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杨雪琴)

2024-06-21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杨雪琴)(精选9篇)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杨雪琴) 第1篇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

姓 名:杨雪琴 单 位:莲麓初中 联系电话:*** 教育类别:中学美术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莲麓初中杨雪琴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来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新课改;教态

引言: “什么是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对于这类问题,长期以来不乏理论上的探讨者。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蔡元培先生,对此就作过精辟的阐述。他从康德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根本特性是普遍性和超脱。从广义上讲,美术教育就是审美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美感教育和情操教育。这三个层面呈现出一种由低至高的递进关系,并概括出整个美育功效。在新课改下,我国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一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挑战。

一、美术教育现状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美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美术教育是美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受教育者在接受美的教育时,体验来自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真实情感的美的意味,从而导入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学美术教育侧重于审美教育,即以美术欣赏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在农村中学,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总认为美术课是偏门、副科。根据笔者调查昭通市的10 多所农村中学,总体分析,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近一半没有教材,开课率为86 %;三年级学生全部没有教材,开课率少于14 %。甚至有个别学校没有开设美术课,但课表日程上却排有美术课,学生也发了部分美术课本,一位老师透露说,为了应付上面的来检查。除此之外,多数学校的老师还随意占用每周仅有的一节美术课,特别是临近期末,出现争课抢课的尴尬局面。一位农村中学的教师叹息说:“美术课其实就是名存实亡。”

(一)教学投入相对匮乏

一方面,教学设备单一,美术教师除了手边仅有的教科书、彩色粉笔、单调的几个石膏模具外,没有更多的辅助教学设备、图片资料等。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对教学不努力钻研,对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认识欠缺,对现行目标教学的要求了解不多,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二)随意安排教学内容,重技能轻美育

少数教师对每周的教学内容没有规范的计划,而是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条件,或是自己准备的情况进行教学,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在师专美术教育实习中,也能看到,原任课教师让实习生自己决定上课内容,这在乡村美术教学中已是屡见不鲜了。对其整体教学内容分析发现,偏重技能训练的内容多,理论讲解和欣赏内容少,教学中为技艺而技艺,教育思想简单化,放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学生们不能从美术课中获得审美感知,总是把美术课与绘画等同起来,有时竟然出现学生问老师今天应该画什么的问题。

二、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 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 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

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个任务的完 成应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共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 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 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 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 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 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三、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 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 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 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 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

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 和表现能力。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 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 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 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 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 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 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 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 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 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 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 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 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 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 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 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

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 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 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 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 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 想象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总之,审美教育,既不能空泛地讲述理论,也不能不讲理论地单纯让学生画画和操作,无理论的指导和凭直觉感受的操作练习,都只会使学生感到疲乏无味。应利用个案辅导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做到学以致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

[2] 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3] 田宝川.[M].《舍内设计的重点-再造空间》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3 [4] 陆广智《基础美学》

[5] 吴乐年.高中美术课本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课程 第2篇

美术课程之所以不能受到百分百的重视, 是因为美术教学受到在当今各种考试制度的冲击。在农村家庭的观念中, 认为美术学科是不应该存在的, 有很多家长甚至很多教师都不是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没有把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的气质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而是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 这个“成绩”就是平时的考试成绩。平时的考试成绩归根到底受什么影响呢?那就是中考和高考。中、高考都没有美术的考试, 使得美术教育根本不会被大多数农村人重视。由于课堂时间的分配关系, 学校没有给美术课一个完整过程, 甚至把美术课给否定。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在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一起蓬勃发展的时候, 一个占得的分数多, 一个不占分数, 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美术课的时间。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尤其是对美术这类非考试的科目, 一旦兴趣上来, 一发不可收拾, 个别学生甚至不再对其他任何课程感兴趣。

一、美术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

我认为,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首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创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课堂, 把教学内容以更适合学生的、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课堂达到最高的效率, 使教学产生最良好的效果。合作, 一个常常被大家所提及的词汇, 会引领我们走进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 我认为对于教学内容的研究还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美术教学团队。美术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大家齐心, 其利断金。如果能够很好地发挥出集体的合力, 那么一定会产生“1+1>2”的效果。因此,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集体观察美术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成长, 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更能够逐渐对美术产生兴趣。只有让学生的脑瓜动起来, 学习才是有趣的, 有吸引力的, 是高效的并令人满意的。作为课堂的设计者, 教师不要仅从知识讲授上下工夫, 还要从讲授方式上做文章, 不仅要求做到讲什么, 还要考虑到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够做到什么水平。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多沟通交流教学经验已经学生的情况, 以便于大家更好地开展教学。

我针对我们学校做了一次实验, 具体阐释如下。两个班的教学分别由一名教师独立完成和多名教师合作完成。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实验班的优秀率比对比班提高了16.2个百分点。两班的平均分数相差5.74分。计算Z=2.548, P<0.01, 说明对比班和实验班在测验的平均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这说明实验班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比例的所提高, 所取得的成绩分布相对集中, 在调查中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而对比班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属于不均衡发展。在美术技术运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 实验班的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比对比班有显著的提升和提高, 创造性思维活跃及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有比较明显的提高。

二、美术课程针对学生的认识和见解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一个美术概念由“探究”到“对象”的建立, 有时既困难又漫长。“探究”到“对象”的审美、抽象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直至学生真正理解。“对象”的建立要注意简练的文字形式和符号表示,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美术知识的直观结构形象。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美术知识的心理图式。综上所述, 美术教学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遵循认识规律, 注意概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就不难提高美术教学。

三、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一个思维的个体, 是一个课程创造情景最好的钥匙。他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会让我们教师意想不到。在小学阶段, 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当我们在批改作业, 遇到类似的情况时, 不管是对错, 我们都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在后续的作业评讲课中, 我们可以把这些特殊的想法拿到美术教学中组织学习讨论,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的对错。对于错误的想法, 我们不能批评学生, 而要肯定学生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 并谢谢他提醒了全班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正确的想法, 我们要肯定、赞誉学生, 鼓励全班学生向他学习。除以上几点外, 对于美术作业, 我们还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的方式。学生通过批改作业是对自身实践活动的再认识, 是对知识的再次推敲和琢磨, 更能“悟”出其深刻含义, 更能升华为自己的才能, 也就使批改过程变成了主动性、独立性、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整个过程, 也应该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批改美术作业遇到了难题, 想法、体验、感受、见解时, 要尽量安排时间, 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告诉学生如何才能学习好, 这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杨雪琴) 第3篇

一、正确认识美术课的重要性

(一)改变认识,增加投入:美术是一种视觉美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如:画册、投影仪、多媒体、场地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在农村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使得丰富多采的图片资料无法展示,使得本应丰富多采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应说服领导为我们购资软、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说服主课教师让他们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二)努力上好美术课: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的利用教材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不断的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如外出写生、组织各种活动、多媒体的运用等)营造美术氛围,不断的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美术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绘画工具。因为这是一门副课,所以学生也不重视,因而有很多学生上课都不带工具,没有工具的操作课是上不好的,而且没带工具的那部分学生上课时无所事事,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就使得兴趣很浓的学生也无法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術课上,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老师应一方面想办法积极督促学生准备工具;另一方面也应选取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材料容易准备但又能出效果的教学内容。

(四)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有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多一点美术的细胞,最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因为美术是副课,所以还是有很多家长担心学生在美术科目上投入过多会影响文化成绩,这也导致学生对美术不重视,减少兴趣。那么我们美术老师应经常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重视美术,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直至学生能主动学习美术。

二、优化教学内容

现在初中美术教材里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欣赏、剪纸、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设计、包装、摄影等等。有些内容需要准备大量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难免有部分学生无法准备用作绘画的材料,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课程的开设和课堂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校本教材。另外,可适当增加卡通画的课程,因为我发现中学生对卡通可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了,这可能是卡通剧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惟妙惟肖的心态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较相符的原因吧!教材的本土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欢,更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丰富教学方法

在现实美术教学当中,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教师就必须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这样的尝试:外出写生,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挥洒出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辩论会,在上《世界油画欣赏》一课时,我让学生比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凡高的《字画像》的两种风格,指出哪一幅更美让他们分组辩论,这样包含在两幅作品中的绘画知识被他们越辩越明,还训练了他们的辩论技巧和口才,同时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课,音乐、美术和文学都能陶冶人的情操,我在美术课上尝试着和音乐老师合上美术课,这样一节课的内容既有美术又有音乐,使学生感觉非常新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美术是视觉美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往大量的范画都由教师亲自动手画,工作量太大教师往往忙不过来,而现在有了多媒体后,网上的大量图片资料都能资源共享,给老师省出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怎样更好的组织教学。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美术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益、优化了课堂效果,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师不应怕麻烦,应多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五、拓展课外活动

在所有的活动中,校课外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和画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画展中被展出时,他们的兴趣特别高。今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熏陶。

总之,只要我们在以上的这些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由“假兴趣”转变为“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学 第4篇

一、山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1. 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出现思想“懈怠”的原因。

(1) “非升考科目”观念根深蒂固。自教育考试制度产生以来, 似乎一切教育最终的评价结果都是要通过考试来体现。初中美术属非统考、非升考科目, 美术教师既没有竭尽全力为学生挣“分数”的动机, 也没有“被淘汰出局”的压力, 更不用去承受来自社会、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成绩过度关注而产生“高山压顶之势”的心理负担。 (2)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虽然, 当前的教育战线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时期, 但应试教育仍然被作为很多学校抓教育的最终目的。特别是一些学校领导表面上抓素质教育, 而实质上完全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 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还依然存在, 对音体美等一些非统考科目不重视, 自然对一些教学器材配备就不放在心上。 (3) 社会观念影响。美术教师在农村初中似乎只是“配角”, 美术课也就成了对学生的“赠品”, 还没有到期末, 就有很多老师在“盯”着“要课”, 大家都认为美术课不重要, 美术教师也就很随意, 甚至主动把自己的课让给其它科目的老师, 只求一身轻松, “懈怠”心理自然产生了。

2. 农村初中缺乏艺术展示平台, 导致学生对美术概念的认识不足或“消化不良”, 难以激发兴趣。

农村初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 和城市学生相比, 他们见识少, 参加活动更少, 甚至连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都很少。从电影、电视、展览中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就更不用提了, 加之老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仅仅只停留在“画几幅画”、“听一听老师讲”、“看一看课本的绘画”等简单而枯燥的活动中。或者虽然老师在传授的过程中有所拓展, 但由于缺乏灵活多样的教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 从而导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只能以“助手”的身份参与到农村初中教育的行列中, 教师无动力, 学生没兴趣。

二、提高山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探讨和实践

1. 消除“懈怠”思想是前提。

“懈怠是失败的祸根”。要消除美术教师的懈怠思想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方法试一试: (1) 抽部分学生或以问卷调查的形式, 倾听学生心声, 对美术教师授课态度、方法的评价;与美术教师倾心交谈, 听一听他们对农村美术教学的态度和看法。确定他们是否存在“懈怠”的心理。 (2) 分析教师存在“懈怠”心理的原因, 是因为“非中考”观念的影响、“社会评论”冲击、领导不重视, 还是其它原因呢?然后对症下药。 (3) 根据教师心理障碍, 可以让教师多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培训活动, 借助名师成长的经历来激发他们的上进意识, 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上级比赛活动, 提高“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美育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当然, 领导也应该提高认识, 重视美育。

2. 搭建艺术平台是动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美术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美术课本里的知识, 而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从生活、自然界中发现美, 并创造美。学校应当为师生搭建一个展示艺术才华, 渲染艺术氛围的平台, 让“小草”呈现绿色, 让“鲜花”吐露芬芳, 让“小树”成为栋梁。

3. 灵活驾驭课堂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 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一些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的教师, 教书非常“认真”, 把课堂教学当成“传授知识”的场所, 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一本教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上完一节课, 致使课堂僵化, 效率降低。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人们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 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所以我们美术教师不应该完全在学生身上找借口, 尤其是山区农村的美术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充分利用校本、班本资源, 因地制宜, 将艺术与生活、自然密切联系起来,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让山区农村的孩子也能尽情地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

参考文献

[1]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初中美术课 第5篇

【关键词】美术课 教学实践 农村学

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贫穷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见识也远不如城市里的孩子,但是他们有一双双比城里的孩子更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更希望能开阔眼界,将来能走的更高更远。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努力地学习才能达到。而美术这一门在农村地区常常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学科,却是提高农村孩子审美观念和审美道德情操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帮助孩子们开发智力、发展想象力,开阔思维和眼界的理想途径。作为一名农村地区的初中美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能尽力去上好每一堂美术课,让孩子们多一些收获。现将我在农村工作5年来的经验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灵活运用

美术课不同的美术工具材料、不同的手法可以呈现出风格不一、多姿多彩的美术作品。千万不要以为美术工具材料就只能去商店里买,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它的优势,能随处见到找到很多好的天然的不花钱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蔬菜、树叶、石头、花朵、树枝、废旧的报纸或者瓦楞纸等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好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随手可得的东西来尝试创造不同的美术作品,在尝试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理解美术的多样性。例如,石头画、粘贴画、撕纸造型,纸卷雕塑、拓印画等等,这些花费少又漂亮的美术作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勤于动眼动手动脑,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切合实际

要上好农村初中美术课,仅凭教科书是不行的,因为教材内容往往与实际有差距,农村的教学也跟不上教材的需要,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地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原有教材进行合理的增改。多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乐意去学、教师擅长教或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内容。适当减少一些脱离学生实际,很难实际去操作的课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并创造美。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利用学到的知识来美化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美术,并喜欢美术课。

三、利用各种时机和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美术教育要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农村孩子没有机会看画展,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图片、资料给学生看,给他们讲解相关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孩子们感受到浓厚的兴趣,从而爱好美术这门学科。这也是上好农村美术课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孩子的身心特点,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满足他们爱玩、额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老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充满好奇和激情的学习。比如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玩的同时把该学的知识都学会了。我经常会把我的教学内容编排成各种游戏,如分组画画比赛、图画接龙、自创服装秀等等 ,有时候穿插一些其他科目的小故事或者是笑话等等。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开心,每次上完了都很期待下一堂美术课。农村初中的班级有的一星期只有一节美术课,这样他们每个星期都很期待美术课的到來,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轻松,学生们学得也很愉快。教师要善于利用农村有很多优美风景的优势,多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多画画自然的山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教会学生去观察自然、积累绘画经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

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应尊重孩子、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理解他们,尊重和倾听他们的心声 ,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让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状态中无拘无束地学习和创作。从而让他们养成乐观自信的良好品质。

六、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

美术教师的职责是在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的专业能力。所谓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很多农村的美术教师因为周围的人不重视美术课,或者因为自身懒惰也觉得说农村就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他们不太懂,也不重视这门课程,其实在农村的美术教师也要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每堂课前,都应该好好的备好课,使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免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曲解或误解,或者因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或偏见束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失去自信和创造,另外,美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浅薄的知识来否定学生的灵感,这样做只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美术这门学科。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多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能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学生,正确带领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遨游。

浅谈农村初中生的养成教育 第6篇

初中阶段是人生一个充满幻想、充满期待的小站,是成长历程中生理、心理变化最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所面临的现状是,父母外出务工数量较大,造成留守儿童数量增加,而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极易受到生活小环境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如何有效做好教育工作,这是我们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形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1.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也影响着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

2.家庭的不当教育。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子女性格的形成。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

(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有些父母只重视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对子女的精神需求。

(2)宽严失度,方法不当。错把宽容当爱护,错把粗暴当严教,有时这两种偏向还会交替出现。

(3)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有的父母对子女道德要求不一致,有的放纵,有的过严,对子女行为的评价也各持己见,教育作用互相抵消。

3.学校的某些教育缺陷。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会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有:

(1)面对升学压力,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困生经常是排斥的,使这些学生得不到关怀和教育,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助长了错误的蔓延。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互不配合,各行其是,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3) 少数教职工的不良言行也直接给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针对问题的应对措施

1.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

养成教育的实质是开展“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学校可把养成教育同各年级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通过文明寝室评比来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通过就餐纪律的整顿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通过专项整治乱丢乱扔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跑操训练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通过心理健康讲座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自觉预防各种疾病;通过法制教育活动来使学生自觉远离网吧,远离黄赌毒,养成同一切不良诱惑做斗争的习惯。

2.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和持久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3.以高尚师德育人。

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自身思想落后、人格不健全,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呢?为此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就会影响和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良好校风,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行为规范,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

4.家校结合育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之鼎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家校合作教育工作,要通过家访面谈等方式向家长详细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家校一体化养成教育。在方法上一是要注重一贯性。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系统性的基础工程,它周期长,易反复,见效慢。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二是注重针对性。切忌工作的一刀切和成人化倾向;三是不能重他律而轻自律,不能过分依靠刚性的学校规章制度,强调约束和压制,教师以权威的身份、用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服从,学生表面上接受了某些条例、规范,但在道德情感上没有产生共鸣。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杨雪琴)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地区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农村的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美育的教育,在很多学生的眼中都有着明显的“主科”“副科”的分别。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的升学考试中,美术没有被列入考核的行列,因而很少有学生注重美术成绩,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使美术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对此,美术的系统教学就很难在农村学校中开展,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2.农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缺乏,不利于提高美术教学

在农村地区中,多年来美术都没受到多大的欢迎,从而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积累也很少。他们对于基本的明暗调、色彩都没用过等等,这些知识的缺乏都不利于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解决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那么,对于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做呢?以下就来浅谈几个对策、建议。

1.让家长转变观念,配合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不能顺利地开展,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的不配合,所以想要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还要从家长这里入手,让家长认清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占有的分量,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这样,家长支持美术教学,才会为学生备足学习美术的学具,才更利于美术教学的展开。

2.使学生了解美术学习的要求

想要学好美术,光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学生要注重日常的美术训练,这才是学好美术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根据授课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3.结合本土,因地制宜地进行美术教学

身在农村,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这样结合本土、因地制宜的教育形式更能体现美术的教学特色。

总之,要从多方面入手,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与日常美好事物的感受,体验其中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赵建霞.对农村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01).

农村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谈 第8篇

学校教育由各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等构成,其中各学科教育占据绝大部分学校教育时间。在开展法制教育时,如果仅仅依赖思政教育和课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在思政教育或课外活动中集中进行的法制教育也往往令学生心生反感,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法制教育。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应当渗透法制教育。这里要注意的是“渗透”一词,强调的是不声不响、潜移默化,以在学生无意识状态中进行为好。因为如果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有意识通过教学讲法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要达到“渗透”状态,学生才会在无意识中接受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呢?下面笔者联系实践谈谈看法。

一、积极开发和积累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学资源

初中数学教师平时要注意多开发和积累渗透着法制教育内容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备教学时灵活运用。比如关于“正数和负数”部分的知识,可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渗透进去。比如《质量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第十二条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第十四条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这些内容,则学生毫无兴趣。如果融合在数学题目之中,效果就会完全不同。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融合这些法制内容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法条的影响,进而建立起必要的法制意识。此外,网络上可以找到很多融合了法制教育内容的数学资源,教师应积极搜集备用。比如关于速度和时间问题中汽车运行类题目,往往融入了交通法制内容,平时积累起来,教学时供学生练习,学生就能从中了解和熟悉交通相关法规。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法制修养

教师加强自身法制修养,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为学生敬仰之人,为学生生活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要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师得身正垂范,率先提高自身法制修养。为切实树立榜样,教师不仅要从理论上知法,而且在行为上要守法,守法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做人,踏实生活;工作中,严格遵守教育法和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同时严格遵守学校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关爱学生,不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守法模范,学生才能向师学好。另一方面是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法制修养,才有可能开发渗透法制教育内容的数学教学资源,也才有可能发现和主动搜集融合了法制教育内容的数学教学资源。

三、把法制内容融入数学活动之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很多数学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形象生动地学习和感受数学。经过实践,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的效率。

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答错等现象,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国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同样,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适合社会。

四、把法制内容融入应用题之中

数学应用题是最可融入法制内容的数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应用题适当进行改造、仿造或创造,使应用题中包含着相关的法制信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知法制内容。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内容时,就有关于我国人口数的一个习题,通过计算表明,我国人口按1%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54亿人的惊人数字,为使我国人口在本世纪中叶不超过16亿,就必须年增长率不超过0.45%,但是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深刻地说明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通过巧妙切入、巧借载体,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的枯燥乏味,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向学生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

浅谈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杨雪琴) 第9篇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所在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就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出的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学校外部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

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笔者以为,从以下几点着手是有实效的:

1.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教师生硬得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片、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交易中心国庆节放假休市下一篇:开学食品卫生工作自查报告