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朝花夕拾》收获

2024-07-25

初中《朝花夕拾》收获(精选14篇)

初中《朝花夕拾》收获 第1篇

这是黑暗深处的一声呐喊,这是刺醒人民的一把利剑。如果不是军阀混乱中的人,是无法理解这些文字的,就像黑暗看不见光明。《朝花夕拾》正是那么一声呐喊,更是那么一把利剑。

正同于它别出心裁的书名,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人到中年时雕琢出来的。某天夜晚,鲁迅先生在窗前,听外面的警报迭起,屋里是自己孤身一人,不禁思绪拉回了过去——一个在欢乐与痛苦中度过的童年。但他不只是为了回忆而回忆,他还要让过去成为一把利器,为新文化运动将封建思想斩草除根。

单从题目来看,他将过去的时光喻为花,而“夕”表示了日薄西山了,可以看出鲁迅先在黑暗中找回从前的希望。既是对社会的憎恨,又是对未来的寄托。

虽然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应表达出不同的感受,可出鞘之剑难以收回,倾盆之水不易阻截,就在那夜,带着憎恶黑暗与回味美好的种子又一次破土萌发。翻开书,读完第一章《狗·猫·鼠》后,便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讽刺与憎恶,看似是回忆一只救养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细细品味,却能品出当时军阀对弱小者的压迫,同样对社会进行抨击,讽刺的还有指斥赶超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对反对白文,提倡复古倾向予以抨击的《二十四孝图》;在《无常》中,可见“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这句,公正的裁判在阴间,是一辛辣的嘲讽。还有用巫医不分、故弄玄虚的“名医”来讽刺政府与地主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最后,还用《范爱农》中的主人公范爱农因不满黑暗的社会,追求革命,被打击迫害的悲惨遭遇来对爱国的革命者同情与悼念。

但作品中也不乏温暖的一面,这点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得以体现。记述的是自己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虽然她既唠叨,也迷信,但十分善良。比如说她将鲁迅当年盼望已久的《山海经》送给他流露出鲁迅先生对这位劳动妇女的怀念,另一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讽刺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背后,也写出了童年的乐趣。描写百草园时,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看似平常的事物,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

可以说,《朝花夕拾》这本书无疑是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作者鲁迅先生将揶揄嘲讽的语言与犀利风趣比喻缝合得密不透风、天衣无逢且耐人寻味。这就使这本脍炙人口的散文集有足够的力量将光明唤起,有足够的锋利将黑暗刺穿。

朝花,夕拾,拾起的是回味,也是新文学绽放的,真理之花。

推荐语:子瀚,子瀚,你让我刮目相看。鲁迅的散文有着杂文似的犀利,因为他有一双能洞悉世事的眼,而这篇读后感中何尝不像一把利剑,将包裹在散文集中的神秘理性、复杂人性一一劈开。一年半积淀的决心和激情,内敛的元气在读这本散文集时,在笔墨的流转中肆意宣泄出来。

初中《朝花夕拾》收获 第2篇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初中《朝花夕拾》收获 第3篇

1.创设良好生动情境,有助于学生体会言外之意。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特点,这些“美”在带来美好享受的同时,有时也为课程教学形成了相当的挑战和压力。比如诗词歌赋内容,语文教师尽管对其意境的描述可谓百般努力、极尽能事,许多学生却还是难以走进诗歌创作的内在空间,无法能够较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不是隔山隔水就是显得迷雾重重的。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其中的重要物景、丰富诗情和主要意境等加工为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演播出来,那配音朗读、和谐音乐、流动画面和质感语调等综合形成的技术性效果,定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快速有效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笔者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了比较教学。对于前者,笔者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努力运用了形象化、生动化的语言描述,效果却难以尽如人意。而在另一个班级,首先播放了《三国演义》中的相关课件:在一望无际、海浪击岸的孤山上,全副武装的曹操傲然孤立,他面对惊涛骇浪、气势磅礴的大海,登高远眺、慷慨陈词,那自然情境和人文情怀相互融合在一起,给人传递了一种怦然心动、心领神往和为之震撼的意境。然后全班在心潮难平之下再学课文,无尽的言外之意滚滚而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有如神助的轻松快乐之感。

2.凸显文本内在情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没有任何情趣为被迫进行的学习活动,定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强烈意愿。”(乌申斯基语)情趣属于驱动系统的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它却往往以内在动机、心理倾向、性格气质等表现形式有效发挥强化、稳定和指向的作用。这与爱因斯坦的“兴趣老师论”与孔子的“知好乐之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是情趣化教学的“开发机”和“发酵剂”,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能够产生相当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对于记叙文、诗歌和散文等文体教学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诚可谓“鸡肋骨干、简单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有鉴于此,教师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辅助和良好支撑,则能从中赢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质效。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内容时,无论教师的语言描述得多么精彩和美妙,活动形式上多么活泼和丰富,学生依然会存在“被动应付”的学习心态。与此相反,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云的千奇百怪和变化多端:一会儿有的像雄狮、奔马、河流,一会儿有的像群山、草原、森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一边回忆关于“云与天气”之间关系的已学知识,一边从中相互讨论、交流、想象、共享与总结。如此而为,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趣,又从中攫取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3.焕发学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对于极具人文性特点的语文学科来说,能够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心灵共鸣从而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有效对话与交流”,是一种无上境界,也是一种孜孜以求的教学追求;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则是一种奠基铺路之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那么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为之事。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活动中的简要实践与点滴思考。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对于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是绽放花蕾的茂盛绿叶,是翱翔雄鹰的有力翅膀。只要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就一定会让语文教学大放光彩,从中获得“1=1>2”的综合双赢效应。

摘要: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独特优势,如音像和谐、图文并茂、储藏海量、形象直观、动静自如、操作便捷等特点。自在校园登堂入室以来,它以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情境创设为各类课程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力支撑,日益赢得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青睐和推崇。尤其对于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语文学科来说,多媒体模式既可有效发挥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作用,又能更好地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习视野,优化教学过程,开发学生潜能,为课程教学活动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就运用收获方面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素质教学之收获 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教学;课堂;学生;收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35-01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教学后,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密切了,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改变,现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一、老师要把课堂舞台交给学生

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经验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可以主宰课堂滔滔不绝,这样的传统教学,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新课标实施多年后的今天,回想那种传统教学做法真不可取。吕叔湘先生曾经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在新课改理念引导下,我逐渐改变着我在课堂上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譬如我现在上思品课时,基本上都要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一边阅读一边发现问题,自己能解答的自己解决,不能解答的一会提出来,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进行解决。课堂上不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回答,有时学生发现了较难问题,我也是先鼓励学生,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老师直接把答案讲给学生。如上肖像权内容时,有个学生就提出,张贴抓捕嫌疑犯罪分子照片,侵犯到嫌疑犯肖像权没有?学生有兴趣地争论起来,争论后他们自己就有了明确认识。老师期间只适时地引导、点拨,最后完整满意的答案也就有了。课堂交给学生,一堂课下来老师不似以往那样口干舌焦,也看到了学生在思考什么,他们掌握问题程度如何,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二、老师教学的基础依据是教材

课改后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强,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有它的科学依据,体现着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我们在教学时要以教材为基础,不能为了片面的追求新颖、有趣等形式而脱离了教材。在备课时,要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要有目的选择课本中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或者在教材提出的问题基础上稍加变动,甚至添加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分析以达到教学目的。如我上“公民的义务”内容时,教材中有一案例,提出的问题是“小珊是未成年人,到底该不该纳税?”我认为这一案例与学生生活很贴近,要利用起来,我就将教材提出的问题细化成了下面几个问题:纳税是法定义务还是道德义务?你还能列举哪些属于法定义务?履行纳税义务有何意义?若不履行纳税法定义务会有什么后果?由此你能说说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吗?这样将“我们的法定义务”一框内容用这一个案例基本就解决了,教材中的问题也有了答案。课改过程中, 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完全抛弃了教材中的资料,搜集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甚至学生课下也准备了不少资料,熟不知这样脱离教材而教学是新课改的误区。

三、老师要用身边材料丰富教材

新课改要求老师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并不是让老师固守教材。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来自学生身边的素材,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和社会上热点问题很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尽量地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我上“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时,我就利用了当下新闻“马航事件”,利用这一新闻我提出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既教育了学生要珍爱生命,又教育了学生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而且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法律,同时还鼓励学生要关注国内国外新闻。结果是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多维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在教学中适时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

四、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

如七年级的入学教育,我让学生从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怎么样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我教学时,还喜欢用“装愚”这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我在上“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内容时,当学生阅读完内容,解答完疑惑后,针对公民——权利;人民——权力,这两组易混淆内容,我就说了:老师不太明白,哪位同学来帮帮老师,公民和人民应该各对应哪一个“li”还要简单说说你的理由。马上就有学生开始动脑,举手要帮助老师了,主动参与性很高。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促进思品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我会在教学中更加努力,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同仁共享。

朝花夕拾摘抄初中 第5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我们看看下面的朝花夕拾摘抄吧!

朝花夕拾摘抄初中

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2、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3、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4、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5、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6、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7、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8、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9、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10、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11、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12、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初中 第6篇

在书屋读书。寿先生教诲,学生当他读书入神,没发现学生做各式各样的事,课上描人,到园玩耍。鲁迅追求自由,大自然的心态,热爱学习。

《狗·猫·鼠》《在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本不叫阿长,好像叫什么姑娘,她是个劳动者,不光善良、真诚,而且热爱孩子,对“我”管得严,动不动要告家长。睡觉又写“大”字,“我”没有翻身之地。但她思想上有封建社会的主义——说长毛。

她说, 正月初一,清早睁眼睛,就说,阿妈,恭喜恭喜!这是一年的运气。不许说别的话!,还福橘。她拿橘。第二天,醒得早,坐起来。她将我按住。 “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将东西,塞在我嘴里,出于他善良的动机。

“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事,她对孩子观察细致,对孩子体贴,满足愿望认真、郑重其事。“我”惊喜全体都震悚起来。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初中 第7篇

风景如画的百草园,意趣盎然的五猖令,是鲁迅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然而,这“美”之中,总掺杂着一些**: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令却无奈地被父亲拦阻。在使人莞尔一笑之余,更能感受鲁迅那颗充满妙趣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层次的方面,是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隐鼠被鲁迅仇视的长妈妈,却费尽心思地买来了《山海经》。尽管她睡姿丑陋、拘泥礼数……可她却有如此“伟大的神力”,实属难能可贵;那位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在那个国人被随意欺凌的时代,却践行了崇高的师德;最为离奇的.莫过于《无常》,地狱勾魂的使者白无常,因怜悯自己的寡妇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儿子还阳半刻。这种只有圣人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出现在铁石心肠的白无常身上,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温情。

最扣人心弦的是《二十四孝图》和《父亲的病》,童年的鲁迅看完《二十四孝图》后,立志要像故事里的孝子一样报答父母,这颗无私的孝心,是无价之宝。最能给我震撼的,是鲁迅父亲即将逝去时,鲁迅希望父亲快点离去以免受痛苦纠结的心理,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时空,感受鲁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乐。

初中《朝花夕拾》收获 第8篇

(一) 兴趣是前提, 意志力是保证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英语教师, 应努力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创造说英语的环境, 一旦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而意志控制是一种自主学习品质,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困难和干扰, 尤其是初中生, 自控能力较差, 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来控制自己, 使学习坚持下去。

(二) 认知策略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中把认知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包括学生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储存材料、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如何提高操作的技能等等。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 就是帮助他们掌握并内化学习方法与技巧。

1. 让学生养成充分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自学, 是学生自主地与学习材料全接触的过程, 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一个准备阶段。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 不能简单的用四个字“预习课文”就将学生打发了, 而应针对不同课型, 将预习任务细化并规律化, 指导学生完成并逐渐形成习惯。以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 预习任务的布置要具体, 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①通读全文, 将生词用彩色记号笔标出, 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②再次通读全文, 给课文分段, 用一句话概括出每段的中心大意;③从单词表中查出生词, 根据音标读准词音, 并动手写几遍, 记住词义;④学会提出问题, 仔细思考2-3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 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策略

听、说、读、写作为英语学习四大技能, 都有具有各自特点的策略培养方式。教师首先要熟悉并了解各种技能的特点, 并增强自己的策略意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 将种种策略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四种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①意群训练:以几个相邻的词构成的意群为阅读的对象, 而不是单个的单词。要避免发声阅读, 克服在心中默读每个单词的习惯。②不回视训练:保证第一遍阅读时的高度注意力, 避免回视。③推理训练:要根据文章上下文线索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④速度与理解力的平衡点训练:找出自己的速度与理解力的平衡点; 在阅读中根据所读内容的难度和重要性程度, 调整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善于倾听的人, 也是善于学习的人。新课标中把上课认真听讲列为重要的认知策略之一。在活跃的课堂里, 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 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 倾听老师的讲话, 倾听同学的发言, 才能积极、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开启思维的火花,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课堂上,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小活动”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与兴趣。比如要求学生去捕捉同学发言中的信息, 从收获中领悟倾听的意义。如, 在小组活动中, 各组“发言人”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过程中,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倾听, 补充、整理该项内容, 然后抽查。再如, 教师在同学甲发言后, 可要求同学乙概括一下甲的发言, 或就甲的发言问乙一些问题, 或让乙评价一下甲的发言, 等等。

(三) 学生自我调控策略的培养

自我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通过自我调控策略,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不断地评价学习过程, 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 以保证自主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英语的动机、能力、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采用何种学习方法等进行自觉的评估, 让学生做到:①学前计划。②自主调控。③自我总结。

例如,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自我监控策略在写作之后进行修改。实践操作步骤如下:①小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思考作文写完后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改进;②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进行补充;③小组合作制作提问单;④给一篇例文, 让学生对照提问单进行评价;⑤让学生将提问单贴在作文本上, 对照提问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修改;⑥同学交换作文, 对照提问单进行互评;⑦对照提问单和自评、互评的参考意见做二次自我修改;⑧布置新话题, 对照提问单作文, 看效果。

(四) 学生交际策略的培养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来帮助学生习得交际策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 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把握交际机会, 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寻求帮助。此外,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共同进步, 增强合作意识和提高合作技能。

(五) 学生资源策略的培养

善于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是语言学习很重要的环节。互联网资源就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源, 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详尽的知识宝藏。借助互联网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帮助学生搜集更多与语言文本相关的语言信息,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 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的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搜索。同时建议学生将搜集到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归纳, 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在运用的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搜集多样化的资源, 以增强他们主动探究和多元学习思考的能力。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育的最终效果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 但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学记》有云, “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 又从而慵之;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抱怨某些学生上课纪律差, 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成绩老是上不去,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的良师应从学生始学时, 着力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经常去强化, 让学生耳熟能详, 让这些好习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得以顺利地开展,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中收获喜悦 第9篇

一、精心备课,认真研究设计教学预案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首先要备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要了解班内学生的智能、爱好、性格、学习基础、身体和家庭,做到因材施教。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把握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學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为教师备课、施教和辅导提供重要的依据,为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基础材料。其次要深入理解课标,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弄清教材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和深度广度。做好教学重难点的划分,注重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的纽带和核心作用,把握教学难点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再次要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教师要及时把握教学改革的信息,吸收现代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是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前提。外语课改以导悟式教学模式为主,主要原则是明确目标、多层设计、学生参与和注重实效。“语言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实践是知识之母。”要把“听说读写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创造英语实践运用的环境氛围。如在上新学期第一课时,我们要学习的是be going to 句式。首先,我用Glad to see you again! Long time no see. How I miss you ! 亲切与同学们沟通,由于我课下了解了一些同学假期的情况,于是引入假期生活话题。How did you spend your summer holidays ?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与我交流。为了真实还原生活,我将假期的同学会活动情况制成幻灯片课件,穿上我们同学会设计的服装,同学们兴趣很浓,不知不觉地被我引领到Summer holidays have passed. New term is com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term ? 顺利实现了预设的目标。再如我在讲 Would you like …? I`d like….句型时,为了鼓励大家实践,我创设一个邀请朋友吃饭的场景。我购买了水果、牛奶、鸡蛋和面包等食品,我做主人邀请同学们来做客,让同学们尝试语言实践,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说得都很精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学会了句型且记忆扎实,最后我把食品作为奖励发给表现突出的学生。

2.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在写作课教学中,我采用读思猜赏记的方式,使学生不觉得文章的学习与写作是枯燥的事。读就是学生提前预习,朗读熟练;思就是思考文章主题有几段,找出关键有代表的句子;猜就是训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尽可能地把握文章主旨;赏就是找到文章中精美的文句,看看哪里写得好,值得借鉴;记就是要背诵理解相关的重点内容,在记忆上我们可以以小组或个人比拼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三、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1.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按成绩和能力分成若干小组,有的是一帮一,有的是一帮多,总之是以小老师的活动来促学习,师傅教徒弟、兵教兵、兵练兵。小老师有权利引领学生开展课内外学习,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定期汇报,督促那些懒惰的同学。小老师承包学生,我承包小老师。学生在考核中超过小老师晋升为老师可带一名学生学习,进步组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认真做好学习过程的管理,减少掉队现象。在学习了洋思和杜郎口等学校的教学经验后,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出在对学生的学习监控不到位、不严格、不科学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设计了学生学习跟踪监控表,把每班分成四组,由小组长负责记录。表上能够体现的是上课回答问题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平时单词小考情况及月考成绩等情况汇总,每五天一总评,有个人总评和小组总评。在监控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针对那些成绩不理想、任务完成较差的学生,我利用早、晚自习等业余时间及时“补差”。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团队中进步成长,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极大地减少了掉队现象。

四、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1.精心设计课堂评价活动。科学、正确、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功底尚浅,词汇量有限,要根据阶段性教学的要求,把主体、客体和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联系起来,找到三者间互相作用的最佳连结点,使学生能够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评价要坚持严格和鼓励相结合的原则,要照顾全体,因人而异,让人人有机会展示,人人找到学习的乐趣,人人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解疑中不断进步,教师讲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正确运用鼓励与表扬。对层次不同的同学提问应采取不同的难度系数,回答正确要表扬,回答不正确要鼓励。表扬激发学习好的学生再接再厉争做外语学习的领头羊,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同学感到教师在认可自己、没有放弃自己,他们就会树立不甘落后于人的信心,更加勤奋地学习,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不采取批评手段,才能适应中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你追我赶争做学习先锋的局面,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改革一路走来,有艰辛更有快乐。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收获着丰硕的教学成果,也同时收获着改革带来的喜悦,我所教的班级中考在本校同年级组中成绩名列前茅。在今后的英语课改道路上,我仍要潜心研究,不断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朝花夕拾初中读书笔记 第10篇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而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人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事不恭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事迹,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板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那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像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像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的另类名字一样,鲁迅先生在老了,累了时,回忆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朝花夕拾初中读书笔记 第11篇

。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中所表现出的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的乐趣。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有快乐有悲伤。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的一样,充满着人生的味道。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乡村美景。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初中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第12篇

就在这富有独特含义题目的吸引下,我阅读了《朝花夕拾》一书。读鲁迅先生在老年时期回忆那些过去的点点滴滴,回忆了他那简单而无忧的幼年,回忆了他那独特自然的童年,回忆他那激情慷慨的青年。

读着,仿佛看到了小鲁迅在百草园与昆虫为伴,看到了他在先生的后院偷偷玩耍的欢乐;隐约看到了“迅哥”四处求医,为父治病的焦急;好像看到了鲁迅先生留学的点滴。在书中,鲁迅用简单又富有内涵的语言尖锐而又形象讽刺社会的黑暗,让我们见识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让我对当时社会的穷苦人民和儿童充满了同情与怜惜,也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强烈的失望的心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章节记叙了鲁迅到日本留学的生活,讲述了他自己在仙台学医,饱受日本学生的歧视、欺凌,侮辱的学习生活,并决心弃医从文的经历。这些经历中无不透露出鲁迅对藤野先生严谨、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热诚的高尚人格与教学品质的敬佩,也表达出作者的怀念之情。

是啊,正直的人受人尊敬、受人敬仰。就像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郝建,即使那个奶奶那样误会他,他也要扶人起来,他说得好:“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但这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他受到了被帮助人的尊敬,也受到了所有见证者的尊重,这就是正直的人,他们有着一颗乐于助人的热诚的心,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就放弃自己做的正确的事。

而我们呢,也要学习他们的品质,不能因为同学的“独特”就对他们有偏见,也不能通过别人的认知去认识一个人,我们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少年。只有我们强盛了,国家才可以强大,才可以变成一个文明的、受人尊敬的大国!鲁迅先生用文章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也是因为,伟大的鲁迅先生,也正是这样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

初中《朝花夕拾》收获 第13篇

在一篇关于语文教学的刊物上,看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于漪、吕叔湘、张志公、叶圣陶等语文教育大家也曾有过关于“语文与生活”关系的精辟论述。由此,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

教学中,也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才能生动精彩;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呆板枯燥。因此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善于从生活中撷取生动的素材,丰富自己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所执教的初一两个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所享受的父爱、母爱、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是充分的。他们在家中是“小太阳”、“小公主”,往往把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挚爱、呵护视为理所当然,似乎从未想到过回报。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教第一单元家庭生活时,我把《别再让父亲弯腰》和《一颗豆粒》等文章作为课外自读课文推荐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布置学生回家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件好事,再把做好事给自己及家人的感受写成学习心得。我批阅之后,写上评语,再让学生带回家,给父母看。让父母签上意见后,我再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爱亲人的感恩教育。我所推荐的文章在内容上与课文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实际设计语文练习和作业

第一单元的课文《论语十则》的内容是与学习相关的。如果按照课文所在的单元提示要求教学,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但我在备课时感到仅仅这样还不够,所以就又加入了这样的思考讨论题:对照课文中所讲的学习方法你有哪些还没有做到?你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吗?说出来与别人分享一下。学生们讨论思考后补充了: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做笔记、勤于发问等看法。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作文《我与困难的一次亲密接触》。在这次作文训练中,学生们把课文当作范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成的作文,大部分的学生能写出自己面对困难的真实表现,也能写出经历这件事后的收获,可以说是较为成功的一次写作练习。

三、根据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这一学期里,我开展了多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在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特别注意既有趣味又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倾注全部兴趣,进行学习。例如:初一上学期,我让学生开展“百家姓知多少”活动,因为这与每个学生名字有关,学生就特别感兴趣,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按照我划分好的小组,纷纷动手查找资料,归纳整理,写成汇报材料,等待展示。又如我带领学生开展“让错别字无处藏身”的活动,由于总爱写错别字这个顽症是学生们深恶痛绝的,所以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结合自己写别字的现象,主动深入挖掘原因,有的同学还让家长帮助找原因并制定出防止写错别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课上“成果展示”时,每个小组的展示都令我震惊,真想不到学生们能把造成错别字的原因分析的深入透彻,还制定出克服的方案,有的同学还编写成了顺口溜来分别容易写错容易读错的字。后来我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广告让生活更美好”“网络词语知多少”“对联艺术探寻”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就这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储备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联系生活拟定作文题目

本册教科书的写作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及见解,每一次,作文题目的设定都要符合这一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教科书的这一意图,在备课中我对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进行分析,并本着联系生活的原则,写每一篇作文都尽量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上,让学生好有话说,有内容可写。

五、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写日记的习惯

从初一第一周起,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好日记,定期收阅日记,并及时进行总结讲评,把写得好的日记进行展览。我在讲评优秀例文时,让学生做了这样的假设:如果这位同学没有细致的观察生活,及时写日记,他的作文能写这样好吗?经过讨论,学生们意识到了观察生活,写好日记的重要性。

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味到,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人较好实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学习。

语文为生活服务,生活处处有语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努力挖掘好语文教材,拓展好语文教学资源,联系生活实际上好语文课,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联系生活备课,通过多种办法拉紧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充分发挥人教版初中语文科书优势,实现教学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初中《朝花夕拾》收获 第14篇

关键词: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多样性;情境;体验

一、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可或缺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毋庸置疑,新课标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培养学生的观念之一,是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的。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思想观念的教育。正如帕克·帕默尔所说:“如果一位学生在完成教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收信息的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作为地理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地理知识的生成,更要注重是否在学生的心田上種下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种子。

例如,关于水污染,关于自然资源,教师决不能止步于知识传授这一层面,要充分利用投影、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收集来的有关图片和信息资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作细微的甄别、诊断和梳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与自然不协调造成的可怕后果。可结合实际事例和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防止水污染有哪些措施”,“如何开发利用本地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等等。如果地理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感官上的,更是心灵里的、精神上的,那这样的课堂和教学必将是厚重的、立体的,也是以往常规课教学所不能企及的。

二、方法:多样性教学方法不可或缺

地理教学不像语文教学,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理课堂就是沉闷单调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挂图、辩论、参观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打开学生、提升学生,让学生的已有经验,情感、思维能够在更大的层面被打开。

例如,可以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类似“设计出行路线进行救援”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还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的教学中,可以开展辩论活动,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等辩题组织辩论,以此归纳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自主学习法、整合热点法、构建知识树等方式方法都值得大胆一试。正如余光中所说,“教师教学应该‘左右逢源’,不该被规范绑得死死的。”地理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让孩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智慧和情感。

三、情境:体验活动不可或缺

课堂教学是否有最动情的触点,关键在于一种好的氛围。好的课堂与适宜的情境密不可分,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离不开这样一些因素的参与:教师的机智幽默,情境的绚丽多姿,神态、眼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渗透和影响……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

还比如,用乒乓球上绘制经纬网,绘制家庭的平面图,绘制生活小区的平面图,体验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比如树冠、年轮、房屋朝向,尝试办一期地理小报,对家乡土地调查。如家乡附近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近年来有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了保护河流(或湖泊、池塘)的水质,防治污染,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等。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理念、方法、情境方面更加灵活,更加大气,更加科学,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地理环境的变化,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余巍,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中学)

上一篇:跳绳社团制度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飞沙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