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实训教学大纲

2024-09-03

三大构成实训教学大纲(精选8篇)

三大构成实训教学大纲 第1篇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编码:

学分:3分

总 学 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

适应专业:动漫/图形图像各专业

先修课程:三大构成 素描色彩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习近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定义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第四节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第五节平面构成应用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 对比与统一

第二节对称与均衡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第四节 比例与权衡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点线面的一般排列设计开始,逐步进入较复杂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

第一节 点

一、点的构成;

二、点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线

一、线的构成;

二、线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 面

一、面的构成;

二、面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应用点、线、面原理完成具象形到抽象形的变化

第四章 基本形与骨骼(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第一节 基本形

第二节 骨骼

第五章平面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构成形式的特点及构成,难点是各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 基本元素的构成形式

第二节 重复构成第三节近似构成第四节 渐变构成第五节 发射构成第六节 特异构成第七节 密集构成第八节 空间构成第六章肌理构成(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基本要素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学会创造新形态,构成形式的应用。

第一节 认识肌理

第二节 肌理的分类

第三节 肌理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

第四节 肌理在艺术设计上的应用

第七章色彩的物理理论(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的概念

第二节 色彩的表示方式

第三节 孟塞尔色立体

第四节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第八章色彩的分类与特征(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类型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的分类

第二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第九章色彩构成的内容(10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混合一、原色;

二、加法混合;

三、减法混合;

四、叠加混合;

五、间色;

六、互补色;

七、并置

混合;

八、旋转混合第二节 色彩的并置

第三节 色彩的节奏

一、重复的节奏;

二、渐变的节奏;

三、多元的节奏

第四节 色彩的色调

第五节 配色实例

第十章色彩与心理(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色彩的视知觉现象的理解。以及怎样能熟练、正确地运

用色彩表现方法表现相关联的视觉现象。

第一节 色彩的感觉

一、温度;

二、重量;

三、质感;

四、面积;

五、情绪,六、色彩搭配的感觉

第二节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一、色彩的联想;

二、色彩的心理象征

第三节 色彩的使用

一、影响色彩使用的因素;

二、色彩的使用;

三、色彩的喜好与禁忌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二、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三、立体的构成特

第十二章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

一、粒体构成二、线体构成三、面体构成四、块体构成第十三章 立体的构成要素(6学时)

一、逻辑要素

二、形式美要素

三、形态要素

四、空间要素第十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4学时)

五、材料要素

六、肌理要素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构成设计与专业设计的相互关系。懂得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

法,掌握构成设计的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特性及其作用,并能掌握一定的材料性能与一定的工艺技能,完成相关各项目的练习作业与命题创作。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概论(0学时)

实验二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学时)实验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8学时)实验四基本形与骨骼(2学时)

实验五平面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6学时)实验六肌理构成(2学时)

实验七色彩的物理理论(2学时)

实验八色彩的分类与特征(4学时)

实验九色彩构成的内容(2学时)

实验十色彩与心理(2学时)

实验十一立体构成概述(0学时)

实验十二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

实验十三 立体的构成要素(4学时)

五、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图形图像,动漫,各专业。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学时,实验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

六、教学参考书

1、李洪忠等编著,《三大构成》第一版,上海美术出版社,2007年。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三大构成学分:3

周数:2周适用专业:动漫,图形图像,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构成设计与专业设计的相互关系。懂得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掌握构成设计的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特性及其作用,并能掌握一定的材料性能与一定的工艺技能,完成相关各项目的练习作业与命题创作。

三、课程设计内容

第一、期中课程设计

以所学的平面结合色彩为主,做一幅广告设计

第二、期末课程设计

以三大构成为基础,通过点线面结合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中所学的知识,做一组“我的家园”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四、时间安排

《三大构成》课程设计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时间2周。具体安排如下:

(1)期中课程设计

(3)期末课程设计

五、组织管理

课程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全面负责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六、成绩考核与评定

1.考核内容

由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所完成的作品、文档说明、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作品内容75%(1周)(1周)

(2)创意

15%(3)文档说明

2.成绩评定10%

依据上述考核内容,最后采用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五级记分制评定学生课程设计成绩。

三大构成实训教学大纲 第2篇

总 学 时:100 理论:60 实践:40 适用专业:广告专业 装潢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构成理论教学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

(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

(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二)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循序渐进。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作针对性的练习,重点在指导和讲评,逐步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能力,为今后创造性课程打好基础。

五、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概述 21.了解构成的概念 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3.了解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意义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4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 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 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

(三)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 6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 2.掌握均衡规律 3.掌握调和规律 4.掌握统一规律

(四)平面构成的形式 4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 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 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 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

色彩构成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色彩理论的沿革

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

2.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

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3.重点与难点色彩理论发展史重要的代表人物。

4.了解什么是色立体以及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二)色彩理论

色彩的形成——认识色彩、色与光、色彩的产生、光源色 色彩的属性——无彩色和有彩色、色相环与色立体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2学时

4学时

色彩的混合——原色、光学三原色、色料三原色、色彩混合

色彩的表述与色彩体系——古代色彩科学的研究、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现代色彩科学发展(显色系统和混色系统)、色立体的基本骨架(明度色阶表、纯度色阶表、色相环、等色相面、等明度面)。

(三)色彩知觉与色彩对比 4学时

色彩知觉现象——视觉适应性、视觉惰性、色彩的错觉、色彩易见度 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其他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色彩的肌理对比

(四)色彩的调和 4学时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类似调和、对比调和、面积调和、色彩的间隔调和 色彩的调性表达

(五)色彩的心理效应 4学时

色彩心理的表现类型——等级制度的色彩象征、宗教信仰的色彩象征、色彩的通感——色彩的音乐感、味觉感、轻重感、柔软与坚硬感、亲切舒适感、色彩的表情

立体构成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2学时

基本要素:形态的基本要素,形态的分类,形态的创造。

2.立体构成的基本法

2学时

基本法:线材的构成方法,面材的构成方法,块材的构成方法,材料的综合处理方法。

3.立体感、空间感

2学时

立体感、空间感:量感,空间感,肌理,错视。

4.美感要素形式法则 4学时

形式法则:尺度与比例,稳定与均衡,秩序与混乱,单纯与模糊,形象与意境。

5.立体构成 2学时

立体构成的技术意识, 立体构成的结构分析, 立体构成的机能造, 立体构成的技术美。

6.立体构成设计制作 8学时

软质线材设计构成 硬质线材设计构成 半立体设计构成 面材设计构成 块材设计构成 综合设计构成 肌理设计构成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环境艺术设计手册》 马克辛、吴成槐 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立体构成》 辛华泉 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3.《立体·构成材料》

4、《装潢设计构成基础》.

5、《平面设计作品赏析》 陈钦、陈赞蔚 编著 冯罗铮编著何 洁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大构成教学改革初探 第3篇

一、将概念与实际案例或场景相结合

平面构成传统的教学手法是将概念进行表述,然后进行几何元素的图示表达,但是没有设计基础的学生很难把图形精髓,更不能应用。所以在进行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应找一些与构成形式形近似的实际场景进行表示。如平面构成中的聚散构成,其要点是构成形式有集中和分散的效果,可以找一个与之相似的场景,如风吹过樱花树时,枝头的花瓣随风飘落,纷纷洒洒的效果,就与点聚散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际场景很熟悉,也能够感受这种氛围带给人们的感受,在学生对这个场景进行感悟的时候,就掌握了聚散构成的特点。

再如在色彩构成中色彩情感部分,色彩是有情感的,但是对于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很难体会色彩所带有的情感内涵,所以教学中首先要先让学生进入到熟悉的色彩环境中去感受色彩语言,体会色彩情感。以绿色为例,绿色有很多种,每种绿色有不同的情感内涵。如冬青树,当它刚刚生出嫩芽的时候,是嫩黄色,随着它的成长,绿色也在产生变化,慢慢的变成黄绿色、鲜绿色、油油的深绿色,还有落叶的灰绿。随着绿色的成长,生命越来越成熟,直至走向衰亡。这是学生所熟悉的植物,这样从现实中的案例出发,让学生从身边的色彩环境出发,相信能够感受到绿色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

二、寻找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在将学生熟知的场景进行演示后,还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

如前面讲过的聚散构成形式,当学生通过观察场景并理解了聚散构成的特点后,可以寻找出聚散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如墙体彩绘中花瓣或树叶纷落的图案,或者产品设计上图案的排列,这样学生能够从案例中总结出其形式的实际应用。

再如平面构成中的特异构成,主要表现为某一个或几个元素特别突出,突出的可能是大小、颜色、形态等。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寻找现实中的场景,如姚明站在一堆球迷之中,身高特别突出,再或者一个装扮异类的人在马路上,备受路人瞩目的场景。这样的情况在设计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如超市或卖场的促销单,大部分的商品时按同样大小形态进行排列,少数几个特别优惠的商品会放大处理,这样消费者就会特别关注放大的那几种商品,这就是明显的特异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特异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

三、关于作业布置

在作业布置方面,传统的作业形式主要采用基础的几何图形进行组织,但是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只得其形式而不得其法,这样学生即使做了作业,也不一定能理解概念的内涵,更不能将概念应用在实际设计中。

在作业布置上,应打破传统,选择合适的命题,让学生在做命题作业的时候,可以将概念更好的应用在设计中。如发射构成,通过分析,发射构成是力量由某一点向四周进行放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常用在与活力有关的设计中。如动感地带、可口可乐的广告,都经常用到都发射构成的形式,画面冲击力强,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发射构成作业布置成为一个设计命题作业,如“我的青春我做主——校园街舞大赛”宣传海报,街舞本身就是属于与年轻人的舞蹈,且在青春无限的大学校园,是与青春有关的命题。作业要求用发射构成形式,这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能够从实用角度理解发射构成的实际应用。

再如,色彩构成中关于色彩情感部分,传统作业形式是做色彩的酸、甜、苦、辣或者色彩的紧张、兴奋、消沉、积极等,学生虽然可以挑选出颜色进行组织,但是对于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却很难把握。所以可以改变传统形式,如“辣”,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命题为“辣椒酱做包装设计”,这样学生既能够找出辣的颜色,还能够做从包装的角度,在创意、构图和色彩多方面,做完整的设计效果。

四、传统手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三大构成传统教学形式特点是“讲少练多”,主要靠作业来填补。随着多媒体进入了教学。可以更直接更充分展示授课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多搜集案例,运用案例教学,使“三大构成”课程中许多具体的内容可以用二维图片或三维动画的形式生动地进行演示。

当然学生的作业载体也要进行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主要是在纸上完成,费时费力,且效果有一定限制,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完成作业制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作业制作提高电脑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脑制作手绘无法完成的特殊效果,同时可以通过命题制作完整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大构成作为从基础课程到设计课程的过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能很好的调动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但是三大构成具有理论性、逻辑性、高度抽象性,只有深入浅出地讲解,让理论知识具有鲜活性,才能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构成知识。

参考文献

[1].《论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孙飞.艺术教育

[2].《对“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陈卓勋.论文发表网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4篇

【关键词】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艺术设计

一、三大构成课程

提起三大构成课程,从事艺术专业的师生都不陌生,因为整个艺术设计都承载着这三个部分。简洁的概括就是由平面、色彩、立体三个部分的设计组合而成的。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通过平面、色彩和立体的相结合,形成一种对于造型的新概念。在这其中,艺术设计既可以由以上元素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形态,也可以由不同形态的物质来构成一个轮廓清晰的形态。总而言之,现代艺术设计的构成关键在于三大构成元素的相互结合,以及透过元素形态的变化,来组成一件新的艺术设计作品。

(一)平面构成

在二度空间当中,通过对于线条轮廓和图纸之间界限的情境描绘,是平面空间构成的最主要特征。平面构成也可以是图纸上的三度空间,没有实际存在感和立体感,但是通过对于图形的描绘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空间感。

(二)色彩构成

在三大构成课程当中,学习色彩构成是学生逐步深化的基础,只有学会了对于基本颜色的认识和应用,才可以保证在今后创作过程中灵活运用,从而保证一个较好的构成能力的培养。颜色应用除了能在二度空间上加深立体感之外,还可以在立体构成上促使作品更加形象化,从而突出创作者的根本意图。

(三)立体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更多的应用在实践当中。随着人们对于个性化生活和品质生活追求的不断深化,立体构成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必然是蓬勃发展的。因此,掌握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通过对于点线面这些空间因素的把握之外还要考虑外观的比例、饱和度等,通过协调设计来营造出艺术设计的美感。

二、我国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大构成课程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当中,是课程的基础。虽然该思路和课程引入我国多年,但是由于不是我国土生专业,在实际推广过程难免存在一系列问题,加上其他的原因,我国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简单介绍如下:

(一)教学内容单一

在我国的设计类专业当中,由于一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加上一些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忽略,使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从而导致学生在设计专业基础中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导致教学内容较为单一,这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三大课程在我国推广过程中,也曾经受到一些传统设计类专家学者的阻挠,推广道路并不算顺利。

(二)教学方式古板

纵观当下我国对于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学方式仍然沿用当代教师所学的那一套教学模式。艺术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注重灵感、创新,但是古板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当下我国三大构成的基础课程只在学生学习初期进行学习,对于后续巩固和深入学习并没有较深的联系。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系统衔接出现问题,由于教学漠视,过分重视形式化,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立场来考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三、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通过对于当下三大构成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在顺应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通过革新来实现对于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的优化。

(一)正确认识和设计三大构成基础课

对于三大构成基础课而言,可以说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精髓。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对于学生正确的带入,来实现课程互动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设计语言,来加强对于学生的代入感,由于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对于美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语言美的特性,使它在设计课程中的指导性作用更加凸显,从而更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入命题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增强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例如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点、线、面知识设计名片、手提袋、一次性纸杯上面的图形等等,既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课程的兴趣,也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艺术设计能力。这样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点线面、色彩、材质的认识和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保证相互之间的练习,这样才可以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拓宽设计思维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氛围

互动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更灵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下的课程已经不是当年教师“一言堂”的时代了。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现在需要的是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也可以说,教师能否在课堂中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功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大量的实例图片,来更加协调的和同学互动,在采用教师与学生交替分析图片构成组织的方式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这样才可以保证在增强了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设计来增强学生课后对于课程的复习,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的作业。在作业观摩的过程中,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动手设计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实现艺术课堂改革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

(三)积极选材,全面转化授课方式

艺术设计课程可以说是思维创意碰撞的课程。课程独特性决定了它可以用更加多样化的材料,从而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因此,教师可以选取多样的媒介和载体,可以是图形、可触摸的立体物质材料等等,这样既生动,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理解。学生也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增强对于世间万物形态美的认识和审美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选择采用合适的表现技能,感受各种不同材料的肌理传达出来的美感,自由、感性去创造美,理性的组织美,这样才可以全面实现教师对于学生积极性的引导,从而保证他们能有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这样对于他们日后的自主艺术设计,提供许多有益因素。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观察管理,从而提升他们对于艺术设计的新认识,保证他们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的发展,让他们在探寻材料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岑雪静.论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应琦.关于构成设计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07)

[3]吕焕琴.艺术设计专业中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0)

[4]吴丽..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2012(17)

[5]范静静.浅析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与改革[J].美与时代(中).2012(09)

[6]马利广.三大构成教学存在问题及教改建议——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02)

[7]郝琦.高震.“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广西轻工业.2010(06)

[8]胡林.论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05(03)

作者简介:

迟静,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信息与艺术设计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助教,文学硕士。

三大构成设计教学论文 第5篇

1三大艺术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1色彩构成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色彩构成主要研究明度、纯度的之间的关系,色彩构成在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处理色彩构成教学整体的结构性。提高设计专业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敏感度是色彩构成的主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灌输色彩构成理论知识为主,使学生缺乏实践指导。学生则是只花费精力在书本知识上,死记硬背色彩表现技法,而缺乏对色彩表现方式的创作。要变革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应该提倡开发性教学,在教学中注重色彩主题设计。色彩是设计艺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色彩体现设计风格和品味。注重提高学生的色彩设计能力,培养个性色彩设计风格,理论与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突出个性化发展。色彩构成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凭借人对物体的色彩的感知和心理效果,利用色彩在量与质上的变换性,表达人内心的世界,体现出艺术的美。通过视觉对色彩的内在和外在感应,来表现视觉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教学的重点,也是运用色彩构成美学的原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成为生活必需品。那么,艺术设计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然而计算机图像设计和处理,更是离不开色彩构成艺术设计。

1.2立体构成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立体造型各个元素之间美的关系,它是以力学原理为依据的。造型的整体关系体现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表现出整体的美感。设计时既要分析局部形态,也要分析总体布局,整体中富于变化,局部中透出平衡。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综合。立体构成的突破点在于对材料表现形式的创造性发挥。提倡用心感知一切物体的美,一般通过折纸这种方式体现立体构成教学,也体现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在立体构成教学中,也很重要。培养学生立体空间概念,折纸这种训练方式,不能体现一切立体事物,存在缺陷。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应该借助雕栏、石雕等,培养学生多角度写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组建空间。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6篇

三大构成的概念

艺术设计专业中三大构成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用于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构成教育,教学重点是构成教学的逻辑化与抽象化,学生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和含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指的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类。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形象的二维变化,在二度空间里形象的视觉规律,产生的变化是无穷的,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建立在二次元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及力学原理重新组合,进而研究出形象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的视觉效果。色彩构成主要是设计师如何利用不同颜色的搭配,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色彩构成就是针对色彩的思维定式进行研究,研究色彩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利用科学的方法,将复杂的色彩还原,利用色彩可变性,按照规律搭配出新颖的效果。

立体构成主要研究形象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的变化,在三维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形象会得到不同的美感。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利用点、线、面的结合,将形象呈现在三维空间中。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高校及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显然目前的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没有按照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教学优化及改革。专业教学没有根据市场的要求而变化,三大构成课程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三大构成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程缺乏针对性。

三大构成课程设置不合理。三大构成课程设置较为模式化,大一大二期间开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后期开设立体构成课程,这种安排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培养。将三大构成课程分开设置的形式将三种课程之间的联系切断了,学生没有意识到三种艺术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到利用其中一门课程深入理解另一门课程,三大构成课程结束,基本学生面临毕业,实践机会较少,专业课程处于走马观花的状态。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由于部分院校“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三大构成教学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校企合作模式应用较为广泛的今天,很多院校与企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尤其艺术设计专业,学校重视毕业设计,却忽略了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教学方式有待創新。部分院校三大构成课程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备受压抑,讲课过程一般是教师按照知识点讲解,然后做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十分被动。其次,教学多媒体课件使用较少,即使具备条件,但教师由于自身操作技能的缺失和不重视导致很多教学软硬件失去原有的价值,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艺术专业三大构成教学改革的措施

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高校或职业院校要加大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力度,优化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高度重视“构成”课程的合理设置。院校要注重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在聘用艺术专业教师时把好招聘关,教师自身要注重提高教学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完善关于构成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明确构成教学的目的,把握的实质,深入研究教学的系统性,遵循艺术设计规律,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采用案例教学法,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完善课程设置。院校要加强三大构成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首先,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设置课程,要区分不同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师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形式上要注意专业间的区别。其次,课程时间要进行合理的调整,要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环境设计专业,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的工程制图课程后在进行构成教学。再次,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结合专业情况,系统化引导学生学习构成知识,打造高效的专属课程和特殊课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成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学校要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设计知识以外,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设计大赛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专业技能。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掌握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构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直观的将艺术设计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参加设计比赛,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第7篇

课程代码

43042001 适用专业 动漫设计与制作 总学时 学分 4 学时 72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36 开设学期 讲授+实训 第二学期 授课方式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

纯实践课□ 课程层次 院级精品课□ 省级精品课□ 国家级精品课□ 院内一般课程√ 合作 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课程承担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教研室 设计教研室 开发企业 限公司 审定 编写 编写 2015-04-13 2015-9-20 安文静、李燕 秦朋、李娅 审定日期 负责人 执笔人 日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1—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表2-1 《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课程体系 培养的能力 最终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设计、平面设计的能平面构成模块 构图能力、排版能力 力、角色创意能力 培养针对不同性质的作品选对于角色颜色合理搭配的能力 色彩构成模块 择色彩搭配的能力 培养利用点、线、面、块等对展示设计、空间场景等工作项目进行创元素进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立体构成模块 新设计及空间合理规划的能力 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

2.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3.形成对设计作品检查评价、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4.具有完成大型设计项目时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秩序构成和非秩序构成、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等。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保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续设计课程打好基础。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4-1。

表4-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学时分配 名称 子情境 三大构成的概念 构成概述 熟悉三大构成的概念 1 情学习三大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三大构境成概述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构成的形式美法掌握三大构成的形式美 1 1 则 法则 构成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2平面构成的概述 了解平面构成概念 情平面构点的构成设计 境成的基平面构成的基本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设 线的构成设计 6 2 本形式 计 形象 面的构成设计 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2 秩序构成 理解什么是秩序构成 重复、渐变、特异、对比 非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1 情平面构非秩序构成 掌握什么是非秩序构成 境成的形空间、分割、重组、肌理构成 1 3 式 实训1:分别以密集、特异、肌理、综合练习实训练习掌握构成形式 对比、发射构成形式完成构成设计。12 作业规格:20*20cm 熟悉色彩的成因 色彩的成因 情色彩构掌握色彩视觉生理特征 色彩的心理特征 境成的概色彩的分类 2 4 述 学习色彩的分类 色彩的分类 —3—

实训2:用色彩技法分别完成色彩调研方案策划、实施、总色彩的三要素 的纯度和明度对比练习。4 结 加色混合 原色 减色混合 2 情掌握概念特征 色彩混境掌握空间混合方法做色中性混合 合 5 彩构成设计 色彩混合 实训3:用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 4成设计 色彩对比 了解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 2 情色彩特色彩调和 了解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 2 境性 6 实训4:掌握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色彩对比和调和掌握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设计中的现实作用: 4 在设计中的应用 作业规格20*20cm 色彩个性 色彩的情感与心理 2 情色彩感觉 色彩与文化 色彩情用抽象的色块表示以下境感 色彩情感。色彩联想 国际流行色 2 7 色彩的印象表现 主题性色彩设计 2 立体构成概念、形状 情特点 色彩 立体构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境肌理 4 成概述 点以及构成要素。8 空间 立体构成的要素 材料 线立体 线立体构成表现 面立体 4 情面立体构成 立体构熟悉半立体和立体构成 境块立体构成 成表现 9 块立体 实训5:使用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做构成设计练习。完成面材的立体10 构成设计和块材的立体构成设计。平面构成应用 三大构情成在设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中2 欣赏优秀作品 境色彩构成应用 计中的的应用 10 应用 立体构成应用 —4—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知识内容方面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中重点、难点部分安排大量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表5-1 学习情境1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 三大构成概述 参考学时:2 学习目标 熟悉三大构成的概念;掌握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三大构成的概念 1.构成概念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学习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构成的形式美法小组讨论法 则 构成案例分析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1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准备一个流程图,让学生熟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准备 考虑好学生的分组和如何讲述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表5-2 学习情境2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参考学时:8 学习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设计。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平面构成的概述 三大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点的构成设计 2.平面构成的基本线的构成设计 案例分析法 形象 面的构成设计 —5—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

2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点线教学准备 面的构成设计,加深对平面设计的印象。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5-3 学习情境3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平面构成的形式 参考学时:16 学习目标 理解秩序构成和非秩序构成;掌握构成形式方式方法。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1.秩序构成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重复、渐变、特异、对比 非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2.非秩序构成 小组讨论法 空间、分割、重组、肌理构成 实训练习掌握构成形式

3.综合练习演示法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3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作业:教学准备 分别以密集、特异、肌理、对比、发射构成形式完成构成设计。作业规格:20*20cm 表5-4 学习情境4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构成的概述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熟悉色彩的成因;掌握色彩视觉生理特征;学习色彩的分类。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色彩的成因 1.色彩的分类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色彩的心理特征 色彩的三要素 2.色彩的三要素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各个部分概念、特点 考核标准

—6—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

4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作业:教学准备 用色彩技法分别完成色彩的纯度和明度对比练习。表5-5 学习情境5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混合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掌握概念特征;掌握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加色混合 1.原色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减色混合 中性混合 2.色彩混合 演示法 利用空间混合做色彩构成设计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5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在整个教学环节准备有特点的案例采用提问的方教学准备 式让学生起来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的知识点。作业:用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 表5-6 学习情境6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特性参考学时:8 学习目标 了解色彩对比;了解色彩调和;掌握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色彩对比的理解 1.色彩对比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 情境学习色彩对比的案例分析 色彩调和的概念理解 2.色彩调和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 色彩调和的案例分析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7—

按情境6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通过丰富的案例来辅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开阔教学准备 学生的视野,作业:掌握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在艺术设计中的现实作用: 作业规格20*20cm 表5-7 学习情境7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情感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了解色彩的情感与心理;能够合理运用色彩。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色彩个性 色彩的情感与心理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2.色彩感觉 色彩与文化 小组讨论法 3.色彩联想 国际流行色 演示法 4.色彩的印象表现 主题性色彩设计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 按情境7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

表5-8 学习情境8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立体概述 参考学时:4 学习目标 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特点以及构成要素。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形状、色彩 1.立体构成概念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肌理 材料 2.立体构成要素 多媒体教学法 空间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8—

教学准备 按情境8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表5-9 学习情境9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立体构成表现 参考学时:14 学习目标 熟悉半立体构成和立体构成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线立体 线立体构成表现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2.面立体 面立体构成 小组讨论法 3.块立体 块立体构成 多媒体教学法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9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作业:使用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做构成设计练习。教学准备 完成面材的立体构成设计和块材的立体构成设计。表5-10 学习情境10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参考学时:2 学习目标 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平面构成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2.色彩构成应用 欣赏优秀作品 多媒体教学法 3.立体构成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10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通过优秀作品欣赏让学生复习之前课程所学的教学准备 内容,把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带到课堂上。

—9—

(二)实施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有三个基本点,重视思维的训练、过程的完整、设计效果的完美呈现。每一个学习单元教学分六步来进行: 1.资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收集加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2.计划,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3.设计预案,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审核选优,确定一个可实施的最优方案; 4.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开展设计任务; 5.检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实施过程,完善和提高成果; 6.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以后,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进行成绩评定。具体实施过程以工作单引领方式来完成。1.工作任务单。将学生分解成若干学习小组,给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下发一个工作任务单,包含具体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有什么要求,需要做什么,时间怎么安排,要达到什么标准;2.资讯单。下达资讯单,教师通过讲述的方式做资讯引导,明确完成工作任务,要用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学生根据资讯单的要求收集信息,具体方式包括网上搜索、案例分析、查资料、小组讨论等;3.计划单。指导学生分组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分组讨论、计划展示的方式,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制订各小组的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4.决策单。每个小组的同学各自列出自己所制订的计划,分析、比较、判断各自制定计划的优点与不足,分析可执行性如何,可靠性如何,然后修改成比较合理的方案,作为实施依据。5.实施单。学生通过按照预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过程,并且在实施过程当中对进度,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学生实时填写工作实施单。6.检查单。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包括组内进行自查,组间进行互查,与计划对比,有无偏差,何种原因造成偏差,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保证工作任务按照计划要求,按时、按标准完成。7.评价单。通过学生和教师两方填写,学生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要对 —10—

学生完成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单成为技能考核的手段。评价可以采取演讲、答辩、填写评价表、访谈、考核等方式来进行。8.教学反馈单。学生对整个的工作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满意,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满意、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小组合作是否满意,可采用小组反馈、调查问卷等方法。

六、课程考核 考核过程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不仅只考核专业能力或知识内容,还要考核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知识考核渗透到技能考核之中,而技能考核不光是对结果的考核,还包括对过程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实践项目评价和目标评价来实施。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教学单元中的各实践项目得分的平均值。表6-1 考核比例及要求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分 值(满分100分)考核目的 到课率 10 考核学生的创造性创意构思 20 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过程考核 60分 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 10 教学单元中问题的能力;项目任务工作进度与质量 10 的执行能力。的各实践项过程中自查、互查及纠错能力 10 目 考核学生对项目任最终效果呈现 15 务结果的展示、分析、15 结果考核 40分 表现技法及加工工艺 评价能力,职业能力和 10 职业素养。作品汇报

七、实施条件要求

(一)师资队伍要求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设计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审美水平。可聘请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相关设计人员兼课,这样更有利于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场所要求 1.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配备传统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必需设施。

—11—

2.设备要求

制图桌椅每人一套,相关制图工具和材料可统一采购并发放。

八、课程资源

(一)建议教材 本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史喜珍主编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大构成设计》。本教材主要特点是提供的资讯比较详细,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本教材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连续三次重印,使用效果良好。

(二)参考资料 1.《现代构成艺术》,主编陈敬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版次:2; 2.《现代构成》,主编曹大勇,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版次:2。

(三)网络资源 1.Arting365——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2.中国设计在线; 3.中国平面设计在线。

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 第8篇

三大构成自从作为基础课引入设计教学领域之后,一直做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导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三大构成课程能够体现形态构成原理、形式美法则以及创新的设计思维,能够传达出相关最基本的造型规律,是在接触自己专业之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造型能力、鉴赏和动手能力,达到理性思维、创造思维的高度统一。现今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通过教师理论授课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经过多年的积淀,虽然已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但这样的教学模式近些年来被发现存在许多问题,由于课程过于注重理论传输,学生被动接受,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现代社会教育要求与时代接轨,与就业对接等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需要培养适应生设计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与教师共同努力,对课程及相关教学问题进行及时的改革创新。

二、“三大构成”课程在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大构成”课程目前授课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思考的方式,并安排实践训练,在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上都比较注重基础性理论,使得学生对此门课程认识不够明确,不理解此课程的开课意义,对实践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义不明确,课程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和结课作业都是借鉴抄袭别人的作品,学习之后对课程的意义及仍然一头雾水,更不用说把“三大构成”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并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并提升。

三、“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三大构成”课程设置及讲授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设计课程中,学生的构思与创新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技巧与专业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首要的,学生应平时多观察、多收集素材、多分析,经常参观设计展提升审美感悟力,提倡学生多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开拓思路,接触最新设计理念,选出优秀的作品做专门讲解点评。还应让学生在学校多运用所学内容参与设计,比如学校运动会各学院的院旗,校园晚会的宣传海报等,这样与学生自己息息相关的作品,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很好的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还能够提高认知水平、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审美及综合设计能力。

(二)认清“构成”的实质,把握教学根目的

包豪斯学校的成立是构成设计的起源,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既是以事物材质的本身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进行设计.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与学生的模式而是以师傅与徒弟的模式进行实战型的学习,这种师徒模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学生超越旧有的经验约束与视觉习惯,能够培养出崭新的、理性的、敏锐的视觉认识能力。通过包豪斯式的训练,孕育出了一大批活跃在设计领域的优秀设计者。构成设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认识观察事物内部构成规律并进行抽象思考,我们应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构成”的本质研究上,这是一个带有强烈个人思维的创造过程,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我们能够从成功的艺术作品中归纳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而指导我们从事各种具体的、专业的艺术设计工作。设计专业的学生应从低年级即开始培养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专业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自主设计创新的第一步,设计意识与能力的训练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专业的角度即是对日常普通视点的超越,它以综合因素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总的来说,构成设计应该是一个首先深入观察物体,继而分析构成结构,总结视觉规律、表达内心感知,利用形式美法则再创造的完整过程。

(三)强调专业意识,明确学习方向

设计构成一般开设在低年级,学生充满了对专业学习的新鲜感,而传统的设计构成教学一般都是在常规的基础概念和练习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课程实践化,课程与时俱进的要求下,相关设计专业的构成课程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师授课学生做练习的模式上,而应更重视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怎样能够做到为后续课程进行铺垫,并与专业设计紧密联系的实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例如平面构成初期的练习作业有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所以在授课之初,设计专业的设计构成课程,就应该站在专业方向的角度来确定课程实训练习。三大构成的课堂实训练习,一方面要从形式美法则来考虑作品效果,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设计专业的意识,注重造型训练,与自己相关的专业学科接轨,教师在设定练习内容及方向时,创作练习的选题应围绕专业方向确定。如建筑、环境方面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应该侧重各类构成表现形式在建筑环境空间中的具体运用与体现。学生应将自己作品的设计着手点多放在与相关设计有关联的作品上,串联思维拓宽专业设计思路。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中心展开,将构成与建筑立面设计、室内设计、雕塑设计等相联系。如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中心展开,将构成与立体裁剪设计、面料再造设计等相联系;在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对造型基本要素的理解更透彻。

四、小结

上一篇:师德学习培训制度下一篇:中班数学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