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导教师成长记录

2024-09-14

被指导教师成长记录(精选9篇)

被指导教师成长记录 第1篇

被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提高计划

镇远县第二初级中学

粟桂菊

随着我校“有效课堂”的开展,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进的青年教师,首先感谢学校制定的一对一帮扶计划,在罗光兰老师的帮助下,使我在教育教学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同时提高了我对“有效课堂”模式的认识,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要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有效课堂”教学要求的工作者。为此,针对自身特点特制定成长提高计划如下:

一、自我分析:

本人在工作中能认认真真积极参与,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目前所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参与科研工作投入不够,自我感觉功底较浅,缺少内涵,对“有效课堂”的认识不够。虽然接受了一些课改方面的培训,在教育观念方面有了一些的转变,但是,还需不断学习,特别是“有效课堂”教学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方向:

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更要做“有效课堂”的实践者、反思者、研究者,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三、成长举措:

(一)提升个人修养,做一名品位型教师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这就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使自己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提高业务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为了适应“有效课堂”的需要,就应该储备能量,增长能力。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地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学习管理艺术,做一名管理型教师

精心备课,探索趣味性练业,创新性练业。上课有教案、不迟到、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向身边优秀的老师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技能,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有的工作风格。

(四)学会总结反思,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特别是我的帮扶教师罗光兰老师,多问多交流,及时跟帮扶老师沟通工作中的困难,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无私奉献,只有对事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才不会愧对人民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今后,我会在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关怀和帮助下,在“有效课堂”改革之路上,上下求索,更进一步。

2015年9月15

被指导教师成长记录 第2篇

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

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按下表要求评定):

评 分 项 目 分

值 得

分 完成任务 10 分

文献阅读与外文翻译 10 分

学术水平与实际能力及创新 30 分

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能力 30 分

文字表达及规范 10 分

学习态度 10 分

合 计(100 分)

指导教师签字

谈数学教师的成长记录袋 第3篇

第一,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 是对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变的一种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中, 提出了“三关注: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重要的客观依据。要实现这种理念, 首先要从作为学生的引导者, 帮助者, 合作者的教师身上实现。数学教师的成长记录袋无疑是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模板, 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踏踏实实的工作历程, 成长的脚印, 无疑是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的一种体现, 是教师工作中关注过程的客观事实的依据。

第二, 教师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自省使人奋进, 反思使人成功, 总结使人提高。教师在记录过程中, 不断回味教育、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 从中找出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 学会自我反省, 自我总结。如, 成长记录袋中, 有数学教师自已精心编写的章末复习总结, 有自己多年精心策划的中考、高考复习计划, 经验之谈, 有探索过多次的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设想, 有多年收藏的精益求精的中考、高考题型, 有多年收藏的丰富解答技巧的难题, 有自己亲手制作的获奖课件, 亲自撰写的获过奖的论文, 优质教案, 还有自己从实践中探究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教师的成长记录袋是由教师自己建立的, 真实而自然, 无需矫揉造作, 弄虚作假, 搞形式主义, 它是教师个人作品的系列收集, 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点点滴滴地记载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的过程, 有助于教师弘扬个性, 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第三, 教师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有利于教师从经验的平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不管是有经验的老教师, 还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 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涯中, 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大多为感性认识, 含有多少理论, 多少原理, 依据是什么, 大多平淡待之, 很少有人去思考与发掘理性的东西。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为及时思考与发掘自己的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教师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 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而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成长。

我是一位数学教师, 执教二十一年。想谈一谈数学教师成长记录袋里可以记录些什么?

1、数学教材的章末总结。毛主席说:“有总结才有提高”。数学教师在上新课的过程中, 当一章上完之后, 当某一板块的内容告一段落之后, 及时总结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总结才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 总结解题方法, 数学思想, 提高解题技能。在章末总结中, 可设计三方面的内容:知识系统, 解题方法与数学思想, 典型例题讲解。教师将数学教材的每一章的总结记入一个能长久保存的笔记本上, 在每一届的教学中, 不断补充完善, 更新。给下一届的新课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在复习本章时, 不用匆匆忙忙备课, 成竹在胸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复习方案进行复习。

2、难题收集。数学这门学科, 谁也不敢妄自尊大。当你的思维不得要领时, 冥思苦想许久, 也不着边际。这些曾经让你“苦恼”过的“难题”, 难道没有收藏的价值吗?难道没有好好总结一下的必要吗?说来不好意思。在2002年中考复习中, 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a、b是正实数, 且a+b=2, 求的最小值。这道题当时为难我们不少数学教师, 最终思索未果。在2002年, 暑假函授学习, 在函授同学的指点下, 才悟得要领。原来,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迎刃而解之。痛定思痛, 我在笔记本上 (我有一个专门的数学笔记本, 收集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详细地记下了解题的全过程, 对它涉及的数学思想, 解题方法作了深刻的反思。因为它曾使我“丢了”脸面。在2006年的我校的中考复习中, 又有一位数学老师拿着这道题来和我“切磋”。我一看, 又是这道题, 只不过将a、b变成了x、y, 我说:“你忘记啦!这就是2002年哪道题嘛!”这位数学老师怪不好意思地走了。可见, 重视对数学难题的收集, 是非常必要的, 这不仅为教学服务, 而且有利于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的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3、教学反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你一定会有许多思维的“灵感”, 有许多绵长的回味, 也有由于成功带来的喜悦, 也有由于失败带来的忧伤。这些喜怒哀乐, 稍纵即逝。如果不把它记录下来, 非常可惜。把它们及时记下来, 这就是教学反思。这些来自实践的思维深处的反思, 意义重大, 稍作扩展, 挖掘其理论源泉, 就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有行家说:“只有教学反思, 才能促进教师成长”。

4、读书摘录、笔记、读后感。在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你会无意中浏览许多报刊、书籍, 如《读者》, 《半月谈》, 《人民教育》, 《中国教育报》等。还有许多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 如《中学生学习报》、《语文报》、《中学生数理化》等。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读后回味无穷, 受益匪浅, 有一种动笔记下来, 有一种动笔想写几句的欲望。这些好文章, 哲理深邃的至理名言, 读后感, 对于丰富教师知识, 提高教师素养, 体验生命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教研成果。在教育教学中, 你一定有许多亲手撰写的曾经获过奖的论文, 优质教案;亲自制作的引以为慰的课件等。我县每年十一月有奉节县论文评选, 每年5月有优质教案评选, 由奉节县教育学会组织。那些曾经获奖的论文, 优质教案正是你的得意之作。我有两个自己独立制作的课件, 用几何画板制成, “变化中的三角形”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制作时花去了相当的时间, 回味起来, 演示自己的课件, 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用这两个课件编写的教案分别在2005年5月, 2006年5月的全县优质教案评选中, 均获得二等奖。在成长记录袋中收藏自己的教研成果, 使教师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感受了成功与进步, 激发了内在潜能, 体验了生命的存在。

让“被研究”拉动教师成长 第4篇

提起“科研”,许多一线教师感觉不是很亲切,总想敬而远之,但迫于种种要求又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科研不再是教师主动的需求,而成了一种被动的硬性指标。这种被动的科研我们先简称为“被研究”。“被研究”之下的教师,一方面会成为自背包袱前行的人——“作茧自缚”;另一种是能为自己的成长给力的人——“破茧成蝶”。也就是说“被研究”也一样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找准“被研究”的切入点

怎样引领教师,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点,犹如商家找到了商机。但话说回来,找“被研究”的切入点,绝不是把教师当成能够制作产品的生产者,而是能够自己寻求发展方向的充满智慧的人。学校管理者先找一些(哪怕一个)切入点,实实在在做起来是最重要的,贪大求详终究不了了之草草收兵。最主要的是让教师感觉到抛开高深的理论字眼,关注身边事儿,做好手头的活。于是我校追求的是让教师能自觉地用心、用笔记录每一次成功失败的反思,讲清自己或他人遇到的教育故事……尽管有许多教师不理解,上交的材料认真者有之,抄袭者有之,发牢骚者更有之。给他们一段时间后,逐渐地你会发现一部分教师能理解了并乐此不疲。从这个点出发,引领教师做即时性研究,再到做专题性研究,让教师明确方向,并在其中找到适合成长的一条路或是让其为自己的成长注入新鲜血液,我想这也是在做校本科研,此时的“被研究”便成了一种专业的引领。

二、培植“被研究”的生长点

校本科研只有根植于学校自身的土壤,才有蓬勃向上的发展力。教师迈向科研的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何给予其力量,培训与鼓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我们通过全员培训让教师意识到对于一个需长期去研究才能得出结论或指导我们工作的经验与存在的困惑,那就需要我们进行小课题研究。但如何把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变成课题来阐述,我校以教研组、学科组、各科室为单位,结合本部门与进修学校下发的各学校本年度研究专题进行集体商讨,提炼出团队所要研究的大主题,各部门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子课题。课题名以团队的方式提交到学校的科研室,待学校科研领导组成员审核后方可领取本市统一设计的《课题(问题)实录本》。之后科研主任针对每年度小课题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卷宗本如何来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强调与指导。但科研只是写在纸上的吗?让枯燥的科研工作进行下去,适当地组织相关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除了教师自愿参加外,还需要学校管理者善于感知教师,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其参与其中。如学校每学期组织的教研沙龙、各级部门组织的赛课活动等,让更多的教师展示自己的才能。此时的“被科研”便被赋予了生命力。

三、塑造“被研究”的亮丽点

科研工作,无论是以主动开始还是以被动开始,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都应在原有工作经验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当我们努力发挥科研在学校改革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作用,也会逐渐彰显学校工作的特点,这特点有别于其他学校,我们称之为自己的“特色”即“亮点”。当这个“亮点”出现时,“要我搞科研”转向“我要搞科研”的局面也会随之而来。随着我校小课题立项数不断增加,学校也随之增加了一些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如立项费与课题资料费给予报销。教师在学校管理者的精心设计之下,参与了许多活动,但活动之后有的下定决心不再去参与,有的则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如需让每位教师都有一份成功感,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年末的总结会上,播放全年度教师参与各项活动的报道与资料片,以日期为序进行案例回放。为了使教师把激励化作动力,要让教师尝到“可口的味道”。在奖励项目上,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可设不同的奖项,如“明星教师”“最佳教研组”“校级全天候教师”等。物质奖励还可用图书借阅卡、某刊物全年订阅卡、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等,既解决了教师平时培训之需,又为教师积累了一笔精神财富。此时的“被科研”便也不是被科研。

作为教师,我们没理由拒绝专业成长,这不仅仅是职业的需要,更是实现幸福人生的需要。校本科研工作有待于创造一个低起点的平台让教师有先尝后主动买账的机会,让基层教师感受到这种职业需要享受职业幸福,被科研同样可以拉动教师成长,这不仅是基层学校所要研究的课题,还要靠上级部门多多给予指导与帮助。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5篇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1篇:

指导时间:年11月5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当面指导

指导教师:xxx

被指导教师:xxx

指导资料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课堂提问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常用手段之一,课堂提问设计成功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科学适时适度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反之,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则会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的具体表现:

1、问题表面化、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么蜻蜓点水,处处开花但不着边际,问题数量多,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2、问题随意性,问题末经精心安排,随意发问,问题没价值,缺乏科学依据与科学设计,表面上启发学生思考,实则缺乏针对性,收效甚微。

3、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不到位,学生学习缺乏创造性。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2篇: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10.8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xxx

被指导教师:xxx

指导主。

在目前的学校中,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职责感和主动性,学习行为十分消极,严重影响素质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求内化为主动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注意学生听,教师讲,对学生动机无从研究,所以产生学生厌学的不良后果,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为了改变课堂教学中这种长期存在的弊端,从而完善学习心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需措施。

指导成效:经过指导使被指导者认识到对学生动机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资料: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组织口语活动小组(GroupWork)

当前英语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低。异常是此刻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

小组活动的素材十分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绝对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本事。创设真实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进取性的办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师生的直接交流主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求学生向生活的基本功。说课说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但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表此刻以下方面。

1、说课与上课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仅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并且还注意的问题:

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资料:倡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恩斯坦以往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注重最终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本事。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8篇:

活动日期:.4.20

活动地点:高三年级教师、生物实验室

青年教师:xxx

指导教师:xxx

活动资料:

1、观摩杨陈教师的课必修2第5章《生物变异一轮复习》。

2、杨陈教师谈教学后体会。

3、听课教师谈听课后体会及提议。

青年教师收获:

1、教学中现代理论的科学指导。

2、运用好概念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目标达成更需资料: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2、课堂教师能够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能够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当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课堂课堂以自我为中心,只爱自我说,不让学生讲,资料:

1、一个有梦想的教师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和关爱学生。

2、教师投入梦想,信念、人格,情感和热情或者是全部生命,教师创造出耀眼的光彩。

3、教师赶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会用智慧思维,用创造开拓未来。

指导效果:经过对被指导教师做一个有梦想的教师的指导培养,使被指导教师懂得了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而是生活的本身,做一个有梦想的教师,就。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指导教师指导、反馈意见:

1、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经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第6篇

指导时间:2013年9月22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书平

指导主要内容: 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组织口语活动小组(Group Work)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低。特别是现在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

小组活动的素材非常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绝对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创设真实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师生的直接交流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活动

(interaction),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不同,交叉使用短文朗读,情景对话,回答问题,话题表达等方式。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恰如其分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加的一些笑话、游戏、谜语、竟猜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又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当然,这些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而且尽量使用英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要求:学习小组每天作好Duty Report或Free Talk。要求学生向生活要题材,唤起他们的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和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激情。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2013年5月14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宝松

指导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课堂课堂要实行民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说,不让学生讲,要建立一个伙伴性的师生关系,问错的可以重问,答错的可以重答不同见解可以争议,老师错了允许学生提出意见。

2、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可以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要让全体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不拍学生提问题,要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 2013年12月2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书平英语组全体成员

指导主要内容:倡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谓的问题意识,表现为学习者在认识活动过程中,常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英语只是一种工具,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鼓励他们积极思维,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尽力营造和谐的英语口语学习、运用氛围,首先让学生敢,有问题才能有长久的兴趣。同时努力拓展他们讨论问题的渠道,使他们会问。还应不尽余力地精心组织课堂活动,教会他们善于提问。在他们无法确切了解意思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上下文进行猜测,提高他们的猜测力。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平时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交流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 2013年11月26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宝松 马书平

指导主要内容: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就要学会面对学生,有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能真诚地交流;面对教育,有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不息的能量。一个被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教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享职业幸福,一、具有人格的魅力

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教育界的人格,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人格化,通过人的个性来体现这种道德规范。这种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人格的潜在作用。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独具风采的魅力。

二、具有走进学生心灵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就要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去亲近学生.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

生。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或经常批评、指责,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 “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尊重、理解、信任去唤醒激励学生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能尊重那些犯过错的学生和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教师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三、具有学识魅力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第7篇

指导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被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主要资料: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要让全体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不拍学生提问题,要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2、课堂教师能够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能够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当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课堂课堂要实行民主化

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创建与管理 第8篇

一、创建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意义

1.有利于展示教师成长的历程。以往的教师评价只能关注到现有的、显性的因素, 很难关注到教师成长中的长期的、隐性的因素。建立“成长记录袋”, 通过收集相关材料, 不仅可以了解到教师的长项, 也可以了解到其短项;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现在, 也可以了解其过去, 由此对教师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

2.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有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各项素养。通过“成长记录袋”, 教师本人可以很容易看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从而进行反思、学习, 扬长补短, 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有利于教师体验成功, 自我激励。通过反思, 教师就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变, 改变之后的教学当是有所进步的教学, 由此在心中形成成功体验。这种反复的成功体验, 会激励教师不断追求成功, 不断努力工作。

4.有利于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管理。实践表明, 当出现问题后, 仅仅靠教师自我改进不能快速达成目标, 借助他人帮助是快速提高自己的办法之一。“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学校清楚地了解教师成长历程中的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指导, 提高管理效益。

二、创建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原则

1.多元性原则。

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设置应体现角度多元的特点, 重点反映教师在师德修养、师生关系、业务学习、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团队合作、校本教研、学生个案研究、考试评价等多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

2.主体性原则。

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栏目的设计应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 这样能发挥教师记录自己成长道路的积极性, 更好地体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成长方式的丰富性。

3.互动性原则。

将教师“成长记录袋”作为教师自我评价与学校对教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培养的重要依据, 重视对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分析、应用, 关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之间的互动反馈, 改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 提高教师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能力。

4.发展性原则。

教师“成长记录袋”所隐含的评价标准与内容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着力于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激发教师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 并能随着教育价值观、社会人才观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三、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个人资料、成果、作品等的系列收集, 其内容应真实反映教师本人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过程, 因此, 教师“成长记录袋”应涵盖教师专业成长的各个方面。

(一) 封面内容。

“成长记录袋”封面要体现个性, 既要反映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 又要反映出理想追求等。

(二) 内文内容。

1.“我的档案清单”: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每一项内容的具体名称、必要提示等, 使记录袋的内容一目了然。

2.“我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学历、职称、政治面貌、骨干教师情况、所教专业、学习和工作简历等项目。

3.“我的教育思想”:包括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

4.“我的教育行动”: (1) 计划总结材料:个人年度发展计划、年度工作盘点和总结。 (2) 教研活动资料:①课题研究、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有价值的资料 (如自己主要参与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草拟的课题研究报告, 自己撰写的研讨会发言稿、交流材料等) ;②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的资料 (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同行评价, 制作的教具、学具、课件等) ;③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材料或者专题讲座 (校本课程方案、自己参与编写的部分教材、自己主讲的讲稿文本或电子稿) ;④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的情况记录 (培训证明、结业证书、考试合格证书等) 。 (3) 自己的工作集萃:①创造性的教育策略介绍 (如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总结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经验的介绍) ;②最佳活动方案 (精选部分自己参与制定的、较为满意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方案) ;③精彩的演讲稿或讲话稿 (自己满意的校内外演讲稿或讲话稿以及自己讲话、演讲的稿子) ;④读书笔记、教育反思、教学案例精选 (精选自己的部分读书笔记、教育反思、教学案例) ;⑤满意的学生作业 (学生的获奖作品或自己认为有收藏意义的学生作业) ;⑥满意的鼓励性评语 (自己创造的、评价学生使用的且收到良好效果的评语) ;⑦成功课的感受 (自己上过的成功课的感受) ;⑧温馨的师生对话卡和有代表性的家校联系卡 (师生之间的温馨对话、家长的反馈意见) , 等等。 (4) 其他能展示自己专业发展的相关材料 (自己参与编写的教辅用书、发表的作品、受聘外单位的聘书、社会兼职的证明等) 。

5.“我的工作评价”:教师本人、家长、学生、考评委员会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记录 (中层以上干部、教师满意度测评表, 师德测评表, 月度、学期、学年考核评价表等) 。

6.“我的工作成果”: (1) 各种荣誉称号证书的复印件 (校内外机构授予自己或自己分管工作的各项综合荣誉) ; (2) 教学竞赛获奖、论文获奖、各级优秀课、辅导学生获奖 (自己或自己所辅导的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相关比赛获奖) ; (3) 课题结题等证书的复印件 (自己参与研究的课题的结题、获奖) ; (4) 辅导学生发表作品及个人发表作品的底稿、发表的报纸、杂志; (5) 个人工作经验和工作反思材料 (个人工作小结、经验总结、申报材料等) 。

7.“我的工作证书”:最高学历的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聘任证书 (中层干部职务聘任、教师职称聘任) 、岗位培训证书 (岗前培训、后备干部培训、教育干部培训、各项专业培训) 、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认定资格的证书复印件。

四、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展示

每学年学校指导每位教师将成长记录袋中的资料分类归档, 并组织展示、交流。通过各种展示, 充分体现它总结、激励的功能, 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

1.定期展示, 取长补短。

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全体教师定期展示成长记录袋, 一般在期中和期末各展示一次。期中展示是为了让教师了解自己在前半学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对照其他同事的“成长记录袋”, 明确后半学期努力的方向;期末展示是为了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定。

2.分层展示, 各展所长。

学校每学期初在教学计划中制定本学期成长记录袋的展示形式, 如骨干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成长记录袋”展示、中老年“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展示等。在专题展示活动中, 确立重点发言人, 介绍自己成长记录袋的素材, 并根据自己的素材对自己进行评价, 发表对其他教师“成长记录袋”的看法等。

3.活动展示, 进行宣传。

平时可向来校参观的领导和教师进行展示, 并把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传达给教师;也可以在召开家长会时, 让家长观看本班任课教师的成长记录袋, 让家长了解任课教师的情况, 看到教师的成绩, 从而使家长对教师满意, 对学校放心。

五、教师“成长记录袋”的管理

1.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创建和管理工作由科研处指导 (当然, 每所学校可依据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管理部门) , 课程处及各协进组配合, 教师个人具体负责。应使每个教师充分理解教师“成长记录袋”实施的意义, 明确其使用的目的, 掌握收集的内容和方式, 主动参与记录袋设计、建立和评价的全过程。

2.在“成长记录袋”建立过程中, 要讲求实效, 避免形式, 切记资料的简单收集, 把成长袋变为资料袋, 要注意对资料的筛选、合并、归类, 使“成长记录袋”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水平。

3.“成长记录袋”资料的收集是个人智慧的结晶和体现, 要在一般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个人特色, 反映自己的个性, 以最能展现自己优异成绩的方式进行展示, 切忌弄成千人一面, 一般雷同。

4.教师“成长记录袋”平时由教师自行保管, 边工作、边收集、边整理, 学期末集中整理一次, 学年末全面进行一次整理并集中交学校档案室保存。

5.教师“成长记录袋”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 学校领导、教师之间、学生、家长及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教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及业绩考核的参照。

被指导教师成长记录 第9篇

摘 要: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师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更是现代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初任幼儿教师来说,如何运用这样一项基本技能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本文从观察目标的确立、观察记录方法的运用以及观察行为的解析等方面探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如何促进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行为观察记录;初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观察、分析、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教师应具有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可见,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幼教人员必须拥有的基本的专业能力。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使得教师理解儿童的需要与经验,使教与学的决策有理有据 ;深入、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各幼儿个体重点需要加强和干预的领域;改善教育和发展干预方法与成效〔1〕。因此,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是促进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手段。

一、初任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

初任幼儿教师又称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1 -3年的教师。教师们刚从师范专业毕业,时间、精力充沛,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态度。经过专业的学习,教师们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属于“缄默的知识”。教师们缺乏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本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形形色色问题的经验。她们虽然掌握幼儿发展的一般特征,但面对班上几十名具有各自特点的幼儿却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她们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组织教学的能力不强、不能够有效的实施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初任教师还面临着与同事处理好关系,赢得同事的接纳、领导的认可以及家长的信任与尊重的压力。

二、如何运用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促进初任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有重大影响,而且要持续数年,会影响到整个 40 年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也确实影响到教师是否留在教学专业的决策。”由此可见,帮助初任教师解决任职初期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对初任教师终身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提高自己的实践性智慧的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观察幼儿。

1.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属于专业观察范畴,因此必定要有观察目标。观察目标的确定是初任幼教工作者在进行观察记录时遭遇的首要问题。首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作为我们进行观察评价的指南,可以以此来确立观察目标。此外中国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英国《EYFS早期学习与发展目标》、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法国《对母语学校的方向指导》、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澳大利亚《幼年学习大纲》均可作为我们制定行为观察记录目标确立的参考。参考这些资料可使得我们的观察记录工作更全面、系统,对幼儿的了解也更全面、更立体。其次,每个活动要到成的教育目标也可作为观察记录的观察目标。比如,蒙氏教育活动中,插座圆柱体这份教具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培养对应、序列的逻辑思考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抓圆柱体的圆饼作为书写的预备。在蒙氏工作时间,教师就可以依据以上的教育目标来观察幼儿操作插座圆柱体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分析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确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2.选用合适的观察方法

(1)叙事记录法。对于初任的幼儿教师,运用文字描述幼儿的行为是首先练就的行为观察记录方法。描述性词语的运用是该记录方法的重点与难点。初任教师在记录幼儿看似司空见惯的行为时有时会忽略幼儿行为的典型特征的描述,例如“说”可以描述为“耳语、尖叫、大喊、”等等,但不同表述的效果截然不同。缺乏这种形象的描述导致后续自己或他人重新阅读观察记录进行行为分析时产生误差。因此,为达到较好的记录效果,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短语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尽量避免使用判断性词句或推论,不做推论,只记录发生的事实,是叙事性记录需遵循的原则。对描述事件的分析以及教育策略要与描述要分开。以下的观察记录只有对事件经过、表情、神态等的描述,没有对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

蒙氏工作期间突然之间听到当当的哭声,老师立刻过去看个究竟。当当气愤的指着萱萱边哭边厉声说:“他搞我”。 萱萱紧张的看着老师说:“他打扰我工作。”老师说:“不是不允许两个人做一份工作吗?”当当带着哭腔用反问的口气说:“我看看还不行吗?”老师说:“好了,你看完可以走了。”当当纹丝不动的站在那里,继续委屈的哭着说:“看看还不行吗?”说完后继续哭,并且肩膀开始耸动起来。我立刻过去抱抱他,然后对萱萱说:“来安慰安慰当当,他好伤心。”萱边抱当当边用体贴的口气说:“当当不哭了,不哭了。”这时魏思蕊拿来纸巾,边说当当没事了,边给他擦眼泪。当当还是不停的抽泣着,他们俩就不停的安慰他。萱一边安慰当当,一边时不时的用瞟的眼神看看我。当情绪一直没稳定下来,萱就慌忙的拿来二项式对他说:“当当来玩这个。”当当没有接受,而是一屁股坐在几何立体组前开始摆弄。此刻,谦谦正在操作这份工作。晨见状对谦说:“他动你东西。”吴伯谦说:“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共同玩起了这份工作。

(2)线路图法。运用线路图记录幼儿活动的轨迹,描述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活动。例如实施蒙氏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在蒙氏工作期间就可以用线路图发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探究该幼儿在哪些区域停留了多久,以此反映出该幼儿对各个区域的偏好,以便调整后续的干预策略。

上图反映出该幼儿更偏爱美工区,语言区、人文科学区虽近在咫尺都没有过去操作。这是否跟该区域材料的设置有关,有待于对其他幼儿在语言及人文科学区操作情况进行观察以作比较,确定是材料投放的原因还是幼儿个体的原因。

(3)统计图法。运用饼图反应幼儿在某一项活动中任务达成情况。例如,在蒙氏活动中,自由工作期间,有的小朋友自始至终都进行蒙氏操作活动,但有的幼儿可能会出现无所事事,在教室内闲逛的状况。那么针对这些特殊表现的幼儿就可进行各种观察,统计出该时间段内他的活动情况。

(4)运用检核表记录幼儿的行为。初任教师可根据幼儿发展里程碑的发展指标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然后通过观察,检查核对该行为是否呈现的。由于初任教师的经验不足,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观察更全面,以免观察片面。这样的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省时省力,便于操作。

3.运用幼儿发展理论解析观察行为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对记录的信息的分析与解读,提出干预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初任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还会反应不会作行为分析以及教育策略的提出。其实,这反映的问题也是在学校里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处于“沉睡状态”,还没有用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恰巧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对自己所知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内化的过程,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例如,以下是一位老师做的观察记录做的评价与分析部分:

三、评价

根据《指南》的语言目标:4-5岁的幼儿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他喜欢看图书,喜欢给老师讲故事,并且能坚持把一本书讲完。能说出书的大致情节。他摸着自己的嘴巴,演示鳄鱼当时的表情,说明他体会到鳄鱼当时的心情,对内容有初步的理解。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对学习情境进行感受、结构化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因此孩子对《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诠释完全是他的构建过程,教师不用过多地精确解读文本的意义,而是引导幼儿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或线索,创编、改造故事。

四、建议

老师应该重视幼儿的声音: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自由地对文本作出反应,。鼓励幼儿倾听、回应别人的想法,即鼓励幼儿通过互动而创造新的意义。整理分析彼此多元角度的想法,并探索这些想法的关联与对彼此的意义。老师不是提供故事“正确意义”的人和提供标准答案的知识库,而是“创造意义”的引导者,引导幼儿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或线索,创编、改造故事。

这位老师对孩子阅读活动观察记录的分析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她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面对幼儿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信息环绕在教师的周围,但是为教师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信息正是教师的头脑起作用的教育价值观、儿童观。在这些内隐观念的作用下,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进入到教师的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发出指令指挥躯体进行相应的语言与动作,行为的结果的信息又传回大脑,大脑进行又一轮信息加工,发出新的指令指挥新的行为。 这样的过程正是教师对幼儿的行而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调整教育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认识不断地趋近于客观、全面、完善,教育行为也不断地趋近于适合幼儿的发展,教育智慧不断的升级。

初任幼儿教师在对班上幼儿做了大量的观察记录对孩子的了解熟悉度比较高后就可把对孩子的了解情况分享给家长,并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表现情况,以此对幼儿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的沟通过程就是在向家长呈现老师专业化的工作过程,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同,赢得家长的信赖。初任教师也可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事分享,既能展现自己勤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赢得同事的认可与接纳,也能与同事互相交流学习。这样的学习更直观、具体、体验更深,更易于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JaniceJ.Beaty.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M].郑福明,费广洪,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2]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里德尔﹒利奇.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M].潘月娟,王艳云,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有改编).

[4][5] 侯素雯 林建华.幼儿行为观察知道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4.(有改编).

[6]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观察儿童[M].单敏月 王晓平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6.(有改编).

上一篇:关爱员工共创和谐征文下一篇:五四运动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