量的资金存在银行里短期是最安全的,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当银行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相等的时候,实际投资收益则等于零。

理财也是养生之道

林浩认为,现代人的很多疾病往往是由于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造成的。一个善于理财的人,可以通过经济上的富足来消除内心的恐惧,让生活舒适,心情平和,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来自重庆大学的湖北籍同学王蕊听完课后告诉记者,父母原先每月从老家寄给她 800元生活费,但从来都是不到月底就花个精光,而且经常出现信用卡透支。王蕊表示,以后要多看一些理财方面的书籍,养成量入为出的好习惯,从而告别“月光一族”。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第5篇

陈春花

管理的演变:40年代侧重人际关系,50年代侧重目标管理,60年代侧重分权,70年代侧重企业战略,80年代侧重企业文化,90年代侧重电子商务等创新

7个问题:

一是我们的增长是否有泡沫?我们的增长是源于自己能力的增长,还是源于市场的增长。

二是这种增长是否稳定和可持续。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增长一定源于对顾客的理解,对行业的理解,对员工的理解。

三是我们是否有能力作大规模的系统作战,还是仅仅依赖营销的技巧和低成本的能力,依靠我们在产品规模上的付出。

四是你在市场上凭什么活下来。

五是什么是真正全球化。

六是我们对服务的理解是增值还是弥补漏洞。

七是队伍学习力是否长久。

成本-分销-服务-品质

技术-创新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管理型经济彻底转向了企业家型经济。中国30年发展是因为 政策+资源

经济增长率=劳动投入的贡献+资本投入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效率的改善,技术的进步,规模效应。

管理型经济——讲效率;企业家型经济——讲创新。

观点:管理亦是生产效率,管理所贡献的是效率的持续改善。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

——罗宾斯

管理是通过人员及其他机构内的资源而达到共同目标的工作过程。——陈春花

正确理解管理的含义:

1)管理所作的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重要的。要把精神变成指令,要谈方案、谈要求、谈行动。执行力不强的首要原因是管理者的指令不能操作,如果管理的指令是清晰的、可执行的、明确的,那么,效率和执行都是很好的。

2)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不谈对错,只谈面对事实解决问题。学问是指规律性的认识,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拥有知识,而是为了要解决问题,要掌握知识背后的规律。如:人力资源的规律是,所有人辞职的原因都不是他辞职的原因。管理其实是不用对错评价,而是用结果评价。在效率低下的其中一个原因当中,就是因为我们喜欢评价对错。

3)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绝对不管人,只管“事”,“人”应当是被理解和尊重。美国管理者:你有多少用户?你的用户价值和你的贡献占有率是多少?中国管理者:你有多少员工?你的销售额?视角产生冲突。

4)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衡量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设,而是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跟组织目标是不是完全的方向一致。

5)管理就是让一线的员工得到资源并可运用资源。最优秀的人不在一线,资源一般都在总部。位置越高的人资源越多,我们一线几乎没有任何权限。资源=人事权+财务权

综上,管理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是解决问题不是谈对错,管理是对事情的把握和控制,对人的尊重和理解,管理是必须让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合二为一,管理必须保证一线的员工可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规律:5%-10%的员工上班来就是和你对着干的,15%-20%的员工作出的东西不合格,20%的员工是蒙着作的,20%是蒙着作的,20%员工高绩效。正常产生绩效的只有40%,60%是无效的。

问题:影响人们有效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流动?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组织上没有重用他们?上述问题都是管理观问题。

陈春花所提倡的管理观:

1)用绩效说话:管理只对绩效负责。要正确对待功劳与苦劳,能力与态度,品德和才干的关系。能力最重要,态度要转化为能力、品德转化为才干才有效。人伟大和光辉的地方,就是他能够发挥神性的光芒,愿意奉献、承担责任和肯于负责,然后约束自己从善。我们不能堵注那个人是坏还是不坏,好还是不好,关键是我们要让人没有机会犯错,这是管理要作的事情。所以,管理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在两个时间点德比才重要:招聘人的时候,提拔人的时候。从理论上说,很多人到更重要的岗位上时,其实能力都是不足的,人一定提拔到不能胜任的岗位之后才不再提拔。所以,高位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不胜任,他要靠群体的力量,要靠德。

2)等边分配法则。管理是一种分配,要实现权责利的对等。管理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源于这三者不对等。管理最重要的是分配责任,不是分配权力。权力分配的依据不是因为岗位,而是因为责任。我们现实中往往是依据权力作分配的,而不是依据责任进行分配的。

3)经营大于管理,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管理作什么,必须由经营决定;管理的水平不能超越经营的水平。经营是选择对的事做,管理是把事做对,选择对的事做是更重要的。薄利多销模式(沃尔玛):需要规模和成本管理;一分钱一分货模式:需要品质管理+品牌管理;服务作经营模式:需要较强的流程管理能力;定制:需要柔性化管理。因此,管理能力超过经营时有可能出现亏损。员工拥有的岗位你给他的管理能力过度,这个叫培训过度,管理能力一定要与经营相匹配。面向顾客和市场,我们称之为经营;面向内部我们称之为管理。在内部作的任何调整都要由经营决定,而不要由管理这边决定。从实践看,如果高管团队全部开的都是内部会议,每一天见的都是他的下属,肯定是管理大于经营;如果高管团队开的会全部是跟客户或者跟同行或者跟我们的投资者,肯定是管理在服务经营。

综上,管理要对绩效负责,管理只是一种分配,管理始终要为经营服务。

管理的演变

理论如果跟实践有差距,就说明我们对理论的把握还是不够。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四大原理:科学划分工作元素、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与员工经常沟通、管理者与员工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科学管理强调劳动效率的最大化,其手段是分工。因为泰勒,我们发现管理其实是一种分工。管理的本质问题,管理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限度的产出,也就是如何使生产效率最大化。管理不能仅仅是个理念,必须转化为行动或指令。管理能够对效率产生贡献,第一个是源于它对分工的 2

安排。

第二阶段:韦伯的组织管理。

形式为官僚行政组织。理性设计:权力、职位、非个人性、法律。以最理性的方式预先假定了法律和权力的概念。把权力给到了职位上,因为职位上有责任。如:人走茶凉。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使组织效率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靠专业化和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即分权。专业化+分权=组织效率。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何享健 所以,把组织效率发挥出来,就必须通过专业化和分权制度之间的配合。

第三阶段:霍桑、梅奥的人力资源管理。

六点主张:以人为本,人存在于组织环境中而不是社会中,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激励以团队精神为导向,通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的,个人和组织都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人力资源的原理: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发掘潜力是创造效率的原因。

我们认为,企业发展主要牵引动力是机会、人才、技术、产品这四种力量相互作用,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多的机会,这是一个循环,员工在这个成长圈中处于主动位置,要重视对人的研究,让他在集体奋斗的大环境中,去充分释放潜能,更有力、更有序地推动公司前进。——任正非

在科学管理阶段,通过分工发挥效率,释放的是劳动效率;在组织管理阶段,通过专业化和分权制度结合,释放的是组织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通过创造机会、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释放个人效率。

通过回顾发展阶段,我们发现:第一,对企业来讲,排在第一位的是劳动效率。所以,分工一定是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劳动效率是产出;第二,管理要解决三个效率,即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第三,人的效率的发挥可能需要的条件更多。

有效的管理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指出,管理者就是贡献价值。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绩效依赖于许多人,而他必须对这些人的工作绩效负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同事(包括上司和下属)发挥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

作管理最重要是就是让你的下属作出的成效比你亲自做还要好,这时管理才在发挥作用,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帮助别人,你本身并没有绩效。

管理者主要作如下承诺:承诺目标,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承诺措施,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承诺合作,解决与谁做的问题。基层员工贡献成本品质、成本、指标实现。

管理必须有效,如果绩效不存在,管理就无从谈起;人是资源,不是成本;效率是做好事情,效果则是做对事情,务必要把对的事情作好,这就是管理必须有效。管理必须同时对效率和效果负责。效率+效果=绩效。

如何让管理有效

传统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身在组织中(屁股决定脑袋),没有接班人;

有效的管理者:时间管理(把事情分层:重要紧迫、重要不紧迫、紧迫不重要、不重要不紧迫),系统思考(整体最大),培养接班人。

管理者最主要的技能是:理论、工具和方法、技能。技能:时间管理技能、沟通技能(达成共识并产生行动)、会议主持的技能和概念性能力。总裁必须面对复杂问题简单处理,这个称之为概念化能力。

让事情放在时间上,整体最大是关键,不仅仅针对单个部门。用人--做好的--授权;用人——做不好的(不会做的,培训;不愿意做的,激励)所以,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让做得好的人得到授权,让不会做的人得到培训,让不愿意做的人得到激励,这就是领导力。

实践中:越能干的人,培训机会越多,但缺乏授权。

有效的管理就是提高组织整体的力量。管理是面对解决问题,不是纠正不足,因此要突出问题导向;管理最重要的是产生绩效即效率和结果;管理让管理者成为有效的。

组织的认知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进行合作,即系统地协调彼此间的行为时,在我看来就形成了组织。——切斯特 巴纳德

为了完成具体目标而从事于系统化的努力的人的组合,称之为组织。——陈春花

一个实体即一个包含权力、责任、目标的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包含情感、兴趣和爱好。家庭是一个正式组织是由法律规定的,最应该表现出现的是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大家活得累的原因:到家要权力,到单位要情感。正式组织是用来承担责任的,非正式组织是用来安抚情感的。承受压力+快乐=自我管理

一个重点即人员。我们企业,我们组织来看人的时候,说他的重点是人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讲这个人,是在讲他的角色。

正确理解组织: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首先,管理是面对正式组织的,所以更多的是权力、责任和目标而非情感、爱好和兴趣; 其次,组织里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的。人——角色——责任。我们在讲组织的人的时候,讲的其实是他的身份,是他的角色,即正式身份。在组织里,它不是以人为本,其实是以责任为本。以人为本的本质:企业以领导为根本,领导以员工为根本,员工以顾客为根本。现实中的情况是,员工以领导为根本,领导以顾客为根本。在组织中,人不是最重要的,责任是最重要的。

第三,分工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方法。

第四,组织因目标而存在。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有效,是因为它的目标有效。组织的存在是源于它的目标,只要你的目标是明确的、有效的,这个组织就会存在下去。

当你在谈组织的时候,它并不是由人构成的,而是由目标构成的,而且分工能够帮助它实现这个目标。

观点:

1)任何组织离开任何人,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组织根本不靠人,而是靠目标。这个目标只要是足够有能力牵引,它就不愁没有人来,所以,组织离开任何一个人都行,所以大家不要太在意自己,该退则退。

2)组织有一个本事,就是能让不能胜任的人可以胜任。这是因为它可以靠分工作,所

以,千万还要跟组织作对,通过分工,可以把任何事情解决掉。绝对没有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有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组织这个概念下,我们每个人其实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要对组织有敬畏之心并尊重它。有组织+不负责任=团伙

管理良好公司的特点:绩效+良好的反应速度

主要体现在:注重行动;精简的结构和干练的员工;不断地与顾客保持接触;通过人的因素提高生产力;授予经营主动权以鼓励企业家精神;强调某一主要的企业价值;重视做他们最了解的业务;亦张亦弛的控制。上述特征体现只谈目标实现,而不是在谈个人。

控制最主要的是做标准,标准可以量化,全过程使用量化标准。即:标准化-量化-全过程。

综上,组织是为目标存在的,目标没有组织,目标一定不能实现。在组织里只尊重承担责任和实现目标的人,所以人与人是不平等的。组织=目标。

个人与组织

要强调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一致性。在组织中你是不是能够帮助很多人创造价值,这才是你的价值。

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1)构成各自部分愿意作出贡献;

2)有共同的非个性化的协作目标;

3)彼此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

人群分为团队、集体和社会:团队以荣誉为纽带,强调目标贡献;集体以利益为纽带;社会以生存为纽带。

协同过程的产生:

当个人有能力克服环境的限制时,协同不可能发生;

当协同可望突破这种限制,或可望获得更多剩余时,协同过程发生;我们在组织中的整个协作过程中会创造一种能力,让你超过你本身的能力。

组织存在与组织均衡:

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同-贡献-交换-分配”过程的统一,以及四者之间的内在均衡;

协同过程的持续,取决于成员贡献过程的持续,以心贡献的强度。成员能否持续作贡献,取决于贡献与满足之间对等交换过程,即个人与组织的交换过程。这种交换过程就是价值的分配过程。不要问国家为你作了什么,必须要问你为国家作了什么。组织虽然是为目标存在的,但是它的核心命题是关注价值怎么衡量,又怎么分配。

整个竞争力表现得比较好的企业,共同的特点是,它们在它内部的组织里一定是一个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过程。

组织的核心命题:

*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什么,价值创造的关键是什么,价值创造的关键行为是什么,关键绩效有哪些。

*价值评价:是谁创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的价值有多大。*价值分配:谁应该获得价值,应该获得多少价值。

应保持一个组织分配与贡献之间的均衡,以此激励员工多作贡献。组织中可分配的价值:机会、金钱、名誉、权力、地位、信息

组织持续的核心命题: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就是奉献。

合作表现是是讲互惠互利,实际上是讲交换关系。组织内是奉献关系,组织之间是合作关系。当一个人能够在组织中作出奉献的时候,你会发现组织的目标和他个人的价值其实是最大化了。这一点在体育运动队中表现最为明显。

个人的成就不取决于个人,一定是取决于组织。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或者取得多大的荣誉,跟他自己的关系很大,但跟他所在组织的平台的关系更大。

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你对这个组织是要有奉献,其实你才会有机会享受这个平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就是一个奉献的关系。

个人整个成就,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组织它所能取得的这个成就。如何形成奉献关系:

*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工作结果评价。*让奉献的人不能吃亏。

我们不用道德评价雷锋,是用制度培育雷锋。——华为 *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

团队精神的条件:一是互相欣赏、互不拆台、互相补台;二是同心同德;三是互帮互助;四是团队自豪感。个人的局限性是很大的,你要学会寻求别人的帮助才是真的具有团队精神,寻求帮助非常重要。

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

组织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新经济的环境特点:

1)更不稳定(深层次、快速循环的更多风险); 2)更多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

3)更具复杂性(多面性的、互联性的); 4)结构性差异(持续的变化)。

当你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你必须回到基本层面,一些企业为什么能逆境成长,不是源于这个环境,而是源于它自己的基本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当整个环境它是变化的,不确定的时候,所有人都会面对这个不确定和变化,那么,所需要面对的就不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的能力了。

上述四个特点,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机会。每次变化都会带来重新一次的洗牌或重新一次的调整,关键是组织如何面对。

组织——稳定——绩效

企业未来最主要的挑战,绝对不会是战略,不会是技术,也不会是资金,甚至不会是人才,而是组织跟文化。组织面对的挑战就是怎么用稳定的结构面对变化。

组织结构的局限性: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会成为发展的瓶颈。企业组织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可持续发展”的困难,这是因为,企业组织追求的“效率与长期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基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组织成长的挑战,组织必须围绕着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展开调 6

整。

对有效性与效率的限制:

人们在组织中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协作是常态,表现为无所不在、难以避免。并非有组织的努力都是成功的,这是一种错觉。组织的不稳定或短命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的力量。

经营是面对市场和顾客的,我们管理必须朝那个方向去匹配。

能够活下来的物种,绝对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有能力的,而是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那个。——达尔文

所以,第一,我们要学会欣赏和包容;第二,我们需要大家要能够用一种系统思维方式;第三,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不能用来约束和要求别人。

组织要能够自我超越:

一个人在一个岗位做到一定时间的时候,必须调整他,这个要坚决,非常坚持地要做。这是为了让组织有活力,激发这个人去学习更多和成长更多。

当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大家都觉得他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人一定要被调整,这叫能级原理。因为,这个时候,这个人对组织是有伤害的,这时出现了经验主义,妨害了组织的成长,所以一定要把他移开,这叫打破平衡,保持弹性。这是流动的原因。

只有组织学习,才能够真正面对这个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破平衡,组织学习。

结论:员工的绩效是由管理者决定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

向上管理就是你跟上司的关系反而是管理关系,原因是资源在上面,管理就是要寻求资源;面对下属时,你是要对他负责,因为他权力、资源、能力都没有你多,所以你一定要对他负责,即让他取得绩效。实践中恰好相反。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下属学习总结 第6篇

如何当好下属,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问题。这是我们适应环境,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推进个人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一个下属要有全局观,工作方面的事,要站在领导和公司的立场上考虑。也就是对领导对公司的忠诚,任何领导都喜欢既忠诚又有能力的部下。当然,忠诚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面对一位忠诚但能力欠佳和一位有能力却不忠诚的人,领导肯定选择前者。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不忠诚是品性问题,难以逆转。不忠诚而能力越强的人可能给自己事业造成的伤

大。

领导不是全能的,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领导可能犯的错误和过失,应该设身处地去理解领导的意图。爬过山的人有经验,上到不同的高度看同一风景是完全不同的。当领导的站在他的位置看问题与每个人站在个人的角度看问题结果是不一样的。领导需要搞平衡,需要协调,完全应该理解。领导的决策有时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当下属的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服从命令。

为别人打工更是为自己工作,执行力可以形成一种习惯,那么事实上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习惯主要是与心态有关。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工作得很顺手。习惯决定了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了人的性格,性格最终决定了人的命运。那么是什么养成了人们的习惯呢?这就是心态。作为下属我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心态是信仰的一个层面,我们作为下属要考虑我们在为谁而工作,也就是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如果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所谓谈心态也只能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我们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一个人有两种存在方式,肉体的和精神的。一个人光有肉体的存在,那叫植物人。人要有一个精神状态的存在,这种精神的状态就是要考虑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而工作。

领导都喜欢用知根知底的人,自己信得过的人。当然,我们也看到不少历经几朝仍被重用的人。这些人是高人,他们深深地懂得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能人,是忠诚于事业的人,任何领导都喜欢。

心态建设:无论在你身上发生任何事情,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去定义生活中的人和事,你的心态就好了。在生活中,有一个是经验的定义,即别人给我们的定义;还有一个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定义。我们要学会自己创造定义,这样在工作之中,外界才不会干扰我们的心态。所以,要形成好的心态就要去自我定义,要保持好的心态就要扩大我们的影响圈,缩小我们的关注圈

职场规则:上司在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到企业上班的第一天,不要想将来如何在企业中做个好领导,而是要先想一想如何找到一个好上司,跟对了上司,会缩短很多的职业生涯期。找到了好上司,要对上司充满感激。下属常常无视朝夕相处的上司的种种恩惠,总是认为和上司之间是一种交换的关系,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人们可以为一个陌生人的指路而感恩不尽,那做下属的就应对你的上司充满感激地说声谢谢。过去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现在虽然不是这样说了,但大家至少是一种绩效伙伴的关系,起码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第7篇

一、平台底:股价在5日均线附近连续平盘三天,迫使5日线和10日均线形成金叉或者5日线上翘、1 0日均线下移速率变慢,具体的要求是三天中第一天收小阴线,第二天收小阳或小阴,第三天收小阳,整体看 三根K线是平移的。

二、海底月:它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天收中阴线或者大阴线,第二、第三天收上升

形态的小阳或十字星,并 且三天中有成交量放大趋势的迹象。大阴线好比是一只大船沉入海底,但在底部受到强大的支撑,并有超过其 下跌的能量维持它的上升,因此假如说均线系统是往上的,中线指标看好,没有理由认为该大阴线是行情的中 止,应该考虑这是主力刻意打压造成的,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新一轮行情的旭日东升。

三、阳夹阴:即二根阳线中间夹一根阴线,意思是说第一天股票上扬受到抑制,第二天被迫调整,但第三 天新生力量又重新介入,因此这种上升就比较可靠,后市向好的机会多。

四、均线星:在底部均线系统刚修复往上的时候,往往会在均线附近收一个阴或者阳十字星,这是多空力 量平衡的一种表示,但发生在底部,第二天极容易出现反弹或者往上突破,这是一种不引人注目的形态。五、三红兵:在均线附近或者下方连续出现三根低开高收的小阳线,并且量有逐步放大的趋势,预示着有 小规模的资金在逢底吸纳,后市将看好。

六、探底线:当天开盘低开在均线的下方,而收盘在均线的上方,这是主力为了进一步做行情而刻意做出 来,按照惯性原理后市理应看涨。

七、长尾线:当天开盘之后,股市出现放量下跌,但之后莫名其妙被多头主力拉升,留下了一个长长的下 影线,这是做反弹资金介入的信号,只要第二天重拾上升路,上升空间就很明显。底部是由形态构造的,但成 交量起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缩量也好、放量也好,都必须要有个规律,比如说逐波缩量、温和放量这 都是一种向好量变过程,但假如说有放量不规则、或者说上去的时候成交量很大但没有涨多少,无论任何形态
1

都有成为下跌换档的可能。比如说97年基金的疯跌。D、股票分析的几点经验和看法 一是升的时候放量好还是缩量好。当然是放量好,但并不是说放量就可以买进,买入和放量是二回事情,放量要看性质,若是高位对倒,则是出货信号,量小或者量极微到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的量变形态。第一、因 为量小可排除对倒,第二、因为量小证明抛盘轻,第三、量小主力便于控盘,涨起来比较疯。所以看到连续缩 量而股价坚挺的股票可适量跟入做个中线。二是上升或者下跌目标值的预测。股市中大部分人都联想比较丰富,对事态的发展比较偏向于极端,分辨 不出是反弹还是启动,是回档还是跌势,他们只知道每年都有翻倍的股票,但从未想过能翻倍的股票到底有多 少。其实只要按一种平常心,严格按股票的买卖法则去进行,那就一定能进退自如。这种分析一定要结合长期均线进行,若日线死叉而周线金叉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有效,分组合作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几大要素

(一) 积极互赖

积极互赖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 每一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积极互赖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任.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互赖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入手:首先, 建立积极互赖的学习目标.在这种合作性目标中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组内无竞争压力, 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其次, 强调积极互赖, 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合作.最后, 做到学习资源共享.

(二) 小组长牵头, 明确个人任务

个人任务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 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参与情况.如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个人任务, 就会出现有的人不参与, 甚至小组成为有的学生偷懒的避风港.为了让所有成员参加活动, 小组长必须进行有效的分工, 明确组内成员的个人任务.

(三) 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小组成员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就是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这样小组共同的任务才能顺利地完成.

(四) 小组自评

为保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每个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 并及时向教师反映.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表述出来, 在不同小组之间交流, 为以后小组活动提供参考, 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鼓励小组成员正视存在问题, 共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便本组今后更好的合作.

(五) 混合编组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在组建合作小组时, 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 取长补短, 利于分工协作.混合编组时要考虑几个因素:学生成绩均匀搭配;学生能力高低搭配;性别搭配等.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一) 选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确立合作的学习目标

笔者提出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学习, 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来学习与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地完成了分组, 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共同讨论知识重难点, 教师在选择好有效合作切入点后, 不进行详细的讲解、细致的分析, 放手大胆让学生合作探索、讨论,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越复杂, 更使他们感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样,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在讨论创作主题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组长要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是合作的前提

当小组确定了合作目标以后, 为了完成目标, 要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作用.组长要进行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恰当分工, 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 每个人完成的具体任务都是总任务的一个方面.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 刚开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分工, 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能使枪的用枪, 会耍刀的耍刀”,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例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交流讨论确定了学习要点之后, 这时, 每组都进行了详细分工.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分工是合作学习发展的必然, 分工协作又是保证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

(三) 让学生学会表述和倾听, 培养交往的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能胸有成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吸取别人见解中有益的东西, 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讲话.在合作交往中一边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工作, 一边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来完成任务.

(四) 学生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同时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之处就在于互助和支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大家及时提意见和商量解决办法.实践证明:来自同伴的互助和支持比老师的提示更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这种互助和支持的作用.“同荣辱, 共患难”, 这样才能够促进小组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攻克知识难点不仅凝聚了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 而且体现了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 评价出的小组成绩可以作为评价小组成员的依据

教师在评价小组学习效果的时候, 得出的成绩应该是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 并且不分高低, 都应该是一样的, 这样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 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学习的成功体验,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合作愉快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益, 进而从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乐趣, 提高合作学习的意愿.

如何成为顶尖的销售高手 第9篇

这是行销的第一条规则,积极的态度会让你走向成功之路且持久永恒。如果心存疑 惑,你就没有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不只是思想过程,更是持续不间断的实践。

二、自信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是否能够做得到,谁会相信你呢?你掌握的行销最重要的工 具,就是你的自信度。

三、设定目标并完成

确定并完成特定长期(你想要些什么)以及短期(如何取得你想要的)目标。目标 就是成功的地图,它将引导你走向成功。

四、学习行销学

持续不断地学习如何行销,不论是阅读、听录音带、参加研讨会。

五、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

倾听客户所说的话,并提出引导性问题,发掘他们真正的需要。对客户要一视同仁 ,友好对待。

六、抱着乐在帮助的心态

不要太不知足,那会写在你脸,为帮助客户而销售,不要为了佣金而销售。

七、保留顾客

要真诚,你想别人怎么待你,便怎么待人。如果你真有机会能了解一名客户,把精力放在他最关切的事项上,你所获得的将远远超过佣金所能给你的。

八、相信你的公司与产品

相信你的产品并做到服务一流,这份信心会在无形中显现出来。你的信念会清楚地 传达给客户,而且会在你的业绩数字上表现出来。如果你对自己的产品都没有信心,你的客户对你还有信心吗?

【拓展阅读】

推销不外乎是一个数字的游戏,如何拜访更多的顾客,跟你的销售业绩会成正比。接下来我提出五个方法让你可以马上增加自己的销售业绩。

第一、提早跟顾客约会,差不多8点的时候见第一位顾客。我以前在推销的时候,早上5:30分就起床,6点多就开车出去,通常到顾客的公司大概是7:30分。累时,我先在车上睡觉,等时间到了再进去,这样你会非常地有自信、有精神。

所以你约定的时间愈早,你见的顾客量就愈多。世界第一的推销保险员,他7:30分之前就能拜访完三个顾客。他大概6点就跟第一位顾客喝咖啡,7点跟第二位顾客喝果汁,7:30分跟第三位顾客吃三明治,反正就是他不能把早餐一次吃完,必须分三次来吃。

第二、你必须每天重复地自我暗示你的目标,重新写你的目标,想你的目标,这样会吸引一些新的资源来。

使目标更明确的四个方法:

视觉化。做一个梦想板,把目标贴在右上方。

自我确认。每天给自己打气,“我是最棒的”。

自我放松。晚上睡觉之前,放松全身的肌肉。

每天手写核心目标十遍。

第三、每一个星期天,一定要把下一个星期的计划写好。很多业务员都是在当日才在计划他要打电话给谁,当日才在计划他要拜访谁,这都太晚了。我以前都是拿着五本电话簿,然后开始写五百个潜在客户,第二天大概打三十、五十甚至一百通的陌生电话。

第四、你一定要早睡早起。以前当我是top sales(顶尖推销员)的时候,我在晚上十二点以前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这是我以前在做推销的时候。现在工作不一样,自然时间分配也不一样。

如何成为主持会议的高手 第10篇

说会议技巧是主管的必备能力一点都不为过。

会议技巧首先涉及领导力,也就是如何在会议中肯定、鼓励与会者发言,并归纳重点,此外还牵涉到问题分析与抉择的能力,因为召开会议往往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第三,要具有创意性的思维。例如,有时候团队并非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而是不知道解决方案何在。当团队卡住了的时候,主管便需要以创意性思维激发大家从不同观点去思考。

一般来说,会议团队以麻雀型和美洲狂牛型居多,前者开会时会出现许多对策,但最后往往未能形成解决方案就散会了;美洲狂牛型则是因为主管或某个人过于强势,过快做成决议,使得决议一付诸实行马上碰壁。这就像美洲野牛一样,一只牛跑大家就跟着跑,一只牛掉下悬崖大家也跟着牺牲。

最佳的团队则是野雁型,野雁飞行时第一只的风阻最高,后面的可以比较轻松,所以大家要轮流当领队。同理可推,好的会议应该是谁擅长这个议题或这个技能(例如问题发掘、系统收敛),便由谁来主导,这么一来,会议也就会进行得比较顺畅。

一、会前必须进行的准备

为了让会议提高成效,开会前要准备什么呢?看状况需

要,也许应该开个会前会,先讨论正式会议的主题、要解决的问题、议程的安排、谁该带什么数据、会前的协调等。主席更要在会前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意见或冲突、届时该怎么协调,也就是自己心里先有个底。

此外,应该清楚列出需要准备的数据,会议最怕与会者该准备的资料没有备齐,使得会开到一半就散会,或得不到结论、得出不够完备的解决方案,会有开等于没开。议程的规划也很重要,因为议程往往涉及问题的解决逻辑,如果与会者都能够先行思考过某个问题的解决逻辑,开会时便比较不会因为没有对焦而越扯越远了。如何对焦不让主要议题跑掉?什么议题该在此讨论或下次再谈?什么议题属于临时动议?主席都要能明快地区隔,会议才能有成效。

最重要的是,与会者都应该抱持“寻求双赢”的态度来开会,因为如果大家都抱持本位主义的话,会议便会僵持不下。有效的会议要活用“发散”和“收敛”两个重点。例如会议的主旨若在讨论业务表现不佳问题,一开始大家应先谈问题有哪些(发散),再来就指认主要问题(收敛),接着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发散)→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收敛)→可行对策是什么(发散)→哪一个才是有效的对策(收敛)→针对这个有效对策该展开哪些行动(发散)→这个行动应该由谁来做、时程内容为何(收敛)等。这个流程若能进行得熟练,会议就能开得很平顺而有效。

二、别让会议失了焦

会议中,常见许多共同的问题,例如时间到了大家都不来、会议中有人接电话、打手机、没有注意听发言、一边打计算机等,这些虽然是小问题,但都可以干扰会议的进行。企业首先可以订定“与会守则”加以规范,另外会议主持人的技巧也很重要。

以人身攻击为例,主席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安抚双方,接下来要重申“对事不对人”的议事规则,然后让会议重回正题。譬如说公司交货出了状况,业务被客户K了之后回来埋怨制造部。会中,主管安抚双方并重申议事规则之后,立刻要回到会议主题,也就是“如何解决交货率过低”的问题。若发言者离题,那么主席可以请他归纳自己刚才的发言,这么一来当事人往往会发现自己离题了!有人不报告问题却一味抱怨,这时主席可以先以同理心“是的,我了解”安抚其情绪,之后再将其抱怨化为讨论议题,并将个人的抱怨“拉回”(或纳入)到会议的议题之中。

针对会议中提出的问题,并非只能有“加以解决”或“置之不理”两种对策,而可以应用“失效模式”的概念:若这个问题对整个项目影响很大,那就一定要解决,影响程度不深的话就先不用谈;若决定要加以解决,就可以开始讨论解决方式或应变对策,这么一来会议程序仍旧持续在进行,而不会就此停摆,大家挣扎于谈或不谈的僵局中。

三、活用数字,考虑未来

企业最常看到的会议毛病之一就是“一言堂”,主席一个人长篇大论地谈话,并且想到哪里讲到哪里,离题得很厉害。另一个现象是主管优柔寡断,议而不决。会议本身要民主,但主管过于民主,结果不是得不出结论,就是浪费太多时间。碰到这种情况,主席应该当机立断、决定这个议题要放到临时动议、先放置一边不管,或放到下一次动议。例如有人可能会在会议中提出违反公司既定方针的议题,主席应明快裁示“不用讨论”,而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另外,将相关意见整合进来,而非避而不谈也是一种因应做法。很多人常抱怨会议中,主管听不进部属的意见,用个人的主观来做裁示。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某家企业就订定了“会议十二字箴言”:掌握重点、活用数据、考虑未来!主管若相信这十二字,讨论时便不会对部属意见立刻响应:“这不对,我的经验告诉我……”,而会活用数字、依据数字来判断。同样地,当部属提出多种可行方向时,主管也可以要求他提出数字来左证,并诉求未来(这个做法能够符合未来环境的需要吗?)。这么一来主管也就不容易留下“刚愎自用”的形象了。

举例来说,公司召开会议讨论客户满意度下降问题,首先主席便先问客服经理“可能的原因”?若答案是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流程过慢、服务系统设备太老旧,主席接下来应

问:数据在哪里?答案可能是态度占85%、流程10%、设备占5%,这么一界定,就很清楚大家应该花时间检讨服务态度,这也能让高阶主管跳出自己的主观。会议中,人人都应该常自问:这是意见或事实?意见要辅之以事实。开会时,主席要尽可能鼓励大家进行整合式的讨论才行,也就是对事不对人,以跳脱面子之争,并得出适用的完整答案。例如开会时,人力资源部门反应新开发的系统不好用,信息部便立刻反击“因为需求说不清楚”,这样下去,彼此会开始追究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若信息部门能从解决问题的心态出发,问:“是哪些地方不好用?”问题便比较容易解决。会议乱象往往是因为大家的发言充满攻击性、离题或抱怨所致。

四、先找共同点,再找差异点

会议发生冲突时,更应该往上追寻冲突背后的真正需求,来创造双赢。例如研发部门希望买新计算机,信息部门却表示没有预算,一深入了解,原来研发部门想买计算机,是要跑新程序,所以计算机必须升级。这时,信息部门只要能安装好新程序并让计算机升级,就皆大欢喜,不一定要买新的计算机。又如制造部想申请更多PHS手机,因为新进工程师没有手机难以联络,总务部可以过滤公司原有PHS手机,让通话费过低、需求不高的手机持有者释放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此外,当会议中有分歧意见时,应该先找共同点,再找差异点。例如某家公司业务部门与产品部门产生了冲突,原因是业务部门要求产品部门代为开发四种新产品的样品,产品部门却表示人力不足。协调的结果发现,双方对新产品的市场性以及开发的必须性都有共识(找出共同点),只是没有能力一下做出四种新产品。最后业务部门表示,其中一项新产品比较复杂,市场也不够成熟,而让双方的冲突点只剩下一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要化解冲突,重点在于,企业一定要建立正确的会议文化,也就是大家能够互相关怀,因为会议要出现有效的讨论,要先了解对方的需要和困难,然后再共商大策。

上一篇:浅谈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思路下一篇:高考作文写作思路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