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周记

2024-07-21

钓鱼的启示周记(精选17篇)

钓鱼的启示周记 第1篇

“小懒虫,快起床!太阳都晒到屁股上了。”爸爸的大嗓门将我吵醒了。睁开眼睛看见爸爸戴着太阳帽站在床边,我一下子想起今天爸爸要带我去钓鱼。我迅速翻身起床,匆匆洗完脸就背起昨天准备好的背包出发了。

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四处碧油油的麦田和油菜田令人心旷神怡。很快我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钓鱼竿就想往河边走,爸爸一将拉住我说:“钓鱼可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先找几个合适的地方下些鱼食。”只见爸爸用鱼竿将河里的水草轻轻拨开,扔了一小团鱼食,在正对扔食的地上做了个记号,又连续找了三个地方下食。爸爸一边拿着钓竿做起准备工作,一边跟我讲着钓鱼的基本方法。可我早已没心思听,一心只想着早点钓上几条大鱼。见我这么猴急的样子,爸爸捉出一条红蚯蚓递给我让我将它穿在鱼钩上。这可将我难住了,蚯蚓不停地扭动着身子,就是不肯老老实实听我话。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好不容易才完成这件棘手的“小事”。奔向河边。

我将鱼竿用力一甩,鱼竿便在水里了。没过几分钟,爸爸就钓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了。这时,我的鱼竿上的浮子也开始往下沉了。我满心欢喜,急忙将鱼竿用力往上一提,出乎我的意料,鱼钩上根本不见鱼的影子,却扎住了一根水草。爸爸对我说:“在浮子沉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提上来,要耐心地等浮子往上浮的时候再提上来,这样才能钓到鲫鱼。还有,在放鱼钩时要慢慢放,不然鱼钩会沉在水底,就钓不到鱼了。”我听了爸爸的话,将鱼竿慢慢地放在水里。不一会儿,浮子又开始动起来,我沉住气,两眼紧紧地盯着水中的浮子,突然,浮子猛地往下一沉,又迅速浮了起来,我急忙一拎鱼竿,一条足有巴掌大的鱼被我拉出了水面,在鱼钩上不停的挣扎。我高兴得一边跳一边嚷:“我钓到鱼啰,我钓到大鱼啰!”

就这样,两个小时下来,我钓到了八、九条鲫鱼,爸爸钓得可比我多了。晚上,当妈妈将清香诱人的红烧鲫鱼和茄子鱼汤端上桌来,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钓鱼的启示周记 第2篇

我们又到小岛上钓鱼。那里的鱼特好钓,但是由于我的鱼钩放得太深,没钓上来。换个地方,一会儿一条,一会儿一条。我哥看一个红鱼,他觉得像大鱼,一次没钓着,第二次他钓着了。原来是一条锦鲤。他只钓上这一条,也巧了。到最后,鱼特别难钓,我发挥神力,终于钓上来一条,这可是我们最后唯一钓上来的一条。不包括金鱼,我们一共钓了18条小鯵子,放走一条,还剩17条。

锦鲤呀锦鲤,生命力可真强。到最后,只幸存三条小鯵子,那条锦鲤还活着。

钓鱼的启示周记 第3篇

其人其课

我校的汪琼老师在文本解读方面一直以深刻、深入见长。但是, 如何有效地执行教学设计, 做到深入浅出, 一直是她试图解决与突破的问题。于是, 汪老师常常自我加压, 主动请老师们走进她的课堂, 进行深度磨课。那么, 就让我们走进汪老师的《钓鱼的启示》一课, 共同经历这一深度磨课的历程吧!

《钓鱼的启示》一文讲述11岁的詹姆斯在开禁前两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 父亲要求他必须将其放回水中。詹姆斯在极度挣扎中放掉了这条鱼, 并在以后的人生中逐渐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启示。汪老师以“启示”为线索, 引领学生聚焦“启示”———质疑“启示”———品悟“启示”———释疑“启示”, 以“《钓鱼的启示》的启示”为书写主线,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下所思所得所感并交流;最后升华至人生的启示, 提醒学生在漫长的人生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写好自己的人生篇章。

本课教学设计没有按文本的叙事线索按部就班地铺陈教学, 而是紧抓人物的内心矛盾, 揭示其内心的矛盾, 展示在规则面前战胜诱惑的“难”, 使得严格教育的必要及影响得以彰显。

从抽象到具体———直面“诱惑”, 审视“启示”

汪老师教学伊始便紧扣题眼, 聚焦“启示”, 引出“启示”的具体内容: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 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当你面对很大诱惑的时候。

接着,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启示”:小声读两遍这段话, 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随后,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提炼为:道德是简单的, 实施起来为何难?难在哪?再引领学生从“该不该”到“愿不愿”再到“难不难”三个层次来探讨。

应该说, 这样的设计有其独到的地方。但在实际教学中, 师生对话占用了课堂的大量时间。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课堂到底缺少了什么?

“语文味!”“让学生潜入文本, 好好地读书思考!”教研组长一针见血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回到文章中!回到文章中!”研课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于是, 就有了这样的修改:

对于“该不该”, 联系此处钓鱼的规则来体会, 从而认识到这是“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将“难不难”的问题先学习, 引出这是“巨大的诱惑”。先美读书中对这条好不容易钓上来的大鱼的描写;再师生以口语交际方式进行情境对话, 引导学生联系文本, 进一步直面“诱惑”———鲈鱼大、很难钓、没有人发现, 就算违规也不会受到惩罚等, 揭示詹姆斯的内心世界。接下来, 再解决“愿不愿”的问题,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从詹姆斯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中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体会他的极不情愿。

经过这样的一番修改, 将詹姆斯在规则与诱惑之间的挣扎展露无遗, 将抽象的启示具体化, 学生有了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的机会, 在直面“诱惑”的过程中, 不断审视着“启示”, 引发了共鸣和思考。“道德问题为什么实施起来这么难”的教学难点也就悄然突破了。

从表象到心灵———拒绝“诱惑”, 钓起“规则”

汪老师是从两个层面 (儿子、父亲) 来设计教学过程的。当学习了儿子这部分后, 便转到父亲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主要环节设计为:

1. 师生合作读父子那段对话。

2. 换词练习, 将父亲“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话中的“得”换成其他词, 体会父亲语气中不容置疑、不可商量的意味。

第一次执教后, 我们发现这样的设计虽然塑造了父亲严守规则的形象, 但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甚至认同父亲的行为。这就需要让学生了解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所在。

怎么办?还是得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大家经过一番深入研讨, 觉得应该在后面加入这样三个小环节:

3. 再读父亲的话:“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读好“得”字, 体悟“得”字背后父亲肯定、坚决的态度。

4. 当詹姆斯“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时, 父亲读懂他的心思了吗?父亲再也没说话, 但我们相信他内心一定有千言万语。结合课文和当时的情景, 想象一下, 父亲会在心里说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孩子, 的确, 月光下, 没有一个垂钓者, 也没有一条船, 当然, 除了我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啊, 可是_____。

5. 再读詹姆斯放鱼部分的描写。

这样一来, 就使父亲的形象更立体化、生动化了, 让学生入其心, 信其道。学生们感受到:在父亲教育“我”毅然拒绝“诱惑”的背后, 是“规则”力量的支撑。

从诘问到深思———呈现“诱惑”, 内化“启示”

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人看见你行为的时候, 你能坚持正确吗?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 你会不会闯红灯或是逆行?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 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这是钓鱼的“启示”对詹姆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至于他会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断地这样诘问自己、提醒自己。但是, 这样一段自省的理性的扪心自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能理解吗?如何让这段话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经过研课老师们的商讨交流, 我们将这部分的读读、说说、议议环节改为:课件出示创设的三个具体情景,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感悟填空、交流。

1 5 岁时, 有一天深夜, 詹姆斯筋疲力尽, 很想尽快赶回家。马路上空无一人, 于是他打算闯红灯。这时, 父亲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 你_____把它放回水里去!”

25岁时, 詹姆斯为签约公司设计的图纸, 被公司的竞争对手看中, 打算高价购买。这时, _____声音又在他心中响起:“孩子, 你_____把它放回水里去!”

45岁时, 开发商想用重金收买詹姆斯, 掩盖其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行为。这时, _____声音不断回响:“詹姆斯, 你_____把它放回水里去!”

这一设计深化了学生对于“鱼”的内涵的理解, 凸显了父亲的教育对詹姆斯的深远影响。学生在情境表达中, 充分感受到:遵守规则、战胜诱惑已成为詹姆斯的自觉行为, 让理性的认识在感性的体验中水到渠成!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空间, 关键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 勇敢地正视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把课堂上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看, 深度磨课不正是在发挥这样的作用吗?

《钓鱼的启示》带给我的启示 第4篇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前4天检查我们班1分都没扣,我不禁沾沾自喜。星期五早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比往常提前到班检查卫生。教室里书声琅琅,地面干净整洁,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我时不时看表,7:40,7:49……临近检查的时间了,班长胡冰燕照例向我请示:“王老师,时间到了,我要去检查卫生了。”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快去吧!这次咱班一定能得第一。”“嗯,我也有信心!”胡冰燕自信地笑着回答。

胡冰燕这个班长是我刚接手五年级时,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她学习成绩优异,做事认真,善良正直,一直受好评。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她全票当选。看着胡冰燕远去的背影,我想赶快再检查检查。突然,我发现对着门口的胡杨课桌下不知什么时候掉下一片纸。我急忙走过去准备捡起,这时教室门开了,胡冰燕带着学生会干部进来了。我忙笑脸相迎,试图吸引他们的视线,但那张纸太显眼,胡冰燕已经看见了。她犹豫了一下,慢慢走过去。我急中生智,疾步上前,一边用脚踩住纸,一边笑着说:“冰燕,快领着学生会干部去教室后面看看。”

“老师……”看着冰燕诧异的眼神,我急忙给她使眼色。“王老师,你脚下有纸。”六年级的学生会干部胡莉小声地说。我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起来,原来那张纸我没有完全踩住,还露出一点。“这是胡杨读书时不小心从书里掉出来的,这次不算吧,好吗?”我恳求道。“可按学校卫生评比规定,这是要扣分的。”胡莉毫不留情地回答。我把无助的目光投向冰燕,她似乎也很无奈,轻轻地在记分簿上扣了0.1分。

在我的惴惴不安中,评比结果出来了,我班因这0.1分之差再次名落孙山。班级总结会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指责胡冰燕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不爱护班级荣誉。我也沉着脸。

胡冰燕呆呆地坐在位上,一句话也不说,紧咬着嘴唇,泪在眼眶里打转。“把她的班长撤了吧!”不知谁说了一句,“对!这样的班长应该撤!”一些学生纷纷响应。我犹豫一下正准备说话时,胡冰燕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委屈,一下子站起身来大声哭着说:“王老师,我一直敬佩您,喜欢上您的课。昨天咱们刚学过《钓鱼的启示》,您在课堂上说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您让我们像文中的作者一样,从小要有与不良风气斗争的勇气。不错,我是咱班的班长,但我更是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怎么能徇私枉法,做出违背规定的事呢?如果您也觉得我当班长不合格,那么我愿意辞去不干!”

一席话,有理有据,慷慨激昂,顿时令我瞠目结舌,羞愧难当,也令同学们哑口无言。是呀,课堂上我教导学生做人要正直无私,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课下我却让学生弄虚作假,这是什么行为?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大声地说:“胡冰燕同学说得很对,老师很佩服!”同学们会意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学相长,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确也会有错,学生的教育让我印象深刻。简单的一篇课文看似学完了,可真正的“钓鱼的启示”却是通过这件小事体现出来的。

五年级周记:钓鱼的乐趣 第5篇

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坐船到海上钓鱼。当我们的船驶出十几公里的时候,我看见船夫把一个大铁锚抛进几十米深的海里,接着把船固定起来,不让船再前行,我们每个人随即拿了一副钓鱼用具,在鱼钩上放上鱼块,然后将鱼钩抛向大海……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妈妈突然叫道,“钓到鱼了,钓到鱼了!”可是,鱼好像有点大,妈妈一个人根本拉不上来,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把“鱼”拖了上来,可是,一看竟是一个很大的珊瑚,大家顿时都笑了起来。珊瑚在马尔代夫是被保护的,所以我们就把它扔回了海里。然后,妈妈又把钩子放了下去。到最后,船上十几个人,包括两个“老外”,也只有妈妈一个人满载而归,钓到了两条大鱼。

晚餐,大家围坐在海边,听着音乐,烤着自己钓的鱼,美美地吃着,又香又嫩,可好吃了!

五年级周记:钓鱼的乐趣 第6篇

周六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到公园小河边钓鱼。

我握着鱼竿,望着浮标,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可是,浮标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浮标突然动了一下,我猛地一提鱼竿,不料,鱼饵没了,鱼儿溜了。唉!我直怪自己的运气不好。爸爸说:“钓鱼不靠运气,靠的是细心加耐心。”我点点头,又放上鱼饵沉到河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不一会儿,浮标又动了,可这是微风吹动的,鱼竿不能提。突然,浮标从河面上下沉,一定有鱼上钩了。果然,浮标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我将鱼竿用力往上一提,哈!一条又肥又大的黑鱼,嘴巴挂在鱼钩上,尾巴来回甩动,仿佛在说:“放开我!放开我!”

我真的放开了黑鱼,让它回家了。要知道,“放鱼”就是我钓鱼的乐趣。

钓鱼周记 第7篇

今天,我和爸爸来到村里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边钓鱼,据说这里鱼儿最多。

老爸可是个钓鱼的好手,三天两头出来练手。只见他拿出一根长长的鱼竿,然后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包粉红色的鱼饵,一股浓烈的草莓味迎面扑来。我吞咽了下口水,笑着对老爸说:“这鱼饵太诱人了吧,我能吃吗?”老爸瞟了我一眼,说:“咋了,你馋虫又长出来啦?这是鱼饵,又不是零食?”我一吐舌头坐了下来。老爸拌好鱼饵,调好鱼漂,就往鱼钩上抹了一块鱼饵上去,然后站起来,使劲一甩,鱼竿线就被甩出了很远,只见鱼饵快速沉入水中,鱼漂浮在了水面上。老爸感觉鱼饵太湿了,就让我先看着鱼竿,他去向其他钓友要点鱼饵。在爸爸离开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坐在椅子上死死地盯着鱼漂。不知是有阳光的缘故,还是鱼漂太小,我看得眼睛发胀。以为鱼漂在动,可回过神来时却又什么都不动了,水面好平静。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手中捏着一坨粑粑色的鱼饵,他看了看水中的鱼漂,飞快地从我的手中抢走鱼竿,使劲儿一拉,只见一条银白色的大鲫鱼被拉出了水面。爸爸责备我说:“你的眼睛好‘大’啊!鱼漂都动成这样了你都没看见吗?”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爸爸告诉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这一次的体验,令我感慨万分。原来生活处处皆学问,钓鱼钓的不仅是鱼,还有一颗认真的心。

钓鱼的启示周记 第8篇

这篇文章类似我国的寓言, 故事好读, 寓意难解。对四年级学生而言, 阅读过程只是从故事到启示, 而理解过程却必须由启示回到故事, 借故事的形象理解事理的抽象。另外这篇文章语言表达风格比较凝练, 有许多空白点值得挖掘, 可以让学生以切己体察的方式, 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把握言语丰富的意蕴。

教学目标:

1.以“启示”为线索, 透过语言文字的品悟读懂“启示”的内涵。

2.用设身处地、切己体察的方法, 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3.从“钓鱼的启示”中得到自己的启示, 训练思考、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聚焦“启示”

1.分别板书“钓鱼、启示”两个词, 提示:你能根据这两个词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如果在这两个词之间加上一个“放鱼”, 你又能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利用“钓鱼、放鱼、启示”这三个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结:这篇文章的结构类似我国的寓言故事, 如《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 前面是故事, 后面是启示。故事很有意思, 启示颇为难解。这个钓鱼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评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说:“不知题理题窍, 临文时必无决断……”作文如此, 读文、解文也当如此。“钓鱼的启示”这个题目具有鲜明的结构性与线索性, 抓住它、利用它, 训练学生的结构意识、概括能力, 并形成学习的主线, 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以题解文的启示。】

二、质疑“启示”

1.勾画并课件出示: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 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当你面对很大诱惑的时候。

2.小声读两遍这段话, 提出自己的疑惑。

【评析:虽说学贵有疑, 但质疑能力是需要激发与培植的。教师有意将质疑点集中于文本的关键处, 启迪的是学生一双质疑的眼睛。】

三、品悟“启示”

梳理学生的问题, 过渡:道德问题既然是简单的, 实施起来又有何难?难在哪?让我们回到文本中去, 探个究竟。

(一) 设身思量“该不该”

1.提示:回顾全文, 联系生活, 好好想想, 你们认为放掉这条大鲈鱼该不该?

2.反诘:你们都认为放掉鱼是应该的、正确的, 是一件简单的事, 难道詹姆斯内心深处不明白?但他愿不愿意这么做呢?

(二) 依本解读“愿不愿”

1.詹姆斯不愿意, 你是从文章哪些地方知道的?请找一找, 读一读。

2.生思考、交流, 师点评。

预设一:读“父子对话”, 抓“大叫起来, 大声抗议”, 读出詹姆斯的十分不愿意。

预设二:从詹姆斯放鱼的速度“慢”和鱼游走的速度“快”的对比中, 体会詹姆斯的一百个不愿意。

预设三:“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从“看着”的乞求味道中感悟詹姆斯的一千个不愿意。

预设四:“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从“悲哀什么”的讨论中领悟詹姆斯的一万个不愿意。

(三) 口语交际“难不难”

1.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难在哪儿呢?现在你就是詹姆斯, 结合前文, 敞开心扉, 说说你明知道该放, 为什么却不愿意放。

2.师生情境对话:直面“很大的诱惑”, 揭示詹姆斯内心的挣扎———鲈鱼大, 很难钓, 没人发现, 就算违规也不会受到惩罚等。

3.追问:你、我、我们都懂得詹姆斯的不情不愿, 都理解他面对很大诱惑时的挣扎, 那他最亲的人———他的父亲, 难道不懂得、不理解吗?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可他为什么说“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呢?

(四) 切己体察, 理解“得放”

1. (师生或生生合作) 读父子的对话, 换词体会“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中“得”的坚决、肯定、毋庸置疑、不可商量的意味。

2.当詹姆斯“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时, 父亲读懂了他的心思吗?父亲虽然再没说话, 但我们相信此时此刻他内心一定有千言万语。结合课文和当时的情景, 充分想象, 他心里会说些什么。

出示:的确, 孩子, 月光下, 没有一个垂钓者, 也没有一条船, 当然, 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 可是________

这“可是”之后该说什么呢?

(五) 纵深推进, 铺叙“自愿放”

1.可是这些话父亲不想说, 不愿说, 他坚决要求儿子用行动说话。儿子用行动说了吗?我们再读读有关詹姆斯放鱼的内容, 感悟他从不情愿到一点点接受的心理变化过程。

2.父亲不说, 还因为他相信, 岁月会替他说话的。请你想想詹姆斯的成长, 根据自己的理解, 完成下面的填空,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十五岁时, 有一天深夜, 詹姆斯精疲力竭, 想尽快赶回家, 马路上空无一人, 他打算闯红灯。这时, 父亲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孩子, 你_______把它放回水里去。”于是, 他_______。

二十五岁时, 詹姆斯为签约公司设计的图纸, 被公司的竞争对手看中, 打算高价购买。这时, ________声音又在他耳边响起:“詹姆斯, 你_________把它放回水里去。”于是, 他。

……

【评析:真正的语文课堂既是感性的, 又是理性的。感性来自意蕴丰厚的文本、曼妙多姿的朗读、竞相绽放的教学现场。理性呢?首先来自故事发展的线路, 作者写作的思路, 以及教者对前两者深刻体会后自觉追求三线合一的教路。从“该不该”到“愿不愿”, 又到“得放”, 再到“自愿放”, 这样依线纵深推进, 让课堂如不断拓宽的泉眼, 引得学生思维的泉水欢快地向外奔涌。其次, 各种理性策略如多元切入、口语交际、情境拓展等灵活穿插于教学之中, 课堂怎不会“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四、释疑“启示”

1.当我们紧贴文本, 与人物浑然一体地想他所想, 说他所说, 做他所做后, 再读“钓鱼的启示”这段话, 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2.悟写:《钓鱼的启示》的启示:一个词, 一句话, 一篇文章均可。只要由文本而来, 从心底而出, 长短皆成文章。

3.交流中内化并升华主旨。

【评析:从质疑到释疑, 教学画了一个完整的圆。这儿还渗透着:语文课堂, “思、写”与“读、说”同样重要。】

五、人生“启示”

师:是的, 正如你们所说, 詹姆斯从钓鱼、放鱼这件事中得到启示, 这些启示, 又不断启示他的人生。而我们将来漫长的人生, 会遇上哪些事?我们如何选择正确的行为, 又会得到哪些启示呢?同学们, 请慢慢走, 细细想, 写好自己人生漂亮的启示吧!

钓鱼的启示 第9篇

一个中午间休时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学生在吃午餐,张扬也在其中。

不经意的抬头,看见张扬正在喝饮水机里的水。记忆中,他是没有交水费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翻开了账目明细,张扬果然没有交水费。那他为什么要喝饮水机里的水?是不是渴极了?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把张扬叫过来。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原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没交水费,现在,这一半的学生都在理直气壮地喝着“免费水”。

面对我的询问,张扬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都喝呀!

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的是34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夜,“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有幸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可那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尽管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可是,父亲毋庸置疑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沮丧地把鲈鱼放回湖中。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确如此,对待学生喝“免费水”的问题,我不能以对错来判断。因为正如张扬所说,看见别人那么做才去做的,而别的学生又是因为口渴极了才去“借水”喝的。“借”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一落实到实践中,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也许,这是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却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就对那些交水费的学生不公平,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不交水费也能喝水。而那些没交水费却喝着水的学生,更因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会认为不劳而获是正确的。这种思想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下了根,我不知道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会不会也能正确地做出取舍?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必要的。

于是,我临时召开了一节班会。当我一把问题提出来时,许多学生都低下了头。而我并没有点到为止,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希望学生明白,在他们的人生路上,会有许许多多“免费”的机会没人监督,但是,不恰当的取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他们才会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年级钓鱼周记 第10篇

星期天,我和叔叔早早来到邢侗公园小湖西边,这儿游人少,来的多是垂钓者和观钓者。已经有三四个下钩的,见我们来了,只是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没有人大声喧哗,怕打扰别人的情趣,叔叔很快下好钩,就坐在马扎上看起书来。我却不然,仔细的检查鱼钩、鱼漂、鱼饵,好了,我心里非常满意,把鱼钩一甩,就等鱼上钩了。

时间过得真慢,我紧紧盯着鱼漂。忽然,鱼漂动了一下,我笑了:哈哈,鱼很精明,还来假动作。我依然紧盯着水面,鱼漂又动了一下,这是鱼要上钩了,我慢慢把鱼竿握紧。心里咚咚直跳,终于,鱼钩突然往下一沉,说时迟,那时快,我猛地一甩鱼竿,鱼钩上挂着一条半斤左右的鲤鱼。哈哈,我心里暗自高兴,我身后的几个观钓者发出了慨叹声。我又把鱼钩甩到水里,什么也没说:高手是要有修养的。身后的人有多了几位……

五年级钓鱼周记 第11篇

天气非常干热,太阳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我和姐姐拿着鱼篓,有说有笑地走向河边。

我俩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停下来,风轻轻吹在脸上,我心里觉得很惬意。

姐姐因为常来河边钓鱼,她的动作很麻利,一下子就把鱼饵挂上了钩。我看见姐姐右手握杆,左手捏着鱼饵,

轻轻一甩,鱼饵就沉入水中,只有浮子在水面上漂浮,姐姐握着鱼竿,眼睛注视着浮子。不一会儿,浮子开始抖

动了,慢慢地,浮子抖动得越来越厉害,突然,整个浮子被拖入水中。姐姐用力一提竿,哟,好大一条鲤鱼啊!

我连忙跑过来帮忙,双手把鱼儿捉住放入鱼篓中。

“这儿的鱼这么好钓啊,我来试试看!”说着,我迫不及待从姐姐手里夺过鱼竿,让姐姐帮我挂上鱼饵,就开

始钓起来。我耐心观察河水的波纹变化,等待鱼儿上钩。没等多久,浮子就抖动起来了,钓竿仿佛被谁的手拽着

要拖开。我抓住时机,用力将钓竿往上一提,嗨,我也钓起了一只肥大的鲤鱼!我乐得一蹦三尺高……

接着一条、两条……。

最后数数我们的“战利品”,一共有10条鲤鱼。我和姐姐真高兴啊!

回家之后,外婆给我们做了一场“鲤鱼盛会”呢!

五年级钓鱼周记 第12篇

比赛开始了,我那来鱼杆放好鱼饵,我把鱼线丢得老远。不一会儿,我的鱼线动了我连忙把网收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螃蟹。我重新放鱼饵丢进点,只见鱼群们成群结队的游出来有的好像在想着食物有没有毒,有的在为抢食而打架起来,还有的在懒洋洋的睡大觉,忽然,有一只鱼游过来正准备吃的时候我不小心把鱼线收了回来。结果,鱼吓得逃走了,我垂头丧气地说:“我不玩了。”小东走过来说:“不用紧你刚才一定是太紧张,你放轻松一点我相新你一定能钓到鱼的。”

这句话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力量。我坚定起来放好鱼饵丢进了水里面,我心想:“这起无论如何我都要成功不能失败。”过了一会儿,我的鱼杆动了,我慢慢的将鱼线收回来。“这鱼真大呀!”我惊讶……

钓鱼的启示周记 第13篇

一、导读入手,检查预习

1.快速浏览导读部分,说说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学习本组课文的要求是什么?

2.检查预习。

(1)区分钓和钩,正确书写“钩”。试着做填字练习。

我和父亲在鱼( )上放好鱼饵,把( )线抛了出去,不一会儿,大家伙上( )了。

(2)读词。

出示两组词语:告诫、抉择、操纵、嘴唇;沮丧、诱惑、皎洁、翕动,解释第二组词语意思。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课题是《钓鱼的启示》,你们一定知道课文由几部分组成。(一是钓鱼,一是启示)

2.默读课文,根据课题的提示,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方法,像刚才那样根据题目提示,把每部分内容补充完整,这就是题目扩展法。

三、抓住人物,重点研读

1.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小时候钓鱼的事(1-9),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成年以后得到的启示(10-11)?作者这样的详略安排想告诉我们什么?(钓鱼是因,启示是果。得到启示的事件更重要,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说话不仅要有理更要有据)

2.我们就先看看“钓鱼”这件事。父亲和我在处理鱼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一个要?(留鱼)板书“留”;一个要?(放鱼)板书“放”。我们先来看“我”。“我”想要留鱼,会用什么理由说服父亲呢?请你默读1-9自然段,找到儿子留鱼的理由,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标上序号,然后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旁边。

3.汇报。

生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条鲈鱼这么大,“我”从来没有见过。所以“我”要把它留下来。

师:你们想知道这条鲈鱼到底有多大吗? (出示未改编过的原文“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你们知道吗?一般的鲈鱼只有3、5斤重,这条有20斤,真是太难得了。所以,当时的“我”什么心情?

生:吃惊、惊喜、开心……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师:说到鲈鱼我想起一句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说的是鲈鱼味道鲜美,鲈鱼无论怎么烹饪都是一道美味佳肴。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鲈鱼如此之大,又如此美味,应该留下,我也认为这条理由很充分。

生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说明我以后都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了,失去了就太可惜了,应该留下。

师:真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这条理由也很充分。

生3:“过了好长时间,渔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说明我钓鱼很辛苦,不容易。这鱼就应该留下。

师:他究竟钓了多长时间呢?我们再来看看原文。

(突然,詹姆斯的渔竿猛地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地遛那个大家伙。父亲一声不响,只是时不时地扭过脸来看一眼儿子,眼光里是欣赏和赞许。

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伙终于被詹姆斯遛得筋疲力尽了,詹姆斯开始慢慢地收钩。那个大家伙一点点露出水面。)

师:单单遛鱼就用了两个小时,还不算没钓到之前等待的时间,看来真是辛苦所得,难怪会这样珍惜。理由也很充分。

生4:“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因为没人看见我们违反规定,我们就可以把鱼留下。

师:“我”通过劳动钓到的鲈鱼,就应该归“我”所有,为什么这么纠结?

生:因为当时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什么是鲈鱼捕捞开放日呢?(出示资料:由于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所以在鲈鱼生育期间禁止打捞,每年的10月—11月为盛渔期,开放捕捞的那一天,叫鲈鱼捕捞开放日)原来我们真的违反了规定。可是老师问问你们:“我”提前钓到鲈鱼谁知道?天知地知父亲知,有谁会批评“我”?有谁会来处罚“我”吗?所以“我”可以留下鱼。

4.小结:同学们,刚刚我们替作者詹姆斯找了四条理由帮他留下鲈鱼,而且每条理由都那么充分,说明我们读懂了詹姆斯的心声。可是我们是怎么读懂的呢?我们抓住了描写“我”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触摸人物的心灵,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这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下面我们接着用这把金钥匙打开父亲的心门。

5.请你先找到描写父亲的那个自然段,读一读。描写父亲的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盯着)“盯着”是怎样的看?透过“盯着”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呢?(矛盾、犹豫)

6.即便这样矛盾、犹豫,左右为难,父亲还是做出果断的决定,那就是——放鱼。父亲放鱼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文中没有说,请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然后动笔写一写。

7.汇报所写内容。

生1:你钓到鲈鱼的时间毕竟是在鲈鱼捕捞开放日前的两小时,私自留鱼明显违反了规定。

师:这是自觉遵守规定的父亲。请你读读描写父亲的这句话。

生2:我们做任何事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要有道德,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师:这是位严守道德底线的父亲。请你读读描写父亲的这句话。

生3:父亲也非常喜欢这条鲈鱼,这也是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可是他是詹姆斯的父亲,是詹姆斯的榜样。如果这件事他做不到以身作则、严守规定,以后我将无法教育孩子。

师:这是位懂教育的父亲。请你读读描写父亲的这句话。

生4:如果这次让詹姆斯留下鲈鱼,将来他见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想着据为己有,这才是真正害了他呀!

师:这是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让我们一起读读描写这位可敬的父亲说的话。

8.刚才,我们动用学习语文的金钥匙,从作者极其传神、简练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读懂了父亲复杂的心理活动,知道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最真挚的爱。

五年级钓鱼周记 第14篇

二哥经常钓鱼,而且每一次都能钓好多。我看着都眼馋,手也痒痒的,就自己做了一个钓鱼竿,想亲自尝一尝钓鱼的滋味。

早晨,东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我就急急忙忙的起了床。首先到水沟里挖了一些蚯蚓,拿起钓鱼竿,急忙向池塘跑去。池塘边钓鱼的人好多呀!我来到二哥旁边坐下,拉开钓绳,把蚯蚓掐了一小段下来,小心翼翼的挂在鱼钩上,然后轻轻的甩进水里面,心里刀念着鱼儿鱼儿,快快上钩,鱼钩丢下水,鱼浮子轻轻的抖动了几下就不动了,接着双抖动了几下,性急的我以为鱼儿咬钩了,急忙堤起鱼钩,一看结果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一连几次都这样。二哥看到我焦急的样子,告诉我得沉主气,钓鱼一定要有耐性。刚财鱼浮子轻微抖动,这是有经验的鱼儿在试探,看有没有危险了,要等鱼儿试探完毕后,感到没有危险了,他才会大胆的吞食鱼钩上的食物,这个时候才能提钩。我就照着二哥说的话去做,沉住气,两眼盯着鱼浮子。这时,鱼浮子猛烈的抖动了几下停住了,忽然,鱼浮子猛烈的向水下一沉,我急忙顺手一提钩。啊,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挂在钩上,被甩在了岸上。就这样,我钓了好几条大鱼……

太阳升高了,灿烂的阳光洒向大地,池塘边一边金黄。我提着自己的“战利品”兴高采烈的向家里走去。

周记500字 钓鱼 第15篇

那是在夏天的一个下午里,爸爸对我说:“要不要去钓鱼啊?”我说:“好啊!”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钓鱼。我和爸爸手牵着手来到河边,河水在太阳的照射下荡起道道涟漪。爸爸拿起鱼竿,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突然,钓竿的另一头沉了下去。爸爸知道一定有鱼上钩了,便急忙收起了鱼线。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爸爸娴熟的动作。

终于,爸爸小心翼翼的把一条竭力挣扎的于放在鱼桶里,爸爸问我:“要不要试一下。”我点点头连忙接过钓鱼竿,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安好诱饵后,把鱼线抛向河中央,过了一会儿,线突然变得好重,好像被什么东西硬拉过去一样。我小心翼翼的收起线,突然一条美丽的大鱼飞了出来,它的肚子圆圆的,很胖。爸爸对我说:“孩子,把这条大鱼放了好吗?”我说:“不行,爸爸,很难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还会有别的鱼的。”爸爸说。“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我说。我看看爸爸,从爸爸的眼神中知道爸爸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我慢吞吞的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我会想起刚刚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作了一场梦。

爸爸笑着对我说:“别灰心丧气,还会有别的鱼的。”于是,我又把鱼线抛向河中央,此时已经黄昏了,我看了看表已经6点了,这时有一只鱼上钩了,又有一只,又有一只……我已不再回想当时悲伤的情景。7点了,当月色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十分优美。

周记500字 钓鱼 第16篇

爷爷坐在一个大石头上最先钓。我们等了几分钟,浮标终于沉下去了,爷爷一拉,钓到了一条小鱼。后来,爷爷又钓了几十次,都没有鱼上钩。但爷爷没有泄气,又继续钓着鱼。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爷爷钓到一条大鱼!我想:好大的鱼呀!不知道爷爷能不能顺利把鱼钓到。爷爷慢慢地把鱼拉到岸边,我赶紧把渔网给爸爸。爸爸捞了好几次后,一使劲儿终于用网捞住它了,我们都很高兴。经过那么多次的失败后,好运终于降到我们头上。此时,我说:“爷爷,你太厉害了,居然钓到了一条这么大的鱼。”

轮到我钓了。爷爷帮我甩完杆后,我拿着鱼竿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盯着浮标。突然,浮标动了一下。我想:这回应该是条大鱼了吧?可惜我拉得太晚了,让鱼跑掉了。我在暗暗地鼓励自己:别灰心,肯定会钓到的。于是,我又开始钓了,可是浮标过了很久都没沉。我想:会不会是鱼饵被吃了?于是我缓缓地把鱼竿提起来,没想到竟然有一条鱼咬住了鱼钩,还在活蹦乱跳的想逃脱呢!爸爸迅速把网拿过来,捞住了这条鱼。虽然我钓到的鱼不大,但是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大家还不断地称赞我钓鱼的技术不错,我高兴极了!

钓鱼的启示周记 第17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培养学生言语的感悟力, 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言语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 在有趣的言语实践中有所思、有所悟, 可以使语文课堂扎实而又灵动。

《钓鱼的启示》一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这是此文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抓住课文的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自读自悟, 体会文中细节, 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 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深度体验人物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条理。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我”对鲈鱼的喜爱, 感受放鱼时的不舍, 把握“我”的心情变化。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而, 导人新课

师:我们—起来欣赏—张图片 (美丽的月夜图) , 看着这张图片, 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你想到了哪些词?

师出示词语:溅起涟漪银光闪闪月光皎洁月光如水

(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师:就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月夜, 一对父子在泛起涟漪的湖边钓鱼, 期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让我们一起定进这个夜晚, 走入课文。

(语言文字的学习离不开积累, 从“月夜图”过渡到词语的积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 理清脉络

1. 师:认认真真读课文, 把字读准, 把句子读顺。边读边想: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2. 检查词语。

3. 师:用上刚刚读过的几个词语, 说说在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学生答) 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呢? (钓鱼、放鱼、启示)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扣“不舍”感悟“诱惑”

1. 师 (过渡) :”我”怀着依依不舍之情把鱼放回了湖中, 课文中哪句话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找)

师出示句子:“我慢慢地把鱼钩……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2. 师:“我”舍不得, 不愿意放鲈鱼是有很多理由的。请你再次默读课文, 画出相关句子, 细细体会, 在句子边上写下你的感受。

3. 反馈交流。

A.鱼又大又漂亮。

(1)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鱼真的很大? (啊、好大、得意、从来没有、感叹号)

(2)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作者钓到这么大的鱼时的心情? (又惊又喜、欣喜若猛、兴奋)

(3) 你不仅读出了鱼的大, 还把作者的心情也很好地读出来了!

(4) 是啊, 多漂亮的一条鱼啊,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鱼的大、鱼的美的确是“我”不舍得放的理由之一, 还能从其他角度来思考吗?

B.鱼来之不易。

师:何以见得? (学生答, 略)

C.无人知晓。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师:你真了不起, 把目光锁定在当时的环境中。谁能把那份静悄悄的氛围用朗读传达出来? (学生读)

师:我有点不明白了。这四周静悄悄跟放不放鱼有什么关系呀?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找到“我”不愿意放掉鲈鱼的原因, 通过品读感悟为理解“实践起来却很难”埋下伏笔。)

4. 这条好不容易才钓上来的鱼, 是那么大, 那么美, 还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钓上来的。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 “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三至第九自然段, 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 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

A.学生汇报。 (先说句子, 再说体会到什么)

随学生汇报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还呵以换成哪些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板书:得意)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用“急切”的语气读。 (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哭出了声。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板书:委屈)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我”没有说话, 但“我”的眼睛在说话, 在无声地告诉父亲。想一想, 如果你是作者, 你会怎样乞求?

出示:我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

师:可是儿子伤心的泪水、乞求的目光有没有打动父亲? (没有)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但是, 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 我清楚地知道, 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师:想一想, 父亲又会怎样对儿子说?想象说话。

出示:父亲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

(利用课文的空白, 进行补白, 体会人物心理, 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 实践道德的艰难。)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 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师 (板书:依依不舍) :“依依不舍”还可换成什么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B.齐读这5个句子。

(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形式, 从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体会道德抉择的“难”, 为第二课时中对文章深刻内涵的把握做好铺垫。从作者“依依不舍”的心情入手, 让学生找找不舍的理由。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爱, 感悟钓鲈鱼之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扣“盯”“得”, 感悟“抉择”

师:我不禁要问了, 父亲对这条鲈鱼无动于衷吗?这鲈鱼对他就一点诱惑也没有吗?

出示: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 看了看手表, 这时是晚上十点,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哪个字最能体会父亲被诱惑了? (盯) 怎样看叫做“盯”呢?什么情况下会“盯”?

师:父亲就这样盯着鲈鱼, 而且是盯了好一会儿, 足以说明他被诱惑了。而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学生想象回答)

师:放还是不放, 这让父亲犹豫了, 为难了。但他最终决定放, 把目光转向“我”, 对“我”说—— (学生读)

师:是什么让父亲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补充资料:为了保护鱼类资源, 在鱼类产卵、繁殖等特定时期, 规定禁止捕捞, 只有到了捕捞开放日才能捕鱼。每个公民必须遵守这个规定。

师:了解了这一信息, 你能理解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师:虽然父亲也很喜改那条鲈鱼, 也在进行着道德抉择, 但他的态度却是不容争辩的,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 读——

生 (读) :“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 (得) 谁能换个词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定、必须)

师:从这句话中, 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

师:请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读)

师:这就是父亲的爱, 严格的爱、负责的爱, 齐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通过抓住“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以及研读父子的对话, 感受父子面对鲈鱼时不同的态度, 从而真正理解父亲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五、课堂总结, 留下悬念

上一篇:度中秋迎国庆联欢晚会台词下一篇:广告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整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