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2024-05-22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精选8篇)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第1篇

“万能八条”即: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7、依法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本文就以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2月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的一份文件为例,谈谈万能八条活学活用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万能八条是方向不是对策,必须再细化。

万能八条之所以冠以万能,不是因为在考卷中写上这八条就能拿分,而是这八条从八个不同的方向去切入社会问题,非常全面。尤其在考场中,时间很紧张,考生的心理状态也紧张的状态下,熟悉万能八条可以让你第一时间打开答题思路。在这里请考生注意,万能八条只是思路,必须再细化。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看:

“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一)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强配合,充分发挥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煤矿整顿关闭、瓦斯治理、尾矿库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事故责任追究等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制度。要落实和完善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在安全指导、安全检查、监管执法、政策制定、事故查处以及打击瞒报事故行为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制订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具体措施,以抓好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以及春节、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汛期等为重点,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和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以上是这份文件的第七条,这是组织协作方面的对策建议,这和万能八条的第五条相对应。文件正文把“组织协调 形成机制”细化为两点: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这两点对策之后又紧跟着进一步的展开与细化。这给我们考生的启示就是,万能八条必须细化,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细化,成文时可以参考文件正文这种“首句原则”的方式,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阐释。

原则二:万能八条不必是八个,可以灵活合并或取舍。

万能八条虽然是八个,但是在具体的答题中,可以灵活运用。仍然以这份文件为例,文件中在整合了万能八条后,总结出了六点对策:“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防范;突出加强监管,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突出落实责任,严格安全问责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这六点分别是从预防、监管、落实、宣传、保障、协调六个方面提出对策的,和万能八条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给考生们的启示是:万能八条往往被很多考生固化为一种模板,而模板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相对固定容易掌握,但另一方面,万能八条的生搬硬套容易使阅卷考官产生疲劳感,直接影响打分,而且,现在的阅卷人都有反模板倾向。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思考,然后在具体的对策建议中变化下形式,避免千篇一律。

综上所述,万能八条不可以生搬硬套,一味复制,尤其在阅卷人出现了反模板反培训的倾向以后。在答卷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细化对策,如果考生们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这个对策一定不是成功的对策。同时在答题的形式上,不一定要固守八条。考生们如果在今后的答题中能注意以上两个原则,一定会在申论分数上有所提高。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第2篇

在公务员考试中,一般情况下,考生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分数差距一般不会大,但申论就不同了,两个人相差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是很正常的事,所以能否写好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的关键,下面搜集网上一些有关申论写作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公正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促进材料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三、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总是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问题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到我们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对于我们来说反面是一个完善自己,完善社会相关体制机制的一个机会。

四、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蔓延,值得我们去沉思和探讨。

2、从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来年,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公务员申论考试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第3篇

我们的语文教学承当着怎样的任务,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教什么、怎样教?当我们拘泥于学科特点, 过分强调学科性质, 拘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套路, 争论着是体现工具性还是体现人文性的时候, 我们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圈子”, 可能会一直在“语文王国的象牙塔”里津津乐道, 沉浸于些许创新的得意之中。最近听人聊起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 又翻阅了一批蓝本, 不禁大吃一惊: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方向似乎有点偏, 我们日常语文教学的功夫花得似乎有点偏, 我们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似乎有点偏。我们注重了文学性, 轻视了应用性;注重了鉴赏, 轻视了实用;注重了选材的新颖、构思的精巧、结构的出奇, 轻视了准确性、应对性、逻辑性、思辨性;注重了发散性思维, 轻视了聚敛性能力;注重了文采, 轻视了平实、中的、有效……在有了些豁然的启示之后, 想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并有所行动。

以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为例。全卷一共提供了十篇阅读材料, 全是涉及“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 卷面一共10000多字, 要求考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以后, 做四道题目:1.假如你是“给定材料6”中所说的参加“四海论道”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 赴世界各地向人们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请你写一份能够全面概括给定资料主要观点的发言提纲。要求概述全面, 条理清楚, 语言准确, 篇幅为350-400字。2.“给定材料5”是美国的一位家庭主妇对“中国制造”产品使用的生活感受。请您对这则资料所蕴涵的“中国制造”的有关现象与问题, 作出必要的分析 (内容不少于四个) , 要求观点明确, 分析贴切, 语言简洁, 篇幅不少于200字。3.针对“给定资料3”中所提到的第一个“落后”效应, 请你结合给定资料, 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针对性强, 方法可行, 篇幅不少于200字。4.结合给定资料, 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 自拟标题, 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内容充实, 观点明晰, 说理充分, 结构完整, 篇幅不少于1000字。整个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我们的考生就是要在这规定的时间内, 不仅要阅读完给定材料, 还要写出大小四篇文章;不仅要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产生出自己的思想, 并把这种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对考生来说, 确实是勉为其难的。要想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 我想, 考生至少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基本素质:一是快速阅读能力, 要具备一目十行的功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阅读长篇大论, 并能将条理梳理清晰;二是概括分辨能力, 要能准确概括出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分辨出材料的重点与非重点、真观点与伪观点;三是统揽材料的能力, 要沉入材料又能跳出材料, 将材料的文思、脉络很圆活的前后勾联, 悟出“文气”和“文路”, 保证使用材料时能信手拈来, 组合自如;四是善于将阅读材料和文章写作要求粘合起来的能力, 把握了文章的精髓以后, 要认真研究写作要求, 找到写作要求和材料的结合点, 从而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五是全面高超的写作能力, 不仅语言基本功、谋篇布局基本功要过关, 不仅写作的速度要快, 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 还要能适应不同文体的写作, 特别是各类应用文体, 并写出不同文体的优秀作品;六是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 提供的材料要引起我们的共鸣才能有感而发, 而产生共鸣的前提是对生活有积极的参与、充分的了解和习惯的思考;由此引发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只有具有独特、深刻的视角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慨叹, 而这种慨叹的前提是善于对生活现象进行综合、过滤、抽象, 进行由个别而普遍、由表象而实质、由呈现而趋势的分析、思考、提炼。

由公务员申论考试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 我们感到, 语文教学不能老是被自己的所谓性质和特点所拘束, 被固有的思维和习惯的做法所限制, 而应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适应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 与时俱进, 勇于改革, 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效应来。这里, 除了要继续发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以外, 是不是应该在这样一些方面有所行动:

1. 关于教学的进度问题。

我们习惯于每学期教一本书, 高中进入课改后是一学期两个模块, 学生一学期读二三十篇文章, 一篇课文要教两到三课时。这样教学, 对课文的分析是细致、精到的, 但学生的阅读速度得不到提高, 阅读水平的培养比较单一, 语文学习的效率不是太高。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提高, 主要取决于学科的“悟性”, 这种“悟性”是靠大量的阅读积淀起来的, 不是靠几十篇文章的条分缕析就能形成的, 所以, 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 速度决定高度。有的课文可以花几节课教完, 有的则一堂课可以教几篇课文, 让学生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一定的文字量,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此为基础, 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进度上有大的变革, 课文教学速度要加快, 每学期花一半左右的时间在课文教学上, 多余的时间就让学生把阅读视角伸向课外, 扑入课外阅读的海洋, 接触更多的作品, 这就既考虑到了阅读速度的培养, 也注意到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就比较全面了。勿庸怀疑, 一个阅读量很大、阅读速度很快的学生, 他的语文水平肯定是很高的。

2. 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现行的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 选择了各种文体的课文。但事实上, 学生只读这样一些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并不能完成学科能力建构, 自然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再加上教材编写者虽然兼顾到各种文体, 但总体上仍然是重欣赏类, 轻实用类, 所以我们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集中在文学类作品上, 碰到应用性作品几乎都是要回避, 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严重失衡, 阅读应用性文章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为此, 语文教师不能被教材所限制, 要从培养学生全面阅读能力和水平的角度出发,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应用类的阅读材料, 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尤其要注意提供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应用类作品, 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3. 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阅读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 目的是促进学生树立全面、健康的阅读观。然而, 光喜欢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借助阅读, 我们要培养学生多元的阅读能力。一是阅读的概括性, 无论是跳跃性阅读还是细致性阅读, 都要善于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概括, 凝练出材料的轮廓和重要信息, 为自己阅读后的思考做好充分准备;二是阅读的准确性, 对全篇内容的中心, 对各个段落的中心, 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对句子蕴含的深意等, 理解要准确, 不能不到位, 甚至理解有偏差, 那样会严重影响发表意见的正确性;三是联系性, 要善于将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综合思考, 更要善于将材料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加以联系, 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同时, 阅读后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这样才能发表出真知灼见;四是效益性, 学生的阅读除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 还有一种创造功能, 最基本的就是阅读以后要回答卷面上的问题, 这就要求阅读的效益要高, 这种高效益自然需要老师去培养。比如如何使思考既有一定的高度, 又有一定的深度, 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

4. 关于立体化课堂的构建问题。

语文世界是个庞大的世界, 语文课堂应该是立体的课堂。细想想, 那么多的作品、文献, 每天又发表那么多的文章, 课本上几篇文章几乎算不上“沧海一粟”, 再加上学生的阅读不仅是要读一些文章, 还要借此培养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所以我们必须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这种立体性应该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 在使用教材时, 要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 主动联系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生活内容, 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由课本而联想生活, 由生活而想到课本, 把教材读厚, 变丰富, 不把课本当作静止的东西;二是把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材料, 它肯定有许多联系点, 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材料、延伸性阅读的材料等, 把这些引进课堂, 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宽广的阅读世界, 他们的视野会更加丰富, 他们的思维空间会更加辽阔;三是把课堂拉到车间、田头、海边、军营, 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让学生关注身边世界, 关心社会问题, 把学习和了解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是通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 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语文教学让学生喜欢上了阅读, 那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五是阅读和写作要形成良性互动。通过阅读, 学生要养成写作的意识和习惯, 写作的方法、技巧等要有潜移默化的提高。而通过写作上的感悟, 又会在阅读的能力上有长进, 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益。

5. 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结构的培养问题。

公务员申论考试给语文教学的启示 第4篇

以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为例。全卷一共提供了十篇阅读材料,全是涉及“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卷面一共10000多字,要求考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以后,做四道题目:1、假如你是“给定材料6”中所说的参加“四海论道”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赴世界各地向人们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请你写一份能够全面概括给定资料主要观点的发言提纲。要求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准确,篇幅为350-400字。2、“给定材料5”是美国的一位家庭主妇对“中国制造”产品使用的生活感受。请您对这则资料所蕴涵的“中国制造”的有关现象与问题,作出必要的分析(内容不少于四个),要求观点明确,分析贴切,语言简洁,篇幅不少于200字。3、针对“给定资料3”中所提到的第一个“落后”效应,请你结合给定资料,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针对性强,方法可行,篇幅不少于200字。4、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晰,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整个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我们的考生就是要在这规定的时间内,不仅要阅读完给定材料,还要写出大小四篇文章;不仅要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还要联系生活实际,产生出自己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对考生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的。要想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我想,考生至少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基本素质:一是快速阅读能力,要具备一目十行的功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阅读长篇大论,并能将条理梳理清晰;二是概括分辨能力,要能准确概括出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分辨出材料的重点与非重点、真观点与伪观点;三是统揽材料的能力,要沉入材料又能跳出材料,将材料的文思、脉络很圆活的前后勾联,悟出“文气”和“文路”,保证使用材料时能信手拈来,组合自如;四是善于将阅读材料和文章写作要求粘合起来的能力,把握了文章的精髓以后,要认真研究写作要求,找到写作要求和材料的结合点,从而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五是全面高超的写作能力,不仅语言基本功、谋篇布局基本功要过关,不仅写作的速度要快。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还要能适应不同文体的写作,特别是各类应用文体,并写出不同文体的优秀作品;六是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提供的材料要引起我们的共鸣才能有感而发,而产生共鸣的前提是对生活有积极的参与、充分的了解和习惯的思考;由此引发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只有具有独特、深刻的视角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慨叹,而这种慨叹的前提是善于对生活现象进行综合、过滤、抽象,进行由个别而普遍、由表象而实质、由呈现而趋势的分析、思考、提炼。

由公务员申论考试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感到,语文教学不能老是被自己的所谓性质和特点所拘束,被固有的思维和习惯的做法所限制,而应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效应来。这里,除了要继续发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以外,是不是应该在这样一些方面有所行动:

1、关于教学的进度问题。我们习惯于每学期教一本书,高中进人课改后是一学期两个模块,学生一学期读二三十篇文章,一篇课文要教两到三课时。这样教学,对课文的分析是细致、精到的,但学生的阅读速度得不到提高,阅读水平的培养比较单一,语文学习的效率不是太高。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科的“悟性”,这种“悟性”是靠大量的阅读积淀起来的,不是靠几十篇文章的条分缕析就能形成的,所以,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学生阅读速度的培养,速度决定高度。有的课文可以花几节课教完,有的则一堂课可以教几篇课文,让学生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一定的文字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此为基础。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进度上有大的变革,课文教学速度要加快,每学期花一半左右的时间在课文教学上,多余的时间就让学生把阅读视角伸向课外,扑入课外阅读的海洋,接触更多的作品,这就既考虑到了阅读速度的培养,也注意到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就比较全面了。勿庸怀疑,一个阅读量很大、阅读速度很快的学生,他的语文水平肯定是很高的。

2、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现行的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选择了各种文体的课文。但事实上,学生只读这样一些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完成学科能力建构,自然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再加上教材编写者虽然兼顾到各种文体,但总体上仍然是重欣赏类,轻实用类,所以我们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集中在文学类作品上,碰到应用性作品几乎都是要回避,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严重失衡,阅读应用性文章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为此,语文教师不能被教材所限制,要从培养学生全面阅读能力和水平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应用类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尤其要注意提供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应用类作品,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3、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让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目的是促进学生树立全面、健康的阅读观。然而,光喜欢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借助阅读,我们要培养学生多元的阅读能力。一是阅读的概括性,无论是跳跃性阅读还是细致性阅读,都要善于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概括,凝练出材料的轮廓和重要信息,为自己阅读后的思考做好充分准备;二是阅读的准确性,对全篇内容的中心,对各个段落的中心,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对句子蕴含的深意等,理解要准确,不能不到位,甚至理解有偏差,那样会严重影响发表意见的正确性;三是联系性,要善于将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

起来综合思考,更要善于将材料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加以联系,以拓宽思维的广度。同时,阅读后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这样才能发表出真知灼见;四是效益性,学生的阅读除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还有一种创造功能,最基本的就是阅读以后要回答卷面上的问题,这就要求阅读的效益要高,这种高效益自然需要老师去培养。比如如何使思考既有一定的高度,又有一定的深度,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

4、关于立体化课堂的构建问题。语文世界是个庞大的世界,语文课堂应该是立体的课堂。细想想,那么多的作品、文献,每天又发表那么多的文章,课本上几篇文章几乎算不上“沧海一粟”,再加上学生的阅读不仅是要读一些文章,还要借此培养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课堂。这种立体性应该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在使用教材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主动联系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生活内容,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由课本而联想生活,由生活而想到课本,把教材读厚,变丰富,不把课本当作静止的东西;二是把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材料,它肯定有许多联系点,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材料、延伸性阅读的材料等,把这些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宽广的阅读世界,他们的视野会更加丰富,他们的思维空间会更加辽阔;三是把课堂拉到车间、田头、海边、军营,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关注身边世界,关心社会问题,把学习和了解社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四是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找到课外阅读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语文教学让学生喜欢上了阅读,那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五是阅读和写作要形成良性互动。通过阅读,学生要养成写作的意识和习惯,写作的方法、技巧等要有潜移默化的提高。而通过写作上的感悟,又会在阅读的能力上有长进,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益。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第5篇

万能八条口诀: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一)“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根据

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温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以及由此产生的“清欠风暴”就是最好的社会例证。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

(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把„„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倡导„„的理念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第6篇

不论是想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想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公务员考试都是你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难点,很多人都对它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人认为《申论》是写作能力的测试,只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决胜千里’。另一些人认为《申论》无章可循,不存在着解题的技巧,把《申论》的门槛看的过高。《申论》是有方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万能模式,以不变应万变。

首先,是概括主旨。主旨鲜明突出,这是一般写作的要求也是申论的要求。但如何选材料,如何组织材料,对应得分点是大多数考生头疼的难题。下面向大家介绍第一个万能模式,应用这个模式可以对付所有申论考试材料总结概括。

第一,1,材料反映了„„问题社会现象

2,这则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在写这类总结句时,应采用“名词+动词”形式。只采用名词结构,则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农民工的问题,太过简单。如使用“名词+动词”的结构,效果则大相径庭。如:这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民工就业难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第二,1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2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

第三,1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2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第四,1 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其次,提出对策-------“万能八条”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如:①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完善引咎辞职制。

②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的来龙去脉

③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的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家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如: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及人民群众的„„素质.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如:①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听证制度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如:①形成深入民情,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②设立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③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6,增加投入,依*技术。

如:①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③依*„„的技术,解决„„问题.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如:①加强领导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设立举报箱,举报热线.②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③十六大指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备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如:①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开展„„的学习

②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经验

最后,是论证写作的基本套路.一,标题。标题太大太空泛都不好,最好用警句、名言、语出新奇或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二,开头。1 名人名言,引出论点。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而引出文章。3 提出问题,引出论点。

如:①最近一段时间,„„现象频繁出现,导致„„,究其原因,在于„„,因此,我们认为„„迫在眉睫.②这正是近几年来所不断强调的„„,可见,„„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③„„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三,每一段的开头结尾,也就是过渡句.如:①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存在问题加以梳理,找出解决的办法,构筑„„的统一防线.②然而,在实现„„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四,结尾.概括总结,深化主题,发出号召.如:①综上所述,„„

②总而言之,„„

③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④„„,对推动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走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第7篇

一、叙开式

顾名思义:通过记叙事件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典型样式 1:

最近,„„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简明阐述事件。通过该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近年来,„„现象频发,如„„。究其原因„„。„„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亟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例】

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

——合理利用 有效保护

最近,“36 天停水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某市一栋297 户的居民楼,12年不交水费,给当地政府管理出了一道难题,也让亏损的自来水公司雪上加霜。对此有关部门做出了决定,对该栋楼停止供水。为了保障已经缴纳水费居民的生活,自来水公司把桶装自来水送到了他们家中。此事经社会媒体报道后,社会舆论一致遣责欠费居民,36天后,欠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该事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水既有公益性,更具有有偿性,只有全民积极参与、共同支持水价改革,水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造福于民。

典型样式 2:

目前(近年来、媒体报道),„„问题或现象屡禁不止(频频发生、日益严重)。„„还在总结,又闻„„,再传„„;„„不久,„„接踵而来;„„仍在处理,„„又出现。„„事件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例】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事故多发期。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

二、引开式

顾名思义: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效应原理、政策套话等开头。

典型样式 1:引用名言警句

多措并举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那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日益关心的课题。

典型样式 2:引用政策套话

立于中国而怀远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文化自信”在整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中地位的阐明。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也应该是传承创新的,更应该是开放共享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自信需要立于中国而怀远。

典型样式 3:引用效应原理

农村文化建设

“木桶原理”认为一个木桶的容水量的决定因素不是最长的一块板,而是最短的一块板。它告诉我们劣势决定优势,不能忽视事物的薄弱环节。当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是对于农村文化的保护却滞后了不少。农村文化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对于农村文化的保护决定了农村经济能否走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三、设问式

典型样式:

形势/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警惕:„„;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问题为什么还是„„;有人乐观解释说:从„„上看,„„;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角度去重新审视、去深入思考,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引出中心主旨。

【例】

共享文化资源 打造美好精神家园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屡屡强调,为什么还是不能根除流动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有人乐观解释说,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终将会得以解决的。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现实状况去审视、去思考,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四、释义式

顾名思义:通过对主题词的理论解读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例】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 第8篇

2016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在2015 年11 月29 日下午结束, 与往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相比, 2016年的题量更大, 难度略有增加。 为了更好地让考生明了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地市级) , 本文特此进行解析。

2.材料为王

纵观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地市级) 的题目, 较突出材料的特点, 整套试卷共有4则材料, 以案例材料为主、理论材料为辅。 材料4对政策制定的理论信息予以说明, 属于理论材料;材料3主要讨论网友对于所制定的政策的态度, 属于案例材料;材料2主要是政府对一系列关系到百姓生活的问题的处理和答复;材料1为研讨会发言摘要。 基于材料的难易程度来看, 材料1、材料2都不是直接理论信息, 而是研讨会谈论信息及处理问题的信息, 这充分说明压热点、压题的概率较低, 考生必须熟练地掌握材料加工方法和材料消化技巧。 第2题是基于“给定资料2”的内容, 将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相关要求和基本流程都罗列出来。 从题干的角度看, 列出“相关要求和基本流程” 是作答内容, “给定资料2” 是作答范围。 再从第2题的具体要求看, 一共有三个要求, 分别是“条理清晰”、“全面准确”、“紧扣材料”。 其中“条理清晰”是指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简单地堆砌要点, 而要有一定的结构;“全面准确”、“紧扣材料” 是指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切记不可对要点进行任意的删减或者添加, 务必以材料内容为主线。 考生在作答“基本流程”时, 要把握住“受理—办理—回复—来信人反馈”的主线;考生在作答“相关要求”时, 则要把握住三个要点:“及时”、“有效”和“公开”。 “及时”是指“市长信箱”务必要在接收群众来信后1小时内向承办单位转交问题, 而承办单位对该问题需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有效”是指“市长信箱”需要对群众来信予以重视, 及时安排承办单位核查处理、给出解决办法;“公开”是指群众来信的转交、受理工作及核查处理方式需要公开。

3.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从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地市级) 看, 五道大题的模式都得以延续,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地市级) 为四道大题 (五道小题) 。 单纯从题量看, 没有任何变化, 但是仍然和往年存在区别。 往年是每则材料对应一道问题, 而2016年的第三道大题则变为“阅读一则材料, 完成两道题目”, 提高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但广大考生无需紧张, 只要带着阅读题干的要素, 分别进行标记阅读, 巧妙结合快读, 跳读和精读阅读方法, 便可一举解决两道题目。

4.侧重贯彻能力考查

政府的贯彻执行能力取决于公务员的贯彻执行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2010年以来, 地市级考试中从来都不乏贯彻执行题目的身影。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地市级) 第1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贯彻能力考查题, 该题是基于“给定资料1”的内容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 无需考虑格式要求, 只需要做到条理清晰、紧扣材料、简明扼要、语言流畅、观点明确、内容全面。那么在作答时, 考生可采用分条缕析、简明扼要的方式概括出“好政策”的有关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 第八段的要点和第七段的要点存在部分重合的问题, 作答时需要予以合并。 考生在作答时务必把握住条理性。 第一, 好政策要因地制宜;第二, 好政策要变烦为简;第三, 好政策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四, 好政策要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五, 好政策还需好落实;第六, 好政策需要有延续性, 并不断完善。

5.紧扣转型期新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期, 可以说这一过程伴随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 同时也凸显各种各样的问题。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地市级) 第3题的第1小题是基于“给定资料3”的内容, 对“T县政府规定引发社会热议”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只需将原因要点直接提取即可。 题目要求作答时需要“简明”、“准确”、“全面”, 可看出第3题属于归纳概括题, 字数不能超过150字。 第3题的第2小题是基于“给定资料3”的内容, 梳理出广大网友的意见和建议, 还要对他们反对的主要理由和赞成的主要理由进行概括。 由于本题要点比较散, 那么考生在作答时务必注意条理清楚、仔细分析。

6.侧重写作能力考查

2016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 地市级) 第4 题是基于 “ 给定资料4”的一句话,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地开展讨论, 且不拘泥于 “给定资料”, 只需要做到语言流畅、见解明确、思路明晰、见解深刻即可, 这对于广大考生的写作能力是有效的考查。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地市级) 的特点, 其中包括材料为王、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侧重贯彻能力考查、紧扣转型期新问题、侧重写作能力考查,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

参考文献

[1]云凤飞, 姜宇.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 20 (03) :120-125.

[2]陶昶安.2016年国考面试分析与备考指导[J].时事报告, 2016, 15 (01) :143-146.

[3]郭佳硕.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解析[J].考试周刊, 2016, 15 (03) :122-126.

[4]吴蔚.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爆棚”的背后[J].教育与职业, 2006, 12 (34) :171-176.

上一篇:用友u8介绍下一篇:二年数学上册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